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化合物汇总范文

初中化学化合物汇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化学化合物汇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化学化合物汇总

第1篇

[关键词]引导;兴趣;效率;趣味;理解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九年级新增设的课程。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让学生爱上化学,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怎样让学生爱上化学呢?下面就自己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满腔热情的学习,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兴趣培养的第一步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有明确的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健康的学习心理,转变学习观念,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阶段, 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对化学还是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化学有特点的课程。初中化学在设计上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开始只是安排识记的知识比较多,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慢慢加深知识深度。比如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这些知识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除了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外,教师语言要有艺术性。口头语言要简明扼要、生动、幽默、活泼、声音要有高有低,态势语言要准确、形象,板书要整洁、美观,这样能保持学生积极主动并渴望吸收知识的状态。

二、精讲多练,提高效率

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是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精讲要结配合教材内容和面向全体学生两大因素。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明确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在这个实验中细节比较多,需要记得的知识也比较多,可以对上述实验编成顺口溜一氧化碳——灯——灯——一氧化碳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合实验 增加趣味

初中化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一个动手的环境。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验,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四、课后复习、加深理解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选归纳、补充的能力。对这些内容仅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一定在课后多多复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为了检查学生课后复习的情况,会不定时间的进行抽查,再把抽查的结果汇总,仔细分析,对学生仍存在问题的知识点给他们详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要让学生爱上化学,兴趣是关键,想让学生有兴趣,除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会发现学生变得聪明多了,自己课堂变活了,学生的成绩也提高了。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以理论为主

初中化学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所以要求以实验为核心展开教学,以使得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知识运用能力。但是,落实到具体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自己操作化学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之后严格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展开实验,使得化学实验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也无法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缺乏兴趣

初中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由于实验教学理念没有更新,依然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就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于化学实验难以产生兴趣。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包括准备环节、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环节、对实验数学做好记录,这些内容在化学实验中都已经模式化,很难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高度热情。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采用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其一,化学实验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师让学生针对化学理论知识展开研究,为实验分析创造理论条件。比如,在酸碱盐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于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盐酸和碱的化学反应以及各种反应式等等都要进行学习。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实验环节了。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就可以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寻求化学实验规律,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起到巩固作用。

其二,对化学实验中所遇到的难点要进行分化,以对酸、碱、盐的化学反应规律深化理解。比如,在溶液实验教学中,就是对溶液的性质进行分析的,包括溶液的导电性,对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采用电离的方式使其自由移动并分离出来。之后,就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的情况将电离方程式写出来。

其三,探索酸碱盐的本质。学生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进行探究,学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更为系统,并形成知识框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中,要根据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分层次展开,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就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化学知识,将酸、碱、?}的共性以及在化学反应中所存在的关联性进行总结,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对于所遇到的问题独立解决的能力。

(二)构建教学情境展开实验教学

面对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学方法落后的现象,化学教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知识需求角度出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构建教学情境展开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方法塑造教学情境,使得实验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模式呈现出来,诸如视频形式、动画形式以及图片和文字的配合,都可以避免让学生接触高危险性的实验,而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要点展示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让学生对于实验深化理解,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比如,初中化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酸碱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与实验有关的样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对这些样品充分熟悉,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予以掌握。之后,教师就以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将化学溶液以及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展示出来。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就可以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与实验相结合,进行知识对比,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存在偏差之处,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就可以围绕着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

此外,在教学情境中,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当学生观看完实验课件之后,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对化合物做出判断,属于是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还是盐、氧化物,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实验内容。

(三)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化学实验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关联性,可以引导学生打破从书本中学习知识的单一化学习方法,而是懂得从生活中寻求化学知识、分析化学知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在化学实验教学汇总,要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即知识抢答实验教学、分组讨论实验教学等等,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

第3篇

关键词:化归能力;归纳;提炼;总结;对比

所谓化归能力,就是把一个实际的、较复杂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进而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一般总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归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怎样去落实化归能力训练呢?

一、在概念教学中进行化归能力训练

化学概念多,要学生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对概念进行提炼,适当训练学生的化归能力。例如,在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条件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理解。有的学生会说,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几种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A+BC=AC+B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AB+CD=AD+CB的反应。这时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进一步提炼简化,他们可能会得出:化合反应中生成物只有一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置换反应中单质换单质,复分解反应中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这样他们就充分理解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这样总结后再练习几次就会记忆永久。在概念教学中经常进行提炼和简化的训练,学生遇到概念的学习就会自然地进行理解加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化归能力。

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进行化归能力训练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也可进行化归能力训练。如在学习“氧气”这一节时,要求学生总结与氧气有关的知识点。学生会发现相关知识有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在点燃的条件下木炭、红磷、硫、铁丝都能与氧气反应,氧气表现出氧化性,因此可作助燃剂。由此可以总结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规律。在学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又可让学生整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分别是什么。在学习金属材料、常见的酸和碱等知识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归能力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整理知识的习惯。

三、在习题教学中进行化归能力训练

在习题教学中更适合对学生进行化归能力训练。

例如:硒(Se)元素具有抗衰老和抑制癌细胞的功能,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硫原子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H2SeO4的名称 ,其中Se的化合价为

(2)SeO2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H2SeO4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①镁条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碳酸钙粉末 。

引导学生分析: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硫原子相同,所以硒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可直接将硫代替题中的硒来思考。H2SeO4的名称是硒酸,其中Se的化合价为+6价。SeO2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eO2+NaOH=Na2SeO3+H2O。镁条、紫色石蕊试液,碳酸钙粉末与H2SeO4的作用和它们与硫酸作用的现象也相同。因此,考查H2SeO4的性质,其实就是考查硫酸的性质。

四、在综合复习时进行化归能力训练

初中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所以复习时需要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总结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就需要将知识点按板块汇总,找出相互关系,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有化归能力。如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可以采用纵向联系和横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记忆效率,以点带面减少遗忘。纵向联系就是以某物质(如O2或Fe、CO2等物质)为中心,从物质的性质到用途(或通过用途去反推性质)、制法等串成知识链;横向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等(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盐酸和硫酸、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等),以优化记忆内容,提高记忆效率,再以点带面将具体的知识化归为几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

总之,化归思想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生疏的问题熟悉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含糊的问题明朗化,对学生进行化归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化归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回头看” 策略

初中化学虽然是启蒙学科,但对初中生来说,知识点比较繁琐。因此,有的教师往往乐于将知识点教授一遍再进行练习,即进行“回头看”。教师总结得很全面,分析得很细致,条理分明,节奏紧凑,时间非常容易控制。但是,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教师在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学科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缺少判断、选择的思维过程。时常有学生感叹:上课听懂了,自己遇到题目根本不会做。为了改变这种情形,提高“回头看”内容和学生参与度的匹配性,研究“回头看”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四段一案一回头”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和核心工程,是我校打造“自主、灵动”高效课堂的关键。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这一理念而进行具体实施的时候,我摸索了一些“回头看”的策略。

1.重视5分钟小练习

现代教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学表明:学生课堂思维的水平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前1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所以应力求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题上,加大输入的强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有趣味的课堂小练习能迅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化学学科特点上看,很多知识点比较繁杂,在系统复习时很难周详实施,而5分钟的时间正好可以解决这样的一个个小课题。每课小小的一回头,有利于记忆的加深,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初三化学课堂趣味小练习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主题:(1)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其原理;(2)阅读短文,分析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分析;(5)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基本性质;(6)氧气、二氧化碳的获得、装置、用途;(7)水的净化方式,硬水和软水的区分;(8)用微粒观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9)常见物质的构成微粒;(10)通过微观图例分析物质变化中微粒的变和不变、物质的类别;(11)看图观察原子形成离子时微粒体积的变化;(12)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13)常见化学用语及其意义,包括元素符号、微粒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14)物质分类;(15)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其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6)常见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简单判断;(17)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18)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9)金属性质、合金特性;(20)生铁冶炼原理;(21)铁生锈的条件;(22)碳酸盐的检验;(23)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变化;(24)溶液的形成,以及几种常见溶液中的存在微粒;(25)一些水溶液的性质;(26)溶液的组成;(27)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8)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组成、溶解度的计算;(29)酸碱度和酸碱性的区别、联系;(30)常见物质的电离;(31)常见酸碱盐的性质;(32)铵态氮肥的检验;(33)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34)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35)光合作用及其能量变化和葡萄糖氧化放热;(36)淀粉检验;(37)蛋白质性质和检验;(38)材料种类;(39)酸雨的形成。

2.以解决问题为主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能激活人的思维,推动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看,愉悦地解决问题是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问、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问题中发现自己的缺漏,从而主动参与“回头看”,提高“回头看”的有效性。

例如,在酸碱盐的教学中,“回头看”可以设计运用物质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然后根据这个情境,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比如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区别方法有哪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何鉴别?厨房里的食盐和纯碱有哪些区分方法?如何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CuCuSO4,Ca(OH)2NaOH,等等。这些“回头”内容,学生积极参与,互相纠正、补充,气氛很活跃,既能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又能提炼出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

3.不断整合教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出,学习和做学问,都要“从薄到厚,从厚到薄”。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知识变厚了,而对知识的统摄梳理,即是从厚到薄。在“回头看”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选择,用一种物质或者多种物质巧妙地对多章节知识进行串联整合,形成有效迁移并且内化吸收。

比如:在进行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第二课时的教学时,可以从氯化钠这种物质入手,引导学生在回头看时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

教师:取氯化钠固体。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说说对这种物质的认识。

学生:氯化钠化学式NaCl,钠元素+1价,氯元素-1价。

学生: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钠离子符号Na+,氯离子符号Cl-。

学生: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没有变化。

学生: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是1∶1。

学生:氯化钠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是:氯离子、钠离子、水分子。

……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那么,如果有一瓶氯化钠溶液经测定,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是1∶30,则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又比如,在完成生铁的冶炼后,可以通过这样一道推断题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回头看”,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序梳理,建立联系,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与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

(1)C物质的化学式?摇?摇 ?摇?摇;D物质的化学式?摇?摇 ?摇?摇。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甲+B:?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甲E:?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甲C:?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总之,在“回头看”中,将教材知识点不断加以重组、改造,从新的角度把知识串珠织网,不仅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实践证明,这种整合形式比单纯将知识点教授一遍再进行练习有效性更高。

4.联系生活

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根据这个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回头看”必须联系生活,适当联系社会热点,联系化学生产工艺,通过一些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际事例,把化学问题嵌入其中,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化学知识,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或增强资源观念、环境观念、是非观念,也增强社会责任感。

例如:载人航天工程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舱内气体净化就是其中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探究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的方法。

查阅资料:

超氧化钾固体(化学式KO2)可做氧气源,用于呼吸面罩,供水下、矿井、高山、高空作业时使用。利用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的原理,可作为密闭系统(如潜艇、宇宙太空舱等)的氧气再生剂。

提出问题: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的方法是什么??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除了生成氧气以外,还生成什么?

猜想与假设:(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化合物X,X中一定含?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元素。

实验验证:

(2)兴趣小组同学设法排尽A中的原有空气后依次连接装置A、B、C进行实验(仪器b为U型管,超氧化钾)。装置A的作用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按装置A,B,C依次连接,在C装置的后面连接一个量筒,收集氧气所排出的水,可以粗略测量氧气体积,但小敏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利用该装置测得生成氧气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3)小米同学在B装置和C装置之间连接一个与装置C相同洗气瓶,瓶中放半瓶澄清石灰水,反应刚开始瓶中出现很多气泡但石灰水几乎没有浑浊,过了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出现大量的浑浊,这一现象说明?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5.建立题库资源

题库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学生的错题。错题呈现了学生知识接受上的疏漏。经过“回头看”对错题的讲评更正,学生可以准确完善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每次批改作业时应对学生易错题进行汇总并且再次进行备课,然后作为“回头看”的重要内容。这样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另外,教师应该善于识别习题的功能,尽可能提高习题的使用功能。“回头看”的题库资源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不断与时俱进,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各种参考书和各类中考题,坚决摒弃耗费师生大量精力的旧题、偏题、怪题。

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对有效“回头看”的策略研究属于初级阶段,需要全体同仁不断探索、相互借鉴,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复习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47

化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世界,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化学教育要受到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复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课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认知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复习课有着自身的特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当前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复习课仍然以教为中心,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等。教学方式一般是讲解加练习,比较陈旧和机械,这就导致复习课教学效率低下,并不能比学习新课获取的知识多。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如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复习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事情。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交流复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始终秉承着这个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交流复习。

这种复习方式包括很多步骤,如让学生自己总结梳理,进行小组交流,同学之间进行互评以及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等。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听课笔记、复习资料等,对某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并且将这些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建立一定的结构。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新课学习时缺漏的知识点,进一步提出问题,以便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

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每个成员向其他成员展示自己的梳理结果,在这种交流中,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知识点或者问题,在交流中互相改进,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使小组内互享成果,小组整体得到提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例如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等知识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

二、确定合理的复习步骤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复习步骤,这样能够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比较合理的复习步骤包括预习自学、解难释疑、教师点评以及反思巩固等。

首先,复习课上也需要学生的预习,这样能够为复习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复习的目标,学生针对复习目标,对涉及到的知识提前进行预习,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有些遗忘的知识通过预习加强记忆,并且进一步查找自己的漏洞和比较薄弱的环节。在预习中能够在新的高度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

其次,在预习自学之后,接着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释疑。学生在确定了薄弱环节和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释疑。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试自己解答问题;也可以就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对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再者,教师点评环节也是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针对一些典型的问题,教师可以对思路、方法和技巧进行集中性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特别对一些重要性的题目或学生错误率集中的题目,进行加强性的讲解。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讲解之后还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自我消化和整理。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反思巩固,这一点在复习教学中也很重要。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对复习过程进行反思,对复习课上的系统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在下次复习时注意进行改进。教师还可以安排一定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针对错题进行复习

教案在复习课上要特别注意学生平时出错的题,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复习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教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汇总、分类和总结,然后进行集中性的错题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不再犯此类错误。

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类题目中,许多学生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错题进行搜集和汇总,然后对出错的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一些因为审题或者计算出错的题,教师只要进行强调就可以;对于因为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这类的错误,教师要作为教学的重点,带领学生进行归纳和分析,让学生明白哪里出错了,错在哪了,正确的方法是什么,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要避免错误的出现。

在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当学生遇到难懂的问题时,教师要给出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掌握这类问题的思路和解法。教师可以提出重点和关键点,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习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和练习。

四、精心组织科学探究活动

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

第6篇

中考化学复习面临着时间短、任务多、要求高等诸多问题,如何上好复习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是中考复习前必须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高效诊断,对症下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采用不同的方式,了解学生存在哪些知识上的缺陷、思维上的困惑,从而确定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并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

(1)课堂微调查 课堂上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种解题方法即时展开调查,可以迅速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2)作业批改情况记载分析 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记载,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设计有针对性的限时训练,摸底分析

(4)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面谈等

2.合理设计诊断性试题

(1)中考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内容。对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分类、气体的制取、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的性质以及活动顺序表的运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溶液的质量分数、燃料的燃烧与利用等作为选题的重点素材。设计时将试题素材与生活、科学、社会联系紧密,将“双基”置于新的背景下设问,将基础知识与鲜活的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2)平时训练中出错率较高的容易题,题目的类型具有代表性,可以引发学生深入研究,举一反三。

(3)出错率较高,分析后学生在解题思路上仍存在模糊认识的中等题。

3.学生的自我诊断

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化学学习的问题所在,要善于找到自己的病因所在。

一是查漏补缺,找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不会的解题方法。如害怕哪一类题目,不会不懂就是缺漏,首先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能准确描述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到或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消错灭误,从做错的题目,失误的题目中寻找错源,会而做错,粗心而误。通过对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错例收集、归类、反思、剖析对照得出正确的规律及解题方法。

4.应对措施

(1)精选5道题,力求做到一题一思、一题一启,通一道连一串,熟一类带一批。以初中阶段化学计算较为复杂的主题“有关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例。先把以前在练习与考试过程中“有关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面做错的题进行搜集与汇总,然后对错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把其中属于审题不清、计算错误等由于粗心大意等非知识性原因造成的错题先剔除,然后对剩余的错题再进行分析,可主要从习题的条件、习题的设问、相似类型习题解题的思路、解题的过程等若干方面进行比较归类,从而寻找形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如结合习题的条件与解题过程,体验固体与溶液反应时求生成物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解题思路:纯净的固体与溶液反应、含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的固体与溶液反应、含杂质(杂质与生成物相同)的固体与溶液反应三种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考试前还可将有自身特点的易错习题集做好资源,举一反三。

(2)变式训练,拓展思维。如反应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最常见的装置会不会,复杂的装置会不会。不同的检查方法会不会。可以结合下图思维模式进行训练:

二、注重科学探究,体现方法与能力,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如酸碱盐性质的复习:设计的教学情境为:熟鸡蛋加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滴入A(石蕊)B(氢氧化钠溶液)C(稀盐酸),请学生认真观察、描述现象;提出探究的话题:A、B、C分别是什么物质?鸡蛋为什么会上浮?废液怎么处理?在系列问题的讨论中构建知识网络。整个流程从教学情境到核心问题到学生探究活动,最终构建知识网络。复习中除了采用探究实验,还可以交替使用激趣实验、变式实验、问题实验等来创设情境,如在浓盐酸、浓硫酸复习中,设计下列实验:将pH试纸放在浓盐酸、浓硫酸试剂瓶口,观察并解释现象;将浓硫酸滴在pH试纸上观察并解释现象。

三、重视数据分析,提高复习指向性

复习过程中,一定会进行阶段性检测,检测结束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优劣,对检测功能的发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体分析,找差距。通过对数据非常全面、客观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差距,为教学提供参考。如我校化学组对上一届学生期末考试数据做了分析后发现,化学用语部分与兄弟学校存在明显的差距,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对化学的学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局部分析,求突破。从期末考试数据来看,找出得分率普遍偏低的题型,如学生读题把握不住

关键词 ,稍有变化,容易掉入陷阱类的、非选择题部分推断题找不准题眼的,究其原因,还是跟复习策略有相当大的关系。

个体分析,促增长。针对班级个体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如知识点的缺失、解题方法与能力不足、解题习惯较差等;从教师层面分析同样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指明方向。建立解题模型有利于提升解题能力。如涉及宏观、微观、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解题模型,将微观粒子用化学式表示,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进行相关判断。

四、注重细节,降低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

复习时,要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对试题中的关键字、

关键词 、关键句作好标记,从而帮助理解题意,要把每次测试模拟为中考,做到审题细心、格式规范、运算准确。

1.审题时抓不准

关键词

如排列顺序时要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注意题干中“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限制条件。注意要求写什么:“名称”、“化学式”,还是“化学方程式”。序号还是符号等,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两种不同要求。注意符号表示时,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不要混淆。要注意试题中小括号内的内容,学会使用标签中的有效数据(如加碘盐中含碘:20mg/kg)。

2.答题时答非所问

如区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是 。如果写“肥皂水”就不得分。注意是写方法还是写用品。再如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按要求作答,书写中的错别字(如水槽、锥形瓶、长颈漏斗、过滤、浑浊、反应),答题不到位,表述不到点。回答问题不完整,语言陈述不科学、不简捷(如雾、烟 淡蓝 蓝紫)。回答题目,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到位到点,如涉及原理或思想,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否则劳而无功,答却不得分。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新课程 错题集

九年级化学的一大特点是:知识点多而散,内容繁杂。这一特点使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知识难以掌握,方法难以寻找,学习的兴趣难以提高。因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技巧,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乃成为摆在农村化学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让学生构建化学错题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和有效的利用化学错题集呢?下面我谈以下几点:

1.构建化学错题集的原因

首先,错题集是对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些错误就让它放在卷子上不也一样吗?将来看卷子就是了。其实,不然。当我们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尤其是当我们对错误进行了总结之后。比如:我们将化学错题集上的问题总揽一下,可能很容易就发现,一遇到化学用语、有关溶液的计算和酸碱盐的问题时,自己就很容易出错,那么,我们在这部分的基础方面就需要下点功夫了!

其次,很多学习比较浮躁的同学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但是,认识往往不是很深。有时,即使让他马上重新做一遍,可能还是拿不到满分,其关键是步骤和过程。这时,建立错题集,将错题抄录下来,并重新分步解出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而且能够起到巩固作用。

2.构建错题集的方法

2.1 选题。构建错题集的关键在于选题,并非是把所错的题目通通记录下来,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 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和容易忘的知识点。

2.1.2 记下联想到的知识。复习时,看到某一个知识点,你可能会联想到曾经做过的一道与该知识点紧密相关的习题。这时要把该知识点和与之相关的题记下来。

2.1.3 记下规律性的知识。如: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元素周期表的变化规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等等。这是记的重点,即使会了,也要整理一下。

2.1.4 记下特殊的知识。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规律好记,但特例就容易忘。如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金属的锈蚀、氢氧化钙的溶解度等等。

2.1.5 错题集上也可以记载一些非常典型、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优秀习题。

2.2 根据不同的错题特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2.2.1 尚未理解、掌握的。这类习题往往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弄清题意,找到解题关键、理清解题思路、原则、方法等。然后在习题旁注明简要解题过程或关键。但更为重要是从解题过程中出的解题规律,也应收录在集,以达到举一反三。

2.2.2 特别易错题。这类题关键是如何抓住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学生心理上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如急噪心理、恐惧心理、失落心理、标尺心理等等,在以后的学习中如何避免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2.3 难记题。这类题型往往需要学生及时总结并不断补充。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如何从外界获得信息、整理信息,其次要指导学生把看似乱如麻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发展能力。同时注意应用一些记忆技巧:韵语记忆法、分类记忆法等。

同时当老师讲解出正确答案时,要学会用不同颜色的笔随着老师的讲解,在原题下面空白处记下自已没有做出来或做错的原因分析,最后按老师讲的正确思路,一步一步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用另一色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并定期所犯错误进行归类整理,把它们分成知识型错误、思维方法型错误、运算错误等几部分。这个过程是我们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牢固。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解绝问题的方法及技巧,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通过构建错题集确实能够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的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学习观。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己学习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错题集的建立

错题集有四种不同的类型,一是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二是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章节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四是活页型.建立好“错题集”,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错题本的选择

有一定厚度,最好统一.

2.选择纠错的重点

要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错题整理应该有的放矢,对于一些简单错误,在试卷上订正就可以了.学生应对那些规律方法性比较强,又易出错的知识点和容易思维阻塞的知识点等进行整理.

3.明确纠错方法

(1)错题抄写(可剪辑)

(2)错解标注(可剪辑)

(3)列出考查知识点(明确错题的考点)

(4)错因分析:如, “理解错误”、“审题马虎”等.用红笔标注,找出知识的盲点.

(5)正解应该怎样做?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及依据原理.

(6)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对比归纳,思路求异,列出解题注意点.

(7)同类练习:链接相关知识点,一题多变,思维发散.

4.错题整理的要求

在时间上要求要及时,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能及时订正,及时反馈,如果拖延很长时间订正就没有意义.另外,形式上也有统一的要求,如,用红笔记录错误的答案,让它突出来,这样学生以后看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注意,然后在错题的后面必须注明错误的原因,掌握了自己犯错的类型,就为防犯错误做好准备.在错题的后面再用蓝色的笔写上正确而又规范的答案.

笔者认为错题本不能仅整理错题,凡是有价值的都应该记录下来.化学的概念比较多,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抄下来,如,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分子和原子以及元素的区别等;还有初中化学推断题比较难,突破口是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如,氧化铜是黑色,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的,遇碱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物质可能是含铵根离子的盐等,这些都可写在错题本上,便于考试之前的复习.其次,平时遇到了典型题,也应该抄上去,因为我们光靠错的题是不足的,有些资料上的典型题可以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因为考试之前你不可能有时间去翻看每本资料的.错题集建立以后,要充分利用,定期翻看,及时增补.这样一学年下来,中考之前对化学的复习就得心应手了,化学中考成绩必然提高.

二、错题集的使用

1.定期翻看.错题集建立以后,要充分利用,定期翻看.时间间隔自己决定,比如一周,也可以两周或一个月,或学完书本的每一章节等,要把错题集成为学生反思的重要材料,尤其在考试之前更应该把错题集翻出来看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还要同时翻看课本中的相应内容,对照复习,这样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

2.学会整理.将各种错误的类型分类归纳,进行思维重组,重新认识.复习时对完全弄懂、彻底掌握的题划掉,再看的时候可以略过这些做了标记的题目,避免耽误时间.还没有明白的题做上标记,及时请教教师和学生,作为以后复习的重点对象.长此以往可以进行二轮、三轮甚至多次的“筛选”,直至这些题目你完全掌握.

3.相互交流、经常反思.由于基础不同,各位学生所建立的错题集也不同.通过交流,学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错误是难免的,但出现错误是有原因的,有原因的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要在错题中找到自己出错的规律性的东西.

第9篇

一、化学导学案的有效性

1.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意识

学案中设置“实验或问题探究”“情景引入”等环节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求知的欲望,增强其自学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铁及其化合物性质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情景引入”环节中我们设计了如下一段材料:李明同学的一块浴巾,从铁质晾衣架上收回时,斑斑锈迹,用什么方法可以帮他洗干净?学生设计有用洗衣粉的,也有用“84”的等,但实验结果却表明两种方法均不成功。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由此引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学案为载体的教学,对学生的学法有指导作用,从而使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例如,设计学案时,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学什么,以什么方式学,学多长时间,通过“学案”的引导,学生可看书、察图、查资料,也可讨论、操作等,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精讲点拨,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让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加深了影响,强化了应用,最终将变“学会”为“会学”。

二、化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实施

1.学案的编制

编写学案前,要认真分析、研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编制学案时,问题要有浅入深,步步诱导,巧设趣味。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很好激发,非智力因素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与效益才能最大提升。

(1)基础自学部分

编制自学部分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现有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如分析出简单、易懂部分,可提出阅读、识记、练习等要求,并将其内容习题化、具体化,针对性地编制。

(2)思考与探究部分

学生在质疑、释疑中,兴趣才能调动起来。学案中,巧设趣味比平铺直叙地引出问题效果要好,因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质疑;“梯度式”比“悬崖式”地引出问题效果要好,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觉到探究知识的乐趣。所以思考与探究部分,我们要花费时间,精心设制,可以以问题形式来激活学生对相关旧知识的回忆,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留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潜质能力。

(3)跟踪训练部分

跟踪训练部分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检测、巩固和加深,也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的有利证据,设置时可分基础部分和拔高部分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设置跟踪练习题时要慎重,有针对性地选择,题目的长度与难度要适宜,选择题的比例要控制。

(4)自我整理部分

自我整理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概括、归纳,设计时要根据学习内容灵活选用方式、方法,可以是复述式、问题式、图表式,也可以是练习式、口诀式等;还可以是教师引导,也可以学生分享收获,总之,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学案”设计一定要突出一个“导”字,强调怎样设计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怎样设计才能引起质疑,刺激思维?怎样设计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思维训练的主线?

2.学案的实施

“学案导学”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能力培养才是主攻方向。所以操作方式常常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学案设计具体环节就是:学案自学、以案导学、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四个环节。

(1)学案自学

课前或自习时,教师分发 “学案”,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把握学习主线,准备学习资料,查询疑惑等。“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对学生的预习、自学,能起到“导学”,并且可让学生步步深入,有的放矢。

学生自学时,教师可适时、适当引导,培养自学的方法与能力。引导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略读,哪些内容需注意知识的联系,哪些内容需理解教材方可解答等。第二,要求学生记录存在的问题。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同时教师要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预习情况。

(2) 以案导学

上课时,教师根据学案自学的情况,恰当引入课题或直接引入课题,依据学案自学部分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必要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引入,目的是降低难度,将所学知识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知识网络。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释疑的,除一些特别之外(新原理与新方法由教师点拨),可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但合作过程要严加监控,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合作与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搜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和困难等。对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加以引导,再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及时汇总、引导,可推荐能者演示、讲解,或降低难度,重新设置问题,也可教师精讲点拨等,讲学生不懂的、有疑的、拓展的或拔高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4)巩固练习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识,形成熟练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它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向教师反馈课堂实施效果,以便教师发现问题,进行正确评价,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三、化学导学案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化学导学案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学生的提问也常是就题论题。但经过长时间使用化学 “导学案”, 发现:

1.学生体验到了自学的快乐,激发了的学习兴趣,表现更加自信了;

2.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班级更加和谐了;

3.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敢说会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