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18-01
一 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英语教师要想将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就要重视对英语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挖掘,确定教学目标,将英语知识点的传授与德育相结合,利用科学方法,将德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如在学习礼貌用语时,教师要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对话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文明礼貌观念,帮助他们养成文明习惯。小学英语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包含着大量德育信息,比如感恩、责任、宽容等,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德育和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 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教师要想让英语课堂发挥出作用,要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把德育适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会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如在学习“It’s time to...”句式时,可以让学生用此句型描述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写出自己觉得健康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在学会英语表达的同时,认识到合理作息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问路的对话时,可以设定具体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利用当地的地名改编对话。当学生完成对话后,教师可以对他们提问:如在生活中遇到有人问路的情况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会帮助他人。
三 开展课外活动
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生活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到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培养高尚的情操。由于英语课堂的时间有限,若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进行德育,往往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将英语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道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如在学习看医生的表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思考,让他们制订健康的生活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从而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能够体现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在掌握了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应用技能后,学生可以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且,英语学习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学好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扎实掌握了英语知识后,才能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并且将西方国家的先进观念引入到我国,促进国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在学生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时,教师要以客观者的身份进行教学,不能对西方文化夸大赞扬,也不能无故贬低。如在学习节日的表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会节日问候语的基础上,让他们了解中西方节日的不同,并探讨当前许多西方节日在我国广为流行的好处和弊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还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我国传统节日的价值,培养其爱国情操。
五 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格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在此过程中,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学生通常会以教师为榜样,对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进行模仿,因而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德育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和引导学生。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素质对于教学效果都有着直接影响,要想提高德育的质量,必须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六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采取合理方法,将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当中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渠璐.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J].考试周刊,2013(67)
[2]渠璐.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与内容分析[J].考试周刊,2013(72)
关键词:管理网络;队伍建设;德育评价;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结合多年德育工作的实践,就小学实施德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谈几点体会。
一、健全德育管理网络,落实德育目标任务
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发展大局,学校必须确定以德育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以“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管理网络。要根据学校实际合理确定德育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方案,详细具体安排德育工作。要加强德育工作督促检查,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我校确定了“追求真善美,培育有智慧、明是非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理念,提出“以真求真、以善扬善、以美育美、以爱育爱”的落实路径和措施。在全校开展“真善美在课堂、在校园、在校外,真善美在语言、在行动、在礼仪,真善美在教师、在学生、在家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系列活动。从“弯腰捡起一片纸”“随手拧紧水龙头”“不闯红灯文明行”“在家我做小帮手”等细节入手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基础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队伍。班主任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能组织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我们的做法:(1)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如开展“读书点亮智慧人生”“放飞心灵,成就梦想”等为主题的班会课观摩,让班主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开展思品课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1~3节思品课的观摩教学,组织班主任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模式。(3)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每学年除有计划地送部分班主任参加外地培训外,学校政教处还按月开展班主任培训,培训做到月月有主题、有点评和反馈、有实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德育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长春52中开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平台,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价:(1)引入学生标志性发展评定卡评价、班级捆绑100分评价、课堂优化评价、等级评价和积分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都注重及时性和激励性。等级与积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更有实效。(2)改变了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从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实践与操作素养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3)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4)学期末通过评价平台,对所有学生一学期来的思想表现形成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等级,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予以通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系统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学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进,提高了德育评价的实效性。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
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德育多元化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生源复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混杂,还有外地来做生意、打工者的子女,也有父母都不在身边在校外公寓寄宿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仅靠一两节品德课教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点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以及公寓寄宿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行。
参考文献:
[1]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方法
小学文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要提高我们的德育实效,必须要转变班主任德育理念,用新时期班主任德育理念指导我们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才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必须要在班主任德育中实施激励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教育,进而大大提高我们小学班主任德育的实效。
一、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老师已经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所以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从整体来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仍然不够,甚至很多小学不注重德育工作,具体表现在: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不重视德育,更不注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作用;由于部分老师对教材内容的中德育挖掘不够,所以让小学语文德育作用大受影响,在主观上不注重德育对校师生的思想人格的作用。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必须不断渗透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让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展现。
二、提升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2.1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自身素质。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极为重要,其榜样也是学生进步的标杆,小学生在校园的每一分钟,,班主任以及老师的自身行为及素质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因此,小学班主任日常应该以身作,树立良好榜样带领新一代。另外,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时俱进,教学和育人两不误,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掌握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用正确的方式以合理的途径在保护他们幼小心灵的前提下传播前卫的德育知识,在教育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展现自身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潜移默化塑造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并积极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利用小学生的模仿心理以自身的行为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
2.2增加和学生的感情交流。每个人孩子都是人间的精灵,都需要用心去呵护,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对待每个学生的方式都应该和他们的性格相符合,正确的引导他们,另外需要加强沟通,多关心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利于多了解学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是指单纯的思想建设工作,更是要对学生的心理方面和人际关系的协调方面做正确的引导。小学班主任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后,对于每个学生在照顾的时候应当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应当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殊心理,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万不可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做学生的好朋友。
2.3加强与家长及同事之间交流,实行全方位合作教学。每个小学生对每个人展现的一面可能不同的,同时在进入校园后,不管是父母还是任课老师、班主任与其的接触时间都是有限的,在不同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他的认识都是不同的。因此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的通力合作,而小学班主任则是他们的重要纽带。
2.4加强与其他班主任进行交流,学习经验。每个班主任在管理班级都有自己的的心得体会,遇到棘手的小学生加强与其他班主任的交流,交流经验,找出合理的处理办法,不能用自己的一种教育方法对一个班级进行教育。班主任之间加强交流,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分享各自的班级管理方式和教育技巧,对德育工作会有实质的促进作用。
2.5利用个别谈话,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小学班主任,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用心去呵护每个孩子的成长,用心去做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并且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当孩子发生一些错误时不能当众批评,为照顾孩子的心理,个别谈话时必须的,同时,谈话技巧也是必须的,同时也是最有效、直接的方式。小学班主任可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运用合理的谈话技巧,促进小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班主任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小学生的错误改正指引正确的方向。
三、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德育管理
3.1优化课堂组织方式。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可以让德育工作顺利渗透进去,平时认真分析小学班级管理目标,站在班级总体管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优化。让学生处于和谐的学习状态,相互尊重、合作互助。同时还要优化课堂组织方式,以科学的组织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领悟自律管理的重要性,感受规则意识、道德规范对于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并贯彻在具体的生活与学习中。优化课堂的组织方式,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一是实施合作学习。因为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贵生课堂”的核心内容。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借助合作探究模式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相互配合、共同探讨,以提升其交流能力与处事能力。二是运用课堂小故事融入班级管理思想。
3.2发挥语文课程优势,强化学生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包括语文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两个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基本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当前,背诵三字经在小学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这也落实了语文教育中思想教育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时可以发挥语文课程教学的优势,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以此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发挥语文课程教育的优势,教师则可以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朗读的课文中,让学生在朗读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熏陶。借助文字练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素质。选取班级管理中的核心思想与素材作为作文的主题,如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和铭记责任等。
3.3注重有效言传身教,全面融入爱心教育。教师以身作则,注重有效的言传身教,全面融入爱心教育。以关爱之心关心学生,以仁爱之心引导学生,以大爱之心规范学生,以友爱之心融入学生。教师言传身教,将语文教学与小学班主任管理结合起来,运用语文教学的便利性、人文性和思想性,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和规则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解读、模仿。学习方面,教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自身学习计划,并制作计划监督表,由班级小组长监督完成。德行方面,谦虚谨慎,不贪图利益,不损人利己,不。生活方面,勤俭节约,保护环境,尊老爱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教师以身作则,规范言行、德行与品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言传身教,做好学生榜样。
3.4营造班级良好班风,鼓励学生自律。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个性差异较大,且面临着儿童到少年的成长变化,这让处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小学生一时难以有效、合理地面对,同时也会引起小学生学习、生活与性格的很大改变。基于此,为有效实施小学班级管理,教师需要践行以学生为本,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实施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一方面,由“心”和“爱”出发,通过营造良好班风,鼓励学生自律、自强与自爱。努力做到贴近学生心灵,与学生对话,将班级管理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潜力,实现全面化、差异化学生自律管理。
结束语:小学生班主任德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每个班主任用心去呵护、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以身作则引导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沟通,培养师生间感情,因材施教,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J]. 张冬良. 思维与智慧. 2016(20)
【关键词】养成教育 教育体系 实施方法
你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吗?班会结束后会收拾会场吗?流水哗哗响你会心疼吗?这样的问
题都是无关学习成绩的身边小事,但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吗?这是教育者应当思索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小学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如何打好这些基础,是每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基础教育最基本的任务。笔者就“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小学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推行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中小学校德育最重要的内容。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对小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如何做人的教育并没有充分的开展起来。很多学生直到大学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和道德品质,以致产生了各种思想和行为问题,这已成为我们当前德育工作的最大缺陷。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应当紧紧把握这个有利的施教时期,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通过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习惯和传统美德,教会他们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和谐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关系到他们
今后的发展和终生幸福。
二、“养成教育”落实的方法
1.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是推行“养成教育”的前提
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权威的。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老师的教学影响而形成。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更要用自身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也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学校必须抓好教师自身素质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师德的培养应当从对师范生的培养上开始着手,加强对师范生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会他们养成教育的方法、技巧;加强师范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具在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不仅仅是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养成教育的教学,对于在职小学教师,也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养成教育水平,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增强养成教育的成效,使中小学教师能够真正成为既能“教书”又会“育人”的优秀人才。
2.制订“养成教育”的教育体系是该教育发展的助推剂
养成教育应当具有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安排必要的课时,设置“养成教育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确立实施养成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课程标准,重点抓好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编写相应的教材和读本。为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教育主管部门还要抓紧制订养成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
作为养成教育第一线的各中小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制定符合本校的养成教育实施目标,要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然后,再逐步实施。同时,要根据基本标准制订评价量表,可以采取以美德知识和实际素养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共同作出综合评价。
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仁、义、礼、智、信”堪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所在。“养成教育”的读本应当是是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核心打造的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和读本。所以,出版发行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养成教育读物迫在眉睫。
首先,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知识,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如评比“尊老爱幼”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关爱小朋友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使养成教育摆脱单纯的说教、枯燥的训练,使学生乐于参与。其次,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进行榜样的感召。中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朔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再次,发扬传播中华民族的美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定专题,让学生讲。有些道理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不同的方式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效果往往比老师直接讲要好的多。
4.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行“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个学校的校风的优劣,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必然会养成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的高尚品德。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应明确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规划。要充分发挥非教学因素的积极作用,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去构建高品位校园文化。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养成教育”的重点。学校还应制定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注重构建师生文化交流平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全校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价值的取向。在推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5.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
要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例如,学校和社区形成共建关系,使社区成为学生养成教育的大课堂。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同步性。
三、结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学校应当始终坚持把学生行为习惯训练渗透在学校的每一项活动之中,把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作为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参与具体实践活动中,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和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既不能马虎了事,又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我们尽心尽力,既要有爱心,又要有耐心,更要有恒心。这样,才能把“成长教育”落到实处,见在细处。
参考文献:
1.教学理念陈旧,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及,但是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转变过来,导致教学改革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语文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不少语文教师的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教学资源匮乏,导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
2.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方式死板。“填鸭式”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以老师的讲解为主,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授课方式体现着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但是为了追求考试成绩,小学语文教师采取单一的讲授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的。
3.学生主体性不强,忽视学生能力的养成。新课程倡导“双边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课题进行旁听,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所谓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活动相对较少,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彰显,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方法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重要启蒙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还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师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教学工作,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总结,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师生合作探究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识字、读书,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师生合作探究方法是新课程实施后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研究能力。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的前提,师生合作探究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能使教师及时收到反馈信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待培养,教师在与学生合作中要起引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对话式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来传递知识,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信息传递方式发生改变。通过教师不断研读文章、学生不断探索文章,从而形成的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而且容易加深W生理解和记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话式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彰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解《失物招领》这一文章时,教师设置相应的情境,通过对话教学方法来使学生了解捡到东西归还失主是一种美德,在给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外,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优美文章,都有其自身的朗诵和朗读技巧,教师与学生合作,通过对话来帮助学生掌握朗诵技巧,提升学生的朗诵能力。
小学阶段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除了基本的文化课程学习之外,还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渗透。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然后分析了网络形势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希望能够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网络形势;挑战;新方法
21世纪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技术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当前很多的小学生陷入网络构建的虚拟环境中不能自拔,影响了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差,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常常会陷入网络中不能自拔,所以必须要加强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端正小学生的网络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德育行为。在当前网络环境条件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我国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形式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正确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法,促进网络环境条件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一、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1.网络影响到了小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于网络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抵挡不住,因此常常会陷入网络中不可自拔,他们宁愿牺牲自己学习、睡觉的时间进行聊天、游戏等,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性格养成会产生很多阻碍。
2.网络影响到了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网络具有现实社会不具备的很多优势作用,比如,具有挑战性和诱惑性。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不寻常的事物,网络正是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吸引了他们更多的注意力。网络虚拟的社会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各种愿望,但往往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的社会是不同的,在现实社会中,小学生要面对很多状况。因此,虚拟与现实社会的强烈反差会让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落差,影响他们正常的身心发展。
3.传媒市场上网络占主导地位。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全面等特点,对我国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传播的信息很多时候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真实性,有时候网络传播还带有欺骗的性质,同时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比较弱,导致很多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会受到影响,教师与小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就变得非常困难。
二、网络形势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方法
1.革新德育教育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比如很多学校现在还在沿用《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国传统道德经典名著,虽然这些道德经典名著具有一定的惊醒作用,但是在传授的过程中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势必不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必须要将我国这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与当前的新思想、新理念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比如在《弟子规》中,虽然这本代表作一直宣扬的是我国传统的孝道,但是其中有些思想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式,所以,我们要有所选择,提取其中的有益成分,抛弃不利因素,将德育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加强德育教育。为了切实提高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要改变原来传统的德育方式,构建德育教育新体系,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网络教育大环境的发展。
(1)构建德育教育网络平台。为了激发小学生参与德育的兴趣,必须要将德育教育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创建德育教育网络平台,同时在这些平台上一些与德育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德育教育网络平台中来;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主页或是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最后还要加强教师在网络平台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让学生确实在网络平台中有所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建立交流群或教师信箱。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作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还能够缓解学生与教师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情绪,提升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建立微信、QQ、E-mail、教师信箱等,通过建立这些聊天方式,教师可以最大限度的了解学生,促进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建立专门网站,宣传德育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起相关的网站或是教育专栏、主页进行德育宣传,给学生展现一个科学、易懂的知识体系,寓教于乐,将网络资源的优势作用最大化。这项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还能够让小学生更加了解德育教育的好处。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面对当前的网络形式,小学德育教育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的同时,也要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因素,实现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的良好发展。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小学德育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德育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加强德育教育;设立亲情链接通道,不断对小学德育进行创新,让小学德育教育跟上时展的潮流,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冯宏杰 单位:甘肃省灵台县独店镇龙翻头小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解答方法;练习设计;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32-03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罗杰斯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也突出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思想。从系统理论来看一个系统如果是封闭的,其信息只能在其内部交流,信息容量和再生性是有限的;如果系统是开放的,能够和外界进行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其信息容量将成倍增加,信息再生性也非常巨大,且开放性越大,效果就越好。开放性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这种指导思想突出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但从横向的结构来看。必须充分地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纵向的结构来看,强调通过学生的思想和活动的开放来展开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
新课标增强教学开放性,减少封闭性。开放性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时空,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符合“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中小学学习内容中的解决问题这部分,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培养发散思维。笔者就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捕捉开放的信息进行教学。
一、捕捉情境的开放
新课标要求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练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创造性地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探究前的矛盾中捕捉情境,设计出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如在“截一个几何体”的课堂教学拓展训练中,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探究情境:如果用平面截掉长方体的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学生纷纷切起了自己的萝卜(正方体,长方体),说出了各种答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最后结合实物模型演示,师生一起归纳出答案:当截面过一个顶点时有9个顶点,14条棱,7个面;当截面过两个顶点时,剩下的几何体有8个顶点,13条棱,7个面;当截面过三个顶点时,剩下的几何体7个顶点,12条棱,7个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探究热情浓厚,合作交流气氛活跃,并经历了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尝试解决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促使学生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二、理解题意的开放
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理解题意主要是应用题的情节和数量关系交织结合在一起的。我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去理解题意,为分析及解答应用题扫除障碍。如教学《比的应用》例题:把140个桔子,按3∶2分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各分多少个?
“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为了让学生理解题意,我引导学生说大班与小班人数的比是4∶3,这4∶3你能从哪些角度理解它的意思。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就投入到独立思考之中,片刻,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争着说:①大班与小班人数的比是3∶2,表示140个桔子分成5份,大班分3份,小班分2份;②表示小班分的是大班的■,也就是大班分的是小班的1■倍;③表示小班分的是总数的■,大班分的是总数的■;④大班分的比小班分的多■……可见理解题意开放性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解答方法的开放
解答方法的开放也就是探索性学习形式,通过解答方法的开放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如上例《比的应用》“把140个桔子,按3∶2分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大班和小班各分到多少个?”智慧从探索开始,良好的思维方式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在解答应用题时,我经常鼓励学生不要困于常规解法,敢于跨出,寻找多解。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讨论,归纳如下几中解法:
①先求1份是多少个?再求3份和2份各是多少个?
算式是:140÷(3+2)×3?摇?摇140÷(3+2)×2
②转化为分数应用题解答:小班是大班的■,即140÷(1+■)
③转化为大班分的占总数的■,即140×■
④用方程解:设大班分x个,■x=140×■
⑤用比例解:设大班分x个,比例式为■=■
由此可见,解答方法开放既可拓宽解题思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练习设计的开放
练习设计的开放性教学,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和提高,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1.条件的开放。这种开放形式是在给定的问题来反映满足问题的条件,而满足问题的条件并不唯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常以少条件、多条件等形式出现。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后,我在练习课中,出示给学生一个问题:求男生多少人?课伊始,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没有条件,要你们自己想出条件解决这个问题,看谁想的条件最多、最好。结果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都用在解决“求学生多少人?”这个问题:①女生3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或女生35人,是男生人数的■;②全班人数60人,男生人数是全班的■;③男生人数40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3;④男女生共3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应用题的条件开放,以学生基本知识为背景加以设计,既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又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及创新意识。
2.问题的开放。这种开放形式是在给定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许多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我出了几个条件:“一根电线长60米,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练习前我鼓励学生根据这几个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学生个个想表现自我,经过独立思考,结果出现了:①第一次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②两次共用去多少米?③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了百分之几?④第一次用去的是全长的百分之几?……通过对应用题的问题开放,不仅能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为学生拓宽多向思维空间,提供一片创造的蓝天,让学生在蓝天上展翅飞翔。
3.结果的开放。这种开放形式是在给定的条件,学生根据条件得到不止一个结果,甚至有两个以上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对结果的开放,培养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如我在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叔叔举行打靶比赛,规定10分钟打准100发以上为优秀。比赛开始4分钟,甲打了48发。我问甲这次比赛中能得优秀吗?问题一出,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说能得优秀,因为他4分钟内打了48发,10分钟就能打120发。有的学生说不能,因为他在4分钟内打48发,如果继续打下去眼睛太吃力了,速度慢了,10分钟打不上100发以上,就得不到优秀了。也有的学生说,4分钟打了48发,并没有说明全打中,如果这4分钟打的发数和后6分钟打的发数没有打中的超过20发以下的就不能得优秀……通过对应用题结果的开放,不仅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诗教 中小学 语文教育 意义 方法。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历史久远,上溯到《诗经》“,风、雅、颂、赋、比、兴”成为古代文化的典范。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诗歌浩如烟海,特别是唐代名家辈出,涌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佳作云涌,出现了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乐府诗派等众多的诗歌流派,群星璀璨、气象万千。这些诗歌都是我国文学长河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加倍珍惜。我国古代的教育非常重视诗教,孔子就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诗教的作用,两千年来这一传统延绵不断,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学者们无不在成长过程中受此熏陶。
可惜的是我国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诗教这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为了提高下一代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小学中提倡诗教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一、实施诗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传统价值道德分崩离析,新的规范、伦理尚未来得及重建,身处这样的时代,各种问题纷涌而至,人的精神危机感、灵魂空虚感比任何时代都要来得强烈,人们到处寻找寄托、安慰。学校德育多为空洞说教,没有调动学生产生一种自由的善良的内驱力,导致老师家长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中华诗词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对学生诗教能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博大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在李白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在杜甫的诗歌中间我们看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对劳动人民博大的仁爱之心;在白居易的诗歌中间我们看到了他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的悲剧遭遇的深厚同情;在文天祥的诗歌中间我们看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在于谦的诗歌中间我们看到了“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人格;在顾炎武的诗歌中间我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对国家兴亡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这些诗歌都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有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跟他们讲大道理,他们听不进去,其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教师的德育方式不得法,如果他们能改变德育模式,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他们应该抛弃抽象大道理的德育模式,多采用感情陶冶法,要知道情感陶冶法就像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灵魂得到进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1]。
2.提高审美能力,塑造魅力人格。
现在应试教育过于功利化,过于追求升学率,容易导致学生缺少情感、理想、创造力。诗教可以美化人的心灵,把美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田,感受诗歌中体现的爱、真等人类的情感,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2]。比如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对亲人的深深思念;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大丈夫豪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永恒的孤独感。当代社会是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电视,特别是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浅俗娱乐文化,人们越来越疏离高雅深刻的文化,网络对当代的学生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重拾民族文化中优秀传统的经典诗词,通过诗教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注意塑造学生充满魅力的人格,让他们的个性得以自由舒展,更多地保住他们的童心,让他们对生命本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在纷繁的世界中坚守独立、自由但又尊重他人和社会的人格精神。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说听老师讲课、学习书本知识、参加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等等,都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诗教也同样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像孔子说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中国古代的诗歌数量繁多,浩如烟海。新年伊始我们就会想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外游子思念母亲就会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三岁的小孩见到白鹅也不禁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诗歌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多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大量与古人衣食住行有关的知识,了解古代人交友、爱情、婚姻、旅行、科举考试等方面的常识,了解气候节令花鸟虫鱼。走入中国诗歌的世界就像走入了一座无所不包的大观园,在其中你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认识许许多多的事物,真是美不胜收,令你流连忘返。好好利用这个知识的宝库,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中小学生语文素质的下降已经成了严峻的问题,要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而朗读和背诵古诗文就是提高中小学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朗读和背诵,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3]。而让中小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因为诗歌往往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积极性,而学生一旦背诵了大量的诗歌,就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诗教的具体方法。
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爱好。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以兴趣为前提,如果没有兴趣去做某件事情就很难有持久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对于学习来说尤其如此,所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爱好,诗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等,通过美轮美奂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调动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来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
2.有针对性地开设诗教课程。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选择了一些诗歌,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但是总体来说,数量还太少,不容易达到诗教所要求的数量。因此,作为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可以在课本之外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识字程度,适当地补充一些诗歌进语文课堂。小学阶段,开发他们的记忆,让他们大量诵读中国古代经典,多积累名篇佳作;初中阶段,慢慢加入一些新诗,让学生学会面对处理现实的问题,老师引导他们去理解品味诗歌;高中阶段,随着他们身心的进一步发展,对生活情感有了一定的感悟,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让学生“入其境,得其趣”,品味诗歌,领略诗歌的韵味。教师特别要做到身体力行,话语中要多引用诗词,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模仿这一行为。教师应通过种种方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诗歌,丰富他们的诗歌知识,让他们得到美的熏陶。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
真正要激发学生爱好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仅有课堂教学的重视还不够,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教室的黑板报等出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专栏;利用校园广播站,设置诵读专栏,播放一些朗诵名家的配乐诗朗诵;开展校园诗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或开展诗歌背诵比赛,对比赛的优秀者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一本精美的《唐诗三百首》。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让学生有自由交流的场所,鼓励他们亲自创作,提供发表平台,把他们的诗作结集出版。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或纪念馆,如四川的学生组织他们参观杜甫草堂,湖北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观屈原祠,江西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观陶渊明纪念馆。甚至带领学生参观诗人创作某一诗歌的现场,比如,九江附近的学生就可以去参观庐山,从而体会李白诗歌《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恢弘气势。最后还可以邀请一些当代著名学者和诗人到校园开展诗歌欣赏和创作方面的讲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内外环境,让他们浸润在诗歌的环境中。
总之,在中小学生中开设诗教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发现人性的光芒,丰富他们心灵的空间,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生命也得到拓展[4]。另外还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诗教的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充分开展诗教活动。
参考文献:
[1]马银琴.论孔子的诗教主张及其思想渊源[J].文学评论,2004,(5).
[2]刘季冬.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兼论《论语·阳货》篇孔子诗教的思想旨归[J].现代哲学,2010,(6).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中寻找情感渗透的最优化
传统德育工作普遍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教条主义倾向较强,若能向C合实践活动课程借鉴,采纳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活动性、体验性等区别于一般学科的实施方法,有助于让德育的效果达到最优化。要实现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首先要解放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让从事德育的主体通过对大量研究数据的阅读,从头脑深处放弃对传统灌输式说教做法的坚持,并且对体验式新型德育工作理念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大胆尝试的勇气。德育工作者可以多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正面管教等。正面管教理念的传播本身,运用的也是体验式讲学方法。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及时更新德育理念,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之一。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目标中提炼情感技能的契合点
当下,德育工作的着眼点,已经从以往的管理纪律、抓好常规,发展为以人为本,着重发展学生社会情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众多学科当中为数不多的,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它与德育之间,可以有密切的连接和紧密的衔接。我们通过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社会服务志向。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通过家校合作、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途径,提升学生的个人责任意识、家族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爱心跳蚤市场、模拟法庭等,培养同学间的交往能力,与父母亲人间的交往能力,与社会公众的交往能力;通过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观摩社会志愿者的工作、聆听志愿心得分享等活动等,树立面向学校内的服务志向,面向周围社区的服务志向,面向广大社会的服务志向。德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力点,依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德育目标中的部分内容扎实推进,德育的整体效能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助力之下稳步提升。梳理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目标,在其指导下开展系列活动,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途径。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开发校本教材导向德育工作更深处
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凸显其德育功能,我校通过教材资源的整合,开发了既有利于德育,又辅助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全套八册,与综合实践活动原教材配套使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赏识教育;有效方法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是因为小学生也有自尊和荣誉感的需要。作为小学生,其生理和心理都慢慢地变得成熟起来,他们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得到他人的尊重,获得更多的赞许。那么,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赏识呢?一般说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小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一、表扬法
表扬既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动作的。在孩子比较成功、比较完美或表现比较令人满意的时候,一声“Wonderful”、“Excel-lent”、“Verygood”、“Notbad”等可使其幼小的心灵心花怒放,充满自豪和骄傲;一个大拇指所示意的“No.1”以及食指和中指所做的V(成功)型手势,可令他们心中充满自信和欢乐。
二、鼓励法
如果说表扬是侧重外在形式的话,那么鼓励就是试图通过内部力量去激发孩子的一种方法。一般在孩子感到乏味、试图放弃或失败的时候予以使用。鼓励既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动作的,还可以是物质的。一声“Comeon”、“Holdout”、“Goon”等可以使他们感到力量;一次击掌、一丝微笑等,可使他们感到亲切和信任。必须注意的是,鼓励一定要抓住时机,否则,由于时机的把握不同,同样的赏识,收效也就不一样。
三、奖励法
对小学生来说,精神上的鼓励是主要的,物质上的奖励是次要的,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朵小红花、一个小本子、一支笔、一张奖状等,这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让他们感到欣慰和满足,能使他们得到鼓舞和奋进。
四、示范法
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孩子均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有时候,当教师要学生说些什么或表演什么时,他们要么金口难开、要么缩手缩脚。倘若此时教师亲历亲为、率先垂范的话,他们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尤其可以采用此法,以增强示范性。
五、引导法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只要引导得当,可以有效地对他们进行赏识。如当教师设问“Whocan...?”、“Whowill...?”、“Whowants...?”等时,小学生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做出响亮的回答。关键在于,设问要具有赏识性、启发性、趣味性,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灵活进行。
六、比赛法
与大人一样,孩子亦喜欢争强好胜,不甘示弱。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英语游戏或开展英语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活动,以培养其竞争意识和荣誉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调动参与活动、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七、评比法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相互之间作个比较,可以使好学生更加奋发图强,可以使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奋起直追。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方法依然可以采用,但要注意方法,把握分寸,适可而止。不可滥用,但不可不用。
八、榜样法
从近处着手,无论在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有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这些优秀学生的经验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且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中,学习条件大致相同,总结推广他们的学习经验,可使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易学。从远处着手,可以介绍英语成功人士的学习经验。像“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曾经是个连大学英语四级都过不了的学生,但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后来成为了“万能翻译机”。又如“逆向式英语”的创始人钟道隆教授,四十五、六岁才开始学习英语,但一年后就成了翻译。这些事例,都可以用来鼓励学生树立可以学好英语的坚定信念。
九、激将法
有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小孩有逆反的心理或表现,这时候任凭你如何正面引导,似乎都无济于事。反之,如在此时正话反说,故意说“Idon?tbelieveyoucan?”之类的话来刺激他,反而可以增强小孩的自信、自主、自强、好胜的心理。只要掌握分寸,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体验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绘图、制表,发展学生统计观念,使学生养成数据观念,学习判断分析的能力,要求学生从收集的信息中提炼信息,找寻规律。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收集、整理、表述和分析的环节,学会最为基本的统计方法。
一、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统计的过程中
教学中,教师关注到学生,将学生放于主动地位上,充分展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我们师者要成为统计教学中的倡导者、指引者、交流者、合作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统计教学的那种自主、交流、探究的氛围。在学生自主参与下观察、操作、交流中学习探究统计知识,理解掌握比较简单的统计方法,充分感受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统计角度去思考问题,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的过程,再进行进一步的提炼,使学生掌握统计知识。
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统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日常活动,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充分调动学生对统计学习的那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统计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好统计知识的那份自信,使学生打心眼里去喜欢学习数学。
例如,在元旦联欢会班级准备买什么样的水果时,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制定在规定的数额之内的购买计划。教学时,先让学生先做一些实际调查,而后再去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较为详细地咨询班级同学中每一个人的喜爱,统计每一种水果的人数。最后再对统计的结果做进一步的表达与交流,解决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将统计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情境中
一、德育目标要细化、实际有效
学校德育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办事,要求青少年从日常行为习惯、身边小事入手开展近距离教化。
1. 分年龄进行目标认知及行为强化,不尚空谈。小学、中学等不同年龄,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不同,例如爱祖国的教育,小学与初中初期应着力感受亲情、感受美景的情感渗透,培养安全感,重视行为训练与强化更切实可行。初中中后期与高中学是理想引导,个人奋斗目标抱负与祖国发展前景结合,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改善祖国的使命而学习。
2. 目标细化,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人皆向善,想获得认同与赞誉。通过表扬、同伴影响、提高认知水平,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从小处入手,要惜时守信,从按时到校入手;要成为现代公民从爱护公物入手;其他如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刻苦学习、要独立完成作业,着装要大方朴素等,从一点一滴的身边的小事做起,低起点,严要求,使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三个环境中接触到每个社会人都能成为德育教育者,天天检查,人人关心,久而久之就会“润物细无声”,收到良好的潜移默化德育实效。
二、培养价值观,辨别是非、美丑
德育不但需要潜移默化,更离不开有形灌输,特别是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r值判断,学校德育进行正面教育,讲的都是社会人间的真、善、美。而社会是丰富多彩、复杂缤纷的,存在“假、恶、丑”现象。就像大自然的香花与臭草并生,社会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因此,应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辨别是非、美丑。引导学生对“假、恶、丑”现象分析、批判。就像人们对肌体打“预防针”用的疫苗,可使健康的肌体增加抗病毒能力那样,使学生增加抗体,自觉起来抵御不良,达到预防为主,超前控制。教学生学会拒绝那些“假、恶、丑”现象,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重视内化,“慎独”
让学生把良好综合素质标准自我内化。在学校德育中,提倡良好的伦理道德、公共道德、社会责任。让学生学会热爱。从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学会爱家庭、爱环境、爱劳动、爱学习、爱社会,最终达到爱祖国、爱人民的境界。要使德育内容分层合理,便于内化。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抓好系列班会课课程的教育,要注意科学性,加强针对性,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并且要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使德育贴近生活,便于行动。
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文明校园”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向上,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用好同伴教育和同伴影响。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寓德育教育于学校的各种活动之中。学校应从加强常规管理入手,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向学生讲清道理,教育大家自觉遵守,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和各项活动中的思想言行都能有所遵循。有效地利用文化活动,如组织观看有意义的电影戏剧,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广场舞、微视频、歌咏比赛等。创建平台,让学生得到展示、锻炼,并且做到每次活动及时点评,巩固收益。
4. 阶段性的定一些小目标,成系列。如第一周、第一月应做到什么,下周再要求什么,循序渐进,使德育步子小一些,实一些。突出德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德育层次观,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社会角色,提出不同要求。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构建师生健全人格。
四、树立大德育观
大德育观即德育的社会观,具体是:要求德育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上去思考,观察各种德育现象。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整个社会的大潮流中去探索思考。在学校树立“三全”德育思想。即:全员――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人员,全体师生要共同参与;全方位――学生的所有教材都是德育教材,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质教育;全过程――将学校教育活动均视为德育活动,抓住一切时机,全面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人人都抓德育,事事与德育有关”的德育工作大环境。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方法;多方面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37-01
1.应注重阅读教学
1.1适时进行阅读教学。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应从认读单词开始,然后到句子,再过渡到一些小故事的阅读。例如,学了a后,就让学生整体认读单词ant;学完第一组字母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读音来朗读"It is an ant."等句子,并利用图片或实物来展示句子的意思。
1.2特殊单词,单独记忆。英语单词中还有一些不规则的单词,如son、have、some、live、spider、put等,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认识到单词读音规则的同时应记住一些特例。要让学生知道,自然拼读法是适用于绝大多数单词,而不是所有的单词,少部分单词要单独记忆。
2.创设学习英语的环境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学生刚接触英语开始,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常用的一些句子,如: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 Sit down,please. Listen to me . 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使用,并逐步增加句数。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课堂上营造生活中的情景,使课堂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师在课外要带头说英语,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例如:教学shopping时,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有关shopping的对话,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没想到他们居然从家里带来了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帽子、衣服、水果摆在课桌上进行买卖。对于这样的表演,学生都踊跃参加,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优化教学手段
3.1教唱歌曲。美妙的英文歌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在教授color这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歌曲和游戏并存的color song。学生在学会red、green、yellow、blue等英文单词的发音后,请一个学生上台操作电脑,余下的同学在台下唱这首新歌,当他们唱到哪种颜色的时候,台上的同学就要点击这种颜色。通过这种形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们也能在一种愉悦的情境下很好地掌握新单词。
3.2多媒体的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拓宽学习视野,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一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教授关于天气的单词,如rainy、cloudy、windy等,笔者事先通过对这些天气声音和图片的收集,然后把它们制作到课件里面,当讲到其中某一个天气的新单词的时候,声音和图片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学生们就很容易具体地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了。
4.注重英语语感
4.1成立英语兴趣小组,强化已教的学习内容。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英语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如果在教学中要兼顾差生,势必会影响尖子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分年级成立了英语兴趣活动小组,其中大部分为尖子生。在活动中,他们的表现特别积极,有效地巩固、强化了课堂知识;同时,活动的氛围又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向课外延伸,加大听说力度,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发展学生语感。这些小组的成员在班上又成为英语学习骨干,极大地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4.2开展英语竞赛,激励竞争意识。争强好胜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率真、积极,具有强烈的竞争与进取意识。适时开展竞赛活动,能够促使他们你争我赶,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探究质疑、强化记忆、训练语感。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对话比赛,也可以是单词竞赛;可以是一对一的对抗赛,也可以是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的比赛;还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口语竞赛,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学生纯正发音,使学生的语感在交际中得以发展。
5.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举兴趣
5.1运用游戏、歌曲、课外活动,稳定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就要想办法使这种兴趣能持久地巩固下去。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为了稳定学习兴趣,可适当地做些游戏、唱歌、说绕口令、背小诗,通过适时的唱唱玩玩,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巩固所学知识。为了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学英语的氛围非常重要。为了使英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在学习之余,定期举办英语朗读比赛、英文小报制作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等活动。这样可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规则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40-01
英语教学在农村地方,一直以来有些尴尬境地:学校不够重视,家长不够重视,大多数孩子们也不爱学习。
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帮助我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那就是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多年的摸索我发现,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调动孩子们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中,我感觉小组合作是最有效的,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具体做法如下: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1、根据学生的特质即英语水平、语言技能、性别、身高等进行小组划分
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小组间搭配尽可能均衡。一般4-6人为一组,并指定各小组长,负责该组与学习相关事务,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有些学生可能不喜欢与被分的同一组的某个同学合作,这样的话,教师要及时调整,听取学生的心声,避免负面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个合作小组的良性发挥。
2、明确各自职责
每个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资料员负责搜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合作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每个小组内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要定期轮换,这样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3、制订小组目标
由小组成员共同商定本小组奋斗目标。目标可分为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目标是成员之间合作的纽带,这就告诉他们要实现小组目标,组员之间要互相依赖、互相协作,树立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二、合作学习规则再认识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
其次教师要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分配工作。
教师要不断教他们学会尊重、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学会在合作中进行关系的协调,能取长补短,相互理解,彼此支持。
除此外,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盲目从众的现象。积极参与,勇于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学习规则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任务要明确,设计合理
教师对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因此,在下达合作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设计小组活动时应考虑教学目的,既怎样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活动内化英语知识。
2、教师要根据讨论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任务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相关的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
3、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要适当。太难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学生不知如何表达,太简单时学生又会不屑一顾,随便说几句。形成表面上的“假热闹”。
四、合理且有竞争的考核机制
竞争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成绩的手段之一,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
因此,将竞争机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更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利用分段考核法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操作中,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其目的是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自己与小组学习效果,就每一项考核内容制定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
五、小组合作活动中扮好教师角色
1、活动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仔细观察各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如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当学生的语言出现严重错误时,教师要指出并更正;教师还要特别的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去。
2、关注弱者
这里的弱者,是指在小组里学习基础差,不善于表达,反应比较迟钝或有缺陷的学生,对于他们,老师除了在小组合作中要给组长有要求外,尤其在课堂的合作中要给予关注,讨论怎么样和小组中各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程度等,
3、合理安排时间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优化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小学生各种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人格上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点点滴滴不能放松。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教育心理学就此专门提到:“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出现强制字眼,就应该遭到批判。这种倾向恰恰说明了现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区。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教育以人为本,并不是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
角色表演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而且通过角色表演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语言的节奏,使学生在表演中逐渐对课文产生感情。《牛郎织女》是一个千古传唱的神话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当然,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比如,当牛郎织女分别多年后,在鹊桥上相见后会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模拟相关的对话。我相信用这样的方法,肯定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更有激情。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关键看老师怎样进行开发。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大都依赖老师的课堂教学,这种灌输式教育,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因此,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就很重要。所谓“点”,就是要抓住学习的“重点”和“要点”;所谓“拨”,就是为学生解答疑难,排除学习障碍。它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排除疑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逐步拥有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智力。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应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工夫,不能机械地讲解课文中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有更深地体会。
在教《月光曲》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在导入时,播放了《月光曲》钢琴曲,使学生先对这首曲子有了最初的感受,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这首美妙的乐曲是怎样谱成的。在课堂中教师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铺设台阶引导学生情感朗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采用这样的文字激情引导:“盲姑娘怎么也想不到,在这偏僻的乡村竟能如愿以偿地听到如此精湛、如此纯熟的钢琴声,而且酷爱音乐的她猜想眼前这位演奏者很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贝多芬先生。因此,盲姑娘又惊又喜地说……”学生仿佛已经和盲姑娘融为一体,很激动地朗读课文,感受盲姑娘的激动和贝多芬由同情到遇知音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复杂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轻松引导、自己的深入朗读中,明白了《月光曲》的旋律实际就是贝多芬当时的情感变化过程,巧妙地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四、审美教育的策略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人文性等为一体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揭示了五彩纷繁的美好世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审美观点,进一步促进全面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利用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地调动学生情感,对他们进行美育渗透,才能收到最佳的美育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教师如果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进行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的受到美的感染。老师可通过创设意境、表情范读、看图想象、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总之,在语文教材中有优美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觉美、理解美、领悟美、发现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的。
五、丰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