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呼吸疾病护理诊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

第1篇

病例1:听诊右下肺局限性、粗大湿啰音

患者,男,45岁。4天前无明显诱因咯出大量鲜红色血液入院,无发热、胸痛和呼吸困难。无反复咳嗽、咳痰史及类似咯血病史。

查体:身体无力体型,口唇无明显发绀,胸廓无畸形,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闻及局限性粗大湿口罗音,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分析该患者听诊发现右下肺固定性、粗大湿啰音,这种改变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症引起的局部支气管管腔畸形、扩张,胸部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右下肺囊状支气管扩张症。该病例虽无典型的反复咳嗽、间断咯血、复发性肺炎等支气管扩张表现,但肺部听诊异常,为明确咯血病因提供了第一手临床资料和诊断线索。胸部阳性体征可初步排除肺栓塞、肺结核、肺癌等其他引起咯血的疾病,为及时诊治争取了宝贵时间。病例2:听诊两下肺背部吸气末可闻及吸气性爆裂音(Velcro音)

患者,女,65岁。因进行性气促伴咳嗽3年,加重1个月入院。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20余年,近3年来出现气促,活动后明显,并呈渐进性加重。1个月前因受凉咳嗽加重,咳白色黏痰,出现呼吸困难,胸闷。

查体:口唇发绀,杵状指明显,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两肺触诊语颤轻度减弱,叩诊清音,听诊两下肺背部吸气末可闻及吸气性爆裂音,心率10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分析结合患者既往史及查体,支持“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

肺部听诊可帮助医生对患者缺氧体征进行鉴别诊断,举例如下:①两下肺细湿哕音伴双下肢浮肿,提示心力衰竭可能;②两肺弥漫性吸气相哮鸣音,提示哮喘可能;③两肺弥漫性哮鸣音伴两下肺细湿哕音,提示急性肺水肿;④两下肺背部的Velcro音,则强烈提示肺间质纤维化;⑤肺部肿瘤,无论是原发还是转移,常无特征性肺部体征,更常见的则是晚期消瘦、贫血等慢性消耗体征。病例3:叩诊音左下肺稍浊。听诊左肺呼吸音减低伴少量湿啰音

患者,男,68岁。因慢性咳嗽、咳痰20余年,伴左侧胸部持续痛3周入院。无出汗、心悸、咯血及发热等症状。既往40余年吸烟史。

查体:呼吸平稳,口唇轻度发绀,气管居中。桶状胸,左下肺叩诊音稍浊,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少量湿口罗音。心界缩小,心率9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分析该患者病史和体征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期出现左侧胸痛。体征主要表现以左肺为主的变化,心音、心律无异常,听诊亦无心脏杂音,提示左侧胸痛可能来源于肺部疾病。叩诊音左下肺稍浊,排除气胸诊断。听诊左肺呼吸音减低伴少量湿啰音,且气管居中,可排除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

第2篇

        一、消化道出血

        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应激性溃疡,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尤为突出。其发病机目前认为主要可能是由于下视丘受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而引起ACTH的高分泌,导致胃酸和胃泌素分泌亢进所致。临床表现多在发生脑血管病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消化道出血前或后口腔常可嗅到一种难以耐受的腐臭味,临床上常以频繁地呕血和便血为主要症状,但部分病人呕血并不明显而血便相当严重,易被忽略。轻者贫血症状不明显,严重消化道出血常造成重度贫血或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实验室检查,发现有出血倾向及时查大便潜血,必要时急查血色素了解出血情况。治疗与护理:1.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禁食。2.呕血明显病人应即刻插胃管抽出胃内容物,灌注止血药和制酸剂。3.精神紧张者给予心理安慰,躁动不安者除给予必要的镇静剂外应及时测血压,脉搏和注意便血呕血情况。4.每天记录呕血量和便血量,估计病人的出血情况和病情的好转与恶化。5.出血量较多或贫血明显病人应积极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密切观察血压,必要时给予及时输血治疗。

        二、肺部感染

        由于脑血管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所以急性期很易发生合并感染。一方面由于不少患者过去有支气管炎和其它肺部疾患史,另一方面由于发病后患者身体情况差,脑的整体功能紊乱,营养供应不足,机体的免疫机能低下。再加上卧床,咳痰少,痰液及分泌物排出不畅.食物及呕吐物的误吸,很易发生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发生在起病数日后,体温逐渐升高。大多数病人伴有心率增怏,呼吸加快,出汗及痰量增多,甚至呈脓或黄痰,肺部可听到水泡音等征象。周围血象,白细胞常增多。肺部摄片可发现肺纹理粗重或肺炎等改变。但也有部分病人,肺部本身的症状不明显,因痰液不能咳出而痰不多,因患者不能做深呼吸也可听不到水泡音,胸片因病变较弥散而显示不清,甚至周围血象的白细胞数也因机体的反应情况差而并不升高。故凡在病后数日渐起的体温升高,尤当伴同呼吸、心率加快时都应当首先考虑肺部感染的可髓性。治疗与护理:1.积极作好口腔护理。2.勤翻身,作好引流,鼓励咳痰。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吸氧,如呼吸道阻塞不畅,应及时考虑气管切开术,并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4.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5.机体抵抗力差的可酌情输血浆配合治疗。

        三、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

        脑血管病患者中高龄者比较多,治疗中的矛盾比较复杂,患者又常昏迷,不能反映主观的感觉。因抢救的需要而采取的措施不尽适宜。补液可能过多,也可能入液量少,过度应用脱水药物、频繁呕吐、高热、出汗过多、出血等造成严重失水。缺氧、饥饿、呼吸异常可导致酸中毒,偶尔也有硷中毒。入量的不足、脱水及激素的应用等也常引起电解质紊乱,如由于大量脱水,不能进食而造成低血钾、低血钠等。’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常无明确的临床表现,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其症状更易被掩盖,易于忽视。因此,对于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神志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肢体和面部及球结膜的水肿或脱水等症状体征,都需要仔细寻找其可能的原因。对危重病员常规进行血非蛋白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气分析、血中电解质的定量测定等有重要意义。治疗与护理:1.轻症和神志清醒病人应积极动员病人进食,但不要偏食,应多吃水果和高维生素食物,少吃多餐。2.常规记出入量,根据出入量的多少来调整进食和输液,尿量多的病人除常规补钾外,应多吃含钾多的食物,尿量少或无尿的病人禁忌补钾。3.对于重症昏迷病人48小时后不能进食应插鼻饲管,定期注入食物,补充足够的热量。4.合理有效的输液,不能进食或有酸中毒病人应酌情给予5%碳酸氢钠250ml静脉点滴。

        四、脑心综合征

        急性脑血管病损害波及到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到影响,神经体液障碍而引起心脏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也有部分病人发病前原有冠状动脉疾患而没被发现。急性脑血管机能不全和冠状动脉疾患,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两者关系密切,症状相互掩盖,易造成误诊和影响治疗,在抢救两种病人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由于起病不典型,脑循环障碍的症状常为主要表现,为避免漏诊除及时定期检查心电图外,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应注意有无气急、紫绀,肺底有无湿罗音,心界是否有扩大,心音是否低钝有无心动过速和心律紊乱等体征,及时常规检查心电图,以发现特异性ST-T改变,Q-T间期的延长,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等。治疗与护理。1.绝对卧床,不要过多搬动病人。2.保持安静,避免病人躁动和抽搐,必要时给予镇静剂。3.大便要通畅,必要时给予肥皂水灌肠。4.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持续吸氧。5.限制液体入量,24小时液体总量限制在1500ml以内。6.避免使用过强过多的脱水剂,滴速每分钟限制在30滴以内,以免加重心脏负担。7.心功能较差或有左心衰竭的病人可给予小量多次的强心药物,以西地兰为最佳,每次不超过0.3毫克为宜。

        五、褥疮

第3篇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科教科,云南蒙自 661199

[摘要]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2011年组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初我科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进行讨论,提出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对策,应用于此类患者实际护理工作中。结果 研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组显著提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改进护理方法及工作内容,可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泌尿外科;老年;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05-03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221例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79例、女性42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1.52±4.38)岁,手术类型:经皮肾镜下肾结石钳取出术28例、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术24例、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3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0例、经尿道膀胱结石去除术48例、输尿管镜下取石术30例、单侧肾切除术16例、尿道病损切除术12例。按照时间不同分为2011年组(130例)及2012年组(19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且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②患者无死亡情况发生;③患者意识清醒,无昏迷、休克临床表现,可单独完成本次研究所需调查问卷(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④患者无精神类疾病;⑤患者对手术治疗具有一定耐受性,均坚持完成治疗;⑥患者年龄不小于60周岁;⑦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研究方法2011年,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如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等;2012年初,我科(科室人员较2011年无变动)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进行讨论,提出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对策,应用于此类患者实际护理工作中。制定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服务规范及工作制度,指派专人监督医护人员服务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根据护理人员特点及岗位服务内容定期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高质完成护理工作。治疗完成后进行满意度抽查,掌握不同人群的护理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记录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满意度越高)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采用自拟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工作量、管理模式、工作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问题及对策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诊断问题分析及对策,具体情况见表1。

2.2 护患纠纷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2011年组、2012年组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护患纠纷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包括压疮、穿刺失败、护理人员针刺伤等,均未造成严重后果)。

2.3满意度

2011年组、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组显著提高,提示护理方法改进后有助于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泌尿疾病包括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膀胱肿瘤、膀胱结石等,临床常以外科手术治疗 [1]。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因此身体机能将发生不同程度下降,且多数患者常合并各种原发疾病,如糖尿病、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2]。

本文研究可知,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问题除疾病相关外,还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如机体功能衰退、外科手术创伤、心理问题、疼痛感受力降低、意识障碍等;护理人员因素包括未认清护理风险、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较差、无责任心、沟通水平有限、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等,具体内容如下 [3]:(1)患者自身因素。①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减退,显著降低机体适应能力,因此对临床外科手术治疗不能够良好耐受,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进展较快,临床较难控制,易引发严重后果甚至死亡;②外科手术造成的创伤将加重患者原发疾病;③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时常由于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或对治疗效果过度担心,因此易出现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影响疗效,无法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④老年患者大多对疼痛等感受力降低,因此无法较早发现异常情况,病情往往较为隐匿,且临床表现不明显;⑤部分老年患者意识出现不同程度障碍,因此无法主诉疾病感受,临床对此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时具有较大难度;(2)护理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未能够认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或对相关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②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并不理想;③护理人员无较强责任心,不能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临床护理;④护理人员由于沟通水平有限,与患者出现沟通障碍,或表现出不耐心、语气生硬、语言不具有专业性等;⑤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护理记录书写不完善或不及时,认为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各项记录及物品存放无需重视,从而引发纠纷。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相关问题对策分析 [5]:①主动询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②及时针对老年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如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例举成功治疗案例等,语气应亲切温和,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③及时掌握患者原发疾病及各类病史,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及时做好各项突况抢救护理准备;④若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则应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监护;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相互交流护理经验;⑥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纠正;⑦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对待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⑧根据患者及护理人员反馈信息,及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与时俱进。

本文研究可知,2011年我院仅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护理效果并不理想;2012年我院总结以往护理经验,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与杨红兰[4]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改进护理方法及工作内容,可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

[

参考文献]

[1]袁莉红,吴静.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l0,7(26):64-65.

[2]黄美坤.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7(2):50-51.

[3]强春,吴秀文,殊球.128例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5):443-444.

[4]杨红兰,马艳清,王芙.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的探讨[J].西南军医,20l0,5(4):182-183.

[5]应全胜,陶汉寿,王伟,等.泌尿外科83例患者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校院报,2012,5(1):21,22.

第4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发性气胸;治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气胸发生时,症状易被原发病掩盖,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现对我院自2000年1月~2008年1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36例的治疗和护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老年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60~79岁,平均(65.71±2.32岁)。全部病例均经胸片或胸部CT及/或诊断性穿刺确诊。

1.2 气胸分类标准

用5 mL玻璃注射器在局麻时抽吸胸腔内气体1 mL,如针管内气体随呼吸回入胸膜腔为闭合性;针栓随呼吸来回移动为交通性,针栓随呼吸外退为张力性。

2 结果

2.1 基础疾病

支气管哮喘5例,肺结核1例,支气管扩张7例,肺心病24例,冠心病5例,高血压病7例。

2.2 诱发因素

呼吸道感染20例,阵发性剧烈咳嗽10例,打喷嚏及用力大便6例,无明显诱因4例。

2.3 诊断

共有30例患者在发病初期即获得确诊,其中28例(占77.8%)行普通X线片即获确诊,2例因为病情严重行X线C臂检查确诊,4例行胸部CT检查方诊断明确[1]。2例延误诊断,因为病情加重进行穿刺才获得确诊。

2.4 气胸资料

气胸类型:闭合性4例,交通性25例,张力性7例;气胸部位:左侧20例,右侧15例,双侧1例;肺压缩程度:<20% 4例,20%~40% 20例,>40% 12例。

2.5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X线胸片示气胸消失;好转:症状、体征改善,X线胸片示气胸明显减少,肺基本复张;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X线胸片示气胸无减少。

2.6 治疗与转归

诊断明确后,嘱卧床休息,抗感染、吸氧、排气减压及对症治疗。4例肺压缩<20%者,因临床症状经吸氧后减轻,仅治疗原发病而未抽气治疗9~11 d后气胸治愈出院。3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其中1例双侧插管排气,1例双侧胸腔穿刺排气,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死亡2例,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和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1例死于张力性气胸伴纵隔气肿所致呼吸衰竭。所有气胸患者治疗离不开及时正确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重点是专科护理[2]。专科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咳嗽,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利排痰,鼓励患者深呼吸,增强肺泡张力和肺活量,促进肺复张,尽快排除胸腔残余气体;(2)胸腔引流管的护理,由于手术切口小,放置的引流管较细,易被压迫、扭曲或阻塞,发生胸腔积液或积气,应保持引流管连接及通畅;(3)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4)出院指导,吸烟者劝其务必戒烟。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用力提拉等动作。适量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定期复诊。经过积极的治疗,24例在10~15 d气胸治愈出院,10例因为基础疾病严重,治疗时间超过20 d,其中7例气胸治愈,基础疾病好转出院,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因为呼吸道严重感染,同时合并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经过积极抢救仍治疗无效死亡。

3 讨论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大多继发于肺部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首位。非外伤性的自发性气胸,多为COPD的并发症[35]。老年性COPD并发症多,早期易并发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常合并有胸膜黏连、支气管胸膜瘘、营养不良、血桨白蛋白偏低,导致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同时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后难以控制,造成肺复张时间延长,伤口难以愈合,影响疗效,故不主张手术治疗。老年人并发自发性气胸时应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笔者认为,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而不是肺压缩程度,只要病人呼吸困难明显,尽管肺压缩程度不大,也应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不主张反复多次抽气,失败率较高,反复胸穿易引起皮下气肿,增加痛苦和感染的机会,且对交通性、张力性气胸无效。对于肺压缩小于20%症状不明显者,可予常规治疗,同时必须重视氧疗,吸入高浓度氧疗法,可使肺完全复张时间明显缩短[8]。负压引流术,虽可促进排气,但负压过大,易致肺水肿或胸膜裂口复张,故宜慎用。对气胸的治疗实施必要科学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必不可少。对持续漏气10 d者建议行胸腔镜或手术治疗[9]。

参考文献

[1]裴福恩,朱灿宏,孙顺喜,等.CT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6):378.

[2]蔡焕英,李 杰.电视胸腔镜术治疗难治性气胸21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335.

[3]雷月贞.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5,8(7):853.

[4]邓伟晋,主编.实用临床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909.

[5]金美娟,卢 火.老年自发性气胸24例治疗分析[J].哈尔滨医药,2000,20(2):36.

[6]Weissberg D,Refaely Y.Pneumothorax:experience with 1199 patients[J].chest,2000,117(5):1279.

[7]郭晓明.严重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23例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0):596.

第5篇

2005年1~12月,我科共收治长期卧床患者350例,脑出血患者152例,脑梗死患者198例,其中男192例,女158例,年龄45~86岁,卧床时间3~135天,平均23天。

护理

评估:①患者的评估:询问患者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做好神经系统的评估,重点注意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它是导致坠积性肺炎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昏迷有149例,最长卧床时间135天。循环系统的评估重点在于了解发病前有无心脏方面的疾病,有无肺瘀血,本组病例发病前有心脏病史者79例。特别是要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X线检查的结果,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无长期吸烟史,有无呼吸功能方面的检查与测定。本组患者发病前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者52例。其次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以确定该患者是否为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为做好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②护理人员能力的评估:根据本科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力和工作等特点,合理选择安排人员,选择业务技术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高学历或高年资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及时发现护理的潜在性问题,保证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实施。③可利用护理资源的评估: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态度,以及经济状况,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同时注意评估本科室具有的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仪器设备、药物等资源情况,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护理诊断: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诊断侧重于患者的意识、行为、认知、心理等方面。与坠积性肺炎有关的护理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平衡能力低下有关。③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醉有关。此外还有语言沟通障碍、知识缺乏等。

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评估时易发生坠积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在护理时将这部分人群作为重点观察护理对象。因此,我们应予患者加强翻身、叩背、雾化、咳痰。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乎呼吸系统的屏蔽功能被破坏,容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和呼吸系统干燥,可增加或加重坠积性肺炎。因此,我们重视了保持气道的温湿化和无菌技术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吸痰,根据双肺听诊来确定吸痰的时机,防止痰痂的形成引起呼吸困难,应1~2小时从气管内滴入湿化液保持气道湿化,有利于痰液的吸出。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②: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患者躯体移动障碍,长期卧床应尽量协助翻身活动,鼓励其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天,5~10分钟/次,尽量取半卧位,无论患者有无痰液,每天早上晨间护理时鼓励患者进行2~3次的有效咳嗽,以使肺部充分膨胀,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能下床活动尽量协助下床活动。③口咽部的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2~3次/天,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同时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防止误吸误咽,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的运动将食物运送以利吞咽。④健康教育: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必要的知识、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要点、康复指导,以取得配合。

评价:通过1年的实践证明,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对预防坠积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患者及家属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翻身、叩背、咳嗽在预防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使我科在护理部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中获得好成绩。

讨论

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中,不仅要求科室护理人员具有牢固的专科护理理论、技能,还要求有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和具体的实施经验。

将护理计划表格化,简化护理记录,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咳嗽,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给予处理,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标准护理计划是针对相同疾病的患者提出存在的护理诊断、预防目标,基本的护理措施和评价标准所制定的最基本的计划,虽然患者的疾病诊断都相同或类似,但不同的个体其病理、生理、心理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注意了个体的差异,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改护理计划,使护理计划能切实地针对每一个患者,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鼓励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评判性思维的作用,灵活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总之,通过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大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脑卒中下呼吸道感染护理

脑卒中是危害人民健康及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居世界人口病死原因的第2位,脑卒中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是医院感染的易感者,其医院感染发病率高达37.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卒中患者280例,男166例,女114例;其中脑出血147例,大面积脑梗死86例,脑干梗死47例;年龄41~87岁,平均66.8±7.8岁;合并高血压265例,糖尿病62例,慢性支气管炎71例。

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即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⑴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2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3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⑵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方法:分析280例卒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280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3例,发生率19%。相对于脑梗死,脑出血更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高龄、昏迷、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及有慢性支气管炎史的患者有较高的发生率;气管切开后高达91.3%患者发生感染,而使用呼吸机患者则100%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见表1。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发生率高达21.23%,感染后往往加重脑血管病的病情,影响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也是导致脑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因素。

护理措施: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预防并发症,护士应加强基础护理,鼓励卧床患者翻身、拍背,做好各种导管、口腔及会阴护理;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通过疾病的保健指导、饮食和药物指导,以促进患者早日痊愈,从而缩短住院时间。2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道感染迹象,住院患者一旦出现呼吸性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或有急性感染症状,如发冷、发热等,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规范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洗手是切断接触传播控制医院感染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4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严格探视制度,家属或陪客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劝其暂缓探视或提供一次性口罩,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3次,每次30分钟、病室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病房地面、桌面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湿擦湿拖,抹布做到1床1巾,拖把做好分类标记。5尽量避免和减少侵袭性导和植入,如导尿管、胃管和深静脉导管等,必须实施时,应加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但是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尽早植入胃管,可有效防止吸入性肺炎,而且能保证营养,增加抵抗力。⑥吸痰是减少返流和误吸的必要手段,但吸痰不当同样会导致或加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吸痰动作应轻柔,避免二次损伤,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视病情的反复吸痰,反而有害。⑦对无急性脑出血的脑卒中患者,睡眠及进食时可采用抬高床头20度~30度的方法,鼻饲时可抬高床头30度~45度,可有效降低因仰卧位所引起的误吸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危险性,将患者的调整为头、躯干处于高位并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护士2次/日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无感染者选用生理盐水,有感染者可选用口泰的强氧化离子水)。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谭文琪,陈晓育,胡晓军.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4:82-8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第7篇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第8篇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第9篇

1 观察的重点对象

1.1 危重患者 病情变化快,如观察不及时,会失去抢救机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1.2 疑难未确诊患者 病情复杂,尚未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在未做出确切诊断前,应严密观察,常巡视、多提问与交谈,可助于早诊断、早治疗。如本院收治过一位孕8个月双胎羊水过多症患者,合并贫血、水肿,入院后体温仍逐渐升高,根据病情不应出现高热,患者无产兆,无破水也无宫缩,给予对症治疗护理,但体温仍下降不明显,通过巡视病房与家属本人交谈后得知:患者入院前两三天进食了变味的猪肉,有过腹痛,大便次数不多,因此联想到高热很可能是中毒性痢疾所致,及时采取了对症治疗护理,病情得到了控制,体温降至正常。

1.3 新入院患者 通过观察可以了解掌握病情,写好护理计划交接班簿,为下步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1.4 手术前后患者 观察病情变化,可有助于医生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治疗护理,特别是对并发症早预防早处理。

1.5 进行特殊治疗或检查的患者 重点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1.6 婴幼儿及老年患者 身体抵抗力较差,病情变化快,也应重点观察。

2 观察的重点内容

各种疾病都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应据不同的病种及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重点观察的内容,并把观察结果相互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内在的规律性。一般来讲,无论各种疾病,笔者认为应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重点内容。

2.1 一般状态的观察 包括意识、表情、面色、姿势、、饮食、睡眠及各种反射等。

2.2 对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颅内或中毒性疾患中病情变化的重要特征。对瞳孔的观察包括双侧是否等大同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如两侧瞳孔缩小,常见于应用冬眠药物和有机磷中毒患者,缩小程度与中毒深度成正比。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提示脑疝、脑受压、血肿等的出现。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见于临终患者。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包括T、P、R、BP。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可以了解机体重要脏器功能活动情况,是身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并可反映某种疾病的病情发展阶段及疾病的转归。

2.3.1 体温的变化 异常时检查体温并注意其变化规律,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如伤寒患者体温表现为稽留热,而败血症、风湿热及重症肺结核患者体温则表现为弛张热等。

2.3.2 脉搏的观察 脉搏的速率、节律较强弱的改变可以提示病情变化,如休克患者脉快速而弱。

2.3.3 呼吸的观察 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的变化都可提示病情变化。如呼吸过快或过慢常为早期呼吸衰竭的象征;严重的呼吸衰竭有点头呼吸、潮式呼吸三凹征等,常见于肺心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故观察病情时,应注意每一个细微变化,才不能错过机会,及时作出判断,及时处理。否则呼吸暂停超过一定时间,则难以挽回。观察呼吸还应注意其气味,如肝臭常见于肝昏迷,烂苹果味常见于糖尿病昏迷患者,氨味常见于尿毒症昏迷。

2.3.4 观察血压 血压高低直接影响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如血压低于80/60mmHg时说明休克严重。若血压听不清,是病情恶化的标志。

2.4 对皮肤黏膜的观察 包括皮肤弹性、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皮疹、出血点及水肿等。如:肝胆疾病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肝硬化患者有蜘蛛痣,如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末端及口唇紫绀,说明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流脑患者,皮肤黏膜发花,皮下出血点是病情危重表现,口唇呈樱红是酸中毒的象征。

2.5 对大小便及排泄物的观察

2.5.1 对大便的观察 大量黏液便多见于肠炎,兼有血液常见于痢疾、肠套叠。

2.5.2 对小便的观察 可反映肾功能,如休克患者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时,说明休克严重,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并有甜味,有机磷中毒患者有蒜味。

2.5.3 对呕吐物和咯出物也应细致观察 如出血前先有恶心应考虑是否为上消化道出血;若吐血前无恶心而有咳嗽则应考虑是否为呼吸道咯血。低位梗阻时,呕吐物是粪水;肺水肿时咯出粉红色泡沫痰;颅内压增高时,呕吐呈喷射状。

2.5.4 对妇科阴道分泌物的观察 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呈稀薄泡沫状,灰白或绿色等。

3 其他方面的观察

第10篇

目前,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越来越常见[1],是一种受气流特征的肺部疾病,气道不畅以及呼吸道的感染,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后期生存质量。在我国,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呼吸道感染后极易初夏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也逐渐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通过不同的治疗手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受到控制并且疾病可以好转,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其中,对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者患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排痰护理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可以提高患者的后期生存质量,有效调节患者局部缺氧及呼吸不畅[2]。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对患者进行排痰护理干预,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并患者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12月年收治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诊断均符合2007 年01 期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及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3.8岁。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呼吸科常规治疗,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注意患者电解质平衡以及有无酸解中毒症状,对两组患者给予持续吸氧,防止患者出现突发疾病等。对照组则采用上述支持常规治疗,护理进行呼吸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不太程度的排痰护理。观察患者在进行排痰后,生活质量的改变以及患者进行运动的耐受能力,针对此结果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在。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排痰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内环境整洁、安静、通风、恒温、湿度适中,每天对患者的床铺进行更换,保证患者每日翻身,防止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褥疮形成。患者在疾病恢复期间,应保持所穿衣物宽松,被褥宜松软,这样对患者的呼吸运动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患者应该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嘱咐患者进行戒烟,保证饮食清淡。

1.3.2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心理上存在恐惧感,临床护理人员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对于讲话困难,可以通过手势来与患者沟通;其次,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临床上会出现出突况,此时,便要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处理。

1.3.3排痰护理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并指导患者深呼吸后有意识地咳嗽,以促进排痰,这样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在排痰时指导患者保持正确。

1.3.4氧疗护理 如果临床上出现了呼吸困难患者,对患者进行氧疗,方法为保持持续性的低氧吸入,流量一般控制在1~2L/min,持续10~15h/d[3],吸氧期间,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患者呼吸道有无异物排出,如果发现患者痰声加重,对患者进行排痰护理,方法同上。

1.3观察项目 评价应用SGRQ量表,其内容主要包括 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及平均住院天数。评分越低,说明生活质量就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完成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s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耐受能力、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经过统计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根据SGRQ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日常生活及住院天数评分越低,效果越好,运动耐受能力评分越高越好,由此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治疗和运动耐受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其常见的病因是阻塞性通气障碍,正是由于通气障碍,COPD会引起呼吸衰竭,最后导致心肺衰竭。临床上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改善患者的通气障碍,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表明使用BiPAP通气机可明显改善患者后期的生活治疗以及病情控制,通气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患者坐卧位姿势,使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来进行治疗。

第11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患者进行行MSCT检查,分析不同重建方法在对气管性支气管疾病的显示效果及诊断评价,所有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

结果:MinIP、MPR、CTVB、VR诊断小儿气管性支气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2%、93.94%、90.91%、95.38%;74.42%、89.39%、82.05%、84.29%;69.77%、86.36%、76.92%、81.43%;46.51%、81.82%、62.50%、71.43%。

结论:MSCT不同三维重建方法在气管性支气管疾病诊断方面,应以MinIP、MPR为主,VR和CTVB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关键词:儿童气管性支气管MSCT纤维支气管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31-03

气管性支气管(tracheal bronchus,TB)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儿也是在出生后才逐渐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对该病的诊断仍然处于不足的状态[1]。纤维支气管镜常用于气管性支气管诊断,但有创性检查。随着MSCT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提高,各种后处理技术在呼吸系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在此探讨MSCT不同重建技术对气管性支气管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患者109例,其中男68例,女41例,年龄出生至14岁,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胸部MSCT检查,据证实诊断为气管性支气管的43例,排除图像质量差、未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患儿。大部分病例有咳嗽、喘息,有时伴呼吸困难,少数无症状,在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

1.2扫描技术。采用GE 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在GE Advantage Windows4.4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电流80mA,螺距0.984mm,重建层厚1.0mm,间隔1.25mm扫描前用5%水合氯醛按1mL/kg体重灌肠镇静,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咽部至肺底水平。将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然后进行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多平面容积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CT仿真支气管内镜(Virtual bronchoscopy,CTVB)、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由2位本专业有经验的医师,采用双盲法,通过切割,去除周边组织,对所有患者以原始图像为基础,进行多种后处理技术,多方位旋转观察后处理图像,做出诊断,当诊断不一致时重新观察,最终得到一致结论。所有图像支气管束显示自然清晰,与邻近肺组织对比良好。以纤维支气管镜为标准,统计分析MSCT各种后处理方法对气管性支气管的研究,得出其敏感性、特异性等。

预后效果,具体护理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术前均行CT、MRI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男22例、女8例;年龄36-67岁,平均52.05岁;病程2-8年;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颈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肢体肌力以及感觉意识下降等。

1.2治疗方法。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将其颈部置于伸直位,然后取颈前右侧切口(5cm长)。从颈前入路,充分显露其椎体前方位置,在成功切除病变椎间盘的基础上利用咬骨钳,对部分椎体进行咬除处理,使用刮勺将椎体上下椎板刮除,并将残致压物去除。在减压成功实施后,植入自身髂骨,并进行钛板固定,最后实施引流管放置以及伤口关闭处理。

2结果

本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取自身髂骨植入融合,19例患者颈椎肌力提高(1级-3级),仅有1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差(病程长引发脊髓变性)。本组患者并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

3讨论

首先,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发病后,存在明显心理障碍,为了建立患者手术治疗信心意识,护理人员要做好其心理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进行整个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使患者明确了解颈椎病发病相对缓慢,术后恢复所需时间也较长,所以想要保证最佳康复效果的实现,要坚持治疗、康复锻炼。同时,举证成功治疗案例,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意识以及配合意识;术前训练:术前锻炼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即:训练、呼吸功能锻炼以及管、食管推移训练。训练:患者手术前2天,要对其进行仰卧位训练。患者取平卧姿势,在其肩后垫薄枕,在实现颈部后伸的基础上暴露颈部,3次/d,每天锻炼3次,30min-2h/次。术前3天,对患者实施卧床进食训练,规避术后进食时产生的呛咳情况。同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降低术后床上排便障碍。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用鼻吸气、口呼气,指导患者咳嗽、咳痰。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对患者术前(3-5d)实施推移气管以及食管训练,患者行仰卧位姿势,将枕垫于其肩下位置,将头向后仰。临床护理人员站于患者的右侧,借助拇指顺患者气管侧旁,对其气管以及食管向非手术侧逐渐推移,起初缓和用力,每分钟5次,在推移5min后,逐渐加强用力。术前准备:患者术前1d,要对其术区、耻骨区进行备皮。术前晚洗澡、更换内衣、禁食(12h)、禁水(6h)[2]。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症状(四肢肌力、括约肌功能障碍、其他症状等),方便术后疗效比较。

其次,术后护理。

护理:患者术后平卧于硬板床上,将其颈后部放置颈托、头部两侧放置沙袋,去枕平卧6小时,选择轴式翻身法,将患者头、颈以及躯干维持成一条直线,安排2人或多人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要保证扶头、肩部、扶躯干、四肢同步进行[4];病情观察:患者回病房后,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吸氧,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呼吸功能护理:患者术后常常发生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障碍情况,术后可对患者实施沐舒坦进行雾化吸入。

再次,并发症的观察。

术后血肿:此并发症常见于术后2天内,所以要着重观察此时间段内患者的术区渗血、引流情况,一旦出现引流液性质改变(颜色浅淡且量多),说明存在脑脊液漏,所以要向主治医生进行报告。渗血量增多,要对其更换敷料。一旦出现引流血性液骤降且合并颈部肿胀时,患者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呼吸困难、烦躁以及发绀情况,所以要通知医生,以便紧急血肿清除术的开展;肺部感染:此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受疼痛、呼吸功能障碍的影响,发生痰咳出障碍,进而堵塞支气管[3]。同时,由于受到气管插管的影响,发生气管、喉头血管神经水肿情况,最终出现气管堵塞局面,无法有效排出分泌物。

最后,出院前健康教育指导。

患者出院后,要进行为期3个月的颈围制动,规避颈部屈伸、旋转,禁止执行低头、仰头动作。不可以进行长时间的看电视、电脑等行为,以降低颈部劳累。继续实施手动训练,在此基础上开展精细化活动(练字、织毛衣等)。手术3个月后,要进行X线检查,于植骨椎间隙完全融合的基础上,开展颈部功能锻炼(颈部前屈后伸、颈部左右旋活动等),要保证功能锻炼的循序渐进。

4结语

综上所述,颈椎前路手术相对复杂、困难,而全面细致的临床护理,例如术前心理护理、锻炼、呼吸功能训练、术后护理、呼吸功能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控制以及出院前健康教育指导,能够直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功能恢复情况,避免了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周晶亮,伊亚红,李梦云.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5):1723-1724

[2]范红卫.颈椎前路减压围手术期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综合杂志,2010,13(7):940-942

第12篇

【关键词】 小儿患者;呼吸内科;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5-02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已给我国的下一代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尤其这一段时间,我国各大中小医院所接诊的因呼吸内科感染的患儿在急速上升,一方面是小儿的身体素质不好的原因,更大的一方面是家长没有较好地看护孩子,造成孩子因着凉而生病。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给出一个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诊断的80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这80名患者中有62名是男童,有18名是女童,男女比例是3:2;年龄集中于2-8岁,平均年龄为4.6岁。在这80例患儿中的临床表现为,有48例是支气管肺炎,有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有5例大叶肺炎,有1例支原体肺炎.病期大致在一个月内。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B组),每组各位40人。A组采取各项预防措施,特殊照管;B组采取常规护理。

1.2 诊断依据 在这4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主要有细菌、病毒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可低可高的发热,咳嗽,伴随呼吸困难以及在听诊患儿肺部时有一些中细的湿罗音。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它的诊断依据是:患儿为2岁以内,尤其是在出生6个月以后的,发病表现为急性,并且伴随有感冒,呼吸紧促,两肺在听诊时有比较比较多的哮鸣音。3例大叶肺炎一般是由肺炎球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咳嗽、胸闷,并且肺部会有叩诊浊音。1例支原体肺炎一般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它的诊断依据与大叶肺炎很相似。

1.3 统计学方法 笔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上的处理与分析,并对这些数据采取平均值,这两组数据的资料在比较中都是运用了χ2检验,P

2 结 果

在以上的试验中,实验组经过各种护理措施后,患儿得到比较好的恢复,并受到患者家长的肯定。而对照组由于采取常规护理,使得些小儿患者经常因为一些保暖措施没做到位,因着凉造成抵抗力低下,恢复比较慢,打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 讨 论

探讨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希望通过此研究大家可以更加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护理的必要性。从以上的诊断中,可知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许多种,也有较多的非典型的病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对这种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将健康还给儿童。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合理喂养。小儿出生后,增强体质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合理喂养,这就需要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最合理的膳食来保证小儿可以得到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要素以及所要求的热量程度,所以从合理喂养做起,可以达到减少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形,进而提高小儿的身体健康。

增强小儿的体质。生命贵在运动,应当依据小儿的身体状况进行体格上的锻炼,避免在室内活动,如果天气比较好,就要求小儿在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充分地保证小儿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的空气,但一定要注意适度,这样就可以增强小儿的体质以及其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上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小儿对相关呼吸道疾病上的抵抗能力。

加强护理。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小儿,一般会受到惊吓,这会给医院的实际工作,带来了一些的挑战,要是我们采取的是比较一般的措施,就会来带一些负面影响,这会给家长、患儿带来一些麻烦。所以医院应当对患儿采取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如在气候变化的时候,一方面要给患儿增减衣服,同时还要在饮食上尽量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对于那些体质比较弱的患儿的护理,同时出汗多的应当及时为患儿擦拭,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小儿睡眠时,不要吹对流风,避免小儿着凉。

预防疾病。呼吸道疾病许多是应为细菌引起的,这就需要小儿避免接触细菌,一方面要避免小儿接触细菌,这就要注意小儿的身体干净,勤洗手。还要注意小儿住房内的通风,特别是在冬季,室内要定时定量的开窗,以此净化空气。呼吸道疾病是季节性的,这就需要医院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这段时间内尽量避免带小儿到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是到病人家中去,同时幼儿园中,一定要做好一些消毒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闫雪波.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在临床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与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1):128-129.

[2] 刘晓燕,于洁,苏庸春,吴道奇,洪思琦.儿科临床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的控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2):28-29.

[3] 张伟英,王万娟,陆冬妍,苏传芹,沈美芳.重症监护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杂志,2012(21):38-39.

第13篇

1 提供可靠的依据

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饮食,二便情况,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听取患者的主诉症状,对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医生护士可立即为患者作出有关临床诊断的各项检查,及时诊断及时处理,一旦误诊导致失去及时手术或非手术内科治疗的机会,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临床上应提高对急腹症的明确诊断水平。

2 常见疾病分类

大多分为以下几种:①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②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结石,胆道蛔虫;③胃十二指肠穿孔,胃痉挛等;④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肠痉挛等;⑤宫外孕,肝脾破裂,胰腺炎等;⑥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

3 临床护理观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如何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何识别患者腹痛的特点,对急性腹痛的患者不仅仅是医生的高超医疗技术,早期做出明确诊断,同时也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医生不在的同时护士应立即为患者做些对症处理,能为患者减轻痛苦,缓解症状,要明确急性腹痛的病因和诊断,要与内科急性腹痛相区别。护士首先询问病史、腹痛时间、是阵发性疼痛、还是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绞痛,并详细记录内科疾病需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做出明确诊断后必须内科保守治疗,同时可给予解痉药物,或者给予腹部热敷,疼痛可逐渐减轻者,如果诊断不明确,盲目为患者做手术,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给患者带来心身伤害和经济损失,更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但外科急腹症是某一脏器突发器质性病变,急需手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要早期诊断及时实施手术。时间就是生命,不得有半点延误和马虎,内科疾病引起的脏器没有器质性病变,是功能性或神经反射性引起的疼痛,如胃痉挛,或者说仅有黏膜层表浅炎性反应,如急性胃肠炎等。这些病症引起的腹痛的特点疼痛没有明确定位和固定点,表现为时轻时重,时左时右游移不定,腹壁柔软,压之无腹肌紧张,不见加重,给对症热敷或给予解痉药物反而感到疼痛减轻,逐渐缓解,继续内科保守治疗。但外科急腹症起病急,发病快,腹痛症状则和内科腹痛完全不同,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绞痛,同时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或胆汁。但内科疾病也常伴有胃脘不适,轻度恶心、呕吐,外科腹痛特点腹肌紧张较为明显,一般上腹部疼痛多为急性阑尾炎早期,数小时后脐周围疼痛,最后转移到右下腹疼痛,胃溃疡急性胃肠炎等。右上腹疼痛多为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感染急性期,持续时间略长,放射右肩及背部疼痛难忍;左上腹疼痛则为胰腺炎、脾破裂、胃溃疡、胃十二指肠穿孔,胃穿孔最明显压痛点为脐上偏右三横指,左下腹疼痛。输尿管结石多呈绞痛,尤如刀割,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患者可出现大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疼痛时向和外放射,感染性腹痛的特色是钝痛,急起但非突然,疼痛持续而无间歇,呈进行性加重,腹肌紧张有压痛,腹痛症状也较也严重,可出现休克。腹部外伤进行性出血,腹痛的患者常见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第14篇

关键词:慢阻肺;无创呼吸机;人性化护理;并发症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细心的护理模式,其基础是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为关注人的自由、价值,同时注重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医患或者护患矛盾[1]。我院在本组研究中,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112例慢阻肺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分组对照方式分析慢阻肺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12例患者均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所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中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男58例,女54例,年龄为22~87岁,平均年龄为(55.45±13.64)岁;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6.14±2.55)年;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无需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意识不清者、有传染性疾病者,112例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将1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接受吸氧、控制感染、缓解支气管痉挛、化痰、使用无创呼吸机以辅助呼吸、平衡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措施,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其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基本护理、环境护理、呼吸机管理。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等;记录两组患者每日平均无创通气时间,统计其气管插管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插管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气管插管率为5.3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气管插管率为16.0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每日无创通气时间 观察组患者每日平均无创通气时间为(3.36±1.24)h,对照组患者每日平均无创通气时间为(16.68±4.62)h。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最核心服务理念,是尊重患者人格尊严、个人隐私和生命价值,针对患者的具体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实施护理干预,并着眼于细微护理[2],贴近患者,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的疾病,在其生命体征紊乱时,其患者通常需要采取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而无创呼吸机的操作和管理均极为重要。

我院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其主要护理干预方式如下: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先为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与致病原因,无创呼吸机的作用机制与治疗效果,告知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为患者树立治疗成功的信心,并能够客观的、正确的对待自身疾病和治疗方式;②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注重自身仪态,行事稳重,举止大方得体,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中保持有条不紊,让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其次,护理人员要热情而耐心的与患者沟通,并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缓解其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恐惧感和紧张感;③基本护理。护理人员要时刻谨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操作无创呼吸机时,要动作轻柔,关注患者需求的变化。在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前,护理人员可通过与其交流等,分散患者恐惧感。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的监测;④环境护理。护理人员确保病房环境舒适温馨,调整其温湿度,维持环境的清洁干净和空气流动,按时给予消毒处理,更换病床用品等;⑤呼吸机管理。护理人员要控制好呼吸机各项参数,运用双相气道正压模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通气时间,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觉到舒适,并及时为患者更换舒适。同时,护理人员要在之前确保其呼吸管道的清洁干净,检查呼吸机功能和电源状态,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其气道通畅,同时要注意为患者挑选适合的面罩,及时更换或者添加湿化液,预防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强化其生命体征的巡视和监测,保障患者的安全。

本研究发现,相较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应用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气管插管率也较低,每日平均无创通气时间明显较短,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止咳平喘贴;呼吸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理化损伤、呼吸道病毒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阻塞性通气障碍,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有咳嗽、咯痰、胸闷和气喘等临床症状,归属于中医学“咳嗽”、“喘病”、“肺胀”、“哮病”、“肺络不畅”等范畴。所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对患者进行防治是减少急性加重也是COPD治疗的重点,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2009---2010年我院采用止咳平喘贴进行穴位敷贴并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治疗COPD缓解期患者65例,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如表1

分组 男 女 例数 病情程度

轻度 病情程度

中度 病情程度

重度

实验组 38 27 65 27 29 9

对照组 35 22 57 23 28 6

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1]中COPD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肺胀诊断依据。

1.3主证评分标准

①平时咳嗽程度:整天频繁咳嗽计6分;一日中间断咳嗽计4分;仅在早晨起床时咳嗽计2分;无咳嗽或微刻计0分。②平时咳痰情况:24h痰量达半杯多计3分;超过2餐匙计2分;不足2餐匙计1分;无痰计0分③平时呼吸情况:安静时即气短计5分;稍动则气短计3分;活动后气短计1分;无计0分。④平时出汗情况:大汗湿衣计5分;自汗盗汗计3分;稍动多汗计1分;正常计0分。

1.4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轻证:主证总积分≤6分;中证:主证总积分8~14分;重证:主证总积分≥16分。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根据COPD缓解期治疗要求,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及其它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包括氧疗、通气支持、情志饮食护理等。

2.2实验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止咳平喘贴(采用贵州康琦药械有公司生产新型外用贴剂(巴布剂)穴位敷贴治疗联合呼吸功能锻炼。

2.2.1平喘止咳贴贴敷治疗方法:清洁穴位局部皮肤,选取肺俞、定喘、天突、膻中穴位贴敷,避开发红、破溃、起泡部位,在穴位上按摩数秒钟,患者有酸、麻、胀感觉时,将准备好的药贴揭去衬纸,贴于相应穴位上。每次贴12~24h,每天一次。若穴位出现麻辣、发热或疼痛、皮损时应撤去药膏。贴7次为1个疗程。病情轻者贴敷2个疗程,重者3~5个疗程。用药期间避风寒,注意保暖,忌烟、酒及生冷食品。

2.2.2呼吸功能锻炼(依据呼吸操的种类及原理[3])

对肺功能减退的患者来说呼吸功能锻炼尤为重要[4]。通过深呼吸训练和腹式呼吸训练减少无效腔气量,增加潮气量和有效通气量。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我们借助肺功能检测过程指导病人做膈腹肌式深呼吸,指导病人如何运用腹肌的力量进行深长呼吸。呼吸锻炼次数和时间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3疗效观察与评价

平喘止咳贴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的各主证积分值和肺功能检测进行评估(见表2、表3)。疗效标准:减分值[(治疗前主证总积分-治疗后主证总积分)/治疗前主证总积分]≥0.66为显效;减分值>0.33而<0.66为有效;减分值>0而≤0.33为近期控制;减分值≤0为无效。统计学处理: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用ridit分析,同组治疗前后的配对资料比较用t检验。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最大肺活量(VCmax)、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一秒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

65例坚持正确锻炼,训练后肺功能得到了改善,肺活量(vc)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之比增加,差异有显著性。与呼吸功能前比较①p<0.05②p<0.01。有效率达97%。

4讨论

4.1止咳平喘贴敷贴治疗

4.1.1笔者根据《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及《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选择患者正气相对旺盛,邪气相对不足的缓解期对患者特定穴位采用止咳平喘贴进行敷贴治疗。其主药洋金花具有定喘、止痛、祛风的功效;白芥子辛温入肺化痰,有利气豁痰之功;杏仁有止咳平喘、降气润肠之功。另外,本品利用数味辛温之品,使皮下深层的温度上升,微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针对经气的流注、邪气的驻留部位,使药物归向病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1.2COPD缓解期主要表现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天突、膻中、肺俞、定喘与脏腑紧密相连,是本病病理反射区和肺脏易受刺激的敏感部位。膏肓主要治疗咳嗽、气喘、支气管炎;定喘穴属经外寄穴的背部穴,对肺脏具有相对特异性,主治哮喘、咳嗽、慢性气管炎等;配合肺俞、天突等穴位能宣肺解表,降气平喘。故而在穴位上行中药贴敷,使之走经入络,扰病外出,达到止咳平喘,提高免疫力的目的。且中药穴位贴敷法具有疗程短、痛苦少、依从性好的特点。

4.2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操能改善COPD病人的肺功能[5],加强COPD缓解期呼吸功能训练对COPD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呼吸操锻炼,可以增加呼吸肌力量的训练,可以使呼吸肌代谢能力增强,缓解呼吸肌疲劳。从而建立有效的呼吸,提气量,减少呼吸频率,变浅速为慢深的呼吸。延缓呼气流速,让气道内保持一定的气压,防止外周小气道过早陷闭,使肺泡残气量减少;同时通过增加膈肌活动度,使膈肌的收缩力加强,改变呼吸形式,提高呼吸效率,从而使减退的肺功能得以恢复,阻止肺功能进一步下降。从而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扩大其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和(或)延长生存率。研究表明呼吸操锻炼可显著提高第1秒用力呼气量(p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fvc)之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增强了肺通气功能,减少残气量,改善了气体交换。

5体会

COPD患者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而提高疗效,降低复发,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是COPD治疗目的。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中药贴敷治疗具有费用低廉、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同时他可反复揭贴,无扯痛感,不扯带汗毛,无刺激性,无致敏性,不粘衣物等优点。在临床护理同时给予有效正确的呼吸锻炼,外辅以心理、营养、氧疗、气道分泌物去除等有利于COPD患者的肺功能恢复,延长病人寿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二者联合治疗COPD缓解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训练方法[J]刘志强,吴凯,刘长庭..中国临床康复,2002,6(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