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压预防与控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到今年为止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5%,并且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高血压是导致脑梗、脑出血、心功能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要正确合理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减小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身体的其他脏器免受损害。本篇文章中,我们对2012-2014年的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药物和饮食方面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临床资料

对2012-2014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85岁以下,平均年龄是70岁,患病时间一般是1年以上10年以下,平均患病时间是2.8年。在这50例患者中,患病时间不超过3年的有40例,患病时间在3-5年之间的有8例,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有2例。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标准,我们把150/90mmHg作为这50例患者的降压标准。对这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饮食方面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把测量的患者血压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在达标组中再统计有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对比分类。

2.2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信息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研究,患者的资料信息用(x+s)表示,同时用t检测,统计学的计量结果用卡方检测,P<0.05为差异这样的结果才具有统计学价值。

3.结果

3.1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50例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都做到了合理用药和规律的饮食,同时这48例患者的高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其中只有1例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别理想,还有1例出现心功能衰竭的症状,其他的48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和治疗。

3.2监测指标情况

在高血压的50例患者中,我们分成了降压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通过监测发现,降压达标组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比未达标组中心血管的发生几率小28%,同时监测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监测还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要比没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高。

4.讨论

4.1高血压发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压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收缩压会越来越高,同时人体的舒张压会越来越低或者是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话脉压差便会增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的感受力会越来越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人体的血压变化。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运动量增加、情绪波动大或者是季节变化明显时,就会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壁的韧性会变小,同时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当出现情绪波动或者是变化时,血管中增加的血液不能有效的储存在大动脉血管中,变现为收缩压变化明显。人体还会出现性眩晕或者是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降低,因而不能有效的通过调节血容量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经常会伴随许多的疾病出现,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梗等等,人体的血压增高时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如果这种高血压的症状长期不给予治疗的话,就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肌肥厚、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所以在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不要忽略血糖和血脂的检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并不统一,同时高血压的起因也不相同,因而进行治疗时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治疗时要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4.2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脏和身体的各大脏器处于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因而在进行治疗时要遵循合理的治疗原则,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比较合理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①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②选择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必须让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在服药的疗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调整剂量水平,必要时医生可以让患者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③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条件的可以合并并发症一起进行治疗;④尽量使用一些长效的降压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非药物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饮食减轻体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合理饮食尽情体重,制定一个有效的减肥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肥胖这个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②避免过度劳累。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增加动脉的韧性,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但是一定要避免过度的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突发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福平.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25:47-48.

[2]李月芹.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8:47-48.

[3]廖开历.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与心脑血管疾病处理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03:74-75.

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 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37-02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35~74岁人群为高血压高发年龄段,按2000年我国总人口和人口构成推算,其发病率达27.2%.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趋势,年轻人群比老年人群更明显,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率男性为74%,女性为62%[1].国内外研究证明,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专家指出:在健康服务中仅为临床高危患者提供降低危险的措施对一个国家预防心血管疾病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而即使是一般的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的适度改变都具有潜在的巨大公共卫生意义[2].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项低支出、高产入、高效益的卫生保健事业。对人群进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一项一本万利的工作,是防治高血压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策略。然而,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因素影响着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现就影响社区健康教育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食中含盐量高和大量吸烟者发病率高。临床上以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晚期病人常伴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高血压病在我国发展很快 ,发病人数已达1.5亿之多 ,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这将严重影响国民的身体素质 ,因此预防高血压病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预防医学课题。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 ,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到最低水平。

2 高血压病的预防措施[4]

如何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或控制高血压病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用中西药降压治疗,忽略了从发病原因方面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尽管把血压降了下去,而一旦停药血压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不断升高。因此,对于本病应做到“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相结合。实践证明,对已病者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大都可以截断扭转病势。

2.1 基本措施

2.1.1 无高血压病者,应做到未病先防,如平素应积极开展养生防病;偶尔发现一二次血压升高,即应引起重视,如定期复查、及时开展防与治。

2.1.2 一旦患有本病,原则上一期高血压病应重在防而兼顾治,以防发展;二期、三期合并有心、脑、肾器质性损害者则在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注重于防,以阻止病情恶化。

2.1.3 患病后应加强食物调养,尤其要保持心情舒畅,不必恐惧、焦虑和紧张。只要情志畅达,气血阴阳协调,自有益于本病的康复。

2.1.4 注意劳逸结合,慎防劳心、劳力和太过。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尤需注意休息、娱乐;否则,长期精神紧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小动脉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太过亦是如此。

2.1.5 经常散步或户外活动,以及郊游览胜,可促使气血阴阳平和,降低并稳定血压。

2.2 饮食调理[1]

2.2.1 限制钠盐摄入 每日食盐应限制在2~5g以下,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成人,应及早采用少盐膳食,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应从儿童甚至婴儿开始,养成少盐清淡饮食的习惯。

2.2.2 钾的补充 要补给含钾多的食物或含钾药物,同时注意镁、锌的补充。

高血压患者宜多食富钾的食品 ,来增加体内的钾含量。钾盐可对抗钠盐的升压作用 ,并能保护或减轻过量的钠对血管壁的破坏。钾富含于动物性食品、水产品和某些新鲜水果中。在临床实践中给高血压病患者适当补钾 ,可以收到较好的降压效果。

2.2.3 脂肪 应适当控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每日胆固醇应限制在300mg以内。

2.2.4 热量 若肥胖者应控制热量摄入量,每周使体重减少1~1.5kg,以求逐步降到标准体重,血压可随之下降。

2.2.5 适当限制糖类的供给

2.2.6 蛋白质 除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外,一般无须严格限制蛋白质,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g左右供应即可。鱼类蛋白质及大豆蛋白质可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可适当增加。

2.2.7 维生素的供给 在对高血压病的患者给予利尿降压的同时,水溶性维生素丢失也较多,应注意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12的补充供给,以预防贫血。其他如维生素B6及维生素C也宜补给充足。

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保健品。如长期缺乏钙离子和镁离子 ,会诱发高血压症 ,而每日口服 800mg钙不但可以预防高血压病 ,还会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特别是对于限制钠盐的高血压病患者来说 ,补钙更为重要。另外服用一些维生素C、镁制剂以及粗纤维类食物 ,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

2.2.8 饮食禁忌 一切过咸的食物及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及含钠高的绿叶蔬菜等;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品,要严格控制或禁用。

2.2.9 稳定的情绪和豁达的胸怀是预防高血压病的必要条件。临床观察 ,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情绪不稳定 ,他们特别容易激动。这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激动的情况下 ,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皮质醇、血管加压素、5―羟色胺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使小动脉痉挛 ,引起血压升高。经过科学调查证实 ,情绪易激动的人患高血压病的机率明显高于性格平和者。所以要想身体健康 ,就要做到宽以待人 ,胸怀若谷 ,凡事要顺其自然 ,要始终保持一种宽松的心态。

3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根据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是实施自我保健的重要手段,它以患者和家属为对象,通过卫生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干预性活动,达到使患者了解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高血压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顽疾,特别是老年人。据全国三次大规模高血压普查,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35%患有高血压,而且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强化健康意识,树立健康信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危害性。

3.1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2]

高血压病患者中,约占总患病人数90%为原发性高血压,研究发现,它是多种因素的作用结果,即除种族、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外,主要是生活方式和行为。主要危险行为因素包括以下:

3.1.1 超重与肥胖

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与体重的增加成正比,肥胖组的高血压危险性是正常组的8倍以上,在20―30多岁时体重增加的人危险性最高。肥胖者减肥可以降低他们的血压,即使没有降至正常体重,血压仍会有所降低。永久性的减重,虽然不能根治高血压,但却可长期控制高血压。

3.1.2 高钠盐饮食

钠为一切生物所必需,而且钠与水之间必须维持一定的平衡,身体的代谢过程,健康人体每天只需要500mg的钠,正常情况下任何多余的钠盐经过肾脏排出体外。但是,对相当的个体来说,多余的钠会导致高血压病。限制高血压病人摄入钠(食盐与含钠食品)则血压下降,服用利尿剂排药利水,血压也不降。

控制钠盐的摄入对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 ,这可能与北方食用腌制咸菜较多有关。从生理上看 ,人体对钠的需求量并不大 ,每日 2―3克就足以维持人体生理需要了 ,可大多数人每日摄盐量远远超过了这一数量。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 ,超量摄取盐类是诱发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特别是对钠盐敏感者 ,诱发高血压病的危险性就更大 ,应该特别注意。

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限制钠盐摄入更为重要。因为儿童的肾脏尚在发育之中 ,老年人的肾功能逐步减退。他们摄钠过量必然会增加肾脏负担。当肾脏不能把多余的钠排出体外而潴留于体内时 ,血溶量就会随着水钠的潴留而增加 ,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盐敏感易患者” ,更易因摄入过量的钠盐而患高血压病。

3.1.3 饮酒

过量饮酒所引发的高血压占5%~7%。饮酒作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酗酒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大敌。酒精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这是不争的事实。临床观察证明 ,高血压病患者如果减少或停止饮酒在6周以上 ,血压就会明显降低。另外酒精对脑细胞的伤害是相当严重的。喝酒后出现的头晕、精神亢奋 ,都是酒精作用于脑神经细胞的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如果经常喝酒 ,会加快脑血管硬化的进度 ,加速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些人认为 ,酒可以舒筋活血 ,可以预防心肌梗塞等 ,这一说法从未得到过科学证实。所以 ,即使是健康人也应该少饮酒或不饮酒 ,而高血压病患者绝对不应该饮酒。

3.1.4 紧张刺激

紧张刺激是内外紧张刺激因子引起、有明显的主观紧迫感觉、相应的紧张行为表现和伴随的生理、心理变化等一系列活动过程。若过于强烈持久或反复发作,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损害。

3.1.5 吸烟

高血压病患者若大量吸烟,则出现心脏病以及心脏病致死的危险性大为增加。

吸烟有害健康已为人所公认。烟草中的尼古丁、人在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可直接损害正常人的血管内膜 ,使血管内膜变得粗糙不平 ,势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影响心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 ,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引起心肌梗死。吸烟还会降低降压药物的治疗作用。所以奉劝高血压病患者 ,为了自己的健康应尽早戒烟。

3.1.6 缺少锻炼

有规律的体育活动既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增强体质和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理想的身体锻炼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即不剧烈、有节奏、长时间、大肌肉,能够动自身体重的运动。

3.1.7 从医行为不良

即高血压病人不能严格遵照医嘱坚持用药或进行多种非药物治疗。由于药物不能根治原发性高血压,只能控制血压,因此,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地使用药物治疗,切忌忽停忽用。特别是针对重度、中度患者,即使症状暂时有所缓解,也不能停止使用。但有的患者不能严格遵照医嘱坚持服药。有时因药物副作用感到不适而停药,有时因原有症状消失而停药,这样使药物不能真正起到降压并维持较低或正常血压的作用。因此,患者配合医务人员,坚持服药,坚持治疗和随访观察显得非常重要。患者的依从行为主要表现在对药物依从性和对医生多种非药物治疗建议的依从性,如限盐、减重、放松、运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等。

3.2 健康教育对策[3]

由于自身的不良行为引发的危害因素,应通过健康教育来培养健康行为,尽可能地消除危害因素。低盐、放松、减肥、锻炼、不吸烟、按时服药是预防和控制血压的行为措施,使用行为诊断模式,可找出这些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制定具体的教育干预措施。

高血压教育流程

3.2.1 筛检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先要对社区内的人群进行筛检分类,确定一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各类高血压患者,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3.2.1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目前我国已将血压升高的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统一。

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 kPa (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12.1~12.5kPa(91~95mmHg)之间者为临界高血压。

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kPa(95mmHg)者为确诊高血压。

3.2.1.2 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并无绝对标准,多根据项目要求而定。一般说凡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可列为高危人群,并应作为筛检重点对象:

①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家族史者;

②超过标准体重20%者,包括少年儿童;

③每天食盐量超过10g者;

④经常饮高度白酒,每天100g以上,且每周饮酒4次以上者;

⑤血压值偏高:SOP17.33―18.53kPa和/或DBP11.33―11.87kPa者;

⑥有吸烟史,每天吸20支以上,超过一年者。

3.3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内容[5]

高血压病在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美国医药协会调查结果显示, 每花 1 美元于患者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 6美元的医疗费用支出。

3.3.1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赵光红等研究认为,非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 83.9% 是因体检被发现的。已知有高血压,但接受过治疗者不到半数;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能系统治疗并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者仅占约3%。究其原因,一是患者对高血压病缺乏认识, 不知道高血压病将会引起严重后果,认识不到治疗的重要性, 二是由于受某些不正确宣传的误导,服用的是保健药而不是有效的降压药, 这就需要长期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 使他们接受治疗,正确治疗,坚持治疗。

3.3.2 加大高血压病知识宣传力度 加强高血压病各方面的健康指导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调查显示79.30%的患者表示需要接受高血压防护知识指导,但只有 11.52%的患者曾接受过此方面的详细指导。大部分患者认为, 医护健康教育侧重点在于药物使用、饮食、运动指导等,而对高血压病的防护知识欠具体,不足以引起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高度重视。文献报道,高血压病患者在健康教育前,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为26.6%,服药率为12.2%,控制率为2.9%,在健康教育后,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为 77.6%,服药率为 38.6%, 控制率为20.9%。

3.3.3 高血压病的危险人群 对血压未达到国际统一标准、但具有高血压病易发因素或危险因素的人群, 如肥胖、高脂血症、经常紧张和焦虑、高盐饮食、吸烟酗酒,以及双亲其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冠心病病史等,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4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3.3.5 基础知识教育 首先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病的病因,致病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分期以及高血压的症状、危害和预后,疾病控制的方法,其次是对社会人群的教育,强调检查血压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年以后做到每年测量血压 1~ 2 次,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针对早期高血压病患者由于无症状或症状轻,思想上往往不重视,指出进行检查和治疗与任其发展的两种不同结果,认识正规诊断、治疗的重要性。

3.3.6 饮食治疗教育 饮食治疗是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之一。

采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 DASH) 饮食计划,多食水果、蔬菜及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较少的低脂奶制品,收缩压下降范围为 8~14mmHg。DASH饮食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一个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不仅可以快速而显著地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增强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同时, DASH饮食的降压效应无种族差异,对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均有效,因而对人群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3.3.7 药物治疗教育 让患者了解治疗高血压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治疗作用, 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告知患者药物剂量不足或不坚持服药,最终仍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只有长期合理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3.3.8 血压监测指导 指导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治疗初期应每周测量血压 1次,当血压得到较稳定的控制后,每 1~3 个月测量1次。血压正常者,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3.3.9 危险因素处理 患者服用药物后, 如出现头晕、头痛、低血压症状时应卧床休息, 某些药物如哌唑嗪类及卡托普利等药物, 易引起性低血压,告诫患者在变化时动作缓慢,以免引起性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呕吐及抽搐时,应警惕高血压脑病的出现,及时到医院就诊。

3.3.10 提高护士对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水平 目前的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开展不够深入, 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效果欠佳。调查显示,只有 21.2% 的患者接受过医务人员的指导, 护士曾经对住院患者做过健康教育的比例更低,仅占11.52%,且以口头指导为主,来自医生的指导均多于护士的指导。此外对于所接受的指导表示满意的患者极少。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认识的必要途径,因此,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综上所述,通过采取合理的高血压病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达到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目的, 降低高血压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没有高血压病专科护士, 所以培养和提高临床护士对高血压病的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促进高血压病预防的深入是当务之急。如何让患者充分认识高血压病预防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 也是我们今后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昌茂.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右江医学,2003,31(5):480.

[2]江宁,李立明.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回顾.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4(2):49.

[3]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01.

第3篇

当天下午,由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副主任华琦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牵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两个学术机构联合众多专家制定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也在此次活动上正式。另据记者了解,去年9月17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在京成立,华琦教授当选为分会会长。该分会成立一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龄人群,捍卫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他们先后制订了3部中国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只是其中的一个。因此,在当天的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间隙,本刊记者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成立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进展以及三部专家共识出台的背景、意义及相关内容,对华琦教授做了独家专访。

高血压分会是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

“要了解《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出台背景,必须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说起。”采访一开始,华琦教授首先这样说。

谈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背景,华琦教授首先介绍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我国每年因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4万,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则显示,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有41%接受了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患者占13.8%,较2002年的24.7%和6.1%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整体范围内,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远地区情况尤为严重。在上述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老年人、尤其是高龄高血压的管理工作,培养相关人才,促进国家分级转诊制度的改革,2015年9月17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和青年委员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宣布成立。据记者了解,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成立大会上,华琦教授当选为高血压分会会长和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文、刘梅林、李艳芳、郭艺芳、高平进、李为民、陈鲁原、张源明、袁洪、祝之明当选为分会副会长;李静、胡亦新、蔡军、皮林、丁春华、李悦、李燕当选为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琦教授介绍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成立后,以第一届委员会共181名专家及第一届青年委员共100名青年才俊为主,构成了学术团队的中坚力量,迅速针对高血压防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工作;分会成立后也很快成为我国高血压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平台之一。一年来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之一,就是发起制定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和《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是今年1月份正式的。“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建议。然而,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缺乏,80岁或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的血压管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血压达标率低于80岁以下人群。我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结合我国现状以及高龄高血压临床研究结果,制订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希望能够完善我国血压管理策略,有效降低高血压对高龄人群的危害。”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主要源于大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心脏瓣膜的钙化、肾功能的减退和微血管的减少。多项应用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的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治疗和管理更复杂、更困难。因此,我们还制订了《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华琦教授透露,“这个《专家共识》目前仍在修订、完善中,不久即将正式。”她接着介绍说,“剩下的就是今天正式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了。这是针对我们以往称之为‘号’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这一种药物专门制定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号”解决了

我国缺少降压药物的大问题

在解析《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之前,华琦教授首先向记者回顾了“号”这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的研发历史。

她首先介绍说:“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之所以简称‘号’,是因为研发伊始,它最早被称为‘号’,后来也曾被称之为‘北京降压号’。”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号”的诞生,与我国三位著名专家密不可分,他们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医学家吴英恺和洪昭光。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降压药物较少,许多降压药需从国外进口。为进一步提高降压疗效,上海高血压研究所邝安医淌诟据中医“轻可去实”的理念,突破当时国际上盛行的“阶梯疗法”,提出了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小复方”构想,并研制出了“复方降压片”,开创了用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先河。后来,吴英恺院士、洪昭光教授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采用优选法,研发了“长效小复方”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也就是著名的“号”降压药。“号”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我国高血压治疗缺少相应药物的大问题。“号”诞生后,在吴英恺院士的积极推动下很快投入生产和临床应用,一直到今天。华琦教授认为,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一种长效小剂量单片固定复方制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每日服药一次,就可平稳地降低血压,这便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尤其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指南纷纷认识到了这一药物的学科地位,逐渐加大了对“长效小复方”的推荐力度,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广泛普及的“长效小复方”理念的先进性。

华琦教授还介绍说,“号”降压药主要由基础降压药和利尿药组成,每片含基础降压药硫酸双肼屈嗪12.5mg、利血平 0.1mg,含利尿药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这些年来,关于“号”的临床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主要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孙宁玲教授领衔开展的全国、多中心《北京降压号与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比研究》,全国、多中心、纳入 5269 人的长期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降压号与吲达帕胺随机对照有效及安全性研究》和《北京降压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长期研究,以及《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其安全性》半年期研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永华教授主导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降压号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电解质和血尿酸的影响》;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有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苏定冯教授开展的《北京降压号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王增武教授开展的《号与复方降压片对比研究――社区复方制剂抗高血压治疗研究》等。

“更令学界关注的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旗帜性人物、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力生教授正在领衔开展的一项研究――CHINOM试验。”华琦教授继续介绍说,“CHINOM试验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中进行药物干预的、以并发症为研究终点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计划随访65000人,预计将在2018年公布实验结果,让我们共同期待!”

针对国情,

制定我们自己的专家共识

中国的“长效小复方”已经诞生半个世纪了,针对“号”的研究和使用至今依然经久不衰,但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广大临床工作者和广大患者。针对这种情况,为规范临床、指导诊疗,由华琦教授、孙宁玲教授牵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两大权威学术机构联合众多专家制定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谈及这部《中国专家共识》的缘起,华琦教授说:“这事儿还得追溯到 2015年9月17日召开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专家研讨会’。在那次研讨会上,阜外医院的王增武教授对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作了介绍,安贞医院的李艳芳教授对‘号’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了介绍。与会专家对‘号’在基层广泛应用、在高血压防治中的贡献表示肯定,也对其目前存在的疑虑、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王增武等专家还提出,‘号’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药品,我国地广人多,高血压发病情况复杂,发病率也在增高,我们为什么不制定自己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应用?于是,那次研讨会便决定将‘号’已有的临床试验加以整理,邀请专家推出《号在基层使用的指导意见/专家共识》,以帮助基层医生规范使用药物――这就是现在我们见到的这个《专家共识》最终得以出台的背景。”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华琦教授感叹着继续回忆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临床工作者围绕‘号’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经过筛选,我们最终梳理出了与‘号’相关的文献160余篇、与高血压相关的文献数十篇,共计近200篇文献。由于这些文献的证据层次水平不一,又经过艰苦的工作,我们进一步梳理出35篇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最终选择了最简洁的表达方式,字斟句酌、力求公正地拿出了这个共识的初稿。在此过程中,我们于今年1月28日、4月16日、7月12日分别召开了共识启动会、讨论会和定稿会,先后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刘力生教授、范利教授等63位专家参与讨论,给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几易其稿、数十次增删,光文章的架构就大调整了3次,最终才得以定稿,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文件。这个共识的执笔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静教授,为此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针对这一《专家共识》的内容,华琦教授介绍说,共识认为,我国传统固定复方制剂降压效果明确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基层降压药的一种选择。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是传统的固定剂量的单片复方降压药,自问世以来,在我国人群中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在当前众多新药涌入市场的情况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仍然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中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共识全面回顾了与“号”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据此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总结、推荐和建议。

共识认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疗效明确,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降压治疗的选择之一。目前,以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为基础治疗方案的CHINOM研究(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的干预研究)已经入选受试者10689人,该研究随访期为5年,预计2018年公布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结果的公布,将有助于进一步证实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疗效和安全性,奠定其在我国高血压预防和治疗中的地位。

华琦教授说:“我们希望这个专家共识能为临床医生在高血压防治中提供确切的指导和帮助,也为中国高血压防治事业提供助力。”同时她还认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正式,充分说明我国的“号”以其明确的降压效果,方便的使用,低廉的价格,较少不良反应的特点,得到临床医生和广大专家的一致认同,这个药物必将在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最终能够有效捍卫我国民众的生命健康,为助力“健康中国”大业,增添一份力量!

第4篇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在脑内的豆纹动脉,即大脑中动脉的一个分支,位于基底节附近。出血后脑组织受到破坏和挤压,血液可破入侧脑室或第三脑室,大量出血及其周围脑组织的水肿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并妨碍颅内正常的血液循环,造成脑水肿。随着脑水肿的加重,颅内压也随之越来越高,严重者会发生脑疝,即脑组织的移位。脑疝可压迫脑干,从而造成脑干的变形,这也是急性脑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脑出血抢救成功后最容易留下的后遗症是偏瘫。

脑出血起病急,出血前,有的患者可能会有先兆症状,如:突然感到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言语不清,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走路不稳等,如果在发生这些前期症状时,患者或家属能意识到可能和脑病有关而及时就医,就会在脑血管刚有轻微渗血或小量出血时遏制病情,其预后非常理想,很少留有后遗症。

一旦发生脑出血,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或呕吐、血压升高,血压往往高达180~200/100~120毫米汞柱,有的意识还算清楚或只有轻度障碍;患者感觉半身肢体活动不灵活,或一侧肢体出现偏瘫;如出血灶位于大脑左半球压迫语言中枢,患者就有可能发生失语。

重症脑出血的患者,除了突发头痛、呕吐、血压急剧升高外,还可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呼吸深大不均匀,瞳孔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或散大、或双侧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神经水肿;若是下丘脑受损伤时,内脏活动调节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可引起应激性溃疡,发生消化道出血,呕吐物呈咖啡色,同时也会引起血糖升高和体温升高。

脑出血还会影响到四肢的功能,表现为肌肉迟缓无力,在做头颅cT检查之前,如果患者不能说话,别人往往不易发现患者是否有瘫痪,借助检查,如基本具备以下五个特征,可判断患者已经出现了肢体偏瘫:

1.压迫眼眶上孔时,偏瘫侧面部肌肉无收缩反应;2.呼气时,偏瘫侧面颊显著鼓起;3.举起病人上肢,突然撒手时,偏瘫侧上肢比健侧上肢下落迅速;4.病人仰卧时,偏瘫侧下肢和足呈外旋位;5.部分病人两眼球向出血侧偏斜,也叫同侧偏斜。

脑出血的检查方法:中年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血压急剧升高,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和偏瘫,应考虑发生了脑出血,通过脑CT或核磁共振可确立诊断。如医院没有条件做CT,可通过腰穿刺做脑脊液检查,脑出血时脑脊液压力升高,呈血性脑脊液。如果CT能确立诊断就不要做腰穿刺抽取脑脊液,以免诱发脑疝。

在治疗方面,急性期致命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出血后脑水肿,如能有效地控制脑水肿,则有可能防止或减轻颅内高压,防止脑疝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但是脑出血后出现的并发症,如肺炎或酸中毒,也有可能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

确诊脑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手术。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可选择颅骨去骨瓣开骨窗手术,在开颅直视下止血并清除淤血;也可以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如无法手术,可采取药物治疗。

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控制脑血管继续出血,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是关键。脑水肿时用20%甘露醇250毫升,每6~8小时快速静滴1次。如脑疝已形成,脱水剂的用量可加大,为加强脱水剂的效果,可将地塞米松10毫克加入脱水剂内静滴。此外,也可用50%葡萄糖60毫升,每6~8小时静注1次。病情稳定后,脱水剂治疗可逐步停止。药物止血可选用血凝酶、6一氨基己酸、氨甲苯酸静滴或肌注。

脑出血患者的收缩压在200毫米汞柱以上时,可应用降压药,如硫酸镁注射液10-20毫升静脉点滴,或利血平1.0毫克肌注。脑出血的降压原则是:收缩压(即高压)降至不低于160毫米汞柱,以防止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引起脑供血不足。应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气道阻塞应做气管切开。

脑出血经妥善治疗后,病情可得到缓解,如出血量不多,出血可逐渐被吸收,破坏的脑组织也会逐渐修复,由神经胶质瘢痕代替,出血病灶大的可形成囊腔。

第5篇

超重、肥胖的危害

超重、肥胖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常伴发多种疾患,如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肿瘤、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肥胖者影响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危害

1.血压139-130/89-85mmHg认为是亚健康血压,这些人10年内有一半成为高血压。

2.高血压是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其并发症是心肌梗死、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者致死、致残。

如何保持健康体重、健康血压

1.长期坚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①一般成人每天吃蔬菜400-500g,水果100-200g;②主食(米、面、杂粮)适量;③用植物油,每人每天不超过25g;④降低小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每人每天瘦肉不超过100g;⑤适量增加豆制品、鱼类、奶类、鸡蛋,每周不超过5个;⑥控制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6g;⑦不吃或少吃咸菜等含盐量高的腌制品;

2.坚持适量运动

①进行适当的有氧体育锻炼;②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③运动强度以耐受为准,最大心率+年龄=170或180

3.限制饮酒

①不提倡饮酒;②如有饮酒,酒精摄入量为男性

4.不吸烟或坚决戒烟

5.定期测量体重、血压

①正常成年人每两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②35岁以上成人及脑力劳动者,有高血压史的,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的首诊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测量;③血压易患人群(139-130/89-85mmHg),至少每六个月测量一次血压,④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一般每周测量2次,血压不稳时,每天测量1-2次,稳定后每周测量一次;⑤一般成人每半年测量一次体重;⑥肥胖或减重者每月至少测量一次体重;

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中国成人体重分级标准:BMI

此外,判断肥胖的另一个标准是腰围:我国成年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健康血压的标准

成人血压

第6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未发现明显出血血管时,经应用控制性升高血压后发现活动性出血,双极电凝止血,再次升高血压未见出血后方可关颅。

结果:患者均于血肿清除术后24小时内复查头颅CT,无再出血病例。

结论:术后再出血固然因素很多,但血压波动为其主要原因,术中控制性升压即人为控制血压波动,使术中出现类似术后血压变化效应,对预防术后再出血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中控制性升压术后再出血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83-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病人的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其死亡率居脑血管病首位[1],而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使病情迅速恶化,再出血一旦发生其病死率及严重残废率较单次出血者显著升高。提高对再出血相关因素的认识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3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中控制性升压对策的临床应用总结,以提高对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40~68岁,平均5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1~15年),入院后经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纳入患者出血部位均位于基底节区,血肿量>30ml,出血量根据多田公式计算。临床表现以呕吐、偏瘫、意识障碍为主。

1.2病例纳入标准。①均有高血压病史;②头颅CT提示高血压脑出血均位于基底节区;③所有患者未服用阿司匹林,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肝功能明显异常、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患者。④排除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所致。

1.3治疗方法。其中18例患者采取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13例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窗直径约2.5~3cm。31例患者术中清除血肿后均未见明显出血血管,将血压升高至160mmHg-180mmHg时出现活动性出血,充分显露出血点,此时逐渐降低血压利于双极电凝止血,争取一次成功止血,尽量减少盲目、反复使用双极,止血后再次升高血压观察,无出血后血肿壁放置止血纱关颅。麻醉复苏时尽量避免呛咳,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过渡,术后在重症监护室渡过危险期,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控制血压。

2结果

再出血患者多数在术后24h内存在较大的血压波动。本组病例术后24小时内复查头颅CT未见再出血,在拔管前发现1例再出血,血肿占位效应较轻,给予尿激酶血肿腔冲洗引流,3天后血肿已清除,拔除引流管。无死亡病例

3讨论

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多为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再出血是HICH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而术后高血压是诱发再出血的主要原因[2,3]再出血一旦发生会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其病死率及严重残废率较单次出血者显著升高[4]术后血压持续波动也是重要的诱因[5],因此术后稳定血压是预防再出血的有效措施。

肺部感染患者肺换气障碍,导致血氧下降,可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引起再出血;清除血肿后颅内压暂时减低,但头部的快速移动可加大脑组织的活动度,引起血管撕裂导致新的出血。因此术后2~3d应注意患者,翻身动作轻柔缓慢;麻醉复苏过程欠平稳,患者从麻醉状态到清醒过程中的躁动、拔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刺激都可能造成患者血压急剧波动引起术后早期再出血。此外,呼吸道的梗阻、尿潴留是造成患者血压波动另外的常见原因。

本组病例术中只清除血肿,血肿壁应用脑棉片保护,双极电凝止血时不能过于频繁,避免盲目使用双极大片烧灼,此方法止血虽然出血停止,只是因为脑组织大片经烧灼产生焦痂临时封闭出血点,并不是真正将出血点电凝,术后随着血压的波动、烦躁等各种因素的刺激,容易再次出血。在手术中必须保证视野清晰,操作细致准确,明确出血点,争取一次成功止血,尽量减少盲目、反复使用双极,止血后升高血压至160mmHg—180mmHg观察时出现活动性出血,充分显露出血点,此时逐渐降低血压利于双极电凝止血,无出血后血肿壁放置止血纱关颅。对粘连过紧的小血块可保留;对已形成的血肿膜不必处理;对活动性出血点应予电凝,局部渗血面用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贴附,必要时加用医用胶以加强止血效果。术后不宜马上行麻醉复苏,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回病房后给予呼吸机支持通气,如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并有烦躁,可予镇静治疗;经上述手术中升高血压处理措施,手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手术野发生再出血者甚少。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87-9

[2]Morgensten LB,Demchuk AM,Kim DH,et al.Rebleeding leads to poor outcome in ultraearly craniotomy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rology,2009,56(10):1294-1299

[3]Kaya RA,Turkinenoglu O,Ziyal IM,et al.The effects on prognosi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putaminal hematomas through transsylvian transinsular approach[J].Surg Neuro1,2010,59(3): 176-183

第7篇

【关键词】 社区;老年高血压;预防与保健

高血压中风是高血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控制高血压不仅仅是针对疾病本身,最重要的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1]。

现对笔者所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12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将近期的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最佳预防与保健策略,并为该社区今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预防与保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取笔者所在社区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67例,女性55例,年龄在54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岁,高血压患病时间在2年到31年之间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且其中无中风患者,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为(97±18)mmHg/(159±11)mmHg。

1.2 预防与保健

1.2.1 健康教育 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引起全身症状以及多种严重的多器官并发症,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知识覆盖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血压以及中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高血压与中风之间的关系,高血压与中风的日常预防等。同时由于目前老年人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同时身体智力开始逐渐下降,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注意浅显易懂。社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的预防与保健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老年患者的疾病误区进行积极及时的纠正,比如高血压不适宜运动,应当尽量休养,高血压是可以遗传的,如果血压得到控制就可以停药等等。纠正错误关键,对于保证老年患者的血压得到长期有效地控制,尽量减少中风及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2.2 日常保健 高血压初期的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而高血压并发中风时却是来病突然,病情变化急切,因此社区做好积极的日常预防与保健工作就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其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档案除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外,还要包括各类疾病的病史以及发展状况;二是社区护理人员要积极筛查,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掌握社区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利于预防与保健工作寻找突破口;三是教育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学会自己量血压,并养成每日量血压的良好习惯;四是组织社区老年人积极开展各类锻炼活动,保证老年人的日常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五是对于出现身体不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人员要主动上门服务,严重时尽早就医。

1.2.3 日常用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目标主要是在于控制自己的血压,使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是有的老年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正常了,就私自进行减药甚至是停止服药,这与血压的长期有效控制这一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而血压的不稳定与中风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区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健康教育外,还要做好日常用药预防工作,要定期做好老年患者以及同住家属的电话回访,要定期检查患者在社区的取药情况和体检情况,对于服药不及时,体检血压不稳定的老年患者要进行上门教育,同时告知家属。另外,老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小,在患高血压后常常会自行选择一些保健品或是保健药物进行服用,由于自身医学知识的缺乏,服用的保健品很有可能是虚假产品甚至对人体有害,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并进行调查走访,对于确需服用保健品的老年患者,对社区医生一定要对该保健品进行详细的研究,重点考察该保健品是否适应患者身体以及与患者日常服用的药物能够共同服用。

1.2.4 饮食保健以及其他 饮食保健是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全面增强患者身体素质,尽量降低中风发生的一种重要的也是天热无害的手段。社区护理人员要针对社区内的每一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以及所患其他疾病情况制定出专门的膳食食谱,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一般来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应当注意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比例,选择易消化易咀嚼,富含植物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但是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低脂肪、低盐和低胆固醇的食物。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当少吃多餐,每餐不宜过饱,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不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规律作息,不宜过度劳累。

2 结 果

通过对本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上述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后,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115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提高,所有患者的相关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疾病误区明显减少,107例患者的日常生活、服药与饮食习惯大大改善。

3 结 论

有效的社区预防与保健工作,对于长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保健习惯,减少中风发病几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高血压;危害;健康;预防

高血压病的形成首先受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影响,其次是受心脏搏动影响。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具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是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的依据之一。

近几年来,在社会人群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需要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促进人类身体的健康。高血压病发病的特点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高盐饮食者高于低盐饮食者;有烟酒嗜好者高于无烟酒嗜好者;身体超重者高于正常体重者;长期从事精神紧张者,高于其他工作者等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会引发头痛、头晕心情烦躁,血压损害冠状动脉血管,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心率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高血压还可以并发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危象、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虽然高血压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它引发的并发症变得十分可怕,能严重威胁着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通过对高血压病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对高血压病并不是束手无策的,只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采取有效地的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就可高效治疗、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大家对自己怎样治疗、预防高血压病的问题越来越关心,为了远离高血压病,加强人类的身体健康,自我治疗和自我预防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1.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对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是随身携带的,每天最好测量2次血压,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医生的指导下,老年高血压患者,可用利尿剂和钙拮抗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中药比较适合中老年人长期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但见效慢。

2.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预防高血压病。俗话说的好,病从口入,所以平时要按照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饮食,不能过饥过饱,多食用有益于降压的食物(鱼类蛋白、芹菜、萝卜、西瓜、冬瓜、西红柿、茄子、、向日葵子、海带、香菇),进行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少食油腻食物和动物内脏,多饮用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的硬水,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

3.是体育运动可预防高血压病。加强体育运动除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外,还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控制体重,减少心脏负担和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压。

4.是戒烟戒酒可预防高血压病。因为烟与酒能使人体的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促使肾上腺开释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的人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因此,不吸烟不饮酒的人可有效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第9篇

方法:选择本社区医院所服务的20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对于102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抗高血压药物而不进行其它任何干预措施的实施,对于102例干预组患者积极采用防治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如饮食、吸烟、不良生活习惯、锻炼身体,健康教育等,比较上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高血压新况以及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结果:经过积极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社区为中心,积极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中心的,高血压疾病的综合治疗干预,是进行疾病治疗、控制、预防的有效措施,干预效果明显,对于疾病的控制预防,提升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中心 全科医生 高血压患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84-01

与先天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相比较,心脑血管病因比较透彻[1,2]。现阶段,高血压已经成为了我国心脑血管类疾病常见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积极的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防治能够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这区全科医生可以最广泛、最早、最多的接触到高血压疾病患者。相关研究资料证实,社区医生积极开展的围绕危险因素控制为中心的综合性干预防治措施,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有着积极促进作用[3]。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全科医生团队对社区高血压病的综合干预效果。笔者选择本社区医院所服务的20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本社区医院所服务的社区居住人员为研究对象,并且建立相关的居民健康档案。总计1017人口,204例高血压患者,约占19.7%。其中,132例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102例干预组患者,年龄在30.5-91岁之间,平均年龄(49.6±5.2岁);10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0.2-90岁之间,平均年龄(49.2±5.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脂水平、体重以及血压水平等相关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于102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抗高血压药物而不进行其它任何干预措施的实施,对于102例干预组患者积极采用防治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上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高血压新况以及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高血压情况比较。干预前,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经过积极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2.2 两组患者新发生高血压情况分析。2年内102例干预组患者知晓率100%,治疗率98%,控制率78%,无新发高血压并发症患者出现,80例原发高血压病人其血压逐渐控制到正常水平。102例对照组患者知晓率31%,治疗率25%,控制率15%,共有4例患者新发高血压,只有26例原发高血压病人其血压逐渐控制到正常水平。干预组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逐年年轻化。这种疾病的致残率比较高,因此,需要积极开展疾病的干预治疗,改善患者疾病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社区为中心,积极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中心的干预队伍,高血压疾病的综合治疗干预,是进行疾病治疗、控制、预防的有效措施。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社区居民发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措施。①宣传教育,社区全科医生积极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比如说,在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疾病广播宣传栏目以及画报、宣传报,板报画廊等形式张贴、更新高血压疾病的宣传教育材料。②定期访视,也就是指社区医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访视,及时检测患者的高血压水平,掌握患者健康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咨询。教育患者以及家属合理摄入食盐、糖分,戒除不良嗜好等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保健培训: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选择在家中进行长期治疗。但是,因为患者很难控制不良生活习惯,自身的自律意识比较差,导致治疗疾病的效果也比较差,进一步引发疾病的加重、扩展或出现新的并发症。那么,就可以积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保健培训。社区全科医生对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统一的技能指导和专业培训,全体家庭成员树立统一的认识与思想,共同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患者的积极治疗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社区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下,达到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全面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健康档案的建立:在对社区居民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建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档案以及高危人群的基本情况与健康档案。其中,包括患者的发病时间,疾病类型,治疗情况以及家庭情况等相关内容。与此同时,对现阶段的疾病治疗进行积极的了解、跟踪,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另外,还需要对建立健康档案的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将新知识、新概念、新治疗方式积极的向患者普及。

加强“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的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的心理治疗[4],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与勇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处方。保证所有患者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疾病预防知识。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状况,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加强医风医德以及专业技能水平的培训,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社区医务工作者需要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教育宣传与随访工作,并提供咨询服务与个别指导。全面掌握、控制患者病情,积极促进综合干预工作的开展。

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推荐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原发性单纯高血压,建议进行小剂量、长效降压药物[5],比如,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等,并指导用药剂量。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进行血糖控制,在这基础上进行血压控制。对于高危患者来说,大都存在脂类异常代谢,比如说,总胆固醇偏高等等,需要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控制与干预。

综上所述,通过社区为中心,积极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中心的高血压疾病的综合治疗干预队伍,是进行疾病治疗、控制、预防的有效措施,干预效果明显,对于疾病的控制预防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晓勤,吴丽萍,尹俊.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5(13):255-256

[2] 张晓婧.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影响因素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2):502-503

[3] 成静.不同季节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药物的选择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09):266-267

第10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29-00

高血压是目前我国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预防和治疗难以分割,难以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预防与控制效果。社区卫生人员与居民易于沟通,便于开展各类工作,能够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因此,只有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促进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为主要手段和工作内容,才能提高预防与控制效果和成本效益,实现慢性病综合预防与控制的目标。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阵地。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如何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治,采取什么样的综合防治路径,与高血压患者本身息息相关,下面就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272人,其中男性174人,女性98人,年龄44至76岁,平均60岁。所有病例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高血压的最新诊断标准确立。

1.2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有资料统计表明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9.2%,估计高血压患者接近2亿人。目前社区高血压管理存在宣传率低、治疗不规范、未全面评估等缺点,随着当前医改的推进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1.3方法

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治结合为主要路径,从多渠道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1.3.1政策与宣传 动员全社区参与社区高血压防治的计划,实施,提高人群高血压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根据文化、经济、环境和地理的差异,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信息的传播,着重于宣传高血压的特点、原因和并发症的有关知识,宣传其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以及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对来门诊高血压患者指导要具体化,行为改变从小量开始。

1.3.2药物治疗 采取规范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治疗模式,结合社区现状,选取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如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美托洛尔等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根据血压监测情况、患者病情进行差异化指导用药,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适时调整。

1.3.3社区管理模式 将社区依据各居委会分布进行划片,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深入社区、家庭对患者进行随访与评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普及健康知识,进行用药观察与康复促进,同时嘱患者低钠、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从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和心理因素同时着手,进行心理疏导等其它治疗。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成为防治高血压的主体,如何进行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选择什么样的路径进行管理成为社区医疗的服务重点。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行为方式干预、分级随访、药物管理以及督促自我管理等工作,从效果来看,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居民的高血压防治意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合理用药,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体会到,社区医疗发挥的是网底作用,接触面广,能够为患者多渠道的提供诊治信息,因此在路径选择上应能更好的利用社区这个平台,进行规范管理,要运用健康促进的理论将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相结合,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与三级预防相结合,开展一体化的综合防治。在选择降压药时,要考虑到社区医疗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用药,可以在基本药物里选如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等,也可选用一些价格适中,疗效较好的国产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进行教育宣传时要注意形式方法,可组织健康教育俱乐部、健康讲座、文字宣传材料发放等等。

综上,采取综合性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多渠道的规范管理路径,有利于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防治,控制病情,延续病程,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义,沈潞华等.高血压病的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7):393―399

[2]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等.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路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20):257

第11篇

关键词 高血压 预防与治疗 农村地区

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患者分布广泛,各个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差较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更是普遍现象[1]。将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管理,依据每类患者的病情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问题,这为农村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本研究以一个乡镇作为研究试点,结合新形式下的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职能的特点,以居民组为单位,将高血压患者分级,并进行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样本来源:我县某乡镇作为试点,选择其中1854名高血压患者作为样本,其中男1223,女631例;年龄23~67岁,平均56.4岁。

方法:按照患者血压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个等级,血压从低到高依次为Ⅰ级(354例),Ⅱ级(956例)和Ⅲ级(544例)。以居民组为单位,入组管理。管理内容为3个方面,一方面记录患者血压,另一方面为控制患者的生活习惯。具体包括低盐饮食,每天少于8g;戒烟,至少6个月;体育运动:每周3次,每次1小时以上;油脂摄取,每天

统计分析:所有实验结果,包括行为干预结果以及血压水平数据均经过SPSS11.1统计分析处理。

结 果

行为干预:对185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干预,开始低盐饮食的患者由原来的30例升高到256例,效果明显,次之为油脂摄取,体育运动以及戒烟的变化不及前两项明显,但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行为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见表1。

血压控制:分组管理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三个级别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分组管理前均有下降,其中Ⅱ级和Ⅲ级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 论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交通、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较差,对高血压的知识了解甚少,有很多人由于家庭苦难、对疾病危害认识不足以及生活习惯等,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3,4]。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长效广泛的监管模式,建立了基于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模式,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以居民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进行行为干预以及血压记录,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行为有了明显改善,低盐饮食、运动、戒烟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血压控制方面,除了轻微人群,即I级效果不够明显外,Ⅱ级和Ⅲ级患者的血压显著下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再细化防治工作,建立防治组,在经济、人力允许的情况下,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依据病情细化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高危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5,6]。这种新的防治模式管理深入、针对性强、广大患者易于接受,符合我国农村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源,彭益,李源泉.巴中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及药物治疗的调查分析.医学信息,2010,23(9):3110-3111.

2 朱会银.农村高血压防治现状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466-467.

3 李慧,刘懿卿,田丹.农村高血压患者认知状况及服药依从性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49-1351.

4 段秀芳,顾东风,徐希胜.农村社区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效果评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5):198-200.

5 李运权.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探讨.江苏卫生保健,2009,11(2):51-52.

6 赵挪安,陈静静,侯春玲,等.京北某农村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防治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45-146.

表1 行为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行为变化(例)

注:*P<0.01。

第12篇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精神刺激和不良的习惯是导致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用药指导等可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1]。通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合理的服药指导,保持心理平衡。能够有效地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严重后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宣教 疾病预防 心理护理

据报道,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即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5个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中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中国的第一大病。目前,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0亿,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病例的79%,其中以心脑血管居首位。虽然现有的降压药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正常,但高血压的控制程度并不理想。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的控制率较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高血压危险人群(非一般人群)的抽样调查结果看,35-40岁年龄组是高血压发病较多的人群。在2007年的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35-44岁年龄组占63%,高于其他年龄组;在高血压知晓率上,35-44岁年龄组有1/3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并且这个年龄组只有48%的人进行了抗高血压治疗,而规律服药率只有26%;血压控制治疗率仅有38%;人群控制率最低位18%。

2 预防

2.1 高血压病的预防 首先积极开展高血压病的健康宣传工作,使患者获得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让其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发现高血压病时应定期复查,经常检测血压,正确认识各种治疗的重要意义,自觉的坚持和定期复查。对文化水平低得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把医学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交流,使病人尽快理解并掌握教育知识。

2.1.1 用药指导 人群中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疾病流行率愈高,则高血压病的重要性就愈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他们在得到疾病诊治的同时,更希望获得与其相关知识的指导[2]。教育病人服药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教会病人或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若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严格指导、督促患者坚持用药,让患者了解药物的名称、用药时间、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等。

2.1.2 饮食指导 教育其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生活规律、戒烟限酒、心情愉快,改变其不合理膳食习惯,进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并适当补充钙、钾、优质蛋白。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致病原因很复杂,与高盐、高脂饮食、肥胖、缺乏运动、嗜烟酒、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做到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即健康的四大基石)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有75%的高血压病及其引发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2.1.3 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是健康知识和行为改变之间的桥梁,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手段,所以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预防工作的最佳途径。

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可明显改善和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2.2 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证明,保持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不仅能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而且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因此护理工作要从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进行护理,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而稳定血压,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进一步认识多疑焦虑的紧张情绪变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教会病人自我心理放松的方法,劝导病人改变有害无益的性格特征,以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清除其多疑焦虑的不良心理因素,平衡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健康护理的目的[3]。

3 讨论

早检查、早发现、早做正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合理的服药指导,保持心理平衡,能够有效的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严重后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谭鹏 中医药导报结果 2007 13 (1) 54-59

[2] 和丽琼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16) 2347-2347

第13篇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流行病学;因素

【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14-02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导致发病、生活质量下降、致残和致死[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血压患病率是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工作形势非常严竣。为了解许昌市魏都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和影响因素,供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于2008年许昌市魏都区开展了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8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许昌市魏都区常住15岁及以上居民。

1.2 方法: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的方法,调查其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和家庭经济收入等一般情况。高血压的家族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同时对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进行了测量。

质量控制按照《2008年河南省城镇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高血压及肥胖的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0/ISH推荐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已低于上述标准者[2]。肥胖的判断使用体质指数(BMI);诊断标准参考我国关于超重肥胖的研究结果: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为体重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3]。

统计学方法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描述性分析;高血压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标化患病率使用的人口标准为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年龄人口构成数据。相关调查变量的定义及赋值(表1)。

2 结果

2.1 高血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4870名调查对象中,1066人被确诊为高血压,患病率为21.9%。标化患病率为12.0%,其中男性患病人数为468人,患病率为23.3%标化患病率为12.1%;女性患病人数为598人,患病率为21.0%标化率为12.3%。男、女性标化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P>0.05)。男性、女性和总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趋势检验X2男=170.11,X2女=363.49,X2总=522.27, P<0.01)表2。

2.2 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性别、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吸烟、年龄、饮酒、体力活动、高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腰围、民族婚姻状况、职业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定义选进模型时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从模型中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1,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及体质指数是高血压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表3。所建立的方程是高血压患病风险模型,即Y=-5.117+0.767X5+0.501X8+0.412X9。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膳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全国和全省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许昌市魏都区调查结果表明:1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1.9% (标化率为12.0%),说明此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总患病人数达7.8万多人(该区15岁以上居民人数35.7万人)。大量的高血压病人将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政府和全社会重视。高血压粗患病率与标化率差别较大可能与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有关。

本次调查显示,高血压标化患病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马文军[4]等的研究结果不同,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从年龄分布来看,男性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35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提示35岁以前要做好一二级预防工作,以减少高血压及并发症发生。

高血压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高盐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吸烟等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5]。经过多因素分析排除混杂因素作用后,所得到的影响因素是: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家族史。文化程度、体力活动、吸烟、饮酒、腰围、婚姻状况、职业没有入选模型,反映了与其他危险因素相比,它们的致病危险性相对较弱。吸烟与饮酒两个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已有的认识不一致,并不等于吸烟与饮酒不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能与这次调查是一次横断面调查有关。体质指数是衡量人群肥胖水平的国际公认的标准[6]。从疾病预防与控制的角度看,肥胖是可以通过干预进行改变的危险因素。在现在经济转型的社会中,高血压的防治必须与肥胖的预防控制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武阳丰.广东省的高血压防治工作刻不容缓[J]。华南预防医学,2003,29(6):1-2

[2] WHO-ISH hypertenxion guideline committee.1999 world healthorganization-intemational xocietyofhypertension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hypertension[J].JournalofHypertension,1999,17:151-183

[3]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合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4] 马文军,许燕君,徐浩峰,等.广东省居民高血压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3,29(6):20-24

[5] 吴锡桂.我国高血压、冠心病的流行现况与展望[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2):52

[6] 李绍忱。控制腹型肥胖观测腰围变化从源头上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危害[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3):147-148

第14篇

[关键词] 高血压;指导;调查;宣传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126-02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于2004年1月~2005年7月在我所综合门诊收治的150名高血压患者中,进行了一项高血压患者相关情况调查与针对性指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7月对15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采取问卷式调查。在查阅相关疾病资料的基础上,自设问卷内容,并现场发放给高血压患者,现场答完,立即收回。根据患者答题情况,医生当场给予指导,同时免费发放高血压病预防知识宣传手册,免费长期为患者测量血压。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预防及用药存在着许多误区,见表1。经过医生细心指导,患者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改变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由于对高血压患者长期跟踪测量血压,发现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指导前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预防及治疗中仍存在着许多误区,应引起重视。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防病知识不甚了解,对自己的病情及日常预防处于模糊状态。患者不应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高低,应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坚持服用降压药物,血压降下来后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用,而不应断然停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降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不宜降得过低、过快,会使患者感到头昏、乏力,甚至可诱发脑血栓等严重后果。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脏器功能等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水平。最好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选择降压疗效好、安全性及耐受性好的降压药物,不宜擅自随便选择。

从表2中看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针对性指导及发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大多数患者生活行为有了一定改变。这就是说高血压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疾病越来越重视,通过更多地了解保健常识,使其落实到行动上来,以便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专家告诉我们,高血压预防要遵循四大健康守则: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不吸烟、缓解压力。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少吃含盐、脂肪及胆固醇高的食物。每天每人至少做20~60 min的适当运动。不吸烟,吸烟会使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要学会缓解压力及减轻精神负担,避免情绪激动。同时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有的轻微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为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病情,我所长期免费为患者测量血压。通过对患者的血压长期跟踪、监测,从表3可以看出调查对象被指导前后血压情况有显著性差异。66.67%的患者血压已控制在正常水平。如果每名高血压患者都能把血压控制好,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深深意识到扩大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及普及面,医患之间紧密配合,才能真正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健康4守则预防高血压[OL].省略,2001-09-30.

[2]高血压治疗的六大误区[OL].省略,2001-07-06.

[3]尹宗惠,杨承芳.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8):156.

第15篇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预防策略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45-02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加剧肾损害、心力衰竭及死亡的常见病因[1]。全球大约有54%的卒中,47%的缺血性心脏病,75%的高血压病以及25%的其他心血管疾病都归因于高血压[2]。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约占高血压病人的60%~70%[4]。

1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1.1 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SBP、DBP及脉压(PP)的波动性均较年轻患者大,这可能与年龄增长,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压调节功能减退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1):老年患者快速变为坐位或直立位时,易发生性低血压;(2)季节及昼夜变化:1/3老年患者血压呈季节性变化,1年内SBP可波动在41+36mmHg范围内,一天内血压变化波动在40―20mmHg,通常是夏季低冬季高,部分患者白昼血压升幅较大,夜间降低;(3)进食:多发生于早餐后,其餐后血压下降明显超过同龄段的正常老年人。老年ISH患者中约2/3的患者发生餐后血压下降,1/4餐后血压下降超过16mmHg[5]。

1.2 老年ISH多见

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ISH患病率21.5%,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3.21%[6]。Primatesta等[7]研究显示,≥65岁的老年人高血压中,ISH占76%,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仅为1%。老年ISH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晚期肾病,总死亡率的危险因子,SBP升高比DBP升高更危险[8]。

1.3 并发症多而且严重

老年高血压随着血压持续、持久升高,最终造成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明显损害,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晚期肾功能衰竭等。

1.4 假性高血压多见

假性高血压即普通袖带测压法所测得的血压值高于动脉直接穿刺测得的血压值。老年假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约为50%,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6]。如发现老年人血压读数很高而无靶器官受累,超声影像学无左室肥大(厚)征象,周围血管触诊时缺乏弹性感及手臂X线检查发现血管钙化时,应高度怀疑假性高血压。

2 老年高血压的预防策略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近似[9]。血压控制水平低于印度[10],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三低(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空置率)形势严峻。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高血压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改善三高三低状况。

2.1 一级预防 即病因预防。关键在于干预不良行为和开展健康教育。病因预防费用仅为治疗费用的1/10。研究表明[11],每投入1元资金进行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可以节省心脑血管病治疗费用8.95元。

遵照健康四大基石的几点认识

(1)保持正常体重指数(BMI),控制BMI在<24,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2)合理调节饮食,限制钠的摄入,WHO建议每人<6克/日。(3)进行适当的有氧体育锻炼,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等。(4)戒烟限酒 饮酒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老年患者最好不要饮酒。(5)老年高血压患者精神紧张、压力大、焦虑、易激怒等。负性情绪越多和持续时间越长,心理健康就越差、越易促成和加重高血压。因此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2 二级预防 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老年高血压读数及其并发症等危险因素。降压药物治疗要从小剂量开始,避免快速降压等所致的不良反应,如未达标,应加至标准剂量或联合用药,特别是老年ISH患者要强调个体化,选择具有良好耐受性和依从性的有效药物,以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

2.3 三级预防 对重度高危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积极救治,减少病残或死亡,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医务人员应更新和提高防治高血压病的水平,规范治疗,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在三级预防的基础上,使老年高血压患者高效、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为最大限度的康复获益。

3 老年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3.1 几种常使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3.2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视听服务,重复滚动放映DVD碟片,学习健康知识;责任护士口头讲解;护理专家定期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利用公益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设立门诊健康教育园地,举办宣传栏;发放健康资料如保健手册、疾病防治手册等。

3.3 针对老年性高血压特点的健康教育

3.3.1 对老年人群介绍高血压病的一般知识,控制方法,危害性及预后,强调检测血压的重要性,每年测量血压1-2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坚持实施健康四大基石,控制高血压病。

3.3.2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1)强调非药物干预的意义,遵照健康四大基石科学生活;(2)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按个体化原则,选择单一或联合用药,平稳降压,对存在血压波动的患者要查明原因,注意防止性低血压;(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对疑有假性高血压的患者应做好鉴别诊断;(4)告知患者药物剂量不足或不坚持服药,均有可能最终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和严重并发症。

3.3.3 血压的监测和指导 治疗初期应每周测量血压1次,血压控制稳定后,可每1~3个月测量一次;血压正常的老年群体至少每年测量1次;责任护士指导血压的自我监测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意义,特别是使用电子血压仪器者。

总之,老年人群和老年高血压的预防与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医护人员应积极努力,降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减少和避免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全面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徐成斌高血压治疗的最新策略高举明灯,控制总危险 [J]心血管病进展2007,28(5):657~661.

[2] Lawes CM ,Global burden of biood pressure-raleted disease,2001[J]Lancet2008,371:1513~1518.

[3] 王增武 武阳丰 赵连成,等中国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演变趋势[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407~411

[4]孙宁玲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29(1):7~9.

[5]Grodzinski T,Rajzer M,Fagard R.et al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in eldery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systolic in Europe(SYSTEUR) Trial investigators[J] JHum Hypertens, 1998,12(3):161~165.

[6] 陆昀 方宁远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诊疗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6 ,27(5):605~608.

[7]Primatesta P, Poulter NR.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mong English aduit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in 2000 and 2001 [J]JHypertens. 2004,22(8):1093~1098

[8] Young JH, Klag MJ, Munlner P,et al Blood perssure and decline Kidney function :Findings from the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 (SHEP) [J]Am J Soc Nephrol, 2002,13(11):2776~2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