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范文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如何进行外汇投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

第1篇

最近,人民币对美元连创新高。自6月9日人民币汇率恢复浮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超过1.5%。估计中国外汇储备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而损失高达600 亿美元。

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既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也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属于分散的货币结构组合。中国近期在减持美债的同时,大幅增持了日本和韩国债券,上半年共计增持1.73万亿日元(约合203亿美元),增持韩债亦至3.99万亿韩元(约合34亿美元)。

有专家认为,我国转增持非美元货币释放出了外储多元化的信号。在真正化解外储管理风险上,应多管齐下,应鼓励发展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令庞大的外储转化为中国的金融话语权,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同时,让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转变,令外储品种多元化。

其实,对于巨额的外储(2010年6月底达24542亿美元)如何管理(包括持有、分配、投资等活动),从2007年开始我国金融界就常有议论。多数人认为应购买更多的实物性资产(如黄金与石油等),要分散化投资、持有多种货币等。但这些主张都被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击得粉碎。在新的环境与条件下,传统思维已无法规避持有巨额外储的风险了。

按照传统智慧,外储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清算支付、偿还外债、保证本币稳定及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的调节等。但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外储的功能其实主要是保证本国货币、经济及市场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外汇储备的关键在于外储如何积累起来,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外汇储备传统功能和持有量已不是最应关注的问题。

近年,中国外储的积累大致有三个来源:贸易顺差、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前两项之外的跨国资本流动。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升值,不少国外资本通过正式或非法渠道疯狂流入。最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连创新高,今年8月份外汇流入2400多亿美元,也创下了今年新高。因此,当外汇增长成为一种趋势时,我们不应过多地关注其增长,而更应关注其如何有效地加以管理。

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就是借钱给美国人用,是为华尔街的贪婪买单。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及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我国政府管理层和市场都更关心中国外储贬值的风险,希望增持非美元货币,发展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来化解与分散这些风险,增加中国的金融话语权,推动中国产业升级。

其实,当前中国外储管理的最大风险是美国经济不确定的因素。这不仅在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如果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过低,其所面临的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的风险更大),而且在于美国经济低迷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啸爆发的情况来看,只要是外汇资产,无论是否分散化投资,当全球快速流动的资金都进入避险时,持有非美元货币及非美元资产都会处于极高的风险中。

有人认为,如果发展财富基金,将外汇储备的债券转化为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将是中国庞大外储有效管理的好出路。因为,利用股权投资全球布局能源、其他资源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将外储转为中国核心竞争力。这个建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上全球配置的股权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会更高(它包括了市场风险及政治风险)。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及全球金融保护主义盛行的形势下,这样的风险会更高。

可以说,只要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不退出,如果美国经济复苏过于缓慢,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就将面临较大的贬值风险。如何来规避及分散这些风险?我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外部,而应从中国经济本身入手。比如,如何加大中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能源、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进口及人才引进;如何调整我们现行的进出口外贸政策,特别是在出口方面要从要素市场化入手,让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价格市场化;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开放步伐,通过这种改革开放让巨大的外储投资与持有风险分散给企业及居民。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入手,再加上非美元货币及全球股权投资多样化的合理配置,那么中国外储的多元化管理就有可能走出一条新路,从而减小其可能发生的损失和风险。 ■

第2篇

企业如何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

答:根据《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试点管理办法》),企业可以凭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证书或文件直接到银行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资金汇出、人民币前期费用汇出和境外投资企业增资、减资、转股、清算等人民币资金汇出入手续。企业首次办理境外直接投资相关的人民币资金汇出前,应到其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前期费用登记或境外直接投资登记,企业之后办理的其他业务应在30天内向外汇局报送有关信息。对人民币前期费用已经汇出6个月,但仍未获得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将剩余资金调回。

2

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需要同时使用人民币和外汇资金的,如何进行管理?

答: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外进行直接投资按照《试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需要同时使用外汇资金的,企业和银行应当按照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汇出入手续。在办理外汇资金汇出入手续时,银行应当登入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审核,确保相关业务的合规性。

3

银行如何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

答:银行在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过程中,可选择登入RCPMIS(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和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查询有关信息,帮助其进行交易真实性审核。业务办理完毕后,银行应向RCPMIS报送境外直接投资相关的各类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由RCPMIS向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

4

银行在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应履行哪些义务?

答:一是严格进行交易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查。银行在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应当根据有关审慎监管规定,要求境内机构提交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证书或文件等相关材料,并进行认真审核。银行可利用RCPMIS和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对其进行交易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查。

二是按照规定报送信息。银行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向RCPMIS报送与境外直接投资及境外人民币贷款相关的各类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

三是切实履行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义务。在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时,银行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1号)、《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2号)等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义务,预防利用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进行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

5

银行如何办理有关境外投资企业或境外项目的人民币贷款业务?

答:银行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通过本行的境外分行或境外银行发放人民币贷款的,银行可以向其境外分行调拨人民币资金或向境外银行融出人民币资金,并在15天内向当地人民银行备案。在办理上述业务时,银行应当向RCPMIS报送有关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

6

《试点管理办法》对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规定了哪些风险防范措施?

答:为保障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平稳发展,按照风险可控、稳步有序的原则,《试点管理办法》主要规定了以下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强化银行的风险防范职责。《试点管理办法》要求银行以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为办理有关业务的前提和主要依据,根据有关审慎监管规定认真审核企业提交的有关材料,如实向人民银行报送人民币跨境收付及有关信息,切实履行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义务。

二是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为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基础上便利银行和企业开展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建立了人民银行、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人民银行和商务部定期交换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的审批信息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实际收付信息。RCPMIS每日向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传输境外直接投资相关的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每日向RCPMIS传输境外直接投资相关的外汇跨境收付信息。

三是加大事后监管力度,强调监管合作。为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试点管理办法》规定,由人民银行会同外汇局对银行、企业的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罚,督促银行切实履行交易真实性审核、信息报送、反洗钱等职责,监督企业依法开展业务活动。

7

银行和企业违反《试点管理办法》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答:银行、企业违反《试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人民银行会同外汇局可以依法进行通报批评或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禁止银行、境内机构继续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银行在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时违反有关审慎监管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违反有关反洗钱、反恐融资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的,由人民银行依法进行处罚。

8

第3篇

【关键词】利润 外汇管理 政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法规不完善,弱化监管职能

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对外资企业所得利润处置中的利润汇出、转增资及再投资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对于企业利润如何处置的其他行为未进一步进行细化。由于企业对利润的处置具有自主性,如是否分配、何时分配、怎么分配以及以何形式分配等均由企业自行决定,外汇管理政策基本没有限制,使得外汇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外资企业利润处置的全面信息,对企业外方所得利润的监管处于被动状态。

(二)外方所得利润滞留境内,加大外汇局监管难度

受人民币预期升值的影响,资产本币化趋势明显。从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年检的情况来看,存在个别外方所得利润以人民币形式滞留境内,并被企业长期占用,作为企业日常流动资金,挂账其他应付款境外股东名下。外方所得利润滞留境内,规避了外汇局烦琐严格的增资登记、外债登记等外汇管理环节,使得这部分资金未纳入外汇管理部门统计口径,游离于现行外债管理规定之外,影响我国外债统计的准确性,同时,该类资金无需结汇,资金去向较难准确监测,不排除会流入房地产、股市、民间借贷等限制领域。

(三)部门间缺乏协作,未能形成监管合力

目前,税务管理部门侧重对所得利润汇出前的完税情况进行监管,外汇局国际收支部门侧重对利润汇出的异常渠道及方式进行监管,外汇局资本项目管理部门侧重于利润汇出备案及利润转增资登记的监管,各部门的业务系统及业务监管相对独立,信息难以及时进行共享,造成监管信息的缺失,难以充分发挥监管职能。

(四)外汇指定银行“代位监管”职能有待提高

现行外汇管理政策规定,外资企业办理利润汇出时,由外汇指定银行对企业提供的审计报告、完税证明、董事会决议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外汇指定银行作为一个赢利机构,其经营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外汇指定银行在为企业办理有关外汇业务时,仅完成所谓的“表面真实性”审核程序,难以自觉履行“代位监管”职责。

二、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法规,调动企业自主性

一是完善现有外资企业利润处置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细化企业利润处置方式,结合实际对企业利润分配的时点、方式、金额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提高政策的指导性及可操作性。二是随着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外汇局应做好对企业的宣传工作,在便利企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企业自行通过系统备注等形式报备企业变化信息,使得外汇局能时时了解企业变化信息及经营情况,提高外汇局非现场监测效果。

(二)不断改进监管方式,促进业务规范化发展

一是重视外汇年检工作,加大外汇年检成效的利用。“五个转变”理念的深入推进,非现场监管逐渐成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重点,外汇年检作为非现场监管内容之一,是规范外资企业业务、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等内容的重要方式。二是加大外汇政策宣传,改进非现场监管方式,促进个人、企业和外汇指定银行等涉及外汇业务单位逐渐向合规性、合法性的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一是外汇局各部门应建立内部信息共享机制,整合数据,加强协作,形成内部监管合力。二是外汇局应加强与商务局、工商局、税务局及外汇指定银行的沟通协作,建立外部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掌握外资企业信息,形成外部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成效。

(四)引导外汇指定银行转变经营理念,提升“代位监管”职能

一是外汇局应加强窗口指导职能,从思想上引导外汇指定银行转变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经营理念,强调外汇指定银行应注重全局观、大局意识和国家责任意识,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低化同时作为经营管理的目标,主动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二是外汇指定银行管理层应意识到履行“代位监管”不仅仅止步于“表面真实性审核”,而是要学会从自我保护和防范风险的角度来看“代位监管”职能。外汇指定银行主动的实行真实性和合规性监管等职能,也是现代商业外汇指定银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三是外汇局应研究外汇指定银行监管模式改革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外汇指定银行监管方式的改革,促使外汇指定银行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今年以来,英国退欧、美联储加息和美国总统大选,使金融市场一直被美元强势为主导的避险情绪所充斥。在美国大选进程中,美元因为处于风暴的中心成为市场的风险货币,但是在特朗普当选之后马上收复失地,延续了其5月以来的强势。受到强势美元的影响,美元兑人民币也突破了6.83,未来贬值预期进一步增强。特朗普贸易保护政策是否会使人民币贬值的步伐放缓甚至重新步入新的升值周期?在特朗普正式就任总统之前,人民币会“破七”甚至进一步走低吗?未来人民币到底是升值还是贬值,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资产的配置?

1 人民币贬值背景下海淘一族“剁手”,留学换汇找窍门

小崔在美国留学,所以崔父开始关注外汇。从2015年8月11日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崔父很后悔在汇改之前自己没有多换一些美元。也因此更关注美元兑人民币的走势。崔父说因为孩子留学所以比较关注外汇,自己会挑一个比较低的时点去换汇,手机随时就查了,一点点换虽然麻烦但是省钱。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的不断贬值,去美国留学的成本逐步提高。这也使很多留学生的家长“被动”进入了外汇市场。我们周围有很多学习外汇交易的朋友,也是因为孩子留学的原因开始关注外汇交易的。受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美国经济稳步攀升,加息预期持续的影响,未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大方向并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有美元需求的家长不妨考虑提前购汇,另外也可以通过购买美元类的理财产品来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

从2015年开始,由于美元的强势以及人民币的一次性爆发,使“小美”等海淘族不得不采取剁手行动。另外,由于人民币对外贬值,也使国内很多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得更加便宜,所以可以尝试在国内购买,也能为刺激国内的消费做出贡献。

2 人民币汇率制度延革

汇率制度是各国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者规定,目前中国主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长期处于高估状态。从1980年起,人民币实行双重官方汇率制度:其中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按当时全国商品平均换汇成本加10%的利润计算,定为1美元=2.8元人民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的结算;继续公布1美元=1.53元人民币官方汇率,适用于非贸易的计算。在1985年1月1日将双重汇率并轨为单一汇率,汇率定为1美元=2.8元人民币。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轨时的人民币汇率为8.70元人民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货币出现普遍贬值,我国仍然承诺不贬值。在当时我国实行浮动管理,由于变动幅度较小,仍然是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

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21%,从2015年8・11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是之前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的一次统一释放,未来美元兑人民币突破7.0甚至更高也就不必感到意外。从6.8到7.0,幅度虽然不是很大,但却使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产生明显波动,同时,受特朗普当选之后可能会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也会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产生压力,这也使未来很长时间内人民币由现在一边倒的单向波动转变为双向波动加剧。投资者的预期势必会发生变化,对于有美元需求的朋友可以在美元兑人民币的相对价格较低时兑换;对于持有美元,需要兑换成人民币的朋友则在美元兑人民币价格相对较高的价位介入。

3 美元强势引发人民币波动

从2015年8月11日汇改开始,美元、人民币已经接连突破了6.30、6.60,从10月底至今更是直接突破了6.7和6.8两个关口,在突破之后上行动能也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基本面因素确实对人民币的走势形成了一定的打压,但更多的是受到了在美国经济率先复苏过程中美元强势,人民币所钉住的货币篮子兑美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人民币相应地也出现了明显的贬值。

从今年年初开始英国退欧公投引发的避险情绪以及美联储的升息预期都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大选更是直接对美元走势产生影响,也引发了人民币短线的波动。在接下来的时间,受到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降低、美联储的紧缩幅度慢于预期等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使人民币兑美元的下落幅度会放缓。美元中期虽然相对强劲,最近在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因素之下,下跌也出现了加速。但是,这里更多的是受到了美元强势预期的推动。经过一段连续下跌之后,未来受到特朗普继任总统之后可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实施包括贸易和汇率等的打压预期的影响,都会引发人民币短线的剧烈波动,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需要警惕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引发的不利影响。

在人民币和其他非美货币兑美元下行过程中,购买美元相关的理财产品是避免资产“缩水”的方法之一,但是在购买相关资产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购入时机。受到美元兑人民币未来双向波动加剧的影响,其在运行过程中并不是单边的上涨或者下跌,而是表现出一段上涨之后势必会出现相应的回调,可以在回调的过程中介入美元,降低购入的成本。因此,在风险资产管理过程中适当的增加美元资产的比重。

4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如何进行人民币理财

人民币贬值及美元的强势使各类美元理财产品受到了追捧。我们在进行理财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对理财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规划。在资产配比方面,获得收益的同时要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在三者的平衡中,实现资产的安全性最为重要,接下来再考虑流动性和收益性。同时,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不同的年龄时段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也有所侧重。我们可以根据所处的年龄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在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期货、期权及外汇和专门国内外理财产品中进行相应的选择。现阶段,可以考虑在美元回调过程中购入美元及一些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

第5篇

关键词:海外企业 成本控制 经营风险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去海外发展,如何进行企业的成本控制,如何在海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对于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和即将走出去的企业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制约走出去的海外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里我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海外企业的成本控制。

一、识别所在国的外部经营风险

这主要包括: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4、当地的文化背景。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在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之后,对当地的经营风险有了一定的了解,企业才可以决定是否去海外发展。否则就不能贸然进军海外市场。因为这样风险太大,看似盈利很多的项目在实际运作中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考虑全面变得盈利很小甚至亏损。所以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

二、企业的内部成本控制

1、强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做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是企业内部控制中较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措施。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致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明确预算指标分解方式、预算执行审批权限和要求、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确保预算刚性,严格执行预算。企业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工作,将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纳入预算控制范围,切实做好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评估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支出。

企业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在下达的预算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整。介于海外市场的复杂性,因客观因素确实需要调整预算的,应当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2、强化合同管理控制

企业应加强合同的管理,确定合同的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采取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一定要采用书面的形式,重点关注合同的主体、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在国外订立合同的语言也要高度重视,谨防欺诈。对于在国外的中国企业来说,签订汉字的合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企业至少签订一份自己能看懂的双语合同(一种是当地语言,另一种是企业能看懂的语言)。并在合同中标注两种语言的内容是一致的。如不一致按照自己看懂语言的内容执行。

3、强化企业的采购制度

对海外企业而言,成本高低要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材料采购价格是影响成本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企业成本管理应贯彻整个项目采购、管理过程的始终。具体来说,成本管理至少应包括以下程序:企业应当按照采购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协议、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企业应成立成本控制小组,建立成本控制台账,加强对材料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和登记,组织投标报价及合同签订人员应对报价及合同中涉及成本的关键因素及时向成本管理小组进行书面汇报,使有关人员了解报价组成以便于加强管理。

三、规避汇率风险的控制

我国自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情况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尤其近两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强势升值,给大多数以美元结算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汇率压力。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过程是复杂的,应把风险管理与其整体经营和发展战略融合起来,确保企业拥有一个长期性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对于目前的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汇率风险意识,将防范汇率风险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形成一整套汇率风险管理机制,通过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银行提供的专业金融工具,实现汇率风险控制,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展创造条件。越早树立规避汇率风险理念,并掌握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的企业,必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企业应在经营过程中考虑风险因素,采用“早收款、多收款,少付款、晚付款”的方法,选择有利的货币结算方式,争取转嫁汇率风险,并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来控制汇率风险。

在海外企业中,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对汇率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主要有如下措施:1、选择有利于降低风险的计价货币,优化外汇组合,选择多种货币组合,并争取提前收款,以降低贬值风险;2、在合同中加进保值条款,支付时按支付日货币对保值货币的当期汇率进行调整。如在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中加入黄金保值、综合货币单位保值等条款;在与分包商签订的合同中加上汇率补偿条款等有效措施;3、利用外汇与借贷投资业务降低汇率风险。如利用即期合同、远期合同,以支付一定费用为代价,通过创造一个与即将发生业务的外汇币种、金额和时间都相同但流向相反的外汇流来抵销汇率风险;4、用金融衍生工具防范汇率风险。如利用外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利用外汇期权等防范汇率风险。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向全体员工灌输成本管理意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制定清晰、规范的成本责任,并有奖罚措施,使人人都关心成本控制,并为之付出努力,尽量做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要从每一个具体工序入手,建立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控制体系,全员参与、不断降低消耗、提高效率,追求最佳经济效益,逐步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杜奇华.国际技术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08

第6篇

外汇期权是金融期权的一种,也称为货币期权或外币期权,是一种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汇率买进或者卖出一定数量外汇资产的选择权。购买外汇期权者可以根据当时市场价格波动的趋势,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已签订的外汇期权合同,不必承担必须买人或卖出外汇的义务。由于外汇期权比外汇远期更为灵活,能够满足企业的多种需求,因此它已被越来越多的银行和公司用于外汇风险管理。

由于外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上的特殊性和必要性,自外汇期权产生以来,对其会计处理的研究也一直持续不断地发展,针对这些衍生品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修订和改进中。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各类涉外经济主体面临的外汇风险敞口日益明显,迫切需要外汇市场提供有效的外汇衍生产品来规避外汇风险。外汇期权作为一种规避外汇风险的有效工具在我国逐步得到应用和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不成熟,相应的会计处理更是没有统一的口径。投资者和企业都迫切需要较为合理的外汇期权会计处理方法,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和评价对它们的运用效果。我国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具体准则,明确了“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科目的使用,比较系统地规定了包括期权在内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的原则和方法,但对于外汇期权这种特定的金融工具如何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却几乎没有提及,我国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

外汇期权会计实务问题分析

期权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在价值,即现在执行期权所能获得的收益,表现为期权合约中标的物的市场价格与合约约定的价格(执行价格)之差;二是时间价值,即由于在规定的期限内执行期权可能比现在执行期权具有更高价值而给予卖方的补偿,一般表现为期权费与内在价值的差额。《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六条中指出:“对于期权,企业可以将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分开,只就内在价值变动将期权指定为套期工具”。由于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影响因素不同,且可以单独核算,分别核算又有利于形成动态的套期策略,所以,根据期权的不同作用,对于期权的确认和计量,其核心问题就是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的确认与计量。在合约持有期间期权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应分别计算其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变动数额,并按其公允价值的变动数额进行后续确认和计量。

对外汇期权的应用主要有套期保值业务和投机业务两种,套期保值又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种。由于会计准则规定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会计处理方法一致,因此这里我们只探讨前两种套期和投机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公允价值套期

例1 ABC公司于2008年11月28日向美国一家公司销售商品,双方约定以美元结算货款,共计USDl00000,付款期限为60天,当日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6.83。为了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ABC公司在外汇市场上购入一份1月份到期的USDl00000的看跌期权合约,合约的履约价格是1:6.83,支付期权费1000元人民币。该公司在2009年1月27日取得货款后执行了期权合约(交割方式:轧差交割)。

在此例中,ABC公司即为外汇期权的买方,而且由于该公司是对已确定能在60天后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套期保值,故该公司对该项期权的会计处理应属于公允价值套期,准则规定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具体处理如下:

1,初始确认

(1)按实现的收入确认一笔应收账款,外汇期权就是对这笔应收账款进行公允价值套期:

借:应收账款(USDl00000)

683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83 000

(2)由于期权合同有一个初始投资额――实际支付的期权费,所以在签约日2008年11月28日已经形成了一笔现实的交易,需要按交纳的期权费确认一项衍生工具:

借:衍生工具

――外汇期权(内在价值)

――外汇期权(时间价值)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3)将外汇期权的内在价值确认为套期工具,时间价值因属于无效套期部分,仍然在衍生工具中核算,同时将这笔应收账款确认被套期项目:

①借:套期工具

――外汇期权(内在价值)

O

贷:衍生工具

――外汇期权(内在价值)

②借:被套期项目――应收账款

(USDl00000)683 000

贷:应收账款

(USD100 000) 683 000

2,后续计量

(1)在资产负债表日即2008年12月31日,根据当天的即期汇率调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差额USDl00000×(6.82-6.83)=-1000(元),计人汇兑损益:

借:汇兑损益

1 000

贷:被套期项目――应收账款

1 000

(2)汇率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推进导致外汇期权的公允价值增加了RMB600,其中内在价值增加RMB1000,时间价值减少RMB400,应分别调整外汇期权的账面余额;同时,为了区分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的不同变动损益且由于时间价值是随着期权到期日的临近不断减少实质上形成企业为获得内在价值而付出的一种损失,我们把时间价值变动的部分直接计人“投资收益”,内在价值变动的部分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套期工具

――外汇期权(内在价值)

1 000

投资收益400

贷:衍生工具

――外汇期权(时间价值)4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

3终止确认

2009年1月27日,外汇期权到期,由于执行合约对ABC公司有利,所以ABC公司会选择行权,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以公允价值调整外汇期权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当期损益:

借:套期工具

――外汇期权(内在价值)1 000

投资收益

600

贷:衍生工具

――外汇期权(时间价值)6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

(2)收到货款,冲销被套期项目:

借:银行存款

(USDl00000) 681 000

汇兑损益

1 000

贷:被套期项目――应收账款

(USDl00000) 682 000

(3)执行合约,结转套期工具和衍生工具,同时将原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部分转入“投资收益”:

①借:银行存款

2 000

贷:套期工具

――外汇期权(内在价值)

2 000

衍生工具

――外汇期权(时间价值)0

②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 000

贷:投资收益

2 000

(二)现金流量套期

例2 以例1为基础,即购买外汇期权合约的价格以及各期的即期汇率均与例1相同,若ABC公司在2008年11月28日只与美国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并未发货,到2009年1月27日公司才按合同发货并收款。

在此例中,ABC公司买入看跌期权只是对确定承诺以及由此承诺形成的交易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套期,准则规定“对确定承诺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企业可以作为现金流量套期或公允价值套期处理”,在此为前例区分我们把它作为现金流量套期与其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其他处理则与公允价值套期基本相同,相同的分录在下面将不再赘述:

1,初始确认

由于买入期权时收入没有形成,故不用确认应收账款,也没有被套期项目,其他分录同公允价值套期。

2,后续计量

没有在公允价值套期中这一部分的(1)的分录,只需将其(2)分录中内在价值变动的部分由原先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改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终止确认

(1)以公允价值调整外汇期权的账面余额,分录也只需将在公允价值套期中原先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部分改为计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收到货款并确认一笔收入:

借:银行存款

(USDl00 000)

681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81 000

(3)执行台约,结转套期工具和衍生工具的分录同公允价值套期,同时将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部分转入“投资收益”。

(三)利用外汇期权进行投机

例3 仍然以例1为基础,若ABC公司并没有与美国公司发生购销业务,只是预测美元的汇率将下跌,因此买入美元汇率的看跌期权,以获取汇差收益。

在此例中ABC公司买人看跌期权只是利用外汇期权进行投机,不涉及套期项目,不属于套期会计核算的内容,所以在核算时不用把外汇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分开核算,只需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1,初始确认

买入外汇期权,交纳期权费1000元,确认一项衍生工具:

借:衍生工具――外汇期权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2后续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日即2008年12月31日,以当日期权的公允价值调整“外汇期权”的账面余额,共计1600-1000=600(元),计入当期损益:

借:衍生工具――外汇期权

6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0

3,终止确认

由于期权到期日的汇率有利于期权买方,ABC公司选择行权,有义务交付RMB681 000元(6.81×100 000),并得到RMB683 000(6.83×100 000),实际收到净额为RMB2000元。差额2000元转销外汇期权并确认当期损益:

①借:银行存款

2 000

贷:衍生工具――外汇期权

1 600

投资收益400

②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0

贷:投资收益

600

外汇期权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分析

对这三种业务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后,我们可以看到,在套期保值中,由于汇率变动,该公司的货款遭受到2000元的汇兑损失,但由于公司买人了看跌期权,期权的内在价值增加的2000元正好抵偿了货款损失,而期权的时间价值减少了1000元,使得公司实际承担了1000元的净损失,利用外汇期权套期使该公司减少损失1000元。而投机业务则使该公司获得了400+600=1000(元)的净收益。

小结

第7篇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拓展,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与外汇风险挂钩,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好外汇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并对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作业的范围已经跨越了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拓展,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与外汇风险挂钩,物流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等都涉及多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很大。如何防范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外汇风险,不仅关系到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特别是我国2007年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大幅度放大,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好外汇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

物流企业外汇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能具有两种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Loss)。目前,一些国家货币汇率经常动荡不定,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外汇风险对持有外汇物流企业来讲已成为重要问题。

1.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条件进出口的物流劳务,在货物已发运或劳务提供后,而物流劳务费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物流企业信贷活动,包括向外投资和向外筹资或对外债务,如遇投资本息收入的外币汇率下降,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使对外投资者蒙受损失。

2.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经常被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翻译风险。它是指以外币度量的物流企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都需要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物流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表示。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可能会招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由于预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产量、成本和价格的变动,使得企业收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测汇率变动方向的能力,所以,经济风险取决于经济分析,带有很大主观性。

二、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1.外汇风险在我国物流企业涉外业务中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对于我国大多数涉外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它们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当企业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净外币头寸时,由于有关汇率可能发生变动,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占有较高的比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动对于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影响,对于物流企业企业而言就意味着面临着汇率的经济风险。

2.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物流头寸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可能的外汇风险暴露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对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3.外汇交易币种和风险防范方法不够丰富

目前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且外汇市场上提供企业进行外汇风险避险的产品也十分匾乏。除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具有保值性质的外汇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需要。

目前国内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产品还处于开发或刚起步阶段,有的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人民币利率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可能给出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显然,过于单一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风险防范手段,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套期保值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对策

物流企业选择什么币种进行计价结算、选择哪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套期保值、怎样管理其资产负债、如何进行国际结算,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都在汇率变动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汇风险产生影响,使外汇风险的影响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管理好外汇风险,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外汇风险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只要有外汇的收支,外汇风险就会客观存在。而风险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风险暴露头寸及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完全没有风险的外汇收支是不存在的。但如果能够正视风险的存在,采用合适的方法,外汇风险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外汇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日常经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与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而不是消极应对。谨慎对待外汇风险,以化解风险而不是投机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

2.选择好合同计价货币

在对外贸易和资本借贷等经济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签约日期同结算或清偿日期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汇率不断变动而且软硬币经常更替的情况下,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签订合同时的计价货币或计价清偿货币,往往成为交易双方谈判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其次是物流劳务收入结算是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而物流劳务支出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

3.以远期外汇交易弥补风险

通过预先决定汇率和金额的远期交易是一种最直接的弥补风险手段。假定物流企业,预定在三个月后收进以美元计价的物流劳务款,可与银行预先约定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当美元资金一入账就进行交割,也就是以约定的汇率将美元卖给银行,换成人民币,这样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对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4.物流企业成立专门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高层决策人员及专业的金融和财务人员组成,统一对全公司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以外汇分析为主,针对外汇市场的走势及公司内部的外汇收支情况,寻找发现外汇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参考专家、外汇指定银行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除了制定和执行风险防范措施,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完善的风险报告和财务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以月或季度为期,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不仅如此,管理层的意见和指导方针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也应及时地反馈给货币委员会组织。完善的报告机制不仅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改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取得良好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远期外汇交易在进物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5,(12)

[2]夏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5,(11)

[3]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6,(02)

第8篇

张先生在银行工作,每天倒也安逸,虽然有任务压力和业务压力,倒也知足常乐。但最近,张先生却经常有些魂不守舍,仔细寻问,他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原来他正经受坐在家中挣美元的诱惑:张先生最近经常收到国外的电子邮件,邮件的内容大概是,不用出国,不需工作,更不需要技能和投资,你只要以你的身份证到任何一家在中国的银行开立一个账号,告诉境外的发信人,你的账号上就可以收到一笔外汇,然后你扣除10%~17%的费用回扣后,将资金转入另一个指定的银行账号。

坐在家中挣美元,一年你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张先生开始对这一类邮件并不在意,可连续收到这样的邮件引起了张先生的注意,经过分析,张先生意识到这是一个典型的洗钱和国外热钱进入国内的方式和渠道――你以你的身份证在银行开立一个账号,告诉境外的需要方,境外人员将资金打进你的账号,你扣除费用回扣后将资金转入另一个指定的银行账号,境外的资金神秘地进入了中国境内。

贸易项下的热钱通道

这个故事激发了我对热钱如何进入中国的兴趣。上网一查,原来热钱在中国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据研究者估算,到今年年底,涌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累计将达到6500亿美元左右。社科院世经所学者张明在社科院网站上发表报告指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惊人,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如果以人民币对美元1比7计算,大概有12.2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约28%。

当然,这些热钱并不是都通过上述方式进来的,“坐在家中赚美元”只是小规模进入的一种方式。而另一种方式也许更惊险、更直接、更具有冲击力,那就是贸易的进出口。

贸易的进出口就是通过进出口贸易使热钱进入国内。这种热钱流入数额大,也隐秘。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外贸和进出口企业低报进口、高报出口的方式引入热钱,中国人民币升值但外贸顺差却不见明显减少的矛盾情况,就和国际热钱的流入不无关系;方式之二,通过编制假合同虚报出口贸易,促成外汇资金流入国内;方式之三,通过“买单出口”的方式进入,做法是由中介机构注册多家虚假外贸企业,获得外管局“审批”的出口收汇与进口付汇核销单,然后出售给没有“出口权”的企业与个人,形成虚假贸易和资金流入;方式之四,通过贸易信贷流入国内,做法是提供虚假出口贸易信贷,由此将外汇资金打人国内。

无论哪一种方式,其流程都是将一笔事实上都不存在的交易资金以贸易的方式进入国内,然后通过利差和人民币升值赚取超额利润。如一张普通的字画,境外机构可以以300万美元收购,这样300万美元就进入了中国境内。按照我们的被严格控制的汇率价格,如果以1比7.5换成人民币,就可以得到2250万人民币。存入银行每年4.14%的存款利息收益,而美国仅有2%的存款利率。

如果外汇投机资金进入中国股市、房市进行投资,收益可能会超过100%。而如果这笔资金不回国,可以继续在中国升值和投资。这就是为什么国外资金和投行助推中国股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原因,也是热钱进入中国的主要目的。

外国投资的可疑之处

外商直接投资也是热钱进入中国的重要渠道,即通过虚假投资,混杂着对机器设备、技术评估、商标产权等方面的投资,而后转进资本市场。

它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国内某些地方政府实施招商引资政策进行虚假投资,将无实体产业投资需求的资本投入投机利润较高的房地产、有价证券等领域,或者国内投资者通过在国外设立特殊目的的公司,在境外通过银行借款、出让公司股份、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进行返程投资。

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大型跨国公司通过从内部调拨资金或是短期国际借贷的方式,将同外转入的资金投入到高利润行业。最简单的方式是出让企业股权,以高额的价格出让部分股权,外资进入后换成人民币,通过利差、人民币升值和投资赚取高额收益。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小企业、设立初期的企业特别受外资青睐的原因。如果要使资金回笼,再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股权,就可堂而皇之地收回投资和收益。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54.97%,达到427.78亿美元,5月份单月增长37.94%,达到77.61亿美元。虽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持续上升,但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持续下降。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915家,同比跌20.95%,5月份单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企业2425家,同比下跌10.94%。同期,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28.1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5.09%;原欧盟15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24.8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5.2%。

新设立企业数在减少,而利用外资的金额却不断扩大,这固然有中国整体经济环境改善的成分但不可回避的是,在中国劳动力成本恢复性上升、生产资料成本恢复性上升、环境保护成本恢复性上升的大环境下,外国投资资金的流入,存在可疑之处。

责任不在“热钱”

此外,还有一些热钱来自于海外华人华侨汇款,特别是通过CEPA安排,从香港流人的资金。当中就有部分香港资金换汇后存入国内银行的现象。因为根据有关规定,香港居民可以每天汇入内地银行8万元人民币。

今年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1539亿美元,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74亿美元,这意味着一季度进人中国的热钱已经超过851亿美元。在2007年,这一数字是1170亿美元,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流入的热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70%。

这里我们不需要指责海外资金的逐利行为,因为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的,是一个裸的营利工具。而个人也可以坐在家中挣美元,一年成为百万富翁。而管理者要做的是,如何从制度上、体制上、技术上、管理上减少或杜绝这种行为的损害。

第9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外汇风险交易风险

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作业的范围已经跨越了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拓展,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与外汇风险挂钩,物流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等都涉及多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很大。如何防范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外汇风险,不仅关系到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特别是我国2007年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大幅度放大,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好外汇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

物流企业外汇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能具有两种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Loss)。目前,一些国家货币汇率经常动荡不定,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外汇风险对持有外汇物流企业来讲已成为重要问题。

1.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条件进出口的物流劳务,在货物已发运或劳务提供后,而物流劳务费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物流企业信贷活动,包括向外投资和向外筹资或对外债务,如遇投资本息收入的外币汇率下降,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使对外投资者蒙受损失。

2.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经常被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翻译风险。它是指以外币度量的物流企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都需要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物流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表示。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可能会招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由于预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产量、成本和价格的变动,使得企业收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测汇率变动方向的能力,所以,经济风险取决于经济分析,带有很大主观性。

二、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1.外汇风险在我国物流企业涉外业务中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对于我国大多数涉外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它们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当企业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净外币头寸时,由于有关汇率可能发生变动,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占有较高的比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动对于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影响,对于物流企业企业而言就意味着面临着汇率的经济风险。

2.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物流头寸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可能的外汇风险暴露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对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3.外汇交易币种和风险防范方法不够丰富

目前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且外汇市场上提供企业进行外汇风险避险的产品也十分匾乏。除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具有保值性质的外汇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需要。

目前国内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产品还处于开发或刚起步阶段,有的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人民币利率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可能给出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显然,过于单一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风险防范手段,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套期保值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三、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对策

物流企业选择什么币种进行计价结算、选择哪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套期保值、怎样管理其资产负债、如何进行国际结算,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都在汇率变动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汇风险产生影响,使外汇风险的影响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管理好外汇风险,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外汇风险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只要有外汇的收支,外汇风险就会客观存在。而风险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风险暴露头寸及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完全没有风险的外汇收支是不存在的。但如果能够正视风险的存在,采用合适的方法,外汇风险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外汇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日常经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与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而不是消极应对。谨慎对待外汇风险,以化解风险而不是投机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

2.选择好合同计价货币

在对外贸易和资本借贷等经济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签约日期同结算或清偿日期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汇率不断变动而且软硬币经常更替的情况下,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签订合同时的计价货币或计价清偿货币,往往成为交易双方谈判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其次是物流劳务收入结算是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而物流劳务支出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

3.以远期外汇交易弥补风险

通过预先决定汇率和金额的远期交易是一种最直接的弥补风险手段。假定物流企业,预定在三个月后收进以美元计价的物流劳务款,可与银行预先约定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当美元资金一入账就进行交割,也就是以约定的汇率将美元卖给银行,换成人民币,这样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对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4.物流企业成立专门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高层决策人员及专业的金融和财务人员组成,统一对全公司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以外汇分析为主,针对外汇市场的走势及公司内部的外汇收支情况,寻找发现外汇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参考专家、外汇指定银行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除了制定和执行风险防范措施,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完善的风险报告和财务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以月或季度为期,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不仅如此,管理层的意见和指导方针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也应及时地反馈给货币委员会组织。完善的报告机制不仅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改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取得良好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远期外汇交易在进物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5,(12)

[2]夏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5,(11)

[3]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6,(02)

第10篇

关键词:外汇储备;规模;币种结构;资产结构;“一带一路”

外汇储备指该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该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形式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构成了该国的国际储备。

我国外汇储备自2006年超过日本以来,已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充足的国际支付能力的体现。但是,由于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使得美元持续贬值,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价值不断缩水。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币种结构、资产结构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管理也受到了持续关注。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1、外汇储备的规模现状

(1)第一阶段(1978年―1993年)的主要特点是外汇储备额较少,变动幅度较大,国际收支极不稳定。在此阶段中,我国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进口以先进的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农副产品及原料为主,经常出现项目逆差。

(2)第二阶段(1994年―2000年)的主要特点是外汇储备规模从总体上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储备额有了很大的提升。1994年,我国进行了汇率改革,与此同时,经济形势较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家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的人口红利不断显现,出口创汇能力大幅度提高。由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在资本与金融项目上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监管措施使得外汇储备的增速放缓,但总体上外汇储备的规模还是得到了扩大。

(3)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的外汇储备主要呈现出快速大规模的增长态势。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双顺差的格局。依据特里芬的比例分析法,该国外汇储备最适规模为当年进口额的40%,自2004年以来外汇储备约是最适规模的4倍左右,目前外汇储备已大大超过了最适规模。

2、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现状

根据图表我们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的美元资产占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总体稳定在60%左右,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储备水平,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美元资产的公信力较强使得美元资产将会长期作为外汇储备的首选。由于外管局对我国外汇储备具体构成情况不予公布,所以目前只能根据现有研究、新闻媒体和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见表2)间接地得出有关数据。

由表3不难发现,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中主要以美元资产为主,与2005年相比而言,欧元资产的比重也有所上升,主要得益于欧盟的快速发展和与欧经济贸易的日益频繁,从长远来看,欧元对美元的挑战会越来越强。

3、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现状

外汇储备主要以外国政府债券、国际组织债券、公司债券等形式持有。其中,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国国债以美国政府的信用作保,由于其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较高,所以是大多数外汇储备的主要持有形式,我国亦不例外。我国投资于美国的长期债券占现有外汇储备的主体部分,短期债券和股权投资占比较小,两者相加不足10%。(见表4)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问题

1、规模过大带来的问题

(1)货币政策选择的自主性受到限制。中央银行投入发放的基础货币主要被国内信贷和外汇占款所影响,这两部分的多少与增减是相互联系的。为了使我国不出现大规模的经济波动,在外汇占款过大的情况下只有紧缩国内信贷规模,减少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2)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外汇占款过多使得投入经济中的基础货币增加,由于货币的乘数效应,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过大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居民生活的改善,会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3)人民币被迫升值压力加大,汇率风险较大。近年来的数据资料显示,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更是加大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造成其它主要货币对人民币的相对贬值,使得我国外汇储备价值有所下降。

2、币种结构的问题

(1)风险过于集中。我国外汇储备在币种结构上过度依赖于美元,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量化宽松政策(QE)进一步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美元的走弱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的损失达到数百亿美元。

(2)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不利益储备职能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拓宽和加深,国际收支中货币更加多元化,币种结构的单一与之不相协调,阻碍了外汇储备对维护本国汇率稳定和调节国际收支水平的正常发挥。

3、资产结构的问题

(1)投资收益低。过度投资于较高信用级别的债券,以美国的国债为主,而其债权收益率的名义利率只有5%左右,且还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2)机会成本大。由表4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外汇主要投资于长期国债,如果把投资于债券和银行存款的储备比重适当地降低,加大对股权、新兴产业和资源的投资,这样可以获得高于存款和债券为主的投资组合的收益。如果越是大量的外汇储备投资于收益率极低的银行存款和债券,就越是意味着我们持有外汇的机会成本越大。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是跨地区、强调互利共赢的经济战略。其中“一带”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共计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占全球总人口的63%,经济总量达21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29%。“一带一路”对于我国内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化解国内产能过剩,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帮助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外需不足,内需疲软,“一带一路”开辟了新的市场,拉动基建、旅游、建筑、设备制造、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沿线国家也分享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交通贸易的发展促进其经济水平的提高。

2、缓解我国资源依赖性,促进区域协调化和域内贸易的发展

我国的矿产油气资源对外依赖度高,矿产资源和货物等很大一部分运输需途经马六甲海峡,易受制于人。“一带一路”开辟了新的运输道路,加强了我国与中亚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合作,维护国家资源安全,与其他国家联系日益紧密,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和贸易自由化。

四、“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外汇储备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1、“一带一路”战略的资金需要由外汇储备提供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的资金需要由外汇储备提供支持,可以通过设立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的方式,也可以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资金平台。主要包括一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基“丝路基金”。外汇储备由官方持有且随时可动用,提供了便利和可行性,减少了政府调动资金的难度,加强了政府的主导地位,保障了战略的具体实施。

2、“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提供保障

以美元为主的外汇资产在对外投资中具有广泛地接受性,这样才能满足对外投资的需求,战略涵盖国家多,面积广,以美元对外投资,则我国外汇储备可以满足投资需求。

3、“一带一路”使得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

外汇储备投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外汇储备长期以来收益偏低,机会成本较高的问题,使得我国长期以美债为主的投资更加多元化,投资于实业的收益高于美债收益,而且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文政、许婕颖:试述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J]商业现代化,2005(27).

[2] 任璐、潘志斌: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J].商业现代化,2009(29).

[3] 张彬、张良强、徐敏: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问题探析[J].南方金融,2012(3).

[4] 王敏、柴青山、王勇、刘瑞娜、周巧云、贾钰哲、张莉莉:“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国际金融支持战略构想[J].国际贸易,2015(4).

[5] 陆路: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

第11篇

一、外汇期权及其对会计的意义

外汇期权是金融期权的一种,也称为货币期权或外币期权,是一种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是否拥有按照规定汇率买进或者卖出一定数量外汇资产的选择权。购买外汇期权者可以根据当时市场价格波动的趋势,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已签订的外汇期权合同,不必承担必须买入或卖出外汇的义务。由于外汇期权比外汇远期更为灵活,能够满足企业的多种需求,因此它已被越来越多的银行和公司用于外汇风险管理。

由于外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上的特殊性和必要性,自外汇期权产生以来,对其的会计处理研究也一直持续不断地发展,针对这些衍生品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修订和改进中。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1989年开始与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合作,致力于国际会计一体化中有关金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披露与列报标准的研究。美国作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发祥地和最大的交易国,从1985年起,其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后发表了有关提供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特定项目风险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计量及套期保值会计中的损益配比问题等具体准则。

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扩大,各类涉外经济主体面临的外汇风险敞口日益明显,迫切需要外汇市场提供有效的外汇衍生产品来规避外汇风险。外汇期权作为一种规避外汇风险的有效工具在我国逐步得到应用和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不成熟,相应的会计处理更是没有统一的做法。投资者和企业都迫切需要较为合理的外汇期权会计处理方法,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和评价对它们的运用效果。本着与国际接轨、顺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提出的新要求的原则,我国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24号-套期保值》、《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具体准则,对“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科目的使用说明,比较系统地规定了包括期权在内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的原则和方法。但对于外汇期权这种特定的金融工具如何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却几乎没有涉及,我国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

二、外汇期权会计实务问题分析

期权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在价值,即现在执行期权所能获得的收益,表现为期权合约中标的物的市场价格与合约约定的价格(执行价格)之差;二是时间价值,即由于在规定的期限内执行期权可能比现在执行期权具有更高价值而给予卖方的补偿,一般表现为期权费与内在价值的差额。由于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影响因素不同,且可以单独核算,分别核算又有利于形成动态的套期策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六条中指出:“对于期权,企业可以将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分开,只就内在价值变动将期权指定为套期工具”。所以,根据期权的不同作用,对于期权的确认和计量,其核心问题就是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的确认与计量。在合约持有期间期权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应分别计算其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变动数额,并按其公允价值的变动数额进行后续确认和计量。

对外汇期权的应用主要有套期保值业务和投机业务两种,套期保值又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种。由于会计准则规定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会计处理方法一致,我们只需探讨前两种套期和投机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公允价值套期

例1:ABC公司于2008年11月28日向美国一家公司销售商品,双方约定以美元结算货款,共计USD100000,付款期限为60天,当日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6.83.为了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ABC公司在外汇市场上购入一份1月份到期的USD100000的看跌期权合约,合约的履约价格是1:6.83,支付期权费1000元人民币。该公司在2009年1月27日取得货款后执行了期权合约。有关日期的汇率和外汇期权的市场价格见表1:

表1汇率和外汇期权的市场价格(单位:人民币元)

日期

(1)即期汇率

(2)期权的市场价格

(3)内在价值

(4)=100000*[6.83-(2)]时间价值

(5)=(3)-(4)

2008年11月28日1:6.83100001000

2008年12月31日1:6.8216001000600

2009年1月27日1:6.81200020000

在此例中,ABC公司即为外汇期权的买方,而且由于该公司是对已确定能在60天后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套期保值,故该公司对该项期权的会计处理应属于公允价值套期,准则规定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具体处理如下:

1、初始确认

(1)按实现的收入确认一笔应收账款,外汇期权就是对这笔应收账款进行公允价值套期:

借:应收账款(USD100000)68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683,000

(2)由于期权合同有一个初始投资额——实际支付的期权费,所以在2008年11月28日签约日已经形成了一笔现实的交易而不是未来生效的合同,需要按交纳的期权费确认一项衍生工具:

借:衍生工具——外汇期权(内在价值)0

——外汇期权(时间价值)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3)将外汇期权的内在价值确认为套期工具,对于时间价值因属于无效套期部分,仍然留在衍生工具,同时将这笔应收账款确认被套期项目:

①借:套期工具——外汇期权(内在价值)0

贷:衍生工具——外汇期权(内在价值)0

②借:被套期项目——应收账款(USD100000)683,000

贷:应收账款(USD100000)683,000

2、后续计量

(1)在资产负债表日即2008年12月31日,根据当天的即期汇率调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差额USD100000*(6.82-6.83)=-1000元人民币计入汇兑损益:

借:汇兑损益1,000

贷:被套期项目——应收账款1,000

(2)汇率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推进导致外汇期权的公允价值增加了RMB600,其中内在价值增加RMB1000,时间价值减少RMB400,应分别调整外汇期权的账面余额;同时,为了区分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的不同变动损益且由于时间价值是随着期权到期日的临近不断减少实质上形成企业为获得内在价值而付出的一种损失,我们把时间价值变动的部分直接计入“投资收益”,内在价值变动的部分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套期工具——外汇期权(内在价值)1,000

投资收益400

贷:衍生工具——外汇期权(时间价值)4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

3、终止确认

2009年1月27日,外汇期权到期,由于执行合约对ABC公司有利,所以ABC公司会选择行权,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以公允价值调整外汇期权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当期损益:

借:套期工具——外汇期权(内在价值)1,000

投资收益600

贷:衍生工具——外汇期权(时间价值)6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

(2)收到货款,冲销被套期项目:

借:银行存款(USD100000)681,000

汇兑损益1,000

贷:被套期项目——应收账款(USD100000)682,000

(3)执行合约,结转套期工具和衍生工具,同时将原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部分转入“投资收益”:

①借:银行存款683,000

贷:银行存款(USD100000)681,000

套期工具——外汇期权(内在价值)2,000

衍生工具——外汇期权(时间价值)0

②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0

贷:投资收益2,000

(二)现金流量套期

例2:以例1为基础,即购买外汇期权合约的价格以及各期的即期汇率均与例1相同,若ABC公司在2008年11月28日只与美国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并未发货,到2009年1月27日公司才按合同发货并收款。

在此例中,ABC公司买入看跌期权只是对确定承诺以及由此承诺形成的交易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套期,准则规定“对确定承诺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企业可以作为现金流量套期或公允价值套期处理”,在此为区分前例我们把它作为现金流量套期来做,其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其他处理则与公允价值套期基本相同,其相同的分录将不再赘述:

1、初始确认

由于买入期权时收入没有形成,故不用确认应收账款,也没有被套期项目,其他分录同公允价值套期。

2、后续计量

没有在公允价值套期中这一部分的(1)的分录,只需将其(2)分录中内在价值变动的部分由原先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改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终止确认

(1)以公允价值调整外汇期权的账面余额,分录也只需将在公允价值套期中原先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部分改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收到货款并确认一笔收入:

借:银行存款(USD100000)68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681,000

(3)执行合约,结转套期工具和衍生工具的分录同公允价值套期,同时将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部分转入“投资收益”。

(三)利用外汇期权进行投机

例3:仍然以例1为基础,若ABC公司并没有与美国公司发生购销业务,只是预测美元的汇率将下跌,因此买入美元汇率的看跌期权,以获取汇差收益。

在此例中ABC公司买入看跌期权只是利用外汇期权进行投机,不涉及套期项目,不属于套期会计核算的内容,所以在核算时不用把外汇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分开核算,只需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1、初始确认

买入外汇期权,交纳期权费1000元,确认一项衍生工具:

借:衍生工具——外汇期权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2、后续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日即2008年12月31日,以当日期权的公允价值调整“外汇期权”的账面余额,共计1600-1000=600元,计入当期损益:

借:衍生工具——外汇期权6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

3、终止确认

由于期权到期日的汇率有利于期权买方,ABC公司会选择行权,以6.81的汇率用RMB681000从市场上买回USD100000用于交割期权,得到RMB683000,差额2000元转销外汇期权并确认当期损益:

①借:银行存款683,000

贷:银行存款(USD100000)681,000

衍生工具——外汇期权1,600

投资收益400

②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

贷:投资收益600

三、外汇期权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分析

对这三种业务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后,我们可以看到,在套期保值中,由于汇率变动,该公司的货款遭受到2000元的汇兑损失,但由于公司买入了看跌期权,期权的内在价值增加的2000元正好抵偿了货款损失,而期权的时间价值减少了1000元,使得公司实际承担了1000元的净损失,利用外汇期权套期使该公司减少损失1000元。而投机业务则使该公司获得了400+600=1000元的净收益。买入看跌期权后,这三种业务对ABC公司08、09年报表相关项目的影响见表2、3:

表2外汇期权对08年报表的影响单位:元

业务类型资产资本公积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总额

公允价值套期+600不变-400+1000+600

现金流量套期+600+1000-400不变-400

投机+600不变不变+600+600

表3外汇期权对09年报表的影响单位:元

业务类型资产资本公积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总额

公允价值套期+400不变+1400-1000+400

现金流量套期+400-1000+1400不变+1400

投机+400不变+1000-600+400

四、小结

第12篇

一、弥补外汇监管政策漏洞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而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或将对一国经济带来冲击,只有对跨境资金流动有效监管,才能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特别是在目前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也在逐步放开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健全外汇管理制度,及时调整与制定相关政策,才能从根本上严防异常资金流动。

(一)当前外汇监管的政策漏洞

从货物、服务、经常转移、资本、个人、保税区等政策分类看,现行政策体系存在有待完善的方面。货物贸易相关政策方面,海关与外汇局监管侧重不同,海关侧重对物流的监管,而外汇局侧重对资金流的监管,二者在政策衔接上的漏洞将为异常资金流动提供渠道。以加工贸易为例,企业可通过“出口高报、进口低报”等方式流入资金,海关对报关价格的管理主要针对涉税商品,进料加工项下的全部进口商品和绝大部分出口商品不涉及征收关税,其报关价格在相当程度上由企业自行申报,而外汇局针对实际收付资金的监管,也无法对企业自行申报的报关价格进行监控。再如,海关对于工缴费收入的核定在一定幅度范围内以企业报价为准。外汇局工缴费的核销以报关单数据为准,对工缴费率的高低没有审核义务,监管的重点是外汇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由于监管重点不同,往往存在重复监管与真空监管的现象出现。服务贸易方面,目前我国对服务贸易项下外汇实行的是可自由兑换政策,无法规特殊规定的项目外,服务贸易项下的监管(材料审核)均由商业银行代位执行,在当前服务贸易法规框架下,仍然延续着重对外汇流出的监管思路,对流入监管较为放松,如对境内关联公司对外支付跨国公司代垫费用有明确的规定,而对境内企业向境外公司收回我方代垫款却没有相应规定。服务贸易项下范围广泛,种类繁多,转口贸易、承包工程、运费、佣金等名目均有可能成为异常资金流动的渠道。经常转移及收益方面,经常转移项下的资金流入包括赡家款、捐赠款等形式,就目前的法规而言,捐赠款的流入在数额和用途上均不受限制,并且企业在接受捐赠资产作为其资本公积后,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范畴,可以按照规定在适当的时候转增实收资本。利润汇回项下由于资金汇入及结汇审核难度较大,监管较为无力。资本项目方面,外方撤资资金滞留境内管理存在政策空白,对于外方投资者撤资资金是否必须离境、什么时间离境,法规并未做出限制性规定;现行短期外债管理政策在外债展期方面管理非常宽松,短期外债展期的条件、展期次数、展期期限、展期超过一年是否纳入中长期外债管理等,均未做出限制性规定。个人外汇管理方面,从目前管理现状看个人项下外汇管理主要集中在事中的“结售付汇、外币现钞存取与携带出境”环节,处于事前的外币流入环节除需进行国际收支申报外,对个人项下外汇资金流入基本上不存在任何限制。此外,真实性材料的审核标准、审核尺度的不明确,如个人超限额结汇的真实性资料的格式、有权出具单位与提供虚假单据后果等未做进一步明确规定,使超限额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保税监管区相关政策方面,《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以及《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操作规程》是2007年出台的,在当时的国际收支形势下,侧重于“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理念,对购付汇业务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对于收结汇业务涉及的很少。同时,进出境货物备案清单尚未实行电子数据共享,故其收结汇管理难度将加大,如何进行保税监管区域企业收结汇问题日渐突出。区内转口贸易外汇管理过于宽松,非法流入流出资金的调查取证很困难,控制跨境资金往来难度较大。

(二)弥补政策漏洞的建议

一是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统计数据作为基础信息资源,对政府决策和统计分析的支撑作用越发重要,而现实中,统计数据往往根据政府职能部门的权限划分,掌握在不同部门手中,或掌握不同的统计口径,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整合利用,将充分实现“1+1>2”的资源优化配置效益。为此,加强与海关、商务、税务、等部门的联系,建立价格信息、税收信息、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强部门联动,通过多方信息的比对核实,建立进出口报关等信息与外汇收支联动监测机制,及时根据市场和企业动态变化,调整监管措施,奠定主体监管的信息基础。二是整合和健全外汇“主体监管”体系。所谓“主体监管”,即以企业法人主体为单位,全口径采集企业信息,在对企业进行非现场及现场监测后,实现分类管理的监管方式。目前,根据主体监管理念,外汇局已推行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由“逐笔核销”转为“总量核查、分类管理”,由“事前审核”转为“事后监测”,但全口径的主体监管尚未建立,随着资本项目管理的逐步简政放权,在未来对企业的外汇管理全面放松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健全主体监管以企业为主体,涉及资本项目、经常项目和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全口径管理体系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三是针对当前外汇管理薄弱环节,加强和完善外汇政策针对性。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我国外汇管理的方式逐渐转变,主要通过监管外汇指定银行来实现对涉外企业和个人的间接监管。外汇指定银行作为外汇资金收付和结售汇体系的枢纽,在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中承担了大量真实性审查职责,但这与银行自身作盈利主体的目标相矛盾,同时,银行代位监管意识的强弱、方式和手段也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效果,为非法资金出入境留下空间,这就要求外汇监管部门从外汇政策的有效性这一根本点入手,通过完善外汇政策,既为商业银行代位监管提供有力抓手,也进一步堵塞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便利渠道。如对超限额的服务贸易收结汇,增设境外收入来源证明材料等审核限制,并追加实施延伸核查机制。根据来料加工出口报单记载的加工费或收汇比例,核定来料加工收汇额度,严禁超报关单金额收汇的行为。扩大企业投资收益使用渠道,减少利润集中流出。对外资利润的分配、再投资、滞留、汇出等信息进行备案及核准管理。对外债实行规模管理,将存在人民币资金缺口作为外商投资企业举借外债的先决条件。制定股权价格评估办法,明确股权所代表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指导目录,防止股权定价畸高和畸低现象。完善保税监管区域管理政策,有效整合保税监管区域相关法规与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相关法规,使区内区外政策趋于平衡,加强对提单转卖交易真实性审核。

二、加强银行外汇综合头寸管理

第13篇

(一)次贷危机概述

美国次贷危机有着复杂的成因,但总体上主要体现为投资银行采用杠杆模式动用大量资金,与最初的房贷银行签订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合同,再让这些合同流通于CDS(CreditDefaultSwap,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而这些层级之间的利润则主要来自于美国的次级贷款,这些真正的贷款人是普通的房地产投资人。他们将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投资房产,为还银行利息,将房子再抵押给银行,贷款付息。而当房价涨到一定程度停止上涨时,普通投资人无法付息则把房子甩给银行,于是CDS市场各投资方因违约倒闭,银行积压大量房产。次贷危机实质上是以次级房产按揭为载体,以金融资本运作为链条,用投资行为掏空实体经济的恶性循环,它使得规则细密、监管严密的美国金融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

(二)危机暴露的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暴露的直接问题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其深度原因则是美国政府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政府减少对企业的干预。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美国完成了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但仍是一种规则监管模式。从1999年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至2005年,美国已经形成了联邦和各州一百多个监管机构,各监管机构在自己的范围内颁布法规实施监管。多层监管机构在规则监管模式下暴露出监管效率低下,监管重叠与监管真空并存以及监管部门之间的冲突问题,监管覆盖不全面与前瞻性的缺乏直接削弱了监管机构对新形势下新的金融实体及金融投资模式的监管效果。同时,美国着力提高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份额和竞争力,过于强调做大金融市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缺乏整体的金融安全意识及控制。另外美国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国内对宽松监管环境的要求下,政府及监管机构对经济发展的危机感放松警惕,对现实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采取忽视的态度,也没有统一的机构有足够法律授权来对整个金融体系作协调工作,所以这既是意识问题又是制度问题。

二、危机对我国金融投资监管的启示

金融危机的爆发除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外,更重要的是对金融体制的冲击,这种冲击在给中国金融业国有资产投资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启示。

第一,对金融国有资产的监管要从宏观着手构建科学的监管框架,要准确定位各监管机构职能,避免美国多重监管的弊端。目前,我国对外进行金融投资及监管的体系是多元化的。首先,作为政府组成机构直接对外投资,如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外汇储备;其次,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有些经营公司还同时履行监管职能,如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及下辖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中司可以对外直接投资,中央汇金则在国内向各大国有控股银行注入资本间接投资;最后,作为实体金融公司的各大国有控股银行直接对外投资。金融监管体制基本是“一行三会”,另外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等也各自担负一部分监管职能。我们经常提到加强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但不同部门间并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这种合作基本停留在制度层面而缺乏操作性。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是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不同,从而带来潜在的监管冲突,而中国目前虽然尽量追求整齐划一的监管标准,但由于部门分工不同,并且涉及不同的投资实体,也会导致监管出现真空地带,所以是选择剥离金融资产重构制度还是选择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进行各方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增强监管的透明度,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和海外投资的监管。目前,包括我国政府机构、国资经营公司在内的国资监管机构海外投资债券的行为并不透明,而且官方媒体一向是报喜不报忧。国有金融资产投资海外金融衍生品等事件一般是通过外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以及新闻媒体的关注才使其曝光,甚至要媒体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中国海外投资数额来进行侧面了解才能得知。比如,“两房”债券事件,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央行公布的外汇数据“打架”事件。为此,需要建立长效的信息公开及监督机制,使国有财产至于全民的监督之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投资实质上变成一种虚拟经济,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工具,需要谨慎选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使得房地产资产以证券化方式进入投资市场,发达国家尚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及投资工具,对于发展中的经济实体,更应该多做功课而不是赌博。国有资产海外投资亏损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也频见报端,而投资实体及主管部门却鲜有回应。如自2007年成立以来,中投在海外投资的战绩实在说不上出彩,可以说是“屡战屡败”。而目前又曝出中司投资东京电力,亏损在所难免。国内对其问责机制的质疑连连,这不仅是如何进行海外投资监管的问题,更是如何总体完善监管制度的问题。我国目前对国企海外投资的控制和监管依然缺位,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和问责制度可供执行,又鉴于中司有着特殊的地位,更增加了此类问题解决的难度。

第三,准确定位金融监管价值,采取科学合理的监管模式,确保本国金融体制及投资安全。金融业的监管价值一是做大市场增加市场份额,二是保护市场和投资者利益。长期以来,美国金融业的目标过度痴迷于做大市场份额,突出表现在次贷危机的次级贷款及其金融衍生品。巨大的虚拟市场,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产生断裂,所以我国对金融国有资产不能像实体经济基本建设项目一样追求铺摊子,上规模。

另外,对于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并不是单纯的原则和规则问题,原则固然重要,规则必不可少。金融危机后,美国虽然对原则监管表现出青睐,但毕竟美国和中国的监管体系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探求制定统一的法律来解决监管规则、监管权限冲突的问题,但美国联邦制下似乎要困难的多。

第14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流动性过剩;潜在恶性循环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2005年7月21日,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人民币退出了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改为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方面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要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持续缓慢的升值状态。也正是人民币汇率这种持续缓慢的升值趋势,再加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强化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在利益驱动下大量外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推动我国股市以及房地产市场超乎寻常地高速发展,泡沫化成分不断加大。此外,这些进一步的激化了由于长期贸易顺差所产生的超额外汇储备问题、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问题,进而推动了我国相关行业的物价上涨,带来了通货膨胀隐患。

一、人民币升值的根源分析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中的贸易顺差,通常以资本项目的逆差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然而,在我国过度依赖出口与外资的经济结构下,贸易经常项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巨额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由此,从我国现行外汇管理制度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实条件出发,可以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开始了一种潜在恶性循环。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同时,以外汇占款形式发放的基础货币不断增加,从而使市场上的流动性趋于过剩。货币资本的过剩将压低利率,一方面刺激投资过快增长,驱逐资金涌入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中大量资金的涌入可能提高资本收益,加上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产生泡沫,形成资本项目顺差的恶性循环。(图1)

如果人民币面对升值压力而不升值,那么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无从释放,人民币升值预期将更加强烈,资产泡沫将日益膨胀。当中央银行的干预无能为力时,汇率制度将不得不做出让步,从而导致汇率大幅度升值。其中,导致汇率陷阱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确定的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不仅吸引着国外热钱的流入,推高人民币资产泡沫;同时,由于其不确定性,还可能干扰由工资增长调节生产率增长的自然平衡,从而恶化我国面临的潜在通货紧缩问题。

(二)货币流动性的结构性失衡。由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引起的过剩的货币供给如果是流向有利于拉动内需的实体部门,恶性循环就无法形成。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实际上是一种相对过剩,由于结构失衡而引起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之间错配的结果。

(三)国内需求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采取的是鼓励出口和鼓励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政策。随着中国不断开放,融入全球,我国渐渐形成了对国际市场的双向依赖,这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体外循环不断弱化了内贸部门对要素资源的竞争力,新增的生产能力和产业结构一直向有出口需求的部门倾斜(例如工业部门),同时必然形成对内需部门、非贸易部门的蔑视和抑制。而如果没有本土的内需拉动相应的跟上,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仍然将依赖外向部门,贸易顺差的情形仍将持续出现,这样就会对汇率水平形成更进一步调整的要求和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而由于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流动性过剩。过剩的流动性往往伴随着资产价格上涨或者一般消费品价格出现通货膨胀,从而给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带来一定的危害。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较为宽松的流动性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充足的流动性可以为经济改革创造条件,使政府与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可供支配,也有助于减轻银行经营风险,推动金融市场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处在一个脆弱的失衡状态,再加上我国国内缺乏完善的金融体系,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过多的流动性也会将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转嫁至我国,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长期政策性低利率使得国际热钱挖空心思地进人中国境内,炒作中国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投机资金进入中国,必然会对投资资金产生一个替代作用,导致投资资金撤离。另外,从我国储蓄结构上看,活期储蓄增幅要高于定期储蓄,说明目前公众对储蓄收益的关注不高,活期存款可以灵活方便的转入其他资本市场参与投机。如果国内外资金都偏向投机领域,则会导致资金供给结构的不平衡,大量真实需要资金的领域,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等等会因资金匮乏而发展受制,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必定受到严重伤害。资产价格泡沫迅速出现,经济运行中过剩的流动性已经引发了实体经济投资增长过快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这是因为长期流动性过剩和升值预期会导致利率持续走低,由此推动信贷融资需求上升,投资膨胀是可以预期的,产能扩张则成为一种必然。近年来,各主要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和土地交易价格持续上升。2006年股票市场的回暖,20O5年一季度以来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一降再降,也都说明了资产价格呈急剧上涨之势。股市的良好发展可以吸收大量资金,缓解流动性,但如果股价上涨过快,则会重现投机性为主的股市格局,加大了股市的风险。资产价格上涨,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形成资产价格的上涨预期,这种预期会因投机的增量资金流入而不断地自我加强。如果有大量的投机者参与炒作,一旦投机过度造成泡沫破裂时,必定会发生资产价格暴跌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加大。人民币升值与流动性过剩导致利率长期走低。为抑制流动性过剩,央行2008年已经连续加息,存款利率的提高促使银行存款继续大量增加,但是实际上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使得我国的资金成本极低,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贷款冲动难以遏制。同时,贷款利率的提高使中小企业贷款明显受到抑制。另外,自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局部过热趋势,特别是土地、原材料、能源价格涨幅显著,而一般消费品价格到2007年才开始上涨。不同的价格涨幅水平会给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困难;同时,货币当局还要应对汇率稳定、经济增长等多个任务,这都会使货币政策的协调难度增大。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和外汇储备不断增长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我国现有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下,贸易顺差以及资本的内流引起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以外汇占款的方式被动发行货币造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受外汇占款影响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我国缺乏有效对冲外汇占款工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此大受影响,而汇率形成机制(即强制结售汇)是造成上述占款问题的最主要的制度性因素。

三、应对策略

(一)货币政策。外汇储备的增加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我国持续的双顺差带来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央行只能被动买进美元,导致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加,大量的外汇储备只能投资于收益率很低的美国国债:央行买进美元的同时等于向市场上投放了人民币,为了防止出现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量扩张,央行只得再通过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冲销”,即再用这些票据换回已经投放的人民币。因此,货币政策在目前条件下难以有较大的作为,在仍然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央行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冲销持续增加的外汇储备。货币政策的另一个困境就是如何内外平衡:即市场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与汇率升值的协调问题。要改善目前国内流动性过剩、股票和房地产等价格膨胀的问题,央行需要提高利率,收缩银根,防止经济局部过热;但是利率的提高会降低中美两国利差水平,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更多的国外短期资本将会进入我国进行投机,加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内外部平衡的问题上,重点要看中央银行在克鲁格曼的货币政策独立、资金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的“三角悖论”中,如何进行取舍。2005年下半年汇率改革刚刚开始时,中央银行选择资金比较自由流动和汇率预期稳定的取向:大力放松资金流出的管制,鼓励资金流出但并未加强限制资金流入,同时强调利率平价,放任流动性过多,听任货币市场利率水平超低。但是,到了2006年下半年,由于不可能三角的把握,侧重点似乎已经转移为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稳定,外汇局在资金流入方面加强限制措施,并禁止中资金融机构参与海外NDF交易。而此前中央银行数次通过描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远期汇率贴水值的走低,来佐证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趋稳趋降。这些变化体现了货币政策思路的动态调整。

(二)财政政策。首先,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一方面可以直接增加投资,同时又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降低了储蓄,减少储蓄与投资的不平衡;扩张性财政政策还将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由此可以增加消费,包括国内消费和进口消费,这会同时导致储蓄的减少和贸易顺差的减少,有助于经济的内外部均衡。其次,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其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弱势群体,减少我国日益扩大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如,通过财政补贴,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健康教育的投入,这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人民币升值或其他改革对农村地区的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彭智,秦毅.失衡中的人民币汇率改革[A].商业研究,2007(03):116-118.

第15篇

[关键词]新兴市场国家;高外汇储备;形成动因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135-02

1 理论综述

外汇(foreign exchange),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外国货币都能成为外汇的。一种外币成为外汇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自由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能自由地兑换成本币;第二,普遍接受性,即这种外币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地接受和使用;第三,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资产是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的。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外币及其所表示的资产(各种支付凭证和信用凭证)才是外汇。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是当今国际储备中的主体。首先是因为就金额而言,它超过了所有其他类型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外汇储备在实际中使用的频率最高、规模最大,黄金储备几乎很少使用。国际储备中的储备地位和特别提款权因其本身的性质和规模,作用也远远小于外汇储备。由于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中的主体,因此就全球而言,外汇储备供给状况直接影响世界贸易和国际经济往来能否顺利进行。供给太少,则很多国际将被迫实行外汇管制或采取其他不利于国际经贸活动顺利开展的措施;反之,若供给太多,又会增加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外汇储备的供应主要依赖于美元。美国通过其国际收支逆差,使大量美元流出美国,形成世界货币,其中一部分被各国政府所拥有,成为各国的美元储备。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由于美元币值的相对不稳定性,加上其他一些国家如日本、德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以及在世界经贸领域中的作用的扩大,储备货币的供应开始出现多样化。目前,虽然美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仍然最大,但与20世纪70年代初期比,其重要性已相对下降。

从一国家角度看,中央银行持有并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谨慎性动机,这里面又可以分三类,第一,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第二,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第三,可以作为政府向外借款的保证和用来支持对本国货币价值稳定性的信心。另一种是重商主义动机,即为了维持出口竞争力,必须通过积累外汇储备来避免或延缓本币升值。

2 现状问题

新兴市场,泛指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巴西、南非、俄罗斯、印度及土耳其等。这些国家和地区通常劳动力成本低,天然资源丰富,而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都会将生产线移至新兴市场,凭借低廉的劳工成本增强竞争力。另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会向天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买入廉价的原材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从发达国家的技术外溢中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并带动经济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以及大量外资进入本国资本市场,导致了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大量上升。2008年新兴市场中国、俄罗斯、印度、中国台湾、韩国、巴西、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排在了世界外汇储备排行榜的前列。由于外汇储备都是以外币资产计量,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那么有什么风险呢?下面的论述以新兴市场代表国家中国为例。

2009年1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23991.52亿美元,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外汇储备的总和,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在不断地增长,从1996年年底的105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年底的23991.52亿美元,在15年内增长了92倍,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的外汇储备量更是突飞猛进,不断创造新的纪录。虽然2008年个别月份外汇储备有所减少,但是整体来说,高外汇储备增长仍是一个趋势。

拥有高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2.1 依据我国不同来源的外汇储备将产生不同的经济影响

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反映的是国内总需求的不足。外需的增加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但也意味着我国大量的资源被外国所利用。这并不利于我国国民生活福利的提高,并且会引起贸易摩擦。另外短期资本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虽然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活跃,但是过多尤其是纯粹的投机资本流入将容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2007年股市楼市的创新高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投机资本的进入。目前,外汇储备中有将近1/3的投机资本,这是比较危险的。

2.2 高外汇储备也带来了较高的汇率风险,变化的汇率会导致外汇资产价值的波动

我国主要以美元为储备货币,美元汇率的变动,往往也带来外汇储备价值的变动。中国既是全球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美国政府的最大债权国。根据估算,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约占70%,规模达到1.5万亿美元之巨。如上所述,由于美国政府在救市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负债,美国可能通过进一步增发国债或制造通货膨胀的方式来为救市成本融资,而这将使得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面临资产价值下降与美元贬值的双重冲击。

2.3 过高的外汇储备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在内外两方面产生冲击

迫使人民币升值。高外汇储备意味着,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这将迫使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往往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就业和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导致资产价值高扬,易形成资产泡沫化。同时本币升值预期引致资本流入,推动外汇储备增加和资产价格上涨,强化或实现本币升值,推动更多游资进入,继续推动储备增加、资产价格上涨和本币升值,当实体经济不能支撑流入资本的获利要求或预期逆转时,这些流入资本会撤出,导致外汇储备迅速减少,资产缩水,本币贬值,引发金融危机,使经济崩溃或衰退,国民财富被洗劫。日元在20世纪80年代升值是导致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10多年的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高外汇储备的存在,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

增大货币供给,导致通货膨胀,降低宏观调控能力。外汇储备增加是货币投放的一条重要渠道,央行购进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往往成为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且,高外汇储备的两种主要影响是冲突的,使得央行货币政策的空间和有效性减低。例如,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对国内的影响,须通过回笼现金,或提高利率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这样却增大了本币升值压力;相反,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带来的本币升值压力,须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就强化了第二种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冲突。

3 高外汇储备形成的动因

为了解除或减少高外汇储备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有必要找出形成高外汇储备的动因。从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关系中可以看出,外汇储备的积累应该来自经常项目或资本项下非储备部分的顺差。不存在资本管制或外汇干预的情况下,这两个部分的收支相抵,维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官方外汇储备也会处于基本稳定的状况。但是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文化习俗,决定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政策,薄弱的经济基础和内部消费不足导致了我国出口鼓励政策和引资政策以及外汇结售汇政策。在这些政策下,通过国际贸易,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上认为人民币低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外部预期人民币升值,大量游资进入中国。另外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以及金融体系都影响着外汇储备的形成。

3.1 简单外向型发展战略下的出口鼓励政策和引资政策

我国近年保持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自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2008年经常项目收支盈余为44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作为出口导向型的新兴经济国家,贸易顺差与外资流入是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两个主要原因。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近几年的进出口增长强劲。2008年我国出口总值14285.5亿美元,进口总值11330.8亿美元,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近10年来一直保持较大的增长态势。广阔的市场前景、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政策环境吸引着外资不断流入中国,使资本项目不断增加,据商务部预计,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就达950亿美元。与相对稳定的直接投资不同,短期资本流动则变动剧烈,它主要在金融账户下的其他投资项目中显示。受投资吸引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这一项目外汇流动异常并且规模较大。

实际上,我国外贸顺差对外汇储备的贡献是逐年减弱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数额稳步增长,成为支撑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力量。

3.2 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导致非FDI资本大量涌入

人民币升值预期迫使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放开居民和企业的留汇额度限制,实行意愿结汇以化解高额的外汇储备。但外汇储备量只增不减,居民和企业结汇的热情高涨,许多出口都提前结汇、进口延迟付汇以尽量缩短美元的持有时间以降低汇率风险。与此同时,大量国际热钱也以各种方式不断涌入中国,归根结底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2005年至今,我国人民币汇率不断小幅调整,这种渐进式汇率体制改革缺乏透明度,也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大量涌入非FDI资本是外汇储备中最危险的部分。

3.3 资本管制政策,盯住汇率制度和外汇干预政策的综合作用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是造成高额外汇储备的根源。1994年汇率并轨后,造成人民币贬值,引起出口的增加,是我国出现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1993―1995年推行高利率货币政策,1996年后出台各种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涌入我国。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由于银行二级储备功能受到各种限制,不能对外汇起到吸纳和缓冲作用,于是大规模的结汇压力通过外汇市场全部施加给中央银行。由此可以看出,外汇储备的超额增长是与我国的政策导向分不开的,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年来我国实行的超稳定汇率政策,降低甚至消除了汇率风险,刺激了对外贸易和国外短期资本的流入。由于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当国内外的利率出现差异时就会出现单边套利机会,造成资本的大量流入,最终导致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二是多年来我国在外汇管理体制上实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账户差别管理,经常项目实行强制结售汇,资本项目结售汇实行审批制,经常项目下的用汇则必须持规定的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由外汇指定银行直接售汇。此外,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放开,国家又实行“鼓励资本流入、限制资本流出”的政策,资本项目的非均衡管制遏制了资本流出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同时,我国对外汇银行实施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管理,外汇指定银行不得根据外汇市场情况自主决定头寸。再者,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频繁入市干预,既要被迫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因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所带来的外汇(其中主要以美元为主),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被动”增加,又要吸收由于强制结售汇和限额管理制度而使得本应由企业和银行持有的那部分外汇资产。

4 结 论

从中国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新兴工业国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发展阶段的约束,采取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政策以及对外来资本的管制,导致了这些国家走向了高外汇储备国家之列,拥有高外汇储备说明了一个国家地区在发展的同时也保持着谨慎的对外政策,面对高额的外汇储备,如何进行管理,如何保值增值又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奚君羊.国际储备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向松柞.不要玩弄汇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申觅.外汇期货投资[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5]叶楠.挪威财富基金运作对我国的启示[J].借鉴与思考,2008(9).

[6]任飞.浅析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及管理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