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情景模式
从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来看尚不理想,因此改变目前的教学效果变得异常重要。就此,本文将对话教学策略融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从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变传统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应该先从传统教学所存在的理念进行,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所存在的不足,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在构建对话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有一定的益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交流将历史中的知识点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点,从而学会倾听不同的观念,弄明白在历史教学中不同观念所代表的含义,深层次地理解历史教学中复杂的知识点,从而理性地思考自身对历史学习的认识。对于正确的观念进行保留,针对错的观念进行改进,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对提升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够有积极影响。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和感知,改变教师传统教学的理念和宗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优势。
2 对话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构建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对话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积极影响。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对话教学值得探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构建情景模式烘托对话教学的和谐氛围。在进行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师生平等和民主,在进行高中历史对话课堂中,应该坚持师生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将学生放置到主置当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信任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课堂氛围中,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踊跃发言,发挥出学生的优势。并且,在构建情景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主题鲜明,内容较为复杂的历史教学内容,从而能够通过内容构建出丰富的历史素材,有效地推动情景模式的发展。
其次,完善对话方式和话题的选择。在进行内容的选择和对话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深思熟虑,根据学生的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知识面的了解情况,决定选择哪一种对话方式和话题。生的思考能力和反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总体感知。
最后,巧妙进行教学的引导和调控。在进行对话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置,强调师生平等的理念,从根本上注重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一个引导者和指引人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尽量在学生思路不明确以及出现偏差的时候提出,从而保障对话能够顺利地进行。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通过引导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为学生提供背景材料从而帮助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消除学生思维停顿的现象,顺利进行对话的构建和分析。
3 高中历史教学对话模式的构建
为了完善和全面地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话,提升其教学效果以及保障高中历史教学对话模式有效性,提出了完善高中历史教学对话模式构建的策略。
首先,在尊重学生并且将学生放在主置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保障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以平等的身份进行知识的传输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置,保障教学效果。高中历史教学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好身份的调整工作,不仅要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并且还应该融入学生群体中将学生当成朋友,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且积极地倾听和建议。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以教师的身份对问题进行准确的点评,做好对话教育工作的结尾工作,保障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其次,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在进行对话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方向,保障其内容不和教学的方向脱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讨论话题偏移的现象是较为正常的现象。但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和出现,教师在学生进行对话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当好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从总体上烘托教学氛围,加强学生的学习感知力和认知力,从整体上调整教学方向。
再次,深化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和掌握课程内容的深意之后,辅导学生进行对话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目标的目的。因此,在构建教学对话之前,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教学内容,整体上掌握教学内容所隐藏的深意。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内容的深意,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达到改变传统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19
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达到新的水平和高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必要继续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做教学研究。在新思想、新理念的引导下创新教学,不断优化教学,实现历史教学高效长足发展,是所有高中历史课教师共同的期许。笔者基于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归纳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教学策略。
一、扎实教师的专业功底、强化其教学技能,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基础保证
“新课程”形势下,专家、学者和教师对于“教与学”都做了极为科学而准确的解释,明确指出了教学是学习的基础,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影响重大,而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由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和教学技能水平决定的。因此,要想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要从扎实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入手,这样才能确保对教师的教学起着积极地引导、促进作用,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搭桥铺路,让其乐学、会学并且学好。
不少学生心中理想的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是口若悬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课生动有趣的,从学生心中的“理想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期许很高,学生希望教师知识面广,既能教学有趣,又要能教得好。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好坏,所以教师不该认为是学生要求太高,而应该将其化为动力,不断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高中历史教师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和不断拓新的精神,从而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想要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胸有成竹”,必须要在课前准备中要做到“尽可能考虑周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的预设和规划,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研究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与否,关系到一堂历史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和教学的好坏。另外课前准备工作要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相应的v史思维品质。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教学切入点,并精心选择或者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笔者在课前会研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与教学法相关的书籍等以及阅读具有前沿性的学术期刊,还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然后分析教材,抓住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变化,并且比较不同教材之间的异同,同时关注高考新变化,分析命题方向,梳理出教学思路;接着,准备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文字资料等;最后结合新课程理念对整个专题进行系统的备课。当然,对整个专题备课,可能会出现把握不准确、不充分的情况出现,所以在开始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后面的教学设计作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实现教学的优化。
三、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无疑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彰显了教师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让高中历史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使其充分展现个体的风采和能力。通过对高考趋势的分析,发现会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分析、归纳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够较好地实现以上种种目标。此外,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中能够切身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陶冶。而小组学习探究同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以《》为例,笔者先提供有关列强侵略、的图片、影视资料,激起学生心理上的波动;顺势抛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其主要领导者为何人,具有怎样的思想?维新思想内容是什么,其特点又如何?对后世有何影响?如何认识《》?之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得出观点看法;课堂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学习方法技巧;让学生通过上网阅读相关资料,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四、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实现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其具有传统教学没有的优势,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高效学习。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多媒体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将声、图、像、文结合,可以更直观、生动,大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所以,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其次,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使用教学课件可以将教学线索、知识和问题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抓住学习主线,掌握重难点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相关资料信息,能够较好地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内容,便于学生学习。再次,教师还应该将多媒体教育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总结出既适用于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发挥二者的最大效力,共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历史图片;历史教学;作用;教学策略
G633.51
历史图片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学习历史、掌握历史。之所以近些年高考试题中常涉及有关历史图片的题目,是因为图片中包含较为丰富的信息,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历史图片进行教学尤为重要。文章就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
毋庸置疑,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辨识能力相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对于繁琐知识的理解依旧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教学对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结合历史图片进行讲解这,这种教学方式取得的成效无疑高于纯碎的语言讲解,以及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补充现有课本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少历史情境都十分繁杂,难以使用单纯的文字加以描述,所以结合图片补充文字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讲解文字的同时需要适当引入一定的历史图片,以保障历史教学真实性。如在讲解古代商业时,隋唐之后商业是讲解的重点,这阶段描写商业旺盛情境的典型之作是《清明上河图》,若教师纯粹的讲授古代商业的旺盛,自然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在讲解本节课时,教师需要合理引入《清明上河图》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与了解图片中商业活动的相关分布领域,基于观察,让学生逐步发现商业活动旺盛所带来的影响,如坊与市因此而不复存在。基于图片对于课本文字的相关补充,不仅可以简化知识,而且可以较为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示于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历史情感
从课程分类角度而言,历史是人文学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情感。历史学习较注重阐释人性、人的意识与人的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应用历史图片,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即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身份,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不再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而是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学图片与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领悟与理解,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历史观,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情感的培养。
二、教学策略
历史图片属于一种工具,而工具则重在利用,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合理利用工具尤为重要。尽管工具的利用需要了解与掌握工具,但工具的运用也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图片的作用。
首先,合理引入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教学是一种将地理学科视作依托而进行历史知识阐述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的步骤如下:先看D名,在脑海中创建相关知识点链接,在此基础上再了解与掌握这幅图片所展示的区域地理位置,以把握该区域地理位置属于哪个国家、省、城市,最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思索。例如,在讲述解放时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将当时的决战示意图展现于学生,此历史地图可以充分展现当时的史实,基于观察引导学生联想三大战役,且地图中明确标识了三大战役的省份、发生时间与地理文位置等新,为此学生能够较好地感受我军当时的作战思想,从而为三大战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合理引入历史照片。历史照片作为过去的定格,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不仅可以使人们较为直观地观察过去,而且可以向人们诉说过去。历史照片具备较高的史料价值,能够证明历史,强化教学真实性;能够再现历史,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加强对历史的体会;能够塑造新的历史形象,强化历史厚重感等。历史照片教学是一种将历史照片视作素材而进行历史教学的方式,该教学方式的步骤如下:了解照片拍摄的地点、了解照片中的人物、了解照片拍摄的时间、了解照片所描述的人物生活内容、揣测拍摄者的动机,基于这就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索照片拍摄的内在目的与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索人物与事件。
再次,合理引入历史漫画。历史漫画属于历史图片,但其具备自身特殊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合理利用。历史漫画可以充分展现当时人们的相关立场与观念,具备社会批判功能,但相比于其他图片,历史漫画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这时就需要历史教师进行合理引导。通常,历史漫画的教学步骤是:重视漫画细节,如标题、人物、服饰、说明文字、物体与日期等、了解漫画中人物或者动物所代表的意义,如相应的动物代表着相应的国家、结合漫画信息了解漫画和某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及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
最后,合理引入古迹遗址图及实物图。古迹遗址图及实物图展现了人类生活痕迹,如圆明园遗址、郑国渠遗址、铁铲图等,这些图片可以证明历史,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与体会历史,这类图片的教学步骤是:分析与阐述图片内容、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分析与理解图片历史发生的背景、思索图片引发的影响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引入这些图片,无疑可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图片在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除了可以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成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用图兴趣,培养学生用图习惯,教授学生读图方式,从而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历史图片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庆文. 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J]. 新课程(下). 2016(09)
[2]柯丽英. 浅析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好家长. 2015(03)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
“教育回归生活,课程回归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本轮改革非常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于是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的研究就成为各科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如果高中历史教师仍然沿袭过去单纯地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将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认识,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时代性,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提升历史教学效率,并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是知识和经验的源泉,任何脱离生活的教学活动必然是无源之水。因此,生活教学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多体现我们生活的方式和内容,多体现教学的引导作用,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针对历史学科,我们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教育职责,处理好历史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充当好“引路人”角色,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课堂这座桥梁,深刻地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
二、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也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我们的学生是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每天都要与生活打交道。因此,我们的课程和学生都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认识到:我们的课程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即只有回归生活的教学才能对学生未来的生活有所帮助,才能体现出历史学科的价值。以往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都是通过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授而完成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且学习过程缺乏生活经验的支撑,结果使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也不能真正地理解有关历史知识,教学效率低下。我们树立起生活化教学理念后,注重结合学生生活经历或背景,使学生通过生活活动或人际交往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教师要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我们课堂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主观愿望,对我们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为了使教学目标体现出生活化教学理念,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使其生活化,要“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生活的能力,使其情感得到升华。如我们在学习“百家争鸣”内容时,可将知识与能力维度的目标设定为:(1)知道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3)了解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的现实意义;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可设定为: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学习,比较诸子百家各学派思想的不同,并能够运用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思想看待现实问题,为现实生活拟定标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可设定为:通过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学习,体会古人的智慧,能够正确看待各学派的思想,并在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树立自主创新的意识。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制订,能够为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指明方面,为实施生活化教学奠定基础,从而让高中历史的教学更加鲜活、丰富多彩。
3.教师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一是教师采取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语言是一门艺术,生活化的语言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更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教师多开展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历史知识、历史文化的理解,也可以针对某个话题让学生们进行辩论或演讲,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历史记录片供学生观看,从而让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感受历史发展进程。
4.教师要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科学、合理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视野、升华情感,但目前很多历史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困于题海之中,为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应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将着眼点放在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上,作业的形式应生活化、实践化和多样化。如我们学完“宗法制”后,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看自己姓氏的由来,或向长辈询问家谱,在学完“工业革命”后,可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列出属于工业革命产物的部分,在学完“美国联邦制度”后,可让学生回看特朗普竞选总统的过程,解释美国政治制度。通过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能够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和现实,让历史课后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改要求,并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的课程,我们只有将历史知识的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最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差异教学 高中历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53-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如今的高中历史课堂,我们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的任务都是一样的,布置的作业也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学生至少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在特定时期学习某种概念或技能的准备状态;感兴趣的活动或主题;由性别、文化、学习风格或智力等组成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差异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历史课堂实施差异教学正是基于新课改“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而提出的。
一、差异教学的含义
差异性教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备受中国基础教育界关注的一种教育教学新理念。对于它的相关含义,不同的中外学者有着自己的解释,我们可以将高中历史新课程差异教学的含义界定为“是指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要求,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学习的个别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历史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二、差异教学的特征
差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而实施的教学。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中心
在差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前备,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需要,提前主动设计差异化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积极地创造条件使教学适合学生个别差异的需要,并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差异测查为基础
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是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对学生实施差异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与学生直接交谈或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灵活多样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具体实施差异教学。
3.提供施教内容、过程和结果的多样化
差异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对差异教学实施中学生的学习内容、过程以及学习结果都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尽可能地提供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
4.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差异教学是动态发展的教学。差异的学生与动态的学情,就要求有“差异化的教师”,教师在实施差异教学前应尽可能周全地考虑到教学实施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的匹配程度,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三、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差异教学的具体策略
1.设置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设置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目标分成不同层次的目标,然后要求学生按层分组,进行探究和学习。比如,在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时,教师可以设置A、B、C 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既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又强调了协作学习,使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2.弹性分组教学
弹性分组是差异教学的核心,它是依据学生自身的差异,从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动态分组,并以此进行科学管理和科学教学。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个体智能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方向和程度因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而表现出差异。以弹性分组教学的形式实施课堂教学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智能,挖掘每个学生自身的潜力,在团队中运用各自的强项智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各种合适的学习活动,同时还可以给特殊的学生或小组提供额外的教学辅导。
弹性分组和普通分组的区别在于,弹性分组是动态的,会随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要根据需要、优势以及偏好进行分组,弹性分组的学生不得不根据自身学习教师亦会依据情况的变化对小组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会随着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业成绩的好坏进行调整,努力做到培优补差,多元发展,共同进步。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再如,让学生课前收集历史科学最新进展资料,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同时也满足了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使教学充分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又如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设计各种方案,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优方案,实施这一环节时还应注意,要进行检查评比,给予每个学生以肯定,使学生个性心理得到满足。
再如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讲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内容时,教师先将自主学习的方案发放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先自学。如果遇到了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咨询、讨论。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组织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既关注了学生个性差异,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开展差异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我们运用多维的评价标准、多样的评价方法和多元的评价主体综合评价学生的进步与变化。开展差异教学,就应该对施教学生实施差异性的评价。在差异课堂里,由于学生经常按照不同的速度学习,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有不同的标准。但是,长期以来,原有的学业评价方式中却存在着许多局限和不足,如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考试和测验成为衡量学生最重要的手段;过于注重纸笔测验,忽视其他评价方法的运用等。而新课程倡导的是发展性评价,关注的是个体的差异与需要,追求的是个体价值的实现,而不仅仅是考试分数的多少。因此,面对学生的差异存在,新课程改革呼唤对学生差异评价体系的出现。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学习兴趣、途径及思维方式都带有明显的个性差异。高中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本定型,个性差异就更突出、更强,为此,高中新课程也特别注意了课程的选择性,并力图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进行历史学业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学业评价时,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结合具体的评价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来进行。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常规书面作业(历史预习作业和练习)、实践性作业(历史习作、历史制作等)、口头语言表达、常规书面检测等。就此,《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评价建议”里具体列出了历史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和历史考试等五种评价方式。
此外,历史教师还应注意在评卷的环节中也应实施差异评价,比如教师在评定学生考试成绩时,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不必局限在所谓的“标准答案”,应客观地给学生评分,只要学生的作答立论有据,就应该得到鼓励。
当代历史教学强调要尊重和了解学生的差异,这种尊重和了解绝不是要片面地求全求准,使教师被这种尊重和了解所累,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而是强调一种对待学生差异的基本态度:“敞开心扉,更多地去了解学生、认可学生的品质,保持一个教师应有的活力。”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学生最突出的方面,因势利导,就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课改;教学策略;自主性创新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如何转变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确立新的教学观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生主要负责学,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出现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观上增加一种新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意识”,改变过去“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意识。新课改下,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种教学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主要是死记硬背大量的年代、人名、事件,历史课被学生视为“死背”的学科。讲述、板书、念课文与抄笔记构成历史课的主要活动,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的传授为中心”,这种教学方式降低了广大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改变以往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学的情况,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激活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一种情感气氛,主要指课堂内整体的态度和情绪状态。他影响着群体的集体精神、群体的价值以及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决定了课堂气氛,而这种气氛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问的信息交流和整体的课堂效果。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具有课堂教学效果的助长作用;而消极的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弱化的作用。
二、确定新的师生观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新课程要求打破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性,确立平等的师生观。在这种新的课程观中,学生观、学生的地位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学生由“被压迫者”转变为与教师平等的交流。那么,新课改下,如何做到平等的师生观呢?
1.尊重学生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互相尊重,教育就会变成一场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严酷‘战争’,一场永不休止的‘战争’,一场疲惫不堪的‘战争’。”真正的教育只能是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走进对方的精神交流和心灵对话。身为人师,教师必须理解并尊重自己的学生,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从“尊贵”的台阶上走下来,平等对待学生。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品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2.善待学生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3.勇敢的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和不足
教师也是人,也会有过失,错误和不足,勇敢的向学生承认错误。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坦诚,并以此为榜样,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因此,教师要用行动说话,摆正自己的位置,超越传统,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
三、确立新的学生观
1.培养个性的学生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每位学生都有着差异。学生的个别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学生的结果(分数),忽视学生的过程(能力),造成“高分低能”“缺乏个性”的学生。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人才需求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不同的学生会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经验(能力),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2.培养创新的学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人才,而是要通过历史
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的工作重心需要从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向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在新课改的大潮下涌现出的新鲜事物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高中历史教学。
1.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必然要以一定的教育观念作为内在依据和基础。然而,当前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很陈旧,对新历史课程的教学宗旨领会不深,依然采取保守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获得、历史思维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将观念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2.高中历史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高中历史教学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这两种课程都采用了专题的方式来组织设计教学,例如,必修课程历史Ⅰ就为九个专题:内容涉及政治制度、近现代对外战争、近现代民主革命、当代经济建设等,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编排,从而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线索性,不仅可以避免和初中学习的重复,更重要的是视角也不同,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史实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历史教学的目标。但这种教材的设计往往脱离历史发展的现实情况,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挑战。
3.高中历史教学传统与现代关系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曾经非常有效,但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高中历史新课程提及的许多教学方法,例如鼓励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时交流合作,值得推广和借鉴,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交锋中,许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盲目求新求异,几乎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高中历史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例如,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后,一堂历史课看似热热闹闹,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合作,但是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有限,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改变高中历史教师旧的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式,这一教育观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力求构建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师需要多角度设计历史问题,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
2.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形式
如前文所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教师在进行历史专题教学时不仅要立足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而且是“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历史专题教学中,教师不能做“传声筒”“复印机”,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在专题教学时,为学生设计各种喜闻乐见的历史探究形式,如研讨会、辩论会、座谈会、演讲赛,也可以是历史剧、小品、影视、实地参观,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形式。
3.协调教学方法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几乎全盘否定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盲目照搬照抄现代的教学方法,这是十分不可取的。要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就需要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
机结合起来。事实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传统历史教学中也是有精华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新的历史教育理念,我们要接受和实践。我们需要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待过去的历史教学方法不能全盘抛弃,而应该吸收符合新课改
的部分,继续使用。比如,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教材采用专题式教学,跳跃性比较强,其中有一些知识线索被弱化,给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造成一定的障碍。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传统教学中梳理知识结构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和支持。为了加快新课程实施的步伐,为了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更为了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需要全体高中历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虚心向同行与专家请教,提高课堂设计的能力,力求尽快在实践中探索出高效率的适合新课程的历史教学新策略。
参考文献:
[1]陆丽丹.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9.
关键词:历史高考;夯实基础;科学学习;教学策略;高效复习
高中历史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时间、历史事件及其复杂的课程,教师要想教好高中学生的历史,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及对策并通过易懂的且合理的方式方法为学生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尤其是在学生快要高考的前夕,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系统的且独特的综合方面的复习策略,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才能让学生的历史成绩在高考中占据优势地位。
一、夯实基础,提倡训练式教学
基础是做每一件事的前提条件,夯实基础是做好每一件事的资本。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打好基础是学生应对高考的首要任务,是老师教学的科学策略。在学生即将高考之际,教师除了将学生的基础知识重新复习一遍外,还应针对这些相应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拟一些符合现今高考发展趋势的训练试题,让学生在这些试题中了解当今的考试类型(模式),如此教学不仅为学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还能让学生在训练中摸清高考的出题趋势,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引导学生科学性学习,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带给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富有逻辑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开辟一条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复习之路。例如,在复习高中历史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古代历史、现代历史、世界史等系统地分开,通过点、线、面的策略,将知识以题干、纲要、重点、延伸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辅助工具进行历史教学,比如,以古代历史英雄的事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PowerPoint将事件的人物及事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还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此人的事迹,通过此方法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压力,提高历史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高效的学习高中历史。
总之,在即将高考之际,教师通过高效的、科学的综合复习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赖俊明.新课程背景下适应高中课程发展的教学评价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2]刘道远.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有效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关键词:历史教学;游戏教学;学习兴趣;多媒体
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文科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文科生高考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必须重视历史教学,想方设法提升教学的层次和质量。由于历史课程深受广大高中生的喜爱,因此,教学的推进要更加有效地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贴近历史课堂的教学实际。尤其是在新时期高中历史课改的大背景下,对历史教学的有效思路和策略进行可行性的研判,有现实意义。
一、坚持课堂教学为主体,开展“任务导学模式”教学
课堂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坚持课堂的主体性,是推进新时期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高中历史课程大部分都要在课堂内完成,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走势。无论是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亦或是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其实都要求教师要在课堂内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教师要优化历史课堂设计,千方百计地调节好课堂气氛。任务导学模式就是指以设置任务为主要抓手,不断引导学生解决历史课的任务和历史课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任务导学模式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的阶段,即学生在特定问题情景的带动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与解决,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验和感受。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课堂教学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做到了这些,高中历史教师的职责基本完成,其余则要依靠学生们的悟性、思索与探究,这也是任务导学的精华所在。教师作为一个“导师角色”的存在是为了引导最关键的步骤,而大部分的流程都需要学生作为核心主体出现。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际能力,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诉求所在。
二、游戏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提升教学吸引力
游戏教学法的运用不能只是单纯做游戏,更多的还应该着眼于游戏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面,即将游戏教学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新型教学手段融合,不断提升游戏教学法的功能性作用。众所周知,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授课和教学,不仅乏味平淡,而且缺乏最基本的吸引力,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整个教学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因此,广大历史教师必须革新思维、开拓创新,不断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诸如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借以激活历史课堂,营造高涨、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引入电教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将多媒体技术与游戏结合。通过设置、放映ppt课件,联入互联网等方法,可以提升游戏教学法的内涵,极大丰富历史授课的模式与内容,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可以灵活配置授课的时间,给学生们留出更多的自由思考、解题、讨论的时间。多媒体、游戏等深受高中生们的追捧、喜爱,多使用这样的新型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烘托出火热的历史课堂氛围。诸如此类的方法可以为调节和营造高中历史课堂气氛提供帮助,可以很好地将游戏教学法与新型教学手段相结合,值得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尤其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思路既符合潮流,也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不妨一试。
三、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谓“屡试不爽”。 高中生们大都处于15岁~18岁的阶段,他们正处在长身体、增见识、形成世界观的初始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对于广大的历史教师来说,必须尊重学生们的成长机理与发育需求,千方百计地为学生们着想,开展更具效率和质量的历史教学。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要树立责任意识,强化“师长”功能,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为学生们的不断进步打好基础。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与历史应用能力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广大教师的职责光荣而艰巨,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从教师做起。这是因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性的“强势地位”,学生们处于相对被动的“弱势地位”,教师的引导与帮助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起点。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活动中加强与学生们的互动,培养双方的默契,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习惯和氛围。长期坚持,学生们对教师会愈发信任,师生关系也必然“水涨船高”,学生们的历史学习兴趣也会慢慢被激发出来,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应用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地培育。
参考文献:
[1]陆成建.高中历史新教材下的教学策略思考[J].新课程研
究,2011(8).
[2]龙卫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
代教育论坛,2010(6).
[3]姚晓燕.班级授课制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理论及
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4]田效松.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D].华中师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生活;表演;多媒体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所谓情境教学法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与所教学历史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形象情境,并在该情境中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调动其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对具体历史知识点深刻认知与理解的一种先进教学法。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借助生活创设高中历史教学情境
生活是一切学科知识的根本来源,高中历史学科同样也不例外。实质上,在社会生活中就蕴含有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鉴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充分而合理地挖掘高中阶段学生已经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历史学习元素,精心打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境。如,在教学“改革开放”这节内容之前,笔者首先向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向身边父母辈、祖父母辈等年龄阶段的人打听,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待到课上,笔者又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调查结果。如有的学生说:“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80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90年代,空调、音响、录像机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到了21世纪,房子、车子、票子则成为了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从结婚‘三大件’的变迁中,我们就能看出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学生们发言的积极性格外高涨,都想将自身调查得出的结论展示给他人,课堂氛围因此变得活跃而融洽。如此,通过不同学生所展示出的生活实际调查成果,便营造出了一个贴近其社会生活实际的历史学习情境。在该情境中,“改革开放”历史知识距离他们不再遥远,而是与其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这些都为学生实现对“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内容的更深刻认知与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借助表演创设高中历史教学情境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有利于其真正得到全面而深刻的学习认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实践的方法众多、形式纷繁,笔者较为常用的是“表演实践法”。即带领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主观体验与认知,以此对表演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知识点形成更准确、更周密的理解。教育实践表明,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角色扮演的表演实践可切实取得以上所描述的理想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与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这节内容时,笔者就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分角色的表演实践活动。情景一:秦汉时期,君王端坐上位,宰相坐在下属向君王启奏政事;情景二:宋元时期,君王端坐上位,宰相站在下属向君王启奏政事;情景三:明清时期,君王端坐上位,宰相跪在下属向君王启奏政事。待到学生的表演结束之后,笔者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从上述表演活动中,你们最鲜明的感受是什么?”“宰相的地位越来越低,因为经历了一个由坐着、站着到跪着的过程。”“这从侧面说明了什么?”“宰相的权利越来越少,从侧面表明皇权的逐渐增强”……如此,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实践活动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帮助他们透过自身的表演真正感悟到了“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这一历史认知,而这正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与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这节内容的主要教学观点所在,教学反响良好。这表明,借助学生表演创设高中历史教学情境存在着切实的可实施性与实践意义。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高中历史教学情境
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了学科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为学科技教学带来了诸多新鲜发展活力。多媒体教辅设备具备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对于营造良好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境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及作用。笔者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就会对多媒体教辅设备进行积极地尝试与实践,并都切实取得了预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如,在教学“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这节内容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各个时期的著名历史文化遗迹。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都沉醉于了历史文化遗迹所营造的魅力场景之中。如此,就巧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在对其加强民族自尊心、荣誉感教育的同时,很好地将“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这节历史教学内容落实到了实处。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运用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历史学习的乐趣,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灵活,教学效率也因此变得更加高效。为此,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情境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历史学习情境。以上仅为笔者个人的粗浅见解,不当之处还望广大历史教学同仁多多指正,若能如此,实乃笔者之大幸。
作者:拉巴旺堆 单位: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策略 资源整合
历史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课堂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如何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平,既完成课程目标,又能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从三个角度来浅谈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层面
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是教师,也可以说,教师是实施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则成为“重中之重”。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历史教师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准确的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归纳概括能力,化繁为简。比如掌握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归纳为:称皇帝,集大权;设三公,行郡县等。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助。
2.强化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改进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并给自己提出改进意见,这是每一个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必须手段。著名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他强调:“只有经验,却没有反思,那么,这样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没有深度的知识。”因此,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和探索,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地得以提高。
二、课程资源的整合层面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程标准》是统领历史教学的基本纲领,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如何处理好历史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如何解读和使用历史教材就成为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关键,也是影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的重要因素。
1.正确认识历史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和指导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性文件与老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在指导思想上,凸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分为三个部分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得更为全面;对如何有效地使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我们应确立这样的认识:
1.1要研究高中历史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理解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在使用一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吸纳另几种版本教材的优点,用以优化教学内容。
1.2要认真研究学情,也就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依此为出发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摆正历史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对于历史教材来说,不仅要使用,而且还需要优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教材进行教学是其职责,而完善教材使其有利于教学也是其职责。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在教学中应关注教材、立足教材,但绝不能局限于教材。同时教材内容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和创造性开发:
三、教学方法层面
1.准确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确当的教学目标并始终明了这一目标对于整个教学的统帅作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变“灌输式”为“体验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服装设计师、美食家等,进行体验,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她们对衣、食、住、行演变的感悟,进而讨论 “中学生应该怎样着装?”等。这种活动,没有任何的说教,但所有教育的目标,都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与升华。
2.设计问题导入,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引发兴趣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历史教材的内容,突出重点,精讲多练,提高授课艺术,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揭示出来,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
如在进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时,以雅典奥运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希腊雅典,然后,通过教学地图使学生对希腊雅典的地理位置有个初步的了解,接着,引导学生看希腊雅典的地形地貌,然后设计问题:如果你穿越回到古代希腊,为了生存,根据希腊的地理环境,“你会选择哪种谋生之道?”然后进行中西对比,继续设疑问: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活动下,中国古代先民选择了何种政治制度?然后在老师引导下讨论为何中国的先民会选择君主专制的原因并得出结论。让学生们明白,一种政治制度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有效性教学
1研究背景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变革就成为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变革的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以课堂教学变革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着眼于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势在必行,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本论文追求的核心目标。
2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来说,它与一般的教学有效性有其共同之处,又有其独特性。首先,它的独特性是由高中历史课程性质决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次,它的独特性是由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的,历史学科具有前瞻性、当代性、人文性、主客观统一性及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在师生互动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持续发展,也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具体探讨教师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问题,探索有效性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为高中历史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变“经验型”为“反思型”,变“教书匠”为“教育家”,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4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彰显历史学科的特色,找准历史学科教学的原动力。历史学就是一门兼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学科,从研究对象看,历史学无疑属于社会科学,但从研究的主旨和研究方法看,历史学更属于人文科学。作为社会科学它关注的中心则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它是外在于具体个人的。作为人文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是“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一书中提出了对这样的课程目标:“加强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中学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及其价值功能,决定着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特征及其价值追求。它是衡量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的原动力。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从一般的教学规律,更要从历史课程的特殊性出发,整体把握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深入挖掘历史知识中内在的教育价值,有效落实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共同研讨,改进教法,切实发挥备课组的整体智慧。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很难妥善解决课改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也很难处理课堂教学环节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团队,需要整体的智慧。
(3)研究学情,有针对性地教学。学情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情况,具体说指学生的实际特点,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动机,年龄等心理特征,也包括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等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着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它是教学的前奏,是实施个性教育、全面教育的基石。
5结论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而教师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高举课程改革的这面大旗,努力承担起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的使命和责任。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有助于高中教师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效果;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新课改以来,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在新教材引领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已悄然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的使用,也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堂教学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学生心灵的感触,备课、授课完全按课本编排而不考虑教学实际,课堂提问缺乏一定的启发性等。这些都已严重了学生学习的提高,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教学有效性降低。一些教师花费的时间也许很多,但教学效果却一般,这就是因为忽略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从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
要想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必要的教学准备是不可缺少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精心备好课,做好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目标能够良好的完成。高中历史教学准备可以从了解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材等方面入手,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一)了解学生情况。“有效的教学是逐步成为外部控制,学生自我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不能“唱独角戏”,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的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了解学生状况包括其知识水平、学习需要、个体差异等。
(二)明确三维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技能以及情感的提高,价值观的改善。如在准备讲授“十月革命”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疑问,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在教师的“求教”下学生解疑,并学习到了知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利用教材。高中历史考试中,一般会设置材料分析题,这是考察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在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材料和案例,以跟好多辅助教学。如,在讲解古代文化时,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播放一些纪录短片等。
二、课堂教学策略
实施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至为关键的环节。教师要根据课前准备和预设,对灵活多变的课堂随时做有效的调整,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掌控。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历史讲授的是过去发生过去的事情,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如何能让学生迅速的融入学习中,需要教师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跨越时空去了解当时的历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图像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利用虚拟故事创设历史情境、文字史料创设历史情境。例如,在讲诉“”时,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不仅了解了当时的知识背景,更能对其进行情感教育。类似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采取此种方法,会取得聊好多教学效果。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针对课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课本延伸到生活,再从生活还原回课本。不仅会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方式,对其思维发展会有很大益处。例如,必修三中《百家争鸣》对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的理解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如迟到、破坏公物、打骂长辈等,分别利用各家的思想进行教育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引用生活中的时例时要注意保证事例要真实典型,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对学生有吸引力,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还要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够完成课标要求。
(三)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程标(实验)》中指出,“凡是对实现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不仅仅之来源于教材,教师要注重乡土资源、网络资源等。如,在讲诉“”、“”、“抗美援朝”内容时,可以结合当地乡土人情进行讲解。一些生动、感人的人文事迹往往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有关历史很有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有助于完成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依据测验目的和测量结果,对学生行为变化或倾向变化给予价值判断的系统过程。教学评价不断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的有效性。健全良好的教学评价制度,利于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及时评价提高。
新课程对此作了明确规定:“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在新课程普及的今天,教师应该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重构教学评价体系,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体化,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要合理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做好课前准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这些都会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策略
一、借鉴经典教学步骤,激发学习兴趣
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经常思考并为之不断实践探究的重要问题,也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一个至高境界。那么,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对有效课堂教学提出过九大教学步骤:1.引起学习注意。2.交待教学目标。3.复习相关旧知。4.呈现新课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给予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9.强化保持与迁移。具体到某一节45分钟的课堂,要让它变成有效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责任。
二、准确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历史学科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往往重视学生的认知,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甚至是无效。因此,在教学策略制定之前就应该多考虑目标的制定,根据目标的制定再去安排教学策略的安排,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确当的教学目标并始终明了这一目标对于整个教学的统帅作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班情,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确定的目标应当做到:(l)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准确的,教学内容要从课本出发,使课本知识具体化,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科学的弹性引申。(2)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情来把握教学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节奏,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特长,从引知激趣入手,多采用辩论讨论、情境探究的手段,逐步引导启迪思维,指导方法,培养能力。(3)教学程序的安排应该合理、科学,体现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4)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群体培养目标,又要确定具有不同爱好特长的个体培养目标;既要有知识教学目标,又要有能力培养、方法指导目标及心理品德培养目标。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
三、运用史论结合法,实施有效堂教学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图文材料类试题比较多,这类试题能够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表达等多种能力,而且有较好的区分度,如2008年高考试卷20道选择题中有12题涉及图文材料,2009年高考试卷20题中有10题涉及,每道题都要求考生从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寻找最佳答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启发学生思考的内容,多些“论从史出”,少些结论的灌输,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例如,高三复习课《进一步发展》,这节课的高考考点是“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特征”,教材关于四点历史背景教材的叙述是:的推动、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三点特征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文本材料全面了解掌握考点。
四、把握动态生成,实施因材施教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富于变化的,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无法预见的教学问题。如何解决?灵活巧妙地实施临场应变,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材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如针对历史上的谭嗣同、岳飞等人物,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认识到谭嗣同等仁人志士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国家、民族的生命中,其人格得到了提升,他们身上有许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为真理而献身精神,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变法图强的改革精神;敢作敢当,敢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等,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时,学生的情感与精神都已得到了升华。
五、精讲教学内容,提升认知的深刻性
根据以上学情分析,在高中体育生的历史教学中,本着解决问题、有的放矢的原则,积极践行历史课程标准精神,着力探索适应高中体育生的历史教学策略。
一、竞争与合作策略――使体育生在学习中动起来
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高中历史课标指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大多数体育生缺少学习主动性,课堂上不能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容易变成“一言堂”,教师洋洋千言,学生默默无语。为此,在教W中可运用竞争与合作策略,使体育生在学习中动起来。采用竞争与合作策略的原则是教学中实行分组学习,组内合作,组外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的教学中,把学生按运动队来分组,有足球队、田径队、散打队和射击队,分别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开展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假如你是校长,用哪家思想管理学校更好?在辩论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各家思想精髓。每队学生为了本队的集体荣誉,都认真合作,努力领会各家思想的观点和主张。在辩论中每队辩手都激情饱满,充分阐明自家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长处。辩论的胜负是其次,重要的是辩论的过程,通过辩论,调动了体育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了解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律治和墨家的节俭,达到了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主张的教学目标。
二、直观教学策略――激起体育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学生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仍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体育生尤其需要。为此,在高中体育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知识。
1.巧妙利用漫画感知历史的时代特征。
历史知识林林总总,但每个历史时代都有显著特征,这些特征蕴含于每个历史事件之中。有许多历史漫画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下了历史事件,从中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特征。教材内包含着许多紧扣课文内容的历史漫画,学生们看到漫画后纷纷大笑,在笑声中认知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运用历史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普通高中历史课标中指出,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充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在有关二战史的教学中,利用二战实录作为素材,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来观看。学生们看到战争惨状时惊呆的表情说明了战争的残酷已深深印入脑海。这时教师适时提出和平观念,就能让学生们接受。本教学情节的设定,首先帮助学生感知了历史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感悟了和平观念,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3.利用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历史知识。
面对浩繁的历史知识,体育生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相对繁重的矛盾一直存在,教材中千头万绪的历史信息对体育生来说枯燥至极。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把枯燥的历史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画面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例如,在“秦的统一”的历史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秦灭六国的过程、秦朝首创的政治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果把这些信息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将抽象的信息变为直观的图表,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三、巧记策略――助力体育生博闻强记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历史知识的积累是历史学习的基础。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可谓是“上下五千年、纵横两万里”。体育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体育专业训练,学习时间较少。面对庞杂知识体系的体育生,过好识记关成了学习的第一道关,采用什么识记方法成了最直接的问题。对此,在教学中切实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巧记历史知识首当其冲。
1.理解记忆法。
历史知识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历史事物的出现有必然原因,体现逻辑关系。教学中指导学生弄清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例如,用动力的革新来识记工业革命成果的发明顺序:人力――1733年飞梭,1765年手摇纺纱机;水力――1769年水力纺纱机,1779年骡机,1785年水力织布机;蒸汽――1782年联动式蒸汽机,1807年汽船,1814年蒸汽机车。人类对动力的革新过程体现了工业革命新成果发展的轨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上述工业革命新成果会事半功倍。
2.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的方法。面对冗长的历史知识,体育生往往有畏难情绪,但如果借用联想来识记这些知识,就能激起他们极大的兴趣,识记效果明显改善。
3.谐音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