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缓解压力的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 心理压力在高校教师群体的日益显现,致使许多高校教师由于过高的压力、情绪问题,引起焦虑、失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忧郁倾向、悲观情绪,通过有效疏导,缓解压力危机的方法,使教师排解压力,平衡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关键词 压力控制 情绪管理 缓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The Mitigation Strategies of Teacher Stress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LI Hongmei
(XingZhi Colleg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groups of teachers become more promin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ulting emotional problems in many university teachers , anxiety, insomnia phenomenon, and even many mental plague, depression, tendency to pessimism, through effective counseling to ease the pressure to the crisis, balance themselves, manage their emotions and do the masters of mood.
Key wordspressure control; emotional management; mitigation strategies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工压力是指幼儿教师由于工作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相比,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有其独特的一面。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对教育教学、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负面影响。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可以通过社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幼儿园采用EAP计划及教师个人积极主动的态度的策略来缓解。
一、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内涵
“压力”一词来源英文的“SIY2SS”,其基本内涵为有机体为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非特定性的反应,而工作压力则是当个体被迫偏离正常的或期望的生活方式时所体验到并表现出的不舒适的感觉。
基于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含义,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柯利柯夫(Kyriacou. C.)和苏利夫(Sulcli, fJ"e.J.)首次将教师工作压力定义为:由教师的工作而产生的负向晴感(如生气或沮丧)及反应症状Moracco认为教师工作压力是当教师的幸福和自尊受到威胁时,心理平衡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影响;Kyriaton则指出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的消极感受或不愉快情感状态;Borg, Baglion 1995提出教师的消极情感引发的潜在的生理、心理变化为教师工作压力。我国也有相关学者提出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个体因教师这一职业所赋予的职业要求等而产生的压力,它不一定局限于教育、教学情景。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教师工作压力是指由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生存状况相关的烦恼事件或学校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及行为改变的一种紧张状态。相应的,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指幼儿教师由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工作环境及社会要求等因素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及行为改变的一种紧张状态。
二、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教师的工作压力是由教师个人的个性特点、自我期望值、自我效能感等个体内部因素,及社会、学校工作、学生家长、学生、家庭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也与这些因素有关,同时,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工压力相比,也表现出其独特的一面:
第一,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更快,改革的力度更大,职业竞争更激烈,这种改革与竞争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更高,部分教师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这种改革的步伐,是导致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第二,工作更具体、复杂、繁重。幼儿教师面对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从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安全,到对幼儿的教育,都要求教师倾注心力,关注幼儿成长进步的一点一滴、获得发展的程度,并做好记录、原因分析,以便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目前,多数幼儿园已经市场化了,引入了竞争机制,幼儿园经常开展与工资挂钩的竞赛活动,淘汰一些竞争失败的教师。另外,为了扩大影响,吸引生源,会经常开展许多公开的活动,比如:儿童节、万圣节、圣诞节、演讲比赛等等,为了搞出花样和新意,比其它班做得更好,教师一方面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以应对这些活动,另一方面还要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不仅休息时间被排练活动占用,还要承受高负荷的压力。
第三,幼儿园中大部分都是女教师,“小心眼”、勾心斗角、背后传言的情况就多。做同样的工作,有无编制得到的报酬却相差很多,有时没有编制的老师要做更多的工作。天天应付这样的人际矛盾,面对这样的不公平,无疑也会加重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幼儿还很小,理解能力差,师幼沟通费力,教师的内心压力也无处诉说,这也会加剧教师的工作压力。
第四,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更低,不受社会的尊重,往往被冠以“高级保姆”的称号。对幼儿的教育也没有“考试”、“升学”等那样明显的效果,工作成绩不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工资报酬大部分也仅维持在最低水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却是有增无减,越来越高。
三、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消极效应
适当的工作压力能使教师产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一旦超越警戒线,工作压力就会让教师感到不堪负重,特别是压力持续时间过长,会让个体产生消极的情绪状态,从而产生消极的行为,降低甚至破坏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有甚者会引发躯体、心理疾病。
一般认为,教师工作压力过大会引发教师焦虑、暴躁、忧郁等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及抽烟、酗酒,暴食、缺勤等不良行为;引起教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容易遗忘一些重要的事件,甚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认知不协调现象;影响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我们试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幼儿的身心发展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来阐释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消极效应。
(一)教师产生消极的教学态度。工作压力过大会使教师懒于创新,无数遍地重复一本教材、一个教案,不愿意学习新东西,不知道自己所教学科领域中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他们往往用严格的纪律来束缚幼儿,认为“小绵羊”式的幼儿就是好孩子。当教学效果不好或幼儿出现问题时,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通通怪罪幼儿。
(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工作压力过大会使教师表现出焦虑、暴躁等情绪,这会影响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结果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降低。此外,教师压力过大还会降低教师个人智力活动的效率,容易使教师带着“灰色眼镜”看待幼儿,动辄就对幼儿说些难听的、恐吓的话语,甚至体罚幼儿,使幼儿感到紧张、不安,也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三)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过大时,容易产生暴躁、紧张、压抑、焦虑等一些不良情绪,无形中会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和行为,使幼儿或多或少的产生消极体验。工作压力过大也会使教师产生过激言行,将压力转嫁给幼儿,对幼儿要求苛刻,稍有错误就厉声斥责、冷嘲热讽,甚至对幼儿进行身体或精神上的体罚。另外,教师因工作压力过大,或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疾病而经常性缺勤时,幼儿会因为老师经常不在而不能上某些领域的课,或只能由其他老师代课而产生适不良,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缓解策略
(一)社会及幼儿家长要尊师重教。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加大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宣传力度,运用多种方式为幼儿教师树立形象:采取正确适当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改革,改革的内容、范围、程度等要多请教师参与策划,并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改革信息;加大对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教师职业培训质量,也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另外,社会各界和幼儿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切合实际,客观正确地评价幼儿教师,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使教师从完美形象的期望中摆脱出来,成为现实中的人,成为能正视自身弱点的人”。
(二)采用EAP (employee assistant planning)计划(即员工援助计划,组织帮助员工缓解压力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应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研究表明: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他的工作潜能发挥是原来的3倍,特别是感受不到工作压力的存在。所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幼儿园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一步。幼儿园应该严格控制班额,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师提供多种娱乐活动,放松教师的心情;吸纳教帅参与管理,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改善教师绩效考核的机制。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不是为了给教师定位、分等,而是促进教师更好地教育教学。幼儿园要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评比活动,采取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尽量采用没有涉及奖惩的评价制度,如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等,立足于教师的现有水平,以增强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发展。
第三,形成学习型的团队。越是团队的,越是自己的。幼儿园要构建压力管理的学习型团队,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交流,这样在摸索中形成了良好的压力管理的意识,从而成为切实的行动向导。
第四,借助共同任务来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教育教学任务是有分有合的,在满足教师的归属需求,确立和保持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尊,提供相互支持与安全的感觉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完成共同任务,可以增加个体完成任务的动力,减少不确定性和焦虑,提高自我认同感,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使教师更加快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三)教师个人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来自职业和个人因素的压力。
第一,加强身体锻炼,锻炼也是一种精神娱乐法,它可以通过分散或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使教师从情感或身体的紧张中放松下来。
第二,教师要主动尝试新的行为方式,以缓解个人行为特性与环境不相适应之间的冲突,从而使自己跳出现有的困境,使生活变得轻松。
第三,学会正确的归因,在面对高压力时,进行积极归因,避免消极思维。对压力源作外归因而不是内归因,作不可控性归因而非可控性归因,这样就避免自己在高压力情境下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校读书的学生。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消除疲劳,据说运动流汗,可以在身体上产生腓肽,而腓肽是一种可以让人感觉身心愉快,可以让你恢复活力,所以运动是一个很好释放压力的方法。
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重担,给人带来较大的压力,让人身心俱疲、情绪低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但是根据权威人士经验,倾听音乐对人情绪有很大的舒缓作用,并且可以帮助疲劳、压力大的人们缓解压力,舒缓心情。
倾诉是很好的情感表达解压的方式。大家可以选择与家人或者亲密朋友倾诉,不要害怕被他们笑,相反,他们会给你更多鼓励,同时你也能得到安慰。
总而言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找出一些策略来缓解压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小组工作; 自闭症儿童家长; 压力; 倾诉
中图分类号:C916;B8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5)04001706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小组工作方法是针对多个服务对象开展的、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服务形式的服务方法,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工作者和组员的互动以及组员间的互动,来处理个人问题、个体之间的问题、个体与周围环境的问题,引导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个人潜能以实现个人成长的目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认知和沟通技巧发育的延迟和偏离为主要特征。在照料和教育自闭症患者的过程中,家长们常遇到多方面的问题,以至于家长们普遍都会有挫折感出现,承受较大压力,这些家长普遍会经历痛苦、绝望、无助等历程。有自闭症患儿的家庭,家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照料患儿,这使他们的精神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通常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正常儿童的家长低。同时,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的行为受自闭症儿童病情和治疗效果的直接影响,大多情绪都源于儿童的病情的变化,他们在生活里更多的是以自闭症儿童为中心,容易丧失自我。
小组工作中,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组员之间不仅提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表达性支持,而且还强调通过经验的分享给予彼此帮助,甚至是解决问题的行动等工具性支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互动,帮助组员增强摆脱问题困扰的信心,维持和提升保持正常生活能力。因此,在针对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长缓解压力、提升应对困难信心的小组中,成员在小组中通过互相支持、分享,能够有效缓解压力并可能收获其他帮助患儿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快乐星”自闭症康复中心的18名患儿家长为小组工作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看护者,其中自闭症儿童的母亲12人、父亲5人、外婆1人。
(二)研究过程
首先,通过查找资料和与部分自闭症儿童家长沟通,了解自闭症儿童家长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根据已有文献和访谈资料制定小组计划书并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进行过程中,先选出组长,主要由组长组织讨论,小组组织者更多的是起到协同、维持和促进小组正常运行的作用;接下来是在组织者维系、组长组织的框架下,组员的交流、沟通,舒缓消极情绪,释放生活压力。最后,通过半开放式问卷对整个小组活动进行评估。
(三)数据分析
对收集回的问卷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18名儿童家长中,男性看护人5人,女性看护人13人。其中,母子关系12人,父子关系5人,祖孙关系1人。年龄在28~33岁之间的,占722%。学历普遍较低,集中于初中和高中的有10人,占555%;大专及以上的仅有4人,占22%。经济方面,调查对象的收入低且不稳定,其中以打工为生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611%,仅有两人收入较稳定。
(二)调查对象的压力反映
1.发现孩子症状时的情绪表现
在发现孩子有自闭症时,调查对象具有的心理反应,见表1。
从统计数据看出,父母在发现孩子是自闭症时都会产生否认、自责、罪恶感、困惑、沮丧、接纳、绝望等心理反应,这也与李凤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她认为自责、忧虑、否认等反应是自闭症儿童家长在得知信息后产生压力的最初反应,尤其是当他们明确自闭症可能是一种终身无法完全康复的疾病时,甚至会产生绝望的情绪。甚至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家长们已经接受了孩子是自闭症的现实之后,仍会表现出悲伤、压抑和自责的反应。
从数据中还可以发现,在发现孩子症状时的家长出现自责和沮丧的情绪表现的比率分别为611%和556% ,绝望只占56%,他们多数相信孩子的症状一定会好转。
2.家庭发现孩子症状时的态度
当发现孩子是自闭症儿童后,“家人是否经常因孩子的病情而吵架”这一问题用来评估家庭发现孩子症状时的态度,见表2。
从统计数据看出,在有患儿的家庭中家庭功能偏弱,他们都会为孩子的事情吵架,家庭内部的矛盾也是影响其压力的因素。
3.对机构的态度
在发现孩子症状时,有429%的家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机构寻求治疗,有571%的家长是经过去机构寻求治疗。到机构后,63%的人都相信在机构里自己的孩子会慢慢好转;333%的家长认为在这里得到了依靠。
患儿家长们都经历了“迷茫――找到希望――坚定信心――坚持治疗”的心理变化。最终结果是自闭症儿童家长都愿意让患儿继续在机构治疗。
4.家庭在发现孩子症状后的压力来源
自闭症儿童所在的家庭在发现孩子患病后都会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面对压力有着自己的处理方式,见表3和表4。
从统计结果看出, 在“快乐星”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一半的家庭都会有经济压力,经济条件是自闭症儿童能否接受训练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889%的家长对子女未来能否融入到社会感到担忧。由于“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孩子的核心障碍之一,表现为不愿意与人交往,对声音缺乏反应,儿童期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倾向,喜欢独自活动,缺乏正常情感反应”。因此,家长们担忧孩子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不能融入社会,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能够自理。对于他人对孩子的看法,家长们更害怕孩子在面对他人目光时受到二次伤害,再次降低他们与人交往的意愿。
500%的患儿家长在面对压力时都曾经找他人开导,患儿家长缓解压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向他人诉说,家人、朋友、邻居、机构工作人员都是其倾诉对象。但是,更多的时候,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面对压力时会选择“默默忍受,自我开导”,比例达到了833%。
缓解压力的方法见表5。从统计结果看出,667%的家长们相信孩子会好起来,611%的家长因为孩子的进步而缓解压力。可以看出,这样的信念和孩子进步的表现都能对家长的压力缓解起到积极作用。倾诉和开导是患儿家长普遍运用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但多数时候因为他倾诉的对象没有亲身体验,没有同理心,致使患儿家长没能很好地缓解压力。如果倾诉对象也是自闭症患儿家长的话,即使是没有专人组成的自然小组,哪怕是“没有特定的和明确的目的的交流,也可以使小组成员通过分享、倾诉达到情绪宣泄,经验交流和互相支持的作用” [8]。
5.不同性别家长的反应
(1)发现孩子症状后的表现。男性家长在得知孩子患有自闭症时主要的情绪反应为困惑、沮丧和自责;而女性家长则更多地表现为沮丧、自责以及否认和接纳。说明不同性别的家长在刚一面对这一现实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男性家长更多的是表现在对原因的思索上,而女性家长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反应上。但是在选择“改变孩子症状所做的努力方式”方面,不同性别的家长都同时选择了医院、专业人员和网络作为最主要的寻求帮助的对象。
(2)确定孩子病症后不同性别家长面对压力的反应。不同性别的家长在“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上的答案也比较一致,都认为“他人的看法”是他们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除此之外,精神压力和经济困难也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至于许多学者认为的可能的问题“长期照料孩子”,家长们却并未选择这一答案。在“最大的压力”这一问题上,不同性别的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答案也比较一致,都认为“子女未来的生活”是他们最大的压力。而面对压力,绝大部分家长都选择“默默忍受,自我开导”这一方式来应对。 在具体使用何种方法减压时,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家长,更多的还是选择一种“自我减压”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更多的与外界沟通来减压。家长们都采用“相信一切会好起来”和“孩子的进步使我减压”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综上可以看出,自闭症儿童家长面临许多压力,且没有适合的途径进行舒缓,因此,适宜的小组工作可能在其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小组工作过程及反馈
研究共进行了四节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使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加深了解、分享感受、增进支持。
1.第一节:加深了解,获取认同感
主要使用“自我介绍和孩子情况分享”为活动主题。促使小组成员进一步熟悉彼此的情况,拉近彼此的距离,为之后的小组活动做铺垫。家长们反馈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使大家从之前的“点头之交”变得像“熟人”了,增进了组员之间的感情。
2.第二节:压力倾诉,获得正常感
主要使用“压力倾诉和压力描述”为活动主题。使得小组成员明确面对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和治疗过程中,他们会遇到类似的情境和相似的压力反应,他们身上那些“与众不同”的情绪情感和压力反应是“面对非正常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家长们反馈认为,通过这节小组活动,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反应是“正常的”,别人和他们一样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压力反应。
3.第三节:压力缓解,获取方法支持
主要使用“互相帮助和支持的压力缓解”为活动主题。小组成员互相倾诉面对压力时自己的应对方式,并特别详细描述自己应对方式中比较有效的方式;在别人的描述里面摒弃不良的应对方式和发现适合自己家庭的有效的应对方式。家长们反馈认为,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他们学到了更多的有效应对压力、缓解压力和解决目前困境的方法。
4.第四节:可能的未来,恢复控制感
主要使用“想象未来”为活动主题。目的是让自闭症儿童家长们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家长们反馈认为,通过与小组成员共同勾画未来,他们对于自己、家庭和自闭症儿童的将来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变化后最好做出什么样的应对,有了比较好的认知。这样的认知能够让他们对未来更有准备,对可能的困难也更有信心应对。
(四)开放式评估
对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小组工作后,对其反应主要通过5个问题进行了开放式评估。
问题1:您觉得第一次小组活动之后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
家长们都认为这样的小组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压力说出来。而且大家都面临共同的困境和问题,所以更能够互相理解,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此外,通过在小组中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学习到其他家长治疗患儿的有效方法,改正自己的不足,对患儿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
问题2:通过学习能不能获得一些新的方法?对您缓解压力有没有帮助?
家长们都认为通过小组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方法,能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
问题3:您认为这样的小组活动是否有效(10分为满分,您打几分)?
共有16名家长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认为这样的小组活动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其中7分的有2个,8分的有6个,9分的有3个,10分的有6个。
问题4:第一次小组活动结束之后是否愿意再继续进行小组?
家长们都愿意再次参加类似的小组活动。这说明家长们都对本次小组活动评价很好,对小组的结果认可度高。
问题5:总体而言,您希望小组能给你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
共有14名家长对此问题进行了作答,他们都希望小组能在治疗孩子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以便从专业的角度缓解他们的压力。
多数家长表示活动效果较好,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其自身得到了心理上的理解、支持,并且建立了自信,同时为训导技能和方法的提高提供了平台。还有一部分家长表示,尽管此次团辅工作收获较多,但要让家长互助小组真正在自闭儿童康复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并希望机构、社工对其有进一步的帮助。
三、讨论及建议
(一)小组工作在帮助患儿家长寻求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上有积极作用
自闭症儿童家长在照料、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遇到多方面的困难和挫折无法有效解决,进而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同时,由于知识技能有限,很多家长在对自闭症儿童的照顾、教育和治疗上不知所措,对他们的交流和认知方式以及具体的行为表现都不甚了解,反应在对其康复训练中存在极大的茫然性。正因为这样的现实情况存在,所以许多家长即使是对专业的治疗方法不了解,但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机构接受教育、进行康复训练。尤其低文化程度家庭,由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所限,他们对病症的了解更少,没有其他更多的有效方法能够支持自己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因此反倒对机构的信心更高。
本文研究对象具有这样的特点:文化程度不高,学历普遍较低,收入低且不稳定。由于教育程度和经济实力所限,他们会面临医疗机构资源少、专业方法缺乏、治疗信息匮乏等问题。进行小组工作时,在一个小组中可以享受资源共享,每个家长都能把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拿出来与其他家长分享,同时有困难的家长也可以在小组中向其他家长寻求帮助。
综上所述,小组活动使组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在缺乏经验和信心动摇时,通过彼此分享、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能够重建和坚定信心。在小组中,通过对孩子的症状和训练技能、方法和经验的讨论、沟通和交流,为训导技能和方法的提高提供了平台。活动里,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找到他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小组工作在帮助患儿家长寻求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上有积极作用。
(二)小组工作在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压力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西方研究认为,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与其家庭的经济状况没有显著相关,受其经济状况的影响很小。中国学者研究则认为智障、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每月经济收入越低,家长的心理压力越倾向于偏高。 [11]这样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东西方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政策扶持对象和扶持力度的差异造成的。在民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患儿家庭收入较低,经济压力普遍比较大,经济条件是自闭症儿童能否接受训练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
在面对各类压力时,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会选择“默默忍受,自我开导”,说明自闭症儿童家长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找到和使用有效的减压方法和途径。这使得自闭症儿童家长们所感受到的压力日积月累,长期的默默忍受造成了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家长。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虽然有611%的家长表示会因为孩子的进步而缓解了部分压力,但是由于自闭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它的治疗和训练需要长期的时间积累,所以正常情况下自闭症儿童的好转和康复需要很长时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家长们会一直面临着很大压力,耐心也会因情绪而发生变化。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倾诉和共情是普遍运用的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因此,近期的研究中有学者指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们不应该压抑自己,每天以泪洗面,而是要通过与他人的积极交流沟通来主动表达想法,抒发感受,有效宣泄情绪,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小组工作强调组员的同质性,组员通过各类互动能够充分倾诉和共情,在这个过程里充分表达、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因此小组工作在自闭症儿童家长缓解压力方面有独特功能和强有力的作用――小组使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这个有着类似困扰的群体中深刻地体验到被他人关心、关注、理解和支持,并从中受到鼓舞。这样的积极体验不仅对自闭症儿童的恢复有益,也对家长本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建议
针对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长来说,他们会面临着比一般家庭更多的问题,综合小组工作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以及以往相关研究,建议可以从四个角度缓解压力、应对问题。
1.丰富知识技能储备
自闭症是神经广泛疾病,它有自己特定的具体表现、变化规律和治疗体系。低收入家庭的部分家长由于学历的问题,很少主动去关注和搜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而是把更多的、甚至是全部的改变自闭症孩子现状的责任交给机构。但是,自闭症儿童在机构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能给予的关注也是和其他的孩子共同分享的。因此,在家庭中、在日常生活中的关于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技术、方法也是需要家长们自己关注、积累、学习、掌握和应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给予孩子恢复的支持。
2.充分的时间准备和有效的时间管理
自闭症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照顾也需要点点滴滴的时间积累。因此,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需要做好充分的时间准备,分配好照顾孩子和工作的具体时间,使得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家人有时间出去赚钱,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3.扩大经济获取渠道
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经济投入具有持续性和高额性的特点,自闭症儿童康复过程中家长的陪护具有长期性和不可省略性的特征。这样的特点使得本来经济就略显困窘的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仅依靠之前的收入是难以保证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康复的,甚至也很难保证家庭的正常开支。所以,除了正常和必要的工作之外,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长还需要增加获取经济收入的渠道,例如领取贫困残疾儿童补助,寻求公益基金支持等。
4.加强人际支持体系
正如调查结果中显示的,自闭症儿童家长们普遍受到很高的压力,面对压力时多数没有得到有效的人际支持。各类研究都表明,人际支持是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条件。因此,加强人际支持是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长提升应对水平和积极解决困境的重要方式。在加强人际支持时,不仅可以考虑亲友支持,还至少应该寻求社区支持和其他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支持。这样全面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对于低收入自闭症儿童家长应对压力、解决问题尤其有效。
小组活动是围绕着帮助他人缓解压力和改善生活中的问题来展开的。而在现实生活和实际操作中,它能做到的更多。尤其自闭症家长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压力来源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小组工作更加可以通过有针对性活动设计和安排对这些患儿的家长们进行支持和压力缓解处理。正如学者们指出的:把自闭症家长们集中在一起沟通,一方面可以有效和充分地进行经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社会支持,弥补自闭症儿家长们在人际交往上的缺失,通过小组获得经验的增长、压力的缓解以及社交的丰富。
因此,在自闭症儿童家长结束小组工作后可以把这种“小组”活动延续下去,通过组内倾诉、解压和自助来长期有效地缓解压力。
[1]利爱娟,李振鑫,方香廷.小组工作在改善大学新生个人评价中的作用研究[J].社会工作,2012(12):40―42.
[2]张洁.浅谈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矫正[J].文理导航:中旬,2011(11):69.
[3]张宁生,荣卉.残疾儿童的父母如何调适心路历程[J].心理科学,1997,20(5):398―401.
[4]于德丞.小组工作对企业员工压力问题的介入[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5―10.
[5]李凤.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心理压力与调适[J].现代教育技术,2010(S1):68―70.
[6]徐琴美,丁晓攀,傅根跃.孤独症儿童及其矫治方法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6): 59―64.
[7]SILLER M,SIGMAN M. The behavi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predict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their children’s communication [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s, 2002(32):77―89.
[8]李宗华,许永霞. 康复教育中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压力及其因应方式研究――基于照顾照顾者视角[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5):1―4.
[9]林云强,秦F,张福娟. 重庆市康复机构中自闭症儿童家长需求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2):51―57,96.
[10]SANDERS J L, MORGAN S B. Family Stress and adjustment as perceived by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or Down's syndrome: impl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J].Child Family Therapy, 1997(19):15―32.
2、呼吸训练:能够缓解压力的呼吸方法是使用腹部肌肉呼吸。也就是说,在呼吸的时候保持胸腔肋骨不动,通过腹部的肌肉运动来呼吸。通常所说的深呼吸其实是胸腔和腹腔同时扩张,也能起到快速缓解压力的作用。
3、肌肉放松:这是主要的一种放松方法。让自己静卧在椅子上或者床上,然后从头到脚放松每一块肌肉:比如先放松额头,使额头舒展,肌肉都不紧张了,然后放松颈部肌肉,让头完全靠椅子或者枕头支撑,脖子不能用一点力。这样连续的放松身体的大部分肌肉,最后就能达到减压的作用。
4、无策略:也就是我们产生压力的时候,自己没有意识到,或者即便是意识到自己有压力了,但是并不去采取措施释放压力,而是让压力自行消退或者慢慢积累。这种方法有时候有效,压力会逐渐的消退,有时候却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5、情绪中心策略:自己感觉压力大的时候主动找朋友帮忙解压,可以一起去吃喝玩乐;也可以找到心理咨询师学习放松技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感受好一些,以自己的情绪为中心,所以叫做情绪中心策略。这种方法对一些无法逆转的事情有很好的减压效果,比如亲人去世,事情无法改变,只能接受,找朋友帮忙或者找咨询师帮助都能解决问题。
6、事件中心策略:我们能意识到什么造成了自己的压力,于是我们努力的改变这件事情,比如当我们考试失败造成了压力的时候,我们会努力学习去减轻压力。我们所做的就是要改变造成压力的事件而不是改变我们的情绪,所以叫做事件中心策略。这种策略适合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如果亲人去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那么我们最好是采用情绪中心策略。
7、埋头于琐碎的事物可以减压:工作狂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通过工作来减压的人,因为工作可以让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琐碎的事物中,不必去想那些会造成压力的事情。其实,我们不必成为工作狂也可以减压,具体的方法就是:对未来做计划的时候记得把细节思考进去,重点写好你的短期计划,比如一天内的计划可以叫短期计划,而一个月的计划可以叫长期计划,为了减压,你要做好一天的计划而不是一个月的计划。
【关键词】硕士三年级学生 学业压力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20-02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已从1996年的59398人扩大到2011年的560168人,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扩招人数已成几十倍增长。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加之现在就业形势的紧张,硕士研究生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硕士三年级学生,一方面面临撰写毕业论文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就业的压力。
笔者针对这个群体的状况,对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以期找出影响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的主要因素,进而找出应对策略来缓解该群体的压力状况。
一 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参考了《大学生学业压力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等文献,又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编制了《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调查问卷》。
问卷涉及5个因子:学习负担、学习环境、他人期望、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学习动力。共有20个单选题目,每个题目有5个选项,程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预测问卷的信度采用克伦巴赫ɑ系数,该问卷信度为0.869,可信度较高。
二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一所高校的100名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其中男生38人,女生62人;理工科64人,文科36人。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调查问卷》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三 研究结果
下表为100名受试者填写硕士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问卷的平均分与标准差:
将上述数据整理成图表,见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均分得分排名前5名的题目为:第七题、第二题、第十四题、第二十题、第十二题。这几道题目内容分别为:第七题“朋友们一直对我寄予厚望,我不希望让大家失望。”第二题“我担心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与找工作时间冲突。”第十四题“我担心自己本专业所学的知识,不能在未来个人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第二十题“我认为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第十二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对我来说有些困难。”从这几道题的类型来看,硕士三年级学生对自己的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方面较担心。
图2中显示,压力感很大的学生占6%,压力感较大的学生占38%,压力感适中的学生占32%,压力感较小的学生占24%。由此结果可以看出,较多数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感适中,不过仍有42%的硕士三年级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业压力。
由图3可以看出,男生的学业压力的平均分比女生稍高一些,但结果不明显。文科学生的学业压力问卷平均分远高于理工科学生的平均分。
四 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来看,硕士三年级学生的总体压力状况适中,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业压力。硕士三年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阶段,有些同学准备出国深造、有些准备直接就业,这个阶段又正值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申请国外学校的时间,多件事情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该群体的学业负担。
因此,问卷中的个人发展或就业前景这个因子的得分较高。
从男女生对比结果来看,男女生在学业压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学业压力稍高于女生。这个结果可能是由于男生在这个阶段面临的挑战更多。家庭因素、他人期望及硕士三年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都迫使这个群体的压力更大一些。虽然硕士研究生经历了大学阶段的锻炼,要比大学本科生更独立、思想更成熟,但由于年龄阶段已在25~30岁之间,涉及要建立家庭、成就事业,加之撰写硕士毕业论文的深度加大,使得其在学习之余,不得不受一些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文理科对比结果上看,文科学生的学业压力远远高于理工科学生的学业压力。这一点可能是由于学科性质所致。理工科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相关联,且理工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多数涉及实验、编程等,这些内容在其研一、研二阶段都有所涉及,数据会在论文中占相当的比重,同比之下文字方面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极少涉及实验处理,文字叙述性较强,且文献综述涉及古今中外的内容,因此阅读量较大,相对的学业负担会重一些,致使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压力要大于理工科学生。
对于硕士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笔者有以下建议:
1.对于硕士三年级学生
首先,要树立积极的价值观,正确看待三年级学业压力这个事实,勇敢面对,不要逃避。要了解每个硕士三年级的学生都要经历这段时间的忙碌,因此要正确看待三年级学业负担较重的现实。另外,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压力,加强体育锻炼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的意志力、耐力,对于强身健体、发泄压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强朋辈交流。多交流、多沟通,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平时认为困惑的问题,在和他人交流之间可以获得灵感。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多和他人交流有利于我们多角度地分析事物,不至于因自己看问题偏激而将问题扩大化。再次,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缓解压力的方式。每个人缓解压力的方式和途径不同,每个人适用的缓解方法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多尝试,找出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听音乐、看电影、旅游、运动等等。
2.对于高校
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出国留学指导的工作,尽早让学生们了解、明确自己将来的方向,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在毕业季的盲目性。此外,可以请往届优秀的经验丰富的学姐学长为毕业生做讲座交流,使大家充分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压力及应对状况。此外,我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3.对于社会
加强社会的支持度。首先家长要多和学生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此外,社会媒体可以加强舆论导向,减缓学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江波、简福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一、引言
旅游研究越来越倾向于意象的研究,相比客观存在的有形资源而言无形的意象对人的行为影响更大。旅游地意象决定了旅游者目的地的选择和评价从而影响其对目的地的满意度。因此,旅游目的地意象十分重要,并借鉴到景区的发展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目的地意象概念研究从Hunt(1975)和Gunn(1972)将旅游目的地意象分为了两类进而延伸划分为三类( Fakeye和Crompton)到三个连续体结构(Echtner和Ritchie)再到Gartner(1993)的多阶段关联理论最后到Balogulu和McCleary(1999)的认知意象、情感意象及整体意象构成理论。在国内,白凯(2009)认为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应将抽象的概念推理和具体的实证测量相结合;乌铁红(2009)强调地域文化差异的总要性;白凯、赵安周(2011)认为城市意象和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会产生有效的交叉与融合;周永博(2011)探索了遗产旅游地意象扩散的基本规律。
本文以梧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去探索梧桐山旅游目的地意象中的“甜区”和“盲区”,进而使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甜区”得到增强、“盲区”得以重塑。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为91.5%。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运算和分析,根据研究目标的实际需要,结合数据主要采用了IPA分析法进行分析。
三、梧桐山风景名胜区意象分析
(一)总体意象概况
由表1,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区位交通方便”的重要性最为突出。“景区等级高”相比而言最不重要。“规模面积大”表现均值最高,其中区位交通问题尤为突出。
如图1可知,位于第I象限的总体意象有“规模面积大”、“景观具有独特性”,属于景区的优势所在;第II象限的总体意象有“景区等级高”,属于维持区,不宜刻意追求;第IV象限的总体意象有“空间布局好”、“市场知名度高”、“区位交通方便”,需要重点改进。
(二)景观意象概况
如表2,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山脉景观”最为重要,游客对自然景观的期望值高于人文景观,表现最为突出的也是“山脉景观”。景区的景观与游客的需求大体一致。
如图2,位于第I象限的景观意象有“山脉景观”、“动植物资源”、“园林景观”、“海滨景象”,表明景区在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和表现性都是非常强,属于景区的优势区;第II象限的景观意象有“建筑风水”,属于维持区;第III象限的总体意象有“古代遗迹”、“宗教文化”、“节庆活动”,表现不好且重要性低,可列入“低优先”事项。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处于第IV象限需要重点改进的景观。
(三)功能意象概况
如表3,梧桐山游客主要的旅游目的是“观赏风景”,“缓解压力”、“寻找刺激”重要性不大。从现有表现值来看,最为突出的也是“观赏风景”;“体验新生活”、“娱乐消遣”表现较差。
由图3可知,位于第I象限有“观赏风景”、“亲近自然”,说明该景区游客认为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较大,并且达到了游客的期望,是景区的优势所在。“与家人、朋友增进感情”、“缓解压力”、“寻找刺激”位于第II象限,属于维持区。第III 象限分布的“与家人朋友、增进感情”和“增长见识”在该景区的重要性和表现一致且一般,可列入低优先事项。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第IV象限的“娱乐消遣”、“体验新生活”、“增长知识”,游客反馈表明这三项功能具有较大的重要性,但是景区给游客的实际感受却低于期望,还需要重点改进。
四、研究结论
(一)游客对梧桐山风景名胜区的总体感知为规模大、景观具有独特性,应该继续发扬其优势;景区等级高于游客期望值,可以维持现状;游客对空间布局、区位交通和市场知名度满意度比较低,需要重点改进。
1压力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对压力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刺激、反应状态、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1]。
2急诊护士压力源
2.1工作性质
2.1.1应急情况多
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以应急为主,急诊护士面对的急诊病人病情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快速做出反应,同时要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这些都让急诊护士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
2.1.2抢救仪器多
急诊工作中的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工作也增加了急诊护士的压力。
2.1.3中夜班多
急诊科护理人员轮转在中夜班的时间较多,轮班制打破了正常的人体生物节律,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她们在工作、生活中易出现疲劳、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差等不良现象。
2.2工作环境
2.2.1 工作量大
急诊科每天要接诊大量的急诊抢救病人及家属,使急诊科成为一个变化无常、喧哗吵闹的场所。
2.2.2病人素质不一
急诊病人文化层次多样、社会背景各异,病人易产生过激行为,因此存在着工作场所暴力的风险。
2.2.3安全隐患多
急诊科存在很多的职业性安全隐患,例如针刺伤、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职业暴力等,以上环境都会使护士产生相当大的压力。
2.3人际关系
急诊科的护士面对的人际关系是相对复杂的,急诊护士不仅要处理好医护、护护间的人际关系,增加人际协作,共同圆满完成抢救工作,还要较好地处理好护患间的人际关系,成功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相对于病房简单、稳定的人际关系,急诊科的病人及家属在急的状况下,表现为易怒、难沟通、多变,这些都要急诊科的护士加以识别,针对不同性格、脾气,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
2.4社会支持
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护士的职业压力呈负相关。护士这个职业得到的社会支持一向非常少,支持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护士遭遇心理压力时,无法倾诉、无法缓解压力。在工作中,缺少管理者的支持会导致消极的情绪状态。
3急诊护士压力的表现及结果
高强度的职业压力易使急诊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并能产生无助的心理体验。工作疲惫感包括否定自我价值,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长期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职业压力不仅会影响到护士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其护理对象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职业压力常带来消极后果,表现为工作表现差、护理差错、离职、情绪的不稳、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4应对策略
4.1 领导支持
护理管理者在重视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也应给急诊科护士提供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管理者应当关注护士工作压力状况,并及时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如适当的人员配备、定期座谈交流、弹性排班等,做到人性化管理。
4.2加强管理和培训
急诊科应健全并严格落实急诊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各项种急诊抢救操作常规、急救程序、护理常规等,建立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娴熟的工作技能可以让急诊护士在应激状态下处事不惊,提高应对能力、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急诊科应经常组织专业学习、培训、交流,不断地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4.3学会沟通技巧
平时要加强急诊护士心理素质的养成,进行心理学讲座的培训,了解急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病人的心情,当与病人发生冲突时,尽量冷静处理、不激化矛盾。
4.4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遭遇工作压力时,利用各种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帮助、缓解压力。工作之余应注意适当的休息及放松,应多外出旅游、聊天、参加体育锻炼等,进行有效的放松,缓解日常工作积累下来的压力。
4.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平时应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时工作可以事半功倍,顿时减轻了不少工作压力。急诊护士应养成乐观向上的精神,工作中做到灵活处事,随机应变。
积极人格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积极人格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对积极人格的涵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比如Illson(2000)严格的解释了积极人格和消极人格,积极人格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正性的利己和积极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正性的利己行为是人类所接受的,是个体为了达到既定的生活目标二不断做出努力的一种积极因素,利用积极的人际关系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而采取的一种积极措施。Peterson(2000)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其中包括感恩、意志力、宽容理解、智慧聪明、能力等。这种积极人格是根据人格的特质理论来划分标准的。积极人格个体通常对事物和环境抱有积极的态度,从失败中乐于吸取经验和教训,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人,与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现在和未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一种优良品质。
2大学生积极人格与缓解就业压力的关系
国外研究表明,积极的人格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获得,且积极心理学家也认为,积极人格存在于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之间,只有当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得以激发和强化,进而产生一种习惯性的生活方式,那么也就培养了积极人格。徐红红[3]研究显示积极人格特质一方面能够直接防止心理症状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在应激与身心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成为应激事件的“缓冲垫”。Garmezy,Rutter(1985)的研究也表明,培养并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够帮助个体缓解压力,更好地面对逆境。因此,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促使他们应对压力有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有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模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尝试。
3积极人格对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
赛里格曼(1985)认为积极心理学就是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类本质、内在、美好、善良的一面,不断激发人们内在的积极因素和积极品质,帮助人们挖掘自己的潜在力量来获得好生活。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很大程度上那个取决于人格因素,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是一个人在不断成长中最重要的内在资源。当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刻不容缓。构建大学生的积极人格还必须从他们自身出发,不断培养和训练他们在困境中的技巧和方法,以便高效的应对压力,避免不良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培训获得的,在应对压力情景时带着积极的观念去迎接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大学生的自身资源促使大学生积极应对压力的策略形成,给他们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困境时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柱。
4培养积极人格的策略
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形势是一种现实,在这个残酷的事实面前要不仅需要人的积极心态,而且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人格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有效地培养和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来乐观地看待就业压力,产生积极的应对压力的情绪,高效快乐的状态来应对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要给出正确的认知策略以及积极的情绪体验,用实际行动来锻炼他们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
4.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
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认为个体对外界事物困境和压力的认知归结为是个体对他们的一种解释风格,对压力积极的认知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意义。消极的评估和自我暗示会挫败人的积极性,去除个体挖掘自我潜力的能力。认知评估是对应激源的认知解释和评估的过程,是压力的调节变量。由于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大众化的阶段,严峻就业形势已经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这一形势也不会有好转。在这一时期大学生有必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的就业发展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就业和择业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失败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认知观,在面临强大就业压力时不要惧怕,克服畏难情绪,形成好的良好的就业观。在面试中要有自信心,即便失败也只是暂时的,正确看待失败的问题,学会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有效地排除不良的负性情绪,积极地迎接新一轮挑战,做到在失败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以便不断调整好自己的就业策略和技巧。学会吃苦耐劳,抛弃低付出高回报的不良想法。
4.2创设交流活动增强积极体验
积极的人格特质如乐观、幽默感。幽默能减少紧张、缓解压力、增加积极情绪,还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有效的就业压力应对。积极体验是指个体对过去发生的成功事件给予积极的肯定,回味这一成功的喜悦激起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勇于挑战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一过程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的、自信满满的。有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成功地抵制压力,维护心理和身体健康。当前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势在必行,促进学生应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乐观地面对就业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弹性,形成高效的积极防御积极防御机制,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作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学校教育要创设一定交流情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加强学生的积极内在动机建设,提供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同时,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一特殊群体,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实践,感受生活和学习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让积极体验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形成强有力的内在机制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4.3锻炼大学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行为模式
柔性管理[1]被认为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是指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的管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辅相成,刚性管理主要凭借硬性的约束机制、奖惩制度和组织纪律来达到管理目标;而柔性管理则充分顾及到在执行管理过程中,作为被管理者“人”的情感因素,尊重被管理者人格的独立与尊严,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柔性管理最初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广泛,医院护理管理领域更需要开展柔性管理。护士是医院特殊的群体,绝大多数为女性,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压力大,且服务对象是具有身心疾患的患者。如果护士感受到的是“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他们则会心情舒畅,满意度提升,从而也将这种美好的情感移情到患者身上,为患者提供柔。如何将柔性管理应用到护士长管理中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将护士长柔性管理应用到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2]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通过为护士建立健康档案,收集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制定消除不良健康行为的措施,为护士提供生理、心理、应用、运动方面的保健策略,如心理咨询,营养保健讲座等。从而提高护士的生活质量,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增加沟通缓解压力
由于护理工作繁忙,琐碎,紧张多变,再加上社会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发展起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时护士长应发挥缓冲作用,努力成为护士的压力缓冲站和能量加油站,在工作和生活上为护士提供同事支持系统[3],缓解护士的身心压力,促进护士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了解护士的心理变化,耐心倾听护士心中的困惑,及时帮助缓解压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护士营造和谐安全、舒适的工作氛围,在工作之余组织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使护士的身心得以放松,长期以往护士便会在低压力、轻松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和学习。
3 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作为护理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的原则,调动和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创造性[4]。护士需要学习,需要接受再教育,作为科室护士长,应满足护士的需要,为护士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促进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不同层次护士的特点,提供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等多途径的学习途径。
4 工作轮换
工作轮换指当员工觉得现在的工作已经不再具有挑战性时,就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要求相近的另一岗位上工作[5]。护士长应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年限及岗位性质进行轮换岗位,使其尽可能的全面熟悉科室各项工作,为培养全能型护士提供前期准备。通过实施工作轮换后,激发了护士继续学习的动力,新的岗位工作职责重新唤起了她们的工作激情,护士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6-7]。护士工作热情得以高涨、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质控考核良好、论文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5 鼓励护士提出合理化建议
护士是临床一线的主要工作者,更了解患者所需,应鼓励护士提出满足患者需要的建议,另一方面对较重要的工作调整、职责安排和分配变动等实施前,应征求全体护士的意见,充分发挥民主,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有利于科室的进步和新制度的实施和改进,避免的护理差错的发生,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总之,在护士长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通过在临床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建议在以后的护理管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其绪. 柔性管理[M]. 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63-64.
[2] 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11.
[3] 李大洪.从木桶原理谈员工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11(2):26.
[4] 翟凤平,张梅,梁爽.人性管理M 理论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7C):1957-1958.
[5] 稻香.柔性管理[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66-168.
关键词:党政工作 压力 管理策略
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造行业的许多工程都可以达到世界级水平,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资金运作方面、技术配备方面、还有人员总体素质方面等等。企业的党政工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1.党政工作人员压力现状
压力,即人们在工作环境中因为工作的逼迫和威胁,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生理和心理行为反应的过程。压力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严重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和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普遍。有学者经过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党政人才认为自己有压力较大或很大,同时研究还表明,职业发展的压力、工作负荷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自己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环境因素等是党政人员压力的主要来源。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工作者出现了身心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再加上家庭和工作的双重矛盾,使得党政工作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1.1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
我们常说的职业发展主要包括职位的晋升、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施展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职位的晋升所带来的压力比重最高。党政人才往往感觉到自己缺乏,晋升的机会,发展潜力得不到发挥,对自己的前景感到十分的迷茫,导致了工作压力的产生。
1.2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
党政工作人员往往会存在工作信息交流程度低的状况,这使得党政人才在工作沟通和人际关系处理上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人际关系的难以维持和处理,是党政工作人员缺乏沟通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的。
1.3工作本身和其相关因素带来的压力
工作本身的原因也就是其工作待遇和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内容不相称。许多党政工作者反映,自己每天的工作量和得到的薪酬不成正比,经常性的加班,工作目标也不清晰,所以内心很不平衡,工作没有动力,甚至产生压力。
1.4环境因素带来的压力
有的企业存在用人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人才政策等问题,这使得党政工作者的外部环境成为了他们压力的来源。除了工作上的环境因素外,家庭因素也是其中重要的压力来源,婚姻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健康问题等都是他们苦恼的原因。
2.党政人才压力管理的策略建议
虽然说,压力会给党政人才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但是只要我们能够高效的管理,合理安排“减压”活动,就能让党政人才处于适当的压力范围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给企业的高效运作提供可能。
2.1组织管理层面的策略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含蓄”为美,但是对于压力来说,适当发泄才能够有助于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的稳定。尤其是处于上层阶级的党政管理人士来说,如果存在压力后,只是凭借自己的忍耐去调节心理压力,其效果显然不理想。所以从组织管理层面来说,就应该重视起来,党政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问题,应该要有重视党政管理者心理健康的意识,这才是一个企业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组织管理者应该借助于多种渠道和载体,宣传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让工作者正确理解心理压力,并且能够掌握适当的技巧来排解心理压力,可以开设讲座,会谈等,帮助管理者减轻压力,从而选择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途径,达到工作效率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绩效反馈体制,从而减轻党政管理人员对于自己工作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工作者便于及时去了解工作绩效以及上级对其工作的评定,有利于缓解压力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外的一些公关企业就采取了这样的反馈计划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
2.2个人方面的压力管理策略
首先党政工作人员要有预见和评估自己压力的能力。要做好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可能出现的压力要有预期的判断。保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尽量避免压力的产生。
其次,一旦出现压力等负面情绪,要有科学合理的减压措施来帮助自己度过压力期。有一些党政管理人员对于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时常抓住自己之前的过错不放,不愿意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还有一些人,始终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待,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焦虑等情绪。如果能够心甘情愿的去改变对某种情况的感受和态度,就会发现即使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或者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也会比较容易接受。如果自己无法平复内心的压力情绪时可以寻求外界的帮助,适当的放松和休息,或者向家人和朋友抱怨,也是处理压力的一种方式。
再次要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方式。每天都要清楚今天的目标是什么,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去做,并且在自己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情。处理问题是要学会放弃,不要钻牛角尖,在一个死胡同里出不来。做事要讲究条理性,也要学会忍耐和理解。
最后是要保持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健康的体魄,二是要由健康的心态。所以积极锻炼身体也是在繁重的工作压力后必不可少的减压方式,更有科学研究表明身体健康的人比身体虚弱的人抗压能力要强,能更快地适应周围环境。健康的心理状态也非常重要,能适时地用自己的积极情绪化解消极情绪,增强自己应对压力的弹性。
结语
一个企I的党政工作人员是这个企业的上层中枢,党政工作人员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缓解将给整个企业带来压力。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党政工作人员的压力来源包括多方面,因此缓解压力的方法也可以许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党政工作人员个人和企业组织都要意识到产生压力的严重性,并且能够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减压,提高党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让整个企业朝着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继续迈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吸烟;流行病学研究;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3 R 1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08-02
Smoking Behavio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North of Henan/ WANG Quanhai. Basic Department of Pingyuan University, Xinxiang(453003), He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university students smoking state and the attitude of smokingcessation, and to provide smokingcessation health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953 undergraduates were recruited to participat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ut smokingrelated behavior and attitude. Results There were 24.66% university students like smoking. The prevalence rate of smoking was higher in male students (72.84%) than in the female (17.60%). The leading reasons for smoking were relief and vent to anger, then the need of social intercourse and stimulate or refreshing. Onset smoking time was mainl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stag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lacked the smokingcessation education. Conclusion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undergraduate smoking behaviors.
【Key words】 Smoking;Epidemiologic studies;Health education;Students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和预测,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在未来20 a中,每7个死亡者中将会有1人是吸烟习惯所致[1]。吸烟的诸多危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然而,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吸烟的现象却极其普遍,而且有上升的趋势[2]。因此,了解烟草在大学校园蔓延的状况,分析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控烟政策和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已经成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不同学校类型在豫北地区选择4 a制大学6所,3 a制大学4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学生953名,其中男生578名,女生375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问卷”,经河南师范大学专家多次审核、修改,并进行预调查后定稿。对30名学生进行培训后,于2005年9月-2006年1月利用学生回原籍教育实习的机会,对学生所在城市中的高等院校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3份,有效率为95.3%。
1.3 数理统计 使用Excel 2000进行数据整理,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并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吸烟态度 调查发现,豫北地区大学生中喜欢吸烟和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64.53%,只有35.47%的调查对象讨厌吸烟。男女大学生在对待吸烟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88,P<0.05),见表1。
2.2 吸烟行为现状 以平均每天吸烟量低于1支为偶尔吸烟,平均每天吸烟量2~10支为经常吸烟,平均每天吸烟量10支以上为吸烟成瘾[3]。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中吸烟人数为487人,占调查学生的51.10%,其中男性吸烟者有421人,占72.84%;女性吸烟者有66人,占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27,P<0.05)。经常吸烟和吸烟成瘾者占被调查学生的23.30%,从不吸烟的大学生仅占调查学生的48.89%。见表2。
2.3 初次尝试吸烟的时间 第一次尝试吸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其次分别为高中、大学和小学前。说明对青少年进行禁烟教育应从小开始,并应以小学和初中阶段为主要教育阶段。见表3。
2.4 不同年级大学生吸烟率比较 大学生吸烟率随年级增长而增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P<0.05)。见表4。
2.5 大学生吸烟原因构成 豫北地区大学生吸烟的首要原因为解闷、泄愤;其次为社交需要;提神、解乏等对吸烟的错误理解排在吸烟理由的第3位;其他依次为缓解压力、好奇、模仿和显示成熟感。男女大学生在吸烟原因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P<0.05)。见表5。
2.6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吸烟的影响 被调查大学生中,父母都吸烟或有一方吸烟的大学生吸烟率明显高于无烟家庭的大学生,吸烟率分别为33.37%(318/542)和17.73%(169/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7,P<0.05)。
2.7 接受禁烟教育状况 被调查大学生中接受过禁烟教育的学生有601人,占63.06%,其中在学校接受过禁烟教育的学生占28.75%,在家里受到禁烟教育的学生占34.31%,还有36.94%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禁烟教育。说明豫北地区高校中的禁烟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豫北地区大学生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大学生的吸烟率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出随年级增长而递增的趋势。提示对青少年开展禁烟教育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调查还显示,解闷、泄愤是引起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年龄大都在18~22岁,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4]。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找到可以缓解压力、焦虑及抑郁的正确方法,防止学生错误地以吸烟作为缓解压力的手段。
笔者认为,控烟教育应从小抓起,应将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重点教育人群。因为20岁以前不吸烟,则成人后吸烟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2]。从性别角度上,应将男生作为重点教育人群[5]。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家长吸烟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学校可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要求家长身体力行,不在孩子面前吸烟,给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如何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给紧张的心情放个假,让我们的教师远离职业倦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我们不妨这样试试。
一、远离职业倦怠,要得到社会的支持
教师职业被人们赋予很高的社会期望,它一方面是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压力。要使这种压力保持在适当的水平,缓解高压带来的职业倦怠,社会的支持非常重要。首先要对教师职业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在良好的公共信任、关心教师、支援教师的良好氛围中,教师与学校都会表现出信心与干劲,这会使教师具有高度的自尊感和成就感,形成对教师职业更积极肯定的看法,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士气、工作热情和满意度,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感。同时,对教师持合理期望、对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也非常重要。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完美的神,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不能把原本是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责任统统归咎于教师头上,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因此,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对教师抱有的期望应客观合理,以减少教师的压力。
二、远离职业倦怠,还要得到学校的支持
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于领导,也可以来自于学生、同事、朋友、家长和亲人,特别是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对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具有积极的作用。支持不仅限于实际的物质支持,也包括情感上的倾听、关怀、鼓励等。
1. 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来自同事的工作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能够提高个人成就感,降低压力感和倦怠感。
2. 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应当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为教师提供身心休养、恢复的场所,教师在学校的午餐饮食质量,教室环境、教学仪器设备的状况,教师教学或进修中所必需的图书资料等都要尽学校最大可能予以改善,以降低因这些因素给教师带来的不快或不适应。如果学校环境优美,教师在校园里生活的时候,会感觉到明显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还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体育设施齐全,教师工作之余可以打打球,不但可以强身健体,更能从体育活动中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乐趣。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要提供正常的节假休息日,减少或杜绝无休止的加班加点。
三、远离职业倦怠,教师自身的努力也很关键
解决职业倦怠离不开个体的努力,教师应对职业倦怠持积极的态度,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1. 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首先,教师应清醒认识到职业倦怠的客观存在性,不管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不管月薪多少,做同样工作时间久了,都会产生倦怠感;其次,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的人生观和向上的工作态度,把当教师看作是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己任。
2. 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知识和策略,以便应对可能遇到的压力;改变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元素,尽量从积极的角度去接纳新思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积极对待自己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心理。
(1)正确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我的兴趣、个性、潜能和价值观,这往往是教师应对压力和选择正确职业生涯的起点。对自己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适的。不要太追求完美,要学会有所放弃、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2)面对压力源,建立合理、积极的认知方式。同样的压力源,对于一些教师会成为压力,而对于另一些教师不会构成压力。可见,压力产生与否还与教师个人因素有关。比如,对工作持完美主义态度,往往更容易产生压力。因此,仅解决外在压力事件还是不够的,更需要反思自身的认知方式,就是你从哪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3)积极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实际的工作难题,更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情感和心灵援助。生活中,要有几个能聚得拢、谈得来的朋友,有充分放松自己的机会,想喝酒时有人陪,想说话时有人听。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就能感觉到舒适、轻松、自如。
(4)不为社会舆论所累。“为人师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词给教师职业以太多太高的光环。其实教师只不过是一个行业而已,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完全可以活出自己的个性与风采,照亮别人的同时,我们也应照亮自己。
3. 采取缓解压力的措施。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缓解压力的措施。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
一、人际冲突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和学习状态。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敏感、冲动,很容易就会与同学、父母或者老师发生冲突和矛盾。矛盾与冲突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处理呢?高一的时候心理讲座的老师曾经给我们做过一个游戏,两个人面对面站好,双掌相对,然后用力推对方。接着让站在左边的学生突然把手掌收回,另外一位学生差点摔倒了。从这个游戏中可以发现,在两个人互相用力推的时候,就相当于冲突产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双方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方用力越大,另一方也会反馈越大的力量,所以人际冲突,必然是双方相互用力的结果。因此,在冲突产生后要反思自身的问题,我们控制不了别人,但可以做好自己。此外,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如果一方突然收力,另一方就会差点摔倒,这说明解决冲突需要沟通。沟通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沟通要从心开始,一方面,要对自己敞开心扉,自我暗示、自我欣赏;另一方面,要向他人敞开心扉,学会理解别人,很多冲突就是因为缺乏沟通,缺乏理解才产生的。
二、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心理学研究发现:中等、适度的焦虑能够得到最佳的学习成绩,焦虑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考试成绩。因此,在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下,高中生要学会自我调整、自我缓解压力。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具有巨大的作用,当考试焦虑时,你要知道,这个时候多余的焦虑、压力、胡思乱想都是没有用的,多对自己说:“我可以,我行的,我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考试就好了。
2.睡眠消除法
事实证明,很多临考学生的“考试焦虑”是由于学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引起的。高中生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宜熬夜苦读,要养成中午小睡的习惯。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发泄法
发泄法包括运动发泄法和情绪宣泄法。高中生感觉自己非常压抑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跑跑步、打打球。因为运动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化学物质,虽然会使肌肉疲劳,但可以放松神经。情绪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可采用以下方法:聊天法,即通过向亲人或朋友述说自己的积怨,倾诉的同时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哭笑法,如果内心憋得难受,又无法与人倾诉,应当找一个适宜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平;书面释放法,可以用写日记或书信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苦恼。
4.兴趣消除法
人们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整个身心都会投入进去,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什么忧愁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因此,当感到过度紧张时,学生可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歌、画画、听音乐等,都可以消除疲劳,化解烦恼,远离考试焦虑情绪。
三、青春期心理方面
一是情绪化心理严重。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情绪不稳定,中学生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二是青春期闭锁心理。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三是早恋。这是时下最为麻烦的问题。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出现“早恋”问题,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会产生种种心理的病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