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工程运营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预应力管桩
1 预应力管桩原理及特点
预应力管桩是由预应力技术和离心镧管技术相结台而产生的,按照预应力张拉工艺可以将预应力管桩分为后张法预应力臂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也被称为大直径预应力管桩。桩身采用的是后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一辊压一振动两者的复合而形成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采用的是先张法预应力工艺以及离心成型制成的一种空心圆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包括桩身、预应力钥筋、箍筋、端头板以及钢套箍等部分组成。在一般的工程结构当中,常常采用的是在地表建造的浅基础,但是当地基土是比较厚的软土层,而且建筑物荷载较大或者对变形以及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的时候,常常采用的是深基础。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就是桩基础,桩基础通常是由桩顶承台将若干根桩联成一体,然后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传递给桩周土或传递给端承桩。
与其它的桩型相比,预应力管桩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拥有稳定可靠的质量。预应力管桩是专业的厂家生产的,并且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工艺,使混凝土经过离心脱水后密实成型,经过常压和高压这两次蒸汽养护而制成的一种细长空心等截面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而且是在专业的工厂的流水线上预制生产的,施工质量得到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非常稳定而且可靠。
(2)其应用范围较广,工程的适应性比较强。预应力管桩有不同的规格、长度可以去选择,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对桩端持力层起伏变化大的地质条件适应性是非常强。同时,桩身的抗裂性能也比较好,耐锤击,土层的穿透力也很强,而且可以采用不同的沉桩工艺来进行施工。
(3)抗弯以及抗拉的性能比较好。因为预应力管桩桩身砼的强度很高,同时又加上使用了高强度以及低松驰率的预应力专用钢筋,所以使得桩身具有较高的有效预压力(5~8MPa),因此预应力管桩具有非常大的抗弯以及抗拉能力。
(4)其耐久性非常好,预应力管桩采用的是高速离心成型工艺(离心加速度高达30~35g)以及高温高压(压力106Pa;温度180℃)蒸汽养护而成,因此其桩身的混凝土密实性非常好,它的抗渗性、抗硫酸盐腐蚀性和耐碳化性都比普通的砼高。
(5)单桩的承载力非常高,其单位承载力的价格也比较便宜。预应力管桩它的桩身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80,具有非常高强的性能,它的单位承载力的造价也都比预制混凝土方桩以及钻孔灌注桩低。
(6)施工的速度比较快,而且工期比较短。预应力管桩一般都是在专业工厂中预制生产的,施工前期准备的时间比较短,一般能缩短1~2个月的工期。7.其对施工场地的要求不高,施工的现场不需要另外预制场地,没有砂石、水泥,没有泥浆的污染,对于施工场地比较狭窄的工程都是特别适用的。
2 施工流程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流程如下:(1)场地的前期准备(2)施工测量放样并布置好桩位(3)施工管桩机械就位以及安装(4)起吊管桩及时就位(5)开始压桩或者锤击施工(6)接桩(7)压桩直至设计深度(8)在(3)―(7)的过程中做好压桩记录(9)机具移位,重复(3)―(8),下一根管桩施工。
3 软基处理中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
软基处理中预应力管桩主要施工技术如下:
(1)桩位放样的时候,组织专职的测量工作人员,同时作好测量放线,对桩的垂直度要用经纬仪进行双向校正,并且对于压桩要进行全过程的观测。首先作基础轴线桩,然后作桩位桩(样桩);等到基础轴线桩和样桩定位之后再将其打入地下,之后再样桩的周围撤上白灰,作为标志,方便压桩的时候进行查找。桩位的放样允许有较小的偏差,应当要符合排桩≤10mm,群桩≤20mm。等到轴线桩和样桩都放完之后,首先要先进行自检,等到自检合格之后再由工程师来进行复查,只有复查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2)按照施工方案中的压桩的顺序将静压桩机移到桩位上,并将其对准孔位。将预应力管桩吊到静压桩机的夹具当中,并且要对准桩位,将其夹紧后再将桩尖放入土中。等将桩尖插入到桩位之后,然后移动静压桩机来调节垂直度,一般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当超过O.5%。等到符合要求之后,再使静压桩机处在稳定的状态。
(3)等到第一节桩压到距离地面大约lm左右时进行接桩,然后起吊第二节桩,将第二节桩吊到蘸压摭夹具中,将其下端对准然后打入土中的第二节桩顶。垂直度进行校正之后,应当首先将其四周点焊圃定,然后对称焊接,并且要确保焊缝质薰以及设计的尺寸,焊条的质量也应当符合设计的要求,焊接的表面也应当徽好防腐处理。
(4)送桩的时后,要将送桩器放在被送的桩磺上。送桩的中心线和桩身是吻合一致的才可以送桩。将桩送到要求的深度之后,然后停止送桩,再用水准仪溯好桩顶标高之后再将送桩器。送桩留下的桩孔应当被覆盖掉。
(5)压桩的过程应当连续进行,在压桩的过程中要认真的记录桩入土的深度和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判断桩的质量,当压力表读数突然上升或者突然下降时,要立即停机然后对照地质资科进行分析,判断看是否遇到漳碍或者产生断桩现象等等。
(6)接桩的过程中,两节桩应当是在同一条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当是平整服贴的;焊接时应当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焊接层数不能够少于两层,焊缝应当饱满而且是连续的;焊缝的冷却应当让其自然冷却,时间不应该少于8分钟,严禁直接用水冷却或者刚焊好就直接打。7.施工过程中应当密切的关注压桩的压力表变化,确保工程的质量。按标高控制的桩,桩顶允许有偏差:t=50mm。压桩的时候压力不能够超过桩身本身的强度,桩顶的标高要随时用水准仪进行核验。
4 软地基处理中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预应力管桩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施工之前应当进行压桩试验,确定终止时的压桩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系数,并且要验证与设计是否相符合,以终止时的压桩力进行初步判断单桩极限承载力是否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然后下发作业指导书。
(2)为了避免挤土效应以及振动影响,应当做到严格控制压桩的速度,一般应当控制在1m/min左右;并且要制定有效的沉桩流水路线,根据桩的入土深度,采取先长后短和先高后低的顺序来进行施工。
(3)施工地点的场地应当是平整坚硬的,在较软的场地中应当适当的铺设道渣,不能使桩机在打桩的过程中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进而产生斜桩。当遇到障碍物的时候,应当要及时的排除之后再进行沉桩;沉桩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垂直的地方应当及时的进行纠正,必要的时候应当直接把桩拔出然后重新打,当桩进入一定深度之后,就不要采用移动机架来进行校正了,以免发生断桩,应当采取其他的措施。
(4)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形成的主体,它要对工程质量负全面的责任。施工单位应当要设立专门的主管质量的副总经理,然后协助最高管理者来加强质量的管理。同时也要建立质量管理的职能机构,来监督各级施工组织并加强质量管理。
(5)施工单位应当要建立非常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也要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其中应该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手册以及操作规程。体系文件是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应当组织全体的职工认真学习然后讨论,要全面贯彻落实文件内容,使人人都能够重视工程质量。
(6)按照工程质量计划来实施过程控制,前后工序之间应当有交接确认制度。关键是质量控制点应当实行施工质量认可签字制度,只有当上一道工序得到质量认可并且签字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果在现场就发现有不合格或不符合规程的作业,或者是不能保证质量的操作方法、手段和措施,质量监督人员可以当场行使否决权,并及时通知其弥补、停工或者返工。
5 结束语
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在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的探讨然后将其解决。由于静压预应力管桩应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要通过生产、设计、施工以及检测验收等各环节,同时也要加强对它的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克服上述这些质量缺陷而得到逐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晓华.预应力管桩质量通病及防治[J].建筑技术开发,2002.
关键词:预应力管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安全措施
引 言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楼盘开盘,人们在购买楼房的过程中,不仅观注重楼的外表与面积,还会注意到这幢楼是否足够的安全,为了有效的控制建筑的安全与质量,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这一方面的法律,而预应力管桩在运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严格有效的监控,这样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1 什么是预应力管庄及预应力管庄的特点
预应力管桩是离心混凝土管,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并且采用预应力的技术与离心闸管技术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施工技术,它在高层的建筑领域及桥梁的领域有显着的应用。预应力管庄自身具有很多的特点,例如:质量好、强度大、污染小、穿透力强以及施工时快捷方便等优点。与其它的管桩相比,预应力管桩也具有一下的优点:
(1)质量稳定可靠:预应力管桩一般由专门厂家生产,通常是离心混凝土管,而且采用蒸汽养护。它是在专门的生产上面进行预制生产,其生产的质量经过了严格的把关和检测,因此才能对其质量有所保证。
(2)施工快捷迅速:因为预应力管桩是由专门的厂家生产,所以就不存在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从而它的工期就能大大的缩减。
(3)效费比比较高:由于是专门的生产,所以它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并且,工厂对于它的定价要求也比较合理。
(4)能穿越较深的土层:预应力管桩具有很高的硬度,因此可以用专门的打桩机械而不会使它损坏,可以穿越较厚的土层。
(5)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预应力管桩具有不同的大小,不同的形状以及不同的长度,因此它的适用范围比较广。
2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方法有静压法和锤击法两种,它的施工流程为,前期的施工准备施工的测量过程中的放置线位预应力管庄的桩基就位对管桩的起吊以及就位压桩用电焊进行接桩的工作焊接质量的检测及标定压桩,直至以前设计的深度对整个管庄的质量检测制作模板,进行安装混凝土的浇灌与养护工程完成后的检验。施工技术如下:
(1)施工前的准备:在施工前要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分的功能,以确保它在正常的状态下工作,检测外观的质量,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伤,并且要由专业的人员标定出场地的桩位,其偏差不得大于20mm。
(2)桩位的放置:施工过程中,桩位的放置必须进行严格的设计以及在施工现场确定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一般采用全站仪和经纬仪进行对桩位的确定。
(3)压桩的过程:压桩机械准备好后,将它移动到准备好的桩位点,然后对桩身进行起吊操作,将其移动到装机中,然后调节平衡使其对应,最后用经纬仪对垂直度的核查,开启压桩机械,进行压装操作,并记录压桩时间及压力表的读数,在压桩过程中,其速度要保持一定并且经行要连续压桩。
(4)对垂直度的控制:在放置经纬仪时要保证与装机的正面和侧面九十度的正角。
(5)送桩的过程:在进行送桩之前,应该运用水准仪对地面的标高进行检测,并且在送桩杆上进行相应的标记,而且要在送桩的过程中也要桩进行实时的检测,在送桩时送桩器应该与桩进行匹配,在送桩机器与桩之间也要加一定的物质,例如是具有弹性的垫子,其厚度应该不小于60mm。并且在送桩的工程中也要经常的对机垫进行检测与换新,以免对整个送桩过程产生不好的影响。
(6)管桩的堆放:在现场堆放时,堆放的场地应该平整、坚实,偏差不应该超过20mm并且在柴油打桩机的旁单层堆放时,需要设置支垫。在静态打桩机十五厘米以上堆放时,不应超过四层。
(7)桩帽的施工过程:在管桩施工之后,如果可以进行桩帽的施工,就要对桩帽进行施工,根据桩帽的尺寸进行挖土操作。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清洗操作,在清理干净之后用喷水的方式对桩内部机抗的底部进行润湿操作。
3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最常见的检测方法有静载检测和低应变检测,静载检测是检测承受力,低应变检测是检测桩身的完整性。施工检测时主要检测的方面是材料的质量,管桩长度的检测,沉桩的位置是否到位,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后的检测和检测技术等等。
(1)原材料的检测:预应力管桩在使用前应该进行质量的检测,有缺陷的放弃使用,预应力管桩脱模放置后即可进行在厂内的吊运。
(2)沉桩位置是否到位的检测:要选择适合型号的打桩机械进行打桩,以防止锤体的质量满足不了所需要的要求。在对硬土层进行打桩时,应控制打桩时的时间,以免使摩擦力增大,打桩将变得更加困难。碰到障碍物时,若障碍物比较浅,可以将桩,然后清除障碍物后把坑填平压实,再进行沉桩。若障碍物比较深无法处理时,应及时与负责单位进行协商并找出办法。
(3)管桩的长度的检测:用油漆在管桩的端部标记处位置和长度,并且在桩身上做出一米的长度标记,在压后面的桩位时要检查一下它的前一个桩的桩位偏置的情况,在结束之后,再检查打入的深度,并且记录每一个桩实际测量的深度。
(4)施工过程时的检测:在管桩的起吊过程中,检测场地的坚实成度以及起吊的方法是否正确,检测管桩桩身垂直的成度,焊接的质量,在送桩过程中,检测送桩的深度是否达到预计要求同时检查桩头标高是否达到要求等。若在打桩过程中出现不能连续的贯入,桩头或者桩身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时,应该停止打桩,并且要查明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
(5)施工完成后的检测:在施工完成后,应该小心保护高出地面的桩头,防止由于某些原因使桩头损坏。在挖掘过程中,应该控制入土的深度,打桩结束后应进行检测,若符合要求则进行下一道工序。
(6)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制:施工单位应规定的质量来进行对工程进行实施,而不是为了快速的完成而偷工减料,应该在每一道质量监督认可上签字,只有上一道施工工序达到施工的预测质量时,方可对下一道工序进行施工。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发生质量满足不了要求时,就必须对其进行停工处理,并且采取一些列的方法和措施和对其进行弥补,严重者直接停工或返工。
4 安全措施
(1)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没有工伤事件、无重大机械事件、无火灾事件的发生等,那么就需要要求对施工人员做相应的教育工作,并且严格的执行安全行为规范的内容,坚持员工执证上岗,并且要安排单一的工作岗位,不要随意攒动员工的岗位。
(2)要及时进行检查,做到问题及时的发现并且解决。
(3)要对机械及时的保养及检查,检查装机的各个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且做好交接准备,如有损坏要及时的修复和替换。
(4)施工现场的各种设备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加强对机械设备运行安全的管理,以保证人身安全。
5 结束语
在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中,预应力管桩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在施工和设计时仍然会出现许多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细小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全面并且做好防护措施,以提高建筑的安全程度。
参考文献
[1]范茂林.软土地基处理中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探讨[J].赤子(中旬),2014,12(24):174~178.
[2]王银霞.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长春地区的适宜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12(24):153~157.
[3]傅建舟.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纠偏补强与施工质量控制[D].浙江大学,2008,12(24):152~156.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 绿色建筑供应链 政府作用
近年来,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作用愈加凸显。但我们在看到其带来的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隐藏在其背后的危机。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已从1995年的11%提高到2006年的27.5%,而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建筑消耗的水泥、玻璃、钢材分别占全球的40%、45%、35%。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规模还在不断增大,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有20亿平方米,而这其中95%都是高能耗建筑。预计到 2020 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我国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我国建筑行业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状态。所以在建筑行业推行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一、绿色建筑供应链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是供应链概念的拓展和延伸,是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综合考虑资源配置效率和环境影响的现代管理模式,其概念最初由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于1996年提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在我国建筑行业推行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绿色建筑供应链的概念目前没有权威统一的定义,综合前人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成果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本文认为: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从业主或客户的需求出发,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材料供应商、施工方、设计方、建设单位等企业和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使从建筑设计、原料采购,施工建造到交付使用整个供应链过程,达到经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三者协调统一的现代管理模式。
二、绿色建筑供应链形成的障碍
目前的市场状况和建筑行业所固有的特点决定绿色建筑供应链在自发状态下不易形成。
1.从成本的角度分析。企业的绿色活动建立在采用新材料、使用先进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客观上要求企业不断创新,生产过程中要求企业采取环保措置,势必加大企业的研发成本。此外,建筑产品与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相比,其生产地点固定,设计过程受当地气候、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特点。因此建筑产品不易实现规模生产,规模成本优势不明显。
2.从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分析。(1)建筑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合作伙伴具有“绿色意识”,缩小了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的选择范围,使企业面临失去潜在低成本合作伙伴的可能。(2)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大都受到招投标的限制,致使建筑企业间的合作多是短期利益的集合,因此不易达成信息共享、风险同担的利益共同体。此外各节点企业所处阶段的不同和经营理念的差异,使绿色建筑供应链的实施过程中不易集成管理。所以自发状态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不易形成且缺乏稳定性。
3.从供应链协调管理及利益分配的角度分析。(1)绿色建筑供应链运营目标除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要求、提高供应链整体收益等,整个运营过程还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解决生产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性问题。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除了协调与上下企业的关系,还涉及到绿色回收商、政府相关部门等,增大了协调的深度和广度。(2)虽然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使整体供应链企业效益得到提高。但由于个体理性的存在,合作的本质目标仍是为了提高各成员的自身收益。但企业的绿色活动客观上减少了收益。虽然企业实施绿色活动有给链上各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潜力,但最终直接受益者却是终端企业和消费者,因此一些企业缺乏实施绿色活动的动力。
4.从风险的角度考虑。业主、顾客对建筑产品的工期大都有严格的要求。建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多的复杂系统,而绿色建筑供应链是由相对独立的各利益集团的集成,一旦链上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致使整条供应链无法运作,进而造成工期延后,致使整个供应链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所以绿色建筑供应链也是一个风险极大且极其复杂的系统。
5.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近年来,绿色活动和绿色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和青睐。但是由于我国市场制度还不健全,面对真假绿色产品充斥市场的局面,很多消费者受鉴别能力和鉴别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出判断,因而影响绿色产品市场的开拓,进而阻碍了绿色活动的开展。
三、绿色建筑供应链形成的动力机制
法规是企业开展环境管理最主要的压力,国家和地方法规是影响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因素和主要驱动力。朱庆华在《影响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在基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再次论证了政府法规是制约我国绿色供应链形成和发展的最大因素的结论。
政府相关部门具有制定法律法规的权利,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可以成为推动绿色建筑供应链形成和发展的最有力的工具。因此本文将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动力机构和保障机构纳入绿色建筑供应链的形成、运作机制中。
此外,在绿色供应链实施的过程中还必须有一个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在整条供应链运作过程中既起媒介和桥梁的作用,又居于主导地位,这一点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由于将政府纳入绿色供应链的形成机制中,在政府的刺激及顾客需求的牵引下,建设单位将在项目启动阶段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设计单位实施绿色设计,施工单位进行绿色施工,并进行绿色采购,因而建设单位起到核心企业的作用。
四、政府在绿色建筑供应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1.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严格限定企业的排污标准、资源消耗标准,对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加强审批限制。项目建设期间对排污超标、浪费资源、使用禁用材料等环境不友好企业,采取经济惩罚,并记录、备案并作为以后项目审批的影响因素。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做出贡献的环境友好型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激励和荣誉激励:增加贷款额、放宽贷款条件、减免相关税收、设立环境友好型企业奖、绿色模范企业奖等。这些激励措施必将奠定建设单位实施绿色建设并承担核心角色的信心和决心。
2.消费者作为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其对企业的绿色活动和终端产品的认可程度,将直接关系到项目最终的盈利与否。消费者偏好直接刺激建设单位的行为,消费者需求对绿色建筑供应链形成起到拉动作用。政府向消费者大力宣传绿色知识使其了解企业实施绿色活动的意义,引导消费者对绿色活动的认识和认可,这对供应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府作用下,消费者将是绿色活动实施的助推器。
在政府正负激励和消费者需求牵引的双重作用下,建设单位权衡利弊势必选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内部人员和上游其企业贯彻落实绿色活动。
五、核心企业作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的管理
1.绿色设计。建设单位为了更好的实施绿色建设,将要求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融入绿色理念。因为设计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使用原材料的种类、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手段、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绿色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效果。
为满足业主要求,设计方应从项目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考虑,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候、交通、地形、基础设施、人文景观等因地制宜,使建筑的功能与现有的资源、设施、环境特征有机结合,为建设和使用阶段达到资源利用节约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建筑功能最大化的目标提供前提和基础。在此阶段设计单位与业主要不断地沟通协调以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损失。
2.绿色采购。绿色采购对绿色建筑供应链的实现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一方面绿色材料的选取是实现绿色采购的前提,也是实现绿色建筑供应链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此阶段,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及时供应是整条供应链顺利运作的前提和基础。材料、设备的供应延迟将导致基于建筑过程的子供应链不能协调运作,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集成运作。因此必须加强对采购环节的控制管理。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材料、设备的选择范围随之扩大,为绿色采购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网上采购可以使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就材料供需信息与供应商及时进行沟通,这样既能给材料供应的准时性提供前提,又能有效减少现场库存带来的损耗和浪费。此外,对网上潜在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虚拟材料供应中心,能有效预防突发事件造成的材料供应延误或缺货所带来的损失。
材料和设备的运输过程也是造成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环节之一。为实现绿色采购目标,还要对运输过程中各物流环节从环境的角度进行优化控制,以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消耗最少化为目标,营造与环境共生、与社会和谐的物流系统。
3.绿色施工。为促使施工单位进行绿色施工,建设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量清单编制过程中,单独列出绿色施工的工程量清单并设定绿色施工措施费费率;其次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对企业实施绿色活动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上游企业进行绿色活动的主动性。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可派驻业主代表和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实施过程中的排污状况、资源消耗标准等进行检测、评估,严格监督绿色施工工作。在建设单位正负激励的双重作用下,施工单位进行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只有在全员共同参与下才能真正实现。所以首先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知识教育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绿色活动的意义;积极采用新技术,不断探索实施绿色活动方案,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采用循环节能技术充分利用雨水、二次水,减少水资源浪费;寻找替代品,尽量使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材料,减少废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减少、避免人身伤亡及火灾事件的发生;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要在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沟通协调,以减少施工方因理解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4.绿色交付、使用。绿色交付指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向建设单位按时移交质量合格、使用安全、手续齐全、场地清理稳妥的建筑产品。为确保建筑产品的绿色使用,工程竣工后相关人员对饮用水的水质和室内空气质量应进行检测。此外,在销售产品过程中,销售商应加强对绿色产品的宣传,使消费者了解某些非绿色材料和产品存在的潜在危害及其在使用过程中增加维修成本的可能,引导消费者从整个产品的寿命周期来看待产品的使用成本,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总结:政府参与作用下,以建设单位为核心企业,各节点企业积极参与的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将有机形成。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能在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资源、环境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 宇: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N],云南日报2006年
[2]张 涛 季建华 刘志刚:基于博弈论的绿色供应链减量化生产效率比较[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O7年,740-742
[3]Jian Cao,Gengui Zhou,Feng Tang.A Study on the RAP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6,344:816-821
[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测量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11-1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测量意义重大。如果工程测量工作出现纰漏,那么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为此,如何确保工程测量结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是所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测量技术也不断取得进步,工程测量的质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还应该有进一步的完善。
1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简介
随着各种地面测量仪器的不断发展,工程测量仪器也不断获得发展,并在建筑工程行业逐渐兴盛。另外,相应的测量技术也不断兴起和发展。日臻成熟的工程测量技术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先进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技术不断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建筑工程测量的数字化、现代化、信息化进程。数字化、现代化、信息化也是未来建筑工程测量发展的主流趋势。
2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2.1 建筑工程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初期,也就是勘测设计阶段,工程测量任务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测量任务是对拟施工地点的自然条件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来设计施工目标。为此,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施工比例尺绘制符合要求的地形图,并对施工地点的水文地质特点进行详细测量[1]。除此之外,对土层稳定性进行观测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重要建筑工程,观测土层稳定性对于后续施工质量的保证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对地形图进行绘制也是不错的选择。
2. 2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任务
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主要阶段,工程测量工作也不可或缺。首先,在正式施工开始前,要对工程设计进行审核,确保设计可行性。其次,施工放样也是一定不可忽视的工作。只有确保施工放样顺利完成,才能开展后续施工,切忌由于工作量大而对施工放样不重视的现象发生。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机械的精准度要做好调试工作,测量仪器和工具也要完备,从而确保施工中的数据准确性。
2.3 建筑工程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任务
在建筑工程运营管理阶段,为了保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不定期检测工作势在必行,通过对工程进行不定期检测,确保工程处于正常动态之下。另一方面,对于相关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问题,也要通过校对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检测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可行性很高的措施,通过管理系统和检测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在运营管理阶段的正常运行。
3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1工程测量的准备工作分析
建筑工程的测量工作涉及很多内容,但是首先还是要整理场地,仪器和工具的选择也要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确保所选用的测量工具以及仪器都要跟测量场地相符合。另一方面,要认真熟悉工程施工图纸,从而确定最佳的测量的方案,确保测量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3.2工程基础测量工作分析
工程基础测量主要包括对垫层的测量和基础墙标高的测量。一方面,在测量垫层时,要结合测量任务来执行。测量过程中要对垫层龙门板的轴线等相关部位进行检查和标记。为了确保测量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工具和仪器的选择也要确保符合测量标准,利用经纬仪等专门的测量工具对垫层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在测量工作结束后应该以墨线的形式对中线和边线位置进行标记[2]。另一方面,在测量基础墙标高的实际操作中,注意操作重点应该是基础墙中心线到垫层面的平行度和垂直度。水准仪应该是最为恰当的工具。通过利用水准仪对基础墙标高进行测量,可以准确判断基础墙与其他建筑结构位置关系,从而控制好基础墙高度方向。在施工过程中,基础墙的施工过程应该做好对墙角垫层面高度的检查工作,随时保证施工质量不被影响,直至达到工程图纸所要求的高度。只有高度达到设计要求才能开始基础墙的砌筑工作。
3.3墙体测量工作分析
提及工程测量中的墙体测量,首先应该注意对墙体的定位。在基础墙高度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应该对轴线和垂直度进行测量,确保基础墙的施工效果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在测量过程中,拉线或者经纬仪是实践操作中最为使用的方法。在测量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首层墙中线和边线以及防潮层数据[3],墨线标记法也是十分使用且实用的方法。通过测量,确保外墙轴线交角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其次,测量墙标高也是重要的墙体测量内容。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墙体的高度应该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控制,将墙体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测量过程中,利用皮尺或其他工作对墙标高进行测量,从而得到准确数据。如果在设计图纸中有其他比如模型模拟误差、强度测量等要求时,应该在工程测量过程中结合实际施工状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4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无疑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工程测量质量也直接跟工程项目功能发挥效果相挂钩,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提高对工程测量质量的重视度,不断完善工程测量技术,严格执行工程测量操作规范,确保工程测量结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高效完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华波.试论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4,(33):82-8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像物联网、FPGA等技术不断创新,它们都使应用电子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主要包含高科技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其中有PCB设计和软件设计;工业生产管理,其中有产品检测、运营管理等;现代电子产品开发,其中有精密电子仪器设计;市场信息服务,其中有产品检测和运营管理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应用电子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工程领域,对工程建筑起到了很大作用。在现代化的今天,城市建设越发的快速,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拔地而起。如果只利用人力进行建设,会产生相当大的工作量,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对于一个建筑工程的完成就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用现代化的应用电子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2.1 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在建筑工程的财务管理中有些流程是多余的,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对建筑工程的财务进行管理的话,这些多余的流程不可不避免,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利用应用电子技术进行管理,就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系统分析出建筑工程的预算,实现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能够随时跟踪预算的使用程度,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2.2 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建筑工程中涉及到许多的环节,如果其中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都将会对整个工程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将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将整体的效益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实现对机械进行控制来完成建筑作业。这样就能缩短建筑工程所需时间,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
2.3 应用电子技术可以简化建筑工程的工作流程
建筑工程有许多操作,其中有些操作步骤比较繁琐、十分复杂。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就只能用人来对其进行筛选,这样会加大工作量,而且人工筛选可能忽略一些多余的项目,导致筛选不全面。应用电子技术用于流程管理后,可以全面的简化一些重复和不必要的流程,不会产生漏筛情况,这样就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3.1 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预算中的运用
建筑工程预算是单独的学科,它是计算和控制建设项目中建筑工程所需费用的依据,如果预算不准确,将给建筑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停工,难以继续施工。应用电子技术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实时监控。随着建筑工程发展的速度加快,工程预算也变得更复杂。过去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预算,而有了应用电子技术后,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预算,这样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保证了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3.2 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运用
建筑工程测量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建筑工程测量包括场地平整、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建筑物构件的安装等,这些都需要进行施工测量,才能使建筑物、构筑物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是对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为了发现位置和高程的微小变化量,测量精度就会要求很高,如果测量精度不够高就会产生误差,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测量直接为工程的施工服务,为了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就要求测量要快且准,可以通过高精度的电子仪器进行测量,保证建筑工程平稳正常进行。
3.3 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像物联网、FPGA等技术不断创新,它们都使应用电子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主要包含高科技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其中有PCB设计和软件设计;工业生产管理,其中有产品检测、运营管理等;现代电子产品开发,其中有精密电子仪器设计;市场信息服务,其中有产品检测和运营管理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应用电子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工程领域,对工程建筑起到了很大作用。在现代化的今天,城市建设越发的快速,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拔地而起。如果只利用人力进行建设,会产生相当大的工作量,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对于一个建筑工程的完成就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用现代化的应用电子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2.1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在建筑工程的财务管理中有些流程是多余的,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对建筑工程的财务进行管理的话,这些多余的流程不可不避免,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利用应用电子技术进行管理,就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系统分析出建筑工程的预算,实现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能够随时跟踪预算的使用程度,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2.2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建筑工程中涉及到许多的环节,如果其中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都将会对整个工程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将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将整体的效益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实现对机械进行控制来完成建筑作业。这样就能缩短建筑工程所需时间,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
2.3应用电子技术可以简化建筑工程的工作流程
建筑工程有许多操作,其中有些操作步骤比较繁琐、十分复杂。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就只能用人来对其进行筛选,这样会加大工作量,而且人工筛选可能忽略一些多余的项目,导致筛选不全面。应用电子技术用于流程管理后,可以全面的简化一些重复和不必要的流程,不会产生漏筛情况,这样就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3.1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预算中的运用建筑工程预算是单独的学科,它是计算和控制建设项目中建筑工程所需费用的依据,如果预算不准确,将给建筑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停工,难以继续施工。应用电子技术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实时监控。随着建筑工程发展的速度加快,工程预算也变得更复杂。过去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预算,而有了应用电子技术后,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预算,这样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保证了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建(构)筑物在勘测设计、施工放样和机械设备安装时的测量工作。根据其在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不同职能,建筑工程测量分为建筑勘测设计阶段测量、施工阶段建设阶段测量以及运营管理阶段测量三方面。
一、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是把图纸上已设计好的各种工程建(构)筑物,按设计的要求测设到相应的地面上,并设置各种标志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和指挥各工序的施工衔接起来,保证建筑工程符合要求。在建筑施工中,测量工作贯穿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按测量工作的先后顺序和作业性质,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勘测设计阶段的任务
每项建筑工程建设都必须按照自然条件和预期目的进行规划设计。在这个阶段中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另外还要为工程、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验等进行测量。对于重要工程(如某些大型特种工程)或地质条件不良地区(如膨胀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则还要对地层的稳定性进行观测。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所用的地形图一般比例尺较小,可直接使用 1:1 万~1:10 万的国家地形图系列。对于一些大型工程,往往需要专门测绘区域性或带状性地形图,一般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图。而对于 1:1000~1:5000 比例尺的局部地形图或带状地形图,大多采用地面测量方法成图。工程测量中的地形测绘还包括水下(含江、河、库、湖、海等)地形测绘和各种纵横断面图测绘。
(二)施工建设阶段的任务
建筑工程的设计经过论证、审查和批准之后,即进入施工阶段。这时,首先要根据工地的地形、地质情况,工程性质及施工组织计划等,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然后,再按照施工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图纸上所设计的抽象几何实体在现场标定出来,使之成为具体几何实体,这就是常说的施工放样。施工放样的工作量很大,是施工建设阶段最主要的测量工作。施工期间还要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对于施工测量来说,主要是几何尺寸的控制,例如高耸建筑物的竖直度、曲线、曲面型建筑的形态、隧道工程的断面等。为了监测工程进度,测绘人员要作土石方量测量。
(三)运营管理阶段的任务
在工程建筑物运营期间,为了监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情况,了解设计是否合理,验证设计理论是否正确,需要定期对工程的动态变形,如水平位移、沉陷、倾斜、裂缝以及震动、摆动等进行监测,即通常所说的变形观测。为了保证大型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要进行经常的检测和调校。为了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要建立变形监测系统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二、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场地平整测量
在建筑地面工程中,往往要进行土地平整工作。大多数工程要求将地面平整为水平面或斜面,使改造后的地貌适于布置和修建建(构)筑物、便于组织排水、满通和敷设地下管线的需要。在改造地貌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土石方工程量的大小,又要遵循填方与挖方基本平衡的原则。计算土石方量通常是用地形图上内插方格网的方法。
(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
对于工业建设来说,由于建筑场地上工程建筑物的种类很多,施工的精度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要求很低,有的则要求很高。如果按照工程建筑物的局部精度来确定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势必将整个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提高。厂区控制网的主要任务是用来放样厂区内各系统工程的中心线和各系统工程之间的连接建筑物的。厂区控制网的建立主要是将这些系统进行整体定位。所以厂区控制网的精度应能保证这些工程之间相对位置误差不超过连接建筑物的允许误差。至于各系统工程内部精度要求很高的大量中心线的放样工作,可单独建立各系统工程内部的控制网。厂区控制网不存在各系统工程内部控制网的关系。所以,在布设建筑工地上施工控制网时,宜采用分级布网方案。为了进行厂房或主要生产设备的细部放样,在厂区控制网所定出的各主要轴线的基础上,建立厂房矩形控制网或设备安装控制网。
(三)高层建筑
在我国一般是这样划分的:4 层以下为一般建筑;5 至 9层为多层建筑;10 至 16 层为小高层建筑;17 至 40 层为高层建筑;40 层以上为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复杂,作业的难度大,施工空间有限,且多工种交叉,施工测量的各阶段测量工作必须与施工同步且要服从整个施工计划的进程。
(四)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民用建筑是指住宅、办公楼、食堂、俱乐部、医院和学校等建筑物。民用建筑施工测量要将建筑物的外廓(墙)轴线交点(简称角桩)放样到地面上,包括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基础工程施工测量、墙体工程施工测量及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等,为建筑物的放线及细部放样提供依据。
三、结语
总之,现代工业建设规模一般都很大,各种建(构)筑物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因而建筑物场地的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十分繁重。为了使建筑工程工作正确无误,必须认真做好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只有认真了解设计的内容、性质及其对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认真阅读图纸,了解施工的全过程,并掌握施工现场的变动情况,才能做好建筑工程测量工作。
参考文献:
[1]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编.建筑工程测量学[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
【关键词】节能建筑;特点;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15-01
一、节能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节能住宅建筑是利用现代节能保温材料以及科学的设计实现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节能目标的建筑。受其设计目标影响,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工作的难度。例如:利用技术的节能住宅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有效控制,还需要对光伏技术应用基础进行管理。针对光伏技术运用中对建筑结构的需求进行强化控制,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需求。在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的调研与分析中可以看出,节能住宅的施工中应用了更多的新型材料与新兴施工技术,同时其节能设计也与传统建筑结构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进行管理工作的改革,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建设使用目标。
二、节能建筑所受到的制约因素
建筑行业在施工、运营阶段由于管理严重脱节,再加之建筑施工的多样化形式,如地质、气候、经济、生活习惯等诸多不同,导致了千差万别的运营模式。虽然节能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工程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混淆不清,政府管理部门及公共建筑部门管理不利所导致的能源消耗问题仍很严重。
(一)运营管理水平低下所造成的原因
运营管理作为节能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行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就目前来看,运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运营管理的工作实际上是“看机器”与“维修”为一体。而缺乏了对整个项目系统的掌控和调节能力。缺乏能源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提高了其运营成本。另外,对于大型设备运营情况,工作人员只是利用机械做数据信息记录,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设备信息数据记录的重要性,使刻录不完整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对运营数据无法进行整理与分析,造成了数据源的大量流失。另外,由于施工的设计人员基本不到现场,而运营管理人员又无权参与前期的方案与技术探讨,被动接手施工方案使原本的设计理念无法真正传达出去,导致设计与运营岗位之间严重的脱节。
(二)政策和管理缺失的问题
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与其相关的政府与管理部门众多,如果按建筑过程来划分的话,设计部门由规委协管,而施工则是由建委协管的。建筑工程建成以后的使用管理缺位严重,导致了有些问题出现多头管理、而有些问题则无人管理的现象,建筑节能中的政府错位现象十分严重。地方政府即便是要求负责也不知道该让哪个部门负哪一方面的责任。同时,建筑节能所要求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管理质量都是十分高的,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人力增加,而建筑行业节能的效果则是长效的。“节约没好处、浪费没关系”是目前建筑节能的一个不利状况。
三、墙体保温施工技术关键
墙体节能的过程中,墙体保温系统的实施处于重要环节。在设置保温层的时候,一般都设置在墙体的里面或外面其中一侧。将保温层设置在墙体外侧的优点是不占用房体内部面积,但也存在黏结性弱、造价高和易出现建筑方面问题等缺点。保温层施工采用抹灰的方法,保温材料和施工方法也因施工技术措施的不同而变化。
(一)施工前应做好保温砂浆的验收工作,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查并确保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施工的时候,通常使用抹灰方式,从上到下进行保温砂浆的涂抹。在施工的过程中,以下四方面是需要特别注意的:1.需要做好基层的表面处理工作,如清洁、湿润等;2.需要依照设计标准弹好所需的各种线,如标准水平线等,同时做好护角等相关工作;3.抹灰的厚度控制在10mm左右,抹灰时应在底层有强度后方可抹第二层,同时注意养护时不可用水冲;4.通常保温砂浆设置在内侧,如需设置于外侧,则应做好相关的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二)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涂料等通常运用喷涂的方法进行
要按照各种产品的性质和要求来限定施工时的湿度和温度,喷涂之前要做好基层表面的处理工作,喷涂时应保持喷涂均匀,把握好喷涂角度和距离。
(三)干挂工艺
干挂工艺通常用于外侧保温,具有效果优以及隔热性和防水性较好的优点,不足的是造价高,因此民用住宅使用较少,通常用于公共建筑。在施工之前,要处理好施工现场的易燃材料,确保无明火;干挂系统需把各种不利方面考虑进去,确保体系的强度及稳定性。施工过程中也要把好各种物件材料的质量关。
四、保温屋面施工技术关键
一般来说,保温屋面施工技术是指将保温材料放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两者中间的施工措施。依照这种正铺法,现在有多种保温材料可供使用,这些保温材料根据形状、组成材料等不同而分为多种。与正铺法不同,反铺法是把保温层放在防水层之上。
关键词: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通过对房屋建筑施工节能技术不断地优化改进,并规模化应用在实际施工中,在保证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和能源,对于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降低房屋建造成本意义重大。
一、建筑工程中的节能减排概述
建筑工程节能减排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建设节能型社会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措施。加大力度推行科学的建筑节能理念,进一步建立有效的能源安全保证体系,在建筑行业推广使用各项环保节能技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对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建筑节能包含两部分内容:1)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2)从供暖、供冷的热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来节约能源。对于一些新建的建筑,必须按照建筑节能行业标准予以严格执行。
二、建筑工程节能的积极作用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缓和我国能源紧缺的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对于建筑节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建筑是否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逐渐成为我国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标准之一。
1、建筑工程节能有利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通过建筑工程节能可有效地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节能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建筑工程节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在建筑工程中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建筑资源,这些理念在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需求的同时起到了节约能源和资源的作用,因此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节能涉及到对建筑体本身的隔热保暖等诸多方面,它与经济效益挂勾,有利可图。同时,建筑工程节能也造福于广大人民,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3、建筑的节能减排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居住环境逐渐成为人们的追求,建筑工程的节能减排有利于提高居住质量,降低住户的使用成本,避免了许多生活中的资源浪费。譬如,有效的幕墙或外墙,提高了供热系统的热效率,既节约了能源,又降低了房屋的使用成本,使住户得到了实惠。
三、明确目标,切实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1、建筑的节能减排设计及施工
建筑工程节能要按照国家和和省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设计文件要通过图审机构审查通过,并严格按照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通过认真分析探讨之后,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使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建筑节能减排得以实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的改进建筑节能减排的措施,以达到公共建筑节能50%,居住建筑节能65%的标准。同时,对于建筑节能不达标的工程,相关机关要依照法律规定,对其实施相应的惩处,并要求彻底整改,直到达标为止。
2、倡导创造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首先要做到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次,还要提高建筑品质,降低建筑日常运营消耗。同时尽量远离易燃易爆区域,远离电磁辐射,保持建筑场地的安全,还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以节约建筑用地。建筑施工中,还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施工现场可以收集雨水用于建筑建设中,还可以将生活用水重复利用,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表,严格控制水资源的使用。这些措施对于创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3、建筑工程与节能减排新科技的结合
科学家一直都很重视新技术新能源新工艺的研究与利用,以此来防止能源浪费,比如说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一些环保能源被陆续应用到我们的建筑中来。我们国家还可以考虑智能建筑,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节能环保。将更多的智能控制应用到建筑中来,可以节省很多的能源。另外,在外墙、外窗等等选择上,可以采用新兴节能环保材料。当然这对科学家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必须不断的研究更适合人类使用的节能建筑,从而更好的贯彻国家的政策。
4、对建筑工程的运营管理,也要严格做到节能减排
建筑工程,最终在建成之后都是要投入使用的,在工程施工结束之后,要有一定的运营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做到节能减排。在建筑运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废气、废水的排放,处理达标之后才能排放。对于垃圾的收集与处理,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每个人在建筑使用的过程中,都要有环保节能的意识,都要为节能环保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要积极配合施工和管理人员,要自觉地选择过低碳环保节能的生活 , 积极的做好建筑节能减排,创建一个绿色、美好的生存环境,所以今后的建筑设施,都必须要考虑到节能减排,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四、结语
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准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居民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建筑能耗日趋上升,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节能减排规划标准,对缓解国家资源紧缺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工程中的节能减排已是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张良泉. 房屋建筑节能体系施工技术应用[J]. 科技资讯 ,2009,(7).
[2] 叶宇凡,吴建英. 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 ,2009,(19).
关键词:建设;协议;配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DF417文献标识码: A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定义及作用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定义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指发包方(建设单位)和承包方(施工人)为完成商定的施工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依照施工合同,施工单位应完成建设单位交给的施工任务,建设单位应按照规定提供必要条件并支付工程价款。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作用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是建设工程的主要合同,同时也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施工合同的当事人是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内容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1、工程范围。2、建设工期。
3、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一项整体的建设工程,往往由许多的中间工程组成,中间工程的完工时间,影响着后续工程的开工,制约着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在施工合同中需对中间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作明确约定。
4、工程质量。
5、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因采用不同的定额计算方法,会产生巨大的价款差额。在以招标投标方式签订的合同中,应以中标时确定的金额为准;如按初步设计总概算投资包干时,应以经审批的概算投资中与承包内容相应部分的投资(包括相应的不可预见费)为工程价款;如按施工图预算包干,则应以审查后的施工图总预算或综合预算为准。在建筑、安装合同中,能准确确定工程价款的,需予明确规定。如在合同签订当时尚不能准确计算出工程价款的,尤其是按施工图预算加现场签证和按时结算的工程,在合同中需明确规定工程价款的计算原则,具体约定执行的定额、计算标准,以及工程价款的审定方式等。
6、技术资料交付时间。工程的技术资料,如勘察、设计资料等,是进行建筑施工的依据和基础,发包方必须将工程的有关技术资料全面、客观、及时地交付给施工人,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7、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责任。
8、拨款和结算。施工合同中,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和付款方式因采用不同的合同形式而有所不同。在一项建筑安装合同中,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结算,需双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对于工程款的拨付,需根据付款内容由当事人双方确定,具体有如下四项:预付款;工程进度款;竣工结算款;保修扣留金。
9、竣工验收。对建设工程的验收方法、程序和标准,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行政法规予以规范。
10、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施工工程在办理移交验收手续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因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要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更换。国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期限一般都有明确要求。
11、相互协作条款。施工合同与勘察、设计合同一样,不仅需要当事人各自积极履行义务, 还需要当事人相互协作,协助对方履行义务,如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交相关技术资料、通 报工程情况,在完工时,及时检查验收等。
三、中缅天然气管道管道施工共管协议相关问题
(一)由于中缅管道是建管分离,在广西境内的公路管理部门(甲方)要求签订的协议均是运营单位的主体签订多方协议,而在工程建设时期,作为运营管理单位尚未完全介入而且不是投资主体,作为施工安全协议牵涉的单位多,其中协议中的乙方(管道运营管理单位)与丙方(EPC管理单位)无相关的合同和隶属关系。作为甲方(公路运营有限公司)担心管道建设投产后如穿越处公路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没有相关的责任单位而把后期运营管理单位作为乙方与(建设时的EPC)作为丙方放在协议里面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施工时期的安全协议,对于施工期间出现的问题应当由施工单位负责,与后期的运营管理单位无关,至于后期质量安全出现问题,如果是施工质量问题按照质量终生制也应当追究施工单位的责任,即便广西公路管理部门单位不追究,后期运营管理单位以及国家相关部门也会追究施工单位的责任;同时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局已经与管道运营单位签署了《路政行政许可合同》,合同里面已经明确了运营管理单位的责任,不存在后期出现问题不能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
(二)由于是建管分离,那么在这个多方协议中的乙方和丙方无合同和隶属关系,协议中很多的条款是将施工期间的责任将天然气管道工程的运营管理单位作为施工期间的责任主体,那么势必运营管理单位不会承担这些责任也没有义务来承担,那么这个协议就无法签定;而且协议中很多地方将其作为施工单位的延伸不合适。
(三)在公路管理部门拟定的协议中很多方面都是通用条款,只适合适合在公路或者公路附属设施施工的单位,或者说只适合于管道穿越公路采用大开挖时的条款,但是这种情况不适合车流量多或者公路等级高或者路面比较唯一的地段,只有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的,不能作为通用条款。其中有一条款说违反施工管理规定的要如何处理等:我的理解是在公路维护、维修以及其他与公路管理部门单位有合同关系的施工单位或者是采用大开挖穿越的施工时才会出现,二者我们办理的公路穿越实际上是高速公路穿越不存在”必须保证道路等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合格标准”;特别是有一条条款要求施工方防止无关车辆、人员、家畜等进入甲方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却没有明确具体的位置和区域,这是放大公路穿越单位对高速公路全程的监管责任;如此不妥的条款还有很多,这里不再累述。
(四)在协议中也存在一些霸王条款:如公路需要扩建、改建要求管道无条件撤除等,不过在后期运营管理单位的出面协调下进行了调整为如遇到类似问题提前24小时通知,管道运营管理单位按照相关规定无条件配合处理。
(五)本来在管道穿越其他基础设施,采用一个多方协议时比较省事情的,都是由于先建成的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单位拟定的合同(协议)条款如把施工期间的责任条款或者某些霸王条款延伸到后期管道的运营管理单位,势必造成运营管理单位不接受,协议签订来回扯皮而工程建设施工与他们都无关彼此都不着急,这样反而因为这些事情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我先后多次同相关运营管理部门解释,建议他们采用两个双方协议来解决管道建设施工中的问题——及先签订施工安全管理协议,在施工协议中把后期要签订的共管协议在协议中明确由工程建设负责签订完成,且为管道建设投产后如穿越处公路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有责任单位可以把现今的管道建设施工单位作为第三方在共管协议中明确责任,否者扣除工程建设施工协议缴纳的履约保证金。
四、加强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科学化建议
( 一) 坚持公路工程合同管理审查制度,执行资格审查
随着公路工程合同管理建设的发展,公路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只要在工作中求突破,在矛盾中求发展,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为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作出新贡献。
积极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改革后,严格执行资格审查制度,坚持合同审查制度是合同能否顺利履行的前提与保证。一般情况下,合同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是否具备合同签订的条件,合同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合同条款是否详尽明确,工程等级和技术要求是否具体,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合同签订是否具有完备的合同手续。因此,应积极推广使用合同审查制度。
加强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
公路工程加强合同管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并负责处理合同范围内的质量监督、报量审核、进度控制、工程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应采取行政手段或通过协商作出决定,以保证总进度的顺利实施。在合同管理的制度和手段上,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施工单位协调会,解决有关工期、质量和合同执行情况等事宜,同时在必要时发出合同执行通报、备忘录等,督促承包商认真履行合同。所以,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跟踪检查对施工合同的管理有真的意义,也是施工管理的义务和责任,在合同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合同管理法体制,完善工程合同管理机制
针对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体制不畅,权责不清,要进一步改革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体制,完善公路工程合同管理机制。解决好合同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的问题,具体落实合同管理责任追究制。要理顺公路工程合同管理机构,明确工程合同管理主体,理顺执法关系。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监督是最基础最直接的监督,实行合同管理监督可以使得有效执行的保障。
前言城市化进程下,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崭新的建筑理念,以其自身环保、能耗低等优势,成为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我国绿色建筑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不到位,与预期目标相背离。且评价体系依旧停留在传统模式中,无法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非常必要,不仅能够实现对管理措施的探索,且能够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为绿色建筑普及奠定坚实的基础。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策略
对于建设工程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本质上是从工程开发、设计至运营全过程开展的管理工作。
1.加强开发管理
作为首要环节,开发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工作。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应按照如下步骤开展工作。第一,前期策划,相关负责人要广泛收集材料,对工程施工的气候、地理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调研,为绿色建筑施工目标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进行可行性论证,按照国家、地区及行业标准,对已设计好的工程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环境等问题,形成最优化、绿色建筑工程方案。最后,紧紧围绕着建设目标,明确各个部门、岗位具体职责及关系,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大程度上提高绿色建筑标识申报成功率。
2.优化设计方案
一般来说,绿色建筑设计主要包括节能、节水等方面。在此环节中,管理人员要立足于全寿命周期理念,对建筑设计要点给予足够的关注。如能源利用,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对房屋朝向进行设计,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为居民创建和谐、舒适的生活空间。目前,对于设计工作的管理,应按照目标――论证――规划――设计程序开展工作,提高设计管理效果。
3.重视施工管理
施工作为施工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实践中,强调组织、计划及安全等方面。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是绿色建筑施工的重要基础。因此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采取防尘、防毒等手段,确保人员饮食等方面的安全。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管理。
4.开展运营管理
在实践中,管理人员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建筑工程绿色、设备及电力等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确保各个子系统能够处于有序运行环境中,充分发挥各子工程性能。另外,能耗作为运营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要进行定期检测和诊断,实现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资源过度消耗。
评价体系的构建
1.明确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此在构建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体系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评价标准。如资源标准,对建筑工程涉及设备使用、就地取材进行管理。其次管理标准,强调对人员培训、工作内容安排的管理。最后技术标准,施工技术可靠性、合理性进行评价,以达到绿色建筑施工标准。不仅如此,还需要对能源、环境等要素的标准的关注。
2.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要想实现客观、真实地评价,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坚持相应的设计原则。如科学原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使得评价指标不仅能够反映建筑工程现状,还能够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性。可操作原则,无论是评价元素测量、还是取得方式,都要充分考虑评价指标的实用性,为评价人员提供便利。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综合性原则,评价体系中要囊括项目全部内容,不能够顾此薄彼,从而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总结和完善。
3.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为了确保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第一,按照工程管理各个环节构建多元体系,如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体系等,构建评价模型,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二,为了避免遗漏,在评价体系构建中,应坚持多元化原则,结合总体目标进行层次性划分,以获取准确、真实的评价结果。最后,从建筑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工程环境、经济等综合效益,构建符合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评价体系,指导工程施工活动顺利开展。
关键词:BIM 全建筑生命周期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62-03
一、引言
与快速进步的工程建设技术相比,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电子业等行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强力助推剂。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航天、航空、电子业、汽车等其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通过在新的信息技术和生产流程的帮助下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提高,而在全球GDP占巨大投入的工程建设行业的生产效率的增长却没能跟上其他行业的步伐,市场对其改进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压力日益增大。
在这种环境背景下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应用BIM模式创新,充分整合并利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所涉及到的信息,不仅能够缩短建筑工程所需时间、节约资源成本,同时还可以帮助所有工程参与者提高决策效率和设计质量。那么BIM技术真的有益于建筑行业么?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会有多大的应用价值呢?本文试从BIM技术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来分析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二、BIM技术概况
(一)BIM技术简介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中文意思为:建筑信息模型,也可理解为建筑数字模型。是近些年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新兴的一种依托计算机辅助设备的工程数字化的设计方式,通过对整体虚拟建筑信息模型建立的方式实现全方位、全方面的土建设计及相关检测、管网控制等配套工作。BIM的涉及领域日益广泛,目前在设计、建造、管理等数字化管理工作中BIM技术逐渐被大量应用。
BIM最初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Georgia Tech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omputing)的查克伊士曼博士(Chuck Eastman,Ph.D.)提出。其被定义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ntegrates all of the geometrics and capabilities,and piece behavior information into a single interrelated description of a building project over its lifecycle. It also includes process information dealing with construction schedules and fabrication processes.”其翻译如下:“建筑信息模型是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几何特性、功能要求与构件的性能信息、综合到一个单一的模型中。同时,这个单一模型的信息中还包括了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的过程控制信息。”随着BIM的发展,对于BIM的定义与解释也产生了其他版本。
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对建筑信息模型的定义为,创建并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的过程,即利用计算机三维软件工具,创建包含建筑工程项目中完整数字模型,并在该模型中包含详细工程信息,能够将这些模型和信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施工管理,以及物业和运营管理等全建筑生命周期管理(BLM: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过程中。这是目前相对较全面且完善的有关BIM的定义。
(二)全建筑生命周期(BLM)
全建筑生命周期即BLM,全称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是建筑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维护,直至拆除为止的全过程。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周期长、风险高、涉及单位众多等特点,因此全建筑生命周期的划分就显的十分重要。一般我们将全建筑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
规划设计是在建筑项目定位的基础上,为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而对其进行比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工程施工是建筑安装企业归集对工程成本核算的专用科目,是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下,对建设工程进行改建、新建、扩建的活动。运营则包含建筑物的操作、维护、修理、改善、更新以及物业管理等过程。
作为一种先进的工具和工作方式,BIM技术不仅改变了建筑设计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在建筑行业领域做出了革命性的创举,通过建立BIM信息平台,建筑行业的协作方式被彻底改变。对于BIM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有哪些应用的问题,美国bSa(building SMART alliance)联盟对BIM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现状做了比较详尽的归纳。
BIM在工程项目全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应用为:规划阶段主要用于现状建模、成本预算、阶段规划、场地分析、空间规划等;设计阶段主要用于对规划阶段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包括方案设计、工程分析、可持续性评估、规范验证等;施工阶段则主要起到与设计阶段三维协调的作用,包括场地使用规划、雇工系统设计、数字化加工、材料场地跟踪、三维控制和计划等;在运营阶段主要用于对施工阶段进行记录建模,具体包括制定维护计划、进行建筑系统分析、资产管理、空间管理/跟踪、灾害计划等。
三、BIM在全建筑生命周期的应用
(一)BIM在项目规划阶段的应用
是否能够帮助业主把握好产品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项目规划阶段至关重要的一点,BIM则恰好能够为项目各方在项目策划阶段能够做出使市场收益最大化的工作。同时在规划阶段,BIM技术对于建设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帮助,提高了论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项目规划阶段,业主需要确定出建设项目方案是否既具有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又能满足类型、质量、功能等要求。但是,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与精力,才能得到可靠性高的论证结果。BIM技术可以为广大业主提供概要模型,针对建设项目方案进行分析、模拟,从而为整个项目的建设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并提高质量。
实例:天津团泊新城综合体育馆。“天津团泊新城综合体育馆”项目,项目定位为建设天津市11个新城中独具魅力和特色的典范卫星城,重点服务区域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及京津冀地区以及辐射环渤海地区。新城的产业定位为:体育产业为主,在其带动下发展生态旅游、创意产业、房地产开发、职业培训基地、休闲度假等配套产业,最终发展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生态魅力之城。
在项目的规划阶段,建筑设计师充分考虑到该项目的定位及产业定位,极力营造一个朴实且与环境紧密结合的建筑。该体育馆由一个巨型的环带环绕而成,其游泳馆的顶部选用的是采光屋顶,并且它们又组成统一的整体构筑物,而这样一个巨型环带的场馆正是借助BIM技术才得以实现的,这便充分体现了BIM技术在项目的策划阶段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的巨大应用价值。
(二)设计阶段
与传统CAD时代相比,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诸如ZD图纸冗繁、错误率高、变更频繁、协作沟通困难等缺点都将被BIM所解决,BIM所带来的价值优势是巨大的。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让建筑设计从二维真正走向三维的正是BIM技术,对于建筑设计方法而言这不得不说是一次重大变革。通过BIM技术的使用,建筑师们不在困惑于如何用传统的二维图纸表达复杂的三维形态这一难题,深刻的对复杂三维形态的可实施性进行了拓展。而BIM的重要特性之一—可视化,使得设计师对于自己的设计思想既能够做到“所见即所得”,而且能够让业主捅破技术壁垒的“窗户纸”,随时了解到自己的投资可以收获什么样的成果。
实例:北京某地铁站BIM应用项目。该地铁站由站台与站厅两层组成,有4个出入口,其中两个出入口通过地下通道与地铁站相连。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为2.5×104m2。由于工期紧业主采取了平行发包方式,土建、机电等参建单位多达数十家。另外由于该项目地处繁华地段,施工场地东侧紧邻一所小学,而南北两侧均为高层居民楼,东侧为一正在建造的商场。众多因素导致本项目施工场地狭小,而且建造初期由于部分拆迁尚在进行中,出入施工场地仅有一条道路,因此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工期紧张,业主方要求施工阶段不能出现过多或较大的变更。
为了达到既能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又能提高决策效率的目的,业主方决定在项目设计初始阶段即使用BIM,通过BIM技术的使用来减少设计变更,在BIM模型的帮助下指导本项目施工。在项目初期,业主对BIM工作组订立了具体目标,即与常规设计相比须减少50%以上的设计变更以及缩短工期1个月。BIM 在该项目中主要应用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地铁站点工程全专业模型,对整体工程进行各专业间碰撞检查;对整体工程进行虚拟仿真及4D施工模拟。
在BIM技术的大力支持下,本地铁项目共检测出了875处碰撞点,经过施工经验丰富的班组长细心筛查,在施工之前对其中影响较大的297处设计图纸问题进行了修改,从而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这些设计错误,进而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大量变更处理。同时,运用BIM技术实施4D施工模拟,突破了传统项目管理和施工模式的固有模式,通过施工模拟对地铁站建造过程中对材料的准确需求量进行了精确计算,从而解决了施工现场大量施工材料堆放场地及保管的问题。
工程完工后,最终统计结果表明,项目最终完成的目标较常规设计相比减少设计变更达86%,缩短工期34天,很好地证明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中的应用价值。
(三)施工阶段
正是由于BIM模型将反映完整的项目设计情况,因此BIM模型中构件模型可以与施工现场中的真实构件一一对应。我们可以通过BIM模型发现项目在施工现场中出现的错、漏、碰、缺的设计失误,从而达到提高设计质量,减少施工现场的变更,最终缩短工期、降低项目成本的预期目标。
对于传统CAD时代存在于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ZD图纸可施工性低、施工质量不能保证、工期进度拖延、工作效率低等劣势,BIM技术针对这些缺陷体现出了巨大的价值优势:施工前改正设计错误与漏洞;4D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方案;使精益化施工成为可能。
在项目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通过对BIM建模和进度计划的数据集成,实现了BIM在时间维度基础上的4D应用。正因为BIM技术4D应用的实施,施工单位既能按天、周、月看到项目的施工进度,又可以根据现场实时状况进行实时调整,在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劣对比分析后得到最优的施工方案;同时也可以对项目的重难点部分按时、分,甚至精确到秒进行可建性模拟,例如对土建工程的施工顺序、材料的运输堆放安排、建筑机械的行进路线和操作空间、设备管线的安装顺序等施工安装方案的优化。
实例:世博会国家电网馆。世博会国家电网馆占地4000m2,地上总建筑面积6000m2,建筑高度20m。项目作为世博之心的国家电网馆,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变电站,为整个世博浦西园区输送电力。
与世博园其他项目相比,国家电网馆项目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施工周期也更加紧迫,因此最关键的就是能够对现场施工资源进行有效地调配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而钢结构部分又是难点中的难点,由于建筑的结构要求与立面表皮肌理充分结合,形成斜交叉的结构体系,使得施工难度大大增加,因此设计师与钢结构施工方在安装钢结构的环节上通力合作,通过把BIM模型与施工组织进度计划相结合,使用Navisworks软件对钢结构的安装进行了4D施工模拟,使得原有安装方案得到了优化和改善,各方对施工进度的把握控制也大大提高,完全体现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巨大应用价值。
(四)运营阶段
BIM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营阶段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项目中所有系统的信息对于业主实时掌握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及时有效的对建筑物进行维修、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是否有能够将建设项目中所有系统的信息提供给业主的平台呢?BIM的参数模型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BIM参数模型中,项目施工阶段做出的修改将全部实时更新并形成最终的BIM竣工模型,该竣工模型将作为各种设备管理的数据库为系统的维护提供依据。
建筑物的结构设施(如墙、楼板、屋顶等)和设备设施(如设备、管道等)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都需要不断得到维护。BIM模型则恰恰可以充分发挥数据记录和空间定位的优势,通过结合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依次分配专人做专项维护工作,从而使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大为降低。
实例:申都大厦改建工程。申都大厦改建工程是原建于1975年的3层车间,在1995年被改造设计成办公楼,是属于耐火等级为二级多层公共建筑。其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采用钢框架结构。申都大厦采用钢结构加固措施进行改造,通过改造,框架抗震等级提升至三级。建筑呈L形平面,L形两边长分别为南向、东向;基地东侧为主入口面,结合市政广场、绿化等,统一设计。
该项目通过软件Plug—in方式将模型导入到运营管理软件中,利用BIM技术帮助业主进行运营管理,充分实现了BIM的最大价值。
申都大厦改建工程在改建时突出空间管理和设备维护检修这两大管理主体,对日后运营要求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进一步完善了对初步知识体系的梳理,从而形成了BIM的作业流程和信息标准。其主要工作包括:模型导入;设备资产查看;生产运维图形报表;利用FM插件编辑BIM模型;调用运维系统的空间类型;将空间数据导入运维数据库;调用运维系统人员数据库在BIM模型中分配座位;调用BIM模型数据导入运维数据库;将BIM空间数据导入运维数据库;运维图形报表与模型数据双向互动。
通过BIM信息标准的建立和作业流程的实施,将使得大厦在改建完成后的运营过程更加的系统、高效、可控,极大的降低了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从而实现了项目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再次体现出BIM技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应用价值。
四、结论
BIM是信息化技术在建筑业的直接应用,服务于建设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整个生命周期。BIM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交流顺畅、协同工作的平台,其对于避免失误、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等做出极大的贡献,其巨大的优势作用让行业对其愈加重视。应用BIM技术在各个专业设计进行碰撞检查,不但能彻底消除硬、软碰撞,完善工程设计,进而大大降低在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做到既优化空间又便于使用和维修。
在BIM技术的帮助下,我们不仅可以实现项目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和设施管理,同时从根本上将业主、施工单位与运营方之间的隔阂和界限打破,从而真正实现BIM在建造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价值。
通过以上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BIM在建筑工程项目全建筑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力的证明了BIM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应用价值。
BIM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开展与应用,但在我国,应用BIM技术的项目还不多,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还没有统一的BIM应用标准。相信随着BIM在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发现BIM的价值,从而不断推广普及BIM技术,让更多的项目从中受益,使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都能做到可视化、参数化、智能化和最大效益化,让BIM技术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汪再军,黄玮征.BIM技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的探讨[J].绿色建筑,2012(4)
[2] 姜剑峰.BIM技术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3] 柳绢花.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4] Goldberg,H.E.,The Building Informati
onModel,CADalyst,Nov2004.Vol.21.56~58.
[5] 廖小烽,王君峰.Revit2013/2014建筑设计火星课堂[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6] 赵林.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筑项目安全管理[J].福建建设科技,2012(4)
[7] 过俊.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J].建筑技艺,2010(10)
[8] 王珺.BIM理念及BIM软件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9] 张学斌.BIM技术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设计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信息技术,2010(12)
[10] 王慧琛,李炎锋,赵雪峰等.BIM技术在地下建筑建造中的应用研究——以地铁车站为例.工程科技,2013(8)
[11] 耿跃云,申都大厦改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J].建筑技艺,2012(6)
[12] 刘火生,张燕云,杨振钦等.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现场的可视化应用[J].施工技术,2013(6)
关键词:建筑行业;节能;管理措施
建筑行业是搞活一方经济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来,随着建筑行业施工阶段的高消耗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如何即能提高工程质量又能有效减少消耗已经成为了建设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一、建筑节能所受到的制约因素
建筑行业在施工,运营阶段由于管理严重脱节,再加之建筑施工的多样化形式,如地质、气候、经济、生活习惯等诸多不同,导致了千差万别的运营模式。虽然节能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工程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混淆不清,政府管理部门及公共建筑部门管理不利所导致的能源消耗问题仍很严重,
1、运营管理水平低下所造成的原因
运营管理作为节能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行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就目前来看,运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运营管理的工作实际上是‘看机器’与‘维修’为一体。而缺乏了对整个项目系统的掌控和调节能力。缺乏能源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提高了其运营成本。另外,对于大型设备运营情况,工作人员只是利用机械做数据信息记录,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设备信息数据记录的重要性,使刻录不完面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对运营数据无法进行整理与分析,造成了数据源的大量流失。另外,由于施工的设计人员基本不到现场,而运营管理人员又无权参与前期的方案与技术探讨,被动接手施工方案使原本的设计理念无法真正传达出去,导致设计与运营岗位之间严重的脱节。
2、政策和管理缺失的问题
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与其相关的政府与管理部门众多,如果按建筑过程来划分的话,设计部门由规委协管,而施工则是由建委协管的。建筑工程的建成以后的使用管理缺位严重,导致了有些问题出现多头管理、而有些问题则无人管理的现象,建筑节能中的政府错位现象十分严重。地方政府即便是要求负责也不知道该让哪个部门负哪一方面的责任。同时,建筑节能所要求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管理质量都是十分高的,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人力增加,而建筑行业节能的效果则是长效的。“节约没好处、浪费没关系”是目前建筑节能的一个不利状况。我国曾经有过的唯一的建筑节能优惠政策就是节能建筑可以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但此税种于2001年1月1日停止执行;另外,对于多年来用来进行墙改和建筑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2002年,经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研究,又发出新的规定,新用途内不包括建筑节能,而且这项基金也将于今年年底停止征收。但国家并没有制定出新的如何节能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换句话说,目前国家对节能建筑从建造、销售到使用等环节都没有任何激励政策。
二、节能的推广及施工管理
节能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及社会经汴建设的长久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节能不仅仅是保证了企业的成本不受损失,更为企业能够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什么是建筑节能
所谓的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新建(改建、扩建)、设计、改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执行国家所规定的建筑节能的标难,采取节能型的建筑技术、设备、工艺材料和产品等元素,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等,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并且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空调制冷制热、照明、采暖供热、热水供应的能耗。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至高点。
2、施工管理对象
建筑节能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包括以下几点:
⑴.体形系数。是指在建筑物各部分中,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窗墙面积之比不变的情况下,直线上升。但对于低层和少单元住宅则对节很能不利。⑵.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是指热量指标随着体形系数形成在建筑物轮廓尺寸和窗墙面积比不变环境下,耗热能量指标随着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的降低而降低。选用高效保温墙体、屋顶和门窗等,节能效果会更为显著。⑶.窗墙面积比。例如在寒冷地区选用单层窗、严寒地区选用双层窗或双玻窗环境下,对节能很不利。⑷.楼梯间开敞与否加大窗墙面积比,对多层住宅的设计选用开敞式楼梯间比有门窗的楼梯间,其耗热量指标约会上升10%~20%。⑸.换气次数提高门窗的气密性,换气次数由0.8L/h降至0.5L/h,会使消耗热量指标降低10%左右。⑹.朝向多层住宅区东西方向的比南北方向的,其消耗热量指标会增加5.5%。⑺.高层住宅。层数在10层以上的建筑,消耗热量指标是趋向于稳定的。在高层住宅中,南北方向封闭式交通廊的板式住宅,其消耗热量指标比多层板式住宅要低6%。在建筑面积相近条件下的高层塔式住宅的消耗热量指标比高层板式住宅要高出10%~14%。体形复杂、凹凸面过多的塔式住宅是对节能很不利。⑻.建筑物入口处设置门斗或选用其他避风措施。
3、施工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节能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出了几点措施:
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每个企业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量身制定管理制度,并加大宣传和专项检查力度。其主要表现为将设计图纸和图纸审查进行严格把关,没有经过审查合格的设计图纸不能使用;同时规范设计图审核机构的行为,施工现场方面,要多组织各部门参加拉网检查,并实行奖优罚劣的制度。并且按照检查各参建部门的行为和实际情况及质量不合格的地方,对建筑相关部门进行严格要求。2.对不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份,对擅自变更原设计方案要进行立案处理。3.建议质量检查部门将节能施工过程作为整个评优检查的必要内容,对达不到节能要求的工程施工项目,不得给予参加各类评优评奖活动的资格。4.对新型的节能材料要按要求严格地提供出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专家论证会通过的推荐使用文件说明,并且要现场严把材料复验关。5.监督实例抽查手段应严格执行,并促进建筑节能检查机构完善节能材料以及实际检验能力,以确保建筑节能效果。6.加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的节能培训力度,对节能施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政策,发放施工资质证书。7.组织企业全体员工参观学习节能推广先进地区的经验,并要求相互交流节能工程施工、验收检查程序。8.增加专项整治工作中涉及建筑节能的较重要的内容。并强化监督管理部门对节能重要工序的监督管理及施工总包企业对节能施工的管理不能以包代管等不足之处。
结语:由上述论点可以看出,节能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及稳定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企业发展壮大,就必须从节能开始,强化建筑行业的节能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建筑行业朝着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孙振国,王继成。浅谈建筑节能检测技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8)
Abstract: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s the data model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technology, integrating all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serving in the whole project life cycl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M technology in home and abroad, elaborates the advantages of BIM technology by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project, and also propo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M technology in design and operation stage to promote maturity and popularity of BIM technology.
关键词: BIM技术;信息化;桥梁工程;施工
Key words: BIM technology;informatization;bridge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073-02
1 BIM技术发展现状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智能工作方式,它能够创造、发掘和保存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全流程中的各项数据,从而大幅度提升决策效率和生产力,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预计未来两年内,中国BIM应用率较高的施工企业数量将会有108%的增长,它将广泛应用与建筑设计和道桥建设领域。
2 BIM技术在桥梁施工阶段的应用
2.1 数字信息化施工
钢构桥梁所用的部分构件可以异地加工,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运用数字信息化手段可以预制桥梁结构,然后通过工厂化的生产制造手段防控施工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以确保构件质量达标,同时进一步桥体施工周期,提高效益。
2.2 施工模拟
基于BIM技术的4D桥梁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计划,同时严格把控施工进度,合理布置场地并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以点带面,全面把控整座桥体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以期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施工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 安全数据信息管理
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安全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搭载管理施工中的关键数据,并利用集成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使各单位全面掌握桥梁施工的安全信息,以便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组织方案,防止因安全信息数据管理滞后而埋下安全隐患,甚至引发施工安全事故。
2.4 物料设备管理
在BIM技术问世之前,施工单位往往借鉴物流行业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方案,例如使用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技术;可以将桥梁构件、工程设备以及相关物料贴上标签,以此跟踪管理施工进度。但RFID技术只能识别一部分信息,无法掌握桥梁施工全过程的数据流,这点缺陷可以通过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信息模型来弥补。
2.5 协同作业
协同作业是设计之外的各种设计文件与办公文档管理、人员权限管理、设计校审流程、计划任务、项目状态查询统计等与设计相关的管理功能,以及设计方与业主、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商、运营商等与项目相关各方,进行文件交互、沟通交流等的协同管理系统。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实现协同作业,能保证施工科学合理化。BIM技术不仅在施工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对提高设计、运营领域的效率、节约成本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BIM技术带给桥梁工程的革新
3.1 方案评审的直观性
基于BIM的桥梁工程,可以让业主在方案选择评审阶段更加直观地看到工程完工后的效果及相关数据分析。
3.2 更加准确的工程造价
基于BIM模型的工料计算相比基于2D图纸的预算更加准确、而且更多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且节省了大量时间。
3.3 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BIM技术所提供的协同设计、参数化设计功能,有助于优化桥梁结构设计,可以避免施工环节多次返工,既节省时间和成本,又能保证施工效率。新型生产方式的兴起,如构件的模块化、预制化程度大大提高,BIM数据信息模型代替传统图纸移交给施工单位等。
3.4 有助于桥梁工程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作为当今建筑业最具前瞻性的技术之一,BIM技术用可视的数字模型串联起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BIM所提供的信息共享交互平台能使早期参与方案设计的各个协作方进行互相经验探讨、信息协调,实现项目创新性与先进性。
关键词:BIM;建筑项目;成本控制
BIM是英文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简称,也成为建筑信息模型,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报废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多方主体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实时监测控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降低建筑工程成本。BIM最早是2002年美国欧特克公司提出的一种理念,目前已得到各个国家的广泛认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16年12月2日住建部印发《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为BIM技术应用发展提供了指导。2020年8月28日住建部、教育部、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求各地大力推广BIM技术,实现设计、采购、生产、建设施工、交付、运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将其运用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可以对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将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在预算内。
1BIM概述
关于BIM定义,美国国家BIM标准认为是一种应用在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将建筑项目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和维护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建筑工程各项数据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多方参与主体沟通协作,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建筑工程生产效率,降低建筑工程成本。BIM具有可视化、可模拟性、可协调性、可出图性、可优化等特点,可以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环节,有助于施工单位整合建筑工程项目数据信息,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项目估算、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招投标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施工阶段的竣工结算等方面建立建筑成本控制模型。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的工程量、建筑材料价格变化、设计变更等数据变化输入到成本控制模型,成本控制模型可以立即进行测算,让施工单位了解到建筑项目成本变化。传统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需要项目成本控制人员通过纸质文件、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方式受到空间和时间限制,无法实现实时互动、信息共享。建筑信息模型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提供一个信息平台,通过建筑信息模型们,可以让成本造价控制人员在平台上与各个参与方进行交流,解决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最大限度避免由于各方沟通不及时影响到施工进度,避免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出现责任推诿、扯皮现象。
2BIM在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1BIM在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应用
建筑项目前期投资决策直接影响到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建筑工程造价影响最高可达90%。如果施工单位前期对自身的资质、施工技术、机械设备、人员方面等缺乏正确的评估,没有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估报告,导致建筑工程的评估报告远远低于实际成本,导致后期施工阶段,可能导致建筑工程成本失控,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传统建筑工程造价评估往往需要聘请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或者业主单位根据之前的类似建筑项目指标编制估算文件。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人员多,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比较多,即便造价咨询公司或者业主单位估算的结果比较精确,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工程造价失控,从而导致成本控制失效。将BIM应用在建筑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阶段,依托建筑信息模型,将建筑工程相关数据信息输入信息模型,依托建筑模型数据库,查看与新投资项目的相关数据和工程造假情况,再结合现有工程相关情况,对新建工程项目进行估算,这样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如果建筑项目的投资估算超过企业投资估算或者自身的现金流,企业必须考虑到项目投资的风险,避免盲目投资。BIM技术降低了建筑工程前期投资决策的数据收集的时间,提高了前期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2.2BIM在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
设计阶段虽然建设企业投入的资金比较少,但是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投资达到了35%~75%,如果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后期工程变更,增加项目建设成本。BIM在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包括在设计预算的应用和设计优化应用。当前很多建筑项目的设计概算是设计人员绘制设计图之后,预算人员根据二维图纸建立预算模型套取相应的模板。这种预算方式过程比较烦琐,如果设计人员和预算人员沟通交流不及时,设计人员在后期优化设计方案时,预算人员需要重新进行套算计价,从而导致建筑项目预算不准确,造成后期工程造价失控。BIM具有协调性,将各个参与主体集中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参与主体就可以在平台上实时沟通交流,设计人员将图纸上传到信息平台,预算人员直接在BIM模型上提取工程信息进行套价如果出现设计变更,则BIM模型自动修改数据,自动套取工程量信息,避免预算人员进行人工修改,提高了建筑设计预算的准确性。建筑项目工程包括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采暖通风系统、机电系统、安防系统等多个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交错,由于建筑内部空间有限,管线管道复杂,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各个系统相互交叉作业,影响到工程进度,造成大范围设计变更改造。将BIM应用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将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各项数据输入到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对建筑项目各个子项目进行检查,发现设计方案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优化设计方案,避免后期设计变更。BIM将建筑项目主体结构、土木工程、机电工程、建筑材料等各项数据整合在一起,按照设计方案,建立建筑主体结构模型、机电工程模型、土木工程模型等信息模型,将所有整合在一起,连接成建筑三维信息模型,三维信息模型可以显示建筑结构内部各个管线,从而发现建筑暖通管道、给排水管道、弱电桥架等管线的碰撞问题,有助于建筑设计师优化设计方案,从源头上减少了建筑项目成本。
2.3BIM在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
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方面的影响,可能影响到工程进度、工程质量,造成建筑工程后期返工,增加建筑施工成本。由于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设计图纸用线条绘制,无法让施工人员了解到真正的建筑构件,部分施工人员没有领悟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的意图,导致实际施工结构与设计方案不一样,造成返工。BIM技术具有可视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直接展示项目施工情况,让施工人员了解到图纸的三维模型,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认知差异造成的设计变更,确保了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施工进度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是建筑项目管理的重点,建筑项目施工工艺多,传统的施工进度管理方式无法真实反映出项目的实际进度,从而导致项目进度落后方案进度,导致项目延期,无法在合同约定日期完工,造成合同违约,需要赔偿违约金。将BIM应用在施工进度管理,将建筑项目相关进度信息输入到信息模型,建筑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监测整个项目进度,并根据项目进度分析项目成本,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还可以发挥BIM优势,对现场人力、物力和材料的统筹调度,在模型中输入相应的设备型号、设施名称、设备类型和计划时间等信息,让场地布置情况和施工进度相协调,对施工现场的设备、人、材料进行动态管理,加快施工进度管理。此外,将BIM应用在建筑施工设计变更,系统可以直接计算出变更工程量的变化和造价,便于造价人员在信息模型中进行修改,从而对整个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3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和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下,建筑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项目成本控制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发展。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案缺乏动态实时性的监督管理,容易造成工程造价失控。将BIM应用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环节,可以充分发挥BIM的优势,对各个阶段的成本进行控制,降低项目成本。
参考文献:
[1]杨波.BIM在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6):121-123.
[2]万玲,王琼,李阳春,等.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1):179-181.
[3]谭诗维.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应用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0(31):62-62.
[4]占勇,唐汪柱,薛猛.BIM在医院建设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世界,2020,41(4):111-114.
[5]王世通,王娟.BIM技术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9(12):137-137.
[6]夏文焘.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建设,2021(1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