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药伦理案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药膳;安全性;中医药;配伍
中图分类号:R2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8-000-00
传统药膳的配伍是以中医复方配伍规律为基本准则,实则是以中医复方配伍的要求和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等为必须遵循的基本纲领。随着药膳的推广,药膳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药膳的安全性是指人们在食用药膳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机体的健康,且不会导致机体出现近期或远期不良反应。本文拟从中医药角度探讨药膳安全性,以有助于现代药膳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评价方法突出膳食配伍的安全性,而非从单纯某味食物的有害性进行认识,符合药膳首先是一个复方而非单味食物的特点。
1 重视分析药膳的君臣佐使
1.1 君臣佐使为中医复方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中医学认为,一首复方必有其君臣佐使。君药是针对主要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在方中的地位仅次于君药。臣药对君药的辅助,多以同类药物的相须配伍为主要形式。佐药,一是指辅佐,即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二是佐制,即减轻或消除君、臣药的毒烈之性;三是指反佐,即根据病情需要,于方中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如于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个加入少量温热药。此种配伍多见病重邪甚,服药格拒须加以从治者;或是制约某些方中过寒或过热之品。不过,反佐药运用时须注意:一是多用一味,二是用量宜小。使药,包括引经药和调和药两种。引经药是指引导方中它药直达病所,常选用善入某经的药物为引。而调和药是指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而言,常用的如甘草。
1.2 药膳强化君臣佐使分析有利于保证食疗的安全性
由于药膳的配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因此,其配伍应按中医复方分析方法,分清药(食)的君臣佐使,明确主药(食)、次药(食),才能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中医复方往往有其固定组成和适应症,人们是根据病人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复方加减治疗疾病,而药膳除部分是具有固定药物组成的名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外,而不少药膳配方组成不具有固定性,有的时候甚至带有随意性,给膳食配方君臣佐使的界定带来困难,也就使药膳的使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恰恰这种安全隐患又易为药膳烹饪所忽略。因而,加强药膳配膳君臣佐使的明析十分重要。
1.3 采用“两考查”法确定药膳君臣佐使
一是考查药膳中的药物(食物)及其相互关系。首先应确定其最主要的食物(药物)。按中医复方君药的界定方法,其在药膳配方功效发挥中起着主导作用,配方中其它药(食)对它具有协同作用。
而佐药(食)和使药(食)在药膳配方中则不易区分,或者区分不明显。一般说来,如果该药(食)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则为佐药(食);若基本没有这方面作用,只是起到调味、引经作用,则为使药(食)。如许多治疗风寒感冒的药膳配方中都有生姜,生姜一方面起调味作用,同时也发挥了发散风寒的作用,既具有引经使药的作用,又有佐治作用。药膳烹饪过程中加入的佐料或调料,如油、醋、酒、盐、淀粉、葱等,大多数不为配方之佐药(食),而是使药(食)。而配方中一些常用的芳香之品,如生姜、茴香、豆寇、花椒等,皆为佐药食,具有消导、温中、理气、芳香化浊等作用。
二是考查药膳的防治对象。防治对象是确定该药膳功效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当前受经济利益趋使和药膳制作师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有意或无意忽略了药膳的针对性功效主治,而把大多数药膳当成通用的膳食。其实,药膳的产生一方面来源于中医药,另一方面也是来源于饮食文化的发展,故药膳是具有较为确定的主治功效,有一定的防治对象,而非当前部分药膳餐厅所言之通补或通治剂。如一些外症疮疡、疹毒、癣疥等,不能食用韭莱、香菇、芹菜、茴香等甘温助热之品;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退者,若吃鱼、肉、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会使代谢产物如肌酐、肌酸、尿素等在体内积累,引起氮质血症,加重肾功能的减退;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肝功能不好者,过食肥肉、奶油、动物内脏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会加重病情。
2 讲究七情合和,避免副反应
中医学防病治病的复方配伍中,十分重视七情合和的研究,这对药膳的配膳十分重要。普通的七情相合规律,在前面的君臣佐使中能够体现。此处特别强调一些有害、有毒食(药)用的运用,如砒霜、雄黄、硫黄、朱砂等有毒、有害的药物,是绝对不能入膳的。且从中医药角度来讲,借用中药的不良配伍中“相畏相杀”“相恶相反”来确定一些单用虽无害,但合用则有害的食(药)物最为合适。在长期的食疗发展中,归纳出了一些合用会发生副反应的配伍,如鳖甲忌配苋菜,荆芥忌配鱼蟹,铁屑忌茶叶,熟地忌配萝卜、韭白、葱白,鳝鱼忌配狗肉,鲫鱼忌配鹿肉、猪肝、芥菜,鲤鱼忌配猪肝,麻雀肉忌白木耳,鸡肉不宜配南瓜,等等。
3 重视季节、地域、体质、年龄、性别、职业等对药膳安全性的影响
3.1 重视季节对药膳的影响
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天人相应,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顺应四时的重要思想。一般说来,春膳宜升,夏膳宜清,秋膳宜润,冬膳宜温,做到适时配膳。
3.2 重视地域环境对药膳的影响
中医学防病治病强调因地制宜,药膳配膳也是如此。如,西北多地处高原,气候较寒冷,药膳多宜温,鹿肉、人参等常用;东南地势较低洼,气候较温热、潮湿,药膳宜芳香、辛燥,山药、薏苡仁、砂仁、蔻仁、陈皮、白术、扁豆等常用。
3.3 重视体质因素对药膳的影响
体质因素是对药膳安全性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予高度重视。如,胖人多痰湿,膳食宜少食肥甘厚味,如高脂、高糖饮食,宜多食蔬菜水果。而体瘦之人,多阴虚,身体比较瘦弱,可食入健脾开胃和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食品,少食消食之品。
3.4 重视年龄、性别、职业对药膳的影响
由于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在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上存在差异,因而,对药膳的运用要求也就不同。年龄方面,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宜少食药膳,不要刻意追求补益;中年人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虽气血旺盛,然消耗亦多,可适当扶正,以防衰老加快;而老年重在祛病延年,这些体现出用膳的不同。性别方面,女子有经、带、胎、产、乳的不同时期,如在经期前后,用膳宜温忌冷辛辣;孕期,最好忌食药膳;产后气血多亏虚,宜补益气血;更年期,则宜疏肝养血。
职业不同,其对药膳的要求也不相同。如,从传统分类来看,脑力劳动者多消耗精血,药膳应多选择补益心、脾、肾的如柏子仁、酸枣仁、黑芝麻、核桃仁、茯苓(神)、大枣、山药、莲子、藕粉、紫河车、肉苁蓉、熟地、怀牛膝、女贞子等。而体力劳动者在补益同时,还应补充热量,可适当配以高糖、高脂、高蛋白食物。
4 重视脾胃对药膳的接纳吸收能力
中医学十分重视脾胃,称其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气血津精的产生都要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脾胃健运,有利于保护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且有些疾病伴有胃肠功能的减弱,食欲大多不振,需要辅以健脾之品。
在药膳配伍研究中,可侧重于一些调味药食的研究,如丁香、花椒、茴香、韭菜等,因为这些调味品中大多数具有芳香化浊、温中健脾作用,能健脾醒胃、理气和中,激发脾胃的运化功能,起到较好的保护脾胃的作用。同时,这些芳香有味之品是膳食的最好调味剂,能使膳食具有较好的色、香、味,有利于修饰食物的色、味,刺激和增强人的食欲。但由于芳香之品多具有走窜之性,多用则有耗气伤津生燥之弊,故对于气虚津亏之人则不宜多食。当然,对于胃肠道疾病者,运用药膳更宜慎重。如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有胃酸过多者,应少食偏酸味的药膳;腹胀便不通者,则宜清淡,少量摄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建工程;档案管理;重要意义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constantly extending scale. As a large project, need to consider to play in practice various elements of contact and alone utility. Which contains the related issues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it is essential to guarante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the irreplaceable effect,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tudy,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archives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role of significanc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styl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file management;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在城市建设、规划以及管理活动中,需要将发展的历程记录下来,作为详尽的发展资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就是基建工程档案的作用体现,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城市发展的原始珍贵资料和未来参考的宝贵资源。可以看作是城市知识财富以及社会的有效资源。其可以是文字形式、图纸图标形式以及依托于现代化技术的声像文件资料等。如果对此进行充分的研究、探讨以及开发利用,将会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保障,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效应,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工程档案是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1.1工程前期档案
一般来说,远在建设工程施工之前,建设工程档案就开始产生并积累了。建设工程立项文件是建设工程项目决策、审批、确立过程的真实记录,是项目经费落实和项目具体实施的根本依据。项目预算编制、项目概要设计、招投标都必须以立项文件为依据。而项目预算、概要设计、招投标产生积累的文件材料又是项目勘察测量、详细设计的依据。也就是说,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前,已经有大量的文件材料形成了。如果把这一个文件积累过程从建设工程中剔除,建设工程是根本无法成立,也是无法开展的。
1.2工程施工过程档案
文件材料的产生与具体施工进程也是不能割裂的。在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砖块等使用前,必须要进行送检,只有检测合格才能使用,这些检测文件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在建筑材料使用进程中。应该根据指令实施,如用什么标号水泥,怎么配比,用量多少等,在实施中还有监理旁站监督记录和检测记录;出现了问题还有调整指令和变更说明等等。可以说,贯穿建设工程过程一直有两根线条,一条是技术性的,是抽象的,以文件材料为表征;另一条是操作性的,是实体的,以工程物理结果为体现。技术性线条还要先产生,还要更长远在施工阶段,二者又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无论如何,技术性线条是不能从建设工程中抽离出来的,更不能忽略不计。
2 加强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2.1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即体现在城市发展和建设领域,其中有一个隐含的因素表现为城市是人们生存的空间,它的改善和进步一方面可以显著的感受到,同时可以深远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城市发展、建设和规划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构成体。城市的建设内涵丰富,领域众多,而所有的工程项目建设均是由各个基本工程建设组成,在具体的建设中需要进行文档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体,包括工程前期准备,施工的详细流程以及竣工后的验收和维护等操作,其也构成基建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后续工程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所以需要考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其二是完善现有的保存方式,其三是它的记录体现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其四表现在它是城建和城管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五,它是提升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其六是预防和应对某些不可抗拒灾难的指导性资料。
2.2防止和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城市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体现在城市自然灾害的防范以及造成损失之后的恢复性建设。在此环节之中基建工程档案的作用和价值功不可没,一方面可以真实的记录产生的灾害,同时也能够通过客观的了解寻找到本质的规律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包括管理和运作方面的相关事宜考虑,对未来城市发展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基建工程档案和相应的管理关系密切,其次是基建工程档案具有指导效用,最后是基建工程档案的建立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3 加强基建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做好基建工程档案的服务工作
城市经济发展包含着城市化建设,建设的很多工程又可以作为发展的有效保障,譬如道路、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正是这些方面的综合性考量才会更有效果的促进城市发展。从工程开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城市工程建设是需要通过基建工程的模式达成。从这个角度分析,基建工程建设项目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从微观的领域分析,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十分密切,从宏观层面分析,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细胞,能够体现出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的程度和水平。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到结论,非常有必要、有针对性的完善现阶段我国基建工程档案的服务水准,进而保障基建工程档案工作的顺利展开。
3.2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城市化发展进程是人类文明的外在延拓,现代化城市发展具有时代特点,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基建工程管理者以及员工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不断的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和深化。现阶段相关工作者需要定期学习、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员工的内在素质,促成相关工作能够达到见效快、范围广等特点。在此过程之中需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并且杜绝不良现象的产生,包括严格执行工作的要求,客观上也起到了基建工作的规划化、标准化的促进效果作为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做好各个环节的沟通以及信息的交流,既达到良好的保障效果,同时为后续的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优良的基础。
3.3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与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
工程建设项目最后一个环节体现在工程项目竣工的操作方面,包括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其基建工程管理的效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也是各级部门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档案管理以及工程备案是一个进程中两个环节的体现,可以相互借鉴。从总体的效应分析,在项目竣工环节中不断完善现有的基建工程管理工作,进而可以起到显著的监督效果。
4 结语
现代化城市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作为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效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中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是其工作环节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务必要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下,不断的深化基建工程管理工作的理念,同时需要加强相关工作者的业务技能,接受先进的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贯彻党和政府的相关规章法律政策,不断完善现有的机制,使基建工程管理工作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娟.浅谈企业基建工程档案的收集与整理[J].经营管理者.2011(18).
[2]刘岩岩.基建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探讨[J].四川有色金属.2011(04).
【关键词】安全管理;风险防范
医疗机构药品风险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医院的各个环节分析了药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医院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防范药品风险提出解决措施。
1 药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药品质量风险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药品生命的各个环节,开发、注册、生产、销售、流通、应用[1]。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庞大,竞争激烈。为寻求利润最大化,部分药品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主要含量,降低药品质量。还有部分人员违法乱纪,故意生产假药。这些行为从源头上降低了药品质量,造成不良反应增多,药品疗效出现明显差异。齐二药,欣弗,浙江铬含量超标“皮革胶囊”等事件,突显出当今药品安全问题之严峻。
1.2 运输、贮存保管不当 生产厂家为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利润。一般采用集中运输。药品互相叠放,运输过程中难免产生碰撞,严重者可造成松盖,导致药品污染。如不及时发现,可能流通到临床,给患者生命带来危险。药品有效期受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的影响[2]。若不按其适宜的条件保存,即使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也同样会使药品失效,如破伤风抗毒素(TAT)在冰箱中冷藏(2~8 ℃)可保存3~5 年,抗毒素单位无下降,而在室温保存,抗毒素效力每年平均下降达20 %之多。
1.3 注射剂辅助剂的问题 注射剂中,除药物本身成分外,还有辅助剂,如增溶剂,稳定剂,赋形剂等,化学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产生的杂质,均能成为过敏原,而诱发各种过敏反应。
1.4 中药注射剂的问题 中药注射液是我们中医的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结合[3]。近年来由于发生了双黄连、刺五加等一些不良事件。但是正确认识中药制剂本身特性,改变中药无毒的观念,严格遵照说明书,选择适当的溶媒、适当的剂量和浓度、控制滴注速度,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规范操作,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高的疗效。
1.5 医务人员的因素 临床安全用药涉及诊断、给药、监测、评价的整个用药过程,与医务人员的工作密切相关[4]。医师缺乏药物知识或对新药及临床用药选择不当,都会给患者用药带来不安全因素。药师发药时审方失误或对患者的用药疗法解释不明确、药物监测不力等也会给患者用药带来影响,护士执行医嘱不正确、操作不当、观察不细心都会给用药带来危害。
1.6 静脉输液问题 静脉输液治疗中应注意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溶媒选择不当、不溶性微粒数累加、热原量累加、输液方法不当、输液配伍时限、输液环境及器具影响等问题。
2 药品风险防范
2.1 加强监管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机关定期监督生产企业现场;严厉打击地下假药生产窝点。从源头上彻底杜绝药品质量问题,保证药品安全。
2.2 完善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机制,排除用药隐患。医院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管,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信息反馈制度。医院管理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医师合理用药进行监督管理。
2.3 重视药学工作 医院调剂工作是技术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调剂人员应掌握药物学、生物制剂学、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等,还应懂得以药品管理法为中心的各种药政法规。调剂工作除常规的收验方、调剂、配方、核查、发药外,调剂人员还需要掌握药物的用途、剂量、用法和主要药理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
2.4 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 建立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诊断是否正确,给药的途径是否正确,用药时间、适应证等,还要提示禁忌和存放的时间、温度等。还有就是对中成药的联合用药、中药和西药,或者是中药与中药联合使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
2.5 加强人员管理 在当前医疗质量管理中,要特别重视培育职工素质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吴阶平教授指出,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完美服务艺术,是一个好医生缺一不可的三项素质,这是提高医疗质量时刻不忘的大事。有了这样的医务人员群体,才能真正做到高质量,不出事故。
3 小结
如何构建一所平安医院是市场考验医院管理层的一个难题,只有严格把好医院药品安全关,医院才能不断发展。药品安全部门通力合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健全药品风险管理体系,才可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张良明,陈永志.医院药品安全性问题探讨.当代医学, 2009,15(24):31.
[2] 《中国药典》2005版.
山西省晋中市中医院药剂科,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 分析总结将中医药学理论应用于中药合理使用中,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与指导,供临床参考使用。通过统计分析近五年来中药合理用药研究相关文献,综合相关信息,对近五年来促进合理用药研究方面进行概述,将中医药学理论的基本用药概念、结合现代药品使用生物标准,提出合理使用中药及用药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建议。近年来,我国在合理用药的推广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其中中药的合理使用为重点研究课题。建议广大医疗机构中与中药使用相关联的工作人员应重视合理用药基本知识,遵循中医药学理论,大力加强中药使用相关管理工作,以提供临床合理用药整体水平。
[
关键词 ] 中医药学理论;安全合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 R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38-02
[作者简介] 赵丽萍(1973-),女,山西晋中人,本科,主管中医药师,主要从事中医药管理和研究工作。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全世界每年因药品使用不当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高达300万人次,其中死于药品不良反应(患者高达20万人。为了促进药品合理使用,减少因滥用药物致死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于合理使用药物的推广工作中。从我国临床药品使用的角度出发,中药作为我国独有的药品类别,其毒性作用及不良反应正受到人们重视。因此,在合理用药的大前提下,投入精力于中药合理使用范畴,也是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中药使用不规范还会极大的造成卫生资源浪费,降低药品治疗效率,会显著加重患者和社会的负担。所以,促进各医疗机构合理使用中药也正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
1 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1.1 中药使用相关人员中医药学理论薄弱
中药使用相关人员中医理论基础薄弱,并且随着中成药更新速度与生物科技发展的不同步,导致大部分中药工作人员既缺乏对传统知识的了解,也缺乏对大部分中成药的深刻认识。
1.2医疗药品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医疗药品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特别是上级医疗行政机构对各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监管力度不够,甚至是放任各级医疗机构滥用药物,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级医疗机构医师用药处方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技术监督和行政干预措施。就目前临床而言,涉及临床疾病预防或治疗用药方案的制定都无法可循,完全由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制定,一方面自由性过大,易滋生滥用药的大环境,另一方面,难以保证患者临床疗效。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完全不参与临床用药过程,药师自身较为全面的药品知识水平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难以未发挥。现代药物治疗理念有明确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医师、药师、护师要共同发挥各自专业特性,为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分担责任,保证患者获得更为卓越的疗效。医疗行政机构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对药品使用引入制约和监督机制。增加药师在临床工作中的分量,减少医师滥用药物的机会[2-4]。
2 合理用药基本原理
2.1 现代合理用药原理
从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知,用药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诊断、开处方、包装调配、分发给患者以及患者遵医嘱服用药品的过程。简而言之,合理用药就是要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合理用药内涵有明确规定,包括:①药品使用与患者疾病相吻合;②符合药品使用指征;③除药品疗效外,合理药品使用还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④服用方法、剂量要正确;⑤ 要确保不良反应小,患者无所使用药品禁忌症;⑥医嘱内容情况明确,患者遵医嘱情况良好。
2.2 中医药理论下中药用药原理
中医治病救人主要依赖与中药的使用。因此,中药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炮制、配伍、 煎服、制剂来减毒增效。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以减轻患者经济及身体负担,两全其美。
2.2.1药性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 药性理论主要是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几个方面,是中药合理使用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药品药性,才能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2.2.2 中药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 配伍理论主要是指:组方的应用要严格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尽量避免无逻辑药物配伍,或者滥用某些药物的情况出现。
2.2.3 七情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 所谓七情配伍理论是指药品使用中的单行、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是指药品的使用要注意彼此之间的配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药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会增加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加以甄别。
2.2.4 将辨证论治理论应用于中药合理使用中 中药使用最基本前提是,需对症用药,只有给合适病症使用合理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临床作用。而所谓辩证论治理论是指:通过四诊(望 、闻、 问、 切 )进行辨证,再根据证侯临床表现而拟订治法,是中医药最基础理论之一。其应用与中药使用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只有准确辨证,才能真正达到合理安全使用中药的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疗效。
2.2.5 将中医整体观念应用与合理用药工作中 整体观念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即应重视患者身体整体的病变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使用相关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全面合理用药,综合治疗,标本兼顾。
3 促进合理用药相关建议
3.1医疗行政机构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的意义
在我国,85%以上的药品是在医院进行销售的,也就是说,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最主要场所。所以,涉及到药品合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必须由医疗机构自身出发。把握医疗机构的用药规范是贯穿合理用药质量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主线。另一方面,随着中药使用安全问题的不断暴露,医疗机构管理者应该投入一定精力在中药合理使用中,以提升合理用药整体水平[5-6]。
3.2 各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
药事管理委员会是指各级医疗机构药品有关工作行政管理单位,其最主要的工作职能就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相关国家药物政策,着力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在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宣传和应用[5]。定期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加强介绍中药合理使用,将中医药理论渗透于相关工作人员脑海中,努力促使医务人员、患者甚至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药合理用药的临床意义。
3.3 医疗行政单位协助各级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
传统中医药的使用,应该遵循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而中药标准化治疗方案也够进一步促进治疗规范化、合理化,与经验治疗相比,它能够提供诊断、治疗的基本标准,避免了随意、不合理的治疗决策[7-8]。各级医疗机构制定具有较高水准的中药标准治疗方案,用来指导临床规范化诊断、治疗、护理。应对中药标准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适时检查、监督。从而促进合理中药合理安全使用。
[
参考文献]
[1] 李新泰,王文华,尹爱田等.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4):22-23.
[2] 孙刘阳,田硕涵,马凌悦等.万古霉素类药物合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2):143-145.
[3] 唐捷,曾友志,夏小燕等.门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查[J].医药导报,2010,29(12):1661-1663.
[4] 张桂玲,白莉,李文慧等.利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对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4):593-594.
[5] 刘建美,周筱青,朱士俊等.合理用药调研指标的应用和研究现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1):848-852.
[6] 陈坚,方维军,陆青等.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9):687-690.
[7] 王世冬,张治然,石焱等.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结合综合干预措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4,(15):71-72,73.
为了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在探讨企业安全影响要素的基础上,要详细阐述安全意识在安全工作中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安全意识的对策,进而改善企业的安全绩效水平。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意义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生产作业的首要原则。当前,我国事故数量多,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大,社会政治影响不佳,安全形式依然严峻,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消灭不安全因素,减少人身伤害,实现无事故作业环境,提升安全绩效水平成为各行各业必须解决的首要主题。
1 安全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是人们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与劳动耗费有对比关系的、可以度量的、对社会有益的结果。安全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发展员工个人及团队的能力,改善企业的安全绩效,已达到减少安全投入,降低安全损失的目的。概括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预见性
一方面,通过对即成事故和大量未遂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另一方面,采用科学的安全分析、评价技术,对生产中的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后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科学管理方法。
1.2 系统性
系统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把绩效管理的定量分析和传统管理的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1.3 以人为本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而且,作为管理对象的诸多要素(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多环节(企业管理机构、规章制度等)都需要人去运作和实施。因此,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来实施各种激励机制可以达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2 安全意识概述
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安全这一客观存在的主观现象,其核心就是人们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和认识水平,以及在生产、生活和生存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活动和行为以达到安全的自觉性。
现代安全意识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1)形成阶段:企业基本的安全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或正在执行中。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基本的安全政策和健全或正在制定的规章制度,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于安全技术和作业程序的理解,对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判;安全问题没有被人们理解为公司的首要解决的问题。
2)加强管理阶段:企业职工的基本安全技能得以评估,安全培训得以计划和实现。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企业的事故率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重大事故会超出这样的平均水平;安全问题在这个阶段被看做是企业安全绩效管理系统需要丞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对安全的理解是安全技术设施是否有问题或是程序遵守方面是否出现问题;事故被人们认为是可以预防的;管理人员开始认识到其实事故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不安全行为和现场专业人员的不安全意识引起的。
3)广泛参与阶段:现场安全作业管理得以执行,管理层和监督人员积极参与程序与员工和承包商的执行并在其中负有相应责任。这个阶段的特征表现为事故率较低并且维持在这个较低的水平;管理层开始认识到如果要使安全表现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现场一线的作业人员的认识和参与是最关键的;管理人员认识到绝大部分的事故的发生其本质原因都与其管理人员的决策有关;这个阶段绝大多数的现场一线作业人员都表现出他们由衷的意愿即会同管理人员一道提升其健康和安全。
4)通力合作执行阶段:现场安全作业管理得以实施执行所带来的利益得到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使得作业程序顺利得执行。
这个阶段管理者及其员工开始认识到健康和安全问题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人员的士气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决策对于事故的避免与发生意义攸关;员工将安全问题认识为每个人自己的责任;安全的重要性可以非常清楚地通过统计数据表现出来。
5)持续保持改进阶段:对于程序执行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得以发扬和改进,使作业程序得以持续提高改进。
对于专业人员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个人家里的伤害或是隐患都被当作公司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一样对待关心;这个阶段所有的人员都在积极而乐意地将自己对于安全和隐患方面的认识加以互相分享和借签,并同时认为那些非作业相关的伤害启示一样重要。
3 安全意识对安全管理的影响
现代安全意识发展模型将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三个维度:安全教育机制、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作业者的个体安全素质。由于概念模型中的安全事故控制程度受到组织安全意识、环境/设备和外界控制因素各种指标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要综合所有变量来检验,最终对安全事故控制的影响程度做一分析,对概念模型中间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验证。
验证结果证明了安全意识与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安全作业管理及提升作业者安全素质等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加强作业安全教育、严格作业安全管理和提高作业者安全素质能够提高安全意识,它们之间是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而安全意识指标和可记录性人员伤害率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作业者安全意识越高,可记录事故发生率越低,也就是安全业绩表现越好。
因此,建立有效的安全事故控制机制应该从加强作业安全教育、进行严格作业安全管理和提高作业者安全素质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安全意识,进而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绩效。
4 提升安全意识的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的探讨结论,企业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和改进作业者的安全意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绩效。
4.1 加强安全作业教育
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政策和规章制度,清晰地要求全体员工都必须将安全问题作为业务领域里的首要问题,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安全管理,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积极的建设性的干涉,积极地参与协助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员工的入职前的安全教育体系。要为员工提供清晰的具体的作业指导程序,并至少涵盖对于安全作业的一般规定和具体作业安全指导。要建立健全书面档案记录,加强安全承诺及其监督和实施,并建立持续改进计划。
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应鼓励传达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问题本身,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和建议并做出及时的有效的回应,形成良好的建设性意见的气氛。
企业的领导层必须清晰地承诺组织安全文化建设,分配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参与和组织员工的安全意识结构化建设,建立健全组织的安全体制,激励安全行为,杜绝不安全行为。
4.2 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管理
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及作业安全分析的执行力度,强化不安全行为的干预、监督的权利和力度,对不安全行为采取积极的建设性的干涉的态度,完善奖惩机制。
关键词:档案入馆 鉴定管理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10-02
档案管理的前提是把好入馆关。因为进馆档案鉴定和管理是档案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事关重大,不容忽视。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接收好档案,档案的接收工作是各级档案馆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机关单位保存到期、有待接收进馆保管的档案数量日益增多;特别是在历次机构改革及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撤并单位的档案急需移交、处置的问题,这些都对档案馆的接收工作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与挑战。
与此同时,在档案馆内部,则面临着馆藏量不断膨胀、管理成本增加、馆藏档案质量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认为档案接收中的进馆鉴定工作必须加强,把好“入馆关”,以确保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具备长期保存的价值,优化馆藏,实现档案接收工作方式的创新,提高档案接收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
具体讲,加强对进馆档案的鉴定和管理,其意义有四:
第一是有利于贯彻依法治档原则。
《档案法》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在《档案法实施办法》的第十条中把“收集和接收本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规定为档案馆重要职责之一。
按照法律、法规及《档案馆通则》等规章、条例的规定要求,做好档案接收进馆的鉴定工作,是档案馆履行法定职责,落实依法治档、管档、用档的法治精神的体现。加强档案的进馆鉴定和管理是深入贯彻档案相关法律、法规,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实现依法治档的需要。只有坚持依法治档原则,使进馆档案符合法定档案的范围与标准,才能确保档案工作依法开展,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是有利于控制进馆档案的质量,进一步优化馆藏。
长期以来,丰富馆藏一直是档案馆工作的第一要务与管理目标。但随着大量档案被接收进馆保管,馆藏量大增,馆藏结构单一、不合理,馆藏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也逐渐显现。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加强档案进馆鉴定工作的力度。
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政府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档案效益原则日益受到重视,优化馆藏迫在眉睫。而加强档案的进馆鉴定,严格把好档案的“入馆关”,实现进馆档案质量的有效控制,将有助于建立结构合理、富有特色、高质量的档案馆馆藏。在丰富馆藏的同时,实现国家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
第三是有利于促进档案工作服务机制的创新,不断提高档案馆的科学管理水平。
当前,与时惧进,开拓创新,在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创新,已成为档案馆工作的重点与努力方向。加强档案的进馆鉴定,正是档案服务机制创新的需要。
档案工作是一个环环相扣、系统性极强的工作,而档案的接收工作是档案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其工作开展得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馆藏档案的结构和质量,关系到档案馆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利于实现档案接收方式、方法的创新,进而影响和促进档案馆业务工作其它环节的创新,以更高的标准全面推进档案业务工作的发展,形成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互动,不断提高档案馆的科学管理水平。
第四是有利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为社会发展服务。
档案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把反映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真实记录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利用价值的档案,科学规范地加以管理,使之得以长期保存,以供利用。
[关键词]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74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151- 02
0 前 言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的信息化,也普及到了各领域的应用的,医院也迎合了时展的要求,将信息化运用到了医院档案管理中,如病人电子化信息档案的出现。而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无疑对传统医院档案管理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推动着档案管理思想的转变,以期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1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也非常普遍。作为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能有所进步和提高,推动档案信息化在医院管理领域中更有利的发展。
1.1 提高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水平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的水平高低。现代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对于各种时效性强且具有高价值的档案信息需求不断提高,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观念已无法满足现在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所以,针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和创新,应在现有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基础上,通过和目前流行的技术手段以及优秀的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也成为当下档案信息可长远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此,各医院应配合现在的发展需求,重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并强化信息化建设,为医院档案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为在社会进程中的人们对于各种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提供有效的途径。
1.2 解决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其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是提高管理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的方式,并进行分析和应用,这样做的目的是医院档案在管理过程中能够结合当下的发展趋势,通过技术措施对其进行控制。近年来,在档案信息化工作方面,各级医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主要是利用当前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对现有管理进行了完善。
1.3 保证我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医院实现自我发展的保障。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建设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体现了如今建设型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全面、详细、系统的掌握人事档案材料,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建设型人才的作用,使用人才更合理化,保证医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就更为迫切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离不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也为医院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更为医院档案信息的资源得以更好的开发、利用以及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保障,最终实现我国医疗事业更深远的发展。
2 医院档案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
档案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中,主要可以在数据管理、工作方式、信息检索以及安全管理方面得到体现。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以此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很有力度的保证了医院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对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医院档案管理中工作方式信息化的应用
在医院管理中,工作方式信息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中的工作方式也要顺应发展,趋于信息化。传统的医院档案工作方式,是采用的人工管理方式,而这种管理方式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如手工操作会造成档案信息存在较大误差,不利于档案完整保存等,尤其是在进行档案信息查找时,费时费力。
而当工作方式引入信息化后,医院的档案信息存放分类清楚有序,使用时便于查找。对于档案工作人员来说,利用计算机中的查找归类等功能,更加的有利于进行管理工作的进行,便于后续的查找和利用等工作。所以,应设置更加标准的档案信息管理流程,并制定相关制度,以此推动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在医院档案管理中顺利的开展和普及。
2.2 医院档案管理中数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数据的信息化是档案信息化的基本体现。信息化,即把各种信息和事物变成数据储存于计算机中,便于后续的使用和管理。
首先,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现数据管理信息化的使用,如电脑设备、局域网和相关管理系统等。
其次,为避免出现问题或出现问题时顺利解决,技术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应有良好的交流和配合,将数据损失降到最小化。
最后,对数据进行适当的统计和分析,以便提高数据的再利用率,实现数据管理信息化的其他作用。
2.3 医院档案管理中信息检索信息化的应用
在医院档案管理中,信息检索也是重要的应用环节。信息检索有助于对医院档案的准确、有效、快捷的获取和利用。通过网络数据,还可以获取其他途径档案的分享,为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提供便利。但是,虽然信息检索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档案的流失或者损坏,所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高素质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对特殊资料施行权限限制,防止心术不正之人窃取机密文件与他人进行筹码交易,造成医院利益危机。
2.4 医院档案管理中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档案管理具有较强的保密性,所以,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杜绝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随意篡改或窃取,保证信息的原始性。网络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如黑客攻击,对于医院的档案管理安全性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这也对强化档案保密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所以,强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安全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保密制度的制定要严格缜密。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则需要按照所指定的保密制度要求进行管理,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其二,完善医院的档案管理系统。与三方制定多项保密协议来解决黑客攻击问题,这就要求强化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尤其是黑客监控技术和防火墙技术,通过强化专业机能,最大程度的防止或降低黑客的攻击,以期保证医院档案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3 结 语
综上所述,医疗事业的进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迎合发展趋势,改变现有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和资源,更为高效的完成医院日常档案管理工作。
作为医院管理者,应给以信息化技术足够的重视,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工作中所需的硬件设备,应保证齐全并进行优化,及时改善健全医院档案管理体制。
此外,强化档案工作者专业素质也应给予重视,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培训,对新技术进行学习掌握,在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强化自身专业素质,更加高效率的完成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肖国梅.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医疗装备,2016,29(10).
[2]胡桂琴.刍议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科技视界,2013(12).
关键词:指导思想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水电站
一、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1现代水电站安全生产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电行业的运行方式也在逐步转变。在水力发电领域,传统的运行方法,主要有:动态规划法、微增率法等。目前,我国的AGC应用主要是基于电网调度,针对水头变化小(即大库容)的水电站,根据网上的需要信息确定其负荷,然后用微增率法在机组间分配负荷,即从负荷到最小化流量。从以上所述的使用的情况来看,由于最初软件设计的出发点不是基于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工况,从而导致有些电站使用效果很不理想。
所以说,由于微增率法是完全根据数学理论推导而来的,其工程实用性面临很大的实现难题,在这方面,我们还需继续不断的创新,以推动提高本水电站安全生产。
1.2安全生产的意义何在
安全生产在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管理现代化的设备,使生产过程安全顺利、高效率高产地进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生产。这个最基本目标,只有通过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实现。劳动者工作环境好,劳动者在生产中感到自身安全健康有保障,自然就会发挥出主人翁的精神,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作为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把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设备的完好,保证生产顺利高效进行,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切实抓好,决不能掉以轻心。由此可见,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二、如何做好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
2.1关键要从安全教育做起
树立牢固安全意识是保证水电站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近几年,我们一直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使出,把每个职工从被动的“要我讲安全”转移到“我要讲安全”,具体有以下几点做法。
2.1.1通过正面教育、反面教育、奖励教育和处罚教育。正面教育,就是树立先进个人典型,以先进个人事迹为榜样,使职工自觉增加安全责任心。反面教育,就是以常见事故案例为教材,使职工牢记血的教训。奖励教育,就是对工作中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大力宣传、表彰,并给予重奖、重用;处罚教育,就是对因工作失职,自由散漫,或由于“三违”造成事故者,严格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罚,使职工感到罚得心痛,触及灵魂。
2.1.2通过培训技术,让职工熟习生产过程,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水电站工作涉及到的很多生产设备,对于一个新职工而言都是陌生的,而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某些细节,或者粗心大意,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所以必须对新职工专门设立一段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初步对水电站的生产流程作初步了解,另一方面加深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
2.2前提是员工技术要到位
2.2.1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跟班见习,让新职工尽快熟习工作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其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设备的构造、运行原理、设备性能、技术状况、操作技术要点、安全生产过程、规范等。通过比较详细的培训,进入见习期,见习期间,要不定期考察培训期培训的内容。最后在见习期满后,经统一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2.2.2定期开展全员技术培训,不断更新职工对新设备,新技能的掌握。由于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不断研发诞生,对于全体员工对于新技术的掌握还不好。所以要充分利用运行班、零点班、四点班等可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全体职工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新技术。由主管新技术的副处长授课,从基础理论学起,结合水电站的实际情况,有安排,合理地授课,使职工都能够从机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等方面加深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每年进行两次职工统一考试,考试成绩直接和年终考核挂钩,极大地促进了职工学习新技术掌握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3重中之重是生产设备管理要到位
生产设备是水电站的主要生产工具,要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现代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维护好生产设备,以及保证生产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要做到以下三方面内容。
2.3.1建立健全完善的设备账单。
其具体做法是,对每台机组建立全面的技术档案,记录机组安装时的技术参数,运行中发生过哪些异常、故障或事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时是怎样处理的,需要更换过哪些零部件,机组的维修期限,以及每次维修后的试验记录,随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对设备维修备件准备充足,并及时补齐,做到检修时能快速方便地进行。
2.3.2动员全体职工参与设备管理。
每件设备都有职工专门负责,要求职工对所管理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必须掌握,熟悉常见故障及处理,加强正常巡视、维护,动员全体职工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必须把每个月,每个班次的设备运行缺陷上报到管理处,及时备案处理。
2.3.3健全问题反馈制度。
水电站需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设备运行分析会议,由各班长参加,共同研究分析问题的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全体共同分析解决上个月上报的设备缺陷和问题,具体落实到检修班,进行检查维护维修,并做好实时记录。对设备问题的备案,实行销号制,有条件能及时解决的,就要及时销号,短时间内不能得不到解决的,及时记录在案,并积极创造条件,待缺陷解决后再销号。
2.4要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工作
对于法律,有专门负责执法的部门,也有专门负责监管执法的部门。而对于一个水电站,对安全生产也同样需要有管理的部门和监督的部门。对水电站进行针对性巡视检查,其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水电站需制定了内容详细的巡视检查项目,由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执行。要求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每小时进行1次巡视检查,每4个小时进行1次全面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采取尽可能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并及时上报。而监管部门则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中相关记录进行核实,并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其巡视检查的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检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一个水电站如果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监督检查工作,促进工作的落实。通过监督检查工作我们能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生产设备的缺陷,从而提高职工安全生产,保证安全生产的管理。
三、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松懈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全体职工参与。我认为只要做到了以上列出的各个方面,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控制人身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实现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有效的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德鲁克(Drucker,P.F.).体育教学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天然气处理厂;施工阶段;监理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陆上石油天然气主要有三个大的产区,一是新疆、二是陕西、三是四川。几个主产区地质条件不同,最终形成的商品天然气的流程也不同。按照天然气组分及处理流程划分,天然气处理分为净化和处理两种,前者需要对井口天然气深加工,对其进行脱硫、脱水等工艺,难度相对较大,对于后者,由于天然气仅含水、轻烃等、处理工艺相对净化厂要简单一些,但尽管如此,处理厂工程建设仍然有以下特点:建设规模大、工期短、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恶劣等。笔者以陕西气区为例,对天然气处理厂的工艺安装施工监理工作进行简要说明。
针对处理厂工程特点及对监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现场监理应做到:在施工阶段要将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处于受控状态;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不能出现因监理不作为、失职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而造成质量隐患或返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进度控制,确保按照计划工期完工并达到投产条件。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从监理人员工艺理论准备、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及现场管理文件编写、施工过程资料审查与整理四个方面进行准备、控制。
监理人员工艺理论准备
对处理厂这种大型工程,安装监理应该对本工程的设计依据、设计意图及工艺流程进行认真的研读、学习,也就是监理工艺理论准备。只有明白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在这个复杂的天然气处理系统中找到切入点并驾驭全局。
天然气处理厂工艺理论主要包括设计处理依据及处理工艺流程。设计处理依据主要是为满足商品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水、烃露点的要求及国家相关要求,确保下游用户使用的天然气是干燥、纯净的。所谓水、烃露点是指天然气在一定压力下析出第一滴水、烃时的温度【1】。由于天然气不含硫,所以对天然气进行升压、低温脱水,脱烃之后成为商品天然气。
处理流程以某处理厂为列进行说明,集气干线的来气首先进入清管区,进行简单过滤;再经集气区预分离器,先对天然气集输过程中产生的段塞流捕集,然后对原料气进行气液分离;经过集气区后再进入增压站,由2.4MPa增压至6.1MPa,然后进入预冷换热器的管程,利用外输的冷干气对原料气进行预冷,夏季温度降低至2.0℃(冬季温度降低至-9.0℃);再进入丙烷蒸发器,与液体丙烷进行换热降温,夏季温度降低至-5.0℃(冬季温度降低至-15.0℃);经丙烷降温后的原料气进入低温分离器,进行聚结分离脱出轻烃和水,确保外输气水、烃露点,最后经预冷换热器的壳程至配气区外输【2】。
对天然气处理厂工艺理论的学习就知道脱油脱水装置、增压站、集配气是处理厂的核心生产区域,其它辅助生产设施均以核心区域展开。这样就对工程质量控制有了全面的认识并以核心生产区域为监理工作重点,在现场监理工作中做到控制重点工序及关键施工部位。
施工技术准备
施工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建设方组织的图纸会审及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等管理资料的报审。根据处理厂工程的特点,工艺安装监理应做好工艺施工图纸审查及施工管理资料的审查。
图纸审查。
工艺施工图纸审查侧重审查气路、放空、排污等工艺管线走向、标高及布局的合理性,避免在开工后出现工艺管网“打架”的现象或在投产后使用不方便的情况发生,确保管线以最经济、合理地走向布管。
施工管理资料的审查。
处理厂工程是重点工程,对施工管理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科学性要求很高,因为施工管理资料不仅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按照预定目标实现的基础而且还是向上级领导展示监理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性的载体。
审查处理厂管理资料时应该侧重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规范性及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性、工期保证措施是否合理、完善等。监理人员在审查管理资料的时要细心,仔细同时还应加强监理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避免一些习惯性问题的出现。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措施
处理厂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工期短、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全面开工之后施工现场有三十多个机组分布在各个工艺区块内施工。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现场质量控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结合处理厂建设经验应采取以下针对性的措施:
重视现场巡查,每次巡查都要以某个工艺区块为重点检查对象,以管件、阀门安装及工艺流程核查为重点,将发现的质量问题解决在现场巡查过程中。
施工机组多、工艺区块多就要求现场监理不但要勤跑、多跑施工现场还要做到对流程熟记于心,这样才能检查出管件、阀门使用是否正确,特别是带有方向的阀门是否安装正确等问题。
严把气路大口径管线焊接质量。
处理厂气路管线最大直径DN1000,最小直径DN300,这些管线组焊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处理厂的安全、平稳的运行,所以现场监理必须将气路大口径管线焊接质量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来进行控制。对焊接质量的控制,应首先要清楚焊接的概念。焊接是指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方法。按照外加能量的不同可将焊接分为熔焊和压焊两大类【3】。现场焊接主要使用的是熔焊,熔焊是将待焊处的母材金属熔化并使用填充材料形成的焊缝【3】。由此可知现场控制焊接质量的最根本问题就是焊材的选定及熔池尺寸的掌控。焊材选定要与管材材质相融合,熔池尺寸的掌控决定了焊缝的外观尺寸,只要抓住最根本的问题焊接质量不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重视大型设备吊装前设备基础与进场设备底座的复核,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发现设备基础与设备底座不相符,造成工期延误、人力及物力浪费。
4、努力提高监理指令的执行力。
在现场管理时不仅要用规范、数据说话还要让施工单位管理者清楚所承担的工程质量责任重大且为终身制,促使施工单位管理层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真正的做到用“用心去管理”,现场的质量问题慢慢的减少。这样会形成良性循环,不但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而且使现场监理对工程质量管理很“轻松”。
四、现场管理资料的编写、施工过程资料审查与整理
1.现场管理资料主要是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联系单及平行检验记录、旁站记录等的编写。
天然气处理厂工程的特点要求监理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联系单及平行检验记录、旁站记录等的编写必须要编写规范、严谨、准确并要与监理日志要形成完整的闭合。
2施工过程资料审查与整理。
施工过程资料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再现,对保证工程质量和质量责任可追溯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过程资料必须与工程同步且内容真实有效。在审查工序报验资料时首先与监理日志上记录的数据进行核对,如果相符合继续审查资料的准确性,包括设备名称、施工及验收规范、实测数据的有效性、允许的误差范围等进行认真的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签署。
处理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对于技术、专业素质要求都较高。监理工作只是项目管理的一个方面,需要全方位、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综合考虑安全、质量、经济、运营等各种因素,同时也需要监理公司向项目管理的层面及时跟进,同国际接轨,成为行业乃至国内一流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天然气加工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诸林主编
【2】长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苏里格气田第四天然气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键词:复杂疑难案件、犯罪构成理论、德日犯罪三阶层论、犯罪构成四要件说、优劣、对决
近三十年来,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现象,一些学者对居于通说地位的犯罪构成四要件说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诸多改造方案。我国有刑法学者对德日犯罪三阶层论推崇备至,提出对现行犯罪构成四要件说推倒重来,并以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取而代之(即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1该学者提出对犯罪构成四要件说推倒重来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现行的犯罪构成体系对于一些疑难复杂问题的解决上显然是不能胜任的,甚至可以说破绽迭出,容易造成错案。”2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则有利于正确认定犯罪。3为了论证其观点,该学者引用了“邵建国诱发并帮助其妻自杀案”、“以虚假身份应聘司机并占有单位汽车案”和“让弟弟乘坐民航飞机坠毁致死案”等案例作为论证的材料,比较分析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和德日犯罪三阶层论的优劣,其最后结论是,在一些复杂疑难案件分析中,对于相同的案件,运用这两套不同犯罪构成要件体系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运用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分析容易造成错案,而运用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分析则可得出正确的结论。4
笔者认为,主张“推倒重来”者过份地夸大了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的缺陷,夸张地放大了德日犯罪三阶层论的优点。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简单、易操作,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中国近三十年刑事司法实践证明,犯罪构成四要件说是十分可行,但是,该理论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5对这一理论“推倒重来”是十分不明智的,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并非十全十美的理论,它也存在诸多缺陷。6在犯罪构成理论问题上,笔者反对全盘推倒现行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并以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取而代之的观点。在本文里,笔者将以复杂疑难案件为视角探讨犯罪构成四要件说与德日犯罪三阶层论的优劣,以期澄清“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容易造成错案”的谬论。
一、复杂疑难刑事案件的概念、成因及类型
刑事案件可分为一般刑事案件和复杂疑难案件两种。一般刑事案件是指现有刑法具有清晰的明确规定、可以做出无纠纷认定的刑事案件。而复杂疑难刑事案件是指现有刑法存在疏漏、模糊、冲突或不合理等现象而引起巨大纷争的刑事案件。对于一般刑事案件而言,无论是犯罪构成四要件说,还是德日犯罪三阶层论,都会得出同一结论,这是没有异议的。然而,对于复杂疑难刑事案件而言,推崇德日犯罪三阶层论的学者认为:“在一些疑难案件中,三阶层理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一是更严密,二是体系强。” 7而犯罪构成四要件说“虽然简洁明了,便于司法实务操作,但由于其拼凑式的逻辑架构,使其面对现实中的疑难案件往往束手无策。”8笔者对此持有异议。
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和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在解决复杂疑难案件时孰优孰劣?这需要先弄清复杂疑难案件产生的原因、类型等内容。
复杂疑难刑事案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刑法立法存在着问题。笔者认为,复杂疑难刑事案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1)刑法规定具有模糊性;(2)刑法立法的疏漏;(3)刑法规定存在冲突或交叉;(4)刑法规定不合理。
与复杂疑难刑事案件产生的立法原因相对应,复杂疑难刑事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因刑法规定的模糊性(或称不明确)而产生的疑难案件。法律语词、概念的模糊导致了理解上的分歧,导致了处理方案具有多样性,例如,因刑法解释论、共同犯罪论、认识错误论、违法性实质论(行为无价值或结果无价值)的基本立场不同而导致定性结论的纠纷。(2)因刑法立法疏漏而产生的疑难案件。例如,由于立法者的智
力所限,一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本该犯罪化而没有犯罪化,当这种行为出现时引起了对法律适用的巨大争议。(3)因刑法规定存在冲突或交叉而产生的疑难案件。刑法条文之间出现了矛盾或交叉,出现了在法律适用上可能有多个不同的结果,例如,罪数形态中的想象竞合犯、法条竞合等情形存在处理上的争议。(4)因刑法规定与“情理”冲突而产生的疑难案件。例如,对于一些行为,刑法规定其为犯罪,但是,从情理上看,这种行为因为社会的变化发展已减弱或消失了社会危害性,对其以犯罪处理显然不合情理。又如,亲属之间的重大盗窃、诈骗等犯罪问题,也属于此类情况。
二、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和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在复杂疑难案件处理上的异同
对前述几种类型的疑难刑事案件,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和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在处理结果上是否存在不同?要弄清这一问题则先弄清这两种理论在构成要件体系中的构成要素的异同。
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从宏观面看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要件四方面。在这四大要件之下,每一大要件之下的构成要素分别为:(1)犯罪客体由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法益)这一个要素组成,它是具有一定量的法益。(2)犯罪客观要件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3)犯罪主体包括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身份(身份犯)。(4)犯罪主观要件包括犯罪故意(含违法性认识)和犯罪过失(含违法可能性意识)、犯罪目的。即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由以下构成要素组成:(1)法益(具有一定量);(2)危害行为;(3)危害结果;(4)因果关系;(5)刑事责任能力(含刑事责任年龄内容);(6)身份;(7)犯罪故意(含违法性认识),或犯罪过失(含违法可能性认识);(8)犯罪目的。此外,社会危害性的价值评价因素还蕴含在犯罪构成四要件的每一要件中。9
德日犯罪三阶层体系(以现代新古典犯罪论体系为例)各阶层的具体构成要素分别为:(1)构成要件该当性由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犯罪的主体、故意、过失、目的犯的目的等组成。(2)违法性。从实质违法性看,其由法益和法益受侵害性(相当于社会危害性)构成。在日本,根据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法益是具有一定量的法益(德国较少人支持可罚的违法性理论),从形式违法性看,其由违法阻却事由(包括法定违法阻却事由和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组成。(3)有责性由责任能力、违法性认识和违法可能性意识、期待可能性组成。即德日犯罪三阶层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1)行为(包括意思行为和结果),(2)因果关系,(3)犯罪的主体,(4)故意或过失,(5)目的犯的目的,(6)法益(具有一定量),(7)法益受侵害性(相当于社会危害性),(8)违法阻却事由,(9)责任能力,(10)违法性认识和违法可能性意识,(10)期待可能性。
通过对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和德日犯罪三阶层体系的构成要素比较可知,两者的入罪要素是相同的,它们均包括:(1)法益(一定量),(2)行为,(3)危害结果,(4)因果关系,(5)刑事责任能力,(6)身份(身份犯),(7)故意及违法性认识或过失及违法可能性意识,(8)目的(目的犯),(9)社会危害性(或法益受侵害性)。从这些构成要素看,德日犯罪三阶层体系与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一样,也具有“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观要件和犯罪主体”这一犯罪构成的基本雏型。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出罪上,两者的出罪要素也包含前述入罪因素,即前述的入罪因素同时也是出罪因素。两者在出罪上的最大区别有两方面:一是德日犯罪三阶层体系在违法性阶层以具有违法阻却事由出罪,其中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例如,正当业务行为、被害人承诺、义务冲突和自救行为等)在理论上具有无限性,甚至一些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达到犯罪程度,也可能因为具有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而被豁免犯罪。10法官出罪的自由裁量权较大;而在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里,正当行为的出罪是通过在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和犯罪主观要件中阐明其无社会危害性而出罪的。11对于符合了犯罪构成四要件的雏形但是其社会危害性未达到犯罪程度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3条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这种行为在通过对犯罪构成四要件的各个要件及其整体的社会危害性评价后而出罪。在这一点上,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和德日犯罪三阶层论体系在出罪方式上不同,但是,其效果是基本相近的。但是,当行为具有犯罪构成的雏形其社会危害性已达到犯罪程度的情况下,德日犯罪三阶层体系存在以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阻却犯罪成立的情形(即豁免犯罪),这是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在出罪上区别于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的一个方面,它使法官具有更大的出罪权。
二是德日犯罪三阶层论体系在有责性阶层以无期可能性这一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出罪,而这一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在法律上是无明确规定的,在理论上看,其出罪具有无限性、随意性。在行为具备了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以及有责性中除了期待可能性以外的其他要件后,司法者可以根据期待可能性的有无确定是否出罪,而期待可能性无法律规定的判断标准(曾有的各种理论标准均无明确性,且无法律约束力),是否有期待可能性全由法官自由裁量,出罪具有随意性。其实,在许多情况下,期待可能性问题应属于犯罪豁免问题,即行为已构成犯罪后,根据政策的考虑豁免其犯罪,它与赦免(指赦免犯罪的情形)一样属于犯罪豁免范畴,而不是犯罪成立的问题。
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并没有期待可能性的称谓,对于德日犯罪三阶层体系中无期待可能性的内容,若以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来阐释,其内容可分两类情况,一是社会危害性未达到犯罪程度的无期待可能性,例如,在导致期待可能性理论产生的“癖马案”里,12马车夫过失致人重伤的行为被认为因无期待可能性而不成立犯罪,在这里,若以犯罪构成四要件说阐说,应认为马车夫的行为在社会危害程度上未达到犯罪程度,因此,不构成犯罪。二是具有犯罪豁免性质的无期待可能性,例如,假设,在“癖马案”中马车夫过失致死五人,在这种情况下,若马车夫的行为也被认为因无期待可能性而不成立犯罪,那么,应该认为,马车夫的行为本来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只是因为其无期待可能性而被豁免了犯罪。由此可见,德日犯罪三阶层论体系和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的最显著的区别是,德日犯罪三阶层体系在出罪因素上具有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随意较大的、带有犯罪豁免性质的无期待可能性,而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则缺少具有犯罪豁免性质的无期待可能性出罪因素,对已具备犯罪构成四要件雏形且社会危害性已达到犯罪程度行为,法官无权随意出罪,除非法律有明文规定。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将犯罪豁免作为另一独立范畴来理解,从而形成犯罪构成和犯罪豁免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大定罪过程。
三、两种犯罪构成理论在处理复杂疑难案件上的优劣评价
通过对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和德日犯罪三阶层体系比较可知,两者的入罪要素是相同,两者的入罪要素均可构成具有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要件四方面内容的犯罪构成雏形,简言之,两者在入罪上的犯罪构成雏形是相同。正因如此,在一般情况下,当某一行为在两体系均认为是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不论以哪一种理论体系分析,这一行为成立的罪名应该是相同的。
通过对两种体系比较可知,德日犯罪三阶层论没有区分犯罪成立和犯罪豁免两个范畴,它在出罪上比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法官可以自由裁量出罪。而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在入罪非常严格,在出罪上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它严格区分犯罪成立和犯罪豁免两个范畴,德日犯罪三阶层论中的具有犯罪豁免性质的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和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无期待可能性的内容在犯罪构成四要件说中是没有的,这些内容应属于犯罪豁免的范畴,而在我国刑法中犯罪的豁免往往是需要法律规定的。因此,在出罪上犯罪构成四要件说比较严格。 在前述的几种复杂疑难案件中,因刑法规定模糊性而产生的复杂疑难案件、因立法疏漏而产生的疑难案件以及因刑法规定存在冲突而产生的复杂疑难案件(即第(1)、(2)、(3)种类型)在适用犯罪构成理论来解决问题时,只要其刑法解释立场和对罪数形态处理原则等方面的立场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因使用了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针对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和德日犯罪三阶层论而言)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和德日犯罪三阶层体系在入罪的构成要素上是相同的,其犯罪构成的雏形是相同的。这三种复杂疑难案件因刑法立法存在欠缺而产生,这些案件之所以表现为复杂疑难案件,是因为人们在刑法解释论、罪数形态论、认识错误论、共同犯罪论、违法实质论等刑法理论领域出现较大的分歧,更换犯罪构成体系也不能正确处理这些案件,这需要用前述相关理论来解决。对于一些复杂疑难案件来说,还需要由最高司法机关作出司法解释或由立法机关作出明确的立法来解决。可见,在处理这三种复杂疑难案件上,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并不比犯罪构成四要件说有优势。
对于刑法规定与“情理”冲突而产生的疑难案件(即第(4)种类型)来说,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可能具有更大的解释力,因为法官在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和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无期待可能性两方面具有无法律限制的解释力,对属于犯罪豁免范畴的情况也可直接解释为无罪。犯罪构成四要件说也可在一定范围内解决这种疑难案件,对于社会危害性较轻的行为或社会危害性减弱的行为,如果其社会危害性程度可从客观危害和主观恶性两方面解释,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可在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内解决,但是,犯罪成立后的豁免问题,应由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的姐妹理论“犯罪豁免”理论来阐明。对属于犯罪豁免的问题,如亲属间的重大盗窃、诈骗等案件用犯罪构成四要件说阐释确实不合理。由于犯罪豁免应由法律规定,导致我国刑法在出罪上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在涉及刑法规定与“情理”冲突产生的疑难案件时,犯罪构成四要件说有时确实存在僵硬一些的情形,目前,我国关于犯罪豁免的立法还不够完善,这是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犯罪成立和定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行为已经符合了完整的犯罪构成模型,后者是指司法人员在行为已经符合了完整的犯罪构成模型后,对该犯罪行为判定为犯罪,并以犯罪来处理的司法过程。在犯罪成立后并不必定要定罪,该行为可能因特殊事由而被豁免犯罪。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实际上是定罪理论,它由犯罪成立和犯罪豁免两部分内容混在一起。它在犯罪成立后让司法者在犯罪豁免上具有无限的自由裁量权。这一理论是有弊端的。它让人无法明确的犯罪的界限,它可能让法官恣意裁判,放纵罪犯,破坏法治,它可能会导致被害人受到再次伤害。
我国刑法第3条是这样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判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判刑。”在这里,前段规定了积极的罪刑法定,后段则规定了消极的罪刑法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超法规的无期待可能性根本无犯罪豁免的功能,可见,德日犯罪三阶层论是不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在入罪上有严格规定,在出罪上也要求有法律依据,因此,犯罪构成四要件说与我国刑法是匹配的。它更符合法治的精神,但是,在犯罪豁免的立法规定上它应进一步完善。
综上,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和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在复杂疑难案件处理上均存在优点和不足。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在犯罪豁免上的无限性使其在处理一些“法”与“情”冲突的复杂疑难案件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犯罪豁免并无刑法明文规定,因此,这种处理方法具有违法性,这体现了该理论的不足。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在处理这类案件的要求严格依法处理,体现了严格的法治精神,这是其优点之所在,但是,它显现了僵硬的一面,这又是其存在的不足。由于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具有明显的违反法治精神的缺陷,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德日犯罪三阶层在处理复杂疑难案件上比犯罪构成四要件说更有优势。
四、在具体的复杂疑难刑事案件中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和德日犯罪三阶层论的对决
为了证明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在解决复杂疑难案件中比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具有优势,主张以德日犯罪三阶层论取代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的学者在其著作或演讲中均用一些具体的案例予以论证。下面笔者将其最常引用的三个典型案例予以比较分析,并考察这两种理论的优势。
(一)邵建国诱发并帮助其妻自杀案的比较分析
陈兴良教授属于“推倒重来”论者的主要代表,他在《刑法知识论》里指出,“现行的犯罪构成体系对于一些复杂疑难问题的解决上显然是不能胜任的,甚至可以破绽迭出,容易造成错案。”之后,他以“邵建国诱发并帮助其妻自杀案”为例来论证。
13陈兴良:《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336-341页。
14陈兴良:《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341页。
15陈兴良:《定罪的四个基本原则》《检察日报》2009年11月5日学术版。
16参见陈兴良:《定罪的四个基本原则》《检察日报》2009年11月5日学术版。
17刘卉、刘金林:《不同犯罪论体系会不会影响司法统一》《检察日报》2009年12月观点11版
18参见陈兴良:《犯罪构成及其方法论》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所作的学术报告,
浙江刑事辩护律师网zjxblawyer.com/tdview.asp?id=661&bcg_id=104, 2010年2月25日登陆。
19参见陈兴良:《犯罪构成及其方法论》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所作的学术报告,
浙江刑事辩护律师网zjxblawyer.com/tdview.asp?id=661&bcg_id=104 2010年2月25日登陆。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从中西方文化的概念和核心入手,追溯旅游的历史发展,分析文化和旅游的关系;然后探讨旅游文化的发展内涵和功能;最后以西安成阳旅游一体化(旅游同线)为例,回顾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西成旅游文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更多浸透了旅游客体的客观历史文化和旅游主体的主观文化以及在旅游过程中与旅游媒介相互作用,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
一、中西方文化与旅游
(一)中西方“文化”的概念及核心
1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一词是从拉丁语Cultura转化而来的。据英国文化史学家威廉斯(Raymmond Williams)考证,在18世纪之前,culture一词主要指“自然成长的倾向以及人的培养过程”。到了19世纪,culture指“各类艺术的总体”和“一种物质上、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将其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ctt Tylor)给文化的定义在西方基本达成共识:“文化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la]西方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其特征是主体与客体对立,宗教与科学两元。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希伯莱文化、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体现为理性精神、人文精神、宗教精神的统一。
2.中国文化。在汉语中,文化的意识至少应当推至东周。孔子的《论语·八情》中有“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这里“文”已经有文化的意味。《易经))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词源而言,汉语“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刘向《说苑·指武篇》:“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由此可见,中国最早“文化”的概念是“文治和教化”的意思。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偏重精神方面,其精神基础是儒家伦理。进一步的引申认为中国文化天人合一:“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于鬼神合其吉凶。”其特征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宗教与伦理的结合,讲究的是人文主义。从渊源上讲,中国文化是一种巫史传统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道、法等为补充。
(二)文化和旅游的关系
1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广东的汉奸别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遗址,长安古乐等。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轰展性,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2.文化是旅游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易于满足,但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西安、洛阳两城市争夺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丝绸之路已成为驰名世界的旅游品牌。
3.文化是旅游的驱动力。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人的重要驱动力。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按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成为国内旅游的知名品牌。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运用的典型。
4.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据统计,2008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中,文化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
二、旅游文化的发展
(一)旅游文化的内涵
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或旅游目的地)、旅游媒介(直接、间接服务的旅游企业)在旅游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之中。首先,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影视艺术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游文化是在与多学科的结合、碰撞、融会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研究内容独具特色。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最后,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二)旅游文化的功能
1旅游文化的人文教化与审美功能。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就是感受美,获得美感,而美就蕴藏在旅游文化的客体之中。旅游者通过游览秀丽的自然景色、凭吊历史文物古迹、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品味他乡的饮食文化,提高审美水平。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许多自然景观中包含了伦理道德意义,自然景观的美丑同人的道德情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在游览长江三峡的神女峰时,会被神女对待爱情婚姻至死不渝的态度所感动;畅游黄河,除了感受其浊浪滔天的壮阔水势外,更主要的是被黄河的象征意义—华夏文明的摇篮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感染和激励,由此提升了思想境界,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旅游文化的商业价值与经济功能。旅游文化的商业价值与经济功能具体表现在促进消费和增加外汇收人两方面。旅游文化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首先体现在旅游媒介中。旅游业经营者、从业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服务观念及经营思想等文化素质越优秀,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就越会得到满足,精神上的享受、心理上愉悦必然会强化消费欲望,从而实现消费行为。另外,旅游资源中文化含量与价值的开发,同样会促使旅游消费的增加。外国游客人境旅游,既要进行商品消费,又要求提供劳务服务,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发展跨国旅游是给国家增加外汇收人的重要途径。
3.旅游文化的文化交流功能。旅游文化具有文化交流功能。文化交流可以增强旅游地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好往来。中国是一个旅游大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山河壮丽,古迹众多,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旅游者登临泰山,会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豪情;漫游故宫,会发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举世无双之惊叹。旅游文化还可以帮助旅游者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偏见和误解,有力地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旅游文化发展的主要对策—以西安咸阳旅游一体化为例
(一)西咸旅游同线的提出
西安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热点城市和西部核心旅游集散地,年游客接待量占陕西省的90%以上;咸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文物为主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是陕西北线、西线旅游的重要节点。西安的客源优势和咸阳的资源优势为两市的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沈抚同城化”、“广佛同城化”、“京津同城化”和“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提出,2003年元月,西安、咸阳两市旅游局在西安共同签订了“旅游同线”协议,提出了“一接四同”的具体思路(即旅游规划相衔接、旅游市场同开发、旅游产品同体系、旅游环境同整治、旅游服务同网络),标志着西咸旅游一体化的正式启动。
(二)西咸旅游同线取得的成果
六年来,两市的旅游合作取得了很大成果。比如,建立两市旅游协商机制,即两市旅游局和旅游协会间共同研究、确定一定时期内“旅游同线”工作;实现两市旅游规划对接.邀请对方参与规划的研讨,为编制西咸旅游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建立联合促销机制,如联合赴客源市场进行促销、联合举办了“观《贞观长歌》、游盛唐美景”、“持奥运门票到西、咸半价游”等活动;建立了重大旅游项目协商机制,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建立了两市旅游行业单位联系机制,通过信息互通、培训同搞、市场共作等措施,使两市行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等。
(三)西咸旅游文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1.打造西咸旅游统一形象。共同协商确定两市共用的旅游形象、旅游标识、旅游口号等,共同对外宣传,使西安与咸阳成为一个统一的旅游目的地,使西咸旅游成为游客普遍认可的统一体,而不仅仅是两市旅游部门内部的认同。
2.构建两市统一的旅游宣传咨询与服务平台。由两市共同建立旅游基金,用于西咸同线旅游宣传咨询与服务平台的构建。如建立两市同台同号的旅游声讯服务平台、旅游网络咨询平台、在两市广电网络中开设共同的旅游栏目、在两市建立统一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整合两市旅游六要素的基础上推出统一的、两市通用的城市旅游卡等等使西咸旅游合作向深层化、具体化、实用化方向发展。
3.发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或者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来显示博大精深的唐、秦文化内涵;重视旅游文化策划工作,解决现存的整体旅游形象不清晰、旅游产品文化档次不高、旅游市场文化营销策略不高明的问题,真正把旅游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体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这就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
关键字:行贿行为;企业伦理学;功利主义伦理学
一、功利主义伦理学
1、功利主义伦理学的相关介绍
伦理学和企业伦理学分属两门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哲学学科,可远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后者则隶属管理学科,具有较短的历史。至今,企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组织,管理学的每一个细分学科都得到全面发展,企业伦理学亦不例外。上个世纪以来,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为企业伦理学的构建贡献良多,这些学者都有良好的伦理学和管理学的跨学科背景,而功利主义是他们构建企业伦理学的重要部分。
功利主义有深厚的英国经验论背景。自边沁和穆勒等人将功利主义思想提出以来,它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都得到广泛应用。功利主义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因为后者注重德性和个人品质培养,重视榜样的力量;也不同于康德伦理学所具有的普遍客观性。在康德伦理学那里,个体被抽象为理性个体,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康德伦理学的普遍性得以完成,这也是后人对康德伦理学的最大诟病。
功利主义的特点如下:第一,它将个体看作是原子式的,个体在社会中是独立的,较少关联的存在,这种划分过于粗糙,因为它忽略个体的区别,而将个体同质化对待。其次,功利主义的构建基于以下简单的生理基础,“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1]。在此划分基础上形成了功利主义最为著名的原理,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义的行为标准并不是行为者本人的最大幸福,而是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2]。但是快乐和幸福的构建只是简单的建立在单独的个体之上,而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联系,个体之间的区别。最后,功利主义根据上面的原则试图量化幸福,此种计量化招来过多非议,对于整个社会的幸福的计量化是不现实的,它不可能像数学计算那样取得精确的结果。
2、功利主义伦理学在企业伦理学的应用
功利主义是分析企业的伦理行为的重要工具。如前所述,功利主义的最初应用对象是对整个社会的幸福量进行衡量,以分析每种行为的优劣。在企业之中,所面对的环境与社会有别。首先,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盈利,利润的计算与功利主义的计算完全不同,因为利润增加不等同于幸福的提升,盈利的提升也并不意味着员工的福利待遇就会好。再进一步,员工的待遇提高也不能与员工的幸福度提高相互等同。“功利主义和企业所使用的成本效益分析还是存在者巨大差别的”[3]。企业成本分析的标准是金钱,功利主义衡量的标准是幸福。虽然功利主义的幸福量化没有很精确,但此种量化的努力与成本效益的分析有些类似。此外,企业的成本分析对象是不单单是人,也可能是某种业务,或者作业等。
功利主义分析主要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首先明确要分析的具体行为是什么。……第二步就必须确认该行为影响的所有人群。……第三步,认真而又客观地列举所有受影响者得到的利益和受到的损害。”[4],这种分析步骤与经典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对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分析基本一致,不同的只是我们将分析的背景从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分析,转到个体在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的行为分析,因此功利主义的企业伦理学分析考虑的不只是企业内部的利弊,也包括企业外部的利弊分析。
二、葛兰素史克的行贿行为及相关分析
作为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葛兰素史克(GSK)的市场份额居全球前十,其处方药物在2012年的销售额排名全球第六。此种行贿行为虽然发生在中国,但是对整个公司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对GSK的案例分析的影响范围一定需要合理的界定。
首要的工作是分析行贿的利益和损失,但是此种分析只能是一种描述性的分析,而不可能是定量化的计算。行贿实施者是公司的高管,其主要目的是为提高销售额,打开市场渠道等。在此过程中,行贿的方式主要有:为医生提供演讲费用,旅途费用,以使医生开处方药选择葛兰素史克(GSK)的产品,它的行贿方式则是通过葛兰素史克(GSK)旗下的旅行社来隐蔽完成的。在行贿过程中以下问题需要理清:高管的行贿行为是基于公司的整体利益,还是个体的利益?
在多数情况下,行贿行为对于个体和企业都是有好处的,而且二者的动机往往是混杂在一起的,此种动机是在行贿主体的角度建构的,在葛兰素史克案例中亦不例外。企业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组织,而是与外部有各式各样的交流。无论是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列维纳斯的伦理体系及塔尔德的模仿理论,都强调言语和交流的重要性,此种重要性决定了企业的边界和企业各种行为的性质,这也为葛兰素史克的案例分析提供了有利的思想基础。Soares(2008)指出:“中立性是‘企业的犯罪并不是真正的犯罪,企业只将其看作成事件’这种观点的基础。……在企业自身的界限中,企业不可能犯错误,因为企业遵循的是自身的逻辑”,这种中立性与企业实体的界定有关联。众所周知,企业是盈利实体,至于伦理责任则是构建在盈利目标之下的,它只是企业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并且不是主要的方面。因此上述的“企业犯罪对于企业自身并不是犯罪”的观点是建立在盈利实体基础上得出的。企业以自身的视角来实施各种行为时,都是从自身盈利或者期望获取竞争优势的目的出发,无关乎行为的好坏之分,此种法律底线或者道德判断是由外部的社会、政府、法律、公众所决定的。当然这并不是为公司的违法行为辩护,Soares的此种观点只是为了强调公司在实施各种行为不同于个体的那种情感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伦理学的那种个体情感分析在企业的伦理分析中并不适用。比如,功利主义对个体快乐和幸福的情感分析,康德伦理学对个体尊重以及动机理论。但是这种观点却往往是企业犯罪的主要借口。如在葛兰素史克行贿行为中,无论是个体利益还是企业利益,都是属于企业自身的范围,都是合企业逻辑的。企业本身或者高管都认为符合企业利益和企业逻辑,因而没有问题。
其次,功利主义分析需要确定葛兰素史克的行贿行为的影响人群。直接影响人群即为行贿对象,包括政府部门官员、医药行业协会、基金会、医院工作人员和医生。间接的影响人群则是购买葛兰素史克处方药品的医患病人,因为葛兰素史克的产品系列非常广泛,涵盖了多种病人群体,例如它主要生产哮喘、抗病毒、抗感染、精神卫生、糖尿病和消化系统药物,正因为葛兰素史克是医药公司,所以行贿不仅集中于道德方面,而且还涉及到对患者生命权利的侵犯,并且这种生命权利的侵犯过于广泛,而难以明确界定。
最后,需要罗列出受影响的人员的利益和损害。在受益方面,行贿行为对于整个公司是有利的,它可以打开市场,且在医药公司的相互竞争中获取更为有利的位置。另外,官员、医生,行业协会的专家获得了金钱的好处。在损害方面,直接的影响就是:行贿人员得到法律的惩罚,在葛兰素史克的行贿案例中,GSK中国的4名高管被抓,分别是法务部总监、副总裁、企业运营总经理、商业发展事业企业运营总经理等;。行贿行为的曝光,对葛兰素史克的公司声誉有巨大损害。此外,使用葛兰素史克医药产品的病患会受到影响,患者会遵从医生要求使用葛兰素史克的产品,而在医患这方面的损失更是无法计量。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葛兰素史克的行贿行为所带来的利益远远小于其损失。而此种行为的发生,正是由于高管仅仅从企业内部狭隘的视角去实施行为。此处就涉及到伦理学的最核心问题,即从最高客观普遍性的角度去发现个体中存在的道德律,这是使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能适合的道德律。无疑,康德伦理学达到了这种目标,但是过于空洞。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功利主义伦理学虽然建立于经验世界,但仍是向着“对所有人适用的目标”努力。这是所有伦理学体系力求实现的目标。
三、葛兰素史克的行贿行为的改进方案
任何一个伦理学体系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功利主义伦理学也不例外。Colle和Werhane(2008)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康德伦理学和功利主义伦理学综合起来,试图将各自优点结合起来为企业伦理规范的构建提供框架(如表一所示)[5]。通过三种伦理学体系相互结合,在企业内部构建道德愿景(moral imagination),对于减少企业犯罪行为以及规制员工的伦理行为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将此框架用于葛兰素史克案例之中,以求寻找相关的改进建议。
Colle和Werhane(2008)在提出框架之前,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如果亚里士多德、康德以及功利主义者在现代社会去管理企业,他们会按照何种方式来管理呢?如何在企业内部构建伦理标准并实施这些标准?
在下表中,可以看到伦理计划的实施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建构在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基础上,企业应该致力于培养高管人员的优秀品行,通过树立榜样等方式以实现目的。在葛兰素史克案例中,为了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首先要对公司员工进行基本的培训,最先树立一些好的榜样和坏的典型。对好的行为,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应该予以鼓励,而对于不好的行为,公司应该及时的制止,并且作为典型事件向公司员工通报。
第二步是建构在康德伦理学基础上,致力于让员工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力。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于员工的道德判断力形成不可或缺。同样在葛兰素史克案例中,如果行贿的企业人员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对于企业的利弊影响,此类行为也不会发生,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对合道德的行为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基于功利主义伦理学,企业在实施伦理计划时,需要建立合理的衡量标准用以衡量每种行为的利弊,鉴于这种标准属于伦理行为的衡量标准,它不可能如企业成本分析那样完全的数量化,也不可能如企业效益分析那样,完全的基于企业的视角,它必须将标准的范围尽可能的广泛,以使得所有的利益相关人员都能作为考量对象进入衡量体系中,这样才能满足企业伦理标准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的要求。在葛兰素史克案例中,改善企业不好的伦理行为,同样需要全面的考核标准。所以对于葛兰素史克的员工的考核,不能仅以市场份额、收益等硬性的标准去衡量,伦理维度同样不可或缺。
四、结论和建议
对于企业的相关行为的分析不能简单的将之归为内生的,同样需要考虑的是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Soares(2008)在利维纳斯这些的基础上指出:“企业的边界来自于外部,来自与外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而构建起来的”[6]。对于葛兰素史克行贿行为,也不能将原因简单的归于企业自身架构的问题,或者企业高管人员的个人伦理缺失,外部的制度和法律层面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行贿行为的发生,医药体系和医药监管的无能同样显而易见,所以对于医疗体制改进和法律的健全同样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 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徐大建译).商务印书馆,1975 年,8页.
[2] 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徐大建译).商务印书馆,1975 年,14页.
[3] 理查德.乔治.《企业伦理学》(第七版)(王漫天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40页.
[4] 理查德.乔治.《企业伦理学》(第七版)(王漫天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48页.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生;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02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医德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医德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长期以来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医学基础知识和医疗技能的培训,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不够重视,尤其没有注重医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探索有效地教育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大学生医德水平的提高。
一、课堂讲授法
医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课堂讲授法是目前进行医德教育的传统方式,也是现代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医德课程的课堂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堂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伦理课等课程的教授来进行,可以使医学生具备比较系统的医德认知;二是通过相关的课程的渗透性教育来进行,如思想道德修养、医学心理学等,主要是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对医德品质的介绍和传播,通过自身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对医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情感,促进医学生高尚医德品质的形成。
就目前而言,医学院校对医德的课堂理论教育主要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来进行的。医学伦理学课是医学生系统学习医德知识的主渠道。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的杜治政先生指出:“当今医学伦理学肩负着四个方面的历史任务:(一)塑造优秀医师的形象,倡导一切为病人健康服务的人道主义精神;(二)为医学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开辟道路;(三)为卫生保健政策提供伦理学的支持和辩护;(四)提供健康道德指导。要以此作为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当今时代,医学伦理学学科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科领域,层出不穷的医学新技术诸如试管婴儿、克隆人、基因组计划等等,引发出一些新的伦理问题。因此,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就必须时刻关注着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进展情况,加强对新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思考,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医学伦理学教师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由于我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师,来自于不同专业,虽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医学伦理学是一门跨专业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从事这项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在懂得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哲学、伦理学和法学等相关的知识。学校应注重加强对医学伦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进行系统的医疗知识的培训和哲学知识的培训,应创造机会让这些教师与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经常性讨论,使理论能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
医德教育不单纯是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内容,它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同步进行,相互交叉、渗透[1]。所以,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除了医学伦理学专业课程老师,其他课程老师也要精心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医德取向,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做到医德教育随机渗透、自然贴切、含而不漏、不着痕迹。[2]课堂渗透性教育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的对医学生道德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将教师视为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更是思想的传播者,人生的指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对医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医学院校在对学生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起到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具有高尚医德的人。
二、仪式教育
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感,医学院校可以利用各种医学仪式,促使医学生医德情感的逐渐形成。医学院校可以采取《医学生誓言》的宣誓仪式、人体解剖前对捐献遗体者默哀、为实验动物默哀、祭奠先贤等形式,触发医学生的医德情感。当医学生刚刚迈进医学院校时,可以安排新生在入学开学典礼大会上,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在宣誓的神圣时刻,医学生就会发现他所选择的职业如此神圣,他所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也就从这时起,医学生将会把高尚医德的培养同学业一样作为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对遗体捐献者和实验动物默哀,可以让医学生对遗体捐献者和实现动物产生崇敬之情,对医学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明确医学生的职业责任,培养其人道主义观念,加强对医德的认知,触发医德情感,促进医德品质的养成。
三、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的作用在医德教育中能够激发起医学生对高尚医德的向往和崇敬之情。通过医疗行业中的典型榜样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祖国医学史上,有许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大家,他们给后人以榜样和激励。在当代中国,白求恩医生的精神鼓舞着几代人,医学界涌现出了许多像林巧稚、裘法祖、华益慰、钟南山那样的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他们对医学无限热爱,对医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深切同情,对工作极端负责,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去不断努力。在医学生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传统和现代医学中的医德榜样,开展医德的教育工作,引发医学生对高尚医德的向往。通过树立医德榜样,把榜样们的感人事迹介绍给学生,使医学生确立对高尚医德的向往和要求,远有所追,近有所学,时时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奋进,在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注重自身高尚的医德品质的培养。
四、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
医德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医德知识对于个体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从“不知”到“知”的跨越,更在于从“知”到“行”的提升。要实现后一个提升,情感认同、信念确立和躬行实践是更为重要的,它促使理性化的道德认知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心性价值信仰。[3]因此,医德教学可以采用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导,认知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体验式教学的突出特点是重“感”轻“说”,也就是重视直接知觉如活动、实践和情感陶冶在教学中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运用在课堂之外的医德实践活动,也可以体现在突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业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医院、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部门开展义工活动;带领学生走向社区进行义诊;等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亲密接触,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可亲可敬可爱,增强其医德情感。在课堂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将医德理论融于生动的临床案例分析讨论之中;请德高望重的临床医生走进课堂,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座谈会,通过活生生的榜样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经历到一个由己及人、由人及己的移情式思索过程,更容易产生内在的道德需求,更能够领会到医德的真谛。
五、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各科教育中是常被运用的教学方法,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时可以运用医德案例讨论,使医学生获得医德情感体验。运用医德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在讨论中将道理越辩越明,得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医德教育中,可以选择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符合医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理论的、典型的、正反两方面的医德案例,用那些对医疗卫生事业无限忠诚、执著追求、废寝忘食、精心探索、勤勤恳恳工作的先进经典案例,激起学生立志从医,将来做一个合格医生的理想追求,体验到医生的事业责任情感。用那些对病人满腔热忱,一心想着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怕脏和累,忘我工作的先进典型案例,使学生体验到医务人员特有的对病人的同情情感。同时,也选择一些反面案例,使学生对那些不精通医药、不负责任、草菅人命、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和对病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贪图钱财、以医谋私的医务人员产生厌恶的情感。通过案例讨论,可以使各种对医德的不同认识产生碰撞,增强医学生辨别医疗言行是非对错的能力,增加对医德的认知,并获得一定的情感的体验,促进医德品质的形成。
六、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医德教育
运用适当载体,推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医德建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校园文化就是加强医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医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利用校园文化这块阵地,以丰富的教育内容为立足点,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保障,以新颖多样的形式为载体开展医德教育活动。一方面,积极挖掘校内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实施医德教育。例如,学生会、团委和学生社团,可以举办征文竞赛、知识竞赛、板报比赛、礼仪培训;可以以护士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学雷锋做人民好医生、好护士,”和学习南丁格尔等医德模范人物等活动;举办与医德有关的演讲会、座谈会、文艺演出等活动,等等。广大医学生在“载体”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增强民族精神和责任感,恪守医德,牢记救死扶伤的天职。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可以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来实施医德教育。例如,邀请医院领导、医德模范人物来校作医德教育报告。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给学生以鼓舞和激励;也可以是由于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而造成医疗事故的反面案例,给学生以启示和警告。依托这些活动,使医德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医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
七、建立专门的医德教育宣传栏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可以尝试建立专门的医德教育宣传栏,条件许可的医学院校可以尝试建立医德教育宣传馆。可以以医学史为线索,将古今中外典型的医德突出的医生如:希波克拉底、南丁格尔、白求恩、张仲景、孙思邈、华佗、陈实功、龚廷贤、裘法祖、吴孟超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贡献展示出来,用他们的做法及要求来教育影响学生。例如,明代的大医家龚廷贤提出的“医家十要”,让学生明白作为将来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怎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将现代的医务人员医德行为规范具体的医德规范要求展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做。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宣传,除了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医学大家之外,医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将在医院涌现出的优秀实习生的先进事迹作为一种宣传,这种形式可以通过隐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医德,学生通过身边的人物可以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
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还应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到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4]
参考文献:
[1]吴依娜.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防范措施[J].中医药导报,2008,14(10):87-88.
[2]徐新娥.浅谈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1):143-145.
[关键词]药品营销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药品营销心理学是研究如何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解决医药营销实践活动中心理问题的学科,该课程对适应现在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医药营销专业人员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药品营销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学内容达不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无法满足医药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导致培养具有优良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营销人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改革药品营销心理学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对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的营销人才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调
随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高职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但是,目前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依然是以理论讲述和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也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兴趣低迷,从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缺乏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药品营销心理学的教学采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从而缺乏实训操作和实践锻炼,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只能纸上谈兵,从而与我们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目标相违背。
(三)教师缺乏营销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均是受过高等教育学习,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这些教师大多缺乏医药营销市场的实践经验,没有企业或医院任职的经历,也就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医药营销观点落后,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丰富教学方法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充分体会自我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独立的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药品展示中的心理学原则”这一内容时,通过分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药店招牌、门店、橱窗、商品陈列、购物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以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也可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能够调动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经典案例为基本素材,结合理论知识,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消费者的需要和购买决策”内容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药品能够成功营销,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以白加黑感冒药和荣昌肛泰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白加黑感冒药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相符合,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荣昌肛泰采用贴肚脐治痔疮,避免了栓剂、膏剂直接给药的弊端———容易被排泄而产生药物浪费。用药方便,随时随地可用药,一天贴一片,24小时持续有效地治疗。通过对案例分析讲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诠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消费者的个性”这一章的内容时,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药店中的相关角色,如药店销售人员、店长、消费者、消费者同伴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模拟营销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二)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走出课堂,深入一线,到医院或药品生产企业参与实践锻炼,从而增强实践能力,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将营销理论与现实业务进行有效结合,丰富教学素材,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理论教学之外,组织学生参观医药公司、零售药店等,让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实践知识,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医药营销人员到校开展讲座,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介绍他们的营销经验和营销策略,加强同学们探索未知的兴趣,激发内心不断求知的欲望。
三、结语
《药品营销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营销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旨在提高学生在医药营销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营销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药品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丛媛.药品营销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刘刚."药品营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郑美娟.药品营销学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吴小苹.高职院校《营销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关键词]药品营销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药品营销心理学是研究如何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解决医药营销实践活动中心理问题的学科,该课程对适应现在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医药营销专业人员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药品营销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教学内容达不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无法满足医药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导致培养具有优良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营销人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改革药品营销心理学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对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的营销人才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调
随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高职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但是,目前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依然是以理论讲述和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也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兴趣低迷,从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缺乏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药品营销心理学的教学采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从而缺乏实训操作和实践锻炼,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只能纸上谈兵,从而与我们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目标相违背。
(三)教师缺乏营销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均是受过高等教育学习,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这些教师大多缺乏医药营销市场的实践经验,没有企业或医院任职的经历,也就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医药营销观点落后,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丰富教学方法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充分体会自我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独立的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药品展示中的心理学原则”这一内容时,通过分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药店招牌、门店、橱窗、商品陈列、购物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以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也可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能够调动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经典案例为基本素材,结合理论知识,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消费者的需要和购买决策”内容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药品能够成功营销,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以白加黑感冒药和荣昌肛泰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白加黑感冒药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相符合,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荣昌肛泰采用贴肚脐治痔疮,避免了栓剂、膏剂直接给药的弊端———容易被排泄而产生药物浪费。用药方便,随时随地可用药,一天贴一片,24小时持续有效地治疗。通过对案例分析讲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诠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消费者的个性”这一章的内容时,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药店中的相关角色,如药店销售人员、店长、消费者、消费者同伴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模拟营销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二)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走出课堂,深入一线,到医院或药品生产企业参与实践锻炼,从而增强实践能力,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将营销理论与现实业务进行有效结合,丰富教学素材,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理论教学之外,组织学生参观医药公司、零售药店等,让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实践知识,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医药营销人员到校开展讲座,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介绍他们的营销经验和营销策略,加强同学们探索未知的兴趣,激发内心不断求知的欲望。
三、结语
《药品营销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营销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旨在提高学生在医药营销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营销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药品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丛媛.药品营销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刘刚."药品营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郑美娟.药品营销学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吴小苹.高职院校《营销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