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辅修专业
最近几年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国家基本建设整体投入的加大,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和企业对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不再是培养单一的技术型人才,而是熟悉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适应企业结构调整要求、能够打造精品工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就是既具备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又拥有经济、法律、管理知识,会设计、懂施工、善管理的能够实施土木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合格人才。面对目前的新形势,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工程管理辅修专业,提出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单一土木工程专业从业能力的限制
1.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
2011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由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再次申明了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铁道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规范》要求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科学与工程的综合素质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能力结构,即应用工程科学的能力和具有较强的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显然还不能完全具备上述能力。
2.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最近几年除一部分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之外,其余的毕业生80%左右选择到建设施工单位就业,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从事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与经营工作。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走访调查,发现毕业生一般都能够胜任土木工程技术层面的现场施工技术工作,却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管理决策层面的工作,这种情况已不能满足自己“先技术、后管理、再创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企业目前对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表现出很高的渴求度。现在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可能刚开始做的是工程设计或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作,但是如果毕业生技术工作过硬同时又懂经营管理,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企业必将把他培养成中层管理人才。这样的学生潜力更大,发展空间也更广,也更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在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技术、经济和管理各方面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工程师,即使专门负责某项技术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节省成本、控制进度、满足合同要求等相关因素。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育普遍面临培养模式单一、专业面过窄、课时压缩、缺乏个性等问题,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能够成为某一个技术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却很难适应现代化工程管理的需求。
二、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优势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一定时间,夯实工作基础,就有可能进入企业管理层,或者成为项目经理。此时需要从宏观层面管理整个工程,除考虑技术因素外还需要考虑项目的资金链和组织管理。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学生和只学习单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在于可以同时掌握组成建设工程项目的两个核心要素——经济和技术,可以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来考虑工程的可行性,更加能够保证项目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顺利实施。具体而言,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同学和只学习单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知识结构体系更完善
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同属一个大的知识领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掌握相关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有很大帮助。参与辅修的学生除了能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能够掌握比较系统的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工程建设监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土建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济学、建筑企业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参与辅修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还具有熟练的土建工程造价及工程量计算、工程经济分析、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相关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经济理论、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木能力。
2.未来从业范围更广阔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毕业生不能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未来的从业范围也更加广阔。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具备了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他们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属于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不仅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研究、教育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而且能够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政府部门等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资产评估等工程管理工作。
3.自身发展前景更美好
目前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岗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岗位职务提拔的机会自然会优先考虑技能完善的人才。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知识的毕业生,除具备土木工程专业的一般知识结构,还具备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结构。他们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能力,具有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初步具有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和投标书评定的能力,具有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能力,具有物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能力。在土木工程建设领域,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在各个方面占有很大优势,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4.获取执业资格更容易
目前我国在工程领域普遍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从业人员需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相关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获得由相关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并经在行业主管部门注册成为注册工程师,才具备在本行业的从业资格。目前和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注册工程师主要有注册结构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在土木工程工作实际中需要考取的相关注册证书,很多都涉及工程管理知识。比如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的四门课程中,“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和“建设法规”都是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提前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更容易通过考试获取执业资格。
三、开设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建议
1.学生自主选择是否辅修
土木工程专业每年的学生数量都很多,一方面考虑到全部辅修工程管理专业在师资、实习场地、实验设备等方面对学校的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同,未来的就业方向不同,所以建议不要硬性要求全部学生都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而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自主选择是否参加辅修。
2.统一安排主辅修专业课程
将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学生重新独立安排班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正确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采用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并列学习的方式,辅修专业和主修专业课程统一设置和安排。辅修专业课程的开课时间将合理考虑学生主修专业的课程安排,利用富余时间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避免学生上课时间发生冲突。
3.多方向设置毕业设计内容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手段,也是对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的最好检验,毕业设计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四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复习、综合、运用和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毕业生,毕业设计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土木工程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还可以完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项目管理规划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房地产价格评估等工程管理方向的设计内容,也可以撰写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杨子江,李峻峰,朱锦章.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培养结构工程师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的重要阶段[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7):130-132.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42-03
一、引言
根据国家的整个教育战略规划,许多原来的专科学校办学层次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原来的专科办学模式上升到新的本科办学模式,这就形成了像我校这类层次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不在省会城市或相对发达的城市,而大多处于偏远的区域中心城市。这类本科院校本科办学的历史相对过短,办学经验的积累相对较少。对于像土木工程这类工程类专业的办学经验积累就更少,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放弃了教育导向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导向的工程训练,与相关领域的需求缺乏良好的沟通,这就造成了用人单位不能招聘到合格的工程师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的矛盾。因此,改善现有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就变得非常必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把办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主要在于在满足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在理论课堂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之间寻找一定的平衡关系,从而以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合理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所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及素质诸多方面达到协调发展,以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该领域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是在原来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转变为综合类院校后,为了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办了诸如土木工程专业类的工程类专业。因此其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大多停留在原来师范类学生的管理模式上,不能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上。以我院为例,目前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模式上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及院系之间资源的相对独立。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设置是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调整后设置的,设置的过程中主要基于“大土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从目前课程设置具体情况分析,公共基础平台课的实现比较容易,但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在以往的土木工程主干课程设置过程中,由于对主干课程内容完整性的过分强调,使得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及衔接较差,课程之间内容相互重复较多。在缺少优化统筹的情况下导致了教学效率的地下。在整个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面对学时少的困境,另一方面又必须重复讲授某些方面的内容。由于教师教学经验及教学视野的原因,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只注重该门课程的纵向深入,却忽略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在讲授钢材的物理力学特性过程中,在材料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地基基础中都要讲授,实际上该材料只要在材料力学和建筑材料中做详细介绍即可,后续课程可以略过,这样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教学学时。土建类材料力学内容繁杂,方法烦琐,其许多内容在结构力学中仍要重新讲授,且方法较材料力学简洁的多;又如基于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原则,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工程等课程中仍需占用不少课时重复讲授。
2.课程内容覆盖面较窄和陈旧。在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大部分学时都花费在经典理论的讲授上,对于土木工程的新进展、新知识及新技术的介绍偏少,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进展的介绍主要集中于部分视野比较开阔的教师。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滞后于当前该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只注重于专业理论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比较实用的企业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的讲授。对土木工程这一领域而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往往先于理论的形成,学科发展相对迅速,所涉及的数学、力学及计算机科学的许多新知识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所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很难做到适应新型学科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混凝土结构的讲授过程中,主要集中于混凝土经典理论的讲授,对当前在土木工程领域内广泛应用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高强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及其相应的抗灾性能涉及很少或基本不涉及。使得所培养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很多东西用不上,而需要应用的许多知识在大学期间又学不到,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
3.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较突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在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的建立方面相对滞后,对于土木工程这一类新办工程类本科专业尤其如此,并且在满足国家基本教学学时时,为了压缩教学学时,实验课时往往首先被压缩。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大多数高校都认识到该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根据这一特点设置了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重复、题目单一,甚至出现一定的机械照搬等重复现象,学生的独立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得不到很好的调动和培养。实验课一般没有单独的实验指导教师,很大程度上由理论课的老师兼任,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只是尽力准备实验,学生也就是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同时也缺乏开发创造实验的热情及积极性,更不用说开设启发性、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由于教学管理的模式,原本有些专业课内容原本应在工地现场讲解以利于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为在教室内照本宣科,从而造成教学与实践的脱节。由于土木工程施工的季节性、流动性、周期性限制,地方院校难于建立类似于其它专业稳定的实习基地。加之目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巨大,毕业生难于专心于设计和实习,使得毕业设计很大程度上变成一种流于形式。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
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定位主要定位于教学型,因此地方院校所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任务主要在于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也必须围绕这一中心思想而进行。本文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以毕节学院为例,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提出如下的建议。
1.以工程结构为主线,培养学生土木工程意识。通过生产实践中的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对工程的认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综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安排一定的综合性练习;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工程结构意识。例如在讲授土力学中的挡土墙设计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内容时,可以讲授基本土压力理论后,结合实际的工程在现场给学生讲授挡土墙设计方法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以及在设计计算中必须注意的要点,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及时学了挡土墙设计原理也不会设计,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法能较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框架结构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批参观相应的施工现场,让学生了解整个框架结构的各部分特点及配筋情况,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对整个框架结构概念就相对清晰了,在该课程结束时,该可以安排一定课时的施工图解读,这样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很快就能对所接触的工程进入状态。在讲授施工技术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现场观察观察各种扣件的使用,这样在讲授时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到工程单位兼职或挂职,利用产学研合作的方法,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工程意思。
2.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结构类设计课程是其中最重要的课程群之一。结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工程结构系统概念的培养。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工程的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在设计和施工中重视结构构造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还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及工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建模和制定方案,以及安排一定的读书报告等。这样,毕业生不但工程能力得到培养,文字能力及设计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3.注重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与实际工程的相结合。在设计类课程结束时,一般都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对于课程设计的教学,可以列出主要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在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规范及设计手册,学会对其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判断分析,综合考虑实际的工程情况,选择合理的参数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对一般规律的掌握;同时学生在设计完成后必须给出施工图,可以结合部分手工绘图和计算机出图。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由于现有教材内容主要专注于理论的讲授,而且内容重复、陈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适当增加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课时,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结合实际的工程组织教学内容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了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学生实验前及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通过幻灯片、动画等形式逼真的演示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优化课程的考核方法及形式,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由于我校是在原有师范类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不适应于工程类专业,考试形式一般安排在期末,并且以闭卷形式为主。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依据于实际的需要,密切联系与工程实际,因此课时的设置上有相对的灵活性,在考试内容及形式上也相应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实际操作国恒重,我们在形式上采用闭卷、半开卷、小论文及实际操作等诸多方式进行考核;在考试时间上采取结束一门课进行一门课考核的方法,以利于学生接触更多的专业相关知识;在考试内容上力求体现和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主要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考核评判方式上以学生理解概念准确、对问题的分析深入、对方法的运用得当为评判标准。
四、结语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在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以毕节学院为例,深入剖析了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毕节学院土木工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形成一定特设的以工程教育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新时期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继明,时伟.知识教育与土木工程课程设置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0,34(2):36-38.
[2]何绍芬.关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8):35-36.
[3]陈昌禄,王友凯,蔺小海.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与管理模式构建——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08,(10):238-239.
[4]雷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96-199.
[5]陶秋燕.应用性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41-42.
目前,我国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工、理、农、林、师范等学科。各校每年招生人数不等,最少60人、最多可达600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隧道与涵洞工程、铁道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安装工程、矿山建设、交通土建等行业的建设工作。土木工程专业适应了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居安思危,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从业范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取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工程、矿山建设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在德育方面:热爱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文明礼貌、心理健康、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智育方面: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标准,形成健康的体魄。在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
(三)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上看,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设置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专业的拓宽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拓宽和对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应充分反映各校培养特色。对此,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 500学时之内,其中公共基础课不低于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别占30%和10%左右,剩余10%由各院校根据自己特点安排。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并规定课程总量中至少应有10%左右的课程为选修课程。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 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51-01
《土木工程概论》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入门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土木工程所涵盖的领域及其各个分支学科所涉及的内容。
一、学情分析
《土木工程概论》是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大一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由于工程管理类学生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目前,对14级工程管理专业85名学生做了一项简单的调查,有90%的学生能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增强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有5%的同学处于中立状态,有3%的同学越来越不喜欢这个专业,还有2%的同学很少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
针对这种情况以及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与态度,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就如何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做了一点思考。
二、课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主要讲授土木工程的各个层面的知识和内容,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土木工程各个分支学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知识,其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课程内容范围广泛
《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包括各类工程结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经济和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章的内容实际上是一门课程甚至是一门学科。
2.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更新较慢
教材对于任何专业任何课程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没有了教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同没有载体且很难实现,而优秀的教材是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并引领学生入门的最佳途径。目前我院所采用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内容涉及面是很广、很全,但教材内容仅仅涉及专业知识的表面问题,对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接触较少,而且对建筑领域最新的产品、前沿学科的介绍偏少,当然,这是任何教材都不能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因为教材的更新远远跟不上时代引领下的土木工程学科发展。
3.教学内容以理论实践相结合为主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浅显,但与工程实际联系又非常密切,教材内容应该以工程案例为切入点,全面展示土木工程的经济技术、建筑风貌和所采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以及土木工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从而适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了解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以及确定学习目标和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提高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高素质的任课教师来保障。今年是我院教学质量建设年,我院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以此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教学过程的教学督导,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督导中,督导专家提出,要加强教师自身对建筑领域的新思想、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产品的积累,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来丰富课堂,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以理论为主,而且传统的都是课堂灌输。在我院16学时的课程课时安排下,要全面的了解每个章节、每个过程,这无疑是一个难题,所以要不断的通过更新教材的内容,结合现有的建筑实物,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相关内容,与时俱进,如在讲解隧道工程时,可以以今年在中国扬州新建的扬州瘦西湖双层公路隧道工程、兰州新建的南山路伏龙坪隧道工程为支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
3.教学方法的提高与改变
《土木工程概论》的根本使命是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程开好头,旨在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所以,学习方法的改进与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传统的理论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进行建筑材料讲解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去认识;如在活动桥讲解时使用动画来理解;如隧道的施工等使用视频来讲解,诸如此类的方式方法显得更加直观、立体,真正能够体现出浅显易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学习时间比较自由,课后少了很多的作业,这样就多了很多能够自己安排的时间,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在本门课程中,针对每次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后检索相关的信息,如检索目前世界上或中国最高的建筑物及其基本概况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习惯和能力。
5.课堂上采用简单的专业词语
在国家教育部2001年提出的在本科教育中推进双语教学的意见后,很多高等院校逐渐要求双语教学。而我院作为一所独立院校,从实际出发,在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简单的专业词汇(如:梁beam、板plate、柱column等),使学生熟悉相关的专业词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广泛查阅专业文献起到帮助与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虽然内容多、广、全、专业,但是要做到授课内容涵盖面广、力求浅显易懂、课程结构清晰,这就需要所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这里主要是通过这样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初步树立专业思想和工程方法,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好自己的大学学习时间,遵循学习规律,培养专业兴趣,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努力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定好自己今后所要奋斗的方向与目标,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蔡小玲,李继明.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
关键词:高职院校;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92-03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建类各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体系中起着先导和启蒙作用,肩负着把完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学生引入到土木工程行业的大门,使学生从综合教育跨入到土木建筑专业教育的重任。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行业的基本情况,了解土木工程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树立专业思想,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整个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主要特点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主要讲授土木工程的各个层面的知识和内容,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土木工程各个分支学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知识,其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课程内容范围广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其涉及的教学内容囊括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领域,甚至包括了土木工程专业的许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1]。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引导课程,编写《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材者往往在教材编写时涵盖的内容非常宽广,但知识点的内容却非常浅显,很多内容如基础工程、港口工程、交通工程、建筑材料等在内容的安排上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因此,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取舍教材内容,是每位任课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教学内容以理论实践相结合为主。《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浅显,但与工程实际联系又非常密切,教材内容应该以工程案例为切入点,全面展示土木工程的经济技术、建筑风貌和所采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以及土木工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从而适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了解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以及确定学习目标和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所涉及到的课程内容往往与现有的工程实际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不能如建筑工程的发展一样快速进行更新,导致很多内容滞后于工程实际。如出现在许多教材中的世界排名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现早已被迪拜的迪拜塔所超越。教材内容的滞后使得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到建筑界新的发展,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与工程实际的有效接轨,不利于学生的有效成长。因此,如何在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建筑界的发展动向,灵活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工程案例,是每位承担《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任课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在读学生,甚至极个别任课教师都片面地认为:《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仅仅是土建工程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新生刚刚入学后的专业思想教育课程,其作用仅仅是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概况和基本风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该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见下页图1。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仅作为专业的职业选修课程,课时量极少(大多数院校该课程为32学时,2个学分,个别院校该课程仅仅为24学时,1.5个学分),为了将《土木工程概论》中的众多章节(一般该课程共计15章左右,涵盖了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如土木工程发展史、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等)都讲完,绝大多数教师以纯理论的授课形式蜻蜓点水般地完成《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枯燥的教学任务,缺少非常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土木工程法概论课程作为土建工程类各专业的先行引导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及热爱度的初衷发生了一定的背离,久而久之学生将会慢慢产生一种对专业的排斥心理,这对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兴趣极为不利,甚至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教材对于任何专业任何课程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没有了教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难实现,而教学中优秀的教材是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并引领学生入门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材很多,但是大多数教材中不乏许多“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涉及面极广,但教材内容仅仅涉及专业知识的表面问题,对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接触甚少,而对于建筑领域中的新工艺、新产品及建筑的前沿学科的介绍普遍偏少,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反映当今社会的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这是因为当今我国的土木建设发展速度极快,无论是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还是超长的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的结构形式、施工工艺以及建筑材料的发展速度都是日新月异的,然而教材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速度[2],任课教师如何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补充教学内容是《土木工程概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3.教学安排不尽合理。(1)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教师安排缺乏考虑。许多高职院校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不够重视,在该课程教师的安排上,往往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上,更为严重的是很多高职院校将该课程交给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负责讲授,由于教材本身的缺陷,再加上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和工程实战经验都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讲授内容,讲授过程找不到章节的相互联系性,导致授课章节相对独立,课程的整体性较弱,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课程内容体系的掌握不足很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良的结果。(2)教学学时不够,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授课课时普遍偏少,授课课时最少的院校只有16学时,大多数都在30学时左右。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部分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再涉及到,若按专业课程的标准进行讲解,如此少的教学时数,怎能达到教学计划设置本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同时,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高职院校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考核方式基本上都过于简单,有的院校通过做作业的形式完成,有的院校因为课程内容过多,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完成,有的院校以期末对本课程的总结完成,有的院校以闭卷记忆性基础知识为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并未突出专业的基本特色。众多的考核形式,仅仅限于一些基本的常识,使得考核流于形式,学生经过这样的考核,基本上全部过关,这就给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学习不学习都能过关,学好学不好都是一样[3],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很多大学生缺失了学习热情,得过且过,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与我们开设本课程对学生所学专业起到启蒙、引导作用的初衷发生背离。
4.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院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很多任课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辅以简单的工程案例教学法;课堂上,任课教师陶醉于自己的讲授内容中,讲课讲得口干舌燥,而讲台下的学生却听得耐性全无,睡觉的睡觉,说话的说话,开小差的开小差,玩手机的玩手机;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以及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动手训练的机会,结果使得教师“一厢情愿”的陶醉于自己卖力的课程讲授中,而学生始终不知所云[1]。此外,教学手段也过于单一,传统板书教学和播放课件的教学手段已难以满足当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需要,使刚进校的学生学习兴趣急剧降低,始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不利于今后专业课程的教学。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1.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高素质的任课教师来保障。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土木工程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相关知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应当积累一定的工程管理和工程处理的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因此,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建立起一支稳定的,老中青相互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并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施工手段和新型材料不断出现,而教材往往滞后于现代科技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要求任课教师平时注意知识的搜集、积累、整理和总结,及时将现代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新的知识、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补充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融入到社会中,跟上时代的发展。
2.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常常以理论偏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一些极为专业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很难理解甚至不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备课,在课堂上用简单、易懂、简明的教学方法使初学的学生能够尽快地消化和理解教学内容。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应不断尝试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一系列教学方法相互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4],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很多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及讨论式,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学生原来的科学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5]。其教学方法的应用见下页图2。
3.提倡多元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教学手段的授课方式,很难生动地讲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提倡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投影等。通过图像、声音、文字、板书等几方面的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弥补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授课带来的不足。《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任课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尽行有效地反馈,可通过作业、答疑、测试,跟学生网上聊天等各种渠道和形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及时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在考核方式上,任课教师应不断探索,寻找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是检查任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有效地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现行的以期末闭卷考核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进行改革。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平时小论文和期末综合论文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新的考核评价机制[1]。
四、结束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各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采用合理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适合当今时代需要的专业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佘睿,巩学梅.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6).
[2]吴萱,董俊.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3).
[3]王清标,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研究,2012,(04).
[4]郭旭红.浅谈“启发式教学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5]林龙镔,等.《土木工程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及其对教学启示[J].福建建筑,2012,(02).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土木工程;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13-02
随着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开展,要求各个高校承担该项目的教师,根据相应的专业对课程进行建设与改革,并且在进行教材建设的时候要将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如今“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推动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毕业生知识结构、工作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调整,因此,高校为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以确保全面提高我省教材建设的水平。本文就“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进行了探究,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教材的现状,提出了对该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的策略。
一、“产学研”合作的概念及优势
“产学研”合作,是指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进行培养。“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既能够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机地结合,又可以促进学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做出贡献,有利于企业向学校供应科学研究和为推行成果示范提供实践场所,能够推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学术、知识、经济价值。
二、土木工程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
最近几年,一些地方高校对培养人才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宽口径、厚基础、广适用”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这就使得地方高校教材的建设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制约[1]。一方面,教材需要的多元化,让改革、建设教材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设置专业的特色化,限制了以往专业系列教材的实用性。并且还使得教材的建设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排的教材与内容之间不连贯。土木工程专业教材的编排受到传统教材编排的影响与制约,从而导致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编排与教材本身的编排之间不能合理地连接起来。
2.教材内容陈旧。一方面,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与研究,从而不能科学地分析各个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教材在编排的时候也没有打破传统教材建设的模式,导致教材的建设相对落后。
3.在多的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之中,实训类的教材内容不仅陈旧,而且种类还非常少,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的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的建设,首先要注意把握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然后需要重视教材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达到特色教育实现的目标。
1.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就需要对国内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土木工程的知识体系,提出土木工程学科知识结构下的课程体系构思,把专业的主要课程,整合成很多个课程体系,并且每个课程系列都是由相互连接的各门课程所构成的。要将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训环节相结合,就需改变传统的以课内实践为主的方式,建立以系列课程为主线的统一实践环节[2]。
2.教材实用性的建设。高校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的培养,让学生能有效地学到更多知识,从而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就需要重视其实用性。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出现学不能致用的问题,他们觉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用不上,这主要是因为教材的内容严重的脱离了社会实际情况。因此,这就需要教材建设者积极的参与社会调查与研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教材,以促进教材的实用性。
3.教材内容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知识是无穷的,然而教材页面的数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学生学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教材的内容应当精简,在注入新的教材内容的时候,要将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另外,还需要注重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科学、合理、系统、实用性。一方面,要根据专业的特点,重视“产学研”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建设标准,将课程的体系结构进行优化整合,从而使教学的内容与课程体系由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通识教育课程等多方面相结合而形成。
四、“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策略
1.科学合理地建设特色教材。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计划的发展,首先应该在“产学研”合作的情况下对建设教材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确保土木工程教材内容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进行。
2.创新建设教材的模式。以往编写教材的程序非常复杂,因此,要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专业教材,就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先编写一些以实验和实训为主要内容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教材,从而不仅可以为以后编写教材做铺垫,还可以形成实验实训的教材系统[3]。
3.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情况建设教材。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教材,可以根据云南省的经济、产业建设特色,将“产学研”合作的教育理念融合到教材的建设之中,把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引进教学案例与启示性的教学内容,加强土木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编写新的教材内容,删除过去陈旧的教材内容,从而使教材内容更加全方位、多层次、有特色。
4.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教材。“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必须要集结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人才的力量来共同完成,从而促进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高校可以将有关土木工程的企业、公司中优秀的技术管理等人员一并邀请过来,为教材的建设出谋划策,有利于促进教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另外可以通过设计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促使学生去参加相应的土木工程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够拓宽学生将来的就业之路。学生是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在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试用体验一下已经编写好的教材,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意见建议对教材进行修正改善。
五、Y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教材存在一些问题,如编排的教材与内容之间不连贯,教材内容陈旧和实训内容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学的开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质量。笔者提出,首先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情况科学合理地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其次,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教材,创新建设教材的模式,更新的教材内容。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的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促进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剑华,赵雨云.地方高校产学研教育理科教材编写模式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5):197-198.
[2]王晓亮,郭媛香.高等教育教学的产、学、研共生性问题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4,(04):42-46.
[3]彭石普.“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探索――以《市场营销原理与实训教程》为例[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03):12-1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the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HU Chao-ying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01,China)
问题1.如果我打算学习土建类专业,那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如何规划?高中阶段应该侧重哪些科目?
答:对于高中生而言,综合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如果要具体到土建类专业,由于它涉及力学的知识比较多,因此,高中阶段的物理,特别是力学知识一定要学透。此外,空间想象力也是这类专业比较看重的素质之一,所以对数学尤其是几何方面的要求比较高。
问题2.能不能从当前社会房地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介绍一下土建类专业。
答:目前房地产行业首先需要的是评估和规划人才,包括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毕业生。至于房屋设计,则需要像贝聿铭先生那样,敢于在卢浮宫设计玻璃金字塔的知名建筑大师。但如果要想建筑屹立上百年不倒,这就要靠结构工程师来实现。除了上述专业以外,我们还需要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设设施智能技术等专业的人才来完善水、电、空调、煤气等设施。
问题3.听说土建类专业需有一定的美术基础,那是在入学后加试美术,还是需要参加艺术类考试呢?
答:这类专业并不需要参加艺术类的美术考试,但大部分院校的建筑、规划类的专业入学后需要加试美术,大体涉及素描、水彩、水粉等内容。每个学校规定不一样,并且不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像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就没有美术加试。但如果你有志往建筑、规划方面发展,最好有一定的素描功底,这对将来的学习就业有很大帮助。如果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话,则是连美术功底都不需要。
问题4.能否简单说下土木工程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的区别呢?
答:除了上面所说的是否需要美术基础外,二者最大的不同其实还是在研究方向上。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与地下工程三个方向,主要是研究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其工作是按照工程结构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行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而建筑学专业研究的是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培养的是建筑师。简单地说土木工程是为了让建筑更安全,建筑学是让建筑更美观。
问题5.建筑类、土木类专业对学生体检方面是否有特别录取要求?
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多出在视力方面,比如:色盲、色弱或者近视。有些学校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工程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对色盲、色弱的学生有限报要求,因为这些专业经常会画一些色彩图、效果图,色盲、色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不建议报考。同时,土建类专业需要经常画施工图,所以也不太建议800度以上近视的考生报考。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Creative Talent, Cre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in Higher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LI Jia
(Civil Engineering School, Hu'nan Engineering College, Xiangtan, Hu'nan 411101)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ivi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Creative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cational college, to explore Civil Engineering priciple for innovative talents, also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for this.
Key wordscivil engineering major; creative talent; cre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引言
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能力范畴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简单地说,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各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品质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同时应具备战略眼光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等。其中,综合性创新能力是综合型人才素质的核心能力。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高低、创新思维的好坏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对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己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1 当前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纵观国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的研究型人才。另一种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后能基本上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2 当前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环节教学。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受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一般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环节教学,基础理论课课时的安排远超过实践环节课时的安排。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但缺乏动手能力。
(2)课程体系的设置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改革。各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过分注重德育课程的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所占的课时比重比较大。特色课程和体现环境理念的课程比较少,部分高校还是空白。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利于培养新形势下应用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3)注重“通才”的培养模式,忽视“专才”的培养模式。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通才”的培养,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理论”。但是,过分强调“通才”教育显然不适合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应该要有新的变化。
(4)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中内容缺乏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实验设备比较陈旧,而且大部分设备的使用率不高,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学校内部各实验室之间的横向交流较少,更谈不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相关实验室的交流。
(5)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缺乏环境保护知识的讲授。注重环境保护、打造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世界建筑业的共识和潮流。因此,土木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日显重要性。当前,国内各学校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忽视了环境保护方面课程的设置,大多数只将环境保护作为通识课程。国外一些知名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结合的十分紧密,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设有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学及土木与环境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设有更多的主修专业领域,包括施工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结构工程、结构力学、结构材料工程和交通工程等七个专业领域。
3 完善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1)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应进一步强化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之符合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相结合,把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环节中,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科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注重完善实践环节的教学同时,进一步加强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两手抓,两个教学体系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所培养的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从培养体系的效果来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与时俱进地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时代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各高校应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调整,应紧密关注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各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现有的课程适时地更新课程内容,遵循市场需求的规律增加新课程。调整后的课程体系设置应适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做到既要涵盖本专业所必备的知识领域又要重点突出土木工程专业独具的特点: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领域应当广泛和实用。新的课程体系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建筑设计方面、建筑经济方面和施工工作方面,但不局限于这三个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情况、兴趣爱好和将来发展的方向有选择性地进行相关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使之符合时代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
(3)建立和健全“通才”培养模式与“专才”培养模式的相结合培养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越来越频繁,学科的边缘现象和边缘效应也逐步凸现。土木工程专业也不例外。土木工程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向于综合化发展。各高校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进一步结合自身的优势建立和健全“通才”培养模式与“专才”培养模式的相结合培养体系。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更能符合公司或企业人才的需要:具有一定专长的、应用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4)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的联动培养机制,注重两个联合培养模式。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的联动培养机制,注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纵向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社会横向联合培养模式。要使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深入施工一线。按照用人部门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来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学生深入施工一线可以亲自了解工程技术人员是如何组织施工的,是如何把专业知识融入到组织施工的实践中。在人才培养的周期内,各高校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一些公司、企业的专家来学校给学生做专题讲座,确确实实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发展动态。
4 结语
现代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充分展现了该专业的个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特点。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古老而传统的专业,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升温,随着环保理念在建筑业中的不断深入,在新形势下必将进一步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建筑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必将更为迫切。因此,逐步完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将面临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推上新一轮的发展轨道,必须加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和管理,努力推行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素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沈祖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08.11.
[2]武建军,周又和.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土木工程专业.高等理科教,2008(4).
[3]郝雅翰,徐加春.论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与培养环境.科技资讯,2008(22).
关键词:应用型 土木工程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94-03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现场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即基础较扎实、适用面较宽、实际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了达到培养应用型工程师,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在继续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越来越把实践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1]。
实验教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知识的直观认识,是自然规律的直接体现[2];也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并使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桥梁[3]。
1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院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在这多个专业方向的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约达30%左右[4]。但也存在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专业实验室满足不了学生实验的要求等问题,我院还未建有结构试验大厅,因此不能开展大型教学试验设备的建设,实验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常规检测设备匮乏、智能化水平低。目前对结构的检测主要采用无损检测技术,而实验室现有实验装备存在数量不足、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设备多以教学演示为主,无法满足施工现场检测要求。同时我院也开设相关检测及加固专业的教学及实验课程,目前在相关此类教学中存在学生无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很大方面的原因在于我院现有的对应的检测及检测方面的教学设备无法满足当前实验教学的需要。由于实验设备台套数限制,部分实验只能采取演示教学,不能使学生亲力亲为,实验教学无法反哺理论教学。
(2)尚无大型、专业化检测设备。我校的水利与土木工程学科目前在江西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江西省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如峡江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南昌市地铁1号线建设等,对于大坝工程、隧道工程中的检测。由于资金原因,目前实验室尚无相应大型化、专业化的设备,无法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难以满足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利于进一步提升我校在省内的影响力及竞争力。
(3)竞争力薄弱。我校在专业队伍方面虽然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结构合理,但由于受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陈旧和匮乏因素的制约,在申报科研项目和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方面竞争力薄弱,不利于提高和扩大我校在水利和土木行业的影响力。
(4)相关正版专业软件教学资源的不足。目前我院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软件实训所使用的软件并非为正版软件,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盗版软件的结果错误往往会误导教学、科研理念。由于盗版软件的结果往往要么偏差较大,要么数值不确定、反复性大,这会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现在学生做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都是验证型的实验,举个简单的例子,简支梁在均布荷载的作用下支座位置不会出现弯矩,而有的盗版软件计算完后在支座位置出会出现弯矩作用,这样的计算偏差会使学生对自己已学到的知识产生怀疑,无法继续学习,产生学习障碍。这也说明盗版软件的计算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失去了软件实验验证的根本意义。学生对计算结果缺乏判断力,不利于他们自学与创新。②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盗版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异常错误而导致计算失败,或无法继续计算等等,这会是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急躁的心理而失去对设计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将来的择业和就业工作。
2 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
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下面简称《专业规范》,是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国家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也是我院进行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在《专业规范》中,明确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实验领域、实习领域和设计领域[5]。实验领域,包括9个方面的项目,共计106个学时,而且对每门课程中的实验课时都给出了最低要求,并明确了实验项目内容。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验,要求必须开设单筋矩形截面梁(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破坏试验、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 (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试验以及偏心受压柱破坏实验。
3 省内外兄弟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情况
我们对省内外兄弟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主要对同济大学和南昌大学的实验条件和实验项目的开设情况进行调研[6-7]。
通过对表1分析可以看出,同济大学在实验课的开设方面,《普通物理实验》的开设项目不足,其他实验课的开设学时都达到了《专业规范》的要求。南昌大学的优势学科是力学,因此力学方向的实验开设大大超过了《专业规范》的要求,而其他专业课的实验开设就基本满足《专业规范》的要求。从总数上来看,同济大学的10时,达到了《专业规范》106学时的最低要求;南昌大学的136学时,也达到了《专业规范》106学时的最低要求。我校在实验课的开设方面离《专业规范》的要求还相距较远,除了《土力学》实验课时的开设基本满足《专业规范》的要求,另有《普通物理实验》、《工程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共计4门课程的实验课时的开设达不到《专业规范》的最低要求,还有《普通化学实验》、《流体力学》、《混凝土基本构件实验》和《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共计4门课程未开设实验课。从总数上来看,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58实验学时的开设,距离《专业规范》106学时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仅达到了一半要求。
4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完善
4.1 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从实验课时来讲,建议增加《普通物理实验》、《工程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4门课程的实验课时,同时增加开设《普通化学实验》、《流体力学》、《混凝土基本构件实验》和《土木工程专业实验》4门课程的实验课,重新修订实验大纲。
按照《专业规范》要求,参考兄弟院校实验教学情况,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际,建议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开设见表2。其中《普通物理实验》和《普通化学实验》不属于我院开设,在此不做讨论;1-2课程对应于《工程力学实验》,1-6课程属于专业公共基础课;7-10课程对应于《土木工程测试技术》,11-13课程对应于《土木工程专业实验》,这两项都是按三个专业方向分别开设。
4.2 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是近年来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实验室开放在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8]。实验室的开放是指时间开放、空间开放、项目开放、设备和仪器开放[9]。这样,学生有了主动权,自主设汁、自行实验、发挥主体性。需要为学生提供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是要提供实验、实习方面的教材,使学生可以从教材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到实验室完成设计制作的过程,学生也可以自主命题;另一方面,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不应仅仅限于普通计算机房,还应包括我们的一些专业实验室。这些专业实验室还需要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指导,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会从选题设计、项目实施到方案修改、数据处理、报告撰写一整套科学实验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3 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加强实验师资队伍,首先,要发挥人才优势,实行专、兼职结合,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结合,力求涵盖理论课教师、实验课指导教师、科研教师以及实验技术人员的讲师型、工程师型、技师型“三师型”结构,形成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开放实验教学教师保障队伍[10]。其次,应当分期分批指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作为员工进行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使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第三,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投身实验教学岗位,进一步增强实验师资队伍。
5 结语
实验教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在实验项目的开设方面距离《专业规范》的要求差距较大,由此提出了我院土木工程专业需开设的实验项目。
实验室的开放及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 钱波,胡青龙,郭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水利人才需求与培养(院校长论坛),2008(10):206-213.
[2] 付亚男.关于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J].华章,2012(1):172.
[3] 一.提高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9(2):75-76.
[4] 南昌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2011级新生必读),2011.
[5]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 同济大学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http:///main.asp.
[7] 南昌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版).http:///ArticleList2.aspx?menu=0203.
[8] 王斌,张腾霄.地方高校应用型专业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7-219.
关键词:土木工程;素质提高;课程设计;主要思想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占有较高的比重。第一,在我国一些高校中,土木工程的实践课程在总课程中占有三分之一的比重,而部分高校的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更甚者。第二,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操作,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发现问题,并及时作出改正,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高。第三,我国针对土木专业已经出台了正式的文件,代表着我国对土木工程的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证明了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视。由此可见实践在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作用。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是土木工程实践中一个重要的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基础能力,找到自身的不足,对专业课程的不断复习及运用有着重要帮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工程素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为了防止日后土木工程的建设出现严重损害他人的现象,我国越来越重视从源头开始进行教育及培训,并制定一系列培养计划。迫切希望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基础能力及专业素养,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越来越迫在眉睫。
1土木工程专业设计课程的安排及学生的素质能力的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设计是指在完成一定专业课程后,所需进行的实践性课程,针对某一工程项目及提供相关材料、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性规划及布局。由于土木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各高校应当根据我国最新出台的各种政策及规定中的理念、建议,结合不同专业方向及不同学校的规定,制定不同的土木工程课程设计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总的来说,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极为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基础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土木工程专业不仅需要学习专业课程,还需掌握大量的数学、理论以及计算机应用等相关知识,但是各课程单独讲解使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发现并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强化其基础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加强对土木工程设计的概念及解决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2)培养工程意识、设计思想。通过工程设计的实践,逐渐了解工程设计的实际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流程及设计方法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可以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进行设计,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发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加了解工程建设的操作;(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设计过程中,由于工程的地理位置、结构布局以及不同参数都会对工程设计产生实质性影响[3]。所以,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设计出理念上的设计结果,更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及不同参数,设计出最佳最优的设计方案。
2土木工程设计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设计对学生的基础巩固以及工程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传统教学使工程设计的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如下:(1)选课方面的问题。工程设计的课程虽然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的工程进行设计,但是仅仅是对工程的简化设计,而不能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导致学生仅能片面的作出理论上的设计。而部分课程的教学缺乏先进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设计,也不能满足学生更好的进步;(2)教学方面的问题。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老师的讲解、标注重难点,要求学生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工程设计。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能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工程设计的步骤及相关参数,但是导致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3)教育指导方面的问题。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学生一般只能通过查询相关专业的参考书籍来了解工程设计,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仅能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更多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回复;(4)成绩评定方面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工程设计,但是并未参与学生设计过程,不了解学生设计理念,仅依据最终提供的设计成果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这种方法并不科学、不客观,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很不公平。上述问题的产生,使学生的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很难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3土木工程课程设计网站的提出及主要思想
根据多年的相关经验积累及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及先进的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发展,构建出课程设计网站的思想[4]]。课程设计网站的构建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1)土木工程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2)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教师及和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站中寻找解决问题方案;(3)可以通过网站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不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网站主要步骤包括:(1)相关知识点的预习;(2)对工程设计知识点进行检测,检验合格者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操作,检验未通过者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3)教师对需要完成工程设计的学生进行线上指导;(4)工程设计完稿提交;(5)对工程设计进行评定与反馈问题。该网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不同的特色,具体如下:(1)网站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学生的设计流程来考虑的,完善设计的每一步,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同时,该网站会设计规划完成课程设计的一系列程序;(2)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信息共享。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探索出属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突破教学在时间及地域上的限制,及时解决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疑问及问题。
4结论
本文主要讨论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结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经验积累,构建出属于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网站,对土木工程课程设计的不断探索及改进,得出如下结论:(1)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设计只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2)土木工程课程设计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定位不明确,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过于注重课程的服务功能。所以应当加强土木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方式,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3)本文所述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网站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而设计网站的发展对教学改革方面发挥这重要作用,但是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昕,李敬元,金柏祥.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与改革[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296.
[2]黄磊,陈红英,罗春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6(1):12.
[3]陆红梅,唐艳娟,曾晓云.浅谈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探索与改革[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2(4):97-98.
[4]邓雪莲,曾铁军.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6(25):107.
关键词 新时期 土木工程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土建行业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展现自身实力的舞台,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应该能够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且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另外,新时期的土建行业不仅仅与其他学科、其他专业有交集,与其他国家也有很多的合作。对于新时期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培养其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精神,还要督促他们全面学习和发展,能够轻松适应土建行业的国际发展水平。根据新时代的需求,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土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过于追求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忽略了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受社会上功利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目标单向地屈从于社会职业需要,只着眼于短期内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学生不能适应工程领域多种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自古以来,做事和做人不可分离。虽然理论知识足够让学生成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但人文意识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他在工作中做事和做人不能和谐统一。这将阻碍学生个人事业的发展。
3、科研创新意识淡薄,师资力量匮乏。科学技术现已应用到各个行业,但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很多学生对科技创新逐渐失去了兴趣,导致学生对于科技创新活动不够积极,所研究的科技创新成果规模小、利用率不高。
二、新时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培养模式包括对人才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和培养措施。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土建行业的优势,以及目前工科院校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土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培养模式,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法。
1、对于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加快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培养模式的实现,单一的专业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要求,相关院校应该设置与土建行业相关的法律类、经济类、管理类等课程,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学科,要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北交大,土木工程是特色专业,课程设置除了专业大类基础课,选线设计、铁路轨道、路基工程等课程也得到很高的重视,同时还增加了与桥梁、隧道等学科的交叉应用。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对于课堂模式的改革。
近年来,课堂教学方法已经经历过不少改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仍然是大多数学校采用的上课模式,上课过程中缺乏互动,导致老师和学生隔离,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被学生所吸收。大多数教师过分依赖PPT,很多情况下都是照念PPT上的内容,对于知识的讲解过于死板,使得课堂气氛无沉闷,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增加黑板板书的内容,对于PPT的内容也要有所改变,减少细节内容,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关于教学内容的丰富也应受到重视,学生不应该只接触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教师要结合当前社会土建行业的现状,讲解更多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应用的认识,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思考,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对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大多都是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20%。这种方式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不适用。土木工程专业不同于文学类的专业,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课堂考核,建议采用“5+3+2”的模式,专业理论知识即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专业实践能力即实验成绩占30%,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人文素质占20%。另外,考核方式也不能过于死板,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对待。对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采用多标准、多目标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发掘各个学生的潜能以及特长。比如有的学生虽然卷面成绩不够优秀,但实践能力很强,也应该视为合格,增加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4、对于实践环节的改革。
目前中国高校很多专业的理论课所占比重达到4/5,实验课仅仅只有1/5,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比例差距更大,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接近1:1,培养模式的不同显然是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调动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力量,完善实验课堂的培养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欧美的先进经验,逐步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土建行业也在不断更新,出现了新的领域、新的技术,因此,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有所创新,不断提升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文化素质,都应该与时俱进,综合发展。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适合的、有效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培养方法,努力解决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行业;应用技能型;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12-03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毕业设计则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综合,更体现了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已无法满足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1-2]。同时,建筑行业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在提出建设应用技能型高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本文面向建筑行业需要,探索与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建立团队指导、产学研联合培养、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科研项目―创新实验―毕业论文一体化等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锻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与实际工程脱节 从毕业设计题目看,大多数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为主,单一且陈旧,脱离实际,不能体现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主要是多层民用建筑,虽可涉及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但基本均为框架结构,较少涉及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建筑等。对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来说,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进入设计单位,绝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施工、监理、造价、检测等工作[3],但毕业设计很少涉及,与实际工程需要脱节。
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现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时间一般为14~16周。实践表明,在毕业设计开始时,部分学生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尚未进入状态,不急于开始毕业设计工作;另外,就业、考研成绩刚刚公布等因素,使得毕业设计的前期时间被大量占用,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随着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到5月份,学生才意识到时间紧迫,于是开始加紧时间,加快速度,也使得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总之,这种前松后紧的现象使得计算书和图纸错误较多,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照抄照搬现象亦较普遍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基本采用电脑绘图并完成计算书,锻炼了学生软件应用能力,但这也为学生照抄照搬别人的毕业设计成果提供了条件[4]。在毕业设计期间,不少学生能找到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很多学生由于前期进度较慢,后期直接将别人的毕业设计计算书和图纸稍加修改,从而短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错误百出,极易出现计算书前后矛盾、计算书与图纸自相矛盾等情况,失去毕业设计的目的。
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应用技能型高校,绝大部分本科办学时间不长,近年来引进教师较多,他们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理论课程比较熟悉,但对实践教学内容明显不熟,工程实践训练更加缺乏,对规范条文也不够清楚,不能很好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高校历来重视教师的学历层次、科研项目、论文、经费到账等,对教师的工程实践不够重视,导致部分高学历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仅能解决毕业设计中的小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与应用技能型高校的办学思想也不符。
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创新途径
在应用技能型高校办学背景下,面向建筑行业需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亟需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提出几种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团队指导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涉及面广,其内容无法在毕业设计中全面体现。组建团队指导毕业设计,从科研、工程实际出发,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多名学生完成较大的毕业设计课题[5]。例如,以某公路设计为团队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团队可分别完成线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桥涵设计、概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附属设施设计。另外,还可安排建筑工程方向学生完成加油站的结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协调,最终完成一条公路的设计工作,每个学生都加强了对公路设计的全面认识,形成了比较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不仅符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也是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 应用技能型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这对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具有指导作用。很多高校指导教师选题缺乏工程实际背景,历年毕业设计土木具有相似性,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新鲜感和产生脱离实际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高[6]。通过产学研结合,聘请校外企业导师单独联合校内导师指导毕业设计,可以丰富毕业设计内容,紧跟工程实际,也可直接参与工程单位项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对就业大有益处。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一体化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毕业设计的内容基本是几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设计的综合。因此,可以利用某一完整的已完工的实际工程资料,根据课程需要,分解成各课程设计的原始参考资料,这样每个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整合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毕业设计时,只要将完成的课程设计有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文件即可。
以城市地下工程方向为例,该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除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外,一般还包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结构、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设计[7]。从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上讲,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紧密的依存、制约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地下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将设计内容分为四大块:规划设计、隧道设计、地下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毕业设计时只要整合好这四大块内容,即将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并优化之,便可得到与实际工程基本一致的设计方案,甚至更优的设计方案[8]。
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一体化 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部、教育厅、高校设立了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学生通过主持或参与这些创新项目,培养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对于这些学生,允许他们以创新项目内容为基础申请做毕业论文,这样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互为补充,实为一体。同样,指导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将科研项目内容进行分解,以适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具体确定毕业论文课题时,应基于学生现有理论和专业知识,选择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学习科研方法为出发点的课题。
3 几点建议
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充分调动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年轻教师加强与工程单位的交流与联系,积极参与具体工程,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不同工作性质,全方面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熟悉工程规范条文,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取得注册师证书后还可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单位。
加强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监控 学院要对毕业设计选题、教师指导时间、学生设计时间及毕业设计检查要求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安排固定教室进行毕业设计,坚持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并进行中期答辩,对中期答辩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红牌、黄牌、口头警告,做到全过程监控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
保障毕业设计经费,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务必要确保毕业设计经费,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经费问题,如毕业设计检查时相关资料的打印、复印等费用;对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及学生可以解决一些试验材料、测试仪器等费用,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量。
严把毕业设计答辩关,大力提倡公开答辩 毕业答辩环节十分重要,它是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综合体现,严禁走过场。同时,大力提倡公开答辩。其中,对于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参加公开答辩,并允许低年级学生旁听,让低年级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为以后自己做好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还能够促进优良学风的建立。
4 结语
建设应用技能型高校势在必行。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的一个集中体现,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筑行业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办好应用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目标,总结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改革并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全面素质,对应用技能型高校如何办好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铮,王海莹,孙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1):100-102.
[2]李方慧,赵永江,孟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40-42.
[3]张亦静,何杰,肖芳林.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
107-109.
[4]高笑娟,李跃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7-130.
[5]李富荣,荀勇,王照宇.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0-141.
[6]姜旺恒,钱国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题目多样化改进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84-186.
[7]李富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5):158-160.
关键词: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党玲博(1978-),女,河南唐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讲师;张敏(1981-),女,河南遂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6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114-02
随着我国城镇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为土建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建设人才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需求发生变化,从事与土木工程专业工作有关的本科毕业生中90%以上在施工、监理、管理等部门就业,在高等院校、研究设计单位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少。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和岗位不同,对本科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全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在对该专业的高等教育进行不断探索、创新,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理念在不断发展。[1]
一、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应用型培养目标问题
笔者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有需求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包括政府机关如建设局等、质检站、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单位等)进行了走访和调研,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土木工程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不宜过分提倡综合性、研究型,尤其是对于本科生。笔者跟踪调查了部分院校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些毕业生,绝大多数毕业生反映:在学校里学到的是若干个理论知识片段,实践机会很少,参加工作半年比在学校四年学的东西都实用。这说明目前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突出或有明确的目标而培养的人才不达标或目标与市场衔接不好。
各校宜结合国家建设人才需求以及各个学校的区位、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实验条件、与社会的结合情况等设置课程体系,全国统一要求的课程不宜过多,让学校根据市场导向有灵活的办学机制。应该下大力气在实用型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育,这对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找工作、增强竞争力都将有实际效果和重大的意义。
2.思想认识不到位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只懂理论,那是空头理论家;只懂实践技术,那是民工。而高等院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会实践,并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然而,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理论教学,究其原因,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上至高校的高层领导,下至普通的教师、学生通常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部分,直接由理论课教师负责完成就行。很显然,这种安排、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分工又有协作,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有很多独特之处,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很难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就谈不上培养应用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3.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当前高校师资中青年教师占相当一部分比重。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因备课上课或提高学历层次的压力较大,加之目前的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对科研成果的硬性要求,使得青年教师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工程实践,致使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不足。
据调查,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相当普遍的一个现象:讲设计的没搞过真实的工程设计,讲施工的没去过几次工地,讲设备的看不懂水暖电施工图,讲预算的没做过工程预决算,讲招投标的没参加过招投标等等。试问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没有真正的实践,指导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又能怎样?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4.尚未形成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经调查了解,几乎所有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较完整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教师、教室、考试、听课评课、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理论课任课教师考核标准等配套硬件设施到位,管理制度等软件健全,能够按规范实施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质量有了可靠的保障。但是,也应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打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旗帜,却没有形成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相应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如课程设计没有专用的教室,制图没有专用的制图室、绘图桌凳,实习没有配发相应的安全帽,没有充足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基地,不能给学生提供条件进行实验,搞发明创新等。其二,实践教学相关软件缺失或不健全。如实践教学没有完全胜任的指导教师,没有适用的、较理想的指导书,实践环节没有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实施细则,也没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缺少实践教学考核管理措施或考核管理不严格,导致实践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羊”现象,教师的指导作用相对弱化。这都说明部分高校根本没有把实践教学当做课程,没有把实践教学上升到其应有的“课程”高度,相应地也未当成一门课程来建设。[2]
5.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很多,主要包括了课程设计、实训、实习、实验、毕业设计等五个环节。其中,课程设计主要有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钢结构、工程概预算、建筑设备等多门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实训包括建筑制图实训,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地质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等;实验包括建筑材料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等;毕业设计是本专业学生最后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课程设计的做法往往是指导教师直接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按任务书的要求比照参考设计实例进行设计,很多情况下几十个学生或多个学生设计题目完全相同,致使一些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存在依赖心理,出现抄袭的现象。实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放羊”现象较严重。实验课因课程基本实验内容基本不变,且按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得到预定的实验结果,束缚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的积极性,出现不少学生直接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毕业设计内容过于单一,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设计以建筑结构计算为主进行命题,这不仅给教务部门聘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而且没有很好地将绝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因为毕业后真正从事设计工作的毕业生为数较少,大部分毕业生将走上施工、管理、造价、暖通、水电、物业等其他工作岗位。
可见,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利用已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1.瞄准市场,准确定位,制订科学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合理的教学大纲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评价标准是市场,准确地说,是看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能否直接或很快上岗工作,能否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要,制订最终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宗旨,构建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工具、管理的平台,进而组织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程学时安排及教学大纲的制订。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最好请多位本专业有资质的专家或教授,最好是双师型的专家或教授共同讨论并商定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与任课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各理论课程教学大纲间的衔接,协调好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衔接。在保证实践教学学时的前提下,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重组,实现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协调,实现实践教学内容自身内部的统一和协调。[3]
2.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理论和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应当突出的特色,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计划中要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更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4]
3.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脊梁,因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工程,而且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健康发展的长期工程,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工程。[5]建立一批素质好、教学和工程经验丰富、指导能力强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强有力保障。
4.课程设计、实习、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应编写高质量的指导书
组织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编写课程设计、实习、实验、毕业设计指导书。指导书力求以工程实例来反映现行设计规范的具体应用、最新科研成果、实验方法及工程实践经验,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如何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在达到设计要求、工作量相当的前提下,布置的设计、实验、实习任务尽可能呈现多样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5.改革实践教学陈旧的考核方法,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实验报告为实验考核的主要指标,这种考核方法的弊端在于给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以可趁之机,抄抄实验报告就了事。建议尝试将考核方式改为随机抽考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操作熟练度及准确度来评定实验课成绩。可以督促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动手做实验,进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可以采用答辩的方式,结合课程设计、实习、实训过程、毕业设计过程中提出疑问的难易程度,并参考课程设计成果、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训成果、毕业设计成果综合评价给出考核成绩。可以变学生“让我做”为“我要做”,提高学生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的引导和过程管理作用。
对于本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的硬件要进一步落实,实践教学相关软件要尽快完善、健全并付诸实施。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制度再完善、规范,缺乏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的监控、考核管理体系,实践教学质量也难以奏效。
三、小结
总之,实践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回归工程实际,使学生学会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将极大地满足新形势下市场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越南.浅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教学方法的转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65.
[2]王建平,胡长明,李慧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22-124.
[3]宰金珉,孙伟民,陈国兴,等.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报告[Z].
(一)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美国土木工程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宽泛的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也就是“大土木”的范围,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工业厂房、隧道、桥梁、海港、给排水、市政等专业。未来可能从事结构和岩土工程师、市政工程师和运输工程师等工作。我国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土木工程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由于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两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较大区别。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工程教育通常采用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而我国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主要肩负着专业教育的职责。双方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阶段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健全的个体,而我国主要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型的人才。
(二)课程体系从培养目标来看,美国土木工程高校十分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对比国内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美国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设计综合类课程学时数明显高于国内高校;2.美国高校土木工程选修课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多于国内高校;3.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课时数的比重显著高于国内高校。
(三)课堂教学与评价方法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A)为期1年的访学期间,全程旁听了土木工程系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两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授课内容与国内高校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课程类似,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必修课。采用大班授课,每周2次共3小时教师授课,以及每周一次的2小时自习课。自习课安排博士研究生(助教)为本科生答疑,自习课还包括点名和交作业的内容。该课程的成绩分配与国内高校比较类似,其中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闭卷小测试,占总成绩的20%;每学期一次分组大作业,占总成绩的15%;自习课占总成绩5%;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与我国的课程相比,美国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每堂课的课程信息量非常多,学生需要课前预习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教学风格自由,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打断教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课程网络建设比较成熟。由于大量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信息量大,为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解决学生课堂来不及记笔记的问题,教师会在课后将课程全程录像,将笔记内容、课外阅读材料、上课讨论内容等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自由阅读。课表也会在网站公布,包括各课时授课内容计划、学期测试时间、大作业时间等,以便学生自习参考。3.分组大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编程或者使用数值软件建模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4.强制参加自习课。对于基础主干课,自习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般都会参加很多社会实践,对此,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某些课程自习课。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美国高校的作业非常多,而且作业通常为综合或实际工程问题,需要学生结合教师的上课内容,查阅大量资料,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试环节主要分为平时阶段的小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可以避免学生平时不学习,在考试前突击学习的情况,保证了学习过程的连续性,确保学习效果。为综合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对于教学方面而言,美国高校有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指标量化评价,打出评价等级,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美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视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为例,土木工程专业采用课堂理论学习与工程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在校期间有3—5次工程实践机会,每次2—4个月。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可直接在相关工程和科研单位进行,真正做到“真题真做”,而且提前实现上岗培训。
二、我国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启示
(一)注重基础课程的教育,加大专业课程比例为确保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美国土木工程院校规定授课教师必须是教授或者工程界的专家,而且要求最终的教学效果必须达到优良。为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增加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扎实基础,我国大多数高校已规定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必须给本科生教授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如土木工程概论和结构力学等课程,但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等原因制约,目前主要还是以年轻教师授课为主。相比国外高校,国内高校可参照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多个课程群模块。加大专业基础课程比例,加强专业基础课教育,处理好基础与专业技能,校内与校外,知识、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保证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整合课程内容,避免内容重复,提高课程效率。
(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本科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存在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偏少的问题,存在学生实践训练内容较少、实习时间短并流于形式等问题。参考美国高校土木工程的教育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1.聘请工程单位的专家开设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类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教学模式,提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去工程单位进行相关课程的现场实习,实习合格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和资金资助,同时学校在学生奖学金和三好生评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考虑。3.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鼓励年轻教师定期到相关工程单位实习,和工程单位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将课程教学与工程项目结合,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4.实行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合作指导的模式。可以将毕业论文或设计直接安排在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进行,真正做到毕业课题“真题真做”,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缩短岗前培训的周期。
(三)加强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要途径之一。美国土木工程院校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有特色的本科生研究计划(UROP),URO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首创,该计划鼓励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参加教师的研究工作,从而增长他们的学识和能力。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退学创业和Google的总裁布林的成功案例足以说明大学创新创业精神的必要性,这和美国的教育宗旨相吻合,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三、结语
以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产学研的评价体系构成要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了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提出了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中须强化的内容及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政策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见》强调,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直与大学生招生就业问题捆绑在一起[1],其实,创新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应用型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个大课题,为创新驱动战略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地方高校应全面推进九大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前教育改革的有利时机,结合区域发展特色,及时制订与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质性成效。创新创业评价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分析
1.1创新创业教育特点与不足点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已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需求[2];2)创新创业方面的核心课程欠缺。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评价问题没有解决。
1.2创新创业评价存在问题与主要原因
1)大学本科的专业目录里未设置创新创业,学科目录里也未设置;2)目前,在大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中,科研学术评价占主导地位,虽有创新创业教师评价,但两者之间无量化转换标准且没有提高到相应高度而形成反差,阻碍师资力量。
2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2.1创新创业教育特点与不足点
1)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2)延续性[2]较差,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3)土木工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短缺。
2.2创新创业评价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专业教育之间衔接不顺,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2)针对创新创业课的教师培训与管理力度不够;3)创新创业的环境仍需完善,创业经验匮乏、创业的科技转化率低[3]。
3延边大学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3.1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阶段性、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与成果,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2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指导原则
衡量教学与办学水平、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之一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已被纳入我校本科生专业教育教学与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并合作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克思教育数据公司,把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列入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重点内容,公示于众,接受公众监督。
3.3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依据创新创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特点,确定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3.3.1总目标层(最终目标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为试点,通过创新创业意识与投入、创新创业培养方案、专业方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钢结构、防灾减灾GIS)、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制度设计、创新创业实施与实现以及管理与成果,形成以“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区域绿色建材与结构、创新创业实践与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3.3.2总则层(分析观点层)
1)创新创业意识与投入,其观测点包括:教师与大学生共同具有的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创新创业专项经费的投入。2)创新创业培养方案,其观测点包括: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技能体系。3)专业方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其观测点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钢结构、防灾减灾GIS等。4)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制度设计,其观测点包括: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教学制度的设计。5)创新创业实施与实现以及管理与成果,其观测点包括:创新创业实施能力、创新创业实现能力、创新创业管理能力、创新创业成果。
3.3.3指标层(评价准则层)
部分评价准则层,举例说明如下:1)通过专业师生具有较强创新创业动机、欲望、意识以及肯吃苦、求知欲强、持之以恒的创新创业精神等维度来评价创新创业意识;2)通过学校人力与物力及财力的投入等维度来评价创新创业投入;3)通过本科生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新实践及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与结项、论文与专利以及创新创业大学生与教师、专利的激励措施等维度来评价创新创业成果。
3.4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经梳理而最终设计出一级指标五项;二级指标十四项;评价观测点(三级分项指标)三十四项。选用AHP层次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由美国运筹学资深教授萨蒂(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3]。经层次权重汇总,首先剔除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权重值,其次对各层次的各类指标权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有效指标权重值的算术平均值,最终得到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所涵盖的三级指标下各项权重值,构建评价体系。
3.5实施创新创业评价的方案
评价等级分设为优、良、中、差,由评价组的专家集体识别判分、数理统计、综合评定。在此基础上,以式(1)进行最终评价。同时,编制评价等级A,B,C,D量化为分数的标准,再由该评价方程计算总得分,至于总分与优、良、中、差,对应关系由评价组专家讨论决定,建议采用模糊性综合评价方法。
4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4.1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应根据各自学校专业办学情况和定位的需要,可参照表1的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组成表进行横向比较,在同类地方高校中找准自身定位,找出不足,努力加强,因地制宜,遵循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4.2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中须强化内容
4.2.1加强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与评价
推进创新教学法、强化师资建设,使教学、科研、实践三者紧密结合。应用大数据技术,倡导创新创业课教师把国际前沿的学术发展与动态、最新科研成果、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与潜力以及热情。同时探索创新创业idea、非标准答案(创新创业概念发挥)等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4.2.2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与服务的评价
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且逐步加大权重的评价准则层指标之一是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与服务。建议在教师年度工作量考核中给予合理的科研学时费,突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动力极限,增强土木工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4.3加大与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政策保障的建议
1)创新创业课程的经费支持。a.对创新创业课程,学校给予每门课程提供建设经费,分二期拨款,主要用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各项支出。学院对立项课程给予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学院提供配套经费。b.对创新创业课程,开课第一年建议学校给予1倍~2倍教学工作量;开课第二年起核算工作量时增加0.1~0.2系数。2)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的数量和质量,将作为重要评估指标纳入学院年终教学质量考核。3)实施弹性学制与选课制。a.建议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为3年~6年。b.正确导向大学生跨专业、跨年级、跨院系选课且选择授课教师,并可试点实施保留学籍、适时调整学年课程而创新创业,也可探索休学创新创业方法等。4)实施学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生学业能力评价体系,如:通过大学生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或工程训练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竞赛,公开、发明与专利,获取证书与相应学分,并给予学校学业能力评价证书。5)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与奖学金。积极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引领与创造氛围。6)建立评价机制、合作机制、长效机制。建立基于产学研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合作机制、长效机制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力争在若干年内建成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并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使更多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大学生从中受益。
5结语
本文以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并构建了基于产学研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具有指导意义的创新创业评价方案。同时,提出了制订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参考方法、加强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与评价、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与服务的评价、加大与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政策保障的建议等。希望对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进一步开展与规范设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及其完善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方光秀 单位:延边大学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振忠,周嫒,张功.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行为评价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99-103.
[2]孔凡校,胡迎春,袁华,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体系研究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4(5):203-204.
[3]高明,李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促进因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30):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