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健康档案范文

农村健康档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健康档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村健康档案

第1篇

[关键词]健康档案;农村居民;信息化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进程的加快,构建全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步伐也逐步全面展开。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电子健康档案投入比较晚。同时,我国各个地区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大城市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情况明显较好较快。但是,经济、文化甚至公共服务较为落后的农村始终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构建和完善展现出强烈的需要。

1、构建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意义

农村较之于城市,消息来源和医疗卫生设备较为闭塞和落后。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后,农村居民在乡卫生所或者镇卫生院就诊的过程中,对于就诊者的过往病史通过联网之后的数据查询就医护人员可以一目了然地知晓该就诊者的健康资料。若就诊者常在乡卫生所看病就诊,因病情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去到外地就诊,通过在乡卫生所建立起的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更快捷地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就诊者更人性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同时,构建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逐步统一建立全国居民健康档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农村居民的健康医疗提供了更细致的关怀和保障。随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完善与发展,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作用还凸显了在科研、法律、教学及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

2、构建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投入不足

一方面,是政府对农村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资金投入不够,建设如此庞大的电子健康档案软、硬件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农村往往比较偏远僻静,相对于热闹的城市,人流量和物资来源都不够充足。农村的卫生所和卫生院里的医生、护士和设备配套不够到位。

2.2标准未统一

从2003年起,我国制定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数据标准》。[1]在此基础上医学信息标准的确立产生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没有下定论。同时,在医疗信息化的大潮下,国内外一些软件硬件的开发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医院应用的推广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各医院使用的软件、硬件接口和软件的平台不尽相同。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全国范围内的医疗资源甚至于全世界的医疗资源和前沿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产生重重的困难。

2.3缺少严格的档案监察管理

在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时,有时候接受检查的人数过多会形成一些问题的疏漏和错误。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作为一项任务简单而机械的完成,大大降低了电子健康档案的利用率。此外,在此后的居民身体检查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农村居民与医护人员的互动性弱,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不能较快地更新完善。大大降低了电子健康档案的功能和作用。

2.4村医村民配合不够积极

由于农村的医护人员在看诊流程中受到习惯和传统的影响,不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对于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实践不够积极。大多农村居民不习惯大病小病看诊都将自己的病情和病史记录到医疗网络当中,感觉自己的隐私被公之于众。导致医护人员不能及时记录患者病情,更新个人健康档案。

3、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构建对策

3.1政府大力支持

当前,我国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管理方面的工作涉及得不深,政府对于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投入不足。政府应重视资金、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力资源在农村地区的投入,对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快农村地区卫生医疗信息网络的构建。在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时,政府可以提供给农村居民免费的体检服务,大力宣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实用性,提高农村居民和农村医护人员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认知,让农村居民认识到使用电子健康档案对他们是有益的。由于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和更新程序中大部分都需要进行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应当帮助农村地区建设一支年轻的医护人员队伍,引入一部分高学历的年轻医护人员,引导农村地区的居民形成看病就诊时主动关注电子健康档案的新观念。

3.2确立起统一的标准

当前各医院所采用的标准并不一致,并且无论硬件接口还是软件平台上都不尽相同,而国际上通用的HL7标准并没有广泛运用于我国的各大医院,这些不统一给电子健康档案的资料信息的交流分享带来巨大的困难。笔者认为应当尽快统一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标准,确立DICOM标准在我国医院信息数据交换中的广泛应用。在技术基础方面,使用SOA体系结构,应用中按照输入、分析处理、输出的流程处理数据的流程,并引入数据仓库的新型管理技术,通过数据仓库能访问其他各种数据库,综合各项数据得出最后决策。[2]在电子健康档案的系统模块设计方面,可以从医院知识库、居民健康查询和交流互动模块三个模块入手设计。医院方面的知识库主要负责储存各种疾病的症状信息,居民的健康查询模块通过输入个人需查询的内容的关键字查找到结果或相似的结果。交流互动模块主要是承担起农村居民和农村医护人员对于医疗健康方面的问题的提出和回复的活动。

3.3定期督促,不定期查访

农村医护人员除了在看诊过程中作好记录外,还需要县、乡镇、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将资料上传到数据库,保存完好的看诊资料,实现资料更新的固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这些后续工作更为重要,需要县一级加强监督指导,定期地对农村电子健康档案的工作人员进行考察,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库、软件等计算机知识的相关培训。不定期地对农村居民进行随机访问,检查乡镇的卫生所有没有按照标准和要求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有没有及时对居民的电子健康资料进行更新。通过县一级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给予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工作人员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邓俊华,苏一丹.浅析基于去计算的国家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构建[J].大众科技.2010,(11):23-25.

第2篇

关键词 农民家庭 健康档案管理

资料与方法

构建硬件网络: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标准要求,江夏区作为远城区试点单位,合理规划布局、统一标志标识、保证房屋面积、添置医疗设备、购置网络设施等。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区卫生局建立中心服务器,区财政局、各服务中心、各服务站等终端都通过VPN方式连接到区卫生局,实现日常业务动态管理。

更新服务内涵: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广泛发动,调动医务人员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制定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动员村乡两级医务人员,责任到人,分片包户,逐步入户体检调查,建立全覆盖的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包括农民身份证号码、医保号码、电话联系方式,健康体检资料、就诊记录等);将农民的健康资料输入计算机,按村、组、户建立起树形结构的农民健康档案,作出农民健康诊断,评估农民的健康情况,预测农民的健康支出,预约提供健康服务。

优化分析方法:利用同步远方社区软件,将农民的健康资料自动化汇总分析,采用纵向到底〔省、市、区(县)、服务中心、服务站、村、组、户〕;横向到边(卫生、财政、医保、农合、疾控、妇幼、政府等部门)的原则,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网上评估等功能,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

保证社区资金及时到位:各级财政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财政专户,建立资金帐,补助及专项全部直接到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各服务站通过报帐制,财政和卫生主管单位,利用同步远方社区卫生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在网上通过对各基层单位的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内容实行考核,对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相应的考核分值。

结果与分析

调整院内科室设置:通过创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社区化管理模式,调整院内的科室设置,将原来科室改成新型的全科诊室,设置了处置室、治疗室、观察室、抢救室、健康档案管理室、健康宣教室、康复治疗室、心理咨询室等科室,有效利用原有的房屋、设备、使科室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农村农民新的健康需求。

优化医务人员结构:由于科室重新设置,服务职能改变,服务内涵增多,医务人员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为适应新的服务职能,医务人员通过自学、培训、考试等,成为了新型的全科医务人员,他们可以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心理咨询、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

增加公共服务内容:原来的分院、门诊部等过去只单纯提供基本医疗。创建服务站后,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将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管理等纳入了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中,将基本治疗真正转入到以预防为主,健康关口前移。

改变医疗服务模式:过去的医疗模式是坐等农民上门就医,被动治疗农民的疾病。由于健康档案的建立,村乡两级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健康诊断,上门服务,提前预约就诊,这样进一步融洽了医务人员与农民的关系。利用新合作医疗保险,凭医疗保险病历和卡号,直接在农民就医过程中减免医药费用,让农民直接受益,从而增加农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评估预测农民健康:由于建立了农民的动态健康档案,使医务人员可以对农民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诊断,评估农民的健康水平,分析农民的疾病构成、预测农民的健康支出,从而为财政投入、医疗保险报销比率、农村卫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讨论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农民的健康保障系统的建立成为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要尽快地建立农民的家庭健康档案,提供预防式、家庭式、康复式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送到农村,送进村,送入农户家中。构建和谐农村,维护稳定国策。

建立村乡两级家庭式健康服务网络体系:新型的卫生服务是积极的卫生服务,不是消极地等待病人来求助。因此,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双方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农民的健康管理也一样。江夏区在创建新型的乡镇卫生院工作中,通过科室调整设置、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服务内容、改变服务模式、建立农民的健康档案,初步建立了预防式、家庭式服务的农村村乡两级服务网络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3篇

一、工作目标

以镇(街道)为单位,按照《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2010版)》的内容要求,到2010年底,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人口数不低于辖区农业人口数的95%,到2010年建档率达到98%以上。同时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立作为工作重点。

二、基本原则

(一)政策引导,居民自愿。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加强宣传,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建档。

(二)重点突出,循序渐进。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儿童等为重点,逐步扩展到全人群。

(三)规范建档,有效使用。规范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保证健康信息的连续性,并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

(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充分利用辖区相关资源,共建、共享农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

三、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

(一)建立健康档案。坚持农民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的原则,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行新农合制度等医改重点改革任务,在区卫生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由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首次建档原则上由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村卫生室协助完成。更新档案可由镇、村医疗机构共同完成。

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时要照卫生部下发的《2010版规范》和《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10〕46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建立电子化的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与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院管理、新农合等各有关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健康信息资源共有共享共用。

(二)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要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在建档农村居民复诊或接受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健康档案资料,并定期进行整理、核查,以掌握辖区内农村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要有效使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健康档案提供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

(三)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转变。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要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推进转变服务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定期访视等便民服务,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实现对农民的健康管理。鼓励充分利用电子化健康档案等有关信息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

五、加强组织管理

(一)切实提高认识。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扎实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到实处。

(二)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要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安排的相关补助资金挂钩。

(三)完善工作制度和方案。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结合实际确定各自工作目标,发挥好技术指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完善有关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长效制度,注重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四)做好信息统计工作。要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做好健康档案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2010年农民健康档案统计基数暂以按照《2010版规范》建立的农民健康档案份数予以统计。

六、全面做好2010年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2010年是按照《2010版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启动年,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2010年10月)各镇(街道)要对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健康查体建档工作。

(二)开展全员培训。(2010年10月20日-30日)对本单位及村卫生所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工作要求,掌握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第4篇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具体靠上抓,领导小组负责建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等工作。镇里由一名分管副镇长具体负责建档工作的协调和部署,镇与各村签订了居民健康档案责任书,以管区为单位,召开了各村支部书记和村会计会议,形成了全民建档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完善了工作制度和人员培训

制定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管理等工作制度和以实施农村居民健康管理为导向的考核标准。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科,并由各科室业务骨干组建了建档查体小组,对抽调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了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等基本知识,提高了健康档案的质量。

三、扎实开展工作,力争提前实现目标

自6月份开始,我院按照上级部署,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先从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开始,完成了4940户家庭健康档案,累计建档人数14991人,其中0-36个月儿童建档数350人,孕产妇建档数86人,65岁以上老人建档数1795人,高血压患者建档数113人,糖尿病患者建档数67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档数5人,累计接种计划免疫内儿童数5088人,并全部建立了相应的电子档案,加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实现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数据化。

此外,我院还以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为契机,举行义诊义检15次,免费体检义检10000余人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8次,发放医院宣传资料12300份,发放预防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结核病等健康教育资料以及慢性病等各种处方1500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到了0余人,收到了良好的健康宣传效果和社会回馈。

第5篇

关键词:卫生档案 医院档案 档案管理

卫生档案是指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研、血站、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以下简称各卫生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 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过程中,如何适应新形势,使卫生档案管理合理化分类、规范化管理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1.卫生档案面临新形势

1.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不断更新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启动以来经过不断完善和改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已增加至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1.2卫生机构职能发生变化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以来,乡镇卫生院逐渐担负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双重职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疫病控制预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机构也承担起权责范围内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此看来,各卫生机构由于职能发生变化,必然产生公共卫生服务类具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2.卫生档案管理新增分类

2.1日常工作产生公共卫生服务类文件

原有的卫生档案分14类:党群行政类、疫病预防控制类、卫生监督类、病历档案、社区卫生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类、采供血类、妇幼保健类、基建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文件,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产生的具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缺少归档分类,因此,在档案分类中新增公共卫生服务类是非常有必要的。

2.2健康教育是一项相对独立工作

根椐《规范》要求,健康教育是属于公共卫生服务的,虽然在其实施过程中和妇幼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等多项工作有较大的联系,很多方面是相辅相承的,但实施产生的文件具有相对独立性,含有大量的信息,能充分体现各卫生机构历史面貌,因此,在档案分类中应新增健康教育类。

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挥重要作用

在广大基层卫生机构(以乡镇卫生院为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很多地区已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一体化,和卫生机构存在广泛的工作联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下发到基层卫生机构的文件是基层卫生机构(以乡镇卫生院为主)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依据,可以说是基层卫生机构(以乡镇卫生院为主)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应新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类。

3.卫生机构档案管理机制

3.1提高领导对档案管理认识

卫生机构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引导职工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尽可能创造档案管理的物质条件,加强学术研究、查阅回溯性资料等方面的档案利用,促进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升级。

3.2加强卫生机构档案集中管理

卫生机构应进行档案集中管理,增强卫生机构各部门档案管理意识,组织学习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各部门档案收集的相关制度,培训各部门负责人档案收集的相关知识,熟悉各科室档案归档范围与不归档范围,杜绝丢失、毁坏重要文件的事件发生,杜绝违反《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事件发生。

3.3必要时设置档案管理岗位

卫生机构应指定专人以专职、兼职形式负责档案管理工作。随着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行,基层卫生机构实行竞聘上岗和绩效考核,因此,卫生机构必要时可考虑设置档案管理岗位,提高档案管理专职人员档案管理素质,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岗位进行个人的绩效考核。同时,上级卫生机构应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下级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

4.规范电子档案的归档

4.1电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文件上传下达途径一般分为三类,一是纸质文件,二是传真文件(经复印、扫描后打印等方式存档),三是电子文件,随着办公自动化(OA)的广泛应用,上传下达过程中使用越来越多的途径是第三种,此外、电子病历的广泛使用也使卫生档案管理有必要改变传统人工归档模式,逐步实现数字化,对卫生机构科学研究、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4.2电子档案管理技术与方法

由于电子文件具有易修改、易删除等特性,如果具备以下电子档案管理技术与方法也可以有利于进行电子档案归档:第一、改变文件为只读性属性;第二、为电子文件进行安全加密设置;第三、对电子文件进行整理,将word、excel、PPT等文件转换为FDF格式、制作为电子书、转化为JPG格式等形式进行存档。必要时,通过数据恢复软件对错误删除的电子文件进行恢复;第四、对电脑添加删除判断程序,确认删除后才可删除,或设置为不可删除。

4.3定期维护电子档案收存硬件设备

定期维护电脑、硬盘、存储介质等硬件设备是电子档案收存必需条件。由于电脑、网络具有病毒高风险性,购买正版杀毒软件进行定期查杀病毒,同时也可以联系计算机、网络维护专业人员,对黑客、病毒等不良攻击进行必要的防护。对电子档案存储介质进行妥善管理,除同纸质档案的保管做到“八防”外,还要做到防摔、防接触硬质物体、防接触化学性物质等。

第6篇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速度较快,参保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的不断增加,保险档案的数量也越来越庞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文中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的途径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特点;途径

当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改革中的一项新生事物,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于农村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重视,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的不断增加,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数量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需要加强合作,切实抓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为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特点

1.1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社会性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当前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自谋职业者都属于养老保险的涵盖对象。同时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加快了社会化的进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作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社会化性质较为明显,这也决定了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

1.2档案来源具有广泛性,内容具有复杂性

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这也决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我国档案收集、整理和提供工作都是由各企事业单位人事机构来完成,档案来源单一,内容简单。但在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性越来越明显的新形势下,档案来源广泛,参保人数身份复杂和多样,同时社保档案在管理格式和内容都没有统一的规范,这就导致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内容较为杂乱,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确保其更加规范。

1.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具有流动性

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多数为没有工作单位及自谋职工的人员,这也决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也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而且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员的流动性还会增强,这也会增加档案流动的数量,因此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2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途径

2.1齐抓共管,健全网络

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单纯的依靠农保部门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相关部门有效的联合起来,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在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局需要履行好监督指导及统筹规划的职责,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需要做好组织协调,农保处则需要解决好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人、财、物等问题,农保所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通过齐全共管,进一步对农村养老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确保各项档案管理工作都能够落到实处,从而更好的提升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

2.2建章立制,依法治档

农村社会养老档案管理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以《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建立起档案工作约束机制,基层档案局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可以联合下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规范管理的通知,从而对农村社会养老档案的建立、机构人员设置、归档范围、案卷质量、保管利用和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具体的规定,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快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2.3精心指导,注重规范

在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指导下进行,在具体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实现。同时在对档案管理过程中,作为基层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及装订工作,还需要有效提高案卷的质量,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能够与国家对档案的相关规范要求相符,使其能够更好的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推动档案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4综合管理,开发利用

在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以集中统一管理作为基本的管理原则,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的综合管理工作。因此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档案则可以由县级社会养老保险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在县级社会养老保险机构中,不仅具备完善的档案室,而且实现了对各种门类及载体的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同时,县级社会养老保险档案部门还需要进行相关检索工具的失败为成功之母,进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资料进行编写,并利用计算机来对保险业务资料和数据进行管理,加快档案数字化和信息的推进速度,为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为参保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更好的推动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结语

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与每一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严谨、认真、规范的对参保人员的档案进行管理。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强化信息意识、现代化意识和法纪意识,努力掌握现代化设备和应用技术,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对实施档案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和应用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依照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相关法律法律及规章制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标准体系和制度建设,从而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从形成至最后销毁整体过程中都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作者:李晓军 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机关事业保险局

参考文献:

[1]施颖,綦建红.对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档案,2010,13~13.

第7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D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74-01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能否健康发展在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好与差,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认清农合新特点和新形势,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这一首要任务。

一、认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

所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筹资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单位在开展新农合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电子文件等不同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截止到2014年,全国有3257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到12.38亿人,参合率达到99%,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万个,乡镇卫生3.7万个,村卫生室65.0万个,诊所18.8个,民政部门资助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人数8746.35万,占当年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总人数的94.2%,为进一步缓和农民看病难题,国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全面推开医保试点工作,自2010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全面启动了健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到2015年,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同时在医疗档案领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譬如,档案管理制度方面;档案管理方法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等。我国新农合档案管理制度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各部门均有各自的档案管理制度,但仍不是很完善。在档案的收集和保管过程中可能会丢失一些,无法达到全面,作用无法全面发挥。档案管理方法无法赶上时代步伐,投入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的资金短缺,档案管理设备落后,单凭人工搜索档案信息,费时费力,同时档案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另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其中一问题,管理人员对工作认识的不足,网络技术水平不高,同时缺乏经验和知识正确管理档案。

作为新世纪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首先提高自身档案管理素质和网络技术水平,不断学习,与此同时,应要求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单位应将新农合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档案综合管理体系,积极提供利用,服务于新农合,并确保新农合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和安全,从而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二、新农合档案管理工作建议

档案分为以下几类,各级经办机构印发的方针政策、协议、规章制度;反应和记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具有保存价值的磁带、光盘、证书、胶片等;各类报销凭证、账簿、依据等资料;参合农合登记、注销、变更及其他材料。

1、紧紧围绕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情况和《档案法》相关情况,拟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档案进行分类和规整,比如文字、实物、图像等,在档案的收集、登记、审核和保管入手,进行档案管理,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关注医疗信息档案的动态发展,不断更新和补充档案信息,从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2、做好档案基础工作

按照《档案法》抓好档案基础工作,在录入参保人员信息时,要根据参保人姓名和基本信息进行参保录入,避免因同名错人等各类情况,做好建立电子档案情况,完善人员基本信息,解决参保人员就诊和报销的问题,运用当今新科技如短信登记、电脑查阅等,在身份核对时一个不漏,达到参合对象对自己的住院补偿、报销等情况全面了解。

3、提高档案管理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者的重要职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杜绝侥幸心理、防止松懈;处理好档案的保密与开放的关系,档案管理有专人看管,对于档案借阅,必须要完善借阅手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加强学习档案法规、业务学习、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做好防火防盗等各项工作,对档案的质量、数量等情况定时抽样检查,做好安全工作。

4、加强档案管理的管理与监督

为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管理,可利用网路手段,对全国信息新农合业务实施动态跟踪监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制定办法,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设立专门机构,统一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分配专职管理人员,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修订和补充适宜新农合制度的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新农合管理办法,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医生若使用非目录药品,要征询病人意见、合理用药、严把“入院关、用药关、审批关”做到尽可能减轻农民医药费负担。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总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从自身做起,将新农合政策落实到实处,维护参保人员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 冯宝华.新时期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的思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 杜娜.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2

第8篇

关键词:重型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现状;对策

为进一步推动昆明市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本研究将调查该地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6年3-5月进行昆明市5家基层医疗结构管理500例农村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的状况的调查,同时运用调查提纲进行5名公共卫生服务评审检查专家和25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访谈。方法:调查农村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调查中依据国家规范评价患者危险性,危险性包括0~5级。其中0级病情稳定,1~2级病情基本稳定,3~5级病情不稳定。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分析中使用SPSS21.0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一般情况:依据精神专业机构诊断和调查,500例农村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男295例(59.0%),女205例(41%);年龄7~93岁,平均(46.3±7.5)岁;年龄7~14岁17例(3.4%),15~34岁114例(22.8%),35~64岁285例(57.0%),65~93岁84例(16.8%);精神分裂症患者326例(65.2%),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174例(34.8%)。健康管理服务状况:①信息管理服务方面:本研究针对5家基层医疗管理机构进行调查,其信息提供方主要包括原治疗机构、患者技术、检测网络、残联,另外还有全区重性精神病患者排查过程中建立的档案。②随访评估及干预服务:每年进行随访评估4次,随访内容由药物服用、危险评估、患者精神状况检查等构成,并在电子档案和记录表上进行相关信息的记录。500例农村重性精神病患者中接受随访455例(91.0%);其中188例(37.6%)患者危险性为0级,286例(57.2%)患者危险性为1级,24例(4.8%)患者为2级,1例(0.2%)患者为3级,1例(0.2%)患者未接受危险等级评估。③体检服务状况:在患者监护人和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年为患者进行1次体检,检查内容包括体格和关联性实验室检查。

健康管理中的问题:①缺乏对患者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患者健康档案存在重复、缺项、记录不全面等问题,例如没有记录患者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和地址,随机记录内容雷同、真实性存疑,缺乏检查报告和体检信息。同时一些患者健康档案中也没有对其危险等级进行记录,针对患者病情的描述也模糊不清,在检查单据粘贴顺序和位置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②缺乏规范分类干预管理:调查中很多基层服务人员未深入了解和掌握重性精神病分类,依据规范要求应当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并依据服用药物、生活功能状况、症状、危险性分级确定干预方法、内容、频率,而实际中一些基层机构服务人员在管理中使用的干预频率和内容都是相同的。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不完善:很多机构存在重性精神病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进而对农村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针对从事相应管理工作的人员未开展有效培训,很多基层服务机构虽然每年组织工作人员接受相应培训,但是通常存在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效果差等问题,这样的培训工作难以对实际管理工作产生推动作用,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无法有效应用培训知识和内容。④患者和家属缺乏有效配合:由于重性精神病患者自制力存在问题,所以其无法主动寻求医治。同时社会对精神类疾病存在较大偏见,很多患者家属为避免造成不良影响,不愿承认患者患病或不愿接受治疗,对于定期随访和体检也很排斥和抗拒。

3.讨论

为进一步推动云南省昆明市农村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相关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具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①完善管理机制:应科学整合现有卫生服务管理机构,将现有有效医疗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在财政预算中纳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相关费用,为有效开展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应当强化和相关部门、专业医疗机构的合作,以在具体健康管理工作中获得组织、政策、专业医疗资源等方面的支持[3]。②通过有效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开展针对健康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干预能力、评估能力获得有效提升,进而在具体工作中对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有效的评估和干预措施,促进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和恢复。同时强化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能力,确保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另外,还应当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检查和随访报告录入系统中,促进档案信息的有效查询和调阅。③构建宣传和质控小组:管理部门应当成立宣传小组,针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进行宣传,让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认识到健康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提供有效配合。管理部门还应当成立质控小组,监督和检查健康管理工作和档案工作,保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和患者健康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及时解决工作中具体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龙驹.贵阳市白云区重性精神病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81-83.

[2]杨忠.常熟市失地农民社区重性精神病现况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33-135.

[3]李桂珍.影响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的因素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1,9(7):12-13.

第9篇

在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主要靠乡、镇、村级妇保医生开展,妇保医生工作量大,有的专业知识本身有限,与围绝经期妇女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无法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围绝经期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因经费原因,乡镇卫生院妇妇保医生训较少,很少定期对村级妇保医生的工作进行督导或指导。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农村妇女,尤其是围绝经期妇女,因其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低,加上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她们一方面对自身的变化感到莫名其妙和恐惧,同时她们又羞于启齿,不愿意对人讲,求医意愿不足,造成无法及时就医的局面。

2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义

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是随着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的实施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以保健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促进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进入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体征主要有月经紊乱、潮红烦热,阴道分泌减少导致干涩、性冷淡,以致影响夫妻关系;精神障碍表现为焦虑、悲观、易怒,可出现忧郁症或偏执等;脂肪异常堆积、骨质疏松症易发生骨折;另外就是易患妇科病如乳腺癌、宫颈癌及卵巢疾病等。由于农村妇女思想保守、文化水平不高,对身体的不适不愿与人交流,更不愿就诊,以致缺乏疏导,对围绝经期的各种症状及不适没有正确的认识;加之受利益的驱使,部分医生医德的缺失,抗生素的滥用、激素的大量使用、某些疾病的过度治疗,加重了这一部分妇女生理上的不适及经济上的压力,同时也加大了她们的精神包袱。因此加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意义重大。

3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展望

3.1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妇保人员的培养,重视其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训。注重良好的医德和职业素养的同时,还要求具有诊治疾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并且要有不歧视病人、替患者保守隐私的德行。同时,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也要不断更新,除了开展一般的妇检、白带常规化验外,还要引入B超、电子阴道镜、X线、宫腔镜等医疗设备,并积极开展宫颈活检、宫颈细胞学检查、女性激素测定等检验项目。县妇幼保健院要对所属乡、村级保健部门定期不定点的进行培训、宣教和督查。当地政府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尽可能的提高村级妇保医生的待遇,使她们能安心本职工作。

3.2建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档案,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档案管理。针对思想封建保守、性格内向、家庭关系紧张的妇女,档案单独存放;合并或围绝经期易羅患妇科肿瘤的对高危人群如过度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归类存放;对子宫脱垂、宫颈CINII-III级、张力性尿失禁、卵巢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档案填写要仔细全面。定期综合评估其进行身体状况,及时上报县妇幼保健院,督促这部分围绝经期妇女及时就诊治疗。

3.3各地政府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县级妇幼保健院至少每年要免费为辖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做一次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深入乡村取宫颈活体组织做刮片检查,并开展乳腺红外线扫描,做初步的排除。

3.4做好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包括放幻灯片、DVD、发宣传手册、在村级卫生室张贴宣传画报等。提高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们对自身的认知能力,对健康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对其家人进行宣教知识,使他们能理解、并积极帮助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们渡过围绝经期,促其家庭保持幸福和谐。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如下:

3.4.1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必经阶段,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不要恐惧。3.4.2围绝经期症状: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该期妇女的生殖器官会不同程度地萎缩,配偶应对其有正确的认识;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乳腺增生及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会下降;阴道分泌的减少,老年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的发病率随之升高。

3.4.3激素替代治疗:向围绝经期妇女宣传低剂量激素替代疗法能治疗及预防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的症状,副作用少,比较安全。

3.4.4饮食习惯宣传: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在日常饮食中,奶、豆制品的摄入偏低。农村妇女受经济条件制约,加上农村普遍存在的夫权思想和以孩子为中心,农村妇女的饮食营养更不足。要向其宣传常喝牛奶、常吃豆制品可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并说明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延迟绝经,还有助于维持围绝经期的健康。

第10篇

(一)加强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网络建设

1、为适应我区城市化建设进程,进一步修订完善《*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满足城市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

2、加强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完善以区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按照每个乡镇规划和建设好一个政府举办功能完善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或3000-5000人口设置一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做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调整工作。

(二)全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3、积极争取省级扶持,加大地方投入力度,抓好镇村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做好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卫生院建设与改造任务,完成新建11所、改建22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

4、按照省、市农村和城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信息服务网络,落实综合卫生服务功能,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年内力争建成3-4个市级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省级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

(三)增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5、规范服务内容。按照“六位一体”综合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努力提供“六位一体”综合卫生服务。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完善技术标准和考核办法,规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实行项目分包、量化管理。二是规范健康管理。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保证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和针对性,提高健康管理规范化水平。

6、规范服务行为。全面推行全科团队服务和责任医生制度,将其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个人绩效的重要考核范畴,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主动深入社区、走进家庭、贴近群众,积极为居民提供连续服务、上门服务。居民健康档案、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40%和90%以上。

第11篇

一、开展村级建档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

琼海市开展村级建档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的重视、支持。市里成立了村级建档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常委和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乡镇、村也相应成立建档领导小组,使村级建档工作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市委市政府于1999年3月26日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村委会一级开展建档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任务,提出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村级建档工作任务,建档率要达到100%。

(二)抓好宣传发动,提高建档认识

在开展村级建档过程中,琼海市档案局始终注意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车、横幅、黑板报、大小会议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吸收热心档案工作的老支书、老干部、老党员、离退休人员作义务宣传员,增强了大家的建档意识,使村级建档工作顺利开展。

(三)抓好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和村级建档的实际,编写了《琼海市村级档案归档文件材料收集范围》、《琼海市村级档案室档案保管期限表》、《村级档案卷宗归档方法和步骤》、《建档说明的拟写》、《建档说明范例》等规定、标准和制度。此外,还层层举办培训班,对乡(镇)、村文书(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以便更好更快地掌握建档方法。

(四)监督检查指导,促进建档落实

在检查指导过程中,琼海市档案局主要采取两个做法,一是分片指导,把局的全体干部分成四个组,把各乡镇分成四大片,每组负责一片,一包到底。遇到特殊情况,集体讨论,共同解决。二是定期召开会议,如建档工作会、情况通报会、讨论交流会、总结表彰会等,及时了解村级建档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指导、解决问题。

二、开展村级建档工作初见成效

(一)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规范村务管理

嘉积镇下寨村委会由于财务管理混乱,严重地影响了干群关系,群众怀疑村支书贪污集体征地款,举报到市检察机关。在开展村级建档工作中,琼海市档案局积极协助指导镇工作组清理财务,按照规范要求建立起村级财务档案,为检察机关查处案件提供了帮助,对稳定该村的干群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促进农业生产和科技进步

阳江镇棉坡村委会以种植胡椒闻名,在开展村级建档工作中,不但帮助他们建立文书档案的同时,还重点帮助他们建立胡椒栽培、防治病等技术种植档案,为胡椒种植户提供服务。几年来,除了本村胡椒种植户外,不少市内的胡椒种植户都到该村查阅档案资料,解决胡椒种植中的疑难问题,直接促进了农作物的增产增收。

(三)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民利益

一是土地承包档案给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二是档案凭证在为解决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房屋、分配等方面的矛盾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00年,嘉积镇南堀村准备将村里的30亩地承包给客商建砖瓦厂,邻近的南中村对该地提出权属争议,南堀村找出本村的档案资料,证明该地是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发包给本村村民耕作的土地,一

场一触即发的土地权属纠纷通过利用档案而化解,保证了价值近20万元的经济收入。

三、开展村级建档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关键

要做好村级建档工作,首先必须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几年来,琼海市档案局积极主动地去请示、沟通、宣传、说服,取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村级建档任务提供了一个先决的条件。

(二)抓好业务培训,是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重要基础

村级建档工作,地域广大,档案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业务基础薄弱,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相对机关档案工作来说,难度也就更大,而抓好乡村档案人员的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几年来,琼海市档案局采取边培训理论学习,边进行实际组卷操作,并选点让学员现场学习观摩等方法,使他们不仅迅速掌握到整理归档的相关技能,而且通过现场观摩,从中得到启发,焕发出建好本村档案室的激情和动力。

(三)深入检查,监督指导,是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保证

检查促进度,指导带上路,帮助割尾巴,一环扣一环,紧紧地贯穿于整个村级建档工作的始终。实践证明,开展村级建档工作,检查、监督指导必不可少。在村级建档工作中,有时候好话说千遍,道理讲万遍,不如亲自帮一帮。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等原因,能不能建档,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求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必须因地制宜、切合实际。有些村委会经济基础较好,早就萌发了开展档案工作的愿望,但对档案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针对这种类型,档案部门就派员上门指导,手把手教会他们方法。有些村委会经济发展不很富裕,想建档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这种情况,档案部门就不辞劳苦,加班加点,无偿提供装具、人力服务。有的村委会因为原来管理不到位,文件材料损坏、散失现象严重;有的有能力、有条件建档,但没有人愿意承担建档任务,总想无事一身轻;有的发动建档时,满口答应,过后无动于衷;有的得过且过,没有按规定、标准建档;有的谎报进度。凡此种种,档案部门都通过加强检查监督的力度,做到勤检查、勤帮助,逐一加以解决,取得明显效果。

(四)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是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有效手段

常言道,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嘉积镇南堀村委会是省档案局亲自抓的点,是海南省第一家行政村建档示范点单位。在建档工作全面铺开的过程中,琼海市档案局注意发挥这个试点村的典型示范作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村级建档工作期间,全市到南堀村参观学习的村委会达到95%以上。

(五)建章立制,是村级建档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许多行政村建立了档案室,如何使村级建档工作延伸下去,使之成为各个行政村正常工作的一部分,是档案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琼海市档案局在村级建档工作全面铺开的后期,花大力气帮助各个行政村开展建章立制工作,从制度上为村级建档工作继续延伸、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12篇

为了确保今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年镇公共卫生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适当调整各村责任医生和协助人员,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站)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健康教育课每季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3.要有农户健康资料发放记录,并确保每户每年不少于一份,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或以上。

4.开展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必须要有记录资料,受教育率达80%。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

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五)、儿童保健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为浙江省示范化接种门诊,设施齐全,实行按周接种,我中心要求防保医生的新生儿建卡率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

2.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

3.负责好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工作,验证率95%或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0以上%,由儿保医生负责。

(六)、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论文写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5%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七)、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

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

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5)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汇总上报。

第13篇

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对象为参加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成人每两年体检一次,7岁以下儿童和中小学学生根据学校卫生要求每年体检一次,乙肝表面抗原和GPT的检测每两年开展一次。

二、工作目标

我镇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3365计算,20*-2009年目标完成健康体检8400人,并为体检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其中7岁以下儿童按照儿童系统管理要求予以生长发育监测1000人,中小学学生根据学校卫生有关要求体检1000人,农民健康体检6400人(60%)。

三、体检项目

农民健康体检内容包括物理体检(内、外科)、三大常规(血、尿、粪)、B超(肝、胆)、心电图、GPT、乙肝表面抗原、血糖等项目。其中,胸部透视根据物理体检情况和体检对象要求,由卫生院酌情确定。同时开展妇女病普查。

根据学生和儿童的特殊情况,对7岁以下儿童的体检,按照儿童系统管理的要求执行,乙肝筛查采取家长自愿检测的原则进行。中小学生的体检按照学生预防性健康检查的要求执行。

在自愿的前提下,将重点人群(外来婚嫁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高危职业从业人员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HIV抗体检测纳入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项目。

四、体检方式

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安排体检时间。健康体检采取集中体检和上门体检服务相结合形式进行,以村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逐月安排集体体检,对一些因外出不能参加体检的对象,可灵活安排或穿插安排。具体体检时间另行安排。

五、实施步骤

(一)20*年7月至8月,制定方案,组织培训,开始体检。

制定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实施方案,卫生院建立农民健康体检组,落实责任制。

积极做好健康体检各项准备工作,开展体检工作。

(二)20*年8月至20*年12月,全面实施体检工作,完成30%以上的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对健康体检资料进行收集、登记、分析、总结,建立健康档案。对健康体检中发现有关疾病的人员进行健康咨询、指导、跟踪管理。为农村结核病、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和管理。

(三)2009年1-10月,完成第二轮体检任务的60%以上。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镇政府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单位、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

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由政府负责提供2年1次的免费体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村群众的关怀。

(二)广泛宣传,形成氛围。要采用广播、发放宣传资料、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农民健康体检政策等。要求村联络员及责任医生每家每户发放健康体检通知书并有签名,以提高农民健康体检率,促进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14篇

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对象为参加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成人每两年体检一次,7岁以下儿童和中小学学生根据学校卫生要求每年体检一次,乙肝表面抗原和GPT的检测每两年开展一次。

二、工作目标

我镇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3365计算,20*-2009年目标完成健康体检8400人,并为体检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其中7岁以下儿童按照儿童系统管理要求予以生长发育监测1000人,中小学学生根据学校卫生有关要求体检1000人,农民健康体检6400人(60%)。

三、体检项目

农民健康体检内容包括物理体检(内、外科)、三大常规(血、尿、粪)、B超(肝、胆)、心电图、GPT、乙肝表面抗原、血糖等项目。其中,胸部透视根据物理体检情况和体检对象要求,由卫生院酌情确定。同时开展妇女病普查。

根据学生和儿童的特殊情况,对7岁以下儿童的体检,按照儿童系统管理的要求执行,乙肝筛查采取家长自愿检测的原则进行。中小学生的体检按照学生预防性健康检查的要求执行。

在自愿的前提下,将重点人群(外来婚嫁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高危职业从业人员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HIV抗体检测纳入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项目。

四、体检方式

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安排体检时间。健康体检采取集中体检和上门体检服务相结合形式进行,以村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逐月安排集体体检,对一些因外出不能参加体检的对象,可灵活安排或穿插安排。具体体检时间另行安排。

五、实施步骤

(一)20*年7月至8月,制定方案,组织培训,开始体检。

制定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实施方案,卫生院建立农民健康体检组,落实责任制。

积极做好健康体检各项准备工作,开展体检工作。

(二)20*年8月至20*年12月,全面实施体检工作,完成30%以上的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对健康体检资料进行收集、登记、分析、总结,建立健康档案。对健康体检中发现有关疾病的人员进行健康咨询、指导、跟踪管理。为农村结核病、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和管理。

(三)2009年1-10月,完成第二轮体检任务的60%以上。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镇政府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单位、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

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由政府负责提供2年1次的免费体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村群众的关怀。

(二)广泛宣传,形成氛围。要采用广播、发放宣传资料、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农民健康体检政策等。要求村联络员及责任医生每家每户发放健康体检通知书并有签名,以提高农民健康体检率,促进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15篇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2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17―01

完善农村学校管理体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农村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模式单一、教学管理滞后、学校心理辅导滞后、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等。为了加强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农村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承担教育留守儿童的职责。

一、开办农村家长学校是有益的教育模式

相关研究已经发现,寄宿制、代家长制在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因此,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推广寄宿制和代家长制,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家长缺失给孩子带来的“亲情饥渴”,也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除此之外,开办农村家长学校是进一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有效教育模式。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应齐抓共管,加强对农村家长学校的扶持和督查力度,推进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把家长学校的开办落到实处。针对目前留守儿童大都由祖辈抚养或上辈托管的监护形式,学校在办好家长学校的同时,可开设各种门类的“监护人培训班”,如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等,通过培训让“第二家长”懂得如何照顾孩子,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

二、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形成家校互相支持的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使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及时沟通信息,了解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做好家访工作。家访的次数每学期应不少于两次,以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孩子与其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的“绿色通道”,让学生家长与孩子通过亲情电话或书信定期保持联系。2.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的跟踪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与家长和家长探讨相应的矫正措施,并对有关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及时进行总结。3.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家长会或监护人会议,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三、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是了解孩子动态成长变化的有效管理方式。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档案资料应包括学生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或者委托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孩子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情况、监护人的管教方式等。2.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加强与家长及监护人的联系,学校就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临时监护人公布学校办公室、行政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联系电话,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