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可以用惊人的发展速度来形容,但是在快速发展的业绩背后,企业的自身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出现了高业绩和低管理的不协调发展,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他们更多的只重视企业的承接项目和工程质量,对自身的管理有些松懈,特别是内税务风险的管理更是显得极为松弛。税务问题不出问题则没有任何的影响,如果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会出大问题,严重者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的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重视不足,在人才的管理上不规范不专业,缺乏专业人才的打理,另外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很多的企业不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也比较的脆弱,这些都导致我国的企业在内部财务的管控上呈现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市场更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把自身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承接的项目和开发的项目产品上,但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税务风险管理来说都没有给予重视,这就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也造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呈现出极为脆弱的特性。企业的工作重视仍是工程项目,而对于所谓的办公室工作的重视不足,他们的工作以来各种报表和书面材料,对于工程项目的各类报表材料他们是可以一目了然的,但是对税务报表和税务公示却无法了解的细致,对其存在的真伪性也很难辨别,只要数据过得去,他们是不会深究的,也不会把税务报表中的数据一一去核实,这就造成企业的税务管理呈现出敷衍行和形式化的特点,其中就会容易滋生各种违规操作,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情况,给企业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对于企业来说,其工作的内容较多,程序较为复杂,牵扯到的人员也较多,如果在管理中没有响应的规范和制度的话是很难将工程项目做好的。
二、提升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针对上述笔者分析的问题,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确实需要改进,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内容和组成部分,作为企业领导者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应该重新认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转变工作思想,首先给予税务风险管理应有的重视,把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当成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其次就是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规章制度,让制度来管人管事,提升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后要抓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建设,从人员的招录、培训到日常工作,都要做好督促和规范,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优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
(一)创新工作思路,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企业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主要的内容是项目的承接和作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想企业获得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重视起来,财务是企业运转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税务管理作为支撑企业是不会健康发展起来的。对于企业来说,面对着新形势的变化,一定要拓展工作思路,重视税务管理工作,把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管理议程中。另外,在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上,要做到专业化和科学化,以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重视制度机制建设,实现规范化的税务管理
企业的税务管理存在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规章制度建设不齐全,甚至有的部分企业都没有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这样在税务管理的时候就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没就会出问题,有风险。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奠基石,是一切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和规范化要求,没有健全的制度,企业的税务管理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优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首先要重视税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设立专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同时依据工作内容细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统一负责企业的税务资金,实施税务稽核等制度,确保税务的安全管理。
(三)发展企业税务管理人才,提升税务管理的有效性
对于企业来说,强化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就需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招录和聘用拥有专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的人才,并对他们的工作内容实施监督和检查,把税务管理工作纳入企业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让财务部门感觉到自身存在的压力,与此同时要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让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依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盖地,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务与会计,2012(16).
1.国家税务法律的不健全
目前,国家颁布的税务法律还不健全,税务法律的有关内容还存在瑕疵。在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的规范下,企业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财务制度和税务处理制度,并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有关的国家法律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有关企业税务风险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该文件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文件的内容很呆板,实际操作性不强,该文件给出了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岗位职责,也包括具体的监督和改进机制以及信息管理的内容。但是每一个企业的行业性质、经营特点、企业规模不一样,在笼统的制度规定下,进行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不可行的。
2.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力度不强
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中,还有一些企业没有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人员开展工作,税务风险的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当真正发生税务纠纷事件时,企业的领导者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发现税务风险,更别说找到税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如何降低风险,这也给税务风险的善后工作制造了困难。目前,税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定性的指标,可信度不强,说服力较弱,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税务风险控制的定量指标。目前,企业还不存在反映企业全面税务信息的报表,企业相关的税务信息大都是在财务报表中找到,财务报表中一般会有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和所得税费用等会计科目,但是这些会计信息的反映一般比较笼统,不具体不详细,不能达到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完善的税务量化指标,从而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3.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我国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随着税务风险案例的不断涌现,现在的企业管理层已经注意到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些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上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缺乏拥有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税务筹划和风险控制方面。另外,有的企业设置了税务风险管理的专门的岗位,但是这些职位的岗位要求很高,有的企业招聘不到具备专业资格的人才,从而出现这些职位形同虚设的现象。
二、企业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对策
1.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视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管理者应该增加税务风险的管理意识,防范风险的发生,只有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提高警惕,才能及时的发现风险,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企业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及时处理税务风险外,还应该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不仅要求财务人员重视税务风险,还要要求其他职员重视提高税务风险的意识。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更应该加大重视,规模大、利润高的房地产行业涉及8个税种,包括金额较大的土地增值税。2014年税收专项检查大幕已经拉开。在往年的税收专项检查的数据统计中,房地产行业成了查补税款的“大户”,有些年份甚至占到全部查补税款数额的一半。
2.不断完善税务法律制度
为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符合单位经营特点和业务规模的税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目前,正在实行的是2009年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随后有地方的海南省国税局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引导帮助大企业建立完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以及广东省茂名市地税局三措施提升大企业防范税务风险能力等地方性的政策指引。但是,这些税务风险法律制度,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要求。另外,企业应该依据相关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地传输税务风险信息。
3.增强税务风险的控制力度
企业应该进最大可能控制风险,最大化降低损失。在税务风险发生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当企业面对税务风险时,应该及时地找到风险发生的原因,找到应对风险的方案。增强税务风险控制强度时,首先是确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健全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采用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的开展、进行税务检查等一系列工作,并客观处理税务风险,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实施不同的、实用的风险管理应对方案。企业可以采取资金储备的方式应对税务风险,在风险发生时,利用储备资金应对资金紧张的压力,同时,企业也可以提高银行信用,这样才能保证及时的筹集到资金。
4.培养高素质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人才
现在,在高校的课程中已经出现了税务筹划方面的课程,但是,讲授课程的教师一般是做理论研究的学者,并没有实际的税务处理经验,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的经验更是欠缺,并且课程讲授的对象主要是高校的学生,受众面较窄,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输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众多企业的需求。另外,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高,需要改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财务和税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税务风险识别、管理、控制方面的知识。税务风险管理人才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的学习和了解最新的财税政策,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工作中去。
三、结语
关键词:税务风险;产生原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77-0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避免其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笔者认为,这两个方面涉及的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两个层次,税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合规,即根据税收法规的要求,正确计算和按时缴纳税款,避免少缴和迟缴;而更高层次的税务风险管理,是要求企业在合规、税务风险可控和税务风险规避措施有效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务法规和税收政策的明确的优惠规定和未明确规定部分的时间差,避免多缴纳税款,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提升。
由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对于法规和司法立意的理解程度的有限性以及我们国家税收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等原因,致使企业难以做到完全规避税务风险。近年来,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甩不掉的影子”和“定时炸弹”。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税务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背景下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极为必要。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已是企业现代化创新管理、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建立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双方的目的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看问题和对于法律法规理解角度都以其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这就构成了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观性的特点。因此,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和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和列举。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主要的税务风险包括:法律法规不完善给企业征管带来的风险;税收征管机构在执法环境造成企业不合规的风险; 面对市场竞争压力而采取不合规税务行为带来的风险;非税收执法监管机构给企业带来的税收风险;管理层税收管理理念影响企业行为所带来的违规行为和失误风险;经营业务层面税法知识的欠缺、无知造成的风险和失误;内部管控制度缺失带来的失误和风险;中介咨询机构的不规范和不合法意见和建议。
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法规完整性与适用性(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财政体制与地方利益与严格依法征收之间的矛盾;有效的征管监控手段缺失(企业财务状况和税务监管机构不透明);征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责任激励机制缺失。
三、如何进行控制税务风险,提升企业综合价值
众所周知,通过纳税筹划,可以让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纳税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业效益。但中国目前税收种类较多,税收政策变化频繁,企业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理解和掌握新税法的重要政策规定,对企业自身纳税健康状况做个正确评价,有效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和税务负担。
(一) 增强全员纳税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的领导层大多不重视税务风险,甚至根本就没有税务风险意识;企业的财会人员也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应有认识和重视,甚至可能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与己无关”。因此,要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提高效益,首先应提高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树立全员参与纳税管理的观念和意识。例如,一些生产处理流程,导致的潜在的税务风险。业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涉及到一些混合销售或销售时点的问题,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这些知识是业务处理人员的盲点,会计人员的处理已经存在滞后性,不能挽救已经造成的税务错误,必须从业务处理流程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税务风险。
(二) 掌握税收政策法规,建立基础信息系统
因为企业的税务风险会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企业一定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税务问题。同时,企业一定要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缴税,进而能够防止税务风险的出现,最终能够避免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并能够确保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风险类型
(一)国家税法和企业的纳税流程出现冲突
由于纳税环境所限,企业在纳税的时候并没有完全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是违反了有关的条例,从而导致了冲突的出现。其中主要体现在企业少缴税费以及缴税不及时等,进而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甚至会对企业的声誉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并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未正确认识纳税有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一部分企业而言,纳税人自身专业素质(主要反映在对于税法的全面认识与运用)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不能准确、全面认识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中介咨询机构提供了不规范和不合法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没有充分运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进而导致企业缴税费不准确的现象出现,最终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
(三)企业没有重视纳税有关的工作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部分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缴税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但是依旧有一部分企业没有正确理解缴税成本,缺失内部管控制度或者是相关内控制度未能有效实施;同时也没有把缴税费用纳入到企业的预算中,这一部分企业往往会认为只需要缴税了就不用设立相关的机构管理税费风险,从而导致企业缴费被拖延,最终很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出现。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的主要内容
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是在管理税务风险的时候,会造成的风险税费以及损失费(罚款、滞纳金等),是企业经营活动成本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预防成本
为了避免税务风险的出现,企业通常都会通过事前控制、制定目标、事后管理等手段来规避风险,而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就是预防成本。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规避,进而能够促使税务风险成本的降低。紧跟着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企业所投入的成本就会提高,相反,企业投入的成本就会降低。
(二)惩治成本
惩治成本是当企业税务风险出现后,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企业会通过整治、处理等方法来解决风险问题所产生的费用。惩治成本并不是自觉生成的,当企业在事前做好有效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所投入的预防成本足够的时候,就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并能够把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损失成本
损失成本是指因为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并且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而为企业带来不同类型的损失。一般而言,损失成本是因为企业管理不科学,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同时,损失成本也是因为企业的税务缴费预防成本投入不足而产生的。
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实情
当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实情主要是一些企业并没有正确认识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一部分的企业也没有遵循法律法规办事,进而导致企业少缴费以及不能及时缴费的现象出现,最终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税务风险的重点在于对其进行管理,企业在管理税务风险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税收管理的原理,从而才能更加合理的使用风险管理战略。当企业科学的把风险管理原理应用到企业中,才能推动企业稳定长期发展。
(二)风险管理会出现的问题
企业在管理税务风险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对税务管理通常会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检查,同时,要正确预测风险问题。企业要统筹规划所会遇到的风险,并要进行合理的分析,财务有效的预防放大,从而才能促使企业的成本减少,避免企业损失过于严重,最终才能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转变企业税务管理研究方向
对于企业而言,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是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税务风险,同时企业要以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为前提,以促使税务风险降低为目的。而且,企业要全面了解国家的税务政策,有效的应对企业的税务风险,并要不断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分析与决策
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都会存在税务风险管理,而且,税务风险管理会涉及到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销售以及采购等环节。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利润就要有效的解决税务风险问题。税务风险管理一定要在企业规避风险的时候,有效的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价值,同时,企业一定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从而能够促使税收利益的最大化。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能否做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核心问题在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文化,而这主要来源于企业治理层和企业管理层的意识和理念,特别是企业董事会及下属各职能委员会和企业最高管理层对于税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税务风险的容忍度。
(二)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为有效实施税务风险管理,企业须建立符合企业经营规模、所在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现状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团队或税务管理岗位。建立有效的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涉税岗位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确保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三)健全强化企业税务风险评估
健全并不断完善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程序和方法。要根据公司整体目标和职能部门目标,从管理企业风险和创造企业价值出发,识别、整理、分析与公司战略发展和业务流程最相关的关键风险。并就风险本身的固有风险和基于现有内控有效性之下的剩余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把握和预测税务风险的性质、影响程度和发生几率。建立税务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税务情况进行分析。当税负出现异常变动时,应及时分析并向公司管理层提交税务分析报告。大中型企业可统一聘请中介机构对各单位进行税务稽核,全面评估税务风险。
(四)完善税务风险应对机制和方案
在妥善完成对于税务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税务风险控制点,制订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和备选方案,并对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实施动态的跟踪、监控和优化。
(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考核机制
企业需要建立并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做到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标准设计合理和奖惩明确。同时,根据税务风险管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时调整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和机构人员,亦促进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之间形成主动积极参与沟通的合理环境。
六、结语
一、某市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主要做法
1.成立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枢
大企业经营范围广泛,涉税事项复杂,对税收管理与服务的要求高。某市通过遴选的方式,在全市国税系统选调12名人员,组建市风险监控中心,负责任务的整合、分发,起到风险管理中枢的作用。成立情报管理、风险分析识别和风险应对管理三个紧密型团队,明确各团队的岗位职责,在县局把情报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管理由征管科扎口管理。
2.成立专业化风险应对分局,构建大企业风险应对系统
大企业作为重点税源户的典型部分,其税务风险天然地与其他重点税源户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某市设立风险应对实施分局,专门负责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下发的典型户应对、行业解剖性应对和重大风险应对,形成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和行业性应对指南,并承担重点税源户的应对实施管理。在县局通过职责调整,组建2个专业化应对分局,分别负责重点税源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风险应对;在市区分局组建3-4个税源专业化应对科,以此形成网状结构系统,全方位锁定大企业税务风险。
3.成立重点税源管理机构,扁平化实施大企业风险管理
在属地管理模式下,总局、省局、市局、县(分)局均对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业务边界不清,效率低下且很容易影响纳税人的遵从度。某市国税局由国际税收管理处上收原先分散于各地管理的大企业风险管理事项,承担全市列名所有大企业的税收服务、风险分析与识别、评定审计和反避税为主的风险应对实施职责。市局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处和省局大国处对口,对下级风险应对分局具有指导职能。明确各级大企业管理机构业务边界后,市局直接实施管理的大企业占全市税源总量60%以上。
二、大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5年来某市对大企业风险管理的探索过程来看,笔者认为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1.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对大企业管理的基础薄弱
某市国税系统目前有在职干部1015人,比1994年仅增加169人,而管辖的纳税人有近70000户,比1994年增加53400户,特别是“营改增”实施以来纳税人增加7694户,大企业的户数也是连年增加,采取以往“人盯户”“以票管税”的方法越来越管不了,大企业的隐藏在巨大业务量下的细微风险很难被及时发现。
2.大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日趋提高
大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大,业务复杂,资产重组、股权投资活动频繁,产业结构呈现多层级、跨行业等特点,基层干部风险管理能力与这些大企业财务人员及其税务中介机构的财务水平差距很大,也就很难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弱对强”越来越不好管。
3.税企双方层级管理及信息不对称
对于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地区经营集团企业、股份公司、跨国税源等,不同层级的税务机关在大企业管理过程中很难取得全面的信息和类比分析数据,尤其是在对大企业分支机构实施税源管理时,基层主管税务机关普遍存在“管得着看不见、看得见管不着”现象。
三、进一步优化大企业税务管理的思考
目前,税务机关对于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力推进以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为主要内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强化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前进方向,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转换工作重点,建立平等互信合作的新型税企关系
将过去事后的监督检查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向预防和及时发现事前事中风险延伸,做到最大力度地预防风险发生,最快速地发现潜在的遵从风险,最大限度地以共赢方式解决已出现的税务风险。大企业一般内控较强、财务核算健全,纳税遵从能力较高,税务机关应依据大企业的上述特点,促进其主动提升纳税遵从度,以求从一定程度上走出税务管理人员“人少事多”的管理困境。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纵向推进内部职能调整
坚持以解决大企业复杂问题为突破口,提升大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区别于中小企业的显著特点是涉税问题的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大企业跨国交易、税收筹划和内部交易等方面,因此建议压缩管理层级、上升管理重心、优化职能配置,合理划分大企业风险管理职能,进一步实现大企业管理的扁平化。成立针对大企业复杂问题管理的专业化应对团队,上收管理下级重点纳税人的重大复杂涉税事项。同时分级组建大企业风险管理团队,专门负责大企业的风险应对,以及时有效地预防、化解大企业税务风险。
关键词:税务管理;公司风险;财税
1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分类
1.1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由于税法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以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而带来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如企业被检查、稽查、引发补税、缴滞纳金和罚款的责任。它是由经济活动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纳税人认识的滞后性、对税收政策理解的偏差和操作上产生的失误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供电企业作为央企承担着诸多社会责任,承担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供电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依法合规纳税,降低税务风险。
1.2税务风险的分类
当前供电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有两种:税收决策层面的风险和税收执行层面的风险。税收决策层面的风险是指企业在决策这一经济事项的时候没有考虑税务风险或者考虑不周,导致企业增加了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额外支出的可能性。税收执行层面的风险是企业在处理涉税事项的过程中,基于税法认识不到位或办税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未能严格遵从税法规定,增加了税收惩罚的可能性。
2坚持学以致用,夯实财税基础
2.1构建微信平台,探讨涉税难题
公司自“子改分”以来,创建了税务工作微信交流平台,成为了分享经验、集思广益的互动性平台。管理员定期推送税务学习数据,及时发送和传达上级要求,探讨税务申报、汇算、缴纳和发票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和疑问,总结工作中遇到的涉税注意事项,消除了上传下达以及下情上达的地域和时间限制。
2.2编写指导手册,加强政策解读
自2016年5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公司通过多种信息渠道,结合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解读及宣传,先后编写下发了《“营改增”报销操作指南和税务管理指导手册》,对政策变化后索取发票的注意事项、增值税发票的取得范围等与日常业务息息相关的事项进行特别提示,杜绝“营改增”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风险,最大限度的享受“营改增”税收政策为企业带来的税收红利。
3贯彻业财联动,防范税务风险
3.1强化决策管理,提升应对效率
一是规范决策管理,从制度上严控税务决策风险,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的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工作机构,规定公司范围内的重大涉税事项均需要税务风险管理委员讨论通过方可执行。二是建立决策清单制度,通过对公司范围内全部涉税业务的梳理,形成需要决策的业务清单,同时明确清单以外涉税金额超过五十万的事项也需上会审批。三是加强税务风险评估,通过对前端业务的梳理,评估各项业务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必要时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提升评估的效率和效果,使风险应对更有力。
3.2开展学习培训,加强人才储备
一是开展全员培训,根据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不同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对公司领导层的培训,提升公司领导税务风险敏感度。二是加强政策研读,税务专业管理人员集中解读相关政策,研究财税政策动向,分析潜在风险,把握税收优惠,明确实务操作。通过政策学习解读,引导公司涉税业务决策和运作,有力地保障了公司依法纳税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地。三是加强人才储备,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财务人员报考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社会考试,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充实公司税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储备力度。
3.3梳理前端业务,全面管控风险
3.3.1营销部门
一是管控增票开具范围。发票管理是税务管理和税务稽查的重点,营销部门承担着开具发票的职责,财务部门对营销电费中心的发票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不定期对电费管理中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登记和开具进行抽查,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范围正确。二是管控增票开具经济业务实质。分布式光伏发电企业,取得的增值税发票需要符合“三流一致”(合同流、资金流、发票流)管理要求,营销部门和分布式光伏并网企业必须先签订购售电合同,才能根据发电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资金结算。
3.3.2工程部门
一是区分工程开工日期。2016年5月1日之前开工的老项目、甲供项目、清包项目,可以按照原计价依据执行,项目承包商开具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可以执行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工程项目计价依据,项目承包商开具11%的增值税专用发票。5月1日以后的项目执行项目承包商开具11%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区分计价定额的使用。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工程项目,计价定额材料及机械使用费必须执行税后定额,不得执行原计价定额,税后定额调整系数暂按造价[2016]11号文执行,人工费计价定额暂不调整,待行业计价依据(定额)出台后执行行业计价依据(定额),项目承包商开具11%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三是规范不动产进项税抵扣。“营改增”后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其取得的进项税额分两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公司为规范不动产进项税抵扣管理,建立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台账,分别记录并归集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的成本、费用及进项税抵扣情况,留存备查,保证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间和金额的准确性。
3.3.3物资部门
一是源头区分项目性质。因为农维项目的进项税额是不能抵扣的,在工程项目立项时区分农维项目和主业项目,从项目源头管控物资发货,同时财务每月进行农维费进项税额转出操作。二是资产报废闭环管理。资产报废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中的资产损失申报,项目管理部门会同物资部门完善拆旧明细,完善报废物资处置计划汇总表,缩短报废物资处置周期,财务部门确保处置收入能对应到具体资产,及时去税务局备案,实现闭环管理。
3.3.4费用报销部门
一是遵照报销操作指南。“营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率增加了很多,业务部门索取发票参照报销操作指南,对属于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业务必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开具正确税率。二是告知增值税专票认证时间。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时间是自发票开具之日起180天内,业务部门取得发票后及时来财务报销,避免超期未报销认证的情况。三是公布公司开票信息。“营改增”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业务增多,将公司增值税开票信息挂内网并邮件告知全体员工,确保公司取得的进项税票完整有效。
4评估与改进方向
近年来,公司坚持夯实财税基础、梳理前端业务等有力措施,不断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使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未来通过建立信息化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公司税务风险目标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使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实时取数计算,及时关注指标异动并进行分析,解决每月手工计算带来的指标滞后性。
作者:李琳 胡培培 单位:国网芜湖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一、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方式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应该放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预测层面,依据科学的分析,对于企业可能遭受的税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进行提早预防,为企业减少税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重要支撑。但是,企业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对于税务风险的风险评估而忽略了税务风险发生时以及税务风险产生之后的处理策略的提出,这样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并从事先、事中和事后三个维度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最优解决。
1.事先控制
税务风险的事先控制是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有利于企业在风险发生前提早预知到风险的到来以及风险的运行方式,以便于企业制定相应风险解决策略,避免税务风险带来的更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进行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详尽与该项目有关的相关税务状况,为企业的税务风险预测提供重要参考,协助企业进行税务风险事先控制。
2.事中控制
在发生税务风险后,对税务风险进行相关解决策略的过程被称为事中控制,这时,企业已经遭受到税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发展上面的影响,也已经知晓了税务风险的大致运行方式,因此也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解决策略的提出更为目标化。比如,建筑企业的库存常常会有材料暂估款,其发票的开发不会很及时,往往会延后一段时间,因此,企业应该对于这种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且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尽量减少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3.事后控制
对于税务风险的事后控制往往具备一定的被动色彩,因为税务风险已经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且已经难以在事中进行风险修复,只能在事后进行风险补救,进而进行经验总结,避免之后遭受到此类税务风险的影响。比如,建筑企业中存在的虚开发票的现象,对于其进行的风险管理则属于事后控制。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纳税行为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出现不纳税或者少纳税的状况,进而需要为此承担包括补纳税、交罚金、刑罚处罚和声誉形象受损等风险,这边是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企业在面临如此税务风险时,可以基于企业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形式,其中主要包括规避、降低、分担和承受风险四种方式。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策略,是在建筑企业遭遇税务风险时,无法承担税务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停止可能产生此税务风险的项目的形式来阻隔由此带来的税务风险。比如,一些建筑企业想要选择与相关性较强的企业进行企业重组,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发展带来便利,还会减轻双方企业的税收担负情况。但是,此做法可能会招致税务机关对于企业进行反避税的相关调查,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种现象的发生,企业可以选择放弃此项目的实施运行,以规避可能会出现的税务风险。
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策略也是建筑企业在面临税务风险时常常采用的风险处理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在已经遭受税务风险之后,只能通过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来保证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运行。企业将税务风险降低,降低到在本企业的承受范围内,这也是企业根据自身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风险的具体情况而选取的最优解决策略。比如,为了规避增值税,建筑企业会将之前的包料工程修改为不包料。
3.风险分担
风险承担是建筑企业借助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的力量,通过将业务分包给多个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形式,来使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的风险处理策略。比如,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业务过程中,会有自主招工和派遣工人两种遣员形式,但是自主招工的方式会实行代扣个人所得税,因此,为了规避这种状况的发生,建筑企业多会选择进行企业派遣工人的形式。
4.风险承受
风险承受是在建筑企业对企业承担税务风险的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对于税务风险状况了解详细之后,认为本企业可以对本次税务风险进行承担,因而不准备采取风险规避和风险降低等策略的风险管理方式。比如,税务机关对于建筑公司的低值易耗品的划分可能会存在不承认其划分方式的现象,但是企业不会讲这种税务风险看得过重,因为企业能够承受此类的税务风险,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1.划分岗位权责,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框架
对于建筑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来说,应该积极做好岗位分则工作,并制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实施框架,以便于风险管理部门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并且实施了岗位分则可以有效进行工作问责,保证税务风险管理事务的高效有序运行。
2.对建筑施工单位的纳税风险进行评估,建立健全机制和方法
企业应该对本企业可能遭受的税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详尽性评估预测,尽可能在风险产生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风险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激发因素,进而为税务风险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保证风险管理能够实现效果最佳化。
3.建立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
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来说,必须掌握了公司各部门与税务有关的真实材料和数据,才能够知晓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水平,也才能够对税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因此,企业必须打通企业内各部门间与税务风险管理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税务信息的传达能够实现及时性、有效性和真实性。
四、结语
一、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能有效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而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到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缴纳税款行为不符合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构成漏税、偷税,面临补税、加收滞纳金、罚款、刑罚以及企业声誉严重受损等风险;二是企业因不了解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者使用税法不准确,造成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多缴纳了税款,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税收支出。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缴纳税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费用支出,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持续发展活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随着我国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境外投资,由于对税务风险的重视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很多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涉税环节出现问题,付出了高昂的税收成本,代价惨重。重视并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完善我国企业税务体系建设,对企业做大做强与国际接轨至关重要。
2.有利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企业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降低企业必要的费用。税务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在税收方面的费用,而税收费用的降低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减少,企业获得同样的收入情况下,支出的成本减少,能够得到的利益就会增加,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与会计的管理水平
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需要有规范的财务与会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为了实现利润、成本和资金的最优组合。企业财务与会计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税收情况。只有提高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水平,才能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而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合理合法地降低企业税务支出,还可以减少税收法律法规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涉及税务风险,可以说企业自成立之日起税务风险就已经存在。概括来说,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1.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1)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复杂且变动频繁
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众多繁杂,既包括法律法规,又包含部门规章、条例和地方性法规等,而且税收法规层次较高的较少,更多的是部门规章、地方税收政策和实施细则。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变动频繁,财政部门和国家税务总局每年颁布的税收政策、公告等多达数百条,各省市制定的地方税收政策和实施细则也不在少数。对此,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和学习相关税收政策在所难免,就会导致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了税务风险。
(2)我国税收行政管理体系的影响
我国税收行政管理体系复杂,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多元,包括国税、地税、海关和财政等多个政府行政部门。税务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种自由裁量权不严以规范,会造成执法弹性较大,对执法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有些税务工作人员不严格执法,有法不依、执法随意性大,关系税、人情税的现象依然存在,客观上造成事实违背了立法本意,使企业形成税务风险。
(3)宏观环境不断变化产生的影响
我国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面临各种税务风险的外部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企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投资环境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是把双刃剑,虽然可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某种机遇,但是也可能使企业变得不适应,难以维系下去,如些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因宏观环境变化,反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给企业的发展运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4)我国税收法规改革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税收政策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转型阶段,还未形成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法规也在不断的进行补充修订,甚至废止旧法规退出新法规。企业在履行纳税义务时,因没能掌握最新的税收法规,造成少缴税或者多缴税,导致企业产生税务风险。
2.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企业财务、绩效评估、内部审计、信息管理和企业风险管理等。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和是否全面决定了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程度。企业生产运营的每一方面,都可能对税收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税务风险的产生。例如,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企业就无法收集到关于财务方面真实可靠的信息,财务处理就会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税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就不能正确审核企业税收方面的信息,无法及时识别税务方面的问题。企业内控制度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地缴纳税金,从而产生税务风险。
(2)企业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从税务风险的角度来说,企业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办税人员对当前税收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和对税收政策的运用能力。目前,很多企业办税人员自身没能熟练掌握税收法律法规,在办税过程中,对税法的规定也不是十分了解,在纳税申报时,没有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去操作,虽然主观上没有逃避税法的故意,但存在盲目纳税的情况,造成企业少纳税,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
(3)企业管理人员纳税意识不强
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人员通常比较重视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等环节的管理,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很多企业管理者纳税意识薄弱,很少对纳税申报表及重要业务事项的涉税问题进行讨论、核查,这就导致了企业纳税人员在确认、计算缴纳税款的过程中没有得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核查,??加了企业的纳税风险。因对税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税务管理部门,即使有的企业建立了税务管理部门,也往往倾向于关注财务报表的管理,而忽视对税务风险的管理。
(4)企业不能准确运用税收法规
税收法规是规范企业税务行为的根本规则,所有企业都应当严格遵守。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中,既有人大、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又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行政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既有程序法,又有实体法。有些税务法律法规是原则性的阐述,有些是对具体税务行为的规范。企业有时对税收政策不能严格按照税法条文去理解,擅自扩大或缩小相关内容的范围,对税法精神理解不透、认识不足,造成企业少缴纳税款,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促进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税务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税务会计核算、计算税款、申报纳税、缴纳税款和发票管理等。建立健全企业税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税务日常管理,防止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事先预防模块、事中防范模块和事后监督模块,它们紧密联系、互相支持,形成一个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模块都有各自的作用:在事先预防模块中,需要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在事中防范模块中,充分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用于识别税务风险,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风险等级,对不同级别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在事后监督模块,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信息系统,对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价,确保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够有效运行。
2.提高企业财税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财税人员直接与企业税务工作接触,其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财税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税人员的工作水平。要对财税人员进行财会知识教学,确保财税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财会知识、税收政策;同时还应督促企业财税人员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让财务人员做到遵纪守法和依法纳税。在整个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让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直接与每个人的利益挂钩,以便增强企业财税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税人员防范税务风险,主要包括强化抵扣凭证审核、规范财务核算、严控虚开发票和合理合法做好税收筹划等工作。
3.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和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大部分企业纳税意识不强,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高,企业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没有很强的依法纳税意识。有的企业心存侥幸,认为只要和税务部门搞好关系,就不会受到税务行政处罚;有的企业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两种情况都属于缺乏依法纳税的观念。依法纳税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企业应提高依法纳税的意识,同时应重视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将其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企业应充分学习和应用税法,通过统筹、规划和管理,使企业的税收利益最大化;要合理合法的?M行税收筹划,避免发生税收违法行为,产生税务风险。企业也应该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对其加以利用,掌握好税金的缴纳金额和时间,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是指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案和处理方式的适用性、科学性、盈利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的系统。绩效评估系统以税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后的实际结果作为依据,分析税务风险管理方案和处理方式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并分析税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效益。通过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企业可以评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益,分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产生偏差的原因,帮助减少企业税务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税务风险决策管理水平;对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措施,进而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益。
5.建立畅通的税企沟通机制,实现税企互信
由于我国税收政策频繁变动,很容易造成企业因没能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畅而形成税务风险。税务机关与企业应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税务机关应加大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及时将最新的税收政策传递给企业,也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对企业办税人员进行宣传和讲解。当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有异议时,应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及时消除异议,提升税企互信,降低企业税收风险。
6.充分利用税务中介机构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税务中介机构通常更具有专业性,能够更好的理解税收法律和政策,熟悉税务处理方法,精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十分重要社会力量。企业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中介机构来防范和降低税务风险。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可以向税务中介机构进行咨询,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规范税务中介机构的行为,推进税务中介机构健康有序的发展,引导和鼓励中介机构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涉税问题越来越多。2009年和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国税发〔2011〕71号)。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当前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违法法律法规规定而被税务机关稽查,引发税款补缴、缴纳罚款的税务风险。二是未正确理解税收政策,而承担过多的税收责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大企业通常具有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活动复杂化的特点。虽然大企业的财务制度相对完善,但其涉及的税务风险却依然不容小觑。
1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的来源分析
1.1经营活动复杂
大企业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制度完善,由“做假账”等低级会计错误所引发的税务风险较少,但大企业由于集团化、国际化等原因,其经营活动较为复杂,极易引发税务风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涉及企业变更、企业重组、重大并购以及国际交易等。这类经营活动往往涉及多个税种及多个子公司,税制和组织形式的复杂性增加了此类经营活动的税务风险。如在并购事项中,若企业未能考虑被并购公司的税收遵从情况,在调查不充分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承担兼并企业所导致的税务风险。又比如某大型设备制造企业签订了含有“包税”条款的合同,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短短几年间就增加了几千万的税务成本。
1.2税收筹划不当
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另一来源是税收筹划不合理。一方面,如果企业缺乏纳税的主观能动性,缺少对自身经营活动的整体税务筹划,那么企业会承担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税收筹划不当,打政策的“球”,也极易引发税务风险。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避税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反避税行动,2015年我国反避税对税收增收贡献580亿元。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把握和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其税收筹划往往不合理,由此引发的税务风险不容小觑。
1.3税收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
我国大企业对税收政策的关注度较高,但由于税收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标准不一致,使得大企业内部不同分支机构所遵从的税收政策标准不统一,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以EPC业务的增值税处理为例,各地口径不一,有些地方将EPC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看成是建筑服务,适用建筑服务的增值税政策,也有些地方将其看成相对独立的兼营事项,分别计价、分别核算。可以看出,各地的税收政策不一致,若大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忽略了地区间的政策差异,其会计处理与税额的计算必然存在问题,必将导致税收成本的增加。
1.4税法变动程度大
我国当前正处于税制改革之中,税法的变动较大,且变动的时间也不固定。2016年5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推行,原来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将不再征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同时不动产的抵扣也纳入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我国税法的变动较大,由此引发的会计记账方式以及税费计算的差异也较大。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接受新的税收政策,倘若企业没有跟上政策变动的步伐,很容易出现税务操作错误,加大税务风险。
2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税务风险理念滞后
一是大企业的领导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尽管很多大企业已经认识到税务风险对企业的重要影响,但其对税务风险管理的作用仅局限于涉税事项的“不违规”。企业领导层并未将税务风险管理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利润联系起来。二是大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企业仅认识到少缴税款引发的补缴税款、补缴滞纳金等风险,但未曾意识到多缴纳税款也将使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因此,许多大企业在事前缺少税收筹划,只能被动地多缴税款,接受损失。
2.2缺少税务风险管理部门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诸多涉税事项往往由企业的会计人员代为办理。而会计人员由于缺乏税法知识的系统培训,很难正确把握税收政策的精神,在涉税事项的处理上,也只设计申报纳税等基本实务,很难涉及税务风险管理。事实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涉及到的税务知识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办税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缺少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仅不利于企业涉税事项的处理,更阻碍了企业对涉及的税种进行整体把握和监控。缺少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企业所涉及的税种无法得到统一的核算和管理,阻碍了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不利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
2.3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企业有意控制税务风险,其制度缺陷也会影响税务风险控制结果,税务风险控制的理念很难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始终。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内部税务审计制度,无法针对企业经营特点以及税务机关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企业对自身的税务风险也缺少有效评估。在税务审计上,很多企业缺少主动性,大多只是依照税务机关的硬性规定进行自查或直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检查。这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局限性。若只依照税务机关的硬性规定进行自查,则容易忽视企业的经营特点,在自查过程中也容易顾此失彼。而中介机构很难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和涉税情况,因此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检查同样存在风险。
2.4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大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这包括企业内部沟通不足以及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企业内部沟通不足表现在税务部门尚未直接参与到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在税务风险管理上,企业的税务部门处于被动位置,无法为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事前规划与风险监控。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缺少有效沟通,阻碍了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未及时将相关的税务信息传递给税务管理部门。因此税务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大多为事中或事后调控,较少能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大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表现为复杂涉税情况的处理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税务机关的回复以及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人员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意见时有不一。由于我国税法较为复杂、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的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大企业遇到复杂的涉税事项时,往往无法得到主管税务机关的及时解答。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依靠自身的税务团队处理涉税事项时,很容易存在企业与主管税务机关对政策的把握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3优化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3.1深化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理念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果与企业对税务风险的认识程度息息相关。这不仅需要企业的领导层进一步认识税务风险,也要求基层执行人员树立税务风险防范意识。领导层应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正确认识税务风险的管理作用,深化税务风险理念。大企业的领导层在制定企业发展方针、战略步骤的同时,应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制度变化,将企业的发展与税务风险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方案。不仅领导层需要继续深化税务风险理念,基层执行人员也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大企业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应大力宣传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达到税务风险防范人人有责的境界,并将这种意识落实于日常的工作中。
3.2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大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该机构可设置在税务管理部门,也可设置于财务部门。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的人员不仅需要处理纳税申报、发票管理、日常税务自查等,还需参与到企业的重大管理决策中,及时指导企业重大涉税事项的处理、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税收筹划方案、统一管理企业的涉税行为。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税务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不仅如此,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员还需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关系。因此,在机构人员的配置上,要考虑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财务管理水平、沟通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日常的员工培训中,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税务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3.3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重在两方面,一是要加强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与企业部门的沟通交流。我们知道,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也不仅是税务部门的工作。因此,税务管理部门人员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时,应树立防范税务风险人人有责的意识,加强各部门人员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同时,税务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改变事中或事后控制的被动情况,争取在重大涉税事项前做好规划。税务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部门的涉税事项,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才能有效降低税务风险。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对外沟通交流机制,尤其是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机制。税务管理部门要注意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税务风险。税务管理部门应多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交流,认真学习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解释。同时,税务管理部门也应主动及时地向主管税务机关交流企业的生产流程,在涉税事项发现变化时,应积极主动地配合税务机关工作,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税务风险。在遇到模糊的涉税问题时,应主动咨询税务机关意见,避免双方因意见不统一而产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玉兰.构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J].税务研究,2013(04).
[2]陈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06).
[3]邓茜.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陈曦.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1研究缘起:税务风险的概念
作为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种,我国当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对于税务风险的概念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概括起来,目前对于税务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方面,有的学者认为税务风险就是没有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纳税过程中出现少纳税或为纳税的现象,从而受到税收征管机关的各种处罚,因此导致的经济和信誉损失等风险。另一方面,有的学者从税负的角度指出,税务风险在本质上就是由于对税法的适用不当,从而导致企业增加的各种税收负担。事实上,税务风险的产生不仅仅与税收法律有关,与国家税收政策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我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双层税收体制的背景之下,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影响不亚于税收法律。不仅如此,企业税务风险的内涵不应仅仅是包含当前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还应包括企业在声誉方面可能面临的损失,使得企业在未来某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的损失。
2现状反思: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的现实困境
(一)宏观环境困境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的宏观环境困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税收法律的健全程度。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税收法律变化较多,从而加大了企业对于税收法律了解和掌握的难度。除此之外,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体系中,立法层次偏低,正式颁行的法律少,多是以法规、规章、政策的形式颁行,每年财政部、税务机关颁布的税收法规和规章都达到千条之多,而各省颁布的税收政策更多,如此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企业跨地区经营之时,对于当地税收相关制度的把握也较为困难,在涉税过程中,形成税收风险的概率高。二是我国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着博弈的力量。当前各类税收中介机构在向企业提供涉税服务的过程之中,存在着利用虚假发票、虚假账本逃避税收的行为,以在与国家税收征管机关博弈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这使得有些企业敢于进行违法操作,进而产生相应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自身困境
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的企业自身困境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层对于税务风险的认知有偏差,认为税务风险就是财务风险,将税务风险控制完全交给财务部门负责。因此,不难发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基本没有专门负责税务风险管理的部门,只是由财务部门代为管理。
3路径选择: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组织建设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缺乏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的现状,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组织建设是当务之急。企业可以立足于其从事的行业性质以及经营的规模,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但需要打破传统税务风险管理机构设置缺失的状况,将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常设机构进行设置,避免由财务管理人员兼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情形。一般而言,可以在企业经理层下面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直接对经理负责,并定期向企业董事会报告。而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就是企业风险管理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在管理层的指导下,负责各项税务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加强税务风险识别,编制税务风险报告,将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加强税务机关涉税服务机制建设
虽然我国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众多,使得企业掌握相关的规定有难度,但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税收征管机关的涉税服务作用,那无疑可以避免企业因为不懂相关的规定而产生税务风险。建议在我国税务机关在纳税大厅为企业专门设置相应的涉税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税收信息咨询服务,以让企业对当前税收制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此同时,税务机关还可以及时在相应的窗口公布税收政策与信息,或在网络上建立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让企业及时把握税收政策动向。
(三)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大企业 税务风险 风险管理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健全和完善,在经济实力提高的同时,国家对税收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重视。对于我国大企业而言,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与良好的税务管理和合理规避税务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面对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企业来说,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严峻问题和考验。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合理规避和妥善解决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企业高层人员也并没有高度重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这样不仅会使企业发生巨大损失的几率增加,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我国大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针对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面对各种的风险类型都会比小型企业多得多。以税务风险来说,由于大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大,跨地区经营是很常见的事情,这样就会增加大企业的经营难度,呈现出经营范围广、复杂程度高的特点。还有很多大型企业具有进出口业务,跨境经营的模式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显著提高,由于每个国家对税收管理上的标准不同,就会产生相应的税种问题、税率问题等。总的来说,大企业的经营发展中针对税收管理更为复杂和繁琐,涉税方面种类多、会计处理方式难度高、适用的税收政策也更加复杂。总的来说,大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包括了税务经济风险和税收法律风险。其中,税务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没有很好的意识到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现状,对经营范围没有准确的评估,致使没有很好的服从国家制定的税收政策,导致大企业本身的税务风险提高,承担了更多的税务负担。其次,税收法律风险是以我国现行的与税收相关的法律、政策和规定等为基准,而企业的纳税行为出现了违法、违规的现象,比如偷税漏税、逃税、不纳税等违法行为,从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使企业声誉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大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原因
(一)企业管理的主观因素。
首先,由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税收管理方面不够重视,缺少防范意识。目前很多大企业的重要环节多为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这些能带来高额经济利润的方面是很多企业高层都着力关注和大力发展的重点,就使得企业在整个生产决策体系中忽视了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和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建设。由于没有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和完善的风险规避体系,使整个企业置身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之中。其次,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存在营私舞弊的现象。有个别人为了获取最大化的自身利益,而对企业利润和股市交易进行暗箱操作,进行恶意炒作或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故意粉饰等,这样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税务风险,严重则会产生违法现象,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
(二)企业经营的客观因素。
同小型企业相比,大企业面临的经营业务类型更多、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因此面临的税务风险也就更多。并且,由于大企业涉及更多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条文,一旦国家出台新的税收政策,那么企业依法纳税的各项标准都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从客观上来说,会影响企业无法正确把握住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中心理念,而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同时,很多大企业也没有进行妥善的税务筹划,操作行为的不当会使得企业出现偷税漏税行为,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税务风险管理在大企业中的重要性
首先,大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管理能够确保国家的税收收入。针对我国的现阶段国情来看,大企业是我国主要的税收来源。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广、经济实力强,其良好的纳税行为对国家的税收收入有很好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对我国的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提升大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力,改善和规范大企业依法纳税行为,对全国各缴税企事业单位的纳税行为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其次,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够提升国家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纳税回收周期,提升企业依法纳税的主动性和自控性,提升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能力。最后,投资者根本利益也有了根本保障,进一步稳定了我国市场供给需求状况。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是属于上市公司,良好的企业运行和经营产生了社会影响非常重要,更关系到了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性。
四、加强大企业税务管理的手段
(一)成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
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对于大企业来说就相当于一个强大的后备军,为企业的良好经营和正常发展营造了安全的经营环境和氛围。因此,大企业更有必要专门建立一个属于企业内部的、独立的、专门针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部门或中心小组,重视企业依法纳税行为,树立企业整体员工对税收管理的正确认识,确保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
(二)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在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必须有一套完整、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作为保证,这样才能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税收风险管理。大企业的税务事项涉及到的人员、部门、财务和技术等因素的范围都是非常广泛且种类繁杂的,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就很有必要制定完善税务风险体系来明确工作的责任,加大工作的执行力度。
(三)完善税务风险信息管理机制。
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一系列的、环环紧扣的整体工作体系,要保证风险管理能够对信息实现有效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和执行工作,确保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对税务信息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同时,企业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内部税务人员规范纳税行为,全面提升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认识到了我国众多大企业的经营发展中针对税收管理上更为复杂和繁琐,涉税方面种类多、会计处理方式难度高、适用的税收政策也更加复杂的问题,因此面对的税务风险会更高。而进行良好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能够提升企业依法纳税的主动性和自控性,提升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大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力,改善和规范大企业依法纳税行为,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彭正国.对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税务,2012,04:50-51.
关键词:大企业 税务风险识别 税务风险管理
大企业的组织形势和经营方式多样,经济主体跨国家、地区、行业相互渗透,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潜在的税收风险也不断加大。近年来,某些重大税务案件给部分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因此,税务机关开始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新模式,试图降低大企业税收管理系统性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作为大企业的纳税人也应切实将税务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税源管理方式转变的要求。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难点
大企业基本特征:规模庞大、生产经营复杂,应用信息科技等手段从事管理,跨区域、跨国经营,具有统一的内部制度与流程,在国内或国际上均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大企业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集团企业、上市企业、跨境经营企业、非居民企业。
大企业税收管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分支机构林立交错,纳税环节各不相同
就省辖市而言,那里的大企业基本属于大企业的分支机构,有二级、三级等多种级别。如兴业证券、平安保险为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下同)二级分支机构;移动公司、工商银行为跨地区三级分支机构。对于不同类型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和方式也不相同。对于总分机构,以所得税的纳税管理最为复杂,基本可以分为六种:①跨地区三级分支机构;②未纳入中央和地方分享范围的企业;③分支机构跨地区的总机构;④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⑤省内二级分支机构及其下属分支机构;⑥分支机构在省内的总机构。
(二)大企业管理难度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由于受各种原因和利益驱使,大多大企业虽然具有良好的纳税遵从意愿,但其遵从能力却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尽管其配备或聘请了会计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员,但在加强内部核算管理的同时,其也在积极寻求避税、逃税的手段,直接危及了税收安全,纳税风险不容忽视。
(三)专业化、行业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税务管理力不从心
与其他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较复杂,通常需跨区域或跨国经营,能够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科技手段从事管理工作。这些特点要求税务部门需集中高水准管理人才加以应对。对于日常管理来说,税务部门最大的难点在于大企业的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且信息不对称。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分类及具体表现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分类
1、环境风险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面临多种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投资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
2、制度风险
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投资控制及担保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企业的制度是否健全,制定流程和依据是否合理、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其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程度。
3、税收筹划风险
税收筹划与避税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其合法性,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得到税务部门的确认,有时也会因筹划方案的时效性等因素,导致税收筹划失败。
4、政策运用不当风险
国家制订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有严格条件和资格要求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而企业疏于管理,就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5、企业“走出去”的税务风险
自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对投资国税收政策不了解的风险。境内企业在居民企业身份认定、适用税收协定、关联交易、税收抵免、税收豁免、海外亏损的弥补等涉税问题上都存在重大的税务风险。
(二)各类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1、集团企业税务风险。集团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特别纳税调整、企业兼并重组等重大活动和重要经营决策存在着税收风险,其中资产划拨,重大投资,经营多元,为子公司主要税收风险。
2、上市企业税务风险。上市企业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力,对国民经济有经济晴雨表的指标作用,其税务风险一旦查实,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害。上市企业主要税收风险包括重大经营决策风险,关联交易,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融通资金,提供劳务等纳税调险,重大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收优惠政策取消风险,重大股权转让,境内外战略投资股权转让变化等存在税收义务承提的税收风险。
3、跨境经营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是境内外企业关联方之间发生业务,企业在转让定价、预约定价安排、成本分摊协议、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以及一般反避税等特别纳税调整事项中存在的重大涉税风险。
4、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2011年政府共征收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股权企业所得税10.4亿元,其中日本某公司间接转让康师傅饮品有限公司股权缴纳企业所得税3.06亿元,而2012年2月份全国最大单笔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山西省某能源企业也在山西省成功入库。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地与世界经济相融合,境内企业在与非居民企业间取得股权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境外借款,设备安装、服务贸易等项目存在重大的税务风险。
三、大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关键词:税务风险 供电企业 农网改造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税务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供电企业税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众多风险中的一种,这种风险对供电企业也会造成严重影响。要想实现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工作。
一、供电企业税负风险管理问题
当前供电企业税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够。当前供电企业员工普遍缺少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这种管理意识还非常淡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尤其是在网改项目施工过程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明显。网改项目施工过程之前的合同签订阶段不严格审查合同,施工过程中又不能进行严格监督,施工之后验算又出现问题。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就会严重影响供电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此外工作人员本身也缺乏专业的税务知识,对于国家税务政策不是太了解。对于和税务有关的概念如固定资产需要征收增值税等都没有详细的了解,对各项规定不熟悉必然会产生问题。有些人对纳税法律法规虽然了解,但是却只知道理论,却不能够同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必然会增加纳税风险。一旦风险爆发就会对供电企业造成严重影响。
(二)风险管控制度和财务管理不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不完善是当前表现较为典型的一个问题,当前供电企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还存在着较多漏洞,该制度本身甚至难以发挥作用的。所谓控制企业税务风险最终也会变成一句空话。风险管控制度一点缺乏,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就会埋下巨大隐患。电网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按照规定来操作或者工作人员出现了误操作都会严重影响到施工成本以及企业税务。这一点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引起注意的一点。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来预防上述问题的产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风险管控制度不健全是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最终也会导致企业产生税务风险。当前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创新,存在漏洞,从而方便了不法人员钻制度的空子。一旦被不法人员钻控制,供电企业财务信息将不能够正常产生及传递,网改项目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这种状况,甚至会影响到工程的正常施工。财务信息的不健全,必然会导致管理人员在缴纳税款的时候出现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人员是依据财务信息来进行决策缴纳税款的,财务信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带来一定税务风险。
(三)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给企业税务带来的影响。供电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自身主观因素,在工作过程中还要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我国供电企业外部市场环境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规范的涉税问题。代开发票、不开、虚开发票就是其中的典型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存在偷税、漏税等问题。一旦产生这些问题就会给供电企业带来极大威胁。因而供电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网改项目施工中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各种材料以及其他成本产生变化。一旦产生这样的变化,工程项目造价,供电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将会受到影响。因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有充分注意。
(四)供电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问题。当前供电企业的财会人员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对国家税收政策法规不了解或者是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还存在着部分财务工作人员道德品质不高、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积极等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部分财务工作人员勾结外部人员来出卖供电企业自身财务信息的严重状况。这些问题一旦产生就会严重影响到纳税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些具有良好职业得到的工作人员虽然不会出现违规违纪问题,但是他们工作效率却极低,工作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同样会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
二、加强供电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在国家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供电企业本身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今后供电企业只有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才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
(一)加强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要想有效管理税务风险,首先就需要让员工了解到税务风险管理的迫切性,在平常工作过程中就要加强教育,要注重财务风险低的与经济防范。当前供电企业还存在着明知道有风险的账户没有认真清理的现象,其他应付款往来账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在今后工作中,在今后网改项目施工过程中供电企业不仅要及时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更应该花更大的精力在处理重要的但不紧急事项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供电企业应该加强同税务部门的沟通,要获得最新的税务信息,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目的地来防范税务风险。这是我们可以采取而且也必须要采取的措施。
(二)健全税务风险防范制度。在今后工作过程中为了有效防范风险,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防范制度。项目在施工之前会签订各种合同,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供电企业必须要高度注意,签约双方都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不能够及时仔细地研读项目合同就极有可能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严重情况下还会增加额外成本。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工作过程中就必须要加强项目合同管理。可以逐步落实合同归口管理、公章管理等制度。公章管理就是由专人来负责保管,使用及等级。归口管理就是对于重要合同需要上报项目经理和相关领导。要用台账方式来进行保管。为了保证合同有利于自己,在签订过程中还可以邀请企业法律顾问来参与到全过程中来。这样做能够避免法律盲点。竣工验收之后就要及时进行审计。以合同中的各指标来作为主要的审计依据。要对项目进行逐一分析,考核。
(三)注重外部环境,提升员工自身素质。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外部环境,市场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就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在平常工作过程中要逐步提升员工的自身素质。当前的员工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要结合工程实际要求和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提升员工自身素质。今后施工过程中要让员工参与到风险管理中,要税务风险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这样做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供电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这项工作应该保持高度重视,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供电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分析了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在今后工作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红梅. 浅谈供电企业营销稽查服务风险防范与预警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50).
一、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1.客观因素方面客观因素方面,涉税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变动频繁,企业财务人员往往无法比较准确地把握其当期规定,造成税收政策信息滞后的风险;缺乏对税务风险的有效判断和分析,如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的税务风险未能有效判断和分析形成的风险;税务机关的不当行为和不作为行为形成的风险;未及时发现问题,或虽已发现问题,但未及时采取正当,有效的措施予以补救。
2.主观因素方面主观因素表现为决策管理层在决策时未对税务政策进行有效研究,造成无意识地少缴税或多缴税款;领导当局不重视,缺乏税收政策及相关业务知识系统的、全面的、经常性的培训,更有甚者从未举行过任何学习和培训;税收自由裁量权过大,企业无法把握和适从。
3.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不良影响因主客观原因导致企业对税收法规的理解和执行发生偏差,遭受税务等部门的查处而增加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额外支出的可能性;企业因多缴税款或未用足税收优惠政策等而减少应得经济利益的可能性。企业税务风险首先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其次税务风险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财务决策、组织设立形式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再次,税务风险还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信誉受损。有时候企业的税收信誉与商业信誉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会对企业在产品交易、银行贷款等方面的产生连锁反应。可能导致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开具发票的资格、以及税收优惠享受资格等资格丧失。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税务风险观念不强纳税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尽的责任,也是法律法规对其企业的必然要求,从直观的看对企业没有实质性地帮助。因此企业在税收问题上产生抱怨,企业往往在税收问题上产生逃税、避税等行为。企业没有把税务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目前大多数企业只重视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缺乏经营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税收管理,绝大多数的企业税收问题,都是全部交由财务这个“事后”部门全权处理。造成经营者在决策时缺乏税收意识,业务部门做业务、签合同缺乏税收意识,而当税收结果产生之后,由财务人员来调整、解决,这种经营过程中税收管理的忽略,增加了潜在的税收风险。
2.企业办税人员业务素质低下一般来说企业的税务风险随着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而降低,反之亦然。但是我国现在的办税人员对税务、财务、会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对业务的了解和掌握并不是那么熟悉和透彻,由于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限制,对税法掌握不准,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意识,但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没有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去做。
3.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的不对称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是增加纳税人税务风险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相当一部分适用性、比照性的政策处于非公开状态,税务机关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一般仅限于有效范围的解释。对于新出台的税收政策,缺乏提醒纳税人予以关注的说明,因此很容易误导纳税人,使其跌入税收陷阱。
4.国家税收政策和征管方面的影响税收政策变动是企业税收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税收政策的时常变化,增加了企业把握税收政策的难度,就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另外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多,地方法规复杂导致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透,从而可能利用不当而导致税务风险,而我国税收的法律法规又不健全,企业又面对国税和地税两套征税系统,这样导致企业与税收的征收机关对税法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异带来税务风险。
5.外部经营环境复杂客观经营环境特别是税收秩序方面存在一些社会问题,也对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影响。例如,交易环节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的问题,就给正常的经营企业的纳税人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另外在企业兼并过程中,由于未对被兼并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因此就有可能承担因兼并对象以前经营中存在的税务违法而造成的税收补税罚款的损失,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类风险广泛存在。
二、规避纳税风险及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税务风险控制体系,提高纳税风险意识
建立税务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风险控制体系是公司内部控制得以有效运行的基础。公司税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管理层的纳税文化,纳税风险意识和税务成本控制目标要求。控制体系构成如下:一是成立以公司总会计师,财务部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联合小组,全面负责年度财务预算编制和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小组。二是根据企业整体财务预算安排,于每年的第三季开始编制次年企业年度税金预算,摸清家底,根据财税政策及其变化准确预测企业税负。三是次年年初根据企业下达的年度目标,税务部门结合本企业实际情详细制订年度税务工作思路,筹划目标及相应的措施和风险控制策略。
(二)锁定重点涉税目标,评估涉税风险
锁定重点涉税目标是指以企业生产流程的关键环节为重点目标,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评估涉税风险是对企业具体经营行为所涉及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明确责任人,是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的环节。一是在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前提下,积极研究财税政策、合理有效纳税筹划、加强纳税风险管理、合理规避税费,降低税务成本。围绕税务创新创效主题开展工作,把握重点,管好税,纳好税。二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和享受与企业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税负。三是针对新的税收政策变化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开展税务筹划。
(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检查报告制度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实施随着税务稽查力度加大,以账务处理和与当地税务部门融通关系为主要手段,以达到节税目的指导思想,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空间,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将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根据《税收征管法》第52条之规定,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追征期的限制,因此为合理有效降低税务成本,规避纳税风险,企业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并实施相应措施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
(四)注意税务政策变化带来的时效性问题
一、税务风险概述
风险是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和可能,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是由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后果。税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税务处理上预期和实际之间的差异而带来的不利因素。?务风险的来源包括税法的变更、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等。企业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未依法纳税而引起的税务稽查、未正确理解税法而所缴税款增加纳税义务、未合理筹划等。根据税务风险带来的后果来划分,企业税务风险就是企业处理税务事项未能有效遵循税收政策法规,多缴税加重了企业的税务负担,使企业经济利益遭受损失,降低了企业利润;另一种是企业漏缴或少缴税款,导致了将要承担处罚以及诚信度受损的风险。
二、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1.增值税税务风险
制造企业以生产加工为主要业务,将面临大量的增值税业务。增值税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增值税纳税环节涉及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增值税税额的计算、增值税发票的取得确认、发票保管、增值税申报、税款缴纳等风险。其中,增值税税额计算上会存在收入确定上的误差而带来的风险,造成税款计算错误。增值税发票的取得风险是指销售方虚开增值税发票或提供假发票,企业在发票审核上监管不力,导致不合格的发票入账。发票保管风险是指发票保管不当造成的丢失、毁坏等。增值税申报风险是由于税款计算不正确或延迟申报带来的风险,致使企业被税务机关处罚。税款缴纳风险是指在纳税申报环节后,企业未按规定时间足额缴纳税款。
2.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
企业所得税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企业所得税计算纳税环节涉及的税务风险,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风险主要包括收入与支出的确认风险、税额计算风险与企业所得税申报风险。企业所得税计算风险主要是在收入、成本费用等数额的确认存在误差或计算方法的错误引起的最终应纳税所得额的错误,从而导致税款计算错误。企业所得税采用汇算清缴的纳税方法,在税款申报上要严格依照税法规定的时间进行。企业由于在错误时间进行申报会造成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风险。
三、制造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首先,一部分制造企业的主要管理者缺乏税务知识,还没有对税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有企业的管理者简单认为,降低税务风险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缴税或者及时缴税,给企业增加了纳税负担,给企业的利润带来了巨大损失。其次是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真正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制度,没有指派专人落实税务风险与管理工作,或存在职责分配的混乱。我国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管理控制的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十分缺乏。最后,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力度不强,部分企业没有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者风险管理部门缺乏现代化的风险管控机制,企业相关的税务信息仍旧依赖财务报表。
四、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1.健全制度基础
首先,企业应完善关于防范税务风险的内控制度,致力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意识的增强。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财务系统,结合传统内控手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确保制度的具体落实。其次,要在制度层面明确企业各部门分工,将权利和义务细分,防止权责的滥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让制度在管理中发挥作用,减少人为操作因素,让制度来管人,使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更加真实。应将日常的管理控制工作前移,制定制度来约束涉及经济事项,起到预防、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在现金和票据的管理上要强化制度建设,保证单据的审核无误。最后,要在年度终了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总结讨论,通过对年度工作的评价来指导未来年度的工作。
2.构建税务风险预测系统
制造企业应正确评价税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建立风险预测系统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该系统要能够做到对企业风险的及时识别,并能够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结果分析,同时要总结出应对风险的方法和建议,指导企业决策。风险预测系统要和企业的日常工作环节相匹配,涵盖企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部门。以正确评价税务风险为基础,企业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适时监控,做到风险的提前预知,合理选择应对策略,调整战略战术,将风险降为最低。
3.强化风险防范的执行力
首先,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主力是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要与各部门建立及时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与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部门进行信息交流,有效利用信息平台,及时筛选和处理风险信息。同时,财务部门要定期与税务机关、税务中介机构等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信息变化、优惠减免税事项等。其次,企业要执行税务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循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法的规定,保证各项收入费用计算正确。严格审核标准,对往来票据和凭证建立审核、存档制度,杜绝虚开发票等现象。最后,企业要在期末编制税务会计报告时,反映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纳税状况。以文字形式对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纳税及其变动情况、纳税变动的原因以及税务处罚等重大事项进行具体说明和披露。
4.强化人才建设
企业开展税务风险防范的首要工作是组建一个专业的财务团队,具备纳税管理等基本能力,保证人员整体素质。团队肩负着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纳税情况的责任,帮助制定解决对策,做好风险防控。保障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深度沟通和交流,企业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组织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体验,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全面了解。鼓励企业财务人员参与到各类培训中,方便其了解最新税务知识,鼓励其学习先进经验后服务于本企业管理。重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企业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