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报表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应计制政府财务报表要素定义
(一)资产 资产是指联邦政府能够控制、体现经济利益或服务的某项资源。资产的定义源于资产的本质――对所有资产而言的基本特性。联邦政府需要财务、经济、人力和其他资源,以帮助其完成任务。在这一背景下,资源是指一个国家、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或有价值的财产或禀赋,或者是满足需求的某种方法。政府拥有众多资源,但除非其具有资产的基本特性从而满足资产的定义,否则就不是资产。成为联邦政府的资产,某项资源必须具有两个特性:即体现了能供未来使用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政府能够获得或控制该经济利益或服务,并否决或管制其他主体的可获得性。如太空不是联邦政府的资产,因为政府不能够否决或管制其他主体进入太空;相反,联邦土地上的自然资源是联邦政府的资产,因为政府能够获得其中的经济利益并根据联邦法律管制其他主体对土地的运用。尽管这类自然资源因不可计量而不能在财务报表中确认,但仍然属于联邦政府的资产。
所有资产都具有的一个特性是其提供经济利益或服务的能力。在该公告中,经济利益可能导致现金、现金等价物、物品或者服务流邦政府,而体现在某资产中的服务可能以其他方式让政府受益。如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资产,经常免费或象征性地收费,向大众提供休闲、教育和研究机会,据以帮助联邦政府完成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并实现其目标。一项财产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所能够提供的经济利益或服务,与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或服务之间是有差别的。并非所有的财产都体现经济利益或服务,如人们预期设备会提供经济利益或服务,但有时它会陈旧过时或不能使用且没有残值,就不再体现经济利益或服务,也不再满足资产的定义。通过特定的安排,来自资源的经济利益或服务可由政府和另外一个主体共享。
资产的第二个基本特性是控制,即联邦政府能够获得体现在资源中的经济利益或服务,并且能够否决或管制其他主体的可获得性。在施加控制时,政府能够根据资源的性质持有资源,用于交易并获得现金及其等价物、物品或服务,让其他主体使用,从而获得收入,或者用于偿还负债。联邦政府控制体现在某项资源中经济利益或服务的可获得性能力,一般源于法定权利,并且可以为法律条款、合同协议、所有权、或者保护政府利益的其他机制所佐证。然而,法定权利不是确立控制经济利益或服务可获得性的一个先决条件,因为政府还能够以其他的方式施加控制。联邦政府有时不能够控制其从一项资源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或服务,因为它不能够否决或管制其他主体的可获得性。在这种情形下,该资源就没有满足联邦政府资产的定义。政府可以通过交换交易获得资源,换出的是其他资源、未来转移资源或提供服务的义务;资源也可能源于政府权力的行使,如征税、罚款;其他事项,如增值也可能产生政府资源。隐含在资产定义和其基本特性中的一个假定是:导致政府能够控制并体现在一项资源中经济利益或服务的可获得性的事件必须已经发生。为了让资源符合资产的条件,政府必须已经获得该资源,或者已经能够否决或管制其他主体或其所导致的利益或服务,如政府的征税权力不是一项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在特定的事件发生或被要求时,联邦政府在可确定的日期向其他主体提供资产或服务的现时义务。联邦政府负债有两个基本特性:向其他主体提供资产或服务的现时义务;何时清算该义务,联邦政府和其他主体之间达成协议或谅解。现时义务是指过去的某项交易或其他事项导致该义务的产生,但还未被清偿。因此,现时义务应当区别于只是未来意图的一种表达,如政府宣布将购置设备。当政府采取具体的行动,作出承诺并影响其他的主体,现时义务就产生了。为了满足负债的第一个基本特性,现时义务必须包括未来向其他主体提供资产(现金及其等价物或物品)或服务。如政府已经同意在某些条件下向其他主体提供资产或服务,但这些条件还没有满足,在该情形下,政府有履行其承诺的现时义务,即使资产或服务的实际提供在未来才发生。
如前所述,某个现时义务要成为联邦政府的负债,必然牵涉到两个单独的主体,因为同一主体不可能同为债务人和债权人。为了满足负债的定义,联邦政府向其他主体提供资产或服务的合同或其他协议必须基于当前的状况,因为负债的一个基本特性是政府有现时的义务,即使在清算负债之前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动。但是负债以及应计制财务报表的所有其他要素都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政府改变现时状况的权力,不会阻止现时义务确认为一项负债。
负债的第二个基本特性是关于义务的清偿所牵涉到的政府和其他主体之间达成协议或谅解。清偿的时间安排通常在合同或其他协议中规定。但在某些情形下,相关方同意,某特定时间或者经过资产或服务接受方的请求,将引发义务的清偿,此时清偿的时间安排就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政府和其他主体没有就义务的清偿达成协议或谅解,并且政府可以自由决定是否以及何时清偿义务,那么该政府义务就没有满足负债的定义。除了清偿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许多现时的义务在清偿金额方面也具有不确定性。如清偿某义务所要求的金额可能取决于未来某事件(市场价格下跌的发生与否)。一旦影响清偿时间和金额的或有事件发生,政府有履行义务的责任。清偿时间或金额的不确定性要通过负债的计量予以解决。
(三)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尽管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源于这些项目的基本特性,但是,净资产、收入和费用的定义源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因此,评估一个项目是否满足净资产、收入和费用的定义时,应当参考其基础资产或负债的定义。
“净资产”是在联邦政府或某个组成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中所确认总资产和总负债之间的数字差异。净资产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主体经常将财务报告中的净资产进行细分,以提供关于其组成部分的信息。但是,所报告的组成部分以及对净资产的特定解释,取决于特定的财务报告模式及其相应的披露要求。收入是报告期间提供物品或服务、征税或行使其他权力、接受捐赠或者执行其他活动(不包括借款)而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
兼而有之。费用是报告期间提供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提供物品或服务或者执行其他活动(不包括借款的偿还)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兼而有之。
现有的准则或实务表明,某些资源的流入和流出应当被报告为利得和损失,而非收入和费用。使用术语利得和损失,其目的一般在于强调某些收入和费用的特殊性质,如特殊或非经常发生的本质,或者产生于一个主体边缘性的或偶发性的活动。
该公告中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包括可能报告为利得和损失的项目。利得和损失被认为是收入和损失的子集,而非独立的要素。某些类别的收入和费用是否应当以及在哪些情形下报告为利得和损失,超出了该概念公告的范围。
二、应计制政府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
确认是指在一个主体的财务报表中正式地记录或包含一个要素的程序。对于一项资产或负债,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确认标准是一个项目要在财务报表中确认应当满足的条件。该公告确立的确认标准是:项目满足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项目可计量。在公告中,可计量是指可用货币单位量化。一个项目的计量包括对来自该项目的资源或服务的未来流入或流出的概率进行评估,其所用的方式与所使用的计量属性相一致。但是,评估概率的方法以及适合于某特定项目计量属性的确定,超出了该公告的范围。
为了在财务报表中确认一个项目,满足某个要素的定义是一个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因此,如果一个项目没有满足某个要素的定义,就没有必要考虑该项目是否可计量或应当确认。许多资产、负债或其他要素的存在或其金额也许具有不确定性,但是该公告中的定义和确认标准不要求确定性。“一个要素存在”这一结论,需要根据可获得的证据,判断该项目是否拥有该要素的基本特性。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某个要素的计量经常需要估计和分配。计量也可能需要更严格地评估未来资源流入或流出的概率,以提高在财务报表中所确认金额的可靠性。是否确认一个项目也受到重大性、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因此,满足某个要素定义且可计量的某个项目,可能不会被确认。
三、其他有关的问题
(一)主体概念 该概念公告中界定的所有要素,满足相关定义的某个项目是联邦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或费用。某个项目如果可以计量,在联邦政府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除非它在合并的过程中被消除。联邦政府由控制、管理或者对政府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并且被授权发生负债的组成单位构成。满足联邦政府报表要素定义的某个项目,也是其某个组成主体的要素。如果可以计量,则在组成主体的应计制财务报表中确认。
记者:您好,我是《大众致富指南》的记者,最近我社接到了很多读者的电话,都是咨询贵公司“财物保镖”这一产品的,请您详细的介绍一下该产品为什么就能比同类的产品便宜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呢?
负责人:我们的产品虽然价格不贵,但是性价比是很高的,很多人咋一看都会认为我们的产品是骗人的,10元钱的东西能防盗吗?这是多人的疑惑,可是我可以以负责人的身份告诉读者,我们的产品是可以起到防盗做用的,我们产品采用的是红外线感应原理,产品自身小巧而且结构不复杂,它是由两个部件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装在门上或窗上,另一个装在门框或窗框上。当门和门框离开两厘米的时候,缘于红外线感应原理,装在门框上的部件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装在窗上的和装在门上的防盗原理相同。所以能在第一时间内起到报警的做用,正是由于这种独特实用的设计才使我们的产品价格大大的低于同类产品的。
记者:像你说这样,安上了你们产品,岂不是每次开关自己家的门窗都能听见报警的声音了?而且安装产品的时候会不会破坏我们已装好的门窗啊?
负责人:我们的产品设计的是很人性化的,防盗器有开关,不用的时候可以关上。需要的时候只要把开关打开就能正常的使用我们产品了,如果小偷夜里入室行窃,当他撬开门窗时,粘到门窗和门窗框上的两个部件,只要分开一定距离就会叫起来,这时就会把贼人吓跑,即便他真的不跑,家里人也会醒来阻止他行窃。所以产品很适合家庭和店铺使用的,特别是在有大量的贵重物品在的时候,我们的“财物保镖”会让你感到更安全。而且产品安装是十分的便利,不用拆卸门窗,也不用你请人帮忙,一个人就可以,它的安装就像我们使用粘钩一样的方便,产品每个部件都有粘合的部位,只有把它们粘在门和门框上就行了,是一点都不会损坏到门窗的。
记者:既然产品的性价比这么高,是不是对的要求也很苛刻啊?
负责人: 不是这样的,公司对商的要求很简单的,第一次只要进货一箱就可以了,600元拿一箱货,共142个,平均不到5元钱一个,而市场上本产品的零售价格在10元――20元之间,商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而且随着进货的增多,公司还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次性提货6箱以上550元/箱,并可享受一个区(县)的独家权,且不需要任何费。公司还会免费的给商提供营销方案、宣传单等一些详细的资料,让商没有后顾之忧。也让想创业的人都能创得起,虽然没有多大的投资,但是收益却是十分的可观。
记者:那公司现有的商都做得怎么样呢?
关键词: 财务决算;管理标准;报表编制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178-02
1 什么是财务决算
我们企业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至12月份对财务决算进行准备。财务决算就是对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运营状况、经营情况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比较,结合文字说明及专项报告,给企业决策层提供未来经营发展的重要信息。
2 财务决算的标准
2.1 加强组织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决算工作高质量及时完成 财务决算工作要积极的适应市场经济形式的变化,企业经营模式的变化,通过组织领导,分解落实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协作配合的工作模式,保证财务决算任务能够高效高质完成。
2.2 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财务核算,保证会计内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我们财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市场竞争、目前经济形势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规范我们的财务日常工作,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操守,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我们开展工作打好基础。①严格执行财务核算办法,不得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等人为的调节企业的经营成果。②依据真实的交易活动、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报表。③严格按照收入确认原则、成本费用扣除标准、特殊交易活动适用特殊账务处理方法,严禁适用不实手段和其他任何的形式进行账务操作。④充分的披露财务信息,不得瞒报虚报;也不能用数字和表格方式代替我们文字说明部分和专项报告的说明事项。
2.3 清算检查特殊业务处理模式,加强风险管理控制 由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企业业务的高风险,谨慎的运用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依据企业的业务、运营目标、资金情况、公司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水平,在国家允许的政策范围内,选择适宜的种类。
2.4 深化分析与成果利用,发挥财务决算的管理功能 企业应该深化财务决算成果的利用,使其对决策层决策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决算结果的利用,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资产管理运营、资源的配置等进行深入分析,以财务决算工作作为契机来查找财务管理工作的漏洞,进一步完善财务工作,完善重大经济事项书面备案制度,持续不断的升级、优化内部控制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通过成本费用支出的分析,与企业预算目标、标准成本以及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对比,查找成本费用管理的短板;通过现金流和资金链条的分析,关注我们的企业负债规模,优化融资结构,防范财务风险;通过投资项目分析,反映项目投入与效益的状况,对无边际贡献、边际贡献较低的,以及与预期回报率相差甚远的项目,应突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方案,或者我们放弃方案的预案;通过全面的预算执行对比分析,对照预算目标,找出预算与实际的差距,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也是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进行一个评估,形成预算和决算的良性循环管理。
2.5 统筹协调资源,强化审核审计,高质量完成决算报告 企业在财务决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统筹协调内部资源,加强审核与审计力度,规范编制决算报告。①做好投资规划、人力资源、科研开发等非财务信息的填报工作,落实填报责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②强化财务决算审计管理工作,超过服务年限或不合格的审计机构应予以更换,明确主审和辅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务与责任,严肃审计纪律,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企业应尊重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意见,对调整事项应及时调整,双方不能协商一致的调整事项形成书面记录并反映至审计情况说明书中,不得影响中级机构的独立性和鉴证力。③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切实履行好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责。④电脑审核和人工审核要相结合,以多种的审核方法,提升财务决算数据的质量和工作效率。⑤做好绩效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审核涉及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方面以及事项。
3 财务决算报表编制
①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组成部分。封面、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变动情况表、资产减值准备情况表、企业基本情况表等其他附表。
②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③会计报表附注内容。
④财务决算专项说明内容。
⑤财务情况说明内容。
财务决算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各部门的协作,非财务部门财务信息的归集到财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密切相关。决算是对各个部门预算情况的执行结果的考量。它需要每一位财务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良好的工作态度,专业的知识与经验,遵守职业道德操守。
4 解决财务决算制的对策和途径
4.1 创新管理体制,为项目财务决算制营造环境。通常情况下,好的管理体制,才能为财务核算创新工作提供保证,可以说财务核算模式的改变往往与公司的管理体制相辅相成。根据既定的战略规划,公司总部需要加快实施两级管理的步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精兵简政,彻底改变机构臃肿的现状,将管理职能发挥到极致,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项目部财务决算作用的发挥。
4.2 转变经营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使项目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核算、自我控制,进而从根本上做到自负盈亏、自我经营的创效实体。
4.3 建立和完善财会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委派制。在目前条件下,如果不能有效的管理,这时通过实施会计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是搞好决算的有效办法。
4.4 重视人才的培养、利用和保护,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4.5 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考核评价体制。建立健全完善的、符合实际的项目经营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按照与企业整体效益的相关性,分配不同的权重,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保证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为目的,摒弃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考核指标,增加更相关的指标,对项目经营情况定期考核,按照规定实施奖罚兑现,促进项目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4.6 加大公司总部财务监督检查和工程项目专项审计的力度。①完善资金结算中心的管理,规范项目部银行账户的开设。②推行全面预算,实施有效财务控制。③加强税费交纳的管理,维护企业信誉。④成立财务会计管理机构,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⑤扩充审计队伍,加大项目审计力度,提高项目审计质量。
4.7 以网络财务为平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网络财务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财务管理形式,它是运用网络财务软件,基于网络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的在线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枫.对当前财务决算存在问题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1).
【摘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决定不再单独制定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而是将列报和披露问题转入概念框架项目,以期制定一项综合披露框架,最终替代《国际会计准则第1 号——财务报表列报》、《国际会计准则第7 号——现金流量表》和《国际会计准则第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等准则。本文讨论稿对主要财务报表、附注的列报和披露进行了讨论,并对披露形式、披露指引应遵循的原则得出初步结论。
【关键词】列报 披露 披露框架 主要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附注
一、引言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了列报和披露的某些要求,但现行概念框架则并未统一规范列报和披露。有人认为,上述状况导致具体会计准则并不总是关注正确的披露,而且披露冗长松散,还使得对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缺乏清晰的理念。相关各方建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建立披露框架,确保披露与投资者更为相关的信息,并减轻编报者的负担。相关各方认为,披露框架应:(1)提供一套系统的披露框架,以复核披露的必要性,简化披露程序,减少编报成本;(2)考虑披露的成本效益;(3)增加对重要性的讨论,以确保只披露重要的和相关的金额;(4)确定清晰的信息沟通目标,使披露易于理解及具有相关性。
“ 列报”(presentation)是指在主体主要财务报表中披露财务信息。“披露”(disclosure)的含义比列报更为宽泛,是指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报告主体有用财务信息的过程。财务报表(包括主要财务报表中的金额及描述)和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构成披露的形式。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主要财务报表中未列报的有用信息:(1)主要财务报表中列报项目的明细分解;(2)未确认资产和未确认负债;(3)源于主体已确认以及未确认资产和负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哪些信息在主要财务报表中列报,哪些信息在附注中披露,通常根据特定主体自身的事实和情况而定。
二、主要财务报表的列报
(一)什么是主要财务报表?
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未使用“主要财务报表”这一术语。在本讨论稿中,主要财务报表是指:(1)财务状况表;(2)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或损益表和综合收益表);(3)权益变动表;(4)现金流量表。主要财务报表传递的是关于主体的总括式信息,每一主要财务报表反映这些信息的不同侧面。现行概念框架并未包括主要财务报表列报的相关指引。理事会认为,此类指引有助于其决定某个项目应当于何时在主要财务报表上列报,以及何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二)主要财务报表的目标
基于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财务报表的目标应当是:提供关于已确认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和现金流量的总括信息。已确认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和现金流量在主要财务报表中应分类和汇总,而且分类和汇总的方式应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是否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已确认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和现金流量的总括信息包括:(1)主体已确认的经济资源及对主体的要求权(即与主体财务状况相关的信息);(2)这些经济资源和要求权的变动,包括主体财务业绩的相关信息;(3)主体管理层解脱其使用主体资源职责的效率和效果情况。由于主要财务报表仅提供已确认要素的总括信息,并未包含未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因此,主要财务报表所传递的信息并不完整。财务报表使用者在作出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时,还需要考虑财务报表附注及其他渠道所提供的信息。
(三)财务报表分类和汇总
财务报表列报的一个关键是要有效地传递信息,同时使信息可以理解。通过把财务信息清晰、简洁的分类、描述和列报,可以使信息容易理解。分类是指将具有相同特征的项目进行整理归类。汇总,是指在分类的基础上,将一个类别的各单个项目予以加总。为使主要财务报表中列报的信息具有可理解性,主体应将已确认要素相关的信息分类和汇总,并以总括形式进行列报。汇总的主要优点在于能使主体以可理解的方式披露其经营活动。汇总可以使主体突出强调相关项目及其相互关系,这对于评价其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是很重要的。如果应用恰当,汇总可以综括大量的信息,使主要财务报表更具可理解性。但是,信息汇总后,也会丧失细节。因此,如果进行了不恰当的汇总(例如,把不同类项目予以加总),则会使有用的信息含混不清,有时甚至变成误导性信息。因此,财务报表对信息的汇总,既不应包含大量非重大的细节性信息,也不应加总不同特征的项目。也就是说,汇总不能使有用的信息变得模糊不清。
为了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作出向主体提供资源决策相关的信息,对单行项目及其小计进行分类和汇总时,应当基于相同的属性。这些属性包括:(1)项目的功能,即主体进行的主要经营活动(以及此类活动中的资产和负债),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制造、广告、市场营销、商业开发或管理;(2)项目的性质,即区分不同项目对类似经济事项有不同反应的经济特征或属性,如批发收入和零售收入;材料、劳务、运输及动力成本;或固定收益投资和权益性投资。(3)项目的计量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主体需要基于个别事实和环境以及对总括水平相关性的评估,来决定主要财务报表列报哪些单行项目、小计和总计。而在某些情况下,理事会可能要求主要财务报表列报某一特定项目(假设其对主体具有重要性)。如果一个项目所提供的信息,对总括性地反映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至为必要,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具有有用性,理事会就会要求主体在主要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
(四)财务报表合并项目抵销
由于财务报表合并项目抵销是合并不同的项目(如资产与负债的抵销、收益与费用的抵销,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抵销,资本投入与资本分配的抵销),因此理事会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抵销均无法提供评价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最有用的信息。但如果抵销后列报,对特定财务状况、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反映更加忠实可靠,则理事会可能要求予以抵销。另外,如果出于成本- 效益的考虑,必要时理事会也可能允许抵销后列报。
(五)主要财务报表之间关系
任一主要财务报表都不凌驾于其他主要财务报表之上,其地位相同同等重要,财务报表使用者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一并阅读分析。通过主要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方式方法,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形成全面的认识。如果各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报表内列报的各项目之间关系均清晰明了,财务报表使用者就更容易对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
(一)财务报表附注目标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主要财务报表的补充。因此,基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主要财务报表的目标,理事会认为财务报表附注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以下项目的有用附加信息来补充和支撑主要财务报表:(1)主体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以及现金流量;(2)主体管理层和董事会解脱其使用主体资源职责的效率和效果。为达到有用性,财务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应当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主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要做到这一点,附注提供的信息应有助于使用者理解管理层为解脱其使用主体资产而采取的行动对主体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及现金流量的影响。此类活动应包括:(1)主体资产免遭不利经济因素(如价格和技术更新)的影响;(2)确保主体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合同。
(二)财务报表附注范围
1. 综合信息. 理事会认为,为实现财务报表附注的目标,理事会应在通用披露准则(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 号)或具体会计准则中要求主体披露下列信息:(1)关于报告主体的总体信息(主体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权益变动及现金流量;管理层和董事会为解脱职责而使用主体资产的效果);(2)主要财务报表确认的金额,包括这些金额的变动(例如,单行项目的细化分解、向前追溯和调节等);(3)未确认资产和负债的性质和范围;(4)源自已确认、未确认资产和负债风险的性质和范围;(5)影响列报金额或披露金额的方法、假设和判断及其变动。具体会计准则规定的披露指引,目标并非要求主体提供能让财务报表使用者重新计算主要财务报表已确认金额的信息。相反,披露指引应要求主体提供充分的信息,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识别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的关键驱动因素,理解源自资产和负债的关键风险,掌握导致财务报表计量存在不确定性的关键事实。
管理层对主体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的评价,对外宣告计划的进展情况和实现计划所采取战略的分析,属于管理层评论,超出了财务报表的范围。
2. 前瞻性信息。财务报表及附注提供了现有资产和负债及其变动方面的信息,附注还进一步提供了已确认金额(明细分解、描述、风险)和已存在但未确认资产和负债的细节性信息。财务报表附注通常不包括计划的、未来的资产和负债信息。前瞻性信息是指与未来相关的信息,如愿景和计划方面的信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公告——《管理层评述:列报框架》指出,前瞻性信息颇为主观,须通过职业判断方可编报。理事会的初步意见是,只有能够提供报告期末或报告期间已存在资产和负债的相关信息时,才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前瞻性信息。例如,如果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系基于未来现金流量,要理解所报告的计量结果,则估计此类现金流量所用的方法、假设和判断方面的信息就是必要的信息。
另外,要理解此类计量的敏感程度,关于未来结果(风险)可变性方面的信息、关于假设和判断程度方面的信息也是需要的。其他类型的前瞻性信息也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如果主体编报的话,应在财务报表之外(如管理层评论)予以列报。
3. 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类型。具体会计准则规定披露要求时,理事会将基于项目的不同性质,考虑采用不同的披露形式(例如,二级明细、描述、向前追溯、敏感性分析)。基于财务报表附注的目标以及满足该目标的有用信息类型,下表列示了可能提供有用信息的部分披露类型示例。单项附注可能合并两项或更多披露类型,一种披露类型也可能提供两种有用信息。例如,对一项负债的到期分析,既提供了该义务的进一步信息,也提供了流动性风险信息。类似地,单项附注可能提供一组资产的信息,包括与该组资产的相关交易、源自资产的风险及其会计处理方法。
4. 比较信息。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应包括以前期间的信息,即比较信息。允许(有时甚至是必须)额外列报比较信息。比较信息能够提供评价当期财务报表的趋势信息,从而具有相关性。因此,比较信息是主体当期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财务信息重要性的披露
(一)重要性界定
概念框架第三章规定:“如果信息被遗漏或误报影响使用者基于特定主体财务信息所作出的决策,信息即为重要。换言之,重要性是相关性中与特定主体有关的一个方面,它基于某一主体财务报告中与信息相关的经济业务性质或金额(或二者兼而有之)。因此,本委员会无法为重要性规定一个统一的数量界限,也无法预先裁定特定情况下的重要性。”《国际会计准则第1 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1)如果信息不具重要性,则主体不必提供某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的特定披露;(2)当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具体要求不足以让使用者理解特定交易、其他事项或情况对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的影响时,主体应当提供额外披露。
(二)重要性披露
理事会认为,现行概念框架已经清晰地阐述了重要性概念,理事会无意修改上述规定,也无意增加其他描述。但许多人认为,实务中对重要性这一概念的运用方式方法,是导致当前财务报告披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通常的看法是,在考虑重要性时未正确运用职业判断,结果是披露了过多不相关信息,而相关信息却又披露不足。因此,理事会正在考虑通过修订具体会计准则,或者培训教育资料,对重要性运用提供更多指导材料。这些指导材料将特别强调以下事项:(1)如果满足某项具体会计准则披露要求的信息不具重要性,主体应予省略;(2)为实现某项具体会计准则的目标或财务报告的目标,具体会计准则可能对重要项目的额外披露提出特别要求;(3)对不重要信息进行披露,可能损害已披露重要信息的可理解性;(4)主要财务报表列报的某单行项目具有重要性,如果仅此而已,那并不必然说明其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该项目的披露要求对主体财务报表均具重要性。主体应分别评价每一项披露要求的重要性。
五、披露和列报的形式
(一)披露目标
包括披露和列报的每一项具体会计准则,都应含有清晰的目标,来指导主体确定最佳披露和列报。理事会应当提供指引,帮助主体决定在其财务报表范围内,特定信息是否具有重要性。如果是这样的话,具体会计准则中要求但不重要的某些信息将不予披露。相反,某些重要的信息则需要进行额外披露。
(二)沟通原则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为达到该目标,具体会计准则中的披露指引,应致力使财务报表披露(包括列报)成为具体会计准则引导下的信息沟通形式,而不仅仅是单纯地遵循具体会计准则特定要求的一种机械形式。因此,在规定具体会计准则的披露指引时,理事会不仅需要考虑在通常情况下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即如实反映相关的信息),还应研究开发能够有效改善此类信息沟通的指南。“有效沟通”,是对“如实反映”这一基本质量特征和“可理解性”、“可比性”这两个强化质量特征的反映。为此,理事会在制定披露要求时应考虑以下沟通原则:(1)披露指引应当致力改善特定主体有用信息的披露。也就是说,披露指引应突出强调交易、事项或情况及其会计处理方法,以改善报表使用者对主体的理解。披露指引不应采用不针对特定主体的程式化格式或通用信息,因为它们会损害有用信息的可理解性。(2)披露指引应当使披露更加清晰、平衡和可理解。披露指引应当给予主体一定的弹性,在不遗漏有用信息、财务报表不必增加不必要篇幅的情况下,披露应尽可能地简洁和直接了当。(3)披露指引应明确,披露的组织方式应向财务报表使用者突出展示重要的信息。因此,如有可能,披露指引应当允许主体自行决定披露的顺序,或单项披露中应强调的重点。(4)各项披露应相互联系。披露指引应当使披露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主要财务报表项目与附注信息的关系。如果可行,披露指引还应要求或允许主体揭示不同附注信息之间的关系。而且如果有可能,还应揭示附注信息与其他公开信息(如管理层评论中的披露)之间的关系。在可能和适当的情况下,具体会计准则应当允许使用交叉索引。(5)披露指引不应使相同的信息重复出现在财务报表的不同部分。理事会在制定新的披露指引时,应对现行具体会计准则进行复审,以使信息的重复降到最低限度。在某些情况下,连接不同的披露(比如交叉索引)是适当的。(6)披露指引应在不削弱所披露信息的有用性的前提下,致力寻求最大程度的可比性。在制定披露指引时,理事会应就信息的主体可比性、期间可比性与给予主体一定弹性(即由主体决定以最可理解的方式披露哪些信息以及如何披露)的必要性之间作出权衡。该权衡将决定理事会是否允许或要求进行某项披露以及某项具体会计准则是否应规定披露的形式(例如,用列表形式披露而不用描述式披露)。
(三)电子形式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可以纸质形式也可以电子形式传递。传递形式并不影响财务报表的内容,但影响财务报表信息的可读性。对于大部分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阅读电子形式的财务信息(如通过主体的网页或使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更容易消化和理解。在制定列报和披露要求时,理事会需要考虑技术的影响,并鼓励提升应用水平、扩大应用范围。理事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信息汇总的顺序和汇总方面的弹性;(2)统一使用术语、总计和小计,以准确识别披露项目和列报项目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电子形式财务报表能如实地加以反映。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问题,解决方案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以及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财务分析的本质是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二、财务报表的构成
财务报表是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编制期间分。按财务报表编制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是以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等。年报是对一年的财务情况做出的报告。
2.按编制主体分。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个别财务报表是由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基础上对账簿记录进行加工而编制的财务报表,他主要用于反映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各种财务报表能集中反映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等单位的资金状况、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等重要的会计信息。
(一)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充足性等作出判断。
(二)通过分析损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判断。
(三)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
四、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目前,企业管理正朝着战略管理的方向发展,根据战略管理的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仅要掌握企业财务分析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尽管近几年我国财务人员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分析的要求。同时,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提高也重视不够,导致财务分析的结果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二)企业财务报表数据时效性不强。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关键,财务报表数据的披露和传递直接影响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效果。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实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随着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企业财务报表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对于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式方法落后。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较为落后,当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为比率分析方法与趋势分析方法。这两种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如比率计算口径不统一、评价标准不一致,或者企业经营状况一旦发生变化,就会使财务报表分析失真。
(四)财务报表分析不全面。财务报表分析要求对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分析,主要依据就是财务报表,但是也要充分考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其他因素,比如企业发展环境、大的经济运营趋势。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如果只是根据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很难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但是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都仅仅依靠财务报表,不够全面。
五、财务报表分析的改进建议
(一)全面提高会计素质。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培养教育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谋私利。其次,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并制定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不能胜任的会计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严把新进财会人员关,对不具备素质要求的不批准其进入会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适应生产经营。而且我觉的会计专业应该学习更多企业知识和银行业务,税务知识有关的内容。也许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更有帮助。还有要加强与所从事行业的知识。
(二)增强财务报表信息的时效性。尽可能及时的提供企业报表,必要时可以缩短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周期,例如,适当发表临时企业财务报表,实时企业财务报表等。
(三)可以依靠科技提高会计质量。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各种财务软件(用友、金碟、天盾、速达)有利于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财务报表要素 会计环境 会计目标
一、财务报表要素的含义
IASB在《关于编制和提供则务报表的框架》(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中称之为财务报表的要素,并指出“财务报表描绘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财务影响,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性,把他们分成大类,这些要素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的列示,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 ASB在《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中称为财务报表的要素,并指出财务报表的要素是财务报表构成的基础,即是对财务报表组成项目的分类。FASB在1978年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tatement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中指出财务报表要素是财务报表构成的基石,是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在财务报表项目中用数字和语言代表确定的企业资源以及对资源的要求和交易、事项和其他境况的影响导致的那些资源及对资源要求的变化。
我国会计学者提出了财务报告要素的概念,认为会计要素就是财务报告要素,“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对象,是会计用以反映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因素。会计要素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我国会计理论界还有一种提法叫做财务会计对象要素,认为“财务会计对象要素是作为财务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的必要构成内容,它是依据资金运动规律和财务会计目标要求,社对资金运动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结果” 。“实际上,财务会计的要素不过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理论所提出的会计要素,也就是财务报表要素,给出了财务报表要素的所有可能的范围,无论是“过程论”、“资金运动论”、还是“经济活动论”,其实财务报表要素并没有这么广的范围,所有时期的财务报表要素都是有约束性条件的,这些约束性条件就是货币计量和一定时期的财务报告目标。中西方在财务报表要素理论方面的差异与各自理论的来源和基础不同有很大关系,西方的会计理论特别是近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看起来多了实际而少了抽象。我国的会计理论由于一直是国家主导,所以理论研究缺乏深厚的实践土壤,抽象的东西多,所以会有会计对象这样的概念。
总而言之,西方会计理论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认识还是“统计”式的,是通过财务报表来认识财务报表要素的,虽然语言表述各有差异,但总体上认为财务报表要素是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是财务报表为了提供交易和事项对企业的影响而形成的按经济特性进行的分类。我国的会计理论中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认识是通过财务会计对象来进行的。而财务会计对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使这个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以货币计量的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起一个合乎逻辑的联系,我国会计理论认为财务报表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无论大家对会计对象有哪些不同的认识,比如“过程论”、“资金运动论”、“经济活动论”等,但在财务报表要素的界定上基本上认识是统一的,那就是财务报表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其实无论大家对会计对象在概念上有多少不同的看法,但因为它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且是一个连接抽象与具体的中介,所以并不会对整个财务报表要素理论产生太大的本质的影响)。笔者认为财务报表要素是依据会计目标的要求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交易和事项所做的分类。
二、财务报表要素与会计环境的逻辑关系
财务报表要素是分级别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这里面就有两层意思,一是事物的构成有可能是多元化或者多层级的,使得理论上存在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会不同;二是不同事物的要素应该不同。
财务报表要素中越是高级的部分,越是容易在世界范围内统一,而越是低级的部分,越是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级别的财务报表要素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越是高级的要素越不容易受具体环境的影响。所以财务 报告要素的确定也是分级别的,高级的部分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借贷记账法理论决定的,而低级的部分是由各地区的具体环境决定的(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包括科技、文化、教育、政治、法律以及该地区会计理论的历史等)。
财务报表要素理论是复式簿籍理论的一部分,所以只要采用复式记账法那么在最高层次的财务报表要素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财务报表要素的最高级层次的分类按照人类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认识发展过程,第一层是资产,第二层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收入和费用,第三层是第二层的具体化。其间的关系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期初与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这一过程与人类对财富(或者说是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的认识紧密相连:人类最初对财富的认识就是财产,用会计语言讲就是资产,财产(资产)的多少代表了财富的多少,并且在经济最初的发展阶段,也没有负债的概念,即财富=权益=资产。这种认识下人们关注财产的规模,财务报表要素的主要内容就是资产。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形式要求有大规模的资金的时候,人类对财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及财富=权益=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这种认识使得人们除了关注资产要素,也开始关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并且空前地开始关注收入和费用要素。那么随着近代股份公司这种经济形式的出现,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出现,人们对财富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变化。及财富=股票的市场价格。股票的市场价格又与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认识有关,如果说投资者的这一认识形成有一部分来自财务报告,很显然财务报表要素就显得很重要了。什么样的财务报表要素可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更好的揭示企业的价值。传统的财务报表要素已经显得有些不适应了,特别是随着金融创新业务的增多,交易的复杂化和不确定性呈正向发展趋势,人们对企业价值的认识也趋于其未来的价值走向。而我们以往的财务报表要素是一组面向过去的分类。为了适应这一需要,最需要改进的就是我们的收益表要素,传统的收益表要素是以收入费用观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及把一定时期的收入和费用进行配比确认为本期的收益,并严格遵循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实现、配比、稳健等原则,这种做法使得一部分不符合上述原则的事项和交易,虽然这些事项和交易对企业未来价值是有影响的,却无法在当期的收益表中反映出来,比如企业的持产利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我们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比如英国的巴林银行,其1994年报告的资产净值还为4.5亿至5亿美元之间,但到了1995年2月末就倒闭了,这也说明我们现在的财务报告存在很大的缺陷。在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价值走向时,他们更需要财务报表要素可以反映这一信息。于是出现了全面收益这个财务报表要素,它包含了报告期扣除所有者向企业投资和向所有者分配股利以外的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全部变化,弥补了传统收益表要素的不足。这也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要求,及收益是一定时期企业净资产的变动额,同时也是实物资本保全观念的体现。
综上所述,财务报表要素与环境的关系,以历史的观点看,最直接的仍然是某个时期对企业财富的影响因素在财务报表中的分类列示。而与影响财富的因素最直接相关的是经济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组织形式。
三、财务报表要素与会计目标的逻辑关系
如果说会计目标对财务报表要素有影响,那是因为不同的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不同的倾向,从而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才对财务报表要素产生间接的影响。在股份公司筹集资金不是主要来源于证券市场以前,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面向所有者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真实可靠是所有者对会计信息的主要要求,所以要求的会计确认理论是交易观,计量理论是历史成本观。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成了财务报告的主要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是要求其对决策有用,而投资者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价值,这时传统财务报告明显无法满足这一新的需求。随着会计目标的变化,对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理论也产生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会计的确认从交易观向事项观转化,计量理论从历史成本观向公允价值计量观转化。这种变化首先影响了财务报表要素的含义,如果我们选择了会计确认的交易观和会计计量的历史成本观,那么只能对真正发生的交易进行会计确认,资产就会会界定为在“在过去的交易中取得的经济资源”,收益会定位在“已经实现的收入”。如果我们选择了会计确认的事项观和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观,会计将会对尚未发生的交易带来的收益进行确认,因而,资产可能会定位在“未来取得的经济利益”,收益可能会定位在“已经实现和尚未实现的全面收益”。其次这种变化要求有新的财务报表要素来反映由于会计确认的事项观和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观所产生的新的“收益”,于是出现了像“全面收益”这样的财务报表要素。同时这种变化对会计确认和计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如果要反映未来的价值,财务报表要素的范围就有可能扩展至不一定是可确认或者可计量的,而只要它能对预测未来的价值有用。当然这对会计理论本身也是一个挑战,比如对我们会计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像会计假设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财务报表要素发展的过程来看,并不是人类一开始就有财务报表要素的概念,他们只是把那些他们认为对自己财富重要的事项记录下来。虽然财务报表要素发展到今天有了自己全新的体系和内容,但仍然是在反映所有者(在现代社会因为社会经济关系的日趋复杂,已经是利益相关人了)认为对他们财富或者其他利益(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不仅仅重视物质财富的多少,还有了其他的需求)重要的事项。但是利益相关人对财务会计(要以财务报告为形式,财务报表要素为基础)提出的主观性目标,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影响是倾向性的,而不是决定性的。比如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的提出,都不能在根本上解决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问题。也不能决定财务报表要素的基本分类和内容,只是在反映信息的倾向性上有变化。从而影响对财务报表要素含义的界定和产生新的财务报表要素以适应新的信息质量要求,比如“全面收益”这个要素的出现。
总之人们对财务报表要素的需求主要随人们对财富的认识而相应变化,环境给予了财务报表要素在高级框架范围内的最广泛和最丰富的可能内容,会计目标则修正这一可能,使财务报表要素成为一个可以实现和有用的、与其他方方面面都相互协调的那种分类组合结果。但要反映到财务报告中,则除了受会计目标的制约外,还要受到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本身的制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年
[3]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文硕:西方会计史(上)[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年
[5][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
[6]葛家澎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
财务报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公司的经营、财务等状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同时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也存在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表自身数据存在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要求分析所依据的各项资料必须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能如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绩效,同时要求搜集的资料详实充分,能客观地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然而,总所周知,企业的财务报表由企业内部人员编制,存在人为因素,表现在自身数据方面主要为以下几点:
1.从信息来源看,财务报表数据存在真实性问题。在企业会计人员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会为了企业当期的利益,进行相应的盈余管理处理,使得财务报表数据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当期的经营情况。
2.从信息获取时间来看,财务报表数据存在滞后性问题。如果存在物价急剧变动,财务报表分析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就不能反映当时真实的成本费用和收益状况,从而导致财务信息的模糊性和滞后性。从历史信息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存在着局限性。
3.从信息所处环境来看,财务报表数据存在可比性问题。
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不能反应当下国家宏观的经济信息,比如不能剔除通货膨胀率、银行利息率等与企业财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因素,如果不及时做出处理,很可能使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分析。
4.从信息披露角度来看,财务报表数据存在完整性问题。
财务报表类的科目级次要求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有限的表格中反映出所有需要的财务数据,一些没有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就没有得到体现,但是这些项目却可能对管理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就财务分析最基本或最重要的方法――比率分析法而言,也存在它的不足之处:第一,比率的变动可能仅仅被解释为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变动;第二,很难综合反映比率与计算它的会计报表的联系;第三,比率跟人们不可靠的最终印象;第四,比率不能给人们关于会计报表关系的综合观点。
综上所述,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如分析标准和计算口径不统一等等。
(三)财务报表附注存在局限性。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做的进一步解释。未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但根据会计规范要求披露,或者有助于准确、完整理解会计报表的信息都应在附注中披露。而很多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会忽略附注内容的披露,从而导致财务报表分析存在困难。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财务报表自身内容
财务报表在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恪守客观性、完整性、充分性的原则,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披露的过程中,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错报漏报等,同时在平时财务处理的过程中要小心谨慎,做到保证每笔账目的正确和完整性,并且在报表披露之前还应由专人核查,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正确性,减少数据误差的存在。总的来说,在提供财务报表时,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市场变化可能对数据产生的影响。
(二)提高财务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比较性
要提高财务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比较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我们不仅要根据被分析的企业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财务报表所列示的数据,借助数学算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帮助了解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同时,我们还应该结合企业的外部信息,如:国家政策及法规、行业信息等,对企业的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行一个定性地分析。
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我们不仅要对某时点或某期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更应该对不同时点和不同期间的财务数据为依据,通过计算和比较,分析企业不同期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总的来说,既要注重当期企业状况的分析,还应加强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视。
3、独立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单一的财务比率所能反映的问题是有限的,在分析中,可将各种比率有机联系进行全面分析,对企业各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助与实现财务分析信息的“理性化”,所以我们应将独立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从全方面了解公司的情况。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globalization, networking, high-tech and knowledge of economic forms have become the necessity in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under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has highlighted more and more problems in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can not better serve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its limit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currently existing,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s.
关键词:财务报表;局限;策略
Key words: financial statements;limitation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29-02
0引言
我国的财务报表工作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进行。一般地,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遵循的原则是客观性、重要性、相关性、及时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网络化、高科技和知识化的发展,新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使老一套会计报表制度滞后于新的经济形势的需求。财务报表本身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是企业对外提供的、综合反映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及某一特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及附注。财务报表使用者通常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财务报表作为企业会计工作最终的产成品,是企业对外揭示并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对内对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财务报表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自然资源配置的效率。
1财务报表的局限
1.1 对无形资产反应度不够在提供信息时,财务报表应涵盖诸如货币计量的定量性以及货币性等信息,由于受到会计惯例的约束或者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有众多的经济资源没有在报表中没有获得体现。例如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等等。同物质资本投入不一样,这些资源在转换为生产力的时候并不具有直接性,对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高科技企业和信息产业中,相比于有形资产,企业整体价值的增加大多来自企业的无形资产。
1.2 时效性不能得到解决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决定了其反映的财务信息有用性。针对于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而言,在披露以及传递会计信息的时候,做到愈快愈好,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点就是及时性。企业的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对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这是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所规定的。从此规定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披露的时间间隔太长,不存在及时性。报表使用人员了解到的是4个月之前的财务情况,而参考现金流量表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在当今信息急速变化的经济社会之中,加上过长的时间间隔,企业的财务情况会产生多大的变化,我们以上世纪末的英国老牌巴林银行为例,在1994年年底,它的账面净资产还是五百多亿美元,而至1995年2月底,它已开始破产清算,在这个时候,该银行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没有完成。
1.3 反映的主要是历史性的信息在财务报表中,部分企业一般展现的都是先前的成就,其后,企业的经营状况却一落千丈,致使投资人员受到财务报表的“欺骗”,进而遭受不应该的损失。此种情况表明,从提供和需求的角度来讲,会计信息具有供不应求的矛盾。先前的历史信息是现行财务报表给予的主要信息,难以体现出企业将来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也不存在对使用人员将来决策具有主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当前,只有上市公司被规定在年度报表中应披露盈利预测的信息,而其他企业都没有被要求在财务报表中体现有关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性以及前瞻性的信息。这样的信息也是现行财务报表普遍不具有的,然而,众多的信息使用人员所需求的刚好是企业将来发展的情况,从某种角度来看,历史信息即便能够预示未来企业的前景状况,却很容易步入一叶障目的境地。
1.4 制定重结果,轻过程财务报表一般仅可以表明企业在某一个时点的理财成果与经济效益结果,对于企业的理财和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却不可以具体的阐明,难以体现企业经济内容的实现过程。例如,报表使用人员仅能够通过损益表明白企业获得收入有多少,但是对与企业获得收入的过程,即怎样详细地得到的,他们不容易了解与明白。
1.5 片面性地理解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这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1条所规定的。国家在制定一些政策,例如物价、财政以及税收时,依据之一就是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报表,国家审计部门、税收机关以及财政部门能够对以下情况进行检查:①企业不同税金的缴纳状况;②企业遵守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以及财务纪律与否;③企业资金使用以及利润形成分配状况。这种报表方式的形成源自计划经济,服务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是财务报表所承担的主要职责。当今,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完善,企业已发展成自负盈亏和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也具有多样性的投资主体,企业财务报表的目标应向实现经营人员的信息需求以及社会公众、债权人等同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集团的信息需求。除上述企业财务报表的约束性外,出于企业管理当局或者会计人员方面的原因而出现的缺陷也是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2财务报表的改进策略
以上所述的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已经引起了会计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一般地,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仅仅按照现行的财务报表编制要求提供的报表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改进报表编制,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2.1 改进单一反映财务信息的状况从大体上而言,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已经能够满足信息使用人员的需求了,然而在会计报表使用人员进行经济决策中却不可以达到其需求。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报告使用人员的进行经济决策也会受到部分非财务信息的影响,所以,在现行报表中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外,还要对其他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例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主要竞争对手及与人力资源有关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等。
2.2 提高财务报表的时效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进程中,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受到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已不得不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在时效方面,仅依靠原先根据月和年编制的财务报表早已不可以达到报表使用者的需求了,信息使用者不仅对企业定期的财务报表有需求,而且还需要更短时期的财务报表,从而实现即时投资决策的需求。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变为可能,财务报表能够在各个期间随机产生。通过建立健全实时报告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财务信息滞后的难题,尽早地、及时地为投资人员给予决策有用的多方位的财务信息。定期财务报表依然存在,在财务成果分配时可以作为依据;此外,在决策中,编制实时报表能够作为依据。按照经济业务的发展状况,应实时地记录财务数据并及时地解决财务业务,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同时到网上,形成动态性的报告,信息使用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从而使信息决策的有用性得到提高。
2.3 编制预测财务报表在新经济形式下,人们不但应注重过去与现在,而且要重视未来。信息使用人员日趋地注重起决策的有用性,而决策是面向将来的。现行企业财务报表总结的知识企业过去出现的事项,但是投资人员更为关心的是企业将来的发展情况是否良好,然而,报表使用人员却缺乏经验以及技术,并且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也不是很高,难以合理有效地预计企业的将来发展状况,所以,报表使用者亟待要求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表,在财务报告中加入预测财务报表。当前在我国,仅有上市公司在募股说明书以及上市公告中对盈利预测信息进行了公布。此外,对预测财务报表进行编制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求。
2.4 注重表外信息的披露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化,财务报表已经难以涵盖更多的信息,加之人们对有关的信息要求不断滴提高,财务报表内的部分信息若没有说明,则不容易明白。财务报表之外体现的信息有以下几种:采用同报表不一样基础编制的信息、有助于了解财务报表的主要信息以及表明企业理财的过程、经济效益以及内容实现过程的信息。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以上的表外信息的地位在日渐地凸显。自中国加入WTO之后,改革会计,使之同国际及早地接轨一直是我国努力的方向。同时应注重表外信息的作用,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制度。对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进行有计划地规范,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以及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从而实现报表使用人员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要。为了帮助使用人员可以明白与使用报表信息,应通过各种形式,例如表外附注说明等进一步地阐述基本报表的信息。鼓励并支持企业编制人力资源报告、预测报告以及管理当局的探析等等,以便给信息用户的决策给予相对强的关联性信息。
2.5 增强财务报表的实用性加强财务报表的实用性,为财务报表模式的改进提供坚实的基础。从本质上看。“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目标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我国财务报表目标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又能用来作为评价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财务报表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首先应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具体地说,财务报表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求,国家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抽样调查等间接方式获得。
3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对内对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从而使得财务报表的局限性日趋明显,这些局限性给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改进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提供更符合信息使用者要求的报表,保证决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志强,肖淑芳.节税收益、破产成本与最优资本结构[J].会计研究,2009.
[2]潘芳.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的粗浅看法[J].会计之友,2008,(10).
[3]张志强.ZZ财务/金融发现[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4]黄新娟.关于财务报告质量问题的思考[J].会计师,2008,(9).
关键词:财务报表;会计信息;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的概念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企业会计账簿和记录及相关资料,并按照规定的格式,总括反映一定期间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报告文件。这些报表相互联系,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情况。
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探讨
(一) 财务报表反映的过去性与未来决策性的不对称
财务报表的编制通常是按月,有些报表是按季度或年进行的,它们编制的基础是过去一个月、一个季度或是一年发生的经济业务,这些都是历史事项,那么他们所反映的也只针对历史数据得出来的历史上的信息,缺少了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这使其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最终目标是希望能够对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尽可能准确的决策。所以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帮助制定未来决策信息,这就要求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要有可预测性和先进性, 很明显两者在信息的实质上存在着不对称性。
(二)财务报表反映的结果与风险反映的结果的不对称
我国现行的会计模式主要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财务报表中除现金流量表外都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编制的。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必然存在会计估计和判断,例如一些会计科目坏账准备的计提、无形资产寿命的认定、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等。这些主观评估和判断必定存在一定的风险。财务报表反映的结果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具有确定性;而风险反映的结果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样明显的不对称性会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面临巨大的困境。
(三)财务报表信息的精确性与企业大批量生产的不对称
财务报表的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理应具备可靠性、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特征。会计信息讲究准确无误,所以一般要求企业一旦确定了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就不得变更。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那么无论是根据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信息来预算企业的批量生产或者是以企业批量生产产品的业务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进而形成会计信息都是不准确的。
不难看出,财务报表信息表面上的精确性,只是通过会计理论和方法促成的,而在现实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准确估计的。企业的批量生产也反映财务报表存在局限性的一个事实。
(四)报表披露的部分性与信息的全部性的不对称
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只是部分的财务信息,这个部分主要是能够通过货币计量的信息。但在现实中有些与交易无关却是十分重要的期间价值变化,例如关联企业间的交易;有些不能通过货币计量或不能通过货币可靠计量的信息。例如:产品竞争优势、商誉、市场竞争力等。另外,以货币为计量为单位的假设,在物价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特别是通货膨胀发生,那么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就会失真。
财务报表中通过货币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信息使用的需要,但人们对于信息的追求更加全面、严格。这就使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的局部性与信息的全面性的矛盾更加突出,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也更加明显。
(五)报表披露缺少细节
财务报表中披露的项目,有些都只是涉及整体而没有细化。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部分,它只列示了“货币资金”,而没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相关科目;利润表中只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而没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相关科目。会计工作者在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是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来填制“货币资金”;同样,会计工作者在制作利润表的时候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来填制“营业收入”科目;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来填制“营业成本”。
三、 改进财务报表局限性的对策
(一)改进财务报表时效性,提高未来决策准确性
信息的及时性是会计信息重要的质量要求。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及时性对未来的决策可行性和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影响。企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及时地提供财务报表,适当的调减财务报表的提供周期和披露时间,例如采用临时财务报告、季度财务报告或是编制预测财务报表等。另外,可以采用“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极大地改进财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时效性,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二)严谨运用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减少风险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结合会计制度的要求严谨地选用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在每一个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风险的存在成为必然,那么为了改进财务报表在这方面的局限性,企业在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的选择上就应该严格的把关,并针对其局限性在报表外进行必要的披露。
(三)改进财务报告的模式,增强财务报表的灵活性
现行的财务报告实质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它是建立在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一样的和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在编制前就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的两个假设的基础上,但实际中这两个假设几乎不会成立,所以人们应该改进这种模式,增强财务报表的灵活性。例如引入事项报告模式,强调编制明细程度高一些的财务报表;引入数据库会计模式,加强最初数据的储存和使用等,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增强财务报表的灵活性。
(四)提倡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
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中应该加上像产品竞争优势、商誉、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人力资源状况和其他一些软资产。这些都是企业潜在的资产,拥有不同方向上的潜力,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这些非财务信息也显得更加重要,弥补了财务报表信息的不完整性。
(五)改进财务报表结构,促进信息具体化
财务报表结构的改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1)财务报表的扩展;例如在收益表之外,单独编织一张全面收益表,把原来表中的一些科目进行细化。(2)财务报表项目的改革;例如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排列顺序进行改革,可以按照重要性顺序排列。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等新型资产出现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增加相应的资产科目,例如“人力资产、与人力资产密切先关的无形资产、智力资产”等等。
关键词:财务报表;企业;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145-02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它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组成,而报表部分,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编制的报表至少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张主表)。
财务报表对财务信息的传递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管理者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以及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投资都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已实现的业绩和管理者的水平,完全可以成为对企业评价的依据,有助于减少投资者面临的风险。财务报表必须经独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签证之后方能对外披露,是一种更为可信的信息来源。财务报表用统一口径的指标,如利润等更直接地反映了各个利益主体的需求。另外,财务报表是资本市场上的公开信息,获取财务报表信息的成本很低。在竞争性、全球化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尤其是在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时,企业财务报表更加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产物,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每个企业的会计系统,都受到会计环境和企业会计战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报表会扭曲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种财务报表的不足导致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进而影响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的结果。
一、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现行的会计系统模式遵循“财务资本保全”原则,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历史成本。但是,通货膨胀影响的加剧与扩展,会计核算的基础发生了动摇。此时,企业的经济资源被扭曲,资产的账面金额脱离了资产的现行成本;产品成本不真实,以原始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的体系,物价上涨造成利润虚多;货币性项目因内含购买力的变化而产生的持有损益未能在财务报表上加以披露。所以,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财务报表出现了严重的低估资产价值和高估企业收益的现象,不能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大大地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二、可比性较差
会计战略是企业根据环境和经营目标做出的主观选择,各个企业会有不同的会计战略。会计战略包括决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选择、补充披露的选择以及报告具体格式的选择。不同的会计战略会导致不同企业财务报表的差异,并影响其可比性。例如,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几种不同的规则和程序,企业可以自行选择。包括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会计估计,使得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率、净残值率,含有人为主观估计因素。即使在同一集团下的子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也有不同,使用的会计估计方法也有不同。虽然财务报表附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一定的表述,但报表使用者未必能完成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三、时效性不强
为了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报表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制度。而如今,随着竞争的加剧、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动,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适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随着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财务报表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过时的信息已无助于决策甚至有害于决策。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讲,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例如,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报表使用者了解的是4个月以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此时已经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了。
四、软性资产未能披露
基于货币计量原因,财务报表只能反映企业的有形资产。而今天企业的资产软性化,无形资产逐渐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财务报表对知识产权、产品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质量和管理、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披露。仅靠有形资产,企业已经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信息时代呼唤新的竞争驱动力。一个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已经成为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特别是在高科技与信息企业里,拥有的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远比有形资产大。然而,并非所有无形资产都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如利润表反映的是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重要的软性资产对现在经营及未来发展的信息。
五、资产价值计量滞后
我国会计核算有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价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规范要求以历史成本反映资产价值,使得财务数据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因为受生产要素市场不很活跃,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尽管各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实际上,在财务报表中是成本而不是价值反映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可报表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而财务报表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
六、附注及附表信息不全
附注及附表是对四张主表内容的补充说明,涵盖着丰富的信息,它是报表分析的重要材料来源。可附注及附表的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甚至不予披露。财务报表主要立足过去的交易与事项,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历史性信息,而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总是希望通过财务报表获取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尤其是在新科技、新产品方面。财务报表信息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相关性的要求。报表使用者无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判断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
七、改进的方法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同时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其不足之处也越来越突出,目前的财务报表编制要求提供的报表已经不能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针对以上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以下改进方法。
(一)对财务报表加以调整,减轻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影响
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采用一定的方法
对财务报表加以调整,以提供真实相关的会计信息。例如:(1)在存货计价方法上,鼓励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采用后进先出可使现行的收入与近期成本相配比,避免了由于通货膨胀使企业存货价值补偿不足而引起的虚盈实亏,使计量的收益较为接近实际。(2)在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上,鼓励采用加速折旧法。这一方法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补偿,避免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二)分行业建立起标杆性数据,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立法,统一企业会计战略,提高财务报表可比性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法。各个企业面对各自不同的情况,搞一刀切的会计战略显然是不切实际和有背于科学规律的。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在时刻清晰地知道它在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占据的位置。我们可以建立起分行业的会计战略,出具指导意义的标杆性财务报表数据。这样有利于行业内企业以及集团内企业的比较和分析,增强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三)缩短财务报表披露时间,编制财务预算报表
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表,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表提供的周期,例如,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表,实时财务报表等:编制财务预算报表可弥补报表使用者在经验、技术和对行业了解程度上存在的欠缺,对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合理的预计。另外,编制财务预算报表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报表使用者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
(四)加强软性资产披露
除现有报表中以货币计量的信息外,还应披露其他非财务信息。例如,知识产权、产品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质量和管理、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软性资产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
(五)重视公允价值计量
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报告的方法进行逐步转变,将单一的计量属性向多种的计量属性转化,提供多元信息。事实上,我们也正在努力。例如,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广泛地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企业资本的保全、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的表现。
(六)丰富附注及附表,增加企业战略信息披露
【关键词】财务报表 分析 企业经营策略 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众多企业均卷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就必须构建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而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确保决策的准确性,这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企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所以要求企业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对核心竞争力强化构建,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依据,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作为分析对象,使用相应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经营效益、财务状况进行评价以及判断,并且把财务报表作为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和财务状况的依据。即财务报表使用者通过财务报表(资产利润表、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分析,可对企业实际经营业绩、偿债能力实施有效判断,评价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财务实力、发展前景以及风险等[1]。
二、财务报表分析与经营策略研究关系的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质量分析和考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结果评价剖析,反映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利弊得失以及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做出提供信息。财务报表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将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转化成企业可用的经济信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真实、完整的信息,对生产经营决策做出评价,从而为下一步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报表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制定、实施,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企业经营策略在最终确定之前,通常会制定几个备选方案,通过对备选方案的财务状况、投资回收期以及现金流分析,保证经营策略的财务可行性,最终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财务报表分析能协助企业管理者对经营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在企业经营策略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及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掌握,从而对经营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一旦发现经营策略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经营策略在未来实施过程中的可靠性。
三、企业经营策略制定的财务基础
(一)对企业财务人员加强培养与管理
企业财务人员是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主体,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均会对工作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财务人员对会计报表实施全面了解,并要求财务人员在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报表之间的联系。要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熟练程度和对实际财务情况的判断力,为不同报表使用者提供科学的财务分析报表。此外,财务报表分析人员还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先进的技术带来相应的便利,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奠定基础。
(二)提高财务报表的有效反馈能力
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着通货膨胀以及信息时效性等相关因素,因此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对此,建议从提高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反馈能力方面入手,重视各个财务指标,且看重各项附表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综合管理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所以,财务报表分析更需要注重可行性和时效性,同时这也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三)确保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在财务报表中,每一个信息数据都必须真实、可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是反映该企业在某段时期财务、盈利以及资金收支状况的重要参考。基于此,要求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核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辨别出数据误差,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在所有的数据中绝对不能出现模糊、弄虚作假的数据。
(四)利用合理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
在准确掌握充足的财务信息和背景资料的前提下,依据财务比率的方法计算出企业的资金流动比率、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企业盈利率等相应的信息,为财务报表分析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分析
企业在对财务报表分析时,数据信息的有效性、真实可靠性以及合法性和财务分析方法是否合理等,都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当对企业的背景进行分析以及财务报表中附注的分析,也是非常的有必要的,通过对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背景以及企业经营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对附注信息、财务状况与盈利情况关系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完整的完成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研究提供有力地依据,同时这也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因财务报表分析有一定多样性、复杂性,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的工作中要积极调整传统分析中存在的误区及缺陷,保证企业财务报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基于对财务报表分析与经营决策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企业未来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企业财务人员加强培养、提高财务报表反馈能力、保障企业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应用科学、合理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宗荃.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善措施[J].工会论坛――山东管理学院学报,2013,(5):93-94.
[2]李文倩.浅谈如何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J].新财经(理论版),2014,(2):198-198.
[3]杨艳兰.财务杠杆对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3,(18):49-50.
医院本身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是来源于市场变化的原因,由于本身作为服务业虽然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客户有巨大的变动量而产生财务风险,但是正常情况下医院所面临的业务数量繁多而且种类复杂,进行的支出和成本可以说非常的不确定,也的确是有空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财务风险的。因此,也必然的需要对于财务管理方面加强控制,来提高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
二、医院财务报表简析
1.财务报表的概念
财务报表,是特定时间段之内对于外部反映相对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的报表,属于财务的监督管理的重要部分。财务报表的出现,也是对于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需求,以避免在财政的运用方面出现混乱和不当利用的情况,从外部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进一步达到财务运用的公开性和合理性的要求。
2.医院财务报表的作用
在医院方面,财务报表本身也属于公开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工报表的分析和研究,远方也可以得到自身的财务经营状况以及对于现阶段情况的信息,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于自身的经营管理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进一步的对于状况进行了解,也能够改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
而在外界方面,通过对于财务报表的监督,则是可以有效地针对医院财政方面的状况进行监督,也保证了作为相对方面的知情权,有利于公开化的操作,也缓和了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三、医院财务报表中常见的问题
1.报表记录内容单一
现阶段财务报表在内容方面还是比较单一,缺少系统化的程度,也对于财务状况并没有非常全面的反映。现在医院的财务报表,大部分都限定在资产负债和收支表报表方面,而对于收入和支出的来源以及同定资产等方面非常的不够明确,甚至工有些地方是缺少了的,比如说对于医院的无形资产和软方面的资本基本上没有什么涉及,对于资金的管理运用更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说对于医院这样的依靠自身的服务能力的事业单位来说,并没有完全地反映出其本身的全部状况。想要通过财务报表对于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反映,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2.报表缺少财务指导价值
现阶段财务报表大多限于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对于现存的财政使用环境以及未来的预测方面一般都没有什么相应的内容,即使存在,由于考虑到形势的变化之快难以及时的反映,也往往过工笼统缺少真正的价值。因此,这方面的问题还是会一直影响到财务报表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指导作用,并且削弱其意义。如果财务报表本身做出来并不能够提供对于医院未来规划的改善,仅仅是出于公开性而给外部作为宣示,那么其意义就要小得多了。
3.报表记录反应不及时
财务报表需要对于财务状况有一个及时的反映,并且根据相对的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但是这方面医院财务报表做得似乎并不够,很多地方信息更新不及时,乃至工有过工刻板和陈旧的列举方式,导致了在针对性改善的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如果对于现行变化的条件没有较好的分析和列举,自然很难正确的反映经济形势。
四、针对医院财务报表的改善建议
1.需要加强财务报表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财务报表最需要的就是全面性,需要保证将大部分影响财务状况的因素都列举出来并且加以排版和使用。因此在进行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就必须去保证影响因素的齐全性。即使认为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可能有所关联的,也许要尽可能的进行收集记录,从而避免百密一疏的状况出现。
除了全面性之外,系统性也是重要的一点,需要通过财务报表把内容进行比较明确的类别分列以及相关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财务报表的系统。这也是进一步减少财务报表时用的成本,并且增加效率的方式。
2.加强财务报表在财务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财务报表在编制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于财务的动态管理作出有效的贡献,通过保证对于动态数据的列举以及对于相当环境形式作出分析,应当去有效的保证财务报表对于现行因素的反映和对于未来因素的预测。所以必然的需要对于编制方式进行多变性的选择,并且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形式的变更,才能够更好地保证能够有指导价值。
3.加强信息反馈与变通,增加信息指导作用
需要及时的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则必然的要求财务报表在进行选择信息的同时,要注意到信息的反馈功能和收集作用的正常发挥,并且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储存和查询,从而保证能够跟的上时效性的要求。
而新技术的使用也是进一步增强信息有效性的方法,通过网络化的信息储存方式,可以进一步保证对于信息处理的及时性,也可能增强编制的效率。
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是指将母公司下设所有子公司的财务纳入母公司财务范围内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规定范围内的财务纳入合并范围,将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将其排除在外。在新会计准则中有新的的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规定,具有实质控制的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包括有盈利实质行为的,被投票允许通过的公司等均需纳入报表合并范围,这样可以有效将有实质作用的子公司财务归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减少财务监管的漏洞率。
二、操纵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动机分析
1、操纵企业利润
企业利润的掌控需要对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进行操纵,母体公司为达到财务利润的操控,可收购或者购买部分其他公司作为子公司,从而满足财会报表合并的标准,便可将下设运营效益好、经营利润畅通的实体公司纳入报表合并范围。如果购买公司与母体公司的报表属于同一控制,则可采取权益结合的方式进行财务报表合并;如果两者报表不属于同一控制,则可利用购买法进行合并操纵。
2、掩盖即期亏损
企业或公司的亏损完全可利用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操纵进行控制,财务可以将已经亏损的公司利用转让、或者权益分离的方式,让其从已经进行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中清除,来减少公司财务账务上的亏损情况。而在这种清除方式中,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子母企业,直接将亏损部分从合并范围中清除即可,同时可一并把之前所有亏损清除,让其消失。
3、利用特殊实体进行资金融通
在《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准则中,有明确要求是将母体公司下设全部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统一归入母公司财务报表范围内,因为有很多企业会利用特殊的实体公司盈利,来提供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公司资金的周转,这样就漏掉了特殊实体的存在,而且这样还可以掩盖它的债务,导致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出现漏洞,有效隐藏了公司的实际情况。
三、操纵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手段分析
1、利用间接控制权计算方法操作合并范围
正常来说母企业应该把全部掌控的子公司财务归纳到母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但是不同的控股权计算方法,可使同一企业掌控的同一个子企业排除在报表合并范围内,也可将其纳入到报表合并范围内。利用加法计算的方法,1公司拥有3公司20%的股权,而2公司拥有超过50%的股权控制3公司,同时2公司又是1公司的子公司,那么将三者间接相加与对比可看出,1公司就有超过70%的股权可控制3公司,按加法计算则需将3公司纳入1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但是利用乘法计算,则结果低于50%,就不能将3公司纳入1公司,这就是间接控制权计算方法对企业带来的利与弊,从而让企业有了逃避财务合并的借口。
2、以暂时性控制为借口,逃避合并
在母体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中,可将暂时性控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不进行合并,而且在《合并财务报表》CAS33中有据可寻,它的标准要求中写道以实质控制为基准,将实体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而没有明确规定暂时性控制的公司财务报表怎样才符合合并要求,因而有很多企业打着暂时性控制的幌子经营,从而避开其财务纳入母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3、改变财务根表合并范围,粉饰根表
公司如何将下设子公司财务报表归入母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内,是其确保自身稳固长远发展的一大策略。有的公司在母体财务报表合并时,会把本身符合纳入母体财务报表合并的,但是盈利上是亏损的子公司除名,不将其进行纳入,而是将原本不属于控制范围内,却盈利的公司财务报表归入母体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中。公司还可以把盈利不良,但可继续经营的下设公司财务报表不归入母体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中;而可以重新调整盈利良好,但经营有问题的子公司的股权,而且也不用将其合并在母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内,从而改变财务根表合并范围。
四、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监管对策
1、加强控股条件下级表合并范围确定的解释条款
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会计报表有规定是将股权投票多于50%的公司财务归入母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没有明确下级合并的具体条件和计算方法,让企业有了更大的财务操纵范围,因此应加强此类条款的明确规定,对企业进行约束。
2、进一步细化实质控制的认定标准
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需以实质控制为核心,需要把股权超过50%以上的公司报表归入合并范围内,而实际操作中有实质控制的子公司很多都未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因此应该加强实质控制的检查、确认和判断,设定相关认定标准,来督促企业遵规章制度行事,加强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操纵的实际落实效率。
3、增加合并范围的信息披露量
在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内,很多企业都是将股权比例在50%以上的公司纳入财务报表合并的范围,而在50%以下股权比例的公司很少会被纳入,由于其信息披露量比较少,所以要增加。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企业财务制造虚假报表进行监督和惩罚,制定相关责任人惩罚制度,一旦有问题应对企业责任人及财务操作人员进行惩罚,从而也可促进企业对其他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视,增加其合并量。
4、增加可变利益实体的合并
可变利益实体涵盖特殊实体、报表以外的融资机构或相似实体等,可变利益实体的存在可以大大辅助母体公司的发展与运营,同时也承担经营的风险,而加强对可变利益实体的操纵,将其财务报表合并至母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可以提高财务合并范围的整体性,这也是财会超前考虑公司财务的一种远观性。
关键词:股份公司 财务报表体系 重要性 具体措施
引言:
财务报表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股份公司内部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能够为企业的信息披露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以促进股份公司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渐扩大并逐步完善,加强股份公司财务报表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体系及其重要性
概括来说,财务报表是企业向外界提供的特定内容、特定格式的财务报告,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特定时间段内财务状况的反映,包括企业在这一时期内的现金流量、资产与负债等各种会计信息。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两大类,最主要的是企业外部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等。财务报表体系则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为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信息的较为完整的系统。
财务报表体系的构建一定要遵循可靠性原则,保证财务报表体系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可靠性原则是企业构建财务报表体系的根本性原则,财务报表体系的可靠性需要信息处理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客观性来保障。另外财务报表体系还需要遵循相关性原则,即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要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关联,能够满足使用者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需求。换句话说,构建财务报表时要将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涵盖其中,为使用者科学分析、形势预测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提供有力的数据以及信息支持。
财务报表的目的主要是信息披露,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是保障企业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另外财务报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可以为证券等资本市场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秩序,国家相关机构也可以据此对社会总资源的配置有正确的了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构建财务报表体系最直接的受益者还是股份公司自身,财务报表体系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数量化的信息,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加强股份公司财务报表体系的具体措施
财务会计报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它将大量的报表数据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但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数据的分析,如果财务报表的分析者不了解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经营战略、会计环境和会计政策,就会很难把握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质。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要构建一个基本的框架,然后以框架为核心,对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细致的分析,把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1、加强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真实性
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财务报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真实性。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信息需要有规范化的会计核算程序为保障,信息收集过程必须要严格按照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进行。对股份公司来说,其财务报表的信息量巨大,收集过程相对较难,因此就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先由各个部门对其自身的财务使用状况进行简单的梳理整合,在交由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最后的汇总分析与编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还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确性与有效性。
2、加强对企业预测性信息的披露
一般来说,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以过去一段时间成本为基础的信息,也就是说提供信息不能直接的说明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以企业过去经营状况为主的财务报表,不能满足人们推测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股份公司财务报表体系必须要加强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增加企业未来发展预测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比例,让企业的投资者可以直接准确的获取预测信息。当然企业未来预测信息的制定与必须要以企业发展的实际为基础,要保证财务报表体系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支持。
3、建立与完善实时的财务报告系统
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体系反映的是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使用者可以根据财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预测企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可以看出,企业财务报表要求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越短,报表的效用将会更加明显。因此,构建完善的实施财务报告系统是实现财务报表体系的基础性措施,能够大大的缩短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提升财务报表的实用性、时效性。借助于电子计算机以及网络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实时的财务报告系统,将相关的数据存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库中,可以更加快捷的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三、结语
企业的财务报表作为企业会计信息与外界交流最主要的媒介,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报表体系需要在现有报表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息的准确性,完善实时报告系统,完善财务报表体系的实用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霍广鲁,张.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会计,2003,(10).
[2]宋羽佳.浅析财务报表主体与财务报表分析主体的关系[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07).
关键词:财务报表 财务状况表 全面收益表 现金流量表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73-02
一、即将到来的财务报表革命的背景
IFRS是目前接受程度最为广泛的一套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要求或允许企业采用IFRS。我国已于2006年建立了与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此外,美国、日本等许多尚未采用IFRS的国家已经宣布了与IFRS的趋同路线图,即将在未来几年内全面采用。本次金融危机以来,G20、金融稳定论坛(现金融稳定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等监管机构要求IASB充分考虑监管要求,切实改进现有准则体系。G20在2009年的伦敦峰会上更提出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全球高质量财务报告准则。作为回应,IASB加强了与各国家准则制定机构(主要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之间的合作,从2008年开始加快了准则修改和制定的速度。其实在2001年时,IASB和FASB在各自议程中就加入财务业绩报告的项目并独立实施该项目;2004年,IASB和FASB成立了两大准则协调项目组,达成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协调备忘录”,双方认为应共同实施财务报告项目以促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同年4月,双方决定分三阶段实施该项目。2008年10月16日联合的《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讨论稿)是该项目第二阶段的要求。考虑到双方的趋同项目会影响到IASB对一些会计准则的修改,进一步可能会影响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因此我国应密切关注IASB和FASB有关趋同项目的进展,对《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讨论稿)要有足够重视,因为这让我们看到了财务报表革命即将来临。
二、财务报表变革的原因
根据IASB与FASB归纳,长期以来,财务分析师与投资者对财务报表列报信息存在着一些不满。第一,根据美国GAAP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都存在几种可供选择的列报方式,这影响到了不同主体财务报表的可比性。第二,各张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之间缺乏内在一致性,使得信息使用者理解各财务报表信息之间的联系存在一定困难。例如,现金流量表区分了经营活动与融资活动,而资产负债表和全面收益表却不是按照这种方式划分报表项目,这使得计算一些财务指标时存在困难。如评估主体盈余质量,要将经营收益与经营性现金流量进行比较,这时就存在困难。第三,在有些情况下,财务报表信息高度汇总,从而掩盖了一些重要的具有差异性的信息。
三、财务报表变革的内容
1.财务报表列报目标。《初步意见》提出财务报表列报的三个目标:一是描述一个主体业务活动的内在一致的财务状况。该目标要求各财务报表上项目之间关系清楚,且财务报表之间尽可能地相互补充。二是分解信息以使其有助于预测主体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不确定性的财务报表分析时,使用者需要合理的分解财务信息。因为如果各项目经济意义不同,使用者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时就需考虑该差异。三是帮助使用者评价主体的流动性和财务弹性。有关主体流动性的信息能帮助使用者评价其在融资合约到期时的履约能力,而有关主体财务弹性的信息能帮助使用者评价其投资和应对未预料资金的需要的能力。
2.财务报表项目分类。《初步意见》中财务报表列报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改变报表项目分类理念和方法,即委员会支持按主体业务活动列报,根据管理层的意图进行分类而不是按约定俗成的要素分类。至于列报顺序只要在主体自身的每张报表中一致,可以按不同的顺序列示报表中的分组及内部分类,并且还要列示每一分组及其分类的小计。全面收益表也要有利润、损失或者净收益的小计以及全面收益合计。表1是提议的财务报表项目分类表。
3.财务报表格式提议。列报模式要求主体提供的一套完整财务报表包括: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权益变动表及附注,并要求分别列报其有关创造价值方式(业务活动)和为业务活动的融资方式(融资活动)。具体包括:主体在经营活动部分应进一步将业务活动与投资活动的信息分别列示;主体应根据融资来源分别列报为业务融资的信息;主体应分别列示非持续经营与其持续经营和筹资活动信息;主体在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将其所得税与其他所有信息分别列示。主体在全面收益表中应单独列示以下各项有关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信息:持续经营收益(即来自于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的净收益或净损失);非持续经营收益;其他全面收益项目(税后金额列示)。
四、对财务报表变革的评议
1.财务状况表。现行资产负债表信息分类特点是突出性质,淡化功能。所谓性质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对象的经济特征或属性。功能是指企业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如营业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这样的分类只反映“是什么”,没反映“干什么”。因为干什么能传递各项资产、负债的作用。财务状况表按主要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分类,而不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分类。在业务和筹资部分列示的资产和负债将能清楚表明管理层在其业务和筹资活动中使用的净资产,将使使用者计算主要主体业务活动或融资活动的主要财务比率更容易。在每一类资产和负债内将被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小类,除非主体认为按流动性列示资产和负债能提供更相关的信息。在财务状况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中,主体还应列示资产负债合计数、短期和长期资产、负债的分类小计数。
2.全面收益表。现行利润表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综合收益, 且收益要素存在几种可供选择的列报方式,这影响到了不同主体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提议列报模式取消了目前允许主体选择在收益表或者全面收益表的列示收益要素的做法(两表法),或者在权益变动表中列示其他全面收益信息。所有主体将提供单一的全面收益表,在其中将其他全面收益单列。该报表应列示一个会计期间利润、损失或者净收益的小计以及全面收益的总计。因为全面收益表中有其他财务报表中相同的部分和种类,所以该表将列示比目前的收益表或全面收益表更多的分类小计金额。这些增加的分类小计金额使使用者能够比较不同财务报表的影响。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一个项目的分别列示能增强其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有用性时,主体应分别列示。
3.现金流量表。现行的现金流量表按功能划分现金流量,但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概念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口径不一致,不能清楚的说明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提议的现金流量表中,主体应采用直接法分别列示经营活动中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分类。原因是:直接法比间接法更符合提议的财务报表列报目标;直接法列示有助于使用者将经营性资产和负债、经营收益费用信息与其经营现金收入和支出联系起来。
五、对我国如何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财务报表革命的建议
1.密切关注IASB和FASB有关趋同项目的进展。考虑到IASB和FASB双方的趋同项目会影响到IASB对一些会计准则的修改,进一步可能会影响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因此我国应密切关注IASB和FASB有关趋同项目的进展。对《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讨论稿)要有足够重视,积极反馈意见,争取正式的《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会多考虑中国及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国家的实际情况。
2.正确认识《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讨论稿)的新观点。要认真研究《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讨论稿)中的新观点是否值得借鉴以改进我国的财务报表。如我国目前对全面收益的列报是分散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我国是否应逐步采用一表法,即扩展的收益表模式,在利润表的净利润下列示其他权益收益项目,最后报告全面收益总额。再如《初步意见》对列报项目的分类采用管理层意图分类法,即主体对业务和融资部分的资产和负债应以能最好反映主体使用资产或负债的方式进行分类。同时为用一致的方式提供信息,主体按与财务状况表中对资产或负债同样的分类方法在全面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列示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的变化。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强调根据管理层意图进行分类,而对其他资产并未强调,会带来不一致。因此,我们是否应借鉴《初步意见》的做法,将管理层意图分类法贯穿于整个报表体系,增强各报表项目的内在一致性。
3.坚持渐进式的财务报表分类列报改革思路。《初步意见》中报表内容的分类很有新意,在理论上也确能增进财务报表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但是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已实质性趋同或等效于国际会计准则,且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新会计准则运行情况的调查统计,财政部和证监会对新准则的执行情况总体上持肯定态度。若采纳IASB/FASB的观点,对财务报表分类列报进行系统性改革,对现有会计系统将产生深刻影响,较大的学习成本、执行成本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坚持渐进式的财务报表改革思路,在短期内,不宜冒然对我国财务报表表内信息分类列报模式进行重大改革。
六、结论
总之,虽然《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讨论稿)距离正式的财务报表列报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且内容也许会有很大的变化,但财务报表列报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财务报表革命即将到来。我国应谨慎对待这场即将到来的财务报表革命。因为现有的财务报表列报结构和项目在实务中应用良好,似无必要进行较大的结构性调整,如果对报表列报作出重大修改,法律上也存在某些障碍,因此目前应坚持渐进式的财务报表分类列报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FASB,IASB:Preliminary Views on Financial Statement Presentation(Discussion Paper)
2.葛家澍.试评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某些改进―截至2008年10月16日的进展[J].会计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