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

第1篇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是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那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呢?

一、以人为本,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在班级和学生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展开的。这就需要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作为班级和学生管理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切忌“心罚”和“体罚”对学生身心所造成的伤害。在班级和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尊重、对话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体察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感受,重视情感教育的力量,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主动、全面地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多方面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鼓励、表扬学生,以谦虚谨慎的态度,认真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虚心采纳学生合理化的建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达到“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创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1、抓好班风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良好的班风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抓好班风建设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我的做法是:

(1)以“法”治班,切实抓好养成教育。

①对学生进行各种规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②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班兴我荣,班落我耻,以班为家,荣辱与共”的教育,以此增强班主任的向心力和班级凝聚力。

③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班规,让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既增加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又为今后班级管理夯实了基础。

④不断巩固养成教育的达成。实践证明,学生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组建、培养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①合理选拔班干部。班主任在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品行、行为习惯、工作能力的基础上,采用民主选举和自我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竞选出工作能力强、具有良好品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班干队伍。班干的选拔要遵循民主、公平、合理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竞选的主人翁精神。

②精心培养班干部。其一,做好班干的培训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其二,通过“扶、领、放”三个环节,培养班干工作能力;其三,让他们独立管理班级,班主任重在督导、检查。总之,要充分发挥班干的核心作用,让他们成为班风的倡导者和率先实施者,在班风的形成过程中起骨干带头作用。

2、抓好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

良好学风将成为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的不竭动力。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班级的良好学风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抓好学风建设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我的做法是:

(1)加强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明白“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道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配合科任教师,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迈向成功。

(3)资源共享,搭建交流平台,让优等生介绍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竞争意识。

三、把握处理问题的力度

在处理班级问题时,班主任总是想快刀斩乱麻,不注重梳理矛盾的源头,急于解决矛盾,或者拖着冷处理,最终把问题停留在表面平稳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心态,做到缓的适时,急的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个性倔强,脾气暴躁且自尊心强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让时间缓冲矛盾等循序渐进让学生自我思索、自我反省。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引起学生激烈的反应,引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强烈冲突。

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好。相反,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比如有些同学都知道的严重违纪事件,就应当立即处理,消除影响。如果拖着不处理会带来一些相互效仿、蔑视校规班纪等不良后遗症。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他迫切想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如果班主任不能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即使后来再补上,效果也不够理想。

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必须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迹,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悦纳。在此基础上,联合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的对策,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系统的整体功效。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个人、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第2篇

关键词: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和灵魂。新时期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倾注心血。班主任高质量的班级管理,不仅能保证学校教学秩序正常化,还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新时期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质量。

一、初中阶段特点

初中生的生理特点表现为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产生微妙变化,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学生理性思维发展有限,知识经验和心理品质仍然保留部分小学生的特点。初中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尚未完全形成,在遭遇挫折时易泄气、自卑,有从众心理。初中生独立性和依赖性关系表现为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希望得到家长与老师的帮助。这一时期的学生在班级上需要班主任的密切关注。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有问题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能严管不解决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关乎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的进步。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源远流长,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去学生对老师绝对尊重,师生关系较为严肃,而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要求平等、和谐、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双方有平等的意识,而要有和谐的关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宽容,并能凭借宽广的胸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尊重”二字的维护,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只有关心学生作为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人人都渴望尊严,特别是处于成人和孩子之间的青少年。一旦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友好,他们对班主任的好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而更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和谐的关系不仅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还能为教学和管理带来便利与理解。

2.严爱并济

当好一名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班主任工作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严爱并济”能有效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质量。“严爱并济”可以描述为严抓习惯,细下功夫,爱心感化。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管理需要制定班规,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也要列入班规中,对于违反班规的学生一定要严加管理,但是在严中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往好的方面发展。细下功夫就是要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的变化,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细心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对学生有爱,不管是在教育上还是学生生活中,都要让学生感受到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打开心扉,才会产生信任,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总的来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用“严”要求学生,严抓习惯;要用“细”观察班上的每位学生。

3.调动家长力量

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完成一天的功课回到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学习和娱乐,因此,家长对学生会有一定的了解。有时候学生在学校情绪不好,或者有反常举动时班主任是不能及时知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的作用就很明显了,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家就有一些反常举动,可以与班主任沟通,告知班主任孩子的情况,这样班主任就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及时给予学生开导和帮助。班主任不是万能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管教的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调动家长的力量,对学生的管理双管齐下,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管理班级还需家长的力量。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和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班主任肩负着教导学生学习和关心学生心理成长的重任,管理好整个班级,能优化整个班级的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为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总的来说,班级管理工作应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严爱并济为主,以调动家长力量协助管理为辅。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中职班级 班级管理组织 用心有爱 方法

一、带着爱心走入学生学习生活

有了爱,便可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这其中,“爱”便是关键。只有班主任全身心地去爱学生,时时刻刻想着学生,学生才服你这个老师。

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新生入学的时候,我们都会让学生写一份自我介绍。其中包括个人及家庭的详细信息,自己在学校学习要实现的目标,将来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等信息。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对班级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其中要着重注意一些单亲学生和言辞激进的学生。

其次,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以前我们总认为班主任工作就是在班级里面开个会,传达一下通知,现在发现班主任工作需要到宿舍去做,需要到食堂去做,需要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去做。教师每天早来几分钟,到宿舍检查一下学生宿舍的情况,值班的时候去班级检查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晚自习后去学生宿舍走走,进一步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现在学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了解现在的学生玩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些共同的话题、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更容易进行沟通交流。

最后,最重要的是要走进学生的学习中去。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要学习一项技能技术,将来找一份合适的工作。知识和技术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一个最大的交结点。在学生入学时,我们在第一个班会上就要介绍本专业的详细情况,本专业有哪些重要的技术,将来可以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学习本专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平时还要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即使不是任课老师,也要去课堂、去机房看一下学生上课、上机的情况,解答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组织

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班干部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要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在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要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三、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问题学生”不是坏学生,只是学生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我约束力差。班级管理很大一部分是“问题学生”的管理。只要把这部分学生的工作做好了,班级工作也就没有什么难题了。对待“问题学生”,不能只是批评,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善待“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批评

良好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常看到,如果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好,学生便爱听他的课,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如果班主任与学生没有正常的交际心理,情感不融洽,班主任整天一副凶面孔,学生整天心情紧张,这样学生也就不愿接受班主任的观点,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班级管理也就没有生气。相反,对后进班级应放宽标准,搞活班级气氛,师生之间要互相信任。班主任不要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是要让学生感到犯了错误内心有愧。即使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也要和风细雨地指出其错误的危害性,使之心悦诚服,愉快地接受批评,在笑声中思想觉悟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要严以律己,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是一条偏重于调节教师自身的行为从而间接调节其他关系的重要规范。教师既要心灵美,又要行为美,应该是心灵的内在美与言行的外在美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又重“身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不但要在言行上给学生树立榜样,同时也要在专业技术上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技能和道德修养,感染和教育学生。

第4篇

关键词:PM模式;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团队

一、PM模式的相关介绍

PM模式的应用背景:PM模式,即参与式管理模式(ParticipativeManagementModel),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让下级和员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中的重大问题,他们可以感受到上级主管的信任,参与管理的员工因为能够参与商讨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而受到激励。参与式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PM模式最早在西方企业产生,是在“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上提出并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员工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美国著名的参与式管理研究之父马洛博士(Alfred•J•Marrow)在Harvard服装厂担任CEO时,通过研究发现,当管理者允许员工参与管理工作,并对他们自己的工作进行有意义的决断时,生产率会持续提升,甚至能上升1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参与式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而且有持续的实效。PM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一方面可以为班级成员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民主治班,提升班级凝聚力,造就自我管理团队,提高管理效率。

二、PM模式下班级管理团队的组建案例与效果分析

(一)案例班级背景介绍

选取SZ技师学院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G5班同学作为PM模式的运行对象。该班学生总人数40人(包含转学生2人),属于初中起点层次,班级学生入学年龄最大16岁,最小14岁。笔者为该班班主任,同时兼任专业任课教师。自接手该班级以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引入PM模式,采取以班级管理团队为主要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具体工作分析

1.摸清班情,培养参与意识,PM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要班级全员参与管理,为了创造一个全员参与管理班级的氛围,班主任首先要能清楚掌握班级情况,才能减少参与式管理的盲目性,使班级管理团队组建具有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开展调查、观察、访问等工作来摸清班情,具体形式有:跟学生谈话、走访寝室、关注学生微博或微信朋友圈动态等。除此之外,运用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还需要班级成员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班主任要向学生灌输“全员参与管理”的思想,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参与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2.班主任授权PM模式下,需要管理者把一定的权利授予员工,允许他们运用自身知识和技能快速地解决问题,使其在工作中付出最大努力,员工的自我成就感也会大大提升。在组建班级管理团队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校管理的要求适当对班级管理者进行授权,使其拥有对班级管理进行决策的权力,当然班主任的授权并不意味着班主任不参加管理,而是在管理方式上从原来的直接管理班级转变为指导和监督班级管理者管理班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还提高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3.选拔团队核心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运用PM模式关键是要选拔核心的管理者来组建班级管理团队。选拔核心管理者的操作要点:(1)实行民主竞选制,通过民主竞选来选拔,选出能力强又得到同学认可的同学成为班级核心管理者。一方面给班级成员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对竞选成功的同学也产生激励效用。(2)由民主竞选制产生的班级核心管理者主要是班长和团支书。4.核心管理者选择其他团队成员确定了团队的核心管理者(班长和团支书)之后,由班长和团支书共同讨论选择其他班级管理人员,包括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由他们共同组成班级管理团队。由基于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的实践研究——以SZ技师学院为例唐艳摘要:技工院校的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和首要管理者,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角,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班级管理团队,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是衡量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当前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研究中的一道重要课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PM模式的优势,提出实行PM模式构建班级管理团队的思路,并给出实际运行案例,以资参考。关键词:PM模式;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团队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127-02教育在线于班长和团支书来自于班级内部,了解班级同学情况,可以选择配合度高的成员共同开展工作,能使班级管理团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班级管理团队结构如下图所示:5.激励管理团队在学校管理中有对班级和对学生个人的激励,但却缺乏对班级中管理团队的激励。而对班级管理团队的激励是衡量团队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班主任应结合学校相关奖励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管理团队的激励措施,如下表所示:6.考核管理团队对班级管理团队的工作要不定期地进行总结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请假人数、上课迟到人数、旷课人数)、寝室文化建设(不归/晚归情况、宿舍卫生、寝室建设情况)、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宣传报质量、教室卫生)、学习成绩、参与活动情况、获奖情况等。根据这些考核内容制定合理的加减分项,尽量采取量化考核。

(三)案例班级运行成果展示

1.班级荣誉采用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并运行一年后,13级市场营销G5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者的带领下,在学校、系组织的活动中屡创佳绩,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班级成果如下所示:(1)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获得系“文明班级”称号;(2)2014-2015学年连续五次获得系“五星级班级”称号;(3)2015年3月、4月和5月分别获得系黑板报评比第三名(主题:青春)、第一名(主题:环保)和第二名(主题:健康饮食);(4)2014年11月在系“达人秀”活动中获得三等奖;(5)2015年1月校元旦晚会上集体节目《成长》获得二等奖;(6)2014年10月获得系女子篮球赛第二名;(7)2015年4月在系“奔跑吧,国商”活动中获得第一名。2.个人荣誉13级营销G5班的很多同学在班级管理团队的号召和带领下,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活动,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我能力。下面是部分同学所获得的荣誉情况:(1)郑翠芹同学(班长)荣获2015~2015年度“周大福企业奖学金”。(2)廖文燕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系演讲比赛第二名;(3)蔡漫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校英语演讲比赛第三名;(4)吴淑敏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校书法大赛第三名;(5)杨东盛和郑肇辉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系形象与礼仪大赛第二名;(6)曾嘉丽和黄少钦同学获得2015年市“21世纪杯”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第二名;(7)李晓敏等三名同学获得2015年校“微软杯”PPT创作与设计大赛三等奖;(8)第十二届技能节班级个人参加大赛获奖情况汇总如下:

(四)案例总结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 班级管理 有效 策略

一、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对一个学校的建设以及学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班级管理的无效性必然会造成学生难以全面发展甚至影响一个学校的声誉。但是,目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面临着困境,造成班级管理缺乏有效性。

1.班干部建设缺乏科学性

对于班级管理而言,班干部也是班级管理者之一,是班主任管理班级时的有效助手。但是,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往往是班主任直接指定,即使有个别采用竞选的方式选任班干部,候选人往往也是班主任比较关注的学生,或者班主任在指定选举标准时往往倾向于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这样一来,就使班干部队伍的建设过于主观性,也使班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有效地进行,从而造成班级管理难以有效进行。

2.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较为尴尬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事半功倍,反之,较差的师生关系会使班级管理事倍功半。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以自己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需要,班主任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现,而学生往往是被管理者,如此尴尬的师生关系最终会造成班主任的高压管理或者学生缺乏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3.缺乏与家长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现代管理学认为,沟通与交流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样,对于班级管理而言也是如此。但是,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忽视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的班主任更多地是通过家长会与学生家长进行简短的沟通,平时基本不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就会使很多家长不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漠视。由于受到家长的影响,学生也很难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这也就造成班级管理难以有效进行。

二、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有效实施的策略

针对目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策略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加强班干部的选举和职责培训工作

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班级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得力的班干部。没有这个核心,班级有可能是一盘散沙,结果必然是活动开展不起来、不良风气在班级内滋生。所以,班级工作能否开展好,班风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接班后能否及时培养出一支坚强的班干部队伍。笔者结合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认为班干部的选举需要遵从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临时的班干部。即在初中入学时,根据学生登记表上的信息以及军训中的表现,一方面让学生自愿,一方面班主任可以直接任命班干部。

第二阶段,通过有目的的选举,确定班干部的正式人选。这一阶段需要在开学一段时间后,学生之间彼此相熟相互了解后进行。如,可以在期中考试之后进行班干部选举,选举结束之后,班主任要与班干部签订责任书,责任书上要注明每个职位的职责。

第三阶段,指导与调整阶段。在确定班干部后,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支持他们的工作,即使他们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班主任首先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寻找合理的工作方法。当然,对于一些难以胜任的班干部,班主任一定要及时给予调整,一直调整到满意为止。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能否有效实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构班集体的先决条件。那么,作为班主任而言,如何来处理好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班主任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要有爱心;第二,要注重沟通和理解;第三,要平等看待学生集体。

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有效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班主任要主动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赢得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一方面,班主任要重视家长会的作用,要给每一个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中表现的机会;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主动地家访,了解学生在学校外的表现。除此之外,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科技的发展,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校讯通这一有利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除了要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还可以就班级管理以及班级活动安排来征求家长的意见,从而使家长逐步融入到班级管理中。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PM模式;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127 -02

一、PM模式的相关介绍

PM模式的应用背景:PM模式,即参与式管理模式(Participative Management Model),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让下级和员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中的重大问题,他们可以感受到上级主管的信任,参与管理的员工因为能够参与商讨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而受到激励。参与式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PM模式最早在西方企业产生,是在 “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上提出并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员工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美国著名的参与式管理研究之父马洛博士(Alfred・J・Marrow)在Harvard服装厂担任CEO时,通过研究发现,当管理者允许员工参与管理工作,并对他们自己的工作进行有意义的决断时,生产率会持续提升,甚至能上升1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参与式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而且有持续的实效。

PM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一方面可以为班级成员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民主治班,提升班级凝聚力,造就自我管理团队,提高管理效率。

二、PM模式下班级管理团队的组建案例与效果分析

(一)案例班级背景介绍

选取SZ技师学院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G5班同学作为PM模式的运行对象。该班学生总人数40人(包含转学生2人),属于初中起点层次,班级学生入学年龄最大16岁,最小14岁。笔者为该班班主任,同时兼任专业任课教师。

自接手该班级以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引入PM模式,采取以班级管理团队为主要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具体工作分析

1.摸清班情,培养参与意识,

PM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要班级全员参与管理,为了创造一个全员参与管理班级的氛围,班主任首先要能清楚掌握班级情况,才能减少参与式管理的盲目性,使班级管理团队组建具有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开展调查、观察、访问等工作来摸清班情,具体形式有:跟学生谈话、走访寝室、关注学生微博或微信朋友圈动态等。除此之外,运用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还需要班级成员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班主任要向学生灌输“全员参与管理”的思想,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参与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

2.班主任授权

PM模式下,需要管理者把一定的权利授予员工,允许他们运用自身知识和技能快速地解决问题,使其在工作中付出最大努力,员工的自我成就感也会大大提升。在组建班级管理团队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校管理的要求适当对班级管理者进行授权,使其拥有对班级管理进行决策的权力,当然班主任的授权并不意味着班主任不参加管理,而是在管理方式上从原来的直接管理班级转变为指导和监督班级管理者管理班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还提高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

3.选拔团队核心管理者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PM模式关键是要选拔核心的管理者来组建班级管理团队。选拔核心管理者的操作要点:(1)实行民主竞选制,通过民主竞选来选拔,选出能力强又得到同学认可的同学成为班级核心管理者。一方面给班级成员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对竞选成功的同学也产生激励效用。(2)由民主竞选制产生的班级核心管理者主要是班长和团支书。

4.核心管理者选择其他团队成员

确定了团队的核心管理者(班长和团支书)之后,由班长和团支书共同讨论选择其他班级管理人员,包括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由他们共同组成班级管理团队。由于班长和团支书来自于班级内部,了解班级同学情况,可以选择配合度高的成员共同开展工作,能使班级管理团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班级管理团队结构如下图所示:

5.激励管理团队

在学校管理中有对班级和对学生个人的激励,但却缺乏对班级中管理团队的激励。而对班级管理团队的激励是衡量团队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班主任应结合学校相关奖励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管理团队的激励措施,如下表所示:

6.考核管理团队

对班级管理团队的工作要不定期地进行总结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请假人数、上课迟到人数、旷课人数)、寝室文化建设(不归/晚归情况、宿舍卫生、寝室建设情况)、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宣传报质量、教室卫生)、学习成绩、参与活动情况、获奖情况等。根据这些考核内容制定合理的加减分项,尽量采取量化考核。

(三)案例班级运行成果展示

1.班级荣誉

采用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并运行一年后,13级市场营销G5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者的带领下,在学校、系组织的活动中屡创佳绩,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班级成果如下所示:

(1)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获得系“文明班级”称号;

(2)2014-2015学年连续五次获得系“五星级班级”称号;

(3)2015年3月、4月和5月分别获得系黑板报评比第三名(主题:青春)、第一名(主题:环保)和第二名(主题:健康饮食);

(4)2014年11月在系“达人秀”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5)2015年1月校元旦晚会上集体节目《成长》获得二等奖;

(6)2014年10月获得系女子篮球赛第二名;

(7)2015年4月在系“奔跑吧,国商”活动中获得第一名。

2.个人荣誉

13级营销G5班的很多同学在班级管理团队的号召和带领下,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活动,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我能力。下面是部分同学所获得的荣誉情况:

(1)郑翠芹同学(班长)荣获2015~2015年度“周大福企业奖学金”。

(2)廖文燕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系演讲比赛第二名;

(3)蔡漫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校英语演讲比赛第三名;

(4)吴淑敏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校书法大赛第三名;

(5)杨东盛和郑肇辉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系形象与礼仪大赛第二名;

(6)曾嘉丽和黄少钦同学获得2015年市“21世纪杯”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第二名;

(7)李晓敏等三名同学获得2015年校“微软杯”PPT创作与设计大赛三等奖;

(8)第十二届技能节班级个人参加大赛获奖情况汇总如下:

(四)案例总结

PM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可以为班级成员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提升班级凝聚力,造就自我管理团队。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虽然PM模式要求全员参与班级管理,但班级管理中所需要的管理成员的数量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的班级成员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以采用轮岗制控制班级管理团队的任期。例如,在13级营销G5班班级管理中,轮岗制的时间以一个学期为限,下学期初通过竞选大会重新选择班级主要管理者,并且在班级成员少的班级中,担任核心管理者时所搭配的班级管理团队成员最好不同,这样可以锻炼与不同人相处的能力。

2.班主任需要对班级工作进行积极监督和有效引导。班级每位同学的想法和成长环境不同,当他们成为班级管理者的时候想法和做法也会不同,有的有亲和力,有的吃苦耐劳,有的踏实肯干,有的愿意合作,这样的同学在班级管理中就能做得很好;有些同学主观意识强,遇到问题考虑独断不周全,又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这样的同学在班级管理中肯定会出现问题。所以班主任授权班级管理团队,但并不代表着放手不管,而是要正面积极引导学生,监督班级管理团队的工作,才能保障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Pojidaef f(1995),“The Core Priciples Of Participative Management”from Journal FOR Quality& Participation,Dec.95,Vol.18,Issue7,44.

[2]刘贤.中小学参与式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代芳芳,吴娴.试析高校领导团队建设[J].青年科学,2009,(03).

第7篇

班级是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效、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提升班级凝聚力,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五个方面的探索,提出了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的模式,以期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班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04-02

班级是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班级管理这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班级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拓展,任何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到及其重要的位置。高效、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提升班级凝聚力,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建设良好的班级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入学率不断攀升,大学班级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造成班级数量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与学生工作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学生事务性工作繁多,班级管理者无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学分制下,跑班上课形式的普遍实施,学生流动性增大,造成班级凝聚力缺乏”,班集体观念淡化,活动积极性较低。现阶段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各有差异,学生个体价值取向多元化,充斥着自我中心思想和功利主义色彩。再加上大多数的班级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新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剧了班级管理难度,而严进宽出的高等教育培养机制,造成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热情低下,班风学风极为不良,旷课、沉迷网络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给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高校班级管理工作。

1 明确和完善“学生观”,厘清班级管理的核心价值观

对于学生观这一概念,蔡国春认为学生观是指“高校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总得看法和根本观点,反映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如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关系”。朱孔军认为学生观是对大学生的基本看法,是对大学生基本特点的认识和判断,它是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出发点。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对象,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一切教育管理行为都是为了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这是最基本的学生观,班主任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去了解他们,走进他们,要相信所有学生在班级的管理中都能变的非常优秀,明确和完善学生观,对学生工作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对班级学生要充满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随时注意自身角色转换,当好“几种人”,做学生的贴心人、亲人、引路人,做他们生活中的朋友,学业上的导师。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明确和完善学生观,要从观念上推进班级管理的专业化进程。

同时,要结合实际,厘清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班主任应珍视的核心价值观。当前,有效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做到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民主管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也要秉持着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来指引班级管理各方面的具体实践。

2 完善班级管理层次,构建高效学生干部队伍

班级管理上应该确立管理形态,完善班级管理层次,通过班级民主选举投票产生班委成员,将班委成员构成覆盖到班级组织的各个方面,如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心理委员、体育委员等等,狠抓学生骨干,发挥先锋带头作用,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做班级导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给予全面指导,发挥专业党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一帮一,党员进宿舍,辅助班级管理,通过主抓学生干部、学生骨干、导生、党员等进行班级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活力和积极作用,以他们每个个体的思想和行动影响、辐射周围同学,从而从根本上带动整个班级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要明确和完善学生干部队伍自身角色,使每个学生干部能够承担不同的管理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包括班级管理思想、管理艺术以及常见班级管理问题等,建立学生干部长效交流沟通和考核机制,实行工作汇报和成绩能力考核,及时处理学生干部反应的突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构建一支班级满意的学生干部队伍,来构建一支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

3 建立完善管理体制,统筹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能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去建立、修改和完善班级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众所周知,一个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明确如何做好大学职业规划,如何自我调节、自我约束,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班级成员日常行为规范、早晚自习制度、操行评定制度、周末主题班会制度、课外学分卡制度、学生成员档案、奖助制度等,形成一定的规范,给予班级管理一定自,充分的信任学生,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制定规章制度,自己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要汇总每个学生的信息,以便能及时跟学生、家长沟通和交流。

在建立完善班级管理体制的同时,要以学生成才发展为出发点,要统筹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学生工作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要由教育管理向管理、服务并重方向转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扩展班级管理内涵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具有较普遍意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其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无形的”。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够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行为的规范、进取精神的激发,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便于班级的管理。为了做好班级管理,扩展班级管理内涵,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学风建设,注重环境育人,让班级内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断的进步。要加强感恩教育,注重以情育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充分融入到班级体中去。开展每周日晚点名主题班会,注重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每周讲堂、专业课程趣味竞赛等,促进学生能力锻炼和素质提升。通过这些举措,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也扩展了班级管理内涵。

5 强化班主任工作职责,丰富班主任工作内容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对全班所有学生负责,全面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班主任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和使命,坚持不懈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班主任要丰富班级管理内容,积极关注第二课堂育人作用,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各类学生活动竞赛,学生学术作品、科研立项、专业竞赛、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等,组织开展班级体活动,贴近专业课程、贴近生活,促进班级交流,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和体质锻炼,加强学生宿舍和课堂管理,实施“一二五”和“二三四五”项目,即每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与专业老师联系一次,每周走访一个宿舍、每周到课堂听两次课,每周找五个学生交心谈心,组织开展二次考试、举办三场经验交流会、进行三项竞赛、开展四项活动。同时,积极运用QQ、QQ群、微博、微信、飞信联系班级体和班级同学,通过网络平台跟学生沟通交流,拉近跟他们的距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情况,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朱继光,李浩野.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模式探索[J].药学教育,2013,(6).

[2]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观与学生事务观之比较[J].江苏高教,2001,(4).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实效性;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19-01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集体才会像一架健康的机器有序、有效地运转。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搞好农村学校的教育,必须得注重班级管理的实效性,结合农村学校班级的现状采取相应措施,使农村学校班级的班级管理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道路。我们所任教的学校就是一所农村初中,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担任班主任,深知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失,现就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实效性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一、农村学校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家庭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原因。家庭对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三:一是溺爱,现在家里孩子少,很多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不懂的珍惜亲情、珍惜生活,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惯;二是隔代管理,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带,对孩子的教育乏力,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纪律教育等较为松散;三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大量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课外作业,造成孩子们压力过大。学校方面,一是部分班主任管理方式粗犷,不能用心交流,不能真正关心学生内心的想法,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二是任课教师仍然存在过多关心优生,而忽视差生等问题,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不够。

二、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平等对待。所以,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把学生置于师生交往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班主任要努力地去发现他们身上独具魅力的特点,用欣赏的态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多激励少批评,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2、加强班干部的培养,形成班级核心

班级几十个学生,每一个学生性格各异,班主任要把这样一群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结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没有核心,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集体核心不能自发形成,需要班主任认真挑选、精心培养。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在我们班里,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我会采用以下做法精心培养:首先,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次,在鼓励他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即“以点带面”;再次,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即“以面带面”。做了这些工作,班级就有了一个坚强的核心,通过这个核心,带动班级朝着共同目标迈进!

3、科学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加大班级的凝聚力。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订出本班的近、远期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只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4、用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是德育的载体,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主要途径,需要班主任动脑筋精心设计和引导。在活动中,学生会更加热爱这个集体,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活动,他们还会不断的激励自己努力改进不足,并能增强自信,朝着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因此,班级活动对班级凝聚力的产生和加强起到了催化作用。

5、用责任培养自律自强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班主任要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如建立值日班长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才能;民主改选班干部,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事事落实到个人,形成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形成自律自强的班风学风。

6、畅通家校联系

第9篇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重点管理

前言: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其核心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而班主任恰恰在学校教育中承担着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也正因如此班主任工作对高中生的学习与成长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顺应教育发展潮流,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从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就班主任重点管理工作、管理模式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1.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

在各项班级活动过程中,班主任不仅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更是班级活动的协调者、组织者,因此,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往往占据着主导作用。也正因如此,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班主任也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常来讲,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强制型班级管理模式。目前绝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多采用强制型班级管理模式。这是因为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具备着绝对的权威性,学生需要绝对服从于班主任的管理,也就更容易在班集体表面上构建起较强的组织纪律,也就更容易达到学校内部管理的根本目的。然而实际上这种管理模式的长期应用势必会严重压制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抹杀学生们的个性,可以说这是一种失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是现如今传统素质教育所存在的最大弊端。

第二,温和型班级管理模式。采用温和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班主任往往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都相处的较为融洽。这是因为温和型班级管理模式与强制型班级管理模式的作用结果恰恰相反,侧重于学生们的自主发展,给每一名学生都预留下了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个性,也就更容易获得学生们的好感。然而,温和型管理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于班主任的长期放手会使得学生们的服务性较差,不利于各项班级活动的开展。

第三,折中型班级管理模式。所谓的折中型班级管理模式就是强制型班级管理模式与温和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结合,这种管理模式即继承了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又弥补了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的不足。所以采取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们受到班主任的严要求。因此,折中型班级管理模式也是现如今班主任管理中实践运用最有成效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2.班主任重点管理工作

班主任管理工作也分轻重缓急,而班主任的重点管理工作就是做好对学生们的德育工作,可以f这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所在,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之上,都格外看中一个人的品行道德。对一个国家而言,德育就是立国之基本;对一个民族而言,德育就是信仰;对个人而言,德育是承认才能的重要前提所在。即便是现如今的教育和古代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变化,但是德育教育最为核心教育的地位始终未变,而恰恰是德育教育的牢固地位,也进一步显示出德育工作在班主任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管理重点。

然而,根据目前各校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绝大多数的班主任所具备的心理诊断和辅导能力水平较低,也就使得许多班主任往往忽略对学生们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对后进生不够关心,也就使得班主任所开展的管理工作严重缺乏针对性。

3.做好班主任重点管理工作的对策

德育教育作为班主任的重点管理工作,其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又细致的管理工程,需要班主任将校内德育与校外公德培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够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第一,将礼仪当作是立校的根本。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各学校应该始终坚持成才必先成人的德育理念,在传统教学计划规定以外,还应该为学生开设额外的礼仪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文明素养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积极推动以文明、文雅、文化为目标的文化班级的创建,努力将学生培养成言语文明、举止端庄、行为得体的文明人。

第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班级管理规范。各学校在德育教育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着目标引领、过程调控、制度约束、奖惩激励等原则,强化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与主动性,通过合理的制度,规范学生们的行为举止,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同时,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该不断反思自身的管理手段,完善并改进班级管理模式,做好班级管理水平的日常考核,从而最大程度的推动班级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第三,多开展志愿者行为。在做好校内德育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抓好校外德育教育建设工作,做好校内德育教育与校外德育教育之间的融合,注重对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引导,大力推行志愿者行为。班主任可利用学生们的课余休息时间,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志愿者活动,努力实践并传承志愿者精神,让学生在帮助别人,奉献社会的活动中快乐自我,提升自己,积极弘扬时代新风尚。

结束语:

正是因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各学校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内容所在,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所以,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学校应该给予班主任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不断的创新班主任管理工作,完善班主任管理体系,做好班主任重点管理工作,将现代教育理念切实贯彻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之中,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现代化建设人才,为高等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峰.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和总结[J].求知导刊.2015(03)

[2]麻亭斌.浅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

[3]郝丽霞.范、细、爱、通――我做班主任工作的四字箴言[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5)

[4]李冬辉.问班主任工作为何“务”――班主任工作漫谈[J].学周刊.2014(16)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一、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对一个学校的建设以及学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班级管理的无效性必然会造成学生难以全面发展甚至影响一个学校的声誉。但是,目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面临着困境,造成班级管理缺乏有效性。

1.班干部建设缺乏科学性。对于班级管理而言,班干部也是班级管理者之一,是班主任管理班级时的有效助手。但,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往往是班主任直接指定,即使有个别采用竞选的方式选任班干部,候选人往往也是班主任比较关注的学生,或者在指定选举标准时往往倾向于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这样,就使班干部队伍的建设过于主观性,也使班干部在今后工作中难以有效地进行,从而造成班级管理难以有效进行。

2.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较为尴尬。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事半功倍,反之,较差的师生关系会使班级管理事倍功半。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以自己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需要,班主任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现,而学生往往是被管理者,如此尴尬的师生关系最终会造成班主任的高压管理或者学生缺乏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3.缺乏与家长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现代管理学认为,沟通与交流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样,对于班级管理而言也是如此。但是,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忽视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的班主任更多地是通过家长会与学生家长进行简短的沟通,平时基本不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就会使很多家长不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漠视。由于受到家长的影响,学生也很难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这也就造成班级管理难以有效进行。

二、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有效实施的策略

针对目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策略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加强班干部的选举和职责培训工作。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班级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得力的班干部。没有这个核心,班级有可能是一盘散沙,结果必然是活动开展不起来、不良风气在班级内滋生。所以,班级工作能否开展好,班风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接班后能否及时培养出一支坚强的班干部队伍。笔者结合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认为班干部的选举需要遵从三个阶段:

(1)临时的班干部。即在初中入学时,根据学生登记表上的信息以及军训中的表现,一方面让学生自愿,一方面班主任可以直接任命班干部。

(2)通过有目的的选举,确定班干部的正式人选。这一阶段需要在开学一段时间后,学生之间彼此相熟相互了解后进行。如,可以在期中考试之后进行班干部选举,选举结束之后,班主任要与班干部签订责任书,责任书上要注明每个职位的职责。

(3)指导与调整阶段。在确定班干部后,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支持他们的工作,即使他们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班主任首先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寻找合理的工作方法。当然,对于一些难以胜任的班干部,班主任一定要及时给予调整,一直调整到满意为止。

2.时代呼唤“博学多才”的班主任。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学生身上,往往能看到教师的“影子”,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班主任与他们朝夕相处,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实践证明,学生较喜欢博学多才的班主任。

(1)博学多才的班主任威信高,使学生爱屋及乌。平时在与很多学生交谈中,常听到他们议论哪个班主任好,哪个班主任不行,其中一部分是指师德问题,而相当部分是指班主任的才干问题。一些班主任不是不想把工作干好,只是平时爱好不多,知识面不广,管理班级方法简单,说话缺少艺术,缺乏威力,学生就会“欺负”他的“无能”而故意与他捣蛋。学生听不听老师的话,很大程度到取决于他是否敬重那位老师。学生对教师大都抱着较高的期望,他们会用挑剔的眼光来评价教师的人品,一旦他认定这个教师值得他佩服,他就会“爱屋及乌”,对他所教的那门功课比较喜欢而努力学好那门功课。

第11篇

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的效应

做好班级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班规的意识,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礼貌待人等品行方面的自我约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品行修养。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模范的作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好的自己首先做好,做到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的榜样,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例如,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划分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与合作,此时教师就运用语言创设情景将团队合作的精神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讨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努力,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而竞争的意识则通过教师自身的职业性来体现,学生最终都会走向社会,都会面临与他人竞争的局面,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价值。

二、以生为本,关注差生的成长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做好师生之间的沟通工作有助于班级良好氛围的打造,尤其是班级里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他们是更需要教师关心的群体,教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谈话等都能激起他们无限的联想,渴望被关注、渴望被认同是差生更需要的。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给予此类学生更多的关注,通过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们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成长。例如,早恋、迷恋网游、成绩差等问题都是班主任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找焦点,抓关键,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又如,在迷恋网络游戏问题的处理中,班主任分析到这类学生往往是学习、家庭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游戏过关的成就感来体验自己的价值。在这类学生的管理中教师采取了与家长共同沟通合作解决学生网络游戏的问题,在家里的电脑上安装相应的软件限制学生游戏软件的使用,与学生达成一致规定每天玩的次数,由多到少逐渐减少玩的次数,同时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多指点和帮助,让学生增强自信,并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意识到网络不仅使可以玩游戏,还能学习,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

三、营造良好的班风,构建凝聚力强的班集体

第12篇

关键词:幼儿园 精细化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44-01

1 幼儿园“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幼儿园班级属于基础教育的最基层组织,毫无疑问,它肩负着实现基础教育目标的任务。幼儿园班级管理比中小学班级管理而言有其特殊性,既平凡琐碎、服务性强,又具有十分严密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导向性和生活性。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应是以尊重引导为主,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而不是管顺幼儿和要求顺从而已。

幼儿、家长、学校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三大主体,只有平衡了三者的关系,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现代的幼儿园想跟随时展脚步和办有独具特色的精品幼儿园,实施“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十分有必要,即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 以教师的成长为本 、 以服务家长和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为本,实现幼儿、家长、教师三方面共同成长。

2 幼儿园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基于幼儿园班级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自律与合作,而不是为了知识的教育。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三位一体”新型管理模式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同样也应该被实践在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三位一体”管理追求的是幼儿、家长、学校之间的和谐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诊,尊重幼儿的差异性,以学生为本位,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

2.2整体协调的原则

“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是由多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始终需要把握整体协调原则,保证班级的平衡发展。这里的整体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对班级整体的管理,既要保证班级集体整体水平的达标,保证班级体内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而不是某一些学生的快速发展,某一些学生身心发展有所落后。另一个方面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的发展。

2.3保教结合的原则

“保”指的是对幼儿的健康保护,这里的健康不仅包含有身体健康,同时也包含了幼儿的心理发展健康。“教”指的是对幼儿的知识传输,对于幼儿的学习任务来讲,主要学习内容涵盖很广,并不单纯指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指一些生活自律、性格培养的内容。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开展新型“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必须要遵从的原则之一,这也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3 “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探讨

3.1常规管理为基本

“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追求的是家长、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常规管理主要注重的是幼儿的成长。

常规管理对于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来说在熟悉不过了,从幼儿进入园区的第一天起,教师无时无刻不对幼儿采取常规教育。常规教育的“常”体现在频率的经常上,幼儿年纪较小,甚至有些幼儿连自理能力都不太强,更别提自律。因此,教师只能通过加强教育的频率去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思维,并获取到学习的信息,继而逐步成为能基本自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律的学生。除此之外,常规管理还体现在“规”上,离开了家庭,幼儿在园区学习生活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在某些行为上受到约束和激励,例如在家里,家长会帮助幼儿自理、喂饭、穿衣穿袜、随意走动、随意破坏等,这些在幼儿园都是不被允许的,并且需要严格规定的。

3.2精细化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精细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融入“精心的准备、精细的过程、精品的结果”这一核心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班级管理的各个不同层次管理目标的精细化制定上,幼儿园教育管理过程中,事无巨细,只要事关于幼儿成长的,都是大事。精细化管理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上产生的。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用心感受学生的需求,用爱和知识感化和教育学生,真诚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要对学生采取精细化管理,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行为习惯,不仅要从生活习惯上去塑造学生,还需要从学生的坏习惯出发,制定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让学生在极其精细的教育目标、极为精准的教育方式中改善自身的坏毛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倘若说“常规管理”是基础,那么“精细化管理”则是核心,它主要代表教师的成长,在实现“精细化班级管理”过程,教师必须保证秉持着一颗“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更习惯从细节上去实施教育,以自身做榜样,让学生逐渐养成对待每一件小事都认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3.3家庭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有效辅助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港湾,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起点站,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于班级管理的辅助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学生在学校一切行为都是比较文明的,能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但回到了家庭,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许多学生在家庭生活里仍旧不能够做到生活中自理,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要想实现家园相互结合与互补,从家庭教育所处在的相对被动状态的改变开始着手, 家庭教育应为幼儿园教育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对幼儿园教育进行延伸和补充,确保在家里与学校的行为差异不大。二是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建立亲子感情,多组织亲子游戏,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配合幼儿园教育才能更好的形成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大环境。

4 结语

“三位一体”的新型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平衡幼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联系,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一所幼儿园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秀,李红梅.以爱为源 春风化雨-小学班级管理初探[J].班主任工作,2012.

第13篇

班级量化考核是班级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何让量化考核发挥最大化作用,让量化成为助推班级过程管理的催化剂,发挥量化的过程导向作用,是量化考核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

量化考核 过程管理 策略

班级量化考核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法则,它对助推班级管理、形成班级班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毫无疑问,班级量化就是通过为班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制定一定的标准,然后根据标准对学生行为规范和习惯等进行量化打分,形成班级管理的可视化和可比较性,从而表扬先进、激励中间、鞭策后进,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联动向前发展。

班级量化考核不是定性评价,其最大的功能是发现问题、提示问题和警示作用,助推班级管理各项指标创优争先。班级量化的核心宗旨是促进班级过程管理的常态化和有效化,从而让班级成为一个发展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共同体。

一、量化细则制订需遵循原则

1.平等性原则。班级量化的制订需要有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目标是基石,是旗帜,只有统一了目标,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量化细则。其次要坚持统一的标准,无论是班干还是其它同学,在出勤、课堂和课间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制订的标准,只要形成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就对每个同学都有同等的约束力,教师和班干在执行量化管理时,要“一碗水端平”,这既坚持了量化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更提升了量化考核在每个学生心目中的公信力。

2.科学性原则。班有班规,校有校规。班级相对而言是一个生存于学校的一个团体,因此,在制定量化考核表时要紧持科学性,一是要以校纪校规为背景,将校纪校规视为班级量化考核的参照,科学地拟定班级考核量化表。二是要充分考虑班情,量化的可操作性需以班规的科学性为基础,要让班规成为班级管理的准绳,必须充分考虑班情,诸个性特点,性别差异和不可预测因素等等。

3.全体性原则。量化考试表实际上是班级过程管理的“宪法”,它对人人负责,人人也需对它负责。因此,量化考核细则需在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制定和修改,既然人人参与起草和修改,人人也就是量化考核表的主人,这也为量化考核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量化考核实施需关注过程

考核是量化的行为动词,只有量化没有考核,量化是一纸空文,同样,只有考核没有量化,则考核易陷入主观主义。例如,为了使积分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使同学为积分而自律、自主和自强,班干经过班级民主讨论,把每人每月的班级行为规范总积分延存至学期底,参与班级各项评优活动。并公示了期考末综合个人素质得分的公式:平时积分平均数×0.3+期中考试平均分×0.3+期末考试平均分×0.4=个人总得分,这样的总得分既有量化结果,更关注到了平时的过程,它在平均数的百分比上和期中考试的权重一样,且和期末考试分数的权重旗鼓相当,因此,他发挥了极强的过程导向作用。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只有让学生持续关注自我行为规范,才能让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由“量变”转变为其综合素养方面的“质变”。很多进校时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同学受益于量化考核,从过程管理中体会到了获得感和成就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级管理制度确定后,班级干部是主导因素。要关注过程,就要制定良好的班级量化考核干部队伍。量化管理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将量化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此,全体班干部需身先示范,树立标杆意识和模范意识,为量化考核实施树榜样。

同时,关注过程,还需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适切牵引,量化的过程指导作用绝非照葫芦画瓢,而是既要基于量化,又要兼顾公平,尤其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这需要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让所有学生树立“加分要应当所然,减分要合情合情”的意识,这样,量化才真正成为班级过程管理的助推器,班级管理质量的晴雨表。

三、量化评分标准需以人为本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量化评分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律中体会获得感,在不足中发现危机感和紧迫感。量化评份标准需要激发隐藏在学生内心的真善美,最终培养学生的自律力和自尊心。

践行班级量化管理工作,不仅要以制度约束人,更应以理服人、以更动人。班主任在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发挥示范作用,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同学,尤其关注那些“学困生”的进步。他们不应成为班级量化管理的牺牲品,而是真正受益者,要让他们享受到老师、同学、班级集体的温暖,享受到先进的班级带来的荣誉的快乐感、成就感,使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们也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班集体一般都可分为“先进、中间、落后”三个群体,对于所谓的后进生或潜能生,我们决不可以视量化考核为清规戒尺,不顾学生的具体情况,甚至有教条主义倾向。一位教育家说过:“学生之所以不接受我们的教育,往往不是不接受我们教育的内容,而是不接我们教育的方式。”量化考核不是灵丹妙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后进生,要慎之又慎,否则会让他产生破罐子破摔之念,成为量化考核的牺牲品。所以,要做到手中有量化,心中有“感化”,要刚中带柔,刚柔相济,并以量化考核为牵引,为后进生“铺路、护送、走好路”而不懈努力。

四、量化结果认定需激励成长

笔者在量化考核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了班级同学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班级良好氛围得以形成,班级文化建设和卫生工作也秩序井然,极大地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效能。究其根本原因,是用足了量化考核的核心精神,那就是以量化促成长、以量化助发展,发挥量化考核的激励作用。尽管量化不免有相互比较之意,但只要运用得当,智慧布局,定能为学生发展和成长注入正能量。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基本内涵;具体策略

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其主体主要包括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三者,并通过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与写作来达到一种教育管理实践的效果。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的核心在于围绕学生为管理的根本,将管理的内容集中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关系处理上,并最终实现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理想而完整的人格品质。所以要将这些理论内涵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坚持把学生作为管理教育的根本。在过去传统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学生主要是从成人的视角和权威标准作为出发点,并按照统一而标准的办法来塑造和管理学生。而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教育理念逐渐发展到以学生为发展主体,促进学生在校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并逐渐让学生在校教育中感受到其主人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并实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另外,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还有一个核心关系即是师生关系,要求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从价值理念出发,平等、公平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相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中,即作为老师,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并向着学生。为了让老师行为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老师应该立足于与学生相处的师生关系中,通过恰当的行动融入学生的发展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构建美丽的班级教室。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学校的组成离不开一间间教室。同时从社会角度而言,这些不同的教室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学校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教室中每个学生个体即是生命,所以教室为生命而存在。教室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承载生命个体的地方。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这项教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性工作。但也不乏还存在一些中小学老师认为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而且认为只需要通过装扮教室环境即可。但事实上,真正建立“美丽”的教室,在于那份“真”。在这个教室成长学习的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印记或者是自己的一片天。学校教育要对学生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必须树立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自信心,并使其意识到自己成长与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因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应构建一个“美丽”的教室,其美丽在于能够真正呈现出学生的美丽心灵,并让教室成为学生可以表达自我的美好空间和平台,并非只是通过满教室墙面的彩色图纸来让教室显得空洞而缺乏内涵,相反地,应该让学生能通过这个美丽的教室感受到生命的本真。2.始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是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根本前提。而班级管理中的情况其实质也即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性关系即是幸福与痛苦的根源。其中所说的这种幸福即是学生的主观意志和老师的实际班级管理行为是协调统一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所需正是老师所给予的,从而达到两者的相互配合与统一。这种“幸福”的原因在于老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和调查情况,从而对学生的需求和需要有一个准确而恰当的把握。而痛苦则是与幸福相反,学生的主观意志想法正好和老师的相反,学生的需求得不到老师的解决,同时老师给予的也不全是学生需要的。这种痛苦的背后归结于老师的失职,没有充分去了解和知悉学生的需求,而是主观性地去把未必是学生的需求强加于学生。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新课改的重点,作为中小学老师必须重视班级管理,并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来培养和塑造有素质、有能力以及有理想的人才。

作者:孙晓萍 单位: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镇双桥中学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 自主管理 自我管理

班级自主管理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自觉的地担负起班级部分组织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让他们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能够按教育目标的要求,自行控制与调节。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下面根据本人积累的经验谈谈班级进行自主化管理的策略:

一、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确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在班级进行自主化管理时,作为班级的教育管理者必须首先更新教育观念,懂得“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其次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当学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并以班集体主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时候,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才得以形成。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激活学生的管理潜质,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管理才能,力争全员参与,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二、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实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前提条件。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相信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是学生实施自我管理的动力源。只有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主人,增强主体意识,让学生全面参与,有责有权地处理班级的管理事务,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三、引导学生参与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必须得要有一套比较完善并切合班级实际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因此在制定班级规范时,班主任要引导全班学生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确保规范成为班集体全体学生能够自觉执行的行为准则。具体做法可以是:引导学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作为制订班规的依据,然后发动全体学生草拟一份班规,再由班干部分块讨论制订出班规细则,最后由班主任审阅修改通过后实施。

四、要创设多种班级管理工作岗位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之时,要尽量创设多种班级管理工作岗位,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在班集体中扮演积极角色的机会,对班级工作负起责任。除了班长、学习委员、纪委委员、小组长、课代表等职务的设立之外,班主任还可以指导班干部将卫生、公物保管等班级公共事务分解到每一位学生,并与每一位学生的德育考核挂钩,使学生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人尽其才。

五、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及任期制

要实现班级的自主化管理,就必须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及任期制。每一轮班干部任期一般为半个学期到一个学期。每期班干部轮换要保留两三名上届干部,以保证班级工作的连续性和以老带新。职位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竞聘演说,然后再由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举。选出有责任心、能以身作则、公平公正、乐意为全班同学服务的班干部,为更好地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提供有利的条件。

六、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

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指导和监护,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班主任要帮助班干部提高对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始终保持工作热情。对于班集体的工作研究、决定及其执行,班主任要当好参谋,要多听取班干部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想办法,出点子。对于班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失误,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责任,切不可随意撤换班干部;要帮助他们总结反思经验教训,使他们在失败中得到锻炼。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干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关心他们的成长,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攀登,要支持班干部的工作,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形成班集体的核心。

七、建立班级反馈、监督评价机制

设立班级自主管理检查小组,定期定时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要及时公布,及时检查、监督、反馈和激励是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的一种机制。班主任可以指导班干部利用班会时间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由班干部自行主持,总结工作情况及班级情况,并提出下阶段的工作建议。组织师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中对照校纪班规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提出对近期班风、学风建设的认识及建议。班主任和学生通过民主评议可以发现班集体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班主任及时指导、纠正。只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班级自主管理的规范性、公正性、民主性才能够得到保障,班级自主管理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总之,班级进行自主化管理并不是只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有章可循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邰海峰.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