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阑尾炎护理诊断范文

阑尾炎护理诊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阑尾炎护理诊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阑尾炎护理诊断

第1篇

【关键词】普外科;急性阑尾炎;诊断;治疗

急性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急腹症,因多种因素导致的阑尾腔阻塞引起,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剧烈疼痛症状表现,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典型症状表现予以针对性查体,必要时配合手术探查,可较准确诊断阑尾炎[1]。若患者在腹痛初期自行用药缓解症状,就会减轻典型症状、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为分析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本次研究对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2例,女16例;年龄11~77岁,平均年龄(43.1±1.9)岁;均有腹痛史,16例伴呕吐、恶心症状,20例表现为较典型转移腹痛症状;入院检查时,10例下腹有可触摸性包块,31例有反跳痛现象,36例下腹某处压痛。

1.2 方法

临床诊断:全组患者均行血常规、X线及B超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型并选择治疗方式[2]。

临床治疗:入院后立即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和症状表现调节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开展抗生素抗感染、补液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尽快安排手术。患者取仰卧位,予以连续硬脑膜外组织麻醉处理,麻醉生效后,于右下腹取较小的斜行切口,若为化脓性阑尾炎,首先以生理盐水彻底清洁腹腔,行阑尾探查,解剖分离阑尾根部,将阑尾动脉结扎处理,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对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注意在切除操作的同时观察阑尾周围脓液状况,彻底清理脓液后缝合切口;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要在手术结束时彻底清理腹腔、置管引流、清理切口,一期缝合。所有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予以抗感染及肠梗阻、出血预防治疗,密切关注切口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年龄较大、体弱或阑尾周围脓肿,尽可能选择保守治疗,或积极治疗并发症、调理身体后择期手术[3]。

1.3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38例患者经入院明确诊断共31例,诊断结果均准确(初诊准确率为81.58%);其余7例患者于术中探查明确诊断。

诊断结果:3例阑尾周围脓肿、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7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2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我科最为常见的急性阑尾炎类型(P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之一,典型症状表现是突发右下腹剧烈转移性疼痛,但很多患者症状表现复杂、不具显著性,可能漏诊和误诊,临床诊断工作有一定难度。本次研究总结出该病临床诊断要点如下:注意观察就诊者临床表现变化,重点查看有无下腹反复疼痛、麦氏点压痛现象;予以规范的X线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查看有无下腹部位腊肠状肿物出现,符合以上任何一点的情况下,高度怀疑急性阑尾炎;考虑到很多急性阑尾炎患者有不同程度感染现象,可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白细胞计数等状况,若检查发现白细胞核左移、数量增加,则表示出现感染[4]。

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无手术禁忌、体质允许的患者优先选择手术疗法,此种方式下的手术治疗安全性高、效果较好,本次研究中手术治疗的患者均采取此种手术方式。手术治疗前,要严格排除手术禁忌症,科学分析患者体质及病情,若患者病情、体质不适合手术疗法,应予以抗感染治疗及活血化瘀治疗,本次研究中保守治疗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肠梗阻、感染及出血等系列并发症,术后阑尾系膜结扎线松动会引发系膜血管出血,这是术后出血的一大原因。本次研究为预防术后并发症,在手术结束时规范清洁腹腔、切口,一期缝合并积极抗感染治疗,予以全面的术后观察,出现腹痛、腹胀现象时,考虑术后系膜血管出血,立即检查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若为术后出血,应及时输血、扩充血容,警惕出血性休克,再次开腹结扎,尽快止血。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几率较高,应严格实施无菌手术操作,术后强化切口卫生护理及抗感染处理,必要时加大抗生素用量、延长用时[5]。

急性阑尾炎诊断方式以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为主。手术及保守方式基本相同,但仍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现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本次研究初诊准确率为81.58%,未见术后出血、感染及并发症,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证实规范、灵活的诊疗手段是提升急性阑尾炎诊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文,强金伟,孙荣勋等.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鉴别穿孔与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PAA)[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2):164-168,186.

[2] 侯庆兵,林乔,刘书先等.成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6):797-798.

[3] 王爱琴,钟世良,王丽英等.青少年急性阑尾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53-54.

第2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外科护理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形如蚯蚓状,长5~10cm,直径0.5~0.7cm,起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但变异较多。阑尾尖端指向有六种类型。阑尾远端为一盲端,系膜短于阑尾本身,阑尾动脉是一种无侧支的终末动脉,静脉向门静脉回流入肝,阑尾也是一个淋巴器官,富含丰富的淋巴组织。这些特点决定急性阑尾炎临床常见。

阑尾腔阻塞是最常见的病因。常由粪石、异物、蛔虫、肿瘤等阻塞,以粪石最常见,阻塞后阑尾淋巴滤泡增生,黏膜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上升,造成血液障碍。同时细菌入侵,加剧阑尾炎症改变。致病细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1 临床病理分型

1.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属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显微镜下各层均有水肿,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

1.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多由单纯性发展而来,阑尾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腔内亦有积脓。镜下各层有小脓肿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1.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是一种重型阑尾炎。其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穿孔。如未能被局限包裹,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4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若进展较慢,可被大网膜、肠管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治疗后炎症可消退,但多数可转为慢性,易复发。其他三种类型如未予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被包裹局限,炎症扩散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等。

2 临床表现

2.1症状

2.1.1腹痛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周,数小时(6.8h)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70%一80%的病人腹痛有此特点。部分病人开始即在右下腹痛,若腹痛波及中下腹或全腹,是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的表现。

2.1.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较轻。盆腔位阑尾炎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2.1.3全身症状 一般低热,体温在38℃以下。如有阑尾穿孔、脓肿、腹膜炎、门静脉炎,体温可达40℃左右,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等。

2.2体征

2.2.1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始终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病变早期腹痛尚未转移到右下腹时,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程度与病变程度相关。

2.2.2腹膜刺激征 可触及反跳痛、腹肌紧张,且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御反应。提示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

2.2.3右下腹包块 右下腹扪及压痛性、边界不清而固定的包块,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2.2.4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其他体征 如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检等,均有助于诊断。

3 诊断要点

3.1典型的临床症状

3.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到(10~20)×109/L,可发生核左移。

3.3影像学检查

如B超、X射线等,一般不必要,当诊断不肯定时可选用。

3.4鉴别诊断

有许多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阑尾炎相似,在确定阑尾炎诊断时,常需排除这些疾病,特别是诊断困难时。如消化性溃疡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异位妊娠破裂、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炎、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胆囊炎、局限性回肠炎等。

4 处理原则

4.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最好行阑尾切除术,也可在严密观察下行抗炎等保守治疗。

4.2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治疗。

4.3阑尾周围脓肿,一般应先行抗生素、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可使包块缩小、消失,待3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但也可直接行手术治疗,以引流为目的。

4.4值得提出的是小儿急性阑尾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

5 护理诊断目录

5.1腹痛 与急、慢性阑尾炎有关。

5.2潜在并发症 可致阑尾穿孔腹膜炎,与诊治延迟有关。

5.3体液不足 体液不足与禁食、呕吐、发热等有关。

5.4术后潜在并发症 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腹膜炎,与切口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6 特殊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

术后潜在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与阑尾穿孔、切口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6.1预期目标 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粪瘘发生。

6.2护理措施

6.2.1重视术前准备,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6.2.2术后早期活动,术后24 h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增进血液循环,利于腹腔渗出吸收,利于伤口愈合。

6.2.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化脓性或坏疽穿孔阑尾炎,应联合应用抗生素。

6.2.4做好腹腔引流管护理,保持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质。

6.2.5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伤口感染、腹腔脓肿和粪瘘并发症。

(1)伤口感染 阑尾坏疽、穿孔或腹腔积脓者易发生,多因手术时污染伤口所致。病人术后3~5d体温逐渐升高,伤口红、肿、热、痛,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腹腔脓肿 阑尾坏疽、穿孔者,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可出现腹腔脓肿,多为盆腔脓肿。常发生在术后5~7d,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下降后又上升,腹痛及里急后重等。B超或直肠指检可明确诊断。除了采取半卧、坐浴等护理措施 外,应报告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3)粪瘘 粪瘘少见。由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或手术误伤肠管所致。感染较局限,低热、腹痛、切口不能愈合且有肠内容物从伤口排出,或形成腹腔脓肿。应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护伤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如长期不愈,则需手术治疗。

6.3重点评价

6.3.1是否发生了并发症。

6.3.2是否及时发现了伤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

7 健康指导

对于腹腔感染严重或术后有腹腔并发症的患者,应指导病人注意休息,合理饮食;若有突然腹痛应及时就医,以防延误粘连肠梗阻诊断。

参 考 文 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75-0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1~12岁。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87例,弥漫性腹膜炎5例。体温在37~40℃之间。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旦明确诊断均宜手术。

2 手术适应范围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寄生虫引起的阑尾炎.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3 护理方法

3.1术前准备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病情急、重,而小儿一般不会主动诉说病情,也不能正确描述。只能根据家长陈述病史、B超、X线透视、摄片、影像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诊断。小儿阑尾炎的症状多不明显,常因哭闹及检查不合作影响诊断。且小儿阑尾炎易发生穿孔,使病情恶化。病程稍长发炎的阑尾可能被大网膜包裹并与周围肠管粘连形成阑尾脓肿。 小儿手术前最关键的是禁食禁饮。由于小儿自控力差,容易哭闹,因此与家长沟通尤其重要,使其配合完成各项术前准备,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3.2饮食护理

准备手术的患儿应予以禁饮,禁食,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并做好静脉输液的护理,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诊断未明确的腹痛:禁用吗啡或哌替啶,禁用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加快,肠内压升高,导致阑尾穿孔或炎症扩散。

3.3心里护理

稳定患儿情绪,做好解释工作,向患儿、家属介绍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知识,让其知道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之配合治疗和护理

3.4容易误诊为阑尾炎的内科疾病

(1)胃肠型上感,(2)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3)肠痉挛,(4)急性肠炎,(5)白血病,(6)消化性溃疡,(7)过敏性紫癜,(8)肾病综合征等等

3.5患儿病房应干净、整洁、安静,空气流通。以利于患儿休息。

4 术后护理

患儿回病房后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安置。一般情况下,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儿可低枕和去枕平 卧 ; 腰椎麻醉的去枕平卧位应持续6----12小时,以防止脑脊液外漏,引发头痛。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且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助于炎性液体流至盆腔,便于引流和防止隔下感染。术后1---2天禁食,静脉输液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待肠鸣音恢复、排气后进饮食。但一周内忌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置腹腔引流管者,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防止患儿抓脱。翻身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导管脱出。注意观察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及性状并每日更换引流袋,必要时做细菌培养。注意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引流管多在术后48------72小时酌情拔除。

5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5.1 出血:阑尾系膜的结扎线松脱,引起系膜血管出血。表现为腹痛、腹胀和失血性休克等症状。一旦发生出血表现应立即输血补液,紧急再次手术止血。

5.2粘连性肠梗阻:是阑尾炎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切口异物、术后 卧 床等多种原因有关。阑尾炎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5.3切口感染:在化脓或穿孔性急性阑尾炎中多见。临床表现为,术后2---3天体温升高,切口胀痛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先行试穿抽出脓液,或于波动处拆除缝线,排除脓液,放置引流,定期换药。并遵医嘱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短期可愈合。

5.4阑尾残株炎:阑尾残断保留超过1CM时,或粪石残留,术后残株可炎症复发,仍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应行钡剂灌肠透视检查以明确诊断。症状重者应再次手术切除阑尾残株炎。

5.5粪瘘:很少见,原因有多种,阑尾残端单纯结扎,其结扎线脱落;盲肠原为结核、癌症等。粪瘘发生时如已局限化,不至发生弥漫性腹膜炎,类似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表现。如为非结核或肿瘤病变,一般经非手术资料治疗粪瘘可闭合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