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基础知识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目的 探索现代大型综合医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 对2008~2009年在我院实习的112名护生进行培训。结果 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培训体系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结论 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优化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职业能力。
实习护生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 使实习护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实践过程[1]。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围绕护理岗位的要求,研究构建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对象112 人,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中职生52 人,高职生15 人,本科生45人。培训时间均为一年。
2 方法
对所有入选对象开展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现介绍如下。
2.1 系统化岗前培训
2.1.1 岗前医院概况介绍 上岗前由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介绍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医院的理念、发展前景,护士行为规范,岗位纪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使实习护生尽快熟悉职业化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2.1.2 岗前专题教育讲座 岗前培训期间,举办专题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有护理服务文化新理念、护士服务礼仪规范、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职业化风险意识及防护能力等。
2.2 轮岗培训 对实习护生,我们安排每3 个月轮转一个科室,一年内轮转内、外、妇、儿各科。在轮岗期间,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带教老师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环境及各类物品的放置,讲解各种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并培养他们与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使其循序渐进地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本培训体系通过岗前技能训练和系统化轮岗培训,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2]。
2.3 特色带教队伍建设 带教老师是执行培训任务的“细胞”,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3]。带教老师竞聘上岗,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若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非但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还常把不规范的操作教给实习护生,埋下安全隐患。本院从2007年开始,实行带教老师竞聘持证上岗,优化了师资力量,保证了教学质量。
2.4 考核评价 利用护理部制定的轮转实习护生手册,评价实习护生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拟定理论知识考题,完成对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测试。
3 结果
通过系统化培训,我院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后,很快适应了护士角色,护理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特色培训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培训效果和实习护士的工作表现受到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理对象的肯定。
4 讨论
实习护生岗位培训是培养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希望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 科学技术出版社:1265-2721.
【关键词】 实习护生;护理职业能力;培训
实习护生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 使实习护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实践过程[1]。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围绕护理岗位的要求,研究构建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对象112 人,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中职生52 人,高职生15 人,本科生45人。培训时间均为一年。
2 方法
对所有入选对象开展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现介绍如下。
2.1 系统化岗前培训
2.1.1 岗前医院概况介绍 上岗前由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介绍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医院的理念、发展前景,护士行为规范,岗位纪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使实习护生尽快熟悉职业化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2.1.2 岗前专题教育讲座 岗前培训期间,举办专题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有护理服务文化新理念、护士服务礼仪规范、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职业化风险意识及防护能力等。
2.2 轮岗培训 对实习护生,我们安排每3 个月轮转一个科室,一年内轮转内、外、妇、儿各科。在轮岗期间,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带教老师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环境及各类物品的放置,讲解各种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并培养他们与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使其循序渐进地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本培训体系通过岗前技能训练和系统化轮岗培训,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2]。
2.3 特色带教队伍建设 带教老师是执行培训任务的“细胞”,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3]。带教老师竞聘上岗,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若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非但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还常把不规范的操作教给实习护生,埋下安全隐患。本院从2007年开始,实行带教老师竞聘持证上岗,优化了师资力量,保证了教学质量。
2.4 考核评价 利用护理部制定的轮转实习护生手册,评价实习护生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拟定理论知识考题,完成对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测试。
3 结果
通过系统化培训,我院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后,很快适应了护士角色,护理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特色培训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培训效果和实习护士的工作表现受到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理对象的肯定。
4 讨论
实习护生岗位培训是培养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希望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 科学技术出版社:1265-2721.
[关键词]护理 高职教育 知识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42-01
1.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的重要性
基础知识适用性就是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契合度,适用性越高,实际应用中运用的越多。提高基础知识的适用性,可以提高知识的应用效率,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就是指,在护理高职教育中讲授的护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契合度,是衡量高职教育水准的重要指标。其适用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开设护理课程是否合理,培养出的学员是否优秀,是护理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现状
由于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对于护理高职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教育部颁发新课改通知以来,各个护理高职教育机构都对其基础知识培训体系进行了改革,使得我国护理高职教育的基础知识适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一些成绩。
2.1与医疗单位建立合作,以岗位要求进行基础知识培训
与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医疗单位的岗位要求对学员进行护理基础知识培训,使得学员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岗位要求接轨,提高了基础知识的适用性,也提高了学员的就业率。
2.2增编新教材
实行新课改以来,各个护理高职教育机构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剔除过时落后的内容,增进时下前沿内容,通过增编新教材,给学员传达时下最前沿的护理基础知识,让学员直接接触最新医疗技术,减少摸索时间,极大提高了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2.3组织实习,在实际中应用
通过在护理高职教育机构设立实验室或者和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员走进实验室或医疗单位参与护理基础知识的实习作业。让学员通过实地的观察、自身的操作,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思考、总结护理基础知识的运用心得,有效的提高了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3.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国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的适用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3.1与医疗单位合作深度不够
许多护理高职教育机构与医疗单位的合作只不过是签订了实习合同,然后根据医疗单位提出的学员要求进行培训,从始至终学员跟医疗单位都没什么交流,只是在实习期间才与医疗单位进行接触,造成一些学员对护理工作认识不全面,规章制度不熟悉,以致不能很好适应环境。
3.2教育模式单一
现在护理高职教育的基础知识教育还是采取单一的公共课讲授模式,个性化不足,不能根据学员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导致学员基础知识水平不一。同时,课堂缺乏互动,学员习惯于听、记,造成学员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
3.3实习只是流程
由于一些实习课程要动用珍贵的材料、医药,所以部分高职教育带领学员进行的实习,只是让学生站在旁边观看,通过对观看过程的思索,总结出实习报告,而非亲自动手,使得原本该学员亲自动手的实习成了流程,走一遭而已,根本没什么效果。
3.4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
虽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采取了一些改革,可是大多数护理高职教育的学员护理资格考核制度还是传统的笔试,没有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完善考核制度,造成部分学员重视理论学习,忽视了实践运用。
4.提高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的对策
提高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解决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存在的问题成了护理高职教育的发展瓶颈。积极的采取改革措施制定相应对策,解决存在的“疑难杂症”,是护理高职教育唯一发展途径。
4.1建立完善的实习流程
通过建立完备的实验室、齐全的医疗单位合作计划,让学员定时定期的参加完善的实习。让学员们能够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运用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护理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4.2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护理高职教育应该采取细心交流,个性辅导的多样化教学模式,而不只是传统的老师讲授,学员记忆。通过细心的交流了解学员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员的个性特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辅导方案。依据学员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护理门类进行专门培训,避免博而不专,从而提高基础知识的适用性。
4.3健全考核制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09-01
基础护理为整体护理重要部分,是护士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桥梁,为护士观察个体病情基本途径,需分析总结现阶段基础护理存在问题,采取优质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主动护理,增强护士成就感、责任感及使命感,全面提高基础护理效率及质量。此文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总结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措施及效果,汇报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抽签分组。60例入对照组,不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22±3.27)岁,范围是24-78岁,女患者为23例,37例男患者。其余60例入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62±3.08)岁,范围是24-77岁,女患者为22例,38例男患者。组间有均衡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岗前培训 针对新聘护士,组织岗前培训,包括护理学基础、医院制度规章、岗位职责、护理制度、护理规范及要求等,并考核上岗。科室内开展“帮、扶、带”活动,倡导年长、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带动年轻、新入职护士,提高基础护理技能和水平。
1.2.2 制度规范学习和执行 要求护士学习护理制度规范和常识,并严格按规范执行基础护理。建立工作评价制度及体系,定期评估人员工作能力及质量,并评选出微笑护士和优秀护士等,对于不好的行为,采取批评、惩罚等予以限制[1];对于好的行为,采取物质奖励、荣誉奖励等予以促进,实现整体提高。
1.2.3 进修培养及继续教育 定期选派护理骨干去往其他医院进修学习,更新工作理念及护理观念,学习先进知识及机能,促进质量提高。指导护士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参加培训,获得新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及理念,并借鉴先进观念,实现整体护理水平提高。
1.2.4 基础护理流程细化 按时间将护理流程进行细化分级,并明确责任人。具体流程有梳头、面部清洁、穿衣、口腔护理、拍背、翻身、床单位整理、进食、导管或会阴护理、床上移动等。护士长应充分发挥管理及组织作用,调动人员,尽量满足个体需求,如洗头、买饭、擦浴、打开水等。此外,也应重视健康教育,按照个体职业、病情变化、文化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差异,给予动态、针对性教育,改善不良健康方式,保持恢复健康[2]。
从服务态度、基础知识、设备仪器、表格书写及操作技术五方面,评定比较两组质量。调查满意度,予以比较。
1.3 效果标准 满意度调查共100分,>95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对照组服务态度(80.15±2.36)分,基础知识(77.58±2.69)分,设备仪器(79.31±2.32)分,表格书写(81.33±5.27)分,操作技术(81.25±3.26)分。研究组服务态度(93.26±3.44)分,基础知识(92.25±3.51)分,设备仪器(90.32±2.58)分,表格书写(93.22±3.39)分,操作技术(93.79±4.05)分。两组中研究组护理质量更高,有显著差异(P
2.2 满意度 比较满意度,对照组取得86.67%,研究组取得95%,两组中研究组更高,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关键词】晨会提问;护理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65-02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服务内涵不断的拓展,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琐碎、繁忙的儿科护理工作,如何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是每一位儿科护士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而护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儿科的护理质量。为此,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就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薄弱点、基础知识、专科相关知识及患者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儿科护士进行培训,实现知识共享,互学互促[2],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儿科护士31名,均为女性,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6岁,学历:中专12名,大专16名,本科3名。工作年限:1~2年5名,3~5年7名,6~10年13名,>10年6名。职称:初级25名,中级6名。
1.2方法
1.2.1实施 护士长每天提前15min到病房,查看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护理措施落实等情况,把存在的护理问题或疑点、难点,根据夜班交班情况,交班后集中在班护士,利用5~10分钟(紧凑,不影响工作为宜)时间进行晨会提问1名低年资护士,如回答不够完善,再请高年资的补充,最后由护士长作点评解答。激思促学,轻松而热烈的训练氛围,激发大家学习积极性。
1.2.2内容 晨会提问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科相关知识、专科护理常规、健康教育、院感知识、应急预案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薄弱点,提问结合临床,突出专科性。使问题既有利于知识积累,又适于临床运用[3];并根据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提问和指导[4]。
1.3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
2 结果
3讨论
分析表1对31名本院儿科护士晨会提问实施前后综合素质评价,明显体现了护士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培养护士勤学好问、自学和互学的良好风气;由于提问内容与日常护理工作的知识相结合,相当于模拟练习[5],促进儿科护士积极主动的巩固和更新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经过长期的坚持和积累,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工作中的指航灯[6];危重患儿病情瞬息万变,经常提问,明显提高了护士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不会因护士应对能力差而错失患儿最佳护理措施及时机。分析表2晨会提问实施后较实施前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利用晨会提问,讨论问题,提高护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业务技能,增强了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基础护理落实及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比较到位,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调查也从90%提升到98.33%。晨会提问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p值
参考文献:
[1] 孙晓平; 王艳艳; 逄海峰,等.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心理素质[J]. 吉林医学.2010,31(32):5874~5875
[2] 樊晶晶.发挥晨间提问在护理培训中的作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831
[3] 刘艳萍.晨会提问在儿科护理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 护士管理杂志.2005,5(7):50
[4] 耿艳莉.晨会提问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3):64
[5] 唐志云. 利用晨会提问提升护士专业水平[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0):239
[6] 王双凤.新形势下儿科护理特点与护理素质探讨.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33~134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护士培训;中医医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16-02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病床增多,平均年增加新护士50人。增加的护士中,多为刚毕业的新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欠缺,临床护理风险性增加。同时,我院作为一家综合性中医医院,需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而新入护士并不全是毕业于中医院校,约50%的护士在进入医院之前未接触过中医护理。为使新入护士更好地适应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我院于2009年起开始实行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入院的本科、专科毕业护士67人,其中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36人,中医院校毕业32人,非中医院校毕业35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形式
1.2.1.1 护理部集中培训 采用集中授课、摸拟演示、操作训练等方法,由护理部选定课题,每周1次进行培训。
1.2.1.2 科室轮转培训 护理部制订护士五年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手册,新护士岗前培训结束分配科室后,由所在科室按照手册内容对护士进行培训。科室配备专门的导师,对培训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价。编制内护士五年内不定科,每一年每季度轮转一个科室,第2-5年每年轮转一个科室。
1.2.2 培训目标 由护理部分层次确定培训目标。工作第1年: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8项中医操作技术,熟知各班岗位职责并能独立完成工作。工作第2-3年:掌握本专科常见药物的相关知识、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能给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工作第4-5年: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逐渐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并具备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能力。
1.2.3 培训课程设置
1.2.3.1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以理论培训为主,时间1周,内容包括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护士职业素养、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及职业防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以及人际沟通和团队精神。
1.2.3.2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以护理部集中培训为主,课程分为西医“三基”理论和中医理论知识。“三基”理论包含伤口造口护理、循证护理、深静脉置管护理护理、护理安全等内容。中医理论课程设置则以《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础》为蓝本[1-2],由浅入深依次涉及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经络与穴位、辨证施护、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等,再由各科室根据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优势病种培训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
1.2.3.3 护理操作培训 操作培训以科室培训培训为主,分为西医“三基”操作和中医护理操作。“三基”操作第一年以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静脉输血等23项基础护理技能为主,第二年及以后要求掌握CPR技术,能熟练配合抢救。中医护理操作培训项目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为蓝本[4],包括艾灸法、中药换药法、中药熏洗法、拔罐法、中药熨烫法等。
1.2.4 考核 科室每月按照培训考核手册规定的内容对培训人员进行操作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操作考试(由护理部组织项目抽考)。所有考试成绩均记入培训手册,不及格者须补考,要求最终合格率100%。
2 结果
护士经规范化培训后,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临床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培训前后理论、操作考试合格率,见表1。
3 体会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化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5]。而在中医医院中,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将规范化培训与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三基”“中医”两手抓,对于提高中医医院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上规范、有效的运用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周琦.中医护理基础[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3] 李向真.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5):1337-1338.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与保险机制的完善,乡镇卫生院所承担的病员数量逐年上升,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多数护士还没有正式编制,再加上现有人才市场的流动性,护士思想不稳定,要使他们达到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能,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1]笔者受金堂县卫计局安排到白果镇卫生院支援工作一年,通过狠抓护士基础培训,使该院护士业务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医院有开放床位76张,护理人员14人,床护比:1:0.18;编制结构:在编护士1人,聘用护士13人;职称结构:主管护师0人,护师0人,护士14人;年龄结构:40岁及以上0人,25-39岁1人,25岁以下13人;初始学历结构:本科0人,大专0人,中专14人,其中12人参加成人在职学习取得大专学历。
2.医院以往对护士无任何在职培训,护士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各种操作流程、应急预案等知识欠缺,护士仅仅只靠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病员,遇到紧急情况时应急能力不足。人都存在惰性思想,由于医院无相应考核与奖惩,护士主动学习意识差,这样以来护士入职后业务素质得不到任何提升。
二、现状分析
乡镇医院护士初始学历都是中专,无大专和本科学历,在职称上全是护士,无护师及以上职称,年轻护士与年老护士之间脱节,一大批都是低年资、低学历、低职称的护士在临床一线为病员服务,加之护士入职后也无相关的再学习,业务素质低,因此要培养一支具有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基层医院护士人力不足,要全部外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将会影响到医院护理上的运转困难,鉴于这样的内外条件,我与该院领导和护士长商议,决定采取狠抓医院内护士的基础培训,来提高护士业务素质,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三、培训方式与内容
1.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小讲课、操作者演示、教学查房、视频教学、自学、护士之间互相讨论学习、护士长抽问等多种形式。
2.培训内容
2.1 基础知识:以《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书籍为基础知识培训指南,这方面内容以自学为主。
2.2 法律、法规:以《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准绳,适时开展安全教育,强化护士法律与安全意识。
2.3 核心制度: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护理文件书写与医疗文件管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消毒灭菌隔离制度、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等核心制度,要让护士牢固掌握并严格遵照执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 临床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静脉输液法、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氧气吸入法、冷敷法与热敷法等技术操作常见的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对护士进行培训,达到人人掌握。
2.5 急救知识与技能:重视护士急救知R与技能的培训,对急救和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及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进行培训与演练,力争让每位护士能熟练掌握。
2.6 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强化护士的无菌观念,并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2.7 对常见的管道如吸氧管的护理常规、导尿管的护理常规等管道护理常规也要进行培训。
2.8 加强护士人文知识和沟通、礼仪知识的培训,让她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沟通的艺术。
四、考核与奖惩
1.护士长每月组织小讲课、教学查房与技能演示,并于每月初将本月要考核的理论知识范围和技能考核项目列出,让护士进行学习与练习,成立考核小组,每月底进行考核。
2.每次考核总分为100分,为督促护士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将考核合格的标准定在了高于60分,以75分为考核合格。
3.对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制度,对考核在95分以上者(前三名)给予奖励,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挂钩,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补考与罚款,补考不合格者再次补考,3次补考不合格
者,为年终个人考评不合格,医院可酌情给予辞退。
五、体会与成效
1.重视基层医院护士的基础培训,充分激发了护士的学习激情,让护士认识到在职培训是学无止境的,从思想上提升了学习的自学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通过一年的培训与考核,让护士从点滴学习,积少成多,逐步掌握了日常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丰富了护士的三基知识,提升了护士的业务素质。
3.培训涵盖了沟通艺术与人文关怀知识,使护士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沟通技能,并将其与优质护理服务有机的结合,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和家属能感受到护士的关怀、爱护,促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通过加强护士基础培训,让护士养成了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能更好的为病员服务,一年来医院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均为0,达到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鼻饲及胃肠减压;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医适宜技术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医务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医务科每半年组织一次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医务科、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凡经补考“三基”考试考核仍不合格者,当事人予以下岗处理。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二)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为医之道的根本,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2年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晓红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由刘玉嵚主治医师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
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
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
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管理规定》、《母婴保健法》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正常分娩产程观察及处理;电除颤仪器使用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
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利用手术培训考核无菌术、消毒、铺巾、穿脱手术衣、切皮、结扎、缝合等技术。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1、科室每月对本专业知识组织考试1次。参加全院三基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药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除参加全院考试外,科室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2以下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循环学习:正常产程观察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时限异常、正常产褥、异常产褥、异常分娩。
3、重点加强产科相关技能培训: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手术基本操作、心肺复苏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等。
4、利用晨会对十五种核心制度学习、提问,人人过关,每月抽考。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三)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临床、医技、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宝医发【**】54号)的有关规定,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科技教育处、护理部负责安排“三基”知识培训讲座,确定参加考试的各级人员等。
各学科“三基三严”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科技教育处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科技教育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科技教育处、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科技教育处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科技教育处、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在过去的30多年,HIV/AIDS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灾难性的增长趋势;在我国,艾滋病已经在全国范围广泛流行,传播途径将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同性性传播或异性间性传播),既往感染的HIV感染者已进入发病期。目前的窘迫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艾滋病的预防教育和干预工作,而医院的护士在预防和控制HIV/AIDS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护士在HIV/AIDS的预防、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还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因此,为了适应这一迫切形势,培养一批能够在HIV/AIDS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中起到桥梁作用的合格护士,我们对吉林市20家医院的232名护士对HIV/AIDS的护理能力进行了知识培训前后的调查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吉林市20家综合医院从事专业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为对象。共调查评估232人,其中228名女性,4名男性;专业技术职称护士62名,护师112名,主管护师54名,副主任护师4名;年龄34.8±12.7岁。
1.2方法调查评估共分为两个阶段,培训前、后问卷调查。
1.2.1第一阶段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护理知识、心理反应等知识的问卷调查。
1.2.2第二阶段实施综合的专业护理培训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1.3培训内容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常见症状及处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HAART)及进展、怎样避免职业性血液传播导致的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护理HIV/AIDS的技巧、AIDS病人相关症状的对症护理、如何提高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服药依从性、护理过程中的个人防护、污染物品及环境和医疗垃圾的处理、健康宣传教育、如何消除心理障碍、科学的人性化管理住院与门诊病人等内容。
2结果
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调查评估结果有明显的提高,培训前调查问卷的平均成绩为45.3±27.4分,培训后上升为89.1±7.5分;其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及进展和如何提高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服药依从性、AIDS病人相关症状的对症护理的正确掌握经过培训提高70个百分点,对HIV/AIDS科学的人性化心理反应也明显的提高。
3讨论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与西方国家相比大约晚10年,而吉林市的艾滋病流行比中国北京等大城市也要晚3年以上,因此,AIDS病人的临床护理对于吉林市乃至中国医院护理人员均为一个新的领域,所以医院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临床实践之前必须得到系统的培训。
通过232名护士调查评估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好,占90.5%,但是对于深入的艾滋病知识包括艾滋病相关常见症状以及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知识了解相对较差,了解的人数分别占68.1和21.4%。此外,以前接受过相关HIV/AIDS护理知识的培训的人数相对较少,仅达50.4%,对于AIDS相关症状对症护理的知识掌握的准确度也不够,不能适应以后逐渐增多的对HIV/AIDS护理人员的大批需求。这与北京的护理人员中,90.3%以上的护士对HIV/AIDS有很全面的认识,相差很远;说明吉林市的各大综合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病人接触的还不是很多,因此不能够引起更多的重视,培训得不够深入。因此,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HIV/AIDS专业护理知识的培训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102-02
当前,“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在护理工作中一切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工作人员自身健康因素,医院环境、设备、物品、药品,组织管理因素等都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伤残或功能损害,给患者及家属的工作、生活等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经济和思想负担,影响医生和护士的声誉[2]。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不仅可以保证患者人身安全,而且可避免因发生护理差错和缺陷而造成的医院及当事人承受经济、法律和人身风险等。怎样防范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降低投诉发生率,现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1制定实施护理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中医内科患者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较强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制定了内科护理质量专科标准。比如:对于意识不清,躁动,患者加床档,并演示床档的使用。在走廊设有扶手,在厕所安装扶手,避免患者发生跌倒,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缺陷,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
2树立护理风险意识
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培训。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知情同意又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关键。杨敏在一项护士对患者知情同意执行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临床护士对知情同意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在实践中尽力实施,但远不能满足现代医疗服务的要求[3],因此,必须提高护士的认识,规范告知的方式、时机、程度。此外,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风险意识的培训,以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态度。护理管理者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纠纷防范与对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请法律专家就护理记录相关问题进行法律知识讲座,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还需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标准,医院护理部可根据《条例》制定护理记录书写标准,使护理记录在内容、格式、要求和管理上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势,使护士从法律责任、高度来约束自己,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法律意义中的义务去履行[4-5]。并能运用法律的武器进行自我保护,不断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和氛围。
3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
护理人员素质高低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基础,重视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改进服务态度,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士“三基”培训,培养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护士不仅有良好的医德、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还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每周三下午定为护士业务学习日,无论上、下夜班、休息,所有护士均参加。基础知识由各科骨干主讲,操作技能由年初护理部定的示范选手示范,下一周各科再抽签选出人员考试,无论老护士,新护士均参加,年终护理部对所有护士进行基础知识,技术操作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者给予物质奖励,考试不合格者给予补考,再不合格给予惩罚处理。通过学习,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强化了护士风险意识,对护理缺陷分析原因,提出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有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在遇到新问题及难点时,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4明确服务对象,感悟工作责任
在护患纠纷事件中,许多环节与工作责任心不强有关,凭经验、印象、匆忙行事,而发错药、输错液,延误治疗。不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二级护理没有发现患者在睡觉时死亡。另外不按照护理常规给患者更换引流瓶、吸氧管、湿化瓶等。对危重患者生活护理不到位,或因工作忙而让家属代作了部分护理工作。
首先使每一位护士明确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珍视生命,尊重人的健康权利和尊严是护士的天职。对护士而言,在护理技术操作中,优先考虑的是患者的安全,倡导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启动自我意识,感悟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重点是人的生命,从而营造一种自然的职业安全氛围。
5落实护理管理制度
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而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是患者、医务人员安全的根本保证。重点介绍一下几项护理管理制度的落实方法。
5.1交接班制度
通过查房时提问值班护士、床边查看患者、检查三室的物品处理、查看登记本等可以检验出交接班的执行情况。
5.2查对制度(包括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
通过查看执行人签名,核对床头卡、一览卡,查看登记本等方法可发现查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使用了手术患者交接单,制作了温馨提示牌如“您做到三查七对了吗?”置于治疗台、治疗车等处。
5.3分级护理制度(制定了眼科基础护理质量标准等)
由病房护理制控成员每周检查一定数量的患者分级护理实施情况,每月统计合格率并登记;护理部质控小组不定期抽查患者的分级护理落实情况。
5.4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护理文书质量标准)
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本病房住院患者的护理病历。护士长经常性地检查和考核至关重要,要使护理文件达到字迹工整、清楚,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符合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对护理部质控小组不定期抽查在院或出院患者的护理记录书写情况,质控评分,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护理缺陷上报护理部。
6监控重点环节
将护理纠纷易发生的环节作为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环节实施管理。例如“重点护士”的管理:对基本功不扎实、综合素质差、服务意识不强的护士需加强带教、加强监督指导、“关键时刻”的管理。
通过对护士进行多途径的培训学习,使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有效提高了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在组织管理工作中通过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抓护理管理制度的落实、抓重点风险环节的管理,明显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发生率逐年降低,收到多封患者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参考文献]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2]王爱平,刘琰.护理风险事件原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20):9-10.
[3]杨敏.临床护士对患者知情同意执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3):61-63.
[4]古今颖.护理记录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0):79-80.
1、 每月集中组织一次护理业务学习,余时间以自学为主。
2、 每月组织一次院内感染知识学习。
3、 每月组织一次护理业务知识查房。
4、 本年度进行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考试两次(闭卷);每月组织护理技术考核一次。
5、 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和三基理论考试。
二、根据年资不同,对各级人员培训的要求:
1、毕业后1年暂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护理人员的培训:
要求以临床基础护理技能为主,兼学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
培养目标:
(1) 巩固专业思想,严格素质要求,加强护士素质培养。
(2) 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抓好“三基”训练。
(3) 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及责任护士工作职责。
(4) 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
(5) 学习为患者做健康教育并实施整体护理。
(6) 每月对其进行技术操作考核,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及院感知识考核。
2、毕业后1—5年护士的培训
培养目标:
(1) 具有熟练的基础护理技能。
(2) 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熟练专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专科疾病知识、疾病护理要点、专科仪器使用、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不良反应等)。学习整体护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
(3) 掌握护理文书书写。
(4) 掌握心肺复苏术。
培训计划和方法:
(1) 鼓励自学。
(2) 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
(3) 在实践中培训:利用护理业务查房以及通过实际业务指导加强基本功训练和系统的理论学习。
(4) 每月进行技术操作考核,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及院感知识考核。
3、毕业后5—8年护士的培训
>培养目标:
(1)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执行系统化整体护理。
(2) 熟练掌握配合本科抢救的知识及技能。
(3) 达到护师任职条件。
(4)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
医学临床“三基”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更好地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医务人员“三基”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以考促学,狠练基本功。以医学临床“三基”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三基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
二、培训目的
“三基”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目的为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水平。按照要求,卫技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0%。
三、培训方法
(一)
采取分级分类培训原则:初级职称人员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参考书籍为新版的《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以及本学科教科书、本专业最新诊疗指南。《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及各专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
(二)
个人自学为主,科室和院部组织培训为辅。每月一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培训要求有记录。
(三)理论每月进行一次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
(四)徒手心肺复苏采取现场培训、考核的方法。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安排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2、考核阶段(11月1日至12月20日)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
3、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季度1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季度1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学科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
【关键词】 护士带教; 目标管理;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083-02
对刚进入医院要从事临床工作的护士,必须要通过有经验的护士长或者相关领导进行带教指导才可以真正的胜任临床岗位。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以设置的目标激发护理实习生的积极性和专业水平。目标管理具有提高临床教学效率和培养基础知识与技能等优点,能够让实习生尽早将理论联系实际,成为实用性人才[1-2]。本文通过各方面的细致评价,得出目标管理在临床护士带教中的突出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内刚入院的86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中专学历70名,大专16名。根据入科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名。观察组年龄18~20岁,平均(19.06±0.81)岁,对照组年龄17~20岁,平均(18.78±1.07)岁。两组年龄、入科时间、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带教方法,根据制定的大纲,参与每周定期的培训,一个月后进行总体测评[3]。而观察组则采用目标管理模式,每位带教实习生均根据培训大纲制定各项各个阶段的实习目标,而后经过护理教育组进行审查并帮助修改。在目标制定后,每位实习生还需人手一份关于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心理素质的考核办法、奖罚措施。以2周为一个学习周期,观察组的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目标管理,考察完成度。若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客观问题进行调整。在带教过程中,鼓励学员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4-5]。一个月的培训与带教工作结束,护理教育组需在一周内设计好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的评测试卷,前两者以100分为满分,最后一项为80分,给每位实习生一周时间复习带教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对于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这一项,加入带教老师和同组同学的无记名评价,综合分为20分。再根据此次带教总体过程,向每位参与者发放临床带教的满意调查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均分为四个等级,优秀:>85分;良好:70~85分;合格:60~70分;不合格:
双方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实习生成绩对比
观察组基础知识总合格率为100%,对照组为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带教双方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带教责任护士对这两种带教模式的满意度分别为93.02%、69.77%。而实习生的满意度为83.72%、72.09%,两组双方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标的测定能够更好地明确努力方向,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对管理与被管理的双方都起到约束、激励的作用。共同的目标,能够带领着带教老师和实习生一同把握学习目标、奋斗过程,能够在奖励措施和他人认可中更加肯定自己的努力,告别懒惰的天性和迷茫无目标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刺激积极性。对于实习生来讲,带教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过程,更是一个肯定自我价值、提高对职业认同感、自豪感的过程,更能够成为青春年华中美好的人生阅历。因此,在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中,带教实习生要从方方面面学习。迅速地将原来学习的课本知识或者生活经验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去。在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方面,通过2周一次的学习周期,总结上一次的学习成果,评测目标的完成,非常有利于对后续学习方法的调整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在以时间为单位的阶段性目标制定中,可以时刻提醒自己不放松学习,慢慢向目标靠近。对职业道德这项,临床带教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言传声教,实习生能够通过榜样的力量,加快进步的步伐[6-8]。并且,在目标带教过程中,不仅实习生能够通过短期与长期的目标进行努力、学习,带教老师同样受到影响。带教老师在辅助实习生制定目标计划同时,也能更加紧凑地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激励赏罚措施中,亦有针对带教老师的相关评测。这样,带教老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都会增强。在教育模式中,由于实习生均为年轻人,需要更加丰富的教育形式,可以通过讲座、知识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而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亦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形式进行[9-10]。本文通过一系列评价,采用目标管理后,基础知识的优秀率达到72.09%,而未采用目标管理的则仅有55.81%,而在操作技能方面,前者有58.14%达到优秀,而后者只有41.86%达到优秀。在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综合评测中,观察组优秀率为62.79%,总合格率为100%,而对照组优秀率则为41.86%,总合格率为90.70%,三项评测标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目标带教管理模式具有其独特的科学性、可行性,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全能.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3-84.
[2]李素琴,黄丹钧.目标管理法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4):98-99.
[3]钟小洁.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运用目标管理法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7(12):94-95.
[4]薛晶晶,孙建萍,任佩姝.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实习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1c):3085-3087.
[5]朱加敏,任爱玲,薛晓英.临床护理带教模式、方法现状与展望[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41-42.
[6]张世琼,夏梅,王华.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38-139.
[7]包玉美,陈雅珍.循证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 应用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4):93-94.
[8]陆小丽.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9(13):223-224.
[9]王蓉.目标管理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4,34(2):140-141.
【关键词】儿科护理记录;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99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11-01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录,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法律上的重要资料[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护理记录作为重要证据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不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对我科160份护理记录(含危重护理记录和一般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根据我院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要求,按《护理文书书写指南》标准,每月随机抽取护理记录15份进行检查并记录,以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对策,持续改进。
2.结果
160份护理记录存在问题40处,如字迹潦草,填写不全,错字,简化字,缺项及漏项的21份;护理记录不及时,缺乏连续性7份;有主观判断3份;医护记录一致性差3份;未体现健康教育3份;语文水平低3份。
3.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问题。
3.1.1 字迹潦草,涂改,刮痕。《护理文书书写指南》要求病历应字迹清晰,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而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差,对护理文书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略了护理文书举证的重要作用。
3.1.2 缺项现象。青霉素试验阳性未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护理记录漏体温或签名,漏写页数,病情变化换药未在护理记录中显示。
3.1.3 护理记录缺乏连贯性。护理记录要求客观、及时,动态连贯,实际记录中个别人员不能实事求是,病情记录出现前后不连接如:患儿使用速尿、甘露醇未交待患儿的神智及尿量,此后的护理记录中也未有这方面的病情观察。患儿有咳嗽,未交待咳痰及有无气喘等情况。
3.1.4 护理记录中存在主观判断:护理记录出现患儿体温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好等主观判断。
3.1.5 护理记录与体温单不符:护理记录的体温、脉搏、呼吸、大小便次数与体温单上记录的相应项目有出入。
3.1.6 护理记录与医生病历矛盾。由于家属提供病情的随意性,医患缺乏有效沟通等原因,出现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相符的情况,比如护理记录患儿有咳嗽,而医生记录患儿无咳嗽等。
3.1.7 护理记录缺乏健康教育内容。一部分记录到患儿出院都未体现健康教育内容,责任护士每天深入病房为病人做健康教育,护理记录应该做我应做,写我所做,有针对性的记录健康教育内容。
3.1.8 语文水平低。表达口语化,未使用医学术语,比如发热书写发烧,腹泻书写拉肚子。
3.2 对策。
3.2.1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提高风险意识。除组织护士参加医院的法律法规培训外,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指南》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通过学习,使护士真正理解护理记录的举证作用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的意义[2]。
3.2.2 加强医护有效沟通。通过有效沟通使护理记录和医生记录保持一致,发现不一致时,要查明原因,立即整改。
3.2.3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记录。根据患儿的病情及家长的文化水平给予不同方式健康教育,在护理记录中显示健康教育的内容。
3.2.4 加强质控管理,提高书写质量。质控护士及护士长定期、不定期对护理记录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召开护士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有效整改,达到质控分析整改质控的循环,做到质控整改到位,质量保证到位。
3.2.5 加强基础知识培训。利用晨间小讲课,随时提问等方式,组织科内护士反复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指南》等知识,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不断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不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4.讨论
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文书书写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巩固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不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是减少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051-01
Lenbur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护士核心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1]。为了探讨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最佳办法,2001年我院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对25%中专以上学历、年资在5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制订了核心能力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培养方法
运用核心能力培养理论从专业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制订培训计划,选择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带教,定期考核的方法,进行规范化培训。
2 培养内容
2.1 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
2.1.1 专业思想教育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组织专题讲座,激发爱岗热情,同时明确护士执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展“我是患者的亲人”、“我为患者想到的”征文活动,帮助新护士建立以人为本的关爱之心,引导新护士关爱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1.2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阅读学习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和交流技巧的书籍。发现工作中有关交流和沟通技巧成功的典型事例,供大家借鉴。培养护士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3 培养现代执业意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护士,只有具备形象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危急意识、进取意识、信息意识,才能保持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态度。[2]在培训计划中,低年资护士必须参加医德医风教育、护士行为规范、沟通技巧、礼仪服务、礼貌用语、医院感染、法律法规知识等学习,按护理流程操作,系统地学习和有效地鞭策,培养现代执业意识。
2.1.4 培养学习习惯,建立终身学习观念病区内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与护理查房各1次,护理部每季度组织“三基”理论考试与技能培训考核,成绩记入技术档案,鼓励参加继续学历教育,要求5年内获得更高一级的文凭。
2.2 培养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能力
对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是护士必备的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要求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有目的地使用各种感觉器官将患者的症状、体征、精神和心理结合专业知识,以敏捷的思维和预见性的想象力,预测病情的发展动向[3]。为了培养低年资护士观察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能力,采用床边查房、典型病例分析讨论、特殊患者现场示教等方法,让低年资护士多看、多想、多辨别,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职业性的眼力,提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培养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
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护士抢救常识和抢救水平,应熟练掌握科室抢救设备的使用,故障的排除,急救药品、设备的位置,交接、保管、维修方法,心肺复苏的临床应用,各种应急措施,临床急救的处理程序,本科常见的急重症病人及处理方法等。
2.4 严格训练考核基础护理操作
以《“三基”训练护理手册》[4] 及《护理技术》[5]为蓝本,采取自学和集中示范模拟培训方式,引入竞争机制,用定岗定薪、量化考核、绩效管理等方法,将16项操作进行考核,每个月考核1~2项。单项考核不合格者,进入下一轮补考,补考不合格者,推迟转正定级时间,在5年培训中,23名护士合格,2人补考合格后转正定级。
2.5 规范专科技术操作
在强化基础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各科护士长负责考核专科操作。对侵入性的操作必须经模拟训练后,经护士长考核合格者,方能在患者身上进行,一次不成功者,由带教老师接手完成,并指出失败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
3 体会
经过5年的规范化培训,进入临床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对岗位的责任心,对工作的热情、工作能力上有了长足进步,养成了耐心、眼勤、口勤、手勤、嘴勤的工作作风,培养了一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护士,稳定了护理队伍。
经过培训的护士,其独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教育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发生差错数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目前,这些护士能适应各病区各专科护理和操作,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所以,规范化培训不失为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良好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Enburg C.The framework,concepts and methods of the 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COPA)model[J].Online J Issues Nursing,1999,30(9):2.
[2]黄蝶卿,刘晓聪,蒙秀玲.儿科新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与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24):138.
[3]陈丽羚,郭桂红.浅谈急诊护士的岗位培训[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B):71.
[4]吴钟琪,姜冬九,蒋冬梅.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M].第3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