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教育含义范文

初中教育含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教育含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教育含义

第1篇

一般,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特别在公开课、优质课竞赛中,大多数老师处理汉字教学的方式大致如下:带领学生读一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利用PPT展示字音、字义,或读或认;随文识字;课余要求学生抄抄写写。这样的汉字教学模式无视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忽略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真正使学生把握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更谈不上认识汉字承载的文化意义。

小学语文汉字教育未尝不是如此。在初中起始阶段,虽然按规定应当掌握2500个常用字,但是笔者发现,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完全按入学考试成绩平均分配的班级,几乎所有学生在书写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别字。有的学生只能认识几百个汉字,书写不规范,就更谈不上美观。识字、写字不达标是中学语文学习掉队的症结所在,更会对其他学科有很大影响。

那么,在初中起始阶段,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汉字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上好开学第一课对学科的学习十分重要,一般教师会在开学第一课上向学生介绍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或讲述一些语文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等,往往会忽视汉字教学。其实,恰到好处地介绍汉字反而会事半功倍。在开学第一课上,笔者就从“文”说开去,详细介绍了“文”字从甲骨文开始的字形字义的衍变,从而分析汉字的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义美以感心。”(鲁迅)在此基础上,又讲解了汉字的造字法,让学生真正知道了汉字的特点,领略了汉字的文化魅力。学生当即对汉字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更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很多学生长时间地记住了这一课。

二、随文识字,方法多样

这个阶段的学生富有很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在学习过程中,应经常进行一些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随文识字,是指把汉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汉字教学可以多样化。

第一,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尤其是在一些自读课文中,让学生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和自认为重要的字词(不限于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部分),并注音、解释。上课伊始,并不是由教师通过PPT或直接教授新字词,而是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准备成果。这对于学生来说,在掌握了新词的用法和意义的同时,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内涵,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教师而言,既可作为检查预习的手段,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调整随后的课堂内容。

第二,潜心吟咏,挖掘内涵。汉字是表形兼表意的文字,是注重审美形象的文字,它的信息量无与伦比。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进行挖掘,深刻领悟字中蕴含的深蕴。如学习《散步》一文时,紧扣文本与语境,抓住“熬”、“孝”、“爱”三个字,由它们的形演变和字义流变引导学生透彻理解三个字的意蕴,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刻理解。这样的教学不只是在课文的一开始单一地认识字词,还是在文章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由字形、字音进而猜想字义,不但发展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祖先造字智慧的感悟,无尽的意蕴尽在其中。

第三,善用方法,同中辨异。汉字学习中最难掌握的应当是多音多义字和形近字的辨别和使用,初中起始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但稍不注意就容易写错字、别字。我们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比较”是行之有效的法子,尤其那些同中有异的近义词,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字形、字义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哪些方面是同,哪些方面是异。如分析《木兰诗》中“愿驰千里足,送儿回故乡”一句时,可把“驰”字改为“骑”,让学生分析两个字的异同:“驰”是“奔驰”的意思,比“骑”的速度更快,不仅体现了千里马的特点,而且写出了木兰的归心似箭,表达了她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和平淳朴乡村生活的向往,而“骑”却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第四,作文教学中可渗透汉字教学。如作文题为《那味道真……》,引导学生审题时应当注意“那”的意义,否则容易偏题,诸如此类“题眼”和关键字词的审、讲、评,写作中对语言的锤炼,查找班级同学作文中的错别字……都能使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从学生的生理发育上看,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右脑的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左脑的局部识别能力都有所提高,记忆力极强,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了解了汉字的历史和构字法后,他们会自觉地利用汉字知识巩固和认识的新的字。但是,由于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其心理承受力较差,稍有挫折就急流勇退,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这个阶段应当多进行趣味性教学,汉字的教学可以趣味化――让学生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汉字知识。如组织学生收看钱文忠讲的百家讲坛――《三字经》、美术动画片《三十六个汉字》;还有猜谜、成语迷宫、找错别字大赛等,在活动中,学生投入深厚情感,动脑积极,既可以把负担变为兴趣,又能开阔视野,使知识多元化。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能使得语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许慎《说文解字?叙》曰:“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本身就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汉字教学应与生活紧密相连。

第2篇

【关键字】初中;一次函数;图象;性质;探究;教学;应用

一、一次函数基本含义及求法

一次函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基本解析式为y=kx+b(k≠0,k、b均为常数),其解析式有点斜式、两点式和截距式。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平移变换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等。从数形结合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和频繁出现的一次函数与坐标系相结合的试题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次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对于探究函数的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根据教学的实践,结合直角坐标系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函数图像

一次函数图形的变化总是与k、b息息相关的,k、b值的变化影响着函数图形与x轴,y轴的交点及其所在的象限,这就是数与形的内部联系,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次函数性质与直角坐标系关系的一个探究过程:

(一)以最近发展区为依据,激起学生兴趣。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在利用图像来探究一次函数的时候,可以先着手对这些前面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复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其次,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可以设计学生的思考问题:“任何一个函数都具有相对应的图像,那么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怎么样的,又有什么性质呢?一起来探索”。这样的问题一抛出,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二)学生自主操作指导,教师演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探究k、b与函数图像的关系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主画图,改变k、b的值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完的时候,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结合学生的情况,出现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当b=0即函数为正比例函数时,学生探究的结果会出现以下两种图形

(2)当b≠0即函数函数为一次函数时,学生经过探究,会有以下四种情况

(三)根据图像,学生自主进行初步归纳。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探究完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主归纳与探究,继而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然后将小组归纳的结果进行全班之间的交流,得出初步的归纳成果,可能有如下

(1)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时,可得出k>0时,函数在Ⅰ,Ⅲ象限;此外,当k

(2)当函数是一次函数时,k>0,b>0时在Ⅰ, Ⅱ,Ⅲ象限;k>0,b

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尝试小组合作后填表回答,使学生的讨论和学习更有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在学生合作交流后填制完这张表格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全班之间的交流,得出答案。

(四)变化k、b值,学生自主深化探索。当代科技的发展为探究数学提供了便利,为数学的探究提供了便利。几何画板所特有的参数变化功能能够满足此时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此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当x值固定时,k、b的值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怎么样的问题来。教师此时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上台主动进行参数变化的操作,让底下学生进行观察与沟通交流。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k、b的实际赋值,如固定x=1,b=1,变换k的值分别为1、2、3时,其因变量的变化。其次,转换思路,让学生探究当k小于0时的因变量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得出“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三、一次函数与函数图形的应用

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笔者发现,一次函数与函数图形的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归纳如下:

首先,一次函数与函数图形所在象限的问题,例如y=6x-5或y=5x经过的象限问题。此外,还有就是图像的辨析问题,如“一次函数y=ax+b与y=ax+c(a>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其次,可能更加深入的是一次函数与其他图形围成的面积问题。再者,一次函数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的试题,我们在考试和平常的试题中也较常遇到,这也是我们未来一个一次函数考察的趋势。

四、结语

一次函数应用试题变化万千,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笔者认为,万变不如其宗,只有学生牢牢把握住一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才能在面对任何的一次函数试题时从容应对,取得较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李亚军.关于初中一次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

第3篇

【关键词】个体性差异;初中英语;高效的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80-01

一、个体差异的含义概述

教育学理论中对个体性差异作出如下界定:个体性差异是根据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差别、意志动向等方面存在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有的心理或生理上的特点;个体差异也称为个体差别、个性差异。初中英语教学中,个体差异原则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也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二、初中英语教学实施个体差异原则的主要路径

1、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环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差异性原则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不同性格、不同特点规律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差异化的课堂设计,才能有效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学习的需要。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设计中采取“一刀切”的课堂教学,其教学效果很难实现预知目标。初中英语教师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环节,就是要根据学生思维状况不同、对知识接受和理解程度不同,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设置多层面的教学环节,从不同的视角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坚决避免教师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讲授,置学生学习效果于不顾,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避免学生的积极性被压抑。初中英语是一门参与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教师引导,还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设置较多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学习、主动交流,通过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

2、初中英语教师要对不同学生建立差异性的教学评价原则,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状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对教师在课堂上应有地位的否定,相反,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是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去引导学生,对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思考,并采用差异性的教学评价原则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发音相同的单词时,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对于教师设置的这一话题,让学生自由回答,学生有可能给出多种答案;学生给出的这些答案,教师先不要及时给予正确与否的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出来的程度可以有效了解到与设定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现实距离。当学生们在给出所有的答案之后,教师要对这些答案进行一一点评,指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出现的错误究竟是出在什么地方。对于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并且给出数量较多正确答案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正面强化鼓励;对于给出错误答案的学生,教师不要盲目指责,而是要告诉学生为什么会出错,错误究竟是出在什么地方。通过具有差异性的教学评价原则,可以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学习状态;对于学习积极、努力、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对于状态差的学生,教师要善意的提醒。只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了不同的评价原则、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加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3、初中英语教学个体化差异原则中教师要善于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师要坚决杜绝唯“高分学生论英雄”的教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上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将培养学生建立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切实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例如,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英语教师在讲解一些分角色课文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形式:将学生拉到教室外面,为学生分好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角色,通过小组有角色朗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个体化差异原则,要善于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性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学习机会。

4、初中英语教学坚持个体差异性原则,需要教师紧跟新课改步伐,创新教学观念。新形势下,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提高教学水平、做好业务,还要从学生个体化存在的差异出发,切实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紧跟新课改步伐,逐步创先教学观念。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实施对学生个体化差异的教学,从教学观念上要主动变革、主动适应,只有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建立起来个体化差异的教学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更好的落实个体化差异的教学原则。

5、初中英语实施个体差异化教学,教师要善于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初中英语教学本身就应该是在建立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之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体化差异,突出对各个层面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要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事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学习基础、适应能力不同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方法。初中学生天生就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很多学生表现很强的外向型特征,教师要根据这部分学生的性格特点,尝试使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尝试采用课堂外交际式的教学方法、尝试采用突出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尝试采取多激励、多鼓励的方式;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弱,或者是对英语语言反映比较慢的学生要尝试采用教具予以直观化的教学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切实从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原则入手。

第4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对外汉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来中国学习和工作。因此,学习汉语成了他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不仅限于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国文化更成为他们关注的热点。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和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效推动“汉语热”这股浪潮,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多年汉语教学实践,认为情境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情境教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建构主义学派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认知发展和语言的习得规律。他们认为认知的发展和语言的习得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结构和语言环境,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过程。因此,高效、优质的语言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在建构情境的指引下,通过多器官体验建构自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实际交流经验的总结的过程。情境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有看到、听到,甚至摸到的学习对象,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学习的对象。

情境教学强调在教学中给出一个脉络化的问题情境,用问题引导语言学习或通过学习生成语言习惯,丰富学生语言,培养思维。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正是对外汉语教学所倡导的。

二、情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正如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所说:“如果没有语言情境,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话语只有在情境、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语言的词、句、篇来源于情境,又不能脱离情境。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最感到缺乏的就是语言文化环境。因此,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汉语及文化特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引进了“交际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结构―情境―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两条原则中,“情境”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交际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对语言起着一定的限制和解释作用。从结构、情境、功能三者的关系看,情境处于结构与功能中间,跟两者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知识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传授、巩固和应用;而每一个具体功能的实施,也无一不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从某种意义说,情境是联结结构与功能教学的纽带,它是语言结构教学的工具(途径),也是功能项目的载体。

三、情境教学的设计和分类

情境在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使用好它,首先得考虑其设计的问题。

1.从与客观实际相符与否的角度对情境分类

(1)真实情境:是指走出教室,到社会中与人交际、对话的情境,如到商店买东西,到邮局寄信等。(2)模拟情境:主要指在课堂上准备一些道具,布置一个模拟环境,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的情境。准备道具和布置环境的工作不是每节课都可以做到的,但角色扮演却是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3)想象情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指由教师规定情境,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参照条件进行单句练习或自己编对话的操练过程;第二种是从已知的话语中反过来想象出相关情境的参照系、意向等。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言语练习,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2.从语言教学的侧重点对情境分类

(1)语义、语法范畴情境。《现代汉语教程》中“会话”的编排,很多情境属于这种类型,就是有意识地安排一定的语义功能和结构知识存于情境之中,让情境的设置为语义、语法范畴的教学服务。(2)语体情境。这是指为不同语体的学习所设计的情境。我们知道,一个相同的语义功能,因为情境的不同,表达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要学习这些不同的表达方法,相应情境的设置和运用是必要的。(3)语用情境。主要指把语用知识融进情境的设计和教学当中,根据描写语用学中话语和语境间的关系和一定的指示语,在语言结构上得以表现的论点。

3.从情境参与者的多少对情境分类

(1)简单情境。指只有A、B两人代表交际双方的情境。(2)复杂情境。指有交际多方的情境。复杂情境在教学中,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同时置身于某一特定情境的交际之中,调动多数人参与交际的意识。

总之,“情境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情境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的巨大魅力和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运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并实践好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汉语文教学 中学生 “汉语文味”

目前的初中汉语文教学,更多的把汉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汉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汉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汉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缺乏汉语文味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初中汉语文教学中上出应有的“汉语文味”。

一、初中汉语文教学“汉语文味”缺失的原因分析

初中汉语文教学“汉语文味”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汉语文教学汉语文味的缺失,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

毋庸讳言,我们的教材编写工作,在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上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选入教材的部分篇目,或是思想内容有所偏窄,或是情感表达有些偏激,或是表达方式有点稚嫩,或是谋篇布局不太严密,或是语言特色不够鲜明。一句话,经典性严重不足。有的作品尚没有经过时间的洗涤和历史的考验,或有文无质,或有质无文,甚至有的文质皆无。没有经典性的汉语文篇目,你想让教师教出“汉语文味”,确乎勉为其难。

2、初中汉语文教学汉语文味的缺失与汉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有关。

由于一些初中汉语文教师对汉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不品味语言、不朗读、不板书等现象。一堂汉语文课下来,听不到琅琅书声,看不到师生对文本研习时热烈交流的场景,听不到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体验与个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课下来竟然在黑板上见不到教师写的一个汉字,这是汉语文课吗?要知道,汉语文味应体现在文本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特色)上。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多花力气,那汉语文学科的特征又怎么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呢?

3、初中汉语文教学汉语文味的缺失,还在于教师不熟悉对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进入汉语文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以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等优点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如此,现在不少教师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笔者看来,过分依赖多媒体,实际上违背了汉语文学习的规律。要知道,富有张力的语言如果都用直白的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文字还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创造的余地,这只会使语言的独特意味和情味丧失殆尽。

二、初中汉语文课如何上出“汉语文味”

1、明确什么是汉语文课

汉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汉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汉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汉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汉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教出汉语文课独特的美感

首先,教无定论,教师不能跪着教书,教师就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个人的汉语文特色在课堂凸显,教出个性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教出情、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妙语连珠,那就上出理来,上出趣来。一句话,能创新的创新,能幽默的幽默,能煽情的煽情,什么都不能的尽量真诚,也一样可以打动人。

其次,汉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汉语文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在汉语文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教师要教得神采飞扬,学生要学得兴高采烈,师生双方都要全身心投入。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努力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理想的教学境界。

3、教出汉语文课应有的语感

所谓教出语感,即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义读出蕴涵在其中的情境义、深层义和象征义。这三者之间,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能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即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读”字当先,虽然语言品味可采用多种方式,比如:比较不同句式,故意遗漏重点词语,抓关键词理解,甚至还有现场表演……都能使学生格外关注重点词句,加深体会。但是没有朗读的参与,只一味地干“品”,学生往往找不到语言的感觉,文字的妙处并没有在学生心中烙下印迹。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如何使汉语文课上得有汉语文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汉语文能力就成了一种科学的艺术,是一种教育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确切的估价,汉语文味在初中汉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初中学生的成长,上好每一堂汉语文课,上出汉语文课的汉语文,培养初中学生的汉语文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言 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28-01

1 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关系之间的正确理解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一个人的语言反映着他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一群人甚至一国人的语言就象征着他们特有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含义,即使在相同的文化中也有不同的细微的差别。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其中离不开文化这一重要因素。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际能力。语言和文化均属于社会现象,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要素之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的存储与传播而时代相传,两者关系密切。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由于各个民族的地理、历史、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即所谓的文化差异。文化教会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而某些语言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相关的语言交际意义。因此,如果想要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梳理好相应的文化,用事实来说话。

如“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而在中国“谦虚”是一种美德。人人都会夸奖,所以在实际的交流中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外国人无法理解我们的文化,觉得不可思议。语言是随着文化而来,文化的不同也导致了交流中的障碍。所以如果缺乏对文化的了解,人们的交流活动就会变得很困难。

再如,在中国朋友或熟悉的人碰到的话,会问你吃过了吗?或者在校园里遇见也是这样,看见你的手里拎着一个水壶,却还问你是不是要去打水。在西方及美国的一些国家,他们见面会以讨论天气的方式展开对话。

2 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语言

2.1 语言的得体性

在英语中,有一词多意的,也有一个意思很多单词的,所以我们应该分清场合和情境,用最适当的单词表达。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人们在交际时,双方参与者要能妥善地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和不同的场合下得体使用上下文连贯的话语。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甚至误解。比如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中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就是“It is my duty. I ought to do that.”英美人听了就可能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职责而已或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说 “You are welcome. It is my pleasure. Not at all.”等,才是最得体的回答。再如关于“吃饭”,“你吃饭了吗?”这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已超过“吃饭”本身,有时作为一个打招呼用语,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Hi!How are you?”但在英语中,“Have you have eaten yet?”这句话的内涵仅仅限于“吃饭”,所以,当你问一个英美人“Have you had your lunch?”时, 他会以为你在邀请他吃饭而回答“Thank you, it is very kind of you.” 决不会回答“Yes./No”。因为在英美国家问别人吃过饭了没有,通常是间接地想邀请别人一起用餐,在未婚青年中,甚至意味着希望与对方交异性朋友。

2.2禁忌语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人们把“十三”和“星期五”都看作不吉利的,认为是大祸临头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竭力回避“十三”这个数字。如门牌号、旅馆房间号、座位号、餐桌号等很少有“十三”号的。再比如,在第四册U2课有一段对话,一中国学生问一外国妇人: How old are you?老妇人并没直接回答,而是委婉地说:It’s a secret. 原来,英美人都很重视privacy(隐私),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对于个人隐私问题应回避,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误解。询问这些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不礼貌的语言行为。诸如:婚姻、年龄、收入、等均属个人隐私。所以,应避免直接提这些personal questions: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earn?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

英汉文化在某些句式方面的差异。汉语多从正面入手,而英语却从反面入手,尤其是在征求对方意见或称赞的场合。所以,许多学生对于Negative response不习惯。例如:Do you think so? 这句话并无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和英语习惯,是汉语话式的句子;英语习惯表达方式应为:Don't you think so? 其他如:Don’t you see? Don’t you agree with me? Is not she lovely? 等均是从反面入手,而不是从正面入手说成:Do you see? Is she lovely? 即使从正面入手也往往在句尾加一反问的尾巴,用反句形式,如:A fine day, is not it? You like coffee, don’t you? -- It’s a lively day, is not it? --Yes, is not it?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学生从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差异教学;初中英语;教学目标

差异化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培养学习能力,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英语课程,提高英语成绩。

一、课后作业差异化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学习知识、加强对课堂内容理解的重要方面,所以,制定差异化的教学首先要从制定差异化的课后作业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布置适合学生的英语作业,加强英语能力训练。对于英语成绩一般的学生,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为主,布置作业内容可以相对简单一些;对于一些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课外的拓展内容,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宽,增加阅读量和词汇量,在现有的英语成绩上更进

一步。

二、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成绩穿插在一块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性别也要平衡,并且一定要保证分组合理。然后给每个小组都布置任务,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得到最终答案。期间,要保证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环节中,并且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都能表达出自己的方法和主见,讨论的情况以及回答问题的效果都需要记录下来,同时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遇到疑问点和没能解决的地方都记录下来,然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对问题进行解答,同时还要提出自己小组在讨论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掌握重点知识,对于自己存在问题的地方也能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要看的不仅仅是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还要不断观察每个组员的情况,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是否也能参与到讨论中,并且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让他们可以在与其他组员的相互讨论中得到思维提升。不仅如此,各个小组之间也要相互交流,让小组之间的意见得到传递,看自己小组与其他小组在思维方式上有何不同。每隔一段时间,小组之间的成员就要换一次,以保证每个学生之间都能有效沟通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不断改进,同时还能让学生可以加强沟通与交流能力,通过深入讨论还能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英语学习效果。

三、加强教学准备

在差异性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准确工作,根据教学任务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然后根据不同学生情况,为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也可以通过对学习目标的明确,为自己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法,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有效的评价和总结

教师的正确评价对学生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希望能够被教师看到并且得到肯定,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发现学生的进步之处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同时还应该婉转指出其中的不足,望学生可以及时改正,这样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差异性的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五、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也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属于学生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比较差,并且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一定要先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把英语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如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还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相结合,只有把所有涉及的方面全都统一在一起,才能产生巨大的效果和影响。教师需要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注重多样化教学目标的设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不同性格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同时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以及正确学习观的培养,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

第8篇

我国朗读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朗读这种教学方法就已出现,孔子的《诗经》就是当时的朗读教材。继《诗经》之后的《离骚》及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因其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成为当时主要的朗读材料。朗读材料的充实说明了人们对朗读教学的重视。韩愈也强调,“读书要反复诵读,反复玩索,深入理解词语和思想内容,汲取精华”,“沉潜于义训,反复乎句读”,“口不绝吟”,[1]读书为学才能有成。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2]宋代蒙学教育发达,“三、百、千”成为主要的朗读教材。清代学者崔学古要求学生自己诵读琢磨,口诵心惟,教师可采用探读、熟读、温读的教法。

由此观之,朗读法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方法,时至今日,朗读法依然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着作用。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强调:“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及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3]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她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只重视默读,要将朗读与默读的能力同时进行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4]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语文教学的领军人物韩军老师大力提倡语文教学不要太“花”,而应竭力追求“本真”和“素朴”。而“本真”和“素朴”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回归语文教学的“朗读”之本,他的课堂既重视学生的读也重视自己的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要求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学段目标要求七~九年级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学建议“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里的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评价建议“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也给朗读教学提出了不同方面的要求,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等几部分,共有8处对朗读教学做出了说明。例如:在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的课程目标中,《新课标》提出了“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该表述不仅在语音技巧层面、言语表达层面对高中生朗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肯定了朗读教学具有提高高中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并能生成自己的个性体验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从学生自身来考虑,在朗读中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从古到今,人们都重视朗读教学,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对此加以重视。但是,从目前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不足,语文教学要注重朗读这一宝贵经验并未得到真正的开掘,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弊端。所以,对中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朗读教学的含义

首先,关于朗读的含义,众说纷纭。

朗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5]

朗读是用语言的声音形象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式之一。[6]

朗读是出声的阅读,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换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并通过喉头、声带和嘴唇的发声动作读出词和句子的阅读活动,这是一种眼、口、手、脑协同动作的过程。它绝不是见字读音的直觉过程,而是一个有着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的驾驭语言的过程。[7]

与朗读相关的是朗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徐世荣先生认为“朗读”和“朗诵”的区别在于,“文学朗诵是一种艺术形式,是表演出来供大家欣赏的,它和戏剧表演性质相近。大家欣赏了表演者的艺术,也欣赏了原作品。通过这个形式,大家获得生动活泼的美的享受,既有声音的美(诗歌的韵律、文句的节奏、语气的摹拟、情绪的流露……)也有形象的美(眼神的交流,面容的表情、手势的活动,‘特定情境’的处理……),可以把听众的感情、思想引入一定内容的情境中去。朗诵者就是诗人、作家的化身,同时又是歌手,他的表演有如放声歌唱……听众也随同他掀起了心底的共鸣,接受了原作的思想,受到深刻的教育。”而课堂“朗读”呢,“完全不需要眼神、手势,更不需要什么面容、体态,又要注意运用声音,把原作读好,忠实地发挥原作的精神,用声音表示出原作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文章结构体现作者的意图,达到教学目的就行了。”

《朗读、默读、背诵》福建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甘肃人民出版社85年版)这样说明:“朗诵是指舞台上的朗诵表演,它不仅在语言表达的幅度上比朗读大,同时,还需要运用一定的表情和手势来强化它的表达效果;而朗读则指课堂上或在播音室里的朗读而言,它的夸张越接近生活语言的真实越会使听者感到亲切,也越会唤起听者的共鸣。同时,由于朗读场合不同于朗诵,一般不大运用表情和手势来强化效果。”

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有:第一,朗读是一种教学方法,朗诵是一种艺术表演;第二,朗读侧重于传授知识,思想感情较淡,朗诵侧重于艺术感染,思想感情较浓。

而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朗读教学指的是在语文课堂中,以教科书为主要学习对象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在形式上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在内容上是指教师学生通过感知觉运用理解想象等思维方式进行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对话的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教学是一种阅读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有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分。其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它以课文教学为中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方法,从而获得言语发展。即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作者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只有在作品的言语形式转化为学生的语感时,阅读教学才算真正完成了它的任务。所以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按其声音的有无,阅读教学可以分为‘阅’的教学和‘读’的教学。前者诉诸视觉,即主要通过视分析器和言语运动分析器两个系统来处理信息,具体说就是默读教学;后者则多了一个言语听觉分析器作为功能器官来共同处理信息,可称为朗读教学。”[9]

朗读教学不同于朗读学。作为阅读教学组成部分的朗读教学不等于学习朗读,朗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言语获得发展,能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中的朗读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对学生来讲,也是学习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正如黑格尔所说,方法并不是外来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和概念,‘方法与其对象和内容并无不同’。”[10]作为教学方法的朗读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运用朗读,作为教学内容的朗读,我们可以理解为能够朗读,运用朗读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教师运用朗读来教语文,如教师范读、放录音、组织学生朗读等;学生通过朗读去学语文,如课堂上的群读、个别读、小组读等等。能够朗读指的是朗读的方法和技能,即通过对停顿、重音、语气、快慢等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获得朗读能力。朗读教学就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对作为教学方法的朗读的运用,和对作为教学内容的朗读的学习和指导。具体说,就是包括运用朗读和能够朗读的一种教学形态。其中,能够朗读是运用朗读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获得一定的朗读能力,才能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朗读,而这又能反过来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但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朗读水平,而是通过朗读去感受、体验课文的言语形式,以实现言语能力的获得。所以它不同于朗读学中的朗读。“朗读学是为了解决把文字作品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中存在着的各种基本问题,给朗读者以正确的理论指导,使朗读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再创作,达到表情明意、言志传神的目的,同时,为听者由有声语言中获得情操陶冶、知识积累和美感享受提供某种标尺,从而使朗读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朗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属于技巧性的问题。”[11]朗读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朗读者的朗读水平,而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言语水平和能力。

注释:

[1]转引韩愈:《士兵部侍郎书》载《中国古代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元庆、于源溟:诵读法的历时演变与现时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3]刘泽华:《语文教学要重视读》[J].文学教育,2006,(06).

[4]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07).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冯淑惠:朗读漫谈[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1).

[7]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K].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0l).

[8]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9).

[9]张洁:朗读与朗读教学辨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10]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9).

[11]张颂: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陆澄照.“朗读”、“朗诵”界说质疑一一兼及语文“朗读教学”之得失[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9,(01).

[2]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3]李允.课程概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4]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9篇

关键词:教学理念 汉语文素养 自主 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在我省的实施,“守正出新”的教科书更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高中教学的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完全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形成:汉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正成为一种基本趋势。新课程在模块、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变和创新,在新一轮汉语文课程改革中,强化了对学生汉语文素养的培养,形成与发展学生的汉语文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为关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新一轮课程的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它把教学由过去注重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扩展到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就此谈谈自己在新课改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课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传播大量的理论知识,且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但缺点在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而且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学生一般都不会进行主动学习,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符合创新型人才的标准。因而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汉语文教学的质量势在必行。创新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模式教学模式更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参与学习管理,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查阅书籍、观看网络资料等来进行自主探索,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大胆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与我国新教育理念相吻合,而且还有利于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帮助中国学生走出教学壁垒。但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相对较少的知识点,对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实来说不能完全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因此,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既能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又能有主动学习的机会,使其向创新型人才更快更好地转化。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彻底解放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上,学生已不再是简单的储存器,而是一个个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的个体。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种良性的竞争关系,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学生主动参与,充满了自信,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与学生自学的能力,有利地活跃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提供的课程中间,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课。这种人性化的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汉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交流、互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这种快乐的学生环境中逐渐提高汉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汉语文的方法。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组织者,要彻底改变权威灌输的做法,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语言情感交流,改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倡导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要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生能在朗读过程中和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诵水平,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悉心指导,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朗读的热情,形成阅读的快乐。鼓励学生说话时有中心,有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鼓励他们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报刊等,从中汲取营养,提高汉语文素养。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作品,谈自己的理解,或读书笔记,或片段练笔,或心灵感悟等等,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注重观察,写真情实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第10篇

一、数量原则在英语听力材料中的应用

所谓数量原则,是指双方在对话时,通常围绕一个话题谈,等到一个话题谈完了接下来再谈另一个话题。那么在对话结束以前,所有人谈论的都是该话题的内容。因此学生在练习英语听力时,可以掌握一段对话中的关键词,通过了解对话中的关键词,即使遇到不太明白的语句也能推测这个句子的意思。

比如教师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Good friends时,可以引导学生听以下一段对话:

A: Why do you look so sad?

B: I failed my English examination.

A: Oh, that’s too bad.

B: If only...if only...if only...

A: If only what?

B: If only I had passed!

A: Take it esay!Was it really difficult?

B: Not really...but I didn’t study enough. I wish...I wish...

A: I wish what?

B: I wish I had studied more!

A: Take it easy...take it easy.

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段对话的内容是围绕朋友考试考得不好的话题而展开。学生即使没有弄懂每个词句的意思,也可以从语境推测到对话的大致内容。学生根据数量会话原则就能弄懂整段英语听力大致的意思。

二、质量原则在英语听力材料中的应用

质量原则是指双方在会话时,不能敷衍对待,不能在聊天时说不着边际的话、打球。因此教师可教学生在练习英语听力时,如果遇到有些不太懂的内容,根据上下对答的情境推测会话双方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教师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Going shopping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听以下的对话:

A: Would you like some tea?

B: Yes, please.

A: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B: No thanks. Just tea.

A: Ok. Would you like to watch some television?

B: No. Not really.

A: 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the radio?

B: Not particularly.

A: 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some records?

B: I guess so.

在这段对话中出现了学生不太熟悉的专有名词,但学生可以通过质量原则,理解到不论A提出的内容是什么,都可以从B的简短回答中推测出A的大致意思。学生根据质量会话原则可以由已知的会话内容大致推测未知的内容。

三、关联原则在英语听力材料中的应用

所谓关联原则是指在一段对话中,大家说话的内容都互相有一定的关联。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要把握关联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内容猜测自己不太懂的句子。关联原则是学生在做英语听力练习时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原则。

比如教师在教学初中牛津版英语教材At the weekend时,可以引导学生听以下这段对话:

A: Allan, I’d like you to meet my sister Susan. Susan, meet Allan.

B: I’m very glad to meet you.

C: It’s a pleasure to meet you.

B: How do you like Beijing so far?

C: It’s really different from what I expected.

B: Don’t worry. You’ll get used to it in no time. I hope you’re enjoying your stay here.

C: Thanks a lot.

学生知道这段对话大致的内容是两个朋友在打招呼,询问彼此生活的近况,但并不一定了解这段对话里所有的词,因此,学生可以通过两人的对话了解这段对话的语境,通过语境大致了解对话的范围、内容、气氛等。学生在练习英语听力时,必须掌握通过上下关联了解对话内容的方法。

四、方式原则在英语听力材料中的应用

方式原则是指两人对话的语句要尽量的简短,要围绕对话话题展开;说话的内容要清晰,不能模棱两可。学生在英语听力练习中,有时不能判断两人对话的话题是否转变。这就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方式原则进行判断。方式原则通过把大段的英语对话分成几个小块,学生对不同的话题进行分析就能更精准地推测出自己不太懂的内容大概是什么意思。

比如教师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Friends时,可以引导学生听以下的听力练习:

A: 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Have you changed jobs?

B: No.

A: I 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Have you moved or something?

B: No. I went to Shanghai for a few weeks. I’ve been visiting relatives.

A: Oh, reallty? That’s nice. Where did you go?

B: I’ve got a cousin there. I got back yesterday.

A: I’ve been trying to get you for tweenty minutes, but the line was busy.

B: That was my girl friend talking to me. What can I do for you?

A: Can you let me borrow your car tomorrow?My boy friend is coming to visit me, and I’d like to show him around.

B: Sure. Anytime. For how long?

A: Until the end of the week.

B: Yes, I guess that would be all right.

第11篇

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贯彻教学计划的同时,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语言使用能力。下面谈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尊重是语文教育的前提,但协助和促进才是目的。面对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教师的协助主要表现在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授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切实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引。

2、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只有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社会,拥有人的活动,从这个最本质的意义上讲,语文学习是人成其为人的重要活动。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和不断地发展语言,因此,丰富和积累语言应该成为我们有意义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应强化三点:第一,积累。语文学习应从积累语言开始。第二,互动。掌握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际,而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在互中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第三,熏陶。汉语言讲究神韵、意象和言外之意,在指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时,不宜用纯理性的分析方法,而重在熏陶,营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在感悟的过程中渗透理性分析,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3、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现代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小小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

4、重在牵引、护航与调控。第一,引导学生对意义进行探寻与创造语文学习不管形态如何多样,但其价值应定位在对人的关怀和促进人的发展与创造上。如果把每一次语文学习看作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小场景”的话,那么每一次语文学习都贯串着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创造。第二,促进学生对话的生成并调控语文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其话题要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调控。而过去,我们太注重自己对教学的把握与控制了,把教学当作表演“教案剧”的舞台,从而步入了僵化、机械化的“死胡同”,难以自拔。正如我们的未来世界一样,站在现在的时空里所做出的判断,只能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因此,语文学习与教学是在师生、文本的对话中不断寻找话题而展开的。生成与调控是新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我们要顺应这一特点,把语文教学弄得有声有色。

第12篇

关键词:日语教学;汉语;和语;翻译法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从最初日本派到中国学习的“遣隋使”开始到现如今很长一段时期内,两国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彼此的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传统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很深的交流。即使在现在,在以京都、奈良等历史文化名城为首的日本各地都可以看到模仿中国的传统建筑物和寺院等。据2012年日本语教育机关调送臣疲全世界学习日语的人数达到400多万人,其中中国学习日语的人数超过韩国,以105万人占据第一位,从中国选择到日本的留学生也达到13万人。现如今,在日本还可以看到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端午”“七夕”“重阳”等等,由此可见中国对日本的文化、传统仪式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在亚洲的各国中,像中国和日本那样广泛的使用汉字的国家几乎没有。汉字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和传达信息的手段。

近20多年来,中日两国的贸易往来迅速地扩大,相互交流也日益变得频繁起来,日本的人名,地名等频繁出现在中国的文献里、新闻报道里。在签订合约的时候,如果不使用文字是不可能的。可是,因为国家的不同,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也一定是不同的;即使使用相同文字的国家,根据地域的不同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方言存在,并且由于对文字、单词的意义的理解的差异,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误解等。哪怕是一个文字的理解错误也可能会带来数亿日元的损失。关于中日两国文字互译过程中难读汉字、和语的发音如何界定,松s志(1995)提到:「中国の国家胜趣筏普J定されると、各分野において冥利用されることになり、いったんQまってしまえば、Lいgにわたり影力をもつことは容易に想像され、gに学g上のみならず、外交上などでも大きな意味を持つものといえる [1]。笔者自身从日本留学归来,在高校中担任日语研究教学工作,对此问题深有感受。经常在新闻报道中听到、看到中日两国难读汉字的发音不规范问题;也经常在教学过程中被学生问及某些难读汉字的发音时,自身也非常困惑。在日本留学期间也有幸选修过松s志先生的课程,因此也产生了研究如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翻译中日两国的难读汉字”的想法。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比较分析,为中日两国在如何确定“难读汉字”的翻译法上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二、“汉字・和语”的发音实践例

在本节中,笔者将以自身在日语学习和日语教学中遇到的实例和自身体验为基础,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国外留学期间,经常会被日本同学问到「私の名前は中国Zでなんでiむのって教えてくれますか(能教我我的名字的中文读法吗?)。如果是和中国共通的汉字的话,马上就可以教给对方;可是经常被问及的名字当中有很多是中国所没有的文字或者说是不用的常用外的文字,即不能教对方错误的发音,面对没有的汉字发音我该如何教对方呢?

特别是以日本首相为首的国家代表正式访问中国的时候,如何正确的报道对方的名字而让新闻报道部门大伤脑筋。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日本的新闻媒体上,某一个日本学者作为嘉宾在参加一个电视节目中有关中日问题的新闻报道中,在事前的准备中播音员咨询到「 中 国 の 首 相 の 温 家 宝 さ ん は 中 国 式に i ま な け れ ば い け な い ん で し た っ け ? 「 い や 、 日 本 式 に 『 お ん ・か ほ う と i め ば い い ん で す よ と 答 えた が ,到底是应该按中文的读法读还是按日文的发音习惯读, 即使是作为经常报道新闻的播音员也感到非常的困惑。围绕两国之间的“汉字・和语”的读法问题,两国专家之间也展开了各种论争。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来访自己的国家,既不能随意的认为这样读或那样读,更不能读错以免在外交礼仪上出现失礼的行为。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日本“和语”。比如说类似日本的总务大臣“菅xァ敝械摹篙选够蛘摺皋y、「这样中国没有的汉字情况出现,那么应该如何发音呢?能按照中国发音习惯“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分别「菅すが=「官guan、「yつじ=「十shi、「=「田tian或者「wgui这样来发音吗?即使这样发音了,这个发音是否正确也无从得知,因为没有一定的基准和定义。个人在实际教学当中,认为可以借鉴「寿司和「刺身这两个日文外来词的读法,即使我们不按中文发音来读「寿司shou si「刺身chi shen,即使读「寿司すしsi xi和「刺身さしみsa xi mi,我想也完全能沟通。不仅如此,如果按照日文发音来读的话,会令人马上在脑海中出现日本料理的感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年轻人对于异文化的理解的加深,在一些必要的场合,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要把对方国家的“和语”按照中文的发音来读,而按对方的发音来读会更能体现我国的文化底蕴和对不同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三、今后的展望与课题

人与人之间要想构筑良好的关系,必定离不开语言的沟通与交流。笔者在留学日本期间,在大学进行日语研究与教学期间,在与日本友人交流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因为对于汉字意思理解的不同而产生的异文化冲突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益增多的中日交流当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一个一个去解决发现的问题,相互借鉴、相互共存、相互理解,这才是正确的异文化交流方式之一吧。希望以国家为首的研究团队尽快研究制定“现代汉语中字音缺失的日本难读汉字的读音规范”,并运用到新闻发表、实际交流、词典中,这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谢辞:本次研究和发表得到桂林理工大学基础教学建设项目的支持才能顺利完成,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松s志『日本のh字・中国のh字三省堂1995年

第1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数形结合

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学科目中的基础科目,其教学质量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函数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函数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树立

数形结合,是深化初中函数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函数的概念,将函数作为贯穿初中数学始终的一项内容,为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在初中第七册,第一章的正数与负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坐标的概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在坐标上的表示关系。如果教师能够将这种数形结合的概念从初中数学教学一开始就渗透给学生,那么到学生在第七册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时就很容易掌握坐标系的数形结合思想,并得以简单应用。而在第八册上,轴对称图形中,也可以将数形结合的概念渗透其中,以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印象和理解。由于我们在前几册课本的学习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概念,当进行到第八册下《一次函数》的教学时,就能够让学生较快地掌握一次函数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使学生将抽象函数具象化,提升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速度。当学生掌握了函数的基本原理和思想,那么第九册和第十册较难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的教学就比较容易开展了。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以前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在讲解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时,需要用不同色彩的笔在黑板上画出原始图和平移过程中某一位置的图形,学生对运动的整个过程只能凭想象。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时,不仅可以显示一直线或抛物线的整个运动过程,还可以随意选取不同位置及不同形状的直线和抛物线,并且对运动过程还可以设置突出的效果,以利于学生观察。因此,将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渗透到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中,能够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初中数学函数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函数反映了客观世界中各种运动和数量的依赖关系,贯穿于初中、高中和大学数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在数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一定要做好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在完成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新课标对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新要求。

第14篇

一、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1、严格岗位职责,加强教学常规检查。根据《肥城市初中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严格教学岗位、教学环节的检查巡视,杜绝随意空课、调课、占课、拖课现象,保证教学各项工作科学、规范运转。

2、科学制定计划,精心安排复习。要督促广大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及时结束新课,科学安排复习。学校要对各个学科、各位教师的复习计划进行督查,强化复习期间的教学秩序管理,切实杜绝随意性、放鸭式复习,确保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复习效益。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

3、上好复习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益。要重视复习课教学策略的研究,加强对复习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实施策略等具体问题的研讨,努力通过凝聚集体智慧,构建自主高效的复习课教学操作模式,强化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实现能力的提升,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效益。

4、严禁题海战术,精细教学质量监控。要坚决摒弃靠题海战术、机械重复式作业提高质量的做法,努力优化提升习题、试题及作业水平,提高单位时间效益。各学校、各学科要把习题、试题和作业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聚力聚智,常思常探,切实优化题目设计,精心作业布置,及时测试讲评,保证做到精练精批,反馈高效。

三、减轻学生负担,促进身心两健

5、加强作业研究,严格控制作业量。各单位要认真执行省规40条,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杜绝超时超量布置校内作业和家庭作业,杜绝过量使用成套的单元试卷,杜绝盲目使用教辅资料,确实把作业的数量降下来,把作业的实效提上来。因作业量的问题引发社会及家长不满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究学校领导及相关教师的责任。

6、加强生活指导,力促学生和谐发展。广大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重视并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研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调节心理,做到劳逸结合,身心两健,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

四、科学统筹安排,部署好考试和放假工作

7、加强考风建设,发挥考试效能。各单位要利用主题班会,加强考风考纪建设,教育学生诚信考试。要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认真评卷,做好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指导教师写好试题评价报告,在放假前做好试卷的讲评和修改完善。

第15篇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初中英语;语言差异

不同的语言有着自己的发展和形成过程。注重两者的差异对英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推广及宣传校园课外文化交流活动

传统教学过程中,农村教师一般侧重于针对书本上的词汇语法、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忽略对课外知识的传授。如果将语言差异理解应用于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传授更多课外的知识。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农村教师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种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例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展现两种语言的不同,使学生树立不同的语言文化观念。另外,农村教师要引导学生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区别,要引导学生吸收英语文化,融合到自有文化当中,不断形成自身的语言意识。通过课外学习,不仅可以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感情更加浓厚,还让农村教师更加了解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提升农村教师对英语差异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