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新创业的调研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积极性调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60-02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日渐增多,从2015年的调研结果来看,其已经达到了749万人。但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很多毕业生都处于“待业”的状态,这就让毕业生在“另谋出路”的道路上不断进行探索。中央也已经认识到此种情况的存在。也正是在此环境下,大力提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就成为高校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积极性的调动,一方面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探索更好路径,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获得更好发展。
一、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探索摸索前进,中国高等教育历经高校扩招、从精英化到大众化教育等阶段,这个过程让大学教学情况发生变革,也让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大学变革如何应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何做好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并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疏导指引促进其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意识的相互转化与良性循环发展已经日渐成为高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普遍需要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依据《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所示,在2010年,大学生毕业创业率仅为1.5%,2016年之后大学生毕业创业率虽然略有提高,但是其提高并不明显,仅为2.0%。第二个方面,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方面的能力还明显不足,依照《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的数据显示,2000家企业中其所招聘的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评分仅为57.6分,这与“及格”分数还有一点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日渐成为学校所必须关注的重点,以及如何开发学生在没有资金、雄厚的物质基础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自主研发的专利成果转化为创业创新产品更是教师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后者,不仅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被社会认可的一种方式。
二、高等院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目标
(一)激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创业能力得以提高。促进创业同时,间接促进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培养生存意识、贡献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说,其所具有的创业意识是其进行创新创业的重要前提,更加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先进的创业知识,提升自我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不足导致的创业信心衰弱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根源。所以,当代高等教育应做好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切实让学生从传统守旧的观念中“走出来”,让学生通过创业意识的具备达到创业精神的融入。同时,创业意识的培养还能够让学生具备勇往直前、永不气馁的精神,以及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其更好地与社会融合,让其在创业路上更好前进提供基础。
(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当前,90后已经为高等院校的适龄年龄,该年龄段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虽思维活跃、创新能力较强,但独立性略显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相应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独立性,促使其养成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培养出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且在创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更好生存、发展,让学生能够真正将自我创业思想应用于创业实践之中。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经历过程,同其他方面的能力一样,只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决策能力、经济管理能力、交往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知识体系才能逐渐建立和熟悉;使学生掌握了创业的基本技能,明确各种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最终形成良好的创业创新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和引导,而通过教育所引导的学生的创业能力则更加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与就业的策略
(一)建立课程模式
目前,高校普通课程设置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多样性复合人才的需求。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课程涉及领域过窄,知识面过小,信息承载量小,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拓展学习不够,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二是教材更新拖沓,知识更新速度有待提升,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三是实践课程比重偏低,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不完善,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成为阻碍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的障碍。
高等学院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建立的意义在于,能够充分保证将创业创新教育更好地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最大程度实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并保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一方面,设置创业创新教育基础课程,全面普及创业相关基础知识理论以及法律法规,并做好分层教学资源配置。比如,对大一的学生进行创业理论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等,使学生打好创业基础意识和创业概念;到大二阶段则重点做好创业技能的培养,如开设交往协调、运营管理等n程,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和发掘大学生对创业的浓厚兴趣;到了大三阶段则将重点放在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上,使学生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还应当重点强调其创新性,即与时俱进性,与科技同步,与社会发展同步,只有保证创业课程体系能够具有时代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创业创新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优化管理模式
在社会各界关注和政府的引导下,高校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效内部子系统联动管理和紧密合作进行分析,参考相关成功优秀管理团队的理念,构建优质高效管理服务体系,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咨询、跟踪、细化、诊断所有时期的相关活动。第一,筹备期,本阶段主要就是培训和教育学生的品质、意识、能力以及精神层面,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知识和能力,利用学校教W教育来顺利完成培养先期阶段。第二,初期。该阶段实际上就是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为创新创业管理提供资金、技术、政策以及场地的支持,并且配备具有一定指导经验的教师,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预防和纠正相关风险问题,实际操作中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扶持。第三,中期。这阶段实际上就是跟踪、诊断服务,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便于能够及时体现创新创业教学的基本作用和创业创新的初衷。第四,末期,此阶段主要是对管理的整个过程予以反思和总结,探究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为之后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借鉴,为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铺垫。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高校和企业之间交流的重要平台,针对创业创新教育来讲,高等院校要注重构建相应的实践平台,通过平台的构建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条件,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实践之中,真正丰富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思想上了解当前的创新教育政策,为学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而做好准备。首先,院校要注重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进行企业实习,在实习中进行摸索和创新,在实践中进行创新理论知识的武装,从而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由能够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路径。其次,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做好相应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让学生真正从实际出发探索自己所创新的方向。再次,教师还要协同企业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机会,给予适合学生自身发展情况的创业项目,并让学生进行独立尝试运作,实现自负盈亏,让学生从此过程中了解不足和需要创新的“点”。
(四)组建“双师型”队伍,加强实践师资建设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直接决定着创业创新教育的质量,缺乏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的教师队伍,对培养学生能力产生了消极的不利影响,成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瓶颈之一,也决定了学生的创新创新层面,因此,院校要注重做好师资力量的储备。高校要注重强化教师的教育开展,在注重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教师真正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来,让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更好地创新路径,并将其引导给学生对学生予以启发和启迪。也就是说,通过教师影响学生,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够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逐步开展自我的创业之路。其次,院校还要注重引进企业中的中层骨干,或者企业领导、专家学者进入院校给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传授或者理论讲解,让学生可以跟随更为专业的认识进行学习,让学生的创新眼界得以开拓,让学生的创新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可以通过创新“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眼界预见中探索到更好的创新、创业路径。
结语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应当广泛借鉴当前各院校的先进经验,加强院校之间相关交流,总结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保证自身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雄厚。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及合理的配置教师资源,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文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以广东警官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23-124.
[2] 魏银霞,黄可,郭庆.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14-17.
[3] 王金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2):47-53.
[4] 刘兆平.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对策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124-126.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业素质
作者简介:何凌云(1982-),女,甘肃陇西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传哲(1964-),男,江苏丰县人,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江苏 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中国矿业大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13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12-03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人人校招”的《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报告》中指出,应届生首选政府部门,占到了24.2%;此外,体制内企业仍然是应届生选择的主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尚未成为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选择。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占1.2%,与2008届和2007届基本持平。从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大学毕业生来看,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创业者占比为0.4%,非本科院校占比0.8%,高职院校为1.6%。①2012年中国社科院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占1.6%,9.3%处于失业状态。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被称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1],大学生自主创业非常普遍,创业比重高达20%-23%。当前,随着就业矛盾的日益突出,自主创业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路径。刘富奎[2]提到,创业是就业的最高形式,创业可以带动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创业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并且促进科技由潜在生产力转为现实生产力。
创业本身是一个冒险行为,需要有内因的驱动和外因的拉动。从外因来看,国家政策导向是重要的拉动因素;从内因来看,主要是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培育体系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学生个人等多个子系统。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于2010年5月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并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要求高校大力推进和加强创业教育,把培养一大批国家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创业创新课程教学视角,探讨课程教学与创业素质培养的协调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目的
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成
一般而言,正如董世洪、龚山平[3]所指出的,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纳入传统教育教学体系的高校自我运作型,包括教学改革、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和组织创业计划比赛;二是基于创业园技能训练的依托型,比如开展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仿真实际操作训练;三是政府政策文件资金推动型。还有,毛国涛[4]提到的“1+N”课程教育体系,李世佼[5]指出的第一、第二课堂互动的“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战三位一体”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这都是广义层面的划分。也有学者,如冯艳飞、童晓玲[6]专门就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是狭义层面的认知,从第一和第二课堂结合的视角,重点分析课堂教学与创新素质引导的关系。
本文认为,创新创业类教育体系应包含基础层、引导层和实践层三个方面。其中,前两个层面属于课堂教育,第三个层面为实践能力培养。基础层的课堂教育指的是“创业管理”、“创新管理”等性质的课程;引导层指的是带有导向性的课堂教育,比如“风险投资运作”等具有强烈创业导向性的课程。这类课程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应区别于一般的教学。就实践层而言,主要指的是创业实践。国内许多高校已开展了实践层面的创业教育。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许多大学纷纷展开了很多形式的创业教育。比如,南开大学通过品牌形象校园文化活动和发展创业类学生社团等方式,面向学生开展通识性创业教育,此外还有“创业实训模拟公司训练营”等。三个层面的协调配合构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的目的
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基础,属于通识性教育。1947年2月,哈佛商学院MBA课程“新企业的管理”的开设被认为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开端,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日趋成熟。[7]苑英[8]指出,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学生对专业教学的过度依赖以及社会对大学专业化模式的定式认知,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心人”和“自由人”,前者指的是社会责任,后者在于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安德鲁·阿伯特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大学期间获得的技能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非至关重要,大学毕业后五年我们就会把所学的知识忘光”。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学教育并不是以“实用”为导向的,重要的是意识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这凸显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特点。陈耀、傅方正[9]指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对部分理工科院校的调查,开设创新类课程的高校占1/3,开设创业类课程的占1/20,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更少。也有学者强调了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比如:李家华、卢旭东[10]所提到的,我国大学创新教育较多停留在对创业计划和就业层面的指导上,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足,而“创业计划大赛”和“科技创新项目”等多为临时性的安排,并未采取规范性的课堂模式,很难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
从这个层面讲,创新创业类课程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整个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基础层,是实践层的有效支撑;同时从实践的角度看,它又是比当前惯常采用的创业计划大赛等更规范和更高层次的形式。总体来看,创新创业类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二、教学设计与创业素质引导的协调
一般而言,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结构包括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根据不同的要求,应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以“风险投资运作”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力结构与教学设计
创业者的能力结构包括技术及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一般而言,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技术及技能。比如:风险投资运作中涉及到的创业者,由于绝大多数风险企业都是高新技术的小企业,创业者往往具有良好的技术背景。这些可以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来实现引导。就人际技能而言,很难在理论性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完成,因此,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谈判与沟通”单元,通过课堂中的模拟谈判来引导学生认知;另一方面通过沙盘模拟训练进行人际技能实训。概念技能是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具体来讲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在“风险投资运作”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模块来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强化学生的概念技能。根据课程内容安排,主要的案例可划归为三个层面:第一,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案例“风险投资运作——360天的战斗”,该案例涵盖了风险投资运作中的相关主体的一系列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主体视角下的融资、投资以及管理运作,培养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分析能力。第二,应用性案例。比如“风险投资运作”中有关“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旨在培养其应用和操作能力。第三,方法性案例。比如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的评估。项目评估涉及到诸多的评估方法、方案选择、因素对比等,旨在培养学生协调和判断能力。
2.知识结构与教学设计
创业者要求有全面和综合的知识体系。这体现在“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的协调上,模糊了专业的概念,凸显了系统和综合性。以“风险投资”为例,风险企业家往往是有专业技术背景的,其在获得了风险投资之后要实际经营和运行企业,因此需要良好的经济管理类知识;而风险投资本身又是对“人”的投资,风险投资家往往更看重“人”,而不是“产品”,因此风险企业家又需要具备人文层面的知识。因此,对于创业者而言,社会对其知识结构的要求相比起一般的社会公众而言更为严格和全面。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兼顾这种要求。在“风险投资运作”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根据创业素质对于知识结构的要求,除一般的课程内容外,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周财经”以及“经济管理专题”两个模块。前者主要是对财经大事的解读和系统分析,涉及到很多知识的交叉融合,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运用,旨在引导学生把握和认知经济政策环境,提高分析能力和敏感度。后者是专题模块,是针对一个问题的深入分析,是对政策环境更专业的分析与解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不仅可引导其更理性地认识社会现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敏感度。
此外,考虑到创新创业类课程一般为通识性的选修课,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他们更容易对具体化的内容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以自身相关的实践项目为例,引导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把握,培养其感知度。笔者在“风险投资运作”课程的讲解过程中,除增添了上述两个模块知识外,还结合实际参与的项目“×××公司管理体系设计”、“×××公司创新战略设计”引导学生的兴趣。
3.心理素质与教学设计
创业者对于心理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这里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欲望、明势和明事、敏感、胆量、诚信和分享精神、忍耐精神和眼界。就欲望而言,创业者的欲望往往超出其现实,要求突破现在的立足点才能实现,因此需要行动力和牺牲精神作为支撑。明势和明事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要能把握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二是要懂得人情人事。敏感,即能对外界的变化尤其是对商业机会做出快速的反应。此外,创业者还需要有忍耐精神和眼界。
心理素质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生和发展起来。当前,许多高校都开始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而从创业、创新课程来讲,创业者素质要求与一般的心理素质教育相比更具针对性和特殊性。创业是一种冒险行为,一般来讲需要一定的诱发力,也就是环境刺激因素。创业本身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自豪感和责任心,这其中要强调“成功人士的影响力”。所谓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成功人士影响力的发挥除了自身素质和社会分工需要外,还在于社会个体中对领导的心理需要。这些构成了领导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基础。一般而言,个体往往存在着对特定群体的归属心理、对杰出人物的崇拜心理、对行为表率的模仿心理、对权威的遵从心理。大学生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的群体,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定型,需要给予有效的引导,成功人物的影响力更易在其身上得到有效发挥。在“风险投资运作”的教学中,设计了“财富与人生”版块,主要是分享创业成功者的人生历程。这其中包括了“中国最年轻的风险投资大佬——张颖”、“网易CEO丁磊浙江大学演讲”、“资本人物——江南春”、“盛大网络陈天桥”、“红衣大炮周鸿祎”等。并特别添加了一个内容“身边的创业者”。
这些案例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分别针对创业的时间、创业的前提、创业中的危机处理等诸多方面,以期对学生心理和行为形成有效的引导。此外,由于案例人物的特定性,有的学生会认为这些人物“遥不可及”,为防止产生这类心理,添加“身边的创业者”部分,主要是从身边的实际创业者出发,对学生形成切实的感召力。让他们了解到所有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的,除了看比尔·盖茨是如何赚钱的这样的故事,身边的励志故事俯拾即是,这些创业成功者在起步阶段也都是普通人,从而更深入和具体地激发学生热情。
4.人格素质与教学设计
个人的人格在态度、特质、反应模式方面的基本和持久性结构,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但受生活经历和环境因素修饰。因此人格素质的引导是更泛义的概念,并不仅仅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体现,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课程课堂教育的始终。除了通过课堂中穿插讲解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外,也与许多高校当前实施的学分制、双师制、研究型教学等机制都是密切相关的。这部分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达到协调统一。
三、结束语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传入我国至今,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日益重视,但其推进工作并未取得好的成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向。从实践来看,国内许多高校已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但主要关注于创业模拟以及创业实践层面,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创新等方面尚未形成规范。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吸收国内外前沿的创新创业理论、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协调。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丁肇文《自主创业未成应届大学毕业生主要选择》 (《北京晚报》2010-08-01)。
参考文献:
[1]陶冶,于俭,张世龙.美国的大学创业教育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85-87.
[2]刘富奎.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由之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241.
[3]董世洪,龚山平.社会参与:构建开放性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0,(2):64-65.
[4]毛国涛.浅析创新创业教育“1+N”课程体系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5):54-56.
[5]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121.
[6]冯艳飞,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与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2-128.
[7]施冠群,刘林青,等.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79-83.
[8]苑英.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7,(26):182-183.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前言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时代,以新媒体为工具的创业活动迎来更多机遇。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鼓励高校大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微博、微信和QQ等新媒体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为了更好地探究高校大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工具开展创业活动,本文将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展开实证调查研究,为高校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工具推广创业活动提供借鉴。
二、新媒体视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研究
通过调查,我校创新创业活动分为学校组织进行和学生个人自主进行,其中学校组织进行的有以经管学院为典型代表的erp沙盘模拟大赛,航空工程学院的飞眼杯,无人机大赛,北斗杯大赛等;中国民航大学创新创业获得了巨大成绩。以2016年为例,申请并获得创新创业方面单项奖学金的学生就有50名,主要获奖人群集中在大三和大四,大三和大四是创新创业收获的时间,一般大二开始做创新创业,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获得最终成果。
但是目前我校在创新创业方面对新媒体的运用还存在不足,局限于网络通讯工具,创新平台的搭建,且双创平台不稳定,局限性较多且使用频率较低,在以学校组织创新创业进行的过程中,许多学生是为了学分而开展项目,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较少,同时还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新媒体运用创新创业活动的分析
为切实正确掌握中航大学生双创时对新媒体的应用程度,本文用调查问卷进行深入调查(此次问卷发放342份,有效回收325份,有效回收率为95.03%),在问卷调查中,我们提出了一些很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整理收上来的问卷所得到的数据,我们更近一步的了解到我校同学在进行双创活动时运用新媒体的情况。
1.关于大学生获取创新创业信息的调查
问题:你如何获取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信息?[多选题][必答题]
从学长学姐了解
网上查询
朋友告知
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
老师
其他
根据调查,40%的同学是通过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获取,还有约42.75%人通过老师的消息进行了解,也有约10%的同学是朋友告诉,自己上网,从学姐学长处了解等渠道获取信息。
2.关于利用新媒体获取创新创业信息的调查
问题:你平时通过身边已有的新媒体获取的有关创新创业信息有多少?
非常多
较多
较少
很少
几乎没有
对于“你平时通过身边已有的新媒体获取的有关创新创业信息有多少?”这个问题,将近4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较多或者非常多地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只有6%的受访者几乎没有利用新媒体获取相关的创新创业信息。
3.关于利用新媒体进行创新创业的作用的调查
问题:你认为新媒体技术对于我们创新创业有帮助吗?
十分有帮助,有了新媒体的帮助项目的推进会大有不同。
有一定帮助,有利于项目的推进。
帮助很小,可有可无。
没有帮助
调查结果显示,80%的同学对新媒体在帮助推广双创活动方面抱有很大希望,大家都不同程度上认为新媒体可以有效地帮助推广双创活动。仅有5%的同学认为新媒体的帮助可能会很小。
四、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推广创新创业活动策略
1.打造校内双创论坛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
此论坛主要目的是吸引同学到论坛获取及交流双创信息,更好地推广双创活动。根据需要将此论坛分为以下几部分:(1)友情链接。创办双创论坛之后,可以做图片链接或者文字链接,利用朋友圈、微博等方式转发双创网站的链接。(2)线下活动参与论坛。借助线下的主题聚会,见面会,主题活动,增加论坛人气。(3)论坛管理。论坛的管理好比一个企业,要有健全的组织结构,相关的管理规则,其次是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也就是需要从学校内选出一套管理团队,鼓励学校有能力的同学来担任。
2.开发创新创业APP的提高活动推广面
此app可以分为四个板块:
板块之一是方便广大师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自己所关注的项目或者自己项目的实时动态,项目推进程度以及所遇到的问题。
板块之二是资金的募集,此APP中设置投资板块,允许在本APP上以公司或企业或个人名义注册账号,完成真实身份认证的可以以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向其所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投资。
板块之三是各种关于双创的新闻资讯,这个板块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板块。
3.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广和宣传
(1)学校在校内可通过海报、展板、楼贴以及公寓媒体系统对双创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认识、贴近双创。
(2)建立微信公众账号和微博官方账号。在公众号及时各类与双创相关的推送,将双创融入同学们的生活。
(3)创立双创帮扶机构。此机构欢迎校内老师、往届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自愿加入,对学校学生的双创项目进行学术和技术上的指导以及资金上的支持。
五、结语
新媒体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是创新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新媒体。将新媒体运用于创新创业项目中是一种最新的趋势。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发现当代大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熟练,高校利用开展和推广大创项目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创建创新创业论坛、开发创新创业项目APP和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刘艺虹,谢志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应该说,近两年来,百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步伐在不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以新产品开发为例,2005年,百家企业共实现新产品产值458.33亿元,在2004年增长90.7%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5.0%。百家企业研发的多种新产品,如武钢的高牌号取向硅钢、东汽的各类新型汽车、青山船厂的特种船舶、武烟的系列产品、金龙泉集团的“金龙泉”啤酒、长飞的光纤、华工科技的激光产品等,都显示出了良好的竞争力。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以企业投入的研究与发展经费为例,据对百家大企业中78家本土企业的调查,2004年这些企业共投入的研发经费11.45亿元,仅占其销售总额的0.6%。其中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超过10%的有3家,达到4%的只有1家,有13家在1%至2%之间,39家在1%以下,另有22家的投入为零。据此,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与研究:
第一,导致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因然有创新资金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等因素,但创新意识淡薄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巨大市场空间,使得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以获取近期的经济回报。尤其当一些行业出现高速增长机遇、市场需求快速膨胀时,企业甚至更倾向于迅速扩大产量,占领市场空间,来获取最大的短期经济效益。如果企业没有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就难有成为创新主体的愿望,则自主创新的局面就难以打开。事实上,凡是优秀的企业,都是生存忧患意识强,想尽办法提高创新能力的企业。因为忧患意识是责任感、危机感、事业心的体现,只有保持忧患意识,才能去积极应对面临的各种困难。例如华为公司,其老总在他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写道:“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到,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10余年来我天天思考的就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正是由于时时有一种危机感,华为公司才不断地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每年将公司员工的18%、销售额的10%以上用于自主创新,从而在短短10余年时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一流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又如武钢,在全国三大钢铁集团中,它既没有鞍钢可开采百年的自有矿山,也没有宝钢进口铁矿石运输的近距离优势,时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但正是因为武钢将这种压力转变为自主创新的动力,才创造出了不亚于宝钢、鞍钢的效益。因此,百家企业要改变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首先就必须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紧迫感,改变观念、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第二,百家企业要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须科学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将创新与引进有效结合起来。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从头开始,什么都由自己干。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进行自主创新。况且在现阶段,企业要一下子从内部产生大量自有技术是不可能的。对于百家企业的大多数而言,为了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成本,应当紧紧依托国内外两个技术源头,通过购买与合作,从企业外部引入技术。要加强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保持引进技术资金投入和消化吸收资金投入的合理比例,是引进吸收后再创新这一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韩国、日本企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资金投入的比例分别为1:5及1:8,而据经济普查数据,我国及××大中型工业企业还不足1:0.07。因此,大幅度提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经费投入,对于尽快实现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时期,产业关联度日益提高,技术的相互依存度提高,单项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相关配套技术的创新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许多创新都是在现有成熟技术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而产生的。因此,要大力整合现有技术,由以单一技术突破为主向单一技术突破与多项技术集成相结合转变,加速集成创新,也是企业后来居上的捷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
1、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都是耗能高、浪费大的企业。其设备大部分很陈旧,全国中小企业1/4以上的设备超过了折旧期。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技术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单位产品能耗普遍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以上,资源利用率低20%,成本高30%,产品可靠性和寿命低20%。
2、技术开发与吸收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创新的技术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方法主要来源于外部(约占70%),而不是内部(约占30%)的研究与开发,表明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发展能力较弱,对外部技术依赖性强,这就使得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技术储备,在市场竞争中难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在引进的过程中,将主要资金用于生产设备的进口而忽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的引进,缺乏对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
3、我国科技竞争力下降。自1979年起,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要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其中能够表明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是技术指数。
已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__-20__》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7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53位;《全球竞争力报告20__-20__》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80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63位;《全球竞争力报告20__-20__》中,中国技术指数在参评的102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65位。以上是近三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还比较弱,并且落后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巴西和印度。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1、企业制度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运作的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企业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也就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不健全的融资制度使技术创新资金不足。20__年由中国企业家系统进行的中国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对企业创新的调查显示技术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和银行贷款,其次是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针对妨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42.5%的经营者认为“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是妨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比较关键因素,该因素排在第二位。可见我国的融资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贷款歧视”,如对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投资偏好较弱,程序繁琐的审批制度也不利于推进创新;资本市场发育滞后,限制了创新资金来源;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制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诸因素共同作用使创新资金源渠道单一,很多中小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获得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无法很快进入技术创新领域。
3、技术创新市场信息匾乏。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企业作为向社会提品的部门,其生产活动必然要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要化解技术和产品蕴含着的风险因素,增加成功的百分比,就必须灵敏、准确地分析和预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但是我国企业在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制度信息等方面反应缓慢,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据调查,缺乏信息或技术和市场信息不足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造成企业在信息调查、收集、处理、预测、决策、反馈等方面的滞后。企业得不到相应的信息服务,而陷入“被动创新”,即“不创新死,创新找死”。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既不知创新进展,也不知竞争对手的创新谋略,而处于盲目创新状态。
4、技术创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技术创新过程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创新资源、创新行为主体协同关系形成之前,相互之间有一个搜寻、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些方面力不从心,或某类资源缺乏。这些均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综合、互动和集成的优势。
我国中介机构数量少、中介组织运作不规范、人员素质低、机构设置不合理、技术设备落后等使市场中介组织不能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桥梁”、“助手”作用。此外,中小企业之间协作联系薄弱,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与营销网络,中小企业间的交易费用高,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成本。
三、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1、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良好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开发贷款政策、技术开发经费成本化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融资等政策。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积极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科技信贷投入。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后顾之忧。
2、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国家应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的培育、建设和规范,形成全国统一的科技市场,实现科技创新资源、成果的全国共享与转化,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也有待完善。在美国,政府就建立了小企业管理署专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一系列全方位、优质的服务。我们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条件。
3、运用政府采购等政策行为,形成政府或国家层面的技术创新需求,或者运用“购买行为”来影响技术创新。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和出口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政府部门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大市场,通过政府购买自然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成果的问世。美国硅谷的许多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壮大,都依赖于政府采购合同的支持。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能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体
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增强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2、加强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机会的发现者和技术创新的发动者。实践表明,高速成长的企业无不是在创新型企业家的推动下发展的。
3、完善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从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规划和创新决策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
(三)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
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各有所长,不可替代。科研机构与高校偏重于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在涉及技术原理方面的创新具有明显优势,拥有更多科技发展动态信息,高校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企业擅长工程制造、工艺、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加速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四)加强技术创新市场信息的建设
市场信息不足是阻碍我国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增强技术创新市场信息使得企业知道进行哪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及竞争对手的创新策略,不至于处于盲目的创新状态。中小企业要面向市场,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
(五)大力培养技术创新人员
我国从事r&&d的人员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要低许多,而且我国科技人才流失、人才断层、科学家健康状况不佳等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供给。因此要加快培养我国的技术创新人才。
(六)要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
关键词:榆次;液压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榆次液压产业已在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了215家中小型液压企业,产品覆盖军工、航空、航天、机械、环保、工程机械等众多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和环境优势。然而榆次液压产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20-30年。
一、榆次液压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现状
榆次液压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路子,产生了明显的集聚放大效应。
(一)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在科技研发方面,榆次液压集团拥有国内液压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聘请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10位院士、教授为专家委员会成员,聚集了行业领军人物,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设备的设计制造,研发的国内首台板坯连铸液压系统,获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方盛公司组建的“院士工作站”产学研平台,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其生产的多功能化液压电子产品智能化控制仪表填补了国内空白。斯普瑞等三家液压企业在“天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液压全行业共获取国家专利160项,50多种产品和技术分别过国家、部、省科技进步奖和优质产品奖。斯普瑞公司的“塞纳瑞”商标和方盛公司的”方盛“商标是山西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二)创新投入力度大。政府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用于科技支出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3%,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部分企业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于榆次液压产品同质化、门槛低、竞争激烈、缺乏高精尖产品,传统市场低迷倒逼企业创新突围,部分企业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较大。
(三)晋中科技创新园开始筹划。榆次区在建设“一院一站两平台”创新平台(太原理工与榆次液压协会联合组建的“榆次液压设计研究院”,上海CAD、国家CAD模具工程研究中心在方盛公司组建的“院士工作站”,太重榆液的液压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国际级液压产品试验检测中心)的基础上,拟定在榆次工业园区建立晋中市科技创新园(以下简称创新园),这是太榆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创新园将以科技研发为主导,体现“创新、集聚、孵化、辐射”四大功能,着力打造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人才三大集聚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的配置和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大幅提升全区自主创新能力和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二、榆次液压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榆次液压产业基础深厚,是榆次装备制造业的一张烫金名片,但是由于没有技术创新,导致民营液压企业整体水平不高,在国内处于中低水平,只能配套低端产品,这与长三角、珠三角、阜新、泸州等地的液压产业集群的创新相比,与“微笑曲线”展示的现代制造业发展要求相比,榆次液压在创新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和投入不足,仍在走低端路线。除了榆液集团在产品开发上和技术进步上投入较大外,多数中小型企业受企业效益、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等因素影响,难以在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和储备上迈上新台阶。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高端产品匮乏,整体效益不高。目前榆次区只能生产中低档铸件,精密铸件还主要依靠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少数拥有研发中心的企业其研发功能还不足以服务全行业。
二是品牌开发和转化不足。215家液压企业中拥有品牌的企业凤毛菱角,即使拥有品牌的企业也未得到重发开发和利用,正如榆液品牌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的市场份额和企业利润。榆次区液压企业分布分散、规模较小,没有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
三是多数液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贷款困难。虽然榆次区有215户液压企业,但其规模较小、信用度较低、可抵押物较少、融资方式较为传统、对现代的融资方式还较陌生,同时资本市场门槛高,导致中小液压企业融资成本较高,筹资渠道狭窄,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四是中小型液压企业创新意识淡薄。目前,大多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满足于买技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部分企业安于现状、不思创新,更有一些企业对科技创新知之甚少。有些做的好的液压企业也往往只偏重于产品技术的创新,而忽略了组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创新、融资创新等方面。
三、榆次液压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整合现有资源,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全面启动科技创新园建设。在把榆次现有科技资源有效导入科技创新园、集中整合发展的同时,加快吸引、集聚省内外研发机构、科技研发型企业进驻创新园区创业发展。创新园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为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园建设,一是强化资金保障,设立科技创新园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综合应用财政拨款、贴息等政府引导手段和风险投资等科技金融方式,同时吸引社会富余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模式。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科技创新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融资政策和引进高端人才的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信息等创新要素向创新园集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积极申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创新服务平台。一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合资源优势,着力突破柱塞泵制造技术、变量变频控制技术、工程机械多路阀制造技术、重型液压马达制造技术、伺服比例控制元件制造和控制技术、立式固液分离技术、合金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艺、精密铸造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加快新产品开发生产。二是加大投入,成立研发中心。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研发中心。支持对行业前瞻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公关和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全力争取国家高新技术成果特别是液压核心专利落户。建设面向行业、服务社会的液压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和扶持液压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三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要充分发挥我区的科技资源优势,把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榆次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融资渠道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一是深化银企对接。搭建政府、企业、银行、中介机构的沟通交流平台,组织召开金融联席会议和银企洽谈会,协调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银团贷款,提供财务顾问服务。运用资本市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支持企业加大资本运营,提高企业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创立液压企业创新基金,对自主开发首台套产品的企业以及使用首台套产品的用户企业给予奖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的给予财政资金奖励。二是优选100家大中型液压企业打包上市融资。目前,榆次液压产业集群拥有政府支持、交通便利、产学研平台、榆液品牌等诸多优势,发展空间较大。由榆次液压协会牵头,精选100家规模较大、产权明晰、有市场、有信用的液压企业出资成立股份投资公司,将液压企业打包上市进行融资,打包上市将带来20倍左右的资产升空率,这是化解液压企业资金来源问题的新举措,将是榆次区融资渠道创新的新突破。三是探索民间资金进入科技领域的创新体系。探索建立专门面向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民营银行和民营小额贷款公司,出台地方性科技企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无形资源如技术秘密、专利、品牌作为“抵押品”,吸引民间资本采取联合、参股、租赁、承包、购买、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科技企业资产的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雷天觉.新编液压工程手册.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一、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区发展及海域功能区划调整,我区积极引导传统渔业企业探索开展休闲渔业项目,逐步形成了以渔业生产体验、海洋垂钓观光、渔家餐饮、休闲度假等为主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政策支持上,连续两年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休闲渔业发展的意见》,2016年2月,我区3处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成功获批。截止目前,我区拥有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 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 处,2A级以上滨海旅游景点 处,小型垂钓场所 余处。我区休闲渔业形态可划分为四类:一是生产经营形态。主要是以海洋或水库垂钓、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如 项目、 等。二是饮食服务形态。让游客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市区周边以海、渔为依托的 渔家乐、 休闲渔业基地等。三是游览观光形态。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走进海洋、海滩等自然环境,“住海边、坐游艇、观海景、食海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如 海上休闲度假游轮“ 号”等。四是科普教育形态。主要是以水产品种、习性等知识性教育和科普为目的的展示形式,如 海洋文化馆、 展示馆等。2015年,全区涉渔旅游收入达 亿元,占渔业行业总产值的 %,休闲渔业已经成为我区发展现代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我区休闲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管理问题。休闲渔业虽是国家鼓励扶持的朝阳产业,但也具有其弱质性,需要凭借旅游资源优势和社会各方面合作。目前,在编制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经营和管理行为等方面还比较薄弱,还未真正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
(二)规模效益问题。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的休闲渔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休闲渔业产业层次较低,特色和优势还不够突出。大部分休闲渔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海洋游钓和渔家乐,起点较低,功能单一,品牌力不强。
(三)从业素质问题。部分经营者把休闲渔业简单地认为就是让游客吃好喝好,划船钓鱼,缺少让游客体验渔民生活,感受渔家文化方面的内容。从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看,休闲渔业除了这些内容外,还应该融入历史、文学、美术等诸多内容。同时,从传统渔业转移而来渔民,文化教育的程度偏低,知识涵养先天不足,与休闲渔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差距。
三、加快我区休闲渔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推进休闲渔业发展作为我区加快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明确职责分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尤其是重点项目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考核;鼓励从业企业加入 休闲渔业协会,强化行业内部沟通合作与监督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推广,为休闲渔业发展搭建平台,支持举办渔文化展示、垂钓比赛、水族器材(包括钓具、钓饵等)展销等各类活动,推广渔业休闲文化,增强行业的吸引力,促进休闲渔业做大、做强。
(二)加强规划引导。加强对区域自然资源禀赋、渔业发展状况和旅游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区域资源特色和市场发展潜力,合理确定优先发展领域,不断完善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以现有养殖区域为基础,结合现代渔村建设、人工鱼礁建设和滨海旅游开发,借助我区丰富多彩的渔文化、海洋文化和海洋景观,大力发展垂钓、观赏、娱乐、餐饮、住宿等功能齐全的休闲渔业基地,同时要避免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健全发展机制。要坚持发展市场自主选择、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建议支持设立多渠道融资、为股东负责的股份制企业(俱乐部),强化休闲渔业开发与经营;大力推广“公司+基地+渔户”的休闲渔业产业推广模式,扩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关键词]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F27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9)08-0018-04
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外部环境、内部治理与中小企业成长》(TJGL08-077)的阶段性成果。
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的企业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处在塔尖的是少数大企业,处在塔底的则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是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技术创新行为是在既定的公司治理制度框架下完成的,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是根本性的(2002,华锦阳)[1]。企业家的技术创新行为具有明显的公司治理属性,公司治理结构是依靠市场控制和组织控制两种模式,分别以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为主来对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发挥激励作用,从而影响企业家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并进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类型的选择(杨建君和吴春鹏,2007)[2]。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治理环境到底如何?这是政府监管部门和中小企业所关注的焦点。
一、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文献述评
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及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Liang(1999)以上海228家小型私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董事会构成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验研究表明,由于大部分私营企业采用内部控制的董事会结构,外部董事为企业带来了高额投资回报,董事会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没有关系[3]。Randoy和Goel(2003)以挪威的68家中小企业为样本,在是否是家族企业的条件下,对董事会行为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绩效指标采用Tobin Q和资产回报率来衡量,同时引入了净资产比率、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作为控制变量,论文对1996到1998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建立OLS回归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的水平与家族式的中小企业的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而与非家族式的中小企业的绩效呈正相关关系[4]。Gonzalez(2004)以台湾的8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股权分散的企业其绩效也较好,经理层拥有越多决策权的企业其经营绩效更好,公共服务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5]。Abor和Biekpe(2005)以加纳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董事会的特征和资本结构决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结构和董事会规模呈负相关关系,资本结构与董事会构成、董事胜任能力以及董事长任职期限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暗示董事会规模越大,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比例越低[6]。Brunning等(2005)通过对瑞士的800多家中小型企业进行调查,对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影响小型企业战略变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经过实证分析表明,股权结构集中与企业战略变化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以及董事会行为与公司战略变化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外部董事和企业战略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经理层规模正向影响企业战略变化[7]。国内关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的文献主要是定性方面的研究而且文章数量比较少,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中“中小企业治理”题名,只有100篇左右,而且文献都是2004年以后发表的。
通过国内外相应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主要是从2000年以后才逐渐出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公司治理研究热潮已经持续20多年,但是如果有人想要查寻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方面的文献,他将难有所获并大失所望(聂正安和欧阳,2006)[8],因为公司治理“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Clarke,2006)[9]。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典的公司治理理论是建立在两权完全分离的基础上,而中小企业被视为两权没有分离,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从起源上就被忽视了。依据企业的契约理论、委托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中小企业与上市公司一样,都存在着公司治理问题;现实中,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远远弱于大型企业。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中小企业都需要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与机制,公司治理绝不是上市公司的专利。这样的研究现状必然导致从公司治理视角入手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现有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很少考虑企业治理结构因素(徐金发和刘翌,2002)[10]。
二、中小企业治理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状况,我们选择内蒙古某县的全部中小企业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访谈形式获得相关的数据,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占整个县中小企业数量的85%左右,样本在统计上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县域中小企业基本都是小企业,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广大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实际情况。调查问卷涉及中小企业公司章程、股权结构、三会状况、经营者、利益相关者方面内容。
(一)公司章程方面分析
如果把创建和经营企业看作是建筑高楼大厦,那么公司章程就可以被视为高楼大厦的设计蓝图。一个设计完善的蓝图,可以保证大厦建设过程中的秩序,并最终决定大厦的质量。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都是由少数几位股东或出资人创立,由于中小企业的创业特点,大家在创业时往往忽略设计一个比较完备的公司章程,对股东、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利义务规范不清楚,“其它事情”好谈。但是,企业在取得一定的进步之后,恰恰是这些“其它事情”因无明确的章程细节予以明确或者章程中没有明确的解决机制,成了“反目”、“内乱”的“导火索”。公司章程的规范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和技术创新的普遍问题。因此,将公司设立时或增资扩股时是否有比较完备的公司章程作为反映企业治理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被调查的100家企业中,仅有1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经全体股东反复协商讨论,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公司章程,另有4家较为详细地制定了公司章程,其余95家公司在成立之初,都是为了履行注册程序,采用了公司章程的规范文本,有的甚至将别的企业的章程改头换面,就成了自己的章程,根本没有针对性,股东甚至都不知道公司章程的内容。这样的章程,要想成为规范股东权利与义务、保护股东权益的企业最根本纲领性规范,是完全没有可能性的。这个问题在中小企业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是中小企业治理最基本的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其它治理结构与机制问题就无从谈起。
(二)股权结构方面分析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相关性,是决定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优化度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公司对经营者良好的监督约束和激励,使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较好的保护;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主要是依靠个人资本自身的积累发展起来的,具有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中小企业治理体现出家族治理特性就成为必然。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所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会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对1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可知,最大的一个股东或出资人往往占有60%以上的股份,前2名股东或出资人控制的股份一般超过了90%,有的中小企业甚至就是由两名股东或出资人组成。具体结果是,第一大股东或出资人持股比例在80%以上的有13家中小企业,持股比例在60-80%区间的有61家,而低于60%的只有26家。中小企业出资人有2人的样本为71家,3人以上的为19家。
(三)三会状况方面分析
目前的中小企业多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企业的组织形式。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大会是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其决议对于保证企业营利目标的实现以及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等都有重要意义。通过近三年股东会的召开情况的调查,反映企业股东大会的运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来样本企业召开股东大会的情况差异很大,召开过3次股东大会的企业占12%,其中只召开过一次股东大会的企业占35%,召开过两次股东大会的企业占26%,有27%的企业3年来没有召开过一次股东大会。对于那些年股东会议召开次数不足一次的企业来讲,公司法所规定的股东会修改公司章程,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等重大职权的行使成为泡影。股东难以保护自身的利益,更不要说是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了。董事会是中小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理想的董事会通过其具有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内外部董事的组合,能够正确识别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发现外部环境并为企业发展带来有利的机会,做出有关企业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更为重要的是董事会通过其对经理层的选任与激励,达到对经理层的合理选聘、有效监控以及实现企业目标的目的。同时董事会的事前与事中的监督相对于监事会的事后监督,更有利于风险的规避、成本的降低以及公司价值的创造。但根据100家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的调查结果,91%的企业根本就没设立董事会,更不要说其规范运作。调查结果还显示,设立董事会的9家企业中,近三年召开2次董事会的企业只有4家,召开3次董事会的只有2家,3家企业一次也没有召开。对于目前的中小企业,董事会的最重要职责,就是改变中小企业治理决策的个人决策现状,变个人决策为董事会的集体决策,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治理风险。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专职监督机构,以出资人代表的身份行使监督权力,对股东大会负责。其基本职责是以董事会和总经理为主要监督对象,监督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状况,在监督过程中,随时要求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纠正违反公司章程的各种行为,其监督职能主要是侧重于事后监督。我们将公司监事会人数规模、监事会是否具有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细则以及近两年来公司召开监事会会议的次数等作为重点调查的内容。结果显示只有10家企业设有监事会或监事,在这10家企业当中有7家企业制定了监事会工作细则,近三年来召开2次及以上监事会会议的有8家。
(四)经营者方面分析
经营者具有的特殊经营才能或人力资本是企业的灵魂。在中小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发生分离或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分离,企业的发展道德分险的困扰较少,成本较低。决定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经营者的素质以及促使经营者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激励机制。中小企业的活力是由经营者的创新行为决定的,而经营者的创新活动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创新的动力与创新的能力。创新的动力与经营者创新活动的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因素有关,创新的能力与经营者的素质有关。刘伟和刘星(200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有利于企业R&D支出的增加[11]。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经营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高中以下学历的占31%。数据表明,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中,高素质的人才较为缺乏。全面提高经营者素质对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经营者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7家,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32家。中小企业采用公司股票、年薪、工资、奖金和津贴五种激励方式中两种以上的企业占17%,体现出中小企业对经营者的激励手段单一,经营者基本没有持股。
(五)利益相关者方面分析
2002年初,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制定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也专门规定了利益相关者问题。《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出所谓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银行等主要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拥有求偿权、知情权和参与权,他们在公司治理中起作用的主要方式是公司与主要债权人的信息沟通,职工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直接沟通与交流等。虽然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治理环境与上市公司有很大的差异,但作为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发展壮大,也同样需要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利益相关者的意志能否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得以实现,是决定和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的几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债权人和顾客。从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调查的100家中小企业当中:仅有4家企业设立了职工工会组织;债权人在列席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正式沟通、与高级管理层私下沟通和通过间接渠道了解等4种沟通途径中,有两种以上表达方式的占7%,有一种表达方式的占82%,没有重视债权人即债权人没有表达机会的占11%;关系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要决策,在考虑主要债权人的决策意见、考虑主要供应商的决策意见、考虑主要客户的决策意见四种选择中,能够选中二项以上的企业占22%,选中一项的占66%,从没有考虑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而由企业自主决策的占12%;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重视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顾客的关系较为融洽,样本企业中顾客对中小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在70%(满意度最高分为100%)以上的企业占81%。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影响企业技术知识的积累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利益分配、权力分享, 从而对技术创新具有路径决定作用(王昌林和蒲勇健,2005)[12]。通过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各要素的分析以后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治理环境总体状况不理想,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机制作用欠佳,具体体现为:
第一,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分离,家族式的企业形态大量存在。每个股东不可能直接参与管理,股东可以选择管理者,这样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管理阶层。而我国中小企业股权集中,股东、经理合二为一,把持着公司的实权。尽管家族式治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它将日益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第二,现代产权制度刚刚建立,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尽管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代表者,它有责任监督经营者的行为。但现实中,中小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几乎全是由“内聘董事”组成,这些负有监督职责的董事,除了担任董事职务以外,同时也是公司总经理的部下,“部下”监督“领导”是没有可能性的。
第三,决策、监督、激励三项内部治理机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包括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三种机制。而在目前的中小企业中,所有者即是经营者,决策多由“家长”进行,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激励手段单一,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普遍存在,所以中小企业的三项治理机制基本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中小企业没有一个能真正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公司章程。忽略设计一个比较完备的公司章程,在一些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上很难得到有效解决。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5.2岁,欧洲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2.5岁,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岁,这与缺少一个设计合理的公司章程有很大的关系。
提高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既需要有企业内在的能动性,还需有外部环境的压力。针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与机制,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
首先,对于中小企业自身来讲,提高对加强中小企业治理重要性的认识。目前理论界也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上,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中小企业自身充分认识加强自身公司治理对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依据公司治理理论指导企业治理实践的开展。
其次,促进现代产权制度有效运行,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治理结构。现代产权结构是适应目前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种产权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在建立内部治理结构时不能照搬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的治理结构,而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治理结构。
再次,改变中小企业个人决策的现状,激活中小企业公司内部治理机制。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决策的难度越来越高,个人决策已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科学决策要求。为此,要建立合理的公司章程、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使中小企业的决策实现由个人决策向集体决策转化。
正如杨建君(2007)所说,人们经常思考为什么有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这里除了技术本身的原因之外,人们已开始从公司治理这一制度层次来探究这个问题[13]。因此,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特别是双方互动的内在机理、影响方式、影响路径等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华锦阳.试论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 通讯,2002,(1):52-57.
[2]杨建君,吴春鹏,.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34-38.
[3]Neng Liang.Board Struc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 New Evidence from China’s Private Firms[R].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Conference, August 1999.
[4]Trond Randoy, Sanjay Goel. Ownership Structure, Founding Family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in Norwegian SM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 (5):619-637.
[5]Eduardo T. Gonzalez.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Productivity: Asian Experience[R].The APO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Basic Research XI on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Productivity, December 2004.
[6]Joshua Abor, Nicholas Biekpe. Does Corporate Governance Affect the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 of Ghanaian SMEs? [R]. 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 Business School, September 2005.
[7]Olof Brunning, Mattias Nordqvist, Johan Wiklu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Strategic Change in Small Firms: Untangling and Combining the Effects of Ownership, Board Structure and Top Management Teams[R].Merging Economic and Managerial Perspectives at 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Economics, October 2005.
[8]聂正安,欧阳.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中国路径[M].北京:经济 管理出版社,2006:3.
[9]AD Clarke. SM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Politics, Resources and Trickle-Down Effects[R]. Corporate Law Teachers’ Association Conference, 2006.
[10]徐金发,刘翌.企业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02,(4):59-63.
[11]刘 伟,刘 星. 高管持股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研究――来自2002-2004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172-175.
[12]王昌林,蒲勇健.公司治理、技术创新路径与产业专业化[J].管理工程学报,2005,(3):10-14.
[13]杨建君.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132-134.
CorporateGovernance Environment of SMEsTechnologyInnovation
Hao Chen
(Business School of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关键词:小微企业;合作;资金;创新
0 引言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小微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是社会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细胞,具有经营方式灵活、创新能力强、资本投入少、增长速度快、吸收就业多等特点。2014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明确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可见其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以呼和浩特市为例,介绍其发展小微企业的创新举措,并对我国小微企业在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呼和浩特市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
据报道,融资作为一种约束,成为呼和浩特市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不少小微企业主表示,由于企业条件不符合,在银行贷款困难,导致公司难以继续扩大生产,企业发展成为难题。据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融资难问题的小微企业达90%。除此之外,小微企业还面临着银行贷款条件苛刻、审批不灵活、自身规模小、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限制性难题。
1.1 企业规模小
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分布领域广、资本投入少等优越性特点,使其容易存活,但规模小成为其银行贷款难以逾越的障碍。
表一 呼和浩特市玉泉和新城区小微企业数量表
[辖区\&小微企业总数(户)\&注册资本≥500万(户)\&注册资本<500且≥100万(户)\&注册资本≤100万(户)\&玉泉区
新城区\&1999
6684\&64
218\&468
1491\&1475
4975\&]
资料来源:北方新报,融资难成呼和浩特市小微企业拦路虎,2013-06-17。
根据表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和新城区小微企业规模较小,注册资本低于100万的企业上千户,占小微企业总数的约74%,远远高于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上的企业总数之和。
1.2 银行贷款条件苛刻
对于银行来说,贷款基本上都是针对大中型企业的,一来大中企业规模大,还债能力强,基本上都能按时还款还贷;二来大中企业贷款数额较多,期限相对小微企业来说较长,在带来风险的同时还给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苛刻是因为,小微企业规模小,还债能力弱,缺乏信誉度,资金风险大,所以在小微企业贷款时银行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设置一系列 审批程序,增加贷款难度;其次,小微企业贷款期限短,对于银行来说基本上没有盈利甚至面临亏本的危险,这是银行极不愿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从银行贷款需要有一定的抵押物,如厂房、车辆、股权等,小微企业的实力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
1.3 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但这些政策有些没有落实,只是停留在文件上,一些企业办理相关的手续时还是按照原来的程序进行。
其次,政府出台一系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触动了税务机关的利益,一些税务机关由于认识的缺乏,缺少长远的考虑,在政策执行方面,缺乏动力,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
此外,还有政府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小微企业经营者表示,自己每天忙于处理公司事务,对一些政策的出台以及政策的导向仍处于模糊状态,对政府政策理解不全面,未能及时享受到优惠。
1.4 审批不灵活
政府部门对小微企业的审核程序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审批程序复杂繁琐,审批速度慢、时间长,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阻碍。审批时间短则8、9天,长则半个月,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生产进程。
2 呼和浩特市发展小微企业的创新举措
2013年-2015年呼和浩特市政府为支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创新举措,并成立督查组进行督查,力保政府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2.1 税收优惠不断延伸
据报道,经国务院批准,呼和浩特市自2014-10-01至2015-12-31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免税额将提高到3万,可以说这是对以往优惠政策的延伸和拓展。
表二 呼和浩特市增值税征收标准表
[年份(年)\&2011\&2013\&2014\&税收起征点(月销售额)
征收对象\&2万元
个体户\&2万元
小微企业\&3万元
小微企业\&]
资料来源:呼和浩特日报,呼和浩特市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2014-11-05。
如表二所示,从2011年至2014年呼和浩特市税收征收的政策不断发生变化,免征增值税对象由原来的个体户扩大到现在的小微企业,免征范围扩大了;2011年-2013年对于免征增值税限额由月销售额低于2万元的释放到3万元,对小微企业产生了极为有利的影响,有效的扶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2.2 宣传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方式 调查
一、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及比较
(一)主要融资方式
内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根据我们对嘉兴市100家小微企业的调查显示,内源融资占比26.44%,外源融资中通过银行贷款的占比65.14%,其他形式融资(信托、股权融资等)仅占7.22%。由此可见,与内源性融资相比,外源性融资是目前嘉兴市小微企业倾向性更强、效率更高的融资方式。
(二)融资方式比较
通过调查,我们将以上4种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见下页表1)。
二、小微企业创新融资方式
(一)“网贷通”融资模式
“网贷通”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融资业务的自和便利性,有效增强了客户融资业务的灵活性,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嘉兴市工行桐乡支行借力“网贷通”的优势,为当地众多小微企业提供更加贴身的金融服务,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担保+保险”融资模式
该模式的运用有效降低了担保机构风险,提升了担保能力,扩大担保数量,从而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嘉兴银行在南湖区金融办的支持下,通过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多方合作,成功推出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业务,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提供了一剂良方。
(三)“政采贷”模式
该模式简化了融资审批流程,降低了融资成本。嘉兴银行对“政采贷”业务方案进行了优化,提供捆绑融资,对诚信指数高和社会信用好的供应商,可以将政府采购合同与供应商其他供货合同等结合,实行捆绑融资。
(四)“专项信用贷款”模式
该模式无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以借款人的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无疑避开了小微企业贷款时的“短板”。截至2014年末,嘉兴市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5.6亿元,加上银行1∶0.5的配套资金,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规模已放大到8.4亿元。
三、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创新影响因素
(一)研究框架
本文拟从政府导向、金融产业环境、企业内部创新这三方面构建一级因子,最终影响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如图1)。
(二)研究假设
1.政府导向性。政府导向性包含政府对小微企业的重点支持、服务指导、法律体系的出台与完善等因素。政府引导是有效的外在推力。针对政府的导向提出以下假设:
H1:政府的导向对小微企业内部的创新具有积极影响。
H2:政府的导向对金融产业的环境具有积极影响。
H3:政府的导向对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具有积极影响。
2.企业内部创新性。企业内部创新性包含企业自我发展意识、现代金融意识、合作共赢意识等,是不可或缺的内生要素。针对企业内部的创新提出以下假设:
H4:企业内部的创新对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具有积极影响。
3.金融产业的环境性。金融产业环境性包含经济市场化程度、信用担保体系、金融体系等,是最为主要的潜在因素。针对金融产业的环境提出以下假说:
H5:金融产业的环境对政府的导向具有积极影响。
H6:金融产业的环境对小微企业内部的创新具有积极影响。
H7:金融产业的环境对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具有积极影响。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以可观测变量的正确性、合理性为原则,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式问卷,主体包括4个变量,12个母观测项,问卷中的每个题目均采用Likert五点尺度测量方法,即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2分表示“基本不同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基本同意”,5分表示“完全同意”。各潜变量的观测变量如表2所示。
2.信度和效度分析。本文选择嘉兴赛诺机械、格蕾特电器等企业为调查对象,采取一对一问卷调研的形式,共获得有效问卷100份,采用SPSS 19.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Cronbach’α系数来检验各变量的信度。计算结果表明12个Cronbach’α系数为0.844,说明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对问卷中每个潜变量的信度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各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都在0.784以上,均超过了可接受值0.7,表明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
在效度方面,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来验证,通过应用巴特利特球体检验,观测KMO值,确认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样本分布的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在1%水平上显著,KMO检验结果为0.743,说明本文所用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因子,施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结果显示,所有可观测变量在各自归属的因子上负载很高,且交叉负载程度较低,说明本文研究所用数据达到很好的效度。
(四)建模分析
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利用AMOS 17.0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创新影响因子模型,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运算,参数的估计结果如图2和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H1、H2、H3、H4、H5、H6、H7的路径参数的CR值都大于1.96,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5,上述假设都得到了验证。
从图2可以看出,政府导向对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的影响最大,其中,服务指导与其关系最为紧密。
四、相关建议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自身都需要积极参与。政府应为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法律和市场环境,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融资体系和财税体系;银行应深化制度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而小微企业则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内在融资能力,拓展创新性的融资渠道。根据调研、建模与分析,笔者现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一)政府方面
1.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嘉兴地区民间借贷市场较发达,运转效率高;而江浙地区也是小微企业的集中地。但近些年来该地发生了不少民间借贷纠纷,这些民间借贷纠纷背后,资金链错综复杂,拆借链条不断延长,不但抬高了借贷利率,而且开始脱离实质,因此民间借贷市场急需规范。
2.设置小微企业融资帮助咨询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利用优势,探索出适合当地的融资方案,引导小微企业进行融资。
3.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小微企业征税成本高、税源薄,执法随意性是难以根治的沉疴旧疾。小微企业减税可促进就业,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培养长期税源,从而减轻政府负担。
(二)金融机构方面
1.可以成立专门面向小微企业发展的部门或增设新型小型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
2.金融管理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要求,进一步细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细则,包括放宽行业准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发放效率。
(三)小微企业自身方面
1.加强自身的理财能力。有效地运用已有的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小微企业可以设置相关的部门,培养相关的企业理财专业人员,提升企业的理财能力。
2.应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小微企业主要从事传统产业,产品相似性高,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盈利能力差。只有增强竞争力,企业的经营状况才会得到改善,才会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才能改善融资难的状况。X
5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中央企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主任金阳,在听取郑煤集团的工作汇报后指出:“郑煤集团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某些方面比央企做得还好。”
报告显示,郑煤集团上半年煤炭产量同比增加37.45万吨,其中二季度突破500万吨,创下集团单季产量的最高纪录;销售收入比计划指标增加2.86亿元,利润超过计划1747万元;人均收入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53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逆势增长。
“在新时期郑煤集团发展实践中,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相关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是我们用科学理念指导企业发展的唯一选项。”郑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工会虽然出言谨慎,但却透出无限自信。
在看过本文以后,省委书记徐光春有过如下批示:“工会同志:为郑煤集团的新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祝郑煤在你和集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发展得越来越好。”
新学习开启郑煤科学发展新篇章
在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和渗透,尤其是对国内实体经济影响明显显现的关键时刻,更准确点说就是XX年11月30日,杜工会受命出任郑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理论研究颇有建树的他上任次日,就开始连续带队深入到各基层单位开展调研,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深入研究战危机、破危局的新思路、新措施。在全面掌握郑煤集团安全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维护、肯定、坚持、完善、创新”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并强调“前进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还提出了“整体形势要明确、指导思想要明确、工作思路要明确、目标任务要明确”的要求,把XX年确定为郑煤集团“科学发展年”,旨在通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郑煤集团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今年3月,由省委组织启动的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郑煤集团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是推动集团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起点,是广大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的“检修站”,是促进企业各项工作见成效上水平的“助推器”。
在郑煤集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职代会、党委工作会等不同场合,杜工会都明确指出: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危中求机,稳中求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创新求实,保持企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3月18日,省委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杜工会在当天连夜召开集团动员大会预备会。3月23日,经过3次预备会的充分准备,郑煤集团召开了大规模的动员会,对活动目的、活动原则、具体要求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动员。
在郑煤集团这片热土上, 482个基层党支部、9569名党员迅速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翻开党员干部笔记本,上面认认真真地记满了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学习笔记,有各级领导的讲话,有专家学者的讲座要点,中间还穿插着自己的学习心得……许多党员干部说,这次学习培训学得系统、有深度、收获大,“记了一本子、装了一脑子、受益一辈子。”
【关键字】浮雕;创新设计;多软件协同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近年来,它在城市环境美化、工艺品制作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由原来的手工制作逐步转向自动化生产。目前,市面上广泛应用的浮雕设计软件主要有ArtCAM、Type3、JDPaint等,这几种软件均可以把如手绘稿、扫描文件、照片、灰度图、CAD等文件一切平面数据,转化为三维浮雕数字模型,并生成能够驱动数控机床运行的代码。
以某医疗器械厂一新研发产品为例,验证上述方法是否可行,效果如何?
一、项目存在问题及关键点
该项目系某医疗器械厂一新研发产品,其表面图文属于浮雕的艺术表现形式,按要求将浮雕图文依附于其产品上,既要效果美观,又要寓意吉祥。而目前产品表面浮雕图文形成主要途径是将平面图文利用雕刻机软件的浮雕功能产生浮雕形态,市场上的雕刻软件只能把平面图文利用其软件本身工具转化为其雕刻机能识别的文件格式,无法像其他软件一样转化可编辑数据,因此,利用雕刻软件进行设计的产品存在局限性,那么如何解决完成各软件通用可编辑数据格式是这一项目关键问题。如图,参考样例。
二、项目实施与解决方案确定
依据ArtCAM、Geomagic Studio、UG三软件的特性及数据接口,首先利用ArtCAM生成浮雕文件,再转化为STL三角网格文件导入到Geomagic Studio中进行再编辑,完成三维实体或片体数据的创建,再将其生成数据转化为STP/IGES格式,利用想UG/CATIA/Pro-e等三维软件进行修改编辑或创新设计。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空心村,回乡创业,公共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新农村建设成了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新农村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投资。[i]但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农村的基本面貌有了相当大改观之后,新农村并没有真正地发展起来。由于农村收入相对较低,留在农村没有出路,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建设中的新农村呈现出空心村的状态。新农村是为农民建的,但建设中的新农村却没有农民,这就出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相悖,也应该引起我们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一、空心村概念的界定
学界对于“空心村”概念的界定存在两种主流观点:一是地理意义“空心村”。如李卫华认为:所谓“空心村”,是指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一些农民新建住宅时,为追求住宅宽敞,在村子外围新辟宅基地建房,造成了村中老宅基地空闲和地闲置,形成外实内空的“空心”村落。[ii]而张昭则认为:“空心村”就是村庄面积盲目扩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新住宅多向村外发展,村庄内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iii]二是人文意义上的空心村。如张志胜就认为“空心村”是指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吸引农村中的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来到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iv]陈旭堂、王舒则更为简单地将在“空心村”概括为“缺乏青壮劳动力的农村社区”论文格式范文。[v]
当前情况下,对于空心村的理解我们应该从两个维度出发:既要显示出其在地理上的状态,又要体现出其人文上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所谓空心村主要是指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和农村资源的有限性所造成的农村内部宅基地闲置或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大量农村人口的外流,不仅导致了新农村的“空心化”,更严重的后果便是与之而来的农村的衰落与贫穷。老人和小孩注定承担不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年青人的缺失,给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新农村建设的空心村现状
为了客观地了解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2010年12月18日至2011年6月27日,我们先后多次对延庆县井庄镇老银庄村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汇总访谈记录6篇;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问卷回收率96%;男女比例56:49,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北京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对新农村建设成效的评价
对新农村前景的看法
项目
比例
项目
比例
非常明显
4.80%
会让农村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18.10%
比较明显
31.50%
会对农村有些好处,但作用不会太大
42.90%
一般
26.70%
只是一场政治运动,不会有什么改观
25.70%
不太明显
26.70%
不清楚
13.30%
非常不明显
10.5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紧密围绕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以进一步健全完善“333”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主题,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为基础,实现专业与通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三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树规矩,创新创业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完善建章立制树规矩。一方面协助西安市教育局起草创新创业方面文件。另一方面内部修订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协助市教育局起草相关文件,提升工作影响力。起草《三明市关于深化市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三明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高校版)。加强内部管理,修订出台管理文件。修订印发三明学院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试行)》文件,从政策方面加强引导。
二、明方向,创新创业调研开展扎实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走出去,迎进来”开学初我们从内到外开展了扎实调研,做到了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前沿,明确了我们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和未来努力方向。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大创、学科竞赛、互联网+、激励措施等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校内各二级学院和市级主管部门开展了调研。同时对校内各二级学院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开展调研,把需求和问题一一梳理反馈,做好全校双创工作的管理及服务。接待了区雁塔区科创中心、教育厅及其他兄弟院校的来访,共同探讨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也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
围绕众创空间管理运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学科竞赛管理方法,激励措施、创新创业类竞赛,特别是互联网+大赛辅导机制,辅导机构,支持方式,激励措施等调研主题,我们选取了中国创新创业TOP100的北京和江浙一带同类型高校,赴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地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前沿,明确了我们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和未来努力方向。
三、突重点,高层次创新创业成果显著
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计划,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校级立项111 项,省级立项85 项,国家级立项27 项,均比2018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全年学生获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学科竞赛成果较上年增长10%。2018年全年学生获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学科竞赛成果共计175项。2019年度全年学生获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学科竞赛成果共计225项(2018、2019年数据统计不含团委第二课堂部分)。比2018年增长28.6%,每百名学生有 项高层次成果,超额完成2019年目标任务。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白皮书》统计,我校在2014-2018年大学生竞赛状态数据排行榜(本科)榜单中平均排名553位,2018年在榜单中排名407位,在整体榜单(1118所)中属于中游位置,位居省内同类院校第一名。我校竞赛贡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赛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在我校学科竞赛A类目录中的竞赛。
互联网+大赛。我校共有280项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参加校赛,参与人次达到1298人次。学校推荐7个项目参加省赛,最终《钢琴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梦之园儿童剧》《三明曲艺》获得省赛铜奖。
四、抓课程,专创融合成效初现
进一步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94门创新创业试点课程。根据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年初每个学院专业都报了各自的试点课程。目前94门试点课程都完成了教学大纲。
启动专创融合试点教程编写工作。按照学校学科门类,分师范教育、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智能制造、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社会治理、康养服务等八个专业集群研发创新实训教程。同时编写创新创业实训教程,最终完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1+X”。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地方高校“三递进、三融合、三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为题申报了2019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五、办活动,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业能力,弘扬和传播校园文化精神,展示学校形象,打造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产品,从而开发出系列拥有学校自主知识产权、体现我校文化发展底蕴、表达文理情愫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形成学校名片,展示学校风采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我们举办了西安文理学院首届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原创设计大赛。围绕大赛我们安排了三场专题报告《文创的破逼思维》《无创意,不生活,创意源于生活,生活享受创意》《短视频创新趋势及大学生原创视频市场潜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文化沙龙和圆桌探讨活动,不仅有大咖的专题讲堂,还有校友讲堂,以文理学院校友亲身的创业的经历,进校园分享给在校的有创业想法的学弟学妹们。
开发校园纪念品。从设计到开发再到生产销售全由我校在校学生和校友完成。目前已开发出茶具礼盒、抱枕T恤系列,融入了校园的文化元素和创新理念,相继投入校园市场,备受学院及全校师生的欢迎和认可。
主办了2019 全国高校行暨青年电竞论坛活动的第四站竞赛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六、谈合作,创新创业资源有效拓展
与千里马伯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千里马创投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与相关政府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几年,三方将从空间打造、运营服务、创业支持、人才交流、项目孵化、创业学院、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共同打造校园文创科教空间。目前三方正在协商正式协议的签订。
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由学校主办,通道教育(新安新区) 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举办了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与专创融合金课建设
师资培训。
邀请董国华教授开展“商业计划书撰写”专题培训,我校100名师生参与了培训,为2020年互联网+大赛打下了基础。
七、精孵化,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开花
开展了项目遴选,共有39个团队进行了项目路演,通过5位校内外创业导师对项目进行评审,10个项目团队成功入孵。并且均已注册成立公司,法人均是我校在校学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调研分析 创业倾向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44-02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增长减缓,结构调整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就业渠道逐渐萎缩。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许多政策支持,但普通高校准备得并不充分。本文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调研,揭示当前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障碍,并对普通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提供一些改革参考方案。
二、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对于目前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有一些学者已经开始通过调研等方式进行研究。刘营军,吴彦宁等通过对江苏省25所高校开展的调查显示,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且已经逐步形成了课程和实践教育体系,但是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还存在偏差。西凤茹、代凤美等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促进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发展,必须注重培育积极的个人特质,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等。乔孟涛、焦昆等通过在河北农业大学的调研,提出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创业教育,并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机制来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上述调研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高校在创业教育上的投入及效果,但是对经管类专业,尤其是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及其面临的困境研究得不够,缺乏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调研,分析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三、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的调研分析
作为地方性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较早地意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管理学院也率先推出了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笔者对管理学院二年级以上的本科学生展开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有434份,鉴于学生的创业倾向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次调研综合了学校教育、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三方面,以期更全面地解析这一问题。
(一)学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1.学校创业教育的普及效果分析。从问卷调研情况来看,接受过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教育的学生仅有14.98%,而参与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有19.59%。调研也显示,有10.83%的学生同时参与了创新创业的课程和实践活动,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浓厚的兴趣。但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未超过30%,这说明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率仍然较低。
2.学校创业教育的兴趣培养分析。在调研中,有39.63%的学生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表示出较感兴趣,而明确表示不感兴趣的仅为7.13%。在接受过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教育的学生中,明确表示感兴趣的分别占64.62%和61.18%,这说明创新创业的相关教育对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有比较显著的作用。
3.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要求分析。在高校对大学生所提供的最有效的帮助这一问题上,学生的分歧较大,有39.63%的学生认为高校最主要的是提供创业的专业技能;17.29%的学生则认为应提供相关的知识储备;18.89%的学生认为应提供专家的咨询,24.19%的学生最希望高校能直接提供资金支持。这说明学生对自主创业所需要学校提供的资源尚未形成明确的意向。
在高校创业教育方式的问题上,有50%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模式给予了肯定,但也有7.14%的学生完全否定高校的教育模式,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
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配备问题,希望单独由专业教师或社会力量提供辅导和咨询的占比都较低,有30.41%的学生希望由专业教师与社会力量组成团队提供咨询,有8.29%的学生希望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社会力量三方共同提供“保姆式”的咨询。这说明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对教师以及社会力量的依赖思想较重。
(二)家庭环境对创业倾向的影响分析
1.父母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分析。有50.59%的学生表示,父母把“学好基础文化知识”作为对其大学生涯的首要要求,仅有4.45%的学生父母把准备创业作为对学生的首要要求。在这4.45%的学生中,有42.11%的学生父母具有个体或私营企业主的背景。可见,目前家长仍然认为自主创业存在较高风险,父母的工作环境和经历也对学生的创业倾向有影响。
2.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因素。在家长对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提供的支持中,最普遍的是“资金”支持(67.0%),其次为“社会关系”(63.17%)、“咨询建议”(43.99%)、“要素资源”(26.60)和“技术”(11.76%)。由此可见,技术是家庭对学生创业支持的短板,而家庭资源与学校资源在支持大学生创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3.学生创业对家长支持的依赖性。有64.19%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支持对其创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见,学生自主创业的倾向对家长支持的依赖性非常强。
(三)社会环境对创新创业倾向的影响分析
1.社会环境判断。从调研情况来看,大学生对目前创业环境的判断还是比较中性的,其中44.47%的学生认为“自主创业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态度的学生也高达39.53%,过于乐观和悲观的比例都很低。
2.社会环境影响。67.14%的学生认为“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对自主创业影响较大,其次为金融与投资环境(65.02%)、行业企业景气程度(43.19%)。可见,对于已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经管类学生对社会风险也有了一定的识别能力。
四、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通过问卷调研,笔者发现当前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单向推广的模式上。除了文献所总结的在师资、教学形式和理念上的一些普遍问题以外,笔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供给”与学生“创业”教育需求存在的偏差,是当前普通高校创业教育难以有实效的最根本的问题。
首先,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上存在偏差。普通高校经管专业的学生普遍对创业的风险具有回避的倾向,创业主导意识较弱,这就决定了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定位应是基础性的,应起到引导学生勇敢地走进创业公司的作用,而并非强调培养创业“掌门人”。因此,普通高校要明确创业教育定位,以通识性的创业教育为基础,形成梯度培养体系,逐步发掘和培养有意向的创业人才。
其次,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创业教育的内容上存在偏差。普通高校经管专业目前主要采用由教师发起的、单向“推动”的以理论教育和模拟项目为主的创业教育模式。这一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渴望参与或体验真实创业环境或项目的需求,即使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项目,普通高校也难以跟进推广。这使得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受挫。对此,普通高校需要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发起创业项目,推动师生互动的双向“推引”模式。
第三,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师资配备上存在偏差。高校专业教师是目前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创业教育的主力军,但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的经历,对市场竞争、政策环境缺乏敏感性,对学生的指导也难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普通高校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的平台,为其寻找创业机会提供真实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普通高校组建校外专业创业指导团队奠定基础,补充高校专业教师的不足,尤其是加强与该校历年的毕业生的联络与合作。
第四,现行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不够。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有很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及大学科技园区专门孵化创业企业,但详细政策并没有传递到有需求的学生。这就需要普通高校打通大学科技园区和学生之间的创业信息通道,比如加强自主创业意识的引导,开设创业扶持政策的宣讲课程等。
[ 参 考 文 献 ]
[1] 刘营军,吴彦宁,狄传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22-24.
[2] 西凤茹,代凤美.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2(3):89-92.
[3] 乔孟涛,焦昆,孟许峰.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影响分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2):9-11.
[收稿时间]201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