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学生顺利进入上一级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做好初中教学对于学生们发展非常重要。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体、美这些以前所谓的“副科”也越来越被重视。中学音乐课程是一门素养课程,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并在此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但是就目前来看,初中音乐教学并不是非常乐观,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教学效果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学生不重视,课堂缺乏活力等,导致了现在的初中音乐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热情度不高的现实。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的任务,针对当前初中音乐课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作出调整,来切实达到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新课程改革从2000年左右开始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面向学生实际需求来设计、安排教学流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明确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流程中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方面自己在课上说得有些过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中心,忽略了学情;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一方面与教师理念有关系,但更反映了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清。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一些传统乐曲、乐理等知识时,这些知识因为学生了解少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他们内心更喜欢那些时下的流行音乐,所以上课时要么专注度不高、要么就是不遵守纪律。据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调整的原则就是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核心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切勿就简单地结合教学内容“过”一遍就可以了,要采取有意思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才可能更优化。

二、主动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是成长的一个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扑面而来,这些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去消化和吸收的。其中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一新的角色要求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减少了,事实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这就意味着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设计者,无疑给教师的教学目标更高,要真正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很好地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而现在需要的是教师要有“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要了解学科教学、科研领域的新变化,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理论的学习,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三、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第2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有效提问;教学策略;课堂实践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

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

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好”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课堂提问过于频繁

有时上一节课,教师就提问很多个问题,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虽然能起来回答,但只是敷衍几句,没有说到问题的点子上;有的学生心中没底,被老师叫起时,只是东张西望,看别人的意识来应答。可见,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它的提出是否有思考价值,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有针对性。

3.课堂提问只针对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课堂提问有这样的习惯:老师喜欢问积极举手的、课堂搞小动作的、讲话的。理由是:积极举手,说明是经过思考才举手的,回答的效果会好些,这样就不会耽搁时间;而搞小动作的、说话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已分散,一是想考验一下他们的集中力,二是想借此惩罚他们,给他们一个教训,好让他们以后专心听课。对于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有些一个学期都没有举过手,也懒得搭理。结果这些学生越来越不好意思举手了。这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锻炼学生学习的胆识。因此,老师要尽量多给一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4.提问后马上让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

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追求速度,提问后马上让学生回答,但由于提问突然,中间学生没有时间思考,结果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学生回答问题需要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强加给学生答案,就是一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长期下去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5.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有效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盲目地实施提问,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要考虑通过提问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达到何种要求。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一问齐答”式,这种旨在追求热闹场面的表面性提问,还要避免“对不对”“是不是”这种盲目随意性的提问。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2.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代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追根问底,直到得出结论。

3.难易适度原则

教材内容通常情况下都有深浅难易的分别,同样的,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也要遵循难易适度的原则,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适当难度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认知水平情况。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是平铺直叙的,那么将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如果问题太难,将会让学生产生厌烦

和畏惧心理。

4.适时适量原则

课堂提问是提升课堂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把握好提问的时间却也是一门深厚的学问。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在导入新课、新旧知识转换,又或者是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都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现深入的教学对话,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更加宽广和深入的方向拓展,最终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5.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得出结果。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

1.用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为有效提问创设前提

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质量。教师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研究,对教材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有度。提出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相适应,在合适的时候问学生合适的问题。问题要问得有度,更要问得有效。教师在备课中要把握问题的质量,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有效提问首先要做到目的明确,问题的目的由教学目标所决定。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时多想一想“我问这个问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目的明确的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更

好地评价学生的反应。

(2)提问要增强学生的兴趣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音乐知识与趣味的内容联系起来,设计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2.关注课堂,把握提问技巧,让课堂提问更有效

(1)面向全体,分层提问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可是在一些课堂中,有的教师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在几个优秀学生身上,对于跟不上的、能力薄弱和学习兴趣低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余地。音乐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实践中可以进行分层提问,如:在初一年级欣赏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的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使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你是从哪方面想到的?”这三个问题涵盖了几个层次,第一问题学生易答,可以直接说出音乐的情绪是欢快或抒情或悲伤或雄壮的等等,后两个属于拓展型问题,有一定难度,促使学生从音乐要素如力度、速度等多角度去认识、分析、探究音乐。这样分层提问的方式既捕捉到了后进生的闪光点,使其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树立信心,解决“吃不了”的现象及至因此而产生的学习上的恶性循环问题,又发挥了优等生的特长优势,以满足他们“吃不饱”的现象,激发他们学无止境的信念。

(2)把握时机,适时提问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诱发。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若时机掌握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时机选准与否,对学生的思考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时候的提问容易收到最佳效果呢?①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疑,善于激励学生思考,抓住学生的疑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②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是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例如,在《唱脸谱》的教学中,乐曲中涉及的装饰音的知识点是难点,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了一段京剧,而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听一听、选一选,再模仿一下,学生积极性比较高,特别想学,很快就感受到装饰音在这首歌曲中表现出的亲切婉转的音乐形象,并能很好地掌握它的演唱技巧。

(3)转换角色,自主提问

教学提问的最高水准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在大脑中浮现,就看教师是否给予他们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让学生带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无疑是优质高效的,这样的放手和换位,使教师成为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是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当学生走出课堂也会有意无意地在学习音乐、思考问题时自问自答,真正体验到自我在音乐课中的主体性。

(4)及时反馈,有效理答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的有效分析和评价行为。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应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教师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信心。特别是学习上有些困难的学生,他们的自怯心理比较重,压力很大,教师的一点点表扬,会像照亮他们前行的灯塔一样,给了他们目标、信心和动力。及时表扬认真质疑的学生,还可以追问,让学生获得荣誉感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更有自信心,更有劲头。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明确指出其不正确之处,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答问时教师的微笑与期待、宽容与欣赏、激励与建议将会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只有及时的肯定反馈,才能活跃音乐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取得进步。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艺术,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音乐学科的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问题,优化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才能让精彩的有效提问演绎出精彩的教学,才能让音乐课堂风生水起,精彩无限,才能打造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06.

[2]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02.

[3]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中国民族教育, 2006(5).

[4]丹东尼奥.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宋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07.

[5]李云吾.有效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价值目标.教书育人,2009(4).

第3篇

舞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常常反省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究,我发现许多音乐课堂教学往往片面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素养的培育。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一尴尬大家可能都曾遇到过。

究其原因,自然很多。

“我喜欢流行音乐,书上的歌曲太老土。”“音乐课纪律太吵,我不喜欢。”有的同学干脆说:“我唱歌不好听,所以不喜欢唱歌。”很多学校到了期中考试,音乐课干脆变成了语文、数学课……总之,原因很多,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都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从主观方面来看,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是否思考过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也让学生真诚地说一句“我喜欢音乐课”呢?郭声健教授在《音乐教育论》这本书中提到,学科综合是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知识技能传授的最佳途径。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艺术元素,会给音乐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舞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目标。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立论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的“体态律动学”就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节奏的因素,向学生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且带有一种自己的独特的创造性。

达尔克洛兹认为,学生身体的各部分都是他们进行体态律动训练的工具。

他把孩子们的身体形象的比作一个管弦乐队,身体的各部分代表乐队中的各种不同乐器。

手指、脚趾、手、手臂、脚、足跟等就好比是乐队中的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小号等乐器,可以分开独奏也可以一起合奏。

经过训练,孩子们都可以指出哪种工具表达哪种节奏效果最好。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同样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两难局面。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社会的发展应“不法先王之法”因为 “事异时移”,而墨守成规的 “守法弗变则悖”。

那么今天,同样面临着知识更迭大潮的冲击和严峻的社会形势,音乐教育如何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传承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艺术的滋养,更是值得每一个音乐教育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目前社会上用人制度相对的不成熟,客观上造成了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学校要创牌子,升学率必须抓上去,主课成绩就必须提高。

于是出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去抓学生主课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成了其它主课的“附属品”。

同时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与学生素质增长的需求相比也明显滞后。

然而“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的重要性在于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更重要的是音乐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很多知识的载体。

它可以潜移默化的活跃思维开发智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一下子给音教园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确立,到教材内容的重新选编;从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都围绕着激发兴趣轰轰烈烈地展开着,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收获。

在艺术教育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看得见舞蹈。

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乐记,师乙篇》记载:“故歌之为言也……磋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说的是唱歌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

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

舞蹈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中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活动。

(二)理论依据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

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音乐教育日益走向综合,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而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等一身,被人们称之为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音乐。

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从感知方式的角度划分,前者属于听觉艺术,后者属于视觉艺术。

然而二者又相互结合,水融。

舞蹈借助于节奏,通过人体动作表现情感。

而人通过欣赏舞蹈画面或亲身参与舞蹈实践表演,则更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情感意境的理解。

三、研究内容

1、用舞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2、用各类的舞蹈律动学习歌曲。

3、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4、用即兴的舞蹈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利用相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

强调规范性系统性,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所描绘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审美体验,加强舞蹈成品赏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方式,收集各研究阶段的学生反映。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

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

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5、考核法。

采用公开课形式进行,检查各研究阶段取得的效果。

五、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年12月-20**年1月):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确定实验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目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习的歌曲和舞蹈;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第二阶段(20**年2月—20**年5月):开题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

1、对研究方案进行学习,明确此次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目的。

2、分别制定整体方案和阶段性方案。

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定期汇总,定期考核。

3、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形式,摸清七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统计调查问卷;根据摸底调查结果。

分析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并对阶段性实施方案进行细化;按阶段性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4、收集网络视频资料;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按阶段性计划,汇总资料,整理实施过程资料。

5、撰写阶段性考核总结。

第三阶段(20**年6月):研究深化阶段。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六、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点

沃尔特.特里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

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

跳舞除了身体和感情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

如果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过人。”众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为接受舞蹈教育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思想活跃、动作敏捷、成绩优良。

中小学音乐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服务的,它通过以术来表现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展示生命的内在活力。

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

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研究的角度新颖,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从自身的音乐课堂出发,以学生为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出音乐课堂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丰富自己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从中受益。

七、研究保障

1、专业支持:研究者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十多年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与本校及所在县区同专业的同仁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邀请了前辈进行专业指导。

第4篇

关键词: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学习兴趣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活跃、优美、令人享受等特点,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指导学生改编和创新所学的音乐。动听的旋律、跳动的音符、美妙的声音都可以舒展学生的身心,缓解学生紧绷的神经,能够让他们没有压力和烦恼,这些优势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自主学习思考。锻炼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思路活跃,不再被局限,并且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提高素质修养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有利于修身养性。音乐传递的内容寓意深刻,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将具有教育意义的歌词通过音乐课堂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并领悟音乐带给他们的知识和情感。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学生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措施

1.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所有的学生都一样,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兴趣十足,不用督促他们自己就会自觉地去完成,而且结果更是令人欢喜。教师应该和学生多交流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我国研究性学习课题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学生自我发现、提出,由辅导老师进行指导。另一种就是由辅导老师提出研究课题,学生选择参与。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能够促进师生间的配合和互动。首先,在探索课题之前,可以为学生做好充足的基础准备,然后让他们自己进行课题的探索和研究,这对他们的言行以及情感有着深厚的影响。他们会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并且集思广益,努力思考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体会,从中受到启发,明确自己的探索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经过和辅导教师交流探讨,最终采用学生自己做出的研究课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这种由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学习方式结果离预期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由于自我提出并研究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不能够运用自如,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辅导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导致沟通时间短促、任务量大,这个弊端严重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所以,由辅导员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研究探索这种抛砖引玉的学习模式更适合他们,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

习惯。

2.设立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评价小组

通过组建研究性学习评价小组,在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相互分享自己获得的知识和感受,各抒己见、大胆发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收获。在交流过程中遇到不同看法和理解的时候启动讨论模式,辅导员在其中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观念。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评价方法对学生完成的课题进行评价,评价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勿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让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培养学生思考创新的能力,达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效果,为祖国培育复合型人才。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音乐陶冶自身

音乐本身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放松紧绷的神经,好的音乐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要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教师就要多采用积极乐观、健康向上、阳光的音乐教育学生,培育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利用课堂指导

即便音乐有众多好处,可以吸引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但是有的学生天生就不爱音乐,这就需要后天培养,教师通过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音律的美妙、音符的神奇,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课在带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所以,音乐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尹后庆.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0(1).

第5篇

工作计划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参考!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的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个几个方面的内容: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我国江南地区、非洲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感兴趣,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能够选择用欢快、热烈、轻快活泼、优美抒情、赞美等不同的情绪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

3、能够用自然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初步了解变奏曲式、手法,认识变音记号等相关的音乐知识。

5、体验感受马林巴、非洲鼓等非洲民间乐器的音色,以及我国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二、改进措施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适应新课程。

2、在备课时,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3、作好“培优补差”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优生的音乐特长。

4、在上课时,要多注重与学生间交流;以引导、启发为主,精讲。

5、严格训练课堂常规,切实为每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6、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其它方面

1、认真参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并做好记录。

2、认真开展艺术社团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特长。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认真做好笔记。

4、苦练功,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教育教学方面:

由于各个小学的音乐教学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到初中之后主要做普及音乐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乐器的学习并不难,关键对于一些一点没有音乐知识、不识谱的同学就有些困难,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简单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学习的兴趣,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通过课件多媒体教学,先让学生熟悉、了解、听辩西洋乐器中的单一音色,对学生鉴赏作品有较大帮助;

2、在学习竖笛之前,先由教师示范演奏流行歌曲,这样使学生因为喜爱而想学这件乐器。不放弃每个学生,从简单到难,让他们有着自己的成就感。

3、教师充分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4、适当放松课堂,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开办音乐会的形式,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展示自我。本学期是新生入学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在班级举行乐器演奏会,歌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课堂当中来。

5、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特别是在小班额的实验班教学当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课堂方面:

本学期要举办二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是学生充分展示个人才艺和特长的关键性活动,在音乐方面可分为舞蹈、器乐和声乐三个大方面:

1、舞蹈比赛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出群舞、双人舞或独舞,要出一台舞蹈专场,这种形式使班级荣誉和凝聚力集中的时刻,而且在校园可以使舞蹈百花齐放。

2、声乐比赛是放宽到有特长的同学就可以参加,进行初赛和复赛的选拔评出奖项,在由音乐教师组合参加汇报演出。

3、将在七年级各班进行班级的声乐表演,选拔唱的好的同学进行培训,组成小型的合唱队。

4、器乐比赛先在各班进行,然后统一学校进行比赛,乐器种类不限,每种乐器都可以参加,根据程度评奖。

5、选拔乐器特长的同学组织民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以便在市区的各项活动中组织大型的演出。

三、教科研方面:

根据区进修学校音乐教研的安排,全区音乐教师申请了中小学器乐合唱的研究,我现在正在进行器乐进课堂的探试中,许多课上、课下的进展都在进一步的尝试中,参加课题研究是一种成长,还可以把做的点滴都记录下来,为将来的器乐教学积累经验,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长处推动教学。在合唱教学方面,也要开始努力探索,虽然对于中学合唱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是肯做就会有成效。

第6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民族音乐;分析研究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更多地融入传统美感的因素与资源,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人生理念的引领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初中生中很多学生沉迷于流行音乐,整天靡靡之音、无病,势必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消极影响。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将民族音乐引入音乐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给学生的音乐爱好之旅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一、营造氛围让民族音乐融入校园生活中

在初中生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更多的是对流行音乐比较喜欢,这与当前娱乐界注重包装和宣传有关。一大批具有靓丽外形的歌手,以及经过过度渲染氛围的流行歌曲,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具有绝对的杀伤力,许多初中生将零花钱都用在了购买流行歌手贴画上。针对这样的状况,音乐教师更要主动承担起引导的责任,因为靡靡之音的流行乐是无法对祖国未来栋梁的青少年发挥出多大正面引导作用的。相对于流行音乐而言,民族音乐更具正统地位,更具有正能量的蕴含,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向学生推荐民族音乐,利用各种载体和资源让学生接触民族音乐、欣赏民族音乐并爱上民族音乐。学校在平时播放校园广播音乐的时候,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优美旋律和意境的民族音乐,例如《春江花月夜》的旋律非常优美,意境也很动人,在校园里播放这样的曲目,很是适应校园文化建设氛围,让学生逐步接触这些民族音乐作品,感受到音乐之美,并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精选优秀民族音乐作为教学补充教材

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感悟民族音乐,课堂是重要的阵地。现行初中音乐教材中也有一些民族音乐作品,但是相对于实际教学需要以及学生成长实际看,数量还远远不够,教师需要自己搜集整理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补充到教学活动之中,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从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等方面,搜集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更加贴近学生兴趣爱好、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欣赏、传唱,深刻领悟其旋律和意境,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品鉴能力。例如从古筝独奏《梁祝》中体味凄美的爱情,从民乐合奏《金蛇狂舞》中感受节日的浓厚气息,从民乐合奏《欢乐的泼水节》中感受人们欢快的心情等等。将这些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带进课堂,作为补充教材进行教学,能够对音乐教学活动发挥积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教师也可以开展这一方面的课题研究,参与校本课程的编撰,体现本校民族音乐教学方面的特色,也可以对教学活动产生较好的支撑作用。

三、运用课外拓展活动感悟民族音乐之美

对于初中生这样发展阶段的青少年而言,课余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音乐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在课余拥有的自主活动时间也越来越多,教师可以进行因势利导,组织开展以欣赏和传唱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为主题的活动,将有兴趣的学生以及对音乐有特长、有潜质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一些专门的拓展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目标。在课外拓展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由一个从不感兴趣到逐步产生兴趣,最后非常喜爱的过程。因为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无论是歌曲、器乐演奏还是说唱艺术,都具有较为深厚的底蕴。越是欣赏和感悟,越是韵味十足,如同美酒一般值得回味。笔者除了引导学生多欣赏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之外,还对学生进行演唱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对照乐谱自己学唱一些曲目。在班级中组织一些小比赛活动,将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感悟推向一个新的。

四、鼓钛生自主欣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

现在学生的家庭条件都比较好,配备了电脑以及网络,学生欣赏音乐的途径也更广了。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及课外拓展活动中引导学生欣赏和学唱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绿色上网,自己搜集和下载一些好的音乐作品。自我欣赏,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大家互换资源,接触到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一方面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在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和传唱中受到美的熏陶,汲取更多正能量和主旋律的因子。许多学生在和笔者谈心的时候,谈到对民族音乐的感受,认为以前自己没有注意这一方面的作品,经过学习和欣赏之后,发现民族音乐作品的意境、层次以及蕴含的情感,明显比一般流行音乐高上几个层次,自己也逐步喜欢上了民族音乐,这也是民族音乐进课堂进校园所期望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民族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民族音乐,对学生品性陶冶、情趣培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广大教师可以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戴小荣.关于民族音乐走进课堂现状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5(22)

第7篇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任职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师德方面:

始终自觉以一个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从各个方面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生活中,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善待邻舍;工作中,精心备课,课堂精致,与同事愉快相处,对学校真心维护。把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则,自我奋斗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统一,以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为核心,做“学生喜欢、同事支持、领导放心的教师”。并做到时时刻刻,事事处处。

二、育人方面:

坚持爱心育人,身正为范。曾经做过一学年的班主任,后因身体原因脱离了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愿意蹲下身来聆听学生的心声,甘做学生的朋友、师长。关注教育中的细节,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反思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的习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的教育好学生。

三、教学方面:

1、潜心教学研究,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与行为。能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实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教后能够进行理性反思,将教学方法、技能看成是一种艺术,时刻以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能把握所教教材内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教学个性,把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作为自己每天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基础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2、奋斗目标明确,教学改革愿望强烈。

不循常规,敢想敢做,既关注自身的发展,又关心事业的创新。对自己,抓课前钻研教材,学情分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抓课堂教学效果,抓课后反思,问题研究。对学生,抓良好习惯培养;抓基本能力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努力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素质提高、班级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

3、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教后札记,研究教学案例评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体现教学个性和教艺美感。静心撰写教育随笔,记录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及其成长经历、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每学期提供2节高质量的有特色的研讨课或公开课,上学年已经在校内执教了两节公开课,即初一年级的唱歌课《DOREMI》和初二年级的欣赏课《广东民歌欣赏》。为传承京剧文化魅力,构建校园文化特色,让京剧艺术走进孩子们心中,两年来我在我的初一、初二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开展了传统知识普及《京剧基础知识欣赏》,激起了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曾在课外活动时间排练了男生、女生的现代京剧联唱、表演节目。

四、教科研方面:

(一)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学习教育理论专著。

立足自我专业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把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内涵,指导教学创新。做到了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形成比较强烈的教科研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引领、推进新课程的带头人。

1、勤——时时处处皆学习。

俗话说:夜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力争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2008年10月学习《音乐新课程改革理论》并写成心得。2008年12月学习《中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并写成心得。2009年3月与全校的名师骨干教师一起赴青岛学习“高效课堂”,写成了《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一文,后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成了《音乐课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2009年5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校园合唱指挥研修班”,回来后写了学习心得。2010年2月正值寒假期间,我静心拜读了《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书,从这项山东省中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学习了成为名师的6大职业素养和49个细节,阅读中一次次被书中多位名师的肺腑之言所打动,同时被书中多位名师所阐述的教育哲理深深折服,写成《做优秀的音乐教师》读后感。2010年7月,参加全县教师暑期培训,写了总结《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之感想》。2010年9月观摩第二轮立标课后写了心得体会。2010年12月写了学习《中国教育报》的总结。

2、广——博采众长。

读书使我心灵充盈,眼界开阔,为汲取营养,提升自己,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自主学习了《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中学音乐教师人文素质培养》、《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每月有计划的撰写业务理论笔记及教学随笔多篇,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尤其是在我今年生病养病的几个月时间里,忍着病痛,我把《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进行了细致的研读,为自己“充电”,或做批注书写自己的灵感,或做摘抄记录自己的感想,感觉受益匪浅。

3、深——读原著,明精髓。

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把书籍作为我进步的阶梯。认真研读、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与优秀教师同行》、《与名师同行》、《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等专业书籍,从专家学者身上吸取理论精华,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4、用——学以致用。

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勤于动笔。将自己的随思随想化为文字,积极投稿报刊杂志。2008年撰写论文《论音乐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表于《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9年撰写论文《以音乐为本实施初中音乐新理念》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刊物,2010年撰写论文《改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教育学》刊物。

2009年撰写论文《谈谈音乐欣赏课教学》在“感动中国——2009年全国第三届音乐教案、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2009年创作歌曲《我把祖国爱心窝》在“感动中国——2009年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中获二等奖并发表收录于《感动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原创音乐作品精选》一书。

(二)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在各级教研活动中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领本学科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听本学科的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全力推进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出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向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出关于教学工作的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成长。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每学期精心制作多个教学课件,并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网站资源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带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五、专业技能方面:

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忘不了与学校部分老师参加的2008年春节文艺汇演文化广场展演健身操,展示了锦秋中学老师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忘不了与全校老师一起拼搏2009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博兴教育系统合唱比赛,喜获二等奖,展现了锦秋人的积极豪迈。更忘不了与锦秋办事处的全体职工一起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庆祝60周年及我县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大型广场歌咏比赛,荣获二等奖。并且珍惜和积极投身于全县教育艺术团的每次排练和演出。

六、取得的点滴成绩:

2008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首批“骨干教师”,2009年10月被评为“滨州市艺术教育优秀辅导教师”,2010年3月入选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2010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第七批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能手”,2010年12月被评为“滨州市第七批教学能手”。

七、不足和改进:

1、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科研课题,出经验,出成果。

几年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长优势,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我选定开展的校本教研课题是《京剧推广进校园》。计划三年内完成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每学期完成1—2篇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左右),力争每年有1—2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推广先进经验,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宣传和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

至今还未完成研制校本教材,正在末期整理之中。未严格按教学科研的规定深化过程研究,整理出相关的数据、资料,提供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研究报告,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用心积累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用爱打造精彩独特的艺术作品。

学校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艺术成果的积累需要课外活动时间的打磨,需要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课外活动开展需要常态化,才能保证两年一届的全市、全县中小学艺术节节目精彩纷呈。

3、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达到资源共享。

第8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促进发展;拓展渠道;本地音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79-01

教材是学习音乐知识的重要载体,笔者所处的地区统一使用苏少版教材,由于不同地区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统一的教材容易出现适用性问题,开发校本教材能促进学校结合本地人文环境和文化传统,使具有本土特色和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得以开发。教师如何精心拓展开发渠道,掀起音乐流行风,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呢?

一、以教材为载体,不断促进学科向深层次发展

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材,它的编写方向既体现本地特色,又要与全国通用的音乐教材接轨。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教师要结合现行教材,从横向和纵向去挖掘,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喜爱的教材。同时,教师利用现行教材进行教学时,发现教材上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内容,在开发时要让校本教材成为音乐教材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利用校本教材能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如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龙吟》,教材安排了“龙的传人”“我是中国人”“竖笛练习”“金蛇狂舞”“红旗颂”“音乐沙龙”等,在教学时,我发现不少学生对这一单元的音乐很感兴趣,特别是当教师结合音乐主题创设情境,学生被深深地震撼,他们对中华民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初中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期,基于此类题材是校本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像《龙的传人》演唱的版本就有多个,在开发校本教材时,可以考虑将这些版本收录其中,通过欣赏、演唱不同版本的《龙的传人》,感受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同《我是中国人》类似的音乐曲目也是比较多的,如《我的中国心》《我爱你中国》《中国人》等,开发校本教材时收集爱国歌曲曲目,并以调查方式了解学生的喜爱程度,然后设计成专题,促使学生学唱爱国歌曲,传承民族文化。

二、积极利用各类渠道,不断拓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渠道

音乐派系多、流传广,互联网存在海量资源,拥有海量的音乐作品和影像资料。校本课程是集文字、图文和影音为一体的,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教师要不断拓展各类渠道,但在收集资料时,教师要系统地编排目录,并根据目录收集资料,加工资料,最终做成一本可操作性强的校本教材。

如流行音乐是初中生课余时间经常接触的音乐元素,但在研究苏少版音乐教材时,我们发现教材内容相对有限。在开发时,教师可以以流行音乐为一个主题,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和课后经常接触的流行音乐,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目录的修订和调整。接下来,学校发动学生和教师的力量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二次加工。传统意义上的校本教材是静态的图文资料,在信息技术时代,校本教材要突破传统的纸质媒体,将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相结合,让音乐“动”起来。可以说,如果校本教材紧扣学生和教师实际,是师生共同制作的,校本教材的生命力就会很旺盛,并会在推广过程中得到师生的进一步修订。

三、以本地音乐为特色,让校本课程资源更接地气

由于目前学校使用的音乐教材是统一编排的,编者在编写时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地区的特色音乐,学生在课余生活又经常会接触到本地的音乐元素,这些音乐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要深入挖掘本地的人文资源,精心收集身边的特色音乐,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收集本地音乐素材,既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又能让校本课程更接地气,更多元。

如民歌是初中音乐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渠道,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教师要立足南通市的实际,以“南通地方的民间传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音乐资源,利用学校图书馆,当地音乐博物馆、民族音乐传承艺人等资源了解南通民歌。像海门民歌,教师以海门民歌的历史与特色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挖掘:(1)海门民歌的历史渊源。了解它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随口即兴哼唱出来的,曲调比较淳朴自然。(2)海门民歌的分类和特色。主要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并介绍它们的区别与特色。(3)民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借此激发学生对本地民歌的喜爱。校本教材作为最接地气的教材,一定要精心挖掘本地的优秀音乐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了解本地音乐,传承本地音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编排,图文并茂将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对本地音乐有进一步的了解。

总之,校本教材更贴近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更接地气,它能促进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爱上音乐。想让校本教材开发得更好,需要教师结合现行教材,深入研究音乐课堂上学生喜爱的音乐元素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教材向横向和纵向发展,并挖掘本地的优秀音乐素材融入其中,从而借校本教材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地方音乐课程资源校本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主体性发挥;良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47-01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见仁见智。我们认为: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引导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学习的课,也就是具正实施素质教育的课,是好课。从表现形式来看,传统的成功经验与现代教育思想结合的恰到好处的课,主动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巧妙结合的课,是好课。从对象看,师生各得共所,都有出色表现的课,是好课。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而今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学生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分析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九分之八的学生是当地人,根据他们年龄特点,各方面感知能力特点,另外九分之一的外校生,他们思维较为敏捷,想象力丰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有意识地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进行主体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提高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三个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创设自主的环境,才能造就自主性的人;设置奴性的环境,只能造就奴隶!”

1、自主性

它与受动性、外在性相对立。其表现为学生行为的自主、自信与自律(自控)。自主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辨论会主席、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点拨和概括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之前教师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这点在当前普遍没有做到)。应该区别“教学”与“教学生学”的不同,认识到从长远上看,少教才能多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调整)。具有反思的思维方式,是人的重要特征;反思,是自主性的最重要表现。

2、活动性

活动性的核心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从感觉效应转变为运动效应,不仅指动手、动口之类的操作参与,更指理性思考的投入。活动优劣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程度。未来社会需要肯于参与,善于活动的人;否则,生活和工作质量都不会太高。活动是未来社会的必须,也是学会学习的必须。活动性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空,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非自己。必须强调指出,这里的活动是自主性的活动,即学生作主人的活动,而非学生是木偶的活动,也非“表演式”的专供参观学习的所谓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习是试错的过程,不是复制、照相。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理解事物,都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教学,矫正或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3、创造性

创造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对中学生而言,不应该要求“发前人所未发”,仅要求“发自己所未发”即可。从社会需要与学习需要两个方面看,教学中都必须强调创造。创造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实践与激励:自己的创造实践是对学生创造的激励,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创造离不开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离不开审美水平;因此,在引导与激励中,应该在美育上多下笔墨。对学生的要求是探索与猜想:探索是态度、猜想属方法。在课堂研究过程中,把握上述的主体动作,根据不同学校和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的特点,创造出的特色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实验段与实验教师重视个案研究、不拘一格育人才。在注意研究课题的同时,特别注意“情感”的开发与利用,不局限于“知识流”的研究,可以吸纳现代教学人本派、理性派、感性派等三大流派的所长,促进我们课题研究的深入。

二、研究理论依据

第10篇

本人自2005年9月晋升为中学音乐高级教师以来,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工作,并担任音乐学科教研组组长。2020年9月被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特级教师”称号;2020年10月被锦州市教育局聘为锦州市2019--2020学年度体育与艺术“脱颖杯”、“智慧杯”教学大赛专家评委;2014年1月被锦州市教育局评为2012—2013学年度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优秀教师;2006年4月被锦州市教育局、锦州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等评为先进个人;2013年5月开始,连续四年被渤海大学聘任为客座教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外指导教师;2020年12月被聘为渤海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师,承担渤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学设计》课程。

一、爱岗敬业,政治素质过硬

热爱音乐教育,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习,坚持以“学生第一”、“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作为工作信条,时时处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执着于平凡而自己感到快乐的工作岗位。不忘初心,牢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把自己锤炼成学生喜欢、同事贴心、领导省心、家长放心的音乐教师。

二、乐于奉献,支援薄弱学校建设。

为均衡发展全市教育资源,2015年9月我开始主动要求到薄弱学校逸夫中学任教5年,任音乐课并指导分校同行的集体教研,指导分校的艺术节活动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骨干教师带头人的作用,为薄弱学校的学生接受优质的艺术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三、更新观念,践行高效课堂

潜心学习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2016年11月荣获锦州市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16年8月和2010年5月在锦州市中小学体、音、美评优活动中,执导的《小提琴协奏曲<春>》和《戏曲百花》课分别荣获一等奖;2015年5月在辽宁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异地跟岗研修项目培训中作《樱花》示范课;2010年10月在锦州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中心组成员业务交流活动中做《世纪春雨》示范课。工作中注重扎实训练基本功,引领学科开发校本课程,打造学校音乐教育特色和教育品牌。

2014年3月课题《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法的实验研究》顺利结题后,实验报告获成果一等奖,并取得很好的教育教学成效,合唱教学成为学校特色艺术教育,本人指导的合唱展演在锦州市教育局举办的合唱大赛中连续几年都获得一等奖,千人合唱表演《龙的传人》、《天路》、《爱我中华》在锦州市中学生运动会上给人震撼受到好评。为提高课堂效率,我坚持不断学习,目前主要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和实践,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打造更高效的音乐课堂。

四、精业钻研,练就过硬本领

坚持钻研业务,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教36年来,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在2012、2013、2014、2015、2016年分别参加了“国培计划(2011)”骨干远程培训、辽宁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东三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研讨培训、辽宁省“十二五”中小学省级骨干跟岗研修和教学科研能力远程培训,不断充电,收获满满。在课题研究上,我也积极参与,为教育教学奠定坚实基础。2012年9月参与课题《学校文化及其建设的研究》经省教育学会评审合格结题;2010年3月参与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验与研究》完成结题,并获省成果一等奖;2007年8月—2009年6月参与课题《当代学校美育发展研究》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评审成果一等奖。2013年12月在锦州市中小学生歌满校园合唱比赛中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1年11月在锦州市中小学民族之声暨校园歌舞展演活动中被评为最佳指导教师,2010年10月被锦州市教育局在市中小学民族之声暨校园歌曲合唱展演活动中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今年我又挑战了校本电钢课程,克服重重困难,并在校研讨周上进行电钢教学展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和老师们学习电钢热情,让孩子们更加热爱音乐课堂,也让我收获满满、幸福满满。

五、锐意改革,教学成果显著

论文《浅谈音乐教学中审美习惯的养成》参与2016年6月全国学校美育交流研讨会论文评比、参与2015年12月辽宁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论文评比、参与2015年5月东北三省中小学美育学术年会评比分别获一等奖。2013年6月论文《学习兴趣与个性差异》在锦州市2013年度课程整合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2010年11月论文《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化与审美趣味养成》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评比获一等奖;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尽力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快乐高效的音乐课堂。在信息化时代,我会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从理论到实践,继续努力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开发自己,为教育教学事业尽自己最大的贡献!

第11篇

张东:贵阳十二中是贵阳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1981年在贵阳市率先创办了颇负盛名的美术职业高中班,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美术人才。2014年,贵阳市政府、市教育局定位贵阳十二中音乐特色办学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工作,已取得初步成绩。

近年来,学校坚持“素质成就未来,爱心构建和谐”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学生多元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遵循“惜时、厚德、笃学、尚美”的校训,形成了“求真崇信、睿思力行”的优良校风、“博学善导、立德树人”的优良教风、“勤奋乐学、致新求源”的优良学风。2014年以来,与北京三十五中建立了友好姊妹学校关系,与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北京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越声工作室在学校挂牌成立,经省教育厅批准,已连续两年面向全贵阳市招收高中音乐特长生。

学校音乐特色教育取得了较大进步,与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湖南张家界民族中学等联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音乐特色教育学校联盟”, 组建了西南地区第一支中学生阮乐队,定期组织音乐夏令营;并创办了贵阳十二中“聆音赏乐”音乐大讲堂,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音乐专家、教授到校讲学。目前,学校已被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授予贵阳市艺术特色学校称号,还先后获得贵阳市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贵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学校、贵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优质学校、贵阳市文明校园、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模范职工之家等光荣称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8至2015年,获得贵阳市教育局高中教学质量“入出口”评估一等奖两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一次,实现了“低进高出”的办学目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记者:作为贵阳市的一所普通中学,贵校如何突破生源问题?

张东:按照小升初政策规定,初中划片区就近入学,而我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家庭教育方法都比较欠缺,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高中招生实行网上录取,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都报考示范性高中或报考地理位置处于中心区域的同类学校就读。因此,从我校的生源情况来看,总体来说质量偏低,入校成绩明显与一些中心区域的学校存在较大差距。

面对这样的生源,对学校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找准定位,办出特色,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家长才会认可支持。近年来,学校除了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通过艺术特色教育、一对一数字教学、高效课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办学条件的改善等措施,加大学校的宣传工作力度,规划好学校的发展目标,提升办学质量,提高生源质量,切实办社会、百姓需要的好教育。

记者:如何在创新中鹤立鸡群?

张东:一是推行扁平化管理,使学校管理更加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二是坚定不移走音乐特色发展之路,力争经过三到五年时间成为贵阳市音乐特色示范性学校,五到十年时间成为贵州省音乐特色示范学校。三是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建设,形成贵阳十二中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是实行初高中六年一贯制教育,将中学六年教育整体考虑,开发适合这种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与其他中学不同的课程特色。五是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如2016年完成四百米标准田径运动场建设,规划建设艺术大楼等,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六是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建成学园、花园、乐园、家园。七是加大开放合作办学力度,进一步加强与贵阳一中、北京三十五中、北京育英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等省内外优质学校的合作,拓展合作项目和内容,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考虑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办学。八是将贵州民族音乐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记者:发展音乐特色教育,贵校有什么妙招?

张东:首先,发展音乐特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文件和措施促进中小学加强艺术教育,所以,我校发展音乐特色教育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第二,我校发展音乐特色教育是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经过周密调研确定的,目的就是要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贵阳市民对优质音乐特色教育的需求。第三,我校发展音乐特色教育,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有些还是国宝级的亟待开发。学校积极寻求与高校、民盟、非遗中心、社会机构、民间艺术家等合作,共同将贵州省音乐文化推向世界。第四,加强对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普及教育,使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学会两到三项音乐技能,同时,在全校开展两到三件贵州民族乐器演奏训练,形成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第五,高中音乐特长班从高起点做起,聘请大学教授、音乐学院研究生到校上课,选派优秀学生到北京、上海学习,支持学生合唱团、阮乐队出国出境演出等,提高学生的高考竞争力。

记者: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贵校如何吸引人才并挽留人才的呢?

张东:首先,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省会城市,近几年来发展特别快,加上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宽松的就业环境,我校作为贵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对人才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对于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可以通过“人博会”或绿色通道进行引进,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第三,我校发展音乐特色教育,为音乐人才搭建了更大、更高、更广的展示自身才华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对于音乐师资人才,作为校长,您觉得怎样的师资人才才符合学校的发展?

张东:首先,他必须得热爱教育事业,甘愿为教育贡献自己的才智,而不是把教师当成谋生的职业。第二,他要有理想、目标,初中或高中三年把学生带成什么样的水平先要有规划,然后按规划逐步实施,同时对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也要有目标和规划,三到五年要达到什么程度,十年达到什么程度等等。第三,要有组织领导能力,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能独树一帜,而且还要有组织、协调、带领团队的能力,有组织、策划、开展大型活动的能力。

记者: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报考贵校?

张东:我校初中是按南明区教育局划定的片区就近入学,高中面向贵阳市三区一地招生,网上录取。经贵州省教育厅批准,高中音乐特长生面向全贵阳市招生(包括三县一市)。音乐特长生先要经学校进行专业测试,测试合格者才能报考;中考文化成绩原则上要达到我校高中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特别优秀者可降分录取,但不得低于贵阳市划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记者:最后,您想对《小演奏家》的读者说些什么?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情感因素 分析 培养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音乐情感是指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笔者在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策略,指出应通过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信心、乐趣,达到不断发展的目的。

一、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分析

教学中的因素包括教学目的、教师、课程、学生、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反馈等。作为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学过程可被视为认知信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转化的过程。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进行情感因素分析,是进一步提出情感教育实施策略的前提。

1.教材中情感因素分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材料。音乐教材是以音乐为内容的教材,音乐教材中的每一段内容都有其相应的情感,其教材内容本身不可避免地蕴涵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些因素也就是音乐情感。音乐情感是指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在此过程中的反映,表现为或愉快、或忧伤,或赞叹、或愤怒,或兴奋、或恐惧。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驰和声响的色调变化,在运动中表现情感的变化发展,这是任何语言艺术所不能取代的。在音乐作品中通常表现欢快的情绪都喜欢采用跳跃、向上的音调进行,配上快速的节奏和明亮的音色,如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全曲欢快、抒情、健康、开朗,旋律起伏较大。曲作者用了各种变调手法,使旋律在各个声部交替、穿插,此起彼伏,犹如青年男女们在山顶、山坡、山谷,从四面八方传来的热情而优美的歌声。在表现“哀”的情绪时,多采用比较缓慢的速度、级进下行的音调来表现,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在那觉悟的旋律中将作者阿炳的悲、恨、爱全部溶融在深情的旋律中,说他是写景,却景中有情;说他是抒情,却情中有景,其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2.教学环节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的情感因素分析。传统的教学目标表述模糊,而且往往以远期教学要求代替近期教学目标。传统教学目标经常用一些内部心理状态的语言来陈述目标,比如了解、知道、懂得、鉴赏等,表述的文字比较含糊,不够明确具体。如有位教师在赏析《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时这样陈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理解能力。”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无法评价“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情感”和“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到底“进步”了多少。可以使用行为的表述应具有可观察、可测量的特点,应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列出、写出、认出、辨别等。音乐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的作用。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能够引导师生围绕目标的实现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且能以此为标尺,准确地检测教学效果。如在上《唱响国歌》一课时,笔者在仔细分析情感目标的前提下,确定了抓住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这一条知识主线,为学生情感体验铺设了平台;设计让学生听辨三和弦,寻找旋律音走向,体验三个“起来”的力度变化,讲解国歌来历等一系列环节。笔者始终围绕这一情感目标将所有的教学环节串成一线,层层递进,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目标清晰,情意悠长,“以情带情、以情激情”,以自己的国歌情结感染学生,以一系列的音乐体验、问题思考、图片展示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学生神圣而庄严的歌声中巧妙地完成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坚韧、不屈、勇敢、团结民族精神的情感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的情感因素分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和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且这个方法教师用得得心应手,学生也能顺利接受时,其中的情感因素就被激活了,促使教师与学生能够顺利地交流。因此,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例如在识谱教学中讲解升、降音时,教师可以将“do”“do”“do”和“re”“re”“re”作比较,在唱“do”“do”“d”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看着教师在唱这三个音的过程中身体有哪些变化。唱“do”音的时候教师站得很平稳,唱“do”音的时候身体微微有些向上,唱“d”音的时候身体就更加向上;而在唱“re”音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平稳的,唱“re”音的时候身体向下沉一些,唱“re”音的时候就更往下沉。当学生看到教师的这种变化时,都想亲身体验一下升、降音给他们带来的身体变化和内心感受。其实,在音乐理论理中,“do”的音高与“re”的音高是相等的,“do”的音高和“re”的音高是相等的,“d”的音高和“re”的音高是相等的。但由于唱名的不同,给演唱者带来的内心体验和身体感觉也就完全不同。原本枯燥的识谱教学课,经过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情绪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的感染而变得有趣且有生气,在欢乐的体验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奇妙。

(3)教学环境的情感因素分析。教学环境是指课堂内各种因素的总和。课堂环境由物质环境、课堂中的人际关系、课堂的气氛等因素构成。课堂物质环境,如室内的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柔和而充分的照明、和谐的色彩、师生的位置关系等,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包含情感因素,但施教者在创设这些环境的时候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因素,而且这些也总能让人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情感,从而起到陶冶身心、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着丰富情绪情感的个体,因此在交往的过程当中总会有一定的情绪情感在里面,当然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情感因素。课堂的气氛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是教师与学生认知信息与情感信息交流状况的体现。认知信息与情感信息交流顺畅会形成活泼而热烈的课堂学习氛围,信息交流有阻碍则会形成压抑的、严肃的学习氛围。

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教学过程并不只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活动直观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信息交流过程,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认知信息交流同时进行的还有人际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情感交流是指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传递着认知信息,同时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着彼此的人际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会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态度上显露出来,同样,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行、态度中表现出来。师生间的情感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事实上,师生间的人际情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内外各方面的接触中逐渐形成发展的,好比在现实中,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明显比和任课教师的关系要深得多。因而注意调节师生之间的人际情感交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音乐教师在面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突发的举动和言辞时,更应该明锐捕捉,换位交流,这样才能达到音乐和人的情感共振。在一次主题为《乡音乡情》专题音乐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聆听、演唱、分析(旋律下行)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体会浓浓的思乡情,学习用柔美真挚的声音演唱《鼓浪屿之波》。教学分引情―激情―燃情―升情四个环节进行。第四环节是惯例性的拓展实践,笔者重点引导学生:“艺术家用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表现了悠悠的乡情,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形式来表现这种思乡情吗?”这个环节本来是要组织学生讨论后展开实践的,但此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朗诵声,这让还沉浸在祥和的学习氛围中的其他学生和笔者都感到吃惊,循声望去,教室后面一位平日里有点调皮的男生正在手舞足蹈地朗诵《静夜思》。联想他平时的表现,笔者一种无名的情绪突涌心中,今天竟然在公开课上“捣乱”,可没等走近他,突然又传来了另一学生的声音:“老师,请您给他配上音乐。”顿时,教室里一下子升温了,学生个个眼睛闪闪发光,他们心中的情感仿佛要喷泄而出似的。当那两位学生期待和深情的目光和笔者不期而遇时,笔者立刻否定他们要捣乱的看法,突然意识到那种在平日里看来是夸张的朗诵其实是学生对音乐感悟的流露,为他配上音乐也恰是学生情到深处自成曲的需求。这时笔者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继而转向全体学生:“老师想和同学一起来为他配上音乐好吗?”就这样,那深情而又“稚嫩”的歌声回荡在教室四周,流淌于学生的心田。当全场掌声响起的时候,先前那个学生的脸上洋溢着一阵阵喜悦与自豪的微笑,师生在《鼓浪屿之波》真挚的歌声中将思乡情升华,一份宽容、一份尊重将师生情凝固。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会形成情感交流的回路。教学活动中不仅存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同时还存在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尤其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科技越来越依赖于人们的合作探索,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更关注学生彼此间的合作与沟通。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与不同的对象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研究任务,没有合作就没有课题研究的成功。研究性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课题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例如笔者在执教《行进中的歌》这一单元时,在欣赏完《运动员进行曲》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模拟运动会开幕式中运动员入场的情景进行表演,并且自己也加入其中的一组,听从本组组长的安排接受分工,跟学生共同参与表演。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本组学生的合作热情甚是高涨,就连平时不太乐于表现自我的几个学生,也在笔者的主动参与下能积极地投入到表演活动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通过互动合作达到了和谐。

二、情感因素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与利用策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态度体现。它与人的需要和认识过程关系密切,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基础音乐教学必须遵循和运用音乐擅长于抒发感情、激感的特点,以情感培育为基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不仅是音乐课自身的教学内涵,还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且可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更可以使学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操自觉抵制现实生活中各种消极的侵蚀。

1.感受与鉴赏:在欣赏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感受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乐器演奏和创造等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

(1)通过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来获得情感体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乐记•乐本篇》就已经指出:“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描述音乐是以不同的声音表达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音乐是心物交融的产物,是典型的表情艺术。音乐所抒之情是来自社会生活的,是音乐家对生活的感受。要深刻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升华,就必须了解作曲家生活的时代、社会及经历。例如贝多芬的交响乐,无一不是他对所处时代的情感升华,无一不是他个人生活道路上的情感结晶。正如贝多芬自己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这种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精神和信念,既是当时欧洲资产阶级向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贝多芬与贫穷、疾病、失意等不幸命运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反映。1808年,贝多芬住在风光明媚的乡下,怀着恋爱的温馨,心境恬然,于是又创作了美丽的如“夏日的神明的梦”一般的《田园交响曲》。贝多芬的作品反映了他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他不仅有金刚怒目的一面,还有儿女情长的一面;他既有如火的激情,又有似水的柔情。如果割断作曲家的作品与他生活遭遇和所处时代的联系,那么,对其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就难以理解了。因为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精讲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理解音乐作品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情感体验的入口。

(2)通过音乐自身语言的美来进行情感体验。构成音乐语言美的要素有很多方面,例如旋律的美、节奏的美、和声的美、复调和曲式的美。在这些要素中,最富于表情性的是旋律。旋律从本质上说是人声形态的转化,而人声是人类最直接的表情方式,所以人们常以欢快的、温柔的、雄壮的等感情饰语来指称各种各样的旋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旋律进行的曲折、流畅、起伏平衡等特点来分析旋律或旋律的风格,进而感知音乐内涵的美。例如要表现森林中的鸟鸣声,火车进出站时的汽笛声等,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使他们能够回想起对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各种印象,还可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联想。

(3)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基础音乐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歌名曲,如:《我爱你,中国》、《黄河大合唱》、《我的太阳》及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打破学生对欣赏音乐的神秘感,让学生自己感到能听懂音乐。在方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欣赏一首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听辨不同的乐器,分析作品的段落、风格等。音乐可以富于学生展现情感的空间,情感的交流又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2.表现教学: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表现。

表现教学包含“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等内容,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1)准确地解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一首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或对现实生活的心态。对作品意境的深入理解是演唱或演奏好作品的重要基础。每首作品都有一整套表情达意的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形象,是通过音乐语言要素表现出来的。特别是旋律,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基础和灵魂。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就要备课充分,并运用简洁、合适的语言,分析作品旋律、节奏,使学生领会作者通过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如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教师可先把作品的段落、标题、每段的内容、整个曲子所表现的意境进行讲解。第一遍,采用边解说、边欣赏的办法,让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第二遍,聆听全曲并引导学生抓住主题及变化统一的特点,视唱主题旋律和统一的结尾句,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第三遍的欣赏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读一首古诗或画一幅画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把音乐、文学、绘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优美娴熟地范唱、范奏,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教师在教学中的范唱或范奏,是对学生产生直观影响的重要环节。教师富有表现力的示范、激情的演唱(奏)、饱满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能唤起学生的美感。如,《走向大自然》这首歌,歌曲频繁地使用后半拍起唱,休止及切音节奏多次出现,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总是抢拍。通过范唱去启发学生,以情带声,并逐步训练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圆润的声音进行歌唱,这样才能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时,情感就会在学生的心灵上萌芽,而且会在随后的演唱(奏)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3.创造教学:在真实情感培养中发掘创造性思维。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所以,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特定的自然情境或生活情景,培养真情实感。

(1)引导学生开拓想象的空间,体验情感。音乐的教学、情感的培育离不开想象,有想象才会有创造。根据想象自由和富于创造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开拓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驾驭思维的航船,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他们自由驰骋、自由翱翔,去领略创造思维的迷人意境,去享受创造后的愉快,以及表现所领略到的情感。如要表现森林中的鸟鸣声,火车进出站时的汽笛声等,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使他们能够回想起对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各种印象,还可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联想。

(2)设计即兴性活动,进行情感培育。中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要尽量多采用即兴性创作活动。这里的“即兴性”是指实现不必做准备的临时性的创作活动。如音响探索,就是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要表现鸟叫声,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有的学生可能选择笛子,有的学生可能选择二胡,有的学生可能选择人声。总之,这种选择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想象性和参与性作保证。又如在中学阶段,要引导学生表现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情景。学生的想象可能会更细致一些。他们可以用短笛奏出或长或短半音阶来表现风声,可以用大鼓、定音鼓、大镲来表现雷电的声音,可以用甩动纸张的方法表现雨点砸在地面上的声音,可以用人声表现人们的奔跑声和呼叫声,等等。

(3)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增强情感表现。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发,尽量降低创作的难度。创作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适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使他们感到创造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如要引导学生设计一定的音乐情境或生活情节,像设计《三个和尚》的音乐剧,就可以选择初中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因为初中学生既有一定音乐学习的基础,同时又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学生在经过思考和讨论后,可能就会认为用回旋曲式来表现这段故事比较合适。念经的情节可以用有规律的、木鱼的节奏声来表现安详虔诚的意境,而挑水的情节可以分别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度和不同的节奏来表现。

参考文献:

[1]孙岩.音乐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2]何忠辉.论唱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3]彭超,刘小林.论音乐的情感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4).

[4]吴文漪.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王次.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本内特•雷默.音乐教学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7]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0.

第13篇

英国的孩子从5岁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主要学习数学、科学、英语,同时增加一些人类、宗教、艺术、体育这样的辅助课程。而艺术课程占据了学校很重要的位置,包括美术、舞蹈、戏剧等。一周2—3次课程,音乐是主科必修课。

学生在幼儿园、小学阶段,面对的老师只有一个人,这个老师必须是全才,要教授语文、数学、艺术等多门课程,有助于老师对一个孩子有全方位的了解并对其产生影响,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高。但同时对学生本身的发展来说也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他只面对一个老师,他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都会深受这个老师的影响。

英国的音乐教学受制于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但国家并没有制定具体的细节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学校或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而学生在校期间也会持续被考核,通过考核的方式被老师了解,政府也会通过抽查来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在英国老师看来学生学习知识并非是最重要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知识是非常简单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这个过程。比如学习参加合唱团,重要的并非学会几首合唱歌曲,而是要让学生学习与他人之间的磨合与合作的能力,并能举一反三把这样的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以下三点:

1.怎样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音乐?

英国的教学科目中数学、科学、英语是核心科目,每天一个小时的课程,音乐课每周一个小时。不同学校还会根据本校的不同特色制定和安排一些其他的活动内容,比如合唱队、爵士乐队等等,一般都是在放学后和周末自行安排。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11—13岁后就要面临国家的考试,学生可自愿挑选十个科目参加考试。大约10%的学生会选择音乐作为考试的科目之一。这在英国显然已是个庞大的数字。但给我们上课的北方皇家音乐学院的威廉姆老师对此却很不满足,他说:“当我们看到窗外学生戴着耳机,手里拿着iphone、mp3,从穿着打扮到谈论的话题都跟音乐有关,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的如此紧密,为什么只有10%的选择率?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选修音乐课呢?”

如果把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理解为能弹、能唱就是具有音乐才华的话,那这样的理解就显得过于肤浅了,其目的是要通过音乐手段挖掘和培养学生更多的音乐才能。比如一个学生虽然他不会弹也不会唱,但也许可以学习作曲,或是学习音乐活动策划等其他音乐方面的能力。在挖掘学生的其他音乐才能时这些方面往往被忽视了。

2.音乐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音乐教学的目的只是训练学生弹琴或是成为合唱队里的一员,这对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比如:在音乐课上老师让学生吹笛子,但其实他喜欢弹吉他,这种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就会阻碍了他们音乐才华的施展。从这个角度来看,音乐教学最终的目的就不仅是传授给学生音乐技能,而应是根据学生的音乐爱好把他带到音乐的更高层次上去,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

在英国,音乐考核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表演,表现音乐、演奏音乐;第二是作曲、创作方面的能力;第三是广泛地听赏大量的音乐。国家的教学大纲只规定学校要进行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没有指定的教材,因此,考核内容不受制约,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不同专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非常个性化的考核内容。比如擅长作曲的学生,就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擅长音乐理论,理论方面的专家就专门出题,看你的知识量;如果擅长表演,器乐也好声乐也好,表演方面的能力就要相对突出。这样一来,学生就愿意主动地选择音乐作为考核科目之一。

纵观英国的音乐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考核都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3.怎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方式?

在英国,无论是聆听专家的讲座还是实地到学校参观,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在音乐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同时,教师还很注重培养学生评论音乐的能力,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帮助他们在今后作曲过程中解决一些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所以音乐课最好的方式并不是老师怎么去教音乐,不是去告诉学生什么,而是和学生一起去经历、分享、体会,老师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这个过程,然后带着问题去想去学,去主动探究。

威廉姆老师听过中国的音乐课,他认为中英两国的音乐课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的音乐课是教音乐,英国的音乐课堂是通过音乐的手段让孩子们一起分享、体验音乐。

我的思考:新课程改革多年来,我们深知这样的道理:同样的一堂课,如果没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而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表面上看信息量大,但学生真正获取的知识其实是有限的,在传授的过程中也许还会出现偏差。而在师生互动、讨论、学生主动探究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下,能对学习充满信心,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

但缘何我们的课堂始终脱离不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是因为课堂上人多而无法实行小班化教学?还是根深蒂固的“师本”思维方式左右了我们的授课方式?学生真的是课堂的主人吗?

我们一些专家带到国外去的录像课,外国同行看了很奇怪,你们为什么只拍老师呢?你们不是说课堂上的主人是学生吗?评课关注的究竟是学生还是老师?的确,回顾我们对课堂的评价,我们会去看老师是怎么组织课堂教学的,老师的语言、引导是否合理到位,老师的弹、唱、语言表达等基本功有否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如果这些都做得很好,哪怕学生没有反应,我们也只会说,嗯,这课上得不错,就是学生不够活跃。那这也是学生的责任。

在这里中西方对课堂评价的标准和思维方式呈现了极大的反差。我想这也许可以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英国,我们参观了几所艺术特色的普通中学。曼彻斯特的波顿中学(Bolton High School),这是一所普通中学,同时它的特色是艺术传媒,学生除了基本科目的学习外,在艺术传媒方面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擅长。

波顿中学有着六十多年的历史,在校人数已经逐渐扩大到了一千八百多,是曼彻斯特相当有规模的学校。学生在11—13岁的年龄段完成二级教育(相当于国内初中),之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选择继续留下学习两年(相当于我们国内的高中教育),然后申请大学。同样,学校音乐考核的内容按照英国国家要求分成三块:表演、创作、欣赏。在考大学之前的两年学习中,学生的音乐水平也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我们悄悄走进他们的音乐课堂,正在上《电影音乐》课,七年级新生的第一堂课:老师拍摄了一段学生熟悉的视频,配上不同风格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己为这段视频配上相应的音乐。这样的方式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也经常使用。但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上这个电影音乐是一个系列的内容,学生除了欣赏还要学习创作、编辑音乐,也就是说,除了鉴赏,他们的课堂还注重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另外,13岁完成二级教育后选择升学的学生也可以在这个教室完成作曲作业,以帮助他们升学。

我们参观舞蹈房,正遇到学生排练《西区故事》中的“玛利亚”那段,专业的舞姿令人咂舌,这是几个准备申请大学的学生,她们选择舞蹈作为其中的一门升学科目,学校为此聘请了专业老师进行辅导。

在学校的现代化艺术大楼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型的电视台,学生可以拍摄自己的东西,在这里编辑制作,三年后哪怕不选择升学,也会成为这一领域的小专家。

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想当摇滚明星,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学校还购买了一批新的爵士乐的乐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电声乐器,组织电声乐队,始终用音乐的手段让学生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乐队里有一名键盘手、一名电吉他手、一名电贝司手、一个架子鼓手和一个手鼓演奏者,另外加上一名主唱者,5—6个人的小型爵士乐队就正式成立了。为了不影响他人,乐队中的每件乐器都带有耳麦,队员可以听到自己练习的内容,也可以听到自己小组练习的内容。老师在终端系统可以听到学生演奏的声音,检查学生是否在练习,或练习的效果怎样。系统还带有录音设备,可以把学生演奏的作品全部录制下来。

在英国,流行音乐深受学生喜爱,在课堂上,学生在流行音乐的学习中,既提高了音乐的技能技巧,也学习到了很多的音乐知识。我想,在这样生动有趣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又怎会不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呢?

我的思考:反思我们国内很多的音乐课,我们的学生同样也是那么地喜爱流行音乐,为何却不喜欢音乐课?假如我们的音乐课堂只有滔滔不绝的欣赏和讲解,学生又怎能不昏昏欲睡?我们在责怪学生不听话、音乐素养不佳、不懂得品味的同时,是否也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

英国的老师不评职称,没有考核评比,也没有写论文的压力,不用搞一些空洞、华而不实的课题研究,他们除了完成规定要求的职业培训,好学上进的老师会乐意主动去参加一些专业培训,音乐老师还会参加一些社会艺术团体,以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把一些新鲜信息带进自己的课堂与学生一起分享。纵观他们的音乐课堂,教师的确需要不断充电,不断加强专业化发展才能应用自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提高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要上好音乐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英国学生在完成初中学业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留下继续学习;在完成高中必修课的同时进行一些职业教育,学校有大量职业倾向的选修课程,以更有效地满足和尊重学生的选择。也正因为学校的课程是为学生个体服务的,所以课表非常难排,只要有学生选修的课程,就必须开设,每个人的课表都不一样。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学校会从服务机构聘请专业的老师来任教,这在英国非常普遍。比如音乐课,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到音乐服务机构购买音乐服务,公立学校由政府拨款,拨款情况视学校的学生人数而定。音乐服务机构有自己的基地,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每周一小时的音乐教育外,还可以在课外到这些音乐服务机构学习音乐、参加活动。通过在音乐服务机构的学习,学生有可能接触到大量的优秀音乐专业老师,这样的音乐学习就更加宽泛而不是单一的了。

曼彻斯特的弗里布鲁姆高级中学(Fallibroome High School)是一所拥有1500个学生初高中一体的综合性学校。我们行走于校园中,可以通过校服分辨出两类学生,一类是11—16岁的学生相当于国内的初高中学生;另一类是完成中学教育后选择继续留下学习的16—18岁的大学预科生,相当于国内的高三或大一学生。学校兼有艺术特色,在艺术教育方面有很多成功之处。他们有4个专职音乐老师,另外还在校外聘请了4位老师承担一些器乐、戏剧、舞蹈等教学工作,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

我们先观摩了一节初中音乐课,25个学生分成5个小组。教室里有两架电钢琴,一整套电声乐器,角落里还有很多非洲鼓之类的乐器。教室后面一排有四个小教室,留有一扇窗户和一扇门,每个小教室里各有一套电声乐器。

上课之后第一步,学生集中到钢琴前做发声练习,并跟随老师作高低音练习;第二步,跟随电钢琴演唱一首流行歌曲的高声部;第三步,老师弹琴,让学生听第二声部的音和节奏,并做听音模唱;第四步,两个声部练习(这几个步骤和国内的音乐课有些相似)。

接下来,老师把谱子发给学生,先让一个学生到大教室的架子鼓前练习节奏,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分组到各个小教室进行练习,学生在小教室里会尝试不同乐器的演奏,没有老师的监督却很有秩序。

看见小教室的灯闪灭了两次,大家以为出现了什么故障,只见学生迅速走出小教室坐回座位,原来是老师发出的集合的号令,接着学生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讨论。

我们观摩的一节高中音乐课,只有7个孩子选修,在全苹果电脑的音乐制作教室里,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编辑,完成整个录音过程。这些孩子是为申请对口的大学做准备,但这样专业的设备和课程设置,即便不是申请大学,也已经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几乎没有老师详细地手把手地教授和讲解,这也许正是威廉姆老师一再强调的用音乐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感悟音乐吧。课堂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身对音乐的感悟,然后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

从表面看,这也许要比我们采用的传授和讲解方式效率低,我们一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也许他们要花上几节课的时间。但是,如果以教师不仅仅关注自己的“教”,而是更关注学生“学”的角度考虑,从学习的兴趣和长远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看,这样的教学显然更胜一筹。

第14篇

关键词:少先队 大队辅导员 专业化建设

中学大队辅导员是共青团依靠的重要力量,承载着少先队与共青团有效衔接的使命,是辅导员队伍中主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指导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从目前各个学校来看,中学专职大队辅导员少之又少,有的是任课教师兼职,有的甚至没有这样的岗位,中学少先队活动难以展开。没有活动就等于没有少先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实践是我们少先队建设最有效的途径。如何育人也就成为当今中学大队辅导员面临的新课题!所以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大队辅导员,更应该走向专业化。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化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少先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只有加快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才能做好党、团、队的有效衔接,才能真正适应当代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效发挥团队组织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功能。

一、当前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素养现状的思考

我在团委兼职三年,担任大队辅导员一年多。面对忙碌繁杂的班队事务,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总会感到无奈和无力。 由于自己的专业素养还不够扎实、对待工作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探索与思考。我认为中学大队辅导员专业素养还存在以下不足:

1. 专业知识缺乏。中学大队辅导员对少先队的基础知识及常规工作程序不熟悉,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并影响到少先队工作效果。

2. 教务工作繁重。大多数中学大队辅导员角色多,任务重。我担任初高中音乐教师,每周20多节课,音乐组工作繁多、细小,形成了辅导员工作的多面性,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提高。

3. 科研意识不强。辅导员任务繁多,要致力于研究少先队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青少年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教育时机,没有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二、新形势下中学大队辅导员的定位

首先,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指导者,是合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少先队员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中学少先队员由于心理呈半成熟状态,所以辅导员更应该及时准确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少先队员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让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辅导员同时还应该是少先队员生活的益友,真诚地为少先队员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中学大队辅导员还应该秉公办事,为少先队员树立榜样。辅导员在处理问题时,要公正无私,不可感情用事。队员犯了错,辅导员必须给他指出来,并加以分析,使其明白是非,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纠纷,辅导员应把事情原委调查清楚,站在公正立场进行裁决,不可有所偏袒。

再次,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民主平等型”“表扬激励型”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使队员在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备手段;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少先队员,了解他们的所思、所做、所为,要真诚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工作中以表扬激励为手段,使每个少先队员都能素质全面、人格完善轻松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建议

专业化建设是辅导员育人的关键。一个优秀辅导员,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活动能力,而且需要广博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本领。结合我的工作实践,对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集中式培训、加强自身学习,用理论支撑起专业化建设的框架

集中式培训可以让辅导员们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学习少先队的基础理论,通过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可以和其他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各省市区多开展关于少先队基础理论,少先队政治理论、少先队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培训、少先队工作项目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培训,培训过程中可以聘请优秀辅导员对“新”辅导员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2013年7月我市在呼和浩特民族实验学校组织了全市大队辅导员培训,在培训中不仅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了很多实践性的技能。例如国旗班应该如何护旗、升旗手应该如何叠旗,鼓号队基础知识与编排。这些内容正是像我一样的“新”辅导员渴望学习的。所以,作为新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相关的培训。用理论支撑起专业化建设的框架。除集中培训之外,加强自身学习。

2.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搭建“借鉴学习交流”平台

校际交流可以有效地学习优秀辅导员的工作心得及观摩成功的活动案例。校际交流活动,为辅导员搭建了 “借鉴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校际交流活动,辅导员之间交流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学习前沿的信息,在教研氛围中提高辅导员的研究能力。同时,校际交流也是青少年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我校曾开展与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土默特中学及北京一零一中学、日本玉琦县立不动冈中学等众多知名学校的校际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兄弟学校的育人模式,通过学习引发自己的思考,借鉴成功案例。与此同时,少先队员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展现了团队精神。例如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中,我校学生有四个案例入围,分别是《慈善公益新模式――“火箭”计划》《流浪动物救助站》《书香青城》《温暖校车》,学生们通过精彩的案例分析与答辩,赢得了各个学校的老师和小伙伴的认可,也懂得了作为当代青少年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我校组织的与日本玉琦县立不动冈中学的师生联谊植树活动中,中日小伙伴共植一棵树,自己挖树坑、抬树苗、栽树、浇水,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也让其懂得劳动的快乐了解绿化家园、和平友好的意愿。

3.以团带队,做好队与团的有效衔接

少先队员是共青团的后备力量,作为初高中一体学校,结合我校特点,开展“以团带队”工作。每年新生入学,学校团委、大队部都会举办隆重的欢迎仪式,让少先队员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组织,感受“家”的温馨。少先队大队成立后,由高一年级的共青团员在大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引导初中各个中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科技艺术节、读书节、新年合唱节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高一年级共青团员感受到了肩上的使命,积极地为少先队员们作出表率,初中少先队员也向往着加入光荣的共青团。每年五月四日、十二月九日我校都举行优秀少先队员入团仪式,在入团仪式上,新团员庄严宣誓,使命感油然而生。同时高一年级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社员也在发挥共青团员的作用,带领并指导初中少先队员参加社团活动,使得人人有岗位、个个都参与实践活动。少先队员们在参与活动时不仅学到了广泛的知识,个人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与精神生活。以团带队,体现在团队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好团队的有效衔接,是中学大队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4.结合个人特长,做有“魅力”的中学大队辅导员

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到了中学阶段,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不良习气、不利因素,使得学生们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小伙伴不喜欢和辅导员进行交流沟通。我以特长,力争做有“魅力”的中学大队辅导员。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展示”是大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相互信任、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课上让队员聆听一些经典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陶冶情操。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机会,每一个队员都有闪光点,有的会唱歌、会跳舞、有的队员会乐器,我利用自身特长和少先队员们融合在一起,共同载歌载舞,寓教于乐,多姿多彩的生活让每一个队员都沉浸在融合、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慢慢地辅导员就和每一位“小伙伴”很和谐、自然地在一起,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5.课题式研究,让中学大队辅导员走向专业化

中学大队辅导员应积极申报课题,根据初中少先队员的身心特点、辅导员个人的兴趣,结合自身工作及校园文化,确定研究子课题。辅导员要深入实际,将日常组织的活动及时形成课题阶段总结,并深入思考,注意材料的及时积累和总结,并把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多开展具体的实践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及时把课题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提高科研的实效性,加快中学大队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进程。

辅导员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中学大队辅导员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服务理念的职业群体。贯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学大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要发挥制度和机制的作用,探索其专业化发展之路,提升广大中学大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使中学大队辅导员工作有信心,管理有方法,发展有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使辅导员工作真正实现专业化,最终实现少先队事业的繁荣和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第15篇

根据市局提出的“规范管理拓展内涵提升品位”的发展目标,我校教学工作将以创建二级达标校为契机,在完善各项工作和制度建设同时,继续加强常规管理,重点加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的建设,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深化对新课程的研究和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提升学校的内在品质。

围绕市局提出的“一个中心”“两项改革”“三个目标”“四项研究”,我校在本学年的教学工作重点落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探索和完善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教研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科研的质量等方面上。真正做到“以质强校、以研兴校”,使办学行为更规范,常规管理更扎实,课堂教学更高效,评价机制更科学,教学质量更稳固,学校特色更显现。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争一流,教育科研出成果,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1、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召开教务处、教研室会议,做好工作的具体分工。召开年段长、教研组长会议,落实学校工作。全面贯彻课程方案,组织课题研究,探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引导学校办学走向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认真落实课堂教学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做到课堂教学有序,教书育人,敢于管理,我的课堂我负责。坚决杜绝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组织失控现象。要求老师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初一高一新生。树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和动脑、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组织开展集备,特别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注重备课组的作用,要求做到:个人钻研集体研讨形成个案组织实施反馈与反思的基本流程。认真备好每节课,为上好每节课奠定基础,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无准备上课的不负责行为。要求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注重课堂设计,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

4、端正考风考纪,重视考试的作用,达到考试的目的,认真组织好学生阶段性练习。对于学生基础差、功底薄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辅导,降低重心、耐心讲解、科学引导。加强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和音体美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规范教学行为,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保障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5、加强学生作业研究,切实减轻负担。各备课组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应该先做一遍。对作业的内容、数量、质量、完成要求等都要有统一的意见,加强协作。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经过精选向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避免照搬现成的练习册及习题集,不加选择地布置作业。

二、抓好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向研究要质量。

1、进一步聚焦课堂、研究课堂。课堂,不单是教师讲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抓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备课组要努力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在课型、教学流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下功夫。广大教师要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课堂设计到实施都要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推进素质教育,抓好课程改革。要以高中新课程实验为契机,推动教研教改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和探索。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还要继续探索,要不断积累经验,探索适合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式,为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3、建立研究型的教研组、备课组。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教研组长要带领本组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形式。尤其关注课堂教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备课组要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努力实践“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等活动,对课堂进行研究,对教材、教法等方面就行研究。在这基础上抓好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形成理论,再进一步指导实践。

4、课程设置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完善高中课程,注意必修和选修的关系,开设选修课、通用技术课等。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原有校本课程《基础形体训练》、《潭城记忆》、《建阳历史文化名人》、《建阳乡土地理》的基础上,再增加政治、英语、心理健康方面的系列校本课程开发。

5、高三年段要在学科组的指导下,加强教研工作,研究学生的实际,研究

教学的基本方向。初三高三要研究中高考动向,加强试题和考纲、复习方法的研究。初三高三教师要切实加强试题、《考试说明》的深入研究,特别注重对近三年全国及各地试题的研究,要认真研究复习课的课型及其教学模式,增强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好高中的会考复习和考试工作,使会考能顺利完成。

6、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和教学汇报会,找出制约会考、中考和高考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采取措施,想方设法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能,重点分析教学、教研现状,摆问题,找原因,谈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叙事等,利用学校刊物《求真苑》,刊登推荐文章,刊登教师的文章。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读教育理论书籍、专业书籍,还多读一些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切实提高教师的素养。拟本期召开一次教师读书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抓好教师专业化发展。

1、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学习以及专业函授学习,积极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开发新课程学习资源,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利用教学观摩推动教研交流和探讨,完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保障新课程稳步推进,确保高中新课程实验有新突破。

3、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给青年教师搭台子,名师、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引路子。建立“导师制”,两两结合,导师要对被导的教师在教案的编写、课堂的设计、上课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学校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4、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检查、培养与提高。有重点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对教案、板书、课堂管理、教学技能技巧等各方面进行检查与指导。加强“教学反思”这一教学环节的工作,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青年教师多听课,多参与教学研究和各类竞赛,多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叙事。

5、定期开研讨会,举办各种课型的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并进行分析。除学校安排公开课外,另外教研组内还要进行开课、说课片段教学等活动。以

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观看名师讲座一次、教学视频一次,教学专题研讨两次。

6、营造教师读书学习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研组长要引领教师读书,建立教师专业文库,并注意读写结合,让教育写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学校购买了《不做教书匠》、《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跪着教书》等书籍。备课组长组织教师读并讨论,用理论知识等来引领自己的教学。

四、继续重视艺术教育,重视美育的融入。

1、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寓教于乐,艺术类课程全面开设,建立和健全艺术教育组织体系,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对传统条件下的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同时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合格与特长、划一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建立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

2、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培训。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配齐配足音美专任教师,将艺术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艺术组的教师们每年的期初都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并且做到集体认真备课、相互学习,期末总结。

3、学校严格按照颁布的新课程进行教学,开足、开齐初、高中音乐、美术必修课程,必修《美术》、《音乐》(初中),《高中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选修有《歌唱》、《基础形体训练》等,进一步加强“舞精灵”舞蹈队、健美操队等文艺团体的管理,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

4、艺术组要通过艺术欣赏课、形体课的开设,使学生们提高欣赏艺术的水平,使他们受到艺术的熏陶,更加积极向上。要配合学校开展好校园文化艺术周活动,使学生在参加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持久推动力;追求有内涵的学校名片,形成特色文化,发挥文化的凝聚和激励效应,挖掘文化的巨大潜能。

五、推进达标建设促进科学发展

《建阳市教育局2011—2012第一学期工作思路》中有“建阳二中在加快综合实验大楼的建设力度的同时,要认真对照验收标准与条件,做好软硬件的整改工作”之语段。因此,推进我校的达标建设也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验收标准与条件,对照标准与条件进行整改。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标准与条件,明确任务。注意教师配备、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管理、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科研、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通用技术、艺术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质量等方面做好具体的分工。

2、对照标准和条件,要进行自查和整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增加理、化、生实验室分组实验仪器的配置数量;通用技术选修课,应配有、配好相应的专用教室和设施设备;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名师,以适应优质普通高中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学科优势,打造学校品牌,彰显办学特色。

3、召开行政班子会议,召开创二级达标校相关人员会议。认真分析我校在创建二级达标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自我反思、自我补充、自我整改。岗位职责明晰,制定整改方案,分解任务、落实整改,为争创二级达标校而努力。

总之,我们要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强化质量意识,突出内涵发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为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