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影响消费因素论文范文

影响消费因素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影响消费因素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影响消费因素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社会学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体育运动的社会作用发生了较大的演变、对体育消费的价值观的认识也有所改变。体育消费已经广泛地进人社会各类人群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就现阶段影响我国体育消费因素进行初步研究。

一、体育消费的基本涵义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的各种物质消耗的经济投人和观赏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体育消费包括狭义的体育消费和广义的体育消费。狭义的体育消费是指那些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广义体育消费包括一切与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行为,是作为社会一般消费中以个人及其家庭通过支出货币所得到的各种体育效用,即各种体育的(包括物质的、劳务的、精神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体育消费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消费的一个方面,它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前提下,所引发的适应更高层次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决择,是一种伴随对体育功能作用的主观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消费类型。体育消费在人们生活中的导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在满足基本的生存消费之后,追求发展和享受等方面需要的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行为,由此可见,体育消费的程度、水平、状况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

二、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的因素

2.1文化因素

我国人民生活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从出生就开始接受周围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并逐渐建立起与这种文化相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它能决定一个人的消费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不同,其价值、消费观也不尽相同。不同的体育教育程度、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体育价值观和消费观。体育文化的认识和欣赏水平与国民教育水准有着密切的关系。国民教育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公众对体育文化认识和欣赏水平较高。由于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4%左右,目前,每年有近百万学龄儿童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12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1.8700,这些无疑影响着他们对社会文化教育和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由此也会影响他们对体育的参与和消费。可以说,目前我国整体文化教育水平偏低是影响我国体育运动和体育消费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2经济因素

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或日常生活中个人及其家庭收支状况。我们这里所涉及的体育消费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个人以及家庭收入在体育消费中的实现程度我国居民对体育消费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家庭收人和闲暇时间两个因素。根据(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为5160元(约合G30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2090元(约合255美元),而中等收入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204。美元。萝仅管1999年通过调资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人普遍有所提高,但与中等收人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收人仍处于很低的水平。根据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人中或总支出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越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收人不断增加,收人中或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将下降。”大量研究表明,只有当恩格尔系数达到G5写时,才开始出现娱乐性体育消费;当恩格尔系数达到50写以下时,这类消费可呈现稳定的持续性增长。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消费开支75%仍用于吃穿用等基本物质生活,占全国人口74%的农民还以手工艺的方式解决温饱,处于解决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低层次向小康型过渡生活需要的基点上,尽管目前我国实行了五天制工作时间,广大城市居民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但无宽裕的经济收入,因而,在短期内不可能有较高的体育消费水平。

2.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阶层、群体环境、闲暇时间等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2.3.1社会阶层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阶层可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是高收入阶层,这个阶层占人口的1%-2%,他们的消费观念是追求名牌、高档次、高质量是他们消费观的主流。同样在体育消费上也表现出一种舍得花钱、讲究体育愉悦身心的作用,更注重体育消费的名牌效应、第二阶层是中等收入阶层.这个层次约占我国人口73%左右.这类消费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他们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其消费观念注重物美价廉,注重使用价值和效果。在体育消费上他们追求的是健康、长寿、文明、高雅,讲究科学锻炼,参与型体育消费是主流。第三阶层是低收入阶层。这个阶层一般是劳动阶层。这个阶层占我国人口73%左右,这类人的消费观念正处在“生存需要”为主体,并逐步向“发展需要”为主体过渡阶段,他们对体育消费虽有消费的强烈愿望,但无实现的经济能力,或者仅有较小一部分的消费能力。

2.3.2群体环境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群体环境是指在形成一个人的思想、态度和信仰时给他以影响的人群。人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必然要与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关系,彼此相互影响。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偏好有影响的所处的群体环境大致可分为3类。第一类对个人影响最大的相关群体,如家庭、亲朋好友和邻居;第二类个人所处的社会团体和工作单位;第三类个人所崇拜的体育明星。这些相关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体育消费行为必然对周围的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模仿、循环反应、行为感染和认同等作用。

2.3.3闲暇时间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闲暇时间的多少与体育消费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工时制度的改革,我国城市居民的余暇时间明显增加,但实际用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主要原因是:(1)由于家务劳动自动化程度差,用于料理家务.时间所占的比重较大;(2)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时间花的较多;(3)受上下班交通条件及社会化服务完善程度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一方面工时制度的改革使城市居民的余暇时间增加,另一方面人们还无法完全摆脱家庭事务等的困挠,这种矛盾同样制约着体育消费。:

三、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综上分析表明,现阶段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还很低,还谈不上拿出很多钱来进行体育消费,即使存在体育消费,也只有个别的或少部分人的消费。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更新体育消费观念,提高体育消费水平。

3.2对策

3.2.1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收人,繁荣体育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体育消费资料价格。

3.2.2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加强体育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日、消费观,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搜寻;购买决策;搜寻持续时间;价格

根据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理论[1],消费者购买行为受到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购买决策过程又分为问题认识、信息搜集、对可供选择方案的评价、购买决策和购买后行为五个阶段。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一定存在需求,即购买动机。这个动机可以是内在动机,也可以是外在动机。例如饥饿就是一个内在动机,这是人的正常生理需要;而一个人看到广告或者看到邻居家里新购商品时,所产生的自己想要购买的动机就是外在动机。有了购买动机,就有可能进行信息收集,即寻求更多的信息。当然,一个人饥饿时购买面包是不会进行信息搜集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消费者在购买之前都会对商品的价格、品牌、质量和功能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然后加以选择,而这个过程就是信息搜集过程。

一、信息搜寻模型

1.假设前提

消费者分为个人和群体(如集团、企业等)消费者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由于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因素不同,影响其进行信息搜集的因素也不同。另外,消费者应该是理性的消费者,而不是冲动的消费者,即在购买之前,既要对所购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等因素进行比较,又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因素。因此,本出两点假设:1)本文中的消费者指的是个人消费者;2)本文中的消费者指的是理性消费者。

2.信息搜寻模型

消费者的信息搜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广告及各种个人、公共和经验资源搜集信息。并且其所购产品不同,搜寻信息的方式也就不同。本文构建了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模型,见图1。

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是由于购买刺激所引起的。购买刺激分为外部刺激与内部刺激。内部刺激指的是由于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购买欲望;外部刺激是指外部环境引起的刺激,如某个广告、朋友或邻居买了某件商品等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之后就要进行信息搜集。其信息来源分为两部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2]。内部信息包括消费者过去积累的个人经验和低介入度的学习所获得的信息;外部信息是通过亲属朋友和其他人的介绍,通过杂志、广告和试用产品等信息来源获得的。

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前都会以内部信息作为其主要信息来源,即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判断。而当个人经验不足以作为决策的根据时,消费者就会进行外部信息搜集。外部信息搜集将产生两部分结果,一部分是搜寻成本,因为消费者在信息搜集过程中,必然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包括体力成本、脑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另外一部分是备选方案,即有了可供选择的方案。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搜集的收益常常超过其成本[2]。比如,信息搜集可以使消费者获得商品更低的价格、更满意的款式和更好的质量等信息。消费者搜集到足够的信息,就要进行备选方案的选择与评价,然后做出购买决策。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后,会体验到某种程度的满意感和不满意感。如果所购产品符合或超出顾客的期望,则顾客就会满意;反之,顾客就会不满意。顾客满意则会重复购买,从而强化个人经验,形成正反馈环;而顾客不满意则会形成负反馈环。

二、影响信息搜集的因素分析

从广义上讲,消费者的每一个购买决策过程都包括信息搜集这一阶段,只是信息搜集量多与少的问题。所谓的不进行信息搜集指的是不进行外部信息搜集,因为消费者有个人经验和以往的不经意的信息收集[3],这个内部信息资源就足以做出购买决策。因此,我们的信息搜寻模型适合于任何一个购买行为。有很多因素影响消费者是否进行信息搜集及其搜集量。本文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见图2。影响信息搜集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价格和搜寻成本,次要因素包括品牌差异及其变化、购物环境和时间可获性。

另外,商店的分布情况和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也对信息搜集量产生影响。BR>

1.主要因素分析

(1)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在信息搜集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为消费者在购买高价商品时,其信息搜集量要高于低价商品[4]。如果商品价格差别很大,则消费者进行信息搜集的持续时间就相差很多。

商品价格作为影响信息搜集的主要因素是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其约束条件为

P1Q1+P2Q2+…+PnQn≤I

式中:P1,P2,…,Pn为商品1,2,…,n的价格;Q1,Q2,…,Qn为商品1,2,…,n的消费量;I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因此,商品价格的高与低是相对于消费者的收入来说的。我们认为消费者是根据自己的收入进行购买决策的,并且追求效用最大化,即消费者用有限的货币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从图2中可以看到,商品价格低,消费者的信息搜集量就小,那么他的信息搜集持续时间就短;商品价格高,则消费者就要进行外部信息搜集,这时,就会产生搜寻成本的问题。当然,在消费者获知商品价格的过程中就可能产生搜寻成本,如果产生,我们一并计入搜寻成本。

(2)信息搜寻成本。信息搜寻成本也是影响信息搜集的主要因素。信息搜寻成本低,消费者的信息搜集量就大,其结果是信息搜集的持续时间长;反之,信息搜集量及其持续时间就小。因为获得信息是有代价的,要付出金钱与时间,这就是寻找信息的成本,称为信息搜寻成本[5]。信息搜寻成本也是影响消费者是否进行搜寻的主要因素之一。这里的搜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2]。货币成本包括与搜寻活动相关的费用支出,如交通费、停车费和与时间有关的成本,包括损失的工资、放弃的机会等等。例如高收入者的时间成本较高,他在购买产品时就不愿花太多时间搜寻信息。搜寻的非货币成本相比之下虽不太明显,但可能比货币成本影响更大。这个非货币成本就包括转换品牌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假如信息搜寻成本太高,甚至超出了所购商品的价值,那么消费者的信息搜集量也会减少。

但是,搜寻成本是在商品价格高的假设条件下才能够在信息搜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根据图2所示,只有在商品价格高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搜寻成本,否则就不会产生搜寻成本。因此,价格是消费者是否进行信息搜集的先决条件。

2.次要因素分析

(1)品牌差异及其变化。品牌差异影响消费者的信息搜集量,如果品牌差异大,消费者的选择性较强,则信息搜集量就大。即使存在品牌差异,但如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供选择的商品品牌保持不变,那么消费者信息搜集量也将减少。因为消费者对所有的品牌都了如指掌,这时,最可能的情况是消费者根据他自己的购买经验进行习惯性购买。

一般情况下,如果商品是知名品牌,则该商品的价格高。因此,如果商品价格高,消费者就会花费时间在品牌之间进行选择,这样,信息搜集量就会相应增加。

(2)购物环境。购物环境也是影响消费者进行信息搜集的因素之一。令人愉快的购物环境将导致顾客更多的惠顾与购买[6]。如果购物场所非常拥挤,并且货物陈列不合理,这时的消费者就有可能不购买,也就不存在外部信息搜集的可能性了。

(3)时间可获性。时间可获性是指消费者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信息搜集。如果消费者可用于购买的时间较短,那么他的信息搜集量就小。例如,公司职员午休时间的匆忙采购就属于这种情况。如果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利用,那么他的信息搜集量就比较大。综上所述,商品价格在消费者的信息搜集过程中起着首要作用,商品价格高,则消费者的信息搜集量就大,因此,价格是影响信息搜集量及其持续时间的主要因素。

三、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价格是影响信息搜集量及其持续时间的主要因素,我们采集了消费者在某个大型超级市场购买日用品时的一组数据,并进行了分析研究。

1.可行性分析

我们认为,日用品的购买属于中等介入程度的购买。消费者的外部信息搜集是有限型的信息搜集。消费者在超市中购买日用品时,其信息搜集过程可以认为是从消费者到达商品陈列处开始,直到消费者把选好的物品放入购物车的过程。因此,可以用消费者购买商品所耗时间来衡量消费者的信息搜集量的大小。超级秘书网

2.研究方法

(1)样本选择。我们选择了一个大型超市作为调查地点,选择65名女性顾客(因为此类商品购买者主要为女性)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是周六、周日的14:00—17:00,分两次完成调查。选择了洗发用品和护肤用品(主要是面部护肤用品)作为选购商品。其中,洗发用品有12个品牌,护肤用品有10个品牌。这两种商品在超市里邻近摆放。

(2)背景分析。选择大型超市作为购买场所,是考虑其商品一般为中低档商品,尤其对洗发用品和护肤用品来说,大型超市的顾客群体一般为中低收入者,他们对价格比较敏感。

(3)方法及数据。观测人员是在购买者不知情的条件下作记录的,记录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商品的品牌数量、价格范围及购买情况(见表1)。其中,洗发用品的瓶容量以200毫升计,护肤用品的瓶容量以50毫升计;另一部分是消费者选购商品的持续时间,见表2。并且,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若被打扰,则取消该记录。

3.研究结果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到,由于价格不同,则消费者选购时间不同。洗发用品的价格均值为16.5元,低于护肤用品的价格均值48.9元。对于18位购买了两种商品的顾客来说,购买洗发用品的持续时间均值为5.25分钟,而购买护肤用品的持续时间均值为13.12分钟。另外,26位买洗发用品的顾客的持续时间均值为5.66分钟,而21位买护肤用品的顾客所用时间均值为14.17分钟,购买护肤用品的时间同样大于购买洗发用品的时间。

由此可以推断:价格影响消费者的信息搜集量及其持续时间,即消费者花费在价格高的商品的信息搜集时间大于价格低的商品。此结论证明了本文的观点。

四、结语

根据前面的信息搜集模型,消费者信息搜集量及其持续时间是影响是否成功购买的直接因素。如果消费者成功购买,并且购买后感到满意,则会重复购买,其结果是对该品牌的认可,从而树立品牌形象,并有利于品牌识别和品牌延伸[7]。既然价格是影响消费者信息搜集量及其持续时间的主要因素,那么企业就可以据此对新产品定价。如果某企业生产的高质量的产品,估计消费者用后产生满意感的可能性较大,那么该企业就可以采用撇脂定价法。根据我们的结论,消费者接受该品牌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消费者购买后满意就可能会产生品牌忠诚,那么企业就可以迅速收回开发成本,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美]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汝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美]贝斯特,科尼.消费者行为学[M].符国群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ChristineAV,DanielRF.Expandingthefunctionalinformationsearchmodel[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8,25(3):551—578.

[4]DarkePR,FreedmanJL,ChaikenS.Percentagediscounts,ini-tialprice,andbargainhunting[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95,80(5):580—586.

[5]马费成.信息经济学(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1):93—96.

第3篇

[关键词]购买意向品牌信心品牌态度感知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生产商和零售商都在通过各种营销策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希望购买行为的产生。但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消费者很难分清哪个产品更好,他们更加依赖于心理上的认同。当各种品牌以降价的方式促销时,如果让消费者感觉品牌品质有所下降,将很难引起购买行为;当选用不符合产品形象的代言人作宣传时,人们可能不会喜欢上该品牌,更不会有购买的欲望。因此,在产品质量保证的情况下,我们要研究的是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的因素。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购买意向是消费者愿意采取特定行为的几率高低。Mullet认为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品牌的态度,加上外在因素的作用构成消费者的购买意愿。Dodds等认为购买意愿指消费者购买某种特定产品的主观概率或可能性。国内学者朱智贤认为购买意愿是消费者买到适合自己某种需要的商品的心理顾问,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是购买行为的前奏。

在对购买意向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Howard和Sheth(1969)首先提出品牌信心的建立是产生购买意向的决定因素之一。消费者对该品牌评价的信心越高,越容易主动的收集该品牌的信息(Haward,1989)。当消费者达到了品牌信心与信息的平衡后,只需要很少的产品信息,并且更有可能购买。由此得出:

H1: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信心与购买意向存在正向的显著关系。

态度是指对某一刺激物所持有的赞同或反对的情感程度,心理学认为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影响其行为意愿。态度代表对事物的情感(Bettmna,1979)。Lutz(1991)认为态度仅仅是情感上的构架并且反映了对某个事务的倾向性,“它能够引发非常明显的行为或行为意向”。

Simnoni认为对某个特定品牌的态度会影响到其是否选择该品牌。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认为,他们没有办法证实品牌态度能够非常可靠、稳定的预计购买意向或行为(Fairdot,Paella,Alofrd,2001)。由此得出假设:

H2a: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与购买意向存在正向的显著关系。

H2b: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与态度存在正向的显著关系。

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对所能感知到的利得和其在获取产品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和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消费者购买意向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价值来决定的。MONROE等提出价格、感知质量、感知价格、感知利失和购买意向的模型,认为感知价值与购买意向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THALE也指出,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是消费者购买意向的一个原因变量。特别是当同时面临几个相似的竞争品牌时,感知价值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由此得出以下假设:

H3a:消费者感知价值与其购买意向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H3b: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与其感知价值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数据分析及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方式对同济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在正式研究之前,通过预调查和对被调查对象的追踪访问,确定正式研究中的刺激物为手机。本文还对KELLER、DELGADO、的量表进行了调整,得到正式研究使用的量表。本研究通过现场派发和邮件方式对同济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200份,排除无效问卷19份,有效率问卷共181份。本文主要采用线性结构关系进行模型分析,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

本文采用LISERL8.7对模型进行检验,以探索研究变量同时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情形。按照BEHTLER的评估标准,如果X2的P值﹥0.05,X2/df﹤3,RMSEA﹤0.05,NNFI﹥0.9,CFI﹥0.9,IFI﹥0.9,则模型的拟合效果是可以接受的。本研究中的模型拟合情况如下:X2为149,df=84,P=0.0013,RMSEA=0.06,NNFI=0.96,NFI=0.89,CFI=0.97,IFI=0.96,综合分析,该结果达到了要求的标准,说明模型拟合的很好。

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本文提出的假设均通过了检验,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对品牌的信心和态度是影响购买意向的主要因素,同时品牌态度对品牌信心和品牌感知价值有正相关的作用,进而影响购买意向。

四、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本文的研究和结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态度、信心、感知价值均是品牌或产品形象反映到消费者身上的因素,不管是广告亦或促销,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产生购买行为,如果消费者心中的产品形象不如厂商的预期,则购买行为很可能不会产生。另外,厂商的市场推广一定要能影响到消费者的态度和信心才会导致购买行为的产生,例如,频繁的降价对于厂商来说,是为了降低价格吸引更多的顾客,但研究表明,价格的不稳定会降低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心,从而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根据本文研究结果,为了增强人们的购买欲望,在提高品质的同时,要考虑如何改变对产品的态度,如何增强人们对产品的信心。

此外,上述研究结论的推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样本仅局限在在校大学生群体,并且样本量有限;其次,我们没有分析品牌态度、品牌信心是如何影响购买意向的;最后,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很多,不只本研究中基于消费者的三个维度,而品牌的外部线索(Extrinsiccues)对品牌的购买意向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局限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