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工程范文

高效课堂工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课堂工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效课堂工程

第1篇

一、实践出真知,

在实践中积累和提升教育科研成果

这个观点的提出,其实就是对教育科研“为何而研”“为谁而研”“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在实际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教学和科研呈现“两张皮”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有效的科研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和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劳动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来说,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是对“教师即研究者”的最好说明。事实上,如果能不断地对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发出追问,不断发现和提出那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就找到了教育科研的真实源头。最近,东莞市推出的教育十大工程中的“高效课堂工程”,就有着许多值得深刻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比如,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怎样去观察和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怎样根据本校学情借鉴和选择课堂教学模式?这些问题,是各个学校,特别是“高效课堂工程”的实验学校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教师对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熟视无睹,或习以为常地不看作是问题,那么教学就会成为一种重复的、单调的、操作性的简单劳动或盲目行动,而教师也就丢失了作为一个思想者和研究者的价值。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研究意识若不强,没有自主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态度,则会因思考的缺失而造成教学中智慧的缺席,使原本应该充满生机和灵动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由此很容易产生职业的倦怠感,进而影响自身发展。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什么样的选择才有意义,这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尽管有的教师也具备发现和探讨教育科学理论(或科学结论)的水平和能力,但那毕竟不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流。基层教师的研究主要应该针对发生在课堂和学生身上的“真实的问题”而不是“假想的问题”,应该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他人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才会因为有真实背景的支持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有一种说法是教师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这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高境界,它意味着教师不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而是直接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将教育科研渗透或融入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日常教学环节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步地、自然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可以通过“课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行动研究”等方式,感悟教学中各类事件所包含的教育问题;经过先进教育理论的识别、教育价值的澄清和选择,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沉淀和积累教学思维。这样,教育科研课题或成果就会带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明晰的理论指向,自然而然地产生在这一过程中。这就是“教学型教研”。在这种形式的教育科研中,教师能够找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课堂和学生成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汇集点。当教育科研在现实的教育土壤里自然地生成时,才能真实实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回归到教师教育科研的本真意义。

二、科研促教,

让教育科研成为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学校中,教育科研不能是一种阶段性或突击性的任务,也不能只是少数人在唱“独角戏”,而周围的其他人甚至连观众都算不上。学校的教育科研所呈现的应该是一种教师广泛参与的态势,应该自然地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要想实现这一点,除了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通过行政力量有效推进以外,还需要在学校培育和构建一种良好的教育科研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这段话启示:需要通过校园的言说、成果的分享以及必要的激励,创造一种氛围,让教育科研在学校得到足够的尊重,让教育科研工作者获得由衷的敬意;需要引导教师感受到教育科研会使教学更有意思、更见成效,感受到在教研过程中所获得的专业化发展和个体生命素质的提升,感受到因为有深刻的思考而让日常的工作学习成为了一件非常快乐、有价值的事情。对于这种氛围的创造,就是在建设一种教育科研文化。在这一方面,各学科带头人、各名师工作室的导师,有责任推出更有说服力的教育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对身边的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当教育科研在教师的眼中不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时,才会获得来自教师的向前推进的持续原动力。

此外,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为而不争的处世原则、和而不同的W术观念等,都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精神和行动的导向;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中,也应该把对教育科研的激励和保障作为重要的内容。教育科研中的力量,要能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一种积极的精神引领、一种稳定的“心理契约”、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这样,教育科研就有了基础保证,就能改变原先“一盘散沙”的状态,也就有可能成为学校教师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三、实事求是,把科学态度与改革精神相结合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可能会遇到难度更大、障碍更多、情况更复杂、矛盾更突出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东莞市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以及相应的教育科研工作,需要更加积极而科学地推进。

1.教育科研呼唤更广泛的参与

对于一些小范围内简单、零散的教育变革,教师在个人的努力下也能够有所收获。但对于复杂、整体的教育变革,就必须是更多的教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通过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逼近和达到预期的目标。当前,东莞市教学改革的整体目标是在全市中小学实施“高效课堂工程”,这是一种整体的变革。首先通过207所高效课堂实验学校的先行探索与实践,积累经验,进而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进。这就要求全市的教育科研要更加扩大参与面和推广面,让更多的教师以高效课堂的建设为目标,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动参与者和践行者。另外,为更好地解决教育科研的信息交流和成果推荐的问题,需要推广网络教育科研,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更广阔、更便捷的平台。

2.教育科研需要具备攻坚精神

教育改革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外界影响的多因素性以及传统课程文化转型的长期性、艰巨性,会不断面临各种难题和挑战。这就需要一种教育科研攻坚的意识和精神,抓住主要问题,做好重点课题的规划和部署,突破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东莞市“高效课堂工程”的推出,针对的是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仍然较为普遍存在的课堂“低效”或“无效”状况,这项工程中就有着许多难题需要攻克。东莞市教育局在《关于实施基础教育“十项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全市“高效课堂工程”的推进,在共同目标和方向的指导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切入展开研究。小学以提升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为抓手,开展“项目推进式教研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初中以提升初中教育质量为导向,推进“初中区域协作教研的实践研究”,搭建合作交流教研平台;普通高中以提高普通高中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为主题,开展“构建高效课堂促进高中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课题研究,推动高中结对交流合作机制。

这些全市性的大课题研究,就是东莞市教育科研攻坚的方向,需要全市各学校的参与和支持,共同把这些课题做大、做实,做出成效,为东莞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教育科研需要科W谨慎地前行

教育科研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需要一种改革的激情,需要一股攻坚的冲劲,但与此同时,还需要一种科学的、谨慎的态度。

中小学的有效教育科研不同于高端的纯学术研究,它通常都有一个开展实验的过程,这种实验会在课堂教学现场,面对学生群体展开。这就警示了教师们:实验将直接关系到一批学生一个时期的成长,并且有些影响又是不可逆的,所以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草率行事,更不能因急功近利的行为而造成学生成长的损失。因此,教育科研既需要大胆探索,也需要谨慎前行。

目前许多学校在科研兴教、“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推动下,创造出了形形的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但须知,任何模式都不是所有课堂的通行证,一种有效的模式总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甚至因人而异。所以在学习和借鉴这些教育科研模式时,不可以简单地移植、复制,更不可以生硬地照搬,必须本着对学生的生命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充分进行了学情、教情、校情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慎重的审视、识别、判断、改造,才可以进入课堂教学的实验阶段。

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道路工程;专业课;高效课堂

0引言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报告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1]。课堂教学是实施国家高等教育的主渠道,高等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然和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构建高效大学课堂已成为了现阶段大学教研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道路工程专业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等道路各方面的应用学科技术,涉及道路建设的各个领域。道路工程专业是长沙理工大学的一大优势特色专业,是开设道路工程专业的高校中专业排名前列的高校之一,在科研实力、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设施设备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2011年,道路工程专业成为长沙理工大学首批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资格的专业之一,更为道路工程学科建设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课堂学习在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面占据非常大的比重。由于道路工程专业是为培养从事公路建设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因而道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繁杂,课程任务重,如在本科期间,道路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建筑材料,桥梁工程等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课程是道路专业的本科生以后从事公路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然而通过调查与走访用人单位,得到了部分道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专业素养不足的尴尬结果,课堂教学效率差应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作为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的道路工程都面临专业素养不足的尴尬结果,其他专业估计也会不例外。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如何提高本科生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提高本科生的专业素养,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已成为我校道路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教师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1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比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尽量大的收益。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2]。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教学不是越快越多就越好,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前提,将质量与速度有机结合的教育活动。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3]。对道路工程专业课而言,高效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吸收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课下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相关练习题,能够处理一些专业问题。所学知识并非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至于用人单位对道路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不满意,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2阻碍高效课堂的因素

2.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素质

教师应该明白,旧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了,现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目标趋于多元化[4]。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比教师的教授过程重要的多。教师需要将传统课堂教学中主导地位的角色彻底转换过来,课堂教学要以让每个同学都能高效的学习到专业知识为目标。[5]

2.2学生学习欠主动,态度差,对专业课堂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经过调查,一些学生上课态度确实很差。甚至有很多的迟到、早退与旷课现象。上课时,只有教师提醒学生这个专业知识点要记笔记,某些学生才很不情愿的拿起笔来,还有的学生居然会选择拿起手机对课件进行拍摄,这是对课堂极不认真的表现。有的学生上课故意选择后边的座位而舍弃前面利于听讲的座位,玩手机、看小说、睡觉,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有的学生来到教室只是为了应付某些老师的点名政策,更过分的是他们还代替自己所谓的“好哥们儿”签到,学习的氛围是如此的差劲。他们并未认识到课堂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许有些同学可以认识到道路工程专业课堂的重要性,但是处在如此学习氛围中,可以明哲保身的学生又有几个呢?这样下去,所谓提高课堂效率,无非是天方夜谭。

2.3缺乏有效的评价管理机制

任何事情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有效、高效的评价与管理[6],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不例外。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它更能激励教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提高。简要地说,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只有让教师充分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才能为使自己以后的更加优秀指明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是老师了解自己授课情况的一条至关重要的途径。对我校学生而言,在道路工程专业课程课堂上一般没有专门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适量的给学生做课堂测验,当堂课当堂测试,评出优秀与否,并适当的进行成绩奖励与惩罚,从而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听课质量。

2.4教师的备课重视程度

在确立了课堂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就应该根据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认真地设计好课堂的教学内容,预先考虑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并且想好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对讲授的内容充分地理解与掌握,还要对这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明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必要的梳理。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材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和梳理,备学生是在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的前提下,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主动的掌握课堂知识。另外,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应用、实验的操作等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达到课堂高效教学的目标,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课前教师必须要深入认真地研究学生和教学内容,写好每一节教案。

3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

3.1深化教学新理念

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育授课理念。教师角色要由传统的“师长”变为“学长”,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作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学生对课堂认识的最直接通道。教师在对道路工程专业课学生授课过程中,应该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模拟等等形式合理地利用起来。创新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勤加学习,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自己的学生和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本身的素质过硬,才能较好的引领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2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题,非常有必要使“讲堂”变“学堂”。学生本身要对道路工程专业的学习有个详细的规划,设立学习和专业素质提升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改变不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自由和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不断地提升和塑造自己,对于不好的学习习惯,要积极改正。要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并且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与其他同学要互帮互助,养成基本的团结协作精神;遇到问题首先独立思考,尽量课堂上配合老师。

3.3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变得“模式化”了,就显得非常呆板、没有课堂活力,所以要构建高效课堂,传统的课堂结构必须要进行改进。

3.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道路工程专业课基本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阶段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模拟实验为辅,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使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但是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有些脱节。据用人单位反映,新毕业的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不佳,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校要求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课授课的老师必须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须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据调查,学生更喜欢在课堂上听到生动形象的工程实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那样将导致学生听课兴趣不足,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难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将工程实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教学效果良好。

3.5建立科学的课堂督导体系

道路工程专业课课堂教学要适应现代高校教学的需求,建立科学的课堂督导体系。教育督导制度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教育制度。教学监督是提高教育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任何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都很难,而没有高效的监督体系,也不可能出现高素质的教师。适当的监督体系可以使教师的素质普遍提高,也是不听话,贪玩学生的警钟。所以学院领导要做好审查工作,定期组织院督导专家进行课堂听讲,了解教师的授课水平,学生的听课状况和整个课堂的效果。

4总结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满足市场上对本科生专业素质的要求;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道路工程专业课课堂教学进行改进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并能提高课堂效率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本论文分析了阻碍道路工程专业课高效课堂实施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期待对于推进大学专业课高效课堂来说,能起到一点点启示作用。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给与其更多的思考和关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从培养具有优秀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出发,扎扎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使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龙宝新,张立昌.当代我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因与走向[J].教育科学,2014,01:31-38.

[2]龙宝新,折延东.论高效课堂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4,06:122-129.

[3]罗海东.关于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09-210.

[4]龙宝新.论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理论架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8:52-56.

第3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高效课堂;实训项目;成果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技能型应用性很强的实用课程,因此作为课程有机组成部分的实训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打造工程测量实训课程的高效课堂,使实训课堂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人一直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下面就结合笔者多年的切身体会谈谈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的高素质技能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必要保障

首先,作为一名专业课程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的教学方法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要。打造实训课程的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练就过硬的实践技能,必须会举一反三、具备“卖油翁”的娴熟的专业技能。这些在教材的略略描述中很难找到方法和技巧,需要教师勤学苦练,方能习得。

二、精心设计每一个实训项目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前提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由一个个实训项目组成,教师是项目的总设计师,精细设计每一个实训项目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前提。要高质量地完成实训项目,需要进行“课前方案设计――课前数据计算――课上集中布置、实际操作、质量检验――课后技术总结”等六个步骤。通过这六个步骤(见图1)使得学生对实训课项目从“任务目标获取”、“技术方案制定”、“数据计算处理”、“实地操作演练”、 “成果质量检验”、“成果技术总结”等环节进行了更为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尽可能地做到 “教、学、做一体化”。

图1

三、因项目施法,遵循客观规律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基础

每一个实训项目均有其特色和训练方法,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针对性地设计实训步骤和方法,切实实现实训课堂高效化。以仪器使用项目为例,学生操作仪器会经历“生”、“熟”、“巧”三个阶段。我们就须采用“生”、“熟”、“巧”三个阶段的不同技能训练方法。刚开始时处于“生”的状态,操作过程中拧螺旋的力度总是把握不好,有的拧掉了目镜,有的把脚螺旋拧坏了,有的不会调节对点器等等,操作次序混乱。安置一次仪器要花费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读出的数据也不准确,精度太低,成果不可用。操作一段时间后,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序,达到“熟”的阶段,安置仪器一般会在 4min~10min 之内, 但精度一般,成果基本可靠。学生的操作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在心理学上叫“高原期”,这个时候如果继续不间断的练习,就会达到“巧”的境界。在“巧”的阶段,安置仪器一般会在4min 之内完成,仪器高度适中、三脚架张开角度恰当,观测次序井然,测量精度高,成果可靠。按照“生”、“熟”、“巧” 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律,进行指导训练,并且告知学生规律的不可逾越性,顺利度过紧张的“生”阶段、进入兴奋的“熟”阶段,到达万变的“巧”阶段。

四、严格把控课内实训环节的质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1.引入“成果质量检查环节”

对各实训小组的操作成果要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依据实训项目的特点分为“教师抽查法”、“学生自查法”,其中学生自查环节包括 “小组互相检查法”、“变换方法检查法”、“变换仪器检查法”等。通过成果质量检查环节,培养学生重视“按流程操作、按设计测量、按规范把关”的意识;培养学生从事测绘工程工作“质量至上”的意识,质量检查也是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测绘人员必备的技术素质,通过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使其理解质量检查的重要性;同时使得课堂教学尽量接近生产实际,从而实现 “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准确对接,同时也实现了向每一节课要成果、要质量的目标。

2.引入“实训课评价环节”

工程测量课内实训引入“成果评价环节”,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对各小组的“实训课前准备情况”、“实训课堂操作情况”、“成果质量检查情况”等进行评价。课前准备情况主要通过“课前方案设计和数据计算”环节评价;课堂操作情况通过“实训课堂小组工作进度和工作量” 来判断评价;实训课质量和效果检查通过“教师抽查和学生自查”来衡量。

通过“成果质量检查”和“实训质量评价”两个环节,使得各实训小组通过“小组自查” 对本组的成果质量有所判断,同时通过“小组互查”检查其他小组质量,发现自己的问题,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小组之间有了沟通、交流和探讨,形成了良好的实训课氛围。同时实训指导老师再进行“分组抽查”,把发现的共性的问题集中讲解,做到强化和提升,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实训环节学生只是完成了实训项目,而不知道成果是否合格的问题。

五、灵活的排课方式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实训课采用四节连排形式,有助于提高实训课效果,初步解决了仪器领取和归还损耗的时间,保证了实训课的时间,从而能够保证各小组都能完成相应项目,有效避免实训课完成的不理想,甚至由于下课半途而废的情况。

六、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学习理念;转变观念;德育为首;养成为主;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去年九月,教育局派我们到江苏省洋思、文津和东庐三所中学参观学习。这一次的参观学习,从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有了许多新的感受。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要想让课堂高效的关键,还是要转变育人的观念。

一、带着问题参观学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昌乐二中的办学模式。当时,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昌乐二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在课前让学生认真完成好导学案中的预习案,教师在掌握了学生完成预习案的前提下,做到心中有数,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有的放失。学生的合作意识强,探究问题表现积极,也能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个人的风采。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学生的自律意识,还是自我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实践中,即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偏差。有的教师临摹昌乐二中的教学模式感到格格不入,导致教学成绩下滑。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了江苏省参观学习。

二、通过学习查找我们存在的问题

扬州教育局师资处处长王力耕做了关于《有效教育的实践与反思》的报告,他概括性的介绍了文津中学的“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即:导预疑学;导问研学;导思慧学;导评促学。以及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编制使用等等。他的讲话给我们出了一个题目:“是寻找适合我们教育的学生,还是创造适合我们学生的教育”。“怎么认识我们的教育应该通过知识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等问题。他列举了大量生动的实例来阐述这些问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的思考空间。

在学习和研究中,发现了我们工作中的缺陷。比如在学习昌乐二中的小组讨论这个环节中,我们的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意识差,有的学生在探究问题这一活动中说了些与课堂无关的话语,往往又被热闹的讨论气氛掩盖了。老师发现不了问题,自然就不能流畅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再比如导学案的设置上,东庐中学叫讲学稿,是把学生的学案、教师的教学设计案和训练案融为一体的,事实上还是与导学案大同小异。但他们的这个讲学稿编得非常严谨。教师提前准备,然后学校教研室定稿,再下发到学科组组织讨论,针对眼下的学生进一步完善讲学稿。老师在课前批阅了学生自学完成的习题后,再次修定讲学稿,做到因材施教。课后进行反思补充。最后又回到了学校教研室,为下次学校制定讲学稿提供依据。我们这些方面做得都很欠缺。再比如昌乐二中学生做预习案的时间可以充分保证,学生上晚自习时间长,这是我们没办法比的。

我们可以比较的是扬州文津中学,这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他们没有延长学生一分钟在校时间,没有让学生多补一节课。教师却能够顺利完成“四导四学”的教学任务。细想文津中学这种模式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所想的问题呈现出来了,他们的学生为什么可以把自学部分完成的这样好,在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的前提下,课前通过预习完成的习题做得那么认真呢?为第二天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的表现,不论是洋思中学还是东庐中学,随意听一节课,都是如此。学生的预习很充分,预习部分的习题做得非常认真仔细。带着问题举手发言,井然有序。就连举手发言的动作都是一个姿势。不能不使人感到惊叹。我们到底落后在哪里了,缺失在哪里呢?实际上问题的答案不难寻出,还是一个教育观念滞后所导致的。

三、教育观念滞后,淡化了学生的品行教育

我们的家长同志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分数上,我们的许多教师同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所教学生优劣,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培养,淡化了对学生的品质教育,也同样缺少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虽然我们也大力提昌大德育教育,倡导学生的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和理想教育等等,但是并没有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因为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是以教学成绩来论长短,家长对教师评价也是看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多少分,以此来定论老师的水平高低。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怎么能不看重教学成绩呢?有的班会课可以改成数学或英语的辅导课。晨会、夕会课也怕耽误了学生的学习,甚至把正常的课外活动也取消了。缺少思想教育这一课,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就不能够在家里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导致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程度。学生没有好的习惯,在课堂上说闲话做小动作,教师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的组织引导工作。再加上盲目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导致的是学生厌学。在这种情况下,不完成作业,上课捣乱纪律的现象出现就见怪不怪了。由此可以想象,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严重的就会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样,很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其结果是差生越来越差。

我们可以细心想一想,现在学生的智商并不低,有些学生相当聪明。他们摆弄起电脑得心应手,复杂的游戏也能找到制胜的招法。就是要编造一个故事也能自圆其说。学生真想学会课本上这些知识,怎么可能做不到呢?学生只要花些时间认真阅读教材,许多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做到无师自通。这就是王力耕说的百分之七十的知识靠学生自学掌握;百分之二十的知识靠学生在探究中、互动中学会;剩下的百分之十的知识才是通过老师来教会的。这不正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老师的精讲、少占用课堂授课的时间,反过来学生不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看书或做练习了吗?看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守规矩,把学习变成自觉的行动,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工作。

四、转变育人观念是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关键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不论到什么地方学习,学的是理念,一种思想,不能照搬一种模式。如果把山东的办学模式或者把江苏的办学模式原原本本移植到其它什么地方,那就走进了教育改革的误区。由于地域的差异,观念的不同,素质的差距(当然也包括教师和学生各层面),制约着各地的办学。昌乐二中也好,文津、洋思、东庐中学也罢,这些学校多少年来总结出来的适合本学校的一整套办学模式和教育方法,我们只能借鉴。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一个环节错了位,就会出问题。我们参观江苏的洋思中学、文津中学和东庐中学,这几所学校各有各校的办学风格、办学模式和一整套办学的理论体系。但细想起来,许多工作我们也在做,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课堂教学我们也认识到了学生先预习,认真完成课前的预习作业,带着问题来学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节省教师讲课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多动手实践,相互学习积极探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等等。上述三所中学大框架都是这样做的。要说在细节上的取舍,编制讲学稿的差异,都是针对自己的学生而言的。可以在学习中借鉴。至于他们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有许多是为说明本校办学特色而精心准备的,也无需深究。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几所中学的学生行为习惯都很好,懂规矩,能够自觉学习。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第5篇

Abstract: The main emphasis of this paper is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construction. The goal i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erve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效;高效课堂;改革

Key words: high efficiency;efficient classroom;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294-03

0 引言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进行改革,尤其是专业技术课程根据各高职院校特色在课程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采取多种形式诸如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也凸显进行改革的必要,由此才能与高职特色相联系,为专业课程服务,为打造高端应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人文综合素质和思想素质基础。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重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课堂建设等方面,本文主要侧重点落脚于课堂建设的改革,从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建设的角度,反思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堂建设过程中多因素的有效互动连接,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1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因素

建立高效课堂,是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在时间少、教学内容多的前提下,对高职教师提出的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的一种挑战,其目标就是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公共基础课程覆盖面较广,涉及人文素质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等,而且采取的教学形式也多样,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课堂教学和专题教学结合,故而建立高效课堂对于公共基础课程而言要求更高。

1.1 主体因素。无论哪一种课程教学,哪一层面的教学,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环节,人的因素也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高效课堂主体因素上,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教学主体上非常注重和强调教师主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对受动方学生往往忽视了其对知识接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常常也就采取了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现代高职教学模式,教师主体的角色发生了位移,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尤显突出,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更多课堂注重疏导、引导,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更多选择具有互动功能的多种方式。

1.2 客体因素 现代高职高效课堂,离不开现代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等条件,但是这一切的运用都是围绕教学内容而选择和展开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客体,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或高效,教材建设必不可少,而且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整合十分重要。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可以按照高职学生知识和技能够用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制定好课程标准,教师课堂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同时,在制定课程标准选取教学内容过程中,坚决反对闭门造车,切实注重调查研究,对高职学生的调研,对行业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调研,只有这样才能选取符合高职学生实际和用人单位需求的科学的教学内容,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资源环境和教学技术设备条件也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物质保障。如何利用教学资源环境和教学技术设备条件,可以因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恰当运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保证课堂质量提高,实质上就是打造高效课堂。

1.3 媒介因素 媒介因素,就是联系课堂教学主体和客体,保障课堂教学内容有效传输,实现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遵照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模式及其教无定法的原则,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过程中,既可以采取某一种适合于高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方法的灵活结合,并保证有效教学方法的常态化。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意义十分重大。媒介因素作用的发挥,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环节。

2 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建设要处理好的几个方面的关系

2.1 现代高职教育教学中,公共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即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 之前在课堂教学主体因素中,涉及教师主体角色的位移问题,实际上就是在现代高职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要适当转换观念,由过去我们常常认定的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保护神转变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共享者,由过去的简单的灌输转变到现代的多方式的积极引导,由过去仅仅依靠单纯的教材转变到现代依托教材选取适当内容进行拓展等等。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非常关键,这是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的重要条件,也是决定教育成败与否的实质所在。针对现代高职学生特点,教师必须“备学生”“关注教学对象”,高职学生总体上入学分数较低,综合素质较低,自制力较差,活跃性较强;学习自信心不足;独生子女较多,心理不成熟,自私心理较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由此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保证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我学校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联系班级制度,十分有利于教师充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为建立高效课堂所需求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确立垫定了基础。

2.2 在建立高职高效课堂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教师与教材即教学内容的关系,这也是保障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在课前俗称“备教材”“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并熟悉辅佐教学内容的佐证材料,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条件。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差异性很大,甚至部分课程理论性较强、容量特别繁多,这就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要依托教材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制定出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标准,尽量在教学内容上简单明了且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严密。选取佐证材料时,最好能筛选出与学生实际相关的、学生欢迎、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材料,这对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相当重要。另外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一定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任务,明确重难点,有的放矢。

这里涉及教师个人的备课问题,也涉及教师集体备课的问题。高职公共基础课程面对的是整体学生的教学,适当集体备课,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动态,抓住教学重难点,也是一种提高高效课堂的重要方式。

从目前我们在思政课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提倡进行的微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每堂课选取一定量的教学内容,每一个内容采取15-20分钟的精心教学设计,整个90分钟的课堂教学选取4-5个由浅入深的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衔接,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又有效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另外,专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的整合也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选取的方法。

2.3 科学利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技术条件,也是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应该处理好的关系之一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离不开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这些物质因素的。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理所当然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如若教师运用的不合理,照样也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在教学资源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和条件,学会巧用,也照样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思政课和英语课为例,小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肯定教学效果整体较好,但是在师资资源和其他教学资源及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合班教学,如何在多媒体无法满足教学的条件下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科学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了。我们有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当需要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的时候才选择多媒体教学条件,将一支粉笔与多媒体结合,教学效果同样较为理想,也确是高效课堂建设所需要的发展方式。

3 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建设核心是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检测的方式

3.1 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要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前面在讨论教师角色中提及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输者,而开始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开始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所以,在公共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破循规蹈矩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环境状况,根据高职教学目标和高职学生十分活跃的特点,选取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出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还涉及教师的课堂语言、肢体语言等教师个人的魅力因素,好的教师非常善于运用这些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到学习的注意力上来。

除此之外,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意保持常态化,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质上就是让课堂活起来;注意课堂学生主体层次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对学习知识的需求等等。

3.2 建立以教师互听课评课、教学督导听课评课机制,加强对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的评价与检测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差别较大,其教学目标旨在帮助高职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和思想素质,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运用全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故此,根据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在打造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的评价与检测机制上与专业技术课程存在迥同之处。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建设更应该注重同学科教师互听课评课机制,结合教学督导听课评课、学生评课和领导评课等,适当将社会评价导入,科学评价,提高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能力,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学科教师互听课评课的优势,能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形式的组合等方面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反馈,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相当重要。而且同学科教师互听课评课,以及就课堂教学方面所进行的研讨,最终对形成有效的课程标准确立也起到了很大的建设性作用。所以,高职公共基础课程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听课评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总之,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是生动活泼的,是受学生欢迎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课堂教学。公共基础课程每个教师结合自身的知识和个性特点,形成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华平飞.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小组活动[J].职业,2010(03).

第6篇

关键词:高职;公共关系;课堂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关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它已成为社会组织和个人塑造形象、沟通协调、化解危机的首选方法。系统培养学生公关专业能力,并提升其公关素质的重要方法就是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关系课程。而要把课程开设好,就要求公关任课教师积极思考,勇于实践,采取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现代公关人才的目的。

1.注重理论教学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公共关系任课教师应首先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取舍教学内容。在为学生讲授公关知识时,注意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公关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判断,同时注意知识讲授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并结合精选案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将知识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完全理解,学生由此对自己学好这门课程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对任课教师也更加信赖和喜欢。

2.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公共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它非常强调沟通方式和沟通效果,尤其注重和谐关系的构建。也就是说,公关任课教师和学生要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如此,学生喜欢上课,自然也就认真听课,好的课堂效果也就得到了有力保障。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都要努力,但对老师要求更高。因为学生很容易受到老师影响,老师好的言行往往也能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就要求公关任课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关心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尽量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②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且不吝啬赞美之词,让所有学生内心充满正能量;③采用同理心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知道老师理解自己,也相信自己,由此更加尊敬和信任老师;④上课充满激情,并带动学生的激情与活力;⑤多提问,多互动,教师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适当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同时,课堂气氛也跟着生动、活泼起来;⑥教师要善于运用合适的方式管理课堂纪律,并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总之,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一起交流,一起探讨,公关知识如春风化雨般,不知不觉为学生理解和接受,老师也在上课过程中,真切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从而产生强烈的职业自豪感。

3.采取高互动性与参与度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很有思想、有创意,且乐于表现,乐于分享,因此,任课教师就一定要采取具有高互动性和参与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加强互动。公关课堂上一定离不开案例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能使理论阐述更透彻、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和更直观。任课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采取不同的方式,一是选择典型的或最新的公关实际案例来增强教学的真实感和指导性;二是选取一些存在争议的真实公关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并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每个团队派一名成员到台前来展示观点;三是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公关案例,如企业公关专题活动案例、CIS战略案例等,将它们制作成PPT,到课堂上来展示、分享。通过案例教学的讲解和互动,学生对公关知识、理论理解得更透彻,同时,自身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大大提升。

(2)结合现实,乐在参与。任课教师在讲述“组织形象塑造”这一内容时,可将学院或班级形象作为背景,通过让学生分析学院或班级形象的优势和不足,来领悟组织形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由于所探讨的问题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吻合,学生的参与性一般会很高,课堂气氛也轻松活跃。

(3)视频教学,提高兴趣。视频教学综合了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介,能够牢牢抓住学生视线,从多个方位触动其感官,因此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枯燥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这将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50-01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构建高效课堂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高效课堂即在课堂的特定时间内,教师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高效课堂包括学生高效地学和教师高效地教两个方面,“高效”是课堂教学评价最根本的准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尝试,使课堂教学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劳动密集型”向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智慧型”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从而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知识构建。

一、教师高效地教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不再做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要努力做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找准切入点,巧妙设问,画龙点睛。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才能起到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细细揣摩文本,问到关键处,问到学生心里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意讲、练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听众,而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注重师生的互动,教师少讲,学生多说。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训练,这样,每节语文课都在读读、议议、练练中完成,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二、学生高效地学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把提问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适当的点拨和补充,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8篇

一、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备课求“实”,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教师备课前吃透教材,做好课堂教学预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内容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还要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更要对每节课的切入点、着力点、练习点进行合理谋划,在微观上做好设计。

备课中更多地考虑到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备课的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叶圣陶先生讲过:“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是让学生在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价值观向理想状态变化的例子。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取舍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有效的预设能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我在教学《长城》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出示课件,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并启发学生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这就是有效的预设。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

(二)课堂求“活”,形式与方法把握得当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适合的方法。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状况、学科的特点等灵活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并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2.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如同父母扶着孩子学步,为的是自能走路。学无定法,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法,这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实践证明:“自主、合作、探究”是最理想、最实用、最有效、最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必须选择与遵循的科学方法。

3.活跃的学习状态。只有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其转化为能力,这才高效课。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并成了新课程教学的标志,因为它能激活学习状态。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还必须有度。一是问题设计的难易度与讨论的有效度;二是环节处理的紧密度与程序控制的流畅度;三是主体参与学习广度与主导所处的角度;四是小组合作的适度。最后一点尤其重要,我们不能为了活跃学习状态而随意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必须是在学生个体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学习方式。

二、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除了具有准确地把握教材的能力、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之外,尤其要具备: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等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教师一要摆正自己的角色,要“导”得恰到好处,要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水平;二要熟知每一个学生,准确掌握差异与优势,使指导有的放矢;三要处理好个别指导、小组指导、集体指导等各种关系,如指导的必要性、针对性与时间分配;三要解决好由谁“导”的问题。

(二)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

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程序进行,因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具有不可预见性,那么教学环节的控制与调节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有赖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第9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师的角色;师生关系;课堂教学

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和观念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一)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二)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备课时,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当然,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激活课堂,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了。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旧引新时,还是进行新授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活动的火花,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呢?

(一)创设氛围,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并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密切交往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1.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造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一般都是采用将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为长方形而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教法,教师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抓住学生“平行四边形面积在什么情况下和长方形面积不等”的疑问,提出问题:“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这时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相等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出学生不同的答案:相等,增大了,减小了。争论十分激烈,进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索。这种具有学科特点的问题,引发和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如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教师出示一个遮住了两个角的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不是锐角三角形。学生直观得到的信息是一个锐角,但是区分锐角三角形是不能仅凭这一直观信息所能解决的。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几种不同的答案使问题越辨越明,终于明白了只暴露一个锐角的三角形,不能肯定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它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3.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让学生“敢问”课堂上有部分学生心里有想法不敢说出来,也不敢提出问题,主要是由于心理紧张和害怕因素使然。针对这种情况,首先,牢固树立和反复宣传“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教育他们提高对问“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利用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激发他们提问题的欲望,引发他们提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第三,在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促进知识深化

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

加强语言训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学生语言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自己解题步骤和思路的解说训练。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道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审题,摘出它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有理有据地确定解题思路,然后要求学生用清楚、准确、有条理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解说他人解题思路的训练。解说每一种解题思路,即做题的人是怎样想的?在进行这种训练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式的解说。这种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解说,不仅克服了多数学生做题只求一解的惰性,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较为完善的知识,促使学生全面理解,以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课堂上,学生听得专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学生积极思考是课堂活跃的关键;学生有效地动口、动手,是课堂活跃的外在表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从这些方面入手,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打造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二)准确地教材把握能力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

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第10篇

关键词:成功体育;高校;公共体育课堂

成功体育是指学生不能按照目标要求完成练习。通过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和降低练习难度。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胜利,顽强拼搏,不断超越自我的教学过程。成功体育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中应用有如下3方面意义。

1让学生在自主设计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获得成长的平台和环境。努力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主体实践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营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在体育课上真正自主活动起来,从而推动学生实现了认识参与、行动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体验成功与快乐的同时,逐步改善和提升自身素质。动技能项目是整个体育课程内容的基础和载体。运动项目学习对于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运动技能项目的学习,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传习,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缺少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形态,不利于学生认知和技能的主动生成。这是必须加以改革的。就学生自主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当然不乏稚拙和生涩之处,但是无论哪一位学生面对老师和学习伙伴展示他的设计成果时,无一不展示出他的独特的思维和个性化的追求。而老师和学习伙伴充满赏识和激励的评价,更使设计者充满成功的喜悦,而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由此而不断高涨。体育课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死板执行教师指令的课程,转指令课程为主动课程,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他们心中的体育课,这样我们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体育课的模型的做法,就是学生是原料教师和教学大纲是模板的教学方式。而成为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才能的美好天地。

2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兴趣的培养是很关键的,体育兴趣的养成,就会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次数的增多,会增加体育兴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促进过程,当然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会有。实施成功体育,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策略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体育教学具有独特的身心合一参与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生理负荷必须在达到一定的水平,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中,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的功能。要使这种功能充分发挥,体教工作者就必须全力打造并充分利用好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要使学生“为自己好好学习而感到自豪”,使学生“从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学到的知识中体验到自尊感”,重要途径,“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习个性的自我表现”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实施成功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更多学生获得体验,明确要求各组上台作表演展示的代表要轮流更换,这样组内每个学生就都有机会登上并利用这个体验身心成长快乐的平台。这在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给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这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缩短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尽早的投入到紧张又丰富的大学生活中。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虽然也有不少教师开展这类活动,但大都是作为点缀或某种教学活动的补充进行的,不太注重进行活动前的激励和活动后的赏识性评价,而且缺乏一种明确的目标追求。笔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自我展示”活动则更加强调和突出了展示努力和进步,推动学生培养坚毅的品格意志和顽强进取的精神。

3以学生为本进行成功体育的教学

成功体育的宗旨是对学生负责,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因此,学校体育要以育人为根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体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成为他们自己所理解、所热爱的体育,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体育和健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意志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获得成功后的兴奋、喜悦等情感体验,并使学生获得永无止境的心理感受和获得不断进取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术的全过程中体验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全过程都渗透对学生自信心、创造精神、竞争意识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善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致力于发展学生潜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体育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成功教育的理念出发,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给每位学生创设一个能够自我成功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立足于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天赋的容许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成功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新的发展观和教学观的基础上。新的发展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唤醒和主体活动能力的提高。新的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以适应学生特点和水平的有效方法“因材施教”,通过活动和练习,促进他们充分发展。成功体育的核心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之间的差异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取得发展的成功,形成自主性的内部动力机制和成功心理。

参考文献:

[1]闫小平.成功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山西示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J],2005年3月第20卷第1期.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维修电工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维修电工课程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对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课堂教学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授课方法上,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主体,即使是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今天,有的课程也是多媒体课件一幅幅文字的电子黑板代替了粉笔黑板,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智力发展。最终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下降。

2、教学对象研究不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高职学生的研究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中的低分段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才来高职院校学习,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高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失去了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上睡觉、课桌下玩手机,玩电子游戏,迟到早退,缺课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把握不透。有的教师对实际岗位的工作情形不熟悉,不知道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有的从实际工作中来的教师对理论不熟悉,害怕讲错,往往照本宣科。有的老师对教学内容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完全弄清,课堂教学只能读书。有的年轻教师大多对教材内容不甚熟悉,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而脱离教材,致使教学内容经常游离于教材之外,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维修电工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好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转型的要求,自动化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队2012级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运行近一年来,效果良好。

1、以人为本,确立高职课堂教学主体化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形成良好品德和科学世界观的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引导、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是教师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以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为例,维修电工以理论讲解为引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导。在教师指导下,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参与、应用、探索、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养成重视科学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必将对学生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体现主体化教学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维修电工课程教学采用此模式,把课程的内容设计成“电气装置模块”“电气控制技术模块”“综合技能提升模块”和“职业能力模块”。每个模块由五环节组成。第一环节:老师布置任务,任务来自企业生产实际和虚拟应用实例,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详细信息查询。第二环节:学生组成团队并进行有效分工,选定团队负责人、主要设计人员、制作与调试人员、主要发言人,确定实施方案,制订计划,其中在决策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建议,如果学生出现错误的决策,老师要及时进行掌控,探讨并寻求有无其他途径,给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第三环节:团队各自准备所需的器材、工具,探讨系统组成、制作方案、调试的方法与要点、注意的事项、各传感器的选型、测试的方法。根据前面制定的计划和方案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第四环节:老师进行时常检查与记录,考查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各模块质量,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各团队的汇报与展示,可以用ppt介绍团队的工作情况、成果演示、成绩总结与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团队的思考与感想等等。

2、理论联系实际,确立实践化的高职课堂教学理念。任何一个检测概念的学习都可以分为三块,即它是如何来的、怎么理解、应该如何用。所以要确立实践化的课堂教学观念,确立科学思想、培养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更多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每一门课都与专业技术实际运用紧密联系,特别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很强,必须确立实践化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是课堂教育改革的前提。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教师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育改革中,教师要系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育人观、教学观,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2、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团队、教材建设、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的动漫演示诠释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任务驱动实训项目、习题与思考题库、在线答疑等,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过程的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和手段。不同的教学目标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所谓“学海无涯、教无定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好奇心,引起学生内在的兴趣,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味又美妙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面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要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十分重要而紧迫。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从根本上扭转头脑中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参与、努力实践、辛勤劳动、不断创新,去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教学发挥应有的功效,使提高教育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语文;高效;有效课堂;成功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53-01

从教15年,跟同事交流时,常常听到这样的叹息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

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初中的语文课堂的效率太低了,以致于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呢?应该在构建高效、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上下功夫。

所谓“高效、有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笔者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有效、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他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课前演讲激情趣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由于演讲内容新颖,学生们爱讲、爱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当然演讲的内容应尽量与本节教学相关。

(二)多样导入引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自然和谐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死海不死》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死海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死海的神奇和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参与、情感交融、优化教学,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

二、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竞背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三、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第13篇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工程材料;组织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术语[1],大多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学习时感到比较费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绪论入手、实例着手、启发举手、教师动手、学生练手”的“五手”方略,使课程的学习效果得到较好的提高。随着工程材料课改的推进[2],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工程材料课堂教学中。

一、工程材料 “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活动形式[3]。工程材料学科“问题式教学”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使原有的工程材料知识经验、技能结构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教学行为[4]。

二、《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必要性

《机械工程材料》是一门以机械工程应用为背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内容头绪多,涉及材料微观结构、材料性能、材料应用、新型工程材料及金属学与热处理工艺等,学生负担重[5];概念、名词术语繁多学生容易混淆;原理规律多,理论计算少(除利用杠杆定律计算平衡相的成分、重量百分比外,基本没有计算的内容),学生不适应;大量涉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内容抽象、繁杂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过于拘束于传统材料科学的理论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膨胀与有限学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6];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进而使之失去学习兴趣[7]。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材料,而不是以传统教材为中心。打个比喻说,带着学生看相同的风景时,看的方式变了,看的顺序变了,学生能找到新鲜感,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的主观学习动机,又能从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使复习课不在枯燥无味!

三、《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组织和结构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这一理念。做到分合相继,变分散为集中。如在讲解晶体结构部分时,从三个常见的晶体结构,联系到钢的同素异构转变,再引申到钢在常温、高温的性能(塑形)比较。这样,将一个抽象的理论(组织)与常识性的实际(性能)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组织”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对“组织”研究的兴趣,实际上也是教会了学生研究材料的方法。因此,《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式教学”的主线以“组织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这一理念。“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框图如图1所示(以参考文献3为分析对象)。在图1中,包括四部分,(1)组织结构主要有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内容,组织结构决定性能;(2)材料性能主要有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3)组织改变主要内容第六章和第十三章,主要讲热处理和表面技术;(4)材料的选用主要内容为第十四章,材料选用主要由前面三部分决定。通过这个线索,可以将《工程材料》问题连接起来。

图1实施策略框图

“一条主线、两张基本图、三种材料性能与应用、四种热处理”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贯穿于本篇各章节之中。一条线即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金相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成分不同,性能必然不同,成分相同,采取不同的工艺手段, 也可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金相组织,从而改变材料性能。这些关系可通过下述两问题的展开, 利用表格的形式而加以论证。

两张基本图即铁碳合金相图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分别简写为Fe-Fe3C相图和“C”曲线)。可从不同角度出发以下面三种形式给出,让学生填写。(1)给出钢号、温度,确定组织;(2)给出钢号、组织, 确定处理温度;(3)给出处理温度、组织,判断钢号。

三种材料性能与应用即钢、铸铁和有色金属的性能与应用。工程材料篇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掌握各种材料的特点以及合理选用。合理选材的关键在于钢种的判断,也即牌号的记忆,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碳钢、铸铁、有色金属的牌号都有明显的特点,易于记忆。但合金钢因其性能各异, 类别较多,易于混淆。因此, 必须找出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先看含碳量范围, 再看合金元素种类及含量。

四种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热处理中最常见的四种方法。它集中体现了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及热处理方法之间 的关系, 反映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这一深刻哲理, 热处理的三个阶段是加热、保温和冷却, 其内部组织结构变化就是在这三个阶段中完成的。运用两张图,可确定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变化, 根据组织, 就可知该种热处理的用途。“四把火”的特点及应用如表3所示。

通过“组织和结构决定性能,性能的改变通过组织改变”这一主线,结合以上个表与图,可以将《机械工程材料》中问题组织起来,解决《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繁杂、抽象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每一门学科最主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属于本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科魅力,让学生为之陶醉,这是教学希望实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叶宏,李晖,郑章耕.《工程材料》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4):97-98.

[2] 于艳丽,胡凤翔.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 王章忠.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

[4] 王章忠,张祖凤.《工程材料》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04, (1):57-59.

[5] 魏德强,王荣,薛兴,恽志东.《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 29(4):183-185.

第14篇

关键词: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进;课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78-02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学科分类中,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等专业属下的许多课程都与基因工程技术与应用的迅速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基因工程越来越多地进入高校专业主干课程行列。基因工程的内容繁杂难学,实践性强[1],而且迄今为止,很多大专院校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开设配套的实验课程。相关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也集中于理论阐述。即使教学大纲是经过反复推敲,依据基因工程教材重要知识点而制定的,授课内容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亦步亦趋,还有多媒体方法辅助讲授,但是,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仍然被普遍采用,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不符合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这使得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无法保证。课堂教学是高校最基本的教育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承担完成[2]。首先,为人师者应该从教师主体出发,增加教学投入[3],努力探讨和思索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听得懂,听得进。这样,才能够在有限而宝贵的课堂时间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作者在多年从事基因工程教学的基础上,以基因工程中“大肠杆菌转化”知识点为例,说明在基因工程教学中,尤其针对技术性、实验性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科研经验,改进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是该课程重要的篇章之一。基因工程重组DNA操作主要由“切”、“接”、“转”、“增”和“检”构成。其中“转”是针对原核生物的转化(Transformation)、真核细胞的转染(Transfection)和需病毒参与的转导(Transduction)等活动的统称。作为基因工程七大支撑技术之一的基因转移技术也是指“转”操作。由此可见,“转”为基因工程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中,转化是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菌而获得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亦即DNA导入受体菌再扩增或表达的过程。在具体章节详细介绍原核细胞代表性基因工程实例时,也离不开大肠杆菌的“转化”,实验室常用的大肠杆菌转化方法有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CaCl2)和电穿孔(Eletroporation,也叫电击)等。CaCl2法创立于1972年,是适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等)的经典转化技术。它是指在低温下,Ca2+能够与细菌外膜磷脂形成液晶结构,然后经热脉冲发生收缩作用,这样细胞膜会出现空隙,从而使外源DNA进入受体菌的过程,所以CaCl2法也被称作热激法或者热脉冲法。此方法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低温和Ca2+,它不需要电转化设备,在实际中最为广泛使用。因此,常常在课堂教学中作为重点内容来介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此章节内容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PPT或者板书机械化流程来展示大肠杆菌的标准热激法转化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备课简单,授课轻松,数分钟即可完成。但常常会因为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的枯燥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更不用说如何牢固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了。事实上,有很多大学生在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阶段已经接触大肠杆菌热激法转化的基本知识了,但进入大学阶段的基因工程课程相同知识点学习时,已近彻底遗忘;甚至有学生,在大学其他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等实验环节或科研实践活动中还进行过相关实验,但对转化也只留下模糊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可能受到学生个体学习主动性等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不能否认与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主导课堂教学的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相关。因此,针对标准热激转化法流程的授学,我们认真思考后,在利用教材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从该知识点出发,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实际结合,即与科研中已运用普遍的快速热激转化法联系起来重新设计课件,如图2所示。当大肠杆菌标准热激法转化流程介绍完毕时,让学生结合热激法转化的基本原理,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经过逐步的启发和剖析,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大肠杆菌转化的知识要点时,才能认识到标准热激法的第3至第5的三个步骤均可以省略,快速热激法在15分钟内即可完成。在这样短暂的课堂授学过程中,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还增加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启了学生思考的闸门,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锻炼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尽管有文献提倡对基因工程教学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或者让学生提早进入科研课题来加强对基因工程的学习。但现阶段对大多数的高校而言,这恐怕不是一个容易实践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我们以上的改进,仅为进一步完善基因工程课堂教学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将来,在基因工程课程教学研究过程中,作为主导课堂教学的一方,应更好地结合本校的实际,并融合教师自身多年的科研经验,继续努力探索,对更多的关键内容、知识点进行更好的课堂课件设计,以化枯燥为有趣及深入浅出的启发式授课方式等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锋,武新胜等.医学院校基因工程的课程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68-69.

[2]王志鹏,郭小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问题思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79-80.

[3]何旭明.教师教学投入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7)93-9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for Gene Engineering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urseware Design for "Heat Shock Transform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LU Shan,LIU ping,LI Tong-hui,GAO Yan-hong

(Life Science Colleg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

第1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81-01

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的课堂颠覆了以往以“单词一短语一句子”为主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听说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自信、敢开口的良好综合品质,它注重语言的整体输入,遵循“容错”原则,注重学生小组活动的开展,激励学生间的互动学习,重视过程评价,关注高效有序的英语课堂。在攀登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教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伴”,快乐和高效是其关键词,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浓厚、宽松的英语学习氛围,高度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快乐体验。这种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先进的教学理念让笔者兴奋不已,我和学生在“攀登”中不断共同成长。

一、快乐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给予学生展示空间

新课标强调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正确把握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定位问题很重要。攀登英语课堂可以是英语专业教师授课,也可以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非英语专业教师授课。因为非英语专业教师自己也是从一个个单词学起,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拥有者,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教师和学生通过借助多媒体资源,一起学习英语,一起表演唱,一起做游戏,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孩子们始终兴高采烈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演唱歌曲和童谣,别出心裁地表演日常英语对话,专心致志地欣赏迪士尼英语动画……可以说,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易于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也领悟到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激励者”的真正含义。

二、快乐课堂的环境――为学生创设浓厚、激励性的“浸润式”学习环境

攀登英语学习实验强调师生共学,更注重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游戏,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我分阶段评选优秀学生,将他们的照片与相关资料贴在教室中,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由于是阶段性地进行评选,给学生的机会较多,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只要努力就有机会被评为优秀,竞争氛围浓厚且具有激励性,学生愿意走进这样的教室。家长接送学生时也想走进教室看看墙上是否多了自己孩子的名字。通过创设激励性的学习环境,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又调动了家长的参与热情。

三、高效课堂的方式――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在攀登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体验到了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快乐和高效,感悟到了寓教于乐对小学低年级课堂的重要作用。如在Warm-up(预热)的“I Canshow”环节中,每个学生都争相展示,他们热情高涨、专心参与,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复习和展示所学内容的平台。在Songs&Chants(歌曲童谣)中的“Perform”环节,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根据内容自己编动作,进行精彩的小组表演唱。在Everyday Eng-lish(日常英语)环节,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对话和交流,逐步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四、快乐、高效课堂的调控――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黑板评价栏、墙壁评价栏、《攀登英语学习记录》册和小印章等易于操作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系统、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攀登英语教学的一大亮点,也是它有别于其他英语教学方式的一大特色。评价手段贯穿课堂的始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紧密结合,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互渗透交互,教师通过评价激励各学生小组间开展良性竞争,通过师生约定共同的评价标准,很快建立了动静结合、活而不乱的良好课堂常规。

笔者认为,评价还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和完善。如:对一年级的学生,要侧重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模仿力为主的评价。而在三年级的课堂上,由于学生经过两年多的英语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因此评价的标准则需要更多地向学生个人英语能力的提高倾斜,如“Clearly、Loudly、Fluently、Carefully、EmotionMly”等。同时,评价的主体也从原先的教师单一评价,转变成学生自主评价或者生生评价的多元主体。通过评价活动建立起的良好课堂常规较好地保障了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