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创业的思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业;女大学生
自从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女生比例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同时,大学生再也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不单单是高等教育行业关注的难点,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女大学生由于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就业尤其难,随之在如何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种种措施中,创业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突破点。
一、女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1.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考入高校接受国家的高等教育培养,无非是想学有所成、成为所用,就业是实践的过程,是检验学有所成的效果,也是检验是否成为所用。而创业也是就业的另外一种形式,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与其坐以等待各个企事业的挑选,甚至干脆连被挑选的机会都没有,倒不如变被动为主动,利用自己的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去自我创业。
2.挑战自我,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业虽然也是就业的另外一种形式,但相对就业而言有更多的难度。就业之初无非是按各个单位的计划安排和自主意识去实现计划内的单一任务指标,远没有创业复杂。而创业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的结合才会出成效,比如资金整合能力、长期创业的热情和坚持创业的毅力、综合的企业管理能力、财务常识、法律法规常识以及人员管理能力等要面面俱到,面面想到。所以,选择创业的同时也是选择了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具备这些能力,这其实也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有利于健全女大学生的人格
面对就业难的形势,尤其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情况下,一些女学生完全靠等过日子,等待家人和朋友为自己奔波忙碌,一副小女人弱不禁风的态势;也有的女大学生心存抱怨,一味地抱怨社会不公、男女不平等的旧社会观念,不曾记得巾帼也能不让须眉。所以说就业和创业本来就没有男女之分,主要在自己,在于自己的自信精神和社会的责任感。而创业会使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也会锻炼她们更突出的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摈弃主动放弃、怯懦、退缩的不良情绪,从而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
二、女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业资金
资金是启动创业最基本的条件,部分创业者正是由于缺乏必需的资金而放弃了创业之路,从创业的实际过程看,资金也是制约创业规模的重要因素[1]。女大学生当中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有的家庭甚至连支付上学费用都很艰难,更别提资助她们就业和创业了。
2.社会对男女的社会角色期待不同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根植于人心,使得人们总是把女性定位于贤妻良母,社会对女性的家庭期待大大高于对其社会角色的期待,这种影响制约了女大学生创业的动机。
3.创业政策问题
目前各地政府对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行为的有效支持和帮助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尤其在对于女性创业方面,几乎没有倾斜政策,鼓励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还不到位[2]。大部分高校只是开展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活动,培养创业意识,并在就业指导课上讲授一些创业理论知识和一些创业成功的例子。
三、女大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业
1.在大学期间培养创业意识
想要创业,必须树立创业意识,只有提前加强意识和清楚地认识,才能有意识地去刻意培养自己和锻炼自己,提前培养创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创业经验的积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培养和锻炼自己。比如在大学期间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挑战杯活动、听取关于创业的各种报告等来启发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2.创业知识的储备
在自己有创业意识的前提下,就要脚踏实地地进行创业所必须的知识储备,因为创业知识是学生创业的基本要素[3]。而创业知识又包含着方方面面,比如创业的专业知识、职业知识,职业知识包括财务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等,创业前必须把这些知识通过书本学习、其他人言传身教等方式储备起来,这样,在创业的过程中才能有备无患。
3.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
在前期的创业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广泛的积累情况下,如何能够使创业成功几率增大,是很重要的。而创业成功很关键的因素又在于创业项目,只要创业项目有好的市场前景,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说女大学生要想成功创业,首先条件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项目。目前女大学生创业多从事商业服务业、餐饮服务业以及以高新技术为工具的现代服务、知识服务业等。利用自己的前期创业积累和对创业的自身优势及特长,选择合适的符合自身及自身条件和环境的创业项目,会使创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例如笔者所带的一个学生就抓住大学生需求较多的打印、复印和网购业务,自己组织几个学弟学妹开了一个复印社和一家网店,利用在校期间课余时间既满足了同学们的需求,同时也靠这种创业解决了自己学习生活所需费用,使父母减轻了经济负担,自己不仅感觉自我价值有了体现,也对未来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关注创业政策,合理利用周边资源
大学生创业要经常关注创业政策,因为国家或当地政府都有一些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了解这些政策,会使自己的创业借东风之力,更易进入正轨。另外,也要合理地利用自身的周边资源,比如寻找亲朋好友的帮助以及成功创业者的丰富经验等周边资源,也是使创业之路走向成功的有利因素。
总之,女大学生创业虽然是就业的另辟蹊径,但创业的道路仍很艰难曲折,这就要求大学生自己在大学期间就要培养创业意识,进行创业知识储备,并能寻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依靠坚韧不拔奋力拼搏的精神,才会既可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又能在创业中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惠.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时代教育,2008,(10):9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力;创业教育;提升路径
在近年来,国家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制定颁布各项优惠政策,呈现出政府推动创业的一种强劲态势。受到自上而下的外力推动,大学生创业人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据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2009届、2010届、2011届、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1.2%、1.5%、1.6%、2.0%。
但是大学生创业状况并未出现预期效应。概言之,我国大学生创业呈现出创业人数比例低、创业成功率低的差强人意的状态。许多学者把这一症结归结于将资金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和大学毕业生经验不足等原因。笔者认为,上述因素固然重要,但其根结在于:源于政府外源性变革和襁褓式的带动,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过于倚重政府的政策支持,并未具备了真正创业力,大学生内在的创业需求不强烈,创业竞争力并未形成,一旦失去外援,就难以应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危机,容易夭折,仅是昙花一现。因此提升大学生创业力是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大学生创业力及构成要素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里,创业者产生机制主要有生存需求(20世纪80年代),积累需求(20世纪90年代),自我实现(21世纪初)三种机制。作为新生代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生存力毋庸置疑,对就业状况不满意是他们放弃就业而选择自主创业的主诱因素。因为他们需要实现自我价值。
“成功创业的能力或力量”这是MBA智库对创业力的释义。根据行为学和心理学理论,动机决定行为。创业行为源于创业需求。笔者认为创业力是创业者源于自我本体的发展需求、在实现创业理想过程中滋长的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内部驱动力。是由创业理念、创业能力、创业资源三元有机构成的综合体现。
(一)创业理念是大学生创业力的动力源。
创业理念涵盖创业理想、创业精神、创业知识三方面。首先,创业理想是创业者意图通过改变自我生活继而达到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望或抱负或宏伟的目标。创业需求的产生、创业动机的形成及创业行为的产生,内在的影响因素就是创业者本身的创业理想,赋予创业者创新精神、成功欲望、冒风险的勇气。这种创业理想越清晰,创业的欲望和动机就越强烈。比如:比尔·盖茨辍学创设了互联网,乔布斯创办的苹果电脑公司,马云立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创建了电子商务平台。李彦宏放弃国外的舒适悠闲生活回国创立世界最大的百度中文搜索平台。创业理想所产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创业者前行,他们怀着对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带着一群人在改变这个世界,让新的创业想法融入生活,给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与众不同的东西,使社会生活变得美好。其二,创业精神是创业者的主观认知中,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的集合。创业精神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它赋予创业者的事业鲜活的生命力。正如台湾学者刘常勇教授认为:创业在精神层面上代表一种“一创新为基础的做事和思考方式”;在物质层面上“将新事物带入现存的市场活动中”。其三,创业知识是自主创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在创业过程中,知识正在成为各种生产要素中最突出的要素,而大学生创业的原始积累主要是知识积累。不仅是简单的仓储式堆积而是形成一种交叉和同化新知识的认知建构。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运用自身知识逐步形成一种市场理念,逐渐树立求真务实的经营理念,寻找变通求新的创业途径,实现竞合共赢的社会效应。
(二)创业能力是创业力的内核素。
创业能力是创业主体发现和捕捉市场机遇以创造新颖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能力。它包含了资源运作力、创业风险管理能力及创业企业运作的制度与文化环境等方面,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管理能力。众多的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告诉人们,大学生或许并不缺少专业能力,更多的是缺少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管理能力。第一种情况是大学生的决策能力不强,大学生群体对新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极快地发现市场机会,但他们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受制于他们对社会的市场缺乏深度分析和了解。不能准确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市场机会。容易产生盲动和盲从创业,复制别人的做过的事。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行竞争、产品替代、资金短缺的麻烦中,无法生存。第二种情况是大学生社会能力不足,也即常人所言的情商不高。这与政府襁褓式扶持、高校被动式创业教育不无关联。许多大学生片面认为只要愿意创业,政府就会给资金、给场地、对创业风险估计不足,忧患意识淡薄。归根到底就是学生的本位意识较重,角色难以转换。不善沟通、不懂谈判、不知变通等等诸多能力缺陷致使创业步履艰难。第三种情况大学生创业管理能力不高,大学生创业中必然遇到的两大问题一是管人二是管钱。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积累,不能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当团队出现意见分歧时,不能冷静对待积极沟通,对资金使用的管理无计划,容易出现资金缺口,资金链断裂造成创业休克死亡。
(三)创业资源是大学生创立力的营养液。
创业需要资源,从外部资源而言,包括政策、法律、技术、资本、信息、市场、社会环境;从内部资源来看,创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没有这些创业资源,创业犹如汽车没有汽油难以起步,农作物没有土壤难以存活。创业资源大学生创业力度营养液,都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大学生创业难,难在拥有或获取创业资源较少,无从起步。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力之路径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到如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高校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创业文化建设、创业教育,深入推进创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还比较低,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也仅有2%的比例,而有影响的成功实例更是很少。
针对这一状况,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自觉预测变化并积极应对变化的能力和素质为价值取向,提升大学生创业力为核心目标指向,从以下路径解决三个方面问题
(一)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一是加强创业文化建设。让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形成一种文化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一种精神、意识、观念的状态和氛围。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创新能力,大学生能在大时代中审时度势,把握社会发展的需要,抓住机会,自觉创业。
二是设置完整的创业教学课程体系,创业活动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等众多学科。从初始的识别机会到企业的成长管理,其间所涉及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繁杂多样。开设系统的创业学系列课程,并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使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完成创业的知识积累,以自身的知识和智力资源为主体资源,以供给创新(产品换代、服务创新)作为创业基本手段,实现创业价值的倍增效应。
三是引入SYB培训项目(Start Your Business),SYB培训是由国家人社部将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引入了高校,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组建多元化创业培训师资队伍,侧重引导大学生了解一些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工商税务、创业资源的利用等各方面知识;掌握创业实务及技能。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对创业的自觉认知,完成大学生创业的知识积累,在创业中以知识见长,一改生存创业的局面,以智力、技术开发型创业为主流。
(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资源支撑体系
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政策惠及面较窄,仅是极少数人,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和创业资源缺乏的现象仍未改观。这暴露出我国现行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制度的不成熟。其因有二:一是创业扶持政策被部门肢解,割裂,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导致人们放弃创业的初衷而追逐政策利益,淡化了创业氛围,二是申报程序繁杂,评审时间较长,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认为获得政府创业扶持资金的渠道不顺畅。
完善和发展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资源支撑体系是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深度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为此,第一,搭建创业政策信息平台,施行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政府相关政策及各类信息,实现传播与受众之间的信息对称,正确使用公共权力,为大学生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第二,构建全方位的创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原来的管制转为服务,加大政策、信息、市场、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支持力度,第三,构建大学生创业项目“合作洽谈”平台,积极向社会各界推介大学生创业项目(产品和服务),为大学生创业开辟高速通道。
(三)打造开放式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众所周知,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成效十分显著,尤其是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的创业教育体系,为世界推崇。MIT的校友在美国成立了25800多家公司,提供330万个职位,每年的收益高达20000亿美元。
美国MIT模式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的自身优势,着重开启和挖掘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潜质,并通过社区联盟成功将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资本。举办大学衍生型科技企业。削弱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的短板效应。培养了一批批可以传承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形成独特高校创业文化和创业效应。对我国高校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力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第一,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全国高校固化的常规性赛事,这两项全国性竞赛活动的发展,极大地带动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之风,产生上万个科技发明和科技创新项目。除了有部分成果转让外,大部分成果因诸多原因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因此高校要为科技竞赛获奖作品搭建一个成果宣传和转化的媒介平台,让大学生乐于科技创业,在技术转让中体验创业滋味。
第二,开辟学生社会兼职空间,设立大学生校外兼职平台,有组织地推荐大学生去各用人单位兼职,在兼职中深度认识社会,了解市场,公司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断增强,为自身的职业角色转化奠定基础。
第三,设立创业体验园,设有创业沙龙、创业实施区,从创业“好点子”开始,到创业导师讲座、创业疑惑咨询、创业项目设计竞赛。从学生中选出一批实践性强的创业项目,引入创业体验园,进行创业模拟实践,对有意经营的学生发放经营许可证,每半年评估审核一次。通过互动性强的“实战模拟经营+创业导师辅导”模式,帮助有志创业者认识自己、明确自身缺失的创业能力,认识市场,分析、评估和完善自己的创业项目计划,感悟创业之道,积累行业经验,提升创业力。
第四,突出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服务指导功能,营造公平和宽松的创业环境。在提供硬件服务基础上,高校可以从学生中招募志愿者组建创业管理团队,成立创业孵化基地学生自治管理机构,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制度管理、学会沟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0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以及大学生毕业分配市场化制度的实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客观事实。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迫切呼唤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这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养实用型人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有效途径。只有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业人才,才能在更高层次和更广的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
1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
在大学生创业阶段应具备较强的能力和素质。但在这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在创业道路上还存在阻碍创业成功的瓶颈。
1.1 内因――大学生创业素质分析
创业素质是指创业者创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品性、习惯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素质。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关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意念、创业能力、创业特质和创业知识技能等[2]。大学生创业意向性强,但创业准备不足,创业实践者少。目前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已达到较高的层次。但只有一小部分大学生选择坚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或做创业准备,绝大部分学生认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肯定会先就业,等待经验丰富和条件成熟时再创业。他们的创业知识不能满足创业需要,缺乏必要的创业特质,在创业特质的认知和创业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3]。对社会责任和分享合作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
1.2 外因――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握机遇的能力、领导管理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创业欲望等创业素质,
创业教育滞后,创业政策不完善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因素。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还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的要求,亟待改革教育模式,增加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可行性。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学科体系,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不过,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还只是部分高校的零星之举[4]。当前,大学教育主管部门价值评价、社会舆论导向、学生和家长的期盼等方面都聚焦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方面。这种价值导向和我国大学传统的知识本位价值观的局限,使得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还处在感性的直觉层面,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的理念与理论高度上[4,5]。
政策不配套,政策执行力不强。虽然国家再三强调要大力支持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相应的政策早已颁布,但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高校并没有积极地贯彻执行。缺乏有效的创业资金政策支持,资金条件是限制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6]。
2 大学生创业成功经验
2.1 国外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有三层目标:分别为:了解创业、通过学习成为具备创业能力的人、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家这三个层次。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围绕着创业教育的这三层目标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7]。首先,开设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创业教育必修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师将大量的创业成功案例引进创业课堂教育中。如美国亚马逊书店的案例,微软公司的盖茨、艾伦案例,都被大量地引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使学生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创业知识、学到了一定的创业经验,而且这些案例的成功人士也成为大学生们创业的典范。其次,设置极具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中心。各大学纷纷建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且各具特色。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通过创业生态系统推动创业教育。他们利用和整合大学的教育资源,积极吸引外部力量参与,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构建了一个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创业生态系统。最后,广泛开展创业计划竞赛。目前,美国已经有包括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十几所世界一流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
2.2 国内大学生创业经验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早在1998年,清华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探索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一是依托企业资源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二是依托培训基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三是依托创业计划竞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4]。近年来,校企合作、创业园和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8]。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的“奥林匹克”。
3 大学生创业的建议和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乃民富之源。要积极鼓励并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这不仅作为就业策略重要内容的一步,也是扩大就业的一项长效机制,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1 构筑多元化的创业培训教育体系
充分发挥高校在创业就业中的先导作用,明确“弘扬创业精神、打造创新素质、培养创造能力、推动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内涵,结合学分制、休学制、转学制等弹性学制与创业教育配套的教育政策,解决好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孵化基地与经济实体的联系,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模式,建立人才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职业型向社会型、从传承型向创新型、从从业型向创业型转换的培养渠道,从创新基地建设、创业课程、创业大赛、创业组织、创业实践等方面为大学生建立创业基地,提供创业条件,形成一条富有成效的创业教育体系。
健全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体系,建立创业教育评估机制,把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体系。健全社会化创业培训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由各高校、各部门专家及成功创业者组成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创业培训,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大学生信用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
3.2 构筑规范化的税费减免体系
人事部门对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登记,享受有关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的所有优惠政策。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相关税收收费,减轻创业负担和成本。
3.3 构筑强有力的资金扶持体系
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资金扶持体系,健全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投资体制,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加强融资服务力度。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担保资金”;加强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吸纳民间和社会资金,支持和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
3.4 构筑全方位的创业平台服务体系
建立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积极创造条件,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优质服务。成立专门的窗口,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小额担保贷款、跟踪引导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3.5 建立先进的科技项目创新扶持体系
提供创业项目推介服务。采取政府开发、社会征集、个人提供、有偿设计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适合各类人员的创业项目,编制和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适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项目资源库,使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能找到适合个人条件的创业项目。
3.6 选好方向并提高自身创业素质
创业市场商机无限,但对资金、能力、经验都有限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要以冷静理性的心态面对创业机会与项目,只有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落脚点”,才能闯出一片真正适合自己的新天地。大学生创业必须积累管理和营销经验,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面对市场的多端变化和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压力,没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没有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完善创业人格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欢,李奇.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J].沈阳干部学刊,2012(5):44-46.
[2] 陈文娟,姚冠新,徐占东.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9):86-90.
[3] 李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途径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5):37-41.
[4] 赵金华,孙迎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22年回顾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83-88.
[5] 钟春果,李晶晶.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5-117.
[6] 蒋欣,徐文琴.大学生自主创业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J].经济观察,2012(8):24-2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精神;获取途径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要大加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或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一种需要。
1创业精神概述
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一个过程,即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的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不管这些人手中是否拥有资源。创业精神包括发现机会和调度资源去开发这些机会。创业精神类似一种能够持续创新成长的生命力。
哈佛大学商学院对其的定义是:“创业精神就是一个人不以当前有限的资源为基础而追求商机的精神。”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创业精神代表着一种突破资源限制,通过创新来创造机会、创造资源的行为,而不是简单地体现在创造新企业,或体现在创新上。因此,创业精神可以简洁的概括为:“没有资源创造资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用有限资源去创造更大资源。”
关于创业精神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主题:一是对机会的追求,创业精神是追求环境的趋势和变化而且往往是尚未被人们注意的趋势和变化;第二个重要的主题是创新。创业精神包含了变革、革新、转换和引入新方法――即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是做生意的新方式。最后一个主题是增长。创业者追求增长,他们不满足于停留在小规模或现有的规模上,创业者希望他的企业能够尽可能的增长,员工能够拼命工作。因为他们在不断寻找新趋势和机会,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和新的经营方式。
2大学生创业精神内涵
大学生创业精神是一种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2.1高度的责任心
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人,应当超越现实功利,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理解“为何而生”,认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始终坚持真、善、美的价值原则。不应当是信奉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者,相反,应当具有广泛的人文关怀,充分表现出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自觉履行这种责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把握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2强烈的进取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现代人的灵魂。抱守古训、因循成法,在传统社会中往往受到称道,而在各种变革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它已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障碍。要敢冒险、寻求变革和创新,具有一种超常规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思维定势和构架。
2.3充满自信心
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这里所谓“生存”,不是指一个人自然生命的存在与延续,而是指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独立开辟生活道路、并自主创造人生价值的能力。现代人格强调生命独立自主,有独立面对生活,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其中包括在不同环境中从事不同职业、遇到各种情况时人际交往能力、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大学生具有创业精必要性
3.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创新和创业精神是正常、稳定和持续的。创业精神的核心,是由创业活动的开拓性所决定的。由于创业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就是种创新。因此,创业就意味着创新,创新就意味着突破,创业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培育创新型的人才的过程。
3.2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自主创业是方法之一。通过创业精神的培育,帮助大学毕业生认识到社会上有许多创业机会和有利条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不仅会减轻政府和社会压力,还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则富,节省更多资源。
4大学生创业精神获取途径
4.1系统学习创业课程
创业目标就是人生目标的浓缩,也是人生理想的现实体现。应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端正创业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创业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将创业理想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创业实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让他们创业有动力,学习有典型,追赶有目标。
4.2在实践锻炼中提升
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重在实践训练,积极的实践能带来及时的反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节节成功的喜悦;切切实实地投人创业实践中去,定能磨练出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只有经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加明晰,创业信念才会更加强烈,才会形成良好的创业习惯和人格。
4.3在环境中考验与磨砺
首先,经受竞争环境考验。不良的创业心理品质往往表现于自卑胆怯,它往往来源于成功经验的缺乏。当今社会需要年轻人大胆展示自己,充分发展自己,努力把握各种创业的机会。这就要有敢想、敢做、敢闯、敢冒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只能从行动中来,从竞争中来,从实践中来。因此,年轻人应积极参与竞争中去,不要坐等机会的来临,只要有机会就大胆地去争取,多从事几种职业,多参与几次竞争是好事并非坏事,通过竞争积累成功的经验,取得自信的快乐,战胜孤僻、害羞、怯儒等心理障碍。
其次,经受不利环境的磨砺。生活比别人苦点,工作比别人累点,环境比别人差点,这也是一种磨练创业心理品质的方法。环境在给人施加压力的同时,也为人准备了一份智慧和才能。人们最出色的事业往往是在承受巨大压力下取得的。
创业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路,需要扎扎实实地付出艰苦的努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周直.创业精神及其培育[J].江苏行政学院报,2005(2).
[2]刘振亚.高校开展创业精神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6).
[3]郑解,⒈峰.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J].科技创业,2007(1).
一、创业的本质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的本质是创造,创业是富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与机会结合并创造价值的活动。
创业具有四个特性:一是创业具有新颖性,或者是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是新事业,或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新的规模或新的层次。二是创业具有主动性,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积极进取精神的体现,是使命感的驱使。三是创业具有艰难性。四是创业具有影响性,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创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活出生命意义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创造、创新和创业这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去理解创业的本质。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过程,而创业则是开创某种事业的活动。虽然三者都给予认识主体一种“全新的”感觉,都具有独创性,都含有“创”的成分,但创造强调原创性,创新为“推陈出新”,而创业则注重把创造与创新的东西变成现实,开创出新事业。创造在于它的原创性,能够孕育出前所未有的东西。然而,创造有时并不一定完美,只有创新才能使创造尽善尽美,只有创业才能使创造和创新落到实处。
二、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首先,创业不等于就业。一方面,两者的定义不同。创业是指劳动者个人或团队主动地开创基业和不断创造新事业,并获取创业收入的活动过程,包括一切创新创造活动。而就业是指劳动者个人受雇或从事某一相对稳定的职业,并获得工资性收入或劳动报酬的活动过程,包括受雇企事业单位的正规就业和自谋职业的非正规就业。另一方面,两者的主体不同,创业的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团队,而就业的主体就是个人。其次,创业与就业存在紧密联系。创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创业主体在创业过程中,会对社会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即消灭旧的就业岗位,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最后,创业者不一定都是就业者,就业者也不一定是创业者。就业活动必然为就业者带来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但创业则不一定。由于创业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具有一定风险性,因此创业者有可能创业失败而带来损失,也可能成功创业带来大大超过一般就业收入的风险收益。
三、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是“敢创业”,即要有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实质可以概括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善于学习、勤于实践;住机遇、拼搏进取;实事求是、敢于冒险;团结协作、同心同德;诚实守信、以义取利;追求卓越、永不止步。创业精神是激发大学生创业冲动的源泉,是支撑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灵魂。拥有创业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信念坚定、目标明确、意志顽强,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创业精神的首要涵义就是有信念。信念是生命的力量,是创立事业之本,信念是创业的原动力。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相信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其次是自强。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不贪图眼前的利益,不依恋平淡的生活,敢于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与才干,勇于使自己成为生活与事业的强者。再次是自主。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直至达到成功的彼岸。最后是自立。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四、创业的激情与实践
创业的首要条件是创业激情。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激情是人的意趣和性情的自然表达,是创意的源泉,也是提升和凝聚人气的途径。没有理性,不可能生成实力,而没有激情,则不可能造就魅力。
大学生创业仅有良好的愿望和满腔的激情是不够的,更需要了解创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是一项艰苦复杂、充满挑战的工作,要真正实现创业目标,就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越多、越深,创业活动就越能有效地开展。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会遇到种种无法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经风雨、见世面、炼品质、长才干的最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是一大法宝,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产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及创业心理品质的锻造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郭占恒.金晶瑜.创业的本质是创新[J].浙江经济,2007,(16).
[2]刘绮婷.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情,2008,(22).
[3]马安勤,张日新.论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6).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辅导
[作者简介]邵春玲,义乌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注册会计师,浙江义乌3220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6―0145―03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据资料显示,2006年与2005年同期相比,大学生供应量上升了22%,需求量则下降了22%。估计2008年高校普通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同比2007年增幅19.9%,而社会有效岗位增幅仅为5%。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激增,使就业形势越发严峻。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求高职大学生毕业后学会主动就业,即创业。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简述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在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应用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创业精神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提升创业素质。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在缺乏创业教育的情况下,虽然面对众多的创业机会,但部分大学生创业意识相对较弱,创业发展艰难。成功率低。创业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把握创业机会,在创业道路上顺利前进。创业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
1 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业者不仅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作基础,更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创业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培养学生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克难奋进的创业意志和品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积极参加创业实践,培养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全才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创业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市场调查、可行性研究、企业注册、开业准备、市场营销、企业生存和发展等方面,涉及企业从无到有并保持有续发展的整个过程。创业者接受了创业教育,了解了创业知识,必然有利于创业的进程。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素质与创业意识,为他们自主创业做好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创业教育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创业教育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就业。大学毕业生创办“民营性质”的小企业,既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具有重大的作用。
三、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世界经济强国美国,学生目前的就业倾向开始发生变化。知名的大企业或顾问公司不再是优秀MBA学生的就业首选。哈佛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对于2007年毕业的MBA学生进行就业倾向调查,发现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希望能够自己创业或在新创的企业中工作。
顺应这股新潮流,欧美各国主要大学在几年前就开始倡导创业管理教育,有些学校甚至将创业管理作为MBA教育的核心课程,有关教师也纷纷撰写创业管理教科书。目前在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277个与创业有关的职位,4种相关的学术刊物,核心的管理杂志也对创业非常关注,有100个以上的创业中心。在美国创业教育主要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
四、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上世纪末一些高校自发地开展了创业教育探索,如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几所高校分别为在校生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清华大学则首开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先河。正是这些创业教育课程和活动,拉开了中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序幕。
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标志着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从此。“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中美两国大学生创业特点的比较
在投资方式上,两国大学生都没有雄厚的物资基础,资金有限,唯有利用专利、专业技术或者高新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多数创业者都是由技术人员向管理和经营人员转化的。两国从政府到社会、高校以及传媒都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创业。
两国大学生创业的不同点首先是创业教育起步时间的不同。大学生创业热起源于美国大学生的1983年创业计划大赛,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而在中国,1998年5月,清华大学才举行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中国政府出台政策,社会和校方为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些帮助,比如管理咨询和商务培训等等;而美国有关部门仅是营造一种气氛和环境,学生公司从成立那天起就完全接受市场的考验。
在吸收风险投资上,两国也有较大的差异。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足,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齐全,因而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多数都具有可行性,市场前景好,容易得到风险投资,公司发展快。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二级市场尚在酝酿中,融资相当困难。大学生们由于缺乏资金和时间,因而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于实践。
六、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重并举 构建一套适应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摒弃独立分散的课程设置,将市场营销、创业与风险投资管理、中小企业管理、生产运作、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有机结合,在教育教学体系中融合创业教育,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教材内容应包括创业风险、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创业能力、创业理论、创业指导、创业法制常识等内容,以学生创业需要为切入点,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创业教育中,积极推行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重并举的制
度。学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设置专业等具体情况,申报和设立各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如营销师、软件程序员、物流师、企业培训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电子商务师、高级营销员、心理咨询师、土建预算师、安装预算师、房地产策划师、会计从业资格等等,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创造条件。
(二)建立和完善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高校应重视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进行选拔和专门培训,同时聘请来自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兼职教师,特别是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或高级管理人员来校讲授相关课程。在日常管理中,高校应鼓励教师从事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创业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的课程开设与教育效果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教师不仅可以以自己的创业精神感染学生,而且可以将学生纳入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直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加强创业辅导,成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创业教育专家张竹筠说,创业辅导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软件部分主要是各种形式的创业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咨询。依托高校相关机构组建由教师、企业家等组成的顾问团队,成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进行实际案例教学。学生在创业中心的指导下,可以了解如何解决创业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内容应涵盖从机会寻找、项目筛选到企业开办,直至创业企业的运营管理等学生创业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诸如:融资、财务管理、生产运作、市场开拓、收购兼并、将科研成果转化及产品开发等等。
硬件部分可以是场地、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扶持、优惠等,如现有的各种实验室、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园、孵化器等提供的服务。在日常教学中应增加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践时间,使学生有机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可尝试在校内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或创业园,鼓励师生在创业园内体验创业,或实战训练。培养学生商业敏感度,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创造创业氛围,定期举办创业大赛
在校园内营造崇尚创业的氛围,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和勇气。组织“创业设计大赛”、“策划我的企业”、“金点子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充分利用校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和橱窗等多渠道,宣传学生创新创业。树立创业典范,强化学生的创业观念,创造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为创业学生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
大学生实施自主创业,迫切需要资金扶持。政府可以联合银行给创业毕业生的借贷以特殊优待,比如,在创业之初,可适当的减免创业毕业生的利息、放宽借贷条件或政府做担保。同时,政府应鼓励公司和企业家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风险投资,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公司和企业对创业毕业生投资,与创业毕业生共谋发展。学校也应积极帮助学生创造条件,吸引投资,或建立创业基金,直接为具备可行性的创业项目提供一定资金支持,推动创业计划走向市场。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涯发展
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大学实行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方兴未艾,已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工科作为我国的第一大学科,也拥有最多的专业和师生,对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思考,对培养具备创新性和创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尤为重要。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99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京会议上针对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or Enterprise Education)的定义,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1]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广义定义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我国,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和“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建立在创新与创业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创业型经济”也应运而生。“创业型经济”需要的是能把创业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创新,高校的创业教育恰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创新型企业成长的需求,成为“创业型经济”的优秀创业人才。教育部在199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使创业教育成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其中有5所为工科类高校。2005年,、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将在国际上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KAB项目引入中国,到目前我国已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开展了一系列创业教育课外延展活动并进行了相关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工作。[2]
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综合式创业教育,以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其特点是以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既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也注重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并建立了若干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3]
二是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为重点,进行商业化运作,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3]
三是课堂式创业教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完善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3]
此外还有结合地域特点的温州模式创业教育,借鉴温州企业成长经历,鼓励学生建立创业工作室,尝试开展创业活动。[4]
2.我国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必须认识到工科类高校由于在专业背景和教育模式上与综合类和文科类高校存在差异,导致创业教育的实施存在不同。工科类院校往往会结合自身特色,着重于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利用工科学生的技术特长进行科技创业。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工科类高校认识到,只依靠技术驱动的创业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模式,并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创业教育开展的整体情况来看,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1)创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缺乏较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为目标,并不是要让学生马上去创业,而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素质基础。因此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开设几门课程和进行一些创业实践活动。目前我国高校中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大都是借鉴一些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并未形成适合我国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反映到创业教育实践中,各高校虽然都在努力探求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模式、管理模式等问题,但都未能真正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有机融合,在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教育规范等方面也无依可循,没有一整套较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的学科化、体系化还很薄弱,同时缺乏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
(2)在创业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的全面完善。创业知识结构一般包括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人文素养等,创业能力主要是指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5]由于工科专业的专业性较强,在教育学习过程中,过多的偏重于对所学专业技术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的培养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不少工科类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很多教育工作者片面强调专业技术知识在创业中的作用,后两类知识往往被忽视,而无数创业实践表明,经营管理知识和人文素养往往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创业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的培养也未被很好地重视,造成部分工科大学生在进入创业实践环节后体现出这些能力的欠缺,影响其在创业道路上的发展。
(3)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工科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在工科类高校中,创业教育主要是以课程教学加实践活动为主。课堂教学的主讲教师大多数是理论出身,甚至有部分教师仅仅是接受过短期培训后就开始给学生授课。实践活动以创业计划竞赛为主要形式,指导教师中辅导员居多。这些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共同特点是普遍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这使得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与创业实践的有效融合较难实现。而在创业教育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教授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相对而言,目前我国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真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还是很少,我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十分滞后。
三、加强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1.引入生涯发展理论,转变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
与发达国家不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源动力之一来自于就业的压力,这使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成为就业教育的补充,变成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缓解就业压力,目标功利化、短期化。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立足于学生的长期生涯发展和全面发展,在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引入在西方和港台地区发展较成熟的生涯发展理论。
生涯发展理论是由职业指导的概念和理论发展而来的,立足于个人整个生涯的发展,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在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运用生涯发展理论,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教育转变,从群体灌输向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服务转变,从以学校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变,树立学生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的观念,让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全过程,教会学生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为其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创业提供素质与能力储备,可以使得创业教育的开展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2.加强和完善适应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创业教育要适应其专业教学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帮助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素质和物质财富。因此,完善适应工程教育背景的课程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创业的一般常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创业的基本素质,创业能力和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等。因此,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一是应注意将工程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将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的创新创业人才,完善创业知识结构。二是将专业知识教育和人文素质、经管类素质教育相结合,强调文理渗透,不同学科间互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三是注重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结合,通过各种创业实践环节,激活理论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业能力。四是借鉴国外与港台地区一些先进的创业教育模式、课程与教学方法来完善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围绕课堂教学的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平台,集成相关课程,与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相结合,丰富创业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形成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创业课程相互渗透与功能互补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开设创业学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与讲座,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知识产业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业内在需求与动机;开设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财务、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等相关课程以完善工科类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开设心理学与创新思维训练相关课程,以促进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等。
3.建立和完善适应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
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是创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程体系的补充,帮助工科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一个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应该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才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发展。
结合工科类大学生的特点,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应以理论教学平台为基础,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通过面上普及性的科技活动和大学生学术性创新研究活动使工科大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训练,并孕育一批可进行市场化的科技作品。然后再通过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和创业实践训练活动让学生演练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并最终使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尝试。
其中,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基地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业计划大赛以及自主创业的载体,通过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术报告会等多样化的活动对工科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与支持,还可设立一些基金项目在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时进行资助,并提供项目咨询、成果转化等技术支持。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可以建在校内也可以建立校外,其类型包括大学生创业岗位、创业实习基地、创业社团实践基地和大学科技创业园(孵化器)等。
4.加强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创业教育中,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实践服务体系都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创业教育师资应该具有创业经历,能够很好地把握社会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与变化,提升创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创业教育涉及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结合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工科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应由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教师、创业专业导师和工科各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兼结合组成。其中,创业教育专业导师尤为重要,其来源除了校内教师外,还应包括创业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风险投资商、创新创业型企业的企业家、创业咨询顾问和律师等兼职师资。
工科院校除了要建立创业专业师资队伍对各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教学外,还应与创业实践服务基地、企业以及地方科技园区建立联动(合作)机制,一方面鼓励校内创业课程教师参与企业运营和管理研究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选派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提高其产业教育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实践服务基地和企业,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经验又有一定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及咨询师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参与讲授一些创业课程,指导创业实践活动;还可以在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中结合企业运行实际,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专业课程教师做导师,结合课程特点和生产实际授课或指导实践,帮助学生掌握企业运行和生产管理实际。
参考文献:
[1]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2004,(2):179.
[2]王扬铭.在大学生众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的战略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7):47-48.
[3]骆守俭,宋来,吴冰.全面工程教育背景下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29-35.
高职院校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对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想不统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想僵化,观念落后,没有及时更新大学生创业理念,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方式不能适应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客观需求。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制度不健全、氛围不浓厚,实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良莠不齐,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
二、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内涵及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现在大学生适应社会变革所要努力培养的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现代人格强调生命独立自主,有独立面对生活,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其中包括在不同环境中从事不同职业、遇到各种情况时人际交往能力、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二、要有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现代人的灵魂。第三、要有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人,应当具有广泛的人文关怀,充分表现出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自觉履行这种责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把握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当超越现实功利,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
另外,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为以下主要特征: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对文化的综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等。
三、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对策思考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必须认清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质和精髓,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牢固树立“三创教育”理念,使三者有机统一,改变原有的以就业指导为创业教育的观念,打破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局限性,创新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是就业的有效途径、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思维,积极营造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改革现有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方法,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评估体系,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评估体系是正确的而且是可行的。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创业潜能的发挥。
(二)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业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养,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优势,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是利用情感优势,促进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及幸福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形成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二是有效地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三是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开展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四是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激发高校大学生的潜在个性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特长和潜能得到发挥。
(三)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
要培养具有独立创业者精神的新型人才,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目前高等学校对相邻学科知识重视不够,要区分不同科类,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工作。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高的素质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四)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自主创业,积极开展岗位创业教育
高等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人才和为经济社会服务。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必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和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强化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五)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在高等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要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制度。有效地把创业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工作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机制,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个性、潜能的提高,努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创立、创建学生能进行综合动手试验的外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并进而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七)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各级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可结合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出台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后自主创业。在我国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应审时度势,打造优势,塑造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大批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创业型大学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教育已纳入到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与相关的行政部门形成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的立体结构的教育体系,其中也包括了大学生创业模块。为了对学院学生的创业情况有一个清晰和准确的认识,课题组从2013年11月-2014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展开调查,调查的范围围绕着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途经、创业素质以及创业教育几个方面进行。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答卷232份。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在校的二、三年级学生,专业以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类为主,两类专业共占所调查对象的90%。调查对象的农村户籍与城市户籍的比例是8∶2,男女比例是7∶3。下面就此次调查的情况进行说明。
一、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的内容
(一)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动机
1.在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上,一部分人的考虑集中在自主创业上,其中二年级的比例为28%,三年级的比例为17%。按照男女性别进行划分,被调查者中,约有35.2%的男生愿意创业,只有18.8%的女生有创业的动机。愿意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比例并没有如想象中的高,二年级的被调查者中比例为29.6%,三年级的被调查者中比例为33%。从男女比例进行分析,在被调查的男生中,约有25.9%的人选择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女生在这个选择上的比例是26.4%。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的考虑更加趋向于理性化,不再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有保障、高福利的单位作为首选,一方面,高职学生意识到上述的单位对学历、文凭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更多的人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以实现自身的价值。究其原因,大专层次学历的学生对“体制内”的不那么感兴趣,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想法更加趋于实际和现实。
2.在对创业的理解问题上,排在前三位的是创业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新理念、管理经验的革新、开办一家企业(公司)。同时大部分人还赞同大学生创业,但同时又认为大学生创业要考虑客观环境的因素,更应该付诸行动。当问及大学生创业的想法来源时,有60%的三年级学生认为主要来源于成功人士的影响,而只有28%的二年级的学生这么认为,其它的权重则分给了家庭和周边的同学朋友这两个选项。
3.在目前大学生创业现状的问题认识上,所有的人都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存在着困难的,排在前两位的是资金和人际关系,其次是社会的关注,只有不到10%的人认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不够完备,不足以应对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创业现状认识比较清晰,懂得在中国现有的社会环境中,资金和人脉成为了创业的有力支撑,同时从数据显示中看出,只有不到2%的人认为创业的困境来自于家庭的不支持。是家庭对自己孩子创业的举动持完全肯定的态度?还是这仅仅是学生一方的主观臆断?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做进一步地分析。
(二)创业选择
1.关于创业领域和创业项目的选择
在三年级的调查对象中,有36%的学生选择从事生产制造和加工贸易;有31%的人选择做规则如特许经营、加盟等;有21%的人选择从事服务行业。在二年级的学生当中,这一选择出现了变化,只有3.9%的人选择从事规则领域;却有41.2%的人选择做技术如科技创意、开发研究等。但是在对待创业项目的选择的基本因素的问题上,所有年级的学生都选择了市场的需求和产品、服务的发展前景,紧接其后的是自身所学的专业和知识结构以及自身可以整合的社会资源,从中能够发现,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能够紧扣市场的需要,把自己的资源也看作是创业项目选择的基本条件。可是在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层面,一些人还是认识不到位,这点在创业领域选择上便可窥见一斑。
2.创业时机的选择
在问及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创业时,绝大部分的人表示要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创业;有11%的人选择在大三临近毕业时进行,这个比例出现在被调查的二年级的学生中;而在被调查的三年级学生中,选择在三年级临近毕业创业的比例出现了下降的势头,仅为9%左右。说明越是临近毕业,或者说即将走入社会的学生的心态更加趋于成熟,也越能够以现实、理智和审慎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创业的问题。
(三)有关创业能力
创业素质与能力是创业者成功创业的条件和手段之一,创业素质及能力的内涵究竟是哪些?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抑或哪个年级,都认为创业能力主要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其次是较好的组织能力,排在第三位的是沟通能力,而个人的专业知识的背景则放在最后。从这个结果能够看出,大学生从社会创业者特别是创业成功者的案例中得出的结论是,个人的专业与创业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
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一些创业能力,但仍然需要继续学习;一部分人认为自己非常缺乏创业能力;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具备创业能力。即使大多数人都清楚创业能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内涵,但是将自身进行衡量和比较的时候,大学生还是明显地缺乏自信和底气,所谓的能力结构组成仅仅是囿于书本知识和课堂讨论,关键还是缺少实践动手的能力,面对具体的事务之时,显得无所适从,自然也就没有底气。
在问到学生参与何种活动有助于提高创业能力的问题时,排在前三位的选项是见习或实习、兼职、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课程。学生干部、社团活动反而排在后面,说明大学生的普遍看法是个人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不能只局限在校园的狭小圈子之中,因此,他们将关注的目光停留在社会中。学校在这个方面的工作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四)有关学校和大学生创业的问题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60%的人认为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持鼓励的态度;10%的人认为学校对大学生创业采取的是不提倡的态度;而30%的人则认为学校是不反对大学生创业。
当涉及到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的支持和平台的问题时,所有调查对象都希望学校提供专家咨询和创业教育;也可以得知,所有学生认为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仍然无法让学生满意。事实上,目前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平台已经不算少了,包括就业与创业课程、个别系部的创业项目或者工作室、社团组织的各级创业设计大赛等,虽然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似乎却未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可能是学校为学生创业提供的平台无法面向全体大学生开放,同时创业项目等的开展缺乏实质性的成效,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在学生中难以扩散形成影响力。当进一步调查希望所在高校提供哪种帮助时,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经常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创业领域专家开设讲座以及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程这三项成为大学生的选择目标。
二、关于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设想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及现实情况可以看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已经比较明确了,比如关于创业的概念、实质是什么?创业者的必备素质与能力何在?他们基本上都能够心中有数。大部分的学生也能够敏锐地发现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涉足的创业领域最好是服务行业,这说明他们的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在调查中也发现我院的学生在创业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们的创业动机和心态不够端正,看到创业的困境不能正确对待甚至是裹足不前;还有些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而形成的粗浅认识,并不能深层次地进行了解,要进入到实践层面了解的人就更加少了。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不清楚,还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大学生创业的一些弊端,弊端的形成也是多种因素合力而造成的,就学校教育层面来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主体部分,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创业,强化创业意识,锻炼创业的胆魄,锤炼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而我院创业教育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却也存在着教育普及度不够;课程的设置难以达标;实践层面的教育更是寥寥无几的问题。就课程设置层面进行分析,学院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创业意识深入人心
创业教育的实质仍然是素质教育,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只是就业教育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另外学校还没有看到创业教育在学生自我发展、学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或者说学校因条件限制而无法开展创业教育,事实上,创业教育是一门概括面非常广泛的课程体系,可以在学院中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同时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或创业的成分,这些课程贯穿学生的全部学业生涯。在大一期间,面向全院的学生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使创业意识在全院学生中得到普及,选修的课程包括:商务谈判、企业家精神、拓展训练等。大二则开设以培养创业精神和意识为主的系列课程如创业学、创业管理入门、创业意识课程、创业管理、创业实务等。大三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现有的专业课程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和创业的设计,学生用作品的形式进行表达。
(二)搭建立体的创业实践平台,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创而不学,学生只会蛮干和苦干;学而不创,学生成为了“纸上谈兵”的人才,只有创学结合才是创业教育的合理正确途径。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社会参与性。创造一切便利条件鼓励学生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一是结合专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生产活动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二是基于现实可能的基础上开展创业大赛等校园实践活动,要求参赛者的项目具备现实性、操作性和市场化的特点,而不是“自娱自乐”的行为。三是在全院选择一些试点班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从学生当中挑选有创业意愿的、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经过测试后,由学院组织进行创业活动,如网上营销、或者将校园的创业基地交由他们进行管理,管理的模式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四是依托校外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单位的管理,设立专门的基金或者奖金,奖励发现新工艺、新技能的学生。
(三)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致力于学生创业人格和精神的培育
学生的创业与学业是一对矛盾体,创业无疑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可避免地有冲突,这就要求学校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给热衷于创业的和敢于创业的学生开辟新的途径。在学校读书的学生边学习边做生意,生意做好了,学习成绩却是一塌糊涂,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所以首先要更新观念,要把创业实践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与理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都看作是好学生。在建立评价体系时,既要大胆创新,又要防止评价的“庸俗化”现象。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将创业实践的成效代替学分,而创业的成效不仅是由老师评判,要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提供坚实的保障机制,为创业教育保驾护航
[关键词] 创业教育;就业形势;创业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39?03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志向,发展创业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重要性的凸显,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因为起步早,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其创业教育已日趋成熟。近些年来我们国家虽然也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开展和支持创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是一个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过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样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学生在知识、能力的培养方面与创新人才的标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国外高等教育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国外的教育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实干经验,通过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完善,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而我们国家的教育长期起来忽视了个人意识的培养,更多注重集体和社会价值的灌输,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自我观念。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自主创新和创业的现实需要。因此开展创业教育既是我们社会的责任,也是高校的当务之急。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只有9%,普通在校大学生总规模为643万人[2]。截止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到31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而同期社会所能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高等教育的增长而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自主创业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既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又能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带动更多人就业。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深入
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而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生事物,虽然高校扩招以前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创业现象,但在国家包分配时代,大多数人还是响应国家号召,服从国家的分配,在那种情况下,创业教育还没有正式开展。我们国家由于创业教育发展较晚,理论体系很不成熟,创业教育学科不健全,创业教育的扶持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还缺乏实践性。高校的创业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就业培训方面,针对创业教育的比较少,创业教育还没纳入大多数高校的整体工作体系中,创业教育还没有上升到理论化的层面,学科体系的建设,课程的开设,教学大纲的规定,评价评估机制的完善等等还处于起步阶段。
2. 缺乏专业的创业教师和团队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的,这种从“校门到校门”的“学院式”教育,缺乏对社会的系统了解,更多的是理论多于实践。而创业教育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对师资力量的要求很高,不仅仅是要求创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如果教师没有实践经验,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3. 缺乏资金和社会的支持
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必备条件,大多数学生往往是刚走向社会,还没有一定的积蓄,缺乏启动资金。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如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校企担保、项目资助等等。但这些措施缺乏衔接性和后续性。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公司或卖或并,一半以上的公司由于资金问题根本无法正常运转[3]。
4. 创业者盲目乐观,对创业的困难认识不足
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盲目乐观,没有风险意识,创业凭借的是一腔热血,对事情的前瞻性缺乏认识,资源的整合、市场的预期、组织的管理、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都比较弱,大多急功近利,想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收益,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会灰心丧气,承受失败和风险的能力较弱,另外存在眼高手低现象。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现实挑战和心理压力的活动,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还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这是进行创业的必备基础,相应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社交能力,也是创业不可缺少的条件。
5. 创业教育的形式单一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形式比较单一。首先是教学模式单一,还是停留在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为就业而创业的被动型适应模式,忽视了人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形成开放的、互动的教学模式。大多还是停留在学习书本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等理论层面,没有真正深入社会实践。教学的方法单一,我国当前的创业教育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内容单一,大多还停留在开设一些创业课程等理论层面,没有突破课堂的限制,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性,需要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理念的引领我国创业教育的内涵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人们对于创业教育的定义仍处于言人人殊的状态,多种多样的创业教育内涵的论述,致使人们对于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柯林•博尔认为:创业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它是未来的人应创业教育内涵认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需要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理念的引领该掌握的“第三本护照”。美国CELCEE将创业教育定义为:通过运用概念和技能来辨别容易被他人忽略的机会,通过培养自己的知识技能、洞察力和自我评估能力以采取果断的行动的过程。杨艳萍在《创业学》一书中,将创业教育定义为: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以满足其自谋职业或创业致富需要进行的教育活动;广义的创业教育则是适应创业社会需要、个人创业需要与个人创业素质发展需要进行的教育活动。我国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传授商业机会、创办小企业、管理小企业的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从创业的过程来实施创业教育。若要改变当下的这种现状,我们需要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理念引导。美国百森商学院是创业学领域的领导者,就是以创业教育方面的特色和专长著名世界。他们之所以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即创业教育应该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提出了“第三本护照”的观念与美国百森威的创业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看到创业技能的重要性,更要意识到以“创新”为核心创业教育理念在创业过程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只有“创新”教育理念的引导,我们才不会出现创业教育价值选择等方面方向上的错误,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创业教育目标定位模糊,需要考虑学校、学生不同的需求确立具体的目标
我国创业教育目标借鉴国外的创业教育目标,更多地关注了目标本身及社会的需要,对人的发展问题关注不够,创业教育目标定位比较模糊。国外学者一般根据创业所需要的素质要素分为几大类,比如Sexton和Kasarda(1992)认为,创业教育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个:一是帮助学生为将来生活做好准备;二是增加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三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抱负;四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很多学者在制定创业教育目标的时候借鉴了国外的创业教育目标。比如李景旺认为,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使受教育者具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形成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具备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党的十七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引领下,创业教育的目标又要更加注重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因此,在创业教育总体目标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不同的学校、学生的需要确立具体的创业教育目标。
1.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确立具体创业教育目标
我国有普通高等院校2442所,其中本科院校1145所,独立院校303所。我国高校分为“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在“985”、“211”中也是分类的,而高校依据不同的层级在自身发展程度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按学校的定位我国的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除此以外我国还有师范类、医科类、农林类等各具特色的高校。因此,学校自身在制定创业教育的目标时应该在发展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校所处层级以及学校本身的特色。比如,复旦大学设有人文学院、外文学院等8个文科类院系,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9个理工科学院。从院系设置和规模来看,复旦大学的文科实力更加雄厚。在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的指导下,学校就更加重视将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特色的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上海交通大学理科的实力比文科的实力更加雄厚,它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进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在这个根本目标之下,上海交通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技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在设定自身的创业教育目标时应该考虑自身的特色。
2.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确立具体创业教育目标
有研究者将创业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第二层是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第三层是新企业的创办者。目前高校进行的创业教育普遍认为是在培养新企业的创办者。然而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创业教育也需要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设立不同的培养模式及其目标。也就是小部分的学生致力于创业,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绝大部分人将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在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确目标,进行分层创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创业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需要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市场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说到创业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现代的苹果创始者乔布斯,他在学业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出来创业,建立了苹果公司,还有我们的微软天才比尔盖茨,高中都没有上完就出去创业,成为了世界首富。但是他们是唯一的,也是幸运的,创业并没有那么简单。对于现阶段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并且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也特别小,而且大学生创业需要自己来承担相当大的风险,社会并没有给大学生一个优惠的创业政策,也没有任何完善的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所以即使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和经营环境,但也有很多人选择放弃自己创业。还有许多大学生选择自己创业是被迫的,本身并没有热情去投入到自己创业的方面,往往是在就业压力下被动选择,这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就是有很多高校对于学生实践并不是特别重视,每天上不完的理论课,使大学生在学校犹如一个空壳,没有实践能力没有思想,成为一个低头族,每天空幻想。要想大学生创业真正实现起来,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如下培养。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要想真正的实现创业,首先要从大学生本身改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将我们所学习的创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我们创业的能力和动力。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再就是一些外在的因素,例如促使学校可以安排一些校外的培训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要沉迷于手机及网络游戏,再就是学校增加一些和创业有关的课程,增加一些专业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辅导,平时多举办一些创业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增加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兴趣。我针对我们学校的现状,发现了一个商机,有一次我问了一个喜欢芭蕾舞的人为什么喜欢芭蕾舞?她说她喜欢踮起脚的感觉,世界都在她眼前。对,踮起脚的感觉是很好,当我们穿上能带你滑翔的冰刀鞋时的感觉呢?是不是更好,冬季大多数学生没有冰刀,因此我考虑在冰场租冰刀。对于冰刀它就是装在冰鞋底下的钢制刀状物,有球刀,跑刀和花样刀三种。
三、结论风险分析与创业建议
做每一个创业都是有风险的,起先可能不被大多数学生所熟知,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你的创业,也可能我的宣传力度不够,得不到广大学生的重视,知名度没有就不可能有买家,再就是有可能,有一部分竞争者的出现,加大了行业间的竞争,导致了狼多肉少的现状,使我们的收益减少,竞争者突然增多,利益共享会导致收益减少,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我作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所以大学生创业同时也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还有政府的帮扶作用,如果国家和社会都大力支持,学校还重点培养,那么我国就不会每年都重复着今年有多少失业的学生,今年就业率有多么紧张,就不会出现在应聘现场人挨人、人挤人的现象,同时也会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的发展,所以对此我对现在的大学生提供了以下几点意见。
1.要有强烈的危机感
高中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到了大学就好了,但是你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轻松了。真正的竞争还没有开始。大学只不过是人生大竞争的前奏。我们都学过一句话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大学生活就不会有计划,有收获,很快就会过去,就会影响大到走上社会的就业和生存问题,所以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一定要知道和牢记这样几件事情:首先,对于现在的基本国情来看,如果你还不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狼多肉少的局面会使我们毕业后手足无措,其次就是,未来的社会和成长只有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和相当的厉害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才能应对各种未知的困难和挫折。最后,你要记住大学生远不如以前那么吃香了,本科生遍地都是,研究生都随处可见了,甚至不如中专和技校生好找工作,所以我们要先有创业意识,先下手抢占先机,俗话说笨鸟先飞嘛!
2.我们对未来要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就是我们航海时的灯塔,就是我前行是的指南针,就是我们动力的源泉。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就没有压力。现在许多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能得到什么,现在需要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有不少学生说起目标,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这就是你理想的大学的吗,难道我们真的要成为21世纪的低头族吗?想要成为一个被人唾弃的手机族吗?今日事今日毕,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哪怕小到今天少玩一个小时手机,你要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我们每一天的进步都会让你将来无悔的过后半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大学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给自己一个目标,给青春一个动力。没有任何一个航海家会畏惧大风大浪,没有任何人一个创业者会畏惧前方荆棘,锁定目标你就是下一个赢家。
3.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机会
大学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只有一次,时间不可逆转,我们必须珍惜当下。作为一个学生就要把学摆在首位,如果在大学期间你不抓住机会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而只顾着谈恋爱,通宵上网玩游戏、旷课逃学,最后吃亏受苦的是自己。因为你浪费了你人生最重要的青春年华,这三四年里将是你认识学习接受知识最好的年龄,即使你将来付出几倍的代价,也无法挽回这个损失。甚至永远也弥补不了这种过错。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挥霍青春,浪费时间。特别是花费了父母巨大的经济代价并承担着家人无比希望的大学生就更是如此。大学应该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是你成为下一个CEO的训练之地。
参考文献
[1] 徐小洲. 国外中学 创业教育 [M].浙江.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李莉丽,龙希利.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浙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钟晓红.大学生创业教育[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任勇.中职生创业设计方案精选[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5]谭一平,叶坤妮.职校生创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傅兆麟,谢红霞,兰希秀.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与成功教育教程[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7]石国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M].研究出版社.2011
[8]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教育[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9]葛玉会,李肖鸣,申舒萌.大学生创业测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张子睿.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技能提升[M].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钱丁丁 1993.11 浙江宁波市 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生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部分专家认为,创业的基本素质包含四大要素: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及创业社会知识结构。笔者重点围绕这四个方面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25个题项,向常州地区的4个本科院校(江苏工业学院、常州工学院、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和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以及2个高职院校(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女大学生发放。为了使调查问卷具有代表性,比较客观地反映现实状况,问卷按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年级进行控制性的发放,共计发放560份,收回有效问卷534份,其中接受调查的低年级学生(一年级和二年级)占58%,高年级学生(三年级和四年级)占42 %;专业方向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机械制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服装与设计和广告学等10个专业;文科类专业占43%,艺术类专业占8%,工科类专业占49%。
二、女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在534份有效问卷中,78%的女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高职女学生很感兴趣占39%,比较感兴趣占30%;本科女学生中很感兴趣占57%,比较有兴趣占29%;就创业前景而言,38%的女大学生预测有压力,34%的女大学生对前景感到渺茫;一旦毕业马上开展创业的女大学生仅占7%。数据表明女大学生对创业有向往,但缺乏足够的信心,女大学生创业呈现“虚软”现象。
2.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等方面。调查的统计结果依次为学习能力(44%)、合作能力(35%)、应变能力(9%)、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各为6%。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比例居高,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能力潜质和健康的精神风貌;而创新能力比例处于低位则是众所周知的长期应试教育的体现,领导能力比例较低则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有关。
3.创业的心理品质和价值取向
对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品质从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缜密性、外向性和合作性八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结果依次为坚韧性(53%)、合作性(34%)、独立性(33%)、适应性(31%)、敢为性(19%)、缜密性(16%)、克制性(13%)和外向性(9%),结果显示当代女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意志力,合作和独立精神。从创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结果看,女大学生对“创业目的”的选择依次是挑战自我(44%),解决自身就业(23%),获取更多财富(22%)。由此可见,大多数女大学生并没有将获取财富作为创业的首要目的,更多关注工作的自主性和实现自我发展等内在素质的提升,创业的目的性比较理性。
三、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1.创业意识方面:更新就业观念
创业意识培养是创业教育的灵魂。当代女大学生对创业怀有强烈的愿望,正确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但她们对创业处于观望状态。在一些女大学生的头脑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以及成功的女性会被看作是“女强人”,“铁娘子”,“不是纯粹的女人”等传统的消极观念所束缚,不能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导致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不愿或不敢选择创业。
2.心理品质方面:充分发挥特质
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保障,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有不同于男性的美德和特质并具有自身的优势,例如在语言驾驭,文字运用,形象思维,人际交往,问题考虑以及对待工作认真细致,专一耐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女性也有自信心不足,依赖性高和敢为性不强的劣势。相关调查表明,女性在创业方面表现出与男性不同的特质,她们更适合于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创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尤其集中在批零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统计数据表明,该比例达到89%。,她们创业的主要形式是个体经营或民营小企业。
3.创业能力方面:加强实际锻炼
创业能力集中体现女大学生迅速判断市场机会的意识,准确把握市场趋势的素质和有效组织生产的决策水平。一般来说,创业能力包括基本知识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业能力训练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的主要是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训练相对较少,有关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训练则更少。创业有成效,需要接受创新教育,提升创新能力,要善于学习,勇于创造。创业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各类创业实践活动进行锻炼,学校理应设立女大学生创业基金,成立女大学生社团或女大学生创业协会,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组织“挑战杯”、“创新杯”等各类科技竞赛,开展创业沙龙、生存训练和创业研讨,创建校内外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让女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与创业相关的活动,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提高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项目;指导工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193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49-01
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面对的就业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创业梦想,高校应积极推进相关就业指导工作,以此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1 当前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难题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就对创业教育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功利心理越来越明显;同时,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也并不完善,种种问题导致了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受到阻碍;同时,也更容易对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商业的价值评判。其次,当前,我国的高校中一直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在创业基金、教材和师资等方面都十分有限,无法真正满足现代创业教育的需求。此外,创业教育的相关机制方面也不够完善,在一部分高校中,创业教育仍然没有落实到课堂中去,对日后的创业教育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 如何开展好大学生创业项目指导工作
2.1 注重资源整合
我国高校应积极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落实,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推动社会经济和人才的双向发展。对此,高校应不断的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学校学生教育协调工作;同时,充分的发挥出教师的力量和优势,整合校园内外资源,方便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开展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的理念能够不断地深入人心,促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应认真地对创业指导教师进行培养,以便发挥出教师的重要价值,在日常工作中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创业指导培训的条件;同时,积极引进社会中的优秀创业人才作为创业指导的兼职教师,使高校校园创立出一支属于自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此外,重视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硬件支持,充分利用技术开发区或者工业园区等地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地,并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只有将校内外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起一切可利用资源,才能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
2.2 完善课程教育
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学校应积极对传统理念教学进行变革,更多的研发实践教学内容。例如:找相关的企业创始人或者优秀创业者到学校来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学校应重视起对学生的创业知识普及。除了在学校必要的创业指导课程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展开其他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帮助学生对创业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2.3 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大学生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有着各自的爱好,据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到更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同时,进行一些专业知识上的辅导,从根本上推动学生课余生活的发展,并提升学生团队得到研究能力。在经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之后,校园创业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2]。此外,学校应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大学生能够早一些适应社会的发展,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和指导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作为一个成年人,面对困难需要有一颗坚强的新,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的时代物质比较丰富,受到父母的宠爱,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普遍依赖性较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又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精神。面对当今社会就业的竞争压力,很多的大学生都明显感觉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创业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幻想,但由于没有社会经验,当面对社会市场时仍然会出现紧张的不知所措的情况。对此,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毅力,养成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兴趣爱好等,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大学毕业生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进行自主创业这些都是不容易的,需要认识到社会的现实情况;同时,又具备不卑不亢的乐观心态,积极参与到市场环境中,感受社会[3]。此外,创业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创业观念,正视社会发展,面对困难学会自我鼓励和排解;同时,培养一定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的能力等。大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的能力,与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善于沟通,在受到挫折时不放弃,勇敢地前行。这样才能在面对今后的社会压力时,轻松地面对,走向更美好的创业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吴薇.构建促进研究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2(19):4-6.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
一、背景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99万人,为历届人数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部确定九所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有步骤有层次地在这些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的产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不浓
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很多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始于创业大赛,学校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集中在少数能够取得创业竞赛优秀成绩的学生上。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件高不可攀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精英色彩。很多大学只局限于为学生开设相关的创业教育讲座,真正的创业教育活动不是很多。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协会,但是也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参加,创业教育在学生当中的普及面非常有限,创业文化氛围不浓,缺少创业意识熏陶的环境,导致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强。
2、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
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存在课时少、讲授的内容与实际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学生在学校不能系统地接受创业教育和培训,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应该吸收到创业教育的课程当中,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都是一些陈旧的知识,那将很难用来指导创业实践。
3、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大部分高校都缺乏一支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高校都没有专职的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很多教师只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4、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目前创业教育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的,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能及时地解答学生的疑问,难以做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网络的普及为扩大创业教育的受益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最新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数达到5.91亿人,30岁以下网民人数的比例为54%,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这说明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力军。而随时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接触网络,这就从客观上为创业教育覆盖全体大学生提供了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创建创业教育专题网站,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开设创业教育网上课堂,拓展创业教育的空间;开展创业教育网络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创业教育网络答疑,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开展创业人物访谈,鼓励学生的创业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创业教育的受益面。
2、网络的各种应用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多种资源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讲座等形式获取的创业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创业网站、网络课堂、创业在线访谈、创业在线答疑等形式可以更全面地获取创业知识或指导创业实践。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的网络技术,通过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QQ群、论坛、微博等形式,形成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
3、利用模拟软件体验创业过程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企业经营类的模拟软件不断被开发出来。例如,温州大学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引进了一款名为“Going Solo”的创业教育软件,可以虚拟出商业投资环境,在这款软件当中,通过成立多家珠宝公司,同时展开各项经营业务,可以让学生边玩游戏边学创业。学生通过这样的培训,会真正感受到市场的魅力,同时也会感受市场的残酷。这种介于传统创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教育,既可以避免一味的理论灌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也避免了盲目投身创业实践带来的失败风险。
四、基于网络环境的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原则
1、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上不仅有海量的信息,同时网络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通过网络呈现的信息容易被学生接受。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信息资源,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高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收集互联网上有关创业教育的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创建基于校园网的创业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有关创业政策、创业案例、创业人物、创业课堂等丰富的信息。
2、环境的虚拟性
创业教育的目的不能简单的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在模拟创业教育软件创设的虚拟环境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某一个角色,体验真实的创业过程。这样可以避免投身创业实践的风险,更好地锻炼提升了学生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3、交流方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时空的限制,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和交流,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地解答,从而影响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构建在线交流平台至关重要。计算机网络提供了多种交流方式,如实时交流方式(在线聊天室、QQ群等)以及非实时交流方式(微博、论坛等)。师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深入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五、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网络汇集了大量的知识性或技巧性的阅读材料,供大学生依托互联网自主学习。在网络环境下的创业教育使大学生自主性、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欧阳朔斯、易玄.曾莉.关于构建大学生创业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设想[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
[2] 安俊学、董凤丽、闫明.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