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

科技管理目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管理目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技管理目标

第1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绩效管理;设计模式

一、引言

“绩效管理”既是面向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主干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很多其他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绩效管理相关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该课程主要介绍绩效管理基本原理、绩效计划、绩效跟进、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把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同时能掌握相应部分的典型管理任务,为今后从事和专业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在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职业素养和思维方式也可以作为其它专业课程学习的参考。因此,构建“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探讨绩效管理课程设计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将目标管理驱动嵌入课程设计模式将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育人才的目的。

二、绩效管理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修的学科核心课程。其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绩效管理的内涵、了解绩效考核的作用、原则、特点、意义,掌握绩效考核的涵义,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绩效考核的实施,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在进行“绩效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知识模块设计不科学,知识体系不健全,学习评价不明确,学习成果不佳等诸多问题,使得教学还停滞在最基础的水平,难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制约了学生能力提升。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国家先后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这要求我们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设计中去。目前尚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第一、碎片化的课程设置不利于课程体系的重构,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引导下的课程改革,不利于本专业的课程资源整合升级改造。第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单一。绝大多数学生偏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第三、课程和实践结合太少,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提升的需求。独立设课的情况下,师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仅属于一门课程的教与学的任务。第四、传统教学环境下,师生课上课下之间的互动机会少,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匮乏。第五、网络平台功能有限,使用率较低,学生线下学习参与度有限。

三、目标管理驱动的绩效管理课程设计实施

目标管理驱动是以“重基础、强实践、擅应用、长技能”为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学习、学习效果、学生的发展为能力提升的目标路径导向,以目标管理为驱动培养学生能力群的思维意识。岗位能力目标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课程职业能力目标必须根据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来确定。具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有其内在的层级层次,课程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也必须有对应的层级层次。课程教学内容便能根据这种“层级层次”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块。以目标管理驱动的绩效管理课程设计思路如下图1所示。绩效管理课程各任务模块以本课程知识体系为逻辑,以学生认知进阶为目标管理层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的“三位一体”模式,构筑起知识目标体系,保障绩效管理课程设计适应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理论与实践得到统一。

(一)知识目标模块设计

绩效管理知识模块设计部分,着重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认知逻辑设计理念,从绩效管理课程的基本概论的角度切入课程内容。注重对基本概念、主要观点等的理解,目标是构建学生对绩效管理各基础知识体系,奠定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有:(1)绩效与绩效考核的概念理解以及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比较;(2)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绩效计划的含义、原则、绩效指标的分类;与绩效指标对应的绩效标准;(3)过程控制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绩效管理过程控制的一些误区(4)了解绩效考核技术(5)绩效反馈的定义;绩效反馈的形式、绩效面谈的步骤(6)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模块。

(二)能力目标模块设计

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绩效管理课程能力目标模块设计部分,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能初步构建相应知识的系统化认知的能力,能自主梳理模块专业知识体系的能力,能初步掌握一般理论与方法的能力,能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目标要求的基本上更进一步。主要的内容有(1)分析绩效考核的应用现状与不足;理解绩效管理的作用;了解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定位;(2)掌握绩效管理系统中各环节的有效整合;掌握绩效计划的步骤;建立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步骤;掌握设立绩效考核考评指标权重的方法。(3)对绩效形成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4)分析案例中绩效考核可能出现的问题(5)明确绩效面谈步骤;充分了解绩效反馈效果评估。

(三)素养目标模块设计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直接体现着大学产学研成果转化,强化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度。在设计素养目标模块中,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程项目,引导学生充分开拓相关资源,利用模块训练深度拓展专业知识,以期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等。在设计以素养目标为驱动的模块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专业模块内容。(1)建立绩效管理系统闭环意识。(2)了解信息技术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3)如何克服绩效考核过程控制中产生的各种问题4)提出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建议5)组织有效的绩效面谈6)绩效考核结果的具体应用。

四、结论

以目标管理驱动为原动力,在绩效管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原有的课程设计模式进行创新发展,为教学开发新的研究思路与教学实践,促进课改教育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丰富了绩效管理课程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对于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课程设计需求来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幸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学,2017,8(13):74-75

[2]徐国兴.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05):10-17.

第2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绩效管理;设计模式

一、引言

“绩效管理”既是面向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主干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很多其他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绩效管理相关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该课程主要介绍绩效管理基本原理、绩效计划、绩效跟进、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把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同时能掌握相应部分的典型管理任务,为今后从事和专业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在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职业素养和思维方式也可以作为其它专业课程学习的参考。因此,构建“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探讨绩效管理课程设计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将目标管理驱动嵌入课程设计模式将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育人才的目的。

二、绩效管理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修的学科核心课程。其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绩效管理的内涵、了解绩效考核的作用、原则、特点、意义,掌握绩效考核的涵义,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绩效考核的实施,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在进行“绩效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知识模块设计不科学,知识体系不健全,学习评价不明确,学习成果不佳等诸多问题,使得教学还停滞在最基础的水平,难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制约了学生能力提升。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国家先后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这要求我们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设计中去。目前尚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第一、碎片化的课程设置不利于课程体系的重构,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引导下的课程改革,不利于本专业的课程资源整合升级改造。第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单一。绝大多数学生偏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第三、课程和实践结合太少,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提升的需求。独立设课的情况下,师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仅属于一门课程的教与学的任务。第四、传统教学环境下,师生课上课下之间的互动机会少,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匮乏。第五、网络平台功能有限,使用率较低,学生线下学习参与度有限。

三、目标管理驱动的绩效管理课程设计实施

目标管理驱动是以“重基础、强实践、擅应用、长技能”为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学习、学习效果、学生的发展为能力提升的目标路径导向,以目标管理为驱动培养学生能力群的思维意识。岗位能力目标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课程职业能力目标必须根据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来确定。具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有其内在的层级层次,课程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也必须有对应的层级层次。课程教学内容便能根据这种“层级层次”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块。以目标管理驱动的绩效管理课程设计思路如下图1所示。绩效管理课程各任务模块以本课程知识体系为逻辑,以学生认知进阶为目标管理层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的“三位一体”模式,构筑起知识目标体系,保障绩效管理课程设计适应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理论与实践得到统一.

(一)知识目标模块设计

绩效管理知识模块设计部分,着重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认知逻辑设计理念,从绩效管理课程的基本概论的角度切入课程内容。注重对基本概念、主要观点等的理解,目标是构建学生对绩效管理各基础知识体系,奠定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有:(1)绩效与绩效考核的概念理解以及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比较;(2)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绩效计划的含义、原则、绩效指标的分类;与绩效指标对应的绩效标准;(3)过程控制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绩效管理过程控制的一些误区(4)了解绩效考核技术(5)绩效反馈的定义;绩效反馈的形式、绩效面谈的步骤(6)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模块。

(二)能力目标模块设计

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绩效管理课程能力目标模块设计部分,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能初步构建相应知识的系统化认知的能力,能自主梳理模块专业知识体系的能力,能初步掌握一般理论与方法的能力,能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目标要求的基本上更进一步。主要的内容有(1)分析绩效考核的应用现状与不足;理解绩效管理的作用;了解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定位;(2)掌握绩效管理系统中各环节的有效整合;掌握绩效计划的步骤;建立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步骤;掌握设立绩效考核考评指标权重的方法。(3)对绩效形成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4)分析案例中绩效考核可能出现的问题(5)明确绩效面谈步骤;充分了解绩效反馈效果评估。

(三)素养目标模块设计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直接体现着大学产学研成果转化,强化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度。在设计素养目标模块中,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程项目,引导学生充分开拓相关资源,利用模块训练深度拓展专业知识,以期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等。在设计以素养目标为驱动的模块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专业模块内容。(1)建立绩效管理系统闭环意识。(2)了解信息技术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3)如何克服绩效考核过程控制中产生的各种问题4)提出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建议5)组织有效的绩效面谈6)绩效考核结果的具体应用。

四、结论

以目标管理驱动为原动力,在绩效管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原有的课程设计模式进行创新发展,为教学开发新的研究思路与教学实践,促进课改教育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丰富了绩效管理课程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对于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课程设计需求来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幸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学,2017,8(13):74-75

[2]徐国兴.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05):10-17.

第3篇

[关键词]阿里巴巴、信用、交易、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24-0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扩大,世界新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实现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20年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党和国家更加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十六字方针。“科技兴国”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各级科技行政机关的责任也更加重大。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了科技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并且已经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最近两年,各地科技主管部门的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所建设的系统也越来越成熟、实用、先进。现代高校是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先行者之一,进行了大量的信息化工作,建设了门户网站、科技计划申报及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积累了宝贵的信息化经验。

1 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意义

1.1 加强科技项目全流程管理要求

科技业务涵盖了传统的科技计划管理业务、科研条件与创新环境建设以及审批、审核类业务。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需要通过一套系统来管理所有的这些业务,所以要建设综合管理系统。

1.2 加强科技相关人员协同工作能力

科技计划涉及国家科技部、省高校科技处、市县高校科技处等不同级别的科技主管部门;涉及高校科技处内部不同的业务处室的很多个不同岗位,涉及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还涉及有大量的、不同的专家、中介机构和申报单位。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

1.3 改善高校科技处与企事业单位和专家互动

企事业单位是科技计划的主要申报者,专家是科技计划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推荐单位和中介机构是科技管理的重要参与者。但高校科技处没有有效的手段与他们进行无缝的互动联系。通过本管理系统建设,就多了很多有效手段,可以在线沟通,可以定向发通知给特定的人群,可以群发邮件、群发传真、群发短信,系统可以自动提醒信息、自动预警信息等。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加强政企之间的互动。

1.4 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由于工作分工,不同的科技资源由不同的人负责管理,其他人若想有效利用这些科技资源,客观上不容易实现。有了管理系统,很多重要的科技资源信息都在系统里统一储存和管理,通过有效的授权机制,可以让有权限的人查看所有相关资料。

2 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型选择

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采用RUP标准开发过程,不再使用瀑布式的开发方式,将使用RUP核心开发模型:迭代式开发方式。

瀑布式的开发模型表现为线性的一组开发活动。开发阶段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一个阶段的输出是下一个阶段的输入。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这样在后面阶段的问题不能即时被发现,造成项目风险积压在最后,这也是项目延期的直接原因。

迭代式的开发模型表现为从项目的开始就采用循环的方式逐步精华整个系统,也就是在每一个阶段都包括相关的开发活动,使用户可以充分地监控项目的成果,及早地提出问题。从图1所示可以看出迭代式开发方法具体过程:

在每一个阶段均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等活动,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用户可以在每个迭代看到一个可执行的版本。

3 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管理

3.1 项目管理

任何大型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高质量的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项目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本项目需求复杂,涉及使用对象众多,建设时间紧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高质量的项目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制定现实可行的科学的项目计划,在精心设计的项目组织结构和技术手段支持下,对项目的时间、成本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向客户提供承诺交付的产品和服务,达到客户的满意和利益相关者的共赢(见图2)。

项目管理工作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一项工程从立项到实施到最终提交给用户及提交后系统的维护和产品维修,都必须建立起一套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和流程。这样做不但能确保项目的工作可以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最重要的是能确实保证用户的根本利益,保证产品及服务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为有效保障本次项目管理成功,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对项目目标和任务的清晰定义和透彻认识。②对系统建设需求的深刻理解。③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④建立层次结构合理、职责明确的项目组织。⑤全面的项目工作计划和质量保障。⑥用户积极配合和参与协商。⑦高层管理者及时对问题进行决策和协调。⑧项目组织对于已知的风险充分认识。⑨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⑩健全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B11正确的技术和方法。

此外,除不断从项目实践中总结经验外,必须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其特点是:

①全过程监控与管理:从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到转入运行维护,对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监控目标和要求。通过增强项目过程的规范化管理,降低了项目实施的风险。②实行项目经理资质认证:通过对项目经理的认证,确认其是否具备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和管理项目所需的实践经验,以保证项目经理由符合资质的人员承担。同时重视和加强对项目人员的培训,提高项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③建立项目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④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ISO 9001―2000质量保障体系,确立质量保障过程以及对这些过程进行测量、监控的准则方法。质量体系通过了国内和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

3.2 项目组织结构

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管理、风险控制、运行维护等多方面的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结构,建立高效务实的项目沟通和协调机制,对于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至关重要。项目的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

3.3 项目启动计划

项目启动的主要工作是:

①建立项目组织:明确项目相关人员的角色和关系,建立包括项目各方在内的工作组织,确定工作方式、人员及职责,建立有关的工作程序和规则。②任命项目经理:开发商正式任命项目经理并完成开发项目组织内部立项。③优化方案设计:开发商根据项目设计方或其委托的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对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方案最终通过高校科技处及有关部门的审定。

项目计划是项目人员工作的依据和行动指南,是对项目进行评价和控制的基准。合理可行的计划可以使一切处在控制之中,反之,管理就会陷入慌乱,做好项目计划对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项目经理应根据合同和项目的总体进度要求,组织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4 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测试

系统的测试实施具体的计划将根据项目调研后,制定的软件开发计划进行调整。

4.1 测试需求

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方案主要针对需求分析的实际应用系统的要求。对测试需求进行限定。

4.2 阶段划分

阶段一:编码和单元测试阶段。编码和单元测试阶段主要是采用Jprobe对代码进行分析和调试,首先需要对程序员和单元测试人员完成培训和性能调优的培训,再由我们提供性能调优顾问指导程序员和单元测试人员使用Jprobe对代码作测试或调试,本测试阶段主要解决内存泄漏、线程死锁、数据竞争问题,同时尽可能解决性能瓶颈。

阶段二:集成测试阶段。在整个系统的应用程序经第一阶段的Jprobe代码调优后进行整个系统的集成测试。本方案中建议采用Performasure进行性能诊断测试,对应用程序使用Jprobe进行代码性能调优和诊断。鉴于应用系统的复杂性和工程进度的要求,我们建议在此项目中进行三次性能优化的集成测试。

阶段三:验收测试阶段。在系统通过测试达到性能要求后,向用户提交总体性能评估报告,为系统做UAT(用户接受测试)提供决策依据。

5 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

对于关键的J2EE应用系统,建议根据系统运行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性能保障实施方案。

5.1 系统运行初期阶段

系统运行初期稳定性差,需要使用PerformaSure收集详细的性能数据,预见可能存在的性能风险,并根据性能数据对系统的配置逐步作调整和优化,使系统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当系统发生用户数大量增加、功能扩充、功能变更维护时,也需要使用PerformaSure对性能作监控,直到系统确保稳定为止。

5.2 系统正常运行阶段

系统正常运行后不需要总运行PerformaSure收集性能数据,因为PerformaSure本身也会使用系统资源,所以需要使用更轻量级的系统监控工具FogLight对系统资源作监控,一旦发现系统资源可能成为瓶颈,FogLight会自动触发PerformaSure收集详细的性能数据供分析,并可通知系统管理员。

参考文献:

[1]陈强.重大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及协同机制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叶茂林.科技项目管理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何大军,曹颢.科技项目的规划、实施、评估与成果推广[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