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秩序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课堂管理技能;初中英语;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3-0118-02
一、定义
1.课堂管理技能的定义。所谓课堂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在整个过程中对一课堂所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来协调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管理技能是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有效程度以及能力。它通常是指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控、组织以及协调,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学习采用的所有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课堂管理技能的含义包括课堂资源、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率这四层含义。
2. 课堂效率的定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效率就变得异常重要。教学过程当然也不例外。在相同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也成为了当今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简而言之,课堂效率就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实际的学习成果与应有的教学成果之间的比值。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成果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后,实际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升华以及能力的提高。单位时间里应有的教学成果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在能力、知识以及情感方面的提高所进行的预测。从这个定义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出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这主要受学生自身与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影响。其次就要适当地制定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预测制定的太低则成效不大,如果制定的太高,就会难以实现,因此准确地预测课堂教学后学生能力、知识与情感的提高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现状分析
初中英语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是极其重要的。虽然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观念已经深入教师的心中,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兴趣与热情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并不一定是付出就有回报,有时付出同样的精力与时间,但是结果却是差异很大,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2.基础不牢,自学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初中生过于追求分数,对考试分数也存在侥幸心理,并未理解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这就导致了基础不牢;另外大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过分依赖老师,并不能举一反三,这就造成了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局限性。
三、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
1.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提高课堂效率的间接作用。
(1)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尽量满足。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以学生的求学需要为主,以学生为本。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合理地进行满足时,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课堂管理技能的同时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不管是生理需要还是心理需要,一旦没有妥善的解决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也要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管理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促进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友谊与归属感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对学生的尊重的需要。良好的课堂管理技能能够使学生觉得受到了充分地尊重,对教师有感激之意。因此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是指出的错误都要认真对待,并给予及时的回答,不敷衍了事。最后要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思考是有意义价值的,让他们对自己的努力持肯定态度。
(2) 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消极的课堂气氛会阻碍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初中一般每周所安排的英语课时是比较多的。如果能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们才能精力充沛、聚精会神、情绪稳定、思维开阔,而如果是在一个压抑的学习气氛中学习,学生们往往就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思维狭窄,学习效果也比较差。教师在教学课堂管理中要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对学生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社交与自尊都有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教师要采用适合的方式去解决影响课堂氛围的因素,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被尊重。
(3)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机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同样学习积极性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学习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堂管理技能,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有充分了解,让他们对自身产生责任感;② 采用竞争形式来促使学生提升。比如举行英语竞赛、学习小组等;③采用奖励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学习。这种奖励方式既包括口头奖励也包括物质奖励;④用数据说话。通过利用确凿的数据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充分了解。比如作业分数、考试分数等。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
2. 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直接作用。一个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才能产生高效率。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有利于营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以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英语课堂效率具有直接作用。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它存在很多多变因素,而这些多变因素往往会对教学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课堂管理技能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1)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过分自由,放任自流,则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终止。因此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应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优良的课堂管理技能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能够明确的定义学生哪些行为是自己期许、赞赏的,哪些是自己不允许的。在教学之初,老师就可以与学生互相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原则与期望,协商制订出共同的课堂规则,这样就有利于良好课堂秩序的形成。
(2) 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后就是要维持了。课堂中一些突况往往会扰乱课堂秩序,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课堂管理技能来维持课堂秩序。大量实践表明,通过新颖的教学教授与课堂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是维持课堂秩序的最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可能全部是全体学生都感兴趣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学会洞察学生的行为,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在教学中,教师也要经常的鼓励学生学习,确保自身的教学方式具有吸引力,及时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对成绩较差或是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给予适时的关心与指导,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注重课堂内外、及不同课堂之间的教学过度。如果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技能,必将使得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交头接耳、无精打采、三心二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降低。这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开展一些相关游戏或是比赛,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
(3)恢复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虽然通过各种课堂管理技能来建立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但是不敢确保所有的学生自始至终都会聚精会神,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一旦课堂上出现了突况,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课堂管理技能来确保教学活动的继续进行,恢复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管理技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违规行为并对问题的性质进行把握,采用适合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客观地对待问题。教师利用正确的课堂管理技能能够避免一些不公正态度以及压制态度来解决问题。如果在课堂中出现较严重的违规行为时,课堂管理技能也有利于将问题消弥在萌芽中,及时迅速地解决,也能够使得良好的课堂秩序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使学生在最佳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赵钦瑞.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探讨[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4,2:263―267.
[2]刘德汞.教学过程管理研究工作[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课堂改革与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其内容和任务。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是促进体育教学的催化剂。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性格不同的学生,会遇到和老师作对的学生,他们的想法没有错,他们不过就是想玩这个,想玩那个,而老师必须按教学大纲上课,有各种丰富的内容,与学生难免产生一些摩擦,从而使老师很生气,造成矛盾激化。其实,只要老师多理解和原谅学生,只要教师能够适当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可以有效避免师生产生矛盾,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1.了解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
每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对不同的体育项目有着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并因为个性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强烈程度。因此,一些学生尽管对老师上课安排的内容不喜欢但能克制,而另一些学生则表现强烈甚至不上体育课等。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树立民主观念,及时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如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一节课中可适当开辟一块“自留地”,给学生展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形成,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教学效果也进一步增强。
2.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无论什么样的体育课,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不可能按他们的兴趣爱好上课,体育课有既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如果喜欢可以在课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对于将要成人的高中学生来说是,是完全能理解和接受的。
3.教师要讲究方法,不能强制。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之初,依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具有绝对权威,不可侵犯,而学生就应该对教师尊敬而且服从。再加上缺乏经验,所以处理方法不当,最终导致师生矛盾激化,也就出现课堂上的非正常行为。
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课程的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使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得以建立,我充分认识到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
一直以来,师生习惯运用权威来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并在这种秩序下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与技术的灌输。当前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控制课堂秩序入手,正确施教与引导,依靠自身素质、人格魅力,采用因材施教的策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形成高度的自觉性,以共同构建新的良好的课堂秩序。树立教育民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2.正确处理“两主”关系。
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时,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主导者的角色,正确引导,积极启发学生学习,转变“师道尊严”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这说明教育要适应千差万别的学生,而不是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去适应同一标准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进行强制教学,教师就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就成为被动的学习客体。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形成。
3.建立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课堂秩序 矛盾处理
一、课堂活跃和课堂混乱的区别只在一线之间
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必然会带来课堂秩序的混乱,但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确实会影响到课堂秩序,课堂秩序一旦出现问题,教师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必然要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和维持,这样就会打断正常的教学。虽然维持课堂秩序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以现有的课时来看,确实经不起这样反复的打断,如果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每次都停止讲课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就很可能面对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所以在很多时候,教师选择的是“小乱不管,大乱则罚”的方式,即课堂产生不严重、不影响课堂教学和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小骚动便不加以管理,听之任之;课堂产生较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混乱时,就处罚其中的部分学生,从而起到维持课堂秩序的目的。
在这种“管也不是,不管更不是”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教师宁愿牺牲自己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因为在教师们看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无非是为了吸引一部分在课堂上不能够专心听课的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因为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而导致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就会影响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效率,其中更多的是本来可以对教学内容集中注意的学生,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教师们并不是不会、不能使用多种形式教学,而是不敢。
课堂活跃和课堂混乱的区别只在一线之间,如何把握这样的一个“度”,则是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教师需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所选用的素材应该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尽可能少地引起学生的讨论和遐想。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来自于对于成年人的模仿和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所持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如果严肃而认真,就会给学生以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待课堂的态度,这样也能以自身的行为和表现告诉学生,对待科学要持严谨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如果是随便的,那么整个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松散[1]。
初中生处在一个非常感性化的阶段,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能够理解学习对于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时期,学生更多的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会得到学生的拥护和喜爱,与此同时,他所教授的科目也会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学生在这门课上会表现出极强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同时也会很有表现欲,期待教师的赞扬,这种情绪对于学习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2]。成为一个有魅力、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要求不仅在课上下工夫,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爱听;在课外管理学生、处理问题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能接受能理解能改正。然而现在的很多教师认为管理学生和处理问题是班主任的工作,作为任课老师只要把课上好,其他的都不用插手。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在这门课上出现的状况和产生的问题就应该由任课老师客观地评价和合理地解决,不分青红皂白就交由班主任处理,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粗暴简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3]。
二、任课老师需要处理的问题
首先是课堂。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是教师必修的功课,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四五十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关在一间教室里,想要做到绝对的安静是不可能的,出现一些骚动和混乱也是不可避免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的处理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大多数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呵斥那个引起骚动或者是表现得比较过分的学生,视情节轻重勒令其写检查或是罚站,也有直接告知班主任的。这种做法很多时候严重地损害了学生了自尊,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这类批评就无所谓了,还会产生一种逆反情绪,故意的在课堂上引起一些混乱,向教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一种挑衅。对课堂秩序的管理是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的,掌握好方式方法,处理得漂亮,就能受到平时很难获得的钦佩。在这种时候教师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怒气冲冲地表达会被学生看成没有内涵和修养,对于学生的一些小错误要指出不能呵斥,要表现出一种成年人的理智和大度。而对于学生的一些原则性的错误,首先要终止这种错误,在课上进行简短的否定和批评,使其他学生对这种错误提起重视。同时也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严厉的批评,可以在课下向其了解这种错误的成因,指出他的错误,并提出改正,这时切记要就事论事不能就事论人,尤其不能翻旧账,把其以前的错误一一数落一遍,这样反而会削弱此次教育的效果。
其次是作业。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加强和巩固,是整个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教师考查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的方式。然而,所谓家庭作业自然不是在学校完成的,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完成和家长的监督,对于家长监督力较弱、学生自觉性也较差的家庭来说,家庭作业就很难有收效了,而且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对于物理学科而言,作业是对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练习,是为了达到质变的量变积累,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学生不能认真地完成作业,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不真实,教师就不能根据作业的情况再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正,就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作业马虎的学生对学科的熟悉度和熟练程度也不高,使得其基础很难牢固,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会产生一些困难。学生的作业态度欠佳几乎是每个教师都有的烦恼。同样的,教师们在处理作业的问题时所采用的态度也是比较简单粗暴的,无非是批评、罚抄之类,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不能或者不愿认真完成作业的原因,向学生说明作业的作用,对于学生完成作业态度较差的情况应该分析他的成因,不能盲目地责骂,就物理学科来说罚抄是没有效果的,不如让学生认真地把作业再做一遍,如果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此时进行单独的辅导,而对那些学习上没有太大困难,仅是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可以与家长联系,不是要求家长进行所谓的“严加管教”,而是要家校配合,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最后是考试。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都比学生的水平要高些。所以在教师看来,多数时候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是不理想的,尤其在看到自己反复强调的问题还是不能为学生所掌握的时候,第一感觉肯定是气愤和失望。这时,很多教师就会就着这种情绪训斥学生,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够理智和冷静的表现。教师在分析试卷之前首先要冷静下来,客观而理智地分析班级学生的情况,再对试卷进行分析,两者相结合,得出对于此次考试的合理评价,并把这个结果告诉学生,教师与学生同时找原因,并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怎样才能进步。教师要勇于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把责任一味地推给学生,这样的自省也是对于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教育,同时也能教会学生,在这样一个合作的社会要如何与人交流与人相处。对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也不能回避,在给予批评提出意见的同时,也要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这样能够为其他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同时还能对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起到促进作用,而集体的大范围的批评就如同将所有学生一棍子打死,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到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削弱其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姚本先主编.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乔际平主编.物理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课堂秩序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01-01
有人说,班主任是班级的影子,这充分说明了班主任对班级的重要影响。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不仅对整体的学风、作风负责,更要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其重要性由此可见。而作为小学生的班主任,责任尤重,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可塑性及模仿性很强,作为班级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班主任就成为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极其注意。因为小学班主任不比中学班主任,他们所管理的对象是一群心智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孩子们贪玩任性,理解不了大道理,且父母护犊心切,不能对孩子进行过激的言语教训,更怕对小孩子的身心造成创伤。因此,相对而言,小学班级不好管理。
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做到张弛有度,既能让学生敬爱,有亲切感,而又保持敬畏之心,课堂安静有序呢?这是这篇论文着重想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班级进行管理。
1.制定规章制度,保证课堂秩序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使课堂安静有秩序,使班级的学风浓、作风好,需要班主任制定相关的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保证课堂秩序的有序进行。新课改以来,要求转变授课理念,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而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学生贪玩好动,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给上课的任课教师带来不良印象,课堂质量得不到保证,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若是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单凭批评教育,这对小学生的管理而言,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学生懂得教师不会打骂自己,对轻微的批评毫不在意;另一方面学生年纪小,对摆事实、讲道理等教育方法不理解。
种种原因结合起来,制定规章制度,让班级所有学生作见证,禁止有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这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制定规章制度,就一定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得发生"徇私枉法"的包庇。制定班级公开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们明确哪些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一旦违反就需要受到相应的处分。因为管理对象年纪很小,他们都希望成为教师表扬的、令其他同学们羡慕的榜样,也知道被批评是不荣誉的事情,所以在学生都理解的前提下,大家会一起服从该规章制度,甚至会帮助教师制止其他违反制度的学生,使课堂纪律井然有序。
2.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要想让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仅仅用严苛的批评使学生们害怕,这是行不通的。教师需要用自己的言行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让学生们自动认可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方面的精神导师,更是学生处事为人的行为导师。所以,教师一定要谨记自己的教师身份,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好榜样。
所谓"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主要是指教师自身的良好品德,这些良好品德包括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等等,这有利帮助小学生培养社会公德,养成良好品德。小学生的身心可塑性非常强,他们的心灵如同是一张白纸,教师的行为品德如同画笔会在纸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班主任不但要帮助学生们学习进步,更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3.采用多种评定标准,对学生一视同仁
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评定应该采用多种标准,绝非仅有学习成绩一种,同时,对学生的管理务必做到一视同仁。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是可以分为成绩优良生和基础薄弱生,可是他们都是班级的一分子,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成绩只是评判学生的标准之一,班主任切勿仅以成绩论英雄。很多任课教师可能会凭借学生成绩的优劣不平等地对待学生,但是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则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采用多种评判标准评判学生。
班级劳动是否勤劳积极、各种艺术才能、课堂是否遵守纪律等,都可以是班主任评判学生的标准,甚至可以凭借多样的评定标准,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职务,使学生在班级的存在感加强。这种评判方法使得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同样受到班主任的重视,这会使学生对教师更加敬佩,自然会服从班主任的管理,积极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
4.真心关爱学生,赏罚并重
对学生来说,真正的关爱才是最期盼的,这也是最容易使学生信任班主任的法宝。尽管孩子们年纪小,但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们是能体会出来的。孩子们的年纪比较小,离开父母来到学校,相对而言,与之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就是孩子们在学校的父母亲。因此班主任对孩子进行管理,首先要和学生们处理好师生关系,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服从自己,将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真正关心孩子。
因为管理的对象是小学生,因此在班级管理上,要张弛有度,赏罚并重。一方面,他们的自尊心比较强烈,都喜欢让教师表扬,可以在其他孩子们面前炫耀一番,因此,当学生的行为值得表扬时,教师不要吝啬言语,多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以之为榜样,加强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家庭中过惯了掌中宝的滋味,在学校自我约束力不强,一旦发生扰乱纪律的行为,班主
任要及时对之批评要求学生改正。只有对学生赏罚并重,而不是一味好言相劝或是严厉批评,才能树立起班主任在班级的威信。
5.努力提高个人修养,以个人魅力征服学生
一、创建良好的课堂秩序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要从最基础做起,润物细无声,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如果处理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数学课上要带学具,就可以提前几天布置下去,每天检查,学具在学生上课时都要用到,只有学生有所准备,才不至于上课手忙脚乱,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二、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制订基本的教学常规,以保证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这只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前提。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发挥好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会高质量完成教学。那么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1.保持健康的心态,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基础
课堂中,教师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进而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营造积极氛围的关键
课前,教师在了解学生、教材、教法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好教学环节,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做到心中有数。课上,在情境创设上,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实例导入,这样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设计一些竞赛活动,对获胜的学生给予语言或物品上的奖励,达到与学生积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在快乐、竞争中完成知识的主动接受。
三、构建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课堂管理的人际基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呢?首先,要善于倾听,教师的倾听体现着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通过教师的倾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让其回答完整,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并不断引导完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得到保护。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肢体语言。第一是眼神接触,课堂中教师的眼神和学生的接触是运用得最频繁也是最有效的,教师只需扫视全班,就能基本读懂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知道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不是在学习,而且眼神接触能顾及全班,节省时间,从而保证顺利完成课堂任务。第二是身体接近,课堂上总有那么一些学生接收不到教师的眼神信号,教师又不想因此中断教学过程和引起孩子的反感,这时候就需要身体接近。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需走近,或轻轻地碰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学生就会知道你在注意他(她),从而端正行为。
四、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
在创建融洽师生关系基础上,还要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在课堂管理中,对于学生的正当行为,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之得以强化,长此以往,它会形成一种习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是告诉学生不能怎么做,而是要告诉他们怎么做,如何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明确自己应该努力和改进的方向,教师从正面引导学生发展,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和巩固。
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批评惩罚多、鼓励关怀少的现状,教师应遵循积极鼓励引导、恰当使用惩罚的教育原则。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奖励的矫治作用远远大于惩罚,教师通过鼓励理想行为达到纠正克服不良行为的效果,比起对不良行为实施过度的惩罚效果要好得多。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分组教学;必要性;问题
一、中学美术教学引进分组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老师教学模式的不同,导致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老师使用高效进步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但是有的老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差异化,再加上学生本身个性的差异化,更加不利于中学美术教学的开展。中学美术教学中引进分组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差异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分组教学,老师可以加深对学生的认识,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会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分组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来决定,这样的分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分组教学的目的,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二、分组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1.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
分组是实行分组教学的前提,分组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分组教学的教学效果。分组之前老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爱好等因素分组,有共同的兴趣的学生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讨论和学习,营造学习氛围。将美术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起,可以促进双方的学习和进步。
2.根据小组来确定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小组实行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原本的教学内容上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制订简单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打好基础,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分组,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和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学生自身的更好发展。
3.老师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和评价
老师在分组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正确的指导会大大提高学生分组学习的效率。老师应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状况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的训练中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提高美术水平。老师对学生成果的评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在对小组学习成果评价时,不能一味地根据成绩来决定小组学生的水平,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不同的小组实行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价来相应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恰当地表扬和奖励,奖励是对学生的肯定。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分组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利用分组学习的时间
很多老师在实行分组教学法时会担心浪费教学时间,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要想真正发挥分组教学的作用,需要老师合理地运用分组学习的时间。老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当学生自己无法独自解决问题时,再开展分组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发挥分组教学的效用。小组针对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谈论中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方式远比由老师直接说出的方法产生的效果好得多,不同的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有不同的感受,自身的能力水平也决定了学习美术的方法,所以由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美术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2.分组学习中,老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很多老师对分组学习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在分组学习中,老师没有必要参与其中,其实老师在分组教学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当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出现问题时,老师可以及时地给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利用分组学习来聊天扰乱课堂秩序时,老师可以有效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的学习氛围。老师参与到分组学习中,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分组学习要维持课堂秩序
有时候分组学习气氛过于活跃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秩序,课堂秩序的稳定,是实行分组学习的保障。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讨论某件事双方产生矛盾,使讨论演变为争吵,这时候就严重地影响了课堂秩序,破坏了整个课堂学习的氛围,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老师要制订相关的方案来防止课堂上出现争吵的现象,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随着分组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不断实践和应用。分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学美术教学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美术水平。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组教学的效用,老师和学生对分组教学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发挥分组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秩序;组织与维护;互动交流;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60-03
在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被忽视的学生,也是影响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那么,组织好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有效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中职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发展。但这些学生入读中职学校前,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多,心理压力较大。进入中职学校后,他们对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明显的恐惧和厌学情绪,在课堂上逃避参与教学活动,做聊天等无关活动,扰乱了课堂秩序。
在学习上的不自信和挫败感是中职生最常见、最突出、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中职生不想读书,又不想离开学校,自己也无法调整矛盾的心理,只好很多事在家里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教师。因此,课堂教学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促使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中职生对学习有厌倦情绪,对课堂教学更谈不上喜欢,往往出现上课聊天、玩手机游戏等破坏教学秩序,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违纪行为的危害性。学生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才能在行动上积极地去解决它。遵纪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在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教师不要直接开始讲解课本内容,应该先与学生一起为课堂教学定好几项有针对性的纪律规则。规则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加平时分1分,达到十分,考试成绩可加1分;作业完成的整齐优秀加平时分1分,达到十分,考试成绩加1分。还可以进行最佳实验小组、最佳同桌评比等等。学生不认真听讲,通常是同桌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开展最佳同桌评比活动有利于实现同桌间的良性互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执行规则,要让学生认为教师能够说到做到。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上尚流传着“读中职无前途”的思潮。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社会在前进,观念要更新;读书的目的是掌握创新创业本领,成为有用的人才。华罗庚说过:“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我成才的钥匙,这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名牌大学毕业生未必个个都前途坦荡,中职学生通过努力照样能成才。浙江民企百强中多数老板是中职生,不少人出身寒微,补皮鞋、弹棉花、挑货郎是他们的创业起点。而现在很多高学历人才还不是在为他们打工吗?可通过讲给学生这类事例,让他们抛弃思想包袱,抱着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天。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有目标、有动力,知识技术就会掌握的更全、更好。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增强业务水平,使课堂丰富、有趣,让学生津津乐道不忍离去。这样,一方面,教师树立了自身的形象与威信,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维护课堂秩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应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创造出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设计中,可先让学生感到山穷水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想办法,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办法,从而达到柳暗花明。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增加学生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信心。可通过和实际联系紧密的生活小细节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快乐地讨论,追求知识的真谛。例如,在学习“安全用电”时,提出为什么人触电会有生命危险,而鸟落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被深深吸引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连接照明电路,在接通和断开开关时分别用交流电流表和电压表去测量,再将两种情况测得的数值进行比较,就得到了问题的答案。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课件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媒体课件教学需要学生用眼认真观察,用耳朵认真倾听、用大脑认真思考。因此,在学习方式比较单一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换一换口味”,加点轻音乐,搞点小幽默,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比较重要的题目、学生难理解的题目,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精心设计教学用语,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高效组织课堂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优美的艺术性教学语言,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美的享受。例如,在讲解电容对电的阻碍作用时,可以这样比喻:“交流电到电容器家来玩,电容器敞开门迎接,直流电来电容器家,它闭门不让进,这就像亲戚来了热情欢迎,仇人来了闭门不开一样”。这样的比喻让学生印象深刻且不易忘记,风趣的语言立即使抽象、复杂、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发挥行为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仅凭口头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行为语言,即动作、表情等与学生交流,其中的缘由就是通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适时运用手势、眼神和微笑,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感染力,以达到教师和学生心灵的共鸣,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当学生回答精彩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鼓掌,或竖起大拇指,或者教师用惊喜的表情给学生以鼓励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吸引学生的。教师还应该有常规专用手势来表示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停止动作,减弱动作等等。
加强课堂中的互动与交流
应适时给中职学生以鼓励。加强课堂互动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多沟通和鼓励则能增强他们的信心。
走到学生身边去 有好多教师在上课时总不肯走到学生中去,在讲台前溜达,高高在上,和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特别是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普及,鼠标成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羁绊的绳索,教师更不经常走下讲台,造成师生间距离越来越远。要上好课教师就必须和学生在一起,要没有距离,时刻了解学生学习的最新动态。做到自己投入,学生也投入,这样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不集中精力,搞小动作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与他们距离远,心理距离也远,所以教师的“威严”便“辐射”不到他们。教师走近学生,在他们的身边纠正他们的问题,这样做好处很多。如发现有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或者走过去,在不中断自己讲课,不引起其他学生注意的情况下,帮他摆放一下书本或者轻轻点下他的课桌,这种行为只是师生间的秘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和学生的自尊。
让学生感到教师相信他们 在课堂上管纪律时,要多注意让学生分享教师的心理,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一个情感交流场所就是课堂,教师通过语言和表情把情感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纪律管理,更可以达到言传身教,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有纪律约束 通常说来,学生是否喜欢参与课堂活动,除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教师的表扬、鼓励等外在因素是重要原因。所以,应及时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到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例如,“同学们这么多想积极发言,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特别认真听讲的同学回答。”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识,增强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素质和品质有所提升。这些目标的实现要靠良好的纪律保障作为前提条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纪律的重要性,更好地去遵守纪律,无论日后他们从事什么,都能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情况看,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了更好的规划;学生们慢慢地爱上了课堂,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对专业课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经常与学生悉心交谈,就专业课程相互交换意见,了解他们在每一阶段的思维方式,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学习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摸索,我渐渐的感觉到,只要教师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一定会使中职课堂更特别,更精彩,更吸引人。
参考文献:
[1]赵文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状况及思考[J].科技资讯,2006(5).
[2]牛保国.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教育,2011(10).
[3]赵河生.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8).
[4]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队列队形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队列练习是对身体姿态和空间感觉的基本训练,也是小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和增强组织纪律意识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队列练习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站立行进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提高小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队列练习;体育课堂;秩序
社会是人类通过各种关系纽带联系起来的群居网,要想正常的运作,各个网系点都必须有秩序纪律来维持。纪律秩序的维持是需要一定的措施的。秩序纪律进行的怎么样那就要看措施的实施是否得当。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实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大到国际贸易规则,小到幼儿园小朋友做游戏的规则,在这里,我要谈的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堂纪律的保障措施―队列练习。
一、队列练习是体育金字塔的底层建筑
体育活动具有金字塔的构造,越往上专业水平就越高。大多数的人都是站在中下层的活动项目上的。专业水平越高的技术项目就要求底层建筑项目越牢固,那么塔顶就能屹立的时间长。
队列练习恰恰就是底层建筑项目的核心部分。队列练习很多人都觉得很简单。认为会了就行了,可是我却持反对的态度。队列练习是很多技术的基础,在体育课堂上单单是是一个立定要想做的很漂亮也不是很容易的。它需要抬头、挺胸,能坚持住这两点需要下苦功夫的。在艺术体操中运动员不管站在怎样级别的比赛场地上,上场时的精神面貌就是通过这几点体现出来的。体育舞蹈的种类有很多种,它都要求运动员有一个挺拔的身形,交谊舞体现的最典型。
同时考虑到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展的黄金阶段,可塑性最好的时期,是身体健康成长的关键期,所以队列练习中的站军姿是必不可少的。
二、队列练习是学生的安全保障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玩的心思特别重,在体育课上喜欢打打闹闹,经常互相开玩笑、说大话。而体育实践课上同学们可以依照自己的性格爱好近距离的接触,相互间“交流”的机会多,这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最佳的玩乐场所。如果有了队列的约束学生就要有所收敛,有所顾忌。长期下去,学生们就形成一种自觉遵守秩序的习惯。
队列意识不仅表现在体育活动中,生活中也体现出很多细节。比如排队买东西、打饭。如果队伍歪歪扭扭,那么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拥挤。学生上下楼梯也要有队列,如果不能按队列进行,踩踏事件就有可能发生的。
如果没有较完善的队列练习意识容易出F课堂吵闹、不遵守课堂秩序等现象。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经验不足,我对队列练习不是很重视,要求也就不够细致。在课上,我发现学生在准备活动慢跑时,有个别学生会相互推拉打闹,有的甚至厮打在一起。虽然没有酿成严重的后果,但对课的正常教学和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也充分认识到队列练习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每次开始上课的十分钟都要进行队列的练习与深化。学生们的队列意识建立起来了后,自觉遵守课堂秩序意识显著增强,课堂纪律上来了,安全隐患下降了很多。
三、小学体育课堂赖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队列练习是保证课堂正常秩序的基本条件,队列练习是被广大体育教师实践证明合乎课堂教学规律的行为规矩。比如:在热身慢跑中,学生的队形要整齐,四肢协调配合匀速跑动,这样的要求长期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的跑步动作、团队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再如: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的节奏感与协调性也是从队列节奏“一二一”中训练出来的。队形的组织与变换得益于队列练习,学生能很快的变化到规定的位置。练习的秩序和同学们相互配合的要求,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就不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相互帮助、团队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实例在每一堂体育课中都存在,因为体育课堂本身就是学生实践的舞台,是塑造学生人格魅力的阵地。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倍受人们重视。因为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教”与“学”的活动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来完成的。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队列练习恰恰是实现“教”与“学”的重要保障。因此,体育教学的队列练习,应该从引导课开始就有所具体要求,并且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那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的心血,从课堂中的点滴做起,从严抓、从细抓。
教师首先在体育课上要讲清楚队列的要求,学生才能够明确体育课上队列练习中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所以,期初教师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队列练习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以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能顺利的进行。
接下来,做好期末队列练习评价也很重要。学期快结束时,教师应总结学生整个学期队列练习遵守情况,同时将学生的队列练习表现情况纳入到学期末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当中去,作为学生学期末体育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遵守队列练习的重要性,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遵守队列练习。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28-01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点,教学活动也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环节。新的课程改革对高中教育在各方面,如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结构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合理并高效的教学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协调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传统思维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仍然十分重大,其根本目标仍为升学率。对外在秩序进行维持仍是新教学管理活动的侧重点。
一、高中课堂教学管理方面问题
1、管理强调控制于权威
目前,很多高中教师仍然片面的追求课堂秩序的安静服从以及课堂纪律的整齐划一,而其保持则需要教师利用个人的权威和控制能力。而这种控制于管理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而老师往往将学生的抵触情绪视为不尊重师长。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当众的批评、斥责、甚至体罚,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2、教师对教学管理缺乏正确认知
首先,教师广泛的缺乏科学教学管理的意识。很多任课老师认为课堂上的秩序与纪律只是班主任的管理责任,而教师只专注于教学知识的传授,从而并没有使班级形成良好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任课教师对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师通常认为课堂中是保持安静的,而且必须听从教师指挥。
3、教学管理缺乏理论指导
目前,学校对于教师的录用往往关注更关注与个人学科的专业水平,而忽视其对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很多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的管理主要是依靠个人实际经验。
二、新课改对高中课堂管理新要求
1、学生自主,课堂活跃
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其根本目的便是完成知识的传授,这通常也成为唯一的目的。这种思想虽然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注重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对高中课堂学生表现的新要求,教师应关注每位同学自身的发展。树立起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新课改最主要的目的。
2、多元化管理与评价模式
新课改提倡学校教学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的管理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积极。管理模式由单一、僵化向多元、弹性化发展。评价手段的手段与标准不能只为课业成绩,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才是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和最终方向。将管理模式营造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3、从他律强制到自律互动的纪律维持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内容、节奏、秩序等都是由教师来支配和决定的。教师会提前备课,上课流程预先安排。显而易见,这种课堂纪律是由任课老师控制并维持的。课堂纪律由他律向自律的改变,就是由学生主动接纳和认同整个课堂。学生对课堂本身形成认同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激发学习与探索的兴趣。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从根本上解决课堂秩序的问题。
三、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1、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学校为广大教师提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课堂教学。具体可以为教师订购最新的相关书籍杂志、举办新课改实施背景下的具体培训、与其他学校相互借鉴并及时交流并定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进行考核和评比等。
2、教师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从自身出发,在课堂中进行自我监督,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尊重学生,肯定学生,关心学生。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拥有随机应变、果断处理的能力。通过与学生的直接接触、相互表达来达到课堂人性化管理、弹性化管理的目的和效果。
3、主体式课堂教学参与
将学生作为主体,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彼此形成良性互动。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之下,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目标所设定内容以及实际操作进度。教师需要妥善处理在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并注重引导和培训。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领课堂的进度。运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合作的谈论组,合作、思考、交流、探索、领悟,在讨论中激发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持续动力。讨论是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讨论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力的发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管理对于课堂秩序的维护、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推进素质教育、进行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也为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陈时见.课程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课堂问题行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严抓课堂管理。基于此,本文从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行为入手,探讨有效课堂管理对策和措施,以期不断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为业界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管理;管理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思政课”)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及成长成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课堂现状并不理想,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更是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正常教学,因此,针对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加强高效课堂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凸显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高职思政课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概括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即显性的课堂问题行为与隐性课堂问题行为。显性课堂问题行为指敌对的、攻击性的和不服从的行为;隐性问题行为,指学生表露出害怕别人,感到焦虑,对那些可能受到的批评、嘲笑或抛弃的处境表示回避的行为,是一种退缩的行为。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后排现象”问题。
走进一些高职思政课的课堂,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抢坐后排,甚至于有的学生课前早早地来到教室其原因竟然就是坐到后排座位上。
2.课堂“低头族”问题。
当前大部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所以,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放眼望去,偌大一个教室里虽然坐满了学生,但低着头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发短信等学生占较大比例。
3.课堂纪律意识问题。
高职院校一些学生的学习基础、自控力较差,中学阶段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加上进入高职院校后人生目标模糊,一些学生大学生活过得自由散漫,在课堂上说话、睡觉、吃东西、打闹嬉戏,甚至随意进出教室,缺乏学习意识和课堂纪律意识,对老师的课堂管理持一种抵触情绪。
4.课堂参与积极性问题。
由于受到过去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授课方式的影响,加上自身学习目标和信心缺乏,一些高职生不习惯、不适应在课堂上发言、和老师交流、对话,即没有养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5.轻视的心理问题。
一些高职生认为思政课内容无趣,来到高职就是学习专业的,于是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
二、加强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1]。面对思政课堂中存在的诸多课堂问题行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课堂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些高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而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既需要学生个体正确认知、努力学习和实践,又要依靠外在的熏陶、规范和管理。为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规范行为”的养成,所以,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2]。著名的加拿大教授江绍伦曾指出:“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重要部分教给学生。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
2.有助于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即要求教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学生应在熟悉、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自由活动。课堂纪律情境是微妙的,教师的神态、表情和手势等非言语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感染力,使学生自觉遵从教师的意愿。可见,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加深师生间的彼此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课堂问题行为听之任之,或处理不当,必然会破坏课堂气氛,致使教学效果弱化,甚至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相反,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管理会使学生意识到课堂教学中是有纪律要求的,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的,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有效的课堂管理营造的高质教学环境既保障了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又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实现。
三、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的有效对策与技巧
1.建立课堂规则,发挥规则制度的力量。
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其基本理念就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所以,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适宜的行为,必须清楚地讲明课堂纪律要求,奖励和强化适宜的行为,纠正和惩罚不良的行为,也就是借助制定的课堂纪律要求、管理规则进行课题问题行为管理。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发挥规则制度的力量,以形成良好的授课开端。首先,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经验和对课堂效果的预期,针对课堂问题行为制定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并提出奖惩细则和办法,作为课堂管理的依据。其次,在第一次课上就要让学生明确课堂表现的重要性,告知学生课堂要求及奖惩措施。明确课堂要求、建立课堂规则,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师们宝贵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课堂活动的度,减少学生做出扰乱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过程的行为。
2.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教师课堂管理责任。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主观意识和组织能力对整个课堂秩序、教学效果等起着非常直接和关键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广大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课堂纪律如何、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课堂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和课堂管理能力欠缺。经调查了解,现在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大,既有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又有老师管理不当的因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放任不管,那学生更是肆无忌惮,而且会让更多学生效仿,最终造成课堂混乱、无序,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完善目前教学评价机制、将教师课堂管理纳入教学考评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广大教师课堂管理意识和责任,并不断提升课堂管理能力。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认为,课堂管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综合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相应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3]。只有运用教学机智才能使偶发事件及时、巧妙地得以处理,从而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增效的作用。其次应通过构建起积极师生关系实现管理提高教师课堂的领导力、掌控力。因为师生关系如何是影响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冷淡则易造成学生精神紧张、思绪不宁、抵触教学活动,从而不利于课堂管理。相反,友好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是有感情的,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愿意配合、服从的,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课堂有效管理。
3.优化教学过程,激发课堂活力。
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者认为,学生有自己的决策能力,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课堂管理中,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百依百顺,而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机会发掘归属感、成就感和积极的自我认同,以此维持积极的课堂环境[5]。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教学环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尊严感得以满足,课堂气氛必然是积极向上的,课堂秩序必然是有序的,教学过程才能得以有效开展。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要使课堂秩序有序有效,就必须使学生安于课堂,享受课堂。如果教学内容的难度不适中、组织不合理、内容的枯燥、不接地气,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极易引发问题行为。所以,课前,广大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尤其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对较枯燥乏味,不易学生接受。只有不断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投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从预防先于干预理论出发,课前,广大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对客观的课堂环境进行设计,对学生的心理环境进行先期诱引,以形成良好的授课开端。课中,广大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凝聚班级的合力、激发课堂活力。以任务或项目为驱动,以小组为形式协同开展,进行合作学习,建立起小组成员的相互依赖,增强班级每个学生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同时人人都有事做,都有施展自身才能、发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必然会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作者:张立梅 王国顺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新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87-90.
[2]杨滨.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探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1):20-23.
[3]张健.新课程与传统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机智比较[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9-20.
[4]孙小红.互动论视域下积极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23-26.
[5]孙重攀.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课堂管理水平[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2(9):133.
关键词:立规矩 授课速度 实践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20-01
本文读者主要是面向新入职教师,和大家一起进行课堂管理及控制技巧的经验分享。对于教师来讲,如果控制好课堂秩序和节奏,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程,并且最大化的吸收课堂讲授的知识,那么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并且从心底喜欢他们。
下面以《web界面设计》课程为例进行讲解,具体的管理和控制方法有三种:立规矩、控制授课速度和及时表扬。
1 立规矩,并且认真执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近百人的课堂更是如此。首堂课很重要,需要讲清楚课程的内容、位置和重要性,明晰成绩给定的方法,以及上课时必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矩,同时前三堂课一定要认真执行。
(1)课程概述:从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讲述课程的授课内容和作用。讲清楚专业、课程体系和本门课程的关系。
(2)考核方式:告诉学生整个学期成绩的组成,还有所占的比例,让他们心中有数。
(3)分数加与减:这是考核的细节指标,讲清楚什么是加分项(正面的、被鼓励的行为),什么事减分项(破坏课堂秩序,不被允许的)。
(4)成绩更新和展示:对于自己的评价体系,有完整的展示环节,相当于要让学生对激励措施有体会。下图是对于学生平时成绩做的评价表,每一次作业是否提交,优秀、良好还是及格都有相应的分数,而且还会挑出优秀作品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分数后面还增加了升级的环节,类似于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奖励制度,如图1所示,事实证明这非常有效。
2 控制授课速度,让学生明白是基础
学生对于未知的知识领域,都具有探索的动机和兴趣,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堂课时他们兴奋的眼神,亮晶晶的,充满了希望,但是很多时候过了一、两周之后,很多人的眼神黯淡下来了,为什么?原来阻挡他们探索步伐前进的最大障碍就是听不懂。
在课堂上,学生是根本,我们应该尽一切力量,让讲授的知识能够简单、清晰、准确甚至有趣的传达下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学校,传授专业的知识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学校首要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所以首先传达了知识,要让学生懂;然后给学生时间想;最后留出时间或者任务给学生实践。
根据已有的授课经验,如果在听懂的情况下,80%的学生都是愿意学习的,所以分析学生、分解课程、授课形式多样化,都是咱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这部分的内容具体概括如下,会通过实际授课过程中的案例来进一步讲解。
(1)懂:用形象的例子作比喻。
(2)想:给学生时间思考和尝试很重要。
(3)愿意:主动学习胜于一切。
例如,绘制奥运五环这个案例,它是开放性任务,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可以应用自己知道的任何技术实现,只要结果出来就好。你会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题目特别有兴趣,一声令下,全部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选区,有的用蒙版,还有的抠图等等,到了规定时间一统计,至少有10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们在交流这些方法的时候,还不断想出新的方法。所以说,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亲自动手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信任,因为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只会工作的机器人。
3 鼓励和表扬是捷径
人类学习的第一项动机是探索心,前面已经讲过,第二项动机就是好胜心,或者说得婉转些,是期望得到表扬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
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一个人希望得到他同类赞许的愿望,肯定是社会对他的最大约束力之一。但在这种复杂感情中,建设性同破坏性的力量密切地交织在一起。要求得到表扬和赞许的愿望,本来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如果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比同学、伙伴们更高明、更强有力或更有才智,那就容易产生极端自私的心理状态,而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注意防止为了引导学生努力工作而使用那种会造成个人好胜心的简单化的方法。
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我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1)优秀作品和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和展示。(2)表扬的时候优点说的越具体越好。(3)学生们勇敢的尝试和创新要鼓励。(4)批评时最好别点名。
讲了这么多,其实核心的思想就是要喜欢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知识的传达建立起信任的桥梁,老师不只是传达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1.1数据初步分析
数据主要运用SPSS巧.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运算和分析。量表信度采用克朗巴哈系数进行检验,结果显示Crnobach’S。为0.923,说明问卷信度极佳。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表)l,学生对班集体满意度水平比较低,期望值却比较高,说明学生对班集体管理要素的期望值比较高。学生在与室友关系、与同学关系教师教学态度方面有较高的满意度,在寝室环境、教室设施、寝室设施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对教室与学生交流、与室友关系、教师教学方法、班级凝聚力、学习风气的期望值较高,对班级网络交流、班级口号班徽班歌、三会活动的期望值较低。对32组测量指标中重要性评价值(I值)和满意度评价值P(值)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opleSTTest)结果表明(见表1),测量指标的实际表现均值均小于重要性均值,由双尾P值(2一atiled519.)<0.05,可判断二者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学生对班级的实际感受劣于他们对班级的期望,班级管理有改进的必要。
1.2IAP定位分析
32个变量重要性的均值工为4.26,实际表现的总均值P等于3.21。即重要性轴(工轴)和实际表现轴(P轴)的垂直相交点(I,P)为(4.26,3.21),基于该相交点可画出垂直相交的工轴和P轴,将32对变量归入四个象限中(图)l。继续保持区有10对变量,在四个象限中变量最多,分别是学习风气、同学关系、老师关系、与室友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这10对变量实际表现好,学生的期望值也高,需要继续保持优势。根据PIA分析步骤,对继续努力区变量进一步定位分析发现,与同学关系、与室友关系、教学态度为继续保持要素;与老师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内容实际表现相对不好,但重要性也相对较低,为需要适度改进要素;学习风气、教学方法实际表现相对不好,但学生期望值相对高,需要重点改进。努力过头区有8对变量,分别是教室环境、班委会工作、团支部工作、班级规章制度、班级信息透明度、班级舆论、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网络交流;这些项目学生满意度高,但学生并不太看重,说明管理者在这些项目上努力有些过头,以后可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对努力过头区变量进一步定位分析发现,班委会工作、班级规章制度重要性和实际表现的得分都相对较高,为继续保持要素;网络交流重要性低,实际表现好,是需要提升关注度的要素;团支部工作、班级口号、班徽和班歌、班级舆论重要性和满意度都相对较低,需进一步提升关注度和满意度;教室环境、班级信息透明度需重点改进。说明:(1)a.位于第I象限变量:1、8、9、10、15、19、23、25、26、28;b.位于第11象限变量:5、12、13、14、18、20、21、24;e.位于第111象限变量:2、3、4、11、17、30、31、32;d.位于第W象限变量:6、7、16、22、27、29。(2)1一32变量所代表的含义参见表1。低优先级区有8对变量,分别是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室设施、休息娱乐、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三会活动、班级活动。这些项目学生满意度低,学生不太看重,但也需要适度改进,相关部门不应忽视。对低优先级区变量进一步定位发现,课程设置、学时安排、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为需要继续努力的要素;三会活动、班级活动为努力过头要素;教室设施、休息娱乐为重点改进要素。重点改进区有6对变量,分别是寝室环境、寝室设施、思想引导、班级凝聚力、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交流。这些项目重要性高,满意度低,为班级发展的主要劣势,函须改进。对重点改进区要素的进一步定位发现,班级凝聚力、教师与学生交流重要性高,实际表现相对较好,经过适当努力就可保持优势;思想引导、教学手段重要性低,实际表现好,需要继续提升其关注度,以达到进一步改进的目的;寝室环境重要性和满意度都相对较低,为低优先级事项;寝室设施的重要性评价很高,而实际表现相对较差,是重点改进事项。
2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分析表明,班级满意度总体偏低,表明班级管理绩效不高。班级管理需要及时优化,根据以上工队分析结果,形成如下班级管理优化策略。第一,在学习风气、与同学关系、与老师关系、与室友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10个方面保住优势,再创佳绩。细致的优先次序是:与同学关系、与室友关系、教学态度继续保持优势;与老师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内容适度改进;学习风气、教学方法为相对需要重点改进的要素。具体措施有:学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巩固和整治学习风气、班级风气、课堂秩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交友意识,使学生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相关部门和教师要合力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进方面有进一步突破,以继续发挥这些要素的优势。辅导员和班委会要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班级目标,形成奋斗的动力。第二,在教室环境、班委会工作、团支部工作、班级规章制度、班级信息透明度、班级舆论、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网络交流8个方面适宜顺其自然,不必灌入更多精力。更细致的优化策略是:班委会工作、班级规章制度要继续保持优势;网络交流为需要提升关注度;团支部工作、班级口号、班徽和班歌、班级舆论需要进一步提升关注度和满意度;教室环境、班级信息透明度为需要重点改进的要素。值得注意的是,班委会工作、团支部工作、网络交流等事项虽不为学生所重视,但是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事项,需要提升学生对其的关注度。第三,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室设施、休息娱乐、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三会活动、班级活动8个方面适度改良。更细致的优先次序为:课程设置、学时安排、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为需要继续保持;三会活动、班级活动为努力过头要素,可不作重点关注;教室设施、休息娱乐相对需要重点改进,相关部门需要对教室设施予以更新改造,对休息娱乐的项目和时间予以合理安排。第四,在寝室环境、寝室设施、思想引导、班级凝聚力、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交流6个方面必须重点提升。更细致的优先次序为:班级凝聚力、教师与学生交流为经过适当努力就可以保持优势;思想引导、教学手段需要提升其关注度;寝室环境重要性和满意度为适度改进事项;寝室设施是重中之重的改进事项。具体措施有:学生在寝室设施和寝室环境方面表现得尤其不满,学校相关部门需投入财力和物力对寝室环境、寝室设施进行改造;教师与学生急切需要开展更加广泛、更深入、更频繁的交流;心理职能部门、辅导员等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与心理辅导,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干部管理方式、共同的奋斗目标、更好的班级声誉和荣誉、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加强班级凝聚力;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对教学手段期望值更高,教师必须在教学手段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
3讨论
本文根据我校电化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主客观因素,提出合理优化电教课秩序的措施。电化教学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率的最优化。然而在课堂电化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课堂不仅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对教学产生负面效应。
1 充分认识电化教学的误区
1.1 以教学实录代替上课 本学期不完全统计各科使用实录占电教课10%,电视录像中教师的教学速度快,而学生对这种即现即逝的教学方法不甚习惯,对其中教学信息来不及捕捉、反应,教学中教师则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恰恰违反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效率的初衷。整堂课让学生观看录像,而教学不对学生进行适当分析讲解和答疑,就会使学生视觉感受和心理都十分疲劳,形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1.2 教师对电教媒体的操作和使用不当 在电化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由于对电教设备性能不熟悉,存在使用操作不当,出现影像不清,影像变形,甚至不出现影像的现象,损坏教学设备,致使宝贵的教学时间白白过去,学生一无所获。
1.3 选用电教教材内容不适当 有的教师选用的电教教材类型不适应学生的视听能力,内容有的偏离主题,不能满足学生视听需要,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4 以电教媒体代替一切传统媒体 有些教师喜欢用幻灯、录音、录像、VCD等电教媒体取代黑板、挂图、实物等演示,甚至个别老师把物理实验课也搬到电教室上,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干扰。有的教师使用媒体时间较长,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效果自然不理想。
2 加强电化教学的管理,优化课堂秩序
2.1 增强教师的电教意识 家业置好了,这些器材不应当来做摆设和应付检查,而应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功能。为了强化教师的电教意识,使电教手段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学校应加强教师电教理论、电教作用及意义、课题研究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学校不仅应使教师从理论上认识合理开展电教的重要性,还应组织部分教师参观学习、观摩电教公开课,课后讨论、谈体会,让教师从实践中体会到开展电化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2.2 熟悉设备性能,正确操作媒体,优化课堂秩序 学校应组织教师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训练。最好能“持证上岗”。①学习电教设备的操作技能:由于电教设备的不断更新,部分教师对设备使用不熟悉,因此学校应组织力量每期举办2次人人参加的电教设备操作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应分别介绍投影仪、放像机、实物展台、录音机等设备的基本性能及操作使用方法;②学习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的制作技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制作一些常用的电教软件,如投影片、动画等用于教学,这是学校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首因效应;历史教学
人们在第一次相互交往过程中,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其以后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首因效应。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上好第一次历史课,利用好首因效应,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历史课的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并可为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首因效应在历史课上的作用,做好第一次历史新课教学,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首因效应,教好初中第一堂历史课程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上好第一堂历史课,会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把首因效应与新课的导入结合运用,更能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热爱。初中一年级的第一次历史课,它产生的首因效应是最明显、最直接的,对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影响也是最重要的。教师上好第一堂历史课,能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第一次历史课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教师在第一次上历史课时,在自己的言行举止、讲课态度和说话方式、穿衣打扮等各个方面,都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让学生对教师的品德、才能、学识、教学方式等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课堂秩序。除了教学内容外,第一堂历史课还应在课堂秩序方面为学生树立好的规矩,让学生在每次上历史课时都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历史课教学有序开展。在学生心中,历史课是副科,并不重要,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为教学的基础,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最后,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历史课的教学意义。第一次上历史课,教师要让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思想意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课程的方法和要领,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效益。
二、重视新课导入,让每堂课都产生首因效应
在一般初中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历史课不同于其他主要课程,上课时间一般会安排在学生非最佳状态内。这样的时间安排容易使学生精力分散不集中、易感到困乏,如果一上课就进入主要内容教学,而不采用课程导入,就很难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就要重视每一次历史课的教学,特别是要重视每一次新课的导入。要通过运用多种导入方式,让学生在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中都能产生首因效应,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历史课的新鲜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一)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导课内容
教师进行导课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导入内容,这样才能产生不同的首因效应。例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刚开始学习历史,导课内容要突出学习兴趣;初二学生历史导课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初三学生即将中考,历史课的导入应以基本知识的导入为重点。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导课内容
在我们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每一节内容都有导课内容。比如,书本上的许多图片、诗歌民谣、故事等。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课程导课会产生积极效果。
(三)运用联想回顾法导课
教师可以利用新课与旧课内容的关联性来进行导课,通过让学生回顾与联想以前所学内容来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历史渊源的求知欲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例如,可以通过“商鞅变法”这一课来导入“秦朝的统一”的内容。因为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各国奠定了强大坚实的基础,故而才有了后来的六国统一。
(四)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导课
通过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进行导课,把抽象枯燥的历史变为看得见的形象的画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例如,运用《百家讲坛》《大国崛起》《百年中国》等视频资料进行导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
(五)联系实际问题导课教
师可以运用社会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导课,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教学内容中,能产生较好的首因效应。例如,可以运用我国历史文物和资料的发现,国宝鼠首、兔首的遗物与回归,导入第二次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高历史课教学的目的性。
三、结语
教师要通过运用多种方式导课,提高历史课教学的首因效应,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光辉.首因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32):130-131.
关键词:大学生;低头;学风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会已经从传统媒体时代步入以数字化媒体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体时代。这一时代变迁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甚至生活方式,大学也毫无例外的受到影响。手机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集网络通信及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平台。手机进入大学校园,一方面让大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产生了“手机依赖症”,在学习之余和大学课堂均“手不释机”,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大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大学课堂“低头族”的成因
第一,学生个人因素。学生个人因素是课堂“低头族”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大学有着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多强调学生的自我负责、自我约束。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自制力较差,加之入学前一直在教师和家长严苛的监视下被动学习,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即时沟通功能和娱乐功能,对青年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于是放松自我,成为被手机绑架的课堂“低头族”。另一方面,进校初期就有明确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的大学生极少,其原因一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积极进行规划的主动性不强;二是大学不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规划的引导,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缺少“职业生涯设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沉迷于手机成为“低头族”也就顺理成章了。第二,大学课堂因素。从课程设置和课堂模式的角度来看,“低头族”现象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学习主体的责任。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高校大多数课程设置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尤其是公共课程。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可能花很多精力去管理课堂秩序,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尽管教师有管理课堂秩序的责任,但对于已是成人的90后大学生来说,自我意识强烈,严词批评甚至没收手机均可能造成教师的困扰,所以教师往往对于课堂“低头族”采用听之任之的态度。大学课程设置上,一般学时数均在32个或以上,既使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感染力强的教师,也不可能在三四十个课时内做到每节课精彩、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可能使用手机打发上课时间。第三,大学考核因素。当今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学生的考核方式,均与“低头族”的产生不无关系。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课堂教学秩序、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职称、晋升没有多大关联,部分教师上课仅仅是完成教学考核任务,因此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毫无听课兴趣,因此成为“低头族”。此外,大多数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考前划考试范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考前突击轻松过关。这样既造成考核结果的失真,也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二、大学课堂“低头族”对学风建设的危害
第一,“低头族”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低头族”,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危害:一是上课时间聊天或玩游戏,会对周边正常听课的同学产生干扰,降低其听课质量,而且偶尔发出的声音打断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对教师的授课思路产生影响。二是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受到影响。当低头玩手机成为习惯,上课期间就不能保证专心听教师讲课,甚至自顾自地聊天玩游戏,完全对课堂教学内容一无所知。三是教师的授课情绪受到影响。教育活动开展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但大量“低头族”的存在,教师提问回应寥寥,无疑打击了授课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进而演变为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产生冲击。传统的课堂记笔记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印象,又能让学生在上课期间保持一定的专注度。但在手机进入大学课堂以后,由于智能手机均具有拍照功能,有PPT和板书时直接用手机拍照留存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讲授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讲授内容并没有经过大脑,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对于教师所提的思考题、启发题,学生不独立思索解决方案,而是拿起手机求助于网络,养成思考的惰性,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产生不利影响。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第三,不利于大学生个性与心理发展。大学是学生个性和心理最终成型的关键时期,过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以弥补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情感的缺失,会影响到现实世界跟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沟通障碍,加深了孤独感,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大学期间本应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在互动过程中相互提高,如果人情关系淡漠,学习氛围必然也受到影响,对学生本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学风建设都具有负面效应。而且学习时间过多被手机占用,产生严重的“手机依赖症”,缺乏对知识的渴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合理引导“低头族”,建设优良学风
大学课堂“低头族”现象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如何减轻手机对大学教育和学生个人的损害已成为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的棘手问题。虽然不少高校发出倡议,甚至出台强制措施,但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低头族”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必须多管齐下对该问题进行治理,以改善校园学风。第一,合理引导,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大学四年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尽早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并在大学期间不断管理、评估和调整,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首先应在新生进校的入学教育中合理引导,让学生明白大学期间学习的重要性,入学初期即定下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及以后的人生规划。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大学生活,解放“手机依赖症”。很多高校的社团组织为促进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进行了很多主题活动,倡议学生远离手机,拒做课堂“低头族”,即收到一定的效果。第二,适应移动互联网潮流,改革教学方式。随着移动手机媒体时代到来,要想根治课堂“低头”,还应该顺应潮流、提高教师的新媒体媒介素养,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将手机适当引入到教学过程,如建立微信公众学习平台、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模式等。如国家教学名师、南京大学教授左玉辉使用“微信点名”,要求学生使用微信平台,通过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签到,学生可通过微信平台随堂交作业,取得良好的效果①。此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面对面直接灌输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通过专题演讲、课堂讨论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教师虽然有课堂秩序管理的权限,可以对违规学生进行处罚,但如何具体实施却无章可循。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浙江传媒学院戴冰洁老师在课堂“怒摔手机”,即引发广泛争议②。为规范课堂行为,高校可以出台具体的规章,用制度来约束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为树立良好的学风奠定基础。可以采用的方式,一是强制措施,如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出台《关于上课期间手机管理的规定》,学生上课时玩手机,将被没收一个月;武汉理工学院规定,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发现一次扣除1分平时成绩,直至扣完平时成绩为止。二是引导措施,如河南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在教室第一排设置手机收纳袋,课前将手机或静音或关机后放入收纳袋,课后取回③。
四、结语
课堂“低头族”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已受到社会、高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密切关注。而采用何种方式对课堂“低头族”进行管理,也是横亘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减少校园“低头族”、建设优良的学风,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达成共识,多管齐下,通过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对该问题进行治理。与此同时,高校亦应改变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投入,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可能使“低头族”放下手机,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作者:吴言军 单位:三峡大学
注释:
①扬子晚报《南大上课玩“微信点名”,规定时间里不用微信答题算没签到》。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