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财务会计实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学内容主要从内容设计思路、组织方式与目的等方面介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学课程内容基本都是以会计基础模拟实训为主,而财务会计的有关实训相对较为匮乏,有的设置了财务会计实训,但内容基本与会计基础模拟实训内容相差不大,只是其经济业务相对复杂些《。财务会计实务实训》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进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自主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在进行实训时,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根据实际账务的具体情况,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会计岗位的设置以及会计核算的要求,突出会计核算实际业务操作。由于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包括出纳、核算、审计等,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的设置模式,团队之间相互合作和监督。因此,财务会计教学在组织上需要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出纳、制单、审核等多个岗位,组成实训小组,轮流担任,满足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财务会计实训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综合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独立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财务报表,提高其动手能力。
2《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实训项目设计有待完善实训设计的主要问题是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没有落实到实处,教学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设置一些财务会计实训,比如每学期安排10-20学时的实训课程,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财务会计实训贯彻落实,导致会计实训形同虚设。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单位没有对实训的具体内容、实训方式以及实训标准制定详细的准则和规划。解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训的具体教学内容、要求以及目标,制定一套有机嵌入《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系列“企业典型经济业务核算单项仿真实训”项目(。2)对会计实训课程科学合理安排,采取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深入的模式,提高会计实训的覆盖面积以及其仿真性,利用先进的手段严格要求,设计好每一个实训项目的具体环节。(3)任职教师需要根据会计实训的要求和标准,开展单项仿真实训,在进行嵌入式企业典型经济业务单项仿真实训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2.2师资队伍实务能力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任职教师基本都是专业的会计教师,实训教师都具备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却相对缺乏实训经验,实务知识比较欠缺,对企业实际的业务操作程序不熟悉。针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对会计教师的实训培训,鼓励会计教师利用放假时间去相关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定岗培训,熟悉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的背景,增强教师自身实际业务能力,实现会计专业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从而保障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际会计业务操作能力的提高。
2.3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有待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的实训场地仅限于实训室,并且只有在进行建账实训时采取相关企业参观。在参观过程中,由于耗费经济成本较高,所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高职院校可以尝试成立一个记账公司,主要进行会计咨询、记账、报账等业务活动。在进行财务会计实训时,教师可以领导学生参与企业记账业务,以“做”代“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接触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可以尝试建立现代物流学院,成立物流企业,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会计实务实训》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参与物流企业的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总结语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认识;融合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管理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的会计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重要部门,对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会计管理具体又细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者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耽误的责任不同,在具体的管理应用中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关联。伴随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完善,怎样在体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自职能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二者发展融合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报告,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开展一切市场经营活动的手段。企业管理会计主要包含企业管理系统模式、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管理会计要求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要以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为基本出发点,对一切会计管理工作进行预测,提升企业整体财会管理水平,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支持。(二)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一种传统会计管理模式,和管理会计的最大发展区别是其开展的管理工作是对外的,面对的主要管理人群也是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和项目投资者,主要内容是根据公司开展的活动进行相应的资金核算和管理。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同财务会计能够提供综合性信息,管理会计能够提供细节性信息。企业管理会计报表将成本具体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两种,在实际发展中,固定成本能够为进一步细化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体现成本和收入之间的关联,进而帮助企业中基层管理者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的决策、计划和管控。企业管理会计的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管理者。财务会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将成本划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并要求在会计发生期间能够匹配企业运营产生的收入和成本,无法评估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关联。财务会计的使用者是外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股票分析师,不适用于企业的普通员工。(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不同管理会计的发展职能是创造价值,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不仅能够有效解释企业的过去发展,而且还能够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分工,帮助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把控现在、展望未来,使得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目标进行。财务会计则是对价值的一种记录,具体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工作程序能够对企业已经发生的各项经济交易行为进行记录、处理。(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需遵循的标准不同财务会计的实施要遵循新会计准则的发展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一般由企业管理者编订,在外部使用者不了解企业发展实际的情况下,受利益的驱动,企业管理者会通过操控财务会计报表来误导投资者,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秩序。管理会计报表代表的编订者和使用者一半都是企业的管理者,是一种企业内部管控行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需要公认的会计准则和政府监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关逻辑关系。(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对信息的关注点不同财务会计关注信息的准确性,管理会计则是关注信息的关联性。财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而有用的信息一般要具备准确性和相关性的特点,在具体发展中需要权衡准确性和相关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信息的相关性,在具体工作中,管理会计会应用大量的财务数据信息来描述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五)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不同管理会计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不存在固定的工作程序,企业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划整个会计工作流程。财务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则是需要遵循固定的工作程序,对于凭证的编制、账簿内容的登记管理等都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不能人为地随意改变工作顺序。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意义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会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发展管理中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会遇到一定困难,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企业需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了解内部管理模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能够为企业业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支持,为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第二,能够提升资金利用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并在确保施工质量的情况下提升工作效率。第三,实现财务会计管理发展的互补整合。现阶段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往往不能够单独运作,只有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效融合才能够在发挥二者互补性作用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第四,实现财务信息共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能够增加数据信息量,实现对所获取数学信息的有效预测,帮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掌握信息。
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基础
(一)目标基础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经济建设的发展情况。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只有认清楚市场运行发展情况,做好产品预测评估,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将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的全面分析,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力度,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智能化、高效化管理。(二)人才基础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发展需要加快打造高素质的人才会计队伍,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为企业会计视野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提升企业总体发展水平。为了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需要企业加强对财会人才的培养力度。(三)理论基础完备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模式能够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在企业管理发展中,完善的知识和数据为企业管理会计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支持,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做出科学的决策。在理论信息的结合下能够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提供丰富知识资源,满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发展需求。
五、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会计观科学、正确的会计观的树立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效融合的重要基础,能够加深相关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全面认识,企业会计职能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会计发展层面,而是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升企业财务会计的职能和应用层次,为此需要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加强对会计工作新的认识,树立全面的会计发展观。(二)在企业财务实务管理中要实现对管理会计思维的有效应用文章以应收账款和预算管理为例具体探究怎样在财务会计实务中应用管理会计思维。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是加大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管理不当的情况下会引发企业的财务经营风险。为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视。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应收账款出现坏账的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规范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管理思维来进行合同管理,将合同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到合同谈判、货物签收、货物收款和货物销售提成全过程中,通过降低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资金的充足。(三)提升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素质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主要从事的是记账员工作,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片面地认为企业会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简单地写画,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这种认识不利于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为了能够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需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定期管理培训,引导他们掌握更多企业知识,从而使得财会人员能够为企业管理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四)打造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能够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开展提供重要支持,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为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打造完善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做出更深层次的划分,明确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实现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有效监督,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稳定发展。(五)设立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提升企业发展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管理会中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部分,如果这两个职能部门被企业财政部门所接管,将会出现职能部门功能混乱的现象,不利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有效发展。为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将现有的财务管理和财务预算管理会计的职能从企业的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在企业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安排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明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权责关系,避免出现财务会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混乱,确保企业财会工作的稳定运行。(六)加强对企业会计理论的研究从上文的分析来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发展的重要组成,在具体管理只有得到相关理论的支持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财务会计管理发展。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会计职能也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需要相关人员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加强对会计理论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管理发展中新型会计模式的研究。通过创新财务会计管理理论更好地推进企业会计发展。(七)打造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共享机制从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在工作的过程中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完全割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发展缺乏必要的沟通,由此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重复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需要相关人员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的融合。企业要根据自己发展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目录,并根据信息目录建立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共享机制促进企业财会部门的职能转变,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提升企业发展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八)以技术创新为基本导向开发应用有效的管理会计工作方法和企业的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往往拥有更多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具体工作中所涉及的工作方法也是丰富多样的。为了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需要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引进先进的会计工作方法,比如有效益的成本管理。同时,配合目前“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特点、要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需要加快打造相应的信息支持系统,在财务会计管理发展研究更多的信息系统和管理方法来支持和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结束语综上所述,会计系统是企业发展建设的核心系统,由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共同组成。管理会计是从原有的会计体系中发展演变出现的。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拥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目标,都能够为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增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为此,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加强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发展的研究,并加强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发展的关注,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薇薇,高悦.关于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的优势探讨[J].品牌(下半月),2015(10):179+181.
[2]杨凌晓.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运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0):137.
[3]徐勤来,李兴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商论,2017(15):120-121.
[4]陈璐雯.浅析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知识经济,2017(10):108-109.
[5]叶红霞,苗金秋.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J].特区经济,2017(02):120-121.
[6]王建成.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170+325.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财务;影响;实践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实践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具有利益导向的影响。会计准则具体维护的是哪一个集团的利益代表了会计准则的利益导向影响。我们常说的投资者主导型会计准则维护的是投资者的利益,而纳税主导型会计准则维护的则是政府税务机关的利益等等。会计准则的利益导向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会计实务和企业财务管理的客观实践立场。投资者主导型的会计准则,如果想引导企业或者会计核算主体做出有利于其他团体的利益决策和安排是比较困难的,并且企业或者会计核算主体会受到来自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这阻挠。
2.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或者会计核算主体具有不同程度的约束作用。会计准则的约束程度描述的是会计准则本身的严格性和弹性的大小。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经济背景和政治因素不同,其会计准则的约束程度也不尽相同。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会计准则在约束程度上以指导为主,这些国家允许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出现分离;而德国和法国的会计准则一般属于法律的组成部分,会计准则约束程度较大,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一般是不分离的,企业受到的管制和约束也比较多。由此可见,会计准则约束程度越松散,企业,企业在财务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上可以选择的空间越大,而会计准则约束程度越紧,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约束就越大,就我国目前的客观情况而言,新会计准则给企业的财务管理保留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3.新会计准则的质量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葛家澎教授总结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该选用在世界范围内被承认和认可的财务会计框架概念;第二,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该为财务会计提供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的财务会计信息提供制度保障,保障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第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最重要的属性是可靠性,充分披露和公允性是为可靠的质量特征;第四,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能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理解的、有关联的信息,实事求是地确认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相关原则,并处理好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总体向着更高质量的步伐买进,在确认标准、计量属性和列报要求上都较旧的会计准则上了一个台阶,新的会计准则更加严谨、清晰、完整,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实践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实务的影响分析
1.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产生重要影响
新会计准则着重对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进行了描述和规定,这对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减少了上市公司在具体财务会计操作中的随意性,使得新会计准则具有更高的操作性,提高了企业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1)新的会计准则之后,公允价值计量手段成为利润调节的一种工具和方法。新的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使用公允价值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这个企业利润调节带来了机会和可能,以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易为例,在以往的会计准则中,非货币资产交易产生的损益只能计入到企业的资本公积之中去,而新的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将这部分损益计入到当期利益之中,这就对企业的利润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传统的会计准则的计量基础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原则,它只计量和确认已经发生的成本或者已经购买的资产,这会使企业内部很多信息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反映,而引入公允价值的新会计准则将即将发生的价值也计入到企业的会计信息之内,而历史成本由于其具有真实性在短期内依然会被企业采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将要经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存的一段时期。
(3)新会计准则给传统的会计概念带来了挑战和风险。现行的财务会计在对资产和负债定义时都选用这样的关键词: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带来的结果。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后新会计准则要求将即将发生的教育或者事项也计入到企业的资产或者负债之中去,这就给传统的资产和负债的概念带来了冲击,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资产概念必须发生改变。另外,公允价值对财务会计中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等会计事项的计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2.新会计准则对存货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准则允许企业采取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管理,这种存货管理方法导致本期发出的销货成本是按照后购入的存货价值作为计量依据的,这种计量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市价水平,符合配比原则,得到的利润情况也比较真实,便于企业恰当地评价企业在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由于后进的存货先进行结转会导致留在企业内部的存货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导致存活的成本被低估,同时也有投机分子进行会计造假和伪造利润提供了机会。所以,新的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存货管理办法,与先进先出法相比佷后进先出法成本流与实务流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致佷而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价值更具有价值相关性。
3.新的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
在传统的会计准则上,一些上市公司惯于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再冲回的方式操控利润,影响业绩。比如说,为了使本年度的会计利润呈现亏损状况则计提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然后在下一个会计年度冲回,营造企业下一个会计年度扭亏为盈的假象,欺骗公众和投资者;再比如说,在某一年度大额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的几个会计年度内慢慢冲回,给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企业在慢慢提升业绩的假象。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计提跌价准备后将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即体现收益。这样,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经济;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
一、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本内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而影响财务管理质量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信息的可靠性,但是近些年国内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每况愈下,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所谓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首先,要具有可核性的信息。不同的企业由于经营状况的不同,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由不同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这就是可核性的信息。针对这类现象,企业应采用正确的计量核算,尽量减少计算中的误差;其次,在中立立场生成的信息。会计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操作,当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带有一定的偏向性或目的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核算的结果,从而使其与真实的信息出现偏差,所以会计人员应在工作中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反映真实的经济状况;最后,要保证会计信息是真实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否将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保证会计信息是通过公正的态度获取的、是完整的,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发展现状,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对会计信息内容进行随意的更改,从而减少数据的偏差。
二、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因素
1.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最基本的准则,只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才能使企业获取的信息能够反映真实的现状。但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变革的社会背景下,有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法律法规并不十分健全,相关经济体制也不完善,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存在较多的问题。另外,有些企业为了谋求一己私利,在财务核算的过程中投机取巧,提交的信息不够真实,相关监察力度也不够完善,这就为信息的可靠性埋下了隐患。
2.委托关系的存在
目前,在我国企业内的经营管理者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而是由企业所有者招聘而来的专门负责管理的人员,这就是委托的关系。[3]委托关系是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形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隐患。企业所有者一般是以“稳”为最终的发展目标,在稳定中谋求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能够长远的存在和发展,而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的的经济效益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所以他们会将效益最大化作为其管理的目标,这就会导致委托双方之间存在目标的差异,,而双方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为操作的现象,从而使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3.监督机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目前建立了基本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企业并没有将这些要求落到实处,相应的监督作用也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效。在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往往相互独立,彼此之间的沟通较少,尤其在会计信息上的交流更少,从而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核算增加了困难。另外,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会使相关信息无法得到正确的核算,从而对会计部门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三、新经济形势下增强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
会计行为与企业的经济状况相关,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所以需要完善的制度的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规定会计信息获取的流程,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并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外,要引导会计人员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在处理、分析会计数据时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避免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2.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约束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将会直接影响领导层的判断,进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而要想保证信息的可用性,就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约束,约束高管的行为。首先,要在企业内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会计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行为并加强日常的监督,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制定惩罚措施,不断完善内部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其次,要为会计操作提供稳定的环境,建立规范的交易市场,形成完善的信息体系,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共同监督会计信息。
3.以动态的思维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理解
会计人员最根本的任务是利用会计信息对真实的信息进行反映,并利用客观的态度解析变化中所伴随的复杂性。会计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操作,即使会计人员完全客观的对信息进行反映,也并不一定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所以,为了更好的增强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要求会计人员以动态的思维去看待。而且影响会计信息的因素有很多,不同人员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只有以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的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四、结论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稳定性,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对会计信息的约束,同时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从而真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为可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68-02
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一些学生存在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思维惰性大、学习意志差等问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会表现出厌听甚至厌学。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应结合教学现状,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正确理解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毕业后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夯实基础。
一、建设能体现企业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综合实训基地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条件
建设具有公司氛围及符合财务处理流程的综合实训基地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依托学校服装专业开展生产性实训的有利条件,突破各专业间实训基地功能设计单一性的思路,把服装开展生产性实训的基地按照小型的服装生产企业的要求布设机构,从接受订单、组织生产、成品出库到货款的收回等实行流程化和规范化,并根据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要求设置财务岗位,业务活动流程涉及的原始凭证采用教师编制的仿真单证实现。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把课堂设在综合实训基地里的财务部门,教师在基地里讲解财务流程,学生体验财务业务活动,了解账务处理流程,掌握账务处理知识。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了仿真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学习技能和知识更直观且易于接受。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开发校本教材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要有相应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专业教师在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因专业教师不同的阅历和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他们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技巧和习惯会有差异,中职学生面对不同的教师讲授,如稍有差异就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以理解。因此要根据理实一体化新教学模式的需求,建立师资培训长效机制,有计划地派送教师去培训及实践,特别是到与学校长期共建的企业财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实务实践。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还能使教师业务的处理习惯和技巧趋于一致。此外,为了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能融通增长,应组织教师团队编写与教学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会计政策和理论知识,分析学生的现状,探索学生易于接受的授课方式,讨论编写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等。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会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所具有的技能也更贴近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催化剂
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不应只是会计技能演练的场所,而应更具仿真性,成为会计综合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要围绕会计的职责和作用这个中心,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下,除要求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会计模拟训练掌握基本的会计实践技能外,还需要进入实战提高阶段。在实战提高阶段,教师模拟企业的情况准备好一个月的会计资料,并将授课班级的学生分小组,根据模拟企业设定的财务岗位安排学生,要求学生按照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完成各自的岗位工作。班级每个小组的学生要对其他小组展开会计检查。在会计检查的过程中,查出会计核算出错的、违反会计政策或者处理方法,被检查组会受到处罚,相反核算正确、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运用得当的小组,则会受到表彰。此外,在会计检查过程中表现最优秀的小组也能获得“审计能手”称号。在仿真的环境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了正确核算和遵守会计政策及灵活运用会计处理方法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会计专业技能,又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财务人员。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保证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和实践融于一体的教学,主要是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在课堂上是动起来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比较大,在课堂上教师又要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不断地进行相应的理论的讲解。中职学生的自控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又不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控制力不强,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达不到预想的课堂效果。但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的控制,不是制止学生做什么,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吸引学生做什么。
(一)注重分层教学,由浅入深地设计任务,重视学生成功感的获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安排课堂内和第二课堂两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在课堂内,主要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会企业财务会计最基本的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而第二课堂主要是拓展优秀学生的能力。可利用学生课后的时间,以学校服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营运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凭借会计主管的身份整理加工好当月的原始凭证,公开向学生招聘财务部成员,每个财务部的招聘的岗位为税务会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四个角色。为了保持小组间的竞争性,共招聘3个财务部的全部成员,聘用期为3个月,并签订好聘用合同。会计主管要求每个财务部按照提供的原始凭证和记账资料,完成服装基地账务的处理,并完成当月的财务报表并上交给会计主管审核。在第二课堂里,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感兴趣的事物能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怎样去把握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是教师成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企业财务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把平时收集与会计相关的各种趣闻趣事如巧妙记忆法在消费税中的运用、与个人所得税有关的老板发工资故事、与资产减值有关的王八的故事等穿插在其中,形成课堂上快乐的3分钟,在学生的笑声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理论的学习及巩固,也在快乐中让学生领悟到做好会计需要养成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中职学生大多不擅长抽象思维,而更擅长于形象思维,因此,在企业财务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笔者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片演示、视频播放等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直观化,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中所涉及的有关原始凭证产生的原因和式样、原始凭证的审核要素、记账凭证的填制要点、账簿的登记方法、会计报表编制的注意事项等会计业务知识及处理流程,通过拍摄视频、图片整合和实物来展示,使教学更形象化和直观化,同时方便学生的查询和重复观看,更易于知识的理解与接受。
(四)善用小组学习法。经过基础会计的学习,学生对会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的知识是零碎的,不具备系统性,对于很简单的业务问题往往也感到无从下手。小组学习,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帮助到还没入门的学生。在小组的共同训练中,慢慢地引导他们进入状态,既能避免他们因跟不上而产生的怠学、厌学,又能在工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小组的组建过程中,笔者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意向、表现力和责任心,并根据学习能力的强弱进行搭配。小组的成员数一般是3人,个别组因为特殊原因会考虑4人。在分组前,笔者非常重视跟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全面了解班上学生的情况,然后做出组队的初步方案;在真正分组前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各个小组活动的完成情况,对于组合不理想的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才确定每个小组的成员。学习小组的分组过程是一个选择调整的过程,通过上述的分组步骤,尽量避免因简单分组造成组合不当,整个小组学习欠缺主动性,甚至小组的共同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发生。
(五)重视教师心态的转变。中职学生正处在叛逆期,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不苟言笑的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最好是平易近人、思想现代、多才多艺,同时又能做朋友的,这样才能带给他们更强的自主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以同事、朋友的身份,用实践的口吻,从技术的的角度、娴熟的技能去“教”或 者“讲”,引导和鼓励学生“讲以致用”“练以致用”,主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五、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和进一步提高技能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保鲜剂
课余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在中职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对形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培养职业道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职业教育。同时,丰富多彩的课外的专业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和课堂教学内容的缺陷,有利于优化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按照授课计划,企业财务会计是安排在第三个学期进行的,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平板、手机基本普及,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学习的QQ群,在QQ群空间里设置有专业的新闻、趣事、业务处理擂台、学生的问题答疑,等等,通过奖励、积分、表扬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热情快乐地参与。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可以养成互助互爱的精神和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在会计专业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学生一到工作岗位很快就能进入角色,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教师也摆脱了以往理论授课中课堂上学生厌听的窘境,自身专业的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摘 要 新的会计准则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出新的要求,怎样应对新的会计制度,如何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必要的事情。本文探讨从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提出如何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不断对财务管理进行完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企业财务管理 措施
一、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1.公允价值的计量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确认、报告行为和计量,增加会计信息的质量,满足企业的管理层、政府、债权人、投资者等各方面对于会计信息的准确需求,新的会计准则特别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的会计准则强调了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和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有关,帮助使用财务会计报告的单位和个人能够对企业未来、现在和过去的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正式确定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了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的净值、重置成本以及历史成本。对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之时要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期末根据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如公允价值出现变动,则应计入当期的损益。进行非货币性的资产交换时,要将资产的公允值和其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的损益。套期业务要确认浮动的盈亏,然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和套期合约有关的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在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进行确定的时候比较全面的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与国际准则相比进行了严谨的改进。例如,对于投资性的房地产减少使用有较多假设存在的估值技术,只有当存在可靠性真实性的时候才可以允许进一步的使用。
2.计提办法
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之后的冲回是许多上市公司非常热衷的游戏。普遍通过操作手法完成:在当年的大额计提中作减值准备,目的是使本年度有大幅的亏损,在下年进行冲回,做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的报表,避免出现退市的情况;选择在某年进行超大额计提,以后的几年进行缓慢的冲回,从而制造出业绩稳定的进行小幅攀升的报表,达到操控利润的目的;在赢利大的年度大幅度计提资产净值,达到隐藏利润的目的,这样做增加了当年的费用,减少了当年的利润,如果下一年的盈利出现下降,运用转回的手段增加利润。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在计提跌价准备后,不能进行冲回,只可以在处置有关的资产之后再进行处理,这项规定大大增加了企业运用计提来调节利润的难度。
3.存货的管理
新的会计准则针对存货管理做出了规定,必须通过先进先出的方法进行记账,杜绝出现后进先出的情况。这一规定对于采用后进先出的公司及生产周期长的一些公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公司由于存货量较大,周转率低,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的过程中,如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使用先进先出的方法,会大幅增加成本,毛利率迅速下降,当期的利润下降。新会计准则中的存货记账规定了在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中,可以把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进行资本化,这一规定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毛利率和利润。总的来说,当市场环境处于通货膨胀时,后进先出的方法能够降低税收,所以先进先出的方法对企业是不利的。
4.债务重组的方法
新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方法进行了改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方面。新的准则把原规则之中因为债权人让步而导致的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变为将新的债务重组的收益计算到营业外的收入中,即当作利润入账,对于使用实物进行抵债的,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总体来说,债务重组所带来的损益计入当期的损益,为上市公司创造了利润。新会计准则对可以产生损益的债务重组进行了四种规定:
(1)使用现金清偿债务。债务人要将重组的账面价值和实际所支付现金的差额,认定为债务的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的损益。
(2)使用非现金的资产清偿账务。债务人要将重组的账面价值和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间的差额,认定为债务的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的损益。
(3)使用债务转为资本清偿账务。重组的债务账面价值和股份的公允价值的总额之间的差额,认定为债务的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的损益。
(4)通过修改债务条件清偿债务。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认定为债务的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的损益。
5.合并报表会计处理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合并报表会计处理面临至少两方面的改变:
(1)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和《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比较,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依据的合并理论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侧重母公司转为侧重实体。进行的确定更加关注实质性的控制,母公司对于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需要纳入合并的范围之内,不必考虑股权的比例。这一变革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合并报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企业合并会计的处理方法。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合并多为同一控制之下的合并,并不完全是被合并方与合并方完全自愿的行为,合并的对价不是双方进行谈判商议的结果,无法代表公允价值,因而使用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避免操作利润。企业在合并(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可以经过谈判商议,需要是双方企业自愿进行交易的结果,因此拥有双方都认可的公允价值,可确认商誉。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应有的价值观
一个企业群的财务管理目标要和经济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要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不断进行深化。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企业的总资产中知识资产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知识不断的扩散、更新、增加以及应用加速,都对企业日常的生产管理经营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逐渐向着更高的层次演化。而以前盲目追求企业自身财富和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已经转为知识最大化的管理目标,根本的原因是:知识的最大化目标能够减少非企业股东的当事人对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抵触,防范企业出现忽略广大职工、债权人、经营者的利益,盲目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2.为财务管理岗位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
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和企业的经营者来说都是一场新的挑战。新会计准则强调了企业财务状况要得到真实的反应,不能知识简单的关注企业目前的损益状况;强调了企业资产和盈利模式运营的效率,不仅仅是关注运营的效果;更加关注企业能够在未来获得的发展,注重资产的质量和可能出现的风险。我国的企业要好好利用新会计准则,对于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或是对于会计核算不合理的规定,要做出补充规定,作为细化贯彻核算制度的手段,减少人为操纵的空间。同时要认识到,新会计制度中有较多的根据会计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的规定,给了会计工作者一定的空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认真的学习、领会新会计准则的实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职业的判断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掌握主动权。
3.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整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财务管理尚不能在大局上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做到提高资金的效率、防范风险,就必须提升管理的层次。
(1)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上进行拓展。除了传统的管理,要朝着保险管理、税金管理、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知识资本管理等方面拓展。
(2)更新财务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尽量多使用量化管理,如不确定决策、风险决策、滚动预算、定量预测等。除此之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方法也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3)改良财务管理的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将网络财务充分融入企业的资源规划系统之中。
4.强化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
为了配合新会计准则实施,应当使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有效、科学的监测控制制度,主要工作有以下三点:
(1)提高使用资金的效率,使资金运用能够产生最佳效果,保证资金的来源、使用都能得到有效地配合。
(2)加强财产的控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健全的财产物质管理控制制度,在物资的样品管理、销售、领用、采购等环节中建立规范的操作制度。记录和管理财产必须分开,形成有效地牵制,不定期对财产进行检查,使记录人员和管理人员保持警戒。
(3)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近些年,很多企业之所以陷入流动资金短缺的困境,正是因为对应收账款和存货没有做到有效地管理,因此要制定出科学的方法,确保存货和资金拥有最佳的结构。
5.加强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
新会计准则增加了企业风险,以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中要关注企业可能受到的外汇风险。财务风险是根据企业到期应支付的利息所决定的,这使得企业的每股收益不断变动,给股东带来的收益不稳定。经营风险是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给企业的税前利润带来不确定性,企业无法改变外界的环境,所以必须不断对内部进行调整,适应外部的风险。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已经和国际会计准则相差不大,只有全方面的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保证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孙红利.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影响的研究.时代经贸.2008.2:144-145.
[2]陆静.新会计准则体系对财务信息的影响.经济师.2007.4:161.
[3]贺志东.新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下的财务分析操作实务.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01:257-311.
[4]马永义.新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难点问题解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3:78-82.
[5]关新红.新会计准则下金融企业会计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129-152.
(一)反馈性
实习作业的练习或考核,有利于教学的反馈。它有利于教师全面地获取教学的综合反馈信息。通过实习作业的批阅,教师可以考察全体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加强期末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实战性实习作业的练习和实训可以增强教学的实战性。实习作业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能力,稳固形成实际会计技能。通过实习作业能够使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使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育性
实习作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习作业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面疏导,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国家的财会政策,更好地体会会计准则,有利于培养他们自觉遵守会计核算程序的习惯,树立遵守会计原则,遵守会计制度的观念意识。布置实习作业前,教师要讲明要求,如及时记账,核算认真准确,有严谨作风,养成试算习惯,遵守会计准则等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会计人员的工作规范要求认真对待实习作业。
二、实习材料的设计
全面性是设计选择实习作业的基本要求。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期性
实习作业的设置要体现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经济业务为发生在同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
(二)完整性
模拟的经济业务要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活动。即按供、产、销设置相应的经济业务。
(三)多维性
要指导学生按照正常的会计程序操作一个会计小(或大)循环的全过程。即根据原始凭证(或业务题)编制记账凭证(或会计分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或丁字账);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试算平衡表和基本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同时还要考查学生的成本计算等能力。
(四)序时性
要按每月的时间先后顺序合理设计经济业务。
三、实习作业的实施
(一)差异性
因材施教是大作业的一个原则。实施实习作业的指导思想是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量力出发。从学科和年级上设计大作业的指导思想是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量力出发。从学科看,《基础会计》学科或在低年级可设计简单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或在高年级可相应提高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也可以同时布置由浅入深的多个大作业。针对高职班学生素质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弹性实习作业。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完成一般的基本业务作业,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完成复杂的业务作业。实习作业可以分工负责,重要的角色由学习优秀的学生承担。如学习优秀的学生充当主管会计角色,其他学生观摩其工作。在具体的实训过程当中,小组长记总账的同时,辅导本组同学填好凭证和做好记账工作。这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配合,相互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实习作业的质量。
(二)灵活性
1.1两种税的含义不同
营业税和增值税虽同属流转税,对企业的意义却不同。营业税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属于纳税单位的一种费用;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属于代第三方(即国家)收取的款项。
1.2纳税主体身份及计税方式的变化
1)营业税体制下,纳税人不论规模大小,直接用营业额乘以适用税率3%就能计算出应纳税额。2)增值税体制下,纳税人则首先要根据应税服务额大小进行不同纳税资格的认定。a.资格认定标准。目前营改增后应税服务增值税纳税人的分类标准为应税服务的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未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其他个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成为一般纳税人。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b.计税方式。根据纳税主体资格的不同,增值税分为两种计税方式: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为销售额和增值税征收率计算的增值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1.3税率的变化
营业税体制下,纳税人不论规模大小,均适用3%的税率。增值税体制下,则根据纳税主体所认定的资格来进行适用。其中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11%的税率,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的征收率为3%。
1.4收入和税负确认的变化
以一般纳税人为例,设合同总价款为9990万元。营业税体制下:营业收入是9990万元,应交3%营业税299.7万元,应交7%城建税及3%教育费附加共计29.97万元,合计本项税负为329.67万元,实际税负率为3.3%。增值税体制下,首先要进行价税分离,分两种情况:1)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应确认的收入为9990/(1+3%)=9699万元,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为9699×3%=290.97万元,应交7%城建税及3%教育费附加共计29.097万元,合计本项税负为320.067万元,实际税负率为3.204%。2)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应确认的收入为9990/(1+11%)=900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9000×11%=990万元,收入降低比例约为990÷9000=9.91%。那纳税人该项税负实际是多少,取决于纳税人在接受劳务或购进货物中能获得多少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了。
1.5经营业务涉及的发票及主管税务机关变化
1)对外开具发票方面。建筑业营业税一般是由当地的地税机关主管,在该税制下,对外提供建筑业劳务时应开具地税系统的建筑业统一发票;增值税是由国税机关主管,在该税体制下,对外提供建筑业劳务时则应开具国税系统的增值税发票,如果接收方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则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否则只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同时增值税发票的联次和用途等都要比建筑业统一发票细致得多。
2)从外部接受发票方面。从一般纳税人角度看,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凡是从交增值税单位索取的票据就要尽可能索取要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同时取得发票联和抵扣联。即便对方单位是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要求其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1.6接受货物或劳务时的成本确认有变化
营业税体制下:接受货物或劳务时一般按对方单位提供的发票总价款计入成本。增值税体制下,如果取得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发票中注明的税额作为进项税额处理(计算应纳增值税额时会用到),余下的价款才作为接受货物或劳务的成本;如果取得的是非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增值税普通发票和营业税发票,也是按对方单位提供的发票总价款计入成本。
1.7申报资料的重大变化
营业税申报基本只有一张申报表,要填的主要内容包括应税项目、计税依据、税率、应纳税额等,比增值税申报表要简单得多。增值税申报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且有所不同。如果是一般纳税人,需要填报的有一张申报表和五张附表,申报表和附表相应项目的数字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表中需要填列的信息是非常详细的,甚至抵扣发票都需要提供认证的份数等信息。可以说,如果不做好基础工作和台账的话,增值税申报工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
1.8申报过程的重大变化
营业税直接远程申报或税务大厅申报后将纸质资料报送税务机关即可。增值税申报过程复杂,要经过认证、抄税报税、申报等步骤。
1.9涉税申报所需设备有重大变化
营业税申报对硬件或软件设备没有特别需要,而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除有通用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还必须有金税卡、IC卡、读卡器金税盘、报税盘等专用设备。按国家财税机关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使用专用发票。
2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应做哪些工作应对“营改增”
基于增值税核算和申报的复杂性,作为施工企业中的财务会计部门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营改增”税制,本着可操作性的原则,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由于“营改增”对核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来说相对比较简单,本文不多述说,以下所述均以一般纳税人为例)。
2.1机构和人员方面
1)配备。由于增值税纳税和管理较为复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施工企业应根据规模和业务的大小设置专门的税务机构或配备必要的主管增值税的财会人员,专管增值税的全部涉税事项,包括企业纳税资格的认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申报等全部工作。
2)培训。由于“营改增”的工作会涉及到企业所有承办业务的人员,所以应该进行全员培训,重点是一张合格的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票据应具备的条件。财务人员培训的重点是票据的开具、审核与保管方面,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本处重点说一下票据审核与保管,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将在下面分述。a.在票据审核方面,财会人员应该明确的几点。目前的增值税应税项目。目前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有:销售或进口货物(包括水电气)、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六种)。目前使用的增值税票据。除增值税普通发票外,目前可进行抵扣的增值税专用票据(以下简称“专用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和农产品销售发票。专用发票,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开具的发票,是购买方支付增值税额并可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据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凭证,在开具内容上比非专用发票至少多了税率、税额、购货单位和销货单位纳税识别号等信息,在联次上至少多了一联抵扣联。能达到实际抵扣的专用发票具备条件。形式上合格:全部联次一次填写,项目填写完整,各项金额勾稽关系正确,同时取得发票联和抵扣联并加盖有开票单位的发票专用章,与开票单位业务内容相符,肯定是机打发票。发票联套头正中央是否有“发票监制章”(形状为椭圆形,上环刻制“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下环刻制“税务局监制”字样,中间刻制国税税务机关所在地的省、市全称或简称,字体为正楷,印色为大红色)。对照光线审查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看是否为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规定的带有水印图案的防伪专用纸印刷。内容上合格:业务内容与开收票单位实际相符,资金流向与开票单位、合同签订人相符,认证时明文与密文信息相符。时间上合格:专用发票自开具之日起在规定时间内认证(目前为180d),在认证通过的当期申报抵扣。用途上合格:专用发票中款项必须用于增值税项目。b.专用发票的开具。开具专用发票要明确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如以下项目均不得开具专用发票(只能开具普票):向消费者销售应税项目;销售免税项目;销售报关出口的货物、在境外销售应税劳务;将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将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提供非应税劳务(应征增值税的除外)、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无形资产;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应税项目;商业零售的烟、酒、食品、服装、鞋帽(不包括劳保专用的部分)、化妆品等消费品。c.专用发票的保管。任何一个收到专用发票的员工都有义务妥善保管该票据,保持整洁和平整,不得折叠。专用发票更应该及时传递到财会部门进行相关处理。专用发票由于其具有的抵扣功能就等同于货币,保管不能掉以轻心。防伪税控系统及设备和专用发票抵扣联应由专人保管(按税务机关要求进行按月装订成册),房间应有防盗门窗,办公室人员出门应养成随手锁门窗的习惯。
2.2建立专用票据的领购、开具、传递、认证、保管等详细的管理制度
本着业务处理及时、票据传递有记录、保管要安全的原则,专用票据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各种签收制度、传递时间制度、开具的具体要求、保管的具体要求等内容。
2.3会计核算
1)会计核算应达到两个目的。a.“营改增”后能顺利实现增值税的按期申报工作;b.从会计核算上确保税负降低或不增加的目的。
2)纳税义务的确定时间点:收到工程款或收到工程结算单。
3)建筑业“营改增”后,施工企业的建筑业务会计核算会涉及到以下会计科目的使用:“应交税费”科目下的二级明细科目:a.应交增值税:本二级科目下在贷方应设置的三级明细科目有: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本二级科目下在借方应设置的三级明细科目有: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b.未交增值税;c.待抵扣进项税额;d.增值税留抵税额;e.增值税检查调整。
4)建筑业“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的施工企业应按照上述会计科目进行规范设置并严格按照各科目核算内容进行准确核算,同时按照增值税申报表的信息要求建立相应的各种辅助账。针对销项税额,应设置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的辅助账:发票日期,发票号码、发票种类(分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未开具发票、增值税检查调整等)、销售额(不含销项税额)、销项税额、具体的税率或征收率等信息。按开具的发票逐份登记。对收到的专用发票,应设置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的辅助账:发票日期、发票号码、发票种类(分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等)、金额(不含进项税额)、税额、认证时间、抵扣时间等信息。必须按收到的可抵扣票据逐份登记。只有这些细节性的工作真正做到了,才能确保增值税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2.4纳税申报
1)收到专用发票后财会部门要做的重要工作包括:a.根据票据类型在限期内利用专用设备和系统进行远程认证或到税务大厅进行认证或报税务局交叉稽核比对,获得认证相符(或交叉稽核比对相符)信息;b.已认证相符的发票进项税额按规定时间申报抵扣。
2)在税务机关核定的申报期内利用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及专用发票认证情况准确填报增值税申报表及附表,进行申报交税工作。
3结语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风险;管理;财务会计体系
1引言
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的进步与企业的发展都是依靠市场竞争来推动的,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都实施了科学化的会计管理,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会计从业人员也逐步意识到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风险分析和防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施工企业要不断增强自身应对会计风险的能力和建立风险预控对策,才能使会计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会计工作得以顺利展开,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都能获得显著提升。
2施工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特征
2.1会计风险构成复杂
施工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其会计风险主要有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笼风险和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等,构成较为复杂。由于建筑企业的会计风险特点众多,这给会计工作管理者对风险的识别、辨别、分析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也给施工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2.2企业损失的不确定性
作为施工企业,对风险的控制主要有两类:风险防范和风险发生后如何将损失降至最小化。会计风险是随时变动的,例如是否会发生风险,以及风险因素发生后会对企业造成多大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这就给会计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3贯穿范围广施工企业的会计风险
一般是从项目立项开始的,存续于整个项目的始终,那么会计风险管理控制在资金筹集、资金使用以及资金分配等各方面都是必需的,项目资金如何合理筹措,如何安全地分配、使用,都会影响到企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施工企业在会计风险方面给予重视,以期建立一套能够贯穿项目整个周期、全面的管理体系。
3施工企业会计风险的产生原因
施工企业会计风险的组成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想要全面分析出其产生原因是较为困难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和财务从业人员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施工企业想要建立一个全面的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就必须对国家现行的会计风险管理的制度作一个全面、深度的分析,针对本企业情况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3.1财务会计体系原因
由于施工企业从事的主要是野外工作,工程项目点多面广,人员的流动性大,施工周期也比较长,而且当前许多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缺乏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组织结构不够健全,施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不能保证将工作中岗位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会对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在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中,财务的管理控制力度的欠缺,会计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对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施工企业风险预估较差,进而导致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断降低,不仅对企业正常的运行和长远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还给企业带来不确定的风险。
3.2资金原因
在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短缺的现象。现今很多施工企业或多或少存在盲目采购物资的情况,导致资金的积压,更为严重的将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施工企业的资金链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资金短缺而又无法及时筹措,企业将无法及时地采购下一步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物资等,会使企业面临暂时的停工、停产等风险。要想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运转速度,降低资金成本,就有必要对工程资金进行有效控制,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3.3经营管理原因
企业管理者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前景,很多施工企业管理者没有对财会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未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造成其财会工作的预算和计划得不到高效的执行。企业财务会计目标不明确,会计管理职责不清晰,这些因素导致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具体实施会计工作时,无法依据标准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受理,给施工企业埋下潜在风险隐患,给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4施工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4.1增强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
施工企业在会计工作开展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会计风险,致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发生亏损或潜亏。因此,施工企业就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能更好、更高效地做好相应的会计分析工作,对会计风险及时防范、主动化解,使施工企业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最合理、最理想化的体现。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财务的调节功能,减少由各种原因造成的风险,对财务会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使施工企业的经营得到保障,促进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4.2制定施工企业的会计体系
为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资金得到有效的控制及管理,施工企业就必须将会计监督的职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在开展会计工作中,施工企业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完善、高效的会计控制管理体系,并严格依据规范的控制体系对会计工作实施管理,从而提升其财务收支的合理性。施工企业应对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为企业会计工作有效地开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4.3优化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因为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分布较为分散,导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在各个项目中难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资金的管理力度,对各项目资金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企业“资金池”,集中统筹管理资金,加强对施工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及控制,对现金流和使用计划不断进行优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样施工企业才能尽量避免有些项目资金闲置,而有的项目资金高度紧张的局面出现,从而使施工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还需增强风险意识,在对项目投入资金时要严谨慎重,先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的会计风险。
4.4完善施工企业的内部督察体制
当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中都未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企业在开展金融活动过程中,财务运行状况的监督工作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致使内部审计职能无法发挥作用,一旦受到某些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施工企业出现很多本可避免的财务会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强化其内部督察体制建设,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建立专项审计部门,并对其督察机制进行不断优化、完善,根据对应的规范、标准对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同时,施工企业还要明确内部的会计工作负责人,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从而为企业的财务核算、会计、审计工作整体效率的提升提供有效保证,进而使企业对财务会计风险进行更加有效的规避。
5结论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施工企业要想取得更好、更快、更长远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效率,财务会计工作必须能够为其他相关工作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会计信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防范意识,能够及时、准确地归集企业的经营状况,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有效地防范会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为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施工企业会计工作的高效运转,为施工企业有效地降低财会风险、减少不良影响,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企业能够健康、高效、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5.
[2]李静.浅议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J].财经界,2010(9).
[3]张志炜.浅议施工企业风险管理[J].中国市场,2013(34).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集中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引言
企业实行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主要起到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会计职能更好地发挥;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准确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则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资金使用过程中监督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有效把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科学制定财务计划,更好地服务企业。
一、集中核算的定义
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集核算、监督和服务为一体的核算模式,企业采用这种核算模式需要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中心,确保其它前提都不变,企业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岗位,对企业的有关的会计核算工作集中进行执行和监督。
二、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技术手段低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有很多种,这就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和数据处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要想确保集中核算模式能够有效使用,需要不断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业务增长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需求。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还远不能够满足集中核算模式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进一步发展,长此以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财务管理不足
企业财务管理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管理能力不足和管理意识不足。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受到个人思想观念、工作经验和学习能力的影响,从工作内容、范围和对象来看,传统核算制度和集中核算制度存在很大不同,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面临很大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并不能都做到有效应对挑战,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实施集中核算模式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3.监督机制薄弱
企业实行集中核算模式带来的好处是企业的各个部门的资金管理工作不再单独进行,资金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同样存在不足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企业集中核算过程中主要进行的工作是报账和出纳,这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牵制和监督不足,很容易出现现象。虽然有些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实施了记账制度,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受到工作人员工作条件限制,不可能每一次都做好把关工作,更难做到全面了解企业内部财务状况,因此,监督力度还远远不够。
4.职能划分不科学
企业实行集中核算模式的过程中职能划分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员工与部门之间沟通力度不够、财务职责的划分达不到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高标准要求。员工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力度不够指的是企业虽然在实施集中核算模式的过程中将财务管理部门划分为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两个部门,但是两个工作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部门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困扰到了企业的资金支出。财务职责划分没有达到集中核算模式的高标准要求指的是核算人员由于身兼多职,工作精力不够,大大降低了核算效果,会计职能也受到了很大削弱。此外,企业实行集中核算模式后,核算工作全都落在了核算部门,企业的裁员,财务部门人员的减少,使得现有的核算人员很难胜任工作。
三、解决措施
1.改善技术手段
对于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而言,先进的技术是促使其顺利实施的前提。换句话说,先进的技术能够推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地顺利开展。改善技术手段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要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核算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二,要对相关技术平台进行完善,比如电子查询系统、电子台账系统和核算网络系统等;第三,企业要不断引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和核算水平不断提高;第四,要加强对核算人员的培训,提高核算人员的软件应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2.提高员工能力
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要想顺利进行,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必须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鉴于此,企业要不断加大对核算人员的培训力度,帮助核算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核算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还要对核算人员开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核算人员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确保核算人员能够快速适应新的集中核算模式。
3.加强内部沟通
当前由于企业采用了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这使得企业各个部门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难度增大,很多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解决。鉴于此,企业要在内部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从而有效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使企业各个部门都能够获取更全面的财务信息,促使企业各部门之间有效合作,从而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企业的其它管理部门应该借助于完善的沟通机制积极配合核算部门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共同努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4.科学划分职能
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系统性和复杂程度都很高,财务工作量很大,专业财务工作人员却很少,抑制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鉴于此,企业应该重视人员与岗位配置问题。传统的岗位配置模式是一人一岗,弊端是很容易出现制证和报表职位分离现象。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有效运用给企业管理带来了福音,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核算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同样要清楚认识到企业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仔细分析这些不足之处,并且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才能够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波.企业财务会计中的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4):130.
一、网络经济和企业财务会计内涵以及特征体现分析
1.网络经济和企业财务会计内涵分析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网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从而产生的新经济的现象。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在经济的发展进步层面都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对相关的数据信息得以方便的提取,也能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工作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会计发展中的经济环境也有着很大程度的变化,也对促使企业的财务会计发生很大的变革。
2.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的特征体现分析
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是比较关键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能进行准确的反映,也比较有利于企业领导层决策的准确性。在网络经济的发展环境下,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方面也有着新的特征体现,主要就是在财会信息的开放性特征比较突出。这就和网络的开放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网络经济的发展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愈来愈重要。企业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的完善建立,就能将财会工作的效率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在网络的开放性的特征下,能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得以有效呈现。
另外,网络经济的环境下,企业在财务会计的工作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共享特征也比较鲜明。在传统的企业进行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出各自为政的现状,这就不利于财务会计工作的高效实施,在信息的通畅性方面也会受到诸多的限制。但是网络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就能对网络技术加以应用,对会计信息的传输效率以及共享的目标,都能够得以有效的实现。
二、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和发展的问题分析
1.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分析
网络经济发展环境下,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的消极以及积极的层面。从网络经济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产生的消极影响层面来看,主要就是在网络发展环境下,各个企业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愈来愈普遍化,网络自身的开放性特征,就会使得在具体的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比较容易带来网络安全性问题。例如财务会计被篡改以及信息的丢失等安全问题。这就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对会计信息实施整合以及相应的数据调整。而在具体的信息数据传递中,在信息的使用次数比较多的情况下,就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对财会信息准确度就会带来相应的影响。
而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积极影响方面也比较突出。主要就是能够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对企业资金运作,实现系统化的核算以及监督等管理活动。这就能够将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就能将财务会计通过报表的形式进行呈现,这就对会计的模式起到了优化作用,在财会信息的传递流通和共享方面见就比较突出,在工作效率层面的提升就必然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在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这就能在人工成本方面和工作人员的压力上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
2.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问题分析
网络经济下的企业财务会计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很大的阻碍。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还没有完善化,对于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的相关法律还没健全。在对财务会计的软件审批的规范化以及统一化管理层面缺少相关法律制度的规范,对市场上的软件质量就很难得以有效保障。在财务会计的软件保护层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自主产权的保护层面缺少法律依据。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造成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的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在网络这一开放性的环境下,这就为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在财会信息的质量上得不到有效保障,就很难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对企业的资金风险方面的管理能力就相对比较薄弱。还有就是原始凭证的电子化,在进行对其确认过程中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
再者,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方面没有得到规范性。由于网络经济会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在范围上会进一步扩大化,所以对会计活动的规范程度就会比较严格。但是在各个国家这一方面的标准还没有得到统一化。再有就是在网络经济下的财务报告的呈报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化,以及在披露的内容也比较单调,在信息的规范性上不是很强,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力度上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另外,网络经济的发展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的信息安全方面面临着诸多的威胁。如网络系统自身的缺陷以及病毒和黑客的入侵等,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威胁。对于这些层面的发展问题就要能得以充分重视,并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会计产生的冲击和发展策略
1.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会计产生的冲击分析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产生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对会计的基本前提的冲击方面就比较突出。主要是对会计主体的基本前提产生的冲击,由于网络公司作为是会计的主体,其自身就有着可变性,所以在对会计主体进行认定过程中就会存在着相应的困难。而在对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冲击方面也比较鲜明,以及在对会计分期基本前提的冲击方面,对货币计量基本前提的冲击方面也比较大。
再者,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会计产生的冲击还体现在会计目标方面。网络经济的环境下报告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在网络技术下进行沟通,这样在会计目标方面就会发生变化。除此之外,对会计的要素方面也会产生冲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对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会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而在这一基础上对会计要素实施深层次划分就会成为趋势,这样就能够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得到更为准确的反映。
另外,网络经济的发展环境下,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实务层面也会产生相应的冲击,在这一方面主要就是对历史成本的原则产生的冲击。以及对权责发生制产生的冲击,对会计职能以及财务报告等产生的冲击。这些方面都是比较重要的,需要对其加以详细的分析,并面对这一冲击的局面,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财务会计的良好发展。
2.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优化策略
为能够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能充分的注重策略的有效实施,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良好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对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究,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就能有助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优化发展。
第一,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优化发展,就要注重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的强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能充分注重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建立,这也是对财会工作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必须要在这一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能得到完善化,并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应用。将防火墙技术以及身份验证技术等,在财务会计工作当中得以科学化的应用,对财务会计的信息安全性要能得到有效保障。
第二,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法律体系的建立要完善呈现。通过法律制度的保障,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网络信息化工作实施提供保障基础,将电子商务的法规以及支付和核算行为等方面,都要在法律的框架规范性加以实施。在这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加以完善制定,对企业网上财会信息披露的责任义务等进行明确化。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建立,为企业的财务会计网络化工作创建良好的环境。
第三,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内部也要加强各方面的建设。要能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监控以及操作的工作进行科学化实施,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工作有着诸多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在监控的工作上进行加强,对各个相关的部门和岗位人员的监控要加强,促使其工作的规范性。只有在内部控制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优化发展。
第四,也要能注重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完善建立等。将审计监督的工作得以完善和强化,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审计监督是对财会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比较有效的手段。通过审计监督的科学化实施,就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带俩的损失得以降低。在具体的工作实施上,就要要求相关的部门对财会监督和监察的工作进行强化,要在责任上得以明确化,将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加以提升等。这些方面的工作就能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对专业化的网络财会人才的培养要能不断加强。通过全方位的对复合型网络财会人员的培养,来形成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对于,这就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得以有效提升。通过网络经济技术和财务理论的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及对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等,将专业化的知识结构能够不断的加以优化。对新的财务会计的管理理念也要不断的更新,这样才能够有助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一、前言
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具体指的是物业管理公司对资金运营的监管,其中包括物业公司的经营出租、管理资金的筹集、使用及分配等。物业管理企业有着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群体,而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必须遵循一般财务管理的原则,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许多物业管理企业遵循“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以提高经济效益,但这样复杂的管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因此应该科学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二、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会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1.物业管理企业领导者欠缺市场观念,财务工作人员财务会计观念淡薄
物业管理企业是现代化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因此需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渐将物业管理市场化。但是,目前大多城市尚未形成规范化的物业管理市场,仍旧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主要由楼房的开发商派遣自有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欠缺足够的市场监督。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会计状况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但是物业管理企业的领导认为,物业公司属于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服务性,财务会计比较简单,因此物业公司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并不高。这就导致了物业管理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偏低,业务水平较差,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健康发展。
2.物业管理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问题较多
当前,物业管理企业咎待解决的问题时,投入资金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管理不善,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失,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周转。还有些物业管理企业不顾上级部门的三令五申,筹集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容易滋生腐败。存在一些物业管理公司不重视对应收款项的收回,积压的账款越来越多,造成物业企业资金的难以循环。有些物业公司对资金的使用重视不足,未能有效利用闲置资产进行投资组合,导致物业企业的投入资金的回报率较低。
3.物业管理企业的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率偏低,监管力度不够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在我国,房屋的维修基金由政府和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按照规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政府监督的原则。从本质上讲,专项维修资金应该属于业主所有,这类资金是业主在维修房屋之前预付了的资金,只是由政府和企业代管,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业主交的专项资金在上交之后就不知去向,当业主需要这部分资金时不知如何申请,这就导致了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率偏低,有些物业管理公司甚至私自挪用维修专项资金用于其它管理项目。
三、改善物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状况的建议
1.不断提高领导者及会计人员的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新形势下,物业管理企业的领导者及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强化财务管理观念,可以定期对领导者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帮助领导者意识到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物业管理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时要加大对应聘人员专业知识的考核力度,招聘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对于在职的会计人员要在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可以组织一些专门的知识竞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2.制定相对完善的会计制度
鉴于物业管理企业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性的特点,物业管理在成本会计这一科目下,应该分清个以及共的经营成本。为了完善对资产的监管,物业公司必须准确核算会计事项、待摊费用的会计核算工作等。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必须分户核算各个业主的应收款项账目。同时,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监督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该制度。
3.强化物业管理企业对资金的管理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物业管理企业的会计部门必须充分利用多种渠道,积极主动的对市场开展调研,尽量缩短投入资金的回报周期并提高资金的回报率。建立独立的资金结算体系,对资金的流程管理把好关。模拟当前银行的结算流程,不断拓展资金的核算方法,逐渐完善物流企业的资金运营形式。同时,会计部门应该统一管理企业的资金,防止资金的过多分流,并制定合理的税后的分配政策,促进物流企业资金的可持续流动。
4.提高对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效率,加大监管力度
专项维修资金应该真正做到来自于民众并应用于民众。物业管理企业以及业委会每年都应该向业主公示该项资金的实际利用情况,给业主及其他公众提交一份清晰的账单,政府也应把好关,并向群众宣传有关专项维修资金的政策。审计部门及纪检部门应该定期对该项资金进行审计及监督。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物业管理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就应该从改善财务会计的现状入手,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物业企业发展的新型财务会计模式,牢固的树立财务会计管理观念,加强资金的合理利用,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从而不断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雅琼:浅述现代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J]财经论坛,2009(08):66-70.
关键词:财务会计; 风险; 竞争力
1.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不严,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一般采用的是是家族经营管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般掌握在家族成员或朋友的手中,而非雇佣专门的管理经纪人,在“财政大权”的归属上更是任人唯亲,财务会计就缺乏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和有效的监督制度,财务要职的人选往往靠家族或合伙人的威信来评选。人情关系很容易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上的混乱、报销审批制度的不严格,做假账、挪用资金的现象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小、人员紧缺,业务频繁、财务人员常常身兼多职,许多会计不兼容的职位由一人承担。对财务会计的重视的不够,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
至于大公司乃至跨国公司,往往只注重高速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市场的扩展等方面,而企业的财务会计却常常跟不上扩建的步伐,导致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与企业的成长不协调。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忽视导致在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就匆匆开展业务的拓展,为以后财务会计问题的爆发埋下了定时炸弹。
1.2高级专业人才缺乏,财务人员素质低
截至2013年,中国注册会计师人数15.5万,其中执业注册会计师8.5万人,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全行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一半执业,一半非执业,是个很小的行业。在2013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初级资格报名人数为134.5万人,中级资格报名人数67.5万人,高级资格报名人数4.3万人,虽然各个等级的报名人数都有较快的增长,但还是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级专业财会人员的需求,对于庞大的企业群体,这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常常会去招聘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不高的人员担任重任,又常常忽视对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查,在会计电算化上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单位主管领导长期疏于对财务人员的后期执业培养和资格审查。未及时发现制止、甚至放任其犯错。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对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造成影响。
1.3财务会计的信息化水平低
自从1998年以后,国家财政部出台多项政策法规,极大的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普及,企业也大部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在现代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越来越朝着网络化、电子化方向发展,原来的电算化发展水平已经不能适应网络信息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但现阶段我国对于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法律制度保护还存在一定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与网络会计的发展存在滞后性等问题。人员配置上也缺乏能够进行于财务分析、决策和监督的“复合型”人才,直接影响了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的发展。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和企业对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都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黑客入侵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窃取公司机密信息也是最近两年增长较快的犯罪类型。
1.4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失真
缺乏相应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会计管理不严,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往往导致财务报告的失真,使财务报告在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在财政部每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中,不难发现部分企业财务报告中存在未有效执行会计准则、财务管理不规范、违反国家财税政策、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违规使用募集资等问题。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虚假通报折射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的弊端重重,亟待提高。例如财政部通报2010年湖南天润化工存在会计凭证缺失、账实不符等问题,虚构销售收入8131万元,其下属企业将货款6439万元存入员工个人存折;贵州益佰制药无依据预提产品监测费8481万元,并从中违规列支市场费用等。
2.企业财务会计的改善措施
2.1加强对财务会计的重视
企业的管理层要充分认识财务会计管理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完善相关方面监管制度,严肃财务人员的聘用、考核和内部监督工作。不论在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要建立基本会计规范。例如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建立起票据与印章的管理制度等等。同时还要审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什么问题,发现问题后就必须立刻的进行改进。企业要自行设计适合于本单位使用的财务会计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来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引进高级专业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可以通过该校园招聘等形式招聘有一定学历、资历的高层财务会计人员,从源头上保证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还要做好对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加强财会人员现代计算机的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素质,适当地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定期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会计最新改革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
4.推动企业财务的信息化建设
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工作更加高效、畅通。制定和完善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法规,加大打击网络财务犯罪的行为。加强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提高网络环境的保密度。做好数据录入工作,及时排查并杜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公司要建立全局的财务信息数据库,实现各个子公司、各个部门的联网运行,也要完善自身的监管,确保财务信息的正确保存、防止资料的外泄,保证系统输入数据前要经过严格检验,输入后的数据和代码等要对其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校验。避免会计信息的被盗,或者被恶意篡改。实施数据库的保护措施,谨防最后网络黑客通过网络病毒等网络技术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网络进行攻击破坏,保障企业的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促使企业的账目透明化,完善对企业的财务的监督,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加强财报的监督,提高财报的质量
建立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企业要充分做好财务报告的制定、与公告工作,确保数据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确保之前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完善会计事务所的资格准入制度,确保会计事务所合法合规进行会计事务,真正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监督作用,防止会计事务所串通企业做出虚假报告。证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将查处的虚假财务报告的有关问题公布在网上,以最快的速度披露问题,高我国社会审计工作质量,重点规范和完善非上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一旦发现企业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依法追究责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维护《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结语
企业的财务会计是一个企业资金进出的大门,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适应企业发展,同时要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建立自己的财务会计管理,积极采用当代科技,防范化解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政府部门也要根据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式,加强监管,确保财务信息符合市场参与者的需要,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作者单位:丹东银行)
参考文献:
(一)财务会计监督力度不够。在企业的内部,对于财务会计的监督基本上都流于形式,决策者的意图直接影响着内部的监督机制,这导致内部监督的实际作用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注册的会计师水平层次参差不齐,而在中小型企业中对财务会计的监督都是由注册会计师负责的,这其中就会有一些不合格的会计师存在一些道德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对于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督的客观和公正。
(二)财务会计人才短缺。现在财务会计所面对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在财务会计方面人才的短缺,在中小型企业中,财务会计人员的待遇水平、工作环境,还有发展的空间相较于大型国企来讲都是不够完善的,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他们的财务会计人员对于相关的财务会计的知识掌握很不到位,人员的素质水平整个偏低,这直接导致在企业中财务会计的工作很难被加以落实。
(三)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为了确保财务会计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这就需要在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进行一个约束。对于现在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这都是因为缺乏对于财务会计的重视,财务会计人员往往只是进行单纯的记账、算账这样来应付外部报账等等需求,这样一来财务会计根本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中小型财务会计管理措施
(一)加大对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从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特点来看,如果想要将财务会计方面的问题彻底解决,那么只依靠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会计人员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问题是不能片面的去看待的,政府应当对此补充相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管力度。由于中小型企业的决策者直接影响着其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这是中小型企业中财务会计所具有的特点,因为这个特点我们就必须要将对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约束力度有所加强。就政府方面,可以组建一个专门的财务会计监督部门,这样可以定期对其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一个考核,并对存在问题较大的企业应予以警告,并依靠这个来提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的意识。这样能够实现中小型企业内部科学管理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
(二)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外部监管方式主要是以注册会计师的形式来进行,但是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规模较为庞大,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和素质也存在着十分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很多已经注册了的会计师对于其自身的法律法制观念以及道德意识都很显得十分浅薄,这直接导致了对于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管流于形式,很难做到一个公正和透明。我们需要对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一个有效的借鉴和学习,在以此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相关的市场情况,这样一来就能形成一个以会计机构为主题,以财政、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所共同组成的监管体系,在对中小型企业做好财务会计监督的相关工作的同时,最终以实现提升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
结语
(一)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明显不足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说,我国的财务会计人才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差距显著。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比较少,我国的企业没有配置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而将工作的中心放在对公司研发人员的引进。除此之外,公司也注重销售人员的录入。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人才缺乏状况显著,公司中的财务会计人员在学历和能力上素质都偏低,录入这样的人员虽然能为公司节约成本,但是这些人员在核算工作中更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而财务会计人员如果犯了严重的问题,其对公司的打击通常都是巨大的。
(二)财务会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激烈的竞争下,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剧。面对这样恶劣的经济发展环境,公司的财务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却不足,这就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公司在发展的过程通常会有短期的债务,而我国很多公司的负债数额远远高于公司的资产数额,这就使得公司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危机。当面临突况时,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来应对公司面临的挑战。所以使公司的发展遭受严重的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就需要高素质和高能力的财务会计帮助公司实现公司现金流的最大和高效的利用,保证公司的资金链不断裂,将公司的发展风险降到最低。
二、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重视对财务会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首先,公司管理部门要重视财务会计工作,加大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关注力度。公司在培养和引进高能力的财务会计人才的时候要重视对财务会计人才的引进。只有拥有一个高素质的财务会计团队才能保障财务会计的高效展开,将财务会计工作更好的完成。其次,公司要招聘更多优秀的财务会计人才来充实公司的财务会计团队。公司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不能认为公司招收了高学历和高能力的财务会计人才使得公司支出扩大。公司招收高能力和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可以保证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得到保障,使公司的运营更加有序,公司的财务报表更加清晰。这些都能够使公司在做决策的时候更加符合公司的发展现状,引导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从而增强公司的总体实力。除此之外,不定期的培训可以使公司财务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通过培训也使得公司的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增加,从而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二)加强对公司财务会计的监督力度任何公司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系统都会滋生现象。而有效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可以保证公司的财务系统更加安全有效的运行。在我国很多的中小公司没有严格的公司监督机制,公司内部员工对公司的责任心不强,在日常的工作中存在怠工现象。而在公司盘点的时候也不会积极主动的上报发现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成为公司发展的阻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进程。通过加强公司监督力度,可以提升公司员工的责任感,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汇报同时积极找到解决诸如此类问题的办法。这些都使得公司的损失不断降低,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整体效益。公司通过监督也可以使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出错率大大降低,使财务会计报表发挥更大的作用来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三)公司财务管理手段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的管理手段也需要不断提升。只有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手段,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手段更加现代化才能保证公司的财务会计管理效率不断提高,达到经济发展对现代企业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手段来保证我国的企业管理更加有效。综上,我们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含义以及出现的问题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如此就有利于在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寻求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