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的社会责任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

第1篇

关键词:企业本质观 ;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3-27 -02

一、企业的本质观

马克思在其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的本质并不取决于其自然属性,而是取决于其社会属性。立足于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通过借鉴上述定义,我们也可以从这一角度去认识企业的本质。即企业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企业所固有的抽象特征,在着眼于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及社会价值的现实性上,企业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两个属性,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以及内嵌于商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各种交往关系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有效管理方式。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既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也是各种社会关系的产物。为继续深入了解企业的本质,我们不妨再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讨一下:

在人性二元论的基础上,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以及《国富论》中分别指出了人的利他性以及人的自私性,由此衍生了“道德人”与“经济人”的定义。“道德人”是指自然人在道德规范下的人性化,他们主张“同情心”为人们提供道德的原动力。“经济人”则是商品社会中为了迎合经济运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利己化的产物,他们主张追求组织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现代企业正是“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统一体,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同时扮演好这两个角色,谨防“一条腿走路”,以此来获得市场的认可。总之,只有“道德人”与“经济人”和谐统一了,才能保证现代企业更好地发展,为社会创造贡献。我国企业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谨遵这一理念,做到有原则的、张弛有度的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要素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三个部分,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公共责任,其中公共责任又包含了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经济责任是指企业通过经营产品或提供服务来实现企业的盈利,获得经济利润,保持企业价值增长;法律责任是指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同时还要自觉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以及员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公共责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投入到社会慈善事业中去。

企业本身具有经济属性,必须通过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取得经济利润,维持自身的发展,即履行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企业生存的最低需要,企业只有实现了经济效益,才能去追求更高的社会需要。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社会是企业的寄托,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在运作发展的同时,要关注对政府、社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即履行法律责任和公共责任。经济责任是法律责任和公共责任的基础,法律责任和公共责任是经济责任的保障。三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是围绕某一核心而存在的和谐统一体。企业发展得越大,其履行的经济责任越重,相应的其需要履行的法律责任和公共责任就越重。

三、基于企业本质观的企业社会责任

在前文的两个部分中我们已经分别介绍了现代企业的本质观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接下来我们将会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针对企业的本质观,我们是从两个角度去阐释的,在探讨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联系时我们也将从这两个角度分别切入。

(一)企业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产物

在剖析企业本质观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企业创造价值、实现盈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他们的日常性消费需求:二是合理有效管理内嵌于商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满足消费者成长中的社会责任需求。对于前者,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它并不是单纯的财物价值增值过程,而是全面糅合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价值增值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要全面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利益,承担企业的经济责任、生态责任和慈善责任,以此来实现三者之间的平衡,最大程度上为社会造福。对于后者,我们要更多的将目光放在企业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各种交往关系的有效管理上,这就要求企业要自觉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通俗点讲,就是要打造企业的人文价值观。“企业的人文价值观是一种‘经营资源’,他能无形中提高企业的素质,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力量。”

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有义务为创建和谐社会添砖增瓦,通过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现如今企业的运行不但要有成本意识,更要有社会责任成本意识。参照企业的本质观,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在改善员工工作条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满足员工受教育的权利等方面的支出。②提供消费者合格产品与人性化服务的支出。企业依存消费者而生,所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③参与公益事业的支出。福利事业是考验一个企业是否有担当的重要标准。要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必不可少的。④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支出。“三废”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都会对大自然造成伤害,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思想。因此企业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活动,并高姿态的积极治理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二)企业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统一体

“经济人”的行为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通过工作得到应有的报酬,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经济活动。换个说法,“经济人”就是“自利的理性人”。而当今企业具有比个体经济人更强的经济理性以及信息的利用能力,对整个组织利益的追求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弗里德曼是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代表,客观上他认可企业是“经济人”的本质。在其专著《资本主义和自由》中,他指出“在开放、自由和没有欺诈的竞争中,企业有且仅有一个责任―那就是使用其资源并从事经济活动以增加利润”。在弗里德曼看来,企业是“道德人”的假设违背了自由经济的主旨。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尽可能地实现经济利益,而是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都是对私有财产和自由社会的否定,并将破坏自然经济的根基。同时,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学派认为可以通过转化行业的整体利润来提高社会福利。但由于大企业的出现会破坏市场自身的完全竞争机制,市场自身调节会失灵,也必将无法有效的约束企业的行为。所以说这种变相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单方面谋求经济利益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在一定时间内仍将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企业“经济人”的本质是一定经济关系中必然要表现相互来的经济行为。综上所述,企业就是现实的、作为整体存在的经济人。企业的这一属性属于自然属性,是企业生存的最重要条件。

通常意义上讲,我们都认为道德的主体是以人为单位的个体,这一命题的正_性是毫无疑问的。但从现实性上来讲,道德观的形成、认同、改变都是集体性和社会性的,是在整个社会中达成共识的。社会中的所有集体都是有道德干涉的,受伦理道德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集体也应该也必须成为道德的主体。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看做某一离群自居的、孤立的个人,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中的一个公民,是自然界巨大国民总体中的一员。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任何人都具有同情心、正义感和利他主义的倾向。同样的,企业作为“道德人”应该树立“企业公民”的形象,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必须同样讲究经济伦理,尊重市场规则和其他利益主体。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现在的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但同时又是合作经济。任何一个经济实体要想取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建立广泛的合作体系,本着双方互利的原则共同从事经济运动。在这个合作过程中,企业伦理的规范和道德的力量就是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具体原因有几点:首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广泛的利益群体。这其中既包含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又包含了利益相关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时,既需要法律的“硬件”强制性要求,更需要道德的“软件”式柔性规范。再者,我国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产业链初级形态,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与加工性质的企业占据企业形态的主体,这就造成企业群的整体素质不高,而市场本身又具有盲目性,这就极容易引发市场秩序混乱、诚信缺失等恶劣的行为,在行业领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这都要求企业作为“道德人”主体的现实性出场。上述论述说明了企业是“道德人”的本质无可厚非。

企业所扮演的“经济人”与“道德人”角色,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承担着经济责任与道德责任。这就要求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不仅仅要满足社会对经济利益的诉求,同时也要最大限度的为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民众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改善社会福利而采取积极行为。企业不仅是财富的创造者,也应该是称职的社会建设者;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经济责任与道德责任的和谐统一演绎出现实的共生理念,较好的处理了各种社会关系,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成长。综上所述,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积极承担起经济责任与道德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奕霏.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风险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12,(01):42-46.

[2]李伟阳. 企业社会责任边界模型:从价值创造出发[J]. WTO经济导刊,2012,(01):84-86.

[3]崔灿. 从社会责任报告书看企业社会责任与利润增长[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06):80-86.

[4]徐泓,朱秀霞. 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2,(01):153-159.

[5]陈创生,张增船. 斯密问题与企业社会责任建构[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02):51-54.

作者简介:

第2篇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生态 生态平衡

近年来,无论是媒体关注的“血汗工厂”,还是政府机关所倡导的企业社会责任,无论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所关心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是社会公众所呼吁的企业良知,企业对股东等控制人、所有人之外的其他个人与群体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既不是一个“突如一夜春风”的新鲜事物,也不是一个经济社会高度发达条件下的专利。只要把企业放在社会生态的背景下来仔细辨析就不难发现,企业自诞生之日就不得不在满足股东利益的同时或多或少地满足着其他利益群体的种种需求,而这些需求之间也并不总是和股东利益的追逐相冲突。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处于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作为一个组成部份,其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需求是不可能脱离外部而独立存在的,其自身利益的实现必然要求其对外部承担一定程度的责任和义务。而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不过是其在这种生态系统内自我调节的延续,是企业内外部关系发展到新的生态背景下为实现系统平衡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一、从生态的角度解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之争

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发端于美国,然而对于其概念的界定则众说纷纭。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倡导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乃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之外应承担的维护和提升社会公益的责任。即企业及其管理者除要承担对于企业股东的义务外,还要履行对企业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义务。然而与此同时,部分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一词的提出颇有争议,从而也引出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认识的截然不同的观点,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倡导派、支持派与反对派之间的对立。至今对于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仍然没有明确统一的回答。在一些调查报告中,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此各执一词,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满意度也颇有差距。 当然在这场争辩中也不乏中庸者试图调和二者的关系,对于概念进行折中分析。从法学角度而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应该是比较宽泛的。尽管部分学者仍然坚持企业社会责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应该是体现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面的责任。由此,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百家争鸣时至今日仍然如火如荼。

然则毋庸置疑,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的经济主体。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所用技术先进与否,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高下与否,都无法回避也无需回避这样一个目标诉求。也正是秉承这样的经营目标,企业在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环境的大变革。故,企业及其管理者对于股东而言,需要努力实现利润、效益最大化的经济责任是无可厚非的。那么企业是否还需对股东以外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承担相应的责任呢?按照各国的通常理解,此所谓企业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构成部分,系指在股东以外,受企业决策与行为现实的和潜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的一切人。具体包括企业的雇员,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企业的债权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资源和环境、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的受益者等方面的群体。对于以上提问的回答恰恰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故,所谓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提出,实则是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源短缺、环境不断恶化,并且伴随着劳资冲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自身的一种本能的应对之举。

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企业生态环境

在生物学中,良好运作的生态系统是世间万物得以悠然生息的基础。在食物链的链条中,各种生物处于不同的环节,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依附关系。只有维持相对的平衡,万物才能得以各得其所。当然,生物界的生存规则也可以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赖以存续的基本准则。由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其生存周期,如何尽量延长企业的生存周期,提高每一个阶段企业价值的实现程度,是企业广泛关注的问题。同时,在企业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附关系。故,为了应对自由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货币投票”对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产生了具有终极影响力的作用。为此,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开始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其中通过制定内部生产守则(或者工厂守则,企业规则)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雇员薪资等逐渐得到企业界的认同。这也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而言,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将会得到一个双赢的满意结果。这正是“责任竞争力”理念的意旨所在,即“责任竞争力=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专业化优势”,企业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社会、环境、员工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以同步提升,即企业的责任竞争力得到增强。这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之路。将这样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中去,将企业专业化优势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同时得以提升,将是企业铸造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今日的中国,其区位优势明显,主要包括巨大的市场潜力、稳定的政治环境、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投资促进政策。这些对跨国公司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如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进入我国。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成为欧美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和跨国公司的最主要采购中心。其中尤以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为典型。浙江省的民营企业最为活跃,但从事的外贸出口行业仍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服装业和玩具业等。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历来是劳工权益保护的薄弱环节,也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关注的重点。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某些国家进行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似乎将其和劳工标准、人权标准等同视之。由此,为了应付采购商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调查,为了取得来之不易的外贸订单,造假成为部分企业的家常便饭。如此一来,企业社会责任在逐渐成为企业家的一种形象宣传,正在变得越来越作秀。由此,引起一种追问: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目的到底是为了维护劳工权益,还是企业为了取得更大经济效益、提升自身声誉的一种手段?显然,我们希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能够取得前者的作用,但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才是需要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社会生态的和谐与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建议

既然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实质意义在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工待遇,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量扩张,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那么,这不仅仅是一种运动,也不仅仅是企业提升自身声誉的一种手段,更不应该成为企业的“遮羞布”,而是企业在获得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真正履行在环境、人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负担的义务,进而通过外部生态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通过外部机制的确立促使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尤其是通过加强我国工会组织的力量,通过完善各行业协会机制,真正实现由企业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比由政府这个社会生态的组织者来进行直接配置更为持久和健康。故,企业社会责任在立法导向上,立法者和政府所追求的不应该仅仅是直接为企业设定形形的标准,而应该是企业生态系统中各个生存者之间的比例平衡。立法模式应该更倾向于社会力量之间的调节而不是以政府甚至是法律来代言各种社会力量的诉求。

就具体立法而言,笔者建议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和谐生态的建设:

第一,加强我国工会组织的权力。坦率地讲,中国工会的职能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工会仅仅起到一种类似于第二行政组织或群众性组织的作用,根本没有起到市场经济集体谈判组织者的作用,更没有展现出它在劳动力市场中强大的工资议价能力。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基本上不会出现工会与管理层的严重冲突。因此,建议在《工会法》中或者在其实施条例中,增加相应的条款以提高工会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例如,可以规定凡属于《公司法》中规定的董事、监事、经理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担任本企业或者直接上级工会的工会委员;各工会中脱产的专职委员不得担任任何营利性机构的职务,其直系亲属如果担任与该工会具有利害关系的营利性机构管理职务时,该工会委员在相关事宜的表决或决定时应当回避。更为有效的做法是,彻底改变《工会法》中的工会组织方式,废除按照行政区划组织工会的有关条款,取消“基层工会、地方各级总工会、全国或者地方产业工会组织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的规定 ,赋予各企业、各产业工人自行组织和自由组织工会的权利,在宪法和工会法中承认工人的自由结社权和罢工权。

第二,在《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提高对劳动者的保护标准,降低企业用工的随意性。比如,明确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规范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约定条件,凡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作为解除条件的必须由企业证明员工在签署合同时已经知悉该规章制度的存在,并且该规章制度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证明该员工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给企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对于企业的各种违法和违约行为原则上应当明确在诉讼中由企业承担举证责任,并且提高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赔偿标准,在劳动合同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第三,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责任法》及其实施条例、实施办法中加强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违法成本,提高消费者针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违法问题的诉讼积极性。例如,应当修改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欺诈性销售行为的赔偿从消费金额的两倍的规定,大幅度提高惩罚性赔偿的金额,引入公益性诉讼制度,允许消费者协会或者个别消费者代表全体消费者就企业的欺诈性经营行为提讼,并且明确推定企业在某一产品或服务上的欺诈可能和已经获得的利益适用于其全部同一产品和服务,并对企业同一产品和服务的全部销售进行惩罚性赔偿。其次,还应当明确对于消费者因产品质量或者服务提起的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由败诉企业全额承担。此外,还应明确规定对消费者的损害赔偿中应当包括对消费者的精神损害赔偿,并提高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限额标准。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在产品违法和侵害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成本。

第四,推进社会慈善立法,为企业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提供完善的法律机制。包括为企业捐赠行为提供法律依据,明确企业捐赠的方式、公益捐赠和商业赞助的区别,明确企业慈善捐赠中的税收问题,推出鼓励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措施,建立职业化的慈善机构,完善慈善捐赠渠道,规划捐助信息。各地区还可以结合本地慈善事业和企业状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慈善地方法规和规章,为地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保障。

第五,推动民间团体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立法的进程。在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立法中,可以充分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民间环保组织,在消费者权益领域的消费者协会,在农民工保护领域发挥农民工输出地的民间和非政府机构的组织作用等等。不仅应当在立法中征询这些民间团体的意见,而且应当允许民间团体向立法机关提交立法建议,并参与立法草案的编撰。在某些领域还可以由民间团体参与执法监督。

参考文献:

[1]王佑:血汗工厂黑幕:机器罚你站12小时.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6月15日

[2]何海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华人世界,2007年第5期

第3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才会有可持续和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企业社会责任观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将探索、宣贯、检验和完善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作为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首要问题和科学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和保障。

1 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外来词汇,是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中文直译,与中文语境下的直观理解有较大的区别。在中文语境下,企业社会责任一般理解为企业的社会责任,重点是强调企业要承担哪些社会责任。而在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是强调企业行为的性质,即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国际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多达上百种,强调的重点各不相同。但是,随着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在2010年11月1日的全球,国际上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已经渐趋一致。

国家电网公司综合自身的多年研究成果和ISO 26000的社会责任定义,提出了实践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有效管理自身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它是企业为其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是企业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的基础上,自愿追求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是企业自愿始终保证自身行为的透明和道德。其中,企业行为的透明是指企业保证其影响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决策和活动的公开性以及以清晰、准确、及时、诚实和完整的方式进行沟通的意愿;企业行为的道德是指企业推进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

2 国家电网公司对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探索

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无论是目前,还是在未来,这一过程都将持续进行。这里对公司探索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一介绍,核心内容如下图所示:

(1)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

国家电网公司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有效管理自身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这一定义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三方面内涵:

第一,以综合价值创造结果和透明度作为判断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简言之,就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按照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的观点,对社会负责任的核心是保证企业行为的透明和道德。因此,判断企业行为是否对社会负责任,除了考虑道德动机和履责意愿,还必须坚持两个基本标准:一是要看绩效结果,即企业行为能否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综合价值;二是要看透明度,即企业行为能否保证必要的透明度。

第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完整逻辑,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意愿、行为和缋效的统一。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认为,“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将社会和环境考虑融入其决策并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Ⅱ向承担责任的意愿”。衡量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的唯一标准就是对“可持续发展”贡献的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事关高品质生活、健康、繁荣和社会正义的协调及维护地球支撑生物多样性的能力。这些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是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它从整体上表达了社会的广泛期望。”国家电网公司认为,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源于使命、成干机制,始于战略、成于管理,本于制度、成于文化,并最终体现为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绩效结果。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必须从管理入手,核心是有效管理好企业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ISO 26000认为,“影响”是指“组织决策和活动所引致的社会,经济或环境的积极或消极变化”,包括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积极影响(引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积极变化)、消极影响(引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消极变化);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如价值链的影响)等。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管理实践,旨在通过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决策和活动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影响。

(2)国家电网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理解

第4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会计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特别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实际就是为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目标就是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向政府及公众提供企业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社会责任,着重解决提供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其核算内容包括:企业收益贡献、人力资源贡献、对所在地区贡献、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反映提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为全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提供了信息保证。大力推广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必然。

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就必须真正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作用,以法制的力量来推进企业实施。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企业现有会计报表体系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反映不足,几乎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比较全面地披露有关社会责任信息。基本确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体系的企业,从其所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资料看,普遍表现为信息披露的模式单一,披露的内容不够充分。大部分企业都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没有通过具体的会计方法披露量化的会计信息。另外,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报表体系也缺少社会责任会计科目。目前,企业交纳的排污费、环境绿化保护费这些能够具体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公益福利及公益捐赠支出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项目。直接结果就是相关信息无法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利于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监督,更不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立。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中,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基本没有体现。社会效益主要包括质量效益、环境效益、充分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外援效益及其他效益;而社会成本则主要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源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用、工伤及职业病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这些内容基本能够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核算指标

(一)企业经济责任

1.企业对投资者经济责任的指标,包括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等。

2.企业对债权人经济责任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等。

3.企业对政府的经济责任的指标,包括销售利税率、资产纳税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等。

4.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责任指标,包括资本增值额、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

(二)企业法律责任

1.小时工资率,反映企业是否执行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规定。公式为:小时工资率=某职工月工资额÷该职工月工作小时数。在实务中,为减少计算的工作量,只需计算企业工资较低的职工小时工资率即可。有些企业实行计件工资,职工月工资额为该职工月内工作时间得到的计件工资总额。

2.工资支付率,反映企业对国家相关劳动法规的遵守情况。公式为:工资支付率=已付工资总额÷应付工资总额。

3.法定福利支付率,是指按相关法律政策规定职工享有的医疗卫生、困难补助等福利。公式是:法定福利支付率=企业已支付的法定福利÷职工工资总额。

4.社保提取率,反映企业对国家相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公式是:社保提取率=企业已提取的社会保障基金÷按相关法律规定应提取的社保基金。

5.社保支付率,反映企业是否有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违法行为。公式为:社保支付率=已付社保基金÷应付社保基金。该指标值越大越好。

6.资产纳税率,反映企业对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公式为:资产纳税率=企业纳税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7.税款上缴率,分析企业是否有挤占挪用国家税款的违法行为。公式为:税款上缴率=已交纳税款÷应缴纳税款。

(三)企业生态责任

1.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反映企业生产对材料的消耗强度。公式为: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主要材料消耗量÷主营业务收入。

2.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反映企业生产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强度。公式为: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主营业务收入。

3.材料用废率,反映企业对资源的珍惜和节约程度。公式为:材料用废率=可循环使用的废旧资源加工的材料÷材料消耗总额×100%。

4.单位收入耗能量,反映企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强度。公式为:单位收入耗能量=企业能源消耗量÷营业收入。

5.单位收入耗水量,反映企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强度。公式为:单位收入耗水量=水资源消耗量÷营业收入。

6.单位收入排废量,为企业未达标“三废”排放量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反映企业对人类生存环境所承担的生态责任。公式为:单位收入排废量=企业未达标“三废”排放量÷主营业务收入。

7.环保投资率,反映企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公式为:环保投资率=环保设备净值÷固定资产净值×100%。

8.单位收入研发费,反映企业对人类社会技术进步的责任。公式为:单位收入研发费=年研发费÷营业收入。单位收入研发费越多,企业的开发力度越大,为人类进步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反之,越少。值得注意的是年研发费的确定,包括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费和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研发费。

(四)企业伦理责任

1.员工人均年教育经费,反映企业对员工素质的提升和未来发展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公式为:员工人均年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总额÷职工人数。

2.单位员工利润,反映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公式为:单位员工利润=利润总额÷职工人数。该指标值在不同的行业差别较大,其评价标准为所在行业的平均单位员工利润。

3.单位员工利润增长率,反映企业员工生产效率的提高程度。公式为:单位员工利润增长率=本年度单位员工利润增长额÷上年度单位员工利润额×100%。

4.员工工资增长率,反映企业员工对企业增长的利润的分享程度。公式为:员工工资增长率=本年度员工工资增长额÷上年度员工工资额×100%。该指标值以高出行业平均水平和物价上涨率为好,同时与单位员工利润增长率进行比较,看两者的增长幅度是否一致。

5.就业贡献率,衡量企业运用全部净资产为社会公众提供就业的能力。公式为:就业贡献率=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平均净资产×100%。

6.捐赠收入比率。公式为:捐赠收入比率=慈善与公益捐款÷企业收入总额×100%。指标越大越好。

(五)企业其他社会责任

1.职工劳动生产率,为企业收入总额与职工总人数的比值,间接反映企业对劳动者素质提高的社会责任。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有效利用了劳动力资源,对劳动者素质进行了合理的提高,反之亦然。

2.社会贡献率,用于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公式为: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企业平均资产总额×100%。其中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缴纳的税金、净利润和捐赠支出等。

3.社会积累率,用于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多少用于上缴国家财政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从而直接或间接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式为:社会积累率=上缴国家财政总额与公益性捐赠支出的和÷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其中上缴国家财政总额包括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其他税费等。

(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利润

1.经济盈余,是指企业一般意义的经营盈余,企业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和费用之后的剩余。

2.扣除对职工的社会责任后盈余,是在经济盈余基础上扣除支付给公司职工工资、福利和教育、保险等支出后的剩余。

3.扣除对社会成员责任后盈余,则是在扣除对职工社会责任后盈余基础上再扣除企业为社会大众所支付的捐献、赞助等。

4.扣除环保责任后盈余,则是在扣除上述两项对人的责任后,再扣除企业为环保事业所支付的支出以及企业对环保状况破坏产生的社会责任之后的剩余。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宏辉,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2期.

[2][美]阿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著.黄煜平,朱中彬,徐小娟,何辉,李春玲译.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3]喻昊.我国企业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现实意义.当代经济,2006年第2期.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国际社会通用术语为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之外,还应负有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最早发端于关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劳工标准问题的争论,在随后的讨论中,企业社会责任已不限于劳工问题,还涉及消费者权益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国际上普遍认同的CSR理念是,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四种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第一,履行经济责任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第二,履行法律责任是企业最起码的责任。第三,履行道德责任,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第四,履行慈善责任,满足社会的期望。

二、科学发展观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要求

第一,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企业是经济的微观基础,是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承担者。因此,企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按照更加完善的思路来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类企业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各类企业都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壮大自己的实力、增强经济效益、创造社会财富。千千万万企业发展壮大形成的聚集效应,就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就会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从而奠定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企业社会责任中,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充分体现人的需要,切实促进人的发展。这里所说的人包括消费者、企业员工和利益相关者等,从而要求企业:1,对员工生命健康和个人发展的责任。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应尊重员工生命健康的权利和个人发展的权利,将企业价值与员工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为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树立以满足员工的需要、促进员工的发展为基础的理念,重视、善待、依靠广大员工,营造团结、健康、进取的组织氛围,激发与凝聚员工的热情和智慧,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但是,作为资本的工具,企业的目标往往从属于资本逐利的本性,视员工生命健康和个人发展责任为企业的成本,因而不遗余力地予以削减,致使员工的合理权益受损。时下频频发生的矿难事件就说明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短视行为,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绩效。2,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否则,竞争者就将无法生存。为此,企业往往采取价值链管理的竞争战略,与客户、供应商、竞争者组成共同利益的价值链,而要保持价值链的无缝连接与顺畅运行,各个利益相关者必须进行紧密的合作。所以,企业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对价值链上其他成员的责任。在履行这一层面的责任时;企业应树立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赢得顾客的信任与忠诚;而且将与企业发生业务关系的组织和个人都视为企业的顾客,而不仅仅局限于购买者,从而牢牢把握市场的脉搏。3,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当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时,公众的消费偏好将含有伦理道德方面的诉求。企业从长远利益考虑,必须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企业应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承担社会责任,为个体人和整体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进而对企业的营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企业良性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可持续发展 XBRL

一、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作为注重未来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之基本内涵。构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大背景,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982年4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指出:“可持续发展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但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能力。”它的直接含义是:在包括资源在内的广义财富的传递上,每一代留给下一代的都应该是平等的,即代际间的交换应当是平等的。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三个子系统理论,即:(l)生态持续理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之上;(2)经济持续理论:鼓励经济增长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应重视质量。优化资源配置、节耗增收;(3)社会持续理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满足需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

我国确立的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泉州作为福建经济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从1983年到1986年,其中1984年增长高达19. 8%;第二阶段从1992年至1994年,其间1993年经济增长高达66.2%;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均在13%以上,高于同期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1/4强,连续8年稳居全省首位;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福建全省的1/4强,居全省首位;传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新兴产业都有主导性、关键性项目落地,列入省重点项目的数量、投资规模连续4年位居全省首位。

今天,泉州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同样是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通过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的集聚速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泉州作为福建省经济总量最大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已经具备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海西”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而通过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来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就十分必要,并且具有前瞻意义。

二、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及观点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诞生在1968年。当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发表的《会计职业和社会进步》一文,首先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美国著名会计学者贝尔科伊在他所著的《会计史论》一书中,对会计的发展史作出历史性的划分中,将社会责任会计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前沿课题,是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它不单纯属于会计学范畴,其学科的边缘性很强,是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的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其直接目的是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向政府及公众提供企业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它最终的目的是讲求社会整体效益,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其实质是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 途径。其实质仍然是解决当代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由于其本身的边缘性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在经济发展中提供新的思路,给予理论的指导。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 核算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的,着重要解决的就是提供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 信息。正因为如此,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在泉州地方经济发展和领跑中,就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在介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实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采用XBRL来推广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到新思路。

三、打造XBRL信息平台,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推广,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9年,泉州市GDP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从804家增加到925家,实现逆势增长。泉州经济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的副产品。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兼顾其社会责任,以负责的态度处理企业的社会问题。因此尽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并借此揭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才能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而企业如实反映自身履行法律规定的社会责任的情况,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从长远看,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学者吴长煜等人所做的调查表明,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代表。(如表1~4所示)

投资者及社会大众之所以如此关注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是因为其核算的内容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内容可以概括为

(一)企业经济责任:反映企业经济状况和效(包括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 、企业对债权人经))、 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责任指标(包括资本增值额、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

(二)企业法律责任 :反映企业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的指标。包括小时工资率(反映企业是否执行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规定)、工资支付率(反映企业对国家相关劳动法规的遵守情况)、.法定福利支付率(反映按相关法律政策规定职工享有的医疗卫生、困难补助等福利)、社保提取率(企业对国家相关社会(反映企业是否有挤占挪用国家税款的违法行为)等。

(三)企业生态责任 :反映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所做到工作。具体包括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反映企业生产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强度)、材料用废率(反映企业对资源的珍惜和节约程度)、.单位收入耗能量(反映企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强度)、单位收入耗水量(反映企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强度)、单位收入排废量(为企业未达标“三废”排放量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环保投资率(反映企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单位收入研发费(反映企业对人类社会技术进步的责任)等。

(四)企业伦理责任:反映企业在遵守企业伦理方面履行责任的情况。 具体包括员工人均年教育经费(反映企业对员工素质的提升和未来发展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员工工资增长率(反映在企业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员工的分享程度)、 就业贡献率(衡量企业运用全部净资产为社会公众提供就业的能力)、捐赠收入比率等。

(五)企业其他社会责任 :具体包括职工劳动生产率(企业收(用于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社会积累率(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多少用于上缴国家财政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

可以看出,如果企业要披露如此庞杂的内容,传统的会计报告体系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引入XBRL及时、动态的向社会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相关数据,以强化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XBRL即商业报告语言,主要是指提供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管理信息。XBRL是基于XML的会计报表标记语言,该语言可以),都可以通过XBRL在计算机互联网上有效地进行处理。通过XBRL就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书面文字、PDF文件、HTML页面,或者其他相应的文件格式。通过XBRL获取到的信息,可以方便快捷地运用于各种财务分析等领域。

XBRL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XBRL是一种全新的企业财务信息报告形式,可以应用在企业的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两个领域,在XBRL国际组织制定的XBRL体系中,它们分别被称为XBRLGL(财务记账) 和XBRLFR(财务报告)两部分。企业在每一个社会责任事件发生之时加上相应的标识包括记录每一笔交易的时间、相关人员、涉及的单据、供应商、销售商等数据信息,并进行汇总,然后将汇总的会计记录联结至XBRLFR,即使是复杂的现金流量表也可以用直接法准确编制完成,除此之外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存在相互勾稽关系的数量部分也基本能实现自动编制。XBRL能精确、迅速完成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

社会大众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需求存在快速的要求,因此,利用XBRL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成为必需。XBRL提供规范的报表格式,能够提高报表编制的效率及准确性,降低重新输入资料的次数,增加资料的正确性。XBRL对每个财务信息添加相应的标签,人们对标签的涵义达成共识,让不同公司的财务信息以相同的名称或方式来呈现,并且通过XML来统一文件的结构、命名、语义、处理逻辑以及对异种信息及其文件格式进行转换,从而实现不同的软件运行平台对XBRL标签和实例文档的自动识别和读取,就可以达到网上信息的有效存取、交换以及分析功能。XBRL通过自动分类、汇总、检索、传递和列示大大缩短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财务数据的发生到需求者利用这些信息的时间,有利于需求者更快地获取相关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XBRL便于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通过XBRL对数据进行标注,赋予数据以语义,使信息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之间进行传输和交换,促使数据信息在互联网进行传输。XBRL的文件是以ASCⅡ码来存档,只须利用支持ASCⅡ的简单文本工具就可以读取或修改,增加了资料自身的可读性与维护性,非常适用于必须长期保存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资料。

XBRL可以提供更多明细化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财务信息。而XBRL特有的向下挖掘功能却能轻而易举地实现明细信息的提供。XBRL的出现让分部信息的提供变的异常便利,因为它可以实现跨平台,不同分部、不同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的自动汇总综合,自然也可以按照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随时分解出任何一个分部的明细信息。同时XBRL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以使数据使用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检索、读取和分析数据,可以与Excel 2003、ExcelXP结合运行的文件格式,可以使数据处理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可以完善通常使用的企业社会责任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由于XBRL不仅可以标记数量化而且可以标记非数量化的元素,这样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观察经济活动,得出经济活动各方面不同的属性特征,然后对不同的属性特征予以标记,完整地表达出经济活动的语义化信息,XBRL经营报告之分类标准可以提供包含企业的总体概况、管理层质量、管理层薪酬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销售能力、公司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控制环境、平衡计分卡、财务及非财务之绩效评估报告等等非财务信息,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需求。XBRL能够增加资料在未来的可读性和维护性。应用XBRL,推广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表编制的效率,能够实现迅速更新数据,适应变化的会计制度和报表要求,为财务数据提供更广泛的可比性信息需求者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透明度,满足不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减少了花费在人工录入和重新核对信息上的成本。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泉州地方经济发展中表现高度重视,政府从思想认识上首先要能够认识和了解其对地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从地方立法上能够现行一步,制定地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推广的法律法规,利用政府强制力和公信力强制性推广,逐步在泉州企业中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同时,XBRL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将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泉州市应该率先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XBRL技术研发计划,由政府出资开发全社会共享的XBRL技术,推广全社会进行使用,在全社会共用的IT平台上公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以加大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透明度,使社会公众等能够及时对企业进行监督。

同时,应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一定的资金,研发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XBRL 软件,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XBRL平台。应用这种技术,及时、迅速、动态、长久地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数据进行存取、抽取、交换和分析,使得全社会能够对企业进行监督,以此促进企业各方面的进步和改善,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以达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注:本课题系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规划课题项目,项目批准号2009A-YZ02。课题组成员:于静、洪震、许惠铭。

参考文献:

[1]张炎地.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泉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3-06,。

[2]王宇.泉州绿色经济处处开花。泉州晚报,2010-03-18

[3]吴长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分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3-06。

[4]喻昊.我国企业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现实意义.当代经济,2006年第2期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营销;企业社会责任;市场营销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出现很多影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代表性的事件主要有“酒鬼酒的塑化剂问题”、“餐馆大量使用地沟油的情况”、“酸奶中使用工业皮革”等时间的频发,这些事件不仅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难可以看出,这些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他们的社会责任严重缺失。因此当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相冲突时,一些企业会选择经济利益而无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无视人民的健康安全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这种情况的发生知道我们去深深思考。

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对于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很多企业都有了共识。因此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同时也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社会责任的影响下,企业也纷纷引入一种新的营销策略―社会责任营销。

二、企业社会责任(CRS)与社会责任营销的概念

1.企业社会责任(CRS)

当前国内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主流的观点是,企业在获得自身利润以及给股东带来收益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社会、环境、政府和员工的责任,包括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等。20世纪90年代卡罗尔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主要包含经济、法律、伦理、慈善四个方面[1]。Deborah Doane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利益相关者所负的责任和义务[2]。因此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能仅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更强调对社会、环境、顾客及政府等相关者的贡献。

2.社会责任营销

社会责任营销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主要指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能一味只关注于经济利益。1971年杰拉尔德・蔡尔曼和菲利普・科特勒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营销”概念[3]。这促使了企业营销方式和策略的转变,同时也要求企业除了关注经济利益外更多的考虑员工、顾客、社会等方面的利益。国内对于社会责任营销这个概念也没有明确的定义,陈素玲教授把社会责任与市场营销理念相结合起来,提出社会责任营销理念[4]。朱振达教授总结了一些社会营销方法包括:发动公益宣传、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找回有缺陷产品等[5]。企业社会责任营销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理解:一、把社会责任营销当作一种营销策略手段,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噱头,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消费者来购买其产品和服务,最终会导致自掘坟墓;二、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使命、目标中,社会责任营销贯穿企业所有的制度、管理规范中,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三、社会责任营销的作用

社会责任营销要求企业在产品从生产到流通过程中应当关注社会问题、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追求企业和社会的共同长远发展,因此对于企业的长期利益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第一、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软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员工的一言一行和所作所想都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策略就是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仍员工不断的学习并深深印入他们脑海中,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获取更多的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增加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使得员工更加努力奉献自身,服务企业和社会。

第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获得差异化竞争性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光体现在产品的差异上,还体现在服务、经营理念、品牌等方面。企业开展社会责任营销有利于企业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因此就向社会公众发出一种与其他企业存在差异的信号,这样获得更多的顾客支持及推广,有助于市场的开拓,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第三、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了一部分社会的功能。首先企业对社会的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责任,企业应当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技术手段等措施来减少资源和环境的破环;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公益事业解决政府部分不能解决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社会广告效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企业和社会的互利共赢。

四、针对我国企业提出的建议

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很多知名企业通过社会责任营销策略来扩大市场份额,占领市场获得成功的案例,最著名的就是王老吉在地震的时候紧急捐款1.1亿的善举,这一行为既塑造了企业良好形象,又获得了很大市场份额,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取得先机。因此进行社会责任营销就要衡量好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的的关系,从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得出下面建议:

第一、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企业必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因此政府的治理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政府应当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推出一些优惠措施来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履行社会责任或者直接从事危害社会及公众利益的企业,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一定的打击,。这样政府通过正负两方面的激励措施来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从企业自身出发,企业应当积极发挥自主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履行社会责任。企业遵守法律,建立完善的内部公司社会责任管理规章制度,维护员工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应当正确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样企业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责任制度,合理协调不同的部门之间,使得企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体现出对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等不同利益者的支持。同时企业不能“唯利润论”,虽然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导致消费者更加青睐企业的产品,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

第三、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激起公众对社会责任的意识。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社会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看法,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的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人认为企业主要主要追求高额经济利益这是基于“经济人”假设,也就是企业没必要承担社会责任,他们只需要提品,为顾客负责,不需要其它的任何活动;另一些人认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的责任,而中小企业不需要或者不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此,社会民众应当自觉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关注企业的职责,因为他们是企业社会营销活动的对象,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激励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或者抵制那些不履行责任的企业,同时公众可以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利益,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去负担社会责任。

第四、从社会角度出发,强化媒体等组织的作用。媒体等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起到很大的监督和促使作用,媒体通过曝光、调查等手段把企业的行为向社会公众披露,一方面可以激励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公众可以更加青睐支持他们的产品或者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报道企业的恶行,让法律来制裁它。因此媒体等组织可以通过强制手段促使企业多社会责任营销来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改变公众对它的形象,获取更多的消费者的支持。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五、结语

综上,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营销的简要讨论,我们得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执行社会责任营销,是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必经之路。一方面社会责任营销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良好形象,最终会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社会责任营销保护环境和资源,促进社会稳定,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充分了解社会责任营销的作用,立足自身资源条件,合理履行社会责任,使得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arroll,A.B.A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 4(4):497-505.

[2]Doane D.The myth of CSR[J].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2005, 3(3): 22-29.

[3]Kotler P,Zaltman G. 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social change[J].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71: 3-12.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道德关涉;道德主体;伦理动机

[作者简介]董军,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安徽合肥230009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0-0087-04

一、企业组织的道德主体地位

要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首先澄清企业的道德主体地位,这关系到企业能否为其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企业是否具有道德主体地位?对于这个问题,有关现代企业理论的回答是否定的。

自由经济理论的旗手、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密尔顿・弗莱德曼认为,只有人才具有主体资格,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不可能像人的个体那样去为其行为及其后果承担责任,企业当然不可能作为道德主体。弗莱德曼的观点引来为数不少的追随者,约翰・R・丹恩利指出,企业作为一个集合体,不同于那些有意图的人。当谈到企业是有责任的时候,我们乃是指企业中的“某些人”是有责任的,因为只有那些在企业中的个人才具有担当责任的主体资格。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企业根本不应该被指望具有同人一样的道德属性,作为一个组织它不具有主体资格,也不具有道德主体地位。

弗莱德曼等人的观点是基于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性质的抽象理解,回归企业组织本身,拔开罩在企业组织身上的虚幻面纱,深入分析企业组织的现实性特征,可以发现,企业的道德主体地位是不容否认的。

一般而言,人类行为的主体即可以作为道德主体,然而道德主体与一般的行为主体相比又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其一,有理性。这是从道德主体的能力而言,指行为主体对其行为及其后果有非常清楚的意识,有较明确的目标,并能进行合理的决策。其二,自为性。与道德主体的理性紧密相联,作为道德主体,其行为的决策与实施一定是出于自我的意志,不受其他主体的强迫。康德之所以竭力推崇自由意志,黑格尔之所以强调必然的自在自为,就在于对道德主体这一特征的说明。其三,关系性。道德主体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受到这些关系的制约。正因为这些社会关系的存在,给道德主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基础。同时,道德主体的活动又不断产生新的社会关系,道德主体的行为就是对这些关系的处理与把握。

作为经济行为主体的企业,能否作为道德主体呢?通过与道德主体特征的比较,回答是肯定的。首先,从理性能力来看,企业有一个指导企业行为的理性机制,即企业的内部决策机构。这个内部决策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设定企业行为的目标,根据其获得的信息制定出实施行为的计划与方案。因此,企业内部决策机构的存在,保证了企业对其行为及其后果有明确的意识。其次,从自为性这一方面来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自我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是市场经济体制赋予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的任何经营行为都是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主动作出的,企业理应为其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最后,从关系性角度看,企业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是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并受一定的关系制约。企业的经营行为实质上就是与其他主体进行物质利益交换的行为,离开了这些关系,企业就无法经营下去。正是由于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企业也就必然面对着如何处理与把握这些关系。

诚然,企业毕竟不同于自然人,其道德主体身份不可能完全等同于人的道德主体身份,它也不可能完全享有人所具有的道德权利,承担人所具有的道德义务,因为企业是有限的,它只是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企业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并不妨碍我们对企业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理查德・乔治明确指出:“企业既不是机器也不是动物。它们是由人来运行的组织,而且正因为如此,即使它们不是道德人,但是却具有了接受道德评价的道德身份。”为此,夏普・佩因提出了“公司人格”观,认为公司是道德的行为人,而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公司是无道德的纯粹的功能性机构。公司不但能够执行某些重要的职能,如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新、开发新的创意等等,它们也能够作出选择,具有独特的人格,并且能够和社会中的其他道德行为人进行交往。作为道德的行为人,人们至少可以期待它们通过遵守法律和基本的公正原则来履行对社会的义务。人们理想中的公司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他们在开展活动时应该遵守广泛接受的伦理原则,为他们的错误和不端行为承担责任,在经营运作过程中为别人着想,作为社区的一分子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企业经营行为的道德评判与伦理动机

如前所述,企业虽不同于自然人,但其与人一样具有道德主体资格,因而,企业的经营行为就不单单是经济行为。对企业的经济行为不仅可以进行道德上的评判,而且其行为本身也蕴涵着一定的伦理动机。尽管经济学主张企业经济行为的伦理中立,但这不过是一个流行的神话,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都足以将其彻底击碎。

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从自利出发、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并且认为这就是经济人的理性。按照经济人的理性,“企业目的是使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不必考虑经营活动对他人、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经营活动是特殊的活动,与社会的伦理规范无关,不能以社会的伦理规范来评价经营活动;字面上的法律规范就是企业的伦理规范,只要不违法,做什么、怎么做都行”。这就是企业的非伦理经营假设,其实质是认为企业经营行为与伦理道德无关,即所谓的“伦理中立”。根据这一观念,企业以利润为中心,只关注经营行为本身,只注重客观事实,注重完成任务的技术效果,至于所采取的手段是否具有价值合理性、所得结果是否具有伦理公正性都不是企业经营所考虑的范畴,也不会纳入企业的经营决策。

然而,这种企业经营的“非道德性神话”所依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不仅在理论上缺乏一定的逻辑合理性,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偏离了现实生活。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明确指出,自利不是人类的理性,理性并不等同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把所有人都自私看成是现实的可能是一个错误;但把所有人都自私看成是理性的要求则非常愚蠢。如果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在经济学理论关于实际行为的详细说明中,为自利最大化假设提供一个合理的例子的话,那么,把自利最大化行为等同于理性,进而再把实际行为等同于理,这一复杂的过程似乎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试图用理性要求来维护经济理论中的标准行为假设就如同领着一队骑兵去攻击一只跛足的

驴。”经济人理性所依据的只是某种推理,而不是经验性证明。

如果说理性经济人假说本身的不合理性注定了企业“非道德性神话”的破产只具有理论意义,那么20世纪以来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激烈反应就从事实上证明了这个神话的破产。持续不断的消费者运动和如火如荼的环境保护运动已经迫使企业再也不能安然于这个非道德性神话了,“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公司的经营行为要遵循道德标准,至少是在特定情况和特定范围之内加以实现。公众的要求证明,现实正在与‘企业非道德性神话’中所描述的内容背道而驰”。公众所提出的公司应该更多地考虑利润以外的价值要求形成了衡量与判断企业行为的标准,使得企业不得不对其行为作出一定的调整与让步,从而最终走出“非道德性神话”的梦魇。

“企业非道德性神话”只是经济学的一厢情愿,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可能无关于伦理而中立。作为人类行为的一部分,企业的经营活动既是经济行为又是道德行为,不仅能够而且应该接受道德的评判。首先,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基于自觉意识、自愿、自择的社会行为。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中曾对道德行为作过如下的表述:“意志作为主观的或道德的意志表现于外时,就是行为。行为包含着下述各种规定,即(甲)当其表现于外时我意识到这是我的行为;(乙)它与作为应然的概念有本质上的联系;(丙)又与他人的意志有本质上的联系。”这就是说,道德行为不同于一般行为的规定,就在于它是经过自主的意志抉择并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体制赋予它权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获得的信息独立地设计自己的目标、制定自己的计划,有系统、有步骤地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标准经济学虽鼓吹企业行为的伦理中立、否定企业行为的伦理属性,但其所设定的经济人理性却恰恰说明了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否则其经济人理性就无从谈起。只不过这种意识行为绝非经济学的冷漠无情、无涉伦理,而是基于自觉意识、经过自主抉择并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他必须主动去了解、获取各种有关信息,根据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相关政策、选择行动的方案与手段。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决策机构就类似于人类的大脑,担负着神经中枢的作用,指挥、协调各方面的行动,收集各种反馈信息。因而,企业无论对其行为本身还是对其行为的意义、价值,都有较为清楚的意识,对其行为手段的合理性与否以及行为实施以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具有较为充分的预见能力。从企业经营行为的选择性、意识性和企业对其行为的预见能力来说,企业经济行为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接受道德的评判。“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和应该成为独立的伦理反思的一个对象。企业原则上同其他所有的潜在市场参与者一样,应该被视为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的一个伦理行为中心。”也正因为此,那种认为企业不是人、企业不具有意识、进而否认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属性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另一方面,任何企业的经济行为都蕴涵着相关的伦理动机。按照标准经济学的解释,企业作为经济人,其行为的动机是单纯、简单和固执的,即把追求财富,获取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与动机。然而以这样的观点来解释人类行为的目的是非常狭隘的,因为“人类行为是多方面的,没有哪一个因素――追求金钱、权力、正义、爱、真实、私利等等能够单独解释人们的动机。大体说来,大多数的人都具有混合的动机和不断变化的抱负。而且,他们不但具有经济上的需求,他们也有生理上、智力上和道德上的需求和能力”。虽然从表面上看,企业的经济行为就是为了获取利润与财富,但在更深的层次上,企业经济活动还有更高的目标。“牟利的生活是一种约束的生活。而且,财富显然不是我们在寻求的善。因为,它只是获得某种其他事物的有用的手段。”韦伯所论述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方面揭示了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出经济活动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动机,即人们追求财富是为了增加上帝的荣光,以期获得上帝的恩宠。标准经济学的研究恰恰忽视了经济行为背后所深藏的复杂动机,只是将之假定为一个非常简单、易于描述的自利动机与利润最大化目标。阿马蒂亚・森在分析经济学的伦理根源时指出,经济学有两个中心问题尤为根本:第一个问题被称为“伦理相关的动机观”,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动机问题,它与“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广泛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关;第二个问题被称为“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是关于社会成就的判断问题,它与如何看待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这一伦理问题有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比,社会利益的实现远比个人利益的实现更为卓越、更为神圣。显然,阿马蒂亚・森所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是说明经济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伦理动机。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一个单元,其经济行为的背后同样隐含着深刻的伦理动机,现实世界中也确实涌现出一批怀有崇高目标的企业。如美国的强生公司、中国的长虹集团等,他们在利润目标的背后,蕴含着更为崇高的服务社会、报效社会的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伦理动机。

三、企业的道德关涉与企业社会责任之生成

企业的道德主体地位及其经营行为的伦理动机构成了企业最主要的道德关涉,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成提供了逻辑前提,也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提供了可能。

(一)企业的道德关涉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社会责任目标。企业不仅是经济主体,而且是道德主体,这说明企业不仅有经济目标,而且有道德目标。经济目标是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道德目标是企业在获取自己的利润之外尚具有的为他者的责任,即社会责任。既包括尊重与维护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又包括增进与维护其他社会公共利益,如保护环境、投资社会公共福利等。企业的道德主体性使企业能够主动意识到这一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决策。其一,企业在制定自己的经营目标时就有可能充分考虑经济利润以外的道德目标(社会责任目标),不会只以经济利润为唯一目标。现实社会中一些伦理表现优秀的公司也正是在自己的经营理念之中就已注入了社会责任目标。其二,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过程中能主动遵守社会规范,接受道德评判,约束自己的行动,不损害他者的利益。这是企业作为道德主体进行道德自律的可能表现。其三,企业的道德主体性使企业在充分意识到社会责任目标的基础上有可能采取积极行动,自觉投入社会公益建设,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主动为社会做奉献。这是企业作为道德主体时道德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与高度发扬,达到了道德主体的崇高境界。

(二)企业的道德关涉为企业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提供了可能。责任是道德主体所具有的能力,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既是经济主体又是道德主体,作为道德主体,企业就具有承担责任的

第9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价值 维度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有关食品安全,生产污染,员工健康,灾后捐助等有损社会大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矛盾,我们认识到,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国深交所在2006年9月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以及相关信息,国资委在2007年12月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的主要目的首先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概念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相关内容,其次,鉴于企业逐利的本性,决定着多数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主要考虑社会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试图探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二、企业社会责任

    1.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自20世纪初首次提出后,研究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且获得广泛接受的定义,branco和rodriques(2006)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是企业在经营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自愿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davis(1960)从管理学的角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的商业决策和行为中至少有一部分不是出于直接的经济利益的考虑。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社会责任由哪些内容构成,国外首推carroll提出的四成分说: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国内学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沈洪涛(2007)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分为五大类:环境,员工,产品,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本文中采用沈洪涛的分类方法,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企业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是接下来本文需要探讨的关键问题。

    三、已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方向的研究

    国外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至今为止,理论界对两者的关系研究尚没有达成共识,国内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起步比较晚,已有的研究对两者的关系形成了三种观点:

    1.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姚海鑫等以2005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财富的关系,得出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加股东财富。

    2.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负相关。负相关理论认为,高额的社会责任投入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国内的研究学者李正(2006)发现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会降低企业当期价值。

    3.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没有关系。支持不相关论的学者认为,企业发生的社会责任成本重大,但通常被由此引起的其他支出的减少所抵消,表现出来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是不相关的。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目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产生何种影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学者多从研究方法上找寻原因,但更可能是对事物本身的规律把握存在缺陷而导致的。以前的研究都是把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整体的指标进行研究和度量,这默认了社会责任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如果社会责任的各种组成部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么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显然是不妥的。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

    本人支持的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是状态依存的。企业社会

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可能本身具有差异性特点,陈可和李善同(2010)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方面的社会责任行为都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下面我们就环境,员工,产品,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五个方面各自对企业社会价值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行探讨。

    1.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尽可能的发挥循环经济;以绿色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主要对象;主动治理环境。我国常采取税收优惠,环保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对环境责任进行投入,可以降低企业被环保监管规制的风险,同时像厉行节约,减少浪费等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可以认为企业的环境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

    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体现: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员工培训;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这些可以增加企业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留住和吸引优秀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也会大大增加企业支出,企业的员工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取决与收益和成本的比较,所以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不确定。

    3.企业对产品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主要包括产品的安全性,产品咨询和售后服务,广告的忠诚度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以可以认为两者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4.企业对社区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企业不仅要为所在社区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更要为所在社区做贡献,多关注慈善事业,多行赞助和公益活动,往往是投入大于产出,可以认为企业对社区的责任与企业价值是负相关。

    5.企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如股东,政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社区居民。责任的履行有利于增进与投资者的关系来减少资本成本,可以改善与监管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节约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所以企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企业价值是呈正相关的关系。

    鉴于上文分析可知,企业社会责任不同方面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式是不同的,把企业社会责任看作一个变量来研究两者关系是不妥,不同行业的企业,企业处的不同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各个部分的比例是不同的,故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参考文献:

    [1]carroll a.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j].business and society,1999(3),38.

    [2]bradgon,j.h.,marlin,j.is pollution profitable?[j].risk management,1972,19(4):9-18.

    [3]曹伟明。试论企业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j].经济论丛。

    [4]姚海鑫。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j].软科学,2009(10):133-137.

    [5]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77-83.

第10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急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意味着无国界经济、跨国界竞争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规则对全球的征服和统一,使市场经济这个以资本为核心的市场运作机制成为全球性的选择。而要介入这一市场,必须要遵守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所形成和被认可的游戏规则。企业经营的社会责任观在这时风靡于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以往的以企业为中心转变为以社会为中心,并赋予利益追求以丰富的社会内涵,承担社会责任是世界优秀企业发展的必然潮流和发展趋势,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所面临的问题

然而在企业社会责任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国内的企业对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的并不是很理想。任意延长工时,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劳动者作业时缺乏相应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事故与职业病问题严重;劳动合同不完善,劳资纠纷时有发生;再者我国污染严重的企业缺乏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国内的学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收效甚微。

笔者以为,中国目前正处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起步阶段,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企业社会责任产生早期的情况有众多的相似之处采用历史分析法,分析欧、美在企业社会责任起步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解决中国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中遇到的问题是十分有帮助的,因为这些因素也正是影响目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进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二、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面临困境的对策

(一)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状况提出中国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

从上面的分析已经知道,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进步状况紧密联系的。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进步程度和西方发达国家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在内容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上也应该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不能够完全引进西方的内容和认证标准,而应该是有选择的引进那些和中国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进步程度相适应的内容和认证标准。这样才能够在既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又能够缓和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果完全引入西方超前的内容和严格的标准,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是更好的,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却并不会因此而缓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体现先进的观念,是好东西,但是对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来说是超前了,中国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按照标准去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硬是要把标准强加给企业的话,对中国的企业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特别是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这是我国在引进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内容时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二)广泛传播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培育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力量

在现阶段,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层面,产业工人是最直接的厉害关系人,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前文中作者已经分析了产业工人“货币投票”的权利在推进企业的社会责任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培育出“货币投票”的群体对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企业社会责任还只停留在学界讨论、企业操作的层面,而权益最需要保护,对企业社会责任这样保障权益的工具需求最为强烈的产业工人群体对企业应该对他们负有权益保障这样一种观念一无所知,最直接的厉害关系人都不知道自己享有的权益、企业应承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进程是无法推进的。因此,政府、媒体、公众舆论应该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宣传,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了解他们享有的某些权益、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加入到维护自己权益的运动当中,培育出“货币投票”群体,形成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力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化、发展。

(三)加强政府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进程中的作用

第11篇

一、企业社会责任前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前移从管理能力、管理水平、企业经营负担、经济负外部性、人力成本、资本存量等六个部分冲击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具体包括:第一,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源成本。关爱员工价值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接触点,通过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达到吸引外部优秀人才的目的,进而使得员工能够更加认同本职工作和企业这样就能够间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存量逐渐增加,相应的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社会责任履行回报与付出之间的时差就会产生,所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风险问题就会产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便会受到社会责任专业的正反两面的潜在影响作用。第二,企业经营负担增加。从宏观上看社会责任前移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企业角度上说确是社会责任履行由强制替代义务增加了经营成本,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透明性更强。第三,管理能力缺陷凸显,潜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在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会不断暴露出其长期积累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缺陷,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当前企业更加关注影响和生产过程,所以会在重心从经营管理向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就会出现无序管理等问题。

二、企业社会责任前移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

第一,具有安全工作场所,进而为员工健康提供保障。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性要求就是维护员工身心健康、保障员工劳动场所的安全,由于公开和健全的作业安全保障机制在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企业开展安全与健康保障活动应该是多方面的,例如积极配合外部检查、及时对企业潜在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为员工购买人身安全保险。企业还应当对同行业部门的安全维护经验进行有效的借鉴和学习,并且针对管理层和劳动者开展安全知识培训,使得员工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第二,公平雇佣员工,谨慎合理裁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公平合法的雇佣员工,秉持人人平等、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务、勤劳致富等价值观,公平合法的雇佣员工并且充分尊重他们的工作能力、自助人格、学历水平、家庭出身。在裁减员工的过程中应当做到谨慎、审理,并且充分考虑市场发展需求。如果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最后手段是裁员,那么应当给付被裁减员工合理的补偿费用,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当在员工的后续发展中给予相应的帮助。第三,提升员工生活质量,提供培训发展机会。当前很多企业在提供与员工付出相匹配的劳动报酬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并且由于企业经营灵活性越来越高,这就造成加班津贴、到期付薪等活动无法得到充分实现。同时由于相应预算经费不够充足,这样就使得员工无法获得有效的培训机会,而企业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社会责任履行效率就必须解决以上问题。实际当中员工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企业效益之间存在“纳什均衡”关系,他们之间伴随共生、共同最优,最后企业效益的提升会反映出提升员工生活质量、提供员工培训发展机会的行为事实。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

1.提升企业雇主意识,挖掘人性作用力。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率,管理者和企业主的水平与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息息相关,如果员工得不到企业主的尊重或者企业主没有充分认识到实现共赢的重要性,那么任何事情也就无法实现。所以,应当对企业主的人性道德意识进行深入挖掘,企业主、人力资源部门和高校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传导链条才能够保持完好,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贡献社会并且从社会发展成果中受益。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民营资本比例不断增加,急需增加这部分企业雇主的经济理论素养。另外,政府部门、传媒部门、企业家内部还应当对企业经营共赢的思想进行宣传,这样就能够有效增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2.变革传统人选人策略,同时对员工培训机制进行创新。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企业应当秉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在综合考虑自身特征、企业地缘因素、业务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员工招聘,安排学历层次相对低的人员担任知识储备需求不高的岗位,这样不仅能够带动社会底层的就业发展还实现了人尽其用的目标。企业在人才培训方面应当变革传统的全包全揽的做法,在资助学生或能力优秀的贫困生作为企业储备人才、开展校企合作、回归工作师徒制、企业间互换培训、与现有员工AA制分摊培训经费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员工培训活动的有序开展,最终达到提升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并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3.对薪酬福利政策进行优化,在企业文化中融入家文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薪酬福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能够据此直接的反映出来。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福利、社会责任的传统顺序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与履行社会责任的中间关节是以多赢、共赢为基础的期权激励和员工入股、项目奖金、多样化补贴薪酬体系。员工只有深深地感受到企业中的“家文化”,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企业立足自身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促进剂就是精致、温馨、充满希望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下能够实现对经济主体的贡献意识的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起步较晚,在经济实体管理方面、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为了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主需在充分考虑应当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影响职工权益的问题,进而为员工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有序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分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前移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但本文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加强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

作者:田小平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玉萍.企业社会责任前移视角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0):176-177

第12篇

    华为虽然是私企,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它除了赚取利润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同时,应该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从企业内部看,是要保障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从外部看,是要发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作用。那么华为此举是不是在竭力地摆脱这种所谓的社会责任的束缚呢?不得而知,也许我们表面看到的东西与他们的目标或者目的相去甚远。从道义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来讲,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但有损企业的形象,更会伤了员工的心,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在西方,大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长期生存有赖于对社会的责任,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矛盾。财富杂志在对1 000家公司的调查中发现,95%的被调查者坚信在今后的几年中,他们将必须采用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行为以维持他们的竞争优势。与西方国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相比,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有许多的不足,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利润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中重要的要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责任

    建国以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1949年至1977年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属于人事管理,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制度,企业是国家所有,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实行职务终身制,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制度,由职工所在单位负责医疗和养老。1977年以来,对传统的人事管理也进行不断的改革,逐渐形成了我国自己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⑴在职工招聘方面。企业改变了那种主要由政府计划直接配置人力资源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实行自主招聘,职员自主选择职业。⑵企业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制度,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同时也开始重视职工的再培训。⑶在工资和奖励方面,破除原来的“大锅饭”,按照绩效考核制度,制定薪酬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中的人的管理却被忽视了。提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多数人会想到慈善事业、环境保护、遵守商业道德等,很难将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联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正式定义虽经国内外论坛多次讨论,却仍莫衷一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CSR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财产,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利润。虽然短期看来,企业承担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如增加污水处理设备、改善员工福利等会引起成本的增加,但其实质上这是对企业人本管理水平的提升。从企业长期战略来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管理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激发员工归属感和创造性,能够为企业赢得声誉,创造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增加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缺少社会责任约束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弊端表现

    (一)低学历及应届大学生就业难。企业为了减少培训的费用,在招聘过程中只招收学历较高,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低学历及应届大学生由于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理论知识,未经企业培训,很难立刻胜任企业的工作。企业对应届大学生没有承担起弥补在校期间实践学习不足的责任,只是一味地寻找求职者的不足,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二)劳资冲突频繁。一些企业为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各种类型的企业均在劳动用工以及工资待遇上做文章。 许多企业在为生存与发展而突围,年工制(即劳动合同一年一签)、钟点工、季节工、计件工、学徒工、实习生等等逃避法律责任的、限制劳动者的用工形式十分普遍,根本就不考虑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劳动用工制度的稳定。有些企业根本就不签劳动合同,有些企业虽然签了劳动合同,但无不从自身利益考虑合同的内容,即使将来有纠纷,劳动者也很难打赢官司。

    (三)企业裁员造成大量员工失业。裁员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内外部人力资源循环系统的,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没有对裁员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负起应有的责任,而是将问题统统抛给政府和社会。下岗职工原来所在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而且没有付给相应的补贴,造成大多数员工下岗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生活困难,从而加重了社会的负担。

    (四)职工福利制度不完善。员工福利制度是指企业内的所有间接报酬,包括有带薪休假、员工保险、员工服务、退休计划、教育津贴和房屋贷款等。一些企业经常取消员工带薪假期,对于其他的一些福利更是漠不关心。国家有关法规明确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是企业和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北京市审计局公布了对2003年北京市属146家参保单位进行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的审计结果。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企业没有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这些企业累计欠费800多万元。  

    三、在社会责任条件约束下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

    初进入企业的员工,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了让员工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必须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员工个人来看,培训和发展可以帮助员工充分发挥和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潜能,更大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从企业来看,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是企业应尽的责任,有效的责任可以减少事故,降低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不应把培训仅当做一种投资,而更应结合员工各自的职业生涯设计,有计划地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使员工真正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员工实现其人生价值与事业,这样就会拥有更多的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忠诚员工,真正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文关怀倾向。

    (二)建立劳资关系协调的工作体系

    在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进程中,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执行法律法规,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健全诚信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履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劳资关系的责任,高度关注劳资关系问题,认真而切实协调劳资关系矛盾。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做好劳资关系协调的工作,特别是在组织、在人员方面要配属新的力量,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三)为解雇员工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解雇和裁员方面企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减少解雇和裁员对员工造成的巨大冲击。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不能保证不裁员,但是企业也可以作出一些努力使员工的损失降到最小。首先,企业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负责组织本企业下岗职工举办再就业培训班,或委托有资格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再就业培训班。对委托举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的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学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监督、服务。企业应该说服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使其认清形势,了解有关政策,转变就业观念。其次,企业为员工提供公平、合理的解雇补偿,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

    (四)建立完善的企业福利制度

第13篇

一、管理道德

人性的特点有两方面,即有善的一面,仁爱和自律,又有恶的一面,自私和贪婪。伦理道德不是依靠借助法律,而是透过精神达到的统一,其表面的外在形式有很多种,民族精神、企业精神、校风、家风,都是其外在形式。伦理道德是人们除必须遵守的法律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伦理道德是人类文明和评价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任何社会组织要想立足,除了要遵守法律外,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人们有时对管理的伦理道德理解很狭隘,认为遵守管理道德将会付出更高的生产成本,又不能有明显的利益,给自己带来损失,因而不愿遵守或很少遵守管理道德。但企业伦理和管理道德必将会给企业经济方面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和效益,尤其是在长远发展中。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在企业经营方面可以说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缺乏对财富本质的认识,只把追求经济利益的积累财富当作目的,以此来衡量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正如汉普登(Charles Hampden-Turner)在对国际最著名企业大规模调查中发现:“任何企业产品的品质早现决定与创办人的价值观,后来则取决于整个企业的道德价值观”,现在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句名言:“企业成功与产品质量的真谛全在于诚信”就足以说明管理的伦理道德的核心意义所在。

古往今来,纵观东西方的管理道德观,尤其几种管理道德观最为突出,中国推己及人的道德观,儒家道德观的核心是仁,推己及人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使用某种手段让别去做,给别人带来损失。推广来说,要讲求和谐、分享共赢,这也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在西方工业发展史上也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管理道德观,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管理带给大多数人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就是好的,正如中国一句谚语所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如果能像上面所说能给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我们认为这种行为是善的,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遇到诸多问题,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以至于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其利益分配不均会是使贫富差距加大,两极分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但经济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体制还不完全,在人权保障方面还要继续发展。除此之外,还有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等。

现代企业应该遵循怎样的管理道德观呢?我认为:一是符合企业自身组织结构,重视企业道德行为。二是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管理道德,这是企业从创办之初就遵守的准则,随着企业发展逐渐积累沉淀形成的精华。企业不正确的道德行为,我认为应该从内外部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企业内部方面有多种做法,比如招聘有素质有道德的员工,建立企业的道德行为准则,管理者要在道德方面做出榜样,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提升员工素质。外部改善主要依赖于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如若发现企业有不道德的行为,比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媒体应该加强舆论监督,及时将企业不法的行为向社会曝光,受到大众广泛的谴责,政府部门加大管理和惩处力度,以行政手段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使其做到本该有的企业道德和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管理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超出了法律对企业要求的义务,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现代社会的四大组成部分,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和家庭,相对于企业来说,其他三种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比较明确,而企业相对模糊的社会责任则备受争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传统陈旧的观点认为企业的天职就是为股东创造利润,否则就失去了企业本身的意义,就不叫企业。而现在的观点则认为,企业除了为股东创造利润的同时要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从表面上来看,政府对企业提供许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和运作,转过来企业定期对政府缴纳税款,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生产出产品供消费者使用,给社会带来福利。这一切看起来非常和谐与合理,但从深层次来看,事实并不是这样,企业为社会创造的福利比起社会给企业创造的条件来说简直就是就九牛一毛。例如,企业虽然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的税款,但与其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污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即使这样企业非但没有承担起社会责任,没有以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反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将企业责任忘得一干二净,为整个社会所不齿。

企业不道德的最典型的行为要数三鹿奶粉事件,它反映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三鹿公司在其产品添加三聚氰胺,被曝光后又采用多种手段进行隐瞒包括希望和百度公司合作屏蔽三鹿奶粉的负面新闻,以及将非法添加三聚氰胺归罪于奶农。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批评企业没良心,欠缺社会道德。事情还不仅如此,除了河北三鹿外,还有近22个厂家产品中检查出三聚氰胺。中国奶制品行业蒙受巨大损失,近七成的民众从此不再敢买国产奶制品。厂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丧失道德,泯灭良心,不仅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反而违反法律,抛弃了责任和道德,为了自身利益危害消费者,危害社会,危害国家。

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除了要遵守法律法规外,还应该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把增加社会福利当作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企业要做大做强,不断创新,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产品。企业的一切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都要符合道德规范,切莫再次出现三鹿奶粉类似事件。企业还应自觉地保护环境,主动节约资源,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使用新型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节能产品,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总之,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企业,有正确的管理道德和应尽的社会责任。企业正确的管理道德,使生产更加合法、合理、合情,产品质量更高,更有竞争力,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软实力。企业所做的这一切,会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和欢迎,消费者更加乐意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如此一来,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将更加的和谐。

(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

第14篇

摘要:近些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日益成为战略管理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学术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早期多集中在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等定性论述上,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多,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管理学其他相关领域相结合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鉴于此,本人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及论述进行梳理,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一条更加清晰的路径。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论述

1.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性论述

1.1企业社会责任本质性特征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满足其利益相关者合法利益和期望的政策与实践的集合,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有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中国企业在员工权益层面、商业信用层面、消费者权益层面、社会公益和慈善层面、资源与环境保护层面的责任缺失是由企业在责任市场、企业观念、组织行为和制度环境方面的路径依赖造成的。为避免国内企业社会责任陷入路径依赖,须打破这种非良性的路径依赖,实现路径替代。所以,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媒介的监督和宣传职能,引导企业家培养社会责任观念,改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环境,有序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1]

1.2社会责任成本

宋在科认为,社会责任成本是指在企业经营期间里因各种方式承担社会责任时发生的耗费等,如产生的环境治理成本、慈善活动成本或者遭遇消费者投诉产生的成本等。[2]

1.3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要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通过设立“利益相关者委员会”可以作为积极的信号传递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进而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3]

1.4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观体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果社会责任能够植根于社会价值观体系,那么这种内在的信仰和规范则构成了新实践扩散的稳定基础。在既缺乏“惩戒效应”又缺失“示范效应”的商业环境中,同行的压力尚不能够对国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尽管现阶段中国企业正面临着日益严格的制度约束和更高的社会履责期望,但是其直接的动力仍来源于竞争环境。[4]

1.5企业契约理论下的社会责任

企业契约理论得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契约责任,且属于企业内生范畴。由企业契约属性衍生出的对投入要素的主体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范围和具体义务界定的责任框架,称为企业社会责任契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其合理层次与范围,作为企业要素主体,其整体契约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责任履行模式决定着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边界。[5]

1.6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维度对比

企业类别上,大型国企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其他企业;企业分布上,东部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度明显高于中部地区企业;行业上,不同行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呈现较大差异;企业经营者上,学历越高的经营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度明显更高;企业规模上,企业规模越大,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度越高。国内大部分企业在消费者及企业盈利上表现相对较好,而在环境保护及员工发展方面还处水平较低的阶段。[6]

1.7企业生产要素

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显性生产要素和隐形要素。其中,显性生产要素包括传统的财务和人力资本等,隐形因素包括、知识与技术、政策法律、顾客资源等。除此外还包括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和人类后代等潜在的要素。[7]

2.企业自身角度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2.1中小企业角度

中小企业由于在自身规模、财务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在面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时显得窘迫。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利益相关者关注、制度环境变化、社会大众聚焦等问题的不断涌现,迫使小企业不能脱离企业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前移。另外,要在主观上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前移,企业还必须通过战略性地获取宝贵资源,保证企业的合法性来达到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各项平衡。将主观条件和客观要求相结合,中小企业应当及时定位自身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位置,并让自己的社会责任行为和本企业的企业愿景、战略规划和合作伙伴的利益相结合,以此来有效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前移。[8]

2.2企业收益角度

站在企业的社会资本角度去进一步探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出发点必须打破传统上仅仅依靠财务指标和伦理方面的角度。有结论表明企业社会资本能为组织带来有利资源、帮助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以,进而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和利润。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加企业的社会资本,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并非互相矛盾,而是可以互相促进,达到双赢。另外,企业社会责任的每个指标都对企业获得社会资本的多少呈现显著差异,消费者和慈善指标的影响最大,责任意识和员工指标的影响次之,环境指标的影响最小。企业积极主动履行好社会责任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社会资本,进而有利于帮助企业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9](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建花,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与推进路径研究[A],济南大学学报,2013(1)

[2]宋在科.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J].经济问题探索,2007(8):87-90.

[3]金建江,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解读企业社会责任[A],财经科学,2007(11)

[4]尹珏林,中国企业履责动因机制实证研究[A],管理学报,2012(11)

[5]刘建秋,宋献中,企业社会责任契约的层次、范围与边界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背景[A],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11)

[6]徐尚坤,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维度、认知与实践[A],2010(06)

[7]苏蕊芯,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率关联性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

第15篇

回答:您好!感谢您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相关理论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在欧美逐渐兴起,到目前被广大中国民众所了解和关注,前后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而在这之前,利益相关者作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一部分已经被人们所认同,其后,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加入到企业社会责任中,这个理论又有了新的理论外延。

企业社会责任超越了以往企业只对股东负责的范畴,强调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客户、政府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60年代,它的发展是一个从利益相关者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过程,这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1、在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给出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仅为股东服务,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许多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

2、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给利益相关者下的定义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这个定义提出了一个普遍的利益相关者概念,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也看作利益相关者,正式将社区、政府、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然而,采用这种广义的利益相关者界定方法,在实证研究和应用推广时几乎寸步难行,也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