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范文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

第1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 低碳发展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 披露模式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全面推进,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政策、规章、制度与体制机制,并从国家、企业、社会等宏观、微观多个层级贯彻实施。其中,重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搞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为企业利益相关方考核与评价企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情况,并为其科学决策提供环境会计信息是发挥环境会计基础作用的主要途径。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向政府环保监管机构、投资者、管理层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报告其履行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等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的主要形式。

(一)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及其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基本国策之际,企业利益相关方更加关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甚至以此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政府环保、财政、税务、证券监管与发行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的投资者、供应商与客户、消费者、社会公众等,他们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可以概括为:(1)政府相关主管机构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国家意志的体现。(2)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源于经营合法性的自我证明与开展节能减排、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实现低碳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持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在驱动力。(3)企业投资者等外部经济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要源于对企业环保责任的关注与经济决策的需要,尤其是投资者对企业环境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停业、巨额罚款等)的关注与道德投资的兴起等,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这也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外在需求与强大社会压力来源。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与动因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与动因(或动机)是在借鉴传统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理论依据与动因基础上,结合环境会计及其信息在内容、供给与需求等方面的特殊性创新发展而来的。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环境产权理论(戴悦、华楚慧、李玮纬,2012)、环境受托责任论、外部性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蒋麟凤,2011)、可持续发展理论(张福琴,2012)及信息租金理论(王雄元,2005)等。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一方面是为解脱环境受托责任,通过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证明经营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是为确保各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政府及其宏观管理机关通过立法与监管执法等形式强制要求企业披露利益相关方经济决策所需要的环境会计信息,并确保其质量。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与动因为我们解答了企业为什么要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应当向谁披露,披露哪些信息,采取什么机制、什么方式披露信息等困扰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现实问题。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可以为明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确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所需的披露主体、内容、机制与方式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条件。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目前,有关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研究大多以传统会计的受托责任论、决策有用论和融合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环境会计的特殊性进行尝试性探讨。结合传统会计目标与环境会计内涵与外延的扩展、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与动因及上述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定位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应表述为:企业向投资者、政府环保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科学分析与客观评价企业遵循环保法规、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并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其中,环境会计信息至少应当包括企业环境活动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影响的财务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两个方面。

二、企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的新要求

(一)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科学内涵

节能减排的科学内涵是指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

而低碳发展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党的十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我国低碳发展目标。低碳发展并非一味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是要通过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减碳的同时提高效益或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见,低碳发展的科学内涵是通过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减碳的同时提高效益或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两者之间虽然科学内涵不尽相同,但目标是相同的,都以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二)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的新要求

高质量的环境会计信息需要有科学、可行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来完成环境会计信息的采集、整理与披露。结合前述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科学内涵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笔者认为,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的要求可具体表述为以下五个方面:(1)企业应主动、客观、公允、充分披露反映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履行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等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2)企业应向投资者、政府环保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助于其科学分析、客观评价企业环保责任履行情况,并有助于进行科学决策的环境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应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及时性等质量特征。(3)企业应根据国家环保法规规定,客观、公允、充分反映企业环保责任与环保绩效情况要求,通过合法渠道,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披露。(4)所有企业都应通过一定途径,采用合理的方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5)政府环保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充分发挥监管、督促作用,促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是当前社会关注与环境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梁杰、刘婷婷、段家菊(2012)与刘金彬、胡世强、杨明娜等(2012)等研究发现,我国已制定并实施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但还不够完善,至今仍无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或《环境会计指南》,导致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披露规范和要求。同时,还存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蒋麟凤(2010)、张颖萍(2012)等研究发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不强、主体范围窄、披露水平不高、大部分企业缺乏披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朱小平、孙甲奎(2012)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采用财务报告及附注、单独的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董事会报告、招股说明书、重要事项、内部会议记录以及管理层讨论和分析等八种方式。多数学者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采用补充报告模式,即通过年度财务报告的报表附注形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仅有少数企业采用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披露环境会计信息,采用其他披露方式的企业很少。补充报告模式和社会责任报告模式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都显得零散,且定性描述多于定量反映,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分析、评价企业环境活动产生的财务影响与环境绩效,可靠性与相关性不强。

刘金彬(2013)研究发现:(1)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可靠性差,披露的定性信息多,定量信息少,定量的财务信息更少;(2)披露内容散乱、不规范、不统一,缺乏可比性;(3)披露不充分、不完整;(4)信息披露不公允,选择性披露现象普遍;(5)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是重污染行业企业披露质量相对较高,广大的非重污染行业企业披露质量低,甚至无披露。

刘金彬、胡世强、杨明娜等(2012)研究发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监管机制缺失,导致监管执法不严等问题。马军(2010)研究发现,不同地域因政府监管、执法程度差异因素是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更为关键的因素。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与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形势及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欧美及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先进典范相比更是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资源所有者缺位,缺乏环保的生产生活理念和社会风尚,导致企业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与披露压力不足,企业不情愿、不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朱小平、娄欣轩,2010;张颖萍,2012;刘金彬,2013)。(2)缺乏完善的环保法规,尤其缺乏实践性强的环境会计准则或指南,导致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法律基础与统一的标准,影响披露水平与质量(徐寒婧、吴俊英,2012;刘金彬,2013)。(3)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尤其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激励机制,导致鼓励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政策、制度难以落到实处,影响披露水平与质量。如目前很少有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等政策。(4)我国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研究起步晚,环境会计理论体系还不成熟,以此为基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披露内容、方式、途径、信息质量评价体系与监管机制等至今尚无定论,导致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践裹布不前、良莠不齐。(5)缺乏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导致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随意性强、地区差异大、质量不高(马军,2010;黄晓梅,2011;梁杰、刘婷婷、段家菊,2012)。

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构建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合法性原则亦称为合规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必须符合我国环保法规,披露的内容、方式和途径是合法的、规范的。

(二)循序渐进原则

建立完善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开展切实有效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应科学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并遵循抓大放小、先易后难的原则。即先在环境影响大,经济技术水平高、规模大的企业开展试点,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随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环保法规不断取得进展的情况下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企业,直至普及。

(三)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原则

如前所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的理论依据与动因。因此,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设计需遵循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原则。

(四)重要性原则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设计,应有助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的实现。即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企业要全面、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并作为重点检查对象,企业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业务活动或事项及其影响,要充分、详细披露。其他企业和事项则可以采用简化的披露模式。

(五)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开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因此,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成本应以不超过企业承受能力、不超过因不依法披露可能遭受的处罚、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所可能带来的成本节约、销售增长、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等效益为限。因此,应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披露模式。

(六)灵活性原则

是指企业在遵循环保法规的基础上,为更经济、高效地向利益相关方披露反映企业环境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其经济决策的环境会计信息,企业可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披露模式。

(七)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环境问题与部分环境事项无法货币计量的特殊性,环境会计信息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货币计量为主,同时兼用实物与劳动计量方式,甚至文字说明等多种方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八)持续披露原则

持续披露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企业要遵循环保法规,定期、持续披露相关、可比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二是企业选择的披露模式要有助于企业经济、高效地实现披露目标。只有遵循持续披露原则,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披露。

(九)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环境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其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需要借鉴其他学科,尤其是传统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环境会计的特殊性开展创新研究,探索建立、完善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信息披露规范;二是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设计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并结合国情开展创新研究,构建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以更快、更好地构建、完善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实现披露目标。

五、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

针对当前企业不情愿、不主动、不积极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1.进一步完善环保法规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体范围。通过立法形式,尤其需要通过修订《环保法》、《公司法》、《会计法》等途径明确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责任主体地位与法律依据。

2.通过环保立法与普法宣传教育,倡导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风尚,营造全社会关心环保、积极实践环保的强大社会压力,督促企业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高披露水平。

3.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一方面,通过给予积极、主动并高质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以税收优惠、优惠贷款、颁发“环境奖”等激励,引导企业积极、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并提高披露质量;另一方面,加大对违法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给予罚款、停业整顿、冻结贷款、限制上市融资等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惩罚力度,督促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4.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强度、企业规模、经济技术水平、是否为上市公司等属性对企业进行分类,明确企业类型及披露要求,尤其需要明确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范围,并根据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情况,逐步扩大披露主体范围。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1.合理确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目前,环境资产、环境权益等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问题尚属世界性的瓶颈问题。即便是美国、日本和欧洲地区其环保法规和《企业环境会计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要求也主要集中在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政策等方面。因此,我国在构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时,应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目前环境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等理论研究领域尚无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可仅强制要求企业先披露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政策与环境绩效等内容,待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后,再逐步扩大披露内容。唯有如此,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才能既不脱离实际,有利于实践,又能确保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实现披露目标。

2.根据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严格要求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经济技术水平比较高、规模大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充分、全面披露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政策与环境绩效等内容。其他企业可根据企业类型及相应要求,依法披露相关内容。

3.根据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求,采用新方法、新途径,扩大披露内容并提高披露质量。为更好地揭示企业环保责任履行情况,为利益相关方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充分、全面的信息,可在企业披露法定内容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研究成果――事项法,创新披露方法和途径,如通过企业网站,披露环境事项及相关的环境投资、环境收益与损失性支出和主要环境绩效指标等内容,扩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机制

基于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依据与动因的分析,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需要建立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激励与惩戒相结合、不同类型企业可适用不同披露模式的披露机制。其中,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应强制披露前述法定内容,其他信息及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的企业则可采用自愿披露机制,其他企业则采用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机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建立并有效运行,明确企业披露责任,提高披露水平与披露质量。

(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鉴于当前存在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尚未破解环境资产、环境权益等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瓶颈问题,还无法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其进行核算。因此,我国可以采用定量披露与定性披露相结合的方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1.对理论研究成熟,能采用简便易行方法对其进行核算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及相关信息,要求企业采用定量的货币信息披露方式。

2.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难以货币量化的环境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排放、环保设备与工艺技术能效提升等环境活动及其绩效方面的信息,要求企业采用相应的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计量等定量披露方式披露。

3.对企业遵循的环保理念、制定的环境管理目标、遵循的环境政策、为改善环境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企业环境活动的社会影响(含获得的社会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允许企业采用定性方式披露。

4.借鉴事项法,采用多种方式披露企业环境活动事项,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获得更加全面、可靠的环境会计信息,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五)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途径

根据前述企业分类结果,借鉴国际先进理论研究成果及成功的实践经验,我国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途径或形式。

1.通过企业网站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规模较大、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重污染类企业,尤其是该类上市公司,应在企业网站设专栏,全面披露企业环保理念、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环境活动产生的财务影响及环境绩效等信息,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利益相关方提供高质量的环境会计信息。

2.通过编报独立环境报告披露环境会计信息。采用该种途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上述重污染类上市公司除通过企业网站实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外,还需要通过编制并报送独立环境报告途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二是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但企业规模不大、经济技术水平不够高的企业,需要根据重要性原则,通过编报独立环境报告途径全面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三是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没有重大影响,但企业规模大、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如中度污染的上市公司,因公司规模大,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也需要根据重要性原则,通过编报独立环境报告途径全面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3.通过定期财务报告(主要是财务报表附注)途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的轻度污染的大中型企业,因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一般不会将环境活动作为重要事项来管理和核算。因此,可以采用编报定期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附注等途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4.通过编报定期环境信息简报途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对经济规模较小、经济技术水平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企业而言,采用编报定期环境信息简报途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切实可行的。

5.通过临时公告、新闻会等途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对中度污染企业及以上的大规模企业发生的环境事故可能产生的重大环境影响事件,企业需要通过临时公告、新闻会等途径及时、全面地向政府环保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6.通过环保手册途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对部分环保意识强、环保观念先进的企业而言,编制、派发企业或产品环保手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对宣传企业环保观念、塑造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是不错的选择。

(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

为破解因信息不对称等可能引发的信息披露质量问题,需要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笔者认为,我国可借鉴刘金彬(2010)提出的多维度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思路,建立政府环保监管机构为主导、企业、第三方审计与社会公共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根据监管结果实施激励与惩戒相结合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如政府环保监管机构根据监管情况,对企业直接做出奖惩决定或向其他利益相关方公布监管情况,以供其经济决策参考;社会第三方审计(鉴证)结果可供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的经济决策提供帮助等。J

(注:本文系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成都节能减排与低碳城市建设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ST13-31)

参考文献:

1.戴悦,华楚慧,李玮纬.以环境产权为核心重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会月刊,2012,(12).

2.张福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依据及路径优化选择[J].财政监督,2012,(8).

3.王雄元.自愿性信息披露:信息租金与管制[J].会计研究,2005,(4):25-29.

4.梁杰,刘婷婷,段家菊.我国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5.刘金彬,胡世强,杨明娜等.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的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2,(8)

6.张颖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研究[J].商业会计,2012,(12).

7.马军.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障碍何在?[J].环境保护,2010,(21).

作者简介:

刘金彬,男,成都学院副教授。

张翼飞,男,成都学院讲师。

第2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内涵

Gray 等( 1987 年) 认为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是指: “就组织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与社会定的利益团体和整个社会进行沟通的过程。”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是一个同时涵盖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和企业环境会计的概念,从严格意义上说,环境问题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所以企业环境会计应从属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时并没有单独提及环境会计, 只是将环境问题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个方面;到了20世纪80年代, 环境危机的出现使得研究兴趣明显转向了环境会计, 期间发表的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文章减少, 而有关环境会计的文章显著增加;到了20世纪90年代, 环境会计研究完全主导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后来的研究者常常将两者统称为“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无论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还是环境会计,都是对传统会计的发展,它们共同关注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性。本文用“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来论述企业环境会计。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我国企业目前的环境信息披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披露的公司数量在不断上升,披露的内容逐步完善,披露的质量逐步提高等,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现论述如下:

(一)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所占比重小且行业性强

尽管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所占比例仍较少,且主要集中在重污染行业。

(二)披露内容不够全面

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中主要描述的是历史信息,而对可能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披露较少;大多数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信息是一些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产生太大影响的普通信息,对各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环境污染影响情况等负面信息则是很少提及。

(三)披露方式不规范

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报表附注、董事会报告和内部工作会议记录、独立报告等,其中能够单独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的企业少之又少,如通过2013年11月的《首届(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可以发现,两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只有617家公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只有18家公布了环境责任报告。可见目前上市企业公布环境责任报告的比例确实是非常低的。

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

如今,我国政府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出台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当前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对于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规定与要求。除此之外,我国没有相关的准则或制度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具体要求和操作指导。基于此,很多企业会对环境会计信息不进行披露,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该类信息可能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

我国对环境审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只有国家审计部门针对一些重污染行业进行的局部环境审计,而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层面并未开始进行环境审计。

(三)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要求不高

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环保意识不强,因此缺乏了解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具体表现为:股东投资时更多的关注盈利,极少注意环境现状和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债权人更多地关心债务人债务到期时的偿债能力,不重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淡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不高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实施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优化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

首先,要完善我国的会计法,在其中增加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及违法行为处罚的内容,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有法可依。其次,要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准则的制定对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需要进一步借鉴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对于环境会计研究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参照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制定出关于环境会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准则。相关准则制定后,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从而使环境会计具有规范性与实际可操作性,保证环境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二)加强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力度

当前,我国审计准则中尚未针对环境事项的确定和计量进行规定,政府审计机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均无法依照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准确把握审计尺度,实施审计与监督。因此,应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上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细化审计准则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充分发挥政府审计机关、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逐渐开展对环境信息的审计,促进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社会力量的监督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利益问题,推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借助媒体的宣传报道、社会公众的举报和环保组织等非营利组织的力量,监督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四)制定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制度

在激励方面,政府环保部门可联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环境信息进行自愿性披露且披露信息真实的上市公司给予降低排污费、税收优惠等优惠。相反,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根据的环境审计报告,对于未能披露规定的环境信息的企业,特别是重污染行业中的上市公司,环保风险较高,却未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应进行严惩。

参考文献:

[1]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与理论基础――国外研究综述.会计研究,2010(3).

[2]同勤学,张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探讨.学术研究,2012(12).

第3篇

1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

1968年戴维•F•林诺维斯率先推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学中的运用”的观点。中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探究远远晚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才开始关注社会责任会计这一领域。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立足于社会的整体利益,从对企业股东负责扩展到担负起对生态环境、对职员和对消费者乃至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其会计核算范围从企业内部财务收益和成本延伸到外部社会效益和成本。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利用专门会计核算办法,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效益和成本向其信息使用者进行揭示的过程。

2中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意义

2.1有利于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经济、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要兼顾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有助于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环保意识,以长远的眼光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2.2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社会上人们的消费意识已经从关心产品质量和价格过渡到环保健康“。绿色蔬菜”“、节能电器”的出现说明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它将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注重健康产品的研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披露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同时,能让公众充分了解企业为国家和社会所做的贡献,形成企业良好的声誉,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3现阶段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因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发展起步较晚,在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完整地披露。企业通常披露正面的会计信息,在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方面编造虚假信息或者不予披露。这种避实就虚、报喜不报忧的选择性披露方式,容易误导信息使用者。(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以定性披露为主我国现在所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中一般采用文字叙述披露,极少涉及具体量化的内容。而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种类繁多,各类报告所披露的侧重内容存在差异,报告内容缺乏可比性,可用价值低。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长期以来,企业的目标都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作为企业公民所应负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在短期内获取更多的利润的要求与花费大量精力治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情况相矛盾。因此,尽管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保问题,但极少数企业会自愿地完整披露相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2)中国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尚未成熟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尚未成熟,还未设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因为社会责任会计中出现了计量的不确定性、内容的广泛性等传统会计难以突破的瓶颈,传统的会计方法不能很好地登记确认相关事项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3)中国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成本过高社会责任会计较之传统会计在核算内容上更加繁杂,对这些社会责任事项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进行准确地确认和计量相当困难。在目前的理论水平下,企业要全面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要做社会调查或咨询有关专家,这会让企业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和财力,极大地降低了企业构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系统的积极性。

4我国企业构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系统的建议

根据以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进:

4.1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在社会责任意识上的思想认识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直接相关。在企业中大力宣传社会责任观,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创建“诚信、责任、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倡导“源于社会、归于社会”的服务理念,这将促进提高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4.2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标准为了深化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知识的认识,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全面、有效,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标准成为首要问题。眼下,国内的会计水平完全能够制定出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中国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在内容上、形式上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

第4篇

关键词: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一、会计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简介

1. 会计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内涵及外延。

    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的研究范畴涵盖了从信息、传导、解读到信息反应的资本市场信息揭示完整过程,以及信息指导、信息效率、市场透明度等系列化披露问题。国际上,已经建立柜台市场的国家,对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对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相对完善的美国。

2. 现代会计及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产生及发展。

   现代会计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产生的直接契机是1720年英国的“南海事件”。之后英国国会先后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BubbleAct,1720)和《股份公司法》(JointCompaniesActof1844),其中对现代意义上的公开说明书做出的规定,确立了股份有限公司募股必须经由公开说明书注册的原则。奠定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现代证券法中核心地位的是美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OTCBB市场上出现过几起欺诈案,这促使美国证监会通过了《柜台交易市场合格规定》,要求所有在OTCBB上交易的公司成为“报告公司”。

日本要求企业在柜台市场注册后,公司必须披露公司财务状况和股东人数、审计财务说明书,以及每个商业周期的经营绩效。台湾兴柜股票交易市场要求信息透明化,挂牌的公司必须定期披露财务报表(半年报、年报),并义务公布重大信息,投资人在信息取得的正确性与实时性上都有角度的改善。香港创业板市场则可归为以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市场,创业板市场持续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持续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一般性规定、上市公司财务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关联交易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等。

二、我国OTC市场会计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在国内,学术界和实践中对于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和关注,多年来主要围绕的是在公众公司中占极少数的上市公司,目前的研究大多关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决策及披露的市场影响。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一个主题跨越了会计学、金融学和经济学三大领域,涵盖了这三个领域中有关契约、效率和制度等问题的大量研究。

田昆儒(2001)则认为可分为经营者向董事会进行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进行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或责任说明以及公司(作为法人)向社会各利害关系者进行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三类。

陆正飞(2002)以问卷形式考察了对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选择情况,发现投资者认为应鼓励上市公司适当披露那些难以计量的诸如员工素质、产品质量、企业市场竞争力等信息。

李东方(2002)认为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是指证券监管法强制性要求证券发行公司在证券发行和上市交易的全过程中,依法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该公司证券有关的一切真实信息,以便投资者能够获取真实信息而做出证券投资判断的证券监管制度。

宋献中(2006)认为应在考虑企业战略发展环境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持续性经营的管理目标和方案,披露有关企业核心能力与核心战略的信息均衡。

三、多管齐下 提高我国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柜台市场——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蓝图,离不开市场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相应的组织制度安排。柜台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初级市场,只有从制度安排角度设计好运行和监管机制,才能保证其发展和完善。

1. 建立科学合理的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1) 投资决策有用性原则。

从目前我国的状况看,个体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并不成熟、风险承担能力较差,OTC市场的投资风险高于证券交易所,因此建议将OTC市场的投资者定位于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具有投资的专门知识以及信息搜集和信息分析的能力,所以,OTC市场的信息披露应当强调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

2) .资本市场信息可比性原则。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极,OTC市场信息披露的目的同交易所一样,也是为降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投资者在OTC市场投资同样需要依赖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因此,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不仅需要市场内部的信息可比,而且还需要市场之间的信息可比,这样才有助于公司在市场之间的转板。

2. 强化会计信息资源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

    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导会计信息的合理利用,引导OTC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由简单的依靠数量的积累向提高利用率的转变。

3. 形成完备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OTC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应该从市场层次和公司规模的“双维”角度确定信息披露的层次,形成“层次化”信息披露制度。根据OTC市场特征探讨OTC市场信息披露的框架结构。借鉴海外信息披露制度和OTC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司的实际披露状况分析,构建OTC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模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徐良平.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与创业板市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216

第5篇

低碳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前进方向,农业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起着重要的先行者作用,会计信息披露在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影响至大,目前,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存在方式单一、法律法规不健全、人员水平有限等问题;论文就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学术界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低碳经济;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披露

0 引言

低碳农业经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环保安全成为低碳农业经济的首要关注热点,为了保证低碳农业经济的迅速高效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低碳经济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政策和体系。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称之为低碳会计,它是对传统会计内涵的丰富,巩固了低碳经济理论体系,是农业低碳经济生产核算和管理的工具。低碳会计要求低碳农业企业履行低碳社会责任、治污减排和节能降耗责任;还要求低碳农业企业公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等信息,通过这些会计信息的披露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社会对企业的评价,进一步影响到农业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为了保证农业企业低碳经济长效顺利发展,笔者对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体制进行相关研究,以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1 概述

1.1 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概述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低碳会计提出了要求,低碳会计为低碳经济发展服务;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低碳会计的出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低碳会计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管理手段和基本保障。

1.1.1低碳经济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对煤炭、石化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双赢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的实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1.1.2低碳会计内涵

所谓低碳会计,是指以国家现有的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实物计量或者文字表达形式,对企业履行的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减污减排进行实时动态的确认、计量,对企业的自然资源利用率进行报告和考核,对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一本新型会计科学。它可以科学的衡量国民生产总值与企业的经营利润,促进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企业效益的共同提升。

1.2 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按照一定原则、标准和要求向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公开自己财务信息的行为。主要侧重于上市公司在新闻媒体上公布重大经济业务事项以及相关信息的行为。这里的财务信息是指财务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有利的决策和管理的信息,从而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2 国内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2.1 国外研究现状

低碳会计在国外研究起步较早,挪威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Alfsen K. H.T. Bye and L. Lorentsen (1987)提出低碳会计是环境会计的一个分支。Climate Change Information Center(2003)通过对⑶M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认为要研究碳排放会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源头排放和汇清除,即净碳通量会计。他将碳排放会计作了如下的定义:碳排放会计是采用排放源头和汇清除(Emissions by Sources and Removals by Sinks)的方式,通过碳会计来实现碳排放量的记录、总结及报告的过程。Stewart Jones(2008)提出了碳排放会计的体系概念,认为碳会计一般包括碳排放会计和碳固会计两个方面,在Stewart Jones(2008)的研究中,认为碳会计属于企业实施碳排放管理的一个体系,所以碳会计研究必须要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即碳会计体系,把碳排放会计作为碳会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相关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低碳会计起步较晚,周志方、肖序(2009)介绍了中国低碳会计的发展概况,必须分清碳排放源头,从源头上控制处理。刘金拜(2010) 提出企业所产生的CO2减排量经过审核和检验可以作为商品买卖;但是这种减排量交易不属于技术转让合同,也不能作为货物买卖合同确认。张鹏(2010)阐述了对我国碳减排量如何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问题,他指出核证的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简称CERs,应该称之为碳减排量,他认为碳减排量满足存货的确认条件,可以作为存货进行会计处理。王艳、李亚培(2008)认为碳排放权有商品属性,可以进行交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企业取得碳排放权的目的是进行短期交易。彭敏(2010)指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环境不成熟,金融市场不晚上,暂时不能确认企业金融资产,应将其作为无形资产进行会计处理。邹武平(2010)认为企业的碳排放限额超过标准,职能通过交易市场从其他企业购买,可以将碳排放权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国内外关于低碳会计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碳排放交易权的确认类型上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局限:一是没有专门针对农业企业的低碳经济的研究,二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不足,三是没有系统的阐述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与方法。笔者就以上问题在农业领域的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3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3.1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目标

3.1.1基本目标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农业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碳会计是服务于农业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实现农业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是其最基本的目标。刺激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动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防治农业环境污染,不能以牺牲农业环境为代价来追求农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积极配置农业环保设备,引进或研究农业低碳技术,提高农业企业的生产效率,走农业低碳发展道路。

3.1.2具体目标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披露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向信息需求者提供决策依据;二是俄日农业企业经营及其投资决策提供方向和指导,披露农业企业的碳资产和碳负债流入流出情况、农业企业低碳资源的使用与分布情况、碳资源总额、投资管理与盈利情况、低碳资源所能产生的农业经济效益、低碳支出总额及具体使用情况、农业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情况。

3.2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意义

3.2.1理论意义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一是低碳会计在农业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理论检验与总结,使得会计信息在农业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得到了积淀和完善;二是促进农业企业掌握低碳经济发展规律,制定扎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完整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三是扩充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低碳会计作为新的学科将推动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披露制度将导入会计基本理论体系。

3.2.2实践意义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包括政府部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农业企业周边的群众和社会团体、银行或者保险等金融机构等。二是可以更加促使农业企业依靠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保证内部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农业企业的综合效益。 三是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推行可以促进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低碳发展模式,避免引进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发展项目,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四是有利于科学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改变片面依据GDP进行核算和评价的模式,推动绿色GDP的施行,适应低碳经济和科学核算的要求。

3.3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3.3.1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是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体现的重要方面,也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和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正中下怀。

3.3.2经济外部性理论

所谓的经济外部性理论是指农业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经济主体,它的行为对周围人的福利会产生一定的有利的或者不利的影响,当经济主体的私人行为带来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就称之为正外部性;反之,称之为负外部性。传统会计无法反应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因此,能够反应社会效应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便呼之欲出。

3.3.3信息不对称理论

所谓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相关人总能掌握比其他人更多的信息,他们能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处于更加有力的地位,使之自身利益最大化;反之则不利。而低碳经济背景下,处于不利一方正是政府、民众和社会其他机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能够很好的弥补信息不对称缺陷,可以让他们很好的掌握市场信息,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

3.4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与原则

3.4.1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要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应当满足以下两点质量要求:一是信息相关性。农业企业披露的低碳会计信息必须与农业企业与低碳会计相关,必须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相关,必须与企业的决策相关,不能是无关紧要的信息,也不能是过时的信息,更不能是无用的信息。二是信息客观性。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必须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没有隐瞒客观存在的信息差异,所披露的信息不能是忽视实际变化的信息,更不能是虚假的、杜撰的,必须是真实的与客观相吻合的信息。

3.4.2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要掌握一定的度,应当遵守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低碳农业会计信息披露必须将碳资产、碳负债、碳收益和碳成本等货币计量的和非货币性的信息,必须全面披露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二是成本效益原则。低碳农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信息披露必须协调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碳信息披露成本与效益必须在可控范围内,以最少成本换取最高效益。三是自愿与强制相结合原则。碳信息披露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会积极主动,对于积极披露的农业企业政府应当鼓励;对于不配合甚至的抵制的,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披露方式。

3.5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

3.5.1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碳资产、碳负债、碳权益和碳损益,下面详述之:

农业企业碳资产。所谓的农业企业碳资产是指农业企业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能够给农业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低碳资源。农业企业碳资产包括碳资产存货、固定那个资产、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低碳存货是指农业企业为了开展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需要消耗的特殊材料,对产品进行包装的低碳包装物、低碳管理部门的耗用材料等。低碳设备是指农业企业为节能减排所使用的设备。无形资产是指低碳技术,农业企业为节能减排研发或者引进的低碳技术。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碳排放权;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低碳耗费。以上都是农业企业必须进行披露的碳资产信息。

农业企业碳负债。所谓农业企业碳负债是指当农业企业承担生态坏境破坏费用或者支付生态环境补偿费、购买低碳排放指标等行为或产生支付业务,形成农业企业碳负债。碳负债主要包括三种:一是长期借款,也就是长期低碳借款,指企业从银行取得的用于引进碳减排设备或者技术的贷款。二是应交税费,包括应交碳罚款和应交碳税,指应交未交的碳排放罚款和碳排放税。三是预计负债—碳预计负债,指由于碳排放问题未来给农业企业带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债务。

农业企业碳权益。农业企业碳权益信息披露主要包括四种:一是实收资本—低碳资本,指农业企业投资者投入到企业当中用于低碳经营的资本;二是资本公积—低碳基金,指环保机构拨付的低碳基金、国家财政拨付的专用于碳减排的基金;三是盈余公积—低碳盈余公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低碳基金;四是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指农业企业未作分配的碳利润。

农业企业碳损益。农业企业碳损益信息披露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碳收益,包括两种,一是补贴收入—碳补贴,指政府给予的碳补贴;二是营业外收入,有碳排放出售利得,也就是农业企业出售碳排放权获得的收益,有其他碳收益,如国家颁发的低碳贡献奖、政府发放的环保补助、税收减免收益等;第二类是碳费用,包括两种:一是碳管理费用,指政府征收的碳税,低碳设备的折旧、低碳技术和低碳耗费的摊销,企业日常用于低碳维护的费用;二是营业外支出—低碳罚款支出,指农业企业碳排放超过国家规定的罚款支出。第三类是碳利润,也就是碳收支净额,指农业企业碳收益和扣除碳费用的净额。

3.5.2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外传播,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在农业企业传统的财务报表中披露,并且单列低碳科目。农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单独的低碳项目,反映碳资产和碳负债;在年底的利润表中增设专门的低碳项目,反映碳支出和碳收益;在现金流量表中增设碳项目,列示碳支出明细。

(2)编制农业企业单独的碳会计报表或者报告。这种方式可以作为传统会计报表的附表或者补充报表,编制单独的碳资产负债表、碳会计利润表和碳会计现金流量表,编制单独的碳会计报告,将所有碳会计的信息在一份单独的报告中单独披露。

(3)编制农业企业低碳报告书 。农业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许多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非定量的、非指标化的,比如地碳绩效信息等是无法通过碳会计报表或者报告来体现的,这就要求农业企业必须同时使用多种形式,如表格、文字、图形等编制低碳报告书来进行全面详细的披露。

(4)农业企业的其他披露方式 。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公司简介、公司章程、企业招股说明书、公司上市公告书、企业业务数据摘要以及董事会报告、董事或者经理的业务报告、重大事件报告等对农业企业与低碳相关的问题进行披露与说明。

4 基于低碳经济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4.1 基于低碳经济下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处于缓慢起步阶段,因此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根据笔者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尚不完善。目前我国会计基本理论以及低碳会计理论与国际理论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在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方面还不太完善,开始推行低碳经济的企业并没有一套可以遵守完整的理论,尤其农业企业还难以参照规范的理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

(2)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的制定滞后,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我国低碳会计体系仍然处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对于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的研究很少甚至是刚刚起步,因此,相关法规制度还处于不完善和缺失的状态,导致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不能按章办事。

(3)农业企业缺乏专业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人才,或者人才知识结构难以满足需求。低碳会计目前属于一个边缘学科,需要其他学科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涉及会计学、管理学、环境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会计人员需要掌握多门知识,了解农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才能满足需求。

5 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措施研究

针对目前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根据农业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国家低碳经济相关政策法规等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1)开展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工作。必须突破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障碍,会计理论界应该加强对低碳会计这门新型学科的实证研究,解决低碳会计计量和成本确认等基本理论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带加大支持力度,成立专门的课题组进行研究,促进低碳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2)完善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农业企业是国家第一产业的支柱,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农业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对农业企业的管理,在农业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更要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

(3)培养农业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农业企业不仅需要掌握农学的专业型人才,更需要掌握经济、管理、税收、生态、环境、资源等各方面的复合型会计人员,高校应当加强培养,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会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为农业企业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服务,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

6 结论

节能减排现己成为国际潮流,农业企业也不例外,国家应当尽早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学术界加强对低碳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加强对低碳农业所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保障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瑞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模式构建初探[J].中国外资.2011(07).

[2]蒋晓改,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辽宁经济,2010(3).

[3]李晨晨,不同市场成熟度下碳排放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财会月刊,2010(12) .

[4]Anita Engels.The European Emissions Trading Schexne:An exploratory study of how companies learn to account for carbon[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dety.2009,18(34).

[5]周志方,肖序,低碳经济下企业谈会计体系构建[Z].环境会计与西部经济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4)

第6篇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财务报表的概念拓展到财务报告之后,并在其1985年的第5号概念公告中对“确认”与“披露”概念进行了严格的区分,明确了财务报告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表内确认部分和表外披露部分。表外信息是企业提供的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而又不能在对外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会计信息,主要包括报表附注、补充材料、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等。表外信息披露按照内容的不同,分为强制性表外信息披露和资源性表外信息披露。强制披露的表外信息是指按照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公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格式准则》及《实施细则》等的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表外信息。自愿披露的信息是经营回顾和展望中揭示的信息,如预测性信息、跨国企业分布信息、环境保护报告等。

二、我国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我国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表外披露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和可理解性不够。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的执行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披露不够规范,使得表外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降低,同时披露的不规范也降低了披露信息的可理解性。2、理解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表外信息披露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1)认为表外信息是表内信息的附带部分,只要正确披露了表内信息,表外信息披露多少并不重要;(2)认为表外信息披露过多有损企业的商业秘密,应尽量少披露。3、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惩罚措施不够严厉,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表外披露违规行为的成本比较低。4、表外披露中各种形式的信息过剩。不相关的信息披露,滞后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清晰的信息披露,各种无意义会计信息的干扰,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成本效益原则,并且内容的过多而又缺乏可靠和相关,也不利于利益相关者的可理解性和决策相关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有关表外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并不是特别完善,也有很多规定并不是十分明确,这使得企业在选择信息披露的方法和内容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从而也就对信息披露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另外关于违规信息披露的相关责任不明确,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2、上市公司方面的原因

公司的经营目标是追求高额的经济利润经营者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牺牲投资者的利益,并且他们还会出于成本效益的原则考虑问题.希望信息披露在实现预期收益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经营者为了生存.便会在信息披露的内容上做手脚.只选择一些对企业有益的信息进行披露并希望以此引起投资者的兴趣增加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三、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形成一个既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又能增加上市公司价值的一个双赢结果的表外信息披露机制。只有这样,表外信息披露才能够更好的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作出贡献。

(二)建设一个良好的法制体系。建立一个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强化注册会计师监督作用。

(三)以表外披露为主,逐步过渡到表内披露。这里要说明的是过度到表内披露并不是说以后表外披露不需要了,会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信息还是需要在表外披露,这样有利于相关者信息的可理解性。

(四)增加决策相关性表外披露信息的强制披露。传递理论和成本理论都强调忽略契约成本,如果考虑到契约成本,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会导致更为高昂的交易成本,出现会计市场失灵,即会计市场上生产的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不同与社会需求的最佳量。为了消除会计信息的市场失灵,客观上产生了对“公共契约”―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需求。

(五)提高上市公司对表外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要切实转变观念,加深对表外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过去只重视财务报表而忽视表外信息的错误做法。

(六)保证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扩大表外信息的内容,坚持相关性、重要性原则。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化,表外信息的内涵越来越广,这就要求上市公司要保证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不断扩大表外信息的内容。出于信息过量和成本效益的考虑,要区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的不同影响,减少不相关信息的披露,从而使报告信息重点突出,一目了然,避免信息过量。

第7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一直受到关注,最初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实就是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责任的内涵发生中重大变化。但是,从广义上讲,普遍能接受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是决策制定者在促进自身利益的同时,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义务。具体地说,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所有者权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和保护弱势群体等。因此,本文仅拟就我国企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滞后,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开始以积极态度看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财政部1995年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包括“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两项指标。虽然在过去的几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缺乏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规范,有了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不同企业可以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并使用相同的格式对会计结果进行报告。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我国目前企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是包含在企业年度报告中,信息量小,而且缺少定量的信息,难以进行分析和对比。而有的企业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格式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难以发现有用的信息。有了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让企业披露的信息格式统一起来,便于使用者比较和分析。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界定不清 

现代企业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依存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企业在必须考虑与相关的各种利益团体(投资者、政府、消费者等)的关系的同时,又受到政治、法律、经济政策、技术水平、社会文化及道德规范等诸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虽然企业应对社会承担责任,但是企业毕竟是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其职能是有限的。社会责任会计的职能包括有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数据收集、计量以及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人员、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所以,界定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确认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这导致了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完整,不规范。 

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我国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差的企业通常不进行披露,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好的企业虽然披露了,除了在提升企业形象上有些效果以外,不但不能获得其他的利益,反而需要支出大量的费用,长此以往,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积极性被打消,要想再推进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就更加艰难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对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给与奖励,而对于虚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要给与惩罚。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机制,可以确保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的积极性,体现出公平原则;另一方面也间接的保护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三、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建立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对于会计计量和报告而言,会计准则是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准绳和规范,有了统一的会计准则,不同企业可以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并使用相同的格式对会计结果进行报告。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自然和财务会计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建立和财务会计准则相似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披露准则也就自然成为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若没有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来约束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工作,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2、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伦理的重要范畴,对那些不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则不纳入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否则会加重企业的负担,所以应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1)对职工的责任。对职工人权、报酬及福利、劳动条件、健康及教育培训的保障等;(2)对消费者的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向消费者赔付由于产品本身缺陷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3)对投资者的责任。对投资者提供真实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便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4)对政府的责任。为市政建设提供财务支持和捐赠;(5)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在财务上反映防止“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公共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情况。 

3、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一方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评价机制,对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给与奖励,而对于虚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要给与惩罚。具体而言,相关政府部门要协商出台规定,比如:针对上市公司而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出台规定,对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在发行新股和发行债券等融资方面给与优先考虑;而对于虚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暂停其发行新股或发行债券。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机制,通过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以保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分析我国现有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审计制度,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另外建立一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体系,只需在原有财务会计信息审计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即可。 

第8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责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提升形象和品牌资产、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倡“一带一路”战略,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而国内企业要走出去在国际上立足,国外相关机构首先考察的就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尤其关注其中的环境责任、员工责任等。本篇论文阐述了社会责任会计与社会责任的内涵,指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当前存在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会计信息;社会责任;披露

一、社会责任会计和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实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初的的同日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的责任在企业行为和经营决策时对社会负责。企业在对股东负责、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区、消费者、环境和政府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再将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更要强调对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贡献,强调对员工价值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不断的在发展,对于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有关各方的要求也逐渐在增加,为全面、真实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会计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便应运而生了社会责任会计这个职业。其重要使命就是研究和探讨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投资者、管理当局、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和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给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披露意识不够强。据相关部门调研数据显示,在2700多家上市公司中,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才700份左右,不足1/3,自愿信息披露的其他非上市公司更是凤毛麟角。很多企业尚未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里社会责任对其的重要的意义,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依旧片面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这种状态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于信息披露这项工作进行的更加艰难。这样做小则企业的长期发展收到了限制,大则使我国企业的社会形象遭到了损害,更造成我国社会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不能顺利进行。百年品牌是各个企业要想做到的,然而社会责任则是一个基础性工作,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会直接影响消费者信任、品牌态度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不扎实做好,一旦网络谣言泛滥,企业则会十分脆弱,不堪一击。

(二)披露内容不全面。据相关部门调研数据显示,在已披露的700多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完整规范的报告只有100份左右,大部分报告质量不高,不少企业几年的报告只略微改动,个别甚至一模一样。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代表,其信息披露都只是片面的,内容并不充分,披露的程度更有待提高,绝大部分企业更多的是只报喜不报忧(如更多的是对企业收益、社会贡献、员工福利信息的披露等),对自己企业不利的信息就尽可能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如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消费者利益等方面),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无法得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准确了解,不利于对后续决策产生。

(三)制度不健全的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法律层面上来说是属于义务范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受政府信息披露的影响微弱,仍未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规定企业所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在制度上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保障,相关会计准则也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制度保障缺乏的情况下,法律无法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依据,导致企业靠主观意识来判断自己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使得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保障履行义务来予以约束。同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权威性也因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薄弱而无法顺利实施。

(四)披露项目不规范。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置单独的社会责任信息会计核算科目,虽说有些信息已经披露但却无法单独列示,而核算却是纳入传统的财务会计事项中。如“管理费用”科目纳入向环保部门缴纳的排污费等;“营业外支出”科目纳入因未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企业所缴纳的罚款、对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的捐赠和赞助等;“固定资产”科目纳入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企业而投资的新设备;“应交税金”科目可以直接抵扣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而得到的税收减免等,导致报表无法将企业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纰漏出来,表明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信息里披露中会计核算基础不够、形式过于简单,不仅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社会责任会计对相关信息的使用,也不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完善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管理职能,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作为双刃剑,在企业的活动时受到其约束同时专也在受其保护。企业的处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要求,就是应用法律的形式协助企业规范其经济行为并加以约束,这一措施是社会责任会计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形式。虽然我国已经有出台一些法律条文,用来规范及要求企业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但缺乏强制性力及内容比较宽泛度是这些法律条款的缺点,例如《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虽然其中有条款披露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其所要承担社会责任,但法律义务中并没有强制性质的,规范仍是在行业自律内。社会责任会计的法规在我国应该更加快的完善起来。会计工作以会计准则为标准,起到了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会计核算的作用。因此,还应在结合我国的国情的情况下,通过借鉴、吸收西方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为社会责任会计建立起相应的会计规范和准则,在会计准则中应就不同行业如何披露、何时披露、所披露信息的质量、需要披露的内容、报告的类型等进行统一的规范,企业则必须按照规范和准则的要求去核算、计量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并对其进行全面披露。

(二)社会责任意识在企业众的强化。将相应的社会责任协会由政府建立起来,或是可以鼓励社会责任会计有关的机构由社会专业人士自发的建立起来,加强进行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并且定期组织相关活动,使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如今的网络十分发达,社会舆论的指向性是影响企业的行为重要因素。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宣传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的履行情况都必须由社会舆论进的监督下进行,这样可以使得我们更加了解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并对其进行评比,对履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和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惩措施给予鼓励,例如给予税收减免、贷款、审批等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加大新闻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同时找出一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示范企业并,针对社会责任履行这一点,进行突出宣传,使其成为其他企业的标杆,促进人们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对于披露效果不好和披露不及时的企业做出相应的惩罚,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样可以加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深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三)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目前我国针对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制度还没有出台专门,社会责任会计这一领域企业审计也没有涉及,导致不单独编制社会责任会计报表成为了绝大多数企业的通病,使得监管无法正常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展开。由于内控的监督,没有没有强制性,也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虚假信息成分多,可以肆意地作假,让企业有机可乘,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大大下降。为保证得到公允性与真实性高的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应加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审计制度实施力度,来提高审计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力度。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因为审计工作而加大了有用、客观性的保障,是最科学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决策参考的基础,审计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情况,并将有关的审计结果公之于众,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能被相关人员更加直观、清晰的有一个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最终必须由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必须由加以报告和披露,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成为了直接影响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作用和会计报表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新领域的社会责任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首先深刻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作用,不断将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深入学习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方式。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能力和水平,以促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的发展。只有这样,新形势下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的会计的发展。

四、小结

随着人们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的做法显得越来越大势所趋。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内容相当有限,格式不规范,自愿披露的意识也不强等诸多问题。了解影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相对应的改进措施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觉得应采取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等措施来进行完善。尽管与国家一流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举动才刚刚开始,但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毕竟这也是一种推动企业成长、国家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在科.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J].经济问题探索,2007.

[2]李晓蕾.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对策[J].会计师,2010.

[3]郭素勤.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的思考[J].财政与金融,2011.

第9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社会责任;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社会责任会计和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实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初的的同日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的责任在企业行为和经营决策时对社会负责。企业在对股东负责、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区、消费者、环境和政府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再将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更要强调对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贡献,强调对员工价值的关注。

企业社会责任不断的在发展,对于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有关各方的要求也逐渐在增加,为全面、真实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会计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便应运而生了社会责任会计这个职业。其重要使命就是研究和探讨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投资者、管理当局、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和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给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披露意识不够强。据相关部门调研数据显示,在2700多家上市公司中,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才700份左右,不足1/3,自愿信息披露的其他非上市公司更是凤毛麟角。很多企业尚未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里社会责任对其的重要的意义,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依旧片面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这种状态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于信息披露这项工作进行的更加艰难。这样做小则企业的长期发展收到了限制,大则使我国企业的社会形象遭到了损害,更造成我国社会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不能顺利进行。百年品牌是各个企业要想做到的,然而社会责任则是一个基础性工作,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会直接影响消费者信任、品牌态度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不扎实做好,一旦网络谣言泛滥,企业则会十分脆弱,不堪一击。

(二)披露内容不全面。据相关部门调研数据显示,在已披露的700多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完整规范的报告只有100份左右,大部分报告质量不高,不少企业几年的报告只略微改动,个别甚至一模一样。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代表,其信息披露都只是片面的,内容并不充分,披露的程度更有待提高,^大部分企业更多的是只报喜不报忧(如更多的是对企业收益、社会贡献、员工福利信息的披露等),对自己企业不利的信息就尽可能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如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消费者利益等方面),导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无法得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准确了解,不利于对后续决策产生。

(三)制度不健全的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法律层面上来说是属于义务范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受政府信息披露的影响微弱,仍未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规定企业所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在制度上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保障,相关会计准则也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制度保障缺乏的情况下,法律无法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依据,导致企业靠主观意识来判断自己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使得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保障履行义务来予以约束。同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权威性也因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薄弱而无法顺利实施。

(四)披露项目不规范。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置单独的社会责任信息会计核算科目,虽说有些信息已经披露但却无法单独列示,而核算却是纳入传统的财务会计事项中。如“管理费用”科目纳入向环保部门缴纳的排污费等;“营业外支出”科目纳入因未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企业所缴纳的罚款、对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的捐赠和赞助等;“固定资产”科目纳入履行相关社会责任的企业而投资的新设备;“应交税金”科目可以直接抵扣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而得到的税收减免等,导致报表无法将企业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纰漏出来,表明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信息里披露中会计核算基础不够、形式过于简单,不仅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社会责任会计对相关信息的使用,也不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完善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管理职能,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作为双刃剑,在企业的活动时受到其约束同时专也在受其保护。企业的处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要求,就是应用法律的形式协助企业规范其经济行为并加以约束,这一措施是社会责任会计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形式。虽然我国已经有出台一些法律条文,用来规范及要求企业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但缺乏强制性力及内容比较宽泛度是这些法律条款的缺点,例如《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虽然其中有条款披露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其所要承担社会责任,但法律义务中并没有强制性质的,规范仍是在行业自律内。社会责任会计的法规在我国应该更加快的完善起来。会计工作以会计准则为标准,起到了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会计核算的作用。因此,还应在结合我国的国情的情况下,通过借鉴、吸收西方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为社会责任会计建立起相应的会计规范和准则,在会计准则中应就不同行业如何披露、何时披露、所披露信息的质量、需要披露的内容、报告的类型等进行统一的规范,企业则必须按照规范和准则的要求去核算、计量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并对其进行全面披露。

(二)社会责任意识在企业众的强化。将相应的社会责任协会由政府建立起来,或是可以鼓励社会责任会计有关的机构由社会专业人士自发的建立起来,加强进行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并且定期组织相关活动,使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如今的网络十分发达,社会舆论的指向性是影响企业的行为重要因素。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宣传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的履行情况都必须由社会舆论进的监督下进行,这样可以使得我们更加了解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并对其进行评比,对履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和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惩措施给予鼓励,例如给予税收减免、贷款、审批等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加大新闻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同时找出一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示范企业并,针对社会责任履行这一点,进行突出宣传,使其成为其他企业的标杆,促进人们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对于披露效果不好和披露不及时的企业做出相应的惩罚,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样可以加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深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三)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目前我国针对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制度还没有出台专门,社会责任会计这一领域企业审计也没有涉及,导致不单独编制社会责任会计报表成为了绝大多数企业的通病,使得监管无法正常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展开。由于内控的监督,没有没有强制性,也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虚假信息成分多,可以肆意地作假,让企业有机可乘,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大大下降。为保证得到公允性与真实性高的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应加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审计制度实施力度,来提高审计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力度。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因为审计工作而加大了有用、客观性的保障,是最科学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决策参考的基础,审计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情况,并将有关的审计结果公之于众,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能被相关人员更加直观、清晰的有一个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最终必须由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必须由加以报告和披露,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成为了直接影响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作用和会计报表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新领域的社会责任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首先深刻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作用,不断将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深入学习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方式。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能力和水平,以促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的发展。只有这样,新形势下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的会计的发展。

四、小结

随着人们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的做法显得越来越大势所趋。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内容相当有限,格式不规范,自愿披露的意识也不强等诸多问题。了解影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相对应的改进措施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觉得应采取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等措施来进行完善。尽管与国家一流企I相比,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举动才刚刚开始,但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毕竟这也是一种推动企业成长、国家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在科.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J].经济问题探索,2007.

[2]李晓蕾.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对策[J].会计师,2010.

第10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会计信息披露 内容 优化

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自愿披露水平较低。上市公司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只在传统会计报表内做有限披露,没有单列社会责任会计项目。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自愿性披露水平较低。与我国年报准则规定相关的强制性指标信息披露情况较好,如股东类和员工类的指标都用货币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计量。而对国家法律和准则没有具体涉及的指标,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情况则较差。

(2)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有待扩充。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是大多数企业将大量精力耗费在经济责任、环境责任上。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极不全面,很少有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披露。

(3)非货币计量形式居于主导地位。在西欧,法国被公认为是对社会责任会计最为重视的国家,早在1975年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方式介绍社会责任中的相关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没有运用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以量化披露,即没有纳入到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使得信息使用者无法辨别其信息的真伪。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是以文字性的叙述和说明为主,以货币计量的数据较少,对社会公益福利事业的捐资和污染治理支出只偶尔出现一些定量数据。

(4)缺乏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独立报告。我国尚未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企业对于所发生的社会责任项目,在会计核算中无法列示相应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通常做法是将该项目归入某个传统的会计科目内,按环保部门规定缴纳的排污费,直接计入该公司管理费用之中;因按规定承担社会责任而得到的政府扶助和收益,则计入营业外收入。这些做法导致的相应结果是企业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社会责任信息却没有在会计报告中体现出来。

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成因探析

(1)政府监管力度还需加强。我国现行《公司法》尚未有明确条文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内涵。虽颁布几十部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关的法律以及行政法规,但有关社会责任的法律还是空白。现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法规以环境管理法规为主,缺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其他方面的规则、准则和指南,其监管方式有待改进。

(2)利润最大化驱使短期行为。由于一些管理者首先重视的是企业是否得以持续经营,即每年是否有足够盈余使股东受益或者有足够资金偿还债权人。一些管理者常常忽视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更多关注自身报酬,信息披露所带来的好处由其享有,而由信息披露应受到的惩罚则由企业本身而非直接责任人承担,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往往避重就轻,对有亮点的部分过分强调,未采取有效措施的部分未予关注,从而降低公司透明度。

(3)社会责任会计成本高。社会责任会计成本包括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工资福利、工作条件、技能培训等;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研究费用与设备购买;承担公益和社会福利的支出等。这些成本对企业来说是数额巨大的支出,在利润最大化驱使下企业自然不愿主动增加自己的社会责任会计成本,当公司发展到特定程度,经营理念足够完善,才会自发担负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优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1)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首先是要让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理论界及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害关系人充分意识到社会责任的内涵、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培养企业主动性自愿披露的习惯。

(2)积极开展理论与研究,促进社会责任会计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社会责任观念传入我国以来,政府一直没有出台要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新《公司法》实施最初,虽提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概念,但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评价等系列约束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法规尚未出台。研究机构有责任也有必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政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提供依据。

第11篇

一、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证监责任部门监管不严

目前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部门主要是深沪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交易所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从我国证券监管的状态看,属于政府监管。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整个市场还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政府监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完全依赖政府监控市场是不现实的。行监督部门,主要是通过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提供的报告,相互交流,如果发现问题就可以要求国有公司不断解释澄清的问题,但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交易所无法做到进行比较彻底全面的事前检查。

(二)惩处力度不足,激励制度不健全

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没有对于不披露的惩戒,使得很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逃避对其社会责任方面的披露。而且一旦出现事故,进行的只有资金上的补偿,而且处罚的力度严重不足以补偿其对社会造成的破坏。如:我国对于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不足,对于表现良好的国有企业也没有任何的激励制度,得到的只是政府部门和学者们的口头表扬,我们很难发现有哪个国有企业因为良好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得到甜头,有良好的激励制度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吸引,有利于其披露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不规范、内容不够全面,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对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难以界定,很多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没有到位的认识,造成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全面,只有少数国有企业才会对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披露,绝大部分国有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不能让大众了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情况。

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完善策略

(一)增强证监机构监管

证监会、交易所、中协会都是属于证监方面可以管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机构,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是由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证监会管理的。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权威机构,事故发生后,不能总是在一个位置,应该会在平时的监督管理,公布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将是一个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的情况下,中国证监会应当作出相应的规定,如果一些不良社会责任信息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公告中指出,多年的披露情况不是很好,可以考虑撤退上市的要求,强行要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在证监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迟报、瞒报重大社会责任事件的行为亦未能采取有效行动。

(二)加强处罚力度,完善激励制度

对于政府职能部门处罚方面,在金钱上的处罚力度很小。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良好的企业应及时的给予表扬和宣传,美国在此方面是做的比较好的,以美国环境信息处罚为例,美国主要从环境成本和环境或有负债两个方面来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针对各种现实及可能的环境问题做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而高昂的违法成本使得几乎没有企业敢于以身试法。所以,我国政府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良好的国有企业以表扬激励为主,在优惠政策方面优先考虑,政府公开表彰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对于披露表现差的国有企业,政府应该经常于公众更新“黑名单”,并制定相关的高额度税项。

(三)逐步扩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范围,形成规范的披露形式

为规范国企信息的披露形式,我国应强化国企信息披露理论研究,以我国国企实际情况为依据,设计一套国企社会责任财会信息评价体系。相关部门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改进企业年报,尤其是企业会计报告,以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信息披露有理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国有企业从信息源头保证会计质量,企业应有一个专业强,职业素养高的会计队伍,确保相关信息披露要求的贯彻实施。在具体的披露信息形成过程中,企业相关财会人员应确保沟通顺畅,以企业自身情况为基础,明确国企各利益相关人的会计信息需求和有关信息披露规章,完整有效地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将企业的实际情况真实的反应给社会,以便接受社会检验,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此外,国有企业自身应不断丰富信息披露的内涵,以数据和文字性描述相结合,来充分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三、总结

第12篇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滞后,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开始以积极态度看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虽然在过去的几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缺乏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规范,有了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不同企业可以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并使用相同的格式对会计结果进行报告。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我国目前企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是包含在企业年度报告中,信息量小,而且缺少定量的信息,难以进行分析和对比。而有的企业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缺乏统一的格式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难以发现有用的信息。有了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让企业披露的信息格式统一起来,便于使用者比较和分析。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界定不清  

现代企业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依存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企业在必须考虑与相关的各种利益团体(投资者、政府、消费者等)的关系的同时,又受到政治、法律、经济政策、技术水平、社会文化及道德规范等诸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虽然企业应对社会承担责任,但是企业毕竟是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其职能是有限的。 

社会责任会计的职能包括有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数据收集、计量以及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人员、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所以,界定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确认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这导致了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完整,不规范。  

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我国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差的企业通常不进行披露,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好的企业虽然披露了,除了在提升企业形象上有些效果以外,不但不能获得其他的利益,反而需要支出大量的费用,长此以往,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积极性被打消,要想再推进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就更加艰难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对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给与奖励,而对于虚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要给与惩罚。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机制,可以确保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认真执行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的积极性,体现出公平原则;另一方面也间接的保护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三、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建立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  

对于会计计量和报告而言,会计准则是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准绳和规范,有了统一的会计准则,不同企业可以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并使用相同的格式对会计结果进行报告。这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自然和财务会计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建立和财务会计准则相似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披露准则也就自然成为建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若没有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来约束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工作,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2、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伦理的重要范畴,对那些不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则不纳入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否则会加重企业的负担,所以应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1)对职工的责任。对职工人权、报酬及福利、劳动条件、健康及教育培训的保障等;(2)对消费者的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向消费者赔付由于产品本身缺陷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3)对投资者的责任。对投资者提供真实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便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4)对政府的责任。为市政建设提供财务支持和捐赠;(5)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在财务上反映防止“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公共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情况。  

第1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引言

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在2013-2017年国内有很多地区都受到了非常严重雾霾天气的影响。雾霾天气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带来一系列环保的问题。诸如此类的环境问题,使社会各界人士都对低碳经济予以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致使国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需要顾及低碳经济对于环境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及时、详细地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1]。因此,构建一套以低碳经济为大背景,并且切实可行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管理模式就显得非常迫切。

1低碳经济概述

1.1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理念基础上,构建的以低污染、低能耗理念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

1.2特点

(1)经济性。低碳经济本质上还是一套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经济发展体系。(2)技术性。想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借助现代信息化科学技术。(3)目的性。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低碳经济则是以平衡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2环境会计概述

环境会计是从财务会计延伸而来,是指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行为以及其对企业财务业绩产生的影响进行衡量和记录。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则是指,将衡量和记录下来的信息向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披露,能够向企业提供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绿色经营成果。

3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关系

首先,低碳经济发展体系的确立,使环境资源和碳排放量被纳入企业会计核算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即低碳经济为环境会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企业是国家低碳经济发展体系的主体,也就是说,企业是否能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体系,是判断能否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和手段。最后,国家想要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使低碳经济和环境会计二者形成同时运作、相互带动的互利共赢关系,这样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难点

4.1重要性

(1)企业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随着国家低碳产业高速稳步发展,企业想要不被低碳市场所淘汰,就必须积极顺应低碳市场的发展趋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管理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已经逐渐变成了影响国内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2)企业环境责任解除的需求。国内很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环境的依赖性都比较大,因此,企业应该及时将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反馈给社会[2]。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及时、有效地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预防控制。(3)与企业有关的利益体的需求。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存在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而刻意隐瞒会计信息的现象,这就会对使用到相关信息的管理者造成误导,从而影响自身的判断。这就意味企业很有可能会出现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这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对自身的环境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进行技术改进与创新的依据。

4.2难点

(1)企业之间的竞争风险。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对于企业而言是内部机密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披露,有可能会降低自身的经济利润和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企业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压力[3]。(2)更高管理水平要求的风险。现如今,国内部分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数据的搜集体系还不够完善,也就是说,这部分企业很难通过会计手段对自身的环境活动进行衡量和记录。因此,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面临更大监管压力的风险。国内目前正处于不断对与节能减排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优化和改善的阶段,因此,个别企业不愿意将自身的环境会计信息过早地披露出去,从而使自身面临更大的监管压力,压缩自身的经济效益。

5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原因分析

5.1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2010年以来,国家全面推进低碳经济工作,明确开展低碳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建设低碳排放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在多年试点和推广工作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4]。对于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以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选择:财务报告及附注、单独的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董事会报告、招股说明书、重要事项、内部会议记录、管理层讨论和分析。低碳经济会计信息缺乏公认的量化标准,企业在实践中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无法及时有效反映低碳经济实际运行状况。同时,尚未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审计的规范制度,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条件和环境还不够成熟,使得大部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时候,忽略了低碳、减排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导致低碳经济会计信息披露的比例过低,披露以非财务信息为主。

5.2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

(1)缺乏专业的环境会计人员。环境会计是一门顺应国民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稳定发展理念的新兴学科,它虽然包括了传统会计的基本工作职能,但是其主要目的依然是环保。因此,环境会计应该包括传统的会计学以及现代的环境学。也就是说,环境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是一个具备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缺少这样的人才。(2)环境会计缺乏外部审计监督。国内目前还没有独立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构,因此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基本上是取决于企业自身。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企业不会出现受到利益的驱使,而进行选择性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或者披露虚假的环境会计信息等情况。

6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改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6.1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会计制度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坚实后盾。因此,国家应该对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独属于自己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为促进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发展,提供完整的、全方位的理论依据。与此同时,想要企业及时有效地披露自身的环境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是否完善[5]。因此,国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尽快使自身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得以完善,从而规范国内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为。

6.2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

国内各级企业都应该对环境会计信息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可以将环境绩效融入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绿色经营意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将环境绩效融入企业经营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以提高企业管理层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视度,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考虑,为企业更好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创造条件。

6.3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人才

国家想要弥补专业的环境会计人才缺失的缺口,就应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此同时,强化对现有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的再教育,这样才能为促进国内企业更好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人才保障。

6.4加强环境会计信息外部审计

想要确保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利益体接触到的环境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必须有外部审计的参与。这就要求在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时,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而使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6.5明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素信息

低碳会计信息主要是财务报表中作为正式科目并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如低碳经济、低碳负债等;并且低碳绩效信息,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在会计信息披露中,从业人员一定要单独编制低碳会计报告,与传统的报告进行区别,根据企业自身不同的规模,采用不同的披露方式。例如,中小型企业可以按照传统财务报告增加低碳项目,或者在报表中附注说明;而中、大型企业则按照单独编制低碳会计报告的方式。低碳会计实务管理方面,采用单独编制更加规范,更加清晰、明了反映企业的财务、资产负债情况,有利于投资、经营活动决策的精准制定和落实,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第14篇

【关键词】会计报表附注 信息披露 会计信息 分析

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会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会计报表主表信息的局限性与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了会计报表附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对附注的研究来了解企业的真实利润、实际生产规模水平、表外筹资等在主表中无法反映的信息。然而,也正是由于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得有些公司开始在报表附注中大做文章。或是隐瞒其真实信息,或是变相欺骗信息使用者,使得会计报表附注规范化成为当务之急。

一、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使用价值

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帮助报表使用者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而这些信息受到会计诸要素的限制,并不能完全体现在会计报表中,并且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要求也各有侧重,会计报表信息并不能满足所有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而会计报表附注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会计报表附注通过文字辅以数字、图表等方式对会计报表信息进行解释,并补充一些以前或未来的信息。这样不但会计人员能深刻理解有关会计信息的内涵,即使非会计专业的管理人员也能明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会计报表信息的使用价值。

2.有助于协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之间的矛盾

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各种质量特征要求之间存在矛盾。比如,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可验证、如实反映。而要达到可验证,就需要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为企业过去已经发生了的经济活动。但相关性又要求会计信息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各项决策,报表使用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关于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信息。现行会计报表附注在表内披露这些信息,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才能披露更多的前瞻性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存问题

1.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制度本身缺乏规范性

目前,中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编报规则》是针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而言的。财政部的一系列具体准则中的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要求很多也是针对上市公司的。但是,我国尚没有针对中小规模企业及非公开发行债券的其他企业,制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而这两类企业在全国的企业中为绝大多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容易给人为操纵会计信息留下空间。有些公司在报表附注中大做文章,或是隐瞒其真实信息,或是变相欺骗信息使用者,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信息附注的信度。

2.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内容缺乏全面性

由于报告确认和计划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这使得许多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向的预测性信息被排斥在财务报表外。而且我国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也主要立足于过去,对未来的预测几乎没有。然而,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所以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与信息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之间有很大差距。

3.会计报表附注存在虚假信息

会计报表附注中的虚假信息,局外人很难及时发现,所以容易被误导,做出错误决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具体虚假信息的表现为:

(1)隐瞒负债。企业故意不披露或对或有事项提供担保等需要及时公布的内容有意延期披露。有的企业想通过隐瞒债务,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从而对报表使用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2)隐瞒重大事项。那此未来可以影响会计报表的重要事件都属于重大事项,如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新的竞争产品或技术的出现引起的企业盈亏或逾期借款引起的官司等。如果会计报表附注所提供的信息不够真实,报表使用者很难及时发现。

(3)关联交易。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有的企业避重就轻、有意回避。许多企业不披露或缺少其主要投资人、关键管理人员及其相关人。

三、完善会计报表附注的几点建议

1.拓展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覆盖面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制度应该覆盖我国所有的企业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相对完善,笔者认为,其他类型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制度可以参照上市的相关规定制定。

2.加强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规范操作

在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过程中,既要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又要保护企业的利益;既要使报表使用者能从中得知企业全部的重要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又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避免由于披露过多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各类企业中,既有上市公司,又有非上市公司,还有大中型企业与小规模企业之分,这就导致了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不同要求。因此,在进行表外披露时必须区别对待,有所侧重。凡是影响重大的财务会计信息,公司应子以充分披露,不得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会计报表附注。总而言之,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要加强规范操作,既充分又适度,内外兼顾,不失偏颇,同时还要遵照国际惯例。

3.提高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质量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不仅将报告期内发生的引起公司重大资产或主要业务发生变更,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有重大影响事项的详细情况等直接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信息,作为“特别提示项”加以披露;在企业实务中,而且还要体现出以下信息:(1)反映企业未来信息及对社会的贡献,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但由于社会责任无法准确计量和体现,利用报表附注对社会责任加以披露可以解决这一问题。(2)应要求企业充分披露预测性信息,特别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信息,增加盈利预测、变现能力等会计信息,揭示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4.会计核算、信息和传输实现电子化

会计核算应采用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软件,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方法与管理控制制度。计算机联机系统的出现和运用,使会计信息披露的全过程网络化、电子化和自动化,可以实现从财务数据采集到财务报告的“零距离”,极大地提高会计报表附注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这样既可以简便报表使用者获取信息,又可以使企业各部门在数据传递和交换时实现信息共享、相互制约,进而从源头上防范会计信息的失真。

参考文献:

[1]佘章炎.财务报表附注与银行信贷[J].金融会计,2000,(8).

[2]陈瑜.试述财务报表附注-AICPA《改进企业报告》的借鉴[J].上海会计,2001,(11).

[3]工晓枫.会计报表附注―银行信息披露方式的必然选择[J].金融会计,2002,(10).

第15篇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新古典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会计信息是一种商品,它既存在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公司、政府、工会、投资者以及债权人),也存在会计信息的供给方(公司)。如果证券市场和经理人市场正常运转,那么,市场力量就会激励信息供给方提供信息直至每一单位会计信息产生的边际成本等于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资本成本的降低),此时市场就达到了完全市场竞争均衡状态,从而实现资源配套的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但这种状态需要以下假设:(1)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和供给者;(2)会计信息是完全和完美的(Perfect&Complete);(3)市场无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s);(4)会计信息需求者完全有能力理解信息的实质内涵(Content)并对此有一致性预期(Homogeneousexpectation);(5)参与会计信息市场交易的个人都是理性的,都追求效用最大化。实际上,上述假设就是资本市场有效性应具备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有用的信息以不带任何偏见的方式全部在证券价格中得到了反映,那么可以认为市场是有效的(Farna,1970)。威廉。比弗(1973)曾在《WhatshouldBetheFASB'sObjectives?》一文论述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对财务会计及其报表的若干启示:(1)只要会计政策没有导致现金流量产生有差别的后果,或对所采用特定会计政策所形成的差别予以披露,以及投资者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以至能够在不同的会计政策之间作出抉择的话,公司所采取的会计政策便不会影响证券的市价;(2)有效证券市场是与充分披露的概念紧密相关——实质重于形式;(3)市场有效性意味着公司不必过分考虑无知的投资者,即会计报表信息不必用过于简单的方式表达,以至任何人都能理解;(4)会计报表并不是惟一的财务信息来源,市场竞争机制会促使信息需求者通过其他渠道(如财务分析师、媒体以及公司管理人员的披露等)来搜集信息,从而使信息需求者能够衡量公司的真正财务状况。由此可见,会计信息披露的新古典理论意味着:(1)资本市场具有强大的惩罚和激励机制促使自利的会计信息供求双方尽力披露和搜集信息,任何第三方的(包括政府)干预都是无济于事的,此时会计准则毫无必要;(2)这个理论的假设——完全竞争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都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模式,现实中并不成立,更何况人们都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rationality)(Simon,1950),信息需求者不可能完全有能力来理解信息的实质内涵;(3)披露有关战略信息及其经济价值可能损害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从而致使信息供给者面临着一种权衡,亦即在提供会计信息帮助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资产定价功能与隐瞒会计信息使公司在产品市场的优势最大化之间作出判断选择(Newman&Sansing,1993),进而可能影响该理论下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原则。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理论

会计信息披露的新古典理论认为,信息生产的社会最优数量是使社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的信息数量。然而。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Publicgoods)的特性,而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和搭便车(Free-riding)行为。会计信息的这种特性恰好是新古典理论和规范理论最根本的分歧,因为前者会计信息是视作为私人产品,而不是公共产品。

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理论指出,会计信息产生的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一致性等导致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从而造成市场力量不能最有效地调节会计信息的供求,因此必须借助第三方(政府)加以干预(准则制定)来实现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标准化,以限制资本市场上的垄断和投机行为(瓦茨和齐默尔曼,1999)。此时,为了实现“最优”的政府管制,会计信息生产的准则应达到什么标准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许多财务会计学家试图借助社会选择理论来解决此问题,例如,查蒙博斯(Chambers,1976)、布若米维奇(Bromwich,1980)和卡星(Cushing,1981)等论证了会计标准化或部分标准化是可行的。然而,(1)上述三种市场失灵都存在一些同样的缺陷。例如,他们假定政府的选择会带来最佳产出,然而他们并未向考察市场结果那样周密地考察这些选择的结果(Verrrcchia,1982),亦即犯了“草总是绿的”的错误(Demetz,1969)。(2)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全面衡量成本与效益。准则的成本不仅包括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以及公司遵守这些准则时所耗费资源的直接成本,而且还包括影响公司的投资、生产以及融资等方面决策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效益是指在私人市场力量已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下,管制能减少仍然存在的市场失灵,但是目前管制的成本效益性并不能作出明确的论断(司可脱,2000)。(3)准则制定过程是一种“微妙平衡”的政治问题(Zeff,1978),它需要对不同的社会目标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进行评判和权衡,从而可能影响会计准则应有的“技术性”规范。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有效市场假设所进行的大规模实证性检验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规范会计理论的合理性。鲍尔和布朗(1968)的开创性研究导致了实证会计理论(PositiveAccountingTheory)特别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成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于1986年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已成为会计理论的经典之作。

实证会计理论着重于分析公共干预的政治程序和解释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按照公共利益理论,会计准则制定者被假定为大公无私者,它会权衡管制成本与市场运作改善后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两者间的大小,从而尽量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然而,由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复杂性,立法监督准则制定者的具体操作是很困难的,因而最佳会计准则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这又导致了另一种管制理论——利益集团理论的粉墨登场,并且该理论也可能比公共利益理论更能预测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司可脱,2000)。根据利益集团理论,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需要经过有关政治程序,因而各类形形的利益集团就会组成压力集团对准则的制定施加各种影响,以便把结果引导到有利于他们的方向,致使公共干预不能为总体利益而是为强大的利益集团服务。总体利益只不过是那些利益集团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托辞而已(WattsandZimmerman,1979),因而会计准则制定被人们视为是各利益集团冲突博弈的过程,而不是理性算计的过程(司可脱,2000)。显然,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成本。这种成本不仅包括制定和实施准则的机构运行成本(直接成本)和公司的遵循成本,可能更多的是间接成本——政治成本(PoliticalCost),亦即是一种为了转移财富而进行的竞争所导致公司财富转移的经济后果(Zeff,1978)。例如,美国政府为防止类似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演于1933年颁布了《证券法》,实证研究表明这一法规作用甚微,其原因就在于管制成本太高(汤云为、钱逢胜,1997)。因此实证会计理论认为,会计准则制定应尽量发挥市场机制而避免利用公共干预。尽管他们也承认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但是他们依然强调公共干预的成本会远远超过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成本。

实证会计理论以理论为依据广泛运用于会计实务的解释。自从1933年伯利和米恩斯(Berle&Means)合著的《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一书出版以来,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已成为现代股份公司的重要特征,而且公司所有者与公司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Principal-agent)。霍姆斯特朗认为,最有效的激励计划就是让人分担一部分行动后果(如利润分享、剩余利润等)(Holmstrom,1979)。运用到财务会计上就是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促使公司经营者提供他们与股东双方可共同观察到的,能传递不包含在回报衡量本身中的有关经营者努力程度的专有信息,并且也能限制经营者通过各种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操纵上述信息的相关可靠性,从而使股东较容易观察和控制经营者的行为,进而减少两者之间的成本,并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可以说,实证会计理论在对会计信息披露实务的解释方面是卓有成效的。首先,实证会计理论揭示了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生产者的激励机制。规范会计理论(NormativeAccountingTheory)认为,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获取与理解信息的能力不同,公司经营者会基于自利和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总是倾向于少披露真实会计信息甚至披露虚假、扭曲的会计信息。相反,实证会计理论指出,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假设下,经理人才市场(Fama,1980)和公司控制市场(Manne,1965)是公司经营者产生充分信息的非契约性动力,从而有利于股东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进而减少两者之间的成本。其次,实证会计理论对于会计准则制定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实证会计理论认为,不管资本市场有效性理论的含义如何,即使会计政策不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的各种使用者也还是具有经济后果的(EconomicConsequences)(Zeff,1978)。也就是说,会计准则制定不仅要考虑“技术”(如使用何种会计方法能更有利于计量公司的收入与成本),而且也应注意到执行会计准则将会产生的各种经济后果(如财富的再分配、风险程度及其分布以及制定、执行条例和诉讼成本等)。正是如此,会计准则执行所产生的诸种经济后果使得会计准则制定更加复杂化,因为它要求在会计理论领域和政治领域两方面达到“微妙平衡”,从而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必须允许不同的利益集团参与会计准则制定,并发出征求意见稿(Drafts),让所有的利益集团有机会对拟定的会计准则公开发表不同意见。当然这也使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和会计理论研究更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