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冬季环境整治范文

冬季环境整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冬季环境整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冬季环境整治

第1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市区“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专项行动部署,紧紧围绕“立足当前,苦战三年,加快建设风情小镇美丽善琏”的总目标,坚持“镇村联动、属地负责,突出重点、分片推进,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的原则,利用三年时间,开展以“六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城乡环境再上新台阶,努力实现“设施完善、家园整洁、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城乡新风貌。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一个样、两年大改善、三年上水平”的目标要求,开展以“公共设施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新社区建设、城乡环境洁化、城乡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六大行动,确保到2015年,实现四大目标:

1.公共设施更加完善。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基本满足群众需要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公路通达能力明显增强,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农村公路低承载桥梁改造完成率达90%以上;全镇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城乡一体化供水达100%;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

2.环境面貌更加整洁。城乡面貌实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的目标。村庄整治建设率达到100%,美丽乡村创建率达到50%以上;健全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改厕,宅院物料实现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违章建筑得到有效控制。

3.城乡特色更加鲜明。加快农房改造和示范村建设,力争完成1000户以上农房改造;加快车家兜农民新社区建设;将三新公路建成“最美乡村路”。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乡村自然风貌得到有效保护,湖笔、蚕桑文化得到弘扬,风情小镇美丽善琏得到彰显。

4.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镇河道沟塘基本疏浚完成,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水环境;落实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龟鳖温室养殖废气废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率达到80%以上,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达100%;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市级以上森林村庄(含绿化示范村)达到60%;河道两侧绿化率达到95%以上,道路绿化率达到98%以上,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三、主要工作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后三年内,我镇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重点开展六大行动。

(一)公共设施提升行动。一是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加快香莲桥、平乐高桥建设和北塘桥改建工程;加快建设长益路、香莲路延伸段、展望路;启动三新公路至镇区道路建设;完成三新公路进镇段洁化绿化美化工程;完成联网公路3条、大中修公路2条和危桥改造2座的建设;县道、乡道标志标牌设置率均达到100%;通中心村公路基本达到三级公路以上标准,通一般行政村、规划保留自然村达到等级公路以上标准。根据村庄规模及形态,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完善和修复农村港湾式停靠站,力争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二是提升给排水建管质量。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快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对镇自来水厂的管理,在善琏、含山集镇实施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在各村部分生产队改造水表和管网;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争取完成4公里污水管网及泵站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内部工艺改造,实现纳管工作规范化。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成农贸市场改造;完成宣传文化中心后续建设;加快湖笔文化产业园、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强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卫生、文体等资源配置,提升城乡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服务水平。

(二)美丽乡村创建行动。一是村庄环境整治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实现村庄整治建设全覆盖。二是魅力水乡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创建。完成四个村的魅力水乡和美丽乡村建设,争取50%以上的行政村成功创建为美丽乡村。三是“最美乡村路”建设。做好三新公路新农村示范带景观设计及建设,全力打造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最美乡村路”;加强镇区、集镇、行政村干道景观建设。四是提升水乡建筑风貌。引导促进农房建筑风格与水乡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

(三)新社区建设行动。一是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农民安置点建设。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车家兜、含山2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安置面积约174亩,安置农户约1000户,确保获批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复垦任务并通过上级验收。二是加快农房改造建设步伐。开展农房集聚建设3个点以上,加快农房改造和示范村建设,力争完成150户农房改造和3个农房改造示范村的建设目标。

(四)城乡环境洁化行动。一是全力推进“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按照省市区“三改一拆”部署要求,坚持“领导挂帅、区域包干、分类实施、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到2015年“三改一拆”共计完成181户,6.41215万平方米(旧厂房改造11户、1.15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170户、3.68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58215平方米),其中2013年完成47户,1.248万平方米(旧厂房改造0.1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45户、1.08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58215平方米)。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争到2015年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行政村完成率达到8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有条件且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村庄,要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纳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三是全面整治城乡环境。按照“不见垃圾,整洁干净”的环境卫生要求,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城乡面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路宅基地及闲置用地,保持城乡环境整洁。四是严抓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建立健全河道保洁、道路养护、垃圾清运、绿化管护、公厕保洁“五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四大员”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机制,试行物业管理社会化、公司化运作模式,切实提高长效管理工作水平。引导制定《村民卫生公约》、《房前屋后三包制度》等村规民约,积极探索村民参与和自主管理农村环境的有效途径,使城乡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五)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按照省市区“四边三化”部署要求,以“路边、河边、村边、厂边”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一是开展道路绿化美化。在县道、乡道、镇村主干道两侧建设绿化带,建设里程11.8公里。二是开展河道绿化美化。对河道两侧建造生态防护林带,绿化里程18公里。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充分利用空地闲地、废沟河塘、以及整理出的场地,做到见缝插绿;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40%的村庄建有300—5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创建市级以上森林村庄3个,累计达到10个。四是开展厂边绿化美化。对厂区周边开展绿化种植,有条件的可设置花坛等,提升厂区品位。通过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美化城乡环境。

(六)生态环境建设行动。一是河道整治。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农村机埠标准化改造项目及河道长效保洁等工程建设,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环境,使水域生态环境与魅力水乡相协调,并不断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二是工业污染源整治。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落实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开展污染行业整治,完成5家印染企业、1家造纸企业的整治提升,实现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纳管)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深化“黑烟囱”长效管理,加强执法力度,对于经常冒黑烟的企业,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引导畜禽养殖适度规模化,健全排泄物处理设施,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镇生猪养殖户455户,存栏4.8万头,其中,百头以上养殖户86户,集镇周边及三新公路沿线9户;鼓励规模养殖场通过流转周边土地,实行农牧结合,建设生态型家庭农场;完成龟鳖温室养殖集中区域废水废气净化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全镇共有龟鳖养殖户321户,温室棚558个,年饲养量1800万只,主要分布在姚家桥、施家桥、皇坟、车家兜、卜家堰、观音堂、善琏等7个村),2013年对村以上干部12户20个棚、三新公路沿线36个棚整治完成。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属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成立整治办公室,主要负责落实全镇整治工作谋划、指导、检查、考核。下设7个专项行动推进组,分别制定专项行动推进工作方案,具体负责专项行动推进落实。完善联村联企工作机制,实行“班子成员联片、一般干部联村”工作制度,成立联村联企工作指导组(见附件2),每个行政村、企业确定1-3名机关干部包村包企指导工作。各行政村要对本辖区内的工作负总责,建立组织,细化分工,落实举措,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二)坚持规划引领。在镇域规划的引导下,积极开展各类规划编制,统一编制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有效指导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结合镇域规划修编,进一步优化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布点和数量,修编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倡导集约建设,依法加强村庄建设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通过自建、联建、统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稳妥引导农民向规划布点村庄有序集中。

(三)明确部门职责。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宣传部门负责做好宣传动员,进行正确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镇农办负责做好美丽乡村、最美乡村路、新农村示范带和重点片区建设指导工作;镇财政办负责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奖补资金落实及按时拨付工作;镇城建办负责做好镇域发展规划修编、镇区集镇建设、村庄整治建设、环境连片整治、交通设施建设、农房改造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等工作;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和绿地建设,重点河岸和道路宜林地绿化,完善农田林网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加快绿化示范村建设步伐,做好河道环境整治和保洁工作;企业服务中心负责做好工业污染源整治工作;国土所负责做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报批及违章建筑的监管治理工作;城管中队负责做好违章建筑执法拆除工作和城区环境卫生保洁;派出所、综治办负责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维稳保障。各部门要按照联村联企工作机制,负责指导联系村(企业)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四)落实政策保障。进一步理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事权及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整治管理队伍,加强业务指导。加大资金筹集力度,镇财政将整合筹集资金用于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政府投入、集体贴补、农户缴纳、社会捐赠等形式多方面筹集资金。要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引导所有涉农资金向重点片区、重点项目倾斜,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推进。

第2篇

一、工作目标

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以规范执法、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促进发展为目标,着力解决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环境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

二、工作重点

专项行动以解决5个方面问题为重点,着力开展好7项活动。

(一)重点解决5个方面问题:

1.企业“三乱”方面。着力解决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严格执行进企准许制度、企业安静生产经营日制度、联合检查制度、重大强制措施报告制度,规范涉企执法行为,重点整治行政执法中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

2.政策执行方面。着力解决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的问题。坚决整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以及对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扶持重点产业、优化发展环境等决策部署执行不彻底、不到位的问题;坚决整治重招商轻服务,对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欺商、害商、坑商的行为。

3.行政效能方面。着力解决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的问题。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4.工作作风方面。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重点整治不守纪律、自由散漫、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不良作风,认真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以及吃拿卡要等问题。

5.企业周边环境方面。着力解决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问题。严厉打击村霸、地霸、市霸等恶霸势力和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参工参运,妨碍生产经营的行为;严禁不事先告知,随意停水、停电、停网络等行为,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建设、生产生活的需求,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着力开展7项活动:

1.治理企业“三乱”活动。实行“四个一律”,凡是进企检查一律到县优化办备案报批;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能够取消的一律取消;凡是有裁量空间的一律按最低收费标准执行;对部门多头向企业收费的项目,一律改为由财政部门向企业定期、定额一口收费;执法部门作出2000元以上罚款、扣押没收财物等强制措施,应经主管县领导同意后,及时向县纪委优化办备案;严肃查处向企业强拉赞助、强迫订购书刊、强迫指定服务以及参展、参评等行为。责任单位:县监察局、县财政局。

2.服务企业提升活动。县直各单位要严格上下班、请销假制度,重点岗位、窗口科室实行AB岗工作制度,全县所有涉企职能部门要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优质服务,帮助落实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企业需要办理的事项,凡符合政策规定的,只能说可以办、怎么办、马上办,不能说不能办。责任单位:各涉企职能部门。

3.“双减双提”活动。围绕7月2日省政府取消、下放的107项行政审批事项,做好对应取消和衔接工作,坚决查处搞前清后立、变相审批、数字游戏等行为。按照省《关于优化多层级审批流程和部门内部审批流程的工作方案》,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流程再造,优化流程、简化环节、缩短时限,一律按照“受理、审查、批准”三个环节完成审批。规范部门内部审批环节,建立两岗审核终结制度,同一内容最多由两个岗位审核把关。对部门内部多科室联合审批、会签的事项明确牵头科室,实行一口对外、内部抄报、并联审批。对规范后的审批程序,编制项目审批“流程图”,并进行公示。责任单位:县政府法制办、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各行政审批部门。

4.开展企业周边环境净化整治活动。公安机关要结合打恶除霸、平安创建等活动,安排警力对村霸、地霸、市霸等恶霸势力进行排查,畅通举报电话,提高出警速度,快速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法行为。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

5.开展外商联谊活动。定期组织外商联谊活动,营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打造外地客商精神家园,使外商愿意留在、融入,安心发展、奉献。责任单位:县开放办、县发改局。

6.搞好“创优评差”活动。组织各重点企业、工程项目、超市、商户等法人代表,对37个涉企职能部门及基层站所、执法人员检查收费、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进行问卷测评,测评结果在全县大会上通报。对企业反映强烈、问题集中且一年内连续两次排在后2名的单位,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行风评议工作“一票否决”,并对该单位存在问题进行重点解剖。责任单位:县监察局。

7.搞好优化发展环境绩效评估活动。把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核评估之中,并适当增加分值。充分运用好考评结果,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较多、整改不力,尤其是发生企业“三乱”问题的单位和部门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责任单位:县监察局。

三、实施步骤

专项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结束时,要及时做好本阶段总结和下阶段启动工作。

1.自查自纠阶段(9月13日—9月23日)。各单位要对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和本方案要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要重点开展“四查四看”:一查思想,看是否存在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不适应的问题,执行政策规定是否彻底、到位;二查作风,看是否存在飘、浮、懒、散、乱等问题;三查行为,看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四查纪律,看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报和违纪违规问题。自查自纠期间,各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要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等内容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各职能部门要对涉及的行政审批、收费文件进行一次自我清理,取消过时或者阻碍经济发展的文件;对保留的审批、收费项目,要编制统一目录。自查自纠结束后要形成书面自查报告,报县委、县政府和县优化办。

2.重点检查阶段(9月24日—10月4日)。县监察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督办检查作用,及时了解各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采取集中检查、明查暗访、现场督办等形式,深入检查各执法部门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举措,及时予以通报和反馈。要对活动组织开展得好、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对问题严重、责任重大的下达整改意见书,限时整改,专人负责督办。

3.整改提高阶段(10月5日—10月15日)。各单位要针对自查自纠、县监察局督导发现及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完善有关制度,堵塞漏洞,形成规范、科学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4.专项总结阶段(10月16日—10月20日)。各单位要将整改情况在本单位本系统进行通报,接受群众评议,形成专题综合报告,于10月18日前报县监察局。县监察局要对专项行动汇总分析,提出下步工作思路和重点,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行动由县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部署、督促检查、抓好落实;要按照专项行动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责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第3篇

按照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区总体要求,以全面提高市容环境卫生面貌为目的,以解决春季市容环境卫生方面存在问题为内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清理整治冬季积存的各类环境卫生问题,通过突击月活动,为市民群众营造整洁清新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城区环境质量。

二、整治内容和范围

(一)整治内容

1.清理冬季积存的残冰残雪、冰灯雪景、垃圾堆、装修堆、残土堆、炉灰堆等污物。

2.清除乱堆乱放、乱扯乱挂、乱贴乱画等影响城市容貌和环境质量现象。

3.清洗、油饰、维修交通隔离栏、公交站亭、电话亭、路名牌等城市基础设施蒙尘污垢。

(二)整治范围

城区街道、建构筑物、各类设施、无排水地区、规划区域内公路沿线、铁路沿线、住宅小区、居民庭院、企事业单位等。

三、工作任务

(一)环境卫生清理

1.清除城区街路、出城口(城乡结合部位)积雪残冰。达到路面无积雪,路边无冰雪堆的标准。

责任单位:城管局、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政府

2.清除市区绿地内的残雪堆,对广场、小区内的体育健身器材等设施进行擦拭、油饰、维修,达到设施洁净标准,绿地环境整洁。

责任单位:城管局、各街道办事处、各产权单位

3.清除全区328个居民庭院、107个封闭小区内的污冰堆、垃圾堆、残土堆和乱堆放杂物。达到无污冰、垃圾、残土,无乱堆杂物,无环境卫生死角标准。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责任单位

4.加强垃圾箱站的管理,严防偷运生活垃圾和随处乱卸现象。重点做好无排水地区垃圾冰包清运。

责任单位:城管局、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5.加强取暖锅炉灰渣堆放点的清运的管理,做到足车即运、随运随清,采暖期结束前全部清除。

责任单位:城管局、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责任单位

(二)立面环境整饰

1.督促产权单位,清洗擦试桥梁、电杆、公交站亭、电话亭、邮筒、户外宣示物等各类公共设施蒙尘。达到设施洁净的标准。

责任单位:城管局、执法局、各相关责任单位

2.清除公共设施及临街建筑物上的乱贴乱画小广告。达到立面设施整洁的标准。

责任单位: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3.清除临街建筑门前、屋顶、凉台、雨搭堆放的杂物,清除树木、电杆、线网上的悬挂物。达到空间环境无视觉污染标准。

责任单位:城管局、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责任单位

4.清理掉漆、丢字、破损和废旧、空置牌匾广告、灯箱、旗幌、揭示板、临街橱窗。达到设置规范、完好的标准。

责任单位:城管局、执法局

5.维护整饰残缺破损的灯饰亮化设施。达到设施完好的标准。

责任单位:城管局

6.拆除节日期间临时设置的灯饰亮化设施和冰灯冰景。

责任单位:城管局、各相关单位

7.整治建设工地(含“光板”工地及未交接小区)的容貌。达到围档规范、设施完好、外观整洁、场外无乱堆物料、无垃圾杂物的标准。

责任单位:建设局、城管局、执法局

(三)公共设施维护

1.全面维修、油饰、粉刷公厕、民厕、垃圾转运站(间)、垃圾箱、果皮箱等环卫设施。达到设施齐全、完好、整洁的标准。

责任单位:城管局、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责任单位

2.督办产权设施单位整修、油饰绿地栅栏、桥涵、公交护栏、站亭、站杆(牌)、电话亭、邮筒等公共设施。达到设施完好,整洁的标准

责任单位:城管局、各相关责任单位

四、时间安排

春季市容环境卫生突击月活动从3月10日开始至4月10日结束,4月11日至4月17日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成绩纳入区政府工作目标考评内容。

五、组织机构

为加强春季市容环境卫生突击月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区春季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

成员: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职能部门主管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办公室主任由王龙同志兼任。

电话:*传真:*

邮箱:*

联系人:*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区里统一部署,把整治突击月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成立领导小组,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任务。各级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确保全面完成清理整治工作。

(二)集中整治、保证质量。此次整治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各责任单位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尤其是主干街路和重点窗口部位,要严格按照整治标准和时限要求,超前布置,及时行动,要坚持标准,注重实效,确保整治质量。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组织、指导、检查、督办工作。

(三)强化监督、指导到位。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春季清理整治工作,区领导小组要适时组织有关部门,通过联检、抽查和暗访的形式,分阶段进行检查、验收、考评。充分利用数字城管视频点位,对影响城区环境的各类信息进行不间断采集,对各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适时监控。充分发挥城管监察员作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办处理。

第4篇

一、组织领导

成立镇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顾问: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镇辖各单位、各驻镇单位、各村(社区)、云田公司。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整治办),由任办公室主任,任副主任,成员。

下设四个工作组:

(一)整治行动组

组长:各带队党政领导

成员单位:镇辖各单位、各驻镇单位、各村(社区)、云田公司。由整治办联系准备相关设备工具。

工作职责:

1.清除和规范沿街占道经营、占道堆物、违规设摊等行为。(整治办、综治办、城管队、经发办、林业站)

2.清除各类不规范的广告、宣传牌、牛皮癣,禁止公共场地晾晒衣物和其它乱悬乱挂行为。(财政所、计生办、项目办)

3.要求街面临时施工场地设置安全围护设施,整齐堆放建筑材料,不准随意占用交通道路和公共场所,及时清理工程垃圾。(城管队、规划建设环保站)

4.集镇基础设施的完善,路面修补、花坛行道树的整治。(规划建设环保站)

5.劝离人行道停放车辆,安置好隔离桩。要求车辆定点划线停放。(城管队、党建办、社会事务办)

6.组织环卫工人及机械设备做好日常清扫保洁工作,对集中整治后的人行道和马路进行清扫、冲洗,农贸市场整治。(云田公司)

(二)维稳处置组

组长:

成员单位: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巡防队。

工作职责:负责集中整治过程中的维稳和应急处置工作,对阻碍集中整治行动的违法行为进行快速、有效处置。

(三)督查督办组

组长:

成员单位:纪检办

工作职责:负责镇属各单位、各驻镇单位、村(社区)及联村网格干部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督办。

(四)宣传保障组

组长:

成员单位:党政办

工作职责:负责综合协调、后勤保障、教育宣传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整治范围

集镇街道、交通主干道两厢、各村(社区)辖区范围。

(二)目标和重点

1.集镇管理

工作目标:定点划线,有序停车;及时清扫,有效保洁;洒水降尘,适时清洗;规范门店,店内经营。

(1)镇容镇貌

?对街道沿线两旁乱堆乱放的沙石、木材、花盆、土堆等杂物及店外摆放各类商品进行清除,及时清扫,定时洒水降尘。

‚临街工地施工、装修必须实行围档作业,限期完工,统一围挡的外观样式和颜色。施工现场的材料、机具应堆放整齐,渣土、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房屋竣工后,应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

③清除在电线杆、树木、房屋以及其他未经批准的场所设置的户外广告,清除行道树下杂草、圈养家禽、人行道沿街菜地等。

④镇辖各单位及驻镇单位庭院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单位食堂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2)集镇交通

在集镇街道,各类机动、非机动车辆停放到指定地点,有序行驶。将车辆引导至桥头停车场及老街停车场停车,配合交警严格执法。

(3)经营秩序

①清除人行道旁设置的不规范广告牌。

②禁止不符合集镇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汽车、摩托修理。

③禁止花木、农具农资、超市、餐饮等商户店外经营,对不听劝告者予以没收。

④取消渡头6月21日及集镇6月24日的集市。

⑤整治农贸市场,布局合理规范,日常保洁到位。

(4)集镇建设

①人行道隔离桩完善。

②环卫设备、公共设施完善。

③柏沱路背街露天排污渠道整治。

2.村级环境卫生

工作目标:“五有五无”,即有队伍、有设施、有评比、有效果、有亮点,无垃圾、无乱象、无污水、无赶集、无旱厕。

(1)工作机制

?环卫设备完善,垃圾收集设备无破损、有挡板,及时清运,无简易填埋及露天焚烧垃圾现象。

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清扫保洁队伍,人员数量充足,到岗到位扎实做好保洁及清运。

③做好评比及公示宣传,至少每季开展一次农户卫生评比,及时公示评比结果,更新农户“门前三包”牌及村民小组评比公示牌。

(2)工作效果

①村(社区)公共区域卫生常态保持好,无成堆垃圾。

‚村组道路路面整洁、无堆物占道。

ƒ主干道两厢及屋场片区进行重点整治,无杂物乱堆现象。

④渡头小集镇整洁有序,无乱摆摊设点现象。

(3)亮点创建

各村(社区)至少设置一个整洁屋场作为备检示范点。

三、工作时间安排

集中整治行动为期25天(6月6日—6月30日),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6日—6月14日)

1.发放公开信,并通过宣传车和广播进行宣传;

2.城管队到集镇上户宣传,劝导不规范行为并下发整改通知;

3.发动各镇辖单位、驻镇单位、各村(社区)及网格化干部等进行自查整改;

4.在6月11日渡头赶集市场和6月14日集镇赶集市场发放取消下个集市的通告,并制作通告警示牌。

(二)集中整治阶段(6月15日—6月16日)

1.按照工作要求,进行集镇集中整治。15日上午9:00在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环境整治工作会议,下午1:00在政府前坪集合点名签到,16日上午9:00签到开展整治行动。调动人员、车辆、机械设备对集镇路段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组处理(详见附件)。按集镇线路顺序进行。

2.各村(社区)联合镇网格化干部,召集党小组长、村民小组组长、村环卫工作人员召开环境整治动员会议,部署安排一周时间(6月20日前)开展集中整治,特别注意主干道两厢及屋场。网格化干部深入片区,配合村组开展好整治工作,发现片区存在问题并立即整改。

3.由镇城管队联系配合交警四中队,对交通秩序进行严格执法,做到交通畅通、停车规范。

4.由整治办牵头,城管队、各村(社区)、云田公司配合,对镇主干道(产业带、南横线)沿线的破烂广告招牌进行拆除,路边落地广告进行清理,垃圾池等环卫设备进行完善。

(三)全面提升阶段(6月17日至6月30日)

6月17日,党政领导带队进行全面检查,进行情况通报,对存在的问题继续整改落实。6月21日,党政领导带队再次全面督导,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找问题、溯源整改,巩固提高集中整治成果,迎接上级督查验收。6月21日至30日,重点加强集镇管理,形成高效、长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外包保洁公司的考核管理,加大对集镇街道的日常劝导、动态管理和常态执法。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环境整治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治工作中去。

(二)落实责任,达成目标。各单位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明确责任,各司其职,服从指挥,保证人员按时到岗到位,有效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落实。

第5篇

一、目标要求

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态势。主要地表水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横龙桥、冷水坑省控断面III类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工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流域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整治与保护。继续推进相垵水库等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加强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巡查力度,严格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坚决予以取缔。逐步加强乡镇饮用水水源规划与保护工作。完成三班镇镇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整治工作,建设水源工程、标志宣传牌、隔离网,完成水源地清淤和生态林保护工程。

(二)持续推进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12年底前建成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并投入运行,日处理生活污水2万吨;逐步完善生活污水配套管网,进一步扩大污水收集面,提高污水进水浓度,完成省、市下达的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建设污水厂二期配套管网11.5公里(含旧管疏浚)。县城及周边乡镇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其他乡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予以收集处理。浔中镇、三班镇建设生活污水管网共15.5公里,接入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龙门滩镇生活污水通过建设人工湿地、一体式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在县城区、龙门滩镇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垃圾箱等设施,并建立垃圾处理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三)持续加大工业污染整治力度。督促重点行业、重污染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切实抓好整改提高和总结验收阶段工作,组织开展对“黑色”级别企业进行整治;加大自查自纠过程的环保监督、监察、监测力度,加强排污单位环保等级的动态管理,加强巡查、督查,坚决防范污染反弹。加快减排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建陶、造纸、制革、食品、制药、电镀、印染、化工等8大工业行业的污染减排工作。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建设、完善污水管网。

(四)持续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监管,认真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的有关规定,禁养区、禁建区内严禁审批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积极推行无(少)污染养殖技术,新、扩、改建的畜禽养殖项目应因地制宜采取立体种养模式或零排放养殖模式,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在农村散养户中推广户用沼气工程,逐步取缔水冲式养殖方式,促进养殖粪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广集中养殖、集中治理的模式,减少农村畜禽散养的污染。2012年继续推广无污染养殖技术,在春美乡林盛养猪场实施生物发酵床养殖示范工程,采购发酵菌、改造猪舍,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零排放。

(五)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加强小流域综合整治。2012年开展丁溪小溪段、大铭溪、汤岭溪、黄井溪等小流域专项整治,实施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污染治理、处置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进一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加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建设生态资源动态监测工程,配备动态监测塔,建设网络信号自动传输等办公设备。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盖乡、美湖乡、国宝乡等乡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市级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清理垃圾、设置垃圾池、垃圾桶、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河道清淤、绿化等工程。

(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强化各项措施,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把水土保持工作列为审批、验收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源头把好关。在开发建设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各项建设特别是山地建设、公路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规范施工管理;坚决取缔洗砂和非法采砂活动。坚决遏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在浐溪流域上游的盖、国宝、赤水等乡镇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5000亩。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落实流域整治责任。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全力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治理任务和监管职责层层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未完成治理任务且在整治过程中失、渎职的地方和责任人,由监察部门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二)强化整治工作的效能督查。按照市政府《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政文〔〕76号)要求,各乡镇、有关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责,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指导,及时跟踪项目进度,深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按月认真细致开展自查工作,并于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份重点流域整治工作进度表。同时,要认真总结整治工作,每季度报送一次工作总结报告。每月进度表和总结报告盖章后报送县环保局。

(三)加大整治项目资金投入。继续用好用活新一轮晋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2012年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将作为年度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项目储备库,届时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各乡镇政府也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重点流域整治项目的投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6篇

我校于4月14日收到武教发[20__]55号关于__县教育局印发《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我校结合上级统一部署和学校实际情况,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现将整治情况作一小结汇报: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明确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意义与任务。

接通知后,学校及时组织学校行政及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该文件,吃透文件精神,提高教职工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认识,明确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意义,会上,还对此次整治的工作任务与整治重点进行了学习、讨论,并结合我校实际,还对我校的整治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二、加强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1、成立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行政其它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确定工作任务,整治重点,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布置,作到任务落实到人。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岗位责任制

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研究、督办和管理,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落实各项工作的措施,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安全培训和教职工队伍整顿,强化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要主动联系、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三、落实文件精神,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1、收到文件当天校领导集体学习文件。及时安排部署。

2、学校组织专人对全校校舍安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进行了专项检查与整治。

在这次检查与整治中对1村及7村小学的危房进行了加固,对10、11、12村小学的教室进行了封闭,搬出了其内的柴草。对原9村小学的危房进行了拆除;对食堂与小卖部的食品卫生进行了突击检查,重点检查有无过期、三无、食品,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限期整改,并对今后的食品卫生提出了要求,学校将长期做好食堂及周边饮食摊点的整治工作,保持整治成效;此次检查与整治还对消防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

3、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了整治。

为加强学生上下楼梯等秩序管理,严防“踩踏”事故发生,学校利用星期六,安排教师用油漆对教学楼的两侧楼梯梯步画出了中线标识,并继续贯彻落实《旧县小学集会、课间操、放学楼道安全责任岗》,加强集会、课间操、放学楼道的安全管理,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学校经常利用广播、升旗仪式、集会,班会等形式强调学生不准乘坐无牌无证车船、非客运车船、超载车船、报废车船,无安全救生设备船只,并印发《旧县小学学生安全十不准》、《学生交通安全告家长书》,学校还主动多次将部分长安车等无营运资格车辆接送学生的情况报告交警及上级相关部门,确保学生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4、学校经常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法律、法规,进行师生自我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文秘站网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5、严格落实校园内部

保安巡逻措施;加强学校护校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作到24小时值班,加强校园周边地区治安巡逻,营造良好治安环境。[文秘站网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网]6、学校还对校园周边小商贩进行清理、整治。学校还将不定期进行清理。保证校园周边食品安全。

第7篇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环境污染 VAR模型 VEC模型

一、变量设定和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三个变量分别来代表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以及环境污染,首先,用每年的GDP(亿元;Y)来衡量经济增长情况;其次,将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费总量(E)折合成万吨标准煤;最后,虽然环境污染指标很多,一般包括废物、废水、废气三中污染物排放,但对于能源消费最为直接的是废气排放,所以本文就选取废气排放总量(亿标立方米;X)来反映环境污染状况。由于对于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异方差的影响,且不会影响变量在时序分析性质,所以经济增长(Y)、能源消费(E)、环境污染(X)对数化处理后,记为lnY、lnE、lnX。

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通过pearson相关关系公式,计算出在α=0.05时,GDP(Y)、能源消费总量(E)以及废气排放量(X)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陕西省GDP、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废气排放量三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这三个变量选取可以阐释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三方面的关系,为建立模型提供依据。

三、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建立

1、滞后阶数P的判断

本文通过观察LR、FPE、AIC、SC、HQ这些评价准则来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从而建立以陕西省GDP、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废气排放量这些变量的滞后值所建立的VAR模型,见表2。

由表2可知,该VAR模型的滞后阶数P=1,可以对该V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2、VAR模型的建立

3、VAR模型的检验

(1)VAR模型稳定性的检验

图1中所有点代表VAR模型所有根模倒数,这些点都位于单位圆以内,则表明该VAR模型是比较稳定。

(2)Granger因果检验

当lnY作为因变量时,lnE的P值小于0.05,而lnX以及它和lnE所有滞后的联合P值大于0.05,说明变量lnE能Granger引起变量lnY,而变量lnX和这两个变量的所有滞后联合不能Granger引起变量lnY。当lnE作为因变量时,lnY、lnX以及这两个变量所有滞后联合P值都大于0.05,所以变量lnY、lnX以及这两个变量的所有滞后联合都不能Granger引起变量lnE。当lnX作为因变量时,lnY、lnE以及这两个变量的所有滞后联合的P值都小于0.05,所以变量lnY、lnE以及这两个变量的所有滞后联合都能Granger引起变量lnX。这表明能源消费会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会导致环境污染,但不会一定引起能源消费增加,而环境污染对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没有太大影响。

4、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是用来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于误差项所造成冲击影响的反应程度,也就是对随机误差向上施加一标准差大小的冲击,观察内生变量基期值和未来值所造成的影响。要判断是否有脉冲影响,分析三个方程之间残差关系。

从表3中可以看出,LnY、LnE、LnX三个方程之间残差系数分别为0.5297、0.3495和0.1340,所以三个方程的残差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关系,故需要对于三个变量之间的互相冲击所造成影响进行分析。

将考察总期间定为22期,第一行的三幅图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于自身的扰动影响立即作出正向响应,其后一直保持稳定而又持续的增长,而对于能源消费的扰动,经济增长开始所作出响应为0,后来逐渐出现正反应,直到3期开始保持稳定且持续的增长,最后对于环境污染的扰动影响经济增长从0开始变为负向影响,随后一直保持稳定而又持续的负向影响。从第二行的三幅图可以看出对于经济增长的扰动影响,能源消费会做出正向响应,并且一直到22期都在逐渐增长,而对于能源消费自身扰动影响,能源消费会马上做出一个正向相应,然后开始下降至4期,接着保持一个稳定而持续增长,能源消费对于环境污染扰动并不会做出太大响应,基本保持0左右。第三行三幅图可以看出对于经济增长扰动,环境污染会作出一个正向响应,随后直至22期都会一直逐渐增大,针对能源消费的扰动影响,环境污染开始做出响应为0,到第4期逐渐增加,4期后趋于稳定且持续的增加,环境污染针对自身的扰动会做出正向响应,随后会逐渐减小,直至在10期基本趋于0,之后再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四、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建立

1、单位根检验

由图2、图3和图4可知,lnY、lnE和lnX的趋势图不是从原点出发,所以单位根检验式包含有截距项,而且这三条曲线有明显上升趋势,在单位根检验式中包含有趋势项。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不进行差分的情况下,lnY和lnE的ADF统计值都大于5%临界值,此时两个变量都有单位根,即为不平稳的序列,而当差分次数为1时,lnY和lnE的ADF统计值都小于5%临界值,所以一阶差分情况下这两个序列为平稳的。LnX在不进行差分的情况下,ADF统计量的值也大于5%临界值,当进行一阶差分后,虽然ADF的统计量仍然大于5%临界值,却小于10%临界值,所以可以认为lnX序列是平稳的。

2、协整检验

迹检验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表明了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着2个协整关系。通过检验结果得到两个协整关系为:

根据式子可知,变量lnY与lnX以及lnE与lnX之间都存在长期变动趋势,当经济增长增加1%,环境污染增加1.074%,而当能源消费增加1%,环境污染增加0.550%。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都对环境污染有正向影响。

3、VEC模型的估计

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能源消费会导致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会导致环境污染,但不会一定引起能源增长,而环境污染不会引起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陕西省仍然依靠能源为主导产业,目前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有明显影响,然而环境污染在日后会对经济活动和公民健康产生消极作用。经济增长扰动会使得经济增长本身的贡献度逐渐变小,最后趋于稳定;而能源消费则会不断增大,然后趋于稳定,环境污染基本不变;能源消费扰动会使得经济增长逐渐上升,然后趋于稳定,能源消费自身贡献度则会下降趋于稳定,环境污染仍然基本不变;环境污染扰动会使得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贡献率都稳步上升,而自身贡献率会大幅度下降。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之间因为存在协整关系,所以三者之间长期保持着稳定关系,同时在短期内会发生波动,长期调整会被拉回长期均衡状态。

第8篇

关键词黄河源区冻融地质作用生态环境地质

Summary of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 of special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reeze-thaw geological strong, widespread thawing geologic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are rock mountain top, frost weathering debris slope, mountain slopes thaw slip sloping piedmont plains and valley plain frozen inflation -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ole of financial depression, which corresponds to a different source regions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topography unit, showing a distinct altitudinal zonation and thawing desertification landscape.Keywords of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 thaw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青南高原内部,地处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以西,各式各雅山以东,东昆仑山东延中列布青山南麓和南列巴颜喀拉山中段之北地区,面积约20930km2,海拔均在4200m以上,属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冻融地质作用强烈,冻融地质现象普遍发育,土壤和植被被大面积破坏,荒漠化土地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脆弱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2 冻融地质作用类型及生态环境地质特征

黄河源区自然地理环境特殊,冻融地质作用普遍发育,主要形成山地顶部裸岩、寒冻风化岩屑坡;山地斜坡冻融滑移;山前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冻胀—融陷三大作用类型,并对应于源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和地貌单元,呈鲜明的山地垂直分带规律和冻融荒漠化生态景观(图1),具独特的生态环境地质特征。

2.1 寒冻风化岩屑坡

黄河源区寒冻风化岩屑坡主要分布于巴颜喀拉山主脊、尼采扎母那九、热吾挡东、扎尕玛、加巧年扎、玛拉扎仁玛和卡里恩卡着玛、再根日花等山地分水岭海拔4700—5300m间的高山顶部。以寒冻风化为主外动力地质作用。寒冻风化破碎的岩块、碎石在风力、重力、冻胀等作用下,形成石川、石海和岩屑坡,从山脊向山谷延伸或围绕山峰呈环带状分布。

寒冻风化岩屑坡地区主要发育高山寒漠土,该类土壤地处高峻的山顶,寒冻机械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成土过程微弱,地表大多为裸岩、碎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青海青海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周蔚(1968-),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矿测试及水工环地质勘查等方面的工作。

屑和流石,土被不连续,具高山寒漠景观,地表高等植物稀少,仅在碎石隙间有低等植物地衣、苔藓生长。该类土成土年龄最短,以寒冻原始成土过程为主,有机质积累微弱。

岩屑坡块石在冻融蠕移、季节性水流及重力作用向下运移,形成石川、石海,宽度达30—100余米,长度多在500m以上,厚度一般小于3m。它们在向下运移过程中破坏植被,不断压覆植被,减少草场的有效面积,使地表粗糙化,山体由“草戴帽”向粗砾化发展,土地覆被随之发生改变。

2.2 山地斜坡冻融滑移

黄河源区山地斜坡地带冻融地质作用主要有多级冻融蠕移、“毯式滑移”、融冻泥流与热融滑塌三大类。

2.2.1 多级冻融蠕移

黄河源区岩屑坡下部山地斜坡区,普遍发育多级冻融蠕移。多级冻融蠕移具如下发育规律:

⑴ 蠕移序次由低向高处发展,上部新,下部老;上部形态完整、新鲜;下部形态残缺不全,遭受后期流水作用破坏严重。

⑵ 蠕移区多发育于无常年流水作用的“口小肚子大”状沟谷内,片、带状分布。可分为剥离区(坡度20°以上),滑移区(坡度12°左右)和停滞区(坡度10°左右)三部分。

⑶ 多级冻融蠕移明显与多年冻土退化有关,以多年冻土层上界面为滑床,冻结层上水的积极活动和重力作用是引起蠕移体滑移的主要因素。蠕移体不仅破坏上部土壤植被,还压覆下部土壤植被层,在后期流水及其他作用下,最终向裸地发展。

2.2.2 “毯式滑移”

黄河源区丘陵山地坡面较为舒缓,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冻融地质作用具“毯式滑移”特点。

“毯式滑移”一般于坡度在12°左右的舒缓宽坡面上大面积发育,由高山草甸及高山草甸土整体由高向低处剥离—滑移。滑移体上部拉张—拉断现象多见,下部因挤拥、堆叠,使土壤、植被层完整性与天然结构全面破坏,在后期流水与风力作用下,加速了斜坡侵蚀,使山地生态屏障——土壤、植被层丧失。

“毯式滑移”的成因与冻土退化、季节性融化层增厚、冻结层上水活动空间增大有关。多以冻土上界面为滑床,由上向下整体滑移,最终使山地斜坡粗糙化,导致高山草甸破坏。在后期流水及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最终向裸地化发展。

2.2.3 融冻泥流与热融滑塌

黄河源区丘陵山地斜坡—坡麓地带或沟谷的谷肩带以及无常年性流水的沟谷中,普遍发育融冻泥流与热融滑塌。多呈条、带状分布。

斜坡—坡麓坡面形态一般在10°—25°左右,细粒土堆积厚度2—4m、土层含水量高。由于冻土或地下冰层融化,水的介入,使上部土体沿着融化界面在重力作用下引起蠕移滑动形成泥流的现象。区内融冻泥流、融冻滑塌呈不规则的长条形,长十余米—数百米,宽数十米。在粘性土组成的平缓山坡且有多年冻土层分布的地方最为发育。它们在活动过程中,因上部土壤层滑移剥离,使原本平坦的草地形成大小不等的凹坑,破坏土壤、植被结构的完整性,向下运移压覆,造成土壤、植被以成倍的面积破坏,是山地岩土侵蚀的一种主要灾害类型。

2.3 山前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冻胀—融陷作用

黄河源区山前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区冻融地质作用表现为点状分布的冻胀丘和热融塌陷。

冻胀丘广泛分布于多年冻土区地下水较丰富的沟谷和山前地带。在黄河源区的作毛那角、卡里恩卡着玛、卡日唐纳等地最为发育。冻胀丘一般呈半圆—椭圆形丘状,直径2—5m,高0.5—3m,表部冻胀裂缝发育。一般为一年或多年生,冬季冻胀隆起,次年4—5月开始融化,7—8月消融塌陷。

热融塌陷主要由植被保护层退化及气温多年或年际间变化,多年冻土热平衡破坏,多年冻土或地下冰消融,使地表下沉而致。热融塌陷地表形态呈圆形和不规则椭圆形—条形,直径数十米至数百米,周边同心环状拉张—弯曲裂缝发育;热融塌陷多与冻胀丘伴生,常见于多年冻土下限附近的沟谷底部、山前倾斜平原或河流两侧。

冻胀—融陷作用在黄河源区主要造成两种形式的破坏:一是导致土壤植被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成为风蚀荒漠化的物源;二是破坏多年冻土热平衡,导致建筑物地基失稳,路基变形或形成道路翻浆。如玛多县至麻多乡、麻多乡至曲麻莱一带道路翻浆现象尤为严重。

3主要结论

黄河源区冻融地质作用普遍发育,从山地顶部山地斜坡山前倾斜平原、河谷平原,主要有裸岩、寒冻风化岩屑坡冻融滑移冻胀—融陷三大作用类型,总体呈山地垂直分带规律。形成的冻融荒漠化景观在后期流水及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最终向裸地化发展,成为近年来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恶化的主控因素之一。

第9篇

【关 键 词】初中政治信息化环境教学创新实践与探讨

由于应试教育的习惯性影响和社会世俗的传统偏见,初中政治及其教学工作历来无法得到基础学科应有程度的重视,再加上教学方式单一落后等多种原因的存在,课程教学长期处于难以振作的萎靡状态。在新课标逐步唱响教学改革主旋律的时候,信息技术手段又给整个校园传送了现代化的科技气息,这无异于给初中政治课程及其教学工作吹来了加快改革发展的强劲东风。因此,加快科技环境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真正到了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重要关头!这是时代赋予的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重大历史责任。对此,我们应当顺势而为、积极施为,努力开展以培养和提升学习能力为追求的双边互动教学活动,以此推动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本文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就此话题粗浅阐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在科技环境下开展初中政治学科的双边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形势下推促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内在要求

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科技教学在表现内容、形式手段和信息容量等方面具有无可超越的绝对优势。它通过图文并茂、音像协调的综合效果,以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演示方式,能够起到激感、激活状态、增强互动、赢取合力的作用,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最大化。众所共知,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群个性鲜明、活泼生动的学生群体,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以培养学习能力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课程教学的质效,远非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那么简单,而是必须把科技教学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素养充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双边教学活动,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努力实现“三维目标教学”。这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反应和宏观要求,也是极具战略战术的可行性做法。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强有力的科学支撑,积极尝试和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更加丰实厚润、鲜活生动,以不断满足实际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各种需要,从而努力实现激发学生兴趣、深化学习情感的目的。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功用,使之促进师生在开展双边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地敲响重点、突破难点,在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不断提升的同时,促进课程改革及其教学工作早日走向高质化和高速化的发展轨道。

二、在科技环境下开展初中政治学科的双边教学活动,应当认真遵循新颖实效、自主促进和实践创新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运用信息手段开展双边教学活动,这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实践尝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求总结了以下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新颖实效的原则。政治教学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课件、教学方法等方面适时完善,以力求“保鲜”和实效。如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内容时,由于教材对合法权益的界定范围作出了与时俱进的调整,而一些原有课件的开发相对较早,未能及时跟进。执教者在备课环节就不能不对其中的一些陈旧性词汇作出调整,对相关不合时宜的课件内容进行原则性删减,否则在课堂演示教学中就会混淆学生的视听,以致产生无所适从甚至是弄错成拙的不良现象。二是自主促进的原则。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教学效益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社会实践来衡量和反映。因此教师要努力把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觉意志,促使他们能够不用扬鞭、自觉成行。如在教学“与父母平等沟通”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青少年种种叛逆行为引发不良后果的典型事例,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促使他们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不平等沟通引发后果的恶劣性和严重性;通过深层次的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在“换位思考”中对“爸爸妈妈”取得最后的理解和谅解;通过“推人及己”和“推己及人”的深切感悟和体会,促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触及灵魂、深度反省,以凸显科技教化的良好实效。三是实践创新的原则。主要指在努力作出“教”的创新的同时,积极引领、带动和推促“学”的创新,以实现初中政治教学相长上的良性循环。

第10篇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集中整治X现场会和全市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县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组织动员全县上下再鼓干劲、再接再厉,全力打好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促进全县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刚才,XX等单位和乡镇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听了之后,能够感受到,大家的决心很大、信心很足,充分体现了我们X干部良好的精神状态;向前主席宣读了《X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各乡镇、各部门的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开展好这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去年X月X号我县全面启动“五城联创”工作以来,全县上下从去年X月X号至今年X月X号,开展了为期X天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紧接着X月X号,市里又召开了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再次开展了为期X天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期间,为了迎接全市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暨创建国家卫生城镇X推进会、“全域旅游晋都行—X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月”和省市领导的调研以及市里的交叉检查,县委、县政府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多次进行安排,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全力落实,先后出动人力达到X万余人次,机械X万余台次,共清理垃圾X万余方,治理流动摊点X处、店外经营X余处,清理小广告X处,治理道路沿线环境卫生X余公里。通过综合整治,全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整洁、更加有序、更加靓丽。对于大家前一阶段的工作,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广大群众也是充分认可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还有个别单位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习惯于搞突击整治,仍然存在“整治一阵风、过后就轻松”的侥幸心理,还没有形成持续性、常态化抓环境整治的意识和理念。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在工作进度、工作标准、工作成效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平衡问题,城区明显比乡镇动作大,国省要道、各大景区周边村比其他村行动快、效果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全县整体整治工作的推进。三是整治标准不高。个别地方整治工作仍然存在做表面文章,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存在一些环境卫生死角和盲区。对于市创卫办反馈的X多条问题,部分单位就问题改问题,没有做到举一反三,常抓不懈。四是长效机制不健全。前一段时间,永慧同志专门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全县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目前,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对于这项工作,下一步要抓紧落实,尽快拿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办法,为全县环境卫生整治提供机制保障,彻底走出“整治—回潮—再整治”的怪圈。五是全民整治氛围不浓。一些地方对群众宣传引导手段和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基本上是流于了形式,实际效果不佳,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还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全民参与、人人监督的共同整治局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从这个月开始到X月底,要开展为期X个月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县上下要以此次行动为契机,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客观对待成绩,认真研究问题,切实以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打好打胜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攻坚战,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明确目标,精准发力

刚才,X主席宣读的实施方案,已经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整治任务。会后,大家要立即上手,迅速行动,全面掀起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新热潮。

一是要真正在“治”字上下功夫。

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首要工作在治,要切实通过大治、狠治、严治,有效解决城区、镇村、道路沿线、厂矿企业和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问题。一要大力推进“治违工程”。要治违搭违建。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对影响市容市貌、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搭乱建构筑物进行集中整治,坚决遏制乱搭乱建现象势头蔓延。要治违占违停。从城区来看,县城主次干道人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等问题依然突出;从各乡镇来看,当前正值秋收季节,群众在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上打粮晒粮的现象增多,严重影响了车辆和行人通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对此,交警、交通等部门要加大上路、上街整治力度,全力保证交通顺畅有序。要治违标违设。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对“五道”沿线各类交通标志牌和减速带等安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缺失的要尽快补上,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拆除或维修更换。二要大力推进“治乱工程”。要抓好公共场所卫生。特别是主次干道、县乡公路、农村公路、车站、集贸市场、公园、广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要加大保洁力度,全方位展示城乡文明形象。要抓好沿街门店整治。通过开展法规宣传、实行“门前三包”、组织联合执法、压实监管责任,强力推进沿街门店整治,确保其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根本改善、长久保持。要抓好厂矿企业治理。各类厂矿企业要对其厂区及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大整治,重点清理多年无序倾倒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等,全面改善厂容厂貌。要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等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坚决消除卫生“死角”。三要大力推进“治污工程”。要化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提前上手,持续狠抓大气污染防治。要积极抓好臭氧污染防治。按照臭氧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切实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臭氧污染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要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重点解决好县境内主要河流沿线的污水直排问题,相关乡镇和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对污水直排口进行摸排,建立台账,逐个制定整治方案,尽快启动治理工作;要积极做好黑臭水体排查巡查工作,对多年来生活污水排放形成的臭水沟、臭水坑、臭水池,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有效整治,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要切实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把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重中之重,集中治理畜禽粪污、病死动物及农药化肥包装、废弃农膜等废弃物乱丢乱埋和秸杆乱烧现象,做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二是要真正在“管”字上下功夫。

做好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既要立足于“治”,更要着眼于“管”。一要从源头上管。加快推进“XX”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农业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有序引导和推进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从源头上减少工业企业因布局分散、污染治理手段滞后对城乡环境带来的影响;加大城乡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力度,防止垃圾污水“二次污染”;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作,推广清洁能源,改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二要从过程上管。要对主要污染物、污染源进行全面监测,确保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开展治理。在垃圾处理上,要强化垃圾清扫、转运、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监管,有效解决垃圾围城、围村的问题。在污水处理上,要在村庄密度较高、人口较多的区域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方式进行处理。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上,要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积极实施秸秆还田、秸秆打捆加工饲料和秸秆发电,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有效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三要从机制上管。要建立党政定期会商机制,实现对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要建立联动整治机制,彻底改变部门“单打独斗”、乡镇“闭门整治”的现象。要建立网格监管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构建县、乡、村三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坚持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与“五城联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实施,形成综合效应。要建立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上级农村节能减排“种子”资金;采取PPP合作模式,充分盘活市场资源,推动市场主体加大对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投入,努力实现政府、企业和群众三方“三赢”。

三是要真正在“育”字上下功夫。

城乡环境集中整治,不仅要在“治”“管”上下功夫,还要在“育”上做文章。要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进行强劲造势,充分调动群众支持参与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积极性,引导居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使推进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成为群众自觉行动。要强化法制教育,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环境整治不仅要靠“人治”,还要靠“法治”。全县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卫生管理难题。要深入做好普法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要经常性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对违反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组织和个人实施处罚,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彰显法律刚性,提升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成效。要强化道德教育,提升居民文明意识。大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深入推进文明知识“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通过“点对点”教育,找差距、改陋习、树新风,群策群力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实效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组,XX书记和我亲自担任组长,XX主席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县四大班子领导担任副组长。各位领导同志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各乡镇和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抓好本乡镇、本部门的环境集中整治,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切实以无缝对接的责任体系、科学有力的工作举措,确保集中整治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二是要从严督查考核。

为了确保这次集中整治取得实效,县上成立了由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任组长的5个督查组,抽调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住建、环保、交通、农林委、卫计委等部门的业务骨干,采取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联合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严格监督问题整改。县委、县政府将把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列入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对工作进展快、任务完成好的部门和干部给予表彰,对工作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的部门和干部要通报批评。

三是要加强舆论监督。

第11篇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 学习不够,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刻苦钻研精神不强。一是缺乏挤劲和韧劲。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还不能很好地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

(二)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思路不宽、不活,很多时候还是循规蹈矩,安于表面,缺乏创新意识,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

(三)作风不够扎实。虽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作风不深入、不扎实。有些工作浮于表面和有应对的思想。工作标准不精益求精,处理问题有时还存在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了工作标准。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平时疏于学习。总认为,只要能把本职工作干好,其他学习都无关紧要,殊不知,学习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深入地、系统地、全面地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有时,对于自己所学的东西,也没有认真去深入消化,吸收,也就不能很好地做到把自己所学贯彻到实践中去,落实到行动上来,致使在实际工作中政策水平有限。加之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于学习制度坚持不够,致使学习收效不佳。

2、思维局限,进取意识不够强。认为工作上过得去就行,不求冒尖,但求稳而不乱,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按部就班,认为只要规规矩矩地按条款、按规章制度办事,工作不出错,不添乱子,也就问心无愧。没给自己树立起跨越的高标杆,让自己朝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反而缺乏向更高目标追求和奋斗的激情与勇气。

三、自纠措施和努力方向

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加以改进,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扎实做好每项工作,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今后我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提高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勇气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工作,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12篇

1.组织督导,切实发挥各级组织的领导作用

为了切实加强对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16个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东辽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乡镇和行政村、职责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在村级还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进而在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组织网络和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确保整治工作有序进行,东辽县还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导组,建立了“一季度一调度、半年一通报、年终一评比”的督查和考评制度,加强了对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检查指导,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以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步伐,不断探索和积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模式和经验,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典型做法,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2.宣传发动,切实发挥宣传手段的导向作用

坚持群众自主、政府主导,这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必须遵循的工作方法。东辽县把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贯穿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过程。在促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方面,东辽县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提高主体意识。专门抽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业务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宣传组,驻村入户面对面地宣传讲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义目的,印发《东辽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宣传手册》,做到每户一份;二是在县电视台开办专栏节目,注重导向宣传,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使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美化绿化活动深入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参观典型,提高参与意识。通过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和典型现身讲解等形式,让参观的群众深受教育,使群众自觉投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之中来;四是强化村规民约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实效性,切实增强村规民约对群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引导和约束作用,全面提高了村屯的乡风文明程度,推进了民主管理进程。

3.创新机制,切实激励农村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为了调动农村干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县制定并实施了《东辽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在村屯道路硬化、石砌边沟、卫生厕所、农户院墙改造、固定垃圾点、垃圾填埋场等方面实施以奖代补,县财政每年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以奖代补”政策面向全县所有村屯,从而形成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强大动力。2009年以来,除了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项目以外,还把每年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切实开展有声有色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2012年,东辽县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奖代补机制。研究并下发了《东辽县乡镇小街环境卫生整治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将乡镇小街街路硬化、甬路硬覆盖、石砌边沟、固定垃圾点、固定农贸市场、乡镇小街保洁队伍建设纳入以奖代补范畴,更加激励了乡镇小街经商企业和居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积极性。

东辽县还研究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在着力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方面做文章,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一是建立保洁制度。使用省补新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为每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购买了1台垃圾运输车、1台铲车、1台钩机等保洁设施,安装了固定垃圾点,建立了垃圾填埋场,由专(兼)职保洁员进行公共用地的清扫,其费用由受益村民筹资自付;二是建立投入机制。通过交通、住建、卫生、环保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为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整治资金;三是制定有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

4.分步实施,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乡镇政府、村委会、相关部门按照《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方案》和《全县美化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本部门工作特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化绿化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在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原则的基础上,既抓镇容村貌环境卫生治理,又抓镇域村屯美化绿化,双管齐下,分线作战。在镇容村貌整治方面,以治“差”为重点,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以治“脏”为重点,在镇村干路整治方面,以治“杂”为重点,在交通秩序整治方面,以治“乱”为重点,在环境污染整治方面,以治“污”为重点,在公用设施整治方面,以治“弱”为重点,在地块整治方面,以治“裸”为重点,在丑陋行为整治方面,以治“丑”为重点,通过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等综合整治措施,推动了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美化绿化活动的扎实开展。我县还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把村屯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六改四普及”(改路、改房、改墙、改水、改厕、改环境,普及清洁能源、普及有线电视、普及太阳能、普及自来水)为抓手,优先解决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并在全县组织开展了绿化美化一条街、绿化美化一条路、绿化美化一个村屯、绿化美化一条河的“四个一”绿化杯竞赛活动,使全县的生态条件得到了极大提高。

第13篇

开展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县环境卫生及交通秩序整治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全县环境卫生及交通秩序整治动员会议,其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环境卫生和交通管理形势和突出问题,广泛动员各级、各有关方面力量,全面安排部署全县环境卫生及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待会儿,县委XX书记还要作重要动员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把握开展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司之年,也是我县加快推进“XX”建设计划的关键一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改革任务,县委第X届X次全会和全县“两会”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围绕建设XX“XX”,努力把我县打造成和谐之门、繁荣之门、形象之门和开放之门;

围绕建设XX“副中心”,把我县打造成全州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宗教人文民俗中心、生态观光体验中心和传统民族手工艺加工中心的战略目标,这也是我县未来产业调整和城乡发展的总方向、总路线。但目前,我县城乡综合环境差尤其是县城“脏乱差”问题是基层广大农牧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干部经常反映的焦点问题,是上级领导反复强调的重点问题,也是县委县政府常年整治的难点问题。

我们都知道,城乡环境是一个地区的“脸面”,是展示文明程度的“窗口”,是招商引资的“名片”, 一个地方的环境越美,形象越好,就越能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就越能集聚人气,吸引财富,创造商机,推动发展。当前,我县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依然存在治脏不彻底、治乱不到位、治差不明显等突出问题,处于全市县的末位。

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于2019年结合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活动,县财政投资近XX万元,添置县城环卫保洁设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组建县管执法大队和环境监察执法大队等,进一步夯实了我县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基础;投资XX万元,建设县城主要路段交通信号系统,投资XX万元,购置交管部门道路清障车辆,等等。

今年,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和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年,我们将再投资XX万元,建设县城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并招收交通协管员XX名等,为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城乡环境整治,县城是核心,乡村是基础,推进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既要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影响投资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也要着眼长远发展,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一要坚持点面结合。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全民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城市管理、生产安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为此,我们一定要坚持点面结合、集中施策、部门联动的基本原则,以最坚定的决心、最强硬的态度、最严格的执法,打一场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和歼灭战。要把综合整治工作作为提升环境质量、改善镇容镇貌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大对全县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的综合整治力度,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发挥联动作用,开展联合执法,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路段、重点场所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统一行动,依法整治一批影响环境改善、道路畅通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疾,有效纠治一些长期影响县城形象的“脏乱差”及乡村环境保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老大难”问题。要把管理力量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基层一线、投入到道路街面,确保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及时纠正。

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源头治理不放松,坚持严查严管不放松,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及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形成综合整治的强硬态势。要加强舆论宣传和法治教育教育工作,努力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手册、公示栏、广告牌及法律咨询等手段,深入持久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宣传造势活动,努力争取社会共识和全民参与、支持。

二要谋求治本之策。当前,基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环卫保洁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及县城停车难、行车难、交通堵已成为我县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中最严重、最棘手的问题,也是常年阻碍整治效果的客观现实问题 。以往,我们尽管在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县城交通秩序混乱,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县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既要治标更要治本的思路,积极申报、衔接和投资建设基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公共厕所、环境整治和乡村环卫保洁等基层环保基础设施项目,要统筹规划建设县城市政道路、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排污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逐步解决人与自然、路和车辆的矛盾。同时,要加快城乡环境综合监管体系建设,投资建设和加快运行县城智能交通系统,为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及道路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奠定坚实基础。

三要坚持集中治理。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增强协作意识,加强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对挖山取土、填河造土、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查处。县环保部门和各地区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白色污染集中治理和城乡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切实加大对我县扎曲河、香曲河等主要河流流域砂石料场及X国道、省道及乡村道路沿线废弃料场恢复、平整及植被恢复力度,努力改善城乡综合生态环境。

县交警部门和住建部门要对县城内的现有停车场点和适宜停车的路段进行整合,科学设置停车泊位和临时停车位,实行收费管理和有偿使用,提高公共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县直相关部门要在县城主要路段实行渣土车及大型货物运输车辆区域及时段限行政策,切实降低工程渣土车辆及大型货物运输车辆对县城市政道路的破坏和环境影响。

四要保持工作常态。各地区、各部门要本着“事前有谋划、事中有创新、事后有成果”的基本原则,处理好阶段性整治与长期性管理的关系,通过综合整治活动探索建立既管眼前、更管长远的体制机制,以理念更新促进思路创新,以机制创新带动工作出新。

在这次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结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总结综合整治取得的宝贵经验,固化整治行动中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检查监督、绩效考核、问效追责等体制机制,切实推动全县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管理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努力构建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决打赢综合整治这场硬仗

全县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已经明确,县委、县政府已经成立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具体工作方案,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对城乡环境及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整合有限资源,凝聚各方力量,确保综合整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责任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克服与己无关、畏难不前和敷衍塞责的思想,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动真碰硬,把综合整治行动当作一场硬仗来打,确保打出声势、打出成效。要进一步细化、量化整治任务和目标,把责任落实到人、把目标落实到点、把工作落实到位。

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每一个细节抓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以上率下,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广大干部职工要带头遵纪守法,并积极引导和动员家人及亲朋好友支持配合综合整治行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综合整治,真正形成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部门联动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工作大局出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中既要明确责任分工,又要相互配合支持。对属于职能部门职责范围的工作,要积极主动干,全力以赴干,想方设法地干好、干出成效;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加强联系,相互沟通,共商对策,协调联动,决不能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

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矛盾比较集中、单个部门无法解决的的问题,有关部门要联合 “会诊”,积极协调解决。对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和不足,要积极拾遗补缺,认真完善纠正。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法制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注重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决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履职、文明执法,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第14篇

关键词 环境规制;治理动机;公众参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7)02-0036-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2.00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治理理论的发展,中国环境治理结构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政府行政手段为主导的一元治理时期;政府经济和行政手段并存的二元治理阶段;政府与市场、社会协调互动的多元治理阶段。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三阶段的早期,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正在形成一种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治理结构。在环境治理体系中,企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由于环境物品的公共属性和外部性特征导致“市场失灵”,作为公共利益受托人的政府自然就加入到了环境治理当中,以行政命令或经济治理的手段进行环境规制。然而由于信息不完全、监督乏力等特点,出现了所谓的“政府失灵”,又会促使以公益性、非营利性等为主要特征的环境社会组织也加入到了环境治理体系中。随着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和福利的影响日渐加重,公众也越来越多地自发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多主体环境治理的体系基本形成。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与改善环境质量的双重压力,如何同时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对环境治理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多主体环境治理模式的研究述评

有关多主体环境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中,Ostrom等[1]指出多主体环境治理是政府治理与市场治理之外的一条责任路径,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相互约束,以多中心为基础,通过多中心自主治理结构实现“权力分散”和“交叉管治”。多主体合作的目标在于解决环境问题治理中存在的失灵,Eckerberg和Joas[2]认为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有助于将环境责任向私人部门转移,从而共同承担环境责任。Parkins[3]指出多主体合作有利于将多元价值融入法律政策中,对环境治理具有更高的约束效力。Forsyth[4]认为多元合作的环境治理模式可以提高各主体对环境政策的参与度,实现更高的环境规制目标。Arentsen[5]认为环境治理的决策过程越来越复杂,多个主体参与决策过程可以捍卫自己的利益并影响结果。Newig和Fritsch[6]认为非政府主体参与环境治理有助于提高政策执行的力度。

然而,环境公共治理模式实施中还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环境公共治理模式效果的发挥极大地依赖于各个主体的地位、职能以及模式的制度设计与运作方式等。Jessop[7]表达了对实行“混合治理式”环境治理模式的担忧,因为政府的“空心化”会导致设计和执行环境政策时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下降。Tsang等[8]通过分析指出信任在公共环境治理集体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参与治理的主体应该互相信任,否则合作将难以为继,集体决策无法达成。Evans[9]指出环境治理集体行动中存在多重困境,环境问题可能有着复杂的成因,由不同方面的人类活动所导致,这使得协调合作更加困难。

国内学者一般是分别对政府、企业、公众与社会组织在环境公共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研究。在政府主体进行环境治理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政府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形成微观激励机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0-12]。在公众参与中,应建立完善公众预案参与、过程参与、行为参与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切实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13-14]。企业参与环境治理时,需要考虑经济底线、社会底线和环境底线,尽其可能减少负外部性,同时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15-17]。在环境社会M织参与环境治理方面,大多研究集中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模式,或是环境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募捐机制、激励机制等问题[18-20]。

近年来,中国学者对多主体治理模式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中国公共治理模式的建立、公共治理模式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及相互作用两个方面。在探讨适合中国的公共治理模式方面,王兴伦[21]通过梳理国外学者对多中心理论的研究,提出在中国的公共治理中应主要实现主体和体制的多元化。孔繁斌[22]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指出公共治理应是基于多元共治模式下的治理结构由“中心―边缘”模式向多中心模式转换。在研究公共治理模式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及相互作用方面,陈海秋[23]通过分析城市环境治理中政府、市场、企业、环境社会组织、城市居民的各自行为和角色,提出了“政府主导式―合作参与―多元化治理”的四位一体治理模式。李明洪[24]通过分析当今利益多元化背景下中国环境中的各主体利益冲突,指出亟需政府联合各主体展开对话协商,构建协同合作治理模式,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综述可得,国内学者对环境治理主体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各自的角色定位,对各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涉足。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多主体协同的环境公共治理模式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尤其在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模式引导下,人们对环境准公共物品的利用超过环境能够提供的限度,如何有效激发企业内生的治理动机是解决政府在功能定位、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等诸多环节功能缺失的主要途径。本文拟构建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社会福利、环境质量等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企业内在治理动机的影响,分析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所产生的外部性,这不仅可以为环境治理中不同主体的优化配置提供可行性方案,而且能够对如何构建多主体协同的环境治理体系提供政策参考。

2 中国多主体环境治理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多主体参与的环境治理模式基本上始于2002年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律中明确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权利。2003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促成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的再次修订,而且推动了多元化环境治理模式的出现。2014年修订后的新《环境保护法》颁布,明确设立环保公益的诉讼制度,将民生力量有序纳入环境治理的体系中,多主体参与环境公共治理的体系不断完善。

尽管中国逐渐走向多元的环境治理模式,但环境治理的主体仍然是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呈现“政府直控”的特点,即政府在环境治理中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职责,无论是从宏观政策制定方面,还是在微观层面的环境监督和评估方面,几乎都是由政府控制实施。相比之下,公众、环境社会组织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此外,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环境管制,即在形式上的“经济手段”,更加体现了“政府直控”的特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不利影响逐渐凸显,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的单行者已经无法满足环境治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在现实经济中,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人员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也是有限的,可能出现企业污染处罚与环境治理污染成本不一致的现象,甚至长期内会导致环境治理政策的失效。面对大量违反环保法的企业,政府的环境管理人员远远不足,政府的环保力量还是十分薄弱。

另一方面,尽管政府代表的是公众的环境权益,相关的法律也保障了公众参与成为监督企业和辅助政府实现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但是没有明确参与的途径、方式,缺乏相应的实施机制。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由于缺乏环境污染的知情权、诉讼权和求偿权,反而更容易造成公众对于环境污染的过度反应,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公共性。由于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表现出治理手段单调且非有效、治理效率低下且高成本等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社会组织的环保热情,环境社会组织职能的缺失进而导致其缺乏对企业和政府的有效监督。图1显示,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产生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等现象。

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等问题的根本在于环境的外部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和环境社会组织出现了职能缺失和错位,代表私人利益的公众和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来参与环境治理。特别是在政府的规制强度不够时,造成环境污染源头的企业缺乏环境治理的激励约束,企业行为的负外部性并没有转变为企业内生化的环境治理动机。

环境治理的公众和社会组织主体加入到环境事务的过程也是被动的,因为环境监管本身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公众和社会组织无法完全享有资源消耗所带来的全部收益,如何实现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统一十分重要。将环境治理中的强制行为转化成自愿行动,发挥各主体,特别是企业和公众在环境公共治理中的应有作用,形成环境治理各主体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真正将环境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符合中国实际经济发展特征和治理模式为标准,在模型中设计政府、公众、企业和环境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针对不同主体的行为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政策评价,通过分析不同环境治理主体行为对福利水平、经济增长等经济变量的差异化影响,为如何有效激发企业的内生治理动机、发挥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外部性提供参考。

3.1 模型构建

3.1.1 企业生产与污染排放

一般而言,企业的生产行为可以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表述,其中资本和劳动为投入要素。在环境经济学的分析中,为了刻画生产行为对于环境的污染情况,往往在生产函数中加入环境资源投入要素[25],一般为能源产品,即企业通过使用资本、劳动和能源来生产产品。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同时产生污染排放,由于生态系统对于污染排放物只能部分降解,污染排放逐渐累积形成污染水平,本文考虑环境污染水平对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影响,构建企业部门的生产函数如式(1)所示。

式(4)、式(6)和式(8)等描述了政府、企I和公众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作用与反作用机制。从经济学外部性角度来看,环境社会组织具有环境保护、知识和治理的专业性,新的环保法赋予环境社会组织公益诉讼权。环境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相关权利的赋予,使得环境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行为具有外部性。其外部性的体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环保组织向公众筹集资金,开展环境调研、举证等工作,将违法排污的企业公布于众,并通过诉讼的手段,给予企业适度惩罚,从而将企业排污的社会成本分担到企业身上,达到降低社会污染的目的;二是,如前所述,环境社会组织的行动能够为政府提供更广泛的企业信息,降低政府在监督减排过程中的成本支出,督促政府实施污染惩罚,实现环境质量改善。

3.1.3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制定合适的环境税率τ,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转化为企业生产的成本,激发企业治理污染的动机。政府实施环境税所得的收入,用于支付环境管制中产生的监管成本、对企业进行环境技术的研发补贴和向公众的转移支付。政府的预算约束为:

其中,p(・)为政府征收环境税的成本支出,假定p′τ(τ,υ,EMt)>0,p′υ(τ,υ,EMt)

最后,在模型中加入Ct+It=Yt等市场出清条件,可以实现模型的闭合。

3.2 参数校准和模型求解

本文主要借鉴Acemoglu等[26]、Heutel[27]、杨继生等[28]的文献,给出模型参数的设定。其中,在环境社会组织监管力度及其费用函数等方面,可用于参考的资料较少。限于此,本文通过敏感性分析等方法,以模型自身的稳健性为标准,得出政府征收环境税的规制成本函数和环境社会组织的监督成本函数的具体形式为:

政府环境规制成本函数:pt=0.06τ1.2/(0.06+υ0.8)×EMt;

环境社会组织监督成本函数:qt=0.03υ0.3×EMt。

由于上述模型中各参数与变量间呈现较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难以求得显示解,本文采用Matlab R2009a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求解模型的稳态。

4 环境规制下的企业治理动机和公众参与外部性模拟

4.1 政府征收环境税对企业内在治理动机的动态影响

如理论模型中式(1)所示,公众的效用最大化函数中可以加入环境污染的负效应Q(Xt),在考虑该负效应和不考虑该负效应时,政府环境规制政策变化对于各主体行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在上述两种情形下,本文绘制了环境税强度的提高对社会福利及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图形,以更好地体现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

当环境税率逐渐上升时,社会福利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因此,在不同的目标下,存在着差异化的最优税率。上述结论与国内外大多数文献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同时也证明了本文中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同时,当考虑环境污染对公众效用的负向影响时,社会福利水平更低,这也符合经济学常识。

如前所述,企业的环境技术研发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的内在治理动机,也是本文的分析重点。其中,稳态下企业的环境技术研发投入为理论上的最优环境研发投入,因为该研发投入水平实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最优环境治污技术研发投入是由模型中各参数同时决定的,即最优环境治污技术研发投入应根据经济体系的自身特征来确定,因此政府的环境税收政策是企业内在环境治理动机的决定因素之一。

当政府的环境税率不断上升时,图3显示,企业环境技术研发投入会先上升后稳定或下降,当环境治污技术研发投入水平达到最大时,政府所征收的环境税完全激发了企业内生性环境治理动机。结合本文理论模型部分可得,企业通过环境技术研发投入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在增加,而企业接受税费惩罚所导致的边际收益在下降,因此企业就会增加环境技术研发投入,加快环境治污技术进步,促使污染排放量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在环境研发投入上升的初期,环境技术进步及其伴随着的人力资本累积等使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经济产出会不断增加。在收入效应的作用下,代表性家庭的消费水平也会上升,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当环境税率上升到一定值后,环境税带来的资源配置扭曲效应高于环境负外部性的改善效应,环境税就成为了扭曲性税收,并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率。

在社会福利水平达到最大值后,企业通过环境技术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仍然大于企业接受税费惩罚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企业还会继续加大环境治污技术的研发投入,直至企业通过环境技术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企业接受税费惩罚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时,企业的环境治污技术研发投入达到最大。此时,图2表明,社会福利已经下降至较低水平。因此,在保证社会福利的同时,有效激励企业内在治理动机,应将环境税率设定在适当水平,不宜过高。

4.2 环境社会组织参与行为外部性机制的模拟分析

进一步地,在图4中,本文分别模拟了政府与公众参与的组合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情况。图4显示,与仅考虑政府采取环境规制政策的情形相对比,政府征收环境税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社会福利提高,这充分表明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存在着外部性。主要原因在于,在现实经济中政府实施环境监管的人力物力都是有限的,环境治理的专业性知识结构也不健全,一定存在着环境治理监管的成本损失。环境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减少政府环境规制监管成本,改善环境治理状况。

当政府的环境规制强度不高时,环境税所带来的环境治理改善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双重红利逐渐释放,但是单位规制强度的边际效率在降低,当环境规制达到一定强度时,社会福利水平开始下降。在引入环境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后,这一现象又呈现了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随着环境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环境规则所产生红利的总体水平在提高,并且政府环境规制红利的最优拐点在下降,这再次验证了环境社会组织参与对于环境治理的外部性。

5 环境公共治理多主体协同体系构建的进一步思考

在环境公共治理体系中,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相互联系、共同合作完成治理目标。首先,企业参与环保治理的动机来源于其自身,尽管企业目标主要是利润最大化,通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其目标,但是企业责任和经济活动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也可以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政府如何采取有效的规制政策激发企业的治理动机,实现治理行为。环境社会组织是指志愿性的环境社会组织,在环境公共环境治理模式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是以强制求公益,而社会组织是以志愿求公益,由此看来,政府与环境社会组织追求公益的目标也是契合的,只是实现方式有所不同。公众形成环境保护的社会需求,并且将其反馈给政府,有助于政府修正决策中的失误,同时可以减少政策执行中的冲突与摩擦。公众参与的微小力量和环保社会组织的集体力量相Y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政府、企I、公众和环境社会组织共同享有公共权利、共同进行环境治理,环境治理的核心任务是“多主体协同”,从政府关注公共项目转向治理工具,从等级制转向网络化,从命令、控制转向谈判、协商,各个主体之间形成“网络关系”。在图5中,本文给出了环境公共治理模式中的多主体协同框架。

治理过程的协同化强调的是一个动态过程,参与责任、监督惩罚、利益共享、信任协作构成了治理过程的主要内容。政府管理从等级控制转向参与协作,建立与市场、社会之间相互激励约束、相互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治理模式中的各个主体都在不断互动和充分协作中实现各自目标的最大化,新型的“利益共享”网络协同关系不断形成。

6 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进行了政府环境规制下的企业内生治理动机的研究与公众参与环境外部性的分析,主要结果显示,当环境税率不断上升时,企业环境技术研发投入会先上升后下降,当环境研发投入水平达到最大时,政府所征收的环境税完全激发了企业的内在治理动机。其中,在环境研发投入上升的初期,环境技术进步使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提高,经济产出会不断增加,社会福利水平得到增进。当环境税率上升到一定值后,环境税成为扭曲性税收,并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福利水平。此外,通过模拟政府与公众参与的组合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可得,在发挥政府与市场功能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环境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形成环境治理的有效网络体系。

此外,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扩展:一方面,对于不同行业或者同一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而言,当研发投入的规模不同时,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研发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均会呈现不同的特征,进而使得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对于这一影响的研究能够丰富企业内生环境治理的研究框架;另一方面,对于企业部门而言,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在模型中主要设置了环境规制与企业治理两个主要部分,实际上,环境治理的效果还受到企业特征、经营状态等一系列异质性因素的影响,如何充分在模型中设置这些因素并研究其作用,也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在发挥政府与市场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环境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是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公众福利的重要方式。为推动中国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必须使公众融入到环境治理过程中。中国应尽快完善立法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立法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公众参与法律化、程序化,完善公众参与的方式,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将环境建设项目的内容公之于众,召开听证会、公众座谈会,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公众意见,积极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方案。最终,形成环境治理的有效网络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OSTROM E, SCHROEDER L, WYNNE S.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e policies in perspective [M].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3: 1-288.

[2]ECKERBERG K, JOAS M. Multileve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 concept under stress? [J]. Local environment, 2004, 9(5): 405-412.

[3]PARKINS J R. Decentering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 short history and analysis of democratic processes in the forest sector of Alberta, Canada [J]. Policy sciences, 2006, 39(2): 183-202.

[4]FORSYTH T. Cooperati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wastetoenergy technologies in Asi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6, 5(3): 209-220.

[5]ARENTSEN M.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a multilevel institutional setting [J]. Energy & environment, 2008, 19(6): 779-786.

[6]NEWIG J, FRITSCH O.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participatory, multilevel and effective? [J].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2009, 19(3): 197-214.

[7]JESSOP B. 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al state [R].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Lancaster University, 2003: 1-19.

[8]TSANG S, BURNETT M, HILLS P. Trust,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Hong Kong [J].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2009, 19(2): 99-114.

[9]EVANS J P.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 New York: Routledge, 2012: 1-272.

[10]薛冰, 郭斌. 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 (12):112-114.[XUE Bing, GUO Bin.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in western China: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J]. Shanghai economic review, 2007 (12):112-114.]

[11]张建伟. 政府环境责任论[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1-239.[ZHANG Jianwei. Study on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8: 1-239.]

[12]吴迪. 如何解决目前中国环境政府失灵的问题[J]. 经营管理者, 2012(2): 29-30.[WU Di. How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ment failure [J]. Manager journal, 2012(2): 29-30.]

[13]吕忠梅. 环境法新视野[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1-322. [LV Zhongmei. A new vis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M].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Press, 2007: 1-322.]

[14]顾训宝. 十年来我国公民参与现状研究综述[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4): 33-38. [GU Xunbao.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hina in ten years [J]. Journal of Beiji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 2009(4): 33-38.]

[15]李永友, 沈坤荣. 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基于省际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08(7): 7-17. [LI Yongyou, SHEN Kunrong. The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of pollution control policy in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rovincial industrial pollution data [J]. Management world, 2008(7): 7-17.]

[16]米. 地方政府与企业环境治理合作关系的形成――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为例[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0,11(1): 56-66. [ZHU Demi. The formation of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 case study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Taihu river basin[J].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College, 2010,11(1): 56-66.]

[17]王火根, 滕玉A. 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动态博弈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11): 14-18. [WANG Huogen, TENG Yuhua. Dynamic game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polluting enterprises [J]. Research on 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2012(11): 14-18.]

[18]巩英洲. 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建立公众参与的环保机制[J]. 社科纵横, 2006,21(2): 52-54. [GONG Yingzhou.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to establish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chanism [J]. Social sciences review, 2006,21(2): 52-54.]

[19]刘培峰. 中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评论与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2): 105-115. [LIU Peifeng. Comment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legislation of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2): 105-115.]

[20]邓国胜. 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01(10): 41-43. [DENG Guoshe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J].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1(10): 41-43.]

[21]王兴伦. 多中心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1): 96-100. [WANG Xinglun. Multicenter governance: a new theory of public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2005(1): 96-100.]

[22]孔繁斌. 公共性的再生产:多中心治理的合作机制建构[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1-285. [KONG Fanbin. Public reprod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multicenter governance [M].Nanjing: Jiangs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8: 1-285.]

[23]陈海秋. 城市环境治理新理念及其对城市管理的理论突破[J].上海城市管理, 2011,20(1): 43-46. [CHEN Haiqiu. New concept of urba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its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in urban management [J]. Shanghai urban management, 2011,20(1): 43-46.]

[24]李明洪. 协同治理:环境治理模式的探析[J]. 知识经济, 2014(20): 56-57. [LI Mingho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group event management model [J]. Knowledge economy, 2014(20): 56-57.]

[25]FISCHER C, SPRINGBORN M. Emissions targets and the real business cycle: intensity targets versus caps or taxe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1, 62(3): 352-366.

[26]ACEMOGLU D, AGHION P, HEMOUS D. The environment and 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1, 102(1): 131-166.

第15篇

9月1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综合整治暨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会议要求以的精神、“三讲”的办法,大力整顿经济发展软环境,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加快建设宽裕的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会议在市设立主会场,各县(区)、乡镇(场)设立了分会场。市委、市政府召开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并专题研究部署经济发展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这在建市以来还是第一次。这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对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信心和决心。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9月3日的会议精神以及最近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放开搞活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征求意见稿)》,动员全县上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营造发展经济的政策优势和环境“洼地”,以更宽的政策、更活的机制、更优的环境、更快的速度,全力推进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下面,我根据县委书记办公会议的精神,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开展软环境整治和支持县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以来,特别是2月13日全县执法部门行风整顿工作动员大会和4月23日全县社会治安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都能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各自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全县执法部门的行风明显好转,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全县上下围绕县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强领导,坚持“三个”创新,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攀升态势。一是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为重点,突出抓好打黑除恶,打抢反盗,治安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今年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以来,全县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12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93名,摧毁各类犯罪团伙75个,先后在城乡召开各类公捕公判大会35场次,对违法犯罪分子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二是以优化环境为重点,突出抓好思想解放,大胆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根据我县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外部宏观发展形势的要求,县委、县政府相继制定、完善并出台了《泗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以往的一些政策规定,特别是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共取消135项审批项目,减幅达37.2%。三是以推行行政审批改革为重点,突出抓好作风转变,提高效率,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首批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17个窗口单位117个项目运行情况良好,截止9月11日,县行政审批中心共接待服务对象7500余人次,办理各种服务事项6720件,办结率达100%,真正体现了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宗旨,初步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四是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为重点,突出抓好项目引进,扩张总量,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今年1—8月份,全县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711个,引资总资4.92亿元,同比增长88.5%。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122个,引资总额2.02亿元,同比增长98%;50—100万元项目305个,引资总额1.99亿元,同比增长255%;50万元以下项目284个,引资总额0.9亿元,同比增长26%。五是以推进企业机制创新为重点,突出抓好项目投入,开发新品,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按照“一退出、二提高、三买断”的原则,对已改制的原16家企业实施以产权集中为主的“二次改制”,国有资本已从这些企业全部退出;15户破产企业有9户得到有效重组。今年1—7月份,全县2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已建成或投产的项目有20个,已投资6390.6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3.3%,快于序时进度33个百分点。1—7月份,全县共实施技改项目225个、开发新产品20项,其中国内先进2项、省级5项、市级13项;华阳制药有限公司GMP改造通过国家级验收。今年1—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不含洋河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18.1%,完成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14.8%,完成销售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利税5215万元,同比增长6.5%。六是开展以五大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抓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人文环境进一步改善。县“一报两台”开设专版、专栏、专题,高密度、高频率宣传和报道整治软环境工作的进展情况,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导向。全县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不断提升;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建城管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形象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