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德育教育成果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儒家伦理是韩国道德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
韩国自公元前十世纪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那时,孔孟也像在中国一样在韩国被给预极高的名誉。直到1910年日本入侵前,韩国人还尊儒教为“国教”。在几千年中,儒教影响了韩国的政治、法律及社会制度,同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形成了独特的韩民族的性格。甚至有人认为,韩国在保存儒教文化传统方面更甚于其发源地――中国,被认为是“儒教的样板国家”。今天,儒家伦理不但体现了韩民族的精神,更成为韩国的教育主体,是韩国学校德育的灵魂。
首先,儒家伦理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正是儒家伦理的浸染与渗透,生长出当今具有独特东方文化特色的韩国教育。”而韩国社会就是依靠学校德育将儒家伦理变为民族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儒家伦理的每一次变革成果都能渗透于学校的德育之中,而学校德育又是儒家伦理每一次变迁的最直接动力。目前,韩国学校德育已成为一种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突出培养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体系。儒家伦理再一次得到相应的改造,为造就有韩国民族精神的人服务。
其次,儒家伦理是家族主义体制的基础思想。这种家族共同体是儒学深化于民族与国家之后的特有发展,是由“三纲五常”伦理关系为基础,以忠孝一体化为中轴点的。这种家族共同体有很强的等级及上下尊卑的家族式秩序,能产生彼此相互依托充分信任的感情,并以特定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上下行为,统一全体人民的思想。特别是在异族入侵的背景下,这种家族共同体的道德传统会愈加浓厚,共同体也愈加强固,达到家国同事,彼此不分。与此同时,韩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也都贯彻着这种忠孝一体化的原则。
再次,文化风俗中也感受着德育的熏陶。韩国的文化风俗大多和中国相似。而这些风俗中大都继承了浓厚的儒家思想,体现了民族的特色。在这些文化风俗中人们可以感到强烈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可以激发人们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而青少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也必然会受益匪浅。
二、国民精神教育是韩国道德教育成功的主要途径
韩国极其重视德育教育,并把它列为教育的首要内容和核心思想。国家每时每刻都在提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在二战以后,韩国建国之初,就开设德育课。经过不断的德育改革,韩国逐步成为亚洲的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之一。政府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以及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又进一步提出了全民教育,即国民精神教育。所谓国民精神教育,就是要确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立的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心,确立民族性,以实现复兴韩国的理想。它唤起了大韩民族的自立意识,激发了民族复兴的强烈渴望和万众一心的气慨。同时也是韩国德育的成功途径。对其国民精神教育的成功之处,笔者只简析两点:国民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礼仪教育。
(一)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
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韩国十分重视国格教育,对学生从小就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学校中老师时常教导学生:韩国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只有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立国生存。在韩国,培养孩子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每个学校的自觉行为。另外,韩国人爱国,还表现在对本土的热爱。“身土不二”是韩国随处可见的广告词,意思是说,我生在自己的国家,拥有养育我成长的国土,而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从幼儿园到大学,这一直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举一个最普遍的例子,在韩国,家长和孩子都吃本国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虽然超市里国产的某些食品比进口的要贵,但买的人却很多。在韩国,满街跑的汽车绝大多数是韩国产的“现代”或“大宇”牌。在韩国消费本国产品被视为“爱家乡、爱民族、不忘本”,消费外国产品,往往被看作“素质低”或“不爱国”。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热爱本土就是自觉地选择国货,他们从小接受的也是这种教育。除了让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民族传统教育外,学校和家长更注重利用社会大课堂,对孩子们进行活生生的现场教育。
(二)全民性的礼仪教育
韩国人极其重视礼仪教育,他们认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爱国,才能振兴祖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韩国的学校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最初的教育都是从礼仪教育开始的。首先是“孝道”教育。孝道,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浸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角落。韩国人从小就重视对儿童进行“孝道”的熏陶。因此,韩国孩子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其次,谦让教育和榜样作用。韩国的学校和家长非常重视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并且鼓励孩子自己协调和解决与同伴的冲突和矛盾。但是,无论错误在谁,大人和小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别人增加了麻烦和不便,任何时候都应该懂得谦让。另外,在礼仪教育方面,大人的行为习惯具有无声的影响力。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成为韩国家庭教育的重点。大人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遵守秩序,孩子们就会跟着学,从礼貌精神、礼仪形式到实践行动,都对儿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开设专门的礼仪课。韩国幼儿园都有专门的礼仪室和礼仪课,配备以韩式家具、传统的民族服装等。礼仪课则包括如何向长辈问候、小朋友之间如何打交道、吃饭时的礼仪、过年过节走亲戚的礼仪、向老人敬茶时的礼仪等。
三、历史文化教育是韩国道德教育成功的突出体现
历史教育,重点不在历史知识的简单讲授,而在于思想品德教育。而更着意于民族意识,民族复兴教育,突出韩国强烈的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韩国学校除了教授韩国被侵略、被压迫的苦难历史,还特别强调在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另外,韩国的中小学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访问历史名流的故居遗址。韩国社会为抗日英雄们树立纪念碑、雕塑像、建陵园庙宇等。今天,在许多公共场所都矗立着抗日英雄的塑像,成为韩国纪念先人教育后人的基地。
韩国的道德课中传统道德部分一直占着重要比重。韩国人视传统为珍宝,认为通过传统道德教育,可以培养青年一代热爱祖国、热爱山河、热爱人民的优秀品德。但这种传统教育的内在精神是为本民族的发展服务的,与民族时代进步相一致,是有助于大韩民族走向世界。同时,韩国学校重视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也为世界所赞叹,甚至许多西方国家也望尘莫及。例如,韩国的中小学内,都设有传统习俗教育室,不仅有许多传统习俗实物供学生参观,还有供学生实习传统礼节的场所。此外,韩国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在校园内的走廊里、教室内、办公室内,都可看到精美有力的汉字书法和传统的山水国画,内容多是先贤关于做人的至理名言。韩国还特别认真地保护历史文物,保护祖先留下的文物古迹。这些都能增强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自豪感。可见,韩国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是韩国学校道德教育最为突出的特征。
关键字:德育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01-02
如何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为社会建设增砖添瓦,是高职教育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学校不同于普通院校,这里的学生成才的基础就是德育教育。因而德育建设要全方位结合到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去,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帮助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全方位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当前的国情下,对这些人才的数量要求正在与日俱增,在经济转型的今天,职业教育学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温总理曾经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而职业教育学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和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德育建设,以德育建设为基础、纲领,从而发挥职业教育对于国家经济的支持作用,担负起培养国家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一、职业院校的德育建设
对于职业教育学校而言,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要不断加强思想意志信念教育,突出爱国主义的核心,将国家民族意识与公民人格教育相结合,以道德品质和法制教育为重点,突出诚信、感恩和文明教育,规范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将身心健康作为所有技能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培育健康人格、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拥有健康体质。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有侧重点地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草一木、灿烂文化、悠久历史、仁人志士、革命先烈、文化先驱;懂得维护国家尊严、祖国统一、人民长治久安,各民族团结。要让学生们心系集体,关爱他人;爱班爱校爱集体,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利益;树立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开展法律法规教育,让学生们知法守法。让学生们自尊自爱、正直有礼、诚实可信、努力上进的教育;良好的个性特长教育;坚强的意识品质教育;自我约束力的训练培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社会公共道德教育和分辨是非能力。
针对以上所述的内容,职业教育学校应当认真研究如何才能把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应用能力和技能相结合,培养出具有高尚品质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提升包括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专业技能和气质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精神,从而达到开发思维活跃度的目的,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精神素养,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培养出高尚的人格。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多地关注整个世界变化的联动性,关注国家民族的兴盛,关注周遭国际环境的大变化,注重他人感受,提升责任感。同时不遗余力地增强职业教育学校学生们的适应能力,提升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的职业教育学校的德育建设乃至教学改革,必须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全方位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变化和市场激烈竞争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的职业化人才。
二、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目标
遵纪守法是一起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而无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遵循的俗成法则,在职业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努力把培养学生们的遵纪守法观念放在德育建设的首位,只有让学生们懂得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作用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并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常识,才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法律的基本常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还能运用法律武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面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知道公民的行为要在法制的框架之内,依法办事,违法必究的社会准则,树立社会责任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帮助学生们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主动抵制违纪违规行为。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家乡、关心学校建设的品质,进一步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多地了解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和近代百年奋斗史,对于历史上的民族英烈、革命伟人、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烈士劳模等等产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敬佩。更多地关心时政,了解国家大事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让学生们明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将集体主义思想作为自己日常行为的准则,正确处理个人、家庭、集体、国家利益间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尽可能以全面的角度去看问题,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了解事物的变化。培养好问题的辨证分析和处理能力,正确对待与他人及社会间的关系。培养职教学校的学生具备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爱护班级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珍惜他人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环境卫生,实现职业教育学校要学生们掌握劳动技能的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举止,使得学生们拥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帮助学生们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心理素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正确认识自己,并拥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不过分骄傲,也不过分自卑。学会全面深入地考虑问题,不轻信盲从。做事情持之以恒,勇于迎难而上。做人诚实可信、正直无私,勇于发现和改正自身缺点,能自我调解和自我管理。
三、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现状
我国正处在经济二次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正在发生着十分剧烈的变化,各式各样的意识相态正在彼此渗透,这些都无不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产生着极大影响。道德和精神上教育的缺陷,会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营养不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德育教育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内容中的最高境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金钱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职业教育学校这种与社会接轨更密切的学习场所的影响更深,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的说,由于职业教育学校的独特性质,导致重工作实践教育,而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缺少相应的量化考核的具体标准。造成职业教育学校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是由构成德育教育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相互推诿、各自为阵、缺乏默契,从而导致了诸多问题。
学生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一些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逃学队伍扩大,许多职教学校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厌烦学习,推崇读书无用论,逃课、缺课,去社会上想法设法赚钱,认为有钱就能拥有一切、畅行天下,在当今这种拼爹时代,不如有个好老爸的思想在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中深入人心,导致很多同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课堂学习无所谓,荒废学业,缺乏责任感。缺乏传统观念,道德意识淡薄。现在的职业教育学校学生都是所谓的“90后”,长期受家长溺爱,基本上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只图享受,不想付出,得到别人尊重的同时却不能以礼待人,不知道尊老爱幼,当然也就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更为严重的是,对国家民族情感淡漠,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职教学校的学生们日常的交流中,经常使用的是行话、俗语、脏话、网络语言等等,这种细节表现出的是学生对于自我约束力和是非明辨力的严重缺乏。缺乏同情心、不爱护公物、在公共场合不能遵守公共秩序、语言不文明,相应的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等等,常常见于他们的日常生活。
四、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对策
针对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在培养职业培训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同时努力培养其做人的基本素质,将德育建设不断深化细化。职业教育应当也必须着眼于学生自身的特殊性,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发挥德育建设、德语工作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德育教育是我们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学校工作的核心,同时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和贯穿思想道德品格教育的活动,既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基础条件,又是不断提升德育教育成效的源泉。校园文化是职业教育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它能全面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如何构建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高雅校园文化,应该是职业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大力研究的方向。深入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教育学校德育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要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激励学生与教育工作者一同建设健康文明且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使学生们自觉培养起责任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样就能提升职业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把学生们真正培养成工作中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五、结语
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是每个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深入研究和实现的目标,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联合的整体化德育教育网络,最终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社会各方参与的德育教育新格局,营造更加有效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将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完善和改进各项学生管理制度,量化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教师考核制度,更加科学地推动职业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大夏书系.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张万祥.德育智慧源何处-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
——蛟镇小学德育特色教育成果之花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为贯彻《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关于“各中小学要把创办学校特色提高到战略高度”的精神,稳步推进“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学校建设的工作目标,我校始终坚持抓养成、打基础、创特色,以德育为龙头、以科研为重点、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信赖的学校,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已成为我校办学的奋斗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各项特色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特色之一:孝敬教育之花——孝心无价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它如长江之水,源源不绝,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由**市关工委和教体局共同组织的孝敬教育活动,旨在让广大青少年用心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操持家庭的劳苦,逐步形成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切实开展孝敬教育,半年来,掀起孝敬教育的,结合我校实际,主要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走富润,访百官,领导率先垂范求真经
在全市孝敬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后的第三天,我们学校就组织行政人员、少先队辅导员一行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来到富润中心小学参观学习。听取了富润小学领导关于孝敬教育的经验介绍,观看了孝敬教育纪录片,参观了孝敬教育陈列室和队室,欣赏了他们学校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布置。学习之后,我们对富润小学23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开展孝敬教育活动从心底发出赞叹之情,对他们学校丰厚的资料积累,特别是看到了那些发黄的报纸、照片时,我们不仅对富润小学几代辅导员的工作热忱所深深感动。
二、开大会,发倡议,师生孝敬之情树心间
学校给班主任分发了孝敬教育教材,翻印了2个学期1700册《孝敬教育实践作业本》,要求每班每星期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上不少于20分钟的孝敬教育课,并及时批改作业,教育学生开展孝敬日行孝敬事和实践“五个一”活动。分两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孝敬教育的有关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召开了全体师生参加的孝敬教育动员大会,少先队大队部对全体队员发出了孝敬活动倡议;各班收集了一些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年龄特点的一些孝敬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解释教育;学唱“感恩的心”、“妈妈的吻”、“我的中国心”等爱国敬亲的歌曲;跟家长签订了孝敬教育协议书。
学校还花了四千多元钱对校园的一些可利用空间进行了文化渲染。其中孝敬教育方面的内容4块,达40平方米。校园里的德育宣传阵地增加了很多,德育教育氛围日渐浓厚。
三、搭平台,创活动,各班争先恐后竞优胜
组织以孝敬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这次黑板报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班学生、老师各尽其能,精选内容,精心美化,质量比以前要高出很多。可见大家对活动都非常之重视。
制定了“十佳孝星”评比方案。根据方案计划,十二月初,我们组织了“我是小孝星”评比活动。通过活动挖掘身边的孝敬故事、孝敬之星,以每周一星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让孝敬榜样的作用最**的发挥。四(1)班的**佳韵同学是一个孝敬之家,她奶奶瘫痪在床40多年,爷爷也已经去世10多年了。爸爸、大伯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奶奶,从无怨言,被当地老百姓传为佳话,08年她爸爸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受家庭影响,**佳韵同学在家也经常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端茶送水啊,扫地叠被啊,还为奶奶擦脸洗脚,被邻居夸为“小孝星”。同时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我们学校的第一个“每周一星”;五(2)班的周科莹同学的爷爷得了老年痴呆症,帮爷爷洗脚已经成为周科莹同学每天晚上的“必修课”,她也成为同学们心中的楷模。每周一星的展示活动被**市关工委领导作为亮点摄像,作为**市孝敬教育成果的一部分推介。
组织敬老活动,去甘霖镇**敬老院慰问那里的老人们。少先队员步行4公里,来到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送上牛奶和糕点,向老人问寒嘘暖,为老人按摩敲背,最后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给老人送去了欢乐。这次活动不但赢得了老人们的**称赞,**敬老院还特意给学校送来了“育德有方、敬老可贵”的锦旗以示谢意,当地老百姓也对我们的少先队员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这批学生真好,将来一定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活动结束后,大队部还专门制作了一期“敬老活动剪影”,张贴在橱窗里,起到榜样的作用。
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班级孝星评比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开展竞争,使孝敬教育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家访中,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得到这样的信息:很多学生通过孝敬教育,比以前懂事了,勤快了,热爱劳动了,对老人、父母的问寒嘘暖更多了。特别是女同学,真正让父母有了一种贴身小棉袄的感觉。
放寒假了,我们布置了两份孝敬教育寒假作业:践行寒假五个一活动,制作一份孝敬教育主题小报。
新学期返校,我们就进行了寒假孝敬教育活动的小结和孝敬教育主题小报的评比,对活动中表现出的先进进行了表彰,所有的“孝敬小报”都张贴在橱窗里展示。
三八妇女节,少先队大队部对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号召他们向母亲、向女教师献孝心活动。各班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意义深远。二(1)班开展了“感动、感谢、感恩‘三八’”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全体学生了解了三八节的来历,懂得了妈妈的辛苦,母爱的伟大,我们应该爱妈妈、孝敬妈妈。六(2)班开展了一“察”二“听”三“想”四“做”五“写”活动,即观察妈妈从早到晚做了哪些家务;聆听妈妈、长辈讲她们小时候的故事和艰辛;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孝敬她们;给妈妈一个紧紧的拥抱,为妈妈洗一次脚,捶捶背;给妈妈做一张贺卡,写上几句感恩的话,或者写一封感恩书信,抒发自己对母亲的爱。六1班的梁莹同学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妈妈买了漂亮的新衣服。俞唯诚同学到田野里采来了野花,制成花束,送给妈妈;孙袁海同学在妈妈下班之前把一脸盆衣服洗好、晾好,把妈妈激动了好半晌......孝敬之果不胜枚举。
孝敬特色教育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已经在我们学校生根发芽了,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收获喷蕊的鲜花、丰硕的果实,孝德一直一定会深深烙在每个蛟镇小学的少先队员小小心田里的。
特色之二:心理健康教育之花——融合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逐渐加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更好的解决插班生的适应性问题,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教育的优化是我们面临的大课题。
一、学校生源分析
近年来,随着天乐集团天乐音响业的开发,再加上校园周边其他个私企业较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大批民工子女插班,就读我校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人口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日渐加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我们六个年级共有学生800多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女就有200多人。占全校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这些插班生大多来自**、**、**、**、**等经济发展较缓慢的地区,也有少量是本市的外学区生,年龄大约在7-12岁之间,根据学习基础和家长需求(不一定是根据年龄)分插在各年段各班级中。他们在文化背景、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异。插班生因学校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改变,在面对新的环境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适应障碍,从而促使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
随机抽取40位插班生调查发现,60%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感到自己因为是“外地人”而被本地人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烦恼也是多元化。比如“父母工作太辛苦、怕父母出意外”、“听不懂或不会说本地话”、“被本地人用异样眼光看待”、“受到了本地人歧视和欺负”等。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孩子们普遍缺乏融入新环境的心理准备。1/4的孩子表示“不想和本地孩子交朋友”。
这些外来插班生成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有老师戏称“被遗忘的一族”。
二、融合与发展的具体做法
(一)、团体辅导
开学初,心理辅导室给每一位插班生做好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严格保密。 心理辅导室积极、科学地利用心理健康档案材料,充分发挥它在辅助甄别心理问题、跟踪了解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和统计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在学生离校后封存。工作主要分以下两个大的步骤来做:
1.让我们更快认识
教导处要求班主任带领插班生在入学的第一周熟悉学校环境,在班级里开展“欢迎新同学”的主题班会等;总务处做好插班生相应的后勤保障,服装的统一安排等。在这个基础上,心理辅导室人员设计插班生入学时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及心理素质等项目的问卷,对每一位插班生进行问卷调查。
2.我们是一家人
对插班生进行四期“适应新环境”团体辅导。开学第一周提升插班生的归属感,协助插班生感悟了人际沟通的效能,以便更好的融合到新集体中。开学第二周协助插班生体验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情绪,提升他们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开学第三周让插班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提升他们与人合作的信心和能力,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开学第四周让插班生体会在团队执行任务过程中,每位队员应扮演的角色及团队创意的产生。
(二)、个别辅导
根据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谈心”式谈话更适合对插班生的辅导,我们组织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一起做好谈心工作。
1.培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从心理辅导角度关心插班生
目前在我们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当中,大部分都是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兼任的,心理辅导室指导教师在谈话过程中既要主动地聆听学生的语言表述,也要仔细地观察学生非语言信息的表达,能从其行为、语气中“听”出他话语中隐含的深层意义;提醒教师在个别辅导中能接纳学生、关心学生,自然表露真实的爱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表示关心和接纳,使学生排解紧张、惧怕心理,消除自我防卫,使其坦陈心语,直面问题;培训教师抓住时机,及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的能力。
2.心理辅导老师做好“插班生适应不良个案研究”
从研究背景、辅导方案、 辅导过程三个方面着手,针对插班生特点做好个案研究。
(三)、关注插班生因“心育”而更精彩
通过观察和沟通,我们发现插班生有着比普通学生更加普遍的负面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卑、孤独、脾气暴躁、态度冷漠等这些方面,而这些心理的形成,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刚进入新环境的不适应引起的,所以插班生的适应性问题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
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多的了解自己所任教班级中的插班生,不仅在学习上要多加帮助和关心他们,能够根据插班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成长方案进行辅导,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适应期。
三、阶段性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实施插班生“导师制”功不可没。
2.运用“同质团体辅导”锦上添花。
(二)、实践成果
(1)学校确立“心”育理念的肥沃土壤。
(2)教师感悟“心”育过程的专业成长。
(3)学生感受“心”育环境的自我成长。
(三)、成果创新
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如果说班主任工作是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的基础,那么“导师制”的实施就是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的台阶,到最后的关注插班生融合与发展因从“心”开始而更精彩。特别是在运用了“同质团体辅导”以来,那对插班生的全面成长真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研究成效
1.融合效果显著
插班生能够接受学校文化,能够与本地学生正常交往,能够忘记自己原来的身份,以一个正常的孩子的心态和老师、同学交流,能把自己当做学校的主人。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指导,学生从有原来的自卑、胆怯的心理中走了出来。
2.习惯逐步好转
适应学校作息时间的同学由原来的38%上升为100%;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同学由前测的46%上升为100%;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人数由前测的62%上升为后测的100%;写字时能做到“三个一”的由前测的41.7%上升为后测的91.7%;用普通话交谈、朗读的由前测的70.8%上升为后测的98%;能做到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的由前测的75%上升为后测的95.8%;能做到说话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的人数由前测的70.8%上升为后测的91.8%。从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在明显增强。
3.学习信心增强
学习的决定因素是与学习信心、学习习惯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插班生学习信心的增强,是学习进步的主要前提条件。
4.学习进步明显
既促进了插班生的全面发展,又带动了全校学生的发展,插班生给本地学生带来了压力,激发了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特长学生涌现
课题实践期间,插班生的获奖情况也令人欣喜。一人次获**市信息学比赛一等奖;一人次获**市《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征文活动一等奖;一人次在**市雕塑泥制作比赛中获二等奖;多人次分别在《**晚报》与《今日**》发表了小文章。有的插班生还当选了校大队委员、校红领巾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等。
6、教科研获奖
2010年,由校长陆正良负责,教科室周月平执笔的《小学插班生融合与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获得**市一等奖和**省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