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研课题申请流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科研课题管理系统;Java EE平台;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018-02
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今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1]。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加快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渗透到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高职学院刻不容缓的建设项目[2]。科研管理系统就是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信息化管理这个课题进行研发,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帮助科研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科研课题管理,并且提供教师学术成果申报接口。
1 系统分析
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用户权限共有三种,分别是普通教师、科研部门管理员以及评审专家。其中普通教师有科研课题立项、科研经费申请、科研课题结题申请以及学术成果申报功能权限;评审专家有审核科研课题立项以及科研课题结题功能权限;科研部门管理员用有科研经费审核管理以及学术成果审核登记功能权限。三类用户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1.1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课题管理由科研课题申报、课题流程管理以及科研项目结题三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成。
科研课题申报流程分为两步:首先由教师填写科研课题申报表,并上传Word电子文档作为附件,然后评审专家可以下载申报表的电子文档进行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
课题流程管理分为两个部分,科研课题进度管理以及科研经费管理。承担课题的教师每季度填写项目进度报告,科研处管理员进行随时登陆平台追踪课题进度;教师在平台上进行科研课题经费申请,由科研部门管理员进行审批,并实现与财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完善课题经费报账机制,实现经费报销记录管理以及经费余额管理等子功能,。
科研课题结题流程与申报流程基本一致,首先教师填写科研课题结题申请,并上传结题报告的电子文档以及成果材料作为附件,评审专家下载结题报告和成果材料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审意见。
1.2 科研成果申报
提供教师申报通道接口,教师用户提交学术成果的申报材料。由科研部门管理员认定科研成果后记录在数据库科研成果信息库中。同时为科研部门管理员提供对科研成果的分类查询、统计以及报表导出和打印等功能,在系统中将科研成果分为论文、设计、课题、讲座、著作、学术成果获奖以及专利等七个大类。
2 系统设计
系统使用SSH框架按照三层架构模式开发,分为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以及表示层[3]。表示层采用Struts框架,使用action控制器与页面进行数据交互;业务逻辑层采用Spring框架,负责系统复杂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持久层采用Hibernate框架,调用JDBC模块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4]。整个架构层次清晰,将数据库操作代码、业务逻辑代码和页面显示代码分开,提升了代码的复用性,降低了代码的耦合性,从而增强了程序的可扩展性。下面重点介绍科研项目管理中三个重要功能模块设计,分别是科研项目申报模块、项目流程管理模块和科研项目结题模块。
2.1 科研项目申报模块设计
科研项目申报模块分为科研项目信息提交、申报书上传、科研项目审核三大功能,由控制器DelareAction、UploadAction和VerifyAction通过调用业务层和持久层代码来完成。控制器中函数及其功能如表1所示。
2.2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设计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由三个功能构成,分别是课题基本信息管理、课题经费管理以及课题进度管理。通过控制器Finish、FundsManageAction和ProgressAction调用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层代码完成,控制器函数及功能如表2所示。
2.3 科研项目结题模块设计
科研项目结题模块功能由课题结题申请提交、课题结题申请书上传以及课题结题申请审核三个功能组成。通过控制器FinishExpertAction完成结题申请提交功能,UploadExpertAction完成结题申请书上传功能,CheckFinashExpertAction完成结题申请审核功能。具体功能模块的函数及其功能见表3。
3 结束语
科研管理系统的研发对改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管理方式能够起到作用。采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科研课题管理,能够方便科研管理工作者实时掌握学院科研整体情况,对提升高职学院科研能力有所帮助。该系统根据作者所在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实际需求进行研发,在高职院校中具有推广性。
参考文献:
[1] 宋嵘嵘. 刍议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3): 24-28.
[2] 马俊丽.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研究[J]. 信息通信, 2014(10): 102-105.
【关键词】科研课题管理系统;课题管理;科研
需求是系统开发的基础,系统的开发过程都是以获取需求为目的的活动,即理解用户根本需求和目标。准确获取用户的需求是系统成功的开端。
通过需求描述,完成需求分析的最终目的,即建立系统的需求模型。
1.现状调研与分析
通过走访和调研高职院校科研处参加课题项目的教师和主管,了解到通常的课题的管理流程如下:省级课题主管单位(下发科研课题指导文件、选题目录等材料)校级课题管理人员及教师(校级课题管理人员组织教师进行选题并申请课题)校级学术委员会(对申请的课题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校级课题管理人员(根据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对课题进行推荐)省级课题主管单位(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研究审查,决定其可行性,进行意见反馈,对可行的课题下达课题研究任务书,并批准立项)校级课题管理人员(提示反馈省级课题主管单位的意见)各课题负责人(①根据课题任务书要求进行开题和课题的研究,并审查课题参与人员上报的阶段成果。②根据研究成果及开题计划,提出结题申请、申请课题延期或撤消课题。③提交结题材料或课题延期、撤消申请。)校级课题管理人员(①对各课题的阶段成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②对课题负责人提出的各种申请进行审查并上报③结题时检查结题材料并上报)省级课题主管单位(①动态监管各学校各课题研究情况。②对上报的结题材料,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对结题申请进行批示,并下达结题证明。③对延期或撤消课题的申请进行审查,并进行批示,反馈意见)校级课题管理人员(提示传达课题主管的批示)各课题负责人(根据批示,进行一下步工作,如同意结题,表示此课题的研究周期结束,自动转移到结题成果汇总;如果同意延期则重复课题的研究过程;如果撤消,则此课题取消。)
2.系统功能总体目标需求
在开发设计本系统时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便于管理,这种管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输入、输出、查询等功能的实现对各系部科研课题工作的进行管理、监督和服务支持。二是利用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来减少科研主管部门繁重、复杂的手工科研管理;第二是系统要进行安全性设计。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心血的结晶,为此系统通过进行加密算法设计,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以及系统在网络环境安全运行。第三要可扩展性,即系统开发完成后,不仅仅只能满足现阶段的科研工作需求,还能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信息处理对工作量、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处理能力的需求。
从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待开发的科研课题管理系统应达到以下几点:
(1)待开发科研课题管理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协调各个部门系办的科研工作。
(2)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涉及到对院校科研处管理员、校学术委员会专家、科研课题参与人员等人员和工作的管理,也涉及到科研成果奖励信息、科研课题项目信息的管理。
(3)对科研项目课题要及时进行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并督促教职工将各种科研成果信息及时录入到系统,以便于统计查询各个职工的科研工作情况、各部门的科研工作情况;查询统计全校的科研工作情况。
(4)教职工根据学校的科研计划,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课题申请人进行立项申请,每个部门负责审核,并把符合条件通过审核的课题,提交到校科研处审核。学校科研处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对已经申请的科研项目课题进行审批,对审批通过的项目课题进行立项。
(5)对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课题应组织相关的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并及时收录到系统中,实现成果共享。各项成果可作为学校评定科研人员的工作情况依据之一。
3.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根据目前的流程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因此本课题管理系统功能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管理、课题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管理等。
3.1信息管理。由院校科研课题负责人,采用内容管理的形式,对需要进行通知和公告的信息进行及时,方便相关人员了解信息和情况。也可以修改、删除相关错误和过时的信息,并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根据管理者和使用者权限,设置功能和权限。
3.2课题项目管理。课题项目管理是科研课题管理的重点内容。课题项目从申请、审核、专家评审、立项、中期管理、结题等各环节完全借助本系统来管理,根据流程和用户决定对应的功能模块。课题有其生存周期和各个阶段。根据课题管理要求和通常流程,课题管理需要课题信息管理、课题申报管理、课题评审管理、课题研究管理、结题管理。
3.3科研成果管理。各个课题研究参与人员可以进行个人科研成果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以及成果的统计,部门科研负责人可以对各个成员的成果信息进行审核,查询和汇总。对于审核通过的成果不能修改和删除。院校、部门科研负责人可以审核全校或本部门所有人员的成果信息,并可以进行汇总统计。
3.4系统管理。进行系统信息、系统参数、系统初始化等信息录入和设置。由于使用本系统的人员比较多,所以应该根据各自的人员和角色,决定各自的功能和模块。如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信息设置、系统信息初始化、数据库管理等。
4.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需求源于用户的限制,包括预算上的约束、机构政策、与其他软硬件系统间的互操作性,还包括安全规章、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等外部因素。如,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安全性要求等,具有以下:
1.可靠性与安全性;2.系统的可扩展性;3.系统的性能指标;4.易用性和兼容性
所谓财务共享平台服务,是指将原先分散到集团内部各基层业务单位的财务基本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通过网络为分布在企业集团内不同地区的业务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的共享服务。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就是在各科研单位财务部门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独立的财务共享信息职能部门,专门用于处理科研单位的日常财务核算业务,同时原科研单位的财务部门通过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和财务共享自助服务系统提交事项申请,并将会计原始凭证以扫描影像件形式采用二维码技术关联到具体的事项申请后提报给财务共享平台处理。
财务共享平台主要基于网页开发的两个系统:一个是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用于科研单位差旅费、化验计量费、仪器仪表修理费及技术协作费等日常业务;另一个是财务共享自助服务系统,用于应收、应付、资金和固定资产等业务的事项申请。
二、科研单位实施财务共享平台的重要意义
1.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
科研管理的关键是经费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审批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以金额为标准实行逐级审批。审批环节伴随着大量原始单据的流转,同时需要有专人进行单据的归集、传递和整理。实行财务共享平台以后,取消了大部分纸件的签批环节,各级审批负责人可随时根据系统上的待办工作关注需要批准的事项和金额。这样的处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节省了经费审批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占用。
2.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监控经费审批进度
研究室的科研人员作为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负责人,是最为关注经费审批流程的。在传统管理模式中,研究人员将所有纸质文件交由专人负责审批流转后无法及时得到各级申请的直接反馈意见,特别是当某一级审批人出具拒绝或者尚需完善的意见时,科研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改进。而在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上,科研人员作为申请人,填报申请单并提交后,每一级的申请在线上的申请单上一目了然,为科研人员的工作进度控制和安排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3.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虽然同属科研板块,但是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且各分支机构单独进行财务核算,对于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规范和制度在执行层面也会有所偏差,这就造成了逐级汇总生成的集团总部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而财务共享平台的建立旨在财务管理标准化和一体化,由统一部门集中会计核算,多层监管,规范操作,以实现集团公司范围财务水平的平衡,确保不同机构财务工作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性,同时也增强了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了资源统筹配置。
4.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实现会计凭证的无纸化
科研单位的研究项目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技术开发费的拨付、科研设备的构建很大程度都是阶段性分步骤地完成,配套的会计原始凭证如验收报告、竣工结算的纸质文件数量多且内容复杂。在财务共享平台上,可以直接根据会计记帐凭证准确定位到会计原始凭证的影像件,直观清晰,需要进行抽样的会计原始凭证也可以直接打印归档,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无纸化程度。
5.财务共享平台有助于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会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财务共享平台的流程设计就很好的为上述原则提供了保障。从科研人员的事项申请填报开始,到财务人员的收单和初审、财务共享人员的二级审核、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三级审核,再到审核完毕的待制单和制单完成,拒绝越级审批和替代审批,且整个过程全部保留纪录。特别是科研人员的申请事项出现变化需要修改申请时,修改的详细内容也会全程纪录,做到记录完整并且可以追溯修改痕迹。
三、现阶段科研单位在财务共享平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共享平台缺乏相应的科研资金信息
科研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性决定其在核算过程中需要对科研课题进行有效选择,但财务共享平台会计核算人员并不掌握具体科研课题的预算及资金拨付情况。如果科研人员前期填报时申请单的预留课题预算不足,就会直接导致制单失败,随之而来的是后面的制单过程中财务共享平台会计核算人员与科研单位财务人员再次甚至多次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业务处理的时间成本,直接影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
2.财务共享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
科研单位会计核算人员与财务共享平台会计核算人员缺乏有效沟通的方式,目前只能借助电话、邮件或者网络通讯工具。财务数据敏感保密,这些基础的通讯方式在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上不能提供有力保证。此外,会计核算过程结束后,没有及时反馈的有效途径和灵活的查询方式,造成科研单位的财务人员仍需按照事项申请单号逐笔查询会计记账凭证编号,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
3.财务共享平台模块管理增加了财务人员工作量
与以往的财务核算方式相比,财务共享平台通过科研事项申请单将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连接起来。由于部分会计核算业务过程较为复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对应科研事项申请单,相应增加了科研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如科研设备单机零购构建固定资产由采购、付款、在建工程和转资四部分构成,这就需要提交四次科研事项申请单。如现金支付业务,由于需使用“银行托收支票”过度科目,也使一次完成的日常业务提交两次科研事项申请。
4.财务共享平台的初期资料输入存在困难
由于会计资料无纸化尚未在全社会企业范围内实行,科研单位外部相关单位多以纸质发票为主。财务共享平台的会计核算以会计原始凭证的影像件为基础进行业务处理,一些会计核算业务发票数量巨大,导致影像件的扫描时间花费过多。例如与科研单位业务往来频繁的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专利年费及申请费,每次业务办理的发票有数百张之多,逐页扫描的工作量几乎占了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一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5.财务共享平台的设计存在缺陷
现阶段,相当多科研单位的财务共享平台系统本身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和财务自助服务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SAP之间信息更新尚不能完全同步,直接影响后续会计业务核算的时效性。其次,系统中存在大量无效、作废或者过期的科研事项申请单,无法自动定期清理和删除,造成系统资源无效占用和浪费。最后,基于网页开发系统的稳定性受制于网络,一旦网络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数据传输中断导致的数据部分遗失,给会计核算业务带来隐患。
四、推进科研单位财务共享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1.科研单位应加强经费预算与会计核算
首先,在科研课题立项之初就应贴近实际,正确编制课题预算,尽量涵盖科研项目涉及范围内的所有合理费用及资本支出。其次,对科研课题实行独立项目资金管理。建议以科研项目为依据进行独立课题经费核算,不能从科研人员的调配角度出发,认为只要是所属部门的课题都可以合并核算。第三,对单独的科研课题进行明细管理。如果满足了资本化条件的资金使用就不能作为费用进行核算,属于经常性项目的科研经费支出就不能作为特殊费用项目列支。
2.科研单位应加强会计信息的收集与沟通
科研单位应设计专门用于科研单位会计人员和财务共享平台会计人员专用的有效联系方式,做到有记录可查询。科研单位会计人员和财务共享平台会计人员的沟通可以分为日常事项沟通和特殊事项沟通。例如会计科目是否适用和会计记账凭证编号列示等属于日常沟通范围,可以在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上作为待办事项和已办事项列示;又例如资本化或者费用化,以及由哪个科研项目经费承担的问题属于特殊事项沟通范围,可以在财务共享费用报销系统上作为保留事项列示。同时,应提供多种条件筛选查询方式,以满足事项申请人、金额、初审及后审时间、供应商名称等各种查询要求。
3.科研单位应规范科研事项申请单的填报内容和提交方式
首先,简化科研事项申请单填报内容。随着财务共享财务人员对科研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逐步了解,科研事项申请单上的非核算内容可以适当减少和取消,如申请事由和支付方式等。其次,应尽量减少会计前后联系,顺序进行的复杂会计核算业务科研事项申请单的填报数量。如一次性完成科研设备单机零购构建固定资产的会计业务,可以只填报一次申请单,同时提供穿透式查询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双方财务人员的业务量,也使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流程更简单明晰。
4.科研单位应推进会计资料的无纸化管理
根据财政部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的要求,并考虑科研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特殊性,对于每季度或者每年发生一次的业务,会计原始凭证的纸件和扫描件需要按时归档妥善保管,但是对于每月规律性发生的,纸质会计原始凭证数量巨大的会计核算业务,则可以与相关业务单位协商直接以影像件作为业务办理和会计核算的依据,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扫描工作,也从根本上节约物力,避免浪费。
摘要:高效的科研管理系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科研水平,影响着学校的竞争力。如何有效加强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催生精品成果,已成为现在高校科研管理和科研管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利用网络对课题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使课题管理变得细致、快捷、方便,课题信息的查询、成果共享等将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提高课题管理水平,促进整个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这是该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课题管理;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2-2772-02
On the Informationized Meaning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erch Subject in Institutes
ZHANG Jian-ming
(Suzhou Branch Information Center,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Suzhou 215137, China)
Abstract: Efficient and systematic management to scientific reserch have direct infuence on an institute's reserch level and its competitive strength. So it is vital for reserchers and supervisors to decide how to emphasize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rch, to improve the reserch level and to make achievements with higher quality. More importantly, the employ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s a high-tech management, is more effective to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rch.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rch becomes faster, more elaborate, and more convenient. The inquiry of the information on relevant subjects and achievement-sharing becomes easier. In this case, it'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institute's management of reserch as well as the reserch level. All these problems will be solved in this essay.
Key words: informationize; management of research subjects; digitalize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科研作为高校的一个支撑层面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效的科研课题管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科研水平,影响着学校的竞争力。高校科研课题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管理的好坏,对于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传统方式下课题管理的不足
使用传统方式进行课题管理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题管理相比,无论是管理效率、管理成本,还是管理过程本身,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1.1 信息交流不畅通
在传统方式下,课题信息的传递,多通过文件,会议,电话等形式,不仅浪费时间、效率低,而且成本高。课题行政管理部门、专家与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人员的交流多通过会议、调研、座谈等形式进行,面对大量的课题,由于专家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对课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现在许多资料仍是纸质材料,数量很有限,比如课题的实验数据、会议记录、相关文件等,专家们很难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些资料。这样就无法大范围内征求专家们的意见。
1.2 管理成本高、无法再次开发利用
因大部分资料都是纸质资料。由于评审、交流的需要,要复印大家的资料,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从一个课题的申请、立项、结题,这其中还有批准、开题报告、中期评估、成果材料等,都需要打印成文字资料,数量巨大,并浪费巨大。
对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而言,在一年的课题研究过后,仅对部分优秀的课题进行推广,宣传,其它大部分资料,如参考资料、阶段性成果材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流失了。这就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并把一些来之不易的研究成果和数据丢失了,这对课题的研究和继承非常不利。
1.3 无法有效的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管理,效率低
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面对众对的课题,科研部门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力不从心,导致出现“重申报、轻过程”的现象,对所申请的课题消极应付,当要检查时就加班加点,突击准备资料,应付检查人员。有的甚至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简单的进行修改就一了了事。如没有专门人员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要在众多的档案中找到一课题的相关信息资料,是非常困难的。
2 课题管理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各高校数字化建设,我校已通过网络把所有的教学资源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逐渐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
现在我校还存在异地办学的情况,总院在南京、分院在苏州,这样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时间、空间和资源共享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又通过VPN把我们两地之间的两张孤立网络就连成一张网了,极大限度的实现了二校资源共享问题,这为我们课题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我院课题管理系统(221.224.80.217)有以下几点优势:
1) 现在我校还存在异地办学的情况,总院在南京、分院在苏州,极大的方便了我们二校的数据交流和共享,所有资料完全对教师、学生公开,充分利用二校资源,进行优势互补。
2) 通过网上信息管理平台,对课题进行网络化管理,实时、准确的记录各课题进展进度,所有课题的申请、立项、中期成果展示等都通过网上,很好的为科研管理部门和申请人之间架起了高效的沟通方式,为科研管理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支持,有助于整个学校的科研水平的提高。
3) 实现了对课题研究的科学、综合的管理应用,其次,相对以往的课题管理体制而言,实现大部分课题的“无纸化”工作,并且可以结合网络,让课题的研究资料等内容实现共享,既方便课题组人员的工作,也利于其他相关人员的学习参考,从而逐渐实现系统化、电子化、网络化。
4) 开发的课题研究管理系统对于实现高等学校课题研究从申报、审核、立项、中期管理、结题等方面信息化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课题研究管理系统”给出科学管理流程:从需求分析、主要功能模块、主要规范与工作流程、用户使用等方面对教学研究课题管理系统进行必要的规范,通过网络动态展示科研进程和研究成果。
5) 随着课题管理系统的逐步应用和时间的逐步累积,此系统将成为一个课题信息、管理、资料、成果展示的资源库,便于学校的信息化统一管理。
现在很多高校课题管理系统都在建设,甚至在城市级以上的部门都有此类系统,充分说明,建立“课题研究管理系统”对课题进行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随着我院对科研工作的日渐重视,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水平也需要得到提高。为加强和完善学院教科研课题的管理,使课题研究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较好地发挥教科研对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促进作用,开发一套适合本院实际的“课题研究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系统还不够完善,因为课题管理是一复杂的过程,对一些可变因素无法避免,这还要我们继续的进行开发与完善。
3 结束语
总之,合理的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对课题进行管理是一种趋势,随着我们对管理系统的逐步开发、完善,学院逐步的推行中,课题管理系统将在我院今后的科研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晓猛.关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6).
1.1工作流基本概念
工作流(Workflow)管理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1.2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驱动工作流实例执行并提供运行环境。对过程定义进行解释;控制过程实例的创建、激活、挂起、终止,负责过程实例状态的转换;控制活动实例间的转换,对工作流的执行进行导航;控制、管理和监督工作流过程实例和活动实例的执行;维护工作流相关数据和控制数据;调用外部应用程序。
2科研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高职学院科研管理主要包括科研课题、论文、著作、专利、获奖和对外技术服务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以科研课题为基本载体,在研究的过程中会、编写著作、申请专利,研究成果进行技术转化,并且获得奖励等。因此一个科研项目有丰富的研究内容,也会产生大量的研究成果,加上高职学院的科研项目数量多,转化快的特点,人工进行科研项目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科研管理适时性的需求。科研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生命周期要经过申请、审核、立项、开题、研究、中期检查、结题和成果鉴定等一系列过程,其中还包括科研经费、调研、交流、出版等内容,流程十分复杂。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开发平台选择
系统的开发基于Windows2003Server操作系统,以SQLServer2005作为公用的数据库,以2005为软件开发工具,采用B/S和C/S混合构架,运用工作流技术,开发高效、实用的科研管理系统。4.2数据库设计基于工作流的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部分主要包含组织机构方面的表和流程方面的表。组织机构主要设计的表有:部门表、职工基本情况表、著作信息表、论文信息表、项目申请表、项目合同表、进度检查表、项目鉴定表、经费来源表、经费使用计划表、科技奖励情况表、成果应用情况表、角色表、用户所属角色表、权限代码表等。
3.3工作流设计
系统工作流引擎采用HFBPM,HFBPM采用微软.NET平台开发,与项目采用的开发环境保持一致。HFBPM具有支持多启动节点、支持共享任务的处理、任务节点少,配置简单,却能支持任意复杂的流转等特点,符合科研管理系统对工作流引擎的要求。
3.4系统实现与测试
①数据访问基础类设计。为了提高编码效率,针对数据库的访问编写了基础类DB-Helper,专门负责对数据库的访问。②业务逻辑实现。业务逻辑层将用户对系统的操作与数据库的访问隔离,并将它们联系起来,实现内容与表现的分离。业务逻辑层实现了系统所提供的业务处理过程,根据科研管理信息的结构,业务逻辑层也划分为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和系统管理三个命名空间。用户通过表示层(Web页面)提交访问请求和参数,经过表示层的处理然后传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根据所定义的业务处理过程对数据进行加工,将加工后需要存储的数据传递给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采用存储过程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操作。数据访问层将用户所需要的数据以内存实体对象的方式传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对数据进行重组之后返回给表示层,表示层再以Web的页面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
4总结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政府对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投入资金越来越多,大力支持科研发展,科研整体实力逐步提高。各种科研项目研究经费不断增加,而相应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却没有跟着调整,财务管理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逐渐凸现,且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科研负责人对课题经费管理意识淡漠,材料采购自主性大,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绩效激励比例偏低,内部自制凭据转账,项目管理机构分散、科研政策碎片化,项目验收信息不透明等。有些是研究所内部管理的层次的问题,有些是研究所管理体制问题,有些是课题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观念问题。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完善材料采购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政性资金效益考核体系、增加管理层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统一科研项目管理机构、顶层设计科研制度、建立项目申请、评审验收公开等合理化建议,促进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51-0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张久祥(1975-),男,北京人,公共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纳税筹划等。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记录和计量中国经济发展前进步伐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并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随着新世纪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具有预算会计特点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在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多渠道、业务种类多样化、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目的是通过阐述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揭示出财务管理面临的紧迫问题,分析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提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进一步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探索促进我国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良性发展的新途径。公益性科研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当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满足单位微观管理的需要。公益类科研单位由于预算资金管理模式的局限,支出是预算执行的方式,核算支出是为了预算管理服务的,具有较强的宏观意识,忽略了微观管理的要求。造成上述问题既有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问题,也有科研负责人管理科研经费的观念问题。
二、公益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材料采购随意性强
科学研究中所需材料由课题负责人自行确定供应商,与供应商协商确定价格后,课题组秘书采购,以财务报销形式代替材料采购,省略了材料采购申请、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等多个环节。这种管理方便科研课题组材料采购,节省了人力和采购时间,但却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财务管理的控制风险。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以报销代替采购的财务管理方式,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也增加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风险。
2、固定资产管理薄弱
科研项目经费中经常采购专用设备和办公设备,科研项目研究结束验收之后,所采购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存在下列情况:在科研项目中重复购置设备;科研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一些需要在异地建立科研基地的项目,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在课题验收结题后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研究所内的项目在结题后,固定资产处置程序流于形式。异地购置的固定资产缺少异地处置固定资产程序的透明度。在某些科研项目中,普通的办公性固定资产占比重较大,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
3、科研项目预算批复与预算执行不符
公益性科研单位由于科研的特殊性,科研项目小组通常负责科研项目的争取和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最后的结题等,对于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关注不够。加上部门间配合度低,故经常出现科研业务开展与预算执行进度不符、资金拨付与预算执行不一致情况。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多个课题,经常在不同科研课题之间、相同科研课题不同预算科目之间进行帐务调整,造成申请预算与预算执行不一致。一般是哪个科研项目先结题就先行使用其经费,使科研项目支出与科学项目研究缺乏相关性。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课题验收时通过调帐来实现财务验收,不符合国家课题经费管理的相应规定,严重违反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有些科研人员,因为申请课题不多,为了安排其他科研支出,经常会保留部分科研经费。在课题结题之后,将此经费转入自主管理的课题经费,脱离了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监管。这种情况在科研单位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严重影响国家财政资金的效益。
4、偏低的绩效激励比例制约科研人员积极性
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点,然而很多科研项目负责人社会责任淡漠,只重视科研经费的申请,而轻视科研成果的产出。公益性科研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责任划分、量化、奖惩制度不明确。公益性科研单位重视申请科研项目经费金额,轻视使用,即使使用中出现问题,也是尽可能减轻处置,而没有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单位科研声誉,不利于申请科研经费的效率。多数公益性科研单位没有设立相应的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内部审计,从而削弱了科研院所执行内部控制的自觉性。目前,科研项目中间接费用的5%用于科研人员绩效激励,比例偏低,未能激发科研人员全心搞科研。也没有解决科研人员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增多其待遇就随之提高的问题。
5、项目管理机构分散
我国的科研项目审批存在多个机构都可以批复科研项目经费的情况。有的科研人员科研信誉意识薄弱,用同一个科研项目内容向不同的机构申请项目经费,研究内容没有本质区别。有的科研单位在某些科研领域研究实力较强,该单位参加项目评审人占评委比重高,故申请科研经费成功率高,导致某些单位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优势,影响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浪费。科研项目管理机构多,不同的科研项目对应不同的制度。对同一科研项目,因为是在不同的地方申请的,就需要执行不同的规定,造成科研人员产生各种困惑,影响科研政策的执行。
6、项目立项、评审、验收信息不透明
我国科研项目验收成果由主管部门保存,未向社会公开。目前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由单位享有专利权,科研专利社会成果转化率低。科研资金使用情况及研究成果情况向社会公开不够,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科研立项、评审、验收缺乏社会监督,造成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套取科研资金现象时有发生。科研项目验收通过后,科研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科研项目对社会发展贡献率不高。
三、公益性科研单位完善财务管理的建议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需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评审验收、成果利用、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设备及材料采购管理等方面完善,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科研实力进一步提高。
1、完善材料采购制度
公益性科研单位采用以采购代替支出的管理制度,存在内部控制管理风险。公益性科研单位应根据科研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材料采购制度,明确材料采购的流程,确定采购范围,加强单位集中采购的力度,制定材料采购申请、验收入库、领用出库制度,确保材料采购公开化、透明化。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公益性科研单位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采购,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采购、使用、保管、处置制度。制定异地采购、使用、处置固定资产制度,加强异地固定资产的管理。科研项目所需物资要有专门机构统一采购、协调使用,并指定专人保管,这样才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建立财政性资金效益考核体系
公益性科研单位研究成果不仅涉及科学研究,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在专利、技术上有成就,还很可能造福社会。有的科研项目属于基础理论研究,其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产生效益,如何考核并评价其效益,需要建立科学绩效评价体系,从定量和定性方面分析,考核科研项目的绩效。应建立科研人员及科研单位的信用信息平台,科研人员申请项目与个人及单位的信用信息关联,信用高的个人和单位可以申请重大课题,信用不高的个人及单位只能申请一般课题。激励科研项目人员重视科研成果,减少科研人员关注在非科研事情上的时间。国家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管理和利用,放松对科研项目科研情况的过程管理。合理区分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加强应用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成果利用效率;加大基础科学项目投入力度,保障基础科学项目促进应用科学项目的发展。提高科研人员绩效激励比例,激发科研人员积极科学科研。
4、增加管理层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公益性科研单位内有盈利的内部部门,应将其设为二级机构,建立事业单位的内部机构,强化法人责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科研单位的事业部制,独立对内、对外开展服务,对内提供合法的票据,这样既能提供科研服务,又能增加研究所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研究所使用内部自制票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问题。
5、加强科研课题预算与决算管理
科研课题组课题管理应由专人负责课题申报和决算的验收,并定期与财务、科技部门沟通,预算合理化,决算严格化,提高预算的执行率,精细化管理预算,减少资金与科研进度不一致的情况,提高预算、决算的准确度。放宽对科研课题预算项目的管理,预算项目在保证科研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科研进展及国际发展形势,在一定的金额范围内,合理调整课题预算,并报项目主管单位审批备案。加强对课题结余经费的管理,及时收缴课题结余经费。鼓励科研单位积极管理科研经费,对信誉高、科研成果突出、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的单位,可实行用课题结余经费继续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6、公开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相关信息
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充分调查研究,建立国家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由单一部门管理科研项目,顶层设计科研制度,避免政策出自不同部门。放松科研政策预算约束,公开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等相关信息。对于初次科研项目评审,采取不透露申报单位及人员的秘密评审机制。建立国家项目评审专家资源库,对于国际前沿领域的科研项目,国外该领域的顶级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提高科研项目的国际前沿性。建立客观公正的科研项目评审机制。
国家科研经费主管单位,应从国家角度,顶层设计规章制度,统一管理,明确职责,强化监督,广泛利用科研成果,发挥科研成果社会效益。科研单位应该从内部制度设计管理层次,明确审批权限,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避免申请用途与实际使用用途分离。对科研人员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强调科研经费使用的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经费。国家财政应及时解决公益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应收缴结余的科研经费。加强公益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国家整体科研实力,促进更多科研成果的形成,为社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16).
【关键词】 生物制药;实验教学;创新思维;科研素质
一、实施背景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生物制药作为其中应用导向较强的领域之一,其实验教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通过合适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与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生物制药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1,2]。基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对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注重,针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源头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落后的客观现实,我们以学院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重新构建了生物制药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突出应用理论与技能的系统训练,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科研素质的塑造。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需要,更新了实验课程体系,确定了实验教学的总体思路与规划。将实验教学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第二层次以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融合各门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各种实验技能的能力;第三层次以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科研课题设计,主要在选修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与创新素质。最终形成夯实基础知识技能-形成综合应用能力-拓展科研创新素质的多层次实验技能培养模式。其中跨课程综合性实验及开放创新性实验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与特色项目。
三、具体内容
1.跨课程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
通过将相关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重构,从生物制药首届学生(03级)开始,即开设了跨课程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
在实验总体设计上,以完整的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流程为主线,整合了《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原理》和《生物技术药物药剂与药代动力学》的实验内容,并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模块,指定负责教师自编实验教材;从知识点上涵盖了基因工程上游技术(包括基因的定位、筛选、克隆、表达、活性及功能的鉴定和分析)与下游技术(包括发酵、提取、纯化、鉴定分析、冻干等技术)以及药效、药理、毒理和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在实验题材上,将来自生物制药研究所的T细胞受体基因治疗药物及重组白介素-18蛋白药物等成熟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并以其研究过程为例,讲解了生物制药的研究与开发流程,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学术层次,并推动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在师资力量方面,由来自理、工、医学等不同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发挥专业优势;在实验设备方面,充分整合了现有教学资源,并将新购置的流式细胞仪、蛋白层析系统、毛细管电泳等先进仪器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考核方式上,首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锻炼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同时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考查了实验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了教学效果,整个教学气氛生动活泼,效果明显。
2.科研课题设计
由于选修课具有前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灵活机动的教学形式,目前在选修课《肿瘤生物学》与《抗体工程》开设了科研课题设计。目的是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拓展创新思维,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科研课题的能力,整个过程由学院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加以管理与实施。
具体流程如下:首先是准备阶段。主要是由学生分组自行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备课与讲授,目的是为课题设计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并由全体本科生导师组成评议组对学生讲课情况做出现场分析和点评。第二阶段为选题与标书撰写。在大胆假设、科学论证的原则下,学生提出各自的课题,并与导师讨论课题的可行性。定题后,分别完成资料的调研,研究方案的制定,并严格按照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为模板撰写课题计划书,最终提交研究方案。第三阶段为课题评定阶段。由教师对学生提交的研究计划进行点评与修改,指导学生最终完成整个实验设计。根据理论课的授课情况和最终计划书的水准评定学生的成绩。对于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研究计划,可作为毕业论文及学生创业计划的蓝本。
3.开放、创新性实验
主要面向三、四年级本科生。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学院实验中心与研究所的场地及设备现已全面向学生开放,并设立了专门的本科生创新实验中心。在课题立项方面,首先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知 识技能,凝练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大纲以外的、有一定深度的创新型实验。此外,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开放性实验项目,这些专职教师通常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对教学重点及学生的具体知识水平有深入了解,能够设计出即合乎学生实际,又能拓展思维的课题,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通过宣传招募的方式吸收学生积极参与。
四、主要成果
目前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共设128个学时。经过03级与04级的实践,获得了初步的经验,锻炼了师资队伍,并根据教学需要自编了两版实验教材。拟经过三轮教学实践进行规范,成为学院实验教学的骨干课程与特色项目。在03级综合性实验课程结束之后,我们分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实验管理、教学效果几方面,设置了二十项指标,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的满意率均在90 %以上。学生普遍反应;通过综合性实验,其专业知识、实验技能与科学思维都有显着的提高。
在科研课题设计方面,03级本科生共完成科研课题设计22项。研究方向涵盖了基因工程抗体、RNA干扰、重组细胞因子、抑癌基因等肿瘤治疗的前沿领域,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拓展。此外,通过独立完成课题设计,还培养了学生独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并使其对课题申报的整个过程有了一定认识。
在开放性实验方面,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完善的生科院实验室开放实施细则。教师申请并组织完成开放性实验项目3项,学生参与17人次;
接受了以上教学模式的严格训练后,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素质、实践能力显着增强,03级本科生进入实习后,获得了实习基地的一致好评,已成为各基地研发、生产的骨干力量。以本教学模式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改项目于2007年获得广东药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发展思路与规划
本教学模式经历了两年的探索、实践与总结。在对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反馈意见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模式不断加以完善,并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与具体措施。
在验证性实验层次,将开设竞争性实验。目的是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减少现有教材中已显陈旧的实验内容,同时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及教师专长,增加具有本院特色、切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项目。具体方案是:各门专业课在开设必修的基本实验、经典实验,确保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设置一定比例的机动实验课时,由各门课程任课教师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编实验讲义。首先经过试讲与预实验并由全体任课教师评审,然后向学生公布各门课程的候选实验,学生通过网络或书面申请方式选择感兴趣的实验。最终根据学生选课结果,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
在综合性实验层次,在保证现有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高质量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上下游技术认识的连贯性和综合运用能力,拟合并《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并论证《细胞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细胞分子免疫学》三门课程合并为综合性实验的可行性。最终实现如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三年级上学期的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克隆获得目的基因,在下学期的基因工程综合性实验中进行基因表达产物的活性、产量的检测,发酵体系的建立、发酵工艺的优化、提取纯化工艺、药代药效学检测。从而将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基因药物、蛋白药物)整个过程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开放、创新性实验方面,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紧密衔接。针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下游技术瓶颈,以开放性实验为平台提高对下游技术的培养力度。拟以学院筹建的核酸蛋白分离纯化中心为基础,大力拓展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吸引来自企业的师资力量与横向课题,将部分课题研究内容以开放性实验的方式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并划拨部分横向课题经费作为开放性实验基金来源,以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在吸引企业力量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主动的调整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将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转化平台相互融合,最终成为教育与技术创新的孵化器[3,4]。
【参考文献】
[1]彭俊文,蒋铭敏.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现状及前景[J].生物技术通讯,2004,15(2):201.
[2]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 [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5):107.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科研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30-0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高校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我校做了很多尝试,开展了许多探索性的教学改革,本文对我校近年来开展的开放实验室教学进行总结与浅析,借此可以给与我校教学、科研条件相似的医学院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医学院校提供一些借鉴。
一、开放实验室的背景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8个广西医学重点实验室为核心,以7个二级学院实验中心为骨干,以20多个医学相关的教学实验室为基础,涵盖了从前沿医学研究到一般教学需要的实验室体系。长期以来,我校重点实验室及二级学院实验中心主要是为专业科研人员和硕、博研究生提供科研服务,在本科教学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更多地为医学本科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以此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一直是我校探讨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开放实验室的形式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筹协调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由浅入深地推行了多种形式的实验室开放教学,主要的形式有:
1.重点实验室普及型参观和学术讲座。对于刚入高校的低年级本科生,由于他们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限,我们一般在第一学年末安排他们到重点实验室参观,给他们介绍实验室的一般情况。同时,由重点实验室专职教师举办1~2次学术讲座,重点介绍每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的科技前沿研究。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感性地了解我校当前的科研水平,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他们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验研究中打下基础。
2.延伸常规实验课,开设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一般是在本科第2学年下半年到第3学年上半年期间开展,学生此时只是初步了解相关基础医学学科知识,实验设计、操作仍不规范。因此,我们事先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常规培训,如给学生观看示范性实验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在学生基本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并通过考核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其流程主要包括:(1)由带教老师讲解探索性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选题、可行性分析、申请书撰写等;(2)每个课题组一般由4~6名学生组成,同时要求有课题负责人以方便联系;(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并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条件,通过查阅文献或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出合适的题目,并按要求写出规范的设计方案;(4)带教老师从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实验方案,确定入选课题;(5)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进行结果处理,老师只是给予一些技术上的指导;(6)学生撰写论文并参加答辩;(7)老师给予学生相应的综合评分。
3.参与到现有的科研课题中,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精神。由于医学本科学生自身条件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加上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面较窄,学生很难独自开展一个系统的课题研究。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一个完整的科研课题的全程,我校重点实验室每年都开放一些科研项目,吸引本科生参与进来。这种教学形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老师给学生详细介绍课题的基本情况,包括研究背景、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才可以让学生独立承担科研课题的部分研究。其次,学生完成阶段性实验后,老师定期指导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允许学生采用某一部分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并投稿。最后,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撰写申报书,申请各类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或参加挑战杯。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学习、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4.设置“未来学术之星”基金课题,鼓励学生自由申请。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科技活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我校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项目申报活动。其申请的流程为:(1)每年的6月中旬~9月初为课题申报阶段,在这期间,学生要查阅文献,并按照申报每年的申报指南撰写申报书;(2)9月下旬为课题评估、立项阶段,教务处聘请校内副教授以上专家按照立论新颖、论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可行、经费预算合理的总体要求进行初审,提出是否立项和立项级别的初审意见;(3)各分团委将允许立项的课题申报书及其初审意见一式三份上报至校团委,由校团委提请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复核,确定予以立项的课题及其级别;(4)10月~次年3月初为课题实施阶段,学校对获得立项的课题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采取课题负责人形式开展课题研究;(5)次年3月中、下旬为课题结题阶段,要求有结题报告。最后,教务处组织专家严格审查课题考核指标是否完成,并给予不合格、合格、优秀等评价,如果课题组能超额完成,并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则考虑在下一年度给予滚动资助,特别优秀的成果还将被推荐代表我校参加广西区、全国“挑战杯”竞赛。总而言之,“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早期接触科研”的重要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接触和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动向。
三、教学取得的成效
为了打造“教学科研型”医科大学,我校近年来比以往更加注重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多种教改措施,其中,针对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本科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科研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以我校临床重点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消化内科课题组面对我校本科生开放了“胃肠病循证医学”项目,先后招收了10多名本科“助理研究员”。在教师指导下,这些同学参与了整个科研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给他们提供了大量实际锻炼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2004级本硕班吴留成,2005级本科生刘莉丹、廖明、黄小丽,2006级本科生苏婷、潘晓芬、尹芳、黄萍、宾琼、李靖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分别在SCI期刊Endoscopy、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Pancreas、Colorectal Disease、Breast Journal、Dermatitis等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2.强化和提高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托开放实验室特别是重点实验,校团委主持开展了本科生“探索性实验”、“未来学术之星”等大学生科研培养项目。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12年,我校本科生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多篇,代表性的有2009级本硕班叶方慧、张冰、黄路路,2009级本科生杨铭、陆艳梅、刘常远,2008级本硕班陈阳、王洁、杨延龙等同学分别在SCI期刊Genes and Immunity、PloS ONE、Immunogenetics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四、存在的问题
1.开放实验室不像计划内的教学一样有固定的学时数和明确的工作量,如何计算教师的工作量,以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另外,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如何认定其学分,以此认可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是要考虑的问题。我校在这些方面是做了一些探索,但仍不够完善。
2.“探索性实验”和“未来学术之星”项目指南尚须改进完善,以适应医学高速发展的需要。另外,“未来学术之星”单个项目资助的力度太小,多数课题是在老师课题经费的额外资助下才能按计划顺利开展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老师带教的热情。
综上所述,多层次开放实验室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为学生早期接触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能,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他们参与科研、从事科研的热情和愿望。这种教学模式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由被动教育到主动教育,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石.强化学生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J].高等教育研,2006,6(2):68-69.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偏差较大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偏差较大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课题负责人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时,主要是凭经验估计,财务部门通过财务软件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课题负责人不能很好地利用财务信息的指导去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另外,部分课题负责人没有认识到经费预算的严肃性、重要性,有时受上报时间、经费总额的限制,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而项目立项后,课题负责人往往只注重科研进度,对于经费的使用并不关注,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与编制的偏离度。
(二)科研经费从到款、分配到使用时间间隔较长
在大部分高校实际工作中,从科研经费的到款和款项确认,到经费分配下拨,直至经费的使用过程缺乏一个快速有效的通道,导致有的项目找不到款项,有的款项找不到项目的现象,还存在科研经费已划拨至课题负责人经费卡,而课题负责人以为经费还未到账而迟迟未用等现象。
(三)不同课题之间经费混用现象严重
一段时期以来,相当部分科研经费资助出现迟滞现象,按照项目研究进度,早该开始启动的研究任务,资助经费却难以如期到位。为保证科研工作进度和科研成果质量,课题负责人往往采用从其他课题结余经费或其它经费中垫支的办法获取运行经费,造成了经费混用,这既不符合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也不便于财务管理。
(四)财务部门提供的科研经费信息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在目前的会计体系中,当某项科研业务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只是采集符合会计事项定义的资金流信息,忽略了大量的管理信息。结果同一科技业务相关数据被分别保存在财会人员和科技人员手中,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数据不一致。而会计信息系统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仅仅是经费实际到账情况和支出流水账,既不能满足财务管理部门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负责人的需求。
二、原因分析
(一)项目经费来源多元化,管理趋于复杂
目前各大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复杂,既有国家财政资助的各类科研课题经费,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又有各省、市财政资助的各类科研课题经费及重大课题配套经费,还有主管部门配套经费、单位配套经费和各企业界的横向经费等,科研经费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由于科研项目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对经费的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也不同,迫使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分立账户、分项核算,使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核算内容日趋复杂。
(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长期以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采取各自为政的传统管理模式。科研管理部门只注重于合同的制定、项目的争取和管理费的提取,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缺乏进一步的跟踪。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资金的取得和运用的全过程也缺乏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财务人员不太熟悉科研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往往是在不了解科研活动实际情况下进行的,导致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要么过于宽松、监管不力,要么过于呆板、缺少灵活性。
(三)科研经费未实行预算管理,经费支出不合理
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课题负责人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不全面,也常常导致在后面经费开支过程中出现某项预算太多或某项预算超支。部分课题负责人甚至认为科研经费申请下来以后就可以自由支配了,因而在经费使用上并没有按照计划合同书或课题经费预算书规定的范围进行使用。许多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科研预算的管理都属于事后管理,即在项目结题或审计的时候才对所有的开支进行清算,但是这时再发现预算与实际开支的差距已经为时太晚,导致财务按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与预算可比性差。
三、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实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规范和理顺科研经费管理的流程,加快科研经费流转的进程,需要设计一套能够满足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科研人员应用需求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系统需要采取网络化管理方式,各部门要职责明确、统筹协调,各类用户能够及时方便掌握科研经费情况。这个系统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料收集为补充,以多维查询、统计功能为目的。
(一)设计思想
1.明确各类人员分工,加强部门之间合作。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核心业务包括科研预算、项目拨款、经费支出管理、项目监督及统计分析等。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对于理顺工作流程,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拟制科学研究经费分配方案;管理使用科学研究经费,编制年度决算;在经费审批权限范围内审批科学研究经费支出;协助指导课题负责人编报课题经费预算和决算报表;组织或协助完成课题资助部门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的检查、审计。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执行科学研究经费资助部门管理有关规定,指导监督科学研究经费的使用管理;牵头并联合科研管理部门拟制科学研究经费管理实施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监督执行;指导课题负责人编报课题经费预算和决算报表;审核科学研究经费预、决算;归口办理科学研究经费的请领、划拨、结算和决算,组织实施经费核算;综合报告科学研究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牵头负责完成经费资助部门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科学研究经费需求测算;编制科学研究经费预算、决算;按预算和经费审批权限支配和使用科学研究经费;接受上级有关部门、课题经费资助部门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对科学研究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和审计。
2.实现科研预算的“事前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约定在进行拨款时必须要有预算信息,下拨经费的同时输入课题经费子项预算额度,这样就在拨款及科研经费支出前就对其预算进行了定义和约定,管理关口前移,使得课题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在日后的经费支出过程中有章可循,减少了后续的许多不必要的工作。
3.规范科研拨款流程,加快项目经费下拨速度。资助部门经费到达学校后,财务部门应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发出到款通知,科研管理部门收到通知后,应及时作经费分配下拨计划,财务部门收到计划后及时下拨经费,并向课题负责人发出到款通知。通过规范科研拨款流程,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负责人可以及时的看到自己已到的经费并及时认领,也减少了课题负责人在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奔波,进一步加快了项目经费下拨的速度,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二)操作流程
本系统把科研经费的整体过程纳入管理,主要业务流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课题申请:课题负责人申报课题,财务部门对课题经费预算书审核盖章后,在系统中对申报资料作一登记,主要登记申请项目资助部门、课题申请人、申请金额等信息。
2.经费到款:课题立项通过后,学校收到资助部门拨款,财务入账并向科研管理部门发出“经费到款通知书”,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做经费分配下拨计划。
3.经费划拨、财务立项:财务部门收到科研管理部门经费分配下拨计划后,进行财务立项,在课题负责人经费卡中设置课题编号(课题名称)等相关信息,将经费拨入卡中,根据任务合同书或预算批复书输入课题经费子项金额和课题研究起止时间等相关信息,并将经费下拨计划和预算批复书等资料进行扫描,按课题设置文档存放备查、调用。同时,对课题负责人发出“课题到款通知书”,包括资助部门、到款金额,扣取的管理费、水电费等相关信息。
4.经费支出报销:课题负责人(或指派人员)持经费卡和相关报销单据报销,财务人员选中课题负责人经费卡内课题,选择相应经费子项,输入相关摘要内容即可报销。因课题经费有时会分批到款,而经费预算则是课题经费总额的预算,所以,我们按孰低的原则设置双重控制,一是根据已到款经费总额进行控制,二是根据经费子项预算额度进行控制。
5.课题结题(审计):课题研究截止时间一到,系统会自动发出提醒,财务部门发出结题提醒通知书,督促课题负责人尽快支付应付款款项。课题负责人可在查询终端根据课题经费子项打印出开支明细。结题报告经财务部门审核盖章后,财务部门对结题资料进行扫描归档。
6.课题结束:课题结题验收后,课题负责人应及时清理经费收支,办理财务结算手续,经课题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将结余经费转入个人“科研发展经费”,需退回课题资助部门的,按规定予以退回。课题不再有任何手续操作。“科研发展经费”可用于其它课题预研等相关开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课题混用现象。
(三)主要功能
1.预算管理功能。系统根据不同资助部门,设置不同课题类别经费子项模块,根据任务合同书或课题经费预算书进行子项控制,若子项有超支,系统会自动提醒,确需调整的,按照课题组织实施部门规定的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后,再在系统中进行预算调整,严格按预算进行管理。
2.课题经费资料收集功能。从课题申报登记、经费到款、经费划拨、预算登记、经费报销、补充预算到课题结题(审计),通过高拍仪扫描收集课题相关资料,为每个课题建立文档,便于相关人员查阅。
3.多种固定格式通知单填制功能。系统设置多种通知单格式,财务人员只需填入相应要素,既完善手续,又便于管理。如经费到达学校后,向科研管理部门发出经费到款通知单;经费拨款、财务立项后,向课题负责人发出课题到款通知单;经费子项超支或总额超支时,向课题负责人发出经费超支通知单;课题结题后,向课题负责人发出课题余额结转通知单,等等。
一、农业科技档案归档范围及要求
1.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生产、技术开发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归档范围是科技档案齐全完整的重要保证,是整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凡是在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文件材料均属于归档范围。包括: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科研课题经费申请及批件、计划任务书、协议书、合同书、试验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实验过程中的重要原始记录,田间调查、综合分析报告。计算文件,检验文件,设计文件、图样,工艺流程,专利申请,重要的国内外来往文件,课题阶段总结、中期评估报告、年度进展及执行情况报告。科技成果申请表、鉴定证书、科技成果奖励与审批文件,获奖凭证(奖励证书及奖状、奖杯、奖牌,专利文件及证书)。科技转让合同、协议书,新品种销售转让协议及批复,成果推广应用中形成的技术文件及工作总结,国内外同行评价及用户反馈意见及技术成果宣传报告等文件材料。2.农业科研文件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档案的质量,对归档的科研文件材料的要求,一是,课题主持人要分阶段进行科研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以便在研究工作结束后,确保科技档案材料能够及时整理、立卷归档,并对所交科技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负责。二是,要求原件归档,且文件制作材料必须易于长期保存。书写工具应选择蓝黑水或碳素墨水,不能用圆珠笔、铅笔来记录归档材料。三是,确定合理的归档时间,对研究周期长的课题按阶段归档,采取每年一次将当年形成材料归档的办法,研究周期短的课题在任务结束时及时归档。
二、提高科技档案的质量,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关 键 词: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
Abstract: the arm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gaged in research work,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teach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my modern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But the army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problems, restricted military scientific work function. With the state and the military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military academi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in ceaseless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hould gradually refined, an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scientific work to fin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Key words: military academies;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军队院校科研管理的特点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与一般科研项目相比,除具备目标性、一次性、唯一性、寿命周期性、相互依赖性外,还表现出的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更高,更为复杂,突发性与冲突性更为强烈等特点,并具有不同级别的保密性。以军队院校的组织机构的内外部关系为基础,结合军队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实践,分析出军队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有如下特点:
(1)复合型项目多,协调难度大
因国防科研试验任务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军队科研项目的涉及面非常广,而且许多课题的研究需要多专业协调进行,呈现出复合型项目多,持续时间长、差别大,课题在科研进行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多,时间节点和研究经费控制难等特点,这就要求科研管理者对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部署和协调,工作难度很大。
(2)科研人员任务分散,控制力度小
同研究所或研究院等专门科研部门的管理相比,院校的科研管理最大的不同点是:院校科研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还担负着教学与训练等任务;机关对科研人员往往不具有行政所属关系,对科研人员在时间、精力投入等方面的控制力度较小。
(3)管理人员少任务重,保障要求高
军队院校精简整编后,机关人员少,工作量大而课题研究的质量要求高,尤其是有时要出一些咨询性的研究报告,难度大,准确性要求高,机关组织协调的难度大,保障要求高。而科研课题较多、成果比较多、学术交流频繁、管理任务重,科研保障常常需要协调的比较多,这就给科研管理者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传统的军队院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弊端
1.重“管”轻“理”
军队院校科研管理是一项探索性、创造性都比较强的工作,起着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作用,需要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但是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管”轻“理”的现象。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认为“管理”就是“管”,对“理”不够重视,不愿意认真、细致的去做“理”的工作。“管”与“理”是科研活动管理模式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既要“管”又要“理”,二者缺一不可,要改变传统科研管理的重“管”轻“理”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因为“管”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管”和“理”去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圆满完成科研项目。
2.重“量”轻“质”
纵观近些年来军队院校科研管理状况,发现科研成果数量不少且逐渐增加,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高级别的课题立项及成果获国家级别的获奖数却增加不多,一些军队院校在具体的科研项目管理上,由于利益的驱动,存在着盲目立项,重立项申请,不重研究过程,导致研究的成果不高。这说明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在管理上,既要做“大”,也要做“强”,要从以前注重科研量的扩张向质量并举、以质为主转变。在科研课题立项方面,军队院校要力争有一定数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努力承担一些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在科研成果方面,成果获奖尤其是高质量奖励既是军队院校创建名牌工程的需要,也是军队院校办学水平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贡献的实际体现。对一些可能产生高质量成果并获得大奖的研究课题,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以确保课题高质量完成。
3.重“闭门造车”轻“开放策划”
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过程中,“闭门造车”的倾向普遍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军队院校大门的封闭,也导致了信息的闭塞,军校与军校之间,军校与地方大学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在一些科研项目立项之后,一些研究人员视野狭窄,知识结构单一,只知道立足于本单位的信息资源,不愿走出去,请进来,单干,蛮干的现象较为突出。军校科研项目管理大多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计划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在管理方法上,采取从外向内,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集权管理,且科研的指令多来自于外部的计划,在管理过程中,局限于立项后至成果鉴定这一阶段,即局限于项目的实施阶段,忽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可以说,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改变从前那种“闭门造车”式的课题申报、立项、研究方式,代之以“开放策划”式的方式。
总之,军队院校科研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利于军事科研的长远、协调、可持续发展。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在管理观念、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因此,引进先进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三、军队院校科研实行项目管理的理论分析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对军事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及阶段的科学划分上,必须基于军事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及阶段进行周密的工作分解上,解决应该进行那些工作和不进行那些工作的问题,同时还要建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三级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责任界定和工作分配,以解决每项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
1.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及阶段
从科研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和后期管理指标比较明显,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成功率,使科研项目获得各种奖励往往是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效益也是十分明显,有一套固定的管理程序。由于科研人员本身既是军人又是院校教员,不只是从事科研工作,还要从事日常教学和管理,实际上造成科研项目中期管理比较复杂。所以中期也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虽然目前对科研项目按阶段进行管理,但在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真正从科研项目生命周期考虑项目的全过程。科研项目生命周期是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仅靠加强某一个过程的管理是不能有效完成项目的目标。
2.军队院校科研项目工作结构分解
根据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阶段划分以及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制作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分解结构(WBS),如图1 所示。
图1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WBS
(1)科研项目方向规划管理
科研项目方向规划管理是项目孕育阶段的管理,即根据军队发展的要求和需要,结合院校自身优势,收集有关科研信息,提炼和筛选重点科研方向,项目选题指南,并对征集的选题进行评审,选择重点方向列入立项计划。
(2)科研项目立项管理
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项目申请,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项目审批。以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试验技术项目立项为例,立项程序一般是:先由申请人填写申请书,再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查,然后统一由专家初审,再经系批准后上报学院科研管理部门,最后经学院统一审查后上报到上一级科研项目管理机构,由上一级科研项目管理机构批准项目,项目才能确立。
(3)项目实施管理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该阶段是项目控制的核心。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以科研过程为核心的各个阶段一般性的管理;二是对科研项目过程各要素(进度、质量、成本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管理。
(4)项目验收管理
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是委托方、项目承担者、项目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合理科学地衡量项目的产出和绩效是验收管理的焦点。科研项目的验收管理有利于决策者今后对项目的管理,也有利于今后资源的分配。
3.建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三级管理体系
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涉及到院校级科研管理部门、系(部)或者二级学院(以下简称系)级研管理部门和项目组,按照项目流程控制的思想,需要对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责、权、利分配,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固定下来,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规范和管理制度。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各个具体项目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主体是系级科研管理部门,决策主体是院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建立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相应的流程、制度、岗位等是科研项目管理的基础条件。
军队院校科研工作实行院校、系(部)、项目组三级管理,院校主管科研的领导和院校级科研管理部门构成一级(层)管理,主要负责科研方向战略规划;系(部)级科研管理部门构成二级(层)管理,主要负责科研服务与管理;项目组构成三级管理,主要负责具体项目实施和协调,如图2所示。
图2 军队院校科研工作实行院校、系(部)、项目组三级管理
军队院校科研工作实行院校、系(部)、项目组三级管理是一种使院校原有的以科研职能部门(如科研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系(部)和项目组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军队院校能够主动适应军队改革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院校职能部门与系(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军队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从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继贤.军事科学研究与管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护理科研;课题;科研管理
科研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从而发现与发展对有关事物的认识。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科研活动,护理科研能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临床护理研究是研究临床护理中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它有助于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临床护理理论和技术的更新,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但护理科研起步晚,起点低,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为此,我们对我院2000年1月一2008年12月的护理科研状况进行分析。按照学科自身特点和固有规律,寻找护理科研管理思路,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素质和医院护理科研的发展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一2008年12月我院共3l项院级护理科研课题;200篇护理论文,其中核心期刊53篇;10项有护理人员参与的科技成果奖,其中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省级新技术引进二等奖l项,市级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我院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办法有:科研课题的申报、审批制度,各种科研配套经费管理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论文、著作奖励规定,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评选办法等。
1.2方法
通过我院科教处及护理部查阅科研档案资料,对科研课题的来源及经费情况、情况、科技成果奖的等级及获奖人员排名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我院科研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及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办法等进行分析,提出护理科研管理的思路。
二、现状分析
2.1护理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院设有科研管理机构,并有一系列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条例,但未配备专职护理科研管理人员,未建立护理科研管理制度和条例,无护理科研专项经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理科研的发展。因为护理学和医学均为健康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医学主要任务是寻找疾病的原因,研究由于疾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它从分子、原子、基因等方面研究健康和疾病。而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映,它关注的是整体的人,是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2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不重视
我院护理人员本、专科学历占85.26%,但系统的学习过科研知识者较少。各层次护士在使用和培养上没有明确的区分,无论学历和能力高低都从事一样的工作,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护理管理者重视临床护理工作的完成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忽视了护理人员获取信息能力、阅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护理人员难以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
2.3护理人员自身的科研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每天超负荷运转,整日忙于完成大量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没有养成良好的临床观察能力,没有主动地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习惯,一些护理人员为了晋升撰写论文。缺乏科研选题、设计等知识,缺少课题申报、成果报奖的信息。没有认识到护理科研对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社会地位的作用,没有认识到护理科研对推动学科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的重要作用。
三、管理思路
3.1建立护理科研管理组织
护理管理者的科研意识决定着一个群体的科研意识,护理管理者要从思想观念上把护理科研管理纳入护理管理日程,认识护理科研对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由护理部一科研小组一护理人员三个层次组成的护理科研管理组织。科研小组由护理部一名副主任负责,科研小组成员应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较敏锐的临床观察能力、较好的中英文阅读能力、较强的探索和创新意识。科研小组负责收集和最新护理科研信息和动态,负责全院护理科研课题的审核和申报,负责科研成果鉴定的申请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推动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3.2培养护理科研领军人才
护理科研的进步必须依靠科研人才,护理管理者要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选拔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规范的科研知识的学习,如科研设计、卫生统计、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引导她们主动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动态,护理科研选题的方向和趋势,挖掘她们的科研潜力,指导她们将临床工作经验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然后解决问题。培养一支想做、敢做、会做的护理科研队伍,以此带动全院护理科研工作,逐步提升整个护理群体的科研素质。
3.3指明护理科研方向
护理科研的任务是研究、探索、防治、护理疾病,维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护理科研的目的是将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先进的护理手段进行实践,并探索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改善护理工作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护理方法。英国的Vincent保健中心改变了对护理科研的固有看法,鼓励护理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即由创新性研究转变为应用性研究。护理科研应以临床应用性研究为主,把丰富的临床实践作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鼓励护理人员研究患者的需求和安全,研究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暴露的问题,研究和选择最合适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等,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科研的意识。
3.4开发护理科研资源
在院内争取设立护理科研专项基金和政策上的扶持,与多部门合作,拓宽科研基金来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申报护理科研课题,规范科研经费资助程序,争取学会、厂矿、企业、个人等资助。
四、小结
护理科研是一项集体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护理科研的管理水平影响着护理科研的发展速度,建立完善管理方案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科研热情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对护理研究的责任感,有利于护理科研的深入开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惠,吕久余。护理研究概述[J].现代护理,2004,10(5):489.
[2]杨红叶,那文艳,姜晓冬,等。护理科研管理流程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内科,2008,3(1):121.
[3]肖春秀,姜小鹰。从管理的五要素浅析我国临床护理科研管理的缺陷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6,6(5):29—31.
目前,教育科研课题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立项了大量各级各类高职教育科研课题。但在研究实践中,高职教育科研课题受课题选题、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过程、结题验收、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等环节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课题应用性缺失,未能解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增强教育科研课题的应用性。
一、高职教育科研课题应用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课题选题预期成果以论文为主,偏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来区分的。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从教育科研立项部门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应以解决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紧迫问题为出发点,以应用研究为主。但在教育科研课题选题上,存在以下影响应用性的因素。
1.课题选题的预期成果以论文为主。在教育科研课题选题上,课题负责人更易偏向论文,把作为课题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将课题研究当成的捷径,如以版面费预算科研经费,考核目标以论文为主等。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它在教育科研中只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且其侧重点是对外宣传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在高职教育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改革中的应用性往往不如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其他课题研究成果那样明显和直接。
2.课题选题偏重基础研究。课题负责人在选题上偏向于思辨性的基础研究,希望不做或少做调查实验,他们往往通过查阅课题相关著作、论文等资料,再结合课题具体情况“思考”出论文。即使选题属于应用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会偏离研究内容,走向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为现有学科知识体系增添新知识,理论创新的难度比较大,因此,目前高职教育科研课题最后也只能是重复论述前人学术观点,没有创新性成果,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有限。
(二)课题研究方法设计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方法错误
教育研究方法就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课题研究方法设计直接决定课题能否研究出正确的成果并推广应用于实践之中,是课题是否具有应用性的决定性因素。但设计一个科学的课题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实践中,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错误是影响课题应用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1.重定性研究,轻定量研究。在教育科研中,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统计结果,定性研究主要是叙述性的说明。所以,定量研究需要采用严格科学的调查统计、实验对比等研究方法,导致研究过程更为复杂,研究工作量增加。因此,在课题研究中,课题负责人更倾向于采用现有的教学改革理论,通过叙述性说明推导其观点的正确性,但由于没有数据支撑,无法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如高职院校学分制与工学结合专业改革是目前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这是典型的应用研究,涉及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修订、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内容,采用调查研究、(准)实验研究等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很复杂,工作量很大,需要一个严谨的研究方案设计。但在课题研究中,课题负责人没有科学的研究计划,专业改革过程中缺少实验与调查统计等数据积累,最后这个专业改革的正确性只是套用现在高职流行的学分制、工学结合等理论进行理论论证,并辅以专业改革前后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率等几组简单的数据对比进行数据论证。从严格的教育科学研究角度来说,这个专业改革研究没有数据精确解释,便无法保证其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并推广应用到其他专业。
2.定量研究方法错误。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虽然采用了定量研究中的调查研究方法,但也存在抽样量过少,样本不具有代表性,调查问卷设计倾向性明显等错误;课题负责人很少使用复杂但更科学的(准)实验性研究,即使采用(准)实验性研究也没有能准确选取自变量、因变量,并控制无关变量,并且基本没有采用如spss等科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如高职某公共必修课程教学改革课题中,课题负责人试图论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性,在2006年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并直接用2006级全体学生和2005级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对比以说明改革的成效。这个课题就没有正确设计准实验研究方法,导致研究结论错误。因为研究无法控制2006级学生学习基础较2005级的好坏,以及不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等无关变量,自然无法通过实验论证新的课程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论。正确的准实验研究方法应该是在每个年级每个专业分别抽取实验班与对比班,以尽量降低学生入学课程原始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更改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落后于实践
课题立项后结题前,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重,科研工作经验不足,课题研究计划落实不严,组织
协调实施不力,课题组成员参与积极性不高;课题立项只是为了评职称等外在功利目的,没有认真考虑过立项后如何真正地去实施课题研究;设计、论证课题方案时,只求选题新颖、理念先进,而严重忽视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等。以上问题导致课题研究困难重重,产生中途更改课题研究内容,以及课题延期,课题研究落后于实践等影响课题应用性的因素。
1.更改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立项有严格的程序,由课题负责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审定课题研究能否解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紧迫问题,是否具有立项的必要性。课题立项后其研究内容的变更必须经学院科研管理部门的审批。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负责人不经审批避难就易变更课题研究内容,如将研究对象从整个学院变更为某个系部,将课题考核指标从教学计划、规章制度等变更为几篇论文,从而影响课题研究应用价值。
2.课题研究内容落后于实践。课题研究进展困难,课题研究延期,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却在飞速发展,课题研究内容已落后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课题研究自然没有应用性。如课程改革中,我国曾经引进过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模式、英国btec教学模式、德国“双元制”职教培养模式及“学习领域”改革方案等,现在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就是以参照德国模式发展而来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为标准,如果相关的课程建设课题一再延期,那研究内容就无法跟上我国的课程改革步伐,研究落后于实践,那就没有了应用性,只能终止课题。
(四)课题结题验收材料文过饰非,课题验收方式不当
课题结题是以会议验收、通讯验收等正式的结题方式呈现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证明课题立项部门与课题负责人双方约定的研究任务的达成,表示课题研究的结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结题,实质也是对课题应用性的评价,但在课题结题验收中有两个因素导致难以准确评定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的应用性。
1.结题材料文过饰非。课题负责人主要围绕课题申报书、合同里面的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撰写结题材料,对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研究成果的应用情况可能主观描述过多,如果结题验收时不对研究成果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难以避免结题材料文过饰非。
2.课题验收方式不当。会议验收中,评审专家与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等面对面交流,评审专家可以综合书面材料与当面交流情况,对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但采用通讯验收就只能单纯依靠书面材料作出判断,难以准确评定课题成果的应用性。
(五)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缺乏理论归纳
课题通过结题鉴定后,其研究成果必须推广应用于实践,整体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这是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的根本目的。但由于课题选题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其研究成果仅适用于某一研究对象,没有归纳出可推广应用的模式、体系等理论,不能推广应用到其他同类对象中,影响了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二、增强教育科研课题应用性的对策
(一)构建教育科研课题二级管理体系
相对于学院科研管理部门,各教学系部直接面对教学一线,掌握教学资源,直接影响本部门相关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进展等,并且研究成果也首先应用于本系部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因此,必须构建教育科研课题二级管理体系,学院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课题立项审核、经费下拨与管理、年度检查、结题验收等,课题相关系部必须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全过程的领导和管理,帮助课题负责人解决实际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便利,对课题研究的完成提供信誉保证,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
(二)应用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应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流程为核心,全面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课题申报、开题、订立合同、实施进度、结题、成果应用、经费使用等科研活动,同时依据构建教育科研课题二级管理体系的要求,向学院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各课题相关系部、课题负责人等课题管理相关部门与人员开放不同系统权限,共同参与课题管理,方便、高效地实现教育科研课题内涵管理,提高其应用性。
(三)完善研究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从管理现状看,教育科研课题前期(立项)和后期(结题)管理时间短,指标明确,管理程序固定;而中期管理时间周期长,效益潜在,伸缩性大,管理模式复杂,是课题管理上的难点,更是决定课题应用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是课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防止检查流于形式或者应付交差,要求逐级负责,突出重点,讲求质量。首先建立层层监控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由学院主管科研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各系部三层组成,通过汇报材料以及实地检查等,掌握课题研究进度,研究和分析影响因素,对课题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和管理;其次,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使管理方法规范有序,岗位责任明确,考核办法健全,完善课题进展评估系统,科学评价课题研究绩效。
(四)严格管理科研经费
课题立项阶段,学院科研管理部门按照课题研究内
容、研究目标等审核科研经费预算,严格控制论文版面费等与课题应用性不相关的项目预算。课题研究阶段,科研经费实行一项一本的独立核算制,按照年度下拨,根据年度进展情况决定是否下拨来年经费。同时,依据课题申请书与课题合同,以及课题研究实际经费使用情况,审核课题经费使用情况,提倡精打细算、合理开支。在课题结题阶段,防止突击使用经费,并将剩余经费用于支持成果的鉴定、报奖,以及课题的后续研究和成果的转化应用等。
关键词:中药学;中药化学实验室;实验室开放
1 中药化学实验室管理现状
中药化学在中药学专业教学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综合性课程,融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中药化学实验室是确保中药学专业综合实验运行的基础,也是实验室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生实验竞赛和课题顺利进行的基础。管理和维护制度不健全,实验室的开放和管理维护上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对于实验室的开放使用规章制度并不完整。由于对教学、科研应用的了解不足,没有使用和维护实验室的记录流程,缺少用于实验室使用的更完整的预约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及学生对实践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效进行。实验室使用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很多装置的使用和维护知识知之甚少,并且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突发问题。由于一系列问题和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实验室管理令人困扰。
2 中药化学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我学院目前鼓励开放实验室,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实验,依托实验室才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摇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根基。而我学院的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中药专业实验教学包括:中药化学实验、中药鉴定实验和中药炮制学实验,三门实验教学总学分为3 学分。其中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通过中药化学实验室的开放改革进而计划增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让学生自主射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方案,由实验教师指导,拟定最终方案在开放的中药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更直观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可以使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以达到我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除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无论是从事企业工作还是事业性或研究性工作,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会更受欢迎,实验室的开放也是培养符合以上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3 中药化学实验室开放改革内容
中药化学实验室开放必须以教学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中增加设计性方案,通过实验教师的指导,在开放后的中药化学实验室中开展进行实验,科研和创新实验加大学生参与力度,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结合我学院的实际情况,具体的实验实验室开放改革内容从下面两个方面考虑。
3.1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方面
在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上,主要是选定中药的提取方法和检识,学生多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只能了解提取操作和讲义上的讲授内容,对中药化学分析原理知之甚少,在这种模式下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实验教学要求,更无法培养社会需要的自主创新型人才,转变教学方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中药化学实验室全面开放,提高学生主观学习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3.2 科学研究和创新实验
加大学生参与度中药化学实验室以科研和创新实验带动实验室开放,以实验教师的科研课题或本科学生的创新实验为研究内容,加入在研的课题组,提高科研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我学院目前已经开放的实验室有研究生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室等,如果再将中药化学实验室开放,就更直接的让中药专业的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开放性实验直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通过学生和实验教师仪器更好的管理和维护实验室安全和日常管理。
4 实验室开放的必要保障
中药化学实验室开放,首要是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而且要落实到实处,真正实施下去,充分发挥实验室开放的优势作用,其次是软硬件设备的保障,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实验室建设的配套,由此达到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操作的目的。
4.1 开放实验室严格的制度保障
为中药化学实验室开放工作顺利进行,我学院目前有实验室开放使用申请单、仪器借用使用申请单、实验耗材药品使用申请单等申请制度,申请成功后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教师都要参加实验室的仪器培训、实验室情况登记本、仪器使用情况登记等记录工作,通过科学健全的制度保障实验室开放的高质量运行。中药化学实验室预约申请使用基本程序,申请的学生先将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交给其指导教师,将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共同进行探讨,确定之后首先填写申请表内容包括申请人、实验类型、实验时间(时间段)、实验耗材和药品,实验教师要配合使用实验室的学生和教师记录所用实验室的情况进行登记。使用学生和老师要全程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维护好所使用实验室的日常。根据我学院实际情况,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易制毒和管制类药品的使用,高温高压设备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对所有仪器设备实验教师要定期进行维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开放实验环境。使用学生或教师在实验完成后所得的实验数据与指导教师进行分析处理,结束试验后关闭水电门窗,之后与指导教师对开放型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到实施再到整理数据,全程激发自己的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和开放性实验思维,是我们中药化学实验室开放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中药化学实验室的耗材和药品管理方面,每个实验室都建立了自己的药品库和耗材库,用来记录药品和仪器耗材的使用记录情况,易制毒和管制类的药品有专门的药品柜,有双人双锁报关,出库和入库及实验使用量都由实验教师签字登记,以保证实验室药品的安全,也方便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课题的顺利进行。
4.2 中药化学实验室软硬件设施
中药化学实验室开放的载体是教学实验,实验教师对于实验室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验室顺利开放的核心,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实验开始、过程到结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主动性,在实验教学上开放性的实验的加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文章从事实验教学近十余年,有丰富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教学经验,中药化学实验室如果能顺利开放,之后跟进实验教学和使用教师的科研课题适当增加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常用耗材和药品的种类,以满足更多中药学专业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的需要。另外充分利用全学院的实验室资源,可以共享一些精密仪器设备,相对利用率比较低的仪器设备也可以统筹使用以降低投入成本。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化学实验室开放是弥补对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改革方法。实验室开放要以各项保障为依托,恰当有选择的开放内容,这样既能让学院现有的实验室得到充分利用,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多方位、多角度,多环节对中药化学实验室开放进行改革探索,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还能激发教师的实验教学热情,以提高实验教学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效果。但中药化学实验室开放在现阶段开展仍有不完善之处,在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根据我学院实际情况,要继续探索研究并不断改进,推动实验室开放的发展,既能充分使用学院的实验室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应用型的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磊,蔡阳伦,林楚宏.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与创新[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48 (4 ):293-294.
[2]李佳玮,窦志英,王艳,等.中药炮制实验室管理与开放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4 ,17 (6 ):157-158.
[3]周弘春,朱赞清,陈小娥.本科生实验室开放的可持续性评价[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 ,63 (9 ):91-92.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 管理系统 发展 应用
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是医院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医院科研经费科学的预算、分配、使用,还可以促进医院科研建设的发展。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近几年,科技厅、财政厅、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对医院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科研课题的增多,科研经费的逐年加大,对医院在科研经费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原有经费管理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一些大型医院已经开始与软件公司合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对科研经费进行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本文以H省某三甲医院为例(以下简称X医院),通过分析新引进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式,探讨其能解决的问题及需要完善之处,谨供各医院管理者借鉴和参考。
一、X医院及其原有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一)X医院的简介
X医院是H省某知名三甲专科性医院,医院的研究所在某些专业领域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近年来,X医院还经常和协作单位进行深层次交流,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注重科研的开展,使医疗、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医院的科研课题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X医院立项课题就有600多项,还不包括院内课题。2015年厅局级、省部级、国家级等课题收入达到677万。
(二)X医院原有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1.科研经费使用手工本登记报销
和大多数医院一样,X医院的科研经费主要依赖课题本进行手工登记报销。一个项目设立一个经费本,由课题负责人保管。为了不影响科研人员日常报销工作,财务科一般到年末才把经费本统一收齐,来核对余额,核对工作量很大。科研人员也害怕报销,因为找领导签字走流程,耗时长,他们通常积累半年的发票一起签字报销,实效性差。
2.手工统计科研经费奖励
科教科对科研人员的奖励经费等采取手工统计的管理方式,纸质进行分配。由于某些科研人员同时有好几个项目的经费奖励,科教科要先按项目进行分配,再按人员汇总给财务科发放。科研人员也无法随时查询到奖励的分配情况。
二、X医院原有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一)管理工具无法实现事前与事中控制
虽然OA办公系统下面有一套科研项目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记录项目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下拨经费、配套经费等基本信息情况。但由于无法提供课题和科目的计划额度、支出数、结余数,所以这个模块形同虚设,让管理者无法做到事前和事中控制,只能事后控制。而且X医院目前多数课题从立项到结题都是跨年度的,要求连续核算。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科研项目数量的攀升,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专门处理科研经费的财务人员工作量较为繁重。
(二)管理工具无法适应趋严的外部监管要求
监管部门越来越严格,课题审计越来越规范,医院配合检查难度增加。科研课题在中期和结题的时候,监管部门经常会让医院出具课题执行情况统计数据。医院科教科和财务科每次都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来配合监管的执行。由于目前这种模式受人为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漏记或错记的风险。若经费本一旦丢失,该项目的科研情况将无从考究。这种信息化脱节的管理方式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三)管理工具无法满足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需求
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医院在科研经费预算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经费申请下来以后就可以自由支配了,因而在经费使用上并没有按照计划合同书在规定的预算范围进行使用,有些甚至出现课题结题后,课题负责人还在报销的情况。特别是2012年1月1日执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后,科研核算科目分类细化,收、支、余分别在三个科目进行反映,无法再沿用以往对单一科目余额赤字控制预算的方法来控制预算超支。
以上这些弊端的存在,使得X医院原有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跟不上整个医院的科研体系发展,X医院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将课题从立项、预算编制、申报、审批、资金拨付、经费支出、结题等各个环节通过模块管理整合起来。
三、X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新系统及其应用。
(一)新系统流程图
新系统流程图见图1。
(二)新系统的构成
新系统主要有四个模块组成:网上查询模块、网上报销模块、网上追加模块和OA衔接模块。
1.网上查询模块
该模块主要便于课题负责人直接在网上查看属于自己的课题项目,以及课题的计划金额、拨入金额、支出金额、结余额度。财务经费管理人员也可以实时追踪每个课题的开支明细和结余状况。
2.网上报销模块
课题负责人可以直接在网上填写执行单(见图2),实现网上报销,在报销的过程中,系统会显示课题的剩余额度以及显示课题的冻结资金,自动限制课题报销的金额,科目可用余额,报销科目。同时,对于填写错误的执行单,课题负责人可以编辑修改,也可以撤销单据。每笔经费支出都有对应的科目选择,如材料费、设备费,出版文献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等。
3.网上追加经费模块
经费调整流程按设定的金额权限处理,在一定额度内的由财务科审批。
4.OA系统衔接模块
经费系统会自动把报销单提交给OA,然后自动发起流程,领导可以在OA内直接审核单据,审核的同时可以看到报销单的所有信息,目前还可以查看到发票的拍照信息,以及发票的明细信息。
(三)新系统的优势分析
经过近赡甑氖褂茫通过网络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确实为医院带来了至少四方面的亮点。
1.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首先,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应用平台;其次,采用系统简化录入和自动对接功能之后,不仅减少了科教和财务人员繁琐的手工劳动,保证了财务数据录入的可靠性,而且实现了科教科和财务科之间的数据有效及时的沟通,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
2.提高了科研人员的报销效率
课题人员报销项目经费时走网上的签字审批流程,减少等候领导签字时间,让科研人员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中,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另外,系统处理的数据量大,提供的信息快而且准确,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3.增强了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加强经费的规范化报销管理和OA协同审核管理,使用系统后,系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预算控制方案,随时给出提醒,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经费控制系统,避免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使相关部门领导及时了解资金执行进度和实际使用情况,并做出合理的决策,使科研经费使用的预算制度真正得以实施,科研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质量。
4.树立了科研人员成本核算的意识
新系统设置了接口,可以统计以下几张报表:经费执行进度表,经费执行预警表,经费执行分析表等。系统对科研支出的分类也进行了明细设置,可以让管理者了解各个报销科目的占比。对不同来源的经费,不同的报销内容和金额,分别设置审核权限和流程,做到有据可查。
(四)小结
X医院的新系统上线后,课题组、科教科、财务科都在系统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对这个系统按其职能进行不同的操作,并设置相应的查询权限。系统对这些角色加以定义,并针对不同的环节将相关制度嵌套在系统中。一切科研活动的申请及审批,都将走电子化会签的流程,通过系统对整个科研活动加以控制。另外改变了科教科传统手工统计科研人员奖励的模式,提高科教科和财务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四、对新系统后续改进的几点建议
X医院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近两年,为提升X医院的整个财务管理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在这个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运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笔者认为还有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第一,希望能设置自动灵活的核税处理模块,使得经费报销自动生成财务凭证。因为课题组在发放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时,需要代扣个人所得税。以往都是手工计算,如果能通过系统模块,既支持对院外人员发放劳务费,也支持对院内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发放奖励性绩效,并且能够自动核税,最终自动生成凭证传递给总账。这样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简化手工劳动,减少业务差错。
第二,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X医院经费执行情况分析报表和支出科目分类明细报表,对科研成本进行二级核算。按照合理的占比分摊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计算出各项目的真实收益。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科研课题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科研经费使用绩效体系,使之更适应科研经费管理的需求,配合医院全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1]王巍.构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践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12,(12):44-46.
[2]程明,王冬,徐卫国.转型期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策略[J].卫生经济研究,2011,(7):40-41.
[3]赵锦辉,卢震藐,唐淑梅.计算机软件在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J].卫生经济研究,2010,(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