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工程管理 校内实践基地
1 引言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至今,全国己有300 多所普通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我校于2000年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多年来,在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2003)》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办学基础和优势,在工程管理本科教育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考虑社会用人需求和工程建设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我们针对应用性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订立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创建了多层面的实践教学环境。
2 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能力;编制招投标文件和投标书评定的相关能力;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标底、报价和决算的能力的,从事项目投融资及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在培养方案上,工程管理专业贯彻了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思路,突出了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4 个平台的教学,但这个培养方案主要存在厚基础的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转化之间的矛盾、宽口径与社会人才需求专业化的矛盾等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有别于研究型院校,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注重改进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实践训练,形成了明确的办学定位和较鲜明的特色。本专业紧紧把握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这一教学特色,不但要丰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更要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力求学生在四年时间里完成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使学生达到一毕业上岗就能胜任工程招投标、投融资、造价管理、施工管理等工作。
2.2 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
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着重在技能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必然成为高等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建设工程管理(包括项目管理、造价管理)学习之前,首先要熟悉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过程,具备熟练的识图能力、工程测量能力、建筑施工图及项目的组织实施能力,进而初步具备工程造价能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能力。以上技术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单纯的依靠课堂讲授是肯定行不通的,培养学生技术应用性能力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离不开实践环节,离不开实践基地。
根据上述的应用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我们可以将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定为:工程计价能力、施工技术能力、施工管理能力及项目评估能力(见图6)。
图1 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
2.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根据社会要求和人的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科学知识、思维方法、操作技能等传递给学生,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考虑,让学生去创造、去设计,创造性地提高其素质,开发其潜能,发展其个性。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造性。
构建紧扣核心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实现应用性工程管理人才的根本保证。
图2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3 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环境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针对性强,教学(理论、实践)内容必须充分考虑行业需求,满足应用性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应用性工程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来构建,进而指导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
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环境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受到气候、项目的不确定性、施工工期等因素的困扰,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将成为实践课程的切实保障,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担当主要角色。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组成及其所承担的实践课程见图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体系”。
图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体系
4 工程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施
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除了要设置合理的实践课程,还必须建设有特色、多层面的实践教学环境,以便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之一是实践性强。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掌握专业最新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是关键条件之一。并且,在建设部与教育部联合组织对国内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认证中,具备实验室、实训基地是达标必备条件之一,这同时也是本科评估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公路工程项目中,相应资料的统计工作是公路建设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基本的任务在于实现对公路的建设、养护以及管理的使用状况进行统计和调查,并建立统计分析体制,由此对制定新的道路交通规划以及公路建设和养护计划提供可相应的依据。公路工程项目的内业资料统计是公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方面,也是保证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的基础。也是公路施工以及养护完成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保证公路施工以及养护内业成功与否、相应资金的调配和施工以及养护技术和任务制定的基础,由此重视内业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是全面建设好公路工程的管理工作,推动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以及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一、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公路工程项目的内业资料管理系统的功能。其实质上属于一个管理平台,工程的相关单位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状况确定所使用的内业资料模板,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以及施工的监理单位可按照业主单位所确定的内业资料模板填写出规范的内业资料,从而建立公路工程项目的内业资料管理的网络化体系。
二、公路工程项目内业资料管理系统功能体系
1、内业资料报表设计器
公路工程项目的内业资料报表设计器多使用客户端以及服务器(C/S)的运行模式,通过C/S结构可以DEPHI为基础开发出功能较完善的报表设计器的工具软件,从而完成工程项目业内表格的基本定义。报表的设计器定义为所有业主资料表格的属性,表格的属性包括定义表格的报表名称、简称、是否审批、含图、审批的流程、打印、表格中的修改栏和不可修改栏、修改栏角色以及相应表格栏所引起工程项目概况的数据项等等。内业资料的表格可定义为之后各种内业资料模板的基础格式。
报表设计器包括新建、编辑、删除报表分类;新建、编辑报表、调整报表分类、定义数据源、服务器以及字典维护等多个功能模块。
2、公路工程所使用的功能模块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所使用的功能模块是通过浏览器/服务器的方式开展的,也就是B/S应用体系结构。通过使用B/S结构,相关人员可在任何具有网络的地区使用浏览器使用管理系统,实现对项目内业资料的管理。公路工程项目内业资料管理系统所使用的功能模块包括事务提醒、数据管理、综合查询、系统管理等几个部分,事务提醒主要提醒等待处理的事务;数据管理则是对模板添加定义,添加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业主单位以及通用字典;综合查询明确当前正在建设的工程和归档工程;系统管理主要是相关单位对系统的维护,对进入系统人员的角色管理、人员维护、用户管理、公告管理以及文件下载和管理等等内容。
3、工程施工单位使用模块
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功能模块也是通过浏览器/服务器的模式开展,B/S模式便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访问,通过使用浏览器访问实现对相关工程项目的访问和处理。施工单位所使用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事件提醒;业务办理、综合查询以及系统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
4、施工监理单位所使用的功能模块
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监理单位所采用的依旧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该结构便于实现对工程项目的随时管理、查询和有效控制,施工监理单位的使用功能模块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保持一致。
三、公路工程资料管理系统的实现
1、技术方案
公路工程项目的内业资料管理系统所使用的平台系统软件是使用面向J2EE三层结构的B/S模式,也是应用服务器所采用的最为主要的技术体系。J2EE应用模式对多层方式实现应用进行了定义,从而有效避免了两层结构之间的局限性,同时提供了较强的扩展空间、接入性以及可管理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伸缩性。为多层应用程序的实际使用提供了便利。该管理系统中使用了Web Services技术,同时也为系统的跨平台移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B/S体系结构
公路工程项目的内业资料管理系统是基于Web应用的多层体系结构,也就是实现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完全使用Web方式实现了工程项目内业资料和数据的集中式管理。
3、J2EE架构
J2EE属于SUN公司提出的标准,而所研究的公路工程项目的内业资料的管理与该标准相吻合。使用J2EE框架主要希望利用相应框架的优势,使相关的管理系统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同时在更大程度上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4、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设计
在对系统中开发平台进行组件化的过程中,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的设计能有效提高组件的复用水平,减少系统中的耦合性的重要问题。在相应管理系统的架构中,可在相关层次上引入面向服务的理念。而在细粒度上,在业务逻辑层面的面向对象的设计上看,应注重抽象、隔离关注等多方面的设计原则,要实现系统中类与类的低耦合和高内聚,而在粗粒度上看,在应用的支撑技术上看,其主要基于XML的Web Service技术/基于消息的企业服务总线建立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同时还可充分使用J2EE所系统的事务管理的功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在业务上以及数据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5、XML以及WEB 服务
在系统中使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商务的自动化、实时化以及智能化水平。这是由于大系统所包括的子系统以及业务的复杂程度。为了有效符合系统所需要的开放性以及可扩展性的要求,则应通过使用XML技术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设计,从而建立了标准的数据交换平台。XML较为简单、开放,同时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同时具备自我描述等特性,大系统通过使用XML技术以及SOAP协议实现对外数据的交换,从而保证了相应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6、数据库以及中间件的选型
公路工程项目内业资料管理系统的平台数据可选择SQL SERVER 2000,不仅能满足相应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同时还在企业级别的数据中提供了数据管理、权限控制、系统备份以及整体迁移等便利的工具,为相应系统的维护提供了便利。
而中间件的选型可选择JBOSS,将当前的形势来看,JBOSS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免费中间件产品。中间件为系统的构架提供了成熟的部署方案以及应用服务管理功能体系,能有效推动管理系统的完善,由此促进了项目的具体实施。中间件所具备的数据库的连接管理功能也便于相关平台的稳定和持续运行。
参考文献
[1] 罗军.设备管理系统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2] 杨永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运用[J].云南电力技术.2006(01)
[3] 宋毓方.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阶段[J].中国科技信息.2010(04)
[4] 姜敏.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06)
关键词:勘察设计 工程总承包 内部预算 措施
一、要重视前期的财务管理工作
由于总包业务造价高,周期长,往往跨年,占用资金量大,因此承揽总包工程,要改变原有观念,财务管理应从合同谈判介入,提高合同拟定过程的风险管控能力:
(1)企业资信的评审。建立企业客户资信数据库,纳入招投标评分机制。
(2)各项保函的选择和管理。保函的管理分为提交业主保函和对外分包、采购收取的保函两类,对于前者,总包企业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尽量使用银行提供的授信额度内开出保函,对预付款保函,鉴于其金额较大,时间跨度较长,可在合同谈判过程中,研究使用预付款分期偿还方式,逐步降低资金风险,减轻财务压力。对于后者,选择资金保障率等同或者更高,时间期间和办理节点等同或者更严格的保函要求,作为分包和采购合同限定的必要条件。
(3)提前考虑合同条款对税金的影响。以依法纳税为原则,以合理的税收筹划降低税赋为目标,财务人员对各类合同条款进行剖析,避免业务划分不清晰,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税收风险,下面将在税收筹划环节进行详细叙述。
(4)资金链测算对合同签订的影响。财务的理论最优方案是收到业主款项后,支付给分包商或采购方,盈利对应的资金流沉淀入企业,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有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出现频繁的垫支行为,在合同签订的谈判中,财务人员应协调工程人员研究工程进度节点,争取利于本企业的结算方式,增加收款到付款的过渡期时间,降低资金垫付风险。
二、要强化单项工程的财务预算工作
具体应包括前期市场投入效益分析,工程进度预算,项目部内部预算管控,现金流量预算四个部分,分别从效益筹划、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开展、内部挖潜增效、资金集约化管理方面强化预算管理水平:
(一)市场投入效益分析
在合同签订前期,我们勘察设计企业竞争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对质量以及价格的有效控制,企业应根据招投标价格预算和项目部责任书预算测评项目收益,汇总企业整体预算,分析利弊,保证价位要控制在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内,避免恶性竞争。
(二)工程进度预算
根据合同要求,规划工程施工、设备材料安装进度,精细化月度产值的预算和执行分析,保证总包工程收入、成本确认的稳定与可持续性,降低波动。制定统一的施工单位量价清单报表和设备送货、验收、移交报表,月度通过汇总各项数据,比较预算与实际,通过会议通报的形式寻找差异原因,探讨改善措施。
(三)项目部内部预算管控
项目成本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工程建设成本,即项目本体的设计费、施工分包、设备、材料费等。主要通过项目前期设计优化、设备、施工招标等环节进行成本压缩,这里主要通过前期招投标工作进行管控。二是项目建设过程的自营成本,即项目建设期间,企业在项目建设现场成立的项目运维成本、经营成本及其他必要开支,这里主要通过内部预算进行控制。
三、要抓紧项目建设期的资金管控工作
勘测设计企业的大型总包工程,因大量采购及施工后续所需资金,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紧张,在项目开展前期,就要制定最优化的现金流量预算,以此预算方案为执行基础,研究具体管理手段,保证监督、控制、考核的有效性。
(一)资金管理的集中化
统一银行开户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如项目部单独开立账户,配备财务专员进驻项目部开展核算和资金给付工作,严格要求其日清月结,月末上划,月初根据现金流量预算下拨,全面监控资金收付,统管资金。
(二)资金预算的控制手段
一是及时收取工程预付款;二是工程开工后,财务部一方面监督月度施工报表的递交情况,一方面及时掌握业主反馈信息,提早安排需支付的采购和施工资金需求是否存在问题;三是质量保证金和各类保函的催收和解冻,财务人员做好保函统计、催费账龄的统计工作,监督工程管理部门尽早提交合同结算资料,向业主索回全部质保金和解冻各类保函。
四、要重视研究纳税条款,依法纳税,合理筹划
总包合同的如何签订,决定着税务方案的确定,通过预测,把税务风险适时考虑进去。
(1)合同执行初期,明确该项目是否符合有关免税规定,如有,应在合同内明确可免除的税收种类和需要办理的免税手续。
(2)对于总价开口合同或成本加酬金合同,应明确总价调整或成本有关的税金由谁缴纳,对于管理费用所需缴纳的税金及附加费用,需测算税赋,并列入管理费用支出预算内。
(3)混合销售风险的避免。单项总包合同的承揽,则符合税收政策中的“混合销售”定义,主管税务机关会按照总合同中价款比例较高的一项对应税率,对合同总价进行统一征收增值税。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争取将总包合同拆分为设计施工和设备材料销售两项单独的合同,按拆分后的合同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
(4)合同中报价分类问题对税费的影响。设计施工合同应明确勘测设计价格和建筑安装价格,但对建筑安装的内部结构分类,主动积极同业主沟通,避免单独出现管理费、调试费、其他费用等字样,应作为建筑安装项内进行分类,使用建安营业税率,同时在抵扣分包税款时,争取该部分费用在建安总额内实现抵扣。
设备材料销售合同的签订应包括设备材料清单,可以归纳整理为整套设备材料的,应注明匹配的采购设备、材料的品目、数量、单价,明确销售合同的每一项设备、材料品目,对应采购合同的什么物资。避免在税务检查中,对购进物资是否出库,是否属应移交业主范围产生异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室内设计;教学改革
室内设计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所涉及到的不仅是学生设计创意的培养,而且要提升学生对于室内空间的改造与构建能力,对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熟悉。另外随着市场、社会以及客户对于室内设计要求的逐渐提高,传统陈旧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优秀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打破室内设计课程的守旧壁垒,提升室内设计人才的能力是目前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和压力。
1五年制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陈旧
五年制高职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设计原理、手绘技能、设计软件、施工工艺、材料等基本知识为主,知识过于陈旧和大众化。而对于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客户对室内设计新的需求、智能家居、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等知识涉及较少,不能满足于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另外室内设计教学内容过于独立,如相关的知识点和课程各自为政、过于独立,不能为后续课程的开展以及前面已经开设的课程进行很好的关联,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室内设计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
1.2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讲解、作业点评等为主,形式单一、效果有限。虽然在一些院校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大师工作室促进教学等教学方法,但是大多都过于形式和肤浅,并未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学。总之,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过于忽视。
1.3考核方式实用性不强
对于室内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课程结束时进行理论试卷考试或者是做一套室内设计方案作为考核成绩。综合成绩考评则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3:3:4或者其他比例方式进行计算。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体现了过程性,但是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并不全面,另外老师平时成绩的打分过于随意和主观,不能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考评。
2五年制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扩展
室内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进行讲解,而是或活用教学大纲,从教学目标、课程安排、教学思路等多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变革。首先应该打破基础先行、专业在后的旧思维,实践与理论并行、基础与专业相互促进的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另外教学内容即室内设计课程的安排要实用,知识类课程、实践性课程、创作与设计应用类课程交叉并行,加强各课程相互促进。另外在网络信息时代,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从火星时代、水晶石等专业网站汲取营养,及时掌握室内设计的潮流、设计新思维、新材料的应用等设计前沿知识。
2.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室内设计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知识综合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将理论、实践、创意、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全面覆盖。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满足于室内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课程过程、多媒体技术应用、校企合作等。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过程教学法、协作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企业协作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全身心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真正来了解室内设计的流程、设计要点、施工工艺、流行元素、客户需求等,这些知识是传统课堂无法教授的知识。
2.3考核方式的变革
室内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沿用传统的试卷考试,而是应该将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管理能力、人文素养、客户满意度等文各面都纳入考核范围。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笔试、口试、现场实践操作等进行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实践和项目,对学生进行施工工艺、施工管理、材料报价、材料甄别等现场实践能力的考核,最后借助于微信平台等信息技术让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客户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设计作品满意度的综合考评。多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方式相信能更加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核。
3结语
室内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本身具有的综合性装饰对于学生能力培养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室内设计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际设计项目当中,了解材料选择、施工流程、施工工艺等工程知识以及人文、民俗、风水等对客户影响因素。因此对于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培养优秀的室内设计人才,提升室内设计质量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广荣.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9.
关键词:全装修住宅;空港经济区;工程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住房需求旺盛,促使建筑业飞速发展。建筑施工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牵涉到诸多环节,例如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建筑物当中住宅建筑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所以其工程质量尤其需要得到保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住宅工程施工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质量的通病,给住户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全装修住宅概述
所谓“全装修住宅”,是指在住宅交付前,所有规模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施全部安装完成,已具备基本使用功能的住宅工程。全装修住宅是一种发展趋势,从国家层面来看,推广全装修成品住宅可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节能性社会的建设;从个人层面来看,购买全装修成品住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满意度。但从目前的客观情况来看,全装修住宅并没有得到购房者的认可,尤其随着近几年大力推广全装修住宅项目的实施,质量纠纷频增且呈扩散趋势,其中,不排除受房价波动因素的影响。但作为矛盾的真正载体,工程质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处理此类投诉,因评价标准的不明晰和不统一,往往在处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认为,加强全装修住宅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所在。
二、住宅室内设计装修现状分析
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建筑设计与住宅室内设计逐渐分离,住宅室内设计人员也不仅仅是建筑设计人员,因此,在进行住宅室内设计装修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对于原有建筑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或多或少的破坏,从而对于建筑的使用寿命或者是建筑质量等造成不利影响,造成建筑材料浪费与建筑能源过多消耗等,这些都是建筑行业发展中住宅室内设计装修的现状。
总之,结合当前住宅室内设计装修现状,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住宅室内设计装修容易对住宅结构造成破坏。这主要是由于建筑设计人员与住宅设计人员的分离,导致在进行住宅室内设计装修中,为了满足住宅室内设计中更多的功能需求与装修效果,往往会存在对于原有建筑结构的修改和更正,因此,极容易队原有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其次,住宅室内设计装修过程中,为了满足更多设计需求,往往也会对于原有的建筑功能进行较大的改动,因此也会对于建筑的原有使用功能进行修改破坏。再次,在住宅室内设计装修中,由于结构功能的改动,必然也会造成建筑中原有的给排水结构与系统发生变化,对于建筑原有给排水造成变动。最后,进行住宅室内设计与装修还会对于建筑中的强弱电进行改动变化,同时容易造成一定的消防隐患与问题发生,这些都是住宅室内设计与装修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全装修住宅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环境污染的控制要求
目前,消费者已高度关注装修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虽然装修肯定会带来一定的污染,但是,我们可以将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并尽可能地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物的释放。以下措施值得推荐:①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主要是从装修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所以,应从源头把关,选用环保类装饰材料,并把好材料进场报验关。②尽量选用无毒、低毒、无污染和少污染的施工工艺。比如,推广使用环保类的免漆板和成型家具板,采用场外集中加工等。③加强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二)做好技术管理
在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是关键性的因素,技术的高低不仅影响建筑物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施工的效率,因此,要想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必须做好技术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制定出相关的技术标准,有了明确的施工技术标准,在施工当中就有了行动的指南。管理起来也要方便许多,标准才能够按照标准来执行,当然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基本的技术标准,但是,缺乏细化的规定,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难以发挥监管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同时,还要加强政府质量监管力度,使质量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其次,企业也要做好施工技术的监管工作,对各项技术的操作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并且存档,以备需要时可以随时查阅。第三,技术管理还需要及时关注新兴技术的研况,从而及时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施工质量。
(三)政府强化监管
既然政府监管资源有限,就集中把关键环节的监管工作、把监管的重点工作做好。在全装修施工的监督中,要高度重视隐蔽环节的验收,严格隐蔽验收环节中的资料抽查、实体质量抽查以及比对工作,加强对关键性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质保资料抽查以及实物的比对、监督抽测,通过实物实体问题的暴露,发现现场管理上的漏洞隐患,严格监督执法,确实把各方主体责任通过督促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来落到实处,通过监督工作使现场管理能有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更加有效。
(四)与消防专业单位的配合协调
与消防专业单位协调有关设备的保护半径,预留出相应的设备或而板安装出线日,安装方式及安装高度,设备检修日、设备颜色等内容,需根据消防专业深化图纸进行末端设备的定位。
在装饰施工前,管道主要试压工作应完成,喷淋头的安装高度及平而位置应根据顶棚的设计构成进行定位。喷淋头、烟感器的安装顺序应与顶棚的施工协调进行,一般情况下,小对设计确定的防火装置进行移位,如确实需要,须满足规范要求,并和消防技术人员协调后,报相关专业批准。
安装在墙上的消防栓、按钮、警铃等位置和高度应山设计人员定出,消防箱体山消防施工单位负责嵌入墙体安装,装饰单位负责外表而装饰。装饰施工要对消防设施的成品加以保护。
精装修负责检测日制作安装,穿墙套管处墙而修补,协调消防的施工进度计划,配合消防验收,提供材料防火要求类检测介格证明。消防单位负责消防管道敷设(包括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喷淋头安装、烟感温感探测器安装。
(五)设计样板房
施工样板房是设计的执行者。在全装修商品住宅中,样板房是设计概念与业主意愿衔接的桥梁,使设计与施工无缝搭接。样板房不仅是楼盘销售工作的需要,而且可通过样板房的施工,发现产品设计、主体结构施工中出现的缺陷,及时进行修正。同时也可通过样板房施工获得小业主的效果评价,通过调研、整合各类资源,预测经济效益。对精装修施工单位而言,通过样板先行,确定本工程施工模板,规范类似工程施工流程,通过多个工程类比,探索形成一套统一的住宅精装修工程管理体系。通过样板引路,施工单位可综合美观性、功能性等实际情况提出设计材料的变更,为商务二次经营创造机遇。
结束语
要使全装修住宅项目的质量通病彻底杜绝任重道远,需要建设单位提前统筹,设计单位全面专业投入以及专业能力和材料采样能力的提升,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改进和管理精细化的配套,更要加强材料的采购管理,注重建筑材料生产的产业化进一步发展,还要监理单位更加高效,监管部门在监管上的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引导有方。
参考文献:
[1]赵光海.解析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成因与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14,19:276+278.
在此背景下,室内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室内设计专业,而如何将室内设计专业在同类院校中开办得有特色、有名气,让毕业生在毕业之际就能胜任工作岗位并在业内取得成绩,这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室内设计专业及教学特点
1.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室内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能熟练掌握室内设计专业理论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室内设计、施工、监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够将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理念熟练地在电脑上用相应的设计软件表现出来、体现专业设计和制作能力,能适应室内设计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全面素质能力的实用技术型室内设计技术人才。该专业以室内设计与施工教学为主线,课程安排主要以工学结合为主,学生在经过基本技能训练后,进入校内室内设计工作室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并参与校外实训基地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校内模拟实训及企业顶岗或兼职实习,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学生毕业后,可在室内装饰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等独立完成从事室内创意表现设计、效果图制作到材料与工程预算,以及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全流程工作。室内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有透视学、室内淡彩速写、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3DSMAX应用、AUTOCAD制图、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室内模型设计与制作、室内色彩与灯光设计、装饰材料与工程预算、装修构造与施工技术、展示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商业环境设计、酒店空间设计等30多门专业课程。
2.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
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重视手绘、电脑制作、装饰装修工艺的锤炼。在第一年的教学中,重点锻炼学生的手绘能力,高职院校由于扩招的原因,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非艺术生,因此,速写、手绘等课程尤其关键;在第二年的教学中,重点加强学生的电脑制作能力,把室内施工图、效果图都能在电脑上完美体现;在第三年的教学中,加强材料、工艺、预算等能力的培养。
室内设计专业特点决定了该专业必须以实习实践、校企合作的模式为主,在教学中融入参观调研、现场制作等教学环节。
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校企合作是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生资源,结合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实验场地、企业运营条件等,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最早是在德国的高等教育中得以体现,近期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中也提出,有称之为“厂中校”的;例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早在40年前,对于汽车、航泊专业都已经实施2+2教学模式;而我国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也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教育。
企业为扩大经营、提升科技含量、提升企业知名度,最便捷的途径是与高校合作;而高校为提高社会知名度,为培养符合行业标准应用型人才,也需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实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企业能分享到高校的科技资源、高校的名誉资源、高校学生的创意、设计、劳力资源;而高校能享用企业的实践场地、企业的行业资源、企业的规范准则等。
通过对高校、企业所进行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尝试,我们体会到该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企业、学校领导牵头,把握重点,制定合理的相关政策,定能把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办好。
三、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实施
为了将室内设计专业办好、办出特色,我们进行多次调研,亲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知名高职院校进行交流访问,得到很多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以下是一些实施状况:
1.参观调研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就是多观察、多见识,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启发,不能单纯的闭门造车。为此,经常性的企业参观调研尤其重要。在讲授《速写》课程时,我们就结合《专业采风》课程,在户外进行授课;在上《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时,就需要参观一些公共建筑,例如南宁会展中心、南宁科技馆等。参观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拍照摄影并书写调研报告。经过多次的参观调研,为今后的设计搜集了丰富的素材,提升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
2.课程实践
将一些课程的实践环节安排在企业中进行授课,例如《施工工艺》课程,我们将课程的实践环节置于的校企企业,让学生进行分组并全程跟随公司设计师进行材料预算、工艺制作等教学环节。
校企合作的好处在课程实践中得以体现。企业提供了实验场地、实训步骤,这是校内普通实验室不能实施的,且学校实验室单一,不可能有各类装修装饰的变化。
3.“2+1”教学模式
1、担任的工作岗位:
主要担任工程监理,兼设计师和客户代表。
2、实习期间完成的工作:
与客户洽谈业务,设计师助理,工程施工现场监理。
3、实习任务与重点:
任务:通过实习了解家庭装饰的施工工艺,对材料的价格清楚、明朗,了解新型材料在实际装饰中的运用,对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提出较快的解决办法,学习公司设计师的设计特长,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重点:把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融入公司的环境,为项目的团队合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责任。
4、参与的项目、工作量、效果:
参与工程:江山名居98平方米家装工程。
a:业务洽谈与设计部分
工作量:这是我到公司参与的第一个家庭装饰工程,所以不论在制图或者是在现场监理的过程中,我都非常的用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大好机会,是对我几年来学习成绩的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挑战。首先是陪同设计师和业务员一起量房,把最初的平面图徒手画下来,在量房的过程中我学习到:测量时尽量注意墙体的厚度,哪些是承重墙哪些是非承重墙,各个梁的尺寸位置,管道的位置,以及窗户、阳台的位置和尺寸都是方案设计必不可少的资料。然后就是主设计师和客户的交流了,交谈中我知道客户是一个私人企业的经理,这是他初次购房,在我们量房之前已经与几家装饰公司联系过,应该对装饰有一定了解,因此对设计这一块有很高的要求,再了解客户的的交谈中,我发现这个客户对住房的要求很高,不怕花钱,就怕做不出理想的环境,后来我和主设计师根据业主的一些兴趣爱好,简单的帮房子的功能和用途做了一个划分,这样方案已经基本形成,可是最后业主还是要我们先出了图在说,我知道这是对我们水平的一次考验。之后根据业主的想法一连做了两套方案,以增加方案的成功性,打掉了一些非承重墙使空间更加合理通透,接下来就等客户看方案了,在公司同事的帮助下,方案几经修改,最后客户一眼就看重了其中的一套方案,业主很满意,并且要我把报价做出来,这个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我以前在学校从没接触到这样的东西,最后在公司同事的帮助下,一份清晰的报价单就清晰可见了,我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例如:施工工艺,新材料,报价的计算等等。
效果:最终报价定51200元,现在已施工。
b:现场管理部分
在施工现场的实习生活中,能够学习到不少新的知识和知道许多我所不知道的事,但并不是每天都有特别的事发生或是有机会学到新鲜的事物与知识的。大部分在施工现场的实习生活,是将我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的深化巩固并使其实用化的学习实践过程。是将我所已经掌握的建筑装饰技术的相关知识用于实践,在施工现场体验作为一名施工管理与组织者的现场实际经验。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指为了达到项目目标,对项目的策划(规划、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的总称。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其在整个建筑业中所占的比重已越来越大。面对装饰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的规范化进程,面对市场准入和行业的规范化进程,装饰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而我作为一名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的近十几天的实习体验也让我更加明确的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是否有优秀的管理体制、系统和人才。便关系到建筑装饰企业团队的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成本、效益还有能否按期交付使用等问题。
(二)、概述
1、实习时间:
2008年3月2日-2008年3月19日
2、实习地点:
河南省郑州市
3、实习单位:
河南和成欣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4、单位性质与概况:
该公司位处郑州市陇海路与桐柏路交叉口,凯旋门商务楼9层,属私人企业,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家装、工装、景观、园林工程,兼平面广告业务。公司现有员工30多人,是郑州市中型装饰有限公司,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装饰公司”。
(三)、实习过程对知识能力的综合验证
通过这次实习,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经理和同事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使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如: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制作等等。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
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
(四)实习内容对毕业设计课题的意义与启示
我在公司实习期间所做的就是室内设计这一方面,这正好和我的毕业设计课题相吻合,也为我做毕业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毕业设计是对我的又一次大的考验,我会通过毕业设计做一套真正完美的家庭装饰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在室内设计方面的水平。
调研部分
(一)、调研课题
我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是“温馨家园四室两厅空间设计”,所以这次我调研的课题是:室内空间的分隔和新型装饰材料的运用及室内视觉效果的营造。
(二)、调研的手法
世纪豫花园楼盘实地考察与测量,图书馆,书店资料查阅与分析,网上资料的搜索。
(三)、课题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通过对世纪豫花园的实地考察和测量,使我对该小区的整体规划、楼盘价位、基本户型和主要客户群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小区所处的位置和样板房进行了查看,并利用图书馆、书店、网络查阅了大量有关室内设计方面的书籍和知识,并按照理论类和施工工艺与材料类做如下归类:
关于室内设计理论类:
刘飘远,庄荣的《当代装饰》,从装饰艺术的特性推断到21世纪家庭装饰的发展方向,列举大量商业空间、居室空间和办公空间的实例,理论方面涉及:装饰艺术的构造性,装饰艺术的方位性,装饰艺术作品的空间性,装饰艺术的形态性,从灯光的运用到室内家具的选择,以及室内环境的绿化都有深刻的讲述,并拌有大量的图片资料,这样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直接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理论知识对现实设计的重要性。
熊建新的《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一书,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编写的一本融理论、知识性、科学性、前瞻性为一体的专业理论书籍。该书重点阐述了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室内设计案例加以引导、剖析,在解析现代室内环境设计要点的同时,以新理论、新思维、新观念、新工艺、新材料、新作品等展示了宽广的思维空间。
韩巍,刘谯的《室内装饰设计师》,本书是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室内装饰设计师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编著的。内容包括室内装饰设计总论、室内装饰设计创意与空间设计、室内装饰设计表达、室内装饰设计实施、室内装饰设计管理,并附有设计实例。
邹寅,李引的《室内设计基本原理》,本书属于“艺术设计系列教材-室内设计专业”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十一个部分:绪论;室内设计的方法及程序;室内空间的处理方法;室内的形式美与色彩;室内采光与照明;室内家具、陈设与绿化;室内设计中的材料与运用;室内设计与建筑结构;住宅室内设计;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全书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特点,全面总结室内实际的规律与经验,以实例讲解理论,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的阐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施工工艺与材料类:
奇亚南的《现代建筑装修工程常用材料与工程施工》,本书适用于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设计、工程管理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参考,书中阐述了室内装饰材料、材料与材料的连接构造和施工的基本理论,使我了解掌握了材料的使用类别及构造方式。
向仕龙,张秋梅,张求慧的《室内装饰材料》,全面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各种装饰材料的发展概况、生产原料、加工工艺、内在性能、装饰特定及其应用等内容。
以上这些书从理论上启发着我的大脑,刷新着我的设计思维,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室内设计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这对于我们的毕业设计课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项目课程与建设
正确理解项目课程含义很重要。高职教育中的项目课程不是指知识项目构成的课程,也不是技能训练项目,更不是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项目的任务本位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①才是项目课程的含义。室内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以设计理论为主,类似本科类的室内设计专业学习,感性成分占多,对职业技能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够,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需要用人单位花费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适应行业的需求;专业基础课的训练也没有按照室内设计师的岗位能力出发,如色彩素描等课程,还停留在艺术美学训练阶段,没有与室内设计师的设计审美培养结合,只是为了画而画……这些非常不利学生就业时的竞聘。在项目课程改革建设中,我们请来室内装饰行业专家共同开发,依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从行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细分了高职类室内设计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归纳出室内设计、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室内陈设设计、设计表现等四个小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构建了课程体系,加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将造型基础、室内制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建成岗位大平台课程;将家具与陈设、材料与工艺、施工管理、手绘表现和3D效果图等课程定位为专业岗位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制定了课程标准,编写了项目方案,要求教师按照岗位任务的要求和职业的特点,用项目为载体实现专业知识的教授。从2009级学生开始我们就进行了项目课程的教学,从麦可斯调查的数据情况看,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整体都较理想。
1.2建立领悟课程观
领悟课程是一种动态的课程思想。根据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经验课程等五种课程处于不同层次和意义,它们是课程的不同形态。领悟课程是指任课教师领会的课程。由于教师对正式课程有多种理解的方式和差异,因此领悟课程对正式课程有着关键的作用。“领悟课程是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理解和对以往运作课程的反思基础上的课程重构,是教师在正式课程进入运作课程之前所领会、感悟的课程”②这是杜志强对领悟课程的定义。根据领悟课程的概念,在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为教师个体的领悟课程能力千差万别,因此对课程的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建立领悟课程观,并能在课程进行之前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内涵,教学过程便成了活动的项目载体,这将影响着整个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2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建设内涵的重要性
2.1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内容的设置
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内容的建设是教学的第一关,必须明确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理解项目课程内容。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艺人才”,因为室内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类范畴,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艺术修养的室内设计师。根据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和能力的要求,我们将室内装饰工程项目作为载体来设置课程,将完成这一项目的每一个工作任务分解成具体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又将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分解成更小的项目,用项目作为载体完成教学。教师必须站在项目课程设置的根本上领悟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处于室内设计师工作岗位上的哪一个环节,必须教授学生相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设计理念,紧紧围绕设计师这一职业岗位,教学方向才不会偏移。
2.2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中的学习主体
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项目课程中的学习主体,因此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入校前经过一定的美术基础训练,但总体水平一般,虽有一部分学生会继续深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是以就业为主,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当然不论就业与深造,都需要有后续发展的知识理论与艺术素养支撑。室内设计师并不是会用计算机绘图就够,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实现质的飞跃。领悟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造并提供更适合学习的途径,项目课程的实施就能很好的实现这一要求。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项目课程则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根据项目载体创设学习情境,工作任务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效率。比如室内制图的学习,根据设计师岗位要求,将量房后重现图纸作为任务,引导学生将测量技巧和制图标准等知识的掌握融合在实地测绘中。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很轻松就掌握了测绘要领,记住了墙柱门窗等枯燥的尺寸数据,在绘制平面图的过程中掌握了制图标准,理解了设计师最基本的能力是从现场测绘中开始,遵循制图标准是设计成功的基本保证,从一个工作任务中得到数种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项目设置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2.3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建设中的教师
2.3.1教师是项目课程实施的主体,只有积极投入到课程内容中才能实现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根本实施。课程需要教师设计,从室内设计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能领悟到:项目选择需要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参与,教师自身的经验就是课程内容。
2.3.2教师自身必须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才能引导学生进入设计师的角色。室内设计师需要的能力是综合的,能设计、会绘图、懂管理等,这些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教师要领悟高职教育的本质,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保持新鲜和创新精神,要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项目载体的可行性。佛家讲究悟性,教师的悟性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将自己置身于职业岗位中,穿插在各个任务中,将自己的职业经验和人生体验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如居住空间客厅设计,如果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教授也并无不妥,但如果将自己曾经做过的案例作为讲解的项目载体,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施工过程和设计效果,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将会快很多,如果还能辅以现场参观,则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2.3.3教师在项目课程教学中,还要保持着反思的清醒。室内设计属于艺术范畴,艺术具有不确定性,虽然设计程序是一定的,但最后的设计方案却是多样的。学生学习情况可能没有理想中的好,职业能力的掌握或者仅限于技能的掌握,如电脑绘图中的命令操作是一定的,但得到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这是什么原因?马克笔绘制沙发的步骤是详细示范过的,为什么学生笔下的效果却是不尽人意?学生掌握的知识为什么不像教师理想中的?……虽说项目课程是基于工作任务,但这只是一种授课模式,教师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反思,发现问题,在和学生的共同沟通学习中,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艺术素养的培养没有章法可循,靠的是勤奋,以及自己的悟性,领悟能力非常重要,美的原则适用于各种艺术类设计。教师自己能领悟课程与职业的关系,还要指导学生领悟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学生领悟艺术设计的能力也是从教师的教学组织中得到的,“授人以渔”才是正道。
3从领悟课程观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1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课程体系是一种系统。站在职业能力培养的高度看室内设计
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是关键点。根据室内设计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指向这一中心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为培养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设置的,对应的是设计师的设计、绘图、管理能力。我们要领悟的是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活动的导向,课程构建目标和课程内容目标都是以这一体系为指导的。“大专业基础+小专业方向”,这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结构组织形式。将专业细分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我们在构建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时考虑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从发展的角度入手;同时课程体系体现了艺术性的要求,没有将技能与艺术割裂,体现了职业技能的重要,兼顾了设计师的艺术素养培养;以及为学生今后的多方位发展而设立的拓展课程;还考虑到了课程体系应表现出发展和创新,以及相互之间穿插的多维度联系。课程内容是相互渗透、纵横交错的,课程体系也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课程体系是一个科学性的整体,就如整串的珍珠那么完美,教师的教学实施便是那根线。
3.2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我们要领悟的是在课程体系这个系统中存在的个体的作用。孤立地看一门课程的内容,那只能体现一个工作任务的要求,要看到这门课程在整个职业岗位上所处的位置,领悟职业教育的本质。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让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理论可以伴随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室内设计师所需掌握的职业素养以项目为载体分布到不同的课程中训练。同时,要根据职业能力特点,将课程内容重组、精选和凝练,统一并优化课程体系。社会在进步,对室内设计师的要求也在提高,我们要在保证课程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
4结语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改革创新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解决“工学脱节”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本文中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室内设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条件不断提出新要求,这些无疑带动了室内家装业的迅猛发展。就业市场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少高校纷纷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但大量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仍然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通过深入企业市场调研,我们发现,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综合职业素质低,学生所具备的岗位技能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改革创新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解决“工学脱节”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团队通过走访企业、教师企业实践,企业专家研讨会等方式,深入分析社会需求,对专业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定位,最终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负责人面向职业岗位,确定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湖北地区,服务房地产及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家具设计与制造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满足室内装饰设计绘图、设计、预算、资料整理、施工等岗位需要,具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较强的创作设计思维,具备室内设计基础理论、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管理与预算等知识,熟悉室内设计的流程与方法,具备一定的室内装饰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效果图绘制、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构建“项目驱动、任务导向、能力递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以校企合作企业为资源平台,紧密联系室内设计相关行业企业,构建了“项目驱动、任务导向、能力递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着职业岗位能力,专业团队提炼出室内装饰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师的教学过程即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最终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学习目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能力培养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技能积累阶段、能力发展阶段和职业能力综合实践阶段。第一、二学期为基础技能积累阶段,主要实践地点在校内实训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专业职业能力;第三、四学期为能力发展阶段,主要实践地点在校内实训基地,教师会模拟企业环境进行项目教学,要求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室内家装、公装装饰设计任务,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第五、六学期是职业能力综合实践阶段,主要实践地点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会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企业真实项目训练,独立或协作完成室内装饰设计、预算、施工任务,逐步养成职业素质,职业能力递进提高。
三、深入调研分析岗位工作过程,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结构
通过召开专业论证会及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各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室内设计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如下表3.1。分析岗位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根据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整合室内装饰设计、施工等相关人员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形成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四、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与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坚持贯彻实施专业教师进企业的培训措施,让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参与企业项目,积累设计与施工的实战经验,提高教师设计创意水平,培养和建设一批创作能力强、设计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学校完善企业兼职教师聘用政策,聘用一批行业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企业一线设计师与专任教师的交流、沟通,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地缩短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之间的距离。
综上所述,加强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构建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课程体系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离不开与行业企的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我们应该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标准,制定出符合企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37-39.
[2]方华.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58-59.
[3]王玲.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工程科技,2012,(9):18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起着建议与协助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总的来说均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基础,以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工作任务为课程资源。教师将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和处理项目中所遇到的困难。共同达成“项目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中的教学设计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从事设计、制图、业务联络、施工管理等工作。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进校后会从室内设计的基础课程开始学习,他们的学习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室内设计基础课程、制图课程、设计课程、工程管理课程。这几类课程的学习基本集中在前两年,其目的是为顺利完成大三的实训课程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三年的课程中以完成全套室内设计项目为总目标进行学习,其中始终贯穿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前两年的课程中,将项目拆分成为若干个子项目,选取相应的典型案例进行实践。大三的实训课程和毕业设计则要求学生能完成整套的室内设计,这是对三年来学习成果的总体体现,使学生其毕业后能顺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2.1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任务
确立与课程内容相符又切实可行的项目作为师生的共同目标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也是成功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以CAD室内装饰制图课程为例,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室内制图规范和室内设计基础知识后,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如何运用CAD软件,来表达设计意图,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到设计工作中。因此,在课程开始老师会给学生布置本课程具体的项目任务:根据给出的一套家装原始平面框架图,要求学生进行设计,并完成从平面布置图开始到天棚图、立面图、详图的绘制,最终要求学生完成一整套规范的室内装饰图纸。
2.2 成立小组,组织分工
在有的课程学习中,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根据课程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能力,3~4人为一组,并选定小组负责人。组员间相互协调,辅助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小组项目计划、分配任务,并在计划内逐步完成项目。在学习的同时,可锻炼学生的沟通、组织、团队合作和执行能力。
2.3 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是决定项目教学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督促学生或者小组负责人逐步按计划完成教学目标,并且及时恰当地对项目的进程进行指导,以避免错误和困难影响任务的完成。同时小组项目负责人,按照制定好的项目计划有条不紊地组织学员开展项目实践,随时向教师反映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2.4 项目评估与总结
对项目的完成进行总结,这一阶段可以有几种形式,例如,学生间相互评估、小组间相互评估、教师评估。应以学生和小组间相互评估为主,首先由老师根据本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向学生明确项目具体评估内容以及评估标准。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教师的评估是对学生表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是对学生和小组相互评估的补充,应建立在前两种评估的基础之上,重点在于是否达到项目目标,且应强调学生能力、强调实践过程。
3 项目教学法对室内设计专业的价值
项目教学法不再将教授现成的知识技能作为追求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寻找得出这一结果的途径,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由此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项目教学中老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具有90%的积极性,因此,能充分培养学生研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项目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学习计划、组织学习行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个体学习向组织学习方式的转变,个人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有时属于小组、团队计划和目标的一部分,要依靠组员的共同协作来实现,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存在于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对职业技能的训练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摘 要: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性是高职教学体系安排的重要特点。该文尝试以高等职业院校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为例,探索构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抓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要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室内设计 就业导向 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49-02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由原来以功能性为主逐渐转向功能和美观并重的现状。室内装潢设计专业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构建和谐的人文生活环境,而且随着个性化家居的普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关注。由此发展出来的高职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涉及到美术、建筑、人体工程学、施工与材料、家居布置等多个学科领域,是多个专业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特点。
1 高职室内装潢设计专业的现状
相对于欧美国家很早就进行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分流培养,在我国,从普通高等教育中分流出的高职教育,一定程度上具有起步晚、发展慢、生源差等特点。而室内装潢设计专业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对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要求高,这一矛盾自然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师资的矛盾也比较突出,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差异性不能很好相互补充,教师比较好的完成学科体系的系统学习,但是对企业的实际操作环节缺乏了解,尽管经过假期的顶岗实训,仍与企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存在很大差距;而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又对老师的职业素养比较欠缺,难以胜任系统教学的工作。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凸显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理论和实践脱节。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一般开设素描、三大构成等美术基础课程,构建学生的美术设计基础,而这些课程往往和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实践环节互相隔离,理论和实践两条线,学生不能很好融会贯通,职业能力的提高自然受到很大约束。
第二,实践课程的内容学习,与就业后需要的职业素养不完全匹配,导致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例如:Auto CAD、3Ds max这些二维、三维工程图制作课程,一般是室内装潢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在学习软件操作的同时,缺少对实际工作流程的认识,结果学生在设计绘图中大量的命令和功能用不上,在真正进入就业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职业的要求。
第三,虚拟教学、仿真教学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缺乏对设计公司实际案例的综合训练,使学生难以真正培养职业能力,就业后顺利适应企业的需求。
2 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分析
室内装潢设计专业培养的是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室内装修、室内陈设、家具设计及技术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能胜任室内装饰行业的设计、技术与管理部门的工作,主要可以担任图纸绘制员、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室内装潢设计的就业岗位需求。
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学生在进入就业岗位后,应当具有较强的室内设计职业能力,包括对美学的运用能力、室内装潢设计的规划能力、室内装潢设计的表现能力、空间立体造型能力、装饰材料及施工工艺的把控能力、施工工程预算能力、独立完成设计方案的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等。
3 高职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3.1 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根据室内装潢设计专业的专业发展趋势和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要求,在专业课程体系构架中要切实贯彻“两个思想”:第一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让学生通过在校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完成将来进入职场后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第二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将设计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叩开职场的敲门砖,还具备长期发展的储备和后劲。
3.2 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设计学生的基本技能、核心能力、职业素质结构,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进行课程项目化整体设计与教学单元设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学习情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单元教学实践里融为一体,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实训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学习任务。
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采用平台化设计,用公共基础平台、专业通用平台和专业核心平台三大平台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其中,公告基础平台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能力;专业通用平台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A、构成基础、设计原理、Photoshop图像处理等,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空间表现能力、色彩搭配能力等;专业核心平台包括Auto CAD工程图设计、3Ds max室内效果图制作,室内设计原理,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室内装潢设计综合实训等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将教学职业场景真实化,力争让学生具备居室环境设计真实项目的规范制图、设计和工程管理能力。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形成以下几个阶段,如表1所示,使学生逐步具备装饰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实习单位的工作要求,并针对自身特点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
4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考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体系构建采用“课程内容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入手,将学生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教学模块的合理设置使学生得到充分学习和锻炼。也就是说,按室内装潢设计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析,确定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设计项目的工作任务开展,引领学生在解决工作任务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综合职业素质;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时候,也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职业岗位层次,逐步培养各具特色的个体。
5 后记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21世纪初的滑坡和之后几年的扩张,已趋稳定。伴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指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并将职业教育提到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的政治高度。职业教育到了来之不易的春天,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每一位高职教育教师,立足本职、潜心钻研,从探索课程体系构建入手,从上好每一门课入手,为职业教育的明天走好踏实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一)无法明确把握学科属性
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们往往对其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学科实质的考量,没有从专业角度理性认识其特殊性并为其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致使其与美术教学间的关系变得模糊。所以,当前的室内设计教学都是在“美术”教育思维的惯性作用下展开的,教师往往将室内设计的学科基础与美术基础画上了等号,更有甚者将室内设计的基础训练规划为绘画基础练习,这根本是对室内设计学科本质的一种偏离,将其教学定格在了视觉审美的表现层面之上。室内设计源起于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经过漫长的演化才被列入现代“艺术设计”,可以说其发展过程也是其经历工艺美术教化的过程。因此,形成了一种延续至今的教学模式。现代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仍然将艺术设计归纳为一种视觉艺术,致使学生无法明确把握其学科属性。事实上,传统美术教学只为室内设计教学提供了基于视觉方面的基础支持,两者间的关系表现得十分模糊。如色彩展现与空间构成的界限不明。目前所使用的“三大构成”教学法主要引导学习者以美学对比原理去分割存在于空间中的平面与立体,其要求必须具有和谐的构成比例关系以合乎视觉审美对色彩应用的要求。这一教学思想令平面的色彩展现与立体的空间构成界限变得十分模糊。存在于传统教学体系中的各种目标的实现,可以充分体现出室内设计教学的视觉审美价值,这也是美术学惯性教学体系为其提供的支持,但同时也将这门学科的教学定格在了表达技巧和设计表面的层次之上,以至于在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模糊了学科基础应用与美术教学间的关系。
(二)缺乏正确的学科体系构建基础
以美术教育平台为基础的室内设计教学体系将审美教学定为中心,这种概念性的偏离令室内设计教学片面地定格在了纯视觉的表象上。但组成室内设计学科的所有基础性学科的创造都不可能是纯视觉上的,相反,设计类的学科往往更加倾向于科学研究。换言之,只有依靠科学研究的理性结论才更适合室内设计教学,这也是这门学科的功能本质所决定的。与之相对的“美术”教学中心论则恰好相反,其将理性学科与视觉创作不合理地分离了,这种做法在无意间令室内设计的理性学科基础“边缘化”了,致使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充斥着虚假的“装饰主义”和空洞的“形式主义”。从本质上分析,室内设计完全不同于工艺饰品、绘画、雕塑等传统美术形式,其属于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室内设计常采用静态的方式进行表达;而为了体现其在人们生活空间中的形式存在,其又会采用动态的方式加以参与。室内设计,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建筑的内部空间展开的艺术设计。设计师应该从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实际情况入手,通过艺术处理与物质技术等手段,在保证功能科学合理、外形美观、居住舒适的前提下,尽可能切合使用者心理和生理需求来进行室内环境设计。以上种种无一不在说明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个正确的学科构建基础。
(三)基于室内设计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通过访问一批批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室内设计毕业生,得到了这样的反馈:在室内设计教学内容上根本无法正确地将学科体系的基础定性为设计应用,而是过分强调了美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缺失。所以,在进行实际项目设计时,我们发现现实情况与校园中学习的一些知识相距甚远,即便是自己觉得非常不错的设计作品,也会在投标竞争中惨败。换言之,在我们看来极富创意与美感的设计,却可能会给施工工艺造成非常大的麻烦。这就说明,在目前的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个健全的评价体系,以至于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无法及时发现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三方面:首先,基于“大美术”背景下的室内设计教学思想模糊了理性学科基础应用和美术教学间的关系,不但令其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学科属性,而且缺乏正确的科学构建基础,进而陷入了发展瓶颈而不知。长此以往,会令室内设计教学与施工工艺产生“分离”,实用性变得极差。其次,教学目标与既定目标发生分离,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再次,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室内设计产生了更多的要求,如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等,这些都没能及时地反馈给设计教学。所以,室内设计教学发展到今天却没有一个科学正规并且完善的评价体系绝对是这门学科的一大缺陷,也是教学界需要深刻反思的一个问题。
二、针对“大美术”背景下室内设计教学思考及建议
判断室内设计教学真伪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把握这门学科的本质,能否明确教学的培养目标,能否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构建起更符合学科特质的教学体系。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及建议。
(一)应正确分辨理性学科基础应用与美术教学间的关系,明确把握学科属性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室内设计发展速度极快,且在不断地吸纳不同的新专业。在这种趋势下,艺术设计将会以现有的专业为基础进行新的重组或者演化。然而,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和复合性也令艺术设计开始困惑于自己的学科属性。目前,对于设计专业学科属性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是空白,这恰恰正好说明学科是动态发展的。那么,为了在理性辨认的基础上明确室内设计的学科基础,就应该从本质上否定功能性与视觉审美的必然因果关系,然后以功能性为核心,合理地确定其学科基础,捋顺其与美术教学间的联系。所以,需要对室内设计教学进行改革,并重新界定美术教学对于其的意义,调整相应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让理性学科基础成为教学的核心框架。
(二)应以正确的学科基础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改经验教学为学理教学
在“大美术”教育格局当中,应该将理性学科基础的教学课程建设定为核心环节,因为其直接决定着室内设计教学实施的正确与否。鉴于此,就应该将水电基础、设计物理基础、设计伦理、建筑学基础、建筑美学、环境科学、工程管理、环境心理学、创造学、合同法、建筑法、技术美学和材料学等20余种相关学科纳入课程规划当中。同时,以设计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学科的新颖性、边缘性和交叉为依据,立足于培养目标,构建起坚实而明确的学科基础,设计出符合学科特质的教学体系和方法。
(三)应以设计应用为学科基础,建立室内设计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专业课程;模块
教育是为现实社会提供不同层次素质的人才而服务的。我国的教育机制由基础义务制教育、高中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构成。其中高等教育又分为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等阶段,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类型而存在,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使命。这一使命使它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规格。因此,高职院校中《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就应结合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科学有效地为行业培养技术应用性的室内设计人才。作为教育者应打破传统本科教育的模式,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建立独特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室内设计行业对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彻底改革教育思路,变课程教育为模块技能教育。
模块教育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无疑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方向提供了依据。(摘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
1.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有别于本科教育的独立教育类型,定位于实施“技术教育”的目标。室内设计作为实用技术类型的专业,更是以培养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解决艺术与技术、设计与现场中遇到的各类型技术问题与管理问题的人才为目标。是运用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共同来工作的,其培养方向与本科和中职院校有很大的区别。教学模式既不能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复制,不是照搬本科系统的知识教育模式;也不能是普通中专的合并升格。所教所学都应围绕“应用”这一根本目的而进行。相对于本科教育而言,高职教育要体现“职”的类型特色,它的教学模式应以市场对本行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为依据,而不是以所学科目的知识体系为依据;相对于中职而言,高职教育又要体现其“高”处,不能忽视了“高教性”的存在,它毕竟属于高等教育序列,无论从职业技能还是职业综合能力来看,其含金量均有所不同。因此,如果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而忽视专业基础知识和设计理论,过分强调学生对电脑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学生掌握的不过是工具的简单运用,文化思想和设计思维不够,会导致办学层次向下游偏移,造成高职院校与技校或培训机构无法区别,弱化了高职教育的竞争优势,制约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教育的需求:
人才培养是通过科学有效的课程建设实现的。无论我们有怎样的办学方针、教学理念,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教学去实现和表达。尽管职业教育领域对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已基本认可,但在具体实施阶段仍然以老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堂听课,以作业、考试为考评标准的形式体现,是本科的“压缩版”。学生在校内期间技能、技术得不到系统训练,导致理论和实践“两张皮”。还有的院校把“工学结合”等同于以往的见识实习,这种校外的“放羊式”实习,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跟进制度,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严格的督导,根本体现不出“工学结合”对技能训练的作用,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关于“职业”的目标定位无从实现。
因此,只有把理论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糅合在一起,综合市场需求规划为对应的教学模块,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
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专业教育不是本科院校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而是“知识+技术”的高级技能的训练,注重对某一行业所涉及的岗位(群)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因此课程的设置与研发应根据市场对行业的要求,以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为切入点分析各门课程的本质、核心技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实用的课程体系。包括从课程的开设,到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的确定,以及对教学条件、教师能力的要求等方方面面,为模块的划分提供依据。
1.课程确立:
建立高职的课程体系要根据岗位定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所反映出的对任职者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以岗位逻辑关系而非学科逻辑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的设定过程中以技能为核心,以岗位为目标,从有助于学生走向社会为出发点,使之最终能立足于社会。
(1)确定本专业所涉岗位。经过对市场的调研、分析,我们可以确立室内设计行业具有可行性的就业岗位,如设计、效果图绘制、施工图绘制、预算、施工、材料等等,学生最初有可能就业的岗位应该是绘图、预算、现场施工,其后可以发展成为设计师、造价师等,待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可能成长为设计主管、项目经理等中层管理人员。当然,学院应在学生入校之初就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促使学生早日依据自身条件、家庭条件、社会资源等,对今后的职业目标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保证学习的有的放矢。
(2)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其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进而确定开设课程及教学内容,如施工图绘制岗位需要工作者能够熟练操作AUTOCAD软件,具备一定的制图知识、人体工程学知识、了解工程做法,熟知市场上各类材料的规格及使用方式等等,据此要求可开设制图课、CAD课、构造课、材料课、人体工程学等课程,以合理的开设顺序及实用的教学内容相互配合,可以形成施工图设计、绘制的能力。通过将相关能力要求指向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形成教学模块,从而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质。
(3)课程体系设计。根据《室内设计》专业的能力要求显示,设计能力为岗位核心能力,包括设计素养与设计表达能力,以此为导向确定设计类、施工图类、效果图类相关课程为专业核心课,形成核心体系;根据学生成长方向确定设计史类、预算、施工管理类课程为专业拓展课,形成拓展体系;根据设计行业对美学基本素质的要求,确定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为基础课,形成基础体系。不同体系成就学生不同的专业技能,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与职业院校的定位协调一致。
2.课程教学:
(1)课程内容:研究所开课程提供的主要专业内容及学习该门课程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即明确为什么学,再确定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只要保证了课程主要内容与能力培养目标指向一致即可。在此过程中可以调整或增减教学内容,如减少一些理论知识的内容和深度,增加实训项目的综合训练,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每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中去,从讲述实例入手,在讲解过程中使需要的理论知识自然地展现出来。这样,既可在学习别人的设计实例中不知不觉掌握理论,又可使理论知识在工程实例中变得有所依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该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应用,应用的效果如何。而非由老师强制、学生被动地孤立地学习某个设计理论。同时还要更多地加强与平行课程的配合,以及与衔接课程的过渡。更加要求教师有职业培训的全局观念,明白本门课程在职业技能中的位置、作用,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工作。
(2)课程位置:不同课程在岗位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方式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是必须的基础能力,属于行业入门技能;有些则是核心能力,甚至是发展潜能。应依据课程解决的主要问题、性质、目的,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以及其在工作过程中的位置,确定其开设时间及课时量。涉及入门技能的课程要早开,使学生尽早掌握并可以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使用,继续强化训练;培养核心能力的课程,课时量要加大,课时要长,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始终处于核心能力的培训中;培养学生潜能的课程要在相关基本课程讲授完成,学生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情况下设置,才会发挥其可持续发展力。
3、教学方式: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教学方式,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调整理论与实训所占比重,加大加强实训演习,通过项目实例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将理论教学以实践实训体现,以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学习。形成以实训带动理论,以理论提高实训的良性互动模式。
模块划分的依据:
1.市场岗位:
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对事业的发展有所展望,但一出校门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吃饭”问题,只有自食其力后,才有望实现既定的职业规划目标。因此,胜任基础工作岗位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首要目标,是解决生存问题的物质途径,也是考验教学效果的最有利、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明确本行业市场岗位的状况与类型,是确定职业能力分类,进而划分模块的首要依据。《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对室内空间的设计能力,核心岗位应该是设计师岗位。在掌握了对建筑空间的二度创作能力的基础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摸索、积累,也可以参与施工成本预算、施工管理等工作。其后期可以拓展的岗位为预算、工程管理直至自我创业。
2.职业能力:
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的专科学生,要想在如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尽快找到工作,就必须认清形势,了解社会对本行业的岗位需要,从需求量大、技能要求单一的低端岗位进入,保证毕业伊始就能迈进行业门槛,解决自己的“饭碗”问题,应该是比较务实的、也是必须的教学思路。所以加强学生入门技能的培养,是首要的任务。至于学生在本行业是否能有更好的发展,则取决于对学生的拓展能力的培养。
《室内设计》专业以培养学生空间设计能力为目标,但设计能力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化水平、知识修养、生活阅历等意识形态领域的积累为基础,是一个缓慢的、持续的过程,在校二年半的时间很难提高到一定水平。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初,无法以快速的、显性的方式表现出来。最直接的、低端的切入点是设计能力的表现形式:绘图能力。包括施工图绘制和效果图绘制能力,这两种职业能力对应的工作岗位可以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台阶,帮助学生首先解决生存问题。
在解决了生存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不断地提高培养自身的空间构想能力,空间创造能力以及表述能力,即徒手草图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这是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
预算是对工程成本控制的手段,投资额度的大小对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预算也是工程实施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预算所涉及的造价技能是行业中普遍需求的职业能力,而且要求相对单一,适合很多学生的就业需要。
另外,相对于中职院校,高职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职业拓展能力,即后期发展潜能。施工管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对室内工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会对施工环节中产生利益的相关链条有所认知,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及职位的上升,必然会有参与管理的需求。因此,管理能力是学生长期发展必须具备的。
3.课程特点:
《室内设计》专业所有课程依据其自身特点,大致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几类。
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文化素养;专业基础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课则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不同类型的课程培养的方向和目的不同,可以不同的模块分类;而同一类型的课程因其基本方向一致,范畴相关,在模块划分时要体现出关联、衔接及顺序特点。
模块关联:
以低端岗位进入市场,逐步寻求向高端发展的就业模式,对应的职业能力也是从基本职业技能到核心职业技能直至拓展技能的培养方式。因此,模块设置也遵循由低到高,由基本素质到拓展能力的顺序,如以绘图技能为主要方向的施工图模块和效果图模块,相关课程是一些基础专业课,使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简单些。在基础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进入设计模块,进而展开管理模块的学习,这样的模块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促使学生全面掌握市场所需技能。当然,也要注意认真分析同类型模块的并列关系,如施工图模块和效果图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学习,有一定美术基础、擅长形象思维的可以偏重效果图模块,文化课基础好的可以偏重施工图模块的学习。
模块设置是以市场岗位为目标,以工作关系为依据,任何一个项目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既相互关联依存又相互影响制约。因此,模块的设置也应反映这种关系,各模块之间的先后顺序、平行关系是因工作的逻辑关系而定,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在教学安排、模块划分必须予以表达,才能体现出模块化教学顺应市场需求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的策略研究》 丁金昌 《中国高教研究》2010
[3]《影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效益的因素及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马爱兵 《出国与就业》2012
[4]《关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廖细春 《中国电力教育》2011
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现状,提出工学交替的半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半学徒制的发展起源、课程教学安排、学徒的演变与类型、合作企业筛选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提出构建半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
学徒制;半学徒制;室内设计;人才培养
当前,由于国家的经济导向作用,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由此带来装饰行业的井喷式发展,大大小小的装饰企业遍地开花,需要大量的装饰设计人员。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成为招聘市场的“香饽饽”,众多甚至没有设计背景的高职院校也在开设室内设计专业。这就带来了诸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创办教师来自于本科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仍沿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忽略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的特点,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由此带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降低。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这一问题,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的现状,提出工学交替的半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半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的衍生
传统的学徒制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通过师傅的传帮带,使学徒获得职业技能,这种古老的职业训练方法在国内外的职业教学中非常流行,特别是西方的教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实施的效果较好。国内的高职院校近年来也在提倡应用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装饰工艺、材料、施工管理等具体操作。然而,在当前国内的教学管理体制下,学徒制开展的异常艰难,或者是空有口号却没有实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入高校后的一年级和二年级,不仅要面对专业课的学习,还有许多必修的公共课程需要学习,这些课程需要在学校的教室里面学习,且课业繁重。学徒制是建立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这些需要在传统教室中学习的公共课成为学徒制的一大障碍。(2)很多学生缺乏对学徒制的理解,认为学生只需要在学校里学习,不愿意去企业中锻炼。(3)由于学生人数太多,能力良莠不齐,企业不愿接纳所有学生,导致学生能力发展不均,也带来学生的管理混乱。(4)教师与企业沟通不足,导致学徒制只流于表面形式,没有达到实践锻炼的目的。基于国内高职院校学徒制的开展现状,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衍生出工学交替的“半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本质上看,“半学徒制”和“学徒制”在理念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实践为基础,学生与企业师傅都是师徒关系。但从具体模式上看,半学徒制与学徒制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半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工学交替,学生是“半个学徒+半个学生”,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替,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的交替,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交替,校外企业与驻校企业的交替。
二、半学徒制的课程教学安排
半学徒制能适应现在高职院校的课程管理模式,不减少公共课程课时,将学生的公共课程全部安排至一年级阶段,进入二三年级后,无任何公共课程,使学生在后两年始终专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到由“一个学生”到“半个学生+半个学徒”到“一个学徒”这三个角色的转变。三年主要课程教学安排如下:一年级阶段进行所有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以设计基础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主要课程。此时,学生的角色仍然是“一个学生”。二年级上学期,主要以设计类的专业课程和计算机信息化处理课程学习为主,二年级下学期以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工程管理等施工类课程的学习为主,这些施工类的课程是与驻校企业合作,建立在真实施工现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时间安排上,每个周一周二,学生在校内进行课程的理论性学习,每个周三周四周五安排学生有序的进入企业的设计现场或施工现场进行学习,让学生较早的进入工作状态。这种校内和校外交替学习的模式,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半学徒制工学交替的特点,此时学生角色转变为“半个学生+半个学徒”。三年级上学期以综合实训的学习模式,安排学生进入真正的实习状态,结合企业真实项目,把在校两年学习的所有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运用,每个周一至周四在企业参与综合实训的项目,每个周五在校内汇报本周的实训项目进度。下学期主要以学生顶岗实习为主,每个周一至周四学生进入了真正的工作状态,可以与企业达成初步的就业意向,实现带薪实习,需要在每个周五汇报毕业设计的进度。在三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角色变成“一个学徒”,并逐步向职场发展。
三、半学徒制的学徒演变与类型
半学徒制的学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传统学徒制是将刚进入高校的学生直接变为学徒,半学徒制的学徒带有半工半读的性质,是由学生慢慢演变成学徒。大学一年级时期,每个学生均是刚成年的状态,处于一个懵懂的年龄段,此时,他们满怀期待大学生活,在这个时期,学生应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多参与社团、知识竞赛等集体活动,在完成智力学习的同时,更重视情商的提升,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同时,完成全部的公共课程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且不占用后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如过早的让他们接触专业核心课程和实际的室内设计项目,反而会让这些新生不适应。大学一年级这个过渡性的时间是开展半学徒制的重要基础。我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徒类型主要分为两种:施工管理学徒和销售型设计师学徒。学生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自主选择学徒方向,这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就业。进入大学二年级,对所有学生解说室内专业就业形式和方向并发放调查问卷,毕业后不从事室内设计相关工作或者计划专接本、专升本的学生不参与半学徒制的学习,因为半学徒制主要是针对毕业后就想就业的学生。经调研之后,统计两种学徒的选择人数,组建两个学徒班,并把相关实践企业的岗位信息、师傅信息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岗位和师傅进行选择。并与企业签订学习教育合同,明确相关学习目标、企业条例、考核要求等,学徒班的学徒有3个月的考核期,没有通过企业考核的学徒,企业有权利将其遣返回学校。
四、半学徒制合作企业的筛选
校企合作教学是每个高职院校都在实行的教学模式,半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企业的好坏,一般选择专业对口度高、岗位技术含量高、设计施工实力强、校企合作意向性强的企业。我校合作企业有两种:校外企业和驻校企业,校外企业主要是大型的公装企业,这类企业的设计项目一般来自政府大型招标项目,这些项目使用的工艺材料较多、较复杂,施工人员经验丰富,施工程序规范,学生可以学到很多有关于施工的实用性技能。这类企业主要对接施工管理学徒班。驻校企业主要是小型的家装企业,这类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其公司位置位于学校里面,方面学生实习及学校的跟踪管理。家装企业面对的客户类型复杂,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业务员与客户进行洽谈,才能接下施工项目。这类公司需要很多具有销售经验的人员,对设计师的要求是不仅懂得设计和施工,更要懂得如何“出售”自己的设计,设计师要有很好的洽谈业务的能力。这类以家装为主的小型企业主要吸纳销售型设计师学徒。
五、构建半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首先,校方要安排好学生三年的教学安排,何时在学校,何时在企业,学什么?怎么学?以什么样的角色学,要有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其次,校企两方要共同签订半学徒制的培养协议,这种协议必须是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愿、双赢的基础上。制定培养质量监控方案,选派优秀教师和师傅,定期对培养质量进行考核,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学生考核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考试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企业评价、客户评价、教师评价这钟“四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以评价学生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建立针对半学徒制班级的管理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实践管理、食宿管理等,保障学生权益,发放一定的实践报酬,同时缴纳保险,划定校企责任范围,保障学生安全。通过实行半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既能保证接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也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都是建立在真实企业项目的基础之上。通过企业实践,学生能够实现毕业前的提前就业,避开毕业季的就业大潮,学生的实践过程,也是企业培训员工的过程,学生毕业后直接成为实践企业的员工。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学生能学到第一手的实践经验,毕业后无需培训直接上岗;企业能招到愿意从事室内设计的人,招愿意培养的人。这种模式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深度,多元化的培养学生成长,帮助了学生就业,打造了教学和就业方面特色鲜明的高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
作者:徐晓升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迪.现代学徒制在室内技术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2.20.
[2]李梦卿.现代学徒制的中国本土化探索与实践职教论坛2015.1.05.
关键词:企业采纳作品;岗位能力;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26-02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作为重要产业的建筑业及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装修需求日益扩大,给建筑装饰业提供了持续、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装饰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市场对其毕业生的需求量巨大,对学生的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我院教学改革实际,探索装潢专业以企业采纳设计作品岗位能力考核方式,总结专业教学改革经验,旨在提高职业院校装潢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以企业采纳设计作品岗位能力的工作过程
以企业采纳设计作品岗位能力的工作过程,完全按照当地各装饰企业的工作流程及岗位能力要求来做,完全按照企业和客户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企业(学生跟岗实训期间所在的公司)教学。在设计理念和设计表现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或提出意见,项目的各个环节均由学生个人完成,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与其负责的企业保持联系,锻炼作为员工所应具备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职业道德等。以室内设计师为例,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1.工作流程一:与业主洽谈。作为一名设计师,与业主良好的洽谈是成功签订合同的重要一步,装饰公司做业务的人数要远大于做设计师的人数,由此可见交流、沟通对设计师是多么重要。学生要运用良好的接待技巧,深入地了解客户的消费心理,解答客户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回答客户的咨询,并使其得到满意结果;依据客户提供的房屋简图及装修要求,为客户做初步设计及前期工程估算,获得客户认同后,再与客户约定参观样板间的时间,并征询合作意向及约定量房时间,从而获得营销的成功。
2.工作流程二:量房。量房就是客户带设计师到新房内进行实地测量,对房屋内各个房间的长、宽、高以及门、窗、空调、暖气的位置进行逐一测量,为后续室内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观察房屋的位置和朝向,以及周围的环境状态,噪声是否过大、采光是否良好等等情况,以便在后期的环境设计时加以考虑。同时,量房过程也是客户与设计师进行现场沟通的过程,它虽然花费时间不多,但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影响和决定着接下来的每个装修环节。
3.工作流程三:做设计方案。做设计方案是室内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即布置室内平面图。平面图是整个施工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图纸,整套装饰设计图纸都是以平面布置图为标准,顶面布置图、地面布置图、水电暖改造图都是在平面布置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不仅关系到后期的全套施工图,还关系到客户后期购买家具、厨具、洁具等尺寸和数量。
4.工作流程四:工程预算。作为设计师需要通过制作合理的工程预算,以吸引客户达到签单的目的,同时也要为家装公司追求利润。这里说的预算,其实就是预算书,也就是关于预算的书面说明。工程预算在签单中的作用不亚于设计方案,对于中低档业主,预算的作用比设计方案还要大,因此,作为设计师,我们要给予工程预算足够的重视,这要求设计师加强在预算项目上的调整、控制能力。
5.工作流程五:签订合同。合同签字盖章后就立即生效,合同中有疏忽或是漏洞的地方后期处理都是较为麻烦的事情。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审核,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6.工作流程六:施工管理。一般情况下,家居装修中各工种进场施工顺序是:瓦工水电工泥水工木工油漆工水电工设备安装工污染治理工清洁工。在制定具体施工程序时,通常应注意统筹安排、成品保护和安全环保等基本原则。
7.工作流程五:验收。主要检查施工范围是否满意、进度是否完成、质量符不符合要求,特别是一些墙面与卫生间的细节是否处理得好,有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走。提醒客户验收插座、水、电等设施。
二、以企业采纳设计作品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装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装潢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面向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企业,如设计院、装饰企业、房地产企业、城建规划等企事业单位,立足一线设计工作,从事室内居住空间的设计、预算、施工、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后期配饰设计工作;从事室内办公空间、商业空间、餐饮空间、娱乐空间、公共空间的设计、预算、施工、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后期配饰设计工作。
1.构建“人才共育,课程共建”的课程体系。(1)依靠行业、企业,开展专业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确定装潢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习领域课程为载体、以专业群为基础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2)“理实一体、真岗实练”的育人模式,强调的是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融合性。“教、学、做”一体化,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创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内容相一致的学习任务。“理实一体、真岗实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①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为职业岗位认知阶段。职业岗位认知阶段实行“基础绘画课正常授课+专业课分阶段授课+工学交替(周六、日)”的模式。在工学交替中,学生到装饰企业认知职业岗位。同时,本阶段安排为期一周的集中实训,实训内容主要是制作装饰效果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②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为项目学习与跟岗实训阶段。项目学习与跟岗实训阶段实行“项目包分阶段授课+跟岗实训”的模式。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组成教学团队,在校内工作室通过引项目入校的生产性实训,实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一致,初步实现与室内设计、绘图、施工等职业岗位的对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深化理论知识,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室内设计师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为日后参与实际项目做好准备。第三学期安排为期两周的集中实训,实训内容主要是居住空间设计;第四学期安排为期四周的集中实训,实训内容主要是公共空间设计。③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为深度培养与顶岗实习阶段。第五学期的1~10周为专业技能课程“家装实训”与“工装实训”的教学阶段,学生在学院一体化教室完成课程任务,课程结束考试合格的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第六学期为全学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通过项目实践,进一步取得职业岗位经验,完成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此阶段以企业导师为主体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3)在课程体系中,以企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以企业岗位相关的学科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课程(支干课程);以人与社会、环境、自然等方面的文化、思想为基础,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与塑造学生职业素质的公共文化课,构建工学交替下的“人才共育,课程共建”的课程体系。
2.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由装潢专业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1)优化理论、实践教学比例。合理分配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引入工作室化教学,注重与实践项目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以达到设计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2)阶段性集中授课。装潢专业设计方案的创意需要比较集中的时间,根据专业特点,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实行阶段性集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课时平均分配到全学期的专业课程,改为集中授课,采取一段时间内学生只学习一门专业课,教师在4~5星期内完成一门授课任务。在集中学习时,学生要完成一个或几个工程项目,阶段性集中授课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3)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主要通过“讲授教学、课内实践教学、体验性教学、真实项目教学”(即“讲、练、看、做”)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4)参与真实项目。师生共同参与到项目设计中,积累项目设计的经验,开拓视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企业骨干和实训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完成作品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