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管理调研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管理;问题
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关注有关环境成本方面的内容和信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以期协调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之间的关系。
M企业位于黄河三角洲,于2013年开始投入运营,主要生产冻鸡类食品,企业现有现代化的肉鸡屠宰生产流水线两条,设计日宰杀能力10万只,储存能力2500吨。公司现有员工600余人,生产的优质肉鸡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环境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控制及效果评价。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题包括环境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对员工的环保意识进行了了解。调查对象的为M企业的员工,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以期得到最全面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本次调查活动采用了现场交流、电话联系、自填式等方式,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为71%。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员工的观念意识单薄
在员工对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情况中,认为十分重要的18.31%,不清楚的占57.75%,不重要的占23.94%。员工对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知不够深刻,有些员工不了解环境成本甚至没有听过,对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环境保护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责任也是义务,职工的素质良莠不齐,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职工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同,环保行为不同。
(二)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发现M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煤、水、电。煤的燃烧产生大量的co2,企业对燃烧煤产生的废气直接进行排放,没有对废气进行检测,也没有对碳排放成本进行计量;并且忽视了产品运输时的环境成本以及产品销售后包装物产生的环境成本,没有对潜在环境成本的确认。
企业没有设置环境成本科目,发生的关于环境方面的成本,绿化费,水资源费等计入了期间费用,污水处理设备相关的成本费用,也没用利用环境成本进行归集,并且环境成本的确认的不全面,没有相关计量,归集与分配,也没有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使得企业成本中缺少环境支出方面的数据,难以对环境成本进行规划和控制,有可能导致成本不实、利润虚增。
(三)环境成本的控制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生产流程,发现M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生众多的环境成本包括煤的燃烧、生产用水量大、包装物污染等,但M企业仅对生产后产生的大量污水、煤渣,鸡毛等进行了处理,只进行了事后成本控制。
企业的环境成本不仅仅发生在产品的是生产环节,产品的设计包装、销售运输等都会产生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发生穿插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环境成本的管理也必须贯穿整个流程。
事后成本控制,侧重末端处理,没有改变企业自身大量生产、消费及废弃的生产消费基础,缺乏预见性,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处在被动位置,不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成本效果的评价问题
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借助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企业没有环境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环境管理绩效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
治理污染等管理活动而取得的环境效益和效果。从广义来说,企业环境绩效包括企业为自身以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所做出的所有贡献。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是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企业没有设立环境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会影响了企业实施环境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三、建议
(一)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文化建设
培育环境成本管理意识浓郁企业文化,是企业应对资源匮乏、废物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履行社会环保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要重视树立提高环境效益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内部必须要有政策支持,才能充分确保环境理念的顺利贯彻执行。企业需要把环境理念融入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过程中,时刻铭记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社会道德及公共利益,保证外部大环境的健康和谐,进而更好地主动迎接未来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二)完善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
1.环境成本的确认:发生的相关支出要符合会计要素中成本确认的标准;相关支出与环境相关;确定相关支出是计入相关产品成本还是计入期间费用,并界定相关支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
2.环境成本的计量:不同类型的环境成本要考虑不同的计量属性,在计量时,要考虑有些环境成本的特殊性,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用货币计量,无法用货币进行量化的可以考虑其体积、面积等其他单位进行计量。
3.环境成本的核算:利用作业成本法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理念扩充了环境成本核算的内容,作业成本法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归属对象,两者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环境成本的完整准确。
4.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要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者、企业所有者、国家监管部门、社会公众。
(三)优化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根据环境成本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按照成本产生前阶段、产生阶段、处理阶段分别采取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及事后成本控制。通过事前成本控制进行生态设计,从源头控制企业产生环境成本;通过事中成本控制进行绿色生产,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通过事后成本管理,企业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废弃物料或污染物向外界的排放量。
(四)建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工作,需要能综合反映企业环境绩效水平的指标体系,根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设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指标权重的分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张银华.基于问卷调查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研究[J].管理论坛,2013(04).
[2]魏春利.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
一离休干部的现状及特点
企业离休干部共1282人。按性别分:男性1169人,女性】13人;按参加革命工作分:抗战前30人,抗战时期262人,时期990人;按离体后时间分:5g以下3人,5—10年126人,lO-15年538人,15年上615人;按离休干部离体后职务待遇分:县团级下510人.县团级713人,地师级59人;按企业类型分:离体干部在工厂制企业501人,国有独资674人,国有控股38人中外合资15人,民营控股2O人,股份台作制34人。近三年,年人均离体金9318元、非统筹费用682元;近三年,平均每年医药费支出561万元。截止目前,累计拖欠养老金3.2万元、非统筹费用3.8万元、医药费109万元。离休干部的现状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流通企业比倒偏高;国有独资企业人数较多;时期’离休15年以上、县团级离休者居多企业离体干部占在职职工总人数比例的1.16%。其中,工业企业离体干部占其在职职工人数比例为0.9O%,流通企业离体干部占其在职职工人数N2.22%;国有独资企业离体人员占整个离休人员的52.57%,但大多数国有独资公司面临二次改制;时期参加工作离休者,占全部离休人数的77.22%,其次,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离休者较多,离休15年以上的干部,占离体总人数的47.97%l0一l5年者,占离体总人数4197%,离休时间长者居多年龄75岁上者居多;离休后职务待遇县团级者占全部离体制5.62%,县团级以下人数位居第二。
以上构成离休干部分布格局。费用支出总额不大,但人均较多;医药费居高;拖欠离休费用问题不严重近三年,共支出离休人员费用1843万元。在费用构成中,医药费占整个离休费用的30.43%,偏高。从绝对敦看,离体费用支出数字不大;相对看,人均年离休金0.94万元,年人均医药费0.44万元,无论医药费,还是离休金均较高。截止今tg7lq底,拖欠离休费用赣仅为】】6万元暂时不严重。
二、离休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愿因
对离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本着从优照顾、特事特办的原则,我市在68g"、146号、《职工安置费监督管理办法》
及《唐山市离休干部离休费用和医药费保障实簏细则’等文件,都对离休干部的问题作出了规定,但在执行中出现
了一些问题。一是,将特困企业离休人员,采用碱一补一,逐步划^主管局的作法,因离休干部这一群体年岁相当,这一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将离体人员的非统筹费用及睚疗费,从改{目I企业净资产扣除并逐步变现,专户储存的办法,因企业资产变现能力差,目前,这一办法操作困难。三是,非统筹费用只是特需经费、公用经费支出的部分范围,经费范围的缩小,影响了老干部正常活动的开展。四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离休干部的物质福利待遇也必然随之增加但物质待遇的增加项目及幅度是不可测的,而在企业改制时,段有也无法对这一部分作出必要的净资产扣除,这样以后离体干部提高各种待遇容易出现梗塞目前戒市老干部每人每月40元电话费报销规定,大多数企业未落实,按冀老宇[2001]lO号,调整企业与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工资差,大概平均蚰0余元.也尚未落实五是.虽然我市建立健全了离休干部“两费”到位的保障机制,但囡“钱”是在改制企业里,政府不能直接词动这部分资金,对其控制力较弱。由于以上及其它种种原因,我市多次出现老干部上访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离休干部上访有百余人次,且有增加趋势。
三、离休干部管理方法改革建议
针对离休于部离休费用支出办法,因不可控、不可震I、变现能力等固素的影响,造成离休费用保障无力的事实,视市财政承受能力,对离休干部管理提出四种思路:
(一)困难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由市财政负担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财政、劳动等部门认定的困难企业,其医药费全部由市财政负担,日常管理由市医保中心负责离休干部医药费可参照执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持卡看病,实报实销的办法。离休干部的工资性质其它待遇不变仍由原渠道剜支。困难企业认定,视财政能力,可分期分批进行。
(二)实行市属企业离抹干部医药费统筹据市委老干部局对市直1O个较大单位,(,94g离休干部2000年度实际发生医药费统计,人均70588.2元,考虑到离抹干部年高多病等因素,统筹金暂按年人均8000元,年韧上缴医保中心,减员不退。医保中心可试行预发医疗预备垒的办法,对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进行管理。即年人均预发50o0元,节约归己,超支后每季到医保中心报销一次,:l扭可实行其窀馨理办法。’统筹金的缴纳一律以市对口单位统一办理。对经营状况不景气经济效益差的单位,经有关部门接准后,统筹金可以缓缴、少缴、直至不缴。核准后的少缴部分由市财政局扑给医保中心。
一、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资产调拨处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调拨和处置形式多样,相应制度不健全
由于建设、运营单位的资产在移交、接收过程中的不规范,造成资产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符现象相当普遍。其 “账实不符、有账无实、有实无账”等现象违反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并与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相悖,不利于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二)“重购置,轻管理”的管理理念,导致资产损毁严重
在年度预决算管理中,只对资产购置金额下达考核指标,却未对资产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予以考核评估,导致各单位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只重视新购置资产,对购入的许多资产却因管理不善长期闲置,造成部分资产损毁严重。
(三)对资产盘查结果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资产调拨与处置管理意识不到位,导致长期账实不符
各运营公司间、运营公司与建设项目之间直接跨过核算部门进行资产的调拨、处置,造成资产在清查、盘点过程中出现“有账无实,有实无账”现象。
(四)已通车项目与运营分公司两套账务并存,造成账实不符
建设项目在建成通车之后转入运营过程中,存在已通车项目与所在运营公司跨度5-10年以上,在此过程中,已通车项目与运营公司各自进行独立核算,形成了实物资产归运营分公司管理,而账面资产却在建设项目账务中,造成了账实不符的情况。
二、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资产调拨处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认识不统一,不知道如何管理资产。建设项目、运营公司间对资产的核算方式不同,以及移交的相关资产管理与核算人员对资产管理理念理解的不同,造成其认识上的不统一、不一致,造成不知道如何管理。
资产管理人员与资产核算人员素质不高,达不到资产管理要求,其对资产管理与价值核算的理解及把握程度的不同,造成不知道如何管理好资产、核算好资产。
“又好又快”的交通发展理念,其执行的“经费拨付制”而非“资产核算制”造成了 “重建设、轻管理”的思维模式,只要有计划有资金,各个单位按计划按资金均在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和饱和度而购置和购建各项资产。其与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相悖。
发展太快、单位太多 ,顾不上资产管理。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其不仅涉及众多建设项目、更涉及不同区域的运营公司,其业务不断拓展,资产不断增加,井喷式的发展过程造成了资产管理的随意性和单一性。
三、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资产调拨处置管理问题对策措施探讨
(一)建立健全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并落实责任
建立并完善具有操作性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核算部门对资产调拨和处置过程中相关责任和权利,并规范资产管理的具体流程,明确违反流程操作的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之内进行资产调拨与处置
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并适合于本单位建设、运营的财务管理办法,并严格明确资产调拨与处置必须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办法;同时应出台关于通车项目核算主体与运营核算主体二者并账的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和会计核算。
(三)建立健全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资产调拨与处置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按规范要求进行账务处理
鉴于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资产管理中核算的不统一、不规范情况,必须在制度范围内明确其核算程序和会计处理方式,打破固有的“大同小异”的核算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于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办法。切实杜绝在未经核算的前提下实物资产任意调拨、流动,避免账务处理及核算滞后或不规范现象的存在。为资产调拨导致的集团内部各个公司之间账实不符打上一个“防火墙”。
(四)提升资产管理意识、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资产效能
在年度考核中引入各单位资产与收入比、资产使用效率的高低来衡量资产管理的好与坏。把保值增值情况作为资产管理好坏评判的标准之一,以达到资产管理意识的提高。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培训,以达到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目的。
二级城市在外商独资及合资企业中是最热的话题之一。我们在美世的各项调研和与客户的日常沟通中看到了两大趋势:首先,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视线投向中国的二线城市,甚至于三四线城市,这背后有更大的业务拓展需求,也有企业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需求。根据美世2012年China Momtor调研的数据,73%的企业表示有在二线城市开设分支机构的计划,其中48%为工厂。同时我们看到2010~2012年,参与美世二线城市全行业及行业薪酬调研的公司从1326家增加到1872家,数量增长了40%,其中成都/重庆全行业调研参加企业从157家增加到230家,仅2012年就增加了46家,这也是二线城市日趋火热的一个表现。
而通过对参加调研公司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如何在中国二线城市市场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以美世2010~2012成都/重庆全行业薪酬调研数据为例,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从沿海城市转移到中国内部中西部地区,当地企业所面临的人才挑战明显加剧。而且这种转移的辐射效应同时将人才战带给了中国其他的二线城市。我们把传统的制造业二线市场南京的员工流失率数据与成都/重庆作一个比较可以发现,不管在东部还是西部,员工流失率的数据都非常接近(见图1和见图2)。
那么,人才竞争中哪些人群是最受关注的呢?从美世年度整体薪酬调研中可以看到,从技术分类来看,高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需求缺失加大(见图3)。
其次,从年龄及工作经验角度观察,大学毕业1~2年的年轻一代员工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从图4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年龄25岁,工作三年员工的加薪幅度平均在20%左右,而通常企业在制作年度加薪预算时,整体涨薪率平均值一般都在8~10%之间。这部分后80后员工所携带的时代特征使其管理成为目前企业的巨大挑战。
基于这些信我们特别强调,企业在二线城市开拓业务时需小心应对人才挑战。
高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失
企业的迁徙势必导致部分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高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这对于强调业绩增长和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吸引足够的人才来充实二线城市新的生产基地,企业通常采用提高薪酬在市场招募人才的做法。2010年伊始包括DELL、DHL、马士基等大量知名企业在成都市场进行投资,随后两年内,成都市场的实际薪酬增幅皆保持在15%左右(见图5)。从文章前面的图2离职率也可以观察到从2010年开始,离职率相应迅速提升,为16%左右。
但是即使企业年年提高薪酬,面对劳动力需求量在当地市场短期内的膨胀速度,企业仍然无法在当地招募到足够适合的员工。而且在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岗位上,当地并不具备现成的人才库。早年外企初入中国市场时面临过同样的问题,所以当时有大量的外籍员工被派遣到中国。现在企业也需要从其他地区的基地“派遣”员工来进行支援。
企业在二线城市的人才窘境并不是个案。总体来看,尽管中国整体经济走势是增速放缓,但在中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相对低成本的二线城市还是受到企业青睐的(见图6)。而在国家相关策略的推动下,“下二线”成为了一种潮流,更加造成了短期内局部劳动力供应量的不足。尤其是高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失,已成为一个有目共睹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投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不匹配、投资需求与可使用劳动力资源的失衡,是中国企业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难题。
年轻一代员工的管理日益复杂
2012年是90后毕业登上工作岗位的元年。实际上包括对80后在内的年轻群体员工的管理已成为企业头疼的难题。在美世2012年中国人才保留实践调研中,我们曾对“员工代际差异”提出问题。从调研结果来看,年轻员工对待职场的态度显然不同(见图7)。管理者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世界工厂越来越难留住年轻的中国产业工人。
我们必须认识到,80后员工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拥有更多的自我认知和判断。他们的成长对应了中国最高速发展的20年,但企业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进步。导致80后员工的诉求与企业管理制度或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该年龄层员工逐渐成为公司的高潜力人才,甚至是关键人才,如何改革现有的制度来适应新时代员工的特性,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员工构成不断变化的今天,要解决这项挑战,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思维习惯,从“公司对员工的要求”角度转化为“员工对公司认可”的角度考虑问题。从美世2012年中国人才保留实践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年轻一代的员工非常重视工作环境中的社交互动。有趣的公司团体活动是提升年轻员工敬业度最有效的措施,其次则是内部薪酬公平性以及员工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员工,应特别注重薪酬内部的公平性。80后员工群体是有竞争意识并且更渴望自我证明的一代,薪酬是一种体现个人努力和价值的方式,也会成为他们不断证明自我的推动力。这些都是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们可以切入的角度。
除了以上两大问题以外,我们看到还有一个并非全新的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被讨论,这就是创新能力的问题。中国市场的定位正逐渐从制造基地转向消费市场,制造型企业的角色也随之变化过去,它们往往承担来料加工的职能,产品大多数销往海外,如今这些企业会转向生产专门为中国或亚太消费者定制的产品。这意味着单是强调生产环节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升级”需求,研发、销售以及与上下游客户的协同合作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能否在二三线城市吸引足够的创新型、市场型人才,如何吸引、管理和保留这些人才,是制造型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战略定位;组织结构;成员培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8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87
在过去短短的五年时间,企业已经取得了跳跃性的进步,在海洋观测领域中的知名度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对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每一个员工的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但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市场的不断开拓,企业总会面临发展速度放缓的时候,需要考虑是否应该先守住自己的阵地,再谋图新的发展。业务的开拓与创新不会是无止境的,与其绞尽脑汁去争取新的业务,不如先巩固自己的基础,健全自己的团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企业规模已经初步完成了原始阶段的积累,想要再完成一次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上市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企业的上市意味着什么?一是企业上市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融资渠道;二是企业上市后,企业债务比率大大降低,财务风险减弱,可以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资金;三是企业上市后,会用上市公司的要求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引入良好的机制;四是企业上市后,可以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有利于企业开拓更大市场空间,打通国际渠道;五是企业上市后,可以利用募集资金进行规模扩张,把握行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企业的超高速成长。
总之,上市的好处有很多,那么上市以后企业应该如何进一步保住胜利果实,推动公司继续向前发展呢?经过研究思考后认为促进项目管理模式,规范经营管理体制应该是关键。这也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能够保障广大股东权益的最有利支撑,是企业责任的良好体现。
1 企业目前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现代项目管理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主要应用在国防和竣工项目,后来逐渐应用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并逐渐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作为一家位于产业链最底层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在企业成立之初即响应集团公司的号召,很早就看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大胆地引进了项目管理的生产运营模式,但是经过了几年的发展,项目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项目管理还只是一个漂亮的外表。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僵化,在多项目同时开展的过程中,易发生资源冲突、信息分散、效率较低的问题;二是项目从一个构思到上马,缺少对项目M行多方面的客观的调查分析,项目计划流于形式;三是虽然委任了项目经理,但更多的只负责技术方面,而对于人力的调配、资金的使用等方面的授权不足,使得项目经理推动项目进展的方法和手段十分有限。
在研究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也对系统外部的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调研结果发现,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只一家独有,这也是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 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内在冲突的解决
既然国内多个企业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均存在以上三方面的问题,那问题根源出在何处。经过对多家企业的研究及分析后发现,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内在冲突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剖析以上原因,必须深入探讨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应用项目管理,必然要对原有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较大的调整,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是企业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那么就目前来说如何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促进项目管理协调发展,解决项目管理的问题的办法应从企业管理着手。该如何入手,经过研究和阶段实践后给出以下四种方案:
2.1 战略定位上,力求企业管理与企业战略定位相一致
不同的企业的战略定位对应用项目管理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别。对于信息技术服务工程类的企业而言,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工程项目,项目管理的应用就非常重要。
由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行业、跨区域,业务内容很复杂,而且发展很快,所以每年立项的重大项目非常多。如此一来,企业高层的管理幅度,相对于常规的层级管理,就扩大了很多。
为了解决管理层级复杂化的问题,必须使管理集中化、聚焦化,聚精会神解决好大问题。企业应首先根据自身的内、外部环境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然后才能根据自己的战略定位对新的项目进行筛选,选择与公司长期目标相一致的项目,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企业高层的领导而言,高层领导应该全心全力,主抓企业中的重大项目的管理。企业可以把年度计划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单列出来立项,组建重点项目工作组,按项目管理的方式来推进。企业领导层通过抓重大项目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跨过组织的中间管理层级,直接推动一线业务的开展。这样的扁平化管理可以有助于项目高效率的开展。然而,扁平化也不应绝对和过分,高层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大事小事都亲历亲为,效果也肯定不会理想,因此高层在对主要业务的选择上也应当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对其他的普通项目则对下一级主管部门适当放权,只做宏观管理。
2.2 组织结构上,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规范工作流程
传统的企业存在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断层,缺少横向联系,各部门如果想与另外一个部门联系,必须通过上层领导,这样的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最大缺点就是缺少灵活性。横向部门之间缺少联系,在多个项目同时开展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资源冲突、信息分散、效率较低等问题,需要针对项目的要求重新架构。而这一点在项目化管理的企业中却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问题,该种组织结构以产品或项目为主导向,配合以各部门的支持。各部门在完成每个项目的时候,再也不是独立的,都必须与相关部门做好配合工作,这样各部门的联系就增加了。
工作流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在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公司应根据各项业务开展的需要制定或完善工作流程,使公司各个部分的运行都可以有序可循,这样做既减轻了领导决策的负担,也会大幅度提高工作的效率。
2.3 重视项目前期调研,将项目计划落到实处
任何项目从一个基本构思的形成到最终上马,需要做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但是目前的项目运作模式只是单纯的领导“拍脑袋”决策,下属“领会”领导精神以后撰写可行性报告。具体操作中缺少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客观的调查分析,有时仅仅收集一些对项目上马有利的证据,来确保项目的立项。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立项阶段最重要的核心文件,具有相当大的信息量和工作量,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前期的调研工作非常重要。
在项目计划的制定中,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将整个项目工作按照可以控制和可交付的原则进行不断分解,直至分解成可以充分控制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程度。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细致计划,做到项目可控。
企业应该清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后面的工作就会少去很多麻烦。企业不能苛求计划可以赶得上变化,企业应该只希望计划可以指导实际工作,可以和变化更接近一些。
2.4 加强对项目成员的培养
2.4.1 加强对项目经理的培养。对于项目经理个人而言,项目经理需要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扩大知识面,学会更多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项目经理需要从小项目到大项目、单项目到多项目的不断挑战自我,提升综合管理的能力。
对于公司而言,在公司层面必须给予项目经理调配资源的权利,做到责任与权利的对应和相辅相成。项目上马以后,需要专门委任项目经理,并同时成立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实施,项目竣工验收以后,团队自动解散。国内较多的企业在这一点上也还是停留在形式上,虽然委任了项目经理,但只是给了一个名分,更多的时候只是一名技术骨干,而对于人力的调配、资金的使用、供方合同及需方合同签订等方面的授权不足,使得项目经理推动项目进展的方法和手段十分有限。
2.4.2 加对项目普通成员的培养。企业需要能够设计一些岗位,为优秀的项目成员提供自我发展的新的舞台,通过人才的岗位设计促进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协调发展。在项目开展前期应注重对每个成员的培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给予项目成员更多参与到项目工作中的机会。企业不能在设计项目时只任命一个项目经理,而忽视了项目成员的培养。如果只有项目经理一个光杆司令,虽然可以使项目经理在项目涉及的各类工作上都得到了锻炼,但是却并不可取。不仅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加了决策失误的机会,同时也减少了其他项目成员在工作中锻炼的机会。企业必须充分信任每一名项目成员,培养和扶持每一名项目成员尽快成长为项目经理。
3 结语
要搞好项目管理,企业需要在战略定位、组织结构、项目立项及前期调研、项目经理培养、项目成员的培养等方面投入相当的精力。只有在这几方面持续的投入和努力才能使技术服务型企业的项目管理上台阶,才能解决目前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之间的矛盾。
对于项目管理的思想,企业首先需要有“拿来主义”的勇气,拿来以后,一方面,对当前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综合的分析、论证,找出存在的不足,并应用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改进;另一方面,需要深入理解项目管理思想,找出对本企业适用的部分,对公司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把新的管理思想转化为企业的盈利。
“可持续发展”是任何一个人、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要想达到“可持续”,就必须经历“发展-总结-再发展”的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一味的强调发展,应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和业务工作,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及时总结快速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规范生产流程,完善经营管理体制,为“再发展”和“可持续”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胜,曹静,祝卓宏.企业员工经验性回避与心理资
本和工作效率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
30(3).
[2] 龚颖彩,梁显刚.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管理分析
[J].管理现代化,2002,(4).
关键词:企业管理 参与式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高校经管类课程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陷入困境:一方面是学生觉得课堂气氛压抑枯燥,学习效能差;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教学激情、空洞的说教、满堂灌,教学效果差。在强调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大环境下,必须探索教学方法与过程的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本文以《企业管理》课程为例,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参与式教学法和本门的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根据《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开展参与式教学,笔者将课程可为分为基础课和参与课两大类,其中基础课包括为理论课和自主学习课,参与课主要由案例拓展课,讨论解决课和实验展示课组成。具体如下所述:
一、基础课
坚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进行一切教学改革和实验的坚固基石,因此参与式教学基础课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进行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后续的具体参与课程的各种方式才能得以最好的发挥和展示。理论知识忽然重要,但是究其程度,也有有难有易的,根据理论知识的难易程度,笔者将基础课程分为理论课和自主学习课。
(一)理论课
理论课是课程基础必备知识的讲授,只有扎实的掌握了新的理论知识,才可以为后续各种参与式授课方式做好铺垫。这里的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偏重于因无社会经验而学生所不能理解的内容,需要老师的详细讲解。
(二)自主学习课
在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后,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时才可以开始进行某些内容的自主学习。笔者将一些重要但理解起来较为简单的理论知识安排为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前的预习与课上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理解理论,发现并探讨理论的精髓之处,最后由教师来进行点评与总计。
二、参与课
参与课程设计是参与式教学的重中之重,挑选合适的、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参与式的学习,是教师的工作重心之一。因此,笔者依据《企业管理》课程特点,将适合进行参与式课程的内容设计成这三种形式,使学生形象、深刻的掌握知识要点。
(一)案例拓展课
案例教学对管理学院的同学来说非常重要。哈佛商学院的授课方式就是案例教学,学生一年会做2000个案例,这样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也对真实的客观世界有了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讨论解决课
讨论解决课的特点是理论知识并不难,但是却有许多可以探讨的空间,笔者们也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不同管理方式之间的异同比较分析,有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由此加深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
(三)实验展示课
实验展示课是参与式教学很关键的一部分,笔者将以学生教室、宿舍作为一个小企业的缩影,让学生将各种方法用于教室、宿舍中,不仅动手实验还要最后予以PPT汇报展示,通过小组间对比,达到知识梳理、知识补缺的目的。
三、参与式教学方法研究
对参与式教学设计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合适合理的教学手段,以学生实践的感受来促使学生对参与教学的兴趣。笔者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探索出来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
探索式教学法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只需要简单介绍相关理论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采取查阅资料、分析对比、观察思考、分组讨论等途径对理论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在基础课程中的自主学习课和参与课程中的案例课中这种教学方法用的比较多。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的触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对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对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也了解的更深入。
(二)市场调研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校园层面,需要让学生走出去,亲身体会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市场调研的过程是复杂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科学调研方法,对调研方法的选择、调研对象样品的抽取、问卷调查的设计等都要做到严谨和认真,得出市场真实情况报告,确保市场调研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因此,笔者在实验展示课程中采用了这一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调研。在进行市场调研过程中,学生通过选择调研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材料、分析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等最终形成调研报告。这一方法能促使学生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这些都是学生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三)角色扮演法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 教材设计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是我校所有专业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懂一些企业管理的知识对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该课程在各专业的设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提高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打下了基础。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应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课程改革要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教学。但从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偏重理论讲授、忽视教学实践或实践环节薄弱、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把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针对高职学生重在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重点强化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期末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主要从教学定位、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使本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和实用易懂,适合于我校各专业学生的学习。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应直接针对岗位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与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在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上,我们主要依据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紧紧围绕上述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而且要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在工作中正确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应始终把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课改的最终目标。据此,我们提炼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流程。能力目标:能对企业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并初步制定战略计划,能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能应用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能从事简单的人事工作,了解生产运作过程并能胜任一般的车间管理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等。
二、以适应就业为导向,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外,更深层次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学生通过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并取得职场成功打下基础。企业管理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要求在教学的理念把握和内容选择上,做到传统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的有机结合,在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最新案例和前沿理论介绍给学生,构建既有理论框架又能结合实际的就业导向型的教学内容体系。过去我们的教学内容以学校为主体,学生参与不足,教学上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为此,我们在认真调研企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企业管理教学素材。由于本课程是我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师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理清课程讲授的思路,使课程教学与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保持一致,突出重点,找出共性,满足不同专业对于教学内容的共同要求。为此,我们参阅了大量资料,把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现代企业管理概论、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每个模块均配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向实践环节倾斜,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动手参与为主,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训相结合。
三、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应用先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首创,普遍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师生的互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寻求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办法。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两种形式,我们主要采用后者。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几点:一是选择适当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中,所选择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难度适宜并有实际应用价值。二是合理组织案例分析。通常案例要提前几天发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查找资料和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文字材料,用于课堂发言。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管理的现场氛围,为改进企业管理献计献策。三是恰当评定案例讨论结果。管理问题的解决一般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案例分析的评定也没有所谓的绝对标准,主要依据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理论的灵活运用能力几个方面判定。
情景模拟:指根据学生可能担任的职务,设计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然后将其安排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现场处理相关问题,并根据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来评价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进行实战演练,把自己置身于企业管理的情境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现场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使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表现得更出色,就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对活动的各个步骤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在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的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管理的情景模拟教学内容可以从各个模块中进行抽取。如:财务报表分析模拟、生产活动组织模拟、人力资源招聘模拟、战略决策模拟,以及新产品推广活动模拟。
企业实践:通过校企合作,我校在校外建立了多个的实践基地,定期把各专业的学生送到企业培训,实践形式主要包括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两类。参观考察是本课程常用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由企业安排专人带领学生参观并加以介绍。学习参观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整个运营流程,从产品研发、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到人事财务等,还包括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内容。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调研,撰写见习或调查报告,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会带回不同内容和观点的报告,汇总起来就形成了较完整的企业管理实务一手资料,这些汇集起来的资料在不同班级传阅并讨论,就形成了非常生动的教学内容。通过亲临现场的参观实习,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实务有了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四、以实用有效为导向,改革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应减少对记忆知识的考核,增加对应用知识的考核,多角度全过程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平时对每一节课、每一次实训活动,都要进行记录、评估与考核,学生人人参与考核工作,学生的参与使如此量大而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愉快。我们打破了传统单一闭卷考试的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三部分,即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与技能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学生平时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实习表现(如发言的积极程度、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等)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包括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两部分,知识考核占20%(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力考核占20%(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以企业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单凤儒.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3).
[关键词]企业管理;思想动态;和谐企业
中图分类号:D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118-01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员工习惯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出现了企业效益差异、管理体制差异、分配利益差异、职业生涯差异、福利待遇差异和思想压力差异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员工的追求目标和价值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集碰撞,新的思想状况不断出现,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新的考验。
新的问题必须用新的方法来解决,传统的单向灌输与说教式工作方法已无法适应企业新的发展形势。只有通过逐级的思想动态分析工作,形成反映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反馈意见--落实跟踪等四个流程的闭环管理,将定期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才能在企业内部搭建良好的员工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才能为企业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一、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形成闭环管理模式
1、按照季度收集汇总员工思想动态信息,是做好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基础。
广泛收集员工思想动态信息,建立起员工反映、诉求问题的渠道,深入了解员工在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是企业上下沟通、形成共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帮助员工通过宣泄来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
收集方式:层层收集,从党支部一级开始,到政工部再到企业党委,逐级上报,并以员工座谈会、平日访谈、专题调研以及书记信箱、电话热线等形式作为必要的补充。
收集内容:注重广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确保真实性。包括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员工福利等各个方面,涵盖员工工作、生活和思想等各个维度。
2、认真研究解决员工思想动态中反映的问题,是做好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关键。
每季度,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牵头责任部门应组织召开“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会议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回顾上一季度《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议纪要》中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通报企业在上季度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对本季度员工思想动态中所反映的带有共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形成一致的解决意见和宣传解释口径。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理清思路的过程,主要目的是达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效果,并区分普遍问题、个别现象,哪些问题可以帮助解决,哪些需要向员工做解释工作。
3、追踪各部门对企业研究意见的落实情况,是做好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保障。
每季度的《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议纪要》发出以后,政工部牵头制定责任分解表,以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对所涉及需落实改进的内容,在下一季度报送员工思想动态信息时,以书面形式向企业一并反映。在追踪落实的过程中,企业要经常以《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议纪要》为载体,通报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为各支部进行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横向交流创造条件。在追踪落实过程中,党群部门应充分发挥督办协调的作用,推动各专业部室落实整改措施。
二、开展深度调研工作,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近年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对象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好务,就必须更多地通过调研来了解和分析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客观、全面的事实参考。
本着服务员工和服务企业管理决策的目的,企业应将调研工作作为思想动态分析的重要职能,形成一套相对固化的流程和长效机制,即:根据员工思想上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先由党群部门确定调研的主题和提纲,再和各党支部一道开展调查访谈,然后协同相关部室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研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交给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参考。
在开展深度调研工作中,企业应注重采用专题问卷调查和员工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专题问卷一般采取标准化的选择题目方式,便于量化统计,使调研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员工深度访谈优势主要是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注重员工的直观感应,在相对集中的主题下,彼此进行沟通,反映的问题能比较集中,针对性能比较强。
三、根据不同员工群体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不同员工群体内部(可根据学历、年龄划分,也可根据工种、职务划分等等),由于其组成人员自身特点的基本相近,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思想动态分析工作要找到员工思想问题产生的普遍规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通过对不同员工群体思想状况的认真分析,找出每个群体自身具有的共性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针对党员群体。党员自身反映的,党员的先进性应如何体现,先进性应如何与企业实际工作相联系的问题,企业应结合生产经营开展党员示范活动,例如:“党员先锋队”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强化党员的参与性,用实际行动和业绩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
针对青年员工群体。针对青年员工反映的,希望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能积极拓宽自己职业发展通道的问题,企业应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青年员工在互动、快乐的团队活动中分享成长的经历,展现自己的才华,感受心灵的震撼,进一步坚定了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信心和决心。
针对基层员工群体。针对部分基层员工反映的,生产经营任务繁重、自身工作能力与企业发展要求相差太远等问题,企业应建立员工信息收集反馈系统,并召开员工的座谈会,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企业发展的差距,并帮助他们重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结语
员工队伍思想动态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面对。通过员工思想动态调研,反映出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员工思想动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员工在关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课和新挑战,企业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方法陈旧、手段滞后、活动方式单一、工作渠道狭窄、与企业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不能适应企业和员工队伍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等问题和不足,如何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充分地将软性、柔性、意识形态的管理渗透进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怎样才能做细、做深,走上与生产经营管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轨道,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成荫.国有企业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与应对机制探讨.《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4).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能力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动态性、不平衡性以及非线性特征,此外,在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绩效产出方面存在滞后性,导致定量标准评价体系不够真实,难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对财务管理能力评价数值核算方法上具备一定的主观性,这也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研究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能力评价过程中,财务指标比重过大,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其次,在中小企业中,内部评价指标过多,而行业内的专业性对标评价指标不够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中,缺少内外各方协调力的评价。
(二)评价范围小
当下,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人力、财力等方面的评价不足。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相应调查,发现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无形资本和人力资本,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投资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1]但在中小企业当中,很难对人力资本进行估量,将企业绩效经济体系排除之后,和企业经营环境不符,对企业生产经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没有进行充分考虑,易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评价标准有失科学性
将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较,具有相对明显的短期化,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相对长远的战略和发展目标。中小企业经营性目标短期性对经营范围短期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且缺乏相对完善的经验和计划,达不到国家统一标准以及平均标准。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问卷
本研究以问卷形式选取某地区中小企业作为收集问卷调研数据样本。正式调研之前,先针对这一地区的16家中小企业预调研,结合调研之后的反馈数据针对问卷做出进一步修改并完善,从而使问卷题项更具合理性。[2]开展正式调研活动是2015年12月~2016年4月,历时4个月,受访问者主要是中小企业当中的高管,针对这一地区160家中小企业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38份,问卷回收率为79%,相关学者指出,进行科学调研过程中,对高层管理者实施调查,问卷回收率20%,可以直接被接受,因此本次调查结果较为满意。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将已有理论作为依据,结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发展情况,构建出相应的中小企业管理能力评价模型。从绩效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预算管理能力以及信息管理能力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评价。[3]图1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
图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
针对以上四个维度,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做出了12个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借助SPSS17.0针对这些指标体系所具备的可行性做出了进一步验证,其结果表明量表存在较高的可信度。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结构分析
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在财务绩效管理能力、财务预算管理能力、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和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力等方面,分别拟定了相应的指标。[4]同时,结合多种方式,针对构建的绩效管理能力、预算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信息化管理能力等,不但要从整体上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分析,更要站在不同维度,确保财务管理能力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一)科学完善财务资料
1.加强财务资料管理。加强对中小企业财务资料的管理,可以充分提高企业的自我评估、融资水平,以及企业预算和规划等管理水平。此外,企业预算和规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对决策和信息等进行收集、管理、整理。针对中小企业财务资料而言,要保障其足够完善、准确。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财务资料,从而对企业管理者提供帮助,进而对企业过去的资金运营的情况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同时,对中小企业库存控制、现金控制以及应收账款方面的控制等作为企业经营宏观发展目标。
2.推动企业财务资料管理信息化。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推动企业管理技术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对中小企业财务资料管理模式做出科学改善,对管理手段进行科学优化,最终提升管理水平。
(二)拓展融资方式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优化分析 需求分析 模K分析 流程分析
一、引言
根据国家最新相关数据统计,国民生产总值的60%来源于中小企业,这就说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来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取得优势并占据重要的地位,关键的并非业绩,而是其管理水平。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这将成为中小企业管理者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在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管理决策最主要的依据是各种信息,在中小企业经营决策依靠的信息中有90%来源于企业的会计信息。传统的手工会计或是落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才能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得到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效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将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是中小企业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是中小企业管理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能促使其各方面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好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国外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智能化的发展,其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关系型数据库,这种数据库的使用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问题主要在于数据库系统的优化。
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个别试点到慢慢的普及和现在的普遍应用发展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小型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也在不断提升,B/S的三层模式已经成为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国内关于关系型数据库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初略地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中所涉及的数据库的说明,对于其中应用到的数据库设计等描述很少,对于其中数据库迁移、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的优化等更是很少详细地说明。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现状
在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优化设计前,首先对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初步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然后对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进行了调研,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结构,为其系统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调研情况可知,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已使用了会计信息系统,但只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简单运用,其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过程,还没有完全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会计信息系统应有的功能。还有少数中小企业使用手工会计操作,工作效率较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会计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其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相对落后,尤其是企业领导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使用未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投入资金,只有简单的几台计算机,只是用于一些如工资核算、账务处理、材料核算等,未能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中小企业领导者也没有引进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人员不能较好地对会计信息系统需求提出合理化需求,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小企业应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建立完善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对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的调研情况可知,企业一般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有单机分散结构、联机多用户结构和网络结构。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一般受系统的目标、功能、数据量及系统数据的处理方式的影响。由于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规模较小,业务量相对较小,因此,目前大多数已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一般采用单机分散系统,也就是单机单用户结构。所谓单机分散系统是指整个系统只配置一台或者几台计算机,为了单独运行一种功能模块或多个功能模块,每台计算机系统中安装有会计信息系统的某一个或者某一部分功能模块。所有的功能模块是互不联系的,其财务信息只能通过传统的输入方式来实现数据交换。其优点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数据安全性好,系统稳定,成本低,系统安装调试比较方便简单。其缺点是数据共享性差,整体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运作效率,较好地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有必要在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优化,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优化分析
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之前,先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主要包括系统优化分析与系统优化设计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中,系统优化分析是指对系统进行什么样的优化,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调研情况,结合中小企业和软件公司的实际情况,对系统优化提出需求。系统优化设计是指对系统如何优化,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优化分析结果为基础,从中小企业需求出发,对系统中的相关技术手段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将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主要包括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分析、系统流程分析、系统安全分析四个方面。
(一)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需主要实现以下的基本功能:
1.用户登陆功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中小企业管理的需要,对企业中不同层次的操作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并设置初始密码。用户根据需要修改密码后即可登录系统。为了安全起见,在设置密码与权限中,需强制修改初始密码,否则无法登录系统。
2.导入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导入到相应的会计科目,同时也可以导入账套等数据。为了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系统还可以实现批量导入或修改功能。同时,在导入过程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有报错功能,系统拒绝接受。这就要求系统优化过程中,预置不同行业的会计科目。
3.记录查询功能。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将用户的所有操作都已进行了相应的记录并提供用户的查询功能。用户通过查询,既可以了解企业所有历史财务数据,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查询到所需的账簿及报表文件。
4.报表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既可以自动使用模板自动生成报表,也可以自定x报表。
5.打印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将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打印功能。
6.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系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功能。
(二)功能模块分析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应当由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会计核算系统是基本会计业务操作层,主要是以账务处理为核心,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控制层,主要使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资金使用分析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计划决策层,主要通过建立资源数据库和企业决策模型,利用会计数据,帮助管理者进行量化分析和论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计划与科学合理的决策。
1.会计核算系统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系统管理、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往来核算、进销存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模块。各模块又可有某些下级的功能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体系,如图2所示。
2.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如图3所示。
3.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财务计划。如图4所示。
(三)系统流程分析
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系统的流程分析主要包括业务流程、数据流程。
1.系统的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系统处理环节中的各种信息来源、处理方法、信息提供、信息流向等内容。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5所示。
2.系统的数据流程。系统的数据流程是指财务数据在整个系统中的传递流程情况,即财务数据在系统中的输入、传递、处理等流程,如图6所示。
3.安全分析。作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企业内部重要的财务信息是不能对外泄露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系统优化设计中,必须考虑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因素有硬件、软件、网络及人员等方面,因此其安全管理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设计,包括用户管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等。
(1)用户管理。由系统管理员为进入到系统的操作人员分配账号、初始密码及操作权限,然后操作人员首次登录时需修改密码。为防止密码被盗,要求密码设置时必须包含大小写字母与数字。
(2)操作系统。对于操作系统的安全要求,主要通过如下途径进行:由专人进行系统维护;设置与控制版本员的权限;安装防病毒软件。
(3)数据库管理系统。为防止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遭到有意或无意的破坏,需从如下几方面加强防范:由专人进行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系统升级与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进行职责分离。
4.网络安全。为了防止本地网络信息的非法访问、存取,防止病毒、黑客的攻击,需加强局域网的安全管理。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加快了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需要企业内部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并对其做出快速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中取得主动权,在竞争中取胜。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流程已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复杂多样的资金流,难以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等。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优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可以了解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然后对相关软件公司进行调研,了解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情况,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分析、流程分析及安全分析,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通过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可以促使中小企业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优秀会计人才,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服务,从而及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贺雪荣.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的构建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1.
[2]王慧瑜.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2,(6).
[3]唐录洁.关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安全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3,(4).
[4]李昕.互联网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J].电子测试,2013,(6).
[5]朱心满.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J].商业会计,2008,(21).
[6]王金玲,李江霞,刘晓红.关于加快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2,(24).
1概述
领导者对于企业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秘书则是每天和领导接触时间最多的一个人,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和形象的窗口,更是领导和下级员工沟通以及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秘书从业人员达2300万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秘书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秘书日渐成为企业内参与管理的特殊助手,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办公室的工作技巧,还要能在上司没有过问的情况下表现出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显示主动性和判断力,并在给予的权力范围内果断做出决定。这也是为什么秘书需求不断上涨的原因所在。所以秘书工作的做好是每个秘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世纪人才发展的迫切需要。
2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2.1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参谋长”地位
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责任,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就在于制定决策和企业实施决策。而秘书的首要职责就是为领导者在正确并有效执行决策方面提供参谋服务,因此,秘书在企业中对企业管理中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即秘书在企业管理中拥有重要的“参谋长”地位。具体来说,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参谋长”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当领导选择决策目标时,秘书要依据领导的要解决问题的意向,通过信息和调研,广泛深入地了解有关的真实情况,发现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提供领导在确定决策目标时参考。
(二)当领导酝酿决策方案时,秘书要围绕领导已定的决策目标,收集和处理有关的信息,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准确及时地向领导反映,并且协助领导去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对各种备选方案反复进行比较、鉴别这一论证,将其结果加以分析综合,并可提出自己的建议,报告领导供决策参考。
(三)当领导审定决策方案时,秘书会为领导集体的决策会议做好会前准备和会中服务工作,以便于领导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同时,还要做好有关文件的起草、校核等工作,将领导作出的决策准确地加以表述并及时下达。
(四)当领导下达决策后,秘书会通过信息、调研、特别是督促检查等手段,及时了解和反馈决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和接受实践检验的结果,总结经验,找出典型,发现问题,促进决策落实,并可提出进一步实施决策或者补充完善决策的建议。
但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这种“参谋长”地位,并不等于说秘书拥有领导者的决策权利。秘书只有在领导决策意图范围之内,才可以施展自己的参谋才能;超出领导决策意图的范围,就会产生相反的参谋效果。
2.2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窗口”地位
2.2.1秘书是领导和企业的服务窗口
秘书部门是领导的办事部门,协助领导者处理日常事务。秘书部门是连接上下,沟通内外的综合承办机构,工作性质是具体的,企业的日常工作,领导的出行、会面、会晤工作,办公室的管理工作,都是秘书部门的分内工作;在企业有重大活动时,活动材料的准备、场地的选择、交通安排、食宿安排、娱乐安排等,同样是秘书部门的工作;领导对某一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适时、准确、超前地对相关问题进行调研,收集其历史的、现实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资料供领导参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供领导选择,同样是秘书的分内之事。秘书工作没有范围界定,只要领导和企业需要,他们就必须提供服务。
2.2.2秘书是企业的文化窗口
工作环境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展示,秘书对工作环境的管理不能仅限于清洁、整齐和实用,让工作环境体现企业文化才是秘书工作的基点。首先,工作环境和公共场所的布置在色彩上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秘书部门是内外进出的瓶颈,他们会接触到不同层次、不同审美要求的人。秘书会根据本企业的性质、特征,选择相应的色彩,有效彰显出本企业的精神实质,既兼顾大众心理,又照顾他们的审美感受。其次,有效、得体的实物装点。环境是由具体的物质构成的,秘书通过对具体物质的筛选和组合,物质就打上了人的烙印,重组后的办公物品就承载了企业的审美情趣、精神导向。
秘书部门是企业的信息集散中心,秘书掌握信息较多、较准,他们在处理文件的时候,需要根据文件的内容,把相应的信息传递出去,使之对企业成员形成束缚力,以此统一企业成员的行为。同时,各种计划、方案、构想的草拟、修订、形成无不付诸文字,文字表达是“企业”文化的直观体现,它是企业结构和各种管理体制的综合,秘书如何准确的传递信息,让企业成员深悟企业文化,并通过信息的传递,使与企业发生联系的每一个人都从中受到感染,这是秘书文化窗口的一个构成要素。
2.2.3秘书是企业的礼仪窗口
现代领导者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协调团体行为,往往会用某些强制手段来激励、控制下属的行为,呈现出刚性的一面,然而,只有强制手段而缺少柔性的管理,是很难长期保持高效的,此时,秘书的以礼相待,就能为领导的刚性管理作必要的补充;另外,在现代社会中,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相互协作的现代礼仪成了交往的重要工具,它为秘书在不同场合不同氛围、不同人际圈中的活动提供了舞台,秘书如果能凭借礼仪,根据不同情况来对具体问题做出不同处理,就能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为企业赢得机会。
2.2.4秘书是企业的形象窗口
秘书部门素有机关“窗口”之称,因此秘书人员的形象不仅是秘书个人学识、才能、品格等的体现,更体现了所服务的机关和单位的形象。秘书人员如果衣冠不整、油头粉面,或者格调低下,就会严重损害机关形象。特别是生产经营企业的秘书,经常与基层单位、外销客户打交道,更代表机关和企业的形象,因而更要加强自身修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洁身端行,勤政为公。
2.3秘书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枢纽地位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秘书无疑是连接上下、沟通内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秘书部门是不可缺少的协调机构。秘书一头衔接领导,一头衔接干部职工,处于中心枢纽地位,承担着协调重任。
通过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的协调,实现上情下达,同时,秘书人员能够敏锐地从文书往来和与干部群众的工作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向上反馈,做到下情上达,让领导熟知下情。秘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始终围绕工作实际,围绕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来进行。
秘书的中心枢纽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通过切实了解领导的意图、决策和计划,通过纵向关系的协调、沟通、传达,实现上请下达,实现企业决策信息传达的效率性和正确性,确保企业决策信息的有效实施。
(二)通过切实了解本部门领导的意图,和横向其他部门的秘书做好沟通、协作工作,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传达和交流,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促进企业工作的高效完成。
(三)通过切实地了解下级管理者和员工的问题和意图,积极向上反馈,做到下情上达,促进下级管理者和员工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协调好领导者与下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
3结论
总而言之,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的壮大,秘书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分别有:“参谋长”地位,“窗口”地位,中心枢纽地位等。他们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秘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将这些地位的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企业成功的一大标志之一。因此,企业加强秘书机构的各方面方面的培训,也是企业的重大课题之一,因为秘书工作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曹有根,杨洪青,董丽娟.试论秘书的参谋作用[J].2005(9):97-99
[2]王怀志,李吉鹏.略论秘书的协调艺术[J].组织协调,2008(4):48-49
[关键词]管理;营销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031-02
1 企业管理营销现状
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实际的营销管理活动就是将许多营销事件相加。但事实上,这是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认知。企业管理者没有真正的营销管理认识,很多决策以及操作都是根据自身经验以及感觉来完成,缺乏空间与时间的科学性、系统性。企业营销管理者只看到一小部分的成功的营销策略,目光狭隘,没有对营销流程进行宏观管理,各个营销策略之间没有得到适当的整合,其他各个方面的策略缺乏协调性。如今,企业管理营销要求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下去,站稳脚跟,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对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进行创新。
2 企业管理营销问题
21 营销组织机构缺乏灵活性
如下图的组织结构所示,企业营销部门传统的组织结构具有职能化的特点,有利于提高专业水平和解决内部问题。但是如今经济发展十分快速,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种职能化的组织机构已经落后。比如其部门的工作人员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没有整体利益的强烈意识。由于竞争关系十分紧绷,员工之间缺乏和谐沟通,易导致管理冲突。另外,还会导致信息传递失真。企业的行政管理控制体系使得信息集中度过高,传递速度慢。从发现问题到制定决策再到最终解决的整个过程冗长,进展慢。
外包后的组织架构
22 市场调研工作滞后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营销人员没能及时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市场调研,也就没能及时地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市场进行预测,不能为后期的营销计划、策略等的制定及时提供相关依据,导致营销损失发生。虽然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市场调研之后的资料整理,但依然存在调研资料不齐全的现象。另外,关于市场调研和预测以及客户意见等方面的资料比较少,资料管理很零乱,造成了信息管理的混乱。营销人员没能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没有及时抓住随时都在变化的市场信息,不利于企业营销活动跟上市场变化。
23 企业营销活动缺乏系统性
企业的营销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因素考虑进去。企业要想谋求长期发展,就需要有长期而全面的营销策略。但是很多企业却把目光放在短期市场变化之上,缺乏对长远目标的规划,盲目跟从市场变化。
24 企业营销活动缺乏科学性
企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营销管理者通常会采取经验管理的模式,个人意志取代市场客观规律。企业对信息化的建设不到位,营销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并不完善,营销活动的历史数据不齐全,导致采取量化方法所要用到的相关数据缺失。
3 营销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
31 战略性
企业要制定一个既定的战略目标,在考虑市场营销本身的同时,也要将其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从而使得营销活动的目标与战略目标一致,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
32 系统性
对企业营销模式进行创新会涉及企业各个方面,关联性十分强。当企业管理中其中一方面出现不足,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的整体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33 整合性
营销的创新对企业营销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实质上就是对市场营销的各项职能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将其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4 持续性
企业营销的创新在开展之后,不会引起其中一项营销管理活动的结束而终止,而是会通过总结上一次市场营销活动的问题在下一次的活动中继续循环改进,不断强化其创新效果。
35 市场导向
企业需要将客户的市场需求放在首位来指导其营销活动的开展。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营销创新在开展各项工作之后,都应该适应市场目标的需要。
4 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措施
41 实现对企业营销观念的转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对营销进行创新,树立营销优势,就要转变观念,以先进正确的观念指导创新的实现。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营销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并且要对其重视起来,自上而下地将企业员工固有的营销理念进行改变。如今市场营销环境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营销观念的改变势在必行。
首先,市场营销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创新这一平台开展。企业营销要以创新的组织形式将其效果与效率进行提升,在开发产品时调整其产品结构,从而将产品质量提升起来,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另外,企业管理者要授予营销创新队伍充分的权利,使其可以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调整营销活动,提升营销效果。
42 加强对营销创新人员的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营销理论和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市场营销创新的工作人员需要参加培训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和提高,适应其发展新要求。培训最首要的就是要有相关营销知识的内容,这一部分对企业营销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虽然营销理论知识不一定会为营销活动带来成功,但是缺乏其指导却更会导致营销活动效果差。
另外,还要对企业管理知识进行培训。在国内,企业管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管理的培训都照搬国外的管理理念。但是中国和外国的文化背景并不一样,使得企业的培训体系与内容不符合国内的情况,没有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因此,企业应该在符合实际的情况下,聘请有经验和能力的企业管理人员展开相关培训活动,将企业营销人员的营销创新知识与技能都提升起来。
43 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组织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精神方面的综合,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只要将企业文化进行充分利用,就可以极大地促进营销创新的活动开展。
431 客户至上
在买方市场,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要满足消费者需求,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432 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组织是很多企业都采取的营销活动模式,可以发挥团队的力量做好营销活动的创新工作。因此,企业应该将团队文化建设搞好,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文化氛围,推动营销活动的进展。
433 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
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创造力、创新精神,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激发他们在营销实践中的积极性。
44 加强企业组织机构的建设
441 构建学习型组织
营销创新团队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团队成员的学习意愿进行不断加强,提高成员们的营销能力,推动企业营销活动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442 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
如今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团队应该适应这样的环境变化,也可以将传递信息的层次进行缩减,进而加快自己对企业营销信息变化方面的反应速度,从而能够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制定对应的应对策略。
443 实现无边界组织
企业营销活动创新要得到较好的效果,还要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信息传递与协调。
5 结 论
如今,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正在不断地发挥着它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此表示高度重视,从而采取措施,基于创新理念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企业营销创新涉及各个方面,系统性比较强,难度也比较大。因此,企业的营销活动创新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将态度端正,坚定信心,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再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坚持推进企业营销创新活动,提高企业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邵洵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3(9):46-47
关键词:现代企业 基层员工职业压力管理
一、思源:压力问题成关键词
2011年年初,某知名会计事务所一名女员工在高烧多天后躺在病床上再也没有醒来。这条“女员工过劳死”的新闻当下引来了众多网友热议。无休止的加班、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单位主管的漠然……“过劳死”被推上风头浪尖。
再次追问“过劳”,这个词汇已不再陌生。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压力是把双刃剑。作为一种有着持续性刺激作用的个体紧张状态,适度压力能激活员工潜能,为企业效能提升带来意响不到的积极效应;但过度的压力则会使员工产生失调反应,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直接影响企业绩效。
随着员工压力问题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这一问题正逐渐走入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中成为“众矢之的”。职业压力管理不是单一的“去压力”,而应更倾向于“用压力”,也就是通过明确压力管理对象,提出减压措施,释放、转移、转化员工的超负压力,为企业管理“把脉”,化解并消除压力带来的不良反应。
二、思势:基层员工压力管理迫在眉睫
压力对员工和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如二氧化碳产生的窒息感,必须进行及时适当的疏导才能化负为正,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供氧。一般来说,企业里挑重担的是其中的20%员工,在国外,这一部分挑重担员工的压力调整是公司人为关怀中重要的一环。 现在,中国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为重要岗位员工、基层员工装一道“减压阀”迫在眉睫。
(一)压力管理正在进行时
当前针对企业员工压力问题,国内外已有较多较系统的压力管理理论,如欧玛理论,注重自然疗法及心理疗法相结合;霍桑效应,提倡从社会心理方面对员工进行鼓励;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EAP),主要通过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企业气氛和管理。而中国企业要思考的是,在充分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汲取更加“本土化”的减压方法。
(二)企业改革发展正在进行时
目前的中国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在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管理方式转变过程中,企业发展充满了如经济效益、劳动关系、社会舆论等诸多挑战,基层员工承受着来自多种渠道的压力。压力源在哪?压力表现出什么特点?员工的职业压力超负减慢了改革发展的脚步。企业攻坚破难的关键时期,对如何做好员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三、思渠:基层员工压力管理实现“四通”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找到疏通渠道是员工职业压力管理的一道必选项。员工压力管理就是要通过紧扣压力源、压力管理对象、减压渠道、减压措施四个关键,通过调研分析、建议反馈的步骤不断循环往复,打通“沟通―正视”、“放松―释放”、“便利―转移”、“空间―转化”四条主通道,找到员工压力管理的一个模式、一条路子,化负压力为正动力。
(一)调研分析进行摸底诊断
调研和分析密不可分。调研分析需要全面撒网,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网络建言等工具获取基层员工压力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工作绝对量和强度较大的岗位则要重点抽样。多维解剖,在汇总统计的基础上找准压力源,并进行成因分析、类别划分、程度界定,形成一份系统完整的分析报告,作为减压措施的现实依据。
(二)提出措施进行开方疏导
提出科学可行更有效的减压措施是关键。围绕四个渠道,即“沟通―正视”、“放松―释放”、“便利―转移”、“空间―转化”,分别处理人际关系、工作、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压力。
减压要综合权衡。从压力成因、疏解规律入手,通过沟通互动、放松身心、提供便利、激励提升等方式为具体减压措施提供方向和思路;对症下药。对照调研分析报告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减压办法,确保减压措施有较高的“一次效用度”;先易后难。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一般采取较为容易和明显的压力先“减”,压力源较复杂、压力程度值较高的压力后“减”的方法。
渠道一:从沟通到正视,无缝对接
通过信息共享和情感互动实现无缝沟通,让员工理性而镇定地正视压力。通过谈心交流创造管理层与基层的沟通机会,了解员工对自我压力环境的判断;通过联谊活动让企业管理者在互动氛围中了解更真实的情况;通过搭建企业文化网络平台加快沟通频率,如开设领导邮箱、内部网站等;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辅助,建设正视压力的健康心理环境。
渠道二:从放松到释放,开闸放水
从组织文体活动入手进行负面情绪管理,透过放松紧张情绪释放、舒缓压力。首先是改善工作环境,如更新办公设备、保持办公场所的安静整洁等;其次是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目的不仅是提升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更有条理感和归属感,避免因职责不清、程序混乱“做无用功”;三是合理调整岗位、合理分配工作。这更适用于某些因自感无法胜任工作而产生心理焦虑的员工,必要时对员工进行岗位调整,根据能力优势分配工作;四是按需开展员工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治标又治本”。
渠道三:从享受便利到转移,苦中有甜
注意力可以转移,压力也可以。组织健康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开办业余兴趣培训班,让员工完成自行调节、自我转换;完善后勤保障,如提供食堂、休息室、班车、文体活动室等服务;帮扶困难家庭,减轻员工生活压力。
渠道四:从拓展空间到转化,化解助推
压力在了解、释放、转移的基础上还能被转化,最终成为推动员工自身以及企业整体的动力源。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真正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鼓舞员工干劲;制定员工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打通晋升通道,将现阶段压力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建立中层后备干部人才库,透露给基层员工这样的讯息:有付出就有回报,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准管理者”。
(三)追踪测评进行验效反馈
[关键词]管理会计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社会实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已逐渐得到企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企业管理会计以何种组织形式存在?这个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又在企业中如何开展工作?这个问题在中外理论界和实践界都没有得到完整的解决。因此,这些问题也就一直阻碍着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笔者通过社会调查后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动作机制就是企业管理会计的一个社会实践模式。现给予总结介绍,以求推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成立背景与效果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钢铁市场从供不应求走向市场结构性过剩;同时,钢铁行业的原料市场价格上涨。武钢的发展只能走内部挖潜、降低成本的路子。因此,武钢在1995年开展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为了了解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情况和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得到实施,武钢组建了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
自1995年到2000年的六年间,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在企业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的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200多次,写出专题报告100多篇,编发简报195期,建议企业推广和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共计2 303项。六年来,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共建议并下达了专项措施567项。直接经济效益18.14亿元。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配合并保证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施,六年来,武钢平均每年节约成本7亿元,建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武钢戚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与人员构成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织设置有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的组织设置
1 领导成员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
办公室主任:总会计师或总工程师(兼)
办公室副主任:成本处处长、企管处处长、财务部长、计划处处长、技术部部长
2 专业小组(非日常性工作小组)
(1)宣传组(宣传部兼);(2)指标体系组(经营计划部兼);(3)技术攻关组(技术部兼);(4)考核检查组(企管部兼);(5)成本效益评价组(财务部)。
(二)日常工作小组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由6个人组成。1个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博士,1个高级工程师和4个退休返聘的高级工程师(分别是炼铁、烧结、炼钢、扎钢方面的工程师)。
三、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宣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武钢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小组根据企业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实际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领导小组来指定某个专业小组(或组建新的小组)来就该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最后。企业按照专题小组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开展具体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除此之外,日常工作小组协助企业威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开展进行如下工作:
一是负责征集、整理并制定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管理策施、方法和专项管理策施、方法。
二是调查并发现企业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中的新项目。
三是组织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专场报告。
四是组织好每个月的成本效益纵深行活动的例会。
四、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
当前,许多人普遍认为(会计教科书上也这么写的),管理会计组织都是在企业会计组织下面设置的一个与财务会计平级的组织,而且西方国家的企业组织中也是这么设置管理会计的。大家都不认为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价。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可以创造性、多样化,而且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或教科书上的东西。否则。容易犯本本主义或全部西化的错误。同样,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设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企业实际的情况(如人力、经济条件)来设置。
(二)评价一个组织的性质关键是看它的功能而不是它的形式或其他的标准
评价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是不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是看它的功能是不是履行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它为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就是承担这个工作的组织。从上面的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就是履行了为武钢企业决策者收集、加工、处理、报告与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同时,武钢的成本效益纵深行办公室的组成人员也主要是以会计人员为基础,并结合多方面的业务人才组成的。这也符合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综合素质的条件。
(三)企业管理会计组织从会计部门下面独立出来,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一、建言有通道,搭建平台奠基础
今年8月份,该联社在内网建立了“沟通零距离”信息交流平台,作为员工畅所欲言、表达诉求、建言献策的“绿色快速通道”。设专职人员负责接收建议、意见和咨询,集中汇总,由市联社主要领导签署意见后,转由各部室予以解答和落实,并将落实结果在市联社内网“沟通零距离”栏目中刊登,建立起了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的内部循环运转机制。
该平台坚持鼓励创新、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优化了系统内部舆论环境,受到了广大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积极响应。平台开通仅2个月,就收到员工来信200余封。同时,“沟通零距离”督办问题的及时有效反馈,初步解决了农信业务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为平台整体协调运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沟通面对面,主题沙龙初探索
近日,第一期“沟通零距离”主题沙龙在昌乐和高密举办,来自各行社的近100名优秀大学生员工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交流。围绕本期沙龙活动的主题,大家或结合当前国家政策、经济热点就农信的市场定位畅谈自己的认识;或结合具体工作对企业柜面服务追求、服务理念等提出建议和应对策略;或针对企业精神、人事管理理念等提出独到见解,活动气氛热烈。参加沙龙活动的员工纷纷表示在思想的碰撞中,开阔了思维,升华了认识,在百家争鸣中实现了自我的提升。
本次沙龙活动的成功举行,是市联社对企业完善内部管理的又一个崭新探索,搭建起市联社领导与辖内员工直接沟通交流的桥梁,有助于增强全员干事创业的信心和职业归属感,不断强化员工主人翁意识;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鼓励带动广大员工积极进言献策,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责任感的途径;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农信“智囊团队”,实现了群策群力,用集体的智慧完善了企业管理,为农信的发展注入持久耐力。
三、上下联动,长效机制作保障
主题沙龙并不是一个句号,而是潍坊农信企业管理探索的新征程的开始。为确保沟通平台和主题沙龙所收集的意见、建议能够落到实处,该联社已经建立起信息处理的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机制。在“沟通零距离”信息交流平台的内部循环处理机制流畅运转的基础上,对于员工提出的金点子,创新理念和方法,通过举行主题沙龙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和建言员工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的解决问题,并借此发现优秀人才;对事关农信长远发展且仍需深度挖掘的有价值课题,由潍坊市联社政策法规部协调相关业务条线人员及积极建言的优秀员工成立专题调研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后呈报市联社党委,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推进农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推动力,完整构建起信息处理的外部循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