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工程就业方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

第1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 索赔; 预防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1-0090-03

收稿日期:2005-11-28

作者简介:姜早龙,硕士,讲师,湖南临湘人,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郭天赋,湖北荆门人,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

索赔是指在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作为合同中合法的权利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受到损失,向对方提出赔偿要求,包括经济补偿和(或)时间补偿要求。虽然建设工程索赔是维护建设工程合同签约者合法利益的一项根本性管理措施。但是从建设工程合同双方利益、建设工程整体效益、社会效益出发,建设工程索赔的发生次数越少越好。因为建设工程索赔不仅花费建设工程合同双方主体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导致建设工程合同双方主体之间关系紧张,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顺利履行。因此,在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建设工程索赔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建设工程索赔预防是指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来预防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事件的发生。本文拟从前期工作、设计、招投标、施工等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提出业主方应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将索赔发生的概率尽可能的降低,从而达到预防索赔的目的[1]。

1前期工作阶段对索赔的预防

1.1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的条件可能引发索赔事件,业主应要加强工程的风险管理意识,及早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风险来源的可能性,尽早采取措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

1.2 严格控制工程范围

工程范围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工程投资失控,也会引起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施工工期等一系列的变化,都会引发索赔事件的发生。为了避免或减少索赔事件发生,就要要求业主在前期工作阶段对工程做好详细的规划,编写出翔实的设计大纲,考虑各种功能需求,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等环节,做好前期规划,优化网络计划等工作力求精密细致,以减少实施中的返工修改。

2设计阶段对索赔的预防

2.1加强勘测工作

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实际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与勘测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符,设计院不得不修改原设计图,承包商不得不调整施工方案,原因在于勘测深度不够,由于种种原因,项目业主多数不够重视勘测工作,有些项目甚至仅有很少量的勘测资料就开始设计和施工,导致大量的工程变更和索赔。业主应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勘测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事先找出特别重要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充勘测,完善勘测资料,让设计和招标工作建立在翔实的勘测资料基础上,以减少后期的变更索赔。

2.2 确保设计质量

业主应通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赛的方式,选择一家资质等级符合要求、技术能力强、设计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设计单位。避免因设计单位的能力问题而产生设计安全性不够、设计详图不够、设计漏项等设计缺陷,甚至发生错误设计。并且目前业主方在项目决策后要求设计单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招标设计,招标完成后又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满足施工进度的施工图纸。设计单位则疲于应付,很难从时间上保证精心设计,难免出现设计缺陷,从而留下了大量的变更隐患。因此,业主应给设计单位留足设计时间,避免由于时间太仓促致使设计质量低下而导致后期的变更索赔。

在设计图纸完成之后,业主应组织专家作好施工图纸的审查工作。同时,业主应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专业施工图进行对比审查,重点审查各专业施工图之间有无矛盾、有无设计漏项、是否足够具体。严格的施工图审查将会极大地减轻施工阶段的变更和索赔风险[2]。

2.3 避免或减少设计变更

在索赔事件中,由设计变更而引起的索赔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般表现为项目增加、工程量增加、从而造成费用增加、工期延长。设计变更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为设计单位修改设计缺陷而引起的变更;②业主对方案考虑不周或迟迟不能确定,在施工阶段才做出修改调整决定,要求设计单位修改设计; ③由于对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勘测深度不够,施工过程中实际情况与勘测资料不符,导致被动修改设计,进行变更。

业主应对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反复推敲,经深思熟虑后再做是否同意的决定。设计方案一经确定,无特殊情况业主不要轻易变更。否则将干扰承包商的施工进度计划,导致承包商向业主提出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如果变更过多,造成合同外项目增加较多,招标内容与实际结算内容差异较大,必然引起合同纠纷。即便是单价合同,如工程量变动过大,影响到承包商的施工布置、施工设备和劳动力的配置,也会引起重新议定单价的问题。善于利用索赔的承包商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进行讨价的,而且工程一经变更,容易失去原定的质量、进度与价格方面的约束,最终造成投资大幅度增加。

3招标阶段对索赔的预防

3.1 精心制定招标文件

在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编制阶段, 编写人员必须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以及各个分项环节, 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够准确预测和预见承包商可能提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意向的具体环节;对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每个句、词、字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应做到无懈可击,且符合法律与惯例,表达意思准确到位,并避免词句产生歧义或多义。如果需要编制标底的话,业主必须科学、合理、准确和适当地制定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标底。在编制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标底时,业主应采用通用的定额取费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同时还应进行大量细致地前期调研,找出符合建设工程质量要求,且运费及报价等均为最合理低价的各种材料及设备的进出场价格。

3.2 严格资格预审

在资格预审的过程中,应严格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预审财务状况,主要审查承包商的公司法人资格和基本概况、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有关银行的资信证明及可获得的信贷金额等。若财务状况差,承包商无法保证工程正常施工必须的流动资金,业主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承包商陷入财务困难,很可能寄希望于索赔来增加工程进度款,这会增大业主方索赔管理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如果承包商发生债务上的原因而违约,业主采取终止合同、进驻现场的方式遭受的损失可能比资助承包商渡过难关更大,因而被迫同意相关的索赔。

(2)预审技术资历。主要审查承包商的工程管理层次和机制、主要管理人员的履历、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的有关素质、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数量及搭配情况等。

(3)预审施工经验。主要审查承包商是否具有与拟招标项目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类似工地条件的工作纪录、已完工项目建设方出具的书面证明、机械设备状况(承包商可用于本工程的大型机械设备能力及其设备寿命状态,尤其是关键设备)等。技术能力差、施工经验不足是工程进度缓慢、工程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如果出现这种不利情况,即使业主方能采取有利的索赔措施,免受工期延迟和工程质量差的损失,也有害于项目目标的实现。

(4)预审履约信誉。主要审查承包商是否诚实信用、公平合作,是否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以及非正常终止合同占全部合同的比例、索赔的金额占合同价的比例、已完工程业主对承包商的评价等。信誉差的承包商,往往采用低价中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遗余力地进行索赔。这会给业主的索赔管理工作增加很多困难,如果工作不力,还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3]。

3.3 重视现场踏勘和答疑

根据招标阶段业主的工作流程,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标书发售后的指定日期,业主集通过资格预审并购买了招标文件的投标单位,对该工程进行现场踏勘,随后召开招标答疑会。在答疑会上,各投标单位可以就招标文件、现场踏勘情况等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不提出问题者,意味着默认招标文件、现场踏勘情况。业主应同样以书面形式向所有投标单位颁发质疑的问题和解答。通过组织现场踏勘和召开答疑会,可以帮助投标单位进一步熟悉工程现场条件和理解招标文件,发现招标文件中的描述与现场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地方,对索赔管理工作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合同条件中一般规定:“承包商在送交投标书以前,已对现场和周围环境以及可以得到的与现场有关的资料进行了视察和检查,应当认为承包商的招标书是以业主方所提供的资料和他自己进行的视察与检查为依据”。如果工程实施时遇到招标文件中未作描述,而现场踏勘是可以发现和了解到的情况,承包商据此索赔时,业主可以以此为依据,拒绝索赔。

3.4 严格进行评标

业主应对承包商报价的平衡性、施工技术方案以及投入人员、设备等进行综合审查。在建设工程招标过程中,承包商为了获取主动,往往会人为地采用压低报价的策略以获得投标先机,中标后再频繁采用高额索赔的方法获取利润。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业主要详细审查各份标书,并与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标底或基准价进行比较(包括报价的高低及报价构成的合理性),进而将三个有时甚至是全部标书的单价列成表格进行横向比较,以便发现承包商不平衡的报价(特别是严重不平衡的报价)。在此基础上,业主可根据具体情况,或拒绝其不合理的建设工程投标而宣布其标书作废,或者要求承包商对那些问题单价作进一步地澄清,提供更为详细的单价分析计算书和细致的报价分解,以迫使其将那些报高的单价降下来,而减少后期的高额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隐患。

3.5 签订完善的合同

在确定施工单位之后,业主应与承包商签订全面、细致、准确的建设工程合同是预防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款覆盖整个建设工程内容,对可能引起变化的条件如政策变化、地质变化、设计变更、市场变化等因素尽可能考虑周全,尽量避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规定之外的事件发生。所谓细致,是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款要细致入微。所谓准确,是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款必须文字含义准确,对一词多义要有准确注释,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以避免产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争议。并且在制定合同时,必须将工程的风险做公平、合理及有效的分配,清楚每一项风险发生时的责任归属,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在分配风险时,也应以公平的原则,以合同各方较能承担及能有效处理为原则来分配风险。

此外,业主在与承包商签订建设工程合同时,最常用的预防承包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的方式,就是聘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和工程咨询顾问,修改某些常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增加一些限制承包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的条款。

另外,在施工期间,合同双方为了避免小磨擦累计扩大而造成大的争执,可以在合同条款内加入一些预防纠纷的机制,例如香港政府建筑署的“调解争议顾问”的机制。当小磨擦出现时,便由一位中立的调解争议顾问以公平公开的方法为双方解决分歧[4]。

4施工阶段对索赔的预防

4.1 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在合同签订以后,业主应该根据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5]。

(1)业主应及时取得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规定的应由业主办理的各种法律上的许可,及时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要求向承包商提供现场进入和占用权, 因为如果业主不能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要求取得许可并及时向承包商提供现场进人和占用权,可能会导致建设工程不能按照预定的时间开工或者工程拖期,进而导致承包商因工期和费用损失提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

(2)业主一定要注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有关工程款支付的条款规定,尤其是相关条款中的时间限制规定,以避免未遵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关于付款时限规定引起的承包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引起的有关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事项的发生。因为拖欠工程款除了会引起承包商对工程款及其利息的索赔外,如果长期大量拖欠支付工程款还会造成承包商流动资金困难,增加承包商的融资成本,或者导致承包商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暂停施工或放慢施工速度甚至终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情况发生等一系列的问题。

(3)业主不可随意指示承包商改变作业顺序,不能由于业主负责的原因造成承包商的进度延误。因此,为了减少承包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业主要尽量提供施工条件,尤其是要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规定认真履行业主的义务,使承包商能够按照批准的进度计划施工。

(4)业主应及时提供合同中规定由业主负责提供的物资、材料、设备等,以避免因此而造成的索赔。

4.2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在设计阶段对设计变更做出了相应的控制,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工程变更通常会伴随着计划的改变,因而会造成费用的变动和时间的变化,如果工程变更是非承包商的原因引起的,则会造成承包商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因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指令的签发,这就要求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要对可以事先控制的工程变更原因进行分析预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4.3 保存完整的工程纪录

业主在处理施工索赔时所依据的材料是索赔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工程记录,包括业主代表工程记录和监理工程师工程记录。虽然承包商在提交索赔报告时,也要附上证明材料,但并非所有的材料当时都经过业主代表及监理工程师的审查签字,实际上,大量的资料可能是由承包商单方面提供的。如果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不能同时保存自己的记录,将会无法反驳承包商所提供的证据中虚假的部分,因此保存完整全面的工程记录是相当重要的。

按内容范围,工程记录可分为:

(1)工程施工历史记录、会议记录、监理日志、监理月报、业主代表巡视记录、天气记录、设计修改通知和工程变更联系单等;

(2)工程计量和工程款支付记录;

(3)工程质量记录、抽样记录、试验及检验结果与分析记录、各种质量验收记录;

(4)竣工记录。

4.4 加强沟通与协调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实际上许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事件都是由于协调与沟通不畅所造成的,如果经常沟通,则可能在索赔事件发生以前就可以发现,从而通过协调来解决。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业主应该以合同约定为原则,及时与承包商进行沟通,在承包商的损失发生之前采取措施,就可以避免建设工程索赔事件的发生。

4.5 重视监理工程师的作用

监理工程师受业主委托,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监理工程师在很多时候又充当独立的第三方,协调和解决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增进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业主要督促监理工程师按照监理规范严格履行监理合同和监理规划,及时审核并签署工程开工令,检验材料质量,检查承包人按施工规范和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施工的情况,验收已完工程并进行核实计量,审核签署支付申请等等。对不规范的建设工程施工操作、不满意的建设工程,业主要督促监理工程师及时书面通知承包商进行整改,对监理工程师的通知要求置之不理仍我行我素的,业主要及时坚决支持监理工程师向承包商发出停工指令。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因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延误、不当判断造成承包商损害而引发的建设工程索赔事件。

5结语

在建设工程中,业主只有在认识了索赔产生的各种原因,坚持以预防为主,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减少己方的违约行为,加强与承包商的沟通,重视监理方的工作,尽量消除索赔发生的隐患,才能降低索赔发生的概率,从而达到预防索赔的目的[6]。

参考文献:

[1] 刘力,钱雅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88.

[2] 白晓峰.浅论建设项目业主对施工索赔的预防[J].四川水利,2005(1):32-35.

[3] 乔兴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预防措施综合研究[J].重庆建筑,2005(5):42-45.

[4] 丁勇明.加强合同管理预防和减少索赔[J].水力发电,2001(7):7-8.

第2篇

【关键词】业主方 工程建设项目 风险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涉及专业多,及易受外部因素(如政策、经济环境、天气等)的影响等特点,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多、风险影响大。特别是作为项目投资方的业主单位,不仅要对项目建设过程负责,还要考虑前期决策和后期运营的影响。对于业主方而言,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项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建设项目的成功。

1.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1.1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事件或状况,一旦发生,会对至少一个项目目标,如时间、费用、范围或质量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项目风险一般可用损失量C和发生概率P的函数来表示:R=∫(P,C)。

1.2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从认识、识别、分析、评价、处理、监控以及所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指风险管理的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上,采取主动行动,合理地使用自留、规避、减轻、分散或转移等方法和技术对活动或事件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以合理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预定的项目目标。

1.3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作为集成了多项因素的大型活动,具有涉及专业广、干系人多、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内容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高等本质。基于工程建设项目的这些特点,可以归纳出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以下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项目风险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损失可能十分巨大,甚至是灾难性的。

1.4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1)风险管理是与工程管理其他管理职能有机整合。项目风险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现有工程管理的各项职能,在风险管理方法的指导下,对现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职能的强化,与项目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HSE管理等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与现有的工程管理体系、制度、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提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整合其他职能,使风险管理活动落实到项目各项管理活动中。

(2)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须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特性、独特性特性明显。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风险管理要依据特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性、规模、技术专业、工艺程度、工程建设项目类型、项目管理模式以及项目所处地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是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运行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且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不断地进行之中,逐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4)由于项目具有的一次性、阶段性特点,项目立项决策和设计阶段对项目能否成功有根本性的影响,所以这两个阶段的风险管理是难点和重点。

(5)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全方位风险管理。要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每个目标的风险管理(如进度、质量、费用、安全环保等);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每一部位的风险管理(如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制造等);针对建设过程的每个工作环节、针对项目的每个决策的风险管理。

(6)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全员风险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主体、参与主体的所有部门、各部门的所有人员等均须具备风险意识,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基本的风险应对能力、能为专业人员提供基本数据信息。

2.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本部分从项目环境风险、项目本身风险、项目参与主体行为风险三个方面,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2.1项目环境风险

(1)政治环境风险。如政策体系是否完整、连贯、具有一致性、是否透明、政策是否会有变化,政府办事效率高低,地方保护主义是否严重;是否存在腐败现象等。

(2)经济环境风险。如通货膨胀因素、利率变动、税种税率的变动、国家宏观规划调整、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物资设备材料供应水平等因素。

(3)法律环境风险。主要考虑相关法律是否健全,条块之间是否有冲突,政策法规是否有变化等等。

(4)社会环境风险。主要考虑项目所处地区是否存在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不良,是否存在罢工、群殴、破坏、偷盗等现象,是否了解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

(5)自然环境风险。主要考虑当地的工程地质地貌条件,水文气象条件,地震、海啸、洪水、台风等恶劣气候等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

2.2项目本身风险

(1) 项目决策风险。主要考虑项目立项是否存在不可行因素,项目产品市场是否可能发生变化,项目现金流计算是否失误,实施项目需要的资金及其他资源是否能够满足等。

(2) 项目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资料不正确,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缺陷,使用了不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存在重大技术难题等造成的风险。

(3) 项目合同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条款不完整,合同责任与风险分担约定不明确、不公平,合同条款语义模糊,合同有效期规定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

(4) 项目实施和管理风险。

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能力不足等风险;原始勘察依据不全,设计方案缺陷、项目变更过多;设备、施工、工程质量不达标;人工、材料、设备、施工、安装等费用超出预算或失控;设计不能按计划完成,施工不能按时进场,材料设备不能按时到位,工程不能按期完工等;发生保安、偷盗事故等;施工现场发生职业病、传染病等健康事件。

(5)项目试运行与验收风险。试运行方案未审批,试运行所需外部条件不具备,试运行程序与职责不清,验收标准不明确等。

2.3项目参与主体行为风险。

投资者或业主支付能力差、改变投资方向、不履行合同责任等而产生的风险;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设计单位)技术或管理能力不够,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心,不履行合同责任等而产生的风险。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及建议

3.1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可以分为项目的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管理、应对风险规划和监控风险六个过程。

(1)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规划指决定如何开始、规划和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管理规划过程应在项目规划过程的早期完成。

(2)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是指要确定哪些风险会影响项目,并以书面形式记录其特点,并将其特性记载成文。

(3)定性风险分析

定性风险分析指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并对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进行评估。

(4)定量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分析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概率和损失影响幅度进行评估和汇总的基础上。对定性风险分析过程中作为对项目存在潜在重大影响而排序在先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5)风险应对规划

规划风险应对指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消除或减轻风险;还要通过适当的风险转移安排来减轻风险事件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

(6)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指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识别新风险和实施风险应对计划,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

3.2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1)风险回避:在工程项目立项决策时,认真分析风险,对于风险发生频率高、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项目不予批准,或采用其他的替代方案。

(2)风险降低:如通过修改原设计方案,或是增加合作者和入股人来降低和分散风险。

(3)风险转移:对于不易控制的风险,业主方一般可 采用两种转移方法:A、通过签订协议书或合同将风险转移给设计方或承包商。B、保险。即对可能遇见的风险去投保,这是防范风险的最主要的方式。

(4)风险自留:即使对风险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但总是有一部分风险是不可预见的,因而业主方对这种自留风险只有采用在预算价中自留风险费的方法,以应付不测事件。

3.3业主方风险管理建议

(1)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业主方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管理人员的相应管理责任,并设置必要的专门岗位,负责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编制、风险管理责任划分,组织和监督风险管理列表的建立、更新和落实,编制风险管理状况的报告。

(2)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

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多、风险因素不稳定、风险的变数大,而且因素之间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等,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应对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规范地建立、更新和运用风险列表进行风险管理是进行项目风险管理非常有效的工具。

工程项目组织过程结束后,及时总结项目风险管理成果,为以后同类项目提供基础数据和经验。

(3)借助风险管理机构力量

建设项目业主借助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进行建设工程的风险控制,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

(4)投保建设工程保险

建设项目业主可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中通过工程保险等途径消除或转嫁风险。

4.结论

第3篇

3.4建立有效沟通协调机制,保证实现项目总体目标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协调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牵涉面很广很琐碎。项目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表明:没有顺畅的沟通,就没有成功的项目。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规定项目中正式沟通的方式、渠道和时间,是保证工程总体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3.4.1项目经理部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沟通施工单位是工程项目的直接施工者,设计单位是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直接策划者,监理单位是工程项目的最主要监督者,现场多数问题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发现,由设计单位提出具体处理意见。项目经理部与上述三者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能缩短沟通路径,提高反应效率。

3.4.2项目经理部与当地职能部门的沟通基础设施建设通常离不开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在项目实施阶段,业主单位要借用当地的舆论工具加大宣传力度,让当地政府明白此工程产生的正面效应,以取得舆论支持,降低办理手续的难度。

3.4.3项目经理部与公司内部的沟通业主单位的公司领导及相关职能部室永远是项目过程管理中最佳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当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遇到资金、技术等困难时,如果能够及时地进行沟通汇报,就一定会得到最大的支持。与公司的沟通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周例会;②月度检查;③OA系统办公平台等。

3.4.4项目经理部内部的沟通加强项目经理部内部的沟通协调,既可以使参与者真实地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加项目部的凝聚力。因此,项目管理者应该从战略意义上重视项目部的有效沟通,注重在项目部内构造有效的沟通机制。

第4篇

关键词:就业;学生;趋向;工作岗位;分析

建筑工程专业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专业,对人类的“衣食住行”影响非常大。建筑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由此,对该专业的动态实际调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一方面更多学子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就业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就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一个人只有从事某项工作、某种职业,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才能获取生活资料,维持生计,改善生活;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够享受劳动的喜悦,体验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个人自主就业”的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国家在毕业生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对社会的就业观念产生了直接影响。计划经济时期“统招统配”的就业政策决定了毕业生自己不需要找工作,便成为“铁饭碗”的工作。而在双轨制初期,多数人还是国家分配工作,只有少数人自主择业,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期望和要求,主要是考虑自己要找一份怎样的工作,希望可以找到一份工资高、收入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可是,这一期望并不是那么简单,找一份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工作着实很难。

二、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就业期望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自己将要从事工作的工资、福利、职业声望、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工作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期望目标,反映的是就业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就业期望是个包含多维度、多要素的有机系统,对学生就业期望的测量也越来越详细、越来越全面。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就业期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学生就业期望的内容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发展类就业期望,包括单位与个人的发展前景、工作岗位能否发挥个人才干、是否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工作条件如何、用人机制是否灵活等;二是待遇类就业期望,包括工资水平、福利标准、工作的自由与舒适度等;三是声誉类就业期望,包括工作的地点、单位的规模、工作的稳定性、单位的性质等。这三类中,是最关注的是发展类就业期望,其次是待遇类就业期望,最后是声誉类就业期望。总的来看,就业期望就是指对自己就业的预期,是个人对能否就业以及工作状况的期待,是对就业的地区、获得的岗位以及薪水标准等各方面期望的综合体现。

2.研究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是浅析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范围及前景。通过调研分析,数据处理,对建筑行业各种就业趋势全面认识。调查对象为建筑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动态的就业趋势的情况下,采取动态跟踪调研来掌握建筑专业学生就业及发展的情况。表格如下:

建筑专业人才就业调研情况表

三、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就业期望状况

1.就业是学生毕业后的第一选择

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就业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考研究生、出国、创业,但多数毕业生还是选择毕业后先就业。经过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毕业之后有更多的期望,其中,50.5%的被调查者表示毕业后参加工作,37.6%的人要继续学习,11.9%的人还有其他打算。但对建筑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就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调查中90.9%的学生表示要参加工作。从建筑类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的目标来看,“先就业再择业”成为主导思想,66.2%的学毕业生表示就业的目标是先就业后择业,24.4%的人希望是一次性就业,还有3.6%和5.7%的人不想就业和可就业可不就业。

2.学生就业趋向分析

针对毕业生的调查采用电话、邮寄、电子邮件以及毕业生回校四方面同时展开。问卷共发出300份,实际收回282份,统计完有效问卷270份。通过对收回问卷总结分析,为建筑类专业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一手材料,成为各项教学改革的重要借鉴。从调查结果分析,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施工单位,其次为监理单位,其他分别为造价咨询单位、房地产单位等。具体分布见图1。

图1毕业生行业性质分析

毕业生主要工作方向为建筑工程技术方向,其次为道桥工程方向、建筑工程造价方向、建筑装饰方向、建筑安装方向等。

各类建筑行业企业对高职高专技术人才有一定需求,但要求改善人才知识与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与发展;其中企业的37%的技术人才最初学历为高职高专学历。具体需求如图2。各类企业反映大部分学生具备初步上岗就业的能力,但仍有33%的企业反映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能力跟岗位需求差距较大。主要差别见图3。

图2企业人才资源现状分析图 图3人才不满足需要的因素分析图

在中国建筑市场不断完善、建筑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目前我国建筑类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状况严峻的条件下,建筑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要乐观的眼光去自主择业,消除“等、靠、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业人员全国有500万,有大学文凭只有10%。随着政府出台的多项就业优惠措施,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由“毛坯型”向“成品型”转化,社会职业的多样化。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去追寻,未来的路也需要自己去探索,需要自己去努力,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为那幅心中的美景而坚持不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就业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75-0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各职业院校面临的难题。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提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就对高职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总体来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所涉行业包括建筑业、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业、路桥施工、政府机关以及科研单位等。本文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沟通协调能力和就业心态加以分析,同时通过层次性、递阶性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工地实际资料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重视专业优势的培养

随着房地产发展日趋平稳,市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别是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会一门专业技能尤为重要,而高职院校的生源良莠不齐,这就需要从教学的源头抓起,制订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邀请企事业用人单位和学校一起制定,把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职业技能课结合起来。同时采用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把课堂教学内容全部融入对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坚持在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实地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进而查漏补缺,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元的,毕业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工地实际资料来充实自我,学校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实训等手段更加直观地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进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提出,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由全面化变得更加专业化,用人单位选人原则逐渐由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向专业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而很多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太多,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加上很多专业课理论教学知识点偏难、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很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缺乏动手能力,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感到迷惘。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训环节的开展,以便学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环节。实习实训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可以检验出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知识掌握程度。在实习实训环节可以采用案例导入的方法,例如墙体裂缝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分析。首先,从材料角度分析水泥强度、砂子的细度模数;其次,从配合比的角度检验混凝土和砂浆试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材料和配合比都满足要求,还可以从施工工艺和工人的施工水平上找原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回忆学过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实体建筑物中发现问题,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最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或者在以后的施工中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唯有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学生个体之间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理解能力较好、知识技能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加大难度,找一些对综合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实训任务来做,如某个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让学生根据参观过的工地现场,独自考虑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进行施工区域的划分、建筑材料的放置、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等,进而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而针对理解能力较差、知识技能掌握较慢的学生,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学生逐步完成各个单项的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如果能够持续这样进行,相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三)推进校企合作深化工程。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校企合作是搭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明确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从而改进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可以使学校对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如实施“2+0.25+0.7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专科学习期间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0.25年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系统地实践学习,第二阶段0.75年在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践学习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现毕业生从学生到职工角色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此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学知识面较广,毕业后可以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咨询公司、勘察设计单位或工程测量单位进行工作。因此,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对专业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安排在不同的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针对不同工种建设不同的校内实训室,例如建设建筑全真模型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施工设备操作实训室、力学实训室以及建筑构造实训室等,满足学生对建筑构造、建筑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和工序方面的技能训练等,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一)转变就业观念。毕业生要降低就业期望值,总体来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与其他专业相比,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收入普遍较低,2015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期平均工资仅为800元,很多毕业生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选择放弃。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应该斤斤计较眼前的得与失,而应该加倍珍惜实习的机会,不但要认真做好领导安排的日常工作,而且要主动请缨去做一些有难度的工作,这样才能迅速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建筑工程技术毕业生而言,有些毕业生平时善于交际选择因而选择去施工单位,而有些学生喜欢稳定的工作环境从而选择去设计院,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的择业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判断好自己究竟适合干哪一类工作。此外,在求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到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例如,体质较差,难以从事繁重体力的劳动。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认真学习,同时应适当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正视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乐观的求职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力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必备的心理素质,在新形势下,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不仅是对其体力、财力和智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自制力和精神的磨炼。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反馈,面试的单位很多,但双方达成意愿的很少。偶尔有意向单位的,学生还会对薪水、工作地点提出各种要求,因而很多人中途放弃,认为所学专业用处不大。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毕业生会因主观条件或者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会面临一些现实矛盾和艰难的抉择。因此,毕业生要正视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合理控制自身的情绪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选择性困难时,要理清主次、学会放弃,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实施,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发展进步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沿线各个国家基础性建设条件差别较大,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发展不是很均衡。这些外界条件都将激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断充实自己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总之,土建类毕业生要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来求职,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积极进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择业过程中谋取一份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柯.建筑类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J].经营管理者,2011(19)

[2]方晓.关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江西化工,2013(3)

[3]张英淑.心理素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林业科技情报,2010(4)

[4]王根伟.提高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3(6)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2014年课程改革项目《建筑材料》(2014KGA08)

第6篇

关键词:分专业方向培养;岗位需求;职业能力;技术技能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掀了起新一轮城市基础建设的热潮,加之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土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

经调查,目前广西土建类专业人才供求比仅为0.49,特别是项目经理以上(一级建造师)的缺口量超过50%。目前,区域内的土建类专业人才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广西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对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的规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广西建筑业技术人员需求分析

广西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需要一大批“懂理论、会操作、善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实建设施工生产一线。各类建筑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管理部门,也同样急需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土建专业人才参与管理。经调查,仅施工领域高职建筑技术类专门人才的年需求量就超过10000人,并将逐年增长。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适应多岗位就业的专业,主要以培养施工员为主,另有部分毕业生担任一线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测量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多个土建相关岗位,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万金油”专业。在分专业方向培养以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在施工员岗位上就业,学生对施工技能方面的能力也十分重视,而对该专业如安全管理、施工测量、质量检测、资料管理、软件应用等其它岗位能力的学习则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对一些新型的专业方向如钢结构技术,学生由于不了解,极少关注,这一切都源于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多岗位就业的不了解。该专业学生在校也通常考取的是施工员岗位资格证,其它如安全员等工地急需的上岗资格很少有学生主动去考取,家长和学生在认识方面也存在误区。

三、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专业方向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西唯一的一个同类优势专业,在全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培养的学生在施工行业享有盛誉,满足了大部分岗位基本要求。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批量培养的学生没有个性,学生岗位适应方面没有特长,性格内向的男生和女生适应岗位困难,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与学校培养方案之间脱节,学校培养的人才未能充分满足建筑企业同专业多岗位就业的要求等等。总之,双方之间还存在人才供需矛盾差距,做不到完全的“零距离”上岗。

为此,学院探索了大专业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路径。

1.分专业方向培养研究思路

(1)发挥行业学校优势,对广西建筑业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以建筑企业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材料员等为主要就业的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把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归纳为以下十项:①专业识图能力②建材应用能力③构件计算能力④施工管理能力⑤成本控制能力⑥安全管理能力⑦施工测量能力⑧质量检测能力⑨资料管理能力⑩软件应用能力。

(2)以职业岗位群的“十项能力”为主线,搭建能力递进的“三个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一专业技术应用平台一专业技术管理平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相辅相成的“两个系统”:理论教学系统和实践教学系统。依据就业岗位,设置六个培养方向。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形成“三个平台、两个系统、十项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3)结合建筑市场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岗位需求,实施工学结合的“大专业、多方向、宽口径、活模块”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完成前三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公共专业技能训练后,从第四个学期按“志愿+就业”的原则选择专业方向。开设了施工、内业、监理、测量、钢结构、设计六个专业方向,分别设置灵活的、与岗位对接的课程模块,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满足用人单位订单培养和零距离就业需求。

2.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及培养的专业能力对应性分析

根据对用人单位以及区级大型建筑公司用人规划的调研,我们对结构设计、内业(含造价和资料)、施工技术、质量安全、钢结构、测量等多个岗位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了涵盖各专业方向对应的课程体系、主要就业渠道、职业能力培养以及适合的学生等内容对应分析表。(见下表,表中不含分专业方向前的公共专业课程)

3.实施过程

学生完成前三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后,在第四个学期按“志愿+就业”的原则选择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意愿,在实施中分出了设计、施工、内业、监理、钢结构5个方向,首批共计14个教学班810名同学参与了分专业方向教学,在这5个方向中,有企业的5个订单班,分别覆盖钢结构、内业、施工、质安4个方向。实施时间进程大致分为10个步骤,见下页表。

目前已完成两届学生分专业方向的教学,即将开始第三届。近三年的分专业方向教学改革成效初显,在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每年都有2-3家企业要求订单培养。

四、分专业方向培养的成效和思考

1.成效

(1)经过分专业方向教学,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迅速提升

1)频繁换岗情况明显减少,学生对自己选择的方向认可度高;

2)分专业方向培养使一个专业能多岗位上岗,与社会需求越来越接近;

3)三家订单企业在2011级学生中选择了106名学生就业,满意度较高;

4) 2011级设计方向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获个人、团体特等奖;内业方向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算量软件大赛获团体一等奖;测量方向的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

(2)经过分专业方向教学,满足学生与企业的特殊要求

1)分专业方向培养适应学生不同的性格和兴趣。学生个性差异大,一个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专业方向对学生的前途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分专业方向培养既照顾到学生性格的差异,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平衡;

2)分专业方向培养适应企业的订单要求。订单企业通常都会在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加入一些适合本企业需求的特殊的职业能力,甚至会参与一定程度的教学,这些都是批量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的;

3)分专业方向能满足特殊人才的培养要求。如广西急需钢结构方向方面的人才,但需求量不大,多数学校从经济利益和投入方面考虑不愿意开设,但对北部湾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在相近专业中分专业方面培养更为合适。

2.思考与建议

(1)分专业方向教学需要完善的实训场所和强大的师资条件。分专业方向后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接近工程实践的课程,大部分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实训场所和一线经验丰富的师资作为保证,难以完成该教学任务。

(2)建筑业需求旺盛地区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采用分专业方向培养。发达地区建筑类型众多,人才需求也大,生源充足,作为一线管理人员岗位需求也较为专业,从学生就业、用人单位需求、学生提升空间等多方面考虑,分专业方向培养是最适合的方式。

五、结语

2014年广西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已达20个,每年招生超过10000人,不少学校的年招生量都超过500人,其它省份也存在这种情况,如果都按一个模式培养,势必导致学生以后就业方面的困难。分专业方向教学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同质化倾向的发生,既考虑了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考虑了学生的性格和爱好,不失为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史美东.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9,(2).

[2] 何福贵,张梅,基于学习领域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3] 陈刚,陈春梅,高职建筑施工类专业毕业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7).

[4] 黄克华,陈春梅,高职建筑类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5] 曾旭华,李福东,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6] 张厚先,何培玲,邵波,等,论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12,(5).

第7篇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知识技能;就业方向及前景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一、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简介

所谓的土木建筑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此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建筑工程(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蛄河胨淼拦こ獭⒀彝凉こ獭⒐路与城市道路等这个小范围。

二、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特点

该专业以培养优秀“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着力为国内外名校的更高层次教育和国家的基本建设输送优秀毕业生。该专业现有: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土工、工程测量等4个专业实验室,具有结构工程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在专业培养中,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毕业生已在国家的建设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部分学生已成长为设计院院长,企业总工程师,部门经理或技术骨干;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

三、土木工程专业要求的知识技能

(一)空间想象力。建筑本身功能决定它立体的东西,通过平面的点线能想象到它在实际空间的实际形态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二)力学学习、应用能力。没有良好的力学基础是不可能学好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

(三)认真、细致的作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严谨的,土木工程也一样。无论将来做设计、施工还是监理,你的“作品”(建筑物)都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认真、细致。

(四)较强的动手能力。这里的动手能力是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就是实践,它重在落实与操作,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这就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处理、解决问题。

(五)吃苦耐劳的精神。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辛苦的代名词,从事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一)工程技术方向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代表行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

就业前景: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一样,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2004年进入各个人才市场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的企业共涉及到100多个行业,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只要人才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度饱合的状况,可以说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二)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

代表职位: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

代表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或市政工程类**机关职能部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

就业前景:各种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设计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更多的现代化设计规划人才。随着咨询业的兴起,建筑行业的咨询服务人员也成为土建业内新的就业增长点。

(三)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

代表职位:监理工程师

代表行业:建筑、路桥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

就业前景:工程监理是新兴的一个职业,随着我国对建筑、路桥施工质量监管的日益规范,监理行业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并且随着国家工程监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工程检修方向

代表职位:轨道交通及铁路工务部门工程师,一般是建设单位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

代表行业:轨道交通,铁路工务段(处)。

就业前景:十一五规划全国路网10万公里,许多大中城市兴起修建地铁交通,这些轨道建筑都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来检测和维修。

(五)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

代表职位:公务员、教师

代表行业:交通、市政管理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及设计单位。

就业前景:公务员制度改革为普通大学毕业生打开了进入机关工作的大门,路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需要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的需求随之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的竞争一般较为激烈,需要求职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

第8篇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 建筑工程管理 技术 管理 经济 造价

【中图分类号】G710

一、 专业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城市形态的形成,从而带动城乡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 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顺应了建筑市场的需求而衍生的一个专业。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但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模式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业现状仍存在一定距离。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算是较为年轻的专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但基本上以工程技术为依托,兼顾管理、造价、经济,不同的院校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造价、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算是一个建筑“全能”专业。

可是,这样的“全能”专业真的能让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们全能的胜任建筑行业中各岗位的工作吗?

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

现下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单位等。这些公司对建筑管理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了。从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水平来看,多数的学历水平较低,但是基层相关的施工技术工作经验丰富,良好的专业技术是保证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就是要培养具有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等相关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了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通过以下行业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看出,行业当下的现实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尽契合,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尴尬。

而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领域过泛,什么都想抓,什么工作岗位都想能胜任,虽然愿望是好的,但由于知识技能多而不精,反而有“小刀很多把,把把都不利”的无力感。相比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术型毕业生来说,感觉更显弱势。如何把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建筑类教育中的极强专业,并具有竞争力,已成了呼之跃出必须的改革。

三、已有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但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存在着专业实践基础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理论研究还欠缺、实验室及设备不完善的缺陷等,在专业实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形成特色职业发展模式,既需要把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规律,又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和学院发展实际出发,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系统研究职业化、特色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

四、改革目标和内容

如何能提升我们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本次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具体包括: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

从技术、造价、管理、经济、这四个核心大方向出发,四手都抓,但可以根据专业的历年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出偏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在摸索和跟随市场的脚步中前进,分出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向。从现下行业需求情况和我院综合办学能力来看,主抓土木施工技术和造价两个方面,兼顾经济和管理,既可满足市场对建筑行业大批量施工技术和造价人员这两块的需求,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施工和造价两个方向做到知识结构和技能虽少而精,又能兼顾胜任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工作领域,为就业拓宽方向,提高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因工程管理行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除了内部教师需继续进修及提高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加强企业工程师来担任课程教学的模式是我们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这一方面我们学院可以说较有优势,利用学院自有建筑产业中的资源,聘请项目中现场施工和预结算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将项目带进课堂,课堂融入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枯燥的理论知识“填鸭式”灌输模式。

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材改革研究。

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等领域的知识根据政策要求和市场情况不断在改进和调整,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因内容陈旧和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与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同时对于最新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拓宽专业,应把合理应用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知识领域作为首要问题考虑,而不应再死守教材理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吸收传统知识外,更多地还要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仅用加法和减法修改教学计划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根据专业侧重方向,完善核心课程,修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增加贴近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知识需求的课程,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5、建筑工程管理的教学模式建设研究。把课堂移步至实验室、企业、工地现场,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等。

五、改革的创新之处

1、不盲从部分高校较极端的课程教学体系,偏“土木”,或偏“管理”。根据各类建筑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向,建议按主抓技术、造价,兼顾经济、管理开办专业。

2、利用本学院自有产业项目的优势,加重和加大学生实践课程,让学生把课堂搬到工地更为便捷,提前角色带入,为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3、重视和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毕业生能进入就业岗位直接就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广西北部湾经济商圈和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坐落广西南宁为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无限商机,使得建筑等相关行业还在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人才空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招生与教学就还将继续下去。我们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式探索,都有待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以越来越娴熟的步伐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以越来越饱满的姿态填补市场的空缺,为该专业的人才输出和提高就业竞争力补充更完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方案研究》,张兰英,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第9篇

【关键词】建筑法规课程;改革;实践

一、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1、经调查研究发现,以前学者在研究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时候往往只是站在理论教学的角度,片面地对理论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忽视了建筑工程法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从查阅的资料中,即使有少部分学者对高职院校建筑法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但是,他们大都处于将案例教学法的引入理论教学或是仅仅在理论上对实践教学进行探讨,没有进一步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

2、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空间研究处于空白阶段。建筑工程法规是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获取相关职业/执业资格、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国家权力机关、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等政策以及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公民在建设活动中沟通、协调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工程法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尤为重要。

3、对建筑工程法规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多方面的评估研究还有待提高。目前,从我们查阅的材料中,尚未发现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包括: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任课老师等多方面的评估研究。没有有效的评估体系,就难以在高职院校中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二、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研究现状的述评,基于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视角,以某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与该课程能够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土建类及相关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对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教学空间、教学评估等方面展的研究,分析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最终为提出并完善我国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

1、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主要采取纯理论教学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建筑工程法规知识实践方法、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不适应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实证分析对象执行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已经有四年,学生毕业后可到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多个岗位就业,每个岗位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建筑工程法规专业知识、技能侧重点均有不同。

因此,在实证分析对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的背景下,针对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分方向能力模块的设置与课程组成、分方向能力课程模块,拟制定新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调整和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建立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对接的紧密关系。

2、更进一步的,在实证分析对象中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进行现场模拟教学,使课程的学习情境与真实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任务一致,安排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工程项目报建、招投标、合同管理、索赔等工作流程,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使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

3、形成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分析报告。完成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课程模块、教学空间等改革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约束力,往往会导致教学改革的中止。所以,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课程模块、教学空间等改革是否能得到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任课老师的认可,或将其结果运用到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知识能力需求评估体系。

因此,通过设计针对建筑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建筑工程法规授课教师的不同问卷,进行“四方”问卷调查研究,探索职业能力取向的、校企合作相关的建筑工程法规知识教学模式并进行评估。

三、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1、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案例—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是课程教学的最佳途径。本课程加强工学结合,改变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相分离的教学方法,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在新的教学空间中,模拟报建、招投标、索赔等真实情景,通过班上成员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改革,各班级分成若干各小组,各小组扮演土建类及相关专业所涉及工作中的各岗位,使学生全面获得岗位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中,通过采用现场示范教学法,边讲边做,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作用,发现学生操作不正确时,及时通过示范进行纠正。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资格 建筑工程 课程体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20-01

一 建筑工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建筑工程专业资格证书涉及建设施工、生产、服务各岗位从业人员。2002年,建设部、劳动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2012年住建部新颁布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建筑“员”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认证类型分两种:一是管理类的,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证书,如建筑“员”和造价员等岗位证书;二是操作类的,主要有传统的电工、电焊工、混凝土工、砌筑工、钢筋工等职业工种和智能楼宇管理师、室内装饰设计员、家具设计师、制图员、装饰装修工、公路养护工等新职业工种。

二 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融合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

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起点,分析构成各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考评内容,根据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和建筑工程岗位要求,构建包括基本素质、通用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技能四个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和框架,课程内容服务于职业任职资格及考核标准,实现“课、岗、证”的统一,体现课程理念紧紧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第一,以建筑工程工作过程、所需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岗位设置为导向,确定专业技术和专业方向。参照建筑行业职业岗位(群)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规范,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和技能融入教学过程,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相融通的课程体系;整合传统教学内容,淡化课程学科性,将建筑施工技术、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等整合为几门主要的施工课程,将房屋建筑课程调整为建筑构造与识图,增加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知识,开设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等整周教学;综合实训以工程项目工作全过程为内容,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资格、能力发展紧密融合,达到学以致用、课证结合的目的。

第二,以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培养为目标,搭建公共基础和个性化知识框架。个性化教学包括专题、选修课程、社会实践、创新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项目式、个性化专题教学围绕建筑结构形式、建筑工程质量、论文等多种方向进行调研,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内教育与课外应用相结合、指导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选修课程从专业先进技术、延伸专业知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技术服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创新教育,设立特长生课题学习和专业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和校外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开展个案式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第三,建设工学结合职业岗位训练基地,强化实习实训。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加强校内“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建设和校外“工学整合学习岗位”实训基地建设。在校企融合发展平台上,借助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建校内外综合实验、实训基地;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设置实训项目,加大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力度;由在校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发课程、编写实训教材、组织实习实训和考核,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专长,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通过专业教室、实训室、教学工地等分层次、分项目、分阶段开展知识技能一体化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双证合一,实施“教、学、证”一体化的教学考核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合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将“员”、智能楼宇管理师、室内装饰设计员、钢筋工、砌筑工、混凝土工等国家职业标准、资格考核规范整合到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中,实现职业资格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为就业做好准备。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和特长强化职业能力课程学习,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开设以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等职业岗位为核心的能力培养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分层次进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形成专业技术基本应用能力,鼓励指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职业岗位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三 结束语

高职教育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理实一体、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专业应根据专业方向和岗位要求,制定出符合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

第11篇

一、工程造价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工程造价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之一。该专业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的新专业。每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要求有预算员全程参与,开工的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及工程竣工结算的工作都要求预算员进行预算,而从业主到施工单位及公证方的造价咨询中心都有自己的预算员,很明显,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大,就业范围很广,就业机会多。

在国际上,项目业主一般喜欢聘请测量师,协助业主进行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咨询公司等对造价人才(包括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的需求不断增加,造价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我院自设置工程造价专业以来,每年招收的学生稳步上升,13,14级新生人数超过500人,每年就业率接近90%,大量的毕业生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高就业率也反映了市场对专业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对于大一新生,更重要的是了解专业背景以及专业需求方向,更好的和市场对接,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工程造价专业需求

工程造价专业意在培养懂技术、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工程造价人才。需要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有关产业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编制有关工程定额;具备从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编写各类工程估价(概预算)经济文件,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基本技能;具有编制建设工程设备和材料采购、物资供应计划的能力;具有建设工程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在高职院校中,造价专业开设的专业一般开设包括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清单计价,定额预算,项目管理,建筑施工技术,工程经济等课程。为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三、工程造价的就业方向

对于建筑领域,市场的就业方向还包括一些资格证书。在项目投资多元化、提倡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今天,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考取执业证书。在建筑工程行业中比较有分量的证书包括20多个,比如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

就造价工程师来说,我国目前处于紧缺状态,由于考试要求严格,资质审查细密,迄今已取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者,全国只有十万余人,而全国预计需求则在100万人以上,无疑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和地位日趋重要。

因此考取相应的资格认证也是很好的就业方向。除了造价员、预算员这些比较基础的对口方向,毕业生还可以选择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资料员、质检员等,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为就业提供多重保障。

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围绕着造价员、施工员、监理员展开,就业面宽广,机会丰富。

除了这些职业资格证书以外,在我院造价专业学生中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均可获得双证甚至三证,包括计算机等级合格证,英语A、B级合格证,以及施工员证等,为就业提供了充分保障。

四、工程造价的信息化趋势

第12篇

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与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较差的就业能力,不得不让我们对现有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调整与相关资料分析,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训基地不完善,缺乏就业实践平台;第二,缺少经验丰富的专职师资队伍。教师是中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的实施者。可是我们的中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都是在学校这圈子里,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创业就业的经历有限,要求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很少;第三,传统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不够协调。

2提升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途径

2.1通过产学结合,强化与改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

(1)校企共建,实现前厂后校,探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当地建筑工程类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散式”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把很难操作的大量学生一起集中实训化解成“多点分散式”的实训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开展,切实受到锻炼。

(2)开展岗位教学,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内部建立工种实训场及综合实训场,依据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开展建设。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

2.2深化“2+0.5+0.5”学习与就业相结合模式

强化校外顶岗实习针对建筑行业受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和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化“2+0.5+0.5”学习与相结合就业模式,即4个学期在校内学习(中间阶段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0.5个学期根据学生自选方向,在校内进行专业强化实训,0.5个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加强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分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2.3实行“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学用递进“三阶段”内容。第一阶段———基础/工艺实践阶段,以学为主。以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材料工艺加工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如专业概论课与参观实习、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等。第二阶段———技术/工序实践阶段,学用结合。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和单项工序过程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生产与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等。第三阶段———工程/项目实践阶段,应用与创新。以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项目综合设计与组织能力、施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如科技活动周、专题研究、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2)课内外相结合的“两能力”内容。第一,人文社会实践能力。以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主体,以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服务、读书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为辅助。第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课内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主体,以课内外科技立项、各种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科研和开展科技服务等为辅助。

2.4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第13篇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给排水工程五个方面,专业应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从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测量员、资料员、预算员等等,发展方向为预算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等。

3、建筑工程技术通俗来说就是培养懂建筑工程比如房子的修建技术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

4、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或实际所需的全部费用总和。

5、从业主(投资者)的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设成本,即为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支付或实际支付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第14篇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 建筑工程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15

On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y-base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Take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U Huajun, LIU Junqin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raduate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jobs, only to master professional skills is not enough, with the occupation of its core capability to becom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uccess in the workplace. Our hospital to train students, "a multi-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core + Basic + Basic Quality" principle, worked out a career-based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urse system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需要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随着建筑市场用人岗位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仅仅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其职场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在校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一直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方向。针对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需要不断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及其能力要求

经过走访建筑行业企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各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见表1。

2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多个专业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即“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见表2。

3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时,我院根据“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的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核心,符合建筑施工岗位需求,构建出了一套以知识、技能、素质为标准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不论什么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我专业拟为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打下基础。同时,在新生入学时要组织他们进行军训,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2)职业基础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接下来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有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其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来授课的。

(3)职业技能课。我专业的拟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工程施工技术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真正了解了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识。

(4)实践环节课。光有理论知识的充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专业开设的实践课有认识实习、工程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训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筑CAD技能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建筑计量与计价实训、顶岗施工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这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简单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为他们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5)职业选修课。建筑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为了进一步充实学生,我专业开设了很多职业选修课程,方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检验与检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4 我院人才培养的成效

随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开发和调整,以“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为原则,改革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适应性得到很大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不断提高。近三年,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2014年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价,专业对口率为70%,高于同专业全国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黄琳.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2] 张英.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 吴慕辉,何清.构建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

第1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较好发展,建筑市场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一定改变,而目前的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素材及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有关部门和学校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对建筑市场形势进行合理分析,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出完善的教学改革方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学习建筑知识,满足社会需求。

1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概要

虽然教育事业有了较好发展,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较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较好改变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对学生建筑专业知识的学习造成较大影响。在教学改革下,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则主要起辅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能够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能够有效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建筑知识水平,从而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筑工程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偏重于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只是偶尔提及或是直接忽略,这样不仅难以让学生全面掌握建筑知识,而且导致学生在处理实际建筑问题时会存在许多问题,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而且给学生以后的就业带来极大不利,因此,在教学改革下,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合理分析实际建筑环境以及企业人才需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其顺利就业带来便利。很多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时,依旧采用传统的建筑教材,这些教材不仅内容单一,而且很多知识已经与实际建筑行业脱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所学习的建筑知识不能较好发挥作用,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极大不利。因此,在教学改革下,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建筑教材,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建筑知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建筑水平,从而更好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2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2.1优化课程体系

随着建筑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依旧按照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难以发挥出教学的有效性,最终给学生建筑知识的学习带来极大不利。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顺应时展需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时,学校必须以学生就业为目标,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对相关课程结构进行有效设计,对各类相关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根据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学校必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大对各类实践器材的投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各类建筑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完善学生建筑知识结构。基于建筑工程类学科自身的特性,学校必须建立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并完善相关实训制度,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2.2改良教学方法

目前,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好发展,各类新型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建筑教学,这样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建筑水平,而且降低了学生学习建筑知识兴趣,最终严重影响课堂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分析,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能够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则加以引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3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培养建筑人才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企业需要,因此,学校可以与相应企业进行合作,师资共用,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专业人员为学生讲课,让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及社会需求,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企业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从实习的学生中选择优秀的人才进行专业培养,从而更好促进企业发展,最终实现共赢。

3结束语

随着建筑市场环境不断发生改变,原有的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内容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需求,因此,有关部门和学校必须注重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等方法促进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炎.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