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

办公信息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办公信息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办公信息化论文

第1篇

1.1主要工作内容办公自动化和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将我所的主楼和辅楼实现联网,在主楼四楼的中心机房配置核心交换机,其他楼层安装楼层交换机,实现整个所内网络互联,在基础网络和其它一些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一个我所服务型门户网站,围绕综合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来开展我所的信息化项目建设。

1.2网络系统设计(1)设计原则: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可缩放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管理性。(2)网络技术选型:综合考虑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所计算机网络应用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求,在网络设计中将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和三层交换技术来构建本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3)网络设备选型。根据我所的需求,依据以上设计原则和技术选型,及对各主要网络产品厂商设备性能的综合评估,选用华为3COM的产品和技术来做为我所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的网络解决方案。(4)网络信息点分布情况及设备数量。信息点分布情况:我所的信息点分布在两栋楼上,每栋楼四层。主楼与辅楼距离较近。中心机房设在主楼4层。(5)网络结构总体说明。计算机网络主干采用三层交换机,工作组级及接入层采用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技术。信息网络中心机房设在主楼4楼。核心交换设备采用华为3COMLS-7506R-AC-XG三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设备采用华为3COMLS-3600-28P-SI配置终端接入端口。

1.3主机、存储备份系统及UPS不间断电源选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建设一个合适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其上建立与集成适应单位信息化需求的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易于管理、界面友好的各种应用,是单位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初步设想:网络中心配备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二台应用服务器,一台防病毒服务器,一个磁盘阵列柜、一个磁带机、一台不间断电源(UPS)。随着应用系统的应用,将产生大量数据,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我们采用SUN架构,部署一套全光纤的存储和备份系统,存储设备采用HPMSA1000企业级磁盘阵列柜,存储容量可以按照需求增加,同时这些数据也应实时备份到HP磁带库中去。考虑到我省近几年供电比较紧张,同时为了预防突发时件,我所应对重要的网络设备提供不间断供电,综合考虑所有设备的功率和供电时间要求,我所选用山特20千瓦(三进单出)主机做供电方案的主机型。

1.4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上承载的应用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复杂,针对应用层的攻击越来越多。当前的企业网络正在面临着Web滥用、病毒泛滥、黑客攻击和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安全威胁等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整个网络处于有效的安全防护下,也是我所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本次项目我所信息网出口处部署防火墙设备,核心交换机上部署入侵检测设备,为了加强对网络的控制和监控能力,部署一套安全审计系统(对网络、终端、数据库进行安全审计)。另外我所信息网应该能够对网络病毒形成有效的防御和查杀,需部署一套服务器版杀毒软件。

1.5应用系统设计我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围绕着我所的实际需求展开的,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我所服务型门户网站,完成所内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的建设。

1.5.1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我所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我所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办公自动化不仅兼顾个人办公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群体协同工作。协同工作意味着要进行信息的交流,工作的协调与合作。

1.5.2档案管理系统该分系统主要为档案等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相关科研文档、公文文档、会议纪要文档、图书管理以及科技情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信息管理工具。实现电子资料与实物档案的统一管理,包括电子文档和实物档案的借阅申请审批流程,电子文档的下载、实物档案借阅和归还,库存、催归等功能;并与协同办公管理模块集成,实现公文档案的自动归档;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档案的统计及报表功能。

1.5.3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本系统提供了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执行、验收、成果申报及项目费用等的科研自动化和流程化管理。立项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的申请、审批及项目立项等管理;执行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阶段管理、合同管理(如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等)、项目验收等信息的维护查询功能;成果申报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最终成果的申报、获奖等信息的维护、查询统计管理;经费管理提供对整体科研项目经费划分、拨款、使用记录的信息维护功能;具体项目经费的使用申请、审批、领用等过程管理;归档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的基本信息、立项信息、验收信息、成果申报信息、经费领用信息的归档管理。

1.5.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融合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为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辅助管理和决策支持功能。系统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具体包括组织机构、人事管理、薪资与福利、考勤管理、出差管理、招聘管理、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等,为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日常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

1.6工作成果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水利水电标准服务型门户网站;建成一个覆盖全所的智能化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所内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所内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2项目的组织实施

在项目实施方面,项目经理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必须对项目可能遇见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在项目进展中,项目经理应及时与工程管理部进行沟通,共同处理可能遇到的棘手的问题。在项目验收后,将设立针对本项目的服务小组,负责本系统建成后的维护和与专业公司人员联系,及时解决系统问题。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各种资源,处理和决策重大事件和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项目的经济效益

3.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整体形象:通过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我所的整体办公效率。

3.2机制转变、提高效率:传统的办事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网络化的服务方式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为用户服务的立体服务平台。

3.3信息共享、节约成本: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查阅已有的信息资源,使现有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变大量的纸质文档为电子文档,便于内部的交流、保存和整理,也节约了大量公用纸张。

第2篇

1、电子化的认识

所谓档案电子化,就是以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电子文件不再是直观的纸质文件,它需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1.2、电子文件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和传递;

1.3、电子文件的利用是可共享的,也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

1.4、电子文件的保存条件和环境要求与纸质档案不同,它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

2、电子化的现状

2.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

2.2、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2.3、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

2.4、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2.5、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

3、电子化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3.1、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而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一经形成后,马上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

3.2、电子文件一方面由于制作方便,将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文件,另一方面信息和数据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修改和补充,因此很难划定固定的保管期限。此外,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其保管方法、要求以及检索和对外利用等方面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4、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5、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益处

5.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

5.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5.3、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

5.4、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5.5、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

二、电子办公到项目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进度、质量、合同、风险、图纸文档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它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做好事前分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动态的眼光来预测分析工程实际情况;还需要重点对成本、进度、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

信息化管理指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及时准确的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信息,以便对外界的变化及时准确的做出反应,其本质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信息沟通和数据采集的效率,可以把大量繁杂的信息进行有序的组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任何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夸大和低估都会为公司的发展带来风险。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的分析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2、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

2.1、沟通:从一般意义上讲,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最关心的是项目的成本、效益、进度、质量和合同,其实质就是信息的沟通问题。由于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传统的沟通方法如开会、发文等方式,信息的传递效率很低,应该讲大部分的问题,首先出现在沟通方面。

2.2、数据:工程项目的有关进度、成本、质量和合同等的数据量大、繁杂,能够掌握动态数据,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工程项目的图纸、竣工资料等量大且一般以纸介质形式保存,查找和保存起来也非常困难。

2.3、不确定因素:由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这些不确定因素严重的影响了成本、进度等因素,造成了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情况,使管理难度加大。3、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3.1、业务化:计算机只是个工具,要让它发挥作用,就必须与具体的业务整合,同时也必须与管理的模式紧密结合。

3.2、电子化:信息化管理要求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文件和图纸要用相应的软件生成,纸质资料必须通过扫描等手段进行电子化,这样计算机才能帮助大家进行管理。

3.3、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必须借助于网络化环境才能实现,通过网络才能实现方便的沟通信息、共享数据,由计算机硬件设备搭建的网络工作平台是信息化管理软件运行的载体。

3.4、规范化:规范化不仅仅指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对输入系统的信息也要规范化,计算机无法处理凌乱的数据。

4、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要因素

4.1、管理模式: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项目的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成本、质量、进度、合同、物资材料等,对于这些信息的快速处理需要项目各部门的协作,打破原来的部门堡垒。

4.2、对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由于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往往难以把握。不同部门只是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由于项目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部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在整体的框架之下解决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如达不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部门之间就会存在很多分歧,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很难推进。

4.3、人员素质:工程项目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对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起来就很困难,对很多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就难以适应。信息是为管理、为人的科学判断和分析服务的,信息化系统的生存基础是对知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如:如何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数据重复使用到招投标中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事情,要避免以往档案中大量信息无法利用和经验随有关人员的离去而带走的现象。

5、主要意义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实施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大量项目管理的基础信息,这些基础信息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5.1、成本信息:主要是各种成本统计与分析数据。

5.2、合同信息:主要是各类合同,包括分包合同、变更;

5.3、技术信息:主要是各种施工工法、先进工艺使用记录等。

5.4、安全信息:主要是安全培训、事故记录等;

5.5、质量信息:主要是各种质检记录,质量事故及其处理等;

第3篇

从大约七十年代开始,计算机的技术处理系统逐渐的向文字处理方向迈进,而这项技术从出现到成熟正是为办公人员提供了许多的方便,而其中信息的自动化处理系统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系统。近年来,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推广应用,数据处理系统和通讯技术等优点也逐渐的增加到了办公领域之中,功能的不断增加,性价比也不断的提高,也为医院普遍应用提供了条件。医院涉及到的资料文件是十分复杂的,医患的病例,每天的治疗情况,专家的会诊结果等等都需要整理成文档,这样数量庞大的文档,如果依旧通过纸笔进行记录将会造成十分混乱的结果,而电子信息处理自动化的应用,不但能够使这些文档统一的管理,且提取高效快捷方便,不会再存在文件遗失现象,借阅和提取方便,查询更是快捷且无需排队等待的时间。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与应用。医院因为是一个需要大家合作的地方,所以多个科室的联系自然是少不了的,召开会议时通知大量的人员,查询没有被占用的会议室,互相之间商讨的主题,分别就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当医院实现信息自动化后,方便与快捷同时被应用进去,人员通知不再需要面对面的交谈,通过书面传达、电话传达所要耗费的大量时间也得到改善,会议室也不再会有临时被征用尴尬出现,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内进行主题中心的讨论,对应会议主办人之间的相关主题探讨,并且集思广益是有很大方便的。信息自动化可以收集大家对主题的探讨,所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逐渐的缩短了会议之前不必要的流程,节省了时间也提供了方便。越是庞大的医院,医疗设备就越多,每天接待的病人也就越多,昂贵的医疗设备就越多,损耗的器械也就越来越多,而医疗器材的成本核算,器材的损耗记录等等都是一项繁琐的核对工程。而自动化信息应用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这一问题,还使得繁琐的记录不再变得混乱难以辨认,这其中也包括救护车的配置数量以及办公用品的数量等等。医院自动化信息不但使医院的同事们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为网络会议视频会议提供了可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医院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方式,使同事之间的接触得到了增加,配合也变得更加的默契。信息共享、时空传递的时间有了减少,让各个部门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大量信息的传递,从而管理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医院是个管理繁琐计划繁多的地方,医生平时的工作也是需要在计划中进行,交接过程中为了防止遗忘了某些重要的环节造成重大的医疗事故,计划管理和有序的分类,及时的传输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工作计划、工作记录以及工作总结,都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办公习惯,而这些文档的存储,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则提供了永久性的保存,以及查询时的快捷与方便。医院内所要配置的设备之一就是打印机,它也依旧是通过地域网来进行共享的,在完全的自动化处理的时态下,十分合理的去应用这些高品质的处理软件,合理的配套打印设施,为众多的医生提供了服务,采用优先级顺序来为每个不同科室的领导者提供服务,使它与服务器建立紧密联系,此时,办公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体现出了优势,信息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同时又能够平衡打印机所承载的压力,成功的解决了打印机超负荷的弊端。在医院内部与打印机相配套的设施传真机也由于管理系统很自然的连接在一起,这类设施的出现和作用是方便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存在的,专门设立这样的一个版块来为医院的管理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医院涉及到广阔的文档记录,其中包括繁多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种类繁多样式繁杂的各类通知,每次例行记录的会议统计,伤患每日的检查用药情况,以及伤患的恢复情况,每次大小手术的手术记录。全部都会被整理成样式庞杂的电子信息文档,保留在信息库之中,以便随时的查看与验证,由于是这样的文档整理方案,监管和控制的模块也变得增多起来,上报到领导手中时。在领导查看和审阅披览环节上,因为有了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帮助,领导使用电子批阅系统,节省下了传送文件的时间和审批流程的时间,办公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且这样精密的监管和控制下,文档还更加增加精确性。

二、网络的分析

医院办公系统还需要网络畅通,因此需要对网络传输协议进行分析。城域网传输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通讯的协议问题,在通讯协议之中传输协议是最为重要的,而在传输协议之中TCP协议又是应用最为普遍大众所接受的,为了让传输服务更加的让人们信任,TCP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改进方式,像是路由器反馈、实验反馈和丢包反馈的几种:Reno和STCP、FastTCP和Westwood、VCP和ECN等等。在这样的网络条件下,CP协议和一些别的应用交互层之间的协议也随时会影响着传输速度的变化,调节窗口机制也在同时达到改善,把拥塞技术的算法进行到更加有效的改进。综上所述,IP的不断发展明显使传输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因此广泛的应用于医院办公系统之中,并不断使安全管理系统得到优化改进,从而提高了医院的办公效率,在不断的提高与改善过程中达到了最佳效果。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一、企业商业秘密的有关概念

企业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可以让权利人获得经济利益,而且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企业具有的潜在经济价值,具有秘密性。所以,要想有效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必须要明确商业秘密的概念,加强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商业秘密具有以下三种特性。

1、价值性

企业的商业秘密必须具有价值性,可以为权利人获得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企业商业秘密具有使用价值或者潜在价值,能够为企业带来潜在的、预期的经济效益。企业因为具有商业秘密而在某一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无形资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商业秘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和唯一性为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秘密性

商业秘密要求企业的商业秘密处于一种保密的状态,不能为其他企业所知晓,所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来管理企业的商业秘密,确保商业秘密不被公开或窃取。商业秘密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其秘密性,这也是与专利的最大区别,专利获得法律保护需要向主管部门公开技术发明的秘密,这种保护是有局限性的,尽管商业秘密和专利都属于智力成果,商业秘密必须靠企业自身对商业秘密进行保密管理,确保商业秘密一直为企业所利用,为企业创造价值。

3、创新性

商业秘密的创新性是指信息应用领域并不普遍知悉,是企业所特有的智力成果,信息具有自身的创新性,区别其他同类领域,而且没有被其他领域应用。也就是说,商业秘密的应用是企业所特有的,是企业创新成果,在应用过程中并不公开信息,在同一商业领域并没有被普遍的应用,正是由于商业秘密的创新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得经济效益。

二、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现状

1、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淡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应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商业秘密更容易被窃取,从而造成企业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使企业面临危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淡薄,对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缺少必要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在办公信息化企业中企业重要的商业秘密和商业情报一般都通过网络保存和传输,黑客或恶意病毒可以轻松的窃取商业情报,从而造成企业商业秘密的泄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不到位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必须采取严密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行保密,防止商业秘密遭到公开或窃取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但是根据目前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现状来看,尤其是中小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并不到位,有些企业甚至并没有商业秘密的概念,更没有采取保密措施。其实每个企业都有着自身的商业秘密,与企业是否为高新科技企业无关,与企业规模也无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其独有的商业信息,然而企业并没有采取有效保密措施,从而使信息公开化,不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松散,执行不严格等原因造成了保密措施形同虚设,商业秘密信息流失问题严重。

3、商业秘密概念模糊,保密形式单一

很多企业并不清楚商业秘密的概念,保护措施也没有分清主次,保密措施形式单一,一概而论,从而难以实现商业秘密的有效保护。一部分企业认为自身毫无商业秘密可言,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并无创新和独特之处,所以并没有切实有效的保密措施;还有一部分企业将商业秘密的概念扩大化,将很多公开信息也采取保密措施,难免在商业秘密保护中顾此失彼,反而使真正的商业秘密得不到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保护需要根据不同秘密采取对应的保密措施,不能“一勺烩”,如企业创新可以作为商业秘密保护,对于图纸、配方、成果报告等可以申请着著作权保护,对于商品品牌可以申请商标法保护等。

三、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有效措施

1、健全企业内部保密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特有的具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进行专项保护,健全企业内部保密管理制度,根据商业秘密的类型来选择商业秘密保护或专利保护。健全企业内部保密管理制度要做到积极预防、严格控制、完善管理、重点突出,将商业秘密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企业可以成立商业秘密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商业秘密保护小组,落实岗位职责,做到责权明确,实现企业业务主管负责制,也就是说,谁需要用到商业秘密,谁就需要负责保密。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重点还需要放在防范秘密泄露上,企业需要充分重视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做好保密工作的计划、部署、检查和奖惩工作,提高企业的防范水平。系统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降低泄密的风险,通过制度限定企业每一名员工的权利和义务,约束每一名员工的行为,提高全员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从而提高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

2、加强企业内部人员保密管理

企业内部员工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企业的员工呈现一种流动性,每年都会有一些员工加入,也会有一部分员工离职,这就给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员工在企业工作过程中必然会了解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当员工离职以后,很有可能会将企业商业秘密泄露,为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工作人员保密管理,在员工入职以后进行保密培训,签订竞业禁止协议,降低企业的商业秘密在人才流动过程中发生泄密的风险。企业与员工签订竞业协议,通过在竞业协议中附带涉及商业秘密的内容和条款,明确企业的商业秘密的范围。竞业协议是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有效措施,为证明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企业还需要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通过法律来约束员工,让员工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防止企业在人员流动过程中发生泄密,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但是,签订竞业协议和保密协议必须遵守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不得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在劳动者权益受到保障的前提下来强化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3、完善社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设

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变得越来越困难,商业秘密越来越容易被公开或窃取,原因也在于我国没有完善的社会法律法规来保障企业的商业秘密。我国关于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完善。我国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将其他企业的经营者作为侵权企业商业秘密的主体,对于非经营者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并不受到法律的约束;《合同法》规定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的主体为合同当事人,然而除合同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也可以对企业的商业秘密构成侵犯。也就是说,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侵犯企业的商业秘密的主体并不全面,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范围十分有限。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企业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扩大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范围和保护力度,加大企业商业秘密侵权惩罚力度,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企业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制定符合我国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法规,实现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制化建设。

4、加强办公信息化保密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办公信息化,企业很多重要的商业秘密都通过网络保存、传送和接收,黑客也很容易通过入侵企业的办公系统窃取企业的商业秘密。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办公信息化保密工作,提高企业办公系统的安全水平,对重要的商业秘密文件进行加密,提高办公系统防护墙的等级,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及时下载和更新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补丁,加强对企业办公系统的维护管理,及时发现系统漏洞,及时维护,降低办公系统被入侵的风险,从而防止企业的商业秘密通过信息化办公出现泄密的情况,为企业办公信息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叶亮.关于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调研与思考[J].工商行政管理学报,2011.

第5篇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大学已经基本实现了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清华大学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套完整的全校性科研管理平台,包括办公信息、科研管理、决策支持、科研协同、系统管理五大模块,下设科研人员系统、学术活动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机构管理系统、成果管理系统、论文管理系统、科研协同平台等15个子系统。国内大部分985、211高校也都陆陆续续使用了一些科研管理系统,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功能还不是十分完善。有的只实现了简单的信息录入及检索;有的功能过于单一;有的没有实现办事流程的无纸化流转;有的没有实现校内多部门的协同等。还有些国内其他高校,依然采用Word文本、Excel表格的传统方式进行科研项目、科研合同、科研人员信息及科研成果的管理,通过传统的OFFICE软件建立简单的数据库进行信息的查询,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从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的具体功能来说,对于项目的申报、中检及结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使用的线下管理,利用系统进行管理的功能还在开发或有待完善;对于项目的预算管理,国内比较领先的高校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均已实现了科研项目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对接,已具有经费监管、经费到款及开支预警等功能,而南京大学正在建设一套单独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对于成果管理,国内很多高校正在做论文的数据汇总及自动推送工作;对于考核功能,河海大学已实现从科研管理系统将考核材料推送至学校中间库,作为学校人事及其他管理部门的考核依据。

二、建立实用高效科研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

1.提升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水平。科研管理系统的建立,使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更加方便快捷,做到实时数据的共享。管理部门繁琐的办事流程也可以通过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了纸张,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学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等通过系统更加方便的掌握信息的基本情况,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如:财务管理部门可实时了解到科研项目的预算剩余量信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能及时观察到科研项目购买科研设备的情况;研究生管理部门可了解到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信息,为助研费的发放提供依据。

2.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与决策依据。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可实时掌握准确的科研数据信息,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时掌握各核心指标的变动情况,形成一个动态的科研数据中心。领导者能够对症下药,及时修改完善有利于科研发展的政策文件,更好地服务于一线科研工作者。

3.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随着国发〔2014〕11号文的颁布实施,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用科研管理系统,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实时在线掌握本校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并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在线实时跟踪监督管理。随着项目实施的进行,系统自动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异常情况发出预警,主动提示管理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余额进行季度检查或年度检查。

三、科研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为构造高效易用、安全稳定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科研管理的协同化、信息化:

1.科研人员管理平台。通过科研人员管理平台实现科研人员、科研专家、科研团队的信息管理,明确各类科研人员归属校级学术团队及人员调整情况,实现年度校级科研学术团队各类统计,为科研工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另外,通过科研专家库的建设,及时更新专家库人员的基本信息,为学校各类科研项目的评审提供专家服务。

2.科研项目管理平台。通过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实现对科研项目从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立项到项目结题的全过程管理。如:项目申报阶段可由管理者申请指南,控制申报批次,科研人员填写项目基本信息,上传项目申请书;项目评审时自动抓取科研人员填写的项目数据,推送至评审专家,系统自动生成专家汇总评分表,形成项目得分排序等。

3.科研经费管理平台。通过科研经费管理平台,实现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到账管理、经费分配管理及经费结算管理。科研管理部门针对项目的立项、预算、到账进行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则对经费的来款、预算控制和报销进行管理。没有预算财务难以有效的进行支出控制,而没有经费报销信息的科研项目信息是缺失的,无法完成项目的决算管理和后期的流程控制。因此需要将科研和财务之间通过中转系统建立信任机制,实现业务和数据的对接集成,进而实现对预算、到账、经费分配等进行控制。

4.科研成果管理平台。科研成果管理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管理著作、科研论文、科技奖励、项目鉴定情况等。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实现论文的自动抓取,自动推送;对于管理者而言,实现论文的自动归集,减少手工操作。对于奖励的申报、鉴定等功能,可利用系统跟踪痕迹,达到信息源的可追溯性。

5.科研机构管理平台。科研机构管理平台实现科研机构信息管理及科研机构的信息服务,规范对实验室、科研平台、实验基地等机构的管理,每个科研机构均包含涉及到的科研项目及其对应的科研人员、科研设备及科研成果,并能实现分类归集。

第6篇

关键词:OA;办公自动化;动态的概念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5-3746-02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JI Wei

(No.2 Middle School of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 OA system (Office Automation), also called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The moment on the enterprise and institutions have de veloped the use of a practical technology, greatly enhancing the worker’s working efficiency, and saves a lot of artificial and material cos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ased on ASP and SQLServer OA system of, the design process and briefly described.

Key word: OA; office automation; the concept of dynamic

1 OA办公系统概念

OA办公系统(Office Automation),又称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对于OA办公系统,并没有任何一个权威部门能够给出一个全面、准确的定义。因为OA办公系统是与计算机编程和网络通信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OA办公系统也随之不断更新换代,任何时刻给出的任何定义都是已经或者很快过时的,因此,OA办公系统可以笼统的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OA办公系统是应企事业单位对无纸化办公需求的一种集中体现。把过去日常工作中的文件流转、事务申报等等事项,通过计算机,通过网络来实现,员工不必拿着厚厚的打印材料去不同的部门申报、盖章。

OA应用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功能也由原先的行政办公信息服务,逐步扩大延伸到组织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环节,成为组织运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同时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办公应用软件应具有更高更多的内涵,客户将更关注如何方便、快捷地实现内部各级组织、各部门以及人员之间的协同、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为员工提供高效的协作工作平台。

2 OA办公系统需求分析

此次OA办公系统的设计是应某管道公司委托设计,,构建面向内部的企业门户,初步实现了员工访问企业信息和应用的统一入口。通过企业门户建设,整合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实现处级、站级的横向信息共享和统一访问,为员工访问企业信息和应用提供统一入口,使其成为一个企业知识共享的中心,提高企业对信息和应用的利用能力;建立企业安全认证体系,实现安全认证及统一身份管理等;通过OA升级和改造,优化完善OA系统各项功能,充分满足广大员工日常办公、协作交流的需要。

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1)系统管理:包括部门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备份等功能。

2)隐患跟踪:分为站级隐患、处级隐患、观察项、上报明年计划项。按期完成隐患进行隐患整改、隐患审核、隐患评估等功能;未按期完成隐患小信封提醒。

3)公文流转:包括发文、收文、公文传阅等功能。

4)车辆管理:实现车辆统一调度功能。

5)施工计划管理:实现对施工计划的统一管理功能。

6)物资管理:实现站场、科室物资集中管理功能。

鉴于论文篇幅,本文仅简要介绍系统管理模块和施工计划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系统管理模块

对本单位的部门进行管理,可增加或删除部门。当删除部门,该部门下的员工被作为“自由人”,可编入其他部门;

部门可进行分级,即可包含子部门;

部门中可设定职务。

用户管理:

新建、删除用户,为用户选定部门及职务;支持用户工作调动;支持用户身兼多职;

用户密码初始化,密码可修改。

权限管理:

系统默认权限为初始设定,管理员可进行修改;

可针对某一用户进行权限的调整。

日志管理:

任何用户对系统的操作(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均会被记录下来,供管理员查看;

可按时间顺序查看日志;

可分类查看日志;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功能可实现对系统数据的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当系统维护出现故障时,系统管理员可将系统恢复到最近备份数据当天的记录(数据自动备份的周期尽量短,最早的数据自行删除)。

自动备份功能,用户自定义备份日期和时间并指定备份路径,系统会自动将数据备份至指定驱动器;手工备份功能,用户可不定期的进行手工备份,可“一键备份”数据。

4施工计划管理:

施工计划分为周计划和月计划两种。该功能可实现施工作业计划的汇总:

1)各二级单位及各专业的工程师每周四12点前上报下周施工计划,超过12点,系统关闭。系统小信封每周三自动提醒(各站指定用户),填写提交完成后,填写人不得修改,需向施工管理员申请。内容包括作业内容、作业性质、是否影响供气、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联系电话等。

2)施工管理员可对所有的施工作业计划进行查看、修改,随时检查完成情况,并归档。超出结束时间的,系统自动在“变更原因”中修改为延期,管理员需重新填写“作业所需时间”(开始时间不变,结束时间顺延)。每周四12点后,小信封提醒审核。

3)对在计划时间内未完成的各项内容,各站及各专业要重新填写作业所需时间、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并在备注栏内注明延期;计划管理员在确认无误后,提交河北输气管理处周施工作业计划。生产科计划管理员(设备专业工程师)施工计划管理员审核各专业及站场上报的周施工作业计划;

4)审核提交后,系统归档关闭,自动生成表格,确定保存位置,同时将自动生成表格转发到公司指定工程师(郭民),且小信封提醒将该表转发成功。各站、管道科、生产科各专业工程师填写施工作业计划提交后,可实现自动保存(以便今后查询),保存期一年,其它(综合表格、自动生成表格)保存期同为一年。

5结论

OA发展到现在,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最初的文档管理发展成为企业的信息化中心平台,可以说是完成了从一个士兵到将军的转变。目前对传统OA需求呼声最高的还是,希望能把OA扩展到手机上,公司管理者随时可以看到待审批事件。当然,这个转变从理念上说已经完成,但从应用上来说还刚刚开始,我们可以肯定的说,OA平台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1]祁淑霞.企业OA系统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06(8).

[2]马振婴,郑磊.基于Lotus Domino/Notes与基于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平台OA系统开发技术的比较和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3(9).

第7篇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新建火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增加,参数向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发展,电力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也突显出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系统、高效管理很有必要。同时能更加科学的进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使企业在走向信息化改革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近年来全国电力基建市场的蓬勃发展给我们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如何抓住机遇,使公司的创新能力更强、服务水平更高,工程质量更优、工程成本合理,市场信息更全,应急反应更快,从而为公司建立未来的竞争优势,成为目前我们基建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电力企业特点,能满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电力信息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之路,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的职责[1]。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对于我们电力施工企业而言,公司点多面广、省外工程增多,甚至走出了国门,机构和人员分散,给信息的传达等管理带来了困难。企业信息化实质上就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等将企业的业务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员作为决策依据,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和高效,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健全公司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使企业信息工作集数据收集、分析、应用、共享一体化,成为企业的可用资源,达到及时提供领导决策所需的多方面的信息和生产现场实际情况的需要。

1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信息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公司需要和业主、设计方、监理方、其他协作单位等进行工作上的交流和合作,同时还有公司内部传达政令等,信息量非常大,如信函、公文、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检查申请和批准、设计变更记录等。而传统的管理是以纸为载体的,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径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的失误而产生问题。公司通过建立机关和项目分公司(项目部)以千兆光纤为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局域网。通过Internet专线出口,使内、网、企业邮件服务系统、应用系统等通过VPN实现公司本部和项目分公司(项目部)的远程办公、信息共享和系统的应用。

2 加强办公自动化应用,提高办公效率

传统的通信方式在费用方面、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建立了企业邮件服务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采用集中式的NOTES管理系统等,通过收集、整理、、检索信息,向不同权限的人不同层次的信息,提供了较为方便的检索、查询手段以及安全控制体系。方便了办公、节约了费用,而且还记录了业务进程的轨迹,提高了对业务监督、管理水平。

同时有些员工经常出差,各类信息仍源源不断地产生和流动,如果不能及时获取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工作。我们将采用VPN技术像在办公室一样照常处理工作,这样就较好的解决业务进程中所出现的阻塞和差错,促进日常办公的正常运行。通过采集、处理、分析应用产生的结果,让公司领导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预测经营风险,提出决策参考。

3 应用项目工程软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工程管理协同系统以工程管理为核心,通过运用各类工程管理技术,实现工程综合动态管理,从而实现对基建工程的全方位管理[3]。我公司采用P3项目管理软件编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用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随后由公司本部负责组织一批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以往的大型电厂安装工程施工经验进行编制,对电厂安装工程的项目进行分解和项目进度计划。所编制的数据内容比较全面,能满足大型工程项目管理要求。实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控制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诸如土建交安状况、设备和图纸交付情况以及天气状况等多种变化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有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不能及时反映施工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必须经常定时地检查、盘点施工的实际情况,并将其与目标进度计划进行相比较,修改原有施工进度计划,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施工。

朱传宝在他的研究中指出针对电力基建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参建单位多、接口管理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NET平台的电力基建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4]。在工作中我们设计开发基于J2EE平台下的金属焊接管理系统,通过综合数据库技术和基于现代办公信息化的工作流程技术,不仅能够更为科学的管理焊接资源数据,解决传统纸质文件管理方式效率低下、数据分散、数据冗余等问题,还能及时对焊接工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处理,实现了资源共享,使企业在走向信息化改革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4 公司信息化建设前景

4.1 制定信息系统整体规划

围绕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战略规划,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重点建设和完善“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二大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2 规范基础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

公司的基础性数据尚需完善,标准化管理尚待加强,统一完整、操作性强的行业代码编制系统正在建立,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录入以及数据的准确、规范等有待加强,因此要从强化基础管理和数据管理这一源头抓起。

4.3 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流程制度

要依托大型工程项目,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契机,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的各项流程与制度,理顺公司内部管理的各项体制机制问题。固化管理流程,明确管理目标,强化考核机制,围绕项目管理的安全、进度、质量和文件资料,协调沟通与网络办公等工作,最终实现全面提升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实现数字化、透明化、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4.4 紧扣核心业务,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

推进信息化建设,需要转变经营观念,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严格规章制度。因此,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对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改造过程,是促进管理创新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公司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通过运用网络、远程通信、多媒体、数据库等基础技术,推行以办公OA、工程数据库、信息网站共享平台等为主的集成化设计系统,全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没有止境,今后还有很多新技术等待我们去运用,以促进我们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代业雄.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法研究[EB/OL].2009-11-12.

[2] 都五七.电力基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C].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分论坛论文集,2006.

[3] 刘素海,韩枞.工程管理协同系统在电厂基建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6(7).

第8篇

关键词:OA系统;发展与误区;实施策略

1.OA系统定义

1.1 OA的定义及特点

由于办公自动化起步的比较晚,而且功能涉及的也较广,所以那些有益于提升办公效率的办公设施都可纳入OA的范畴,以至于至今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简单的如文字编排、计算机绘图,先进一些的如无纸化办公,即通过计算机实现所有信息传递,和专用的信息管理系统(MIS)都是办公自动化。

1.2 OA系统

OA系统即办公室自动化系统,一般是指包括网络化的大规模信息处理系统。一个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包括信息的生成与录入、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信息的储存与检索、信息的复制、信息的输送,还包括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传统的办公系统和现代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不同,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信息的储存和输送的介质不一样,传统的OA系统是通过纸张来记录文字、数据和图形、利用照相机或摄像机胶片记录影像,通过录音机磁带记录声音。这些都属于模拟存储媒介,所用的各种设备间没有形成主动地协调配合,很难满足高效率的信息处理、检索和输送的要求,储存媒介所占的空间也较大。在现代化的OA系统中、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系统中进行储存和输送,利用多种计算机运行平台和各异的应用软件来满足各种设备自动地协调配合工作、使人们能够高效率地进行信息的处理和输送。

2. OA系统在我国的发展

随着我国的OA软件的持续发展,已从最开始的面向单机提供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可面向企业级的应用大型协同工作软件提供。第一代OA以数据为处理中心,尽管已经取得了办公信息载体从纸介质方式向比特方式的飞跃,但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孤立。工作流是第二代OA的中心。办公自动化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分布式组件技术、三层计算模式、Internet技术、多媒体技术、基于工作流的分布式应用、Lotus Notes、Microsoft Exchange等群件平台出现使得可以很方便地实现非结构化文档的处理、全文检索、工作流管理这些重要的OA功能,并且增强了软件的柔性构造功能,工作流是这种OA的最主要的体现。它从根本上打破了前期OA的"信息孤岛"的局面,并且变成了"信息大陆"。可见,办公自动化是与信息社会化的发展需要相符的,它是以软科学的理论和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基础渐渐发展起来的,已成为信息社会最主要的标志。

3.当前OA系统在办公系统中的发展误区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OA系统软件快速普及,媒体和厂商都在广为宣传,各种概念、观点、产品接踵而来。我国许多的企业都实施了OA项目,但是OA系统在办公系统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发展误区:

(1)OA就是行政办公收发文

由于OA在刚产生的时候,主要用户是政府和事业单位,因此人们以为OA未能处理企业管理层关心的问题以及不能控制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业务。

但是,随着OA的持续发展,整合不同部门的岗位人员并转化为个性化的办公系统的OA设计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只有保障资源与信息的协调运行,才能生产出与现代企业得运作相符的办公OA产品。

(2)OA仅是指文件的审批和管理

当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的OA是采用非关系性型数据库,主要的平台是Lotus,这个平台是一种封闭式的平台,是文档类的数据库,在技术上方面主要是应用于早期的政府收发文。OA系统的核心是作为企业管理软件来进行企业管理。

(3)OA是ERP的一部分

OA的管理思想和ERP相比有所不同,ERP注重的是以结果作为导向。OA关注的是对人及过程的管理,注重灵活性以及协同性。OA的关键是以HR为核心,把工作流为作血脉的中心平台,然后在此平台上再搭建其他的功能模块。所以,OA目前的发展趋势是成为协同管理平台,它和ERP一同构成企业信息化的基石。

4.OA系统在办公系统中的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误区的分析,要想成功实施OA,要主要关注以下三点。

(1)部门领导要带头推广

有些领导基于年龄的关系,常常不愿意接近电脑。通常来说,领导使用OA最主要的功能是审批,OA厂商如果把领导经常用到的审批用语录入到OA中,那么领导仅需轻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审批。如此人性化的措施,必将会协助领导早日掌握OA。

(2)系统实施要做到分步、从易到难

一般来说,单位都会趋向于系统功能的多而且全。但是初期的实施功能必须要选择那些很有必要且易推行的功能,因为他们的工作流程设计的相对简单。公布信息性质类的功能,如邮政系统、公司的公告、论坛、文档资料的授权等对于那些相对比较复杂的流程,还有一些协助办公性质的暂时不用的功能模块,如资产管理、办公用品管理、表单管理等,我们可以思考在系统运用较好的情形之下由系统管理员逐渐设置,进而推行,这样可以防止员工进入OA系统之后不知所措。

(3)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OA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出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其又代表着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员工过去的作业习惯,所以在推行的过程中,高层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与OA的管理部门(特别是行政部门或办公室)的密切协调配合,制定有关使用OA的规章制度,明确系统的使用要求,特别是要切断不必要的传统纸质信息得流转方式。

5.结语

总之,OA系统的确可成为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的有利手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只有克服了存在的误区和问题,施行与之相应的要点和策略,才能使OA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师钧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入门教程[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2]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OA'2000大会组委会.中国OA的现状和展望[M].OA'2000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4]赵文编.办公自动化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第9篇

2013年电教中心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重点,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20__-2015年)》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为突破口,以提高各学校电教人员技术水平为出发点,以创建服务于全区的各网络平台为核心,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为实现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和教学方式数字化的长远目标而努力。

二、具体思路是:

1、进行中小学实验室达标建设。

2014年在全区开展中小学达标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仪器设备陈旧、短缺的现象。提升我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水平。同时开展对全区专用室的检查,主要做好对全区教育技术装备、器材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将全区实验室仪器设备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2、做好省市各项大赛的组织工作。

继续积极组织各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对口部门组织的各项竞赛,重点组织中学理、化、生实验教师、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操作比赛;图书、实验教学参加的研究论文比赛;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网络读书活动和“书香江苏”网络读书活动等竞赛活动。我们将建立一种制度,要求学校做到有赛必参,参必获奖。学校不仅要组织好活动,还要取得好成绩。

3、继续抓好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培训。

继续组织对实验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图书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加音、体、美专用室和器材管理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培训实行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不光让每位教师熟练使用教育技术装备,还要精通各种各类信息化软件及平台,为新浦“大教育”的发展和后教育现代化持续稳步发展夯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4、加强研讨,推进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区域现代化创建以来,各学校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设备,我区在去年参加全国NOC创新大赛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今年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展调研和组织相关活动,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研讨活动,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学效益。全面推进课堂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升各学科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

5、抓好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监督管理。

进一步落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工作的意见》(苏教办备〔2013〕7号)的文件精神,依据《新浦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学仪器质量的管理机制,加强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健康、安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提高教育装备质量,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服务教育现代化。

6、进一步优化网络中心的软硬件,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网络中心是支撑全区硬件设备正常运转、保障全区教师和学生正常上网的基础和基石。经过前期的摸索,在保证正常网络运转的情况下,已完成网络结构的部分调整,但仍存在一些瓶颈。今年将继续对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消除网络瓶颈,更好地保障全区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高效、文明、安全的上网服务。

7、进一步推广OA网络办公平台,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

加大网络平台建设,努力构建全区教育系统网络办公平台,使全区各中小学与局机关通过网上办公平台进行交流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实现日常办公的信息化。前期主要实现的内容:内部邮件、个人文件柜、公共文件柜、公告通知、人事信息、工作流、各类计划总结上报等,形成既可以教育局内部、各学校自身独立网络办公,又可以形成教育局与各学校相互交流联系的综合性网络办公平台。

8、制定村小和教学点光纤接入方案。

充分调研农村学校的村小和完小的网络接入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村小和完小光纤接入新浦区教育网的 实施方案,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配置,争取2014年内落实资金,与电信部门达成合作协议,2015年完成所有村小和教学点光纤接入新浦区教育局网络。

9、推广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针对全区电教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坚持研培结合,通过组织各层面、多形式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网络管理培训和应用工作,保障各学校网络正常运行。

继续推广PPT高级应用培训,全区45周岁以下教师人人参与,提升他们信息化应用水平。

10、做好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

根据上级电教部门的工作要求,针对分配各项任务,深入分析研究,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针对一些常规工作,要在操作流程和实施过程中进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如电教教材征订、免费磁带的征订与发放、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省领航杯的相关活动,根据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实施,保证参加的质量和效率。

11、继续加强学校目标考核和督导检查:

第10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中信息系统类课程的教学特征以及教学改革方向、信息系统类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三个方面探讨了目标论题。

信息管理专业涉及图书馆学、档案学、出版发行等专业,信息系统类课程自然与信息处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有关系,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课程、决策支持系统等课程,信息系统类课程的容量非常丰富,并且课程已经成体系化,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课程群。职业院校或者大中专院校中都开设了信息系统类课程,目标是培养一大批信息系统的维护商抑或开发商,于是,在课程内容的教授上以及教学的实训活动中,都仅仅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或者任务进行。本文认为,存在于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中信息系统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不能局限于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商或者维护商,而应该概括为信息系统的理性用户。教学目标的改变,必然引起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改革。

一、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中信息系统类课程的教学特征以及教学改革方向

系统类课程的培养对象定位关乎教学课程计划的设定和具体内容的安排,相关课程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以及观念都会受其左右。大多数信息系统类课程的培养对象设定为信息网络系统的维护商和开发商,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沿着“技术性”拓展;这种“技术性”体现在教材的编排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由于技术性的倾向,目前的信息系统类课程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同质化和单一化的特征,在信息管理专业中,虽然细分了不同的专业方向,但是使用的教材是统一的,教学的一般套路和内容的侧重都具有很大的相似度,比如,教学的重点都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

实际调查和研究发现,信息系统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开发商和维护商,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学校教育并不能完整地培养出直接的岗位人员,开发商和维护商必须接受社会教育和培训,才能从事这一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很难完美衔接的,信息系统类课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信息系统的理性用户才是比较合适的。定位一旦确定于此,就要考虑“用户角色”的指导作用,明确了用户角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的设置才有了具体的依据,以往在这些方面突出技术性的课程体系需要相应地做出调整,因为学生成才的目标不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商或者维护商。

“用户角色”一定要在教材编排中体现出来,从信息系统的开发到应用的不同阶段,设计的课程内容都要和用户息息相关,用户选择信息系统的原因是这个信息系统能够促进管理的高效率和有效性;基于这一点,可以明确看出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与开发商、维护商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来看,开发商和维护商注重信息系统的开发事宜,比如,要看开发语言的合理化程度,开发思路有没有偏离主流路线,开发工具使用是否得当等。而用户的标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看信息系统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频率,第二是看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工作需求、管理策略以及企业文化的相关要求是否能够诉诸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使用对管理行为是否有效等;经过以上对比可以发现,由于用户和开发商(维护商)的需求不同,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信息系统类学科的教学中,内容体系的设置是非常值得深究的,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定位问题。

二、信息系统类课程内容的改革

(一)信息系统课程基础知识内容的介绍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是非常迅速的,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升级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亦步亦趋,信息系统类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思考不同的用户对象,比如,需要处理业务的用户需要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一级的用户则需要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决策人员多用综合型信息系统,不同的用户对象,选择的信息系统是不同的,因此,要培养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基础能力,注重对信息系统类课程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才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分析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不同性质的需求,并配备合适的系统类别。

(二)重视信息系统的策划与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

信息系统正式运行之前,需要进行一个合理的策划,策划的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目标任务、通过什么手段达到以及效果预测;策划的最终作用就是通过信息系统的使用使用户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促进用户所在组织的效益。因此,在信息系统类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这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树立起用户意识,重视信息系统的策划和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用户在信息系统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开发商或者维护商担负着实现信息系统功能的职能,因此过于依赖开发商,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投入数目较大的资金后就不重视,认为开发商的设计会适合业务工作的要求;而实际上,用户是最清楚自己业务需求的一方,信息系统应该担负起什么样的任务,用户是最了解的,如果信息系统建设完毕,而没有被用户使用,那么一定是信息系统的完善度不够,即使被用户使用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本文将培养的目标定位为理性的用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锻炼学生对信息系统的表达能力,准确向开发商反映对信息系统的诉求,从而保证开发商的设计方向可以适应用户所在组织的业务管理的需求。

三、其他方面的改革

除了课程内容的改革外,在教学的其他方面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般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注重理论,轻视实践,因此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员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脱节现象,学生的就业不占优势;建议根据信息管理专业不同的方向特点和学生的就业方向,积极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训,实训的内容可以是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建设项目,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实践,使教学更有实用价值。

四、总结

以上分析了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中信息系统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围绕培养对象的目标定位为理性的用户这个方面,以此探讨如何改革教学内容,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待补充之处,希望读者给予补充的意见或建议。

参考文献:

[1]邱磊,吴永林.试析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4

[2]王玉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分析[J].办公自动化,2008,16

第11篇

关键词:移动技术;高校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1.高校信息化建设简述

1.1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本文采纳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定义为:高校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的活动。[1]

1.2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第十五章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高校信息化环境得到迅速改善,教育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入,由过去单纯多媒体教学方式转变为如今的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育资源教学的多元化信息化教育方式。现代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诸如办公信息网、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等信息系统已经极大的提高了高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学生的“一卡通”实现了高校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便利,还方便了学校管理。高校信息化已经无处不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重要。

1.3 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育信息化将有六大发展趋势:[2]第一、教育信息化加速教育全球化的进程;第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第三、教育信息化发展由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高;第四、信息化教育将实现由“技术”到“人本”的根本转变;第五、教育信息化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第六、信息化教育在学习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大。智慧校园是继数字校园之后的一次更为重要的校园建设创新模式,是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体现,被誉为“未来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2.移动技术简述

2.1移动技术概念

移动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移动通讯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那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移动技术即是在信息化建设中,融入移动技术的理念,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网络管理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手机APP、PAD的APP等来与服务器进行交换相关信息,实现随时随地(Anytime,Anywhere)在线联接、通讯联络和信息交换等。

2.2移动技术的分类

移动技术在移动通讯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融合的推动下,主要包括四类技术:

一是基于无线电的双向无线电通讯(专业或公共移动无线电)或广播;

二是基于蜂窝电话的移动语音服务、SMS(短信服务)、WAP(无线应用协议)、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UMTS(即3G,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

三是基于移动设备的,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寻呼机、蓝牙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四是基于网络的WiFi或我国正在开发的WAPI无线局域网。

2.3 移动技术的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的技术不断升级,手机终端的发展表现得精彩纷呈。从GSM、GPRS到3G再到4G,技术发展不断演进,在新兴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动之下,各种移动应用软件适时而生,就像当年计算机的发展一样,各种开发力量为我们的广大用户提供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无论是商务要求,还是政务需要,这些应用软件大多小而精,具有良好的可用性,依靠传统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扩散传播,让整个产业界处于一种异常的兴旺境地[3]。

3.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1 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影响

随着移动通信的技术不断升级,手机终端的发展表现得精彩纷呈。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想要就要的获取和处理信息是每个发展中的企业所渴求的,是移动信息化的基本特征。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通信业的发展呈现出大变革大融合的趋势,移动应用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截至 2014 年 12 月,互联网用户数约6.4875 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5.5678 亿,占整体网民的85.8%,远远超过了台式电脑网民数量。其中,以高校人群为代表的年轻受众群体则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消费市场的坚实基础。高校群体成为移动互联应用最活跃用户群体,据有关媒体抽样调查显示: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方面,年龄在 30-40 岁的办公人群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使用率中为 52%;20-30 岁的年轻群体的移动互联网使用率为75%;而作为年轻人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群体移动互联网使用率则达到了90%。由此可见,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校群体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最活跃用户群体。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校园中构建和铺设无线网络。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这也将对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教学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3.2 影响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因素

其一,移动技术是否能够很好的应用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取决于前期是否有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

其二,受限于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

其三,是否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也是关键;

其四,组织管理问题。

3.3 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移动技术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中应用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有部分高校对移动技术并不是很看重,校园中有校园网,无线网,无线设备等硬件资源,但是很难真正应用起来。首先,移动技术与当前高校各管理系统的结合并未能实现,各系统都是独立的,没有统一的入口,这给用户的操作带来不便,更不利于管理[4];其次,移动技术与当前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结合如何来实现,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热点,移动技术与数字化校园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接口;再次,高校的信息孤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信息资源共享性不足,操作性不强[5];最后,高校的组织管理问题,有些高校对软件系统重视不够,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硬件方面的投入上了,更有有部分高校只重视表面工作,未能真正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用户体验差。

4.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解决方案

将高校现有OA系统、教管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财务系统等高校现有的办公及其他管理系统等通过移动技术接入管理平台统一应用到手机、平板电脑。教职工及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就可以像在普通PC前一样的教学、科研、学习[6]。

此方案能实现如下功能:

a、移动办公处理:实现手机、平板电脑进行通知公告、转批、催办、公文查阅、审批等,只要是高校原有OA系统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都能实现移动OA

b、教务管理系统:成绩录入、信息查询、毕业论文、信息维护、教学质量评价、成绩查询等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实现

c、移动电子邮箱:登录、查收、回复邮件及时与他人沟通交流。

d、财务系统:个人资产,消费流水、转账流水等信息及时显示。

e、其它移动功能:图书管理、会议管理、印章管理、上网计费、报修申请等,可以按照客户要求适配到手机终端进行操作。

5.结束语

附着网络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在WEB网页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手机设备、PAD及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等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来工作和学习。未来的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广更深入,并结合现在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虚拟技术等为未来的智慧校园、智慧城市做基础。

参考文献:

[1]南润文.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D]延边大学,2010

[2]李文英,张立新.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及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7,(10):71-75

[3]黎志生.高校移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华南理工大学,2013

[4]王海翔.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3):32-33.

第12篇

关键词:医疗机构 电子文件 档案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338-01

一、医疗机构实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点

一个典型的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文字报表处理系统、公文处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会议管理系统、轻型印刷系统、行政事务管理系统、系统维护等几个主要模块。而文书档案管理系统做为其一部分,在医疗机构领导决策、医疗机构管理和业务处理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强大的功能:

1.检索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现代网络系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管理手段和检索工具,在文件归档、信息检索利用、档案立卷等方面极大地减轻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归档质量,提高了检索速度和准确度。在手工操作中存在的文档积存现象,立卷缺漏问题,可以得到即时修改。与传统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与载体的相分离性,信息流包含着更广泛、更快速的逻辑关系在四通八达、紧密联结的网络载体上高速运行。

2.实现信息共享,提供高效服务。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中,往往存在大量信息闲置在文件柜中,文件和信息查找费时费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的管理提升到文件级,管理更加体系化,文件的内容属性和目录属性可以合并存在,调阅文件保证了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3.电子文档较纸质文件的优越性。随着大容量移动硬盘的开发,电子文件的无纸化储存成为现实,新的文件载体存取方便快捷,具有可复制性,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不受限制。储存时间长,对温度、湿度、氧化等外部条件要求相对降低,易于保存。与传统的纸质文件存档相比,储藏占地也极大压缩。

4.成本节约。医疗机构文书档案担负着各级领导公文分类、转递、归档以及医疗机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原始资料记载收集等工作,是医疗机构管理历程的见证和有效凭据。传统的纸质文件的传阅方式、手工操作费工费时,储藏、保养均要占用较多建筑、电力和人力;远程传输、传阅成本较高,且在传阅过程中易将公文损坏或遗失;还要相应地建设大规模的档案馆并配备恒温恒湿设备以及防护措施。网络电子收发文、微机建档立卷则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由传统的纸质文件的“串行”传阅变为以网络为基础的“并行”甚至是“放射状”模式,节约了时间,减少了人力、纸张等成本支出,极大地方便各部门之间公文的传送与信息共享,医疗机构各部门的联系更加简便快捷,高效低耗。

二、目前医疗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电子文件保密性能弱化。在形式上,电子文件对储存软件有较大依赖性,在不同载体相应有不固定的的形式;在内容上,反复复制、粘贴、存盘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误操作,而且人为修改电子文件不但简便,而且修改过程没有任何记录。在技术上,为每一份电子文件加盖公章或签发领导的亲自签名也难以操作,判断电子文档是否原件也就无法完成。在网络中传输的电子文件也会受到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干扰,保密性无法达到纸质文档的水平。

2.医疗机构网络平台的维护不足。医疗机构档案具有较大复杂性,目前的网络平台在兼容性上难免顾此失彼。加之缺乏高水平的网络管理员,或者档案管理者的水平还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发展水平。在微机终端、网络传输、服务器存储等过程中,计算机黑客的入侵、网络病毒、网络事故都对档案信息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3.电子公文、电子签名等法律问题。公文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电子指纹认证等在技术上已经日趋发展成熟,但其法律效力的规范化、标准化还远远没有达成共识。导致目前电子公文权威性、公信度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将其作为法律、法规、政策依据提供使用时效力更难以认定。在医疗机构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虽然文件的网络传输、归档、立卷逐渐成为现实,但仍无法摆脱对纸质文件的依赖。

三、医疗机构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解决方案

1.规范体制,统一标准。标准是信息共享的前提,它关系到档案工作能否良性、持续地发展。没有标准的档案管理系统是难以与其它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并共享信息。因此,要做好医疗机构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规范文档管理体制;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目前我院档案如文书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设备档案、科技档案等前期管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档案室对文件的前期控制往往难以开展。我院传统的档案接收方式是逐年接收,很多合同、协议在形成文件的部门分散保管时往往容易遗忘丢失。而在办公自动化的文档管理系统,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以逻辑归档形式,在网络上实时进行,有效地保证了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其次要制定业务流程标准。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文件处理、归档管理流程和著录要求,统一电子文件格式,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三是统一技术操作标准。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使用兼容性强、应用性能好的软件系统,并对相关技术参数、技术标准进行规范。

2.加强系统维护和安全措施执行。主要按以下环节展开:(1)估计威胁。(2)明确需要保护的资源。(3)信息安全要达到的目标,解决保险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诸问题。(4)选择安全原则。(5)估算为安全受到损害所付出的代价。

3.提高医疗机构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合信息时展的复合型人才。档案管理人员应熟悉本机关地位、职能、联系范围、部门设置和工作分工,了解各部门业务活动和有关业务知识,真正做到根据实际工作发挥档案服务效能。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档案是医疗机构历史全貌的真实记录,医疗机构档案管理与医疗机构的基础管理密不可分。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将为制定医疗机构工作质量评价、医疗、护理、教学、科研、论文撰写等打下坚实基础,并配合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选拔、科研课题确立等工作顺利完成。作为档案信息人员,应提高业务素质,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既要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变过去被动接收档案为主动干预和控制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的形成和传递,使公文与档案互相渗透、融合,最终趋于统一,直接为医疗机构的医教研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叶晓风,《办公自动化》,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6.

第13篇

云计算是在互联网运行基础上逐渐被开发出来的一种运营交付模式,云只是一种比喻。其实质即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方便地根据需要调用一个可配置的计算资源的公共集。按需访问一个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应用程序以及服务)的公共集。这些资源可以被迅速提供并,同时最小化管理成本或服务供应商的干涉。它象征着计算功能可以作为一种商品流通于互联网。按照服务模式的不同云计算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按照模型的不同云计算又可以分为私有云、公有云、社区云及混合云,云基础架构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云通过特有的技术或一定的标准结合而成的,但它们唯一的实体仍旧保留。

2、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现状

2.1现状分析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巡视员张新生以500多家中小企业的IT人员为对象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云计算模式知晓率达80%以上。其中60%的中小企业倾向于尝试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服务类型,52%的中小企业则偏好软件即服务的服务类型,但由于产品成熟度相对较低、网络宽带及用户使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愿意采用平台即服务(PAAS),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未必不如IAAS和SAAS。根据金融业等一些行业的观察,他认为PAAS模式极有可能率先在互联网行业实现突破,并逐步实现平台专业化、服务全面化。云服务技术正日益发展,IAAS与SAAS已出现交融趋势,相信选择混合式服务的中小企业数量会日益增加。从产业特点来看,目前在国内云计算供应商呈现出SAAS“仍无巨头”、PAAS“逐步成长”、IAAS“群雄并起”的局面。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基础应用平台,其良好的弹性支撑能力在电子商务竞争中大显身手,并渗透到相关的垂直行业。

2.2应用优势分析

(1)云计算能够满足中小企业最小成本原则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成本费用主要有前期咨询与规划费用、相关软硬件的购买、网络建设费用及后期的维护升级费用等。由此可见在购买及开发、维护的整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及人力支持。而在云计算模式下,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相关软硬件运作平台、前期运行和后期维护等均由第三方服务供应商提供,企业只需一次性购买项目实施费,在需要时租赁软件服务费就可以实现在互联网环境下运作会计信息化系统,从而大大降低其实施成本。

(2)云计算能够使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效率得以提高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的人员权限等限制,而在云计算模式下,会计信息化系统只需借助互联网即可随时随处使用其所提供的服务。同时,只要网络连接,中小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各自职能的办公并实现职员间、业务间的交互功能,从而使得不同地域的会计人员可以同时进行协同操作,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化运作效率。

(3)云计算能够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需求是日益变化的,同时,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使得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不能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云计算模式具有迅速、富有弹性的提供服务的能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其灵活的自定制服务及在线开发平台(PAAS)按需定制相应软件以满足企业灵活的业务需求。

(4)云计算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现状

在云计算模式下,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大型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专业咨询及最新技术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及会计管理效率得以提高。此外,云服务供应商在互联网开放性及共享性的作用下其行为受到大量用户的监督,这将会使其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投入更多精力致力于打造更高的满意度和服务水平。

3、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1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中小企业用户认知不足

首先,中小企业需要知道自己选择的云计算提供商能够提供什么,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使习惯于传统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他们适应在线会计软件应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其次,中小企业财务数据偏少,管理层观念上通常具有控制欲,对于云计算模式下的在线共享平台较为排斥,尤其是在近期出现的各种“诚信危机”的背景下,许多企业不愿意在别人的网络服务器上存储本企业的财务数据等相关核心数据信息,而这却恰恰违背了云服务发展的初衷。

(2)云计算供应商的技术问题

由于云计算模式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因此云计算供应商可以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与规模经济的效应降低其提供相关服务所需的成本,并通过大量用户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然而,供应商若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付出更多努力综合分析用户需求来提供一个真正符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云计算模式下供应商需提供的不再仅仅是定制模式,而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户、不同行业业务需求的具有适应性、灵活性的系统服务产品。

(3)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安全性问题

云计算模式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而存在的,但云数据泄露问题近年来屡见不鲜,一项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报告指出,目前87.5%的用户认为影响企业使用云服务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其安全性。云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在云计算模式下,应用程序和重要数据完全透明的呈现在用户面前,导致潜在的病毒或非法程序攻击风险;其次是在云计算环境下,第三方云服务供应商的中立态度和公信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能否放心交付自身核心信息资源。因此,云计算模式能否广泛应用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问题能否得以解决。

3.2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1)应加大云计算模式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的认识水平。

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二届会计信息化年会主题就是围绕“云计算大数据影响会计信息化,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结构”。会议中程平提出希望在大数据时代,能有更多学者在这一领域发表更多更高水平的论文,云服务供应商能开发更多展现自身优势的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享受最优质的会计信息化服务。在会议精神下,许多企业逐渐接触到这一领域,相信在更多学者的研究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这个领域。

2)云服务供应商应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

针对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及不同业务需求,云服务供应商应加入快速的软件研发模块,为客户灵活运用相关服务提供保障,使中小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及需求随时调整与之相符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和服务。

3)应重视云计算数据安全问题。

第14篇

关键词:产品分类;网络模型;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TN91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824(2014)04-0066-06

0引言

随着2009年的电信重组以及全业务牌照的发放,集团客户市场成为了各大通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2012年7月,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成立,主要提供面向政府、大型企业等重要集团客户的销售和端到端服务,负责面向全国的集团客户产品整合和产品推广。在各省公司开展集团客户市场的专业化运营的趋势下,打通集团客户售前、售中、售后的业务流、服务流,优化服务支撑体系势在必行。针对信息化拓展特点,开展集团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十分关键。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集团信息化产品分类及产品定义,2)集团信息化典型业务网络模型,3)集团信息化支撑体系探讨。

1集团信息化产品分类及定义

在集团客户产品中,含标准化产品和行业定制产品,种类比较繁多,其运用频率也有较大差别。本文从建设单位的建设角度考虑,选取了部分运用广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几类产品作为本论文的研究范围。

本文论及的集团信息化产品划分,可从以下维度分析:1)按业务类型分:专线类业务、话音类业务、视频类业务、短彩信类和ICT类;2)按规模分: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和聚类企业;3)按行业分:政府行业、医疗卫生、能源行业、制造业、服务行业、交通运输、教育行业、旅游行业和金融行业[1-3]。

1.1按业务类型划分产品

1)专线类业务。

传输专线业务是依托中国移动的传输网络,向企业提供数字电路的租用和维护服务,其带宽占用方式为独享带宽。

① MPLS VPN专线业务是通过采用MPLS技术在中国移动IP网上构建企业IP互联专网,其带宽占用方式为在保证业务质量情况下的共享带宽。

② 语音专线业务是通过移动传输网络将集团客户接入到移动语音网络,为客户提供语音等服务的专线解决方案。

③ 互联网专线业务是指为客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链路接入CMNet,实现方便快捷的高速互联网上网服务,带宽可以灵活选择。

④ APN专线业务是以中国移动现有的无线网络为物理承载,通过隧道加密的VPN方式访问用户本地服务器的一种业务。

2)话音类业务。

① IMS固话。为企业提供固定电话拨打业务,目前采用接入移动IMS网络实现。

② 呼叫中心直连。是指通过中国移动提供的语音专线,将集团客户的呼叫中心与中国移动的语音交换网络进行直联,从而使中国移动终端用户通过中国移动的网络直接拨打集团客户的服务号码,并享受其所提供的服务。

③ 移动400业务。中国移动为无自有呼叫中心的中小型集团客户搭建综合语音通信门户,向企业提供集语音、短信、彩信为一体的信息交互服务,满足企业营销推广和客户服务的多样需求,进而提升企业形象和客户满意度。

3)视频类业务。

① 视频监控是通过视频采集原始信息,经压缩编码等处理后传输至监控客户端,实现各类现场移动查勘、集中监控和远程管理,还可以配合中国移动语音、位置定位和设备控制等服务,以短信预警、群组通话等方式帮助客户更高效地实施安全举措,调度应急资源。

② 视频会议帮助分散在各地的成员完成“面对面”的实时沟通,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节省差旅成本。集图像、语音、数据于一体,用手机或电脑、在办公室或在旅途中都能接入会议。

4)短彩信类。通过短彩群发方式,提供企事业单位内部办公信息的传递、营销服务信息的、客户需求收集和意见反馈等服务。也可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如配合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管理、业务经营和生产控制的需求,自动发送定制的短信或彩信。

5)ICT类。ICT是IT(信息业)与CT(通信业)2种服务的结合和交融。在中国移动为客户提供的一站式ICT整体服务中,包含集成服务、外包服务、专业服务、知识服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等。ICT服务不仅为企业客户提供网络构架的解决方案,还减轻了企业在建立应用、系统升级、运维、安全等方面的负担,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

1.2按规模划分产品

1)小型企业。成员规模10人以下,其典型场景为写字间类企业客户。该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包括固话、互联网专线等业务,业务需求单一,解决方案简单。

2)中型企业。成员规模10-100人之间,其典型场景为酒店、医院、商场、超市等在1个或几个楼栋的情况。该类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包括固话、互联网专线、移动400等业务,业务需求较少,解决方案较简单。

3)大型企业。成员规模100-1 000人,其典型场景为政府、金融、大型企业等存在分支机构的情况。该类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包括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业务需求具有综合性,解决方案复杂。

4)聚类企业。成员规模1 000人以上,其典型场景为高校、园区、大型写字楼群等。该类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包括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监控以及ICT类等,业务需求具有综合性,解决方案复杂。

1.3按行业划分产品

根据前面几节的分类,可对集团信息化行业,按照企业规模和业务类型进行归类,从而在进行集团信息化建设中,能够事先进行业务推介,做到有准备的产品营销。表1为集团信息化各行业业务需求分析。

行业类型企业规模业务类型需求政府行业大型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医疗卫生大、中型

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能源行业大型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制造行业中、小

型企业固话、互联网专线、移动400服务行业中型企业固话、互联网专线、移动400交通运输大型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教育行业大型、

聚类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旅游行业大、中

型企业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移动400以及ICT类等金融行业大型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

2集团信息化典型网络模型

2.1专线

移动专线目前可选择的技术众多,对于业务汇聚点可选用的技术方案包括:PTN,SDH和PON;客户侧可选的技术方案则包括:PTN,SDH、裸纤/协转/光收和PON。对于上述技术在不同等级客户、不同场景下的选择将作为本课题专线网络模型研究的亮点。

首先,对专线的组网模型概览总结如图1所示。

其次,对于场景模型选择的分析如表2和表3。

2.2话音

中国移动集团固话是中国移动全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市场和发展新业务的有效利器。当前阶段,移动固话主要依靠移动IMS核心平台,采用融合通信技术为集团客户提供语音接入业务服务,实现固话、手机的虚拟集群网,实现号码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和内部短号互拨等功能。

总的来说,IMS话音实现方案通过在用户侧建设局域网,局域网用户侧通过RJ45/语音双绞线接入SIP电话/普通电话,局域网出口通过传输专线上联移动互联网,从而实现与移动IMS核心平台的连接,并采用VoIP方式直接向IMS核心网注册,实现用户放号。

集团固话在实际建设中,需要分场景建设,分析如下:

1)小企业新建场景。小企业新建场景如图2所示。

图2小企业新建场景场景说明如下:

(1)无内部呼叫控制需求小企业,可优先考虑IAD;(2)0IAD容量1至几百个,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为了管理方便,一般尽量采用同种型号;(3)大容量IAD一般部署在企业机房,连接配线架。小容量IAD一般部署在办公室/桌面,直接出模拟线连接电话机;(4)IAD支持级联组网,当用户需要扩容时,可以通过IAD的冗余下行LAN口进行级联,不需要额外增加网络交换机或占用相应端口(一般不超过4级)。

2)大企业新建场景。大企业新建场景如图3所示。

3)小企业替换场景。小企业替换场景如图4所示。

4)大企业替换场景。大企业替换场景如图5所示。

2.3视频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企业对于视频业务的需求广泛增加,视频业务成为与数据、话音并存的第三种基础业务,在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被广泛采用,应用范围很广,如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网上可视电子商务、网上政务、网上购物、网上学校、远程医疗、网上研讨会、网上展示厅、个人网上聊天等。视频技术研究点分别如下:

1)视频压缩技术。

视频压缩技术对于视频清晰度、存储量(带宽)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目前主流采用H.264和MPEG4两种,其区别如下:

MPEG4标准成熟、对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特别是多媒体信息基于内容的检索和访问等,应用范围包括实时视听通信、多媒体通信、远地监测/监视、VOD、家庭购物/娱乐等;其缺点是由于系统设计过于复杂,难以完全实现兼容,且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还要面临高昂的专利费问题。

H.264设计简洁,高效压缩比(H.264的数据压缩率在MPEG2的2倍以上、MPEG4的1.5倍以上),在不同分辨率、不同码率下都能提供较高的视频质量,采用“网络友善”的结构和语法,使其更有利于网络传输。H.264比MPEG4更容易推广,更容易在视频会议、视频电话中实现,更容易实现互连互通,且专利费用低廉。

2)摄像机分类。

摄像机的关键性能指标包括传感器类型、分辨力、信噪比和最低照度等。从外观结构分为枪机、球机、半球机和针孔等;从最低照度分普通型、月光型、星光型和红外照明型;从输出信号分模拟摄像机、网络摄像机和数字摄像机等。从分辨力分标情、高清和超高清摄像机。因此,在进行摄像机选择时,应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客户需求进行具体选择。

3)不同高清视频技术选择。

不同高清视频技术选择如表4所示。

前端摄像机包括数字摄像机、模拟摄像机和网络摄像机等,其中,数字摄像机通过光纤直连视频距阵,实现视频的短距离传输;模拟摄像机通过同轴电缆连接视频距阵,实现视频短距离传输;网络摄像机通过以太网双绞线接入IP网络,实现视频的远程传输。

后端视频中心平台,则包括视频距阵,实现视频切换、管理和存储等功能;电视墙,实现视频呈现;存储设备,实现视频的大容量存储;管理终端PC,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等工作。表4不同高清视频技术指标对比表

4)视频组网。

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例,其组网拓扑如图8所示。

近年来,虽然移动公司在集团信息化的拓展上有较大的进展,但随着电信、联通等在集团客户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移动仍处于较弱的地位,下面就以下几点建议进行探讨:

1)梳理产品,积极开发拳头产品,提高企业品牌效应。

相比电信,移动公司的集团信息化产品在产品细分、针对各行业的定制产品开发上尚存在诸多的不完善,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目前,电信的“商务领航”已经深入人心,各种行业的针对性产品开发也日益完善;相比之下,移动的“动力100”则显得动力不足,大多数产品在与电信比较的时候,并没有探索出移动自己的拳头产品。因此,在进行集团信息化推广时,应积极开发拳头产品,提高品牌效应,才能使得信息化道路走得更加平坦。

2)从投入和产出角度,综合分析产品效益,为未来产品选择提供商务参考依据。

目前移动集团信息化建设采用“收、支”两条线的考核办法,即市场口只关心收益,网络口只关心投资,这导致在项目支撑之初的导向上会出现重大分歧,最终凭领导判断决策,这对项目的建设成败,对公司是否有效益可图,将产生重大的不确定性。建议集团信息化建设应从公司整体利益、社会名声和效益名声均参考的角度出发。另外,相关数据表明,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收益多集中在少数重要行业,A类集团客户占比10%,创造70%的信息化收益。可见,对于政府、金融等部门,仍是需要重点争取的信息化市场。

3)积极加强网络储备,准确定位预覆盖,既要提高业务开通速度,又要避免由于覆盖无效带来的投资浪费。

“良好的光纤和管道资源,以及有序的资源管理”是电信在专线竞争中的优势。而移动则存在网络建设不完善和资源管理不清楚的问题,需要积极优化。对于网络储备建设,将是提高集团信息化服务质量,加快网络建设进程的关键点,需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的建设。

4)回收集团信息化产品资源,设立统一归口部门,避免因部门间大量的协调工作所引起的产品开发周期过长的问题。

目前,移动运营商集团信息化产品资源分散于不同部门,例如:数据部掌握各种信息平台产品,包括千里眼等;市场部掌握个人客户产品,包括驻地网、WLAN等;集客部掌握固话和ICT产品;物联网掌握物联产品;而在工程建设职能上,又有工程建设部、集响中心和分公司网络部等。这些产品和资源的分离,都不利于集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提出,一旦出现综合解决方案需求时,需要协调大量的部门和资源,甚至需要召开多次会议才能解决,这无疑将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建议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资源统一回收、统一分配,设立统一归口部门,协调部门间分歧,快速响应市场。

5)梳理集团信息化产品产业链,积极和广大产品提供商合作,从源头控制产品价格,避免价格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集团信息化产品的产业链不仅是运营商本身,更关键的是各大产品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施工方,因此需要建立起广泛的合作机制。目前,移动对于集团信息化建设多采用租赁模式和购买模式,无论哪种商务模式,对于信息化产品的价格控制是最重要的,除了集采设备价格可参考外,对于非集采设备,应该从源头控制产品供货商和价格,这样当遇到项目竞争时,至少可以做到价格不处于劣势地位。

6)积极适应从通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角色转变,不断积累全业务运维经验,加强支撑体系的IT设施建设。

全业务运营时代的中国移动面临着战略转型:业务上从单一的无线业务运营商转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运维上从经营个人移动及增值业务转向经营集团、家庭、个人的语音、数据及融合业务转型;网络上在核心网、无线接入网基础上增加了多种类型的用户接入网络。为了面对这个战略转型,公司在组织架构、支撑流程以及IT基础设施等方面,均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不能由现有的架构、流程和IT系统仅做少许改造来适应这个转型[4-5]。

4结束语

集团信息化的建设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集团客户产品更加细分、新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新的运维流程的制定,对集团信息化的建设策略也将有更多的要求。本人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研究深度,从细节上为推动移动运营商集团信息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鲁滨,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董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治理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赵守香.企业信息化[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15篇

关键词:机关单位;文书;档案管理

一、机关单位文书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工作意识亟待提高。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基于对档案本质和价值属性的看法,全国各地的档案馆主要应在实现档案信息价值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而大大小小的各单位档案室需要承担工具价值。机关单位档案室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地区乃至国家的档案管理水平。由于档案传统的原因,档案管理重藏轻用,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依旧停于传统的案卷收集、整理阶段,设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检索受限、服务方式单一,因而档案人员意识不高,存在“等”“要”现象。等待档案利用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是最常见的方式,即使较高层次的咨询服务,也只是进行“严格保密”基础上,利用手工目录索引和工具书进行服务,而忽视了对信息资源的挖掘和提供利用服务,文书档案的价值无法充分体现。另外,领导部门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部分领导对文书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档案工作简单,只需要内勤人员或文秘人员保存好文件,以备查考,或应付档案检查即可,不能在资金、设备的投入上予以大力支持,由此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最终降低文书档案工作的质量。所以增强档案的开放意识,服务意识,是档案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基础性工作规范程度不高。要正确处理传统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关系。档案传统不是只代表落后。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有人认为有了电子档案,纸质档案会被渐渐淡化。将档案管理现代化完全代替纸质档案存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行的,前期的整理工作仍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因此,仍然要重视传统的基础整理工作。档案收集是归档的首要环节。从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体制来看,机关单位只能通过档案室与文书部门间接联系起来。因权责不明,造成机关文书、档案工作的脱节,因而材料收集往往不到位,从而直接影响到档案后续档案现代化工作的质量。因为档案的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档案的价值和效用,如果应该收集归档的文书档案因疏漏没能收集归档,不仅影响到档案的完整性,而且不利于查考和利用,其发挥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档案意识不强,没有很好地配合档案部门工作。为了自己工作的便利,将一些有归档价值的文件资料自行保管,存在丢失、损坏的可能。档案部门在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时,就难以将材料收集齐全完整,进一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就难以完成。这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3.档案人才缺乏,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文书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有别于传统纸质卷宗管理,需要档案工作者必须懂档案专业、又懂现代信息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原导致专职档案人员缺乏。据统计,各机关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中兼职人员居多,人员更换频繁,计算机操作水平低下,专业知识薄弱,缺乏专业培训。且多身兼内勤、文秘等工作,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投入到档案方面的精力十分有限。因此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提升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即使近些年来,很多机关单位在新建办公楼的基础上,极大改善了信息化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在资金投入上较为充足,但因缺少相应档案专业队伍而阻碍了文书档案现代化的步伐。4.软件开发缺乏统一标准。目前而言,各地各机关在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上处于分散状态,且由于各单位认识上的差异,软件开发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标准,开发出来的软件在实用性、通用性、可靠性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处于较低层次的开发阶段。这一方面不利于单位之间资源的相互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各单位的硬件维护重复,浪费资源。5.档案数字化存在安全风险。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它不具有原始性特征。由于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电子档案可被篡改并且不留痕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同时由于电子档案易于复制性和传播性,信息泄露就成为需要重点防范的事情。为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可靠及信息安全,必须采取系列相应的防范措施。正因如此,电子档案在形成过程中要伴随着用户信息认证、电子签章、加密保护措施,保障电子卷宗在传输、归档、利用过程中的真实、可靠。

二、规范机关单位文书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议

1.深化档案意识,提高重视程度。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技术,建立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促进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档案室要向数字化档案室方向发展,档案人员要改变原有的“等”、“要”的思维方式,要敢于主动参与到档案管理创新中来。现代文书档案管理要求主动地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综合性、战略性的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能够充分对文书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创造新知识信息,为档案利用者和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在实际的工作中,领导层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书档案管理的层次。档案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档案工作的宣传,主动提供有关档案工作资料参与决策需要,争取更多的支持。同时通过宣传,加大每一位成员的档案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的全员式档案管理,争取全体人员对档案工作的理解、重视,便于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2.夯实基础工作,构建科学管理体制。如前文所述,要正确处理传统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关系,夯实档案整理的基础性工作。文件是档案的“前身”,要从这个源头抓起,做好档案的全过程管理,从档案的形成到档案的归档均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采取科学方法进行整理以及管理工作。文书档案主要来自外单位收文和本单位发文。对发文而言,在进行文件收集的过程中,要保证文件齐全完整、来源准确,不能弄虚作假;对收文而言,要仔细甄别和鉴定,保证收集有切实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节约国家资源。通过计算机关键词的搜索,方便检索、快捷服务、简化部门归档工作程序。文书档案管理与职能部门业务管理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加强文书档案对部门业务发展的指导,通过部门业务发展带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促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服务职能和指导功能的发挥。3.加快数字档案室建设,实现“掌上查档”。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内容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建设、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档案网站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档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它又包括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一是目录数据库建设。档案行政部门要积极推行开发标准较为统一,实用性、通用性、可靠性上较高的档案管理软件,统一录入标准,完善文书档案的著录,以方便检索。二是全文数据库建设。近年来,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因此,全文数据库来源主要包括:OA办公自动化系统、库存档案数字化、其他电子文档。OA系统中电子文件的归档,可以通过档案系统与OA的转换对接。工程量较大的是在于纸质档案的扫描加工。根据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利用高速扫描仪等技术,将可能利用率高、关注度较多的档案进行扫描,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档案系统管理软件实现目录、原文挂接,方便查询。三是档案查询网站建设。据了解,目前机关单位档案网站的拥有量和使用率还比较低。网站是各类档案展示的平台,因此要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构建设计合理、功能强大、智能化的档案网站,满足高层次需求,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实现“掌上查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终端、微信平台、云技术、二维码等新兴科技产品及服务的出现,使“掌上查档”业务逐渐发展起来,数字化、网络化几乎无处不在。档案室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推出远程利用服务,利用者仅用手机微信扫描单位档案室的二维码,便可成为用户,随时随地查看、利用资源,通过设置各种服务和查询规范,服务更加便民。4.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相比,现代化档案管理安全性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新兴网络服务的不断发展,在方便人们利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方面的诸多问题。为保障档案信息安全,首先要从源头进行控制,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对需要上网文件、档案建立审查制度,可以成立审查小组,通过严格审查把关防止文件、档案传输到公共网络上。第二是要完善软硬件安全设施,加大档案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区分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对需要开放应开放的档案应当及时提供公开,便于利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三是在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时,要做到严格安全管控。如果是进行数字化外包的项目,需要对保密资质进行把关,签订保密责任书。四是电子档案管理软件要科学完善,同时配备保密柜、加密软件等,确保电子信息数据安全、可靠。其他安全措施,如在计算机中装入防火墙、防病毒、安全认证等安全软件。同时做好重要的文件的电子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损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提供对外查询时,计算机管理设备的运用应该根据用户的需要,以当页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会看到无关的信息,不仅便于查阅,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5.加强现代化文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要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必须组建现代化的人才队伍。首先应更多地选拔专业对口、知识面宽、层次高的人才进入单位,以提高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在保证档案工作人员在职务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权利外,也要奖惩分明,加强职业危机教育,建立日常的考核机制,激发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档案人员必须“充电”,对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任职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主动钻研信息技术、现代化管理等相关知识,掌握和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档案专业人才,能够对文书档案资源进行深加工,进行编研开发,创造新知识信息,合理利用档案信息,为档案利用者和广大群众提供更高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信息化和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加快文书档案信息化,不断更新档案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才能更好地为机关单位工作服务,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加快机关单位档案信息化设施建设,推动文书档案电子信息规范化管理,实现诉讼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机关单位坚持执政为民,阳光执政、建立公信力的的重要举措。随着档案用户权利意识增强、我国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档案用户利用档案满足文化需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愈加强烈,客观上加快了各单位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方便群众利用。总之,文书档案现代化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化工程,需要人人都参与进来,转变意识,共同推动档案现代化建设。

作者:亓春波 单位:宁夏银行

参考文献:

[1]张宁红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黑龙江档案2011.1.

[2]胥静.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办公室业务,2015(9).

[3]黄锋.应用计算机技术,发挥管理效力———浅谈OA系统在单位管理中的应用.信息系统工程,2015(6).

[4]瞿楠香.我国档案用户研究三十年(1979—2009)发展状况评述《浙江档案》2010年第9期.

[5]罗文妍.浅析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6]侯明,白宇红.谈文书档案管理的现有问题及对策.办公室业务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