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范文

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验创新;自制教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4(S)-0027-2

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是使教学直观化和形象化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要充分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就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创新。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通过改进演示手段,演示方法或演示技巧进行实验创新

当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的现状。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所进行的,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学生也就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这样的做法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比如,在演示力的合成实验中,很多老师的做法都是在一个方木板上固定三个滑轮,如图1所示:在P点固定一条橡皮筋,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两条细绳,分别通过B、C两滑轮悬挂三个和四个钩码,画出拉力方向。然后只用一根细绳通过A滑轮悬挂五个钩码。这样就证明了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我认为这种做法,效果不太好,可信度较低,思维有局限性。可将这些缺点列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改进的方法。我在做这个实验时,在黑板上边缘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钉了两颗铁钉A、B,直接将两条橡皮筋分别悬挂在铁钉上。然后叫两组学生(每组两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做一次实验,如图2、3所示。F1和F2是两把弹簧称拉动皮筋时的读数大小和方向,F′是一把弹簧称将橡皮筋同样拉到O点时的读数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力的图示作出F1和F2的合力F,最后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由此得出结论: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利用自制教具创新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自制教具本身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平抛运动是学生接触曲线运动的第一个实例,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的,但水平分运动的情况课本上是通过频闪照片分析而得,在课堂上是无法演示的,因此我做了如下图4所示的平抛运动演示仪应用于课堂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演示器材结构如图4:右端上、中、下是三根完全相同的斜槽轨道,它们由两块竖直铁片固定。斜槽轨道底端水平,这是为了使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在斜槽轨道右端相同位置固定三个电磁继电器,三个电磁继电器的接线端用并联的方式连接在两根接线柱上。底端也是用两块铁片固定在水平轨道上,并在铁片上标出刻度,刻度的零刻线在斜槽轨道末端,其目的是为了能直接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而水平轨道左端向上弯曲,则是为了防止小球在运动中运动得太远。

在平抛运动的授课过程中,竖直分运动是由两颗小球在同一高处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来演示。实验时让两个小球同时开绐下落,由于它们同时落地,可知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但水平方向的运动如何通过实验来完成呢?

首先将两根电线通过一个开关接在电源上,闭合开关,将两颗小球放在中、下两斜槽轨道上,让电磁继电器吸住。然后断开开关,两小球同时下落,并在水平轨道上相撞。由于两小球通过斜槽轨道末端时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只是上面一颗小球做平抛运动,下面一颗小球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两小球相撞就说明它们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是相同的,即证明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这是不是一种巧合呢?我又做了一次,只是这一次我是将另一个小球分别放在上、下两个斜槽轨道上,也就是改变了两小球间的高度差,两小球最后还是相撞了。因此充分说明了平抛物体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另外,由于水平铁片和竖直铁片上都有刻度,由刻度可知上、中两斜槽轨道的高度差为H1:H2=1:4。引导学生思考:只用一颗小球能否证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呢?答案是可以的。其做法是先将小球置于中斜槽轨道,让小球运动,由水平铁片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小球的水平分位移S1。然后再将小球置于上斜槽轨道,让小球运动,由水平铁片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小球的水平分位移S2。因高度差H1:H2=1:4,故可知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T1: T2=1: 2,因此,只要读出S1:S2的值就可知道,如果比值等于1:2,则也可证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 打破常规,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定理、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旧存在着注入式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打破常规,多角度思考,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伽俐略的理想实验;牛顿推导万有引力定律时的“月――地检验”实验等。他们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打破常规,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已知加速度去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那么,我们能否反过来思考:在不计一切阻力的情况下,能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呢?

总之,教学中要充分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就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创新。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2篇

(贵州省盘县大山镇中学553507)

【摘要】要想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实施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它是培养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的摇篮,“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开拓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教学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情感教育;创新思维;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引导

教育与创新在人类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往往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往往会把学生的情感和陶冶情操忽视。在教育的基础上,老师也应该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能有自己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独特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应抓住几个重要的环节。

1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 课堂的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观,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并相信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开拓。教师每天应该用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来面对每一位学生,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的情感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这样一种情感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不可能学好,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一些新课的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找答案、问问题等方法,激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他们认真仔细地思考。

2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创新思维是思维智力品质之一,是一个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充分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发。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一些启发教导,使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创造探索解决问题。

(1)在课堂上,也要培养学生一种读的情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每个学校一般都会有晨读,早晨的记忆力是一天里最好的时段,所以晨读是事半功倍的。晨读是一个增长知识、探索知识奥秘的大好时光,让学生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晨读,并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选择自己读的方式,这样往往可以更好的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讲讲,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教师应尽量让一些学生尝试自己独立思维讲解的能力,让学生到舞台上讲给大家听听,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讲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才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信息量,有效的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而且可以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片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

3实施情感教学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情感教育密不可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正是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成为真正具有“高素质、创造力”的人。

情感教育是愉快教育的前提,是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使语文教学在亲切、愉悦中进行,当教学具有这种氛围时,学生的思维就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状态。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自由而充分地发挥时,创新意识,迎新思维才有可能发生。

4结论

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和自己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情感和思维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将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心理健康,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和学生融入到一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他们激励,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成才,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教育和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对各方面的知识接触的累加,对什么事情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容宾.新课本新问题需要新思维新方法—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之我见[J].

[2]岳小林浅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

[3]张桂霞.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

[4]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思维定势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考虑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黑,钻牛角尖,它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我们首先应提倡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怎么培养?下面我们看个教学案例:

某教师在教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最后一句:“春风吹又生”时,他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草刚发芽的样子。一位小学生提出意见,认为老师没有画出“春风”,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如何画出春风?那位小学生自己上台把小草全改成了向右微微弯曲的样子。这位聪明的小学生打破了一般人认为绘画要画事物本身的思维定势,通过改变小草的形状,从侧面画出了“春风”。这个简单的教学案例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开出的花朵,美丽、动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学得灵活。

教学过程中求异思维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求异,即坚持答案结论的多维性。学科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似乎是一种定势了的思想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这样的教学活动,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

教学中,逆向思考依旧不能忽视。逆向思考即抛开总是所提供的条件和习惯的思路导向,进行反向思维的一种方法。在解决一些特殊问题时,这种逆推的方法往往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可从课文结尾处往前逆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设计板书时理出贯穿课文的因果链条,让学生明白逆推过程。如《看月食》一课,教学月亮复圆的一部分,就可以让学生自学,借助板书从“红铜色的圆影子”开始往前遂层逆推。《惊弓之鸟》一课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可让学生变序复述,逆向前推,在逆向复述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敏度、流畅性和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要争于进行评价,而是让它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会使新的想法等紧接着出现,原来的想法本身等也会变得更加深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完整。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或提出的建议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要轻率给予批评,要允许学生有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

思维的新颖、独特不是单靠异想天开所能得到的,应该是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结果。规律反映的是事物的普遍性,每个事物反映规律的具体方式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性,新颖、独特性正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根据它的具体条件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结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就不可能有新颖性和独特性,也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要想孕育学生的聚合思维,就要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认识客观事物,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参考书,收集好的词、句、段,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上网查询资料等多种方法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不断深化理解知识,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加工、完善、纵向加深。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对已有信息分析比较,从多种答案中找出一个最佳答案,作出最佳选择。如果学生自己的已有信息都不够,分析、比较、选择就无从谈起了,更无法着手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例如《五彩池》一课,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想象五彩池还有什么颜色和什么形状。学生们纷纷发挥想象力,说出了各种颜色和形状。这样创新教育就算成功了,可以停止了吗?不,笔者认为,这个环节还可能进行下去――接着,让学生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加上一句:“五彩池多么神奇呀!”或“五彩池真是神奇无比!”使句子变成“总――分”或“分――总”结构。这样,让学生在发散思维以后,又归结到“神奇”这个课文的中心词上来,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又引导学生聚合思S,并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入理解了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放手学习后,引导学生回归课文中心,做到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力。比较分析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比较,思维在各事物多角度的本质上游弋,就能增强识别能力,达到“从这一点想开去”,从而产生思维的悟性或灵感。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运用比较分析法,经过长期训练,就能形成学生思维的广泛联系、多方比较、深入探索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特别是通过质疑后进一步比较,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迈向创造性思维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