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和客户沟通的技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在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
1.1 患者刚进入医院,突然改变环境,会导致其有一些不良心理表现,其对新的环境会有不适应,其会有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在治疗中配合情况不好,这会给护理措施带来一定的困难。故此时应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说出自身的困惑,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在治疗中给予最大的配合工作。
1.2 良好的沟通可让护理措施顺利地实施起来。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其要进行封闭管理,这让患者的旁边没有一个家属,这样会让患者更加感到孤独,想念自己的亲属,患者会有逃出医院的想法,一些患者更会出现一些妄想症状,想象有人会对其不利,从而对医生和护理人员产生对立的态度,在治疗中给予抵触。护理人员应用各种机会和患者进行沟通,多进行交谈,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其交成朋友,从给予其进行心理干预,这样可利于之后护理措施的开展。
1.3 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可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对治疗和护理工作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些患者住院之后因为没有其他家属在身边陪伴,故对其情况就无法完全了解,这对诊断、治疗、护理工作都有很大的障碍。故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就非常的重要,和其沟通中可更好的了解其具体情况,从而好合理地安排治疗护理措施。一些患者因为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致使在期间会不断的发生各种各样的改变,而治疗方法却一直不变,致使疗效不乐观,此时护理人员应不断地和其进行沟通,了解其现今的一些情况,对其心理情况有详细的掌握,从而更好地调整治疗和护理的措施。
1.4 良好的沟通可明显降低纠纷的发生几率。精神科的患者有很大的特殊性,患者大多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自身还多有幻觉的产生,或者其有抑郁等情况发生,一些患者还有一定的攻击性,故应要对此类情况进行预防,护理人员应多去查看患者的情况,多找时间和其沟通,从而避免此类不良情况发生。对患者的情况要多加观察和注意,对其心理情况要及时了解,早期发现患者的问题,早期给予对症措施。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还可明显地降低其发生纠纷的几率,和患者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对治疗护理都非常重要。
1.5 良好的沟通对患者出院之后再次回到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患者在逐渐康复后会有一些心理上的压力,担心如痊愈之后再次回归社会,会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从而心理方面的压力很大。故护理人员应在沟通中多对其进行讲解,让患者对自身的价值进行确认,消除自身的压力,正确面对自己,调整好心态,从而在回归社会后自身可以适应。在患者回归社会后应要和患者的家属及朋友等进行沟通,让其更好地配合患者适应社会。
2.如果进行良好的沟通
2.1 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是沟通中必要的条件。一些患者因为自身疾病所影响,会对医生和护理人员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打骂、攻击等情况经常发生,一些患者更会对护理人员的身体进行攻击,有些患者还会性骚扰护理人员。此类情况都会对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和伤害,如自身的素质不过关会对患者产生逆反心理,在治疗中给予其主观的操作,给予其报复,此类情况反复就让护患关系更加恶劣,患者对护理人员也更加恶劣。故自身的素质非常的重要,护理人员要对其理解,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控制,保持自身的职业形象,反复沟通患者,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2.2 和患者进行第一次沟通非常的重要。患者刚刚进入医院,护理人员应对其关怀,照顾,做好细致的工作,因第一次和其进行接触,故要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和其建立好第一印象,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让其认为护理人员非常的亲切,像自己的家人朋友一样。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才可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更加信任,从而为以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做好关键地基础工作。
2.3 找一个可沟通的话题非常重要。患者因为疾病会有很多无端的想法,这些想法多不切实际,在和患者进行沟通时应找一个患者有兴趣的话题进行沟通,可从患者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中找话题;找出突破口和患者进行沟通可让话题丰富,从而让患者说出自身的想法及情况,护理人员要不断地控制话题的转移,从而多了解其情况,这样才可让沟通的情况更加详细。
2.4 在和患者沟通中要和其和平共处,并对其尊重。良好的关系应平等相待,和其做成朋友。患者因疾病会有众多古怪的想法,自身的情况也不好,护理人员如对其有歧视会让患者感到得不到尊重,让交流沟通更加不良。进行沟通时应要掌握语言方面的技巧,不可出现对患者不尊重的语言,也不要像审问一样和其进行沟通。避免在沟通中随意,要认真面对和其的对话,要让患者感觉到护理人员对其很尊重,想和其做成朋友,理解其的想法。和其沟通的语言应让患者可以理解,并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给以处理。如患者为多疑型的患者,其会对护理人员有很强的戒心,这时护理人员在谈话时应要和其有一定的距离,沟通时要倾听其的话语,找一个可以交谈的话题作为突破患者心理防线的切入点。如患者为悲观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要给予关怀和蔼的态度和其沟通,让其把自身的悲观想法说出来。患者叙述的隐私护理人员应给予医疗保密,不可随意乱说,沟通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关键词:儿科;沟通;护理
人们通过交流传递信息,以各种方式,如文字、手势、语言等建立社会关系。在儿科护理中,不仅人群密度高而且容易哭闹,家长们焦虑和烦躁,再加上孩子是一个特殊的患者,他不像成人那样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并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不一样,所以在孩子治疗过程中,要发挥护理人员的一些具体技能。在护理过程中容易产生令人不快的问题。如果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护士和患者以及他们的父母之间会相互信任,这种信任不仅有利于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的发展,更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但护士如果用不适当的语言沟通,孩子和父母都会极为反感,即使是正常的治疗也容易使护理人员的护理变得困难。所以沟通是最基本的工具,与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沟通非常重要[1]。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了护理人员与患儿的关系,并对其父母和谐相处是治疗的基本,同时也是患者克服疾病的基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桥梁,通过知识、技术的纽带,使护士工作更加顺利,使患者及家属更感激。
1 目的
1.1护士与患者及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护理人员的短缺导致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我国护士文献报告中无论是绝对还是相对数严重不足,护理人员短缺,工作超负荷,单调的重复性工作,责任心强,导致护士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导致护理人员带着这些消极情绪接触患者和他们的父母。因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沟通不够,孩子的父母给出相关的问题往往没有及时回答。在实际操作中,技能操作中往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家长经常对医务人员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快速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无法满足家长的需要,因此,护患关系将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了一个阻碍作用,最终不仅导致了护患关系紧张,还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最后,它会导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的恶化,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1.2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及家长沟通过程很重要,护理人员对患儿需要进行一些操作,患儿和他们的父母有时无法理解护理人员的行为,如果这个时间护理人员不能很好地给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解释,或在解释过程中不给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些良好的态度,最终护患关系变得紧张,对康复的孩子会产生消极结果。当然,沟通的过程也要尽量避免一些负面因素的沟通。通过不断的实践,最终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
2 方法
2.1护理人员非语言沟通能力 护士在外部形象上要有尊严和吸引力,包括手持器械、服装、精神状态等。一个良好的形象能给患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护士长沟通中也有重要作用。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听从孩子和家长的倾听,而在倾听孩子的言行举止、动作等过程中,要理解孩子说的和父母的表达含义。倾听过程不轻松,应集中精力、保持适当的距离,自然的姿势,不要随意打断患者和他们的父母说话。说一段,点点头,笑笑,露出怜悯之神情,然后让它继续描述病情的状态,最后,护理人员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重点重复,让他知道你理解,让一个人感受到你的关注,让患者在康复中树立信心。
2.2护理人员在语言沟通时应注意儿童的问题,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宝宝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对身体和精神的需求。3岁的孩子经常口齿不清,也让人很难理解他们的需求。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虽然已经能说少量的语言和可以用身体动作描述要表达的东西,但容易夸大事实,所以护理人员可以听他们家长的长篇叙述,并且耐心倾听,和孩子们建立感情,消除孩子的敌对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在沟通中发挥好作用。因为孩子的父母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例如父母的教育,理解,耐心等,也要求护士在与他们沟通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儿科,虽然孩子是患者。但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表达,也无法理解这种疾病的后果,所以父母在沟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
2.3护理人员避免语言交流的消极因素 由于患者的增加,他们需要更高质量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与孩子和家长缺少接触,导致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沟通,结果使护士与患者缺乏了解,患儿及家长均不满意,护理人员的工作疲劳使护士在沟通中无法掌握最佳的语气,结果使沟通恶化。而护理队伍中的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沟通不能产生好的效果[3]。为了使沟通成为可能,并取得好的效果,护理人员不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其沟通能力。平时,可以在这方面多读些书或文章,这样他们就能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3 验
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针对儿科患者的特点,创造了一种多样性的儿科护理人员沟通艺术。因此,护理部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这方面的培训,最终使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护患能最终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岳树锦,成翼娟.影响护士应用治疗性沟通技巧的因素及政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18(10):891.
【关键词】沟通; 健康体检; 作用; 技巧.
【中图分类号】R19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42-0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价值观念以及维权观念悄然发生改变,尤其对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有所提高。当前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已成为社会敏感话题。因此,如何在开展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值得思考的话题。由于体检中心每天面对这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体检人员,医务人员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满足工作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1 沟通技巧在健康体检护理中的作用
在健康体检护理中,如何提高护士和客户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已成为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根本所在。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就难以实现和谐护客关系。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的提升,在沟通过程中,客户既希望得到心理安慰与支持,也希望了解更多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因此,实行沟通技巧,可有效缓解客户与护士之间的紧张关系,避免出现医疗纠纷和降低投诉率,提高满意度。
2 沟通技巧分析
2.1 语言技巧
在护士与客户沟通过程中,语言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在语言交谈时,护士应注意掌握以下技巧:
2.2.1 尊重客户,尽量使用礼貌用语;
2.2.2 沟通语言直白易懂,语速适当,减少过于专业化语言;
2.2.3 尽量使用安慰性语言,以此提高客户体检的信息,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2.4 严格遵守医疗制度,尊重客户隐私,尤其对于较为敏感的话题,需征求
客户意见,实现有效沟通,应注意语言的含蓄型、委婉性,以免增加心理负担;
2.2.5 考虑不同客户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实现语言沟通。所谓差异性,主要包括客户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因此需采取不同的语言内容与表达方式。
2.2.6 运用语言艺术,如果客户将不满发泄给护士,需要护士提高心理素质,做到察言观色,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化解矛盾。
2.2 非语言技巧
2.2.1 仪表着装。要求护士必须得体着装,不佩戴首饰、仪表端庄,不涂抹浓妆,给客户留下好印象,提高满意度。
2.2.2 面部表情。在护士和客户沟通过程中,要求表情自然,耐心倾听,同时配有微笑、点头等回应动作,以表示对客户的理解。
2.2.3 姿态。护士的一举一动都应与职业规范相符,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应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体谅客户,获得客户信任,树立职业形象。
2.2.4 肢体动作。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接触客户是一种无声的帮助与安慰,如抚摸哭闹的幼儿、搀扶老人、轻拍咳嗽痰多的客户背部等,通过关心、呵护客户,可取的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3 健康体检护理的全过程沟通
3.1 体检前的沟通
由于健康体检中心的客户并不是医务人员,因此对体检工作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护士事先了解客户的年龄、工作、检查项目等,确定体检日期、体检量,并告知客户具体的体检流程以及注意事项。通过耐心沟通,提高客户满意度,只有争取客户的积极配合,才能确保体检事项的顺利完成。
3.2 体检中的沟通
护士对客户的关爱与呵护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更需要进行细致入微的服务行为,如倒上一杯水、披上一件外衣等,要求医护人员端庄举止、笑容温馨,统一着装、保持干净。在冬季听诊时,先用手捂热听诊器;如果遇到老年人或者行动不便的客户,主动搀扶、提供帮助。通过这些无声的交流,给客户传递了关心、理解的信息。如果客户产生疑问,应主动解释;客户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让客户在体检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温暖,轻松地完成体检过程。
3.3 体检后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