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城市建设与规划范文

城市建设与规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建设与规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城市建设与规划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观;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小城镇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的体现

1.1 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内容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重要原则和依据,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也是保障城市合理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有效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主要包括的内容具体可以总结如下,第一,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目标是: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性质规模等特点寻找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规划发展之路,朝着规模化和效应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土地利用:要对城市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结合不同土地类型,性质,功能特点进行区分,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开发,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第三,空间布局:指的是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切空间结构与组合的总称,具体而言包括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情况,地下空间的具体开发利用效率,以及沿城市轮廓线的空间结构特点,还有就是城市的景观以及风貌建设等方面的总和。第四,建设部署:这是围绕着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长期目标所开展的具体策略,通过统一的规划部署,阶段化的步骤实施,有效的实现远期和近期目标。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城市政策的设计和实施策略,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结构的部署和规划,城市空间的有效性组合和部署,城市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有效利用,与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设备配置问题。

1.2 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是一项具有极强发展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公共策略,与此同时也是政府科学合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经济等等手段对城市发展所开展的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引导行为。新时代的背景下,城市设计规划建设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为人民服务的一项基本职责和义务,与此同时也是政府意志和有效执行力的重要体现和进一步延伸方式,是科学发展与群众智慧结晶有效结合的一项重要工作。城市规划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的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首先是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必须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之上,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经济建设,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对环境造成丝毫损害,尤其要加大力度保护好城市的优秀文化遗产,比如说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等等。

其次,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对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和预测,预先做好应急准备策略。尽管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受到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比如说基础设施设备,科学技术环境,城市自身性质和规模等等方面的影响,都会影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却有足够的能力将这些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再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当中,当受到外界无法预估和抵抗的因素干扰的时候,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来对抗这些干扰要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而不是从此一蹶不振,不堪一击。

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我国城市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

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才能确保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则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的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

2.1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观念转变过来,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2.2 制定园林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符合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政策

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应作为我国城市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把这种思想贯彻到政策、计划中去。改变以前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政策、计划,制定城市各领域、各行业生态化发展的战略、步骤、目标等,并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快城市生态化发展步伐,使城市逐步走上生态化发展道路。

2.3 加强环境生态立法

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法规综合体系,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证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这样城市生态化发展得到法律保证,有法可依,对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对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3.1 注重引导,加快人气集聚

加快集镇人口的集聚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推动城镇化的物质支撑,才能有效吸纳农村人口。为此,要加快城镇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重点抓好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城镇绿化和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建立和完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社会服务网络建设, 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营造整洁优美的小城镇生活环境,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根据小城镇特色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尽快建立起涵盖面广,不同城镇居民者能受益的失业保障、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解除进镇农民及其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的过程。

3.2 着眼长远,实施配套改革

破解城镇化进程的各项政策制约,还必须辅之综合配套的改革。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鼓励吸引农民进镇落户、务工经商,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为农民进入小城镇消除户籍障碍。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对小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应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出租)、统一管理;小城镇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以地生财,流动造城;稳定农民对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保留进镇落户的农民对承包地的承包权利不变,解决入镇农民后顾之忧。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在保持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应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外,宅基地可以进入市场流通、抵押等,解决农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适时改革行政区划,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小城镇区划调整工作,促进城镇合理布局。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 城市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城市化建设的发展

1.1 城市建设的经济性

经济在城市中产生,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经济,要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城市建设来实现。城市建设既为城市经济布局打下基础,又为政府管理和经济调整指明方向。

(一)建设城市首先要转变对城市建设的认识,表面看是工程建设,实际是城市的投资,具有很强的预期性,是具有风险的,但是它的长期性的特点把它阶段性的回报给掩盖住了。

(二)城市建设需要工程建设平台,更需要经济分析和经济专业人员。城市建设为城市服务,它的工作需要在一个统一规划中,步调一致。在建设速度上,是不是更应考虑它的经济性,用最合理的速度,达到最适当的效果;在“好”与“快”间,我认为“正好”最好。

(三)城市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包括公交、公共开放公园、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为城市经济发挥着潜在的能动力。表面上看这些都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它对于周边的土地和整个环境的作用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四)城市经济或者具体地说就是城市人员结构(再具体到劳动力市场)是城市发展中关注的要点和可行性分析的重点。比如:城市中人口在干什么,他们分布在那些行业,住房、交通、消费、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利用情况,都是需要政府实时进行动态分析和掌握的,这对城市建设的方向意义重大。

1.2 城市建设的预先谋划性

(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调查的许多统计口径须调整,不然会影响规划,进而误导城建。比如:就人口密度而言,一直延用的是户籍统计居住人口,或者叫晚上的居住人口。这个数据的偏差会使我们在区域通设置、教育配套、商业网点、医疗设施等方面显得不足。

(二)建筑的容积率跟建筑高度有关,更与投资密度有关。常规上建筑高度越高它的容积率就高,容积率高它的楼面地价就低,通过市场竞争它的土地价格就高。但是,这里面忽视了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所处物业的投资定位。如果很好地处理好建筑高度和容积率的关系,把一次性的土地高回报,改成合理的土地回报和加上持久的经济回报,将是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

(三)尽量利用好土地,是城市建设在新时期要攻克的难题。城市拓展的方向一般有两种:往周边延伸和往高处建设。这些都会受制于土地。能不能在市区范围统一规划投资管理,尽可能地往高处建设(特别是土地紧缺的城市),同时向周边战略性发展。比如,城市建高有利公共交通的利用,对城市改造的成本会降低,更容易规划建设大面积的城市集中绿地和形成大的城市空间。

1.3 城市建设促社会和谐性

(一)城市要升级会遇到大量的拆迁,以实物安置可能更适合当前的城建前期工作。对地块改造性项目可采取回迁安置,对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可采取外迁安置。拆迁时可许可投资者进入来分散城建资金,同时在改造中积极解决低收人家庭的住房问题等,都会缓解拆迁中的矛盾。

(二)是否可考虑在房地产开发中配建部分公租房和廉租房,以更好地节约土地和合理利用其周边的公共资源和配套设施。

(三)一个城市土地中约有60%以上的土地是用于住宅建设,须进一步加强房屋的产权、地籍管理,理清它的用途,对各种不同性质的房屋普查到位,为城市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1.4 城市就是一个经济体,城市管理是城建的延续

(一)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开始就须考虑建成后的细节问题,为城市管理创造硬件条件。

(二)城市管理的后期管理成本要列入城建成本,通过公共财政和经营陛收人解决。

(三)城市管理近阶段可通过倡导城市精神来规范市民的行为(包括树立榜样的作用)。

(四)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加快人口的集聚速度来促进城市管理的步伐,同时反而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成本。

1.5 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性

现在国内外很多专家提出了改变以规模为依据的城市发展战略。无论如何,或许每个城市的发展路径不同,或许其本身的基础也不一,但总是说明了一些问题。比如:改变“小而全”“处处开花”的发展模式的论题,“局部最优、全局次优”转向“局部次优、全部最优”的论题,城市空间的“集聚、集聚、再集聚”的论题等等。但实践表明――不同的区域尺度侧重于不同的发展目标,区域侧重于环境、生态、社会,城市侧重于经济。也许这就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之处,留有余地不是说停止建设,而是为更好发展。

2 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的发展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实践的发展必然带动理论高度的提升,而理论的提升必然指导实践向更高处迈进。

2.1 规划实践的发展

规划的实施就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不可逆转是这个过程最鲜明的特点。规划的实施过程决定城市的最终面貌。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制度都处于摸索阶段。社会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规划的实施过程。

(一)城市规划要有严肃性

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而城市的规划是一个法制化的过程。一项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有效的指导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城市规划要有科学性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本地方的实际状况出发。从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人手,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城市的规划建设模式。而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本地方的经济实力,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都要在自身的能力范围以内。遇到百姓关心。影响深远的问题,更要综合考虑。严格把关。切忌盲目上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利益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建设投资方,以及普通市民。因此,城市规划中有关信息一定要透明,坚持群众监督的制度,公开公平公正,让老百姓真正的参与进来。实施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到有关利益主体的呼声。

(四)城市规划要以生态环境为基础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人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类不仅要发展,更要注意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在建设和保护发生冲突时,一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发展,和谐长久才是根本。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的传统风貌。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确保城市经济发展与规划建设同步进行。

2.2 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城市规划要注重务实,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及时调整思路,加强理论的研究,以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总的来说,城市规划中实施是关键,技术是保证,研究是基础。

(一)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也是必然选择。城市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对矛盾的主体,但要科学的规划可以把负面作用降到最低,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付诸于整个规划过程中。

(二)坚持人性化的理念。城市规划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是一项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观行为。因此,规划首先应该以人性化为出发点。否则,再完美的规划一旦脱离了人性的范畴,一切都无从谈起。城市规划要让城市的发展体现出入文关怀。

(三)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论断。

3 结束语

我国城市的发展正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期。城市规划也必然面临着一个从量到质的新跨越。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的出现必将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强烈的冲击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以更和谐、更人性的规划,为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建设;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

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原则,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科学规划工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区、商业区和休闲娱乐区,并且严格按功能分区设置项目。抓好城市绿化,采用开敞通透的手法,以草坪为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导、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体,大力推进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力开展生活垃圾、特种废物和城市中水的回收利用,提高社会资源再生利用率;加强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进工业、农业和城市节水技术开发和新产品推广,着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城区逐步取消小锅炉,增加集中供热覆盖面;强力推进“禁实”工作,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节能建筑。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当中应该要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所处的区域特征,运用宏观系统性的观点进行科学的部署和规划,最终后果让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的用地面积相适应发展,与此同时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和帮助下最大限度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不能片面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一个优秀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决策人员,应该具备“德艺双馨”的素质,也就是说能够将城市的软环境与硬环境都列入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过程当中,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建设缺少的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也不是资金,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对大自然的爱惜和尊重。

2.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84)报告指出:“生态城(乡)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体来讲,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作的规划,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与方法,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掌握城币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规划方案,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生态环境的和谐。

3.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措施

3.1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 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3.2加强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越重视, 城市生态环境就会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就会不断改善。

3.3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内容和目标

3.3.1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a.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

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从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b.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c.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

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4.结束语

总之,人类不断改造自然,在改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以便更好的适应自然,这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当前,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能源短缺等系列问题的出现,如何进行调整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城市是人们生活的中心,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体现,生态城市是人类理想的栖息地,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设计,使人们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能更好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保城市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2] 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6期.

第4篇

对现代城市的规划来说,大中型城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来说不是非常好,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以及城市化结构,就应该协调区域间的城市化发展,使得各个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我国很多地方城市的发展都和产业布局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广州和深圳作为我国早期开放的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都比较大。现在我国的城市发展还是呈现出这样的趋势,诸如现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使得周边的城市化发展进程较快,而相较于滨海新区其他区县的城市发展却并未取得很好的发展,为了更好促进我国城市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在进行规划和建设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区域间发展因素,能够对区域的城市布局有一个综合的考虑。现在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比较快,虽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城市化的发展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而评价城市化的重要指标就是我国城市环境,现在我国很多城市忙时用电都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地方需要利用限电的方式来进行调节,人们对于低碳环保的理念比较薄弱,并没有认识到节约用电就是保护环境。在城市用水方面,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并且现在我国很多地方的饮用水都不能达到世界标准,现在城市中工厂对我国的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但是在废水处理方面却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如果不能更好地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话,将会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隐患。由于城市中工厂的布局不合理、数量过多,对城市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汽车的拥有量过大也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只有综合处理这些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现在城市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才能为我国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对策

1.重视城市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现在我国的城市发展过分重视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于城市发展的各个目标之间的和谐缺乏必要的认识,这就对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的主导权还是掌握在政府的手中,为了能够平衡城市各个发展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政府能够加深其认识,能够在制定城市规划的时候,在侧重经济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能够平衡其他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地促进城市的发展;第二,专家学者应该加大对于城市战略目标实现的研究,这样就能为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提供必要的借鉴。

2.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

在现在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于城市的人文历史性的建筑、精神标志不能进行保护,这类人文历史类的建筑往往都被经济性的建筑所取代,这不但造成了城市自身的印记缺失,对于城市的个性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且不利于城市的长久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着力保证这些历史文化建筑、精神象征,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保护,这样才能对城市进行良好的保护,使城市获得充足的发展后劲,对于保持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3.加强城市建设的区域协调

我国现在的城市发展很大程度还是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战略布局等方面联系在一起,我国现在的城市化水平发展非常不协调。这样的城市和建设对于我国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为了更好地协调我国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地点的城市发展水平,主要还要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协调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4.树立环保意识

在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设立必要的环保措施,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正面临很大的环境问题,城市污染严重。为了更好地改善我国的城市环境,就需要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设立必要的环保功能区,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能够增强环保意识,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促进我国城市更好地发展。

5.完善城市交通

现在很多城市的交通问题比较严重,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城市开始建设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在规划上加强预测性,能够预测出城市发展的趋势,进而对交通发展进行必要的估计,从而使交通状况能够得到相应的改善。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城市的交通运行方式进行调控和管理,私车出行的增加是城市交通的巨大压力,只有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

三、总结

第5篇

【关键词】电网规划;城市规划;融合;发展

一、前言

在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城市电网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确保城市电网规划工作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二、现阶段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状况

1.用电需求增长,而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用地却逐渐变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电力负荷年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20%。以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向着集约型经济的道路发展,我国城市的电力需求增长也决不会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用电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电力负荷速度增长的重要组成因素。以上种种可以得知,在未来的20年内,我国用电需求将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国家土地资源,近几年,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为了长远性的利用土地资源,在进行城市建设中有关部门必须先对城市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因此,如果在城市建设之前没有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等城市的规划建设初具规模,然后再对城市电网建设进行规划,那将会举步维艰,非常困难,而且效果不显著。所以在城市化之前必须先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

2.城市建设中带来的电力专项规划工作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电网建设的需求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电网规划往往会同时,这是现在我国城市的常规做法,这些规划中涉及到城市形态、用地、结构等相关内容原则性的规划安排。相对于城市建设规划,电网的规划专业性更强。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电力专项规划无法全部包含城市电网规划的内容,由此造成的规划预测与实际工作相差较大,这些都会给城市电网规划和建设产生障碍,导致今后电网的改造没有指导性。

3.配电网规划数据难以统计收集

配电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海量数据进行考证和收集,以保障能做出合理有效的电网规划,同时还要注意各方面的因素。如前期考证、收集数据时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花费大量成本等,这都需要我们事先做好规划。但是这样的复杂大工程,其实施难度可想而知,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4.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建设没有有效结合,导致城市电网建设工作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首先,在城市电网建设中,架空线路频繁穿越于市区高空,尤其屡现居民楼前架空线,如此有碍居民生活,更具潜在的高压电力风险。其次,电网时刻在运行,而运行时必然带有电力电磁辐射,即使比其他那些高频辐射危害小,但它毕竟时刻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再次,变电站工作运行过程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有些变电站建设在居民楼小区附近,不但产生辐射,噪音也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城市上空架空线、居民楼周围高压线路和电力设备的存在,给居民带来生活中的畏惧感。因此,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三、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融合

1.将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才是根本

将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一起实施 不管是城市建设规划,抑或是城市电网规划,都必须着眼全局, 从全新的角度和更高利益的角度出发,这就要求城市的建设规划与 城市的电网规划实施的同步性。所以,在对城市建设规划的方案进 行审核的同时,也要做好电力部门针对城市电网规划所作出的方案 的审核工作,以确保二者方案审核和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 做好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的协调工作,增进二者相融合的 程度,在有限的城市资源中,创造出更好的市容市貌。

2.转变观念,统筹兼顾,使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

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城市电网规划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城市电网规划跟不上节奏,脱节或者滞后,都会极大的影响整个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如果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已经规划完成,而城市的电网规划却没同步,这就需要及时的加强城市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和供电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城市电网规划的顺利开展。此外,城市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的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沟通,共同协调好电网规划建设中的一些具体的施工问题,如电缆通道的建设、电缆的铺设方位等。因此不同的行业之间就需要对具体的操作项目进行一个明确的备案,确保不同的市政设施项目之间相互合作进行,尽可能减少相关的挖掘工作给环境带来的损伤,保护城市环境,节约资源。

3.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的同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电网规划。以前我国一些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由于没有做到及时的沟通协调,导致城市一些协调现象出现。一些高压线路随处可见,一些环城高速公路紧挨居民楼,火车轨道从城市的繁华地带穿越而过,这些不协调现象不仅给城市带来极大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而且高压线的电磁辐射也会对城市环境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上还威胁到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城市电网的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问题,变电站的规划布局尽可能靠近公路或者铁路,还可以采用建设室内变电站,电网布局也尽可能考虑使用电缆线

4.建立数据平台,提升规划信息收集及分析能力

城市建设的频繁进行以及改造对于电网规划与升级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的规划涉及到大量的基础建设知识和城建信息,如何准确、及时地归纳和分析这些信息将对电网规划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电网规划部门要建立一套数据平台,按照信息化流程将信息输入平台,做好前期论证准备,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电网规划建设的衔接问题,以提高电网规划的有效性和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中的电网规划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其中基本的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织构架。城市建设规划,必须考虑每个影响因素,比如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电网总体规划。城市规划需要以人为本,而在城市电网规划中也要更多的考虑用人文关怀方针去建设,尽最大努力减少电网建设给城市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规划的根本就是促进城市发展,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依据,是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现代化社会、新型城市的主要手段。怎样面对全新的时代,怎样提升城市化的步调,开展好管控活动,从基础上处理好发展时期面对的不利现象,进而切实的体现出城市在革新以及建设之中的意义,非常关键的一个事项就是要确保建设和管控是一起开展的。

一、城市规划建设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建设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1.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

2.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

3.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1.统一协调发展。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2.坚持量力而行。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引导公众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4.完善法制建设。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5.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市现代化

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本求实际,有目标有计划地扎实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在城市规划方面,应该切实把握好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根据城市现有的资源、地形、商业环境、经济水平制定出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蓝图。城市建设的主导因素是依据城市环境境遇地理位置进行的,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切忌急功近利,盲目发展,每一项城市规划举措都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与城市的基本构建水平,规划重点应该从城市经济发展方向进行长远考虑,着重建设改善民生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使城市功能向着人性化、现代化的方向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目标方面,需要制定短缺目标、中长期目标,使城市的规划有步骤进行,使城市的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

3.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受到政策、科技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逐渐加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社会调控的功能,确保城市发展、社会公平、效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性。因此,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城市进行规划,保持严谨的态度实施城市建设,运用人性化的措施对城市进行管理,才能确保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永乐.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J].山西建筑,2008,34(9)

第7篇

关键词:港口城市城市建设 港口规划核心战略资源协调发展总体目标港为城用城以港兴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港口与城市关系密切,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利用天然河流创造出一代又一代的人类文明。世界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港口如何依托所在城市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而城市总体发展又如何与城市港口规划协调一致,利用港口门户走向世界,“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应该是我们在世界经济新的挑战面前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港城关系的内涵

港城关系的深刻内涵港口对促进和推动一个城市的总体发展至关重要。从港口本身来看,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龙头”作用。国内很多港口城市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突出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将港口经济作为港口城市的龙头经济,将港口作为城市的核心战略资源。

1.1从港口功能的角度看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工业、客运服务、现代物流、信息及生产生活服务等是港口具备的基本功能。正是港口所具备的特殊功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有利条件:

(1)港口作为海陆交通枢纽,具有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作用,可以通过海上运输把本国市场同国际市场有机连接起来;

(2)城市发展可充分利用港口强大的辐射力,增强城市的功能。港口一般具有双向腹地,并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港口所依托的城市;第二层次是通过各种集疏方式与港口联系的内陆地区:第三层次是港口之间通过航线相连接的向海外所能涉及的区域。第一、二层次是陆向腹地,第三层则是海外腹地,港口腹地的第二、三层次的范围往往超过了城市经济辐射能力所达到的范围。

(3)港口城市较非港口城市而言,具有显而易见的发展优势:

港口作为流通领域资金往来的汇集之地,具有融资方面的便利;同时,港口通过能力的扩大,物流、客流量的增加,可使港口成为信息汇集的中心,便于各种信息的获得和处理。与此同时,港口本身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龙头”作用,特别是使临近港口的产业具备诸多优势:一是临近港口的产业因为其生产经营的运输环节少,费用较低;二是港口基础设施,如码头、库场、公路、铁路、通讯等配套设施,为临港产业所共享;三是港口经规划确定的岸线与陆域,为港区其它很多涉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聚集发展的空间;四是港口为港口区域的土地增值创造了条件。五是由于港口所在城市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和国内、国外双向经济腹地,使港口城市经济外向型程度显著。因此,许多港口城市都建立了临港工业区,发展制造业,发展进口原料的出口加工业等产业。从国内外港口城市的现状分析,港口城市的自身物流占港口吞吐量的比重一般都比较高,城市本身对港口条件利用较大。

现代港口的发展对港口的服务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使城市与港口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城市作为港口设施的载体,成为港口产业发展的依托;另一方面,港口产业由于关联度大,经济带动性强而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当港航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成为城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时,城市的主要功能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如我国的深圳、广州、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大连都是因港口的突出功能,“港兴城兴”,形成广阔的经济辐射面,从多方面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港口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港口正成为开展国际贸易和服务业的集聚场所,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

1.2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港口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服务,工业依托港口的运输功能可以很好地为工业提供国际化服务。世界上85%的国际贸易都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因而港口与国际沟通的便捷条件正是吸引工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从运输成来而言,港口也是理想的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虽然通过内陆运输同样可以完成国际国内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但是其运输成本远远高于水运;港口由于历来的“商埠”功能,一直就是人口繁多、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另外,港口城市通常具备充足的工业用水和工业用地(包括填海造陆),这也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在港口建立工业不仅可以利用港口便利的运输条件进行产品的装配、配套以及原材料的集疏,而且,以港口为跨国制造企业物流的集疏中心将有利于降低整个系统工业物流的成本。因此港口具备的良好条件和区位优势成为吸纳工业的理想场所,使得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落户港口,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契机。

综上所述,港城关系内涵基本可以概括为:港口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一部分;与其他行业一样,港口同样产生国内生产总值;港口产生新的就业机会,上缴国家和地方税收(包括可观的海关税收);港口为工业、贸易和其它部门之间提供了装卸、堆存、运输、包装、装配等相关服务;从港口的角度看,港口和这些部门之间存在着前向联系效果;港口自身也消耗着本地和外地的工业、贸易等行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因此从港口的角度看,港口与工业及服务业之间存在后向联系效果;港口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具有的多种功能,因而港口对制造业具有诱发、产生和集聚的作用;对人口也具有吸纳的作用,因而在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港口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我省拥有河流众多,对内河港口而言,目前港口发展现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1)航道通航条件制约港口发展

内河港口中,例如通顺河、东荆河等航道存在航道枯水期水深严重不足的情况,仅能季节性通航,严重制约了港口的发展。

(2)港口技术状况简陋。

内河港口中除部分近年建设的码头技术状况较好外,绝大部分技术简陋。码头结构型式以自然岸坡为主,所占比重达85%。绝大多数码头装卸工艺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能力差。码头装卸货物靠肩挑背扛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3)港口布局不合理,中小型泊位过多。

内河港口中例如仙桃港生产性泊位中存在着中小型泊位占有过大比重,布局混乱等问题。造成目前码头泊位虽然占用了大量岸线,然而码头实际通过能力却非常低的局面。

(4)港口客运吞吐能力相对过剩。

由于水上客运与公路客运存在着运行速度的差异的潜在因素,运输市场放开后,公路客运取代了部分水上客运。以仙桃港为例:14个港区中仅汉江仙桃港区,通顺河袁市、彭场、沙湖港区,东荆河杨林尾港区等区间存在少量水上客运量,因此显得客运吞吐能力相对过剩。

(5)港口结构性不合理,码头公用化程度低。

内河港口大多存在专业化码头建设滞后、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货主码头与公用码头之间比例失衡,码头公用化程度低,不利于实现港口资源最大化。

(6)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以仙桃港为例,仅汉江各港区的通信纳入汉江系统的通信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导致信息不能快捷流通、共享。

3、港口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综上所述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了港口的发展,港口发展现状与城市发展目标不相协调,因此,规划建设现代化的港口迫在眉捷。而港口作为港口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港口能更好地服务于腹地经济建设,促进城市总体发展,在其建设规划中其总体规划应与腹地国民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协调一致。遵循的总的原则和要求是与港口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利用规划、防洪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通过合理的充分利用和保护港区水域和近岸陆域等岸线资源,经过分期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设施齐全、机械化程度高、功能完善、协调发展、运输畅通的现代化港口,以满足港区码头正常生产的要求,保持港口经济腹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需求。具体而言:

(1)港口总体规划应注重远近结合,在水、陆域布局上给远景发展留有余地,同时应当贯彻节约用地的方针,尽量少占土地。各水平年岸线利用规划在充分考虑各港区不同岸线的自然条件的同时,也严格遵循岸线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必须协调一致的原则,码头建设不占用城市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所确定的水源保护区岸线以及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活动和生活空间、进行沿江和滨河绿化建设所需生活岸线,合理分配不可再生的岸线资源。

(2)按照客货分流、散杂分离,化危品泊位布置在规划岸线的合适区域等原则进行码头布局规划,避免相互干扰,便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3)充分挖掘现有码头的生产潜力,按照功能调整、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港口的吞吐能力。

(4)满足集疏运的要求,使港区外部与内部的交通线路要相适应,内外联系方便,水路与陆路配合密切,发挥各自优势,真正实现“宜水从水,宜陆从陆”的水陆并举的交通运输格局。

(5)体现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

(6)港口规划的建设和发展不应以破坏城市生态环境为代价,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城市环境生态建设保持一致。

4、结束语

港口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港口规划必须协调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遵循港口规划建设与港口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环境规划、防洪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一致的原则,做到良性互动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港口对所在城市发展的优势,推进港口城市以尊重自然环境、以人为本、社会生态、适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杨华雄.论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国港口,2011年

第8篇

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规划与绿化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规划的目的在于构建和谐、平衡、稳定的生态环境系统;而绿化对于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环境和减少污染拥有者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文化发展。生态城市的构建,需要依靠自然法则、人文心态以及科学技术三者之间共同协作来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得益于城市生态以及自然环境资源的系统支撑,城市绿化则是维系城市生产力和生产资本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所以城市规划和绿化之间拥有是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在具体展开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对经济构成的组成和增长方式的改变,同时应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2生态城市建设中规划与绿化的问题

首先,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不仅现有的绿化方面的规范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已经开展的城市绿化尤其是园林景观绿化方面的工作也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规定或管理条文。这就导致在进行具体的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有关绿地规划和设计方面的问题,而这必然会给有关单位的监督和检测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和不便。其次,为迎合城市发展的要求,个别政府官员出于对个人工作政绩和自我形象工程的考虑,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进行城市绿化建设。虽然短时间内实现了城市形象的大幅度拔高,但由于后期维护管理的断层,促使绿化成活率低,杂草丛生,最终影响到城市外在形象的构建。所以说贪图一时表面观感,非但达不到城市绿化的需求,反而会为城市形象建设积累负值。最后,虽然近年国家已然下大功夫投入到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但是究其建设结果来看,仍旧存在绿化区域分布不合理、绿化面积不协调等问题。而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老城区极低的绿化率。分析原因在于,老城区的居民一向经济基础薄弱,而城市的管理人员和建设者在进行生态建设时往往将新城区当作城市的中心,予以大力建设发展,并没有对老城区一视同仁。

3生态城市建设中规划与绿化的优化

3.1积极探寻屋顶绿化新方向

所谓的屋顶绿化,其实就是脱离了以“地”为基、实现天台、屋顶以及阳台等开展绿化建设。屋顶绿化不仅有助于推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今天,还能独辟蹊径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对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据有关调查显示,城市中屋顶、阳台等高地面积与可提供绿化的土地面积相仿,倘若能充分加以利用,不仅能够缓解土地资源的紧张情况,还可以促进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只是,屋顶绿化的开展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远远大于地表绿化,而且在相关后期维护方面较之地表绿化也存在诸多困难。所以,为了使其开展建设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国家和政府层面不断完善相应政策法规,并灌输市民开展屋顶绿化的思想。

3.2确保绿化设计科学合理

针对老城区绿地率偏低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加大老城区绿化面积,减少新城区绿化面积”的方式予以解决,这样能够实现新老城区之间绿化面积的和谐均衡。但是鉴于老城区本身城市化进程较慢,而且固有的建筑在使用度和坚硬度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老城区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终将被新城区取代的结果。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绿化工程即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即便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也会在新老城市交替之时,被大量新生的建筑群落所覆盖、所毁坏。因此针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对老城区的绿化建设不应采用一味地资金投入,而是要尽量在原有的绿地基础上进行改造,而且最好是采用复合本地气候特色的、抗旱又容易存活的植物,能够为后期的绿化维护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

3.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要构建城市规划与绿化的和谐关系,还必须注重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就某一个具体的城市而言,其生态建设必须要从有利于人们生活、生产工作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交通、通讯、休闲与绿等基础配套服务。生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更要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意义。另外,城市建设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这就要求为此而展开工作的人员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在遵循客观规律和适应城市发展水平进度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化。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脱离某一城市自身的客观经济水平,不能以超越自身资金保障的代价来展开建设,否则将会为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4结语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城市电网;城市建设;环境;规划

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必须跟城市的发展在同一起跑线或略加超前。为避免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在城市电网的规划方面,需要做到如下两点:一要借鉴和汲取其他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精心组织在岗工作人员培训,二要结合我国不同城市的实际状况,创造性地开展我国的城市电网规划。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采取先进的技术才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城市电网规划工作具有长远性和科学性。

一、现阶段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状况

1.城市建设中带来的电力专项规划工作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电网建设的需求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电网规划往往会同时,这是现在我国城市的常规做法,这些规划中涉及到城市形态、用地、结构等相关内容原则性的规划安排。相对于城市建设规划,电网的规划专业性更强。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电力专项规划无法全部包含城市电网规划的内容,由此造成的规划预测与实际工作相差较大,这些都会给城市电网规划和建设产生障碍,导致今后电网的改造没有指导性。

2.用电需求增长,而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用地却逐渐变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电力负荷年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20%。以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向着集约型经济的道路发展,我国城市的电力需求增长也决不会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用电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电力负荷速度增长的重要组成因素。以上种种可以得知,在未来的20年内,我国用电需求将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国家土地资源,近几年,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为了长远性的利用土地资源,在进行城市建设中有关部门必须先对城市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因此,如果在城市建设之前没有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等城市的规划建设初具规模,然后再对城市电网建设进行规划,那将会举步维艰,非常困难,而且效果不显著。所以在城市化之前必须先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

3.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建设没有有效结合,导致城市电网建设工作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首先,在城市电网建设中,架空线路频繁穿越于市区高空,尤其屡现居民楼前架空线,如此有碍居民生活,更具潜在的高压电力风险。其次,电网时刻在运行,而运行时必然带有电力电磁辐射,即使比其他那些高频辐射危害小,但它毕竟时刻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再次,变电站工作运行过程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有些变电站建设在居民楼小区附近,不但产生辐射,噪音也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城市上空架空线、居民楼周围高压线路和电力设备的存在,给居民带来生活中的畏惧感。因此,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转贴于

二、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融合

1.将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才是根本

不论城市电网规划,还是城市建设规划,都需要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这就需要将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因此在对城市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审核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审核电力部门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而规划递交的城市电网规划方案,二者的同时审核和,从法律角度而言,是进一步保护城市电网规划方案,保证这一方案的切实可行和实施,进一步促进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同步和和谐,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协调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在城市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中,创造更加便利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市容市貌的美化。

2.在城市电网规划实施中,尽可能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城市电网得到有效规划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碰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和矛盾纠纷,因此就需要尽可能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保证城市电网建设的有效实施。在具体的城市电网建设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可以通过召开会议讨论,签署双方都承诺的有效协议等形式解决具体的问题。良好的电力保障给一个城市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保障城市电力的安全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责任,地方政府应该从全局出发,以对全体人民负责的态度,高瞻远瞩,针对城市电网规划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相关指导工作,与电力企业携手共进,共同解决具体规划建设中的矛盾纠纷。此外,城市供电企业也需要和城市地方政府部门,开展积极的政企战略合作,及时沟通,保证城市电力的有效畅通,为广大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进一步为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3.转变观念,统筹兼顾,使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

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城市电网规划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城市电网规划跟不上节奏,脱节或者滞后,都会极大的影响整个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如果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已经规划完成,而城市的电网规划却没同步,这就需要及时的加强城市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和供电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城市电网规划的顺利开展。此外,城市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的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沟通,共同协调好电网规划建设中的一些具体的施工问题,如电缆通道的建设、电缆的铺设方位等。因此不同的行业之间就需要对具体的操作项目进行一个明确的备案,确保不同的市政设施项目之间相互合作进行,尽可能减少相关的挖掘工作给环境带来的损伤,保护城市环境,节约资源。

4.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的同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电网规划。以前我国一些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由于没有做到及时的沟通协调,导致城市一些协调现象出现。一些高压线路随处可见,一些环城高速公路紧挨居民楼,火车轨道从城市的繁华地带穿越而过,这些不协调现象不仅给城市带来极大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而且高压线的电磁辐射也会对城市环境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上还威胁到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城市电网的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问题,变电站的规划布局尽可能靠近公路或者铁路,还可以采用建设室内变电站,电网布局也尽可能考虑使用电缆线路。

第10篇

【关键词】水利电排站;规划;管理

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然而当前我国大城市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与城市水利电排站的建设要点相结合,分析和研究了水利电排站的规划管理方案和运行管理策略,希望对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有所裨益。

1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发展状况

1.1 水利电排站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利电排站能够有效地解决洪涝灾害,承担着防洪除涝的重任。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日常中水利电排站的使用并不频繁,但其又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城市中水利电排站的运行时间较短,却能在关键时刻使城市免受洪涝灾害,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当前我国城市水利电排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洪灾和强降水而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层出不穷,给城市居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社会对水利电排站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也比较重视水利电排站的建设,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然而城市电排站的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资金投入不充足,影响了施工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在建成后水利电排站的运行维护上也存在很多漏洞,使电排站不能随时保持排涝功能[1]。

2 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规划管理方案

2.1 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规划建设

水利电排站规划建设涉及到众多因素,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每一项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把握,保障规划的合理性。城市水电排站的规划建设主要内容有配套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施工质量与进度、成本预算、环境条件、工程地质等。工程地质主要是分析周围的地质与地势,考察是否存在影响施工的自然因素,建设项目周边是否交通便利,具有充足的通讯、电力、水源和建筑材料。在建设排水系统、给水系统和供电系统时要与建设要求相结合。在施工计划中要对各种资源进行规划,保障按时按量的完成工期目标,对劳动力进行合理分配。

2.2 城市水利电排站施工建设和管理方案

2.2.1 做好施工控制工作

施工控制关键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施工质量。项目管理人员要做到尽职尽责、职责明确,及时发现并调整不称职的管理人员,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推行考核上岗施工。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如果质量和进度发生矛盾,必须合理安排劳动力,首先保障施工质量。要进行科学的施工调度,对施工生产的需要进行保障。与此同时还要控制施工物资,做好施工物资的规格、品种和数量验收工作,并做好每个施工阶段的质量验收记录。

2.2.2 保障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对于建设施工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则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进行。如果在阴暗处或夜间施工,要配备足够的照明工具。要先对槽帮进行检查再进行混凝土浇筑,避免发生坍塌。要做好脚手架的搭设工作,决不允许站在支撑或模板上操作。要做好坑边防护,坑边禁止车辆通行和堆放材料,并设置红灯示警。分散、稳当的堆放钢筋材料,在进行钢筋材料的搬运和安装时避免碰触电线。在作业之前要对模板是否合格进行检查,绝不能使用不合格的模板。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杜绝安全事故。

2.2.3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城市水利电排站的建设属于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控制和管理主要包括选择节能环保型的材料、废弃物管理、施工噪音控制、废水排放控制、空气污染控制、建筑材料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等等。对于噪音较大的车辆和设备要进行隔音,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定时洒水、减少扬尘,合理布置材料和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时间,做到文明施工[2]。

2.3 控制水利电排站的施工成本

在规划中要对水利电排站的施工成本进行控制,由于当前水利电排站施工项目的资金投入并不充足,因此在不会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影响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节约施工成本。在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要尽量简化使施工内容,充分利用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严格控制施工的用水用电。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人员是否能够完成工作任务量进行考察,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避免人力的浪费。要做好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工作,选派专人看守贵重设备,安排人员轮班负责施工设备和材料的看守。要将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流入与流出做好细致的记录,避免出现资金统计漏洞[3]。

3 城市建设中水电排站的管理

3.1 做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运行维护工作

为了确保电排站的正常运行,水电排站进行定期维护。要定期清理进水池内和进水管道内的杂物,做到勤观察、勤清理,尽量使卡堵的次数减少。要定期检查电排站设备的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排除故障。在维护工作中要定期对电缆的固定情况进行检查,一旦电缆破损会对水利电排站的运行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振动和杂音,则可能是相关部件出现了旧损或松动,要及时更换或检修。要定期对电排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机组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是否存在建筑物裂缝。要定期对运转部件进行,保障制动装置运行可靠。

水利电排站的运行维护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在日常中做好运行维护工作,保障水利电排站随时能够发挥效用,当出现内涝灾害时才能够及时发挥水利电排站的作用,保障城市的安全[4]。

3.2 做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管理

做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管理保障城市能够安全的度过雨季和汛期,保障城市污水能够顺利排出。如果没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旦出现汛情,管理上的疏漏就可能被放大,造成城市水利电排站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要严格执行电排站的各项运行规定,对电排站情况进行掌握,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水利部门还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水利电排站的管理人员必须对电排站的结构进行熟悉,能够独立胜任本职工作,对电排站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掌握,具备相应的检查观测和维修养护技术,能够熟练的掌握操作方法。在汛期到来之前水利电排站还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布置,在汛期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检验、对工作进行总结,使水利电排站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4 结语

我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规划建设正在不断加快,对城市水利电排站运行管理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水利电排站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避免城市内涝。在水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中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使现代施工建设水平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检修电排站设备,灵活管理、合理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将水利电排站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孔杨.南昌市前湖电排站中现代化城市水利理念应用的探讨[J].南昌大学学报,2010(06).

[2]孙兴良.简探泵站建设工程的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4).

第11篇

关键词:园林规划;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

园林绿化是城市里仅有的带有生命的绿色公共设施,可以极大的发挥美化城市居民生活坏境和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这些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在城市的整个生态系统中园林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在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贯彻“以人为本”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要的生态举措,是现代城市规划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逐渐对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视,各个城市都加强了园林绿化的工作,提高了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但是,从目前城市园林规划的整体情况来看,城市的园林规划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提高园林规划的科学水平,解决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

目前,园林绿地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空间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普通市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是基础的城市公共设施。人们有了更多的生活空间,可以在生活的闲暇去享受绿色,使人们的户外活动有了更多的去处,实现人们亲近自然,提高生活品种的愿望。同时还能使人们的娱乐、锻炼、户外活动等各项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园林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园林能够把城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都吸收,对空气进行净化,留住水源和保持土壤等。人类的生存环境中空气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影响人类居住的最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借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把城市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吸收变为氧气,同时大量的树木还能把城市中众多的汽车尾气和粉尘进行吸附和阻挡。很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城市的污水有着极强的净化作用。大量的署名还能净化城市的土壤,借助繁茂的地下根系把大量的有害物质都分解到地下,对土壤起到净化和保护的作用。第二,园林还能对人的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节。人们生活在绿化较好的园林环境周围,可以让人保持充足的活力,内心也十分的安宁,有利于城市居民的保持良好的情绪。城市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容易损害人的健康,而树木可以有效的吸收各种噪音,降低噪音的分贝,使城市居民感到生活舒适。第三,园林还有效的改善城市的小气候,缓解城市的热岛现象,在夏天降低城市的温度,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节省大量的电力资源。第四,园林绿化还能为城市增添很多的人文景观。在城市中进行园林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使人与自然可以协调发展,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极大的改善环境,还能增加城市的文化而后艺术底蕴。优秀的园林规划可以为居民提高很多的人文景观,改变城市的面貌,让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要求,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城市居民的艺术文化修养的提高。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城市对外的魅力,使城市充满了吸引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居住环境,有利于吸引外地的人才和企业来本地投资。因此园林规划对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如果园林规划搞的好,城市的文化和经济也会更加的繁荣。

二、我国城市园林规划中常见的问题

㈠片面的重视景观建设,对生态效应重视不够

目前广西的一些城市由于缺乏园林规划的经验,往往简单的把园林规划作为城市景观的附属品,而不能对园林的生态效益仔细的考虑,不考虑园林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在规划时也不能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壤特点。对城市园林的规划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味的追求园林绿化规划的广阔形式、具有视觉上冲击力以及整体的对称,放松了园林改善环境的设计要求。表现最为直接的就是不少的城市规划出的城市广场和公园看上去十分的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表现力,但植物的品种十分的稀少,往往都是比较好看单一植物,没有遵循园林坚持植物群落的原则。还存在着很多居民小区以及城市公共绿地只是简单的种植一些树木的现象,虽然这样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但很容易导致城市的生态布局不合理,整个城市的总体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现象。因为这些不合理的园林规划,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园林功能的发挥,不仅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耗费大量的资金,还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㈡园林规划只重建设,日常管理比较松懈

当前广西的一些城市对园林建设的热情很高,而对园林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得很不好。这导致了很多地区用于园林日常养护的经费较少,平时的养护设备比较陈旧和不足。城市的园林部门应该对建成的园林实现统一的规范管理,把防治病虫害、除草、浇水、修剪和施肥等日常的养护工作完成好,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城市园林规划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一些城市对园林的管理很不规范,平时不注意管理,造成很多种植的树种成活率很低,即使成活了生长也很慢。往往是面临上级检查或者有重大的活动时,才会突击对园林进行养护,很难把园林管理好。

㈢园林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不合理

生态学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种类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能够保证整个群落的稳定发展。要保持整个城市园林系统的生态稳定和协调发展,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时要考虑树种配置的多样性。但一些城市在园林规划中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对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甚至出现了在一块园林中种植了上百种的树木,而且很多城市只是一味的追求名贵树种,这表明园林管理部门对园林规划的认识不科学,存在着很多的误解,这种只是简单的增加树木的种类,而不考虑这些树种的具体生长情况,很难真正的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不利于保持园林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很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园林规划的改进措施

㈠园林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广西地区各个城市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必须根据各个城市的气温、土壤和纬度等条件,设计出符合本地特点的园林规划方案,提出的方案要能体现出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新城区土地资源较为充足,可以采用大面积种植的方法,而老城区因为可以用于种植的土地不多,园林规划时可以对原有的地块进行改造,针对所在地区的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造,为居民提供活动休闲的空间。同时应该精心规划,把城市的园林规划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在园林中要合理的配植树种,多挑选些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广西的气候特点是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丰沛,要根据这一情况挑选那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成本低、容易养护的树种。

㈡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园林的生态效应

第12篇

关键词:规划理念;转变;非城市建设;规划用地;探索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一些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在对这些部分用地的规划方面,是需要依据具体的用地要求、用地设置以及用地规划等方面信息来进行用地的开发。所以在该部分内容实施过程中,规划理念在其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 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

早在1990年前后,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对非尝试建设用地规划的探索。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在城市中进行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已经成为时展对城市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我国非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研究,不难看出:

1.1 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目标和作用一致性

在进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其目标和规划的一致性。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方面,其最主要的目标是对城市用地进行管控,从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

1.2 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内容

在内容的规划方面,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主要是对房前城市中的土地条件进行探索,通过对城市土地条件的了解来进行具体的用地规划。在用地规划内容方面,主要有生态景观用地、农田布局以及历史文化古迹用地和工程技术用地等多方面的内容。

2 规划理念与非城市建设规划用地的理论

2.1 规划理念

所谓规划理念,指的是在进行城市用地的布局时,需要依据合理的布局方式、布局手段来进行城市用地的规划。规划理念是对城市用地布局的指导,能够促使城市用地的布局和规划更为符合城市整体建设的需求。

2.2 非城市建设用地

非城市建设用地指的是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过程中,基于城市发展的考虑,对不涉及到建设方面用地的布局和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其必须符合务实客观的规划需求,同时要满足城市增长管理的需求。

3 在规划理念引导下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具体探索

在规划理念的引导下,进行非城市用地规划时要符合规划理念的需求。通过规划理念的指导,实现对非城市用地规划的合理设置。

3.1 在规划理念引导下的空间范围理解

在进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空间范围进行明晰。整个空间的大小,以及空间适宜的规划内容等,都需要提前明确。在这个过程中,规划理念对整个用地的布局规划有着主导的作用。

比如在空间布局中,如果空间中有大量的自然景观的存在,那么从规划理念的层面来说,需要对自然景观加以保护。所以在进行空间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时,就需要将这些自然景观的规划和布局考虑在其中。在具体规划的过程中要绕开自然景观进行空间的整体规划设计。所以从这个层面说,整个空间的布局设置其实也就成为一个生态用地的概念。

那么如果是在房屋建筑密集的城市进行用地规划,从规划理念的角度来看,城市中心空间的布局则需要在尽量满足居住空间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空间的布局规划还需要尽量实现资源的节约。所以在城市中非建筑用地的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空间的大小,在进行景观设置和布局时充分节省空间。这也是对城市中景观用地的布局。

3.2 规划理念引导下的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内容

在对生态用地的土地布局中,要依据地区的长久发展目标来进行布局。对于生态用地的规划,则必须依循保护和适度开发两个方面的要求展开规划。在具体规划布局的过程中,则主要是从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的整体发展前景,以及产业开发的目标需求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区域用地的布局。而在城市中央景观用地的布局,则主要是要依循发展的原则来进行整体空间的设置和打造。在具体的内容设置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3.2.1 功能分区的设定

首先是功能分区的设定。规划理念要求在进行任何用地的规划中,都必须进行明确的功能区域划分。比如在生态景观用地的打造时,就需要明确整个空间布局规划的生态功能,而在城市中央景观用地的打造过程中,则主要是要强调对观赏性和景观的设置。

以某南方城市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为例。南方多山、多水源,一些城市的建设往往是依山而建。所以在进行城市用地的规划中,除去城镇发展用地的规划,需要明确的是生态用地的布局设置。在具体的布局过程中,又可以划分为生态用地,农田用地以及自然景观旅游用地等。同样在一些北方城市的中央景观区布局方面,也是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特点来进行景观功能区域的打造。

3.2.2 规划理念引导下的旅游产业用地规划

在城市用地的规划中,旅游用地规划属于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在一些南方地区的城市建设中,旅游用地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更是十分常见。

按照规划理念的指导,城市旅游用地的规划主要目标在于更好的对城市中的自然景观资源、生态文化资源以及历史文物资源等进行合理的利用。通过用地的规划打造适宜百姓居住的多层次、多内容的核心城市空间。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一般的城市建设都包含了核心城市区、特色产业区和村镇综合区三部分的内容。其色产业和村镇综合区都是隶属于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范畴。在进行具体的布局中,规划理念要求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要充分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与城市发展的主脉络保持一致。所以在进行南方地区的城市旅游规划用地打造时,也是要本着与城市发展主基调一致的原则进行。

比如在江西的九江地区,在进行城市旅游产业用地规划时则主要是依托于庐山的自然景观资源,打造自然景观旅游用地。而在江西的婺源地区的旅游产业用地布局方面,则需要满足婺源的城市特性,除了自然景观用地的打造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婺源的文化资源,进行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用地的规划。

3.2.3 具体的实施探讨

由于规划理念引导进行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还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依据不同的城市发展现状来进行具体应用。在进行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过程中,规划理念是主导,同时还需要得到政府部分的支持。唯有真正的将规划理念运用到实处,才能够确保城市非建筑用地规划的合理化,从而更好的推动城市建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探讨。在当前的社会分发展过程中,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是当前城市规划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更是城市规划管理全覆盖的产物。在本文探讨的过程中,本文认为,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需要在规划理念的引导下进行。通过更好的对规划理念的践行,能够促使非城市建筑用地的规划能够始终与城市发展的主基调保持有效的一致。因此在进行非城市建筑用地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依循规划理念的指导,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保持规划管理与城市发展的统一并进。

参考文献

[1]陈晨、赵民.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及其规划管控问题的若干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1(04)

第1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未来发展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必然也要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保证城市的发展与人、自然的共同发展极为重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管理

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城市规划制定后,如何使其贯彻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就成为突出问题。成功的城市建设应该是科学与艺术、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城市建设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可以给城市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改善市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创造优良的宜居环境。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可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 ①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②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③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规范而高效的城市管理,是确保城市规划全面实施、城市建设逐步推进、城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2.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2.3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

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2.4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3.1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3.2坚持量力而行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3引导公众参与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3.4完善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这样,不仅为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生活在城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逐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有效。

四、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要求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4.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4.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4.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未来发展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必然也要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保证城市的发展与人、自然的共同发展极为重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规划建设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建设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 ①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②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③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三者只有彼此兼顾,互相促进,城市发展才能步入协调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

2.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2.3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

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2.4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3.1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3.2坚持量力而行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3引导公众参与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3.4完善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这样,不仅为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生活在城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逐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有效。

四、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要求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4.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4.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4.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第15篇

关键词: 生态城市建设;结构生态化;功能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根据吴良镛教授曾经在论文中论述的内容,总结出我们未来建筑的趋势应当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筑,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定会是非常漫长的。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我们必须从西方国家学习历史经验,跟上世界的步伐,清楚国际现状,以便让我们的过程更清晰,学习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又避开了别人已经出现过的问题,这对我们的城市建设是很重要的。对于推动城市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中国城乡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和环境危机也涌现了出来。多年以来,沿海地区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却没有同时顾及生态环境,在地形地貌多变的丘陵山区大肆挖掘、毁林开荒,按照古老的平原地带建造方式,建设人工平原,这些行为都非常严重的损害了自然环境。最终导致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地貌的迅速消失,地质地貌的彻底摧毁和恶化。

二、生态规划的重难点

(一)生态城市规划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来说,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是生态城市规划思想,这一理念是由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规划思想来的。城市生态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生态学原理,方法上运用了环境科学和系统科学。实施城市生态规划,先要规划复合生态系统进而平衡好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完善生态系统结构,保护生态资源,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要历经几大阶段,包括产生、发展演变至高级阶段(生态城市规划),在这整个过程中都要应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原理,不仅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规划,而且对实现生态城市的环境资源尽力保护,并大力推进结构生态化和功能生态化。

(二)城市结构生态化

生态城市的功能强弱完全依附于城市的结构,结构对功能具有决定性。城市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功能的先进性。城市功能生态化的基础是结构生态化,城市功能生态化建设也依附于结构生态化建设,因此,生态城市结构生态化是一切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生态城市有一段独特的定义:生态城市是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我国很多此领域的研究学者认为,城市生态规划的终极目标是使城市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良性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状态,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的主旨就是改变生态系统结构。还有另外的一种观点则认为:生态城市规划有多种手段,包括扩大自然生态容量、改变生态结构和增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性等等,这些方法都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各方面的协调平衡。同时有其他学者指出:城市问题不断涌现,现有的陈旧设施和不合理的结构使得城市现代化建设滞后,现代化功能无法实现。综上所述,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生态结构。从宏观上来看,城市结构层次多变,复杂多样,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看,我国生态城市结构生态化应该经历从实体结构生态化到高层次的城市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等的生态化的逐渐过渡,不可急于求成。

(三)城市功能生态化

城市在传统意义上有很多重要的或者说普遍的功能,它包括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大到政治经济,小到社会民生的细枝末节。在当代,城市的功能还延伸到了生态领域,将城市的传统意义与生态城市的内涵融合在一起,再加上中国现在使用的行政管理方式,我认为生态城市的功能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与时俱进的融入了新鲜血液,那就是包括生态在内的“城市功能群”,它涵盖了社会经济、人文居所、交通水利、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几方面。在这些功能里,有实体功能,也有服务功能。社会经济、人文居所、交通水利是城市的实体功能,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属于生态服务功能的范畴。要达到城市功能生态化,就必须将社会经济、人文居所、交通水利、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实现全面生态化。

三、 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景和展望

相对于常规城市的规划编制与建设构想来说,生态城市建设涵盖的范围更广,层次更多,难度更大,程度更深,任务更艰巨。生态城市建设的任务不但涉及到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构想、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而且涉及到了城市本身的物理空间结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城市所在地的城乡结合协调发展。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现有的设计方法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远远落后于现实所需,因此我们需要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运用多门学科各个专业的知识,各政府部门团结协作,人民群众踊跃参与进来,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与创造力,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随时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城市的发展更是主导了这个世纪,生态发展和建设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城市问题,城市的生态规划影响到每个国家自身的发展大计,也决定了全世界未来的命运。我们应该用哲学的观点,用辨证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生态建设和规划,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不变的孤立的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观点。我们应该立足于基本国情,建设层次丰富多变的能突出各地区地域特点的生态城市、生态城镇、生态社区和生态村落,这是建设新型生态化城市的正确方向。

四、结语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应该从理论和思想上根本改变公众的观念,树立创新的理论,这要求首先建设生态文化,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针对广大的人民群众,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消费观等常识的普及和宣传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针对大中型企业,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循环经济等生态经济的观念需要大力推崇。

另外,生态城市建设还需要实际的社会制度予以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生态城市建设有推动作用。最后,需要继续加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特别是城中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行之有效的运作办法和措施,切实做好城市建设这篇大文章,在以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进程中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1):59-66.

[2]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