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记忆训练法范文

高效记忆训练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记忆训练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效记忆训练法

第1篇

关键词:高校篮球 训练理念 训练方法 探究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33-02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喜欢与同伴一起进行篮球运动,这种体育活动不仅仅能够体现团队协作精神,锻炼身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篮球专业知识的兴趣,对今后的篮球训练奠定了良好的训练基础。当然,盲目的训练是不可取的 ,在训练的同时还要有科学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都要做针对性的训练,每一项训练都应该有练习巩固的过程。

1 高校篮球训练科学性理念

1.1 训练的个人针对性和训练周期性

篮球这项竞技性活动对每一项动作的要求都很高,运动员在打球过程中运球、投球、传球等,每一项动作都需要经过严格训练。然而每一个人的速度、反应能力、运动承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作为篮球运动的教师要根据球员个人的行为特点身体素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加强每一项的运动技能。所以针对性的训练理念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对应的篮球训练,融入科学的训练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篮球每一项的运动技能都需要周期性的训练。无论是运球还是传球都需要定期进行巩固和练习。高校体育教师不同于专业教练,他们对待学生的方式不像专业教练那样严格,并且大学生和专业运动员的素质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要制定好适合的训练计划,以周期为单位进行赛前训练和准备训练,如果没有比赛也要进行日常的周期训练。周期性训练包括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准备阶段、比赛阶段和调整阶段。周期性训练是非常科学的训练方法,有效篮球训练能够更好地达到训练效果。

1.2 训练要具有规则性,要定期加大训练压力

高校大学生逐渐成熟,行为处事都具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因此在篮球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对此很多体育教师采取开放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教学,一味地听取学生的意见。然而这种训练理念并不正确,篮球教练如果想要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就要有一套规范具有原则性的训练理念。将每一位学生规范到训练中去,让他们意识到团体的重要性。每一项动作都有正确的规范动作,要按照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每一项动作都做规范化的示范,增加学生对每一项动作的正确认识。

大学生要想在篮球训练中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就要定时定期的增加训练压力,每一项动作都要加强训练,在日常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时间和动作次数,以及增加学生的训练压力和训练难度,当然,难度增加过程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本身的情况适当加入训练压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

1.3 PK性和实践性的训练理念

竞技性体育即增加运动的对战性,每一项竞技体育都逃脱不了对战。篮球运动也是如此,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习惯和适应与对手进行对战。因此 ,对战性的训练理念也应该逐渐的存在于每一个训练当中。篮球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具备超强的反应能力和对抗能力,所以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训练他们上场如何应对自己的对手,如何在比赛中超越对手,超越自己。学生在竞技中能否取得胜利也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对抗能力。篮球教练要告知学生在比赛中掌握比赛机智,要提高自己的速度、应对能力和战术技巧。另外,体育教师在日常训练中也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演习,自己组队进行实战演练,通过实战总结实战经验,找寻自身的不足,从而为今后的比赛打下基础。

2 高校篮球的科学性训练方法

2.1 娱乐训练法

“寓教于乐”是现如今中国教育最推崇的教育方式,在娱乐中学习。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只要学生对这项学习有兴趣,那么就会自主开展接下来的诸项学习,将训练娱乐化,所以教师应当在日常训练中设置各种训练游戏,比如在训练中进行奖罚比赛,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样的训练方法既摆脱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又摆脱了枯燥的训练束缚。教练也可以根据日常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增加“你攻我守”的游戏形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竞争意识和反应能力。

2.2 八字训练法

“八字”训练法,主要包括持续、间歇、循环和组合这八个字。逐一理解,持续训练法指的是针对某一项理解和练习困难的动作进行持续训练,从而形成技术的稳定、强化与巩固,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而间歇训练法则是对学生的训练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与正式比赛相媲美,运动负荷甚至比正式比赛的强度还要大,此类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篮球战术执行的可靠性;循环训练法与持续训练法的训练目的较为相似,都是对各项战术进行提高,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运动素养为主;组合训练法,是指教师结合多种训练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系统以及肌纤维进行调动,结合科学训练,提升篮球运动质量。

2.3 专业知识正确意识训练法

在日常的篮球训练中,教练需要对篮球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反复讲解,在学生运用技能的过程中,监督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做好每一项动作,在发现动作错误后,帮助学生进行动作纠正,刺激学生的神经,使学生能够熟记于心,熟练于身,将动作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使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训练意识,在今后的训练中,学生都会想起老师最开始的正确动作,从而纠正自己,达到最佳效果,增强自己的篮球技能。

2.4 增强反复训练方法

现如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上可以承受篮球训练的强度和压力,在日常练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特定训练,每一项训练都需要对应的训练方案,对各项战术进行演练和演示,使学生能够在增强反复中熟悉战术,教练还可以增加创新式训练,多样化训练方式进行增强和反复,从而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为今后的比赛提升实战能力。通过加强反复训练增强学生的身体整体素质,并且结合科学合理的篮球训练安排,以提升学生的训练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今高校体育教学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篮球作为竞技类、娱乐性的活动,需要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共同进步,学生要善于在教师制定的规范性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日常训练中通过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特定的训练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篮球训练中真正开发自己的潜能,拓宽自己的运动能力,提升篮球技能和实战经验。该文通过现如今篮球训练的大环境分析了篮球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实战应对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训练方法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篮球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涛.关于高职学生篮球训练的理念以及训练方法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8):37,45.

第2篇

关键词: 艺术体操高级班 训练方法 具体手段

一、引言

艺术体操高级班是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一部分,是在基础教学上延伸出来的教学班级。高级班教学以深入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专项系统训练有一定了解为目标。选取普通班级中专项成绩较好并对艺术体操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以每周3~4次训练进行教学。针对每学年学校各种大型活动表演和普通高校不同层次比赛,高级班的教学不仅对学生个人专项技术的提高有明显作用,同时,对推进高校艺术体操发展也有着显著的作用,有利于普通高校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体操专项技术及其系统训练的各种方法。

二、艺术体操高级班训练

1.遵循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训练计划的制订

对高级班的训练遵循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对基础技术训练保持系统训练,贯穿整个学年的训练过程,以保证学生的基础训练时数,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和专项训练水平。每学年制订年度比赛表演计划,在此基础上制订比赛表演周期训练计划。另外,还要对不同表演和比赛周期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以保证学生的身体训练负荷和心理应激能力。

2.专项素质训练和训练负荷及其评定

在专项素质训练中,针对普通高校学生身体的特点,以柔韧、灵敏和力量训练为主。在发展柔韧素质中以发展专项柔韧素质为主,如腿部竖叉过180°,横叉180°,肩部柔韧以过耳90°,手桥间隔60cm为主。柔韧素质的负荷强度采用自身和外力拉伸法,以学生自我感觉和教师外力拉伸轻重程度为准。练习次数为每周3~4次,每次柔韧拉伸时间为30~50分钟,前20分钟以自我拉伸为主,后10~30分钟以外力拉伸为主,单个动作持续时间为1~2个8拍,间歇时安排学生放松。在柔韧训练中动力训练和静力训练要相结合。还要进行一定量的动力训练,如把杆大踢腿练习,这对增强学生的腿部柔韧度有明显的效果。

灵敏素质训练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饱满,还辅以器械抛接和跳跃训练。由于普通高校学生年龄基本都已超过18岁,身体形态和机能基本定型,因此在安排灵敏素质练习时,以一般强度和难度为准,适当加入游戏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三、针对普通高校学生训练存在的问题

1.与学生执行情况

根据年度比赛和表演时间制订计划,对此学生往往热情很高,基本上能够按照既定计划执行。但在普通高校中,专项训练时间和学生本专业的学习时间必定有一定冲突,因此合理安排时间成为所有训练的前提。在柔韧性和灵敏素质训练中,学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要克服巨大的挑战,这两项也成为训练的重点。

2.计划预期效果与实际完成效果

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预期目标因学生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旁腿高举180°(有帮助),自身柔韧素质较好的学生经过1~2个周期的训练就能够完成;柔韧素质差的学生则需要更长时间完成,或者完成不了。因此在评定效果时不能以绝对数值评定,主要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情况,以进步情况为主,以及在表演和比赛中的状态为主。

教师应多鼓励、激励,对于部分柔韧素质较差的学生,可适当延长训练周期和时数,适当降低考评标准。

3.普遍存在问题

力量素质差是普通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和在训练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艺术体操训练中,要使动作有爆发力,表现力更强,力量素质必不可少;使学生专项技术有更进一步的提高,素质训练还是必不可少。

四、对策与建议

1.细致调查学生情况

在高级班组建之初,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如柔韧素质,主要测试竖叉横叉的程度、肩部柔韧角度等。特别需要了解的是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并通过协调能力测试和一定的模仿、快速记忆测试,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将来的一系列训练中,这些都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同时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体育并非其专业课程,因此在制定训练时间和训练量上都应该合理科学,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的承受能力为准。

2.专项基础训练分不同年级制订不同计划

高级班的学生由各个不同年纪的学生组成,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在制订比赛和表演计划的过程中,前期训练应以基础为主,后期以成套训练及耐力训练为主,可适当加大训练量。

第3篇

摘 要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素质拓展训练运动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拓展训练的发展现状对学生及广大社会人士的影响和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这一项体育活动正被中国人民所了解并接受;同时,在学校中也渐渐展开对这一课程的开设与探究。学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对学生的身心、生活及未来的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拓展训练 发展 意义 必要性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工作对于大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加大了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培养的重视度。在实践调查表明,素质拓展练习可以培育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想象力、创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习惯,学生能从这项运动中认识自己,加强自信心,更好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

二、拓展训练的四大环节

(一)热身活动。在开始拓展训练项目之前,教练员会安排一些“破冰”游戏,以游戏的方式缓解队员之间紧张的气氛,以便能更快的融入到接下来要进行的项目中去。

(二)个人项目。针对每个受训者的心理能力的承受程度安排相应的运动项目。

(三)集体项目。以加强被训练者的团队意识为主要目的。

(四)探讨总结。总结能使受训者把在运动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便达到最初培训的目的。

三、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原因

(一)缺乏自信心,缺少自我挑战的精神

在这个极具挑战的当今社会,自信心和自我挑战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我国的高校中,这种大学生敢于自我挑战的精神缺失的很明显,在生活中,大学生缺乏自信,不善于融入到身边及社会中,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现象[ ]。

(二)心理意志脆弱

学生从高中的学习氛围进入到大学的这个学习氛围,从以前的一个管理式学习到现在的一个自发性的学习,从学方面、生活方面以及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一些变化都使得他们有一定的不适应,正是因为这些变化导致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无人给予指导与帮助,心理防线崩溃从而变得脆弱。

(三)缺乏团队意识

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商业人士,团队意识都在他们中间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本是一个个人行为,加上高校没有很好的注重对于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是导致大学生缺乏团队意识的众多原因之一。

四、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

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庞大的压力,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因自身心理素质不强,自我调节能力短缺从而给社会带来负面的能量[ ]。因此,在体育课中可以增加拓展训练的运动项目,以便让学生在上完体育课之后可以把心理素质变得更好。

(二)传统学校体育的不足

从小学到高中的体育课学生都是在被动的学习,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他们的感受,这样的结果只会越来越不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我们对拓展训练的引入是对传统教育方式不足之处进行的弥补,拓展训练有利于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能达到自我能力的提升。

五、拓展训练对学生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是有着相同的目的,在工作生活上相互帮助、互相协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起想办法解决。大学生一方面在学校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而当他们面临毕业时又是准备步入社会的待业人群,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很大,许多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喜欢独立完成任务,这种我行我素的风格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拓展训练通过本身的项目特点和联系大自然的条件所设定的任务和目标,使学生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达到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合作、帮助的目的,在学生没有进入社会之前感受一下团队完成任务时的情景并从中得到体会。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个人、对于国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就不会有今天这些发达的高科技产品,社会也不会像今天这样飞快的进步,如果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可能每天还在为如何生火如何照明而苦恼。拓展训练这项运动,在很多的项目中将想象力和创造力相结合,来激发人们的潜力,培养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一定的提高[ ]。

(三)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

在现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他们通过网络软件进行沟通,这就表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心灵上的距离越来越远。然而素质拓展训练这项运动包含了许多课程在里面,例如: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学生们通过拓展训练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使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开朗,也使自己的交往圈扩大,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拓展训练可以使学生提高组织、沟通等能力,借助团体克服困难,建立挑战自我的勇气与毅力。培养个人的勇气,克服心理障碍,正确对待困难和不同的意见。所以,素质拓展训练这项运动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学校中更加应该让这项运动得到推广。

(二)建议

学校开展的拓展训练课程在内容上相对其他企业拓展训练之下比较单一,学校应在该课程上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场地与器材上进行支持;教授拓展训练课程的老师应具备一定的拓展知识和户外安全知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拓展训练大多是室外的项目,无论是地面项目还是空中项目教师都应以学生的安全为主,器材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做到快乐学习,安全第一[ ]。

参考文献:

[1] 杨加旺.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探讨与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77-79.

[2] 朱立娟.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与对策[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第4篇

陈克正是著名“草根教育专家”,大女儿陈淑华成为德国科隆大学博士后,二女儿陈中静是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后,三女儿陈中州是中科院博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武汉晚报、 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等20多家媒体对陈克正“一家三女儿,个个读博士”的传奇进行了报道,他发明的《四快高效学习法》 被纳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并让无数孩子受益。

《陈克正四快高效学习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和高效学习训练系统,它从阅读、记忆、速算、书写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孩子的“速商”让孩子读的快、学的快、算的快、记的快,迅速提高学习成绩。阅读:采用当今世界上先进的“逐字、逐行、多行”扫描阅读法,配上a音波的特殊训练软件,训练孩子眼球,提高阅读速度,不仅读得快,还读得准;记忆:通过全面思维训练法,教孩子如何快速记忆的10多种记忆法,通过图文等方式,充分激发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速算:总结了35种快速计算的方法,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大脑的转动速度,通过各种新型运算方法,迅速提高孩子的运算速度;书写:通过“皮筋握笔输入法”“划0法”等提高写字速度,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解决孩子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该学习方法从四个方面为孩子量身打造,专门从研究孩子学习心理的表现来进行教学,首先是阅读速度提升,经过训练,阅读速度可从以前的每分钟两三百字提高到两千字以上,效果快的可达五千字,其次就是书写速度的提升,两周内书写速度就可达到60字到80字每分钟,并且还能同时保持书写端正流畅,再有就是算得快,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高于一般人四到六倍,最后就是记忆力提高,记忆效率提高十倍以上。

特点:①提高学习兴趣 ,一旦孩子用上,就会立即被吸引,孩子就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再也不觉得累觉得烦; ②提升学习效率 ,有了它孩子就能事半功倍 ; ③加快学习速度,孩子能有强烈的时间意识,速度和效率可以得到成倍提高;④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从此不该丢的分绝不丢;⑤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有专业的阅读训练软件,还有《经典哲学》《历史演义》《全唐诗》《全宋词》《上下五千年》《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957本名著,价值超过上千元,让孩子从此写出好作文! ⑥记忆提高,英语从此不犯难,传授孩子“联想记忆”“挂钩记忆”“归纳记忆”“口诀记忆”等10余种记忆方法,英语、历史、地理、诗歌等从此不怕记不住! ⑦速算提高,教会孩子“一分钟速算”、“一口清速算”等30余种速算方法,让孩子从此张口报数,理科成绩越学越好! ⑧书写提高,再不拖拖拉拉,有一整套提高孩子写字效率,练习孩子手腕灵活度等方法,让孩子从此快起来!⑨轻松记住知识点,见题出思路,看完题目脑子就能清晰浮现考察知识点,快速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把公式理论跟习题有效结合起来,每个问题都总结分类,下次遇到相同问题时,答案手到擒来。

适合人群:①刚开始认字读书的儿童 ;②急需读写算计基础训练的小学生;③急于考试提分的中小学生;④准备高考冲刺的高中生。

陈克正四快高效学习法全套包括3本书、3张精要讲解DVD光盘、一套训练软件、一套速算训练卡和一份安装手册,电视购物同款,100%正版,电视售价798元,前300名订购特惠仅收498元,让你立省300元,并免费赠送《一分钟速算》教材一套(全国统一零售价498元,本刊原售价99元)。

邮购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蓼洲街2号附1号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

第5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 意念训练法 意义 运用 效果

意念在很多场合中被人们理解为精神力量,不少人表示,意念力越强的人,执行力也越强,能够在任何事情上取得重大成果。由于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意念的定义更加科学和精准,因此,也出现了相应的意念训练法。即通过一定的意念训练以提升人们的执行力,从而使其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佳的效果。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而言,加强意念训练法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开展体育教学,挖掘出更多的可能性。

一、意念训练法

意念训练法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体育学等诸多理论,能够将体育锻炼和艺术修养融为一体,因此是一种全新的训练方法。体育教学中意念训练法不同于其他领域。体育教学中本来就包含了体育精神这一方面,而体育精神所包含的坚持、努力、拼搏等,也是意念的一种表现。从意念训练法的根本内涵上说,在体育教学中,意念训练就是将某些体育动作作为训练基础,通过回忆或者想象这种动作的流程或要点,在头脑中进行反复且有意识的模拟演练,进而在头脑中构建出立体形象的动作模型,从而能够在实际进行该动作时按照模拟的动作进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意念训练法,可以让学生静下来对动作技巧进行反复思考,找出技术要点,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意念训练法的意义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体育是一门难以受到学生重视的科目,这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在学习上缺少自主性和兴趣,本身对学习并不抱有积极态度。而且,高职院校管理方式和高中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脱离了高中班主任的约束和限制,高职生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较难管理。而体育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并非是重点科目,体育教师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这就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敷衍了事,教师也是按照教案执行教学任务,双方交互程度较低,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实际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巧。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引入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意念训练法便是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引入意念训练法,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参与度不高与体育教学活动流于表面的情形,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了解、思考体育项目的动作技巧,深入领会体育精神。

除此之外,意念训练法也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更加高效。传统的示范教学就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对动作技巧进行示范,然后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跟着教师模仿。这种教学方式给教师造成了太大的教学压力,使得教师身心疲惫,而且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引入意念训练法后,学生可自主掌握相关动作技巧要领,能够有效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其能够将更多精力花在对意念训练法的研究上,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意念训练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

(一)意念训练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要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灵活运用意念训练法,首先要求体育教师对意念训练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掌握。其次,在运用意念训练法之前,体育教师应该对教学项目、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比如,若是网球项目的体育教师,那么其教学项目就是网球,而网球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比如颠球、发球、接球等;教学对象主要就是学生,而学生又涉及学力水平、运动能力、身体情况、体育兴趣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学方法主要就是意念训练法,而意念训练法又涉及教学切入点、教学载体等内容。所以,在正式教学之前,体育教师必须要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予以明确,并理顺相互关系,如此才能确保意念训练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最后,在实际开展意念训练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指导规范,确保此法能够真正落实到位。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意念训练法,之前对其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了解,不少学生就会将意念训练法与想象训练法同等看待。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理解意念训练法的实质,从而引导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比如,在教学网球的时候,教师首先就需要明确网球、学生和意念训练法三者之间的内涵关系。网球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其承载一切形式的教学活动。并且,网球又可以分为理论讲解、技巧演练、技巧练习和实战训练等几个部分。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特点,可以让学生对应加强感兴趣部分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入意念训练法让学生对网球的动作技巧进行模拟练习。然后,在进行意念训练之前,应该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动作技巧教学。这时可以通过视频分解的模式,让学生对动作流程详细观看,在心中产生印象。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刚刚观看的动作技巧进行回忆,在脑海中进行模拟,尤其是对相关动作过程中手腕、手臂、肩部以及身体的动作幅度进行精确的记忆,然后学生在实际训练中按照脑海中的模拟演练形式进行动作训练。如此,让学生在对动作技巧形成深刻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实战练习,可以大大免除不必要的重复性训练,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意念训练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笔者针对两个网球班级进行了意念训练法运用效果的调查活动,其中,一班运用意念训练法进行教学,而二班仍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了明确意念训练法的实际作用,本次调查专门针对发球技巧这一环节作了深入对比。一班采用意念训练法进行发球练习,先由教师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观看视频,明确步骤,再进行意念训练深化记忆,最后进行实际练习。而二班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方式,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对发球动作进行训练。经过四周8课时教学实践之后,教师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展开了发球考核。发球考核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学生从左右发球区各发出10球,有效球总数在12球及以上为合格,14球及以上为良好,17球及以上为优秀。通过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进行考核,最终得出如表1所示的考核结果。

表1 发球考核结果记录表

一班 2 8 18 12

二班 5 17 12 6

从上表不难看出,一班和二班分别有40人参与到发球考核当中,但是在结果分布上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一班12球及以上的人数达到了38人,全班合格率为95%;二班12球及以上人数达到了35人,合格率为87.5%。两者在合格率上出现7.5%的差距。而在良好及以上的范围内,一班人数共有30人,占比高达75%;二班只有18人,占比不足50%。由此可见,虽然在合格率上一班和二班并没有体现出太大的差距,但是在良好和优秀这两个方面,二班的学生人数落后较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意念训练法在网球教学中对于提升合格率成效并不明显,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能够让学生达到合格的标准;但是,在学生水平上,意念训练法可以使更多学生达到良好和优秀的水平,可见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看出,意念训练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这一方法加强研究,将其合理运用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慧霞.体育教学训练中意念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0(07):142.

第6篇

摘 要 本文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篮球投篮动作中双手胸前投篮、原地跳投以及运球投篮动作的变化和投篮技评成绩的变化比较为例,分析了表象训练法在高职院校生篮球投篮教学以及学生训练过程中的效果研究,得出了表象训练法在高职院校生提高篮球投篮技术动作中的积极有效的作用,以及提高高职院校篮球投篮的教学质量以及效果的实践性的结论。

关键词 表象训练法 篮球投篮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组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测试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篮球投篮技术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双手胸前投篮的技术动作中,学生对于双手持球的手法动作容易出现错误,学生的手臂肌肉比较僵硬,在用手掌握住篮球的时候会比较紧张,双手手腕的部位不灵活,手臂肘部容易向外张开。其次在学生进行出手投篮的时候,双手所使用的力量并不一致,协调能力不够,在往外推球投篮的时候,双手的手指不能很自然的分开,手臂伸展自然度以及力量很不充分。最后,学生在进行投篮的过程中,老师教练员注意到学生投篮身体用力的时候注意力没有高度的注意力集中,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会因为力量使用的不够充分而造成出球动作上的困难。

(二)实验内容

在此次试验中,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二2组学生为实验对象,分别为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6个学生,其中A组(实验组)的学生在篮球投篮技术动作的训练过程中以及老师教练员在进行A组(实验组)篮球投篮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了表象训练法,而B组(对照组)的学生在篮球投篮技术的练习中只是进行常规的练习,试验中对篮球的3项投篮技术动作进行10次的投篮测试成绩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分别是双手胸前投篮,原地跳投以及运球投篮的成绩变化以及投篮技术的技评成绩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表象训练法在A组(实验组)的学生的投篮技术动作练习中以及投篮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投篮技术成绩以及教学质量得出相关性的实践结论。

(三)实验前检测与分析

实验前学生篮球投篮技术动作的测试成绩对照调查显示A组(实验组)的学生在实验之前的10次投篮测试中3项投篮技术的总平均成功得分数值为5.67分,B组(对照组)的学生实验之前的10次投篮测试中3项投篮技术的总平均成功得分数值为5.57分,两组学生的数据统计成绩相差不多,实验前学生篮球投篮技评成绩差异性对照调查显示学生的投篮技术的技评成绩的差异P值为0.788,A组的技评成绩为6.59分,B组的技评成绩为6.55分,两组学生的差异P值大于0.05,数值结果说明了实验前两组学生的篮球投篮技术动作成绩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两组学生在双手胸前投篮,原地跳投以及运球投篮的技术动作的发挥表现上没有较大的差别,老师教练员在两组学生投篮技术动作的完成上给出了较为一致的技评分数,认为两组学生的投篮技术能力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四)试验后检测与分析

实验后学生篮球投篮技术动作的测试成绩对照调查显示试验后A组(实验组)的学生投篮技术的总平均成功得分数值为8.07分,B组(对照组)的学生投篮技术成功得分平均值为6.23分,两组学生之间的投篮技术成绩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实验后学生篮球投篮技评成绩差异性对照调查显示两组学生的技评成绩差异P值为0.0012,小于0.05,两组学生投篮技术动作技评成绩之间存在了显著的差异,A组实验组的学生无论是在投篮技术动作的成绩中还是投篮技评成绩中都要高于B组的学生,表象训练法在A组学生的投篮教学以及投篮练习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通过老师教练员进行投篮技术讲解和示范,学生在进行投篮动作的练习,再用表象训练法把已经练习过的投篮动作在大脑中进行回忆回顾,加深投篮动作在脑海中的表象,老师教练员再进一步的加大学生投篮技术动作的练习,提高了投篮时身体的稳定性,使投篮动作更加的准确清晰,也使投篮技术动作更加的熟练,心理对篮球投篮技术动作的感觉在现实练习中的运用也会越来越好,老师教练员在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投篮教学的时候,让A组的学生有着高度的注意力,对投篮技术动作的把握集中在一个点上,脑海中投篮动作的表象记忆与练习时的动作高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投篮技术动作的水平,老师教练员的投篮教学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高,认为表象训练法在篮球投篮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及积极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表象训练法使学生把已经练习过的投篮动作在大脑中进行回忆回顾,加深了投篮动作在脑海中的表象,使投篮技术动作更加的熟练,心理对篮球投篮技术动作的感觉在现实练习中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好。

2.老师教练员在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投篮教学的时候,学生有着高度的注意力,脑海中投篮动作的表象记忆与练习时的动作高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投篮技术动作的水平,老师教练员的投篮教学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二)建议

表象训练法只能作为一种篮球投篮教学过程中辅一项训练方法,在运用此训练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的情绪保持安静稳定的状态,注意力要高度的集中,这样自身的表象能力才会有良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雅思学生,词汇认知策略,词汇

1、引言

词汇、语法、语音构成了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言系统内部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中最基本的内容,如何有效的进行词汇教学,一直以来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词汇认知学习策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极大的关注,词汇学习策略的目的就是加强词汇的识别、记忆和有效运用,直接体现为词汇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词汇的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但教学效果总的来说还不是很理想。主要的方法是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或是举些例子,学生自己拿个单词手册一个一个背诵,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了,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记住多少单词,自尊心受到打击。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英语学习。所以,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而词汇认知策略是学好词汇的前提,掌握高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是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高职高专学生词汇习得的认知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及词汇习得认知策略与提高词汇量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国际教育学院两个班的学生,每班50人,共100人。实验前考试数据表明:两班学生在英语总体水平、词汇水平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背景调查问卷也显示出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教学背景、文化背景和学习环境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显示这两个班级可以作为平行班来参加实验。实验教师随机挑选了一个班为实验班,一个班为对照班,并担任这两个班的英语教师。

2.2研究工具

2.2.1 测验工具。词汇测试题。在研究前和结束时,在实验班和对照班都同时进行词汇水平测试。每次测试的形式、难度及给予的策略使用机会一致。

2.2.2调查问卷。在研究前和结束时,实验班学生都回答了相同内容的策略调查问卷,以比较学生在策略使用上的变化。问卷由六类60条构成,采用莱克特等级制(Likert rating scale)计分,分5级,即从5=“总是”4=“经常”3=“有时”2=“很少”到1=“从不”。

2.3策略训练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为期18周的系统的词汇策略训练,让学生接受以词汇策略训练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把策略训练与词汇教学结合起来。具体操作中,实验教师选取高中词汇和四级词汇,目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较为有效的词汇认知策略的训练。在研究的前半阶段采用显性训练法,教师会解释策略的名称、为何要用该策略、什么时候用以及怎样更好地用该策略;在研究的后半阶段更多的采用隐性训练法,把策略训练融合到教学活动中(这些活动必须能提供学生使用策略的机会),教师不予提醒,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词汇练习来独立运用词汇认知策略。

对照班则接受常规的词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介绍认知策略,不进行词汇认知策略的训练。因为实验班在策略训练上占了部分时间,对照班则把相等的时间用在英语朗读、记忆和词汇默写上。两个班所读的材料(即输入)及教学进度一致,以保证实验的效度。

3结果与讨论

3.1学生词汇前侧成绩分析

通过学生英语雅思词汇成绩的统计学分析,两种教学法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该英语词汇认知策略模式具有可行性,可以推广应用。实验组学生通过学习后词汇明显高于对照组。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均值略低于对照组,T检验显示P=0.739>0.050说明两组没有明显差距,即实验组和对照组词汇水平没有明显差距。

3. 2英语词汇后测成绩分析

由上表可知实验组平均值比对照组平均值高1.65。T检验结果显示:P=0.000,

3.3培训前后、实验班在策略使用上的比较。

实验班学生在训练的前后都进行了策略使用的问卷调查,目的是通过比较来检验训练对学生策略使用方面的影响。表1说明经过策略训练,学生大大提高了他们使用策略的频率,这种变化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Z= 6.89,P

词汇认知策略前后表1:

4、结论

改革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将词汇认知策略融入到英语教学中。通过词汇认知策略教学,学生的词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词汇认知策略,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学生的词汇知识,巩固了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的成绩。词汇得分较高的同学能够更好地使用词汇认知策略,得分较低的词汇使用策略较差。总之,英语词汇教学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新的领域,是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一个必要的手段,由于各院校师资及学生水平的不同,开展英语词汇教学的力度和具体措施也不尽相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才能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职业院校校的基本模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量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外语,1985(1).

[2]桂诗春.我国学生英语词汇量的调查[A].公共外语教学研究文集[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3]王文宇. 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

[4]文秋芳.英语学理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吴霞,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

第8篇

传统的阅读使我们传统阅读者的阅读路线往往是由视觉中心传至说话中心,经发音器官发出声音传至听觉中心,再由听觉中心传到阅读中心,最后才达到理解文字意义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曲折迂回路线太长,不仅费精力、易疲劳,而且直接影响到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视读是一种阅读技术,方法为大面积扫视文字,主要以大脑形象记忆及形象思维来对信息进行集群处理.可以有较高的理解和记忆水平,通过练习可以获得。那么,训练学生视读的方法有哪些呢?

1训练视读广度

由词到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打好了朗读的基础,但是有些学生还是读得疙疙瘩瘩,不流畅。在实践中,我仔细观察学生的朗读,发现那些读得不流利的学生是视读广度(心理学把读者一瞥之间所看见到字数称为视读广度)的差异造成的。一般孩子的视读广度最多可为4-5个字,最少还不到1个字。所以有些孩子开始阅读时只能把一字一词作为阅读单位。如朗读“祖国多么广大”一开始大都会读成“祖-国-多-么-广-大”,造成了拖腔、回读、数读等现象。于是,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儿歌、韵文和改变文本的呈现方式等训练学生的视读广度。

2改变文本的呈现方式。

有些课文的段落、长句子比较难读,我就根据文本的内容,把它改成字数基本接近学生视读广度的诗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3核心视读训练法

在以上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核心视读训练,为拓宽学生的视幅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具体操作是:将多组词汇或数据由小到大的排列(呈金字塔状),每个单词中心字母或中心数字都是一样,这样练习时有利于眼睛盯在中心的字母或数字上向下移动。试做下列训练:

oo

305pot

47062sport

98076should

8350467another

773806543 impossible

训练时眼睛盯在中间的数字或字母上,如第一组数字,中心数字是0,顺着0直线往下看,不用转动眼睛,能清晰地看到3和5,再往下,0两边的47和62也很容易摄入眼中,随着目光向下移动,两边的数字不断增加,要求视幅不断拓展才能完成练习。用此方法训练单词或短语,词或词组的长度不断增加,也组合成金字塔状。训练初期,使用较简短的数字或词汇,以后逐渐增加长度和难度,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阅读视幅逐渐拓展。这种训练可在上阅读课前进行,用以上方法检验训练效果。

4训练“看”先于“读”

训练学生视读广度的同时,在平时的朗读过程中我指导鼓励每一个学生朗读课文时做到“眼比嘴快”,就是做到“看”先于“读”,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嘴巴读前一个词或短语时,眼睛要看后一个词或短语,嘴巴在读前一行最后一个词或短语时,眼睛要看下一行第一个词或短语。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注意观察,目光游离于书外的学生,就是读得不流利,就是没做到“眼比嘴快”的学生,及时提醒。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大有裨益。

第9篇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阅读教学回顾

(一)对国外快速阅读理论的翻译与介绍

我国有历史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形成了独立的阅读教学,但在近代却落后了。就快速阅读方面来说,我国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属于后发展国家。因此,对快速阅读的研究是以翻译与介绍国外的快速阅读理论起步的,我国主要翻译了美国与日本快速阅读专家的专著,还翻译了苏联、英国等国家快速阅读专家的著作。

1.开启我国快速阅读教学研究的著作是1980年王秉钦翻译苏联O・库兹涅佐夫和L・赫莫罗夫合著的《速读法》,它作为《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的增刊在内部发行,1985年被重新翻译并正式出版。

2.快速阅读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翻译的著作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主要有:1981年,翻译卡特博士的《加快您的阅读》;1989年,翻译科林・曼尔期的《高效速读法》;1991年,翻译A・弗兰的《速读教育指南》;1992年,翻译H・谢夫特的《自学快速阅读法》;2001年,美国速读专家哈尔・伯格的教学CD、VCD由武汉音像出版社从台湾引进出版;2003年,翻译保罗・席利的《十倍速影像阅读法》。

3.日本快速阅读专家加古德次、芦田献之、加藤周一、佐藤泰正等人致力于快速阅读的研究与推广,并培养出每分钟阅读1万字到2万字的速读能手,我国专家也翻译了他们的著作。主要有:1988年翻译芦田献之的《实用速读法》;1989年翻译加古德次的《神奇速读记忆法》;1990年赵元参考佐滕泰正的《使大脑敏捷的速读法》编译了《超级速读术》;1996年翻译加藤周一的《读书术:快捷有效的读书技巧》。

(二)我国对快速阅读教学的探索

1.我国快速阅读教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随着对国外快速阅读专著的翻译与介绍,国内也开始了对快速阅读的研究,经过国内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快速阅读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总结快速阅读发展三十年的历史,可以将快速阅读教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快速阅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阶段

大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快速阅读研究,整个八十年代,研究者们翻译国外的著作,并基于此进行教学实验。如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老师自1985年下半年开始的教学实验;四川绵阳师专晏茂心老师于1986年春开始的教学实验;浙江舟山市特级教师乐连珠于1987年开始的教学实验等。他们努力将快速阅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快速阅读进入语文课堂,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虽然这一阶段处于摸索阶段,但凭着满腔的热情与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者们的教学实验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阅读效率呈几何数增长,快速阅读也开始在全国其它地方推广。

(2)快速阅读教学的规律化、科学化阶段

规律化是快速阅读的重要途径,我们的阅读教学如果能像数学教学那样有规律、有规则可循,快速阅读就非常简单了。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究者继续翻译大量的国外专著以寻求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研究者们第一轮教学实验基本完成,各个研究者都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阅读法,如程汉杰的“快速高效阅读法”、晏茂心的“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乐连珠的“小学快速阅读法”、潘意敏的“高中语文速读法”,并有相应的专著与教材出版。此外,王学贤于1993年创办我国大陆第一所快速阅读学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全脑速读培训学校,也是快速阅读规律化、科学化里程碑事件。另外,研究者们也为快速阅读寻找到了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科学依据,快速阅读教学进入科学化阶段,发展渐趋成熟。

(3)快速阅读教学的现代化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快速阅读教学也进入崭新的阶段。从外部条件来说,我们进入了多元媒体时代,新的科技手段为快速阅读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内部条件来说,研究者们继续投入大量的经历与热情进行快速阅读研究。内外部条件的结合,使快速阅读教学进入了现代化阶段。从最初的光盘版的快速阅读教材,如2002年,王学贤、尹炎合作的《全脑快读记忆法教程》的教学VCD光盘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到目前的快速阅读远程教育网,如“高效速读远程教育网”。快速阅读教学的媒介由最初的纸质版的教材,到光盘版的教材,再到计算机,可谓是快速发展。快速阅读的现代化使快速阅读教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为快速阅读教学中诸如计时阅读、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的计算等提供了方便。

2.我国快速阅读研究的主要成就

(1)关于快速阅读概念

研究快速阅读,首先要知道快速阅读是什么,每位研究者基本上都对快速阅读的概念做了界定。例如,速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技能。①再如,速读就是对文章信息快速的加以发现、识别、认同、组建、扩展、记忆,通过大脑这一连串快速的思维活动,从而排除文章的一般内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②

通观各位研究者对快速阅读所下的定义,除了语言表述上有些差异之外,他们对快速阅读概念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快速阅读又称为速读或快读,集理解、速度、记忆于一身,与浏览有很大差别,是一个对书面语言材料积极的、有创造性的理解和记忆过程。

(2)关于快速阅读实验

北京铁路二中的程汉杰老师,从1985年下半年起,借鉴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在一个高二文科班开设了快速阅读课,每周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节,专门进行速读训练。经过一年的实验,阅读速度平均由原来的278字/每分钟,提高到了957字/每分钟;阅读效率由159字/每分钟,提高到882字/每分钟。③他创立的快速高效阅读法先在铁路学校实施后推广至全国。

四川绵阳师专的晏茂心老师于1986年春开始了快速阅读实验,经过试用修改、立项实验,直至结题验收,历时八年,共200多个实验班参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年时间,受训者阅读效率平均增长3―5倍,阅读视野平均扩大7―8倍。④卓著的成效使其迅速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浙江舟山市特级教师乐连珠从1987年―1990年夏,在一个班中从三年级下到六年级下进行了为期三年半的快速阅读实验,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⑤她撰写了《小学速读教学》,其后出版了相关书籍。并在《河北教育》发表相关论文,也在《科学启蒙》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快速阅读的文章。其快速阅读教学法也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潘意敏老师自1990年9月至1991年6月进行了为期十个月的教学实验。他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实行速读课实验教学。同时将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不上速读课,并严格控制实验因子。并把自己于1988年著的《速读方法与技巧》一书作为教材进行教学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验班的平均阅读速度和阅读有效率竟是对照班的七倍多,实验班在实验后的平均阅读速度和有效率也分别是实验前的八倍。⑥

(3)关于快速阅读法

国内的研究者从实验中总结了很多经验,主要有程汉杰的“快速高效阅读法”、晏茂心的“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乐连珠的“小学快速阅读法”和潘意敏的“高中语文速读法”。通观这几种快速阅读法,几位老师所运用的理论、所使用的具体训练方法基本上都是相通的。

快速阅读最核心最基本的原理是“眼脑直映”。⑦“眼脑直映”指真正意义上的看书而非读书。一般情况下,人们看书时的活动路线是“眼睛――嘴巴――耳朵――大脑”,而“眼脑直映”是眼睛与大脑之间的活动,不涉及嘴巴与耳朵,这就节省了很多时间,为快速阅读提供了捷径。看书时做到了“眼脑直映”,会使阅读速度翻倍。与快速阅读相关的还有扩大视域⑧,在快速阅读原理这里,视域指人的眼睛与书面材料的第一接触面。一般来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么是字字看,要么是词词看,这就是慢读,如果我们一眼看一行或一目十行也就达到了快速阅读的效果,这一目十行也就是我们视域的扩大。

快速阅读训练方法主要有计时阅读法⑨与程式阅读法⑩。计时阅读法是快速阅读训练中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阅读任务,兼顾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率,以最大限度获取有用信息。这就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排除一切干扰,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完美地完成阅读任务。程序阅读法运用“定势”理论,认为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固定的程序要走,如标题、作者、出处、文本内容、文本特点、文本带给学生的启示等。一般阅读文本,都需要按此步骤进行,因此,学生掌握了阅读程序,有意识地按照阅读程序进行训练,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快速阅读的技巧有很多,主要包括默读、高度集中注意力、略读、跳读、预读、整体感知等{11},但这些是建立在现代阅读观与良好速读心态的基础之上的。这些阅读技巧中最关键的是默读,它是快速阅读的起点,也是快速阅读最基本的要求。与这些阅读技巧相对应的便是快速阅读需要克服的障碍,高度集中注意力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用手指指点点,不摸尺,不转笔,不摇头晃脑,让大脑摆脱一切多余动作的牵累{12},进入快速阅读。默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革除声诵、唇诵、喉诵和心诵等{13}。整体感知与略读等要求学生改变逐字阅读的习惯。快速阅读过程中,还有一个必须克服的障碍便是回视与重读。

(4)关于快速阅读与慢速阅读

与快速阅读相对的,是慢速阅读,将两者做比较的文章虽然很少,但从这仅有的几篇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斑。《“快速阅读时代”后是“超慢速阅读”》{14}一文作者描述了自己由慢阅读到快速阅读再到慢阅读的转变。在快速阅读时代,只有读得快才能有高效率,这是经过科学验证过的。但是他很快发现了超慢速阅读的妙用,超慢速阅读不仅使他心旷神怡,而且使他眼界开阔,还能帮助他处理日常事务。作者只是谈了自己的亲身体会,但也能给我们很多启迪。《美教授提倡“慢阅读”》一文中指出由于快速浏览时代的来临,带给学生阅读过程中“快就是好”的错误观念,也出现了学生在阅读纸质书籍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针对这么多的问题,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托马斯妞柯克教授提倡“慢阅读”,他认为这是从文字中发现更多意义和乐趣的一种方式。同时很多人加入到“慢阅读”运动中来,他们鼓励大中小学校重拾大声诵读和背诵的老方法,但他们也指出,并不是说一切的东西都需要慢阅读。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快速阅读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

1.快速阅读的合理性

快速阅读教学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经历了起步、发展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快速阅读有诸多合理与科学的地方。首先,快速阅读有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科学依据,这证明了快速阅读是可行的,科学的。其次,研究者们寻求到了诸多科学合理的快速阅读方法。如计时速读法、程序阅读法等。再次,快速阅读适应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快速阅读能力,可以快速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

2.快速阅读的不合理之处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快速阅读也不例外。首先,快速阅读不利于学生阅读情感的养成。快速阅读是功利性的行为,从而忽视了阅读的非功利性,通过阅读涵养品格,这恐怕不是快速阅读能够给予的。其次,研究者们的阅读训练也有不足之处。如增大识别间距训练太过于理想化了,杜绝回视现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再次,快速阅读并不适合所有的文本。在读专业书籍时,快速阅读往往不能奏效;在消遣性阅读过程当中,快速阅读不能使读者的心情放松下来,也就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3.网络阅读与快速阅读

网络阅读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亦称“网上阅读”。{15}快速阅读正适应了网络阅读形式,而网络阅读的娱乐性、消遣性的特点,也将快速阅读推向了快速浏览。它在带给人们自由奔驰之惬意的同时,也将人们带入了无休止链接的深渊,它在拓宽了读者的阅读空间的同时也缩小了读者的阅读视野。网络阅读与快速阅读的结合将人们带入了轻松阅读时代,同时也带来了“浅阅读”的滋生与深入。而且,浅阅读也深入到了中学校园,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二)展望

1.快速阅读是人们必备的阅读技能之一。

首先,在这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就如何迅速培养出适合时展的人才来说,快速阅读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另外,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再次,在中小学的语文课程中,教材内容与课时是不成正比的,教师想要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把一部分课“快速处理”。从这些方面来说,时代需要快速阅读,教师需要快速阅读,学生需要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人们必备的阅读技能之一。

2.快速阅读的研究会继续深入。

从最初的几个人的研究到全国性的研究,从最初的几个实验班到全国诸多省市学校的快速阅读教学,快速阅读走过了辉煌的风雨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直接的体现便是阅读效率的提高。同时,快速阅读在研究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缺点,如在增大识别间距与杜绝回视的训练中表现出来的不合理之处,研究者们会继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纠正错误,将不合理改为合理。对于快速阅读的合理性,研究者们会继续深挖下去,使快速阅读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3.快速阅读与慢速阅读会相互促进

快速阅读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发展起来的,它适应了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式,有助于我们快速搜集与处理信息。慢速阅读是让我们从文字中发现更多意义与乐趣的一种方式,慢速阅读会使我们身心放松,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快速阅读与慢速阅读相结合是必然趋势。快速阅读会帮助人们适应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而一旦你因不适应这个社会而出现问题的话,慢速阅读也许可以帮你平复心情。在快节奏、高效率工作之外的生活中,慢速阅读会让你享受到更大的乐趣。

――――――――

注释:

①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379页。

②蒋祖德:《速度训练刍议》,《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7期。

③程汉杰:《高效率读书能力的培养初探――快速阅读训练实验小结》《语文教学通讯》,1987年第2期。

④⑦晏茂心,张先华,钟贤权:《“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模式构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6期。

⑤乐连珠:《“快速阅读”实验报告》,《河北教育》,1994年第2期。

⑥⑨{12}潘意敏:《高中语文速读课实验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⑧{13}乐连珠:《送你一片快速阅读的金钥匙》,《科学启蒙》,1999年第2期。

⑨潘意敏:《高中语文速读课实验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⑩程汉杰:《程序阅读 提高效率》《父母必读》,1997年第7期。

{11}李永芳:《快速阅读障碍与技巧》,《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14}旺仔:《“快速阅读时代”后是“超慢速阅读”》,《课外语文(高中)》,2003年第2期。

第10篇

【关键词】巧记 词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记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只有解决了效率的问题,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这是我们英语教师要致力研究的课题。那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记词汇记忆的能力,下面是我多年教学实践的点滴策略。

一、音形结合记忆法

所谓“音形结合”是指单词的读音应该和单词的拼写相结合,根据读音规则分析各个音素和代表各个音素的字母或字母组合,从而掌握正确的拼写形式。用这种方法记单词,不必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反复拼记单词,就能记住它的拼法。

二、卡片记忆法

卡片记忆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简单易行的方法。将每课出现的生词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正面写词形、词性、音标、搭配、例句等,背面写汉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利用一切零散的时间,如课间、坐车、等人、睡觉前等时间。记忆时可以看着汉语想英语,也可以看着英语想汉语。把记过的单词卡片积累起来,隔一段时间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暂时记不起来的挑出来个别记忆,效果特别好。

三、归类记忆法

随着学习的深入,词汇量不断扩大,可以把所学单词分门别类来记忆,如按动物、植物、文具、交通工具、时间、数字、颜色、运动等进行分类记忆,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个记忆群。可以找一本分类词典作为参考,每类可以打印成一张厚纸卡片,便于随时查找记忆。

四、联想记忆法

利用词与词的类似之处进行对比,利用其差异之处进行分析,不仅能加深对新词的印象,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旧词。

①同音异形异义词联想。如:I-eye,no-know,for-four,to-too-two,there-their 等。

②同(近)义词联想。如:family-home-house,look-see-watch,speak-say-tell等。

③反义词联想。如:come-go,big-small,new-old,light-heavy,light-dark,open-close等。

④搭配联想。如:look at-look after-look like-look the same等。

另外,事物联想的方法也很有效。看到某事物马上就联想到这种事物的英语单词,如看到教师,马上联想到teacher;看到吉普车,马上联想到jeep 等。有的词可以用形想义,如:eye把两个e看成两个眼睛,bird把b和d看成两个翅膀。有的词可以用声想义,如:gong(锣),coo(咕咕声)。音译词更是如此,如吉普(jeep),酷(cool),摩登(modern)等等。

五、构词法记忆法

借前缀或后缀之助,制造出派生词是英语很重要的构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与之对应,通过分析词根、前缀、后缀、合成等记忆单词,可以使词汇量迅速增加。如否定前缀un-,in-,im-,il-,ir-,non-,dis-,mis-,mal-等,使延伸出来的派生词变成反义词。如:Balanceimbalance,happyunhappy,agreedisagree;其次,名词或动词加上适当的后缀,便可以得到形容词派生词, 如dependdependent;最后,名词或形容词加上动词性的后缀,可以得到动词派生词,加上副词性后缀(仅限-ly),则得到副词派生词,如:fright(名词)frighten(动词);modern(形容词)modernize(动词);beauty(名词)beautify(动词);year(名词)yearly(副词);quick(形容词)quickly(副词)。还有动词变名词的后缀,如-er(work+er=worker)。两个词合起来成为一个新词,如class+room=classroom。常用的词根、前缀、后缀词典附录中都有,可以作为资料进行收集阅读。

六、逻辑记忆法

通过词本身的内部逻辑关系,词与词之间的外部逻辑关系记忆单词。这种方法避免了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记忆单词的弊病,应该在有一定词汇量以后使用。

①把几个字母看作一个单位来记忆。这里所说的几个字母主要指字母组合。如:以字母组合“ight”为单位,可以记忆light,right,fight,night,might,sight,tight等等。这种方法网上有介绍。

②新中有旧。如:cambridge可以看成cam+bridge,cleave 可以看成c+leave。

③字母加减记忆法。以某个单词为基础,加、减、换、调一个字母或几个字母就成了另一个新单词。具体方法如下:前面加字母,例如:is-his,ear-near/hear。后面加字母,例如:hear-heart,you-your,plane-planet。中间加字母,例如:though-through,tree-three,for-four。减字母,例如:she-he,close-lose,start-star。换字母,例如:book-look/cook,cake-lake/wake/make/take。调字母(即改变字母顺序),例如:blow-bowl,sing-sign,from-form等。

七、图表图像记忆法

利用图表进行记忆,效率高,记忆持久。可以找一本英语图解词典如牛津词典作为参考。尽量把单词形象化,形象越离谱效果越好。如drown是溺水的意思,总体可以看作是“down”,“r”是人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如果想象成一个人正在往水里掉就很容易记住。

八、比较记忆法

英汉比较。如:mama,cigar,beer,bar,fee,cool等。

单复数比较。如:right-write,eye-I等。

词的阴阳性比较。如:actor-actress,host-hostess等。

九、利用互联网及电子产品提高记忆效率

现在,互联网十分普及,不少同学家里有电脑,有条件的家长还给学生买了MP3、MP4、电子词典,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设备帮助记忆单词。可以将教材、《新概念》、新英语900句之类的视频、音频资料拷入播放器,这样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学习英语,也可以在网上下载记忆单词的软件加以运用,如有声有色学音标、有道词典、奇迹英语等,还可以上好的英语学习网站,如大耳朵学习。

十、联想记忆法

记忆单词最好不要孤立地记,要尽可能地和有关东西联系起来记忆。如联系所学的课文大概意义,联系上下文,联系单词和搭配,联系故事情节。还可以通过选择难度适宜的英语文章、故事等记忆单词。可以注意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英语,如看电视节目、体育比赛、广告、商标记忆特定领域的单词,看电器设备上的英语,各种警示语、标语等,还可以聆听外文歌曲,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反复回想,自然牢记。例:奔腾pent,联想legend,方正founder,电池battery,香波shampoo,药品包装上的OTC(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非处方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所见到、所摸到的事物,联想相关的英语单词。例如:打球时联想到:ball,(play)basketball,(play)football,(play)volleyball,playground等等;吃饭时联想到:dining-room,(have)breakfast,(have)lunch,(have)supper等等;睡觉时联想到:bed,bedroom,gotobed,sleep,gotosleep,fallasleep等等。如果长期坚持下支,效果就会很好。看到书桌时联想到:desk , book, pen, pencil, pencil-case, pencil-box, pencil-sharpener, eraser, 等等。

十一、读音规则记忆法

它就是按照元音字母、元音字母组合、辅音字母及辅音字母组合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读音规律记忆。例如:ea,ee,er,ir,ur,or分别能发[i:][:][:]等。还有些固定的字母组合,例如:tion发[]或[],ture发[],ing发[i],ly发[li],ty发[ti]和各种前缀、后缀,例如:a-,re-,un-,dis-,im-;-ed,-ing,-ly,-er,-or,-ful,-y等都有其比较固定的发音。掌握了这些规则,记单词时就不必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忆了。

十二、瞬间记忆训练法

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指出:“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有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在记忆过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困此,在教新单词时,先向学生明确记忆指标,例如,在教新单词时,要求学生在一、二分钟内记熟所学的新单词,然后听写,也可以通过抢答或个别提问的方式由老师读单词,学生口头拼写,或是老师讲出单词中文意思,学生读出生词,反之,老师读单词,学生讲出中文意思等形式进行训练。学生为了达到要求,快速记忆,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朗读记诵,强力记忆的愿望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开始只有部分学生达到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绩差的学生,瞬间记忆的效果也很好。这种训练,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信息接纳量,提高了记忆效果。

十三、加深感知印象法

记忆是靠外界环境对大脑进行刺激并形成痕迹的,大脑神经受到的刺激越深,记忆的持久性越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为长时记忆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新词。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强烈的再现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学生兴趣。示范朗读单词的轻重、同化、连读、尾音以及爆破音、破擦音变化;用彩色粉笔在黑板写出难记的生词,使字体变得特别大,或者其它方式呈现形成明显对比。有时一个单词以其音、形对错对比形式出现。如 suggestion 的两个读音,让学生进行对比选择;而教 quite 时写成 quiet 或 quilt,quit 让学生指出其错误。有时将单词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如museum(博物馆)se挑着两桶满(m)满(m)的油(u);照相前摆好 pose(姿势)。新奇的方式、与社会生活相贴近的联系会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激发兴奋感,加深感知印象。另外,还可以利用录音机、投影仪,甚至实物呈现等多种媒体相结合,引导学生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感知,使大脑同接受来自眼睛、耳朵、肢体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加强记忆力。

十四、“重现”增强记忆力法

第11篇

多年来,阅读教学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作品、锻炼赏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这个环节进行得好,直接推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校语文组进行了培养阅读与提高阅读效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阅读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我们通过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长期以来,学生们用传统方式读书,水平停留在五十年代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将面临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人生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我们如果仍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所以说,快速高效阅读教学的出现,顺时代,适人心。

教育部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还明确规定阅读速度指标-每分钟500字左右。而学生平日阅读速度多在每分钟300字左右,因此,此项研究与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快速高效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而成的,是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

2.1充分利用学生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中学生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记忆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快速高效阅读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个人判分,这样就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落)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竞赛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思维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作风。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2.2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

我们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于已知与未知事物之中,一切未知都为已知提供了探求规律的广阔领域。只有有了规律,再加以系统训练或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技巧,才可以在精读理解中既快又准。有了规律,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6)文点及有争议之处;(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都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阅读,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这七项内容中,不但有一般记忆,还有思考、理解,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2.3个别突破,整体推进。

我们将阅读能力做了分解,将快速精读能力分解成若干具体能力点,这样就能对每项能力训练进行量化处理,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快速精读量化训练。实践证明,诸如阅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结构与思路训练、快速鉴赏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转换成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转换成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我们提倡默读。

3.突出探究,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也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自主探究,并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如何突出探究呢?

3.1自读生疑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文本,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词句质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句像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或与文章中心有关的词语等关键句子是那些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含义隽永蕴含哲理的句子或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会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关键词句,提出质疑。

3.2质疑讨论学会自主探究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组织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成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意见和理由,以达到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求得问题的解决。

在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五册文言文《童趣》这篇文章时。学生提出问题:作者描述的都是极为平常的事情,为什么会在作者眼里那么有童趣。

3.3引导释疑、掌握方法规律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探究活动的观键点。没有解惑,学生的探究活动就难有大的收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起到“把舵、纠偏”的“导航”作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如在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行道树》一文中,可用化大为小法。抓主眼法,寻找关键词句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对文中神圣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难以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化大为小,再联小成大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3.4迁移运用提高探究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和“触类旁通”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的目的不是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而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理解、记忆运用知识方面有很大提高。

第12篇

多年来,阅读教学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作品、锻炼赏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这个环节进行得好,直接推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校语文组进行了培养阅读与提高阅读效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阅读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我们通过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长期以来,学生们用传统方式读书,水平停留在五十年代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将面临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人生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我们如果仍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所以说,快速高效阅读教学的出现,顺时代,适人心。

教育部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还明确规定阅读速度指标-每分钟500字左右。而学生平日阅读速度多在每分钟300字左右,因此,此项研究与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快速高效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而成的,是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

2.1充分利用学生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中学生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记忆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快速高效阅读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个人判分,这样就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落)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竞赛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思维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作风。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2.2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

我们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于已知与未知事物之中,一切未知都为已知提供了探求规律的广阔领域。只有有了规律,再加以系统训练或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技巧,才可以在精读理解中既快又准。有了规律,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6)文点及有争议之处;(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都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阅读,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这七项内容中,不但有一般记忆,还有思考、理解,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2.3个别突破,整体推进。

我们将阅读能力做了分解,将快速精读能力分解成若干具体能力点,这样就能对每项能力训练进行量化处理,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快速精读量化训练。实践证明,诸如阅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结构与思路训练、快速鉴赏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转换成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转换成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我们提倡默读。

3.突出探究,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也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自主探究,并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如何突出探究呢?

3.1自读生疑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文本,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词句质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句像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或与文章中心有关的词语等关键句子是那些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含义隽永蕴含哲理的句子或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会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关键词句,提出质疑。

3.2质疑讨论学会自主探究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组织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成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意见和理由,以达到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求得问题的解决。

在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五册文言文《童趣》这篇文章时。学生提出问题:作者描述的都是极为平常的事情,为什么会在作者眼里那么有童趣。

3.3引导释疑、掌握方法规律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探究活动的观键点。没有解惑,学生的探究活动就难有大的收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起到“把舵、纠偏”的“导航”作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如在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行道树》一文中,可用化大为小法。抓主眼法,寻找关键词句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对文中神圣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难以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化大为小,再联小成大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3.4迁移运用提高探究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和“触类旁通”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的目的不是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而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理解、记忆运用知识方面有很大提高。

第13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模式(简称“四台阶”模式)的研究设计,始于1986年春,途经试用修改、立项实验,直至结题验收。8年的研究与实验,不仅使本模式得以验证、定型,而且,还使本模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广泛的推广前景。

    本模式兼具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与实效性。我们对它的描述是循着“四级台阶”的训练轨迹,将速读训练纳入中语教学轨道,与“自读课文”的教学同步进行。另外,“同轨同步,相辅相成”,是本模式的鲜明特色;“易操作,显效快,兴味浓”,是本模式的最大特点;“快速阅读十大语文观=如虎添翼”,是本模式的理想境界。

    本文仅就模式的构建以及构建此模式的依据与效应简介于下,以此就教于同行。

            一、模式的依据

    (一)现实依据:快,既是时代的特征,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时代向教育的挑战。

    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呢?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1978年在《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著文批评说:“十年的时间,两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15年过去了,状况又如何呢?“我们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地可以说是变动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变动。”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教授在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的断言。教学效率如此低,学生素质如此差,怎能适应当今时代乃至21世纪的需要呢!“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读完应读的村料,现在已成为当代各级管理工作者、科学工作者、生产工作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生产手段。”(杨春华、王靖元译《快速阅读法》前言)。本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试用、实验,最终定型的。

    (二)政策依据:宏观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为此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

    微观上,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相适应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第一次将快速阅读纳入中语教学,要求学生“用一定的速度(每分钟500字左右)阅读浅易的文章,把握大意”,并对速读训练的内容、步骤、方法等作了具体设计与安排。

    (三)理论依据:首先本模式两大坚实的理论依据应是生理学原理和心理学原理。

    阅读,首先是一种生理现象,人们的有关生理机能为速读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就视觉而言,文字符号以光波的形式被摄入眼中,在视网膜上成像。据推算,人眼的视场角可达35°,并且从无限远至25厘米内,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调节,以分辩出12─13行文字。而且,人眼的视场角是一个立体角,能同时分辩纵向、横向文字。这样纵横交织,“一目十行,双目识页”就成了完全可能。本模式就是要通过相应的训练,扩大学生的视读野,以适应快速阅读的需要。再就大脑机能而言,人的大脑皮层至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细胞之间有很复杂的突触联系,其储存功能至少能容纳10[7,]亿个信息单位,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藏书的总信息量。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还表明:人的左右半脑分工各异。右脑具有极大的图式认识功能,其记忆容量是左脑的100万倍。这些,正是开展快速阅读训练极其重要的生理基础。

    阅读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速读的重要前提。用心理学原理研究阅读行为可知:阅读的过程是读者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快速阅读,则更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除了要求人们以更快的速度感知、记忆、想象、理解外,更要求阅读时能高度集中注意,专注于阅读,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只有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能出现高效率的阅读。本模式第一级台阶正是遵循这些心理学原理的培养学生速读的良好心态。

第14篇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 课堂教学; 作用; 使用原则

英语教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教学媒体的更新,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往往是创造和推动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的直接动力,推动英语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我国英语电化教学从起步至今已有七十多年,中学英语电化教学开始实施的时间较早,但手段和设备比较单一,一直以录音机为主要媒体。真正现代意义的电教设备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普及在我国来讲开始于八十年代后期,在九十年代中期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从教学媒体的发展可以看出,由无线电、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录像光盘、计算机、一直到多媒体技术,已从单一信息形态发展到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全息形态。

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现将它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总结如下:

一、语音教学

以往在进行语音教学时,我们使用最多的是录音机,但是录音机只能提供听觉素材,而纯听觉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本身的语言感悟能力,人类的语言感悟能力往往需要依托于一定的真实可感的视觉环境。多媒体语音室或多媒体教室可以给学生提供生动可感的语言情境,文字、图形、声音、视频、动画各种元素集成,可达到视听结合、声情并茂、创设情境、渲染气氛的目的;画面上声音和口形的变化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标准、优美的发音效果也更具吸引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多媒体语音教学融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使英语教学由原来单一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开放式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新颖活泼,又能给学生提供生动多样的交互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并能提供足够的演练时间与机会,有利于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使语音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单词的情境教学及整合、记忆

1.利用情景教单词,是中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方法,因为情景虽然是模拟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际情景中,也是他们日常熟悉的场景,比如说,学习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2 What’s the matter?时,便可选择一个诊所里的场景,医生依次询问患者的病情,患者依次来回答,然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手势和表情猜测他回答的单词是什么病情,并且学习这个单词。比如患者回答I have a stomachache,让学生猜测stomachache的意思,患者回答I have a headache,让学生猜测headache的意思,患者回答I have a toothache,让学生猜测toothache的意思;患者回答I have a backache,让学生猜测backache的意思。并通过这四个例子让学生总结一下这一类病情单词的构成,即身体部位+ache(疼痛),这样学生不但兴致勃勃地学知识,而且印象非常深刻。当然使用语境教学法,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多媒体手段还可以有效的应用于单词的整合教学中,比如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2 This is my sister中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比较分散,可以以一副家谱图的形式把所有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整合在一块,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条理和记忆。具体家谱由一棵树的形式由上到下做分支如下:祖父母(grandfather, grandmother)往下左面的分支父母(father, mother)儿子(son )女儿(daughter),右面的分支由叔叔婶子(uncle, aunt)叔兄弟妹(cousin)),并且把家谱图设计成给出一部分家人称谓,对应的称谓采用给出横线,让学生找到并填写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积极动手动脑;用鲜明的色彩和下划线标示出单词中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并在下划线下给出发音,更有利于学生对新单词的朗读和记忆。

3.随机隐去单词中的某个字母或字母组合,让学生抢答缺少哪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并且应用一定的声音和飞入方式把所缺的字母或字母组合还原归位,并且不断变换所缺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给学生新鲜的感官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经常性的这样锻炼,学生对单词就会有整体的概念和把握,可以提高对单词记忆的速度,牢固性和持久性,达到省时高效的效果。

三、新课导入

单纯以口授的或书写形式的导入单调乏味,缺少直观生动性,难以触动学生的视听神经,也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也会有一种被特意牵引的感觉。而任何教育和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即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身心投入其中,产生兴趣,领会知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能够对学生个体语言系统自然地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使他们觉得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比如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上册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时,展示一副有关UFO的起源视频和介绍:

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不明飞行物

1947年6月24日,一名叫做阿诺德的美国商人,架着一架小型飞机在华盛顿州上空,发现一组巨型不明飞行物以1000公里左右的速度,同他一起在空中翱翔。阿诺德的有关目击报告第一次引起公众的兴趣,从此“飞碟”或UFO便迅速流传开来。

学生无形中产生了较大的兴趣,表现出较强的探索欲,我紧接着给出了几幅UFO到来时人物所在地点和所做事情的图画,还没做任何安排,学生已迫不及待的用图片中所给的句型Where were you when the UFO arrived 和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来问答,即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感知到了语言并产生了应用的想法。然后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要学的语法和句型,即过去进行时的含义、结构,时间引导,可以省略了一些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有一种水道渠成的感觉。

四、情境训练

情境训练法是英语教学常用的有效方法,所谓情境训练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电教媒体能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具体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参与,学得轻松愉快。比如在学习Go for it 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时,可以下载一副服装店里的购物视频,先给学生做好提示和要求,吸引学生在活动之初用心的听,初期可让学生完全模仿视频台词,侧重语音、语调,后期视频静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组织和练习,侧重语法、句式和语言的理解;并且各小组选择一对同学到讲台前进行竞赛,学生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此类任务能训练学生从交流场合和交流对象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应用语言,学生在活动中经过逻辑分析,加深了对语言文化信息的感性认识和心理认同。

五、加大课堂容量,培养文化意识

传统的讲述法、对话法等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英语教学也不能固步自封,拘泥于课本,而应该与生活接轨,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接轨。电教媒体的使用能加大信息通过容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异国他地的民俗文化知识和语言背景知识,拓展学生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英语课外知识,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学习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大阅读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时,突出的主题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和礼仪,教师可以提供在一些亚洲和欧洲国家人们离得很近交谈的图片或视频,在自己的家里,博物馆,电影院,图书馆,和朋友在一块等大声说话的图片或视频,在公共场合咳嗽、打喷嚏、抽烟、丢垃圾、等车插队的图片或视频。在呈现时,让学生合上书,边看投影画面,边听课文磁带,理解课文,并且选择出哪些礼仪是哪些洲或国家的,哪些礼仪在世界各地几乎一样。投影课文二者同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听力、观察力和理解力,学生通过观察和思维,了解到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扩展了国际视野,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意识和道德情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英语学习也应该是多种感官的协同作业,也必然是听说读写诸方面的综合运用。而多媒体教学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说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考结合,眼、耳、手、脑、口并用的方式,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电教媒体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难点,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融教、学于一体,提高教学效率。比如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5 I was watching TV的内容是“现在进行时”,强调的是“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所以一定要体现“动”,所以我设计了动感的flas,包括在操场打篮球,在教室里做作业,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在外面跑步等不同环境里的活动,并且配置上动听的声音,让学生切实感到动作正在进行。通过让学生看、听、说、操练、笔头造句等训练,学生快速高效地习得了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

七、加快反馈速度,提高反馈质量

传统的反馈方式如:提问、到黑板上书写、留家庭作业、测验等,比较单调机械,既耗时费力,又滞后于课堂教学,甚至与课堂教学脱节,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电教媒体的使用可以解决这一切弊端。

首先,电教媒体的使用把课文中的知识点,语言点讲解和各种练习及答案都通过投影反映出来,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为当堂练习巩固,及时反馈提供了便利。

其次,利用电教媒体建立反馈渠道,获得学生对学习的反馈信息更加及时、准确、真实。它不仅能增加“反馈―矫正”次数,而且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种反馈方式。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讲解一些词形变化,如名词的复数,动词的三单形式、现在分词形式、过去式形式和语法重难点、各种时态的应用、段落和课文时,可利用投影仪打出图文、表格、调查、总结等练习形式,学生及时练习从而反馈信息,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决定和改进下一步教学活动提供重要依据。

多媒体虽然对英语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它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教师在设计网络教学课件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课件设计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网络上面的知识非常广泛,教师应注意筛选或设计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紧密结合的材料。2、课件的制作切忌越多越好。切忌将所有有关知识全部堆砌在一起,这样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只好加快展示速度,以至使学生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3、课件制作不要片面追求外观,忽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过于注重感官的刺激,结果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反而冲淡了主题。4、把握住用的原则。即该使用时使用,能用简单的口头或书写形式介绍清楚的内容就不用。

总之,英语多媒体教学过程,就是在相关教学法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把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过程。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教学过程得以巩固和完善,并为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利作用,发挥其优势,使其最大程度的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70年纪念文集》,中央电化教育馆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李克东、黄晓地、谢幼如,电子 工业出版社,1996年

[3]《教学理论探讨(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1966)杰罗姆・布鲁纳

第15篇

《高效阅读》第一轮教学总结(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

一、课程进展

本学期已完成《高效阅读》上半册,即速读阶段的课堂教学,共计八课时,每课时六十分钟。讲授内容分别为调控注意力、程序阅读、推断阅读以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和小说的辩体阅读。

第一课为兴趣培养阶段。第二、三课时为方法贯彻阶段。第四到八课时为辩体阅读阶段,即能力养成阶段。

二、讲授方式

经过两个课时的讲授以及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将讲授方式初步定为调控注意力、知识讲解、阅读训练及归纳整理四部分。每节课前的调控注意力阶段,都配有相应的演示文稿,影音文件及小游戏等。借鉴经典案例方法,并结合学生实际制作相应的训练。归纳整理由学生在课下完成,总结每课时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及阅读理解率,并画出曲线图。

三、教学效果

本阶段共完成阅读训练七次,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及阅读理解率,如表所示:

11月月考,本班的阅读平均分为17.04,最高分为24,最低分为10分。其中低于12分的3人未参加训练。与之平行的班级阅读平均分为16.53分,最高分为23分,最低分为9分。有一定的教学效果。期末考试将继续跟踪比较。

四、不足

1、课堂经验不足,模式较单一。

2、与语文教学的联系不紧密,可在讲授时贯穿语文教学。

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的完成教师下达的任务,可尝试用超周下发导学案的方式等,由学生来主动参与课堂规划。

《高效阅读》第二轮研究成果及反思 (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

第二轮实施高效阅读训练时我们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开始。我们先给学生介绍高效阅读的成效,让学生心里充满期待。再给学生讲解高效阅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在期望中进行速读训练,并把结果进行比较,学生发现,自己的效率果然有所提高。从而对高效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教学就比较顺利的开展起来。注意力对阅读效果影响很大,我们就经常用“呼吸法”“凯勒训练法” “舒尔特表”对学生加强训练。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后,学生的成绩有了新的提高。阅读习惯也有所改变。收获总结如下:

1、这一轮课上的更让学生感兴趣,基本上每一次备课时都会和搭档一起设计或在网上找一些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玩的小游戏。游戏通常会放在集中注意力的环节,学生上课前玩游戏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更好地投入到随后的学习中去;

2、得益于上一轮课,这一次我们在教材中抽取了精华部分,也就是最适合我们的学生的部分。而不是像上次一样,毫无选择地把所有的课程都上完。这样上课的好处在于更有重点,并且上起课来更有针对性;

3、课后立即总结。通过前面参加的“教坛之星”大赛,我学会了一点,就是在课堂结束时让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记得有一堂课结束时,一个男生站起来回答我:老师,我今天才知道阅读速度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每一次让孩子们通过讨论了解自己在每一堂课上的收获,他们学起来也更有动力。

4、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得到改变

比如在阅读训练中,我发现有学生总是不停的摆头,这就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在我的提醒下,他有意注意坐姿,让目光兼顾的范围加大,并让同桌监督,改正了不良的习惯,同时还纠正了错误的坐姿。

5、学生的注意力、调控能力得到提高。限时阅读和计时阅读训练,使学生处在一种竞争的氛围里,能够紧张起来,注意力就明显比平时高。经常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就逐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一阅读,就能够迅速的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我们经常使用高效阅读上介绍的相关方法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有了明显变化。

6、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高效阅读目标明确,方法科学,反馈及时,可以看到进步,因此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他的阅读效率就高。教师再及时的表扬鼓励,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即使后进的学生也能增强自信心。

7、教师自身水平有所提高。刚开始,老师只能按照教材介绍的方法,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调整教学思路的同时,既让学生有兴趣有收获,也让我们老师不断的研究教法,使自己的学科知识得以充实,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有较大提高,上课显得从容自如了。

困惑与思考:

1、阅读效率和平时考试成绩不完全成正比。有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十分优秀,但高效阅读效率始终不高,甚至低于平均水平,有些同学的阅读效率很高,但语文考试成绩却不容乐观,

2、程序阅读的后四个方面定义较笼统,不容易把握和实施。比如程序阅读的正方形部分看似很科学,但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学生尽管理论记忆得较清楚,却很难在阅读训练中实际操作。

3、增大识别间距的训练存在一定的困难。课本上提供的训练内容很少,经过两次训练之后,学生对已训练过的材料便没有了兴趣,而要任课教师自己制作这样的训练材料又非常困难,这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很难解决的问题。

4.阅读是一项艰辛而长期的工作,随着年级的升高,课业负担与大量阅读也构成一对矛盾,因此,如何科学协调二者之间关系,仍是一个重要课题。同时高效阅读的课时量较少,有些需要强化的训练不能反复进行,难以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5.作为学生阅读的引路人,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创造,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与此高要求相比,我们自身仍有许多不足:如文化底蕴不够深厚,指导方法单一,教学手段欠佳,知识储备较少等诸多因素影响着高效阅读课堂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