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学教学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指导思想
“农远教学应用年”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远程教育学科资源应用作为农村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广泛应用。
二、总体目标
以普遍提升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为根本,以远程教育工程网络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为引领,以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我县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三、工作重点
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教学应用按照“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把教学应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紧紧围绕年教育工作会的精神,“突出一个中心,开好两个会议,搞好三项活动”,将普及和提升教学应用作为全年远教工作的重中之重,狠下功夫,务求实效。
2、按照“重在应用,贵在坚持,意在普及,旨在提高”的要求,以典型引领和校本研训为依托,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形成“班班通、堂堂用、人人会”的“农远”三种模式教学应用新局面。
3、构建完善的教学应用评价体系,以评估促应用,确保远教工程教学应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实施步骤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年活动以“教学应用”为中心,从月开始,到12月结束。活动共分为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总结评估三个步骤。
(一)宣传发动(月):全面部署此项工作,落实各项任务,层层制定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月---月):
农远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手段,应用是目的,活动是平台,效益是归宿。总体要求是:设备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人人努力、个个过关。二期工程班班通常常用,人人会。实行五个一要求:每周至少上一节多媒体课,至少上一节光盘资源课,至少做一个课件,至少观看一次课堂实录,至少观看一次培训资料。
1、召开全县教学应用推进会。
月下旬,召开全县远教工程教学应用推进会,全面推广在管理、应用、培训、考核等方面取得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教学应用工作。
2、开展农远工程课堂教学团体赛活动
本着“校校动、村村动、乡乡动”的原则,各校4月份开展农远工程初中组和小学组的课堂教学团体赛活动。初中组以校为一个参赛队,经过学校赛讲后,参加县级赛讲活动;小学组以每个乡镇联校为一个参赛队,每个联校参赛选手必须是在各村小学经过竞赛选拔出的优胜者中产生,经过乡镇赛讲后组队参加县级赛讲活动。初中段参赛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物理、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小学段参赛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音乐、美术。各县赛讲活动结束后,推荐本校各学段各学科一名选手代表本校参加全县农远工程课堂教学团体赛活动。
3、开展讲师团巡回教学活动。
9月份由县教研室和电教馆组织开展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讲师团巡回教学活动,活动在全县各校轮流开展,参加巡回教学的名师将在团体赛的优胜者中产生。活动以示范课、专题报告、听课、评课、交流互动等形式进行。
4、开展示范学校(基地校)创建活动
月—月,开展10所示范校(基地校)创建工作,(模式一1所,模式二5所,模式三4所;(其中城区模式二3所,模式三2所;),科教局将于月底进行评估验收。
5、本年度开好两次现场观摩会议,真正实行“观摩引动、培训拉动、典型带动、政策策动、表彰推动”。
6、举办第三期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今年向省市报送优秀信息技术论文30篇,观摩课10节,课件30件,电脑作品10件,学科网页5个,电子备课教案10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选拔县级能手50名并积极争取机会向上级报送推荐。使全县教育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达到一个教师带动一部分教师;一部分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全体教师带动整所学校。
7、学校所有各项工作要有档案记载、记录,有内容可查。
(三)总结评估(月—月):县科教局将组织电教、教研和师训等相关科室在月底对各县教学应用年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年终科教局将召开教学应用年总结会议,并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对应用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继续强化领导,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确立第一责任人的位置,强化行政推动力量。对一些责任意识不强,工作应付漂浮的要强制运行,并严明奖惩。县科教局成立“农远教学应用年”领导组和维修领导组,由教育局主要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见附件)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以保证农远教学应用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2、加强教研力度
各校要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依托局、校两级教研机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各级教研人员定期深入基层,深入课堂,了解和掌握远程教育的使用情况,要善于把使用中的问题梳理成课题,围绕课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展研究,探索显得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探索教学资源应用方法,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用。
3、加强部门协调合作
局各科室要积极配合“农远教学应用年”的各项工作。电教、教研、师训协同配合,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应用,一手抓培训,三者合一,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把远教工程的重心下移自学校,及时督促指导学校搞好此项工作。电教部门负责农远工程的日常管理、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教研负责教学应用指导、应用年活动的过程指导等;师训结合教师考核配合电教做好教师队伍技术的培训。电教、教研、师训三部门要加强协作,对学校活动年开展情况,定期检查,及时帮助解决应用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电教馆在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维护手段,结合远教技术交流群和各类教育信息网的平台开展网上技术交流,建立长效的运行维护机制,提高技术支持服务的水平。
4、强化管理、加强督导评估
a、加强县乡骨干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确保人员稳定,小毛病不出校,一般毛病不出县。
b、设备要按照标准要求安置摆放,不得随意摆放,要保持清洁整齐,不得丢失、不得挪作他用。
c、继续实施“一帐一目三册”管理,远教工程设备台帐管理、校本资源目录、校本资源下载登记册、教学应用登记册、设备维修报告册要内容齐全,记录完整。
d、为了加强农远工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出成果,见成效,严明奖惩,科教局制订了《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评估考核细则》。
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各学校、各督学责任区:
为进一步强化我县学校管理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充分发挥督导的导向、激励作用,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经研究决定,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县教育局各股室配合协同,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经常性督导。现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督导对象:全县中小学(幼儿园)。
二、组织实施。县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经常性督导工作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全县中小学经常性督导工作。
组 长:陈 君
副组长:武 锐 王守让 刘丽君 郑田福 凌仲德
成 员:蒋 评 李振和 何长剑 吕 刚 郝家峰 刘万章
马利强 顾满昌 席 祥 谢 勇 刘长春 陈颍辉
罗 欣 崔 进 王家良 王孝全 马 群 李智颍
李振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中小学经常性督导工作以各责任区专职责任督学为主,或会同中心校共同组织实施,也可邀请兼职责任督学参与。县成立中小学教育教学经常性督导工作巡视组,巡视组由县教育局领导带队,抽调教育局责任区兼职督学陪同,随机督导全县乡镇学校及责任区督学工作开展情况。
三、督导原则。随机督导,现场调研,改进工作作风,注重督导实效,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常态化督导机制,着眼于督促推动,立足于导向激励。
四、督导方法。经常性随机督导,即督导工作常态化,事前不通知,不打招呼。主要采取突击查岗、推门听课、随机巡视、现场调研、明查暗访、校园巡视、问卷访谈、查阅相关资料等多种方式,并现场录像拍照。
五、督导内容:见附件《颍上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经常性督导指标》。
六、结果运用
(一)督导结果作为乡镇学校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学校,将采取连续跟踪督导的方式,找准原因,深入解剖,督促整改。
(二)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和县教育局将认真研究各责任区责任督学总结的经验和反映的问题与建议,向全县教育系统进行通报,对一些学校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给予肯定表扬,对问题突出学校给予通报批评。
(三)督导结果向领导小组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领导汇报,作为掌握学校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以便领导决策。
七、督导纪律。督导人员要廉洁自律,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有关文件规定,不能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准在学校吃喝,不准要求学校提供任何形式的服务,更不得接受礼金、礼品及有价证券等。一旦发现或有检举,将严肃处理。
本方案自下文起开始实施。
颍上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颍上县教育局
二一四年三月十二日
附件:
颍上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经常性督导指标
一、校园环境
1、是否规定正常升降国旗,有无国旗破损。
2、办公室是否杂乱无章;门窗、玻璃及班牌、伟人像、名人名言、文化图版、宣传栏、主题教育园地等是否破损;破桌子、凳子、扫帚头等是否墙角随见;教室、办公室、楼梯等是否纸屑垃圾遍地;墙壁是否乱涂乱画、牛皮癣;学校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等教学用房是否灰尘多多;校园内是否乱堆乱放,或占地种菜;厕所是否不及时清扫冲洗;校园内有无卫生死角。
3、花池苗圃是否踩踏毁坏,荒草是否清理干净,纸袋果皮是否随处可见;宣传栏、黑板报内容是否陈旧,没及时更新;校车、私家轿车、摩托车、自行车、电瓶车等是否乱停乱放,扎放不整齐。
二、校风校纪
4、上班时间是否实行全体人员在岗坐班制。当日校长和其他教辅人员是否在班在岗;教师出勤是否考勤,有无记录统计和奖惩措施;乡镇、学校之间是否有擅自借调教师现象,不在岗人员是否有请销假审批手续,上班时间是否有中途无故离岗情况。
5、学校工作人员在办公时间是否打牌、下棋、上网玩游戏(包括聊天、游戏、炒股、看影视剧等)现象;工作日中午是否饮酒;师生校园内是否吸烟;教师有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校园内是否有衣冠不整、语言污秽或课堂上有大声喧哗、玩手机、睡大觉等情况发生。
6、学生出勤是否统计公示,对无故旷课、擅自离校的学生是否有跟踪措施;学生在校园内有无追逐打闹、在楼梯扶手上骑裆滑行、攀爬栏杆、翻越围墙等危险行为;下课和放学时学生下楼梯是否推搡拥堵,校园内骑自行车(电动车等)是否横冲直撞。
三、办学行为
7、校务是否公开,开支账目是否每月公示一次;教师绩效工资量化考核结果是否公示。
8、“义保”经费使用是否违规,理财小组是否形同虚设。
9、是否违反规定巧立名目乱收费、乱办班补课、乱发教辅资料;是否无学籍却“空转”学生,在招生工作中是否存在违规现象,是否存在非本学区学生因无序招生造成大班额的问题。
四、安全保障
10、学校门卫室是否有人值班,大门是否有专人看护,视频监控是否能正常使用;校车是否是“三无”车,社会无关车辆、闲杂人员是否未经允许擅自进入校园,校园内有无饲养牲畜、家禽等;社会不良青少年有无在校内或大门口聚众滋事、打架斗殴。
11、学校或周边,用电、交通、校舍、围墙、楼梯、栏杆、沟塘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无安全警示标志;学生宿舍、电教及体卫设施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安全管理是否规范;学校在建工程,工程区与学生活动是否严格分开,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12、学校食堂、营养餐、饮用水等工作人员和卫生状况是否合格;校园门口或校园内是否有食品店或流动小摊点,食品、饮料是否是“三无”产品。
五、教学常规
13、是否按课程表上课,是否有擅自调课换课、空堂现象,教师制定的计划是否按期落实;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是否按计划落实,有无正常记录。
14、班子成员是否代课;教师上课是否迟到、早退、接打手机、随意走出教室,或不带教案上课;教师教案是否脱编、漏编、少编或过于简单;教师上课是否不管学生,课堂秩序是否混乱,教师(含班子成员)听评课情况是否真正落实。
15、学生作业是否有布置无批改,或只批不改,是否有错批、漏批、累批、隔批、少批现象;是否存在课堂作业不订正讲评,课外作业不辅导批阅,质量检测不分析总结情况。
16、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班班通”、空中课堂和教学点数字化等)是否应用;学校图书是否借阅;实验室、实验器材,艺体器材是否添置并使用;大课间活动或课间操(眼保健操)是否组织并有效开展。
17、教师“三个一”活动开展情况,实施效果如何?是否有计划、活动记录或深层体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孤山中小学、六合中小学、长安学校随机抽取17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以孤山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为座谈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2011年6月2~20日对六合中小学2所学校的体育课进行观察,得出:体育课中师生对运动安全的顾虑心理比较强,但表现形式是消极的。
2.文献资料法:为了了解当前体育课中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如何面对体育教学与运动安全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分析如何看待体育教学与运动安全关系问题的文献。
3.问卷调查法:孤山中小学、六合中小学、长安学校随机发放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57份,有效率92.4%。
4.访谈法:对六合中小学和长安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主题是当前的学校和体育教师如何解决体育教学与运动安全问题。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体育课受伤经历
调查问卷显示:在体育课中有过受伤经历的学生并不多,仅占体育课参与人数的13.8%,其中包括1.6%骨折、3.8%扭挫伤、8.4%擦伤。因此,体育教学带给大多数学生的是健康和快乐。
(二)学生体育课受伤的归因情况
通过与体育教师座谈和学生问卷发现: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造成受伤的归因无外乎学生、家长、教师、教学环境和教材安排几方面因素。但67%的学生承认自己在体育课上受伤的原因是自己不守纪律或做动作时精力不集中。
(三)伤后学生及其相关人员的表现
态度方面:调查问卷表明,在体育课中受过伤的学生再次面对体育课的态度大相径庭。27%的学生由于受伤阶段离开了体育课堂,伤好后对待体育课的态度更加积极了;54%的学生受伤后对待体育课的态度和以前一样;19%的学生受伤后做动作有些顾虑,极其个别的由于顾虑成为体育课的旁观者。
行为方面:有35%的学生怕受伤后影响其他科的学习而逃避有危险的运动项目;有40%的家长成为学生积极上体育课的最大阻力,阻止孩子参与体育教学;有15%的体育教师怕出现安全问题后承担责任而“因材施教”。54%的学生表明,自己的体育课是被教师降低了难度来确保教学安全的。如此看来,学生、家长和体育教师都很注重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
(四)运动安全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目前运动安全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如何,取决于人的思想转变,分之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见下表)
三、分析与讨论
(一)影响体育教学的归因分析
1.教师方面。
(1)职业素质低下。
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体育教师的言语与对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低下的体育教师都易引起学生对体育课或体育教师本人的不重视,造成运动损伤。
有部分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强,还有少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体育院校学习,也没有经过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师专职岗位培训,不懂得体育教学的规律、特点,不懂得采用合理的保护与帮助措施。有的体育教师本身示范动作不规范,学生模仿他的动作更是差之千里,做不标准的动作当然受伤的几率大。
(2)教学能力缺乏。
首先,教师的备课环节缺乏科学设计。部分安全问题源于课堂上教师要求的运动量、运动负荷、运动间歇安排不合理。有的教师备课缺乏预见性,备课时没有积极思考教案中哪个环节可能出现危险,如何把危险降低到最小值。没有积极设想学生在练习某个动作时采用哪种保护方式、哪种组织形式最好。另外,教案和实际课堂脱节的现象严重,教师在备课时不切实际的创新,为的是应付教案检查,而面对真实的课堂和生龙活虎的学生可能就无能为力。
其次,教师安排的准备活动不当,缺少准备活动和准备活动不合理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①不做准备运动。在神经系统和其他感官系统的功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立即投入紧张的运动或比赛,由于肌肉的力量、韧带的伸展性都不够,身体的协调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
②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神经系统和其他感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时,立即投入紧张的运动或比赛,或准备活动马虎敷衍,易发生事故。
③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基本部分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有些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排球的传、垫球,却带领学生左右压腿忽视了指关节的放松。
④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进入正式部分已筋疲力尽,因而易发生拉伤或扭伤。
再次,教师课堂组织形式不科学。组织形式是学校体育的又一组成要素,起到集中和调动全体学生的重要作用,包括是否遵循某项目的规律及教学组织方法是否合理。有的体育教师课堂上不注重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不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按照自拟的教学计划带领学生吃大锅饭,这对于运动能力差的同学无疑是一种伤害。
最后,教师对安全问题的强调不当。教师对有危险的项目强调注意安全不够或对危险运动项目组织不当,都容易造成意外事故。部分年龄小的体育教师对教学中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课堂上兴奋起来就和学生混成一团,没有培养时时、事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年纪大的教师,有经历,有顾虑,怕出事,怕承担责任,虽重视安全,却把“学校体育健康第一”变成了“体育教学健康第一”,不敢上计划内容,私自降低课程难度,往往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多,学生得意忘形,也容易出事。
2.学生方面。
年龄特点因素。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他们拥有好动的本质,认为体育就是玩,但是自我保护的能力差。部分小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他们自以为是,在完成技术动作前不经过大脑思考,甚至不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男生表现欲望很强,一旦动起来,就什么都忘记了。
3.家长方面。
家长对体育的落后认知也是影响运动安全的因素。首先,家长不重视体育这门课程,教导孩子以文化课为主,大大降低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和这个年龄段应发展的柔韧、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再者,家长茶余饭后会听到谁的孩子体育课上骨折了等等不利于体育教学的片面事例,或自己的孩子有过受伤史,所以干涉孩子接触体育。
(二)协调体育教学与运动安全关系的对策
1.协调二者关系的认识性建议: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等四个方面,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严重伤害或意外事故会给学校、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我们每个与体育教学有关的人都应明确体育教学是教育事业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体育教学要搞下去,而且要搞得受重视、生动而有意义。体育教学的本质是“健康第一”,那么运动安全问题正是体育教学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和应解决的问题。
2.协调二者关系的行为性建议。
(1)重视思想教育。
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体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帮助他们增强体质,并学会一些科学的运动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师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开展体育教学。家长要懂得配合和支持,减轻孩子的思想负担,同时,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课前准备要充分。
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估计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教师在每节课前备课时,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安排课的内容和进度,教师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造成事故的隐患。体育教师要以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教学。体育教师要求学生严格履行课堂常规。
(3)有针对性的做好准备活动。
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负担较大的和易伤部位,更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
(4)科学组织教学。
遵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分解到完整的教学规律,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点,按照各项运动技术的特点,科学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分组教学时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另外要强化课堂纪律,小学生特别好动,体育教师一定要做好强调和监督工作,直接告知学生如何去做,否则会有危险,并做好示范动作。
(5)加强体育教育投入。
体育教育投入包括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软件指录用优秀的专科体育教育人才或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投入就是“硬件”。学生长期在凹凸不平、沙土飞扬的场地上体育课,对身体是一种伤害,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尽量给每个学校一个“绿色”的教学环境。
四、结论与建议
(一)小学生体育教学与运动安全不相矛盾,运动安全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探索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新的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我市课堂改革实验工作,促进我市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温州市中小学课堂评价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行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和关键,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速度和程度。如果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目标、行为、方式习以为常,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习惯依然如故,那么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我市旨在通过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十大转变(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目标)。
1.在教学目标上:促进教师由一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向三维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变。老师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方法、态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在学生要求上:促进教师过分强调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而且要把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开发,采取分层教学,因人而异,分别对待,以体现因材施教、各有发展的要求。
3.在教学内容上:促进教师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及科技发展,适当拓宽知识面,根据学情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从而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在教学方法上:促进教师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法。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趋向的新教学方法,尝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研究式教法,注重多法结合、灵活运用。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教学的发展功能和育人的功能。
5.在教学活动上:促进教师过分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教师要凸显新课程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的价值追求,实现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全面发展本位的转移。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营造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6.在师生关系上:促进教师由不够民主、不够和谐向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优化合作,使学生在平等对话心态下主动参与,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解放;使上课成为师生共同分享和理解体现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7.在教学手段上:促进教师由不够重视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积极主动运用何许为,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8.在学生评价上:促进教师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甄别考试选拔的功能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转变。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多元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观念和做法。
通过上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主性、探究性、互动性和合作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现任感,为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意交往是教学的活力,互动是教学的核心,发展是教学的目的。我市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必须注意体现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出发,综合动作,实现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的协同、课堂实施与课堂开发的协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协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2.主体性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评价课堂教学的焦点也应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情绪体验、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教学中要把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设计,使学生激情和活力。
3.发展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8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并不失时机地给予关照和偏爱,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各有所长。要注意挖掘隐含在课程中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智力和非智力资源,精心创设一些对智慧和意志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的勇气与热情。
4.过程性原则:教学过程要加强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教学,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应急能力等;要加强认知过程教学,实现知识经验与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效“同化”与“顺应”。
5.开放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目标的开放,课程实施的开放。教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的心态保持开放和自由。要加强开放性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敢于标新立异,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更应注意在这方面引导和培养。
6.体验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体验情境,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参与,在参与中得到充分发展。
7.激励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激励,即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来源于内在的激励,即学习者本身的成功体验。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学习的评价应让学生充分得到尊重,使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评价强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引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评价应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体会到学习的魅力,促进学习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
8.可操作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人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评价指标要素可同步做出价值判断。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标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确定、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内容(100分)
(一)教学设计(25分)
1.教学目标(计10分,每项5分)
①符合实际: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学生差异。
②可操作的程度: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具体、多元化,操作性强。
2.教学内容(计15分,每项5分)
①结构化: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兴趣点,难易适度。
②生活化: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经验之中,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适时拓宽;强化实践,贯穿体验与感悟。
③整合化: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二)教学实施(55分)
1.教学过程(计15分,每项5分)
①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师生对话、合作、沟通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②教学活动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的探究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实现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2.教学方法(计15分,每项5分)
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善于鼓励学生参与,点评适宜。
②因课制宜,教法择优组合,根据教学实际综合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适时适度,尝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操作规范,实验:科学、准确、熟练。
3.学生活动(计15分,每项5分)
①学生参与教学的态度:热情高、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的意识强。
②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有充分参与的时空,并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
③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学习内容,感受体验由浅入深,敢于质疑问难,能提有意义的问题和新的见解。
4.教师的素养(计10分,每项5分)
①有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即时性评价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②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有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
(三)教学效果(20分)
1.三维目标成成度(计20分,①②项7分,③项6分)
①知识目标(7分):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②能力、方法目标(7分):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③情意目标(6分):每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姓名 学校 授课班级 备
注
学科 时间 权重(分值)
课题
A指标 B指标 C评价指标 (一)
0.9-1
(二)
0.7-0.8
(三)
0.6-0.69
(四)
0.1-0.59
教学
设计
(25)
教学
目标
(10)
1.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及学生实际。
2.明确、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
教学
内容
(15)
1.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兴趣点,难易适度。
2.融入学生经验之中,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适时拓展。
3.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教学实施(55) 教学过程(15) 1.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沟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15) 1.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善于鼓励学生,点评适宜。
2.根据教学实际综合优化教学方法,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适时适度,尝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操作规范,实验科学、准确、熟练。
学生活动(15) 1.参与态度:热情高,主动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强。
2.参与广度: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空,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
3.参与深度:学习内容,感受体验由浅入深,敢于质疑问难,能提有意义的问题和新的见解。
教师素养(10) 1.有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即时性评价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2.语言生动、准确、亲切,有感染力,板书合理,规范。
教学效果(20) 三维目标达成度(20) 1.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获得的知识扎实(7分)。
2.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访求(7分)。
3.每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相应的发展(6分)。
备注 各学科课总分90分以上为优,89—80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附上一份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见附件1 第8页) 合 计
评价人
五、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操作使用说明
我市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目的,是为广大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的参与依据。本评价量表主要适用于对日常课堂教学的形成性的评价,评价对象是一节课。
1.等级评定办法
本评价量表采用等级量化评价办法,总分100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各学科课获总分90分以上为优,89—80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一人评课可以根据听课实况,按等级评定办法给出恰当的分值及相应的等级:多人评课,则采用多数人总的平均分在定相应的等级,或者以多数评价者确定的等级为依据,再通过评价给集体评议确定等级。
2.使用操作程序
(1)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熟悉评价指标体系(要点)的特征描述及评价权重。
(2)评课前,评课人一般要对被评教师的教案进行阅读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3)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指标和相应的分会及时作好听课记录和评分。
(4)被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5)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自评的分数的结合学生反馈的意见以及教师自我评价等,评定等级,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但必要时评课人可按自评的分数评定等级,写出评语。
六、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实施要求
1.加强领导和管理
全市中小学要在市县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根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计划,实行过程化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资料和档案。各校实验年级要结合新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每两周要举行一次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行教学改革管理责任制,真正把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攻尖主题和切入口,使我市的教改活动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要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我市中小学各学科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市、县(市、区)教研 每月要举行一次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深化,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操作规律,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学习和培训
全市上下,要通过对《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改通识理论及我市教育局相关课程改革配套文件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更新教学观念和行为,确立“强调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的整合,突出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对新课程实施的能动作用;强调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交往(对话、合作、沟通),营造民主互动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构建各学科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加强教科研
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要以教科研为先导、为手段,在继承我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各学科课堂评价量表和教学模式。全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教研员特、高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都应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改革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使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变成动态的研究者。
4.重视课程资源开发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教学环节、教学设施、实验基地、工厂、农村、信息网络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是助于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的资源,我们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
5.全面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实施新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应确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全面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三者的协调与统一;研究课堂教学策略—C追求高效发展性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C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统一考虑。
6.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各级教科研员和实验学校教师要以本方案为蓝本,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验,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策略,在实验中创造符合新课程各学科教学目标要求的、形式多样的、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及课堂教学新模式,使我市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步入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
附件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生姓名 学校 班级
学科 课题 时间
评 价 内 容 权重(分值)
A
9-10
B
7-8
C
6-6.9
D
5.9-1
老师教学能使我们情感和学习态度发生积极变化。
老师能创设教学情境,我有兴趣,喜欢老师的课。
老师上课生动,同学们能主动积极地思考、回答、讨论、发言。
老师鼓励我们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能以我们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教学。
老师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导我们去学习、探究和理解。
老师提问有吸引力,同学之间围绕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课堂中老师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和反映,平等对待同学。
老师对我们的评价以肯定鼓励表扬为主,使们学习更有信心。
老师知识丰富、语言准确、教态亲切、有感染力,板书规范。
老师重视直观教学(实验演示)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熟练。
备注 本评价量表采用等级量化评价办法,总分100分,评价等级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由学生评定。各项学科获总分90分以上很满意,89-80分为满意,70-60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合计
总分
我想对老师说的话 我最欣赏的方面: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积极探索实施多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注意学习方式的灵活变换,以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教师要淡化形式化的教学,注重数学的应用与创新,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渗透人文教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的基本原则,教师的教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教应当促进学生的学,实现教学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探究是“一种教学策略,用来学习者提供资源、指引和介绍,使他们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所以设计高中数学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应该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故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是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核心之一。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和有效性。
一、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实用性
在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时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实用性。导学案的编写不是把别人的导学案拿来改个名字,换个时间就成了自己的导学案;也不是把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都编上就可以了;更不能从资料上随便找几个题目,编进导学案就可以。实际上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应由学生来评判,也就是导学案的编写要能够适应自己的学生,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太难了,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花费了很多时间而没有效果;太易的导学案,使学生认为学习知识如此简单,从而产生骄傲情绪。因此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去编写,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份好的高中数学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规范性原则
高中数学导学案规范性原则,虽然具有学科特点,但从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制流程、导学案的基本组成、格式要求、量要求等方面要统一规范。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导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参与化原则在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创造人人参与的教学。
三、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层次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两个层次:第一是知识的呈现要有层次性,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应具有可接受性。第二是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性,弗赖登塔尔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数学现实,所以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在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时考虑到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高中数学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主体性原则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高中数学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高中数学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高中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最高原则。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充分发挥这个中心而设计。
四、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导学性原则
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高中数学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数学“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对高中数学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课时化原则
课时化原则尽可能将一课时的高中数学内容写成一个导学案。高中数学教材按单元主题编写,单元里的课由几个项目组成,一个项目一课时,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按课时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六、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问题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是将高中数学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以及对高中数学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将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情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可以以数学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数学问题的设置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的拓展。
七、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方法化原则
方法化原则是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强化学法指导。通过高中数学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第多斯惠曾深刻地指出:“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会激发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方法化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以知识为主线编写学案,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有机地结合起来,逐级生成讲实效。
总之,高中数学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数学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数学学习过程。高中数学“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高中数学“导学案”。高中数学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有效。因此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对高中数学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数学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何小亚,姚静.中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p1
[2]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7,7.p1
[3]胡贵和.学案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00(8).
[4]张允军.关于学案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8.
[5]涂荣豹.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及其主要特征[M].北京:数学教育学 报.1999
[6]张奠宙,李士,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P170
一、工作目标
针对我县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作用,统筹利用各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开放性、公益性网络直播平台,尊重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发挥学校和师生能动作用,整合适配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电视、家庭电脑和智能终端等,有计划有组织开展“一校一策”网上教学、在线授课(听课)、资源点播和线上辅导、讨论、答疑等教学活动,指导家长督促学生延期开学期间在家学习,实现学生“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实施。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负责全市中职学校网上教学活动的统筹规划、协调调度。县教育局负责本地中职学校网上教学活动的监督落实、技术指导和跟踪管理。中职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省和学校在线课程平台、以及其他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资源,负责本校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精准施策。中职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和教学资源平台,按照“一校一案”和快捷、易用、实用、普惠的要求,优先选用本地、本校应用成熟的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工作。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和课程安排,切实有效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备课、授课、答疑辅导、作业批改等,确保网上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务实高效。
(三)确保质量。中职学校要充分考虑城区、农村等信息资源差异化,制定差异化办法和解决措施,灵活开展网上教学活动。不得组织线下集中学习和集中培训,减少人员流动和接触,确保师生安全。
三、组织实施
(一)落实“疫情防控为主”要求。把保证广大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把实现“延迟开学不停学、不停教”作为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实现中职学校春季延迟开学不停学、教学计划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学生。2月17日前,中职学校要制定网络教学计划(方案)、课程表,做好自有自建自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安排部署工作,完成网络平台班级、科任教师、学生等组建工作,并将教学计划、方案等上传至学习平台,做好学生网络学习的准备工作和教师网上培训、备课。2月24日前,做好开展网上教学所有准备工作,并按照调整后的教学计划适时启动实施网上教学活动。中职学校在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得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可安排一些疫情防护知识、心理健康辅导、寓教于乐等方面的网上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
(二)强化“网络资源”共享机制。中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先借鉴,再研发”办法,首次开课可选择国家、省级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的在线课程或在白城市职业教育微信群中推荐的平台(如高教出版社、智慧树等中职学校学习平台,可自行遴选)免费中职通识网络课程,减少首次开课任课教师工作量和难度。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应为网上教学和相关培训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和技术支持,确保线上直播授课、同步课堂、自主学习、考核评价等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前做好网络平台应用测试。
(三)做好教学有序衔接。中职学校制定网络教学计划、方案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尽可能保障能开即开的前提下,以中职学校必修课程(基础模块)为主,做好跟踪考核工作。学生线上网络学习要留痕、存档,与学期“正常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延期开学期间,一律暂停组织包括毕业实习、技能竞赛实训等所有的实习实训活动,不组织不参加任何人员密集的各类活动。学生应通过学习平成任课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确保学习质量。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合力。中职学校要做好线上网络教学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工作,强调家校密切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提前做好网络教学的准备工作,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网络教学、完成网上作业,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防止沉溺网络和电子游戏。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县延期开学期间中职学校网络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内容安排,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中职学校、教师全面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并根据教学实效对相关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二)做好教师培训。学校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网上教学指导培训,按批次开展多批次远程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效。市教育学院、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做好相关业务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
(三)强化监督管理。市教育学院、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网上教学的监督管理,网上教学要做到有计划、有课表、有教案、有作业、有答疑、有作息时间表。学生网上学习时间暂定为:上午时间(教学指导时间):8:00—11:00;下午(自学、答疑、作业时间):13:30—16:30。中职学校、任课教师要提前一天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给学生推送学习任务、指导重难点和有关要求。要指导学生在家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每天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导,并及时反馈结果,通过网络答疑解惑、纠错。
关键词:职业学校;案例;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庄西真(1967-),男,山东莒南人,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是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712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1-7518(2008)12-0025-04
最近几年,笔者曾有幸到一些职业学校和培训班讲过几次课,有时候,我会有意改变上课方式,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事前将案例故事发给每个听讲者阅读,只是在讲课时,先介绍案例故事,然后花一定时间让学员(或听众)发表意见,进行讨论,接着由我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学员再就所作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答疑和讨论。此举虽很简单,但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我想到职业学校教师在学生们上课时是不是也应该多使用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多运用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教学互动、师生交融的案例分析报告,这可能更符合职业学校的情况,比如我们的学生大都是文化课(记忆性知识)考试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又比如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涉猎广泛且多是一些和实际工作有关联的技能等等。因此,笔者想借此讨论一下案例教学的问题。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法学和医学领域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目前在管理学、经济学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应用,而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则相对要少一些。案例教学法在国外推广较早,在国内则开始较晚,目前仍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解放以后,我们从前苏联引进了一整套教育制度,同时也引进了它的一套教学方法,再加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些方式,形成了现在的教育模式,即为了考试而教育(这里只是用此来表达一种教育方式,丝毫没有贬低考试之意,相反我还是很佩服能考试的人)或为考试而学习。这种为了考试而教育的主要特点:内容是与实际工作距离遥远的教条式的学科知识,教学方式是教师一个人讲、众多学生听的讲授方式,学生采用反复记忆的学习方式等。在这种教育教学方法中,是没有案例教学的地位的,也没有必要。“”前的17年,曾经有过多次教育改革,但是由于教育改革的思想不对,特别是由于政治功利主义的束缚,整个教育制度没有改变,这一套教学方法始终牢牢地占据着统治地位。“”将17年教育经验全盘否定,实际上也否定了教育本身。改革开放以后基本上是全盘恢复了17年的教育制度,继之而来的改革也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修修补补而已。不过,由于对外开放,随着对西方教学理论的介绍和引进,案例教学法也被介绍到国内来。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案例是从英语“case”一词翻译过来的,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此词用在医学上译成“病例”,用在法学上译成“案例”或“判例”,用在商业或企业管理教学中译成“个案”、“实例”、“案例”等,目前国内以译作“案例”居多。在给案例教学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明确案例的含义。什么是案例?见仁见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观点、立场出发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总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特定情景说。这种观点认为,案例就是关于特定情景的描述。如中国案例研究会会长余凯成教授认为:“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问题,以事实作素材,而编写成的某一特定情景的描述。”二是事务记录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案例就是关于商业事务的记录。如格柯 (C.I.Gragg)说:“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三是故事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案例是包含多种因素在内的故事。如理查特(A.E.Richert)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四是多重含义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案例具有多重含义。如托尔(A.R.Towl)认为:“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综合各位学者的意见,我们认为,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一般说来,案例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比较真实。案例取材于工作、生活中的实际,不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的产品。(2)相对完整。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3)十分典型。案例是由一个或几个问题组成的,内容完整,情节具体详细,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着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概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识,包括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有关的原理和方法,而且也为他们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4)富有启发。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每一案例都应能够引人深思,启迪思路,进而深化理解教学内容。(5)时空皆备。案例中的事件应置于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在明确了什么是案例后,那么什么是案例教学呢。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弄清楚这些区别对于我们推广案例教学很有好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法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而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是对特定情景和实际生产、生活过程的描述,比如金融专业学习台帐制作的过程,汽车专业的某一个型号汽车的维修过程,一个霓虹灯的设计和制作等等都可以是案例。
其次是授课方式。传统教学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学习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或者到现场尝试。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
再次是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只要教材熟悉,教案确当,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述通达,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如果再能讲得诙谐风趣、声情并茂和深入浅出,使学生爱听、听懂,就是一个好教师。在这里,双向交流可有可无,极而言之,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有三:(1)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编写案例或选择案例,真正弄清楚什么是真正困扰学习者、教授者和相关人员的问题;(2)课堂上,教师要引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操练,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在这里,正像一些有经验的案例教师讲的那样,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因而,这种讨论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当一个优秀导演;(3)教师要负责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反映当前生产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如果案例不作更新,多年不变,那么,学生也只能处理几年前的事情和得到几年前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案例更新是保持课堂活力的血液。
复次是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只要带一双耳朵和眼睛即可,嘴巴和脑子似乎都可以不要;在这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生产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辩论。在这里,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可以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优劣,而且也可以懂得推广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当然,这样比较决不意味着对课堂讲授的全盘否定,也不意味着在一切教学中都要推广案例教学法,但是在工商管理、电子商务领域,案例教学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其他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是很有用的,它有助于改变目前理论教学中重理论传授,轻技能练习的现象。
二、案例教学的应用程序
案例教学并不是在教学中举几个实例而已,更重要的是设置一些案例,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营造一个逼真的氛围,把学生引导到实际事件(或者特定时空环境)中去,使学生好象身临其境,以主人翁的角色去感受这个事件,并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和熟练掌握技能的方法。
(一)案例的选择、编制
进行案例教学首先需要搜集大量的案例,这是一项很重要又很艰苦的工作。然后,必须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加工和整理,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是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案例。也就是说,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必须是学生们已经学过或即将学到的。这样,通过案例分析、处理,达到复习旧课,学习新课;通过旧课掌握新课的目的,有人认为上课给个案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其实不然。因为无论在报纸上、杂志上,还是在电视节目上都可以读到或看到案例,学生对案例已无新鲜感,案例对学生并不一定具有吸引力。所以,所选的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做到案例为教学服务;其二是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和原有基础(知识储备、生活积累等)选用难易相当、繁简相宜的案例。一个问题一个案例,切不可好大喜功、贪新求全。所选的案例既不能太难、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太明了,要选择那些有难度,但难度又不太大学生使使劲就能掌握的案例(这类似于俄罗斯教学论专家赞可夫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不使学生感到难学,学会无望;又不使他们觉得好学,轻而易举,从而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案例的运用、组织
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在于是否能恰当地运用、组织案例,这需要掌握运用、组织案例的步骤与方式技巧。在具体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从案例入手,引出课程新内容。教育心理学指出,给学生提出一个课题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课或新的一章学习的开始,应先给出一个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然后提出新问题,把学生们的思路引导到要讲的新内容上,从而把前后两次课的内容衔接起来。需要强调的是,给出案例只是提供了一个背景,关键还是要精心设计针对该案例的提问,这是实施启发式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对有些案例要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第二,理论学习中穿插案例。在讲解一些概念和基本原理时,运用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把案例与概念和原理融为一体,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比较易懂好记,且生动形象,能培养学生的投入感,学生得到的不是纯粹的理性知识,而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涵义,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启发了同学们的思考,还培养了学生运用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以案例结束,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学完一些基本原理后,可布置一些经过精心组织和设计的案例,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旨在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巩固所学知识。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可先由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的代表在班上作中心发言,发言人应对同学们的提问作答。这样,学生们就必须认真参加讨论,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履行代表的职责。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对不同案例的分析,容易使某些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为此,教师应对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作评析,对该案例所涉及的知识作系统的总结,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采用课堂辩论的方法,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针对学生把握不大,意见分歧又相持不下,难下定论的案例。采取这种形式的一大好处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发言,都希望自己在辩论中取胜。通过辩论既能分清是非,统一认识,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思想的能力,也有利于专业技能水平、胆识与心理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辩论中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也具有促进作用。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加工一个零件,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对比,教师点评,学生反思,找到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可见,采取这种形式能够一举多得。此外,由于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还要注意学生们的反应与态度,争取学生们的密切配合。总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案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分析案例,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稳扎稳打,有的放矢,切不可流于形式,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的推广应用对于职业学校教师从事教学案例研究、编写高水平的教学用案例也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这对于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改变人们对职业学校教学枯燥乏味的刻板认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希华,路雅洁.“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4(2):10-11.
[2]郑金州.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08-01
统计表明:从公安部交管局每年公布的交通事故统计中看出,中小学生伤亡已占交通事故伤亡人员30%。这一幕幕悲剧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和不稳定因素,也说明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使小学生安全教育与时俱进。
一、小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不同层面对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够重视
多数学校的重视是应付式的重视,上级部门一要求就重视,搞活动时重视,平时不重视。有些学校把安全教育当成应付检查的形式来抓,你检查什么我就做什么,而不是科学、有实效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还有的学校与教师完全依靠交警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忘记了自己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这种忘记谁是教育主题或者忽视教育实效的做法根本就是绣花枕头,小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时起时落。
2、教材资源不够
说实话,拿我们平时的安全教育手册和班会安全教案来看,提供的安全教学的资料不多,资料中精品不多,教师对资源的理解与运用不够。久而久之,形成了低年级与高年级使用的资料都是一样的,去年与今年使用的资料都是一样的,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使用的资料都是一样的。教师对于教材不太理解的时候就开始教学,随拿随教,对学生不负责任。
3、许多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没有因人、因地施教
正如上面提到的安全教育无论从根上的思想说起也好,还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罢,流于形式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也成了“痞子”――有的学生的胆子教小了。有的学生麻木了,有的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如此等等。其实这是我们忽视了的重点,我们安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如果他们的心里抵触着这样的教育形式,只能说明安全教育的失败。
4、家庭与社会环境对于小学生安全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有的家庭过于溺爱学生,凡事对于学生迁就,对于安全处置意识不浓,出事就只知道追究学校的责任,有的学生家长自己就不能做好示范。正所谓“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家庭的辅助作业不容忽视。
二、关于改进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建议
1、充分利用学校的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教育
学校要培养学生关心安全的兴趣,要发展学生对于安全探究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参与交通活动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通过对自己与社会负责任而健康地成长。学校应当开展安全管理的创建工作。学校的安全管理应该与其管理制度文化、生活方式、校园其他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在这方面要起先锋模范的作用,要担当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任。其一,学校要有一名领导负责本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其二,学校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学而时习之,重点在于实践。教师与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安全管理,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与文明安全行为习惯。这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立脚点,它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的成败,同时也是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标志。脱离以人为本的管理将是失败的管理;成功的管理要在改进人上面下功夫,学校的交与教育要实现科学的管理,要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其三,学校重视提升行政管理者与教师的安全管理素质。校领导与教师在安全管理上面必须亲力亲为,学校与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恐慌而在学生中传播恐慌心理。在当前的形势下学校与教师要通过提高自己的安全管理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
2、具体的安全教学方法也可以作一些改进
一、艺术教育的文化与经济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应试教育下的艺术教育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深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科举取士的传统,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就实质来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原因是:我国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发展完善,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理解,加之在选择人才时,大部分都是通过考试进行筛选的,以至于社会各界都认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选拔出优秀人才。学校领导从思想上也非常重视各门文化课的教学,而艺术教育课则被视为唱歌、玩耍的/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的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因为教学设施和教育思想的落后,这种情况在农村更是普遍,所以我国的艺术教育更是难以开展。鉴于上述情况,校长不能完全摆脱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只能开展以升学为目的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的特殊作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主要指艺术课程教学、课外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三方面。这三个方面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2)经济基础决定艺术教育
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等存在着很大差别,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很突出。一方面,入学率从城市、县镇到农村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另一方面,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不如城市。因此,艺术教育滞后、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农村边远地区最为严重的问题,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对于维持生计都有困难的人来说,环境艺术,尤其是人造景观是一种奢侈。在我国,农村的屋前屋后种满了蔬菜甚至玉米,尽管它的古代园林闻名于世。在英国也有同样的情况:中上层阶级乐于谈论花园的优美雅致,而平民阶层想的更多的则是怎样维持生活。“景观为大众服务”通常是理想主义者和专家谈论的话题。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学校艺术教育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性。通过对艺术教育发展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我们研究安顺市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情况做了理论准备。
二、研究对象
(1)安顺市周边农村经济情况
以安顺紫云县为例,紫云县的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的大多数农村现状与紫云相似。条件恶劣、起点低,但通过努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是有较大潜力的,紫云县的经济发展要得到提高,只要解决好农民的知识技术问题,加上结合实际,同时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农民的经济收入会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会早日完成,农民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紫云农村经济收入结构模式如图所示。紫云县的农村大多分布在边远的大山中,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加上农民思想的落后,知识水平不高,制约着紫云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收入结构简单,农民的收入主要是种植农作物、外出打工为主。
(2)安顺市周边农村教育条件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对艺术课使用的各项设备、器材无力购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学校文化活动的开展。另外,由于教育经费不足,致使学校师资严重匮缺,一名教师往往要担任两到三门以上的课程,没有更多地时间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做深入的研究。对此,学校领导在制订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条件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基本条件建设与别的学科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3)安顺市周边农村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与其他学科相比,安顺市周边农村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相对来说最为薄弱。据调查,安顺农村艺术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仍多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这些主要科目,而体育、艺术、地理等科目的师资则缺编严重,多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很多科目难以开齐。为了完成“一师多科”的重任,多达80%的农村教师不得不工作8小时以上,40%的教师需要完成18节以上的周课时量,一些教师的周课时数甚至超过25节。甚至有些学校连一个专业的美术老师都没有给学生上课的是由其他科任老师,还有些学校根本没开设美术课,有的开设了美术课,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还是让学生学习其他的科目。另一方面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工资待遇不仅决定着教师职业是否能够吸纳来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在职后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安顺市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仅在总体上低于城市教师,而且县、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差,教师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已成为安顺市农村教育的普遍问题。长此下去,势必会加速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影响教师的工作表现,导致骨干教师流失或另择他业。
此外,当前很多艺术类的师范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笔者对一些将要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走访调查,调查显示,约有85%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及贫困地区工作,另有30%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学去任教。原因是,他们觉得农村条件太差,对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不利。另有一部分大学生留恋大城市,认为做教师太穷、太苦,在社会上地位不高,想改行从事其他工作。高等师范艺术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不愿到中小学工作,导致师资队伍的脱节,直接影响了这些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三、艺术教育的解决方式
(1)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农村,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和社会对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都很重要。而今,教育界呈现出两种现象,一种是:由于该地受地域环境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家长与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学校很难开展艺术教育也很难将艺术教育涉及到每位学生。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搞艺术教育是城里学生的事,农村孩子没有搞艺术的资本和天赋,甚至还认为教师热心艺术教育是不务正业,会误人子弟,学生热心艺术教育是走歪门邪道,只有认真学好语文、数学等科目才是正路,才能金榜题名和出人头地。同时,由于受农村经济收入的制约,家长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在学生艺术教育上搞艺术投资,甚至抱怨学校为他们的学生订了些没用处的书(音乐、美术教材),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另一种是:由于我国由来已久的用人制度和高考选拔制度的原因,加上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和科举制度的影响,不仅在教育界,在社会上也存在着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好坏的标准,这在无形中给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破除传统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的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形成合理的结构。素质教育把全面发展落到实处,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以整体性、群体性、潜在性为目标,塑造受教育者的良好素质。我们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方式,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2)国家应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扶持
首先,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估体系,要依据素质教育的精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强化评估内容的全面性、评估方式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评估过程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要把艺术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评估之中;把教师艺术教育的业绩纳入教学评估之列。还要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把艺术教育的评估结果作为评优的依据之一,年终考评晋升职称的时候把艺术教育作为的重要内容对待,使评价管理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才能调动教师从事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艺术教育督查,要督查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到即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场地、有器材、有效果。
其次,国家应增加对农村艺术教育的投入,以及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艺术教育事业与其他学科教育事业的投入应该持平、和谐发展,确保艺术教育经费的充足和利用的合理。然后,各级政府还要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依照安顺经济发展现状,国家和省两级财政应承担大部分的办学经费,县乡两级政府则也应适当承担小部分的办学经费。再次,有关部门要对艺术教育经费进行依法监督管理,确保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量发放,教学设施的充足。
最后,健全法制,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加强依法治教力度,提高艺术教育法规文件的规格。目前学校艺术教育最高规格的文件是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作为部门规章,其法规约束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法规的规格,用行政法规来规范学校艺术教育,推进艺术教育的法规化,确保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同样,还要适当调整升学考试科目。政府可以适当调整中、高考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打破传统的文化课垄断的局面,将艺术类课程按照一定比例成为升学考试中考查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培训目标
1.围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效备课,以“单元备课”为主题,组织教师开展全员网络研修,使教师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厘清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系统地掌握备课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和教育教学综合素养。
2.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教师掌握快乐工作的方法,加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
二、培训对象
(一)网络研修对象
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约23000人。
(二)骨干集中培训对象
本次全员培训的市和县(区)项目管理者、班级辅导员,研修指导专家(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为主)。
三、培训学科与内容
(一)培训学科
1.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小学科学。
2.初中和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
3.幼儿园:五大领域、保教技能。
4.非任课教师的校(园)长和上述学科外的其他学科专职教师可自主选择一个学科参加培训学习。
(二)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内容共25学时,分三个阶段完成。
每个阶段设计相应的任务,教师需要学习课程、参加活动、提交作业,同时进行拓展性学习。内容安排如下:
阶段任务简介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
第一阶段 通识课程 (1周5学时)
1. 解读项目方案,装饰社区个人空间; 2. 进入教师工作坊和研修社区报到,找朋友,加入研修团队; 3. 学习“平台操作指南”; 4. 学习通识课程。幸福课堂建设基本要领; 幸福班级建设基本要领。设计研讨活动,主题为: 当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怎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该话题讨论。
第二阶段 单元备课 (2周16学时)
1. 学习关于备课策略的专家讲座; 2. 接受学科单元备课专题指导; 3. 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学科备课策略综述; 如何根据学生认知、个性特点进行学习指导、交往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情分析的策略及工具 教学目标与检测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教案与学案; 单元备课专题指导课; 学科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备课策略和实施策略;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析。设计研讨活动,主题为: 你在备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该话题讨论。任选其一完成作业。 1.梳理单元教学重难点 2.提交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3.提交一节课的学案
第三阶段 案例观摩 (1周4学时)
1. 单元备课过程视频案例观摩、分析、研讨; 2. 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此部分课程由镇江优秀的教师、教研员与研修网联合开发。 从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备条件、备资源、备技术、备教案等方面出发,站在学生有效学习的角度展现备课过程。 课程开发时以视频和文本为素材,经过设计,制作为多媒体课程。以供教师观摩和研讨。就某个备课过程中好与不好的环节进行评点。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观察与思考镇江同行同一单元的单元备课,修改完成第二阶段的作业
说明:本表中的研讨活动及作业设计为样例。为了使学员对研讨活动和作业更感兴趣,将在项目实施前组织学科带头人论证和修订。第三阶段的课程,由镇江市教育局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开发,开发方案另拟。
四、培训策略
1.针对性
本次培训主题聚焦单元备课能力提升,以本地使用教材第一、二单元为载体,研修任务、课程及活动均紧紧围绕备课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部分课程由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研员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开发,增强针对性。
2.任务驱动
本次培训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员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和递进式研修任务,参训学员可依照任务流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
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
本次培训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密切联系起来,校本研修的主题与网络研修保持一致,校本研修的成果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呈现。
五、时间安排
本次培训自20xx年8月中旬开始,9月底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事项 备注
7月上中旬召开各县市区人事科长,各直属学校校长、人事秘书会议,部署项目实施工作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7月15日前填报、审核学员信息表信息填报方法详见附件
编班,配备辅导员管理员
8月12日前召开项目启动暨骨干集中培训会议时间、地点和参训对象另行通知
8月15日前各县(市、区)完成对各班级项目骨干的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参训对象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
学员登录培训平台,核对个人基本信息,熟悉操作流程并进行学习预热;班级辅导员组织学员上线预热,创建本班QQ群并引导学员加入,建设班级沟通渠道。具体内容详见中国教师研修网“20xx年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网页
8月15日-9月15日学员在线观看课程,参与互动交流,撰写研修作业; 研修指导专家和班级辅导员在线辅导、答疑。
其中9月1日-9月15日学员结合远程学习所获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交作业。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师研讨及实践,提炼研修成果。
市项目办对各县(市)区进行项目中期调研评估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9月25日前做好项目总结评优工作;抽查参训人员,组织集中闭卷考试具体要求和办法另行通知
9月30日前召开项目总结表彰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对象另行通知
六、培训形式
1.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远程培训平台,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研修指导为支撑,建立网络学习班级,配备班级辅导教师,组织参训学员有效进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远程培训。
2.通过“观看视频课程-阅读相关文章、评论-完成和提交作业-参与在线研讨交流-反思总结”等流程,将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同步融入网络研修的整个过程。
3.中国教师研修网将根据学习的内容与进度开展研讨活动,促进学习中的深层次、多角度反思,增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意识,培养学员在网络环境下自主研修的习惯。
七、考核评价
本次研修将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等纬度,对参与本次研修的不同群体(学员、研修指导者)进行相应的考核。
1.学员考核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为必做项,占比80%,考核内容为课程学习、提交作业及研讨活动。
拓展学习为选做项,占比20%,考核教师在网络研修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等行为,如上传资源、评论留言等。(评分规则另发)
2.班级辅导员考核
对班级辅导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占比50%,二是本网络班级学员的平均得分,占比50%。(评分规则另发)
3.颁发证书
学员培训成绩合格者,由镇江市教育局颁发合格证书。
4.评优
为检查网络学习效果,培训结束后市教育局将适时从参训人员中按地区选取3%(2%为市教育局任抽,1%由辖市区推荐)人员统一组织集中闭卷书面考试。各地区参考人员的考核平均分数作为检查考核各地培训成效和20xx年镇江市教师发展先进校评选的主要依据,教师个人培训情况纳入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及以上拔尖人才评审的范围。
网络研修项目评优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原则,从多个纬度进行评定。具体评优奖励办法由镇江市教育局另行颁布。各类评优的荣誉证书由镇江市教育局颁发。
八、培训管理
(一)建立20xx年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领导组
组长:z
副组长:zz
组员:zz
(二)领导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课程专家团和技术保障组
1.项目管理办公室
主任:z
副主任:z
成员:zz
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运行管理。
2.课程专家团
课程专家团由市教研室为主建立的核心指导组及其下设的学科专家组组成,统一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学科的研修指导工作。组长:朱春晓,副组长:谭庆仁。
3.技术保障组
项目技术保障组由市电教馆统筹组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平台、网络维护以及其他学习设备、设施的保障工作。组长:汪翀,副组长:陈肸。
(三)各辖市(区)同步建立对应机构,并报市项目办公室备案。
(四)以辖市(区)为主体建立网络学习班级
1.各辖市(区)统一以学科为单位建立网络学习班级,原则上每100人编为1个班(大学科的尾数班原则上不少于50人),每个班配备1名辅导教师。每个网络学习班级可以学校或辅导区为单位设立若干学习小组并配备1名组长协助班级辅导教师做好培训管理工作。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学科,原则上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1个网络学习班。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把握好学生的学情,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是创设情境。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学生。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有效提问
1.保持大众性提问。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教学方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063-03
一、引言
市场营销专业由于自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而案例教学法作为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中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成为主导型的教学过程。然而当前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案例教学受西方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启发而引入,虽然各个高校都比较重视,但大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缺少管理经验、缺少优秀案例、师资不足、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效果。虽然也有学者从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3],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案例教学的模式。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将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促进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改革。
二、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适用性
案例教学应用于商科教育起初主要定位于研究生教育,而并不涉及本科教育。但是,市场营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这对市场营销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案例教学法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等教学特点,因而在本科层次的市场营销教学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空间。
一方面,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的确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种教学方法同时也会制约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案例教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克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记忆背诵的传统模式缺陷。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可以将市场营销学科新的理论融入于复杂的社会经济事件中,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处于一个真实场景之中,让学生能够站在领导者或执行者的角度直面具体而错综复杂的市场营销问题,通过分析、思考、判断和决策提出解决方案。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比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使学生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融会贯通。最后,学生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可以获得解决复杂营销问题思路、步骤、程序,探求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分析,可以认识到实际营销工作的风险并吸取到经验教训,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决策失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课堂案例教学的组织
1.课堂案例教学组织方法。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方法通常包括层层递进法和小组分析法。所谓层层递进法是指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根据案例的素材提出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由学生自愿或由教师指定作答,通过这样不断的问答方式,使得对于案例的讨论不断深入,直到学生最终自主地寻找到案例所要表达的核心问题或理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层层递进法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掌控整个课堂案例教学的内容与进度,通过课堂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该组织方法的劣势在于对教师的营销知识水平、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现场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但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小组分析法是指学生分组对营销案例展开分析并展示结果,再由其余各组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提问,由该小组学生回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分配各小组不同的案例,也可以提供相同的案例,以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教师能更容易地组织课堂,学生也能进行连贯性的思考。同时在该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小组成员的“搭便车”行为,也即经济学上的外部性问题,这使得部分小组成员未能充分参与。因此在市场营销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将层层递进法和小组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案例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是一种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主客体关系,二者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这会使学生易于迷信权威,导致其创造性不足。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因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交往的主体关系。营销案例讨论中的交往是一种合作式交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推动者,而非课堂的操纵者。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有: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引导讨论不断地深入发展;制定学生作答并控制讨论的进度;通过反复地诱导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而在案例教学中,受教育者的角色也从传统的“学生”演变为“参与者”,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案例教学应是一种“参与式教学”。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规则的制定者、案例讨论的主持人和教学进度的控制者。在案例讨论前,教师应确定课堂案例讨论的基本程序和规则,并保持中立的立场。在案例讨论时,教师应明确所需的问题及时间安排,并给尽可能多的学生以发言的机会,同时控制案例讨论的进度避免讨论偏离教学的目标。学生通过案例讨论可以使不同的观点交汇和融合,产生思想的碰撞,这又会促使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达到思维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激发出灵感的火花。这种思想的碰撞过程将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同时,学生这种参与式地学习不仅有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还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结论与启示
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本科市场营销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将企业营销的实践引入到课堂之中,通过对营销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得学生能够进入特定的营销情境,带给学生以真实而深刻的营销管理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现今案例教学在本科市场营销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完善。
1.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最好还应有企业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所深入企业开展考察和咨询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培训。同时,也应将实际管理者从企业请进高校作为客座教授或企业导师,向学生和教师讲授各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2.提高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本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应适当增加案例教学的学时比重,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案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应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提高课堂讨论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并克服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搭便车”现象。
3.加强营销案例的编写及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案例的编写与选择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国外市场营销的经典案例或是二手资料的营销案例很可能并不适用于学校自身的教学。因此,应加强营销案例的编写工作,鼓励教师投入到案例的编写工作中去。同时鼓励教师投入到企业实践活动中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营销决策的情境,并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参考文献:
[1]余国新.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117-118.
[2]王扬眉,鞠芳辉.基于管理理论构建的案例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2):140-143.
[3]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62-64.
关键词:案例教学;市场营销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5-135-02
一、概述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典型市场营销现象为中介,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视听媒体,对营销活动的典型事件展开情景描述和分析,通过体验再现的、真实的公司营销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活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关键,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增进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认识与理解,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记录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是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教师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授理论,而是充当导演的角色,将课前准备好的案例提供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营销情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析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各小组汇总自己小组的意见,派代表总结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将案例内容与营销理论相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答案的唯一正确,学生知道,他们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与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不会轻易被教师认可和接受,他们只能牢记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僵化了学生的认识,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案例分析的结果没有标准答案,解决案例的方案没有对与错的差别,只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分。教师的点评不是对学生观点的评判,而是引导学生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的情境相结合,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消化理解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再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要求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市场营销学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与案例相结合,形成个人独立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将深刻领会和掌握案例分析过程中运用到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阅读理解案例内容、查找相关理论知识、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结果,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小组成员讨论案例、陈述发表自己意见、听取他人意见、小组成员的交流沟通,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案例分析过程发现和抓住问题、分析原因、拟定解决措施,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证明,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培养的这些实践综合能力正是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具备的,是市场营销学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营销技能。社会的变迁、产业的升级对营销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营销技能型人才。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引用的案例要与现实的营销实践紧密结合,模拟商业环境,将学生引入职业情境,担任一定的角色,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做出一系列的决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及洞察市场的敏锐度,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符合“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选择不当,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素材,好的市场营销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选取的案例素材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选取的案例时效性不强。有些教师的教案不及时更新,盲目地从一些案例集中引用五六年前甚至更早的案例。有些案例反映的问题已经得到改进或解决,有些案例分析的产品已经下线,是学生不熟悉的产品。对于案例分析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影响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效果。其次,选取的案例缺少本土化。一些教师经常会选取经验介绍类或技巧集锦类案例,发生的背景多为欧美企业和欧美市场。由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学习和应用这类案例难度很大,所学经验也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企业。事实上,我们培养的学生很多要到中国内地的一些中小企业工作,而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听到在中小企业里开展营销工作有什么要求、有什么特点,这些都严重影响案例分析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方法不当,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案例教学仍是由教师从头到尾讲述内容,提出问题,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简单点评后给出答案。这种缺乏对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安排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对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性的研究、探索和总结,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难以提高学生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拓展其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达到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选取案例的真实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营销实战经验和组织课堂讨论的能力。然而,大多数高校市场营销的教师并不具备企业工作经验,多数高校对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没有进行专门培养,对教师案例教学也没有硬性规定和考核标准。因此,许多教师因时间、精力的原因,搜集的案例信息有限,案例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甚至不够贴切或过于陈旧,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仍停留在文字和理论层面。难以深入到案例和实践中,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1.科学选择教学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教学案例的选择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选择和编写好的案例是成功的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市场营销学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围绕案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选择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有代表性的、具有时代感的、题材多样的案例,选取的案例应具有趣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典型性,尽量以本土化的管理实践作为教学案例素材。案例的素材可以从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多种媒介上获得,也可通过实地采访等方式获得。内容应涵盖营销观念、营销环境、市场调研和预测、市场细分、新产品、品牌和包装策略、产品定价、分销渠道的选择、促销策略、营销策划等诸多方面的案例,要求难易适中,长短合适。不能选择有歧义或模糊的案例参与讨论,这样会适得其反,造成尴尬的局面。很多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应对获得的案例进行再加工、处理和制作,使之形式规范、内容合理,适合课堂教学。好的案例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要有可讨论的着眼点,应避免选择那些主题过于暴露而不利于研讨和争论的案例。另外,教师在选择和编写教学案例资源的时候,可以利用当前国内外各类刊物中市场营销案例素材编写或改编案例。
关键字:案例教学法;管理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021-01
在高校经济管理学中的课程,管理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不仅兼容科学同时还具有艺术性。所以学生对于管理学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加强实践锻炼训练,综合全面的发展,具有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案例教学法是目前而言对于管理学课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管理学中课堂效率比较高的教学方式,收到了广发的使用,案例教学法对于重于理论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这样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主要指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与知识体系符合的实际案例继续讲解。这中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与分析引导学生对本身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堂的主要目的就是老师通过对知识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思考,这样对于学生在课堂的所学的知识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这样对于枯燥的理论体系来讲是一种创新性教学,在大学的学习中,一般的学生对于理论性的课程相当的反感,在他们的认知中,理论对以后的工作所起的作用甚微,所以学不学都不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使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令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的知识所综合性使用与实际案例的分析中,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理念亦或者能力的改变都是有显著作用的。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个人思维方式,以及对问题的看待方式,正如所有的学生都是的看法都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那都是真正有用的,诸如回答与实际的答案相反,这也表明学生的又在对问题进行反角度的看待问题,这才是案例教学法的精髓所在。
2.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的注重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理解效果为主,这相比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就是传统教学法整个课堂就是老师在不断给学生教授理论知识,学生只需要做好笔记,熟记即可,这种过于枯燥的讲授使得学生容易对上课感到无味,使得学生对管理学课程产生消极的厌烦情绪,丧失对学习的热情,课堂的知识理解效果大大降低,案例教容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知识的具体思考,从而对整个的案例运用知识的全面的剖析,这样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的主旨调动学生对实际案例运用理论知识继续进行分析、总结,改变以往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让他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案例教学的最好的作用调动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思考,让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看待问题,这样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是非常的有帮助的,尽然对于案例表达的看法不一致,但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对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科的运用率相当的高,对于实际的教学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使用案例教学法又发生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文化差异。在高等院校中,每个课堂里有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每个学习的思维习惯以及文化风俗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由于这些思维习惯以及文化风俗的不同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外国的主张民主自由,学生对于自由与个性十分的从尚,在这样的案例教学中,学生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是从民主自由,从个人主义中出发,这种对学生对于权威会产生质疑,甚至会否定权威,这种的学生拥有着较强的思维独立习惯,敢于对权威进行质疑,这样对实际的管理工作的创新有非常有作用的。相反的,在我国国内,由于推崇礼貌,尊师重道,顺从等等,在一般的场合对于的别人所提出的观点都是会比较的遵从,同时对于别人的观点进行质疑或者批判都是认为不合适的,不礼貌的,这种的文化下的人们更加愿意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而不重视独立的思考,这样导致对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阻碍。
3.2 案例的缺乏。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案例的正确选取对于教学的效果的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在我国的案例教学中,大多数采用的是来自国外的案例,国内的案例缺乏而且国外的案例比较的实际,对于学生在实际中融会贯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但是由于国内外的文化差异,以致学生对于国外的案例显得比较的陌生,对于案例的文化背景、人文状况等都是不了解的,这样对于学生对于案例的研究讨论是起到消极的作用,而国内的案例对于这点有没什么影响但是,国内案例缺乏综合性,系统之间的知识缺乏连贯性,而且重点在于述说,缺乏对于案例背景的讲解,这样对于学生的抽象比较强,不利于学生的分析思考。
4.结束语
在目前的状况,不能盲目的使用案例教学法,应该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相结合,客观的与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使用,这样对于学生的上课知识理解的效率会更为的显著,这样不只是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更或者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加的有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辉,张比鹏.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7,(5).
[2] 张明.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体会[J].教育科学,2007,9(7).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案教学 设计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要,即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教学中只有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形成方法、培养态度和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基于上述思想,我们做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学案的设计
我校生源的实际状况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尤其是学习习惯不好,这些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设计学案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体系,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确定学法指导,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
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力争做到:
注重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增强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第二课民主监督一框时,合作探究的问题之一就是“布置不同小组的同学分别搜集一种公民民主监督的途径,课上分别展示,并逐一分析各种途径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学生们准备得很充分。
强调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师生人格平等,自尊自爱,构建和谐的课堂。
体现探究性—通过搜集和筛选社会信息,识别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拓展知识视野,而且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第二课民主监督一框时,合作探究的另一问题就是“作为石家庄市民,你看到你所在的地区存在哪些问题,打算采取什么方式行使监督权?”课堂上,学生们抢答积极、热烈,建言献策,形成了一个。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我们政治组学案的基本形式
根据内容不同,学案包括填空式、图表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学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⑴填空式学案。如在自主学习部分,由于知识点较为分散,学生难于系统掌握,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填空,由学生预习或课堂上填写。
⑵问题式学案。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在合作探究部分,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式学案。
⑶习题式学案。在拓展提高部分,某些内容,可按课本顺序和知识梯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习题,特别是选用当年的高考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实施
课堂上始终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1)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下发学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生阅读自学教材及相关知识
(3)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①学生调动眼、脑、手的作用,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达标练习,取得最佳成绩。②师生互动,教师深入到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答疑解惑,指导迁移或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最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较全面地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③搭建平台,成果展示。学生学习小组出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④教师精讲点拔。点拔关键处,重点问题精讲,力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悟为果,力求生成性。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政治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
(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乐学”“会学”的转变。在教与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自我感悟,增强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磨砺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探究性原则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拓展知识视野,而且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师立足于“主导”地位,适当地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境设计,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素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兴趣和能力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个体现学科特点的具有准确性、启发性、针对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