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说育人为本,其含义就是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为根本,人都做不好,其他能力再强也不能造福社会。但是,现阶段的学校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德育教育,一心只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可见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必要的,学校和教师需要认真对待。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在部分学校中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老师盲目地说爱国和热爱自己的民族,规范道德品质,纸上谈兵,过于空大,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

二、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必须先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影片和一些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理解子孝、爱国、助人的概念。同时,老师可以讲一些反面事例,让学生重视德育教育,规划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将德育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学习就是要与生活相结合,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与生活结合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德育的影子,和父母和朋友的交往都需要德育的渗透。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好人好事,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拾金不昧等,虽然都是小事,但却是最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以小见大,从小事做起。

四、丰富校园文化,增添良好的道德气息

环境对于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健全,这时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形成是举足轻重的。学校可以在班级内和校园内粘贴名人的画像,并标注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学校可以树立光荣榜,对道德思想先进的学生进行表扬,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德育 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是孩子形成德育观念最初始、最正规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培养奠定了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基础,而当前小学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各种新思潮的涌入给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难度,使得德育教育成为一个针对性的课题。远离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小学生在养成自身良好的德育品质问题上,尚且不能有自主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很多小学的德育教育只是口号

很多小学都存在一定的口号式教学缺点,学校在培养人才上,过于注重口头教学,而缺少实质性教育,一直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学校出现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质教学,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学校对外的表面发展严重不符。家长对学生过高的学习期许也是口号化教学的体现,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大漏洞。

2.2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合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教育也在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现有的小学德育教育大都还停留在老旧的思维管理,教育内容没有根据时展的步伐进一步推陈出新,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现有的教育内容大都是在沿用传统的模式,不能和主观的教育精神相吻合,导致教育内容严重脱节。

2.3小学德育教育没有合适的方法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今时代,小孩子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个性,家长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偏差。不同的小学生兴趣、个性和接受能力都不同,所以无法根据每一位小学生来制定统一的教育方式,但可以根据小学生在某些相似性的性质上尽量采取合适的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小学生的教学。

2.4父母没有尽到教育小学生德育的责任

在现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家长大都专心于工作或娱乐,家长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因此把小学生全权交给老师负责。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还是不可忽视的,许多孩子会把父母当做自己成长的典范,而家长们在小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主观地认为德育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因而忽视孩子的德育成长。

3针对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3.1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过于单一,学校和教师注重的一直都是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进程,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的教学一直都浮于表面,没有让小学生的学习得到实质性提升。教师应该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将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小学生在德育小活动中得到乐趣,感受德育教育带来的快乐,这样不仅丰富了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也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学生学习上的作用。

3.2小学德育教育要跟上时展的步伐

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对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影响认识尚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旧时代的教育体系还根深蒂固,不能在现有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一定的变动。时代一直在发展,同时小学生对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地深入,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义和对自身的作用。目前的教育还是以比较笼统的方式在进行,小学生的大脑发展是一直跟着教育工作者在转动的,而教育体系的落后对小学生的健全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小学生培养成多方面的适应性人才。

3.3改变德育教育方式,让小学生在行动中体会

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于骄纵,教师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的不重视,都是小学生没有实践机会、缺少行动能力的原因。许多学校将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和活动区域限定为教室内,让小学生只进行大脑思维的活动和思考。孩子的天性是在外界活动中发掘自身的潜能和乐趣,而学校忽视小学生的行动力将其限制在指定小范围区域,不能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德育教育的全面教学思想。学校应该在现有的德育教育方式下,让小学生进行部分活动,活跃学习氛围,体会学习乐趣。

3.4家长要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做好分内工作

部分家长将小学生的德育教学过分寄托于学校和教师,而没有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表现出重视。教育问题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事业,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成为助力者,多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家长与学校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得到全身心的健康向上的发展。

4结语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只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而是要家长和社会也对其关注全心对待。对学校来说,教育是个庞大复杂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加以引导和完善。对于小学的德育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致力于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的问题和可以加以考虑实施的措施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蔡继英.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17).

第3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校内外学生思想道德具体教育网络,尽量做好道德教育工作。[1]这对培育有文化、有理想以及有道德的社会建设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可是实际上,很多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一、小学道德管理中的问题

1.德育目标太抽象

大部分学校领导以及班主任和德育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实际教学中,比较重视智育而忽视道德教育,有些教师甚至觉得,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形式,不存在实际意义;同时认为对于社会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思想道德教育是没有作用的。在教育过程中追求表面化以及任务化,产生问题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都采取哪里出问题治哪里的方法。

2.德育内容比较缺乏科学性

德育内容所具有的科学性就是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容易被学生内化以及实践。各个时期的具体德育内容具有差异性,德育内容应该和主流社会精神一致。[2]可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大部分只是照搬以前的内容,将养成教育当作学校德育全部内容,缺乏创新时代精神,具体表现在学校受教者所具有的主体性以及师生关系所具有的单向性。该道德教育缺乏平等性,所以必然会使教学效率低下。

3.德育方法比较倾向于“成人化”

很多小学的德育内容比较假、空、大,未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所以成人化倾向非常严重,教师口头教育比较多,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抽象,德育内容小学生很难接受,所以教学效果非常差。除此之外,德育内容比较空洞,不具针对性以及趣味性,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

4.网络文化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在信息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尽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教学手段以及新技术和条件,可是同时也使德育工作更加困难。网络给德育以及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所采取的具体对策

1.建立全考核制度,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并没有解决好应试教育往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转化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校领导都认为智育属于硬指标,而德育属于软指标,所以比较忽视德育工作。虽然智育以及德育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就是促进校园学生身心发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侧重的。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方面的觉悟,使学生可以判断是非美丑,明辨善恶,具备优良道德。

2.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让德育渗透进别的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里面

新课标里面明确要求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之所以进行新课改,就是为了培育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给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学科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效结合一下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感情状态和具体价值观、过程和方法。所以,应该重视学科课堂教学这一德育渠道,对其他学科德育资源进行开发,在别的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将学科课堂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各科教师应该依据教材特点,于备课以及上课过程中,将教材德育内涵挖掘出来,有效结合教材知识以及德育内容。

3.合理处理网络信息给德育带来的影响问题

在网络信息发展迅猛的今天,小学生必然会接触到网络文化。网络属于双刃剑,可以给德育注入新的活力,可是也会对学生思维方式以及道德行为造成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到其身心发展。学校应该对上网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采取合理的引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管理措施应该到位,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以及应用网络技术。

对学校来说,德育工作属于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艺术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勇敢地面对挑战,对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不断的探索。这样才可以让学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地发展,培养出思想品质、综合素质、价值观和时展以及国家建设相适应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房秀忠.新时期小学德育管理探讨[J].科学导报,2013(13).

第4篇

关键间:小学德育 心理辅导 改革开放时期 新时期德育 发展与问题

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其对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校园内外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极力贯彻其德育任务,以及培育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德育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内容没有科学性

德育内容的科学性,即内容要适合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法则,利于其实践与吸收。德育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发生相应的调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与主流社会的精神相互吻合。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将养成教育当做是德育的全部内容,缺乏时代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单向性与受教育者的被动性。平等的沟通与对话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这样才能保障工作的正常的高效运行。

(二)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非常薄弱

现阶段,在一些农村小学生家中,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良莠不齐,很多家长都存在溺爱子女和不能正确引导教育子女的现象。儿童留守、隔代看管、单亲等情况比较普遍,家庭教育、学校联系等相关环节比较薄弱。

(三)德育宗旨过于笼统

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下德育工作在学校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地位认识尚浅。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重成绩而轻思想道德素质的情况仍然存在。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是形象工程,又空洞又笼统,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而在现实社会中,某些教师觉得思想道德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没有认真研究德育工作应怎样开展,对于认识德育工作仍有些欠缺,并随时出现任务化、表面化的偏向,只是到了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策。这根本不能使德育工作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管理,贯彻素质教育

(一)充分阐述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将德育浸透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与活动当中

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育人。因此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处理好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做到“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能力与知识”三个方向相互结合。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开发教育资源,着重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充分发挥每门学科的长处。各学科教师应按照学科特点,在备课与上课充分发掘学科的德育内涵,将学科知识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活是课本的延伸,教材是生活的总结”这一目标。

(二)完善考核体系,由素质教育入手,充分肯定德育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道德往往可以填补智慧的不足,但智慧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不足。如今新课改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而作为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准备以面对挑战。学校教育一直没有很好地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并且仍有很多学校领导认为,智育才是硬道理,德育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才会产生“重智育轻德育”“以智代德”等现象。尽管德育与智育都可以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达到培育人才的宗旨,但德育工作的任务使学生是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辨别美丑善恶,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做人问题与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

(三)学校和家庭要充分配合,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应该和家长构建相应的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的教育具备很大的优势:学校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德育目标与德育工作的相关内容;教师具有相对专业的教育能力,具有比较健全的教育机制。与此同时也会存在缺陷,受到空间、时间与内容、形式的约束,学校更多的是着重教育的统一性与整体性,缺少个性化的教育。但家庭教育的特征就能填补了这个漏洞。所以,学校与家庭就更加需要配合,这样才能形成更具备现实意义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王茹花.甘肃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六县调查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1).

[2]李祥兴,程晓敏.实效性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主体缺失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

[3]谭怡.六盘水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秦世荣,秦凤莲.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活动的实效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3).

[5]葛新斌.传统伦理的特征与当今道德教育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第5篇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

当前,有部分小学对思想品德教学未引起重视,在课程的设置上将思想品德课程归类于语数外、音体美之外的第三平台,由此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与课程安排上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例如教育部要求小学低年级思想品德课程应每周安排三课时,但实际许多小学思想品德每周只有两课时,还存在其它课程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占用的现象。其次,在课程安排上,思想品德课程多集中在下午,许多小学生在下午存在学习精力不足现象,对课程缺少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种种现状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发挥良好的育人效果,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改革与发展造成阻碍。

(二)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思想品德师资配置直接影响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小学生有其特有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应科学看待儿童的特征,单一的、重复的进行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将使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其次,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够,思想品德素质上,未做到与小学生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对待小学生出现的问题以简单粗暴方式解决,可能对小学生心理造成阴影,违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思想品德的教学不仅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在教学方法上也应不断优化。当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抽象的思想品德理论多以教师单一的课堂讲解为主,而未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下,小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其次,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未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与启发,实现学习致用,使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影响。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对策

(一)提升教师思想品德意识及综合素质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处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位置。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意识,正确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成长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针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不足,应通过业务培训、教研活动等方法加强教师管理,对思想品德教师的职务晋升引起关注以保障其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加强与其它学校的工作交流活动,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差距,分析解决问题,通过鼓励教师持续的进修与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成为一个合格的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最后我们也应当关注家长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对子女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督促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注重个人思想道德素养,教师与家长都应发挥表率作用,给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出实效性的教育。

(二)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实践活动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进行转变,师生之间建立平等、互动的友好关系,师生之间乐于沟通、相互信任、共同探讨将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有趣。其次,思想品德教学可以与多学科进行整合,打破教材的局限,并以新课标为标准,以学习与活动结合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学习。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思想品德理论相对抽象,通过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进行,结合年级特点、小学生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以促进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之中,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有更深的体会。与此同时,在新课程形势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与调整,通过以知识为载体,教学内容涉及学校、社会、家庭各个细节之中,引导学生体会,从而有所感悟,学会正确的认识社会,客观判断是非对错,以发挥思想品德教学功能。

(三)创造学校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对小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使小学生受到隐性教育,干净整洁、文明礼让、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可以推动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助力小学生养成好的思想品德习惯。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给予学生精神的力量,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素质。

三、结语

第6篇

一、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行为能力与认知能力也相对较差,如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单纯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理论,而不注重情感交流也不考虑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则不但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还会造成学生失去对于上学的兴趣。(2)德育与智育没有得到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然而目前在小学中普遍存在高分低德、高分低能等问题,智育被充分重视的同时,德育却被忽视,这样的现象极不利于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3)教育方法及学习评估方式较为单一。教育方法及学习评估方式的单一化会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教育方式单一化主要表现为“填鸭式”或“满堂灌”,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则表现为单一用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日常表现。

二、小学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1.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制定各项教育措施的过程中应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小学教育的兴趣,并同时保证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多样化,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为了让学生成为小学教育的主体,则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适当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学生。例如,小学班主任在制定各项班级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对于性格不同的学生,注意适当调整教育方式,并尽量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另一方面,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是保证小学教育顺利实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小学生单纯、简单,不会伪装掩饰好恶,因此在教育小学生时可以先从关心学生及爱护学生入手,让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情感上的依赖,并乐意与教师接触,向教师表达内心的想法。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后,也便于采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从而让小学生在学校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2.强化德育,培养核心价值观。德育与智育并重应当作为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因此在小学教育中不但要重视智育,更需要强化德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德育是人文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基于当前的“国学”热,在强化德育时可以适当利用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自觉培养高尚思想道德,让自身行为符合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例如,祖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百行孝为先”“尊老爱幼”“自强不息”“天下为公”等均可以作为教育学生的题材,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感悟生命与生活,学会积极向上,乐于向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内容(24个字)应注重在小学教育中认真实践,有效培养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例如,正规课程教育中可以融入爱国、敬业等理念,告知学生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注意诚信、友善,并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将来可以成为合格的公民。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对策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激发正确的道德情感、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新课程改变的背景下,虽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增强其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有必要进行研究。

一、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不明确

尽管教育改革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但是传统教育观念对教师的影响并未散去。而新的教学模式经验相对缺乏,因此使得很多地区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都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甚至偏离的现象,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效率产生严重影响。在《品德与生活》中“情感与态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组,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学生想象平时的生活中,长辈对我们的付出。这种教学模式本身是很新颖,但是由于教师在课程控制方面能力不足,或者学生对这一主题的把握不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很容易跑题,而教师又没有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目标中来,很容易使得整个课程教学目标混乱不清晰。

2.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大大加速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的消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很多教师沿用这种教学方式。这种述说式、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思想品德,使得学生容易缺乏道德修养的自主性,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素质也极为不利。

3.学生内化思想品德教育被忽略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很多学校采取的是带有一定强制的方法,虽然教学成绩上去了,但是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大多停留在表面,很多学生出现在学校和在家里表现不一致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目标评价,进而使得“人本主义”理论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忽略了学生的形成性教育评价。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改善对策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着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逐步确立“三维”目标,并且明确每个章节的整体目标,并对整体目标进行细化,确立一个个小目标,并以小目标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2.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通过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并使其成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催化剂。教师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变教育观念,摒弃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强化德育要求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其中,尤其是要认识到学生和老师在教学中是平等的、互动的关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加强互动、合作来构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构建,逐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情感熏陶,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要想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分看重考试分数,逐步将对孩子的评价转移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通过长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反复训练,帮助其建立一种条件反射,进而形成道德行为上的比较高层次的动力定型,使其道德行为的实施更为自然,是内化的一种行为。

三、结语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在衡量一人的综合素质的时候,思想品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会直接影响小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本文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剖析,发现问题进而寻找合理的对策来加以解决,具有典型的实践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吸纳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升整体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建议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也是关键。在农村教育中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21世纪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

一、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科学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1.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 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不能满足学习的运动项目需要。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需要勇敢、坚决、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即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二)体育教学对小学生集体意识、自我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学活动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能力的强弱、修养的高低、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 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体育运动能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体育活动能使人愉快和喜悦,并能缓解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了人的情绪,改善了心理状况。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去。

二、目前我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调查发现,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目前有“四少”:经费少、人员配备少、体育活动少、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少,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场地器材严重匮乏。

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更少。特别是村办小学体育经费年投入不足千元,人均不足5元。购置的器材本身就低质低价,加上自然损耗和人为损坏,管理不严等因素,更使得农村规模小的学校体育器材严重不足。在运动场地上,多数农村小规模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学校经费不足,场地、器材的匮乏,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尤为突出。一些教师只注重关注自己所教的语数英,而在体育课上只是让学生自由玩耍,没有教学计划,爱玩的学生玩得尽兴,不好动的学生夏天凉荫凉,冬天晒太阳;好动的学生也掌握不了一技之长,锻炼身体的目的不能有效达到,不好动的学生更谈不上锻炼了。有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作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外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在临近考试的两周干脆取消体育课,全力以赴备战考试,因为语数外成绩和自己晋级、工资直接挂钩,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体育器材方面的管理也常常得不到重视,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因此仅有的器械长期搁置,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

(二)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强。

在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规模小的村小学一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一些村办小学,不得不由其他教师兼职来上体育课。这些教师对体育的认识肤浅,有的确实不会上体育,从而根本无法实施素质教育。大多数体育教师备课是形式,上课是自由式:一个口哨两个球,学生高兴我自由。这样的体育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提高我校体育教学效率的建议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其现状令人担忧。因为体育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游离于教育之外,使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与身体素质差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问题表现越来越明显。因此,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落后状况迫在眉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以及各位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要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宣传体育教育,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这个薄弱的环节。

(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订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三)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开展教学评估有利于强化教育质量意识,有利于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有利于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全面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对那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坚决采取整顿措施。只有评估体系得到有效建立,才能解决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农村教育瓶颈,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才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问题和对策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身体素质会得到有效提升,继而对学习与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体育观念存在偏差,体育意识淡薄,加上资源条件的局限,致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面临许多难题。因此,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问题所在

(一)体育教育理念落后

农村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教育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了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要学科当中,对于体育教育不够重视,这与农村地区体育教育理念落后有着直接的关联。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对于体育教育不重视,未能将其作为教育工作内容。课程安排不合理,其中还有一部分课时被语文、数学等学科占用,体育似乎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师与家长的体育观念落后,甚至将体育视为学生“玩”的学科,对体育教育的支持不够。体育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同样重要,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忽视了身体健康,终究会得不偿失。体育教育理念落后是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问题根源所在,需要适时予以改善。

(二)体育设施不完善

体育设施的不完善是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学的开展。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运动器材的购置及场地建设很难满足体育教育的需要。这就导致农村体育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接触面狭窄,体育课程的开展局限性较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体育设施不完善,加上枯燥、单一的教学,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其中,一部分体育教师并不是体育专业出身,虽然也经过了系统的体育课程学习,但体育教育的专业性不强,很难保证教学的规范化。体育教师在运动技能和知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能够给予学生的帮助不大。体育运动知识匮乏、运动技能掌握不熟练及动作不规范是学生在体育学习当中的主要问题,与体育教师的能力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体育教学水平,对改善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有积极作用。

二、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新思路

(一)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首先,学校应转变教学管理观念,加强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视,围绕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育方面给予有力支持,推动小学体育课程建设。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需要,开展具有特色的小学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体育锻炼的机会。其次,制定合理的体育标准,并以此为参照进行体育教学。保证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确保足够的教学学时,不得因为其他学科的教学而随意占用体育课课时,将体育教育工作作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基于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明确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将体育课程建设作为关键点执行。第三,将体育考核作为学生综合成绩考查的主要内容,进而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只有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学校和家长都应对此予以重视。在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下,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体育教育的价值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

国家相关部门要给予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足够的资金支持,用来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及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小学资源条件,购置运动器材,建设运动场地。增设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及乒乓球台,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体育项目,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既锻炼了身体,还享受到乐趣,对释放学习压力有着良好的作用。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有效提高,也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结语

新时期的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是必然的。学校应结合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针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积极予以应对。通过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其身体素质,这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华 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文殊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胡燕霞.探析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2):202.

[2]张力.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2(17):196.

第10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教学手段

我们小学教学的对象是在年龄上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他们这一阶段的年龄特征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每个教学工作者来都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生活、学会成人,更何况作为一位体育教师,则更应该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运动技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进而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我们应该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深刻而细致的分析。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小学体育教学过于刚性。在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过分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指挥,而这种不切实际的、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管理,严重扼杀了学生好动的天性,如在排队时要求学生整齐、安静、听话、不吵不闹,从而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于是教师就粗暴、加压。然而,愈是卡、压、镇,学生就愈是不听从指挥,或是身顺心违,结果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新课程理念中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这个中心并不限定在一个表面的中心,而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实实在在的学习主体。一些教师把体育课变成单纯围绕体育达标项目,机械、单调地重复各种达标项目训练,学生通过几年的体育课连篮球不会打、足球不会踢,前滚翻没学过。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和个性化发展。

2.小学体育评价过于极端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运用激励性评价,例如有的学生明明做的还不够,教师也是鼓励的说好,表扬并不是越多越好,小学生还正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也需要面对挫折和困难,学生在教师面前总是得到表扬,这样怎能去遇到挫折进而去克服挫折?技能和知识都是由未知到已知,教师如果对学生之评价好话,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好的不评价也不说出学生的问题所在,这样的做法是欠考虑的。评价的目的不在在于当学生多听几句好话,而是要让学生对自身进行一个良好的总结,进行一个合适的调整。因此,对于学生应该实施发展性评价,如果是对技术动作掌握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在积极肯定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远的目标;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应该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学生有所不足的方面;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应该适当的放低要求,并逐步帮助这些学生跟上大部分学生。这样一来,通过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当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目标并得到了发展。

二、上好小学体育课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兴趣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学习体育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因为兴趣具有较为稳定、持久的特性。因此,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基层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就一定会事半功倍。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的体育教育和幼儿时学生大多在户外进行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以机械的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自制力差而且喜欢动手,喜欢亲身参与。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一方面要把理论的讲解和示范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尽量多地设计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活动,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其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体育课程内容,来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全新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学习欲望,进而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如篮球比赛或是足球比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体会竞技的并生出不服输的心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要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实现基本素质的过程也就是对于三维目标的实现,既情感与价值、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知识。过去我们往往很注重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是较弱的,他们喜欢动手亲自参与而往往缺乏思考。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教师要一边讲授知识,一边亲自示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加强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好的习惯的养成往往就是从课堂上的常规教育开始的。每一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情况、个性、经验。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建立不同的课堂常规要求。但是这些常规要求一定是要对学生的运动学习有益,并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在制定课堂常规时,还应积极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制定出来的课堂常规,不但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也可以更好的去落实。在课堂常规实行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情况的反映,还可以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将他们转变过来,从而热爱学习。

第11篇

校园交通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行路安全,二是骑车安全,三是乘车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防火安全教育,二是防电安全教育,三是防水安全教育。食物安全教育实际上主要就是针对食物中毒问题展开的教育。公共场所安全教育实际上就是避免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的教育。事??上,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需要涉及的内容非常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学生在社会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家庭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更好地保护每一位学生,保证学生可以在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下,学校必须认识到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下,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关键内容,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程。但是,从学校安全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学校安全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很多学校还未认识到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即便是部分学校开设了安全教育,但是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没有发挥出实际的作用。学校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教材,安全教育的教材多种多样,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二是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依旧停留在理论上,过于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安全教育必须在实践中开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学校在安全实践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较少,安全教育缺乏设备和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教育的难度。三是学校的安全教育责任不明确,学校各个部门无法实现紧密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多在一些活动日开展,导致学校安全教育落实不到位。四是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教师,这必定会影响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3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3.1优化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内容

要想实现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目标,学校就必须认识到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实际上就是知识教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安全教育方案,合理规划安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之前必须对安全教育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积极探索,严格按照国家教育标准设置安全教育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在新课标下,农村小学安全教育每学期的课时不能少于16课时,这也是国家教育部门审定的,符合国家教育标准。除此之外,既然安全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安全教育成效有较大影响,那学校就必须认识到加强安全教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大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定期派遣安全教育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教师培训形式,帮助安全教育教师积累经验,提高安全教育教师接受新理念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安全教育开展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2注重实践教学

在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绝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教学上,教师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到掌握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安全教育活动,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安全教育相关的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以下手段来开展安全教育:一是广播,二是电视,三是计算机,四是网络。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实践性,二是实用性,三是实效性。在安全教育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身边比较常见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到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所学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要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比如学校可以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有身临现场的感觉,开展防火演习,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3.3加强安全教育管理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学校必须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建立安全教育机制。学校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全方位地开展安全教育。除此之外,农村小学安全教育不仅可以在课上开展,还可以在课下开展,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安全教育教师也必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12篇

【中D分类号】 G63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4―0020―01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乡村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观念不但在城市,而且在乡村也深受家长追捧,大量农村孩子随着进城务工大军走进了城市和乡镇,原先乡村里最热闹、最靓丽的风景――学校,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有的人去屋空,有的只剩下二三十名甚至十多名学生,教师陪着这些留守的孩子,守望者寂寞的阵地,这种教育现状给原本是乡村教育希望的农村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乡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1. 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多年来,国家义务教育工程、农村薄弱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很多农村学校在漂亮的校舍建成后却失去了学生。有的办成了教学点,只招收一二年级学生;有的只能撤并到乡镇中心校,只剩下空旷的教室和满院的杂草,五六个老师守望着稀少的学生在维持。很多乡村学校教师在慨叹:辛辛苦苦准备了教案,兴冲冲走上讲台,面对教室里三五个孩子,充沛的激情忽然会烟消云散。

2. 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的发展。童年本应该是人生中最灿烂、最幸福的岁月,有集体活动的快乐,有同学朋友的陪伴,在大集体中快乐成长,是每个孩子童年的憧憬。可现在面对同伴们一个个转走,班里的孩子越来越少,课间活动连个玩伴都找不到的现实,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有了失落感、挫败感。笔者曾到过几所这样的学校,课堂上,孩子们没有声音,下课后,本该雀跃奔腾欢呼的校园特别静谧,一个个孩子流露出怯懦、空洞、无助的目光,试问,这样的童年哪有快乐而言?

3. 学生择校让农村家长负担加重。如今的农村每到春季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人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到乡镇中心校或县城上学,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必须要有家长陪伴照料,于是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和妇女又一次分开了,他们到乡镇、县城租房,另起炉灶,照看学生。一个完整的家分成了几块,经济、生活的负担随之加重,家里的农田有的种上了没人管理,有的干脆撂荒了,致使很多原本不够富裕的家庭面临着返贫的威胁。

二、解决策略

1.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为此,学校教师要树立奉献意识,同时看到小班额教学灵活性强、教师作业批阅量少、个别辅导更能有的放矢等优点,只要我们有责任心和爱心,赢得了社会、家长的肯定和支持,就能保住并扩大我们的阵地。

2. 美化校园,环境引领。很多乡村学校限于办公经费少,总感到美化、绿化建设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很多校园给人以荒凉、衰败的感觉。可也有一些“有心”的管理者,充分发挥农村的地域优势,动员学生、家长献策献力,农家院里种起了牡丹、芍药、月季、大丽花、兰草、玫瑰等花卉;有些闲置的土地,还开垦出来,种植了四季蔬菜、土豆等作物,既解决了师生的生活需求,又绿化了校园,还是生活实践教育的良好阵地,这样的校园,给人以温馨、舒适的家的感觉,让人恋恋不舍。

3. 开齐课程,全面育人。师资短缺,特别是专业人才缺乏是乡村学校的软肋,因此,国家法定的课程不能开足开齐,或者是课程表安排的表面文章,实际平时只上经常检测的几门主课。大家都知道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可是总以各种理由推脱、敷衍,让本来稀少的学生形成了“只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可悲的知识面,这也是乡村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为此,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用全局、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挖掘自身资源,切实开展各科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了解世界,掌握必要的技能,为他们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第13篇

【关键词】朗读教学 问题 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现将自己对于这些的问题的观察以及对于优化朗读教学的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懂课文,读准生字生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个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生读了女生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的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老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情感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的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时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教师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一些(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的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且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的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也要因“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的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的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所说的“许多棵”、“两颗”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的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第1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问题 对策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只有学好小学语文才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逐渐暴露出一些与时展不协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必须对小学语文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陈旧。虽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变化,但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旧是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固守成规。例如,教师观念上没能够真正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还是采取灌输知识的方式,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忽视了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课文讲解过程中,仍旧是采取"三步走"的方式: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特点,具体的语言教学也显得不足。此外,对于作为语文教学一大重点和难点内容的作文教学而言,在相关的思路启发以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方面不到位。在进行作文批改时,不注意作文用语的通顺性,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通顺用语的指导。陈旧老套的小学语文教学,使课堂变得沉闷无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势必会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其次,缺乏理论研究。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早在1963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指出了语文作为"基础工具"的地位,但如何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彰显出其工具性?可以说每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大纲中所制订的教学任务以及几经修改的语文教材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各不相同,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也会有不同的教学重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于语文工具性的把握、理论上对于借助语文的工具性带动语文教学不断进步的认识还有待明确。语文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交流工具,还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但对于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出语文作为文化载体的一面,怎样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也是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语文教学在理论上还存在着诸多有待进一步明确的问题,需要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测试不严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测试,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听说两方面能力的测试。此外,在写的能力测试中,没有统一并且严谨的评测标准,分数全凭教师的主观判断。有关语文测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新的测试试题,已经很难对自己的成绩作出估计。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内容决定形式,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首先考虑完成哪些教学目标,然后考虑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哪些教学形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如一位老师在《蓝色的树叶》一课识字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识字的效果,运用了"猜一猜"的游戏:将"术、铅、惹"等9个字卡贴在黑板上,请甲、乙两名学生上黑板前,甲生面向学生背对黑板,乙生悄悄地指了一下"惹"字,全体学生都默默地记在心里。这时甲生问大家":是不是'美术'的'术'字?"全体学生齐说:"不是'美术'的'术'字。"甲生又问大家":是不是'铅笔'的'铅'字?"全体学生齐说:"不是'铅笔'的'铅'字。"甲生又问大家":是不是'惹人喜爱'的'惹'字?"全体学生齐说:"对对对,请归位。"接下去,教师又请了两对儿学生上前做这项游戏。游戏期间,我看到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兴致盎然,有效地巩固了识字。

(二)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我们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调料",以为使用这种形式就等于贴上了"新课程"的标签。有很多专家强调指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我觉得不一定都要如此。小组合作学习从其根本意义上讲,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增加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机会。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学上都有站起来发言的机会,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均等的实践机会。比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合作识字、交流记字方法等等,这些任务看似非常简单,却可以达到人人参与、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尤其是在低年级,这些似乎是没有讨论价值的学习内容,更具有必要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不断摸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中不要照搬教学参考资料,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接受能力,在尊重学生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摸索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乐趣、能充分锻炼学生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对于课文朗读环节,要改变以往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陈旧方式,实行点名朗读的方式,并且要尽可能地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在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要引导其余学生认真听,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使学生得到听说的训练。

(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要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可以在语文教材中增加一些既符合语文教学的规范性要求,同时又能全面地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重大变革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符合时代面貌的语言有所认识,也就是说,要使语文教材符合时代的要求。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与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收集、掌握以及积累语文信息的过程,对于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注意增加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益信息的传递,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不断丰富课堂教学中的信息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要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创新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吴秀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1,(03).

第15篇

前言

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对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和逻辑能力等等。所以,通过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不断优化和调整语文教学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好语文,对语文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下面我来说说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所以要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改革的形式远远大于内容。[1]在现在的校园中,流行着讲公开课,公开课就是新课程标准下对课程的改革方法和变化进行公开教授,这是一个好的方式。然而一些老师只有借着公开课的时候才利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上课,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用着以老师为核心,对学生进行被动的授课,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缺乏探讨和交流等很多问题的出现。再就是借着改革,放任学生自由学习语文,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老师没有尽到引导学生学习的责任,对学生错误的理解不予理会,虽然轻松了,但是这样的形式往往是错误的,我们需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其次是对小学语文写作改革的放纵问题。[2]小学生目前还处于心理发育期,因为年龄很小,阅历浅,所以他们写作深度还有些浅,感情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甚至有些小学生对于写作没有任何天赋,写出的东西空洞没有思想,需要教师进行对写作的改革,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训。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小学生的模仿行为,老师对学生做出的写作范例,很容易就被学生当成外套,每次写作都把内容放进去,没有任何的心意。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对事物感知的初期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其多接触课外读物,对学生做出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防止学生写作模式化的出现。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教师会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相比有趣的漫画书,情节优秀的课外书等其他书籍,其内容是比较乏味的,所以想要提起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要下不少功夫。[3]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老师为了让学生打起学习语文的热情,总是用其他课外的内容引导学生。然而,现实中的东西会和书本上有一些出入,甚至会有一些扭曲的成分,如果老师一味的追求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不注重引导的正确性,很有可能会带给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弄巧成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语文改革发展过程中应当避免的。

小学语文改革过程中,还应该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气氛的控制。[4]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讲满堂课,而老师也坚持着“满堂灌”的习惯,整堂课自己把授课内容完全灌输给学生,根本不理会学生是否有兴趣或者已经接受了这些知识,所以这是语文教学改革要注意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内心的想法无处表达,没有机会进行交流,更没有强化表达能力的机会,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没有给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这种讲课方式会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强化语文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改革中,人们往往改革了许多东西。但是往往会忽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改革语文教学的内容。而内容就是语文的课本知识。其他的形式对于教学的改革只是辅助作用,其内容才是本质。对于语文老师是否在专业课上是否优秀的评判,并不是老师跟同学的关系有多么的融洽,也不是与同学的交往关系好坏与否,而是看看教师是都能够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真正的传授给学生。虽然成绩不是评判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它却能真切的反应学生接受的程度。

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起帮助促进作用,但是不可以将这些附加条件作为教学的重心。

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可能会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素质的高低。而小学语文就是文学素养的接触。在生活中,有种说法就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上过学,就会觉得这个人没有文化。这种思想虽然很片面并不是全无道理。从小学到成人若一直接受的语文教育,就是让学生们逐渐对世界有个正确认识的过程,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5]老师要通过语文教育,来教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孩子们错误的思想必须及时更正,并且不能将“成人的世界”带给孩子们,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来获得优秀性格的建立和完善。

阅读是学生快速提升语文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阅读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从而加深对语文这一科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们应该积极发展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指引学生去阅读对自己有益的书籍。对于学生发现没有一点用处的书籍,教师们也要及时的发现并进行禁止教育。同时阅读的书籍广泛,种类众多也没有关系。因为小学生对事物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老师要进行引导。阅读的越多,所接触的东西也就越多,如果碰到了自己所爱好的事物,那么除了对课本上的教育之外,还多了个积极的结果,对于人生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标明确的兴趣的培养,有可能会为社会带来优秀的人才,许多优秀的作家、记者、编剧等等都对文字的兴趣,对问题思考的程度都与小时候的语文教育密不可分。

写作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6]让同学们多加交流,优秀的作文在班级中进行传阅。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太完善,要告诉学生们优秀之处和应该改进的地方。不可以为了个人的轻松,觉得小学的教育并不是很重要,就不好好的教导学生。如果教师有不认真的态度,那么学生们也会觉得无所谓,这样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不利于整体教育和学生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