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细胞化学元素范文

细胞化学元素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细胞化学元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细胞化学元素

第1篇

在青年教师汇报课的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参加了这项学校活动,在准备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总结如下: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第2章第1节的内容,也是刚上高中的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在初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再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就会对细胞的知识有全新的认识。通过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自然地过渡到细胞是由哪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组成,这样就对本节课的接受提供了帮助。教材的地位本节的内容可以为本章后几节中具体学习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作铺垫,因此这节内容在本教材中,乃至整个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的衔接上都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设置是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知识与技能是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说出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简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岩石圈与人体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表,培养学生读表格及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干重百分比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及实验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侧重培养学生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崇尚生命物质的和谐之美,珍爱生命。

本着高一新生培养兴趣的前提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复习重点和难点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设置的教法是在新授课过程中,考虑到我校为普通校高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差,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师生问题衔接法、活动探究法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让学生真正被吸引而参与其中得到自信。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精神。问题衔接法是针对学生基础现状,设置一系列问题串的形式,利用多媒体一个一个给出,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教师从中再设置疑问再引导思考,最后所有问题都展示出来,可以一直吸引学生,解决我校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佳、听课不集中的问题。活动探究法内容是结合白板给出一些图表数据,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本节是新授课,学生需要老师不断地提示和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扶”而不代替的度,并及时鼓励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即便在新授过程中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有了初中的认知,所以面对本节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的介绍并不难,可是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数据表格、统计图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在分析统计结果时往往没有良好的习惯,不能科学分析和归纳,因此在教授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统计图、表格,系统地培养学生读图、表的能力,建立科学生物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直接回顾两个问题,通过答案引入新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学生明白本节知识的由来和节与节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章节联系能力。授课在开始时,讲解新课前在多媒体上明确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课时有目标的学习,对于高一学生,尽快养成有效率的听课习惯。之后,对比表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科学家将地壳与细胞中主要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教师指导学生从表头分析,先纵后横阅读,锻炼学生对比数据的能力。当学生逐渐找出元素种类相近统一性,含量不同差异性后,那么在我们人体细胞主要有哪些元素呢?分析表格,思考,在教师提示下发现规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生物界起源于非生物界。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关系的了解,渗透德育,生命是物质的,生命起源的神奇。细胞中的元素组成阅读教材或屏幕展示图2-1,图2-2,这样设置是针对学生的基础现状用问题衔接法,设置一系列问题串的形式,利用多媒体一个一个给出,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教师从中再设置疑问引导思考,最后所有问题都展示出来,带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逐渐锻炼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来适应高考能力要求,也通过问题环环相扣的方法,有效解决我校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佳、听课不集中的问题。同时德育引导学生思考逐一问题,在提示中,慢慢帮助我们普通校的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接下来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提问:微量元素是不是可以没有?同时可以举出很多微量元素的作用,比如铁、锌、碘、硼,此时的学生兴奋点很高,及时引导学生德育,不要挑食,要理性健康选择食物,健康成长。提示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明白了很多生活常识,暗示德育生活是有科学奥秘的,学以致用,学生会很高兴,对生物很有兴趣。细胞中的化合物结合教材谈一下化合物的分类。学生结合教材将无机物两类和有机物四类说出。问题虽简单,却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的能力,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实验时间12分钟左右,指导学生实验,分成几个小组,明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同时提出问题:还原糖的鉴定可以用西瓜汁吗?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不同在哪?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生物的奥秘,让学生陶醉在这个学科里。做完试验及时整理德育养成好习惯,渗透环保意识。课堂小结及练习让学生谈收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有及时总结的好习惯,出示由简到繁的几道练习题,指导学生边做边回顾这一节的知识点。德育也鼓励学生很出色,告诉学生学习生物是快乐的,这个学科可以教会很多健康知识、动手能力。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的习题训练,整理笔记。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时注重突出条理清晰,白板、黑板与学案的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新授课我采用由简到繁问题衔接法和小组讨论法,再师生讨论的动手实验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认识水平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德育,比如爱心、热心、自信心的培养,现在看来,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课后思考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讨论合作解题环节,时间有些长,使后面的习题训练环节没有全部完成,最后总结让更多的学生都谈收获会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成熟之处还有很多,我以后会更加努力钻研业务和认真学习!

第2篇

1.1 教材内容及地位。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的内容,此部分内容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1)组成细胞的元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与差异性)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3)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是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基础内容,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又是“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基础。同时,学好“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也是学习后面“蛋白质”和“核酸”的必不可少的知识。

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②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③初步了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及现象。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②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增强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崇尚生命物质和谐之美,珍爱生命。

1.3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要素和化合物。(2)初步了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及现象。

分析:确定第1个为重点的原因在于可以使学生树立分子水平上的细胞研究的概念;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了解到“生化不分家”的学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确定第2个为重点的原因,实验的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基础,课堂上的初步学习与课后的自学是预习不可缺少的,为下节实验课程做了奠基。

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初步了解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分析:如何让学生很自然地从大量元素的概念过渡到基本元素,对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一个难点,可以通过举实例来突破;由于面对的是高一新生,初中实验技能,知识储备都有所不同,可以选择照顾绝大多数学生来进行引导,启发学习。

2. 教学方法

自学导思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自学导思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程序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应用。

导入:

前一段时间,老师遇到一难题,因为老师不是本地人,初来时,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吃药也不管用,大概持续了五六天后才恢复了正常。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水土不服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无机环境,比如水,空气,土壤等等都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水由H、O组成等,那么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或生物,其体内的元素与当地环境中,尤其是水土中的元素保持着一致性。这叫人和一切生物与当地元素保持平衡。一旦远离故土到异乡去生活,一时适应不了新地方的元素环境,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新地方水土中的元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或生物体内,逐渐改变体内的元素含量,使之再次达到新的平衡,水土不服就会逐渐消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那我们人体及各种生物体内到底都有哪些元素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第二章第一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组成细胞的元素。

刚才我们说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的元素组成我们知道H和O,接下来,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地壳以及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16页左上角。

(1)引导学生从“元素种类”和“元素含量”两方面来看。使学生明白组成。

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组成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进而使学生总结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统一性”和“差异性”。教师总结:“统一性”和“差异性”。

(2)教师演示课件。

a.比较不同,引出“鲜重”与“干重”的概念。

b.根据课件引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的概念,并举例。

c.作出口诀,留1分钟快速记忆。

(3)小检测。

①黄金搭档中Ca、Fe、Zn、Se(硒)中哪些是大量元素,哪些是微量元素。

②东北虎和非洲象相比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较大。

3.2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刚才我们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元素,那同学们想一下,我们现在做这样一个实验:按严格的细胞个元素含量,比如取一两公斤的最基本的元素-C,按比例加入大量元素-H、O、N、P、S、Ca、Mg、K,再加入一些微量元素,进行搅拌,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桶里会有生命体或细胞出现吗?(不会)从而导出“化合物”等概念。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设计讨论:

①3分钟讨论17页“思考与讨论”请同学代表作答。(小组讨论,询视学情)

②无机化合物。

a.水,分两部分讲解 a1 液态水(举例)a2 结合水(举例)一旦失水30%有生命危险。

b.无机盐,主要阐述其功能。

③ 有机化合物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既是生命活动的实施者有时调解者。(举例)

d.核酸:DNA/RNA

3.3 布置实验任务。

18页-19页实验,教师出示总结的三句口诀,请同学们认真预习实验后,说出其含义,鼓励学生自己再总结更好的口诀。(3分钟记忆)

4. 练习与评价

本节内容为2课时内容,此节为第1课时,第2课时为实验课时,为了避免同学不预习实验,留下“三句口诀”让学生翻译,只有认真研读了实验,才能作答;亦可作为进实验室的口诀,不会背者不得进实验室,学生们渴望做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易”、“趣”、“活”。

另外《名师一号》上的习题也难度适宜,题量适中,也可作为课后作业,学生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5. 教学反思

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第3篇

关键词: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远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67-02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两者具有稳定的内部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党的十要求全面落实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优秀运动员教育的期望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在不断攀升,而不同时代背景的运动员接受的文化教育形式也有所不同。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运动员文化教育危机和面对社会适应、转型带来的危机为指向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我们改变对运动员文化教育观念的传统认识,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理解不能单纯的或者是简单的停留在单一的“文化知识学习”的低层面上,而应宽泛的、全面的看待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要符合运动员成长的时代环境。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事关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也事关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提出运用远程教育教学的途径来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以及更加连续、开放、全面和方便的文化保障体系。

一、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5份,回收率83.3%,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84.0%(教练员问卷30份,管理干部42份,文化课教师33份)。

二、研究结果

1.现行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认识。《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总体看法一般,且各级各类调查对象的看法也明显不同。从事竞技运动训练的教练员和各级各类管理干部的绩效考核定位于运动成绩的取得等显性指标,以至于他们对目前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还是普遍感到满意的,可以看出工作岗位职责的不同,追求的绩效与指标也不同,教练员和各级各类管理干部注重运动成绩的取得,忽视了运动员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生涯的总体发展与规划。从事文化课教学的教师与教练员和各级各类管理干部的看法恰恰相反,如何调和我省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获取与文化教育之间的矛盾,应引起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足够重视。

2.调查对象对现行文化教育体系的认识。科学、优秀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应该是生态的、持续的、和谐的,影响人的观念、提升人的素质、改变人的行为。在有效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的同时,又能够对运动员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现行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满足运动员文化学习需要及适应性的评价不高,改革运动员现行文化教育体系已成必然。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对于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来说,文化多样性亦是良好文化生态的必备前提。我国运动员由于专业化年龄偏早,特别是体操、游泳、乒乓球等项目,部分运动员不能得到完整的文化教育,同时又受到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整个竞技体育队伍忽视文化教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运动员文化教育时,要运用动态的、连续的观点,把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具体的环境之中加以研究,注重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与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与反作用,有利于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与和谐发展,这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三、构建陕西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远程教育系统的必要性与新构架

1.构建陕西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远程教育系统的必要性。我国对运动员的教育管理通常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特别是我省对运动员的管理。从人的发展角度看,不同时段,自然生理、心理状态则不同。不同的社会类型和不同的人群,其文化素质有所差异,但那也只是因为各自所属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程度有差异而已。物质或精神同人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最密切,可以说没有人类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物质或精神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运动员是社会人,自然离不开对物质的需求和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运动员精神是运动员文化的核心,应该象征社会团结、奋进、拼搏的力量。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性质。而远程教育作为现代互联网与教育的完美结合,使得运动员可随时随地借助当前互联网对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学习。

2.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新构架。文化是文明的基础,只有人类文化的发展达到相当的水平时,文明才会产生。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教育系统,逐渐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调研显示,当前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力度相当薄弱,存在着办学体制有待完善、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施与师资结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我省竞技体育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大课题。

物质或精神同人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最密切,可以说没有人类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物质或精神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运动员是社会人,自然离不开对物质的需求和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运动员精神是运动员文化的核心,更应该象征社会团结、奋进、拼搏的力量。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呈现出与时俱进的一些新的特点。当前竞技体育中的文化教育由其内部自己办教育来解决,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结构不严谨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合理、科学和系统的文化教育体系是极其重要的。

四、保障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远程教学系统架构设计

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整合涉及面较多、层次较多、职能部门较多。由于运动项目本身的差异,导致出成绩的年龄也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保证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要接受不同学段的教育,推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多层次性开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我们将不同的学历和层次进行分类,并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呈现给不同的教师,以此保障该系统的多层次需要。

对该系统的设计,我们采用B/S模式,将整个系统分为三层架构的方式,通过网页将客户的请求直接传递给用户。其具体的层次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五、实施建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优秀运动员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青春与力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应遵循历史性、社会性和阶段性的特征,探索依托远程教育、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多种办学形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对上述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构建,整体提升了运动员自身的文化和素质,从而为保障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动力。同时能加快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重视和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建立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和我省实际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系统,确保优秀运动员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木华.论运动员文化生态建设[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5):30-33.

[2]李江,蔡明明,苏新荣.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14.

[3]虞重干,等.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报告[J].体育科学,2008,(7):26-36.

[4]刘英梅.论专业运动员的文化教育[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75-78.

第4篇

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海洋,起伏的山峦,广袤的土地,千姿百态的植物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等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所有这些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多种化学元素共同组成了人体,人体中的化学元素有几十种之多,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既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可以从“头”说起,我们的头发中含有铝、钒、锌、铁和砷,大脑中含有磷、钒、钠、锌和钾,脑垂体中含有铟、锰、铬和溴,眼液中含有钠、锌和钾,视网膜中含有钡,牙组织、牙齿及其珐琅质中含有钙、镁、硅、磷和氟。牙齿中的氟在人体中属于微量元素,少量的氟有杀死牙细菌、坚固牙齿{其中的氟离子可以与羟基磷酸钙[ca5(po4)3oh]反应生成更加坚固的氟磷酸钙[ca5(po4)3f]}的作用,故牙膏中常加入一些氟化钠。但是,摄入过多的氟元素则对人体有害,轻者造成氟斑牙(牙齿表面呈黄褐色)影响美观,重者导致氟骨病,使骨头变硬、变脆,全身关节疼痛,脊柱呈骨性强直,出现圆驼背畸形,可能生成神经根压迫或刺激症状,或造成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等现象,使关节活动受限,骨骼变形,严重者可致瘫痪。甲状腺中含有碘、溴和铟。碘是一种微量元素,成年人体内碘的含量为25~50mg,它主要存在于甲状腺内的球蛋白质中,甲状腺球蛋白质可以产生甲状腺素,后者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它具有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促进身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生理功能。人体中如果缺碘,甲状腺就得不到足够的碘,甲状腺素的合成就会受到影响,使甲状腺组织产生代偿性增生,形成甲状腺肿(即常说的大脖子病)。这种病对人类的智力和健康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对婴幼儿的危害尤其严重。严重缺碘的地区曾流传以下说法“一代粗,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因为严重缺碘的妇女,容易生出患有克汀病和智力低下的婴儿。克汀病患儿身体矮小,智力低下,发育不全,甚至痴呆,即使是轻症患儿,也多有学习能力低下的表现。为防止碘缺乏病的发生,使用加碘盐是最为方便有效的方法(加碘盐是在食用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也可以多食用其他含碘的食品(如海带、紫菜、菠菜、芹菜等)。但摄入过多的碘对人体同样有害,碘过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甚至出现免疫甲状腺病和状甲状腺癌等疾病,因此,不能认为高碘食物吃得愈多愈好,要根据身体情况而定。

心脏中含有钙和镁元素,骨筋中含有锂、镁、钾等元素,骨组织中含有钙、磷、镁、钠等元素,其中钙是一种重要的常量元素,约占人体重量的2%,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人体中99%的钙以羟基磷酸钙[ca5(po4)3oh]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其余1%存在于牙齿、软组织、细胞外液、组织液和血液中。钙在维持人体循环、呼吸、神经、消化、内分泌、泌尿、免疫、血液循环、肌肉组织等系统的生理本文由收集整理功能方面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体如果缺钙将会造成老年性皮肤病、脚后跟疼、腰椎疼痛、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有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等症状。青少年缺钙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抽筋,体育课成绩不佳;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过敏、易感冒等。儿童缺钙则易患“x”型腿、“o”型腿、鸡胸、软骨病、佝偻病等。牛奶及奶制品是含钙最多的食品,多吃可以补钙,大豆以及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奶等)中同样含有丰富的钙质,多吃大豆以及豆制品也可以补钙。

肾脏、肺、胰腺中含有锂、钠、钾、镁、钙、钼、镉、汞、硒等元素,肝脏中含有锂、锌、钼、镁、铜、钾、钙、硒等元素,硒是一种微

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保护红细胞的功用,并有预防癌症的作用。人体如果缺硒就会得克山病(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症状的地方病)、大骨节病、骨癌等疾病。常见食物中的西兰花就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各种植物油、鲜蔬菜和水果类,还有贝类、蛋类、坚果类、小麦、玉米和海产品中也含有硒元素,多吃有益健康。但是,过量摄入硒也会使人中毒,导致头发脱落、双目失明,甚至死亡。

血液中含有铁、锂、钠、钾、钙、磷等元素。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铁4~5g,其中75%存在于血红蛋白中,4%存在于肌红蛋白中,这部分铁称为功能性铁,是输送氧的载体。另外还有20%的铁以铁蛋白等形式储存于肝脏、脾脏和骨髓中,这部分铁称为储存铁。其余铁与各种酶结合,分布于身体各个器官中。人体缺铁就会患缺铁性贫血症,并可导致记忆力、免疫力等功能下降。铁元素在各种动物的肝脏、瘦肉和豆类、硬果类食物中含量较高,多食用这些食物可以防止缺铁。

第5篇

p化学元素是指白磷。P是处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

磷在生物圈内的分布很广泛,地壳含量丰富列前10位,在海水中浓度属第2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也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稍次于钙排列为第六位。约占人体重的1%,成人体内约含有600-900g的磷。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一、结构教学,培养自主学习

我们过去的教学中,上课都是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现在我们都在追求更好的教学模式,可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定问题.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很多教育者在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将取代老师的主置,可以自主地规划时间并进行学习.而知识结构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一定的整体意识,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使得自主学习的效率更高.对于生物这门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的学科,运用知识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是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讲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节时,我突发奇想地做了一个实验.把班里的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这两组学生各方面相差无几.第一组学生按照正常的模式进行授课,我来讲他们听,最后10分钟对这节课讲授的内容进行一个小测验;第二组学生在上课的前10分钟我让他们自己列出这一节的知识结构,中间20分钟由我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最后的10分钟同样用来作这节课的课堂测验.两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卷子来进行测试,结果却相差甚远.虽然第一组学生也在认真的听课并且做了课堂记录,但是第一组的成绩和第二组的相比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TP9GH10.TIF,BP#]

所谓自主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思考,在没有人讲授的前提下,自觉地提出问题并思考.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比老师讲授的方式接受知识的效率更高.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乐趣.这样的自主学习模式,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加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运用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的方式不仅适用于高中生物的教学,而且有着明显的优势.

二、结构教学,习题举一反三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体会到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当学生拿到一道陌生的题目时,首先要做的是对题目进行分析,让知识点在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图形,再以这个知识点为中心进行思维发散,找到与所选题目考查点相吻合的.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举一反三也就不成问题了.

如下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化学元素可以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仅大体种类相同,而且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量也基本相同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都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D.碳是组成玉米和人的最基本元素

做这道题目时,脑中应该有一幅这样的知识结构图.

[JZ][HT6]不同种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JB({]C、H、O、N四种元素含量最多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元素含量差异很大[JB)]

有了这个知识结构图,这时再来解这道题目就很简单了,显然B中所说得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不同生物体内含量也基本相同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可轻松得出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B.

有了上一道题目的基础之后,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是完全的透彻,下面我们再来看这道题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中的最基本元素,其他还有C、H、N等

B.小鼠和花生细胞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C.很多生物化学反应会生成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D细胞中所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碳

同样,考察知识点类似,运用上面的结构图,可以看出A、B、D均是不正确的,B选项与上一道题目的B选项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应该是C.

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琐碎的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整理成这样的知识结构,教授给学生,从而达到很好的举一反三的学习目标,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时间利用率,又能让学生轻松接触更多的题目,真正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三、结构教学,加强巩固记忆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亲身调研发现了记忆曲线规律,通过这条曲线,人们知道,遗忘是学习结束后会立即开始的,且在最初有最大程度的记忆衰减,所以知识学习万不可抱着“我现在记住了,以后就不会忘了”这种心态.即使现在记住了日后不复习还是会忘.通过结构教学,可以在学生脑海里搭建知识的组合框架,从而大大降低知识的遗忘可能.

例如,在复习“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这个知识点时,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复杂,容易记混乱,所以我列出了一个表格如下,来方便学生的记忆:

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按照知识结构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授,引导学生按照结构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记忆,讲课结束后,按照结构图的内容,对学生列举例题进行当堂测验,活学活用,达到对学生的记忆进行加强巩固的目的.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复习时按照结构图便可以清晰的记忆各细胞器的区别与联系,并将这种学习方法应用在其他章节的复习过程中.学生运用运用知识结构来进行复习记忆,搭建每一章知识的结构框架,将琐碎的知识变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既利于学生整理,又利于记忆,还能提高解题速度,达到更好、更快、更高的学习目标.

第7篇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基本观念;高考考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69-01

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主要贯穿六大生物学观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出这些学科观点,并能把它们应用于解题过程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一些重要的学科观点及在高考考题中的渗透进行总结:

一、生物的物质性观点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所有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并且这些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因此,这一观点贯穿于整个生物教材的始终。

1、与细胞部分的联系

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各种化合物以一定形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特殊结构,进而完成特殊的功能。

例:(2012广东)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答案】C

【解析】A、任何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ATP的参入提供能量;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入;D、几乎所有的生物膜的基本结构都是蛋白质和磷脂。

2、与新陈代谢部分的联系

新陈代谢与物质密切相连。如呼吸作用要消耗大量的有机物;缺少氧气就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如植物缺少必需的矿质元素,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人缺少胰岛素,会患糖尿病;哺乳动物血液中钙含量低,会抽搐。

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观点的运用

1、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例如哺乳动物和人的红细胞无核,就可以储存更多的血红蛋白;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就可以把更多的氧送给其他细胞;根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长有根毛,增大了吸收面积,这与其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功能相适应。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人的心肌细胞,鸟的飞行肌细胞代谢旺盛、耗能多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多;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能合成分泌蛋白的细胞中这些种类的细胞器含量多,如人的肠腺细胞,效应B细胞,胰岛B细胞。

三、生命活动对立统一观点的运用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呼吸作用需要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因此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例:(2009浙江理综)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D

【解析】阴天可通过增加光照增加光合作用产物、夜晚降温有利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作物产量的提高。

四、生物进化观点的运用

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从形态,结构到生理功能,以及分布都是于他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例:(2012北京)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C

解析:考察种间关系和共同进化,理解能力。金合欢蚁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金合欢蚁与其他植食动物是竞争关系,而金合欢树与其他植食动物则是捕食关系,所以B正确,C错误。从题干可知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两者共同进化。

五、生态学观点的运用

生态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生活在环境中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必须适应环境,同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参考文献:

第8篇

/

1 包含关系图

【例1】 图1表示细胞中5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代表一类有机物,下面列出这5类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①~⑤:维生素、脂质、酶、蛋白质、激素

B. ①~⑤:维生素、脂质、激素、蛋白质、酶

C. ①~⑤:酶、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

D. ①~⑤:激素、脂质、维生素、蛋白质、酶

分析:首先在理解图中有机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答本题的两类关键性物质,即激素和酶。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激素有的是蛋白质,有的是脂质。维生素有的是脂类,有些不是脂质。

答案:B。

除了化合物之间的包含关系外,还有细胞结构、生物膜、生命系统等方面的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

2 条件关系图

有些生物学概念通过示意图加上或是减去一些条件而成立,需要学生对物质结构与功能、生物性状表达、系统概念等有深入的理解。

【例2】 图2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X代表的化学元素是 ,Y代表的主要化学元素是 。

(2) 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中,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 。

(3) 物质A决定物质B的合成是通过

和 两个过程来实现的。

(4) 现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培养液里,再加入下列几种有机物,模拟化合物B的合成。

培养液里完成其合成化合物B的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中除了含有核糖体,加入的上述的几种有机物外,至少还需要 。其中实验中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 。上述五种化合物中能作为原料合成化合物B的是 (填序号)。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分子A、B、a、b及元素X、Y的识别。根据图示可知,B是蛋白质(因为图中有B的功能),A决定B,所以A是DNA,则X代表的化学元素为N和P。分子b是氨基酸,则Y代表的化学元素是N。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脱水缩合过程在核糖体中进行。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是氨基酸,第(4)小题中,②无羧基,所以它不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答案:(1) N和P N

(2) 糖类(糖类和脂肪)

(3) 转录 翻译

(4) 模板(mRNA) 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①③④

3 相互作用关系图

对于系统各器官之间,细胞各部分之间等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对于这样的关系图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各部分的关系的直观的认识与理解。

【例3】 图3中X、Y、Z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切除Y,则Z的重量不变

B. 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

C. 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

D. 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

分析:由图可知,X代表下丘脑,Y代表垂体,Z为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切除Y,Z缺乏Y的促激素的刺激而可以减少重量。下丘脑能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垂体前、后叶的激素的分泌和释放。甲对垂体、乙对Z有促进作用,但丙对X、Y为反馈调节作用,而不是促进作用。在幼年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

答案:D。

4 流程关系图

对于生物学中的一些光合、呼吸等代谢过程,体液中的物质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可以通过流程图来表示。

【例4】 图4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

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

(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 ,D表示 。

分析: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A是丙酮酸,B是[H]。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与[H]。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D为ATP和[H],D与CO2都参与暗反应⑤过程。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与Pi等物质C。

答案:③、④ 丙酮酸 ATP [H]

【例5】 如图5表示人体内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存在

B. 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 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够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

D. 图中乙的CO2浓度最高

分析:淋巴中的物质只能来自组织液,而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入到血液循环中,故可以确定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丙与乙关系不存在。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是维持正常渗透压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个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丙为组织细胞消耗O2,产生CO2的场所,故其中的CO2浓度最高。

答案:D。

5 综合关系图

在概念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概念也可以用同一种关系图来表示,通过分析这样的关系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加深对不同的概念的关联认识。

【例6】 (多选)图6是特定条件下不同概念的关系模型,则模型及其中的X、Y、Z可代表( )

A. 碳循环过程,大气CO2、生产者、消费者

B. 内环境中物质交换,血浆、组织液、淋巴

C. 激素分泌调节,垂体、、下丘脑

D. 遗传信息传递,DNA、mRNA、蛋白质

第9篇

高中生物(必修)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无机化合物的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内容。关于无机化合物的水,着重说明它在细胞中含量最多;水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含量不同;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水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关于无机盐,强调指出它在细胞中虽然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中,但是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无机盐既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又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关于糖类,主要说明它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它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其中的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淀粉、糖元等是重要种类),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重要作用。关于脂质,主要说明它由C、H、O 3种元素组成,一般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几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重要作用,并强调指出,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的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关于蛋白质,强调蛋白质在细胞中只比水的含量少,大致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它是细胞中各种结构的重要化学成分。说明蛋白质主要由C、H、O、N 4种化学元素组成;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由许多氨基酸分子互相连接而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关于核酸,明确指出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的作用。说明核酸由C、H、O、N、P等化学元素组成,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以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大类。最后指出,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为了配合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内容,安排了学生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主要是根据某些化学试剂,能够分别使生物组织中上述三种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生物组织中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基于这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结合高二学生实际,对实验教学目标作如下定位:

1.初步学会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记录

用苹果组织样液做还原糖的鉴定,比较麻烦,需要加热煮沸,这一实验多数学生觉得不难,效果较好。用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制成临时装片做脂肪的鉴定,有的学生做得不理想。用几粒浸泡过的大豆制成大豆组织样液做蛋白质的鉴定,多数学生看到溶液变成紫色。

三、教学体会与反思

为了提高脂肪的鉴定的实验效果,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

1.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

就选择富含脂肪的材料而言,如花生、蓖麻等,提前浸泡3~4h,浸泡时间短了,不易切片;浸泡时间长了,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如果是新花生种子,可以不必浸泡,否则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染色时间不易过长。

2.强调学生应寻找最佳观察部位。

在学生观察之前,教师应告诉学生寻找比较薄、染色比较好的装片进行观察,此处光容易穿透,视野比较亮,容易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3.指导观察程序。

观察时,应首先向学生讲清楚在低倍镜下寻找到已着色的圆形小颗粒,然后用高倍镜观察。

第10篇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磷是第15号化学元素,符号P。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取31,精确点的话是30.97。

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磷还是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维持肾脏正常机能和传达神经刺激的重要物质。磷有白磷、红磷、黑磷三种同素异构体。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需要水分维持膨胀压,如果无水,植物无法保持挺拔的姿势;

肥料中的化学元素维持植物的代谢平衡,有些元素直接构成植物细胞的结构物质,植物在生长期所需氮、磷、钾三种肥料,肥料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粮食,是保证花繁叶茂的物质基础,施肥的目的在于补充土壤中营养物质的不足,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作业 精心设计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03

作业,不仅是课内知识的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精心设计作业,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点燃创新思维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方法颇多,下面是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参考。

1 面向全体――作业要有层次性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标(实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调动,这就要求作业要有层次性。如:在学习必修1的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时,可以根据教材内涵设置以下问题:

①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分别是什么?

②组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的元素分别有哪些?它们共有的元素有哪些?

③在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中,为什么C、H、O的含量较多?

④不同的生物体,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⑤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为什么在无机自然界均可以找到?

⑥在地球生态系统的岩石圈中,氢、碳、氮加在一起占总质量的比例不到1%,而在生物体内的比例很高(52%以上),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

2 注重双基――作业要有针对性

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础和前体。这方面,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恰如其分的有针对性的对比和图文转换,则会收到好的效果。如:在学习必修1的第6章的第1节《细胞的增殖》实验时,结合前面学生所学之知识,进行如下设计:下图是我们平日食用的洋葱,在营养生长阶段,它有管状叶、鳞茎和根三部分组成,其营养价值很高――有“菜中皇后”美誉之称;而紫色洋葱又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材料。根据下面的植株图解,引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①若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最佳的取材部位是什么?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②若要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最好选取哪个部位的细胞?为什么要选取这个部位的细胞?

③若用于提取分离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取材的理想部位是什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使用的试剂及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④若进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选取的最佳部位是什么?该结构有哪些部分构成?要观察的部分是什么?该部分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该实验用到的试剂、器械有哪些?该实验过程主要有哪几步?

3 提升能力――作业要有应用性

根据课标,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应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探讨或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作业要与知识的应用相联系。如:在学习必修3的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可根据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原理进行如下设计:甲图表示从某种植物的黄化苗上剪切的一段幼茎(没有侧芽和顶端),并将它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约3/4,然后置于盛有蒸馏水的玻璃皿中,一段时间之后,发生了如甲图的现象:半边茎向外侧弯曲生长的状况;乙图表示该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丙图是种植在一花盆中的某种植物。据图讨论下述问题。

①对甲图来说,若黄化苗幼茎段中的生长素均是促进该段幼茎生长的浓度,并且放入蒸馏水中的半边茎内、外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均不发生改变。请依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推断半边幼茎弯向外侧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要科学合理)?

②从乙图分析,对B点来说,该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根、芽、茎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③依据图乙,要想解除丙图②处的抑制作用,应采取什么措施?若对某些难以生根的枝条进行扦插,可通过生长素类似物进行处理,那么配制的最佳浓度是多少?

④若在盛花期遇到大风或大雨,为使黄瓜、茄子等果实类的产量不受影响,可采用什么措施?对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植物来说,此种方法是否可用?为什么?

⑤为什么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效果比生长素的效果还要好?

4 培养创新――作业要有探究性

生物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作用要有探究性。如:在学习必修2的第2章的第3节《伴性遗传》时,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①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有的为什么会生出白化病或血友病的孩子?而在他们所生的白化病的孩子中,有男孩、也有女孩;可在他们所生的血友病的孩子中,只有男孩而无女孩?

②同是双胞胎,为什么有的极为相似,而有的差别很大?

③一对夫妇,男的正常,女的色盲。假若你是一名医生,前来找你进行优生指导,请问你的建议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好?如果夫妇表现正常,但女方父亲是色盲,你又有何建议?

④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一次生下3胞胎。其中一个孩子患色盲,另两个孩子是同卵双胞胎。3个孩子的性别不可能是 ( )

全是男孩 2女1男 2男1女 全是女孩

A. B. C.和 D.和

5 因人而异――作业要有自主性

因人而异,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自主作业,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生态系统之后,让学生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平衡原理,自主在家制备生态缸;学习稳态之后,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定时测量家人的体温,并进行记录或绘制成坐标曲线图;在学习光合作用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自己种片“试验田”,进行科学管理等等。这种自主性的作业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千方百计地想尽各种办法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努力去做,而且在完成的过程中,使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收获成果的同时更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内动力无疑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精心设计作业,是完善高效课堂的最后一环。如果这个环节做得恰如其分,不仅课堂能够真正高效,而且对素质教育的落实、减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2009.

第13篇

1 酸奶

酸奶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能够保护内脏和胃肠道免受细菌的侵扰。尽管酸奶是作为一种营养品,但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研究显示每天喝7盎司(约198克)的酸奶就能像药物那样提高免疫力。瑞典的科学家让181名工厂员工连续喝了80天酸奶后,发现他们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患病的天数要比只喝安慰剂的工人低33%。营养学家建议人们每天最好喝两次酸奶,每次6盎司(约170克)。

2 燕麦和大麦

这两种谷物含有β葡糖,根据挪威科学家的研究:这种纤维具有抗菌能力和抗氧化剂的功,能。当动物吃了这种化合物后,患上流感、疱疹、炭疽热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人食用它们以后能提高免疫力,加快伤口的愈合,还能让抗生素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日三餐中最少有一顿摄取这两种全粒谷物。

3 大蒜

大蒜是洋葱的近亲,含有一种活性化学元素――蒜素,能够起到抗感染和抗细菌的作用。英国的研究者让146名志愿者随机服用安慰剂或是含有大蒜提取物的药丸,经过12周以后,服用大蒜提取物的志愿者患上感冒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他的一些研究显示爱吃大蒜的人(每周吃六头以上的大蒜)患上结肠癌的可能性会降低30%,患上胃癌的可能性会降低50%。专家建议每天最好吃两瓣生大蒜,或是在饮食中加入碾碎的大蒜(一周两到三次)。

4 甲壳类鱼肉

甲壳类动物(比如牡蛎、龙虾、蛤蜊、螃蟹)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硒,能够帮助白细胞产生一种抵抗流感病毒的蛋白质。鲑鱼、鲭鱼、青鱼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能够减轻炎症,提高体内气体的流动性,防止感冒和呼吸道受到感染。专家建议人们每周至少吃两份鱼肉(孕妇除外)。

5 鸡汤

第14篇

关键词:中草药 微量元素 主成分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在中草药的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他们普遍认为中草药对于疾病治疗最为重要的基础是微量元素,也就是植物中含有的少量的成分,有些微量元素需要提取出来才可以发挥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中草药的微量元素提取率,促进中草药的吸收和使用,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技术的创新。

1、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在我国的高校内,有专门的微量元素提取专业,也就是化学计量学,这个专业研究的是如何进行化学元素物质量的分析和提取工作。而生态化学计量学是一门在生态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学科,主要是结合两者的基本原理,对当前的生物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各种各样元素的平衡交互发展,因此成为当前一种适用范围较广的理论科学,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各种生物学元素这件的关系。

一般来说,生态化学的计量通常是采用有机元素组合而成的,特别是我国早期研究的有机体,包含了氮磷钾等各种有效的成分和元素,这些成分和元素的化学生态特征引起了广大的科学家的认同和兴趣。

在生态化学领域,最常使用的理论是动态平衡理论和生长速率理论两种,它们是生态化学的基础理论,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动态平衡理论也叫做内稳性理论,是指有机体内部的元素不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剧烈的变化,整个的有机体在一定的规则内保持基本的稳定,它是化学计量学的基础,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研究发现,各种环境因素对生物调节的作用影响很大,因此化学计量的动态平衡理论可以有效的保证环境影响的稳定性。生长速率理论是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它指的是计量单位的控制途径,特别是各个细胞内的生物学分配问题,通过改变其比值和生长率,满足基本的蛋白质需求。

2、化学计量学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现状

在我国,中草药是一种治疗疾病有效的措施,在这个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治疗的方法已经被国外所接收和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推广。近些年来,我国在植物元素的测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探索元素的内在标准,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各种植物元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科学家经过对现实中的多种中草药元素进行提取对比,发现在中草药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当前植物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和中草药的加工和储藏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通过对其他国家药用植物的配料研究,发现在各种化学元素的变化中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这种结果和当前的环境有着极大的联系,说明植物本身的化学因素和周围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通过对某地区的迷迭香植物的测试,发现其中所含有的铁、铜等元素在植株中的含量有着很大的不同,就连金银花的生长,其中的元素含量和周围的环境也有着巨大的联系。

药用植物元素化学计量学研究,主要采用相关分析、线性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测定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科学家分别对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和用于改善肾功能的50种中药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化学计量学评价。对东西伯利亚地区紫睢花Echinacea purpurea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发现植物不同部位矿质元素组成具有显著差异。测定了26种草药中10种元素的含量,并对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化学计量学评估,分析了潜在的重金属污染来源。评估了土耳其市场上薄荷Mentha spicata、百里香Thymus vulgaris、姜黄Curcuma longa等9种草药或香料中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发现9种植物可以被分为5组,且不同分析方法分组结果一致,表明元素含量在草药和香料中具有规律性。Tokalolu [37]测定了土耳其30种草药中Cu,Fe,Ni,Pb,Zn,钴(Co),铬(Cr),锰(Mn),铷(Rb),锶(Sr)等10种元素的含量以及元素的分布模式,多元分析表明可以测定的草药可以根据元素含量分为3个类群。但目前对于药用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即从生态学的角度讨论药用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尚未见系统报道。

3、主成分分析原理

主成分分析方法并不是去分析比较各指标的重要性, 将那些不太重要的指标简单地去掉了事, 而是通过全面分析各项指标所携带的信息, 从中提取出一些潜在的综合性指标( 称为主成分) , 用这不多的几项综合性指标替代原来较多的可观测指标去刻画每一个个体[2]。其基本步骤是:对原始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消除原始数据之间量纲不同的影响;求相关系数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方差的贡献率; 确定主成分分析的个数根据方差贡献率大于85% 的原则来提取主因子的数; 对主成分分析的意义作解释。

3.1 原始数据及标准化预处理为了消除各变量之间量纲和数值数量级上的差别, 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预处理, 并全部采用SPSS 高级软件包13. 0 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

3.2 主成分的确定

计算的相关系数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见表2。从表2 中可以看出: 第1、2、3的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1845% > 85% 。所以选取3 个主成分进行评价就足够了, 它代表了中药中微量元素含量的931845 % 的信息。

3.3 计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计算3 个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得到3 个主向量矩阵可以得到3 个主成分与各个变量的线形组合分别如下:

F1 = 01482Cu* - 01486Zn* + 01559Fe* -01467Mn*

F2 = 01473 Cu* - 01503Zn* - 01295Fe* +0166Mn*

F3 = 01737Cu* + 01633Zn* - 01198Fe* -01134Mn*

4 结果与讨论

3个主成分的解释:第一主成分中,与之相关程度较大的变量是Fe,载荷系数大于0155。铁与蛋白质形成的转铁蛋白、乳铁蛋白直接组成体内的抗菌物质,转铁蛋白使血浆中游离Fe降低,使代谢过程中铁的移动受到抑制,乳铁蛋白能破坏革兰氏阳、阴性菌的胞浆,阻止细菌在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起抗菌作用,它还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液中输送氧气和交换氧气的重要元素。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利用高科技技术对植物中的各种元素进行分析比对,可以有效的提取出其中的微量元素,同时,各种植株的生长和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提取出来的微量元素可以用于临床试验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姬晓灵, 赵秀荣, 王淑静. 5 种中草药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J] .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1, 23(6) : 422- 423.

第15篇

一、生物教学中对化学分子学知识的应用

1. 关于元素的异同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化学教材中的相关元素有何异同?在讲到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引申到化学教材中有关化学元素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体内组成化合物的元素和自然界中的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之间的区别。如在介绍“元素含量差异”时,列举出碳元素在生物细胞干重中占55.59%,而碳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只有0.087%的事例,就能让学生对组成细胞的元素有清晰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做到深刻记忆。

2. 关于化合物的异同

在讲授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这一知识时,可通过自然界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引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也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但生物体内的化合物种类远远没有自然界的多。化学中无机化合物大致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而生物体内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两类。化学中根据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和醇、醛、羧酸、酯等,根据有机物分子中的碳架结构,可分为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三大类;而生物中有机化合物分为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四大类。另外在含量上两者也有显著差异。这就说明了生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两者有统一的一面,同时又存在着差异性。

3. 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异同

生物大分子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当讲到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与化学分子进行比较。以蛋白质为例,化学中讲解了蛋白质的知识,如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组成单位氨基酸、结构、性质、变性等,但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化学中的蛋白质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组成单位氨基酸,在化学中只要含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就称为氨基酸,而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它们都是α—氨基酸。在结构上要特别强调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有特定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一旦被破坏,蛋白质就不是原来的蛋白质。在性质上要强调蛋白质的生物性,就是一旦失去生物活性,就不能完成生物体的各项功能。在讲到蛋白质的变性时,可通过化学中讲到的变性条件,物理因素可以是加热、加压、紫外线照射、超声波作用等;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再结合生物体实际情况讲解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变性知识。

二、生物教学中催化原理的应用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当讲到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应用化学中的催化剂原理进行讲解。化学中的催化剂是指使化学反应变快或减慢或者在较低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而它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 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正因为有了酶这种催化剂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酶是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它与化学中的催化剂有着许多区别:从化学本质上看,绝大多数酶是特殊的蛋白质,而化学催化剂大多数是简单的化合物;从催化特点看,酶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并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而化学催化剂既有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并且可以催化多种化学反应;从催化效率看,酶是一种高效催化剂,它的催化效率是普通催化剂的10~100倍。从这几方面比较,学生就容易掌握酶的多样性、高效性和微量性的特点。

三、生物教学中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

生物体内发生的反应大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若能巧妙利用氧化还原原理,对掌握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很大帮助。以有氧呼吸过程为例,如果我们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原理,我们就能很容易推出1 mol葡萄糖完全氧化需要6 mol氧气参与,而6 mol氧气完全被还原成水需要24 mol [H],这就说明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二阶段必须有6 mol水参加反应才能生成20 mol [H],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得失守恒。

四、生物教学中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

化学反应能否进行取决于化学物质本身的结构和性质,有些反应能够进行,有些反应不能进行,有些反应是某些物质的特征反应,化学上常利用这些反应来进行物质的鉴别。生物教学中在探究生物体内反应原理时,为了探究反应的步骤和反应的中间产物,常常需要鉴别某些反应的中间产物。例如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生物,它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为了探究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反应条件是有氧还是无氧,我们要分别对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进行鉴定。首先要鉴定二氧化碳的产生,要用到化学中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观察二氧化碳产生的速度。其次要探究酵母菌是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还是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要探究两种不同条件下是否都能产生酒精。要鉴别酒精的产生要用到化学中酒精的鉴别方法(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检测生物组织中各种物质的种类时也会用到很多化学知识,如在检测还原糖存在时必须要知道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的特征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生理反应式和化学反应式的异同)

细胞中的化学反应式是生命特有的一种现象,用现在观点说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有一定的生物目的,如提供能量、形成某种物质参与机体的构建等,基本上都是有机反应,且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酶促反应。而化学反应(化学角度)是一种非生命现象的过程,不具有特定的生命目的,且大多数反应条件苛刻。因此在书写生理反应式时要注明反应的场所,注明反应条件和目的,如以下三个反应是以能量代谢为目的:

光合作用:6CO2+12H2O C6H12O6+6H2O+6O2

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 6CO2+12H2O+大量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