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长螺旋成孔;后插钢筋笼;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越来越精密。针对特殊地质条件,非正常情况下,传统的施工工艺及方法已无法满足工程技术及质量要求。因此,必须探讨运用特殊的施工方法或工艺满足此种情况的质量技术要求。长螺旋成孔后插钢筋笼进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应运而生。
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传统工艺与后插钢筋笼工艺对比
传统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主要是通过正(反)循环旋转钻机或长臂螺旋钻机成孔,下钢筋笼,再下导管浇筑混凝土成桩的一种施工方法。后插钢筋笼是指用长臂螺旋钻机成孔后立即浇筑混凝土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随后将钢筋笼通过一定的施工设备后插入孔内,达到设计深度的一种施工方法。此种方法有施工方便,效率高,低污染,质量有保证等优点。
由以上工艺流程看,后插钢筋笼施工工艺比传统的工艺减少了5道工序,大大减少了技术、质量控制环节,缩短了施工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必然降低工程总造价。
三、后插钢筋笼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难题
1、钢筋笼保护层的保障
后插钢筋笼施工中最常见,也是最难克服的一个技术难题是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的保障。由于钢筋笼插入前,孔内已浇注混凝土,为了保证钢筋笼保护层厚度,我们采用“护耳”法与“圆盘”垫块法,共同作用,保证了钢筋笼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如图1所示:
后插钢筋笼保护层措施示意图
2、钢筋笼后插至设计深度
由于孔内已浇注混凝土,要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有一定难度,若钢筋笼长度较大,或全孔通长钢筋笼情况,难度更大。一般方法是用平板振动器下放,因其振动力传递有限,钢筋笼只能下到某一深度,对于特殊地质条件,有时很难达到设计深度。为此,我们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及大量的施工实践,将后插笼装置进行改进,在平板振动器下部中心部位用法栏连接一根无缝钢管,直径Φ110,壁厚10mm,长度一般大于钢筋设计长度2---3米。同时,钢筋笼加工时,在钢筋笼底端将钢筋笼做成锥型,反插钢筋笼时,无缝钢管底端从钢筋笼中心穿过并与钢筋笼锥尖接触。反插钢筋笼时,振动力可以通过中心杆拉动钢筋笼主筋,使钢筋笼准确到达设计深度,(如图2所示)
四、后插钢筋笼施工方法的优点
1、后插钢筋前已将混凝土浇注完毕,克服了易塌孔和缩径地层成孔难的问题,由于混凝土支撑作用,对孔壁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避免缩径桩的发生。
2、后插钢筋笼的振动力作用,使孔内混凝土密实度大大增加,从而使单桩承载大幅度提高,减少混凝土内蜂窝发生可能性。
3、后插钢筋笼施工由于没有循环泥浆,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4、该施工方法有工序少,速度快,施工环节简单,大大缩短施工工期的明显优势。
五、工程实践中应用
天津市蓟县曲院风荷一期工程中,我们对其6幢楼进行施工,设计桩径Φ500,桩长13m~26m不等,钢筋笼直径Φ450,长度8.0m~18.5m不等。施工中,我们应用后插钢筋笼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即提高施工效率,又降低了工程成本,施工结束后,经钢筋笼放量位置检测,及桩体缺陷检测,静荷载试验后,得出钢筋笼位置准确,桩体缺陷极少,承载力比以往同类桩提高10----20%。
载荷试验对比表
六、结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设计及施工方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sidential quality complaints mainly around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slab and crack leakage problem.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th examples of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cracks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are discussed.
Keywords: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crack;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建筑领域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已经得到了普及,可是由于其具有较差的抗拉性,此外还因为其他原因的影响,致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目前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尤其体现在裂缝方面,这对建设人员来说始终都是一个难题,本文的出发点是现浇混凝土裂缝的形成以及具体形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很多避免裂缝问题的结构设计以及工艺办法。
1工程概况
有一建筑面积合计为30187m2且包括1层地下室以及12层主体建筑的综合办公楼,二类49.9米高的公共建筑,其框架结构属于钢筋混凝土,一到六层不管是梁板还是柱都选择了C45混凝土,六层以上选择了C40混凝土,超过±0.00的楼板其厚度都达到100mm,而地下室板厚达到了180mm,此外还有4050×7500的板轴线跨度。
2结构设计导致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预防
2.1结构设计导致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
(1)设计结构缺乏足够的安全储备,没有进行挠度和对裂缝实施的验算。板的配筋不科学,尤其是楼板跨度逐渐加大,设计过程中没有结合刚度原因,只根据构造进行配筋,无法达到构件要求。(2)钢筋以及混凝同承受构件受力,而且现浇砼楼板厚度不足,使楼板刚度被减弱,不管是受压砼应力还是受拉钢筋都增加,致使楼板发生开裂。(3)建筑平面不标准,结构设计过程中未进行进一步强化,于凹凸角位置易于出现温度以及收缩应力集中的现象,致使板发生开裂。 (4)房屋在纵方向上的长度比规范还要长却没有伸缩缝,致使薄弱处出现与纵向长度相互垂直的板面通长裂缝问题,特别是住宅设计结构体系变化显著,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主拉应力破坏形式的板面斜裂缝。超长地下室底板不合理设置后浇带或不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因为混凝土收缩也会引起裂缝问题而导致事故发生。(5)板配筋具有较大的间距,尤其是板面部位与负弯矩相抵抗的钢筋没有进行通长设置,导致在临近板边缘位置顺着负弯矩筋端处发生了裂缝问题。可是于角部板角位置,关于双向板,因为属于双向收缩,因为构造钢筋的缺乏,所以出现了45°斜裂缝。
2.2从结构设计方面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
(1)楼板最好选择热轧带肋钢筋以进一步加强握裹力,避免选择光圆钢筋。构造以及分布钢筋都选择变形钢筋以加强和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握裹力,能有效解决楼板裂缝问题。(2)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模式计算混凝土楼板结构,比如确定负荷以及边界条件等,此外要对梁板共同功能进行全面考虑,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其受力情况真实的模拟出来;在对温度荷载有限元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模型中关于材料参数以及施工方式的选取等务必要掌握好。(3)设计过程中要重视构造钢筋的具体布置,其严重影响着构造抗裂。关于连续板不适合选择分离方式进行配筋,最好选择上下层连续方式进行配筋;将加强筋配置在洞口位置;将构造筋配置在混凝土梁的腰部位置,其有大概200mm间距以及8~14mm的直径。如果东西单元房间以及跨度超过3.9mm,最好进行双层双向钢筋的设置,阳角位置的钢筋间距保持在100mm以下,并且要在外墙转角位置进行放射钢筋的设置,配筋要超出板跨1/3,并且长度要超过2.0m。(4)关于配筋,选择直径不大密度分布方式。为避免收缩以及温度导致的次应力作用,要提高一定比例配筋率,这样有利于结构体拉伸以及抵抗变形能力的提升,避免混凝土由于收缩引起的应力集中点,致使局部发生塑性变形进行引起裂缝问题。(5)后浇带设置要合适。后浇带间距要控制在30m内。后浇带位置的梁以及板主筋要避免断开。以现今混凝土收缩量为参考可以得出,后浇带大概需要3~6月的封闭时间,最少天数是45天。后浇带内的垃圾务必清除,而且接缝必须紧密,新旧混凝土接触部位通过1:1水泥砂浆进行接浆。该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以往相比,要上升一级,选择膨胀不强的混凝土,以避免新旧混凝土接触部位出现裂缝问题。(6)关于现浇板板,最好将其厚度掌握在跨度的1/30,最小值为110mm(浴厕、厨房以及阳台板为90mm)。如果存在交叉管线,其板厚最小值为120mm。(7)在单向板设计过程中,通常根据顺着短边方向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计算,而长边方向一般根据构造进行配筋,不过,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应将温度应力影响考虑在内,并将充足的构造钢筋配置在长跨方向上,关于分布钢筋,其配筋率要大于其他方向处的15%受力筋,且要超过0.15%;其直径要超过6mm,间距最大值是200mm。(8)如果抗拉应力比设计强度大,要对裂缝间距进行确定,接着再参考裂缝间距确认裂缝宽度和挠度,结合混凝土收缩以及施工过程的不均匀性,预留部分安全储备,有利于与预料之外的附加应力像抗剪能力等进行对抗。(9)现浇混凝土机构的强度等级最大值应该是C30,如有特殊需要选择高强度等级水泥(也可以是混凝土)时,应该选择水化热不高的水泥并通过浇水给予养护,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以利于水化热释放。
3施工工艺导致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以及预防
3.1施工工艺导致楼板裂缝出现的原因
(1)施工工艺不科学。主要有混凝土维护不足,模板工程性能缺乏保障,施工组织不合理等。(2)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主要有现场管理监督的缺失导致任意踩踏钢筋以及偷工减料的情况非常普遍,没有根据设计者的意愿进行施工。(3)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不管是外加剂掺调和水泥还是混凝土配合比以及骨料级配等方面都缺乏严格控制,这些都是导致裂缝问题的因素。
3.2从施工工艺方面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
(1)配合比要严格控制,关于配合比的确定,要以质量检验的相关规定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依据,尽可能保持较低的水灰比。如果有条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骨料含量。(2)混凝土工程选择的水泥,只有具备了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才能进场,关于复试一定要要根据规定进行,以使混凝土凝结度有保障,选择干缩值不大并且热量较低的水泥,尽量避免高细度水泥。关于水泥以及水,要严格控制用量,混凝土对水的需求量通常不超过180kg/m3。(3)浇筑好的混凝土只有满足规定强度后才可以开始后面工序,关于大模板的拆除以及安装,务必要动作轻柔,避免与楼板混凝土碰撞,拆除的模板要尽早搬离,禁止将很多模板集中放置在楼板上,防止混凝土结构由于集中的负荷以及过早受到振动而导致裂缝的出现。(4)对粗骨料粒径要进行严格控制,此外针对粗细骨料,还要控制其含泥量,骨料的选取不仅要求较低的吸水率,而且要求级配好并且结构密集,以降低砂率以及空隙率进而降低收缩量,加强结构的抗裂强度,禁止选择细砂。(5)关于施工缝位置的混凝土,根据规定处理的除外,要进一步强化振捣工作,确保其结合更加密实,与此同时,施工时务必通过一些措施使楼板厚度等各个方面符合要求,并确保所有部位钢筋都处在正确位置上。(6)为了实现防水以及抗裂,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通常要混进微膨胀剂,减水剂以及外加剂等物质。外加剂质量优劣有否对混凝土意义重大,部分微膨胀剂和一些外加剂混合后也许会出现副作用,所以要先通过实验确定后再使用。(7)混凝土浇筑温度要掌握好。关于大型混凝土浇筑,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段分层,确保混凝土温度增加的均匀性,还未浇筑时最好在室外温度不高时开展,其浇筑温度必须保持在28℃以下。另外,湿润环境能避免混凝土表面由于脱水而导致的干缩裂缝问题,关于浇水养护要超过14d。(8)选择高频振捣器进行振捣,如果较大坍塌度以及混凝土厚度较大,要进行重复振捣以及抹面
4结语
简而言之,针对混凝土裂缝进行的控制工作综合性较强,不仅需要设计、施工方面的积极协助,而且需要监理以及使用方面的协助,也就是实现认真施工,科学设计以及积极配合三者之间的统一,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控制现浇混凝土裂缝问题,确保其在规定范围。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1.混凝土麻面
1.1 现象
混凝土表面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碎石外露。
1.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模板缝隙拼接要严密,防止漏浆。混凝土必须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抹平。
2.蜂窝
2.1 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混凝土拌合均匀,其搅拌最短时间要符合规范规定。混凝土振捣时掌握好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浇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发现有模板松动,立即停止浇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碎石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3.孔洞
3.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3.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在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注,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注。
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4.露筋
4.1 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露在混凝土表面。
4.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浇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浇注;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实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刷干净湿润,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5.缺棱掉角
5.1 现象
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5.2 防护措施及处理方法
模板在浇注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浇注后认真养护。拆除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浇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认真养护。
6.施工夹缝层
6.1 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加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