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工程运营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预应力管桩
1 预应力管桩原理及特点
预应力管桩是由预应力技术和离心镧管技术相结台而产生的,按照预应力张拉工艺可以将预应力管桩分为后张法预应力臂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也被称为大直径预应力管桩。桩身采用的是后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一辊压一振动两者的复合而形成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采用的是先张法预应力工艺以及离心成型制成的一种空心圆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包括桩身、预应力钥筋、箍筋、端头板以及钢套箍等部分组成。在一般的工程结构当中,常常采用的是在地表建造的浅基础,但是当地基土是比较厚的软土层,而且建筑物荷载较大或者对变形以及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的时候,常常采用的是深基础。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就是桩基础,桩基础通常是由桩顶承台将若干根桩联成一体,然后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传递给桩周土或传递给端承桩。
与其它的桩型相比,预应力管桩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拥有稳定可靠的质量。预应力管桩是专业的厂家生产的,并且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工艺,使混凝土经过离心脱水后密实成型,经过常压和高压这两次蒸汽养护而制成的一种细长空心等截面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而且是在专业的工厂的流水线上预制生产的,施工质量得到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非常稳定而且可靠。
(2)其应用范围较广,工程的适应性比较强。预应力管桩有不同的规格、长度可以去选择,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对桩端持力层起伏变化大的地质条件适应性是非常强。同时,桩身的抗裂性能也比较好,耐锤击,土层的穿透力也很强,而且可以采用不同的沉桩工艺来进行施工。
(3)抗弯以及抗拉的性能比较好。因为预应力管桩桩身砼的强度很高,同时又加上使用了高强度以及低松驰率的预应力专用钢筋,所以使得桩身具有较高的有效预压力(5~8MPa),因此预应力管桩具有非常大的抗弯以及抗拉能力。
(4)其耐久性非常好,预应力管桩采用的是高速离心成型工艺(离心加速度高达30~35g)以及高温高压(压力106Pa;温度180℃)蒸汽养护而成,因此其桩身的混凝土密实性非常好,它的抗渗性、抗硫酸盐腐蚀性和耐碳化性都比普通的砼高。
(5)单桩的承载力非常高,其单位承载力的价格也比较便宜。预应力管桩它的桩身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80,具有非常高强的性能,它的单位承载力的造价也都比预制混凝土方桩以及钻孔灌注桩低。
(6)施工的速度比较快,而且工期比较短。预应力管桩一般都是在专业工厂中预制生产的,施工前期准备的时间比较短,一般能缩短1~2个月的工期。7.其对施工场地的要求不高,施工的现场不需要另外预制场地,没有砂石、水泥,没有泥浆的污染,对于施工场地比较狭窄的工程都是特别适用的。
2 施工流程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流程如下:(1)场地的前期准备(2)施工测量放样并布置好桩位(3)施工管桩机械就位以及安装(4)起吊管桩及时就位(5)开始压桩或者锤击施工(6)接桩(7)压桩直至设计深度(8)在(3)―(7)的过程中做好压桩记录(9)机具移位,重复(3)―(8),下一根管桩施工。
3 软基处理中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
软基处理中预应力管桩主要施工技术如下:
(1)桩位放样的时候,组织专职的测量工作人员,同时作好测量放线,对桩的垂直度要用经纬仪进行双向校正,并且对于压桩要进行全过程的观测。首先作基础轴线桩,然后作桩位桩(样桩);等到基础轴线桩和样桩定位之后再将其打入地下,之后再样桩的周围撤上白灰,作为标志,方便压桩的时候进行查找。桩位的放样允许有较小的偏差,应当要符合排桩≤10mm,群桩≤20mm。等到轴线桩和样桩都放完之后,首先要先进行自检,等到自检合格之后再由工程师来进行复查,只有复查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2)按照施工方案中的压桩的顺序将静压桩机移到桩位上,并将其对准孔位。将预应力管桩吊到静压桩机的夹具当中,并且要对准桩位,将其夹紧后再将桩尖放入土中。等将桩尖插入到桩位之后,然后移动静压桩机来调节垂直度,一般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当超过O.5%。等到符合要求之后,再使静压桩机处在稳定的状态。
(3)等到第一节桩压到距离地面大约lm左右时进行接桩,然后起吊第二节桩,将第二节桩吊到蘸压摭夹具中,将其下端对准然后打入土中的第二节桩顶。垂直度进行校正之后,应当首先将其四周点焊圃定,然后对称焊接,并且要确保焊缝质薰以及设计的尺寸,焊条的质量也应当符合设计的要求,焊接的表面也应当徽好防腐处理。
(4)送桩的时后,要将送桩器放在被送的桩磺上。送桩的中心线和桩身是吻合一致的才可以送桩。将桩送到要求的深度之后,然后停止送桩,再用水准仪溯好桩顶标高之后再将送桩器。送桩留下的桩孔应当被覆盖掉。
(5)压桩的过程应当连续进行,在压桩的过程中要认真的记录桩入土的深度和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判断桩的质量,当压力表读数突然上升或者突然下降时,要立即停机然后对照地质资科进行分析,判断看是否遇到漳碍或者产生断桩现象等等。
(6)接桩的过程中,两节桩应当是在同一条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当是平整服贴的;焊接时应当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焊接层数不能够少于两层,焊缝应当饱满而且是连续的;焊缝的冷却应当让其自然冷却,时间不应该少于8分钟,严禁直接用水冷却或者刚焊好就直接打。7.施工过程中应当密切的关注压桩的压力表变化,确保工程的质量。按标高控制的桩,桩顶允许有偏差:t=50mm。压桩的时候压力不能够超过桩身本身的强度,桩顶的标高要随时用水准仪进行核验。
4 软地基处理中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预应力管桩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施工之前应当进行压桩试验,确定终止时的压桩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系数,并且要验证与设计是否相符合,以终止时的压桩力进行初步判断单桩极限承载力是否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然后下发作业指导书。
(2)为了避免挤土效应以及振动影响,应当做到严格控制压桩的速度,一般应当控制在1m/min左右;并且要制定有效的沉桩流水路线,根据桩的入土深度,采取先长后短和先高后低的顺序来进行施工。
(3)施工地点的场地应当是平整坚硬的,在较软的场地中应当适当的铺设道渣,不能使桩机在打桩的过程中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进而产生斜桩。当遇到障碍物的时候,应当要及时的排除之后再进行沉桩;沉桩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垂直的地方应当及时的进行纠正,必要的时候应当直接把桩拔出然后重新打,当桩进入一定深度之后,就不要采用移动机架来进行校正了,以免发生断桩,应当采取其他的措施。
(4)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形成的主体,它要对工程质量负全面的责任。施工单位应当要设立专门的主管质量的副总经理,然后协助最高管理者来加强质量的管理。同时也要建立质量管理的职能机构,来监督各级施工组织并加强质量管理。
(5)施工单位应当要建立非常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也要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其中应该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手册以及操作规程。体系文件是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应当组织全体的职工认真学习然后讨论,要全面贯彻落实文件内容,使人人都能够重视工程质量。
(6)按照工程质量计划来实施过程控制,前后工序之间应当有交接确认制度。关键是质量控制点应当实行施工质量认可签字制度,只有当上一道工序得到质量认可并且签字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果在现场就发现有不合格或不符合规程的作业,或者是不能保证质量的操作方法、手段和措施,质量监督人员可以当场行使否决权,并及时通知其弥补、停工或者返工。
5 结束语
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在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的探讨然后将其解决。由于静压预应力管桩应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要通过生产、设计、施工以及检测验收等各环节,同时也要加强对它的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克服上述这些质量缺陷而得到逐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晓华.预应力管桩质量通病及防治[J].建筑技术开发,2002.
关键词:预应力管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安全措施
引 言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楼盘开盘,人们在购买楼房的过程中,不仅观注重楼的外表与面积,还会注意到这幢楼是否足够的安全,为了有效的控制建筑的安全与质量,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这一方面的法律,而预应力管桩在运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严格有效的监控,这样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1 什么是预应力管庄及预应力管庄的特点
预应力管桩是离心混凝土管,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并且采用预应力的技术与离心闸管技术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施工技术,它在高层的建筑领域及桥梁的领域有显着的应用。预应力管庄自身具有很多的特点,例如:质量好、强度大、污染小、穿透力强以及施工时快捷方便等优点。与其它的管桩相比,预应力管桩也具有一下的优点:
(1)质量稳定可靠:预应力管桩一般由专门厂家生产,通常是离心混凝土管,而且采用蒸汽养护。它是在专门的生产上面进行预制生产,其生产的质量经过了严格的把关和检测,因此才能对其质量有所保证。
(2)施工快捷迅速:因为预应力管桩是由专门的厂家生产,所以就不存在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从而它的工期就能大大的缩减。
(3)效费比比较高:由于是专门的生产,所以它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并且,工厂对于它的定价要求也比较合理。
(4)能穿越较深的土层:预应力管桩具有很高的硬度,因此可以用专门的打桩机械而不会使它损坏,可以穿越较厚的土层。
(5)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预应力管桩具有不同的大小,不同的形状以及不同的长度,因此它的适用范围比较广。
2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方法有静压法和锤击法两种,它的施工流程为,前期的施工准备施工的测量过程中的放置线位预应力管庄的桩基就位对管桩的起吊以及就位压桩用电焊进行接桩的工作焊接质量的检测及标定压桩,直至以前设计的深度对整个管庄的质量检测制作模板,进行安装混凝土的浇灌与养护工程完成后的检验。施工技术如下:
(1)施工前的准备:在施工前要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分的功能,以确保它在正常的状态下工作,检测外观的质量,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伤,并且要由专业的人员标定出场地的桩位,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
(2)桩位的放置:施工过程中,桩位的放置必须进行严格的设计以及在施工现场确定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一般采用全站仪和经纬仪进行对桩位的确定。
(3)压桩的过程:压桩机械准备好后,将它移动到准备好的桩位点,然后对桩身进行起吊操作,将其移动到装机中,然后调节平衡使其对应,最后用经纬仪对垂直度的核查,开启压桩机械,进行压装操作,并记录压桩时间及压力表的读数,在压桩过程中,其速度要保持一定并且经行要连续压桩。
(4)对垂直度的控制:在放置经纬仪时要保证与装机的正面和侧面九十度的正角。
(5)送桩的过程:在进行送桩之前,应该运用水准仪对地面的标高进行检测,并且在送桩杆上进行相应的标记,而且要在送桩的过程中也要桩进行实时的检测,在送桩时送桩器应该与桩进行匹配,在送桩机器与桩之间也要加一定的物质,例如是具有弹性的垫子,其厚度应该不小于60mm。并且在送桩的工程中也要经常的对机垫进行检测与换新,以免对整个送桩过程产生不好的影响。
(6)管桩的堆放:在现场堆放时,堆放的场地应该平整、坚实,偏差不应该超过20mm并且在柴油打桩机的旁单层堆放时,需要设置支垫。在静态打桩机十五厘米以上堆放时,不应超过四层。
(7)桩帽的施工过程:在管桩施工之后,如果可以进行桩帽的施工,就要对桩帽进行施工,根据桩帽的尺寸进行挖土操作。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清洗操作,在清理干净之后用喷水的方式对桩内部机抗的底部进行润湿操作。
3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最常见的检测方法有静载检测和低应变检测,静载检测是检测承受力,低应变检测是检测桩身的完整性。施工检测时主要检测的方面是材料的质量,管桩长度的检测,沉桩的位置是否到位,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后的检测和检测技术等等。
(1)原材料的检测:预应力管桩在使用前应该进行质量的检测,有缺陷的放弃使用,预应力管桩脱模放置后即可进行在厂内的吊运。
(2)沉桩位置是否到位的检测:要选择适合型号的打桩机械进行打桩,以防止锤体的质量满足不了所需要的要求。在对硬土层进行打桩时,应控制打桩时的时间,以免使摩擦力增大,打桩将变得更加困难。碰到障碍物时,若障碍物比较浅,可以将桩,然后清除障碍物后把坑填平压实,再进行沉桩。若障碍物比较深无法处理时,应及时与负责单位进行协商并找出办法。
(3)管桩的长度的检测:用油漆在管桩的端部标记处位置和长度,并且在桩身上做出一米的长度标记,在压后面的桩位时要检查一下它的前一个桩的桩位偏置的情况,在结束之后,再检查打入的深度,并且记录每一个桩实际测量的深度。
(4)施工过程时的检测:在管桩的起吊过程中,检测场地的坚实成度以及起吊的方法是否正确,检测管桩桩身垂直的成度,焊接的质量,在送桩过程中,检测送桩的深度是否达到预计要求同时检查桩头标高是否达到要求等。若在打桩过程中出现不能连续的贯入,桩头或者桩身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时,应该停止打桩,并且要查明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
(5)施工完成后的检测:在施工完成后,应该小心保护高出地面的桩头,防止由于某些原因使桩头损坏。在挖掘过程中,应该控制入土的深度,打桩结束后应进行检测,若符合要求则进行下一道工序。
(6)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制:施工单位应规定的质量来进行对工程进行实施,而不是为了快速的完成而偷工减料,应该在每一道质量监督认可上签字,只有上一道施工工序达到施工的预测质量时,方可对下一道工序进行施工。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发生质量满足不了要求时,就必须对其进行停工处理,并且采取一些列的方法和措施和对其进行弥补,严重者直接停工或返工。
4 安全措施
(1)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没有工伤事件、无重大机械事件、无火灾事件的发生等,那么就需要要求对施工人员做相应的教育工作,并且严格的执行安全行为规范的内容,坚持员工执证上岗,并且要安排单一的工作岗位,不要随意攒动员工的岗位。
(2)要及时进行检查,做到问题及时的发现并且解决。
(3)要对机械及时的保养及检查,检查装机的各个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且做好交接准备,如有损坏要及时的修复和替换。
(4)施工现场的各种设备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加强对机械设备运行安全的管理,以保证人身安全。
5 结束语
在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中,预应力管桩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在施工和设计时仍然会出现许多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细小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全面并且做好防护措施,以提高建筑的安全程度。
参考文献
[1]范茂林.软土地基处理中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探讨[J].赤子(中旬),2014,12(24):174~178.
[2]王银霞.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长春地区的适宜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12(24):153~157.
[3]傅建舟.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纠偏补强与施工质量控制[D].浙江大学,2008,12(24):152~156.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 绿色建筑供应链 政府作用
近年来,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作用愈加凸显。但我们在看到其带来的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隐藏在其背后的危机。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已从1995年的11%提高到2006年的27.5%,而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建筑消耗的水泥、玻璃、钢材分别占全球的40%、45%、35%。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规模还在不断增大,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有20亿平方米,而这其中95%都是高能耗建筑。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我国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我国建筑行业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状态。所以在建筑行业推行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一、绿色建筑供应链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是供应链概念的拓展和延伸,是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综合考虑资源配置效率和环境影响的现代管理模式,其概念最初由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于1996年提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在我国建筑行业推行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绿色建筑供应链的概念目前没有权威统一的定义,综合前人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成果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本文认为: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从业主或客户的需求出发,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材料供应商、施工方、设计方、建设单位等企业和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使从建筑设计、原料采购,施工建造到交付使用整个供应链过程,达到经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三者协调统一的现代管理模式。
二、绿色建筑供应链形成的障碍
目前的市场状况和建筑行业所固有的特点决定绿色建筑供应链在自发状态下不易形成。
1.从成本的角度分析。企业的绿色活动建立在采用新材料、使用先进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客观上要求企业不断创新,生产过程中要求企业采取环保措置,势必加大企业的研发成本。此外,建筑产品与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相比,其生产地点固定,设计过程受当地气候、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特点。因此建筑产品不易实现规模生产,规模成本优势不明显。
2.从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分析。(1)建筑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合作伙伴具有“绿色意识”,缩小了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的选择范围,使企业面临失去潜在低成本合作伙伴的可能。(2)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大都受到招投标的限制,致使建筑企业间的合作多是短期利益的集合,因此不易达成信息共享、风险同担的利益共同体。此外各节点企业所处阶段的不同和经营理念的差异,使绿色建筑供应链的实施过程中不易集成管理。所以自发状态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不易形成且缺乏稳定性。
3.从供应链协调管理及利益分配的角度分析。(1)绿色建筑供应链运营目标除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要求、提高供应链整体收益等,整个运营过程还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解决生产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性问题。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除了协调与上下企业的关系,还涉及到绿色回收商、政府相关部门等,增大了协调的深度和广度。(2)虽然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使整体供应链企业效益得到提高。但由于个体理性的存在,合作的本质目标仍是为了提高各成员的自身收益。但企业的绿色活动客观上减少了收益。虽然企业实施绿色活动有给链上各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潜力,但最终直接受益者却是终端企业和消费者,因此一些企业缺乏实施绿色活动的动力。
4.从风险的角度考虑。业主、顾客对建筑产品的工期大都有严格的要求。建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多的复杂系统,而绿色建筑供应链是由相对独立的各利益集团的集成,一旦链上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致使整条供应链无法运作,进而造成工期延后,致使整个供应链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所以绿色建筑供应链也是一个风险极大且极其复杂的系统。
5.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近年来,绿色活动和绿色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和青睐。但是由于我国市场制度还不健全,面对真假绿色产品充斥市场的局面,很多消费者受鉴别能力和鉴别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出判断,因而影响绿色产品市场的开拓,进而阻碍了绿色活动的开展。
三、绿色建筑供应链形成的动力机制
法规是企业开展环境管理最主要的压力,国家和地方法规是影响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因素和主要驱动力。朱庆华在《影响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在基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再次论证了政府法规是制约我国绿色供应链形成和发展的最大因素的结论。
政府相关部门具有制定法律法规的权利,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可以成为推动绿色建筑供应链形成和发展的最有力的工具。因此本文将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动力机构和保障机构纳入绿色建筑供应链的形成、运作机制中。
此外,在绿色供应链实施的过程中还必须有一个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在整条供应链运作过程中既起媒介和桥梁的作用,又居于主导地位,这一点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由于将政府纳入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制中,在政府的刺激及顾客需求的牵引下,建设单位将在项目启动阶段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设计单位实施绿色设计,施工单位进行绿色施工,并进行绿色采购,因而建设单位起到核心企业的作用。
四、政府在绿色建筑供应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1.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严格限定企业的排污标准、资源消耗标准,对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加强审批限制。项目建设期间对排污超标、浪费资源、使用禁用材料等环境不友好企业,采取经济惩罚,并记录、备案并作为以后项目审批的影响因素。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做出贡献的环境友好型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激励和荣誉激励:增加贷款额、放宽贷款条件、减免相关税收、设立环境友好型企业奖、绿色模范企业奖等。这些激励措施必将奠定建设单位实施绿色建设并承担核心角色的信心和决心。
2.消费者作为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其对企业的绿色活动和终端产品的认可程度,将直接关系到项目最终的盈利与否。消费者偏好直接刺激建设单位的行为,消费者需求对绿色建筑供应链形成起到拉动作用。政府向消费者大力宣传绿色知识使其了解企业实施绿色活动的意义,引导消费者对绿色活动的认识和认可,这对供应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府作用下,消费者将是绿色活动实施的助推器。
在政府正负激励和消费者需求牵引的双重作用下,建设单位权衡利弊势必选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内部人员和上游其企业贯彻落实绿色活动。
五、核心企业作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的管理
1.绿色设计。建设单位为了更好的实施绿色建设,将要求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融入绿色理念。因为设计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使用原材料的种类、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手段、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绿色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效果。
为满足业主要求,设计方应从项目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考虑,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候、交通、地形、基础设施、人文景观等因地制宜,使建筑的功能与现有的资源、设施、环境特征有机结合,为建设和使用阶段达到资源利用节约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建筑功能最大化的目标提供前提和基础。在此阶段设计单位与业主要不断地沟通协调以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损失。
2.绿色采购。绿色采购对绿色建筑供应链的实现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一方面绿色材料的选取是实现绿色采购的前提,也是实现绿色建筑供应链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此阶段,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及时供应是整条供应链顺利运作的前提和基础。材料、设备的供应延迟将导致基于建筑过程的子供应链不能协调运作,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集成运作。因此必须加强对采购环节的控制管理。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材料、设备的选择范围随之扩大,为绿色采购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网上采购可以使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就材料供需信息与供应商及时进行沟通,这样既能给材料供应的准时性提供前提,又能有效减少现场库存带来的损耗和浪费。此外,对网上潜在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虚拟材料供应中心,能有效预防突发事件造成的材料供应延误或缺货所带来的损失。
材料和设备的运输过程也是造成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环节之一。为实现绿色采购目标,还要对运输过程中各物流环节从环境的角度进行优化控制,以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消耗最少化为目标,营造与环境共生、与社会和谐的物流系统。
3.绿色施工。为促使施工单位进行绿色施工,建设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量清单编制过程中,单独列出绿色施工的工程量清单并设定绿色施工措施费费率;其次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对企业实施绿色活动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上游企业进行绿色活动的主动性。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可派驻业主代表和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实施过程中的排污状况、资源消耗标准等进行检测、评估,严格监督绿色施工工作。在建设单位正负激励的双重作用下,施工单位进行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只有在全员共同参与下才能真正实现。所以首先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知识教育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绿色活动的意义;积极采用新技术,不断探索实施绿色活动方案,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采用循环节能技术充分利用雨水、二次水,减少水资源浪费;寻找替代品,尽量使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材料,减少废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减少、避免人身伤亡及火灾事件的发生;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要在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沟通协调,以减少施工方因理解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4.绿色交付、使用。绿色交付指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向建设单位按时移交质量合格、使用安全、手续齐全、场地清理稳妥的建筑产品。为确保建筑产品的绿色使用,工程竣工后相关人员对饮用水的水质和室内空气质量应进行检测。此外,在销售产品过程中,销售商应加强对绿色产品的宣传,使消费者了解某些非绿色材料和产品存在的潜在危害及其在使用过程中增加维修成本的可能,引导消费者从整个产品的寿命周期来看待产品的使用成本,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总结:政府参与作用下,以建设单位为核心企业,各节点企业积极参与的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将有机形成。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能在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资源、环境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 宇: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N],云南日报2006年
[2]张 涛 季建华 刘志刚:基于博弈论的绿色供应链减量化生产效率比较[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O7年,740-742
[3]Jian Cao,Gengui Zhou,Feng Tang.A Study on the RAP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6,344:816-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