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分析要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财务管理机制,是指财务组织形式、职责范围、财权划分、管理方式和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军队财务变革要求的医院财务管理机制,是解决当前财权分散和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目前医院的财务工作,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设立经济管理部(结算中心),改变职能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重新明确各职能机构工作职责和权限。将经济管理、门诊收费、物资统供、正常财务等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职能机构纳入经济管理部,实行财务集中归口管理、物资集中采购和资金集中支付。形成一个机构管理、一个银行账户收支、一套账目核算的经济运行模式。经济管理部是医院财务工作的主管部门,由院领导直接负责。主要担负财务工作的组织计划,经费保障,监督检查,参与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这种管理办法,有利于加大解决财权、财力分散问题,增强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力度;有利于工作协调,防止工作上的推诿扯皮现象,提高整体保障效益,促进医院全面建设和发展。
创新用人机制,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建立合理的军队医院财务领导培训机制。适时对医院财务领导进行岗前培训与业务、管理培训,不定期组织医院财务领导到军队或地方相关单位参加高端培训,参加财务管理领域的高峰论坛,切实造就一批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领军人物,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能力。其次,构建科学的军队医院财务人员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人员考评措施,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岗位测评,切实将考评结果与个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挂钩,优秀者不仅能够优先晋升,而且适度拉大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等经济激励的差距,同时还要对不合格者实行惩罚,形成合理的对比。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熟练财务管理实务操作能力、高超的统筹分析水平,开放的观念、创新的思维、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的军队医院财务队伍。最后,建立良好的军队医院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机制。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更加科学严密,对军队医院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军队医院财务部门事杂人少,一直困挠着他们业务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抓紧解决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的问题。一是举办短期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操作和管理能力,促进业务过程规范化、管理方法科学化。二是抓好财务人员业余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促进知识结构合理化。三是开展评比竞赛,通过交流、观摩的机会,互补有无,促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
实行成本核算,加强内部控制
实行成本核算,加强内部控制是军队医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一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工作流程。军队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三个层次”。“两个系统”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体系,由财务部门中财务会计负责对报告符合财务规范的成本核算情况,由管理会计运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开展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核算工作。“三个层次”即根据军队规定的医院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和做法,结合军队医院现有的机构特点,把军队医院内部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决策层、机关职能层和科室执行层。由财务职能部门按照各个层次相互服务的流程不同,进行逐级分配,医院各科室定期向财务部门上报收支情况报表(门诊和住院部每日还要上报现金收款情况),并分析本科室本期收支情况及与计划的对比情况,医院财务部门负责汇总并向院领导汇报。二是建立各科室成本管理员负责制。医院职能部门、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各编配成本管理员一名,由医师、技师或护士兼任。主要负责本科室的收支数据的收集和汇总工作,为核算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核算网络和成本控制体系。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医院把分配给各科室的奖金与其业绩挂钩。一方面,医院根据各科室全年业务量和收支的完成情况制定全院的奖励分配方案并向下分配到各科室。另一方面,科室主任可以根据科室成员的工作业绩和态度,采取绩效结合的方法对科室人员进行资金分配,报医院统一审批后进行分配,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在加强内部控制方面,要以军队财务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度为依据,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及各项管理制度,同时还必须严格管理各种收费票据,管控印制、发放、登记及回收各个环节。
建立创收机制,多渠道开源节流
尽管近年来军费有所增长,但军队各级经费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军队医院仅靠上级来平衡收支困难较大。因此,要走出经费有限甚至不足的困境,必须从加强财务管理入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走自我发展之路。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装备、技术和人员优势,充分发掘潜能,通过拓展对外医疗实现创收。抓好医学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将无形资产转化成有形效益。在资金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借鸡下蛋”、“借窝抱崽”或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扩大技术攻关、成果利用的范围和能力,扩大创收源泉。二是引进和建立成本管理机制,把创收效益和个人利益挂钩,明确责、权、利,充分调动医院所有人员的创收积极性,开展节约型医院建设,树立节约意识。实现少花钱,多办事,最大限度的开源创收。三要加强预算管理,精打细算。通过科学的谋划,合理编制每年预算,做到切实可行,大力缩减不必要的消耗性开支,控制基础建设投资和医疗设备投资,集中财力、物力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开支,不仅要做到年度预算收支平衡,而且要尽力实现结余。
加快网络建设,实现智能管理
关键词:财务 管理 体系 分配要素
企业分配的对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营成果,即企业收益。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企业分配也不例外。企业分配原则是企业分配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其目的是规范企业分配行为,协调股东、员工、债权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分配要素
(一)企业分配的对象
企业分配的对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营成果,即企业收益。在实践中,企业的分配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分配对象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在这种口径下,企业分配主要探讨企业税后利润如何在股东和企业之间分配,即股利政策的制定。西方财务管理采取的就是这种狭义的概念。广义的分配对象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总收入在扣除必要的生产资料成本后的余额,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新创造的价值。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广义的分配对象等同于企业的薪息税前盈余,即支付工薪、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显然,以广义的分配对象为口径,企业分配主要是研究企业的薪息税前盈余如何在股东、员工、政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
(二)参与企业分配的主体
就广义的分配对象而言,参与企业分配的主体主要包括:
1.货币资本提供者——股东、债权人。企业要进行生产,必须有一定的货币资本。由于货币资本提供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企业货币资本的提供者可以分为债权人和股东两类。其中,规避风险的货币资本提供者成为债权人,定期获取约定的利息,即拥有对企业的合同索取权;而敢于冒风险的货币资本提供者则成为股东,从企业净利润中通过股利的方式获取不确定的收益,即拥有剩余索取权,并通过选举董事会成员、对企业重大决策进行投票等方式拥有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
2.人力资本提供者——员工。员工作为人力资本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在企业财富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离开了员工的劳动,货币资本只能是一堆死的东西,它本身不能创造财富。因此,员工无疑是参与分配的最重要的主体。
3.国家。除上述直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主体还应包括间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即国家。这是因为,国家作为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和社会行政管理者,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可以视为间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国家作为利益主体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可以更好地行使社会管理者的职能,是合乎情理的。
二、企业分配的原则
(一)发展优先原则
企业分配应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从长期来看,只有企业不断发展,各方面的利益才能得到最终满足。为此,在进行分配时,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分配的关系,保证企业的健康成长。在进行分配时,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积累的比例太大,有关利益各方得不到应得的收益,积极性受到伤害,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二是分配的比例太大,积累能力弱化,不利于企业自我发展或削弱了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这样,有关利益主体虽然在近期得到实惠,但却难以为继,实际上将损害他们的长远利益。
(二)注重效率原则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实现优胜劣汰。这就必然要求企业注重效率,视效率为生命,效率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潜力,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分配过程中体现效率原则,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充分调动出资者的积极性,其所投资本的贡献能被合理评价,并在企业分配中得到合理的体现;二是要调动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其管理才能以及面临的风险能被合理评估,并在企业分配中得到合理体现;三是调动企业一般员工的积极性,其劳动技能能够被合理评估,并在企业分配中得到合理体现。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制度约束原则
企业分配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各方面的利益虽然有统一的一面,但矛盾冲突却时刻存在。这就要求在分配时必须遵循相关制度,以便合理地规范各利益主体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制度是广义的制度概念,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的法律,如《公司法》、《税法》等都对企业分配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二是政府的各种规定,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制度》等都对企业分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三是企业内部的各种制度或规定,如企业奖励制度等也对分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有了制度的约束,才能保证分配的合理合法,才能协调各方面的矛盾,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财务内控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很多企业在项目经营管理时,都采用精细化管理手段。虽然企业对财务内控的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真正做到对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却仍然是少部分。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想要达标,还需要企业对精细化管理要素进行探索。
二、精细化管理
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对企业财务进行控制,预防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下的产物,需要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每一个经营项目进行细致的管理,对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项目进行关注,将财务内控管理规范化、具体化。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按照相关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对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深入研究和加强应用。虽然我国企业在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关管理体系还没有成形。企业想要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还需要在实际财务内控管理中做出调整,以满足企业的发展和运作。
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问题
虽然企业对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逐渐重视并将其应用于财务内控管理中,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问题尤为突出。虽然企业建立了相关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但企业对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成本浪费现象。因为企业缺乏财务内控管理意识,所以企业的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不能有效实施。而财务内控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多数企业因为并未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实施财务内控管理,导致企业的经营容易受到资金的限制,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在进行部门职务建设时,并没有将职务精细化分,人员职责不明确。因为这种现象,企业在进行财务内控管理时不能做到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模糊,不能做到对财务的精确掌控。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需要用到很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资金就存在不足现象,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自然会不足。因此,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中小企业在财务内控预算管理方面并没有做到精细化。管理部门对财务预算工作的投入力度不足,在预算管理方面并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对管理项目没有做出规划和方案。预算人员的职业能力相对较低,在财务预算方面容易出现误差,导致企业在项目发展和投资方面没有真实可靠的详细资料,不能对企业的未来做出精准的规划。这是因为很多企业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无法将预算管理的功能发挥出来。可见中小企业的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想要逐渐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1]。
四、分析精细化管理要素
企业想要对财务内控管理做到精细化,就需要对精细化管理要素进行探索。下面从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预算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成本控制
企业想要将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就需要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成本控制需要对企业各项成本进行控制,将项目成本集中控制,降低成本浪费。这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体系,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身上,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的掌控力度。企业应该在内部加强对成本文化的宣传力度,使员工能够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习惯,将成本管理运用到工作中。企业本身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开支过程中注意对成本的节省。企业不仅要对成本多的项目进行控制,对小成本项目也要进行控制,不能因为成本大小而区别对待。企业需要对资源进行优化处理,将一些不能创造价值却浪费资源的资产推出去,引进一些有发展潜力、能够为企业运营创造价值的项目。企业应该将资源透明化,使内部人员能够对企业的资源和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便于管理部门对成本的管理控制。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资金的合理规划,扩大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企业对成本的浪费。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
(二)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对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有一定的帮助。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工作,将各部门的任务明确、落实。针对企业经营项目,对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划分。管理者必须肩负整个管理部门的责任,加强与各项目部门的交流,对企业经营项目的发展进行了解。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经营项目的财务进行管理,对财务信息进行记录和编辑。管理人员应该对项目财务进行核实,不能只针对数据分析,需要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审计人员需要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审核,对财务进行核实。企业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惩奖机制,对管理部门的工作与管理人员的效绩、薪资挂钩,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企业的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实施[2]。
(三)信息化建设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是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保障,企业想要对财务进行精细化控制,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使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和发展决策时,能够拥有足够的数据基础。将企业活动项目的经费、预算、效益等一系列与财务有关的内容编辑成数据,存放在信息系统中,通过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进行管理。企业在财务方面的支出、收益,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精确。信息化建设对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加强企业对财务的控制。因此,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就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对发展项目进行管理,对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
(四)预算管理
企业的财务预算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企业想要稳定发展,就需要建立预算管理体制,加强对财务的预算管理。企业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段对企业的活动项目进行管理,将企业项目转化为数据,便于管理人员对财务的预算。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预算人员,对活动项目进行评估,根据企业自身的能力制定出相应的活动方案。同时,管理部门应该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核,通过预算程序对活动方案进行改善,使活动方案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不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负担。而想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3]。
五、结语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加强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对精细化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曾杰 单位:福建亿力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晓萌.提高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26).
关键词: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决策;控制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79-02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从上世纪中期从会计中分出来的两个分支,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责是以一定的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来进行监督和核算,财务会计是一种报账性质的会计;而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中的一种,他们通过提供各种非强制性财务报告以外的财务或者是非财务信息,来满足其企业的管理中所需要的信息,它可以按照企业的管理需求,使用多种会计处理方法或者是程序,来规划企业的未来和控制一切经济活动,这是属于企业经营型的一种会计。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一、基本理论
要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首先得做到对这个事物的理解,然后在这些理解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具体概念是很多人模糊的,这也就导致了人们不能认清它们具体的职能,所以这些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1.财务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1]作为会计的一部分,相比较与管理会计而言,更多的使用了传统的会计模式,所以又称之为传统会计。财务会计的工作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部相关方面提供需求,所以又称之为对外报告会计。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企业以往的交易或者是信息。通过一定的程序,然后对这些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整理成财务报告的形式,来给企业的内部利益基团提供有利的经济信息。在这种交易过程中反映了企业在以往的资金运作。
2.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管理会计[2]的核心是决策研究,因为决策是一个企业的管理核心和最主要职能,建立一个更严密的概念也成为了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管理会计是采用一些方案将财务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进行整理和计算,最后将得到的结果分析提供给企业内部利益集团,协助企业领导做出一定的决策,以达到规范和控制企业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服务的,其工作的目的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同时协助管理者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预测,判断经济形势,找到更好的投资和经营方法,规划企业内部责任问题,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最终为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所以为了满足其工作的需求,管理会计通常都会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作为其决策或者是预测的手段,通过预算的形式把管理会计的决策表达出来,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以责任会计制度为预算的控制体系。管理会计按照职能还可以细分为控制会计和计划会计两类,此外管理会计的职能还包括业绩的考查。由于管理会计只服务于本企业内部,能满足本企业在管理上的需求就可以了,所以没有很多的限制条件。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尽管有着很多的不同,但是二者提供服务的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企业会计管理的总体要求,它们为实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目标以及利益相关者服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组成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占据最核心的位置。在现如今的经济情景下,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新科技都已经在会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两种会计制度共同组成的会计系统,已经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的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属性相同。会计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服务而诞生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相同的属性。它们都是管理活动会计,都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是通过对收集的信息处理、加工,然后利用有价值的经济信息,来掌控经济活动。在整个过程中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的记录以及总结;而管理会计是通过根据已有的经济数据,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决定,其侧重点在于过程的控制以及决策。两者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的分支,其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管理服务而存在的。
2.目标相同。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属性都是会计,所以它们都有着会计的基本职能,那就是对企业运营的监督和反映。管理会计通过一定的手段或者是技术,来对企业运营中的活动或者人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和管理;财务会计的核算是为了通过所得到的信息,来对人们的行为或者决策产生影响。所以两者都是为了服务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他们都为了满足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以及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3.针对对象相同。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是通过人的加入、设定目标、收集、加工以及利用经济信息,进而做到对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和调控,促使利益相关者或者是管理者对利弊分析更明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的两部分,所以两者所针对的对象从整体而言是一致的,那就是以价值运动和物资的运动作为基础的,信息运动作为其运行的纽带。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专题讲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26-02
药物分析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方法学科,其研究和教学内容已经拓展到药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药物研究、生产、销售、使用各个环节均离不开药物分析的技术支持。
一、目前药物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药物分析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目前药物分析的教学大多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应用结合较少,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也很难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2.教学内容滞后、授课方式单一。药物分析教材一般都是以《中国药典》的内容为基础,参照《中国药典》中各类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而编撰的。《中国药典》每5年更新一版,每次更新都会对不少药物的质量标准进行修改和提升,也会收载一些新的药物。而药物分析教材一般是在新版《中国药典》出版之后,再根据现行《中国药典》的内容进行修订,导致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现行《中国药典》的内容。另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实验教学一般由教师提前把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和实验药品准备好,上课时把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照着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做实验,缺少自主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需要对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新的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21世纪药学人才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二、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1.理论教学改革药物分析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模块[1,2]。①第一模块为药物分析总论,其内容主要涉及药品质量研究及质量控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及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规律及原理,是进一步学习各论中各类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理论基础。该部分以多媒体授课为主,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研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药物分析是有关控制药品质量的一门学科,药品的研究、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环节都会涉及到药品的质量问题,因此其案例来源非常丰富,有关国内外假药劣药实例都可以引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3,4]。例如,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以具有很强肾毒性的二甘醇代替丙二醇作为助溶剂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导致14人死亡,多人肾功能衰竭。2007年,在使用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的甲氨蝶呤治疗急性白血病和干细胞移植排异的过程中,陆续发现病人有下肢疼痛、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脊髓马尾神经以下瘫痪的症状,已证实其原因为该公司生产线污染了长春新碱所致。这些案例可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药物分析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在学习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时,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引发学生对药品的真伪鉴别、药品中杂质的来源及假劣药的界定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作为药学工作者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强烈责任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第二模块为药物分析各论,主要按照药理活性类别分章节,各论部分的授课主要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使教学双方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研讨式教学法打破了旧模式下的“满堂灌”和“一言堂”的局面,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灌输模式,实行在教师指导下的“群言堂”,重方法传授,重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5,6]。在讲授药物分析各论的每一章之前,便给出课堂讨论的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当该章节的课程讲授完后,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组,每组由1名学生主持讨论,最后教师负责答疑和归纳总结。比如在讲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时,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故提出以下议题: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一般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而阿司匹林片剂、胶囊剂和栓剂的含量测定为什么不宜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应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来准确测定阿司匹林片剂、胶囊剂和栓剂的含量?在研讨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广泛阅读,收集大量资料,归纳总结后进行研讨。通过研讨得出以下结论:由于阿司匹林原料药纯度高,含水杨酸等杂质的量很少,干扰小,可采用直接滴定法进行测定;阿司匹林片剂中除存在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水杨酸杂质外,在制备片剂的过程中还添加了稳定剂枸橼酸或酒石酸等,为消除片剂中这些酸性物质的干扰,可采用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阿司匹林胶囊和栓剂中含有的辅料及降解产物更多,为消除其干扰,一般采用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研讨式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较大,获取的知识也比较深入和广泛,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研讨式教学能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③第三模块是药物分析实际应用的重要范例,主要涉及药物制剂分析概论、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生化药物和生物制品分析概论等章节。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结合学科发展新动向,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即将全班学生分组,由学生担任不同主题的演讲人,每组5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完成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讲解、问题解答等任务,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再就该章的内容进行补充与总结,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2]。例如,在第二十章“生物制品分析”中,可以通过文献的查阅,将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引入一些如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免疫印迹等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涵盖更多的学科前沿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讲课的实践,学生在表达能力、胆量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由于药物分析课程的内容比较繁杂,知识点比较零散,为保证学生能及时消化吸收已学过的知识点,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则进行一次测验,并记入平时成绩。
2.实验教学改革。药物分析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安排教学进度时,尽量使实验项目与相应内容的理论教学进度平行。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合理地解释实验原理、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同时通过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的解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根据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将实验课分为三个层次: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安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进行验证性试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锻炼动手能力;然后进行综合性试验,让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与运用技能;最后进行设计性试验,强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进行毕业课题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7]。
3.考核方法改革。全面、公正、合理、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既便于教师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还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有必要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多样性、体现能力的课程考核体系。药物分析课程应对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别进行考核。理论课考核成绩计算方法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50%,讨论式自主学习课程成绩占15%,专题讲座成绩占10%,平时测验成绩占15%,平时考勤占10%。在实验课结束时,进行一次期末实验操作考试,以强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课考核成绩方法为: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占30%,平时考勤占20%,设计性试验成绩占25%,期末实验操作考核占25%。考核方式和方法在开课前就向学生公开,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避免学生平时学习松散的现象,改变仅靠期末突击背书通过考试的学风[8]。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姚彤炜,曾苏,余露山,等.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尝试[J].药学实践杂志,2007,25(04):254-256.
[3]张天虹,李清,陈晓辉.“药物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30.
[4]梁可,张新忠,王璐.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实践――以维生素C的质量分析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3):55-57.
[5]柴逸峰,刘荔荔,密鹤鸣.药物分析学讨论课的展开[J].药学教育,2000,(01):28-29.
[6]曾苏,余露山,蒋惠娣.“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51-52.
关键词:网络信息;财务会计;标准体系;技术;职能
一、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使社会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会计地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会计作为社会信息计量的支柱,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着各个时代信息发展的主要风貌,它的不断发展体现着社会文明和信息管理的进步。
二、网络信息时代财务会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职能变化
财务会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会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包括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经营引起的财务会计活动,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会计活动。网络财务会计报告的产生发展而言,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其目标与只能在于提供在线财务会计报告,实时财务会计报告,按需定制的财务会计报告。
2.财务会计的标准体系变化
在网络时代,企业通过万维网或因特网相关的传播媒体披露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与财务信息,并将反映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的财务报告存储在可供使用者随时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查询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其技术基础包括网络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三层结构技术和组件开发技术,安全技术,电子货币。这些技术的采用,使得财务会计的相应的标准体系也发生了变化。
3.财务会计的人力资源价值变化
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属于一项技术性较强,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也要求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对人才资源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单位要做好人力资源工作。但是当前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如财务会计的人才学历较低、技术及业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要求。更为重要的在于缺乏合理的培训及薪酬管理体系,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够吸引人才,促使相应的人才资源留住且能够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目前的缺乏正向激励效能的薪酬管理体系,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流动性较大,而且缺乏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没能够发挥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中人才资源的积极作用。
3.财务会计的信息资源价值变化
网络时代的财务会计通过电子系统实现数据信息交流,电子符号代替会计数据,电子凭证代替书面凭证。企业内外的各部门、机构,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信息,实现交易。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经济体制的改革,相关学科的发展。网络财务会计将能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动态化,为使用者提供完整的信息,降低管理成本。
三、网络信息时代财务会计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
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法律法规加以规范,财务会计由于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对于法律法规也具有极大的需求。财务会计的法律环境包括企业组织法规,如《公司法》、《企业法》,财务法规如《企业财务通则》,当然还包括税务环境,如各种税收条例。尤其是对一些金融机构,财务会计对其影响较大,受到网络信息条件的影响也很大,更是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规制。
2.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失真与信息安全,对计算机软硬件要求较高,内部控制难度加大。这些都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既包括专业技能,也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财务会计如何处理好与税务、工商、财政等政府部门的关系,对于职工的激励与控制、报酬计划,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内部经济核算都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加以解决。尤其是当前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人员积极主动适应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各种改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财务会计的社会环境影响
财务会计的社会环境影响,主要是从企业和个人而言的,财务会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考虑风险问题,短期行为倾向。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公司股票价格最高化,考虑了风险因素,克服了短期行为,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影响因素包括投资报酬率、风险、投资项目、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社会责任。据此,企业对于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将是影响财务会计整体目标导向与价值行为导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企业是市场经济最为主要和最为活跃的主体,其他的各种因素,包括单个的个人消费者以及政府等监管部门都围绕这个中心链接起来。企业的财务会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整体情况。
4.网络安全的意识与技术影响
网络带来了便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财务会计信息对于网络安全的需要极高,因为财务会计信息往往是一个公司的核心数据信息,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甚至对于企业发展方向也起着指引作用,因此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网络安全就是伴随着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近几年频繁出现的安全事故引起了各国计算机安全界的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如:安全核心系统、VPN安全隧道、身份认证、网络底层数据加密,网络入侵主动监测等技术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5.财务会计报告的消费群体影响
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作用包括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决策依据;考核工作业绩。其目的在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评价企业的发展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信息的多元性方便性与及时性,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以使用财务会计报告,扩大了消费群体。
四、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应尽快建立和完善Internet、电子商务法规,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支付及核算行为,同时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法规、准则,从宏观上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确保疏通信息传递渠道,调整企业价值链从而协调各部门、环节间的协作关系,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即利用会计的特有功能与方法为价值增值最大化服务。
2.提高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财务会计关系中有大量的委托关系,尤其是在一些专门的财务会计机构中,当委托人雇用人为自己服务时,关系就出现了,因关系而导致的无效率称为问题。在委托关系中,委托人通常将决策权让渡给人。应提高财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注重实践:在大中专学校设置网络会计专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多开设一些实践操作的课程,比如ERP沙盘的实际操作。国家必须重视对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出台相关政策改变人才流向。重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要加大对现有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在培养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3.优化财务会计的社会环境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影响财务会计的存在、发展及变化的因素皆构成政策环境,它涉及诸多因素,从人到物,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文化,几乎无所不包。为了不断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歌声进行编制。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来临,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一些缺陷和不足。而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环境上的变化都为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带来了机遇,网络财务报告应运而生。REA会计模型要素包括经济资源(Resource)、经济事件(Event)和参与者(Agent),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经济事件之间的双重关系、经济事件与经济资源之间的“存量-流量”关系,参与者之间的控制和被控制或受托责任关系。
4.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及安全技术措施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最初出现于企业管理,指的是企业在对其面临的可能的预期风险,在事前采用各种风险管理管理策略和技术对其面临的风险,所做的一切处理过程。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对常识的系统化的学科艺术,风险管理的基本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预防损失,措施应该放在损失事故发生之前;二是减轻损失,这主要是用于损失事故发生的时候;三是弥补损失,弥补损失的措施主要应该用在损失发生之后。财务会计对于网络安全的要求较高,因此应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及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5.扩大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报告消费群体
美国会计学会于1964年组织《基本会计理论》(ASOBAT)编辑委员会,ASOBAT把相关性(relevance)列为会计信息的首要准则。ASOBAT认为,用户的决策模式多种多样,其信息需求通常难以确定。对于各种各样的用途,且无法事先了解决策模式,“所以,最好采用一种可以运用详细信息的报告方法,去满足对多种信息的需求”。
事实上,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财务会计报告对于使用者的满足程度。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有更多的优势,来扩大网络信息时代的财务会计报告消费群体,如降低信息交换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间接增加了财务信息可比性;通过互联网提供具时效性的信息,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 可自动交换并摘录财务信息而不受个别公司软件和信息系统的限制,为投资者或分析者使用财务信息提供方便;可以减少为了不同格式需求的资料而重复输入的问题;降低了信息供给成本,有利于信息供给者提高财务报表编制效率。
参考文献:
[1]隋玉明: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8,(6):47-50,53.
[2]张晓燕:网络与财务会计[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0(1):100-101.
企业信用评价是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由于贷款企业多层次多样化,因而要求企业信用评价方法既科学可靠,又简单实用。财务报表分析是分析企业信用时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通过一系列财务分析步骤,提取相关的财务数据,为评价企业信用提供直观具体的参考。
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信用和企业信用评价。企业信用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涉及企业历史、现状及前景等多方面。信用评价又称信用分析,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特别是贷款业务经营的核心内容,目的在于评价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即商业银行由于贷款人不能或不愿偿还贷款而遭受风险的可能性,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提供依据。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它是通过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具有变量多、机制复杂、不确定因素作用显著等特点。因此,影响企业信用等级的因素不仅多,而且一个因素往往具有多个层次,对贷款企业的信用评价,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
(二)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说,应该包括信用评级的要素、信用评级的指标、信用评级的标准、信用评级的权重、信用评级的等级、信用评级的方法等6个方面内容。信用评级的要素决定了信用评级的指标,信用评级的标准及信用评级的权重决定了企业信用评级的等级,信用评级的方法是贯穿在整个信用测评工作中的,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所在行业及自身特点的不同,信用评级的要素及其指标、标准、权重、方法也是不同的。
1、信用评级的要素:西方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借款人的信用评价,并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衡量标准。国际上传统的信用评估要素有:“5C”、“5P”及“LAPP”三种形式。“5C”即品德 (Character) 、才能 (Capacity)、资本 (Capital)、担保品 (Collateral)、经营环境 (Condition);“5P”为个人因素(Personal)、目的因素(Purpose)、偿还因素(Payment)、保障因素(Protection)及前景因素(Perspective);而LAPP则是指流动性(Liquidity)、活动性(Activity)、盈利性(Profitablity)及潜力(Potentiality)等四要素。
2、信用评级的指标:即体现信用评级要素的具体项目,一般以指标表示。指标的选择,必须以能充分体现评级的内容为条件。通过几项主要指标的衡量,就能把企业信用的某一方面情况充分揭示出来。例如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加以体现;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和营业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加以体现。
3、信用评级的标准:要把信用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这就要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明确标准是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关键,标准定得过高,有可能把信用好的企业排挤出投资等级;反之,标准定得过低,又有可能把信用不好的企业混入投资等级,两者都对信用评级十分不利。因此,标准的制订必须十分郑重。一般来说,信用评级的标准要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总体水平来确定。
4、信用评级的权重:指在评级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重要性。信用评级的各项指标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不可能等同看待,有些指标占有重要地位,对企业信用等级起到决定性作用,其权重就应大一些;有些指标的作用可能小一些,其权重就相对要小。
5、信用评级的等级:即反映信用等级高低的符号和级别。有的采用 5级,有的采用 9级,有的采用 4级。有的用A、B、C、D、E或特级、一、二、三、四级表示,有的用AAA、AA、A、BBB、BB、B、CCC、CC、C表示,也有的用 prime1、prime2、prime3、Notprime表示。一般来说,长期债务时间长,影响面广,信用波动大,采用级别较宽,通常分为 9级;而短期债务时间短,信用波动小,级别较窄,一般分为 4级。在国际上还有一种惯例,即一国企业发行外币债券的信用等级要以所在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为上限,不得超过。
6、信用评级的方法:通常有自我评议、群众评议和专家评议三种。如由独立的专业评估机构评级,一般多由专家评议。如由政府机关统一组织评级,也可采用自我评议、群众评议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至于评级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或定性分析方法,也可两者结合运用。在定量分析方法中,还有功效系数法、分段计分法、梯级递减法等多种。
二、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信用评价中的应用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基本方法有:同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连环替代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由于比率分析法具有计算简单、可比性强的优点,因此在企业信用评价中,该方法使用较多,即用企业财务比率从不同侧面定量反映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来说,运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信用,具体应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一)确定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特征。确定企业所处产业的经济特征是有效财务分析的第一步,是企业财务分析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基础,同样的财务报表放在不同产业的企业中,它所体现的经济意义和财务特性很可能完全不同。只有了解和确定一个企业所处特定产业的经济特征,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财务报表的经济意义,并发挥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透过产业经济特征的确定,一方面为理解财务报表数据的经济意义提供了一个“航标”;另一方面又缩短了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与企业信用测评体系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财务分析的信息对企业信用测评变得更加有意义。
(二)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净化。财务报表净化,是指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中的关键项目所作的调整,以增强其可靠性和公允性。在净化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主要方面:(1)不重复发生项目或非常项目。这些项目对盈利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在评估企业真正的经营业绩之前应重点考虑剔除。(2)研究与开发等支出。研究与开发、广告、人力资源培训等支出的人为安排直接影响到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盈利,在财务分析时,对这些支出的人为安排保持一定的警惕是十分必要的。同样,在评估一个企业的持续的经营业绩时,对这些人为的安排进行调整或许是需要的。(3)盈利管理。实证研究表明,在企业中存在大量的盈利管理行为。例如,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提前确认收入和延迟确认费用;又如,在对固定资产折旧和工程完工进度等会计方法的应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时点的选择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过程中刻意去迎合管理当局的要求,这些盈利管理都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的偏差和不准确。
(三)选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财务指标有很多,一般根据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美国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破产风险中,资产收益率最有用,其次是现金流量与总负债的比率,最后才是营运资本与总负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因此,必须以实际的资料为依据,进一步研究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与企业信用测评的相关性问题,正确选用财务分析指标。如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一般采用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等指标衡量,且一般拿本期指标值同上期或计划指标进行对比,来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这能从某一方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但为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还需要分析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因而需要将该企业的指标与行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更全面的分析结论。
(四)采用合理的财务比率和财务比对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很多,在运用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比对”,也就是比较标准的问题。由于企业的不同行业,同行业企业的不同规模及企业在不同的经营时期,资产的情况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应合理运用财务比率和相关比对方法。如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运用最多的指标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是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一般认为这两项比率的比值越高越好,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不过,当企业资产不变时,流动负债很少或者没有流动负债时,这项比率也会很高,但实际上这样的企业经营状况一般不是太好。因而合理运用财务比对方法是客观得出企业信用等级的关键环节。
(五)对企业信用做出客观评价。为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信用测评中的作用,必须运用以上四个相互关联的步骤,构成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型,进而为分析人员的科学评价提供从产业经济特征、企业战略到净化的财务报表等方面的合理假设,并从财务分析本身为管理决策服务提供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理性指南,确保了对企业信用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三、运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信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信用评价的关系。贷款企业信用测评体系的建立及其具体内容,决定了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信用测评中的具体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在贷款企业信用测评中处于从属地位。否则的话,财务报表分析将只是一种数字游戏。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是建立在企业信用测评体系与具体财务分析相融合的基础上的。虽然企业信用测评体系的建立是有效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但具体财务分析方法是企业信用测评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两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市场采购;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138-02
Financial System in Market Purchase
Ji Guangwei
(Lishu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Abstract: The financial analysis is playing the pivotal role in the enterprise market purchas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financial analysis content limits, straightened out financial and the purchase relations, has proven the financial analysisscientific system’s construction feasibility and the scientific nature, finally proposed the financial analysis indicator systemestablishment’s principle and the request, and to have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Key Words: market purchase; financial analysis; indicator system
市场采购是企业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分析在企业的市场采购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市场采购理念、财务分析程序、财务分析方法,对于提高企业市场采购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财务分析应该就哪些方面进行,本人认为企业要进行独立的财务分析,必须将财务分析的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1)财务分析内容确立的原则:符合本国国情;满足多主体的信息需要。
(2)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因素:①学科属性界定。②财务分析主体的需要。③财务分析的目标。
(3)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
二、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是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本文尝试研究解决这一难题,以期能恰当理顺其关系,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体系。
1.市场的构成要素
市场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单元,其本身又是由更小的能力单元组成。我们将这些更小的能力单元称为基本构成要素,这是进一步识别市场能力的基本单位。基本构成要素是:学习能力、财务控制能力、金融关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1)学习能力。学习是一个知识获得、共享、利用的过程。学习能力是市场的基础。市场是企业长期积累和学习的结果,并存在于员工的战略规划、组织规划、文化氛围之中。市场采购能力的关键在于使市场采购部门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地发挥“干中学”,使市场采购工作能够灵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财务控制能力。是市场在企业内部采购中发挥作用的集中体现。由于市场采购在企业中所独有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特征,财务控制不仅是市场采购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施的有力工具。战略采购包括战略制定、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战略的失败都发生在其实施阶段,战略实施过程实质就是控制,而企业内部能够从全局角度进行控制的只能是财务控制,巴林银行破产本身就说明了其财务控制能力的缺乏,财务控制能力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金融关系能力。是市场在资本市场的外在表现。金融关系是企业在资金的筹集、调度过程中与有关金融机构形成的合作关系。金融关系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而且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通资金的主要依据。金融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是企业在与金融机构的不断交往中通过信息的不断双向传递所形成的企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从资金供应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也是企业重要的客户。
(4)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市场采购人员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的基本能力,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包括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阅读、提取、吸收、存储、分析与运用信息的能力。
2.财务分析和市场采购的区别
从财务分析与市场采购关系看,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将财务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财务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财务活动状况和结果的研究;市场采购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2)职能与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分析,属决策支持系统;市场采购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于采购,属决策系统。
(3)服务对象不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而市场采购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内部经营者。由上看出,财务分析与市场采购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过去把财务分析仅仅作为市场采购的一个环节,其意义是很狭隘的。
(4)结果的确定性不同。财务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因为它主要以实际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而市场采购结果有的是不确定的,是根据预测值及概率估算的。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分析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市场采购、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以上相关学科中,有关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分析体系,而且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财务分析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
第三,财务分析存在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和主要的资料是财务会计报表。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1.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1)设置的原则前面我们探讨的财务分析原则,是用来指导整个财务分析工作和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和全面性,由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加之财务指标是财务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故有必要将其特殊性揭示出来。
(2)设置的要求
第一,指标的主要框架。财务指标体系首先应有一定的主干指标,它们能从总体上概略地反映企业状况,还应在主干指标的基础上,设置起补充作用的细分指标,从而形成一个主辅结合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二,指标的定变结合。财务指标体系整体上要有相对的固定性,但也要随分析主题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而做相应增减。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需要探讨更加实用有效的指标,适当补充指标内容,形成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第三,指标的灵活可调。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够适用于某一财务分析主体,即经过调整后指标可使用不同信息主体的需要,运用于各财务分析主体。
2.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此建立的财务指标与国家考核企业工作规定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债务的能力。设置该指标对外部信息需要者非常重要。对于企业来讲,该指标也至关重要,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以及资产变现速度的高低。另外,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未决诉讼等对它的影响。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设置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或酸性测验比率;现金比率。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因为企业的利润与其有紧密的联系,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不能不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最终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利润,现金流出量最终取决于必须付出的成本。
(2)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是指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运用效率和周转情况所作的分析。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有效运用各项资产获得最大利润,利润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企业必须凭借资产、运用资产才能取得营业收入。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表示其运用效率越高,利润越大。通过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可评价企业经营收入与各项营运资产是否保持合理关系,考察企业运用各项资产效率的高低。
(3)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绩效的综合表现。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可从一般企业及股票上市公司两方面制定。
现代企业采购者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财务分析在企业采购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掌握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思路、方法和程序的重要性。通过有效地做好企业财务分析,使之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采购决策服务,以此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阎达五.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6-78.
关键词:EVA 财务分析 导向 价值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利润导向下的财务分析模式已不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以衡量企业价值为主的EVA模式已成为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分析新导向。2010年1月1日,国资委已要求我国中央企业开始实行EVA考核体系。笔者认为,不仅央企,其他类型企业也应转投以EVA为导向的财务分析新模式,从而使企业基于价值理念,真正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目标。
二、EVA导向财务分析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EVA,即Economic Value Added,俗称经济增加值。自上世纪90年代就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工具开始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其相较于传统财务分析工具,具有先进行和创新性。比如,EVA 指标体系对权益资本成本进行了全面考虑,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能力能够更为准确的予以反映。EVA导向财务分析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首先,EVA导向财务分析模式能够更加精准的分析企业各种能力。EVA财务分析模式下,企业仅需要关注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和经常性损益的影响,除此之外的影响因素予以剔除,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反映更加精准。而且,由于EVA模式下需要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的短期行为,促使企业更加关注长期竞争力。
其次,EVA导向下的财务分析模式对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一定促进作用,对企业经营情况与利润情况的反映更为准确、客观。EVA导向下的财务分析模式能够通过会计调整对有锁偏颇的财务数据进行还原和剔除,减少了财务工作本身的会计失真现象。
再者,EVA导向下的财务分析模式加入了对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相关的机会成本的考虑,认为企业所实现的利润只有在扣除债务成本和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大于零,才表示该企业并没有侵蚀股东权益,并且还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反映了企业在经济意义上是否盈利。
三、EVA导向财务分析模式综述
(一)EVA导向的财务分析模式的内涵分析
自上世纪90年代,EVA(经济增加值)就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工具开始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并在企业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EVA 是企业的税后利润分别扣除债务成本与权益成本之后的企业经营回报,所反映的是企业在经济意义上的盈利情况。EVA之所以深受众多企业的欢迎,主要源于该指标不仅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兼顾企业的经营效率。
从意义上讲,EVA是一种在扣除债务成本与权益成本的基础上,用于衡量企业价值的一种财务指标。债务成本与权益成本也是企业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企业调整之后的净利润,减去该项机会成本的余额即为企业的经济增加值。通常用公式表示为:
EVA=NOPAT- WACC×NA。其中,EVA是企业的经济增加值;NOPAT 是企业调整之后的净利润;WACC是企业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数;NA 企业的初始经济价值。
(二)EVA导向的财务分析模式的独特性分析
不难看出,EVA指标是财务数据的计算结果,其本身是一个考虑全部因素对企业业绩进行综合衡量的指标。在运用该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时,以EVA为主,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结构,依靠因果分析方法为途径,对所涉及的财务指标进行逐项分解,找出最终的影响因素,直至不能分解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因果关系进行逐一连接,方便企业管理者全面掌握财务情况,也有助于衡量企业管理者的业绩。
但是,层级较低的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常常会被不可控因素(但能影响EVA指标)所影响。因此,对于层级较低的管理者来讲,EVA导向的财务分析并不具有显著优越性。提高EVA顺理成章成为上级管理者的目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企业将关注重点逐渐向影响EVA的驱动要素转移,而非仅关注EVA指标本身。相较于EVA指标本身,这些驱动要素具有两项优点:第一,这些驱动要素比EVA能够更容易、更精准的被衡量;第二,驱动要素与管理者的职责对应更为紧密。
从总体上说,EVA在价值创造的层面上,无论是财务分析的深度还是其宽度,都更为宽阔。通过运用EVA导向的财务分析模式,对财务数据进行层层挖掘与分解,不仅使得财务分析更为全面、系统,还更利于企业管理者的理解,方便其制定企业战略。企业内部人员在EVA导向的财务分析模式下,对价值创造的理解更为深入,也更能知晓如何才能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简而言之,EVA导向的财务分析模式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在目前阶段采取哪些行为能够增加EVA指标数值;以及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哪些驱动因素能够对未来的EVA指标数值起关键性作用。
(三)EVA导向财务分析模式的方法分析
上文已述,EVA导向的财务分析模式下,EVA公式为:EVA=NOPAT- WACC×NA。其中,EVA是企业的经济增加值;NOPAT 是企业调整之后的净利润;WACC是企业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数;NA 企业的初始经济价值。
经过测算,倘若EVA指标值大于零,则表示企业最终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也可以理解为企业为股东财富创造了新的价值;
倘若EVA指标值小于零,则表示企业最终所获得的收益小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侵蚀了部分股东利益;
倘若EVA指标值等于零,则表示企业最终所获得的收益与其所付出的成本相等。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收益仅能满足资本成本,即经营收益仅能满足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这与从经济利润指标出发的EVA意义不相符,表示企业在收回资本成本之后的EVA(即经济利润)为零。
四、EVA导向财务分析模式的管理误区和盲点
EVA导向的财务分析模式在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全面、清晰的了解企业价值创造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特有不足与缺陷。对此,笔者在此指出几点EVA导向财务分析模式的管理误区与盲点。
(一)EVA对非财务因素指标考虑不全
目前,企业在运用EVA进行财务分析时,对非财务指标考虑不周。并没有在EVA指标分析的同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特点等因素。并未做到对企业价值增长能力与价值增长机会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同时,企业在建立EVA中心,利用EVA分析某部门真实的经济效益时,并非注意扣除不可控因素和人为主观影响。再者,在测算EVA指标数值时,多是通过现成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并未剔除某些可能会对测算结果产生误导的歧义性因素,也并未对财务报表作出必要且充分的调整。
(二)EVA 指标的测算存在一定主观随意性
目前很多企业在运用EVA测算企业价值的同时,也会对其利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解决会计失真问题。但是,由于EVA指标需要调整的项目众多,很多调整因素需要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EVA指标的测算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而且,由于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专业知识结构等均有所不同,更加造成EVA指标的准确性有待商榷。
(三)EVA测算并非仅是财务部门的分内职责
EVA的测算虽然也是一种财务行为,也由财务人员完成。但是,从经济意义上讲,EVA是一种企业价值指标,其测算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配合与认同。而价值管理虽然跟EVA的测算没有直观联系,但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因此,EVA的测算不能简单视为财务部门的分内职责,EVA价值测算与管理理念应上升至企业股东会(或董事会)的高度,取得企业管理者的普遍认可。以EVA指标作为企业价值和战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并将EVA内涵融至企业文化之中。
(四)EVA作为综合指标,分析角度应提升至管理角度
EVA作为衡量企业价值创造的绝对值指标。在实践测算中,其目的并非为了取得单纯的精确性计量,而是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与动态观察评价企业价值与管理者业绩,重点是分析企业管理者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贡献程度。也正因为此,在对EVA指标进行分析与测算时,应从原有的财务视角提升至管理角度,以避免产生概念性内涵错误。通过EVA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业绩的进步或者退步,以引导管理者从各个驱动要素入手,创造企业价值。而这也是EVA测算的真正目的,并不完全在于企业究竟”已经”创造了多少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妍.基于EVA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
[2]庄勋.关于构建我国企业EVA财务管理体系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
[3]李英昊.基于EVA进行财务分析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
[4]刘巧红.VBM的核心内容研究[J].现代商业,2012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分析
引言
医院具有事业单位性质,长期以来发展是医院的主旋律,因此医院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财务管理显得简单粗放,一旦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医院就容易产生各种风险,甚至出现重大经营危机。医院财务部门应根据新会计制度的各项要求,全面把握资源要素,认真做好财务分析,以突破财务管理的瓶颈,为医院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服务。
一、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做好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是指搜集各类财务信息,对医院经营状况、经济活动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2010年财政部、卫生部了《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明确指出医院应开展财务分析,从而能够准确掌握当前经济状况,衡量经营成果,及时总结出制约医院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为进一步调整医院财务指标、优化资产结构、全面提升医院竞争力提供依据和保障。医院的药品采购、基建投资、工资分配等都是建立在财务管理基础之上的,财务分析能够揭示医院经营管理的漏洞,从众多会计信息、管理记录中找出运营薄弱环节,从而提前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为医院管理层正确决策提供支持。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1.明确医院财务分析目标
我国医院普遍不重视财务分析工作,财务管理仍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工作,很多医院只是在应付外部财务检查或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时候才进行财务分析。事实上,财务分析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财务分析能够发现经营管理缺陷,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因此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开展财务分析提出了明确要求。现代财务分析包含信息搜集、资料整理、财务指标分析、基本因素分析、战略分析、综合评价等步骤,最终出具财务分析报告,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医院应明确财务分析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财务分析机制,制定财务分析方案,定期实施财务分析,为医院经营管理服务。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目标应与医院经营目标相结合,财务分析指标与财务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2.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主要包括成本、费用、损益、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所有者权益、价值评估、投融资决策、成长能力等内容,不同的医院,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医院,财务分析的重点和层次不同。例如,在盈利能力指标方面,初创期医院主要分析毛利率、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生存期医院需要增加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而发展期、成熟期医院需要再增加主营业务收现率、总资产收益率指标。总体来看,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涵盖如下方面:(1)预算管理指标,包括预算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2)成本管理指标,包括每门诊人次收入、每门诊人次支出及门诊收入成本率,每住院人次收入、每住院人次支出及住院收入成本率,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3)收支结构指标,包括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管理费用率,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4)结余和风险管理指标,包括业务收支结余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5)资产运营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6)发展能力指标,包括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等。
3.大力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从本质来看,财务分析是广泛搜集各类财务信息,利用相应的方法判断医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找出现有的薄弱环节,并且挖掘资源潜力,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财务分析大致经历了手工处理、计算机处理、网络处理、大数据分析等阶段,数据量不断增加,处理量越来越大,分析水平越来越高。医院应培养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建立更加智能的财务分析系统,逐步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财务分析方法很多,可以分别以财务报表、财务指标、财务要素为主体展开分析,财务部门需要根据医院经营管理目标,以财务指标为核心,借用目标、预算等参照值来进行分析。财务分析人员应深入前端业务,重视实时分析、中间分析和过程分析,熟练掌握各种分析工具,培养自己敏锐的判断力、分析力和信息加工能力,不断提高财务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
4.有效利用财务分析结果
医院开展财务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具财务分析报告,而是有效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总结成绩、发现问题,然后实施相应的奖惩,进一步落实责任,并建立不断改进的机制,以激发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医院应创新绩效考核机制,把财务分析结果融入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与奖惩相结合,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实行奖优罚劣,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应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为战略发展提供支撑。医院应加强风险防控,重点关注各类经济活动风险点,对于一些关键流程和重点环节可设立预警指标,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责任,进一步加强约束和监督。
三、结语
财务分析不只是一种会计技术,更是系统化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财务分析评价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服务,成为现代医院的标准管理手段。当前新医改深入推进,已触及医院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医院应认真执行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有效应用财务分析,对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剖析,以改善管理状况、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袁晓娟.对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作用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3(10).
[2]李灏.医院财务分析中财务指标体系的运用[J].中国经贸,2014(19):206-207.
财务分析是指搜集各类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经济活动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通过财务分析,餐饮住宿企业能够准确掌握当前的经济状况,衡量经营成果,及时总结出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为进一步调整企业财务指标、优化资产结构、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依据和保障。财务分析能够揭示企业经营管理的漏洞,从众多会计信息、管理记录中找出运营薄弱环节,从而提前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为企业管理层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支持。
二、餐饮住宿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很多,可以分别以财务报表、财务指标、财务要素为主体展开分析。餐饮住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以财务指标为核心,借用目标、预算等参照值来进行分析。
(一)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法是指对企业财务的比率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全面、真实、准确地了解企业运营状况以及财务组成结构,分析后得到的数据结果相对直观、准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财务分析方法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法主要针对各种财务指标,其比较对象既可以是现阶段与上阶段的财务状况、计划财务与实际财务,也可以是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数据,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三)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财务报表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及其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从而清楚地了解企业经营状态和财务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因素分析法时,必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否则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餐饮住宿企业财务分析的关键内容
财务分析主要包括成本、费用、损益、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所有者权益、价值评估、投融资决策、成长能力等内容,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和层次不同。其中,成本分析主要分析成本结构、同期对比、预算对比、成本趋势等,以找出关键成本要素,发现数据变化原因和规律,为成本控制和预测提供支持。负债分析重点关注各种长短期负债情况、资产负债率增减情况、待付账款分布情况等。费用分析主要分析企业期间费用,包括材料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重点分析费用支出是否有预算,费用发生的必要性,费用发生是否符合标准。财务成果分析是结合各项评价指标,分析完成各财务指标的情况,重点对收支结余状况、可动用资金水平、净资产变动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比率等进行分析,详细解释隐藏在数据里面的各种风险和漏洞,并结合现实情况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意见。
四、餐饮住宿企业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一)明确企业财务分析目标
我国餐饮住宿企业普遍不重视财务分析工作。据统计,65%的中小企业基本不做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仍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工作,很多企业只是在应付外部财务检查或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时候才进行财务分析。事实上,财务分析是餐饮住宿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财务分析能够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现代财务分析包含信息搜集、资料整理、财务指标分析、基本因素分析、战略分析、综合评价等步骤,最终出具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餐饮住宿企业应明确财务分析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股东收益为目标,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目标应与企业经营目标相结合,财务分析指标与财务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二)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指标具体包括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非财务分析指标等,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采用的指标也不同。餐饮住宿企业应结合实际经营业务特点,构建适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例如,在盈利能力指标方面:初创期,企业主要分析毛利率、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生存期,企业需要增加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发展期、成熟期,企业需要再增加主营业务收现率、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又如,在偿债能力指标方面:初创期,企业主要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生存期,企业需要增加产权比率、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主营业务付现率指标;发展期、成熟期,企业需要再增加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再如,在非财务分析指标方面:初创期、生存期,企业主要分析产品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发展期、成熟期,企业需要再增加产品开发能力指标。
(三)大力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从本质来看,财务分析是广泛搜集各类财务信息,利用相应的方法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找出现有的薄弱环节,并且挖掘资源潜力,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财务分析大致经历了手工处理、计算机处理、网络处理、大数据分析等阶段,数据量不断增加,处理量越来越大,分析水平越来越高。餐饮住宿企业应培养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建立更加智能的财务分析系统,逐步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财务分析人员应深入前端业务,重视实时分析、中间分析和过程分析,熟练掌握各种分析工具,培养自己敏锐的判断力、分析力和信息加工能力,并把视野延伸至风险管理、信用管理、业务支持、决策支持等方面,不断提高财务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
(四)有效利用财务分析结果
餐饮住宿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具财务分析报告,而是有效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总结成绩、发现问题,然后实施相应的奖惩,进一步落实责任,并建立不断改进的机制,以激发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应该创新绩效考核机制,把财务分析结果融入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与奖惩相结合,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实行奖优罚劣,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为战略发展提供支撑。企业应加强?L险防控,重点关注各类经济活动风险点,对于一些关键流程和重点环节可设立预警指标,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对人员的约束和监督。
五、结语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具体来说,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
1、外部分析内容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
2、内部分析内容
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另外内部分析内容还应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二、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一)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能力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单元,其本身又是由更小的能力单元组成。我们将这些更小的能力单元称为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这是进一步识别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学习能力、金融关系能力、财务控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1、学习能力。学习是一个知识获得、共享、利用的过程。学习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的基础。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长期积累和学习的结果,并存在于员工的战略规划、组织规划、文化氛围之中。财务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于使财务管理部门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地发挥“干中学”,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灵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金融关系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在资本市场的外在表现。金融关系是企业在资金的筹集、调度过程中与有关金融机构形成的合作关系。金融关系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而且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通资金的主要依据。金融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是企业在与金融机构的不断交往中通过信息的不断双向传递所形成的企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从资金供应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也是企业重要的客户。与金融机构的交往,凭借的不单纯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管理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完整的金融关系是财务管理人员对资本市场的知识,对金融机构信息的了解,对企业经营活动准确把握的集中体现,其中也包含了财务管理者在资本市场上的公共关系。良好的金融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为企业摆脱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在企业资金充裕时寻找最佳的投资渠道。在企业与金融机构长期的交往中所建立的金融关系,是企业对金融机构不断深入了解的结果,也是金融机构对企业不断了解的结果,更是财务管理人员与金融机构长期交往并在资本市场中努力的结果。
3、财务控制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集中体现。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独有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特征,财务控制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施的有力工具。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战略的失败都发生在其实施阶段,战略实施过程实质就是控制,而企业内部能够从全局角度进行控制的只能是财务控制,巴林银行破产本身就说明了其财务控制能力的缺乏,财务控制能力对企业未来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关系看,它们的相同点在与“财务”,都将财务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职能与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与分析,属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与管理,属决策系统。
2、研究财务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财务活动状况和结果的研究;财务管理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3、结果的确定性不同。财务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因为它主要以实际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而财务管理结果有的是不确定的,是根据预测值及概率估算的。
4、服务对象不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而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内部经营者,由上看出,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过去把财务分析仅仅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其意义是很狭隘的。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分析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以上相关学科中,有关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而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构建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分析体系,而且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我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财务分析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
第三,财务分析存在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和主要的资料是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体系结构及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为财务分析的系统性与客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财务分析不仅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而且还参考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市场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使财务信息资料更加真实、完整。
第四,财务分析具备健全的技术方法体系。财务分析实践使财务分析的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既有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又有财务分析的专门技术方法。趋势分析法、比例分析法等都是财务分析的专门和有效的方法。
第五,财务分析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财务分析的目的由于财务分析的主题不同而不同,投资者、经营者和债权者各有其不同的分析目的。至于财务分析的作用,它不仅可分析过去,而且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这些目的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完全达到的。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1、设置的原则
前面我们探讨的财务分析原则,是用来指导整个财务分析工作和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和全面性,由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加之财务指标是财务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故有必要将其特殊性揭示出来。
第一,可比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指标所用数据要可比。设计指标时,对每个指标的含义、范围、内容和计算方法,应尽可能符合各种比较的需要。通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指标的纵向对比,可预见企业财务状况变化趋势;通过不同行业、地区、企业间指标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实用性原则就是说指标的设置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符合各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需要。避免多余重复,尽量协调衔接。
第二,公开信和保密性原则。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统收、统支、统管,指标的设计只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改革后,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包括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多主题的需要,西方国家设有专门机构搜集各行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加以分析,会计信息专门机构向社会定期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加以分析评价。在国家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今天,财务信息的公开便显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应重视对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以保密。
2、设置的要求
第一、指标的主要框架。财务指标体系首先应有一定的主干指标,它们能从总体上该略地反映企业状况,还应在主干指标的基础上,设置起补充作用的细分指标,从而形成一个主辅结合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二、指标的定变结合。财务指标体系整体上要有相对的固定性,但也要随分析主题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而作相应增减。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需要探讨更加实用有效的指标,适当补充指标内容,形成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第三、指标的灵活可调。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够适用于某一财务分析主体,即经过调整后指标可使用不同信息主体的需要,运用于各财务分析主题。
(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此建立的财务指标与国家考核企业工作规定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本文涉及到企业财务活动较广的范围,包含的指标数目多,而国家规定的考核指标则是抓住重点,有选择的规定一些指标。本论文设计的财务指标体系是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设计的,分为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及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1、 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第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众所周知,IBM的财务管理流程及制度在业内有着极好的口碑,一向以严谨著称。以下结合笔者在IBM的工作经验,浅析一下财务分析工作在IBM所处的位置及IBM是如何利用财务分析来预测企业的风险,并采取相应可能的规避措施,通过财务价值链为公司创造价值的。
透过财务分析预测企业风险
IBM(中国)维持着一个相当规模的财务分析团队(Financial Analyst,FA),团队成员加入IBM之前在各个行业,如制造业、会计师事务所、汀服务商等的知名企业都有着很深的经验和行业背景。与之相匹配的是复杂而严密的财务管理流程,在IBM许多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业务问题都需要FA的意见乃至批准。
IBM涉及的行业较广,既有目前的三大核心业务:硬件、软件、咨询服务,也有正在逐步退出中的制造业,但IBM的所有业务对销售成本和收入的财务指标都极为关注,因此以下将以这两项指标为例,从中管窥IBM的财务分析之道。
财务与业务深度结合
在IBM(中国),企业高管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财务目标(Target),以及每个季度要实现多少销售收入和利润,这些数字都是他们对亚太总部(AP)的承诺。这些承诺的实现是由在整个大中华区内,由不同的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PM)负责的数百个正在进行中的项目,以及销售人员不断开发争取的新客户可能带来的新的收入来源促成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财务的可控性,IBM通过将财务与业务深度结合的方式共同推进销售目标的实现。
IBM(中国)将整个市场分为六大行业(Sector),每个行业都有一位资深的财务分析师(Financial Analyst,FA)负责为该行业提供财务支持。每周各行业的执行官(Executive)都要举行例行销售会议,由地区领导(Country Leader)和合伙人(Engagement Partner)及该Sector的财务分析师参加,分析检讨目前的销售形势,核实每一个销售机会的发展进程。各行业FA在会议结束后会和执行官讨论确定预计本季度合同签单量的最新版本,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当季度新的收入。
之后,根据Executive的意见,FA会拟一份行业销售预测报表送交高级管理层作为决策支持。在整个过程中,FA会和自己所支持的行业内的项目经理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了解项目的最新进展状况及可能面临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理解把这些业务信息转化为财务信息,从而得到该项目的最新收入和成本预测(Assessment),项目经理会在第一时间收到FA制作好的每个项目在各会计期间收入与成本的预测,并及时予以确认,保证项目收入和成本如期发生。当项目上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如客户对某阶段工作有异议,可能拒签此阶段完工报告,或由于客户管理层的突然重大变动,导致项目经理无法按合同规定按时向客户开出发票,或是发现项目的成本可能有超出预算的可能,项目经理都会及时通知负责自己项目的FA,以确认由此可能带来的财务影响。
基于财务分析师和各项目经理之间的沟通保证了项目收入和成本的预测是基于实际业务情况的判断,避免了财务分析部门自己闭门造车做出脱离实际的数字报表。
每周末,财务分析部门会整合所有FA提交的预测报表,制作出大中华地区的营业收入预测报表,并和月初的营业收入预测报表相比对,找出有重大偏差的地方,看哪些项目的收入预测有重大的上升或下跌。财务预测上的重大偏差,如果排除掉财务分析部门预测工作的失误之外,那就是该项目在业务上已经出了问题,存在着重大的风险。CFO将首先审阅这些重大差异及其原因,然后制作出路线图(RoadMap)(如表1)。使那些风险已经或可能对月初的财务预测目标造成不利影响,哪些潜在的机会可能在当初的财务预测之外带来新的收益一目了然。
公司高管会在月中举行的高级经理会议上讨论这一路线图,对表中所列出来的风险和机遇项目逐一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由专人负责,尽量减少风险的发生,促使机遇尽早转化为现实收益。
在整个流程中,由于财务分析部门可以准确地从数百个项目中找出风险和机遇所在,并揭示发生的原因和提出初步行动方案和建议,管理层就只需要认真考虑那些被挑出来的少数项目并及早做出决策即可,从而保证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小化,项目的财务状况始终都在管理层的掌握之中,使之在准确把握财务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对于能不能实现自己全年的财务目标,离目标还差多远就能做到心里有底,并做出相应的战略或战术调整。
无论是具体从事财务分析的工作人员还是作为企业高管的CF0,都不应该将自己局限于财务部办公室内,既要随着业务的变化更新自己的财务知识体系,也要从业务出发,自觉去了解整个企业价值链中相关的部门,相关的业务,加强与其他部门人员的沟通与互动,培养自己的业务意识(businesssense)。
差异分析控制风险
在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设立财务分析部门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加强对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以尽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在所有成本和费用中,诸如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因为所占企业总成本比重较小,不是分析的重点。而产品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则是最重要的成本。
IBM每个月都会制作管理报表(ManagementReporting),分门别类地对人员工资、原材料消耗、生产报废等成本要素进行统计分析,首先要分析的就是实际成本与企业标准成本的差异。当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发生偏差,尤其是逆差,也就意味着企业在目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出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企业管理层的期望,如果不能迅速找出问题并解决,那么这个差异可能就会越来越大,在财务报表上看是企业没能达成自己的财务目标。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些差异数字的背后隐藏的是企业未能察觉的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整个企业经营失控的危险。例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明显偏低意味着企业把更多的资金积压在了存货和应收账款上,一方面这将对企业的资金管理提出严峻挑战,企业为了筹措其资金缺口将可能向银行借款,被迫付出额外的借款利息,另一方面如果经分析销售状况没有大的变化,存货周转率的降低如果是来自存货数量的大量增加,超过了企业的正常消耗水平,则可能意味着企业的
相关采购政策和采购人员出了问题,这种问题如果不及时检讨并解决的话,决不只是多付一点银行利息的问题,很有可能拖垮整个企业。
因此,从对比标准与实际的差异出发,再横向对比实际成本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纵向去看成本结构中各项成本要素比重的此消彼涨,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效率比指标,从而找出有差异的地方,通过成本控制等手段来解决差异背后隐藏的问题,及早化解企业生产营运过程中的不利成本因素。基于准确及时财务分析,制订行之有效的财务控制方法,以保证企业的成本在可控合理的范围内。
企业实际经营中的财务分析当然不只限于对收入或成本的分析,它涉及到企业
财务状况的方方面面,如企业现金流,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辅助生产部门外包……甚至还衍生出独立于财务分析之外的客户信用分析专家(CreditAnalyst)。
可以说,在市场变化如此迅速,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已经越来越倚重财务分析。从审查客户的信用资质、合同风险的控制、产品和劳务提供过程中成本与费用的控制、供应商的选择、重大投资决定到合并兼购等等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财务分析的作用已经走出财务部一隅,贯穿于企业整个价值链之中。这一变化是企业管理层从实际的业务出发,力求及早地察觉价值链中每一个环节潜在的财务相关风险对财务分析提出的需求。
以笔者多年的工作体会,无论是具体从事财务分析的工作人员还是作为企业高管的CFO,都不应该将自己局限于财务部办公室内,既要随着业务的变化更新自己的财务知识体系,也要从业务出发,自觉去了解整个企业价值链中相关的部门,相关的业务,加强与其他部门人员的沟通与互动,培养自己的业务意识(business sense),这样,任何业务上的异动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都能敏锐的感觉到。IBM的财务分析体系之所以会对业务发展起作用也是基于财务与业务的深度结合。
财务分析价值
虽然IBM的财务分析确有值得推崇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财务分析。实际上在中国的很多企业中,仅存在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因为有项目经理或会计管理部门,尽管没有专门的FA部门的存在,项目仍然会照例运行,会计结账也不会耽误。
任何试图“加强管理”的做法都必然带来成本的额外支出,如果财务分析不能让企业认为其“物有所值”就自然没有存在的价值。那么,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财务分析部门,财务分析能为企业做什么?好的财务分析的标准是什么?
洞察企业风险
从IBM的案例看,IBM所属的IT业从来就是高风险行业,竞争异常惨烈,即便暂时处于行业之首,只要稍有不慎仍然会被后来者拉下马。因此,IBM与竞争对手、与客户、与第三方下包商等之间关系的任何一点微妙变化,都会使得其收入确认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财务上就表现为每个月/每个季度的合同签单量,项目的收入,成本实际结果可能会和之前的财务预测有明显的差别,有时这个差别甚至会很大。这对企业而言就意味着很大的经营风险。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没有人愿意去投资一家看不懂的企业。投资者要看得懂企业,首先需要企业的管理者看得懂。一家营业收入总是在每个财政季度间跳上跳下(个别季度性较强的行业,如礼品制作,果类加工除外),其他各项财务指标时好时坏,毫无规律,让人无法相信其销售预测是可以做到的,这样的企业很难让人信任。
投资人和企业管理者最希望看到一家企业的收入在每个季度间平稳上升,签单量节节提高,各项财务指标都在健康的区域内移动,因为这表示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在管理层的掌控之中,一切都会按照他在年初承诺的财务预测目标逐步实现,而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的利益都可以放心地得到保障。
因此,对于从事高风险行业的企业来说,当企业发展步入成熟阶段,规模也比较庞大的时候,它们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都相应放大,因此,这样的企业需要有专门的财务分析来为管理层揭示相关的风险与机遇,以期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规范管理
因为财务分析的下一步必然就是财务控制,较好的管理水平能为财务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土壤。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庞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时候,作为加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应运而生。
行业风险较小或行业利润很高的企业相对的财务分析工作会简单一些,而处于竞争激烈和毛利率较低的行业,对于深层次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要求也就越高。所以高水平的财务分析专家,往往也就是从这样的企业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重点指标重点分析
不同的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具体要求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并不一定面面俱到地将财务分析指标和方法全都用上就是好的财务分析。比如著名的杜邦分析法中的13个财务分析指标,在笔者经历过的几家企业的财务分析报表体系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但没有一家是把所有指标全都用上的。
在制造型企业生产基地,由于其销售订单往往是由集团中专门的销售公司负责,或由地区总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下达生产订单任务,很少能由自己控制或决定,因此对于销售和市场相关的指标并不太敏感,更是少有相关的分析,因为那不是它们要关心的重点。知道要生产的产品数量和单价,销售收入基本就确定了。但是绝大部分的制造业工厂对成本和费用极为重视,财务分析工作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对成本的分析,尤其是存货,诸如存货周转率之类的指标,都看得非常细,因为传统制造业一般行业毛利率都较低,成本要素也极为复杂,如果任何一个成本要素控制不好的话,企业就很容易陷入亏损的困境。例如手机代工行业,毛利率(GP%)大概在2%~3%之间,而材料成本占到总成本的95%以上,如果存货采购过多,每个月仅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就可以吃掉全部的GP。因此,通过财务分析来预防此类成本相关的风险,及早提出财务控制的改良意见,就成了财务分析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咨询服务业,成本相对比较简单,主要都是与人相关的开支,但咨询服务业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收入确认非常复杂,收入实现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销售收入的预测成为重点,准确的预测出当前月份和以后月份的销售收入,找出哪些服务项目的收入确认将存在重大风险,为管理层描出路线图,管理层据此通过调动公司各类资源,如市场、客户关系、销售,以期规避风险,确保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趋势。
【关键词】价值链管理;财务管理
一、价值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价值链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于1985年提出的,他将价值链描述为:一个公司用以“设计、生产、推销、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和一系列连续价值创造的作业,认为企业内部的作业是价值创造过程的组成要素。
一般的财务管理是基于单一的企业作为主体,价值链财务管理以价值链作为联结集团内企业的一条主线,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的管理和控制,价值链管理的理念使得财务管理的概念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和改变。
其一,价值链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是传统财务管理在价值链理论下的延伸。传统管理的对象是单个企业的价值运动,而价值链管理的对象是价值链的价值运动。
其二,价值链管理理念对财务管理职能带来了冲击。传统的财务职能将重心放在已发生交易的处理、报告、控制等方面,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价值增值。但是在企业变革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财务职能在企业战略与价值管理、企业革新与成本削减、重大的投资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
其三,价值链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同时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在价值链上传递的除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之外,更根本的是增值流,所以要增加价值链的竞争力,就要求消除一切内耗,在价值链上每一环节作到价值增值,这也是价值链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同时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而且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平等。
其四,价值链视角下财务控制由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二维财务管理模式只记录并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历史和现时状况,只为公司外部经济活动提供服务,但既研究过去和现在又要预测未来的三维模式价值链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强的作用。也就是说,把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由简单的监管控制、财务分析和制度执行扩展至企业价值增值的预测与决策阶段。由于将财务管理模式从二维空间转化为三维空间,价值链体系延长,公司价值链与公司上下游经济关联体的价值链相连结,从而最大可能地扩大企业财务管理绩效。
其五,价值链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价值链各方的同力协作。价值链是由多个企业所组成的企业联盟,因此链上的任何一个企业的决策都会影响其他企业的决策,一个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库存优化控制等不但要考虑本身的业务流程和所拥有的资源,更要从价值链整体出发,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控制。因此集团企业有必要从整体上全面对成员企业按价值链管理的思路进行财务控制和管理。
二、财务价值链的内涵
价值链管理思想运用到财务管理领域,便产生了财务价值链。从宏观角度看,所谓财务价值链就是将财务战略、投资管理、融资、税务、成本计划与预算、财务运作、业绩管理等多方面财务活动的集合。
图1 财务价值链模型
财务价值链中各环节是紧密相连的,从微观角度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三要素是资本预算、营运资本管理和资本结构决策。企业价值创造从战略财务决策——资本预算而来;资本预算的成功离不开战术财务决策——营运资本管理;资本预算不能没有资本的支出,而筹集所需资本也是一项战略财务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因此,财务价值链中的三大环节是一个为价值创造而构筑的严密体系。
三、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创新
现代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加强财务管理的创新将是我国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价值链管理要求财务管理观念有所创新,与时俱进。首先,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以资金为中心,价值链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应把对人的激励与约束放在首位,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创造性、主体性和自觉性。其次,随着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了,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需关注信息的及时搜集与整理,注重对信息价值的分析。信息价值与收益成正比,与信息成本及质量风险成反比。企业只有在信息和知识共享上抢先一步,才能获得竞争的优势。再者,价值链管理理念迫切要求企业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的计量、分析、报告和监督系统,以便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合理规避风险。同时,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在风险与报酬之间取得最佳结合点,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最后,财务组织结构与制度的再生与财务机制再生给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突出了财务管理的地位,增强了财务管理的功能,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作用。
(二)搭建价值链财务预算平台
价值链赋予了财务预算管理以新的内涵,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的整体价值增值为根本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对价值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规划和控制。价值链的构建为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战略基础,同时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链的实现也离不开财务预算的管理,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选择价值链条增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预算战略管理的基点和平台,决定了企业财务预算具体目标的基本取向。价值链财务预算平台要求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再造,同时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再造推广到整个价值链中,实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整个价值链的结合。
(三)企业财务分析的完善
价值链环境下的财务分析与传统的财务分析相比,无论是在分析的目的、分析的实施者、分析的对象、分析的重点,还是分析的方法上都发生了变化。第一,价值链环境下的财务分析的目的:从企业内部价值链财务分析来看,是为了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消除不增值作业。从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来看,是为了确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第二,从财务分析的实施者来看,传统财务分析的实施者很广泛,价值链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实施者比较单一。价值链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只能由核心企业自己来实施,因为价值链分析是出于企业内部管理和长期发展的需要进行的。第三,传统财务分析的对象是核心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具体体现为企业的财务报告。价值链财务分析的范畴已经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了企业外部,价值链管理要求核心企业不仅要对自身的财务业绩进行分析,还要对价值链上的其它企业的财务业绩进行分析。此外,在进行价值链财务分析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报告数据,应该将分析数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因为其它相关企业的财务报告数据有时并不能够取得。第四,在价值链环境下,财务分析的重点有所变化。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来看,财务分析的重点应该是成本。只有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业务活动的成本,才能对各业务活动对企业的最终成果的贡献大小作出判断,从而提出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的措施。从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来看,财务分析的重点应该是成本和盈利能力两个方面。第五,价值链环境下,财务分析应以比较分析为主。企业在进行内部价值链分析时,应通过比较各业务活动的收益和成本来消除不增值作业。在进行外部价值链分析时,应通过比较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来找到产业链上核心竞争能力所在,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四)适时推进财务外包
财务外包是众多外包业务中的一种,是企业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某些事项或流程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代为操作和执行的一种财务战略管理模式。企业价值链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充分发挥核心业务为企业带来的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按照这种思想,如果在企业内部,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不是最好的,且也不是本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那么就应该把这种非核心业务从企业中剥离,外包给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去做,这样有利于本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同样,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中最薄弱的要素决定的,企业要将每个薄弱要素都力所能及地做到最好是不可能的,所以将企业内细枝末节的弱项外包也是一种策略。总而言之,外包不仅解决的是企业薄弱环节业务,即使是企业的一般环节通过外包可以使该环节更有效率地发挥作用。总之,价值链视角下企业财务外包可以避免资本性支出以及研发失误带来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又提高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2).
[2]汤谷良,顾黎.“管理外包”挑战财会职业[J].会计师,2004(2).
[3]彭玲玲.对价值链财务分析的探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5).
[4]管亚梅.基于价值链管理理念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思路[J].华东经济管理,2008(11).
[5]龚凯颂,孙英杰.关注与优化企业财务价值链[J].财务与会计,2009(6).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活动的范式和计划,其核心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模式;对比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模式(Model)最初从物质形态领域形成,后移植到认识形态领域,目前已逐渐转变为一种方法体系、范式体系和结构体系(翟亚军,2011)。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等人于1972年提出,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教学模式应是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要素与教学结构的教学活动总和(高坤华等,2014)。国内学者关于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的观点如表1所示。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念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活动的范式和计划,其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置比较
如表2所示,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性质为专业课,其学分数为2或3。
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比较
笔者对几所高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比较,具体见表3。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与最终境地。如表3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等;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企业价值评估等。
四、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比较
教学内容除传统的课本教材之外,应有经典专著和参考教材、文献资料作为补充,还应包括学科前沿、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科研成果等。这些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必须进行系统重构(高坤华等,2014)。目前,以下几所高校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上海财经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基本原理及基本报表;财务分析的基本内涵;财务分析的方法;流动性及风险评价;经营效率评价;盈利性评价;成长性评价;现金流量状况评价;综合分析。(2)东北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分析与预测分析;企业价值评估。(3)南京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构成;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扩展和综合运用。(4)首都经贸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基于价值评估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损益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表分析;基于价值评估的非财务信息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风险分析;盈余特征、盈余质量与盈余预测;盈余操纵分析;盈余预测;基于盈余预测的价值评估与投资决策。(5)江西财经大学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概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6)南京财经大学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7)南京审计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融资活动分析;投资活动分析;经营活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分析;信用分析;前景分析与估值;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综合案例。(8)上海金融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述;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上市公司特定指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会计操纵与财务预警分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通过以上汇总可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如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涵义和目的、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基础、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与方法等;二是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如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三是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如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四是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包括综合业绩评价、盈余预测与管理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五、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比较
如表4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六、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比较
如表5所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为主。
七、研究结论
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其教学目标在于:一是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企业财务报表结构;三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四是要求学生学习与初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拓展分析的相关知识等。本科生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企业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和企业财务报表的拓展分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
参考文献:
[1]高坤华,余江明,段安平,雷磊,李新潮.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
[2]乔伊斯,威尔.丁证霖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3]宋夏云.本科会计学《会计前沿》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
[4]万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1).
[5]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1).
[6]臧凯,李英.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