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德育的教育方法范文

德育的教育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德育的教育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德育的教育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卫生高职校;德育教育;职业技能;措施

一、当前卫生高职校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职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过分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德育教育工作

教育部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此,但功利心往往使之将重心放在单纯地为学生找工作、谋出路上。课程设置上存在基础课和专业课连接不紧密、选修课和跨修课选择性不多、灵活性不强等问题,特别是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缺乏有效的奠基关系或服务关系。以医学院校为例,人文类的课程安排很少,仅占所有课时的8%,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一些学校过分强调技能训练,只注重学生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获得,而极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的发展,忽视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统合性引导。

(二)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未真正紧密结合

教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卫生高职校的教育也是如此。在卫生高职校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作为根基贯穿始终,与其他职业技能课程紧密相关。但是在大多数卫生高职校中,绝大多数德育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而且又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即使上课运用案例也仅停留在表面理解不能深入剖析;而专业课老师重技能教授忽视德育,在授课中极少涉及到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教育,有的甚至武断地将德育教育同自然学科教育相分离,从而造成德育教育工作收效甚微。

(三)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投入对两者无法同时兼顾

《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数据显示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是中等职业学校的2.2倍,国家对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投入差别巨大。在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下,大多数卫生高职校的管理者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收效更快、效果更易显现的职业技能教育中,通过对实训室、模拟室、仪器设备、教学挂图、模型的购置,保证了学校专业技能训练的最优化,通过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赢得社会认可、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对于德育教育视听资料的投入仅停留在图书资料、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等基础层面,专题报告、校外培训、专家讲座少之又少,只有当德育教育出现重大问题时,学校管理者才会引起重视。

(四)德育教育未能真正运用高新技术,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新时期,运用高新技术开展德育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是必然趋势。近年来,职业教育界在大力倡导“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现代仿真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专业教学中我们已经看到实物投影、仿真实习实训、生产性实习实训、多功能录播室等高新技术的运用。相比之下,德育教育显得及为滞后。一方面,德育课程教育过程仍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多媒体教学只是简单地发挥教学内容展示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另一方面,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被完全分割成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部分,中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纽带。

二、紧密联系卫生高职校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平等对待

德育教育是一种软实力的教育,其在操作、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难度。卫生高职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执行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重视教师的德育水平,树立榜样,评选德育标兵,加强与德育教育高水平院校间的交流、学习,真正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作风扎实、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在教学经费投入上,学校应该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同等对待,专项设立德育教育经费,购买良好的教学设备,完善德育教育的基础设施。

(二)德育教育工作要与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卫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医疗技术的实用型人才,更要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一方面,注重德育教育隐形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在案例中开展德育教育,充分利用医疗系统内正反两面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引导学生,使其与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同时,采用微电影和纪录片形式,运用学生身边耳闻目见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与思考,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对于职业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另一方面,重视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职业德育教育。实习阶段是学生接触社会、开始为患者服务的初步时期,也是学生现有的职业观、价值观与社会现实冲突融合的时期。因此,指导学生的临床医生或护士要格外重视临床医德教育并积极给予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有不妥之处应该及时批评指正,在这个时期强化学生知、行、言的统一,使其具备确定地认知、正确地行为、恰当地表达,为将要真正面对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效衔接

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给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德育教育教学的实施。另一方面,开拓教学思路,开发、利用和整合开放性教学资源。开放性教学资源是指打破专业和学科以及学校界限,通过网络链接等形式,将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和不同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教材、教学课件、图书资料、仿真实训软件和课程标准、视频资料以及现场流程等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或学分互认制度进行共享,使这些资源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开放性教学资源打破了学校和专业的界限,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用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品行陶冶。总之,多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改进现有德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真正促进与职业技能教育衔接工作的开展。

(四)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衔接效果

首先,充分利用好课堂资源,发挥其最大功效。教学中以内容为切入点,将技能教育、职业道德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从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各方面受到启发,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如何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做到“先成人,后成才”。其次,利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将职业技能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健康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正确引导学生社团活动。一方面,坚持利用板报、专栏、广播等传统舆论阵地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校园网络等新型社交工具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进行教育和引导。如在校园网络社区上设置职业道德教育专栏,针对医学界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来进行讨论,不断拓宽学生德育教育的广度和宽度。第三,利用好各种活动资源,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职业技能教育与德育教育完美结合。一方面,大多数卫生高职校中都会开展各项职业技能操作比赛,在比赛期间加入“德育风采人物”评选等活动,将职业技能与德育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另一方面,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效结合的有利时机。学校团委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公益志愿活动,借此来进行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两者对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三、小结

卫生高职校作为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摇篮,责任重大。只有真正培养出素质高、医德高、能力高的综合性人才才能无愧于社会的希望和民族的寄托。在卫生高职校中只有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紧密衔接起来,才能真正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卫生高职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陆恒 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姬颖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教育方法

一、班主任日常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缺乏独立性和依赖性,接受能力弱,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群体内部存在等级差异。根据学生的思想现实、接受能力、接受意愿和中等职业学生的实际要求,研究团队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医学课程”的德育目标要求。班主任德育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七个方面,即珍惜生命、感恩教育、诚实教育、健康教育、爱心教育、人际关系、事业等,并依法将相关内容分解为每个学期,使中职教师的道德教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三年制的道德教育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德育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一)树立理想,增强信念。理想和信念是目标,追求,自我实践,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以何种方式度过一生?道德教育工作可能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但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找到答案,以冷静、宽容、冷静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活跃和敏感的群体,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戏剧性变化,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德育功能,认真思考德育对策。(二)培养合格公民,顺利融入社会。人是社会生物,必须学会在整个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后,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因此,在学校教育阶段通过德育接受必要的公民教育,成为一个独立、完整、完善的人,以避免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发生冲突,不会出现迷失。通过班主任实施的道德教育,加强对国家历史、政治结构和政治生活过程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信念;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以获得必要的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方法、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和方向,使学生准备好融入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合格的公民。(三)传承民族文化,了解自己,塑造人格。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宝石,是中华文明的基础,是中国人在世界上定居的基础,也是解决民族和个人困难的途径。在德育实践中,传统文化具有爱国情怀和仁慈思想,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德育观念陈旧。目前,一些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和方法不够新颖。道德教育主题实践是不充分的,或者某些活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教育方式及评价方式相对单一。职业学校德育评价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方式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离不开学生深入社会、企业等实践环节。但目前,能实现这种全方位德育的中职学校并不多见。有些学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或者由于经费不足等,致使目前德育还局限于课堂讲授,缺乏创新和实用性,与中职生德育培养目标相去较远。今天,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局限于单一的教师评价,形式多流于试卷,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德育素质。(二)德育方法不当。班主任德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讲道,不是推理性的解释,也不是“语言指责”的表现。道德教育工作需要心灵的亲密、情感的共鸣、思想的认同和行为习惯的实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班主任不了解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些班主任没有正确的指导,方法很简单。这样就偏离了教育和教育人的目的,偏离了道德教育的初衷和目标。(三)道德教育发展缺乏特异性。中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应结合中等职业学生的特点。中等职业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阶段,一些人情绪很容易失控,表达容易烦躁。在中职阶段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中职班主任参加了学生生活的重要过渡时期。一些学校的道德教育不符合专业和行业要求,不符合社会岗位的要求。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没有深入企业,使得学生不仅缺乏专业能力,而且进入企业时不能适应工作要求,道德教育中存在一些不相容的问题。一些毕业生缺乏工作角色的意识,在许多公司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中,他们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第3篇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小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汉斌. 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2). 

第4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应该接受德育教学,这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小学生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德育老师只需对学生给予适度引导,就能够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是非对错也不能够进行有效辨别,老师必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与措施,强化德育教育工作。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一)教育方式非常单调

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德育教育课程与其他科目并未紧密联系,处于孤立状态,德育教育工作无法渗透、融入于课堂中。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大多采用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说理疏导法等方式,在品德实践、陶冶情操方面不够重视[1]。部分老师没有意识到丰富教学形式的重要性,采用死板、单调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行为与品德知识无法密切联系。

(二)师资力量缺乏

师资力量缺乏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阻碍作用。在班级管理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学生不愿接受其他人的意见、不愿与他人交流等,导致德育教育工作很难开展。

(三)不重视德育教育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有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流露,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已经学会了上网,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易导致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偏差。

二、强化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够单纯依靠某学科来实施,它必须渗透于各科的教学中。德育是小学生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很有必要,老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实施德育教育,例如经验分享、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体现,而且在课后也要充分体现,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社团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橱窗等方式,宣传德育教育内容,指导小学生辨别善恶,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

(二)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文化环境通过班风、学风、校风表现出来,是无形力量,有利于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精神环境[2]。自然环境包括学生活动、生活、学习等各种场所,通过优化自然环境,可以使小学生保持好的心情,更愿意主动学习。

其次,家庭、社会、学校三者要相结合,小学生受到学校、社会与家庭的影响非常大,若老师、家长能够做好榜样,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于小学生成长有益[3]。

(三)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在小学生成长阶段,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若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则学生也会受到不良影响,为此,老师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行为表现,起到表率与带头作用,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老师甚至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生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4]。

(四)组织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不能够单纯依靠说教,学校还需创新教学方式,多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益。小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都比较简单,他们也渴望丰富自己的生活,学校通过组织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身心放松,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将品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送温暖,并鼓励学生将活动内容记录下来,学生还可进入田间劳作,享受劳动的快乐,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通过开展这类活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结束语:

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可以使学生个人素质增强,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够通过强制说教的方式进行,老师要注重创新教育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必须起到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现状,然后探讨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有利于人们对德育教育工作增强了解。

参考文献:

[1]秦文娟,李巍,张立冬.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69.

[2]杜伟珍.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的尝试性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56-57.

第5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实施方法

一、了解不同文化,初步感受异国风情

风土人情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外衣。我们要以幼儿的眼睛看世界,结合“爱祖国”主题开展活动,如“爱祖国,我的家”绘画活动,请幼儿和家长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家乡的风土人情。

二、结合活动,交流思想

面对有趣的活动,不一样的幼儿常常会迸发不一样的激情,但是不同文化教育下的幼儿在同一个活动中的发展,更需要德育文化不同的碰撞。

曾经我们一直推崇帮助别人,在教育的“全方位”引导下,大家都认为只要另人有困难就要帮助他们,却不曾静下来想一想:是什么困难?什么样的人需要帮助?帮助是否也分成可帮和不帮呢?如果每一个人遇到困难我们都去帮助,是否会造成那些被帮助的人越发有依赖性呢?大班的幼儿正处于道德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帮助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帮助人,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很笼统地解释。

我们多次将活动继续延伸,和幼儿一起制作了表格,分析哪些是需要帮助的人、哪些是不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将人分成了成年人、老人、幼儿、低龄幼儿及残障人士。然后再将这些人细分到为什么要帮助他们,哪些需要帮助、哪些不需要帮助。加上日常经验的疏导,幼儿很快发现,成年人、同龄人基本上是不需要特别帮助的,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老人、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以及残障人士。

三、在生活中发现文化异同下的德育教育契机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事件就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要关注、利用身边的小事,进行实实在在的教育,如同伴间的矛盾、班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等。如:有一次,我在地上发现了一团纸,我对旁边的博林说:“博林,请把纸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吧。”他连忙说:“不是我的。”说完,一脚把纸踢到另一张桌下,浩浩也不敢示弱争辨道:“也不是我扔的。”这时,经过这里的阳阳捡了起来。于是,我就利用这件事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这张纸应该谁来捡?”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幼儿改变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环境维护要靠大家的行动,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将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与德育目标有机结合,通过各班每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区域活动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好形式。因为把德育内容转化为幼儿喜欢的活动更能使幼儿接受。如角色游戏中银行、医院和超市等区域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扮演社会中的各种角色,能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分析问题,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提高社会行为能力。如:在当银行工作人员时,与顾客的积极交往中,幼儿学会了有礼貌的语言和举动,体验交往乐趣的同时无形中积累了德育教育内容。

四、创设与德育相适应的环境

1.首先要有学习的榜样

榜样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幼儿经常接触的人。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幼儿观察同伴行为,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引导,有些幼儿虽然在语言理解上较慢,但是行为的模仿仍是相同的。简单的礼貌用语“谢谢”“不客气”等都是简单易学的口头语言。

2.让幼儿有实践的机会

机会是成人引导和创设的,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上厕所拥挤时,我就站在厕所门边,故意制造拥挤的场景,胆小的幼儿看看我就不敢进洗手间了,略微大胆的幼儿就会走过来说“教师,我进不去了”。于是,我鼓励幼儿尝试用礼貌用语和我交流:“老师,请您靠边站下,我想走过去,谢谢。”

五、充分利用外部因素与德育教育的相互作用

外部力量的积极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各地家长的交流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新方向。我们开设了文化沙龙、访谈座谈,让外地家庭更快地融入到本土文化。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这充分说明了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一致的重要性。家庭和幼儿园都是推动幼儿前进的力量,当这两种力量朝向同一个方向的时候,幼儿教育才能更加有效,方显1+1>2的成效。如果一方面努力,另一方面采取视而不见或是反对态度,那就是“无用功”。我们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家园小报、家长会或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树立正确的德育观,让家长了解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并邀请他们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使得他们对德育教育有感性的认识。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再针对不同的家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达成共识。

总之,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品德非一日能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学习、积累。因此,教师要对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循循善诱,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幼儿能健康、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学校建立健全德育教育体系,发挥整体育人的优势和功能

学校应当构建一套完整的德育教育组织和体系,充分利用工会、教代会、团委会、政教处等等深入践行“三全”的教育观念。“三全”是指全面、全员、全部。“全面”是指全面培育学生,面向全部学生,教育学生的一切,一切都是教育学生,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全员”就是学校的各个部分、各位老师都成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员,每位老师都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成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不能把德育看成就是班主任的事情,而应当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服务。“全部”是指通过家长、社会、学校和军民共建单位及校外德育基地、实训基地,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网络合力配合。充分利用、发挥、挖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育人功能,切实提高高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学校应务实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我国历来的教育都很重视德育,由“德智体美劳”可直观地看到是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的,但时至今天效果总是不如人意,收效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之社会生活节奏变快、就业压力增大等等,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焦虑、狂躁及逆反心理,部分极度自卑、自虐,行为过激、冲动等等。因此我们高职学校应切实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是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序有列的系统性的心理辅导疏导和预防教育。二是强化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意识,努力改变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方式和体系,减轻学生因学业造成的心理负担,纠正过去重智育轻品德和重分数轻素质的错误评价倾向,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性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自我纠正、自我发展的时空。三是给学生开辟心理咨询的时空。在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当学生怀着复杂的心理、心情来咨询时,我们一定要用爱心关怀他们,用静心来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呼吁,包括他们的迷茫以及他们对事情的特殊看法,在此过程中要冷静地理解他们的行为,用心听清他们所表述的内容,用脑分析他们的动机,最后再用平等的、朋友的身份充满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甚至心理治疗。大量的实例也证明德育教学中利用心理咨询法教育学生往往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所以,德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第7篇

一、围绕道德教育的主题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方式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所以,在道德教育方面也要探所出一条自己学校特色的道路。例如,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逐渐地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传统。在课程研发的时候,需要反复实验等问题,这些巨大的难题和阻碍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之后,教学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也保证了后续道德教育效果的延续。

二、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转变德育工作理念

传统的德育工作,教师和学生是在一种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高高在上,向学生宣讲一些道德的标准和理论,要求学生如何做,为荣;不怎样做,为耻。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会带来一种压力感。而且,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也会让学生发现教师如果做了一些违背道德标准的事情的时候,内心产生极大的不协调,从而干扰道德教育的效果。所以,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教师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言行一致才会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所以,德育工作不是只要学生学会了就可以,这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方向的流动。德育教育的效果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自然发生的。德育工作不落痕迹自然渗透,让学生内心无声无息中,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教育和熏陶。

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道德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带有思想和情感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角度也逐渐变得多元化。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也在发生着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说,道德教育要想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在情感上让学生有所触动,当学生有所触动之后,自然的就能够透过情感了解到背后的态度。而态度的内容实际上反映出来我们对周围的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所以,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触动。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个性化地认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走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布置,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从生活化的策略来说,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也是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干净整洁,优雅美感,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健康积极向上。充分利用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小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文化环境的打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熏陶的影响。尤其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校园环境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甚至一些教职工的非道德行为,要及时地干预,避免扩大消极的影响。

五、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强调学生作为道德教育接受的主体,学生思考并且实践道德标准,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所以,道德教育的效果本身也要从学生主体感受上进行检验,通过学生内在的觉察和外在的表现,综合地进行考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得到发挥。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细节,要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情况入手,进行道德教育。从道德产生效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入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并且做出回应,这也是生活化策略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六、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

第8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有强烈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人才是教育的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德育工作如何创新?笔者结合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1 德育平台网络化,促时空拓展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构建网站及栏目,使之成为学生的网上俱乐部,实现了德育平台网络化,有效拓展了德育教育网络空间(见表1)。

以“文明网”为例,通过“文明视窗”采集社会上发生的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活动,如《白衣天使为病患献血》《“节约”闹元宵》等,把阳光播撒到孩子的心中;“文明公告”反映学校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文明之星”宣传校园里的文明小榜样;“主题活动”报道学校为传播文明举行的各项活动;“文明故事”给学生们提供典型的文明小故事;“师德建设”把老师们对师德的理解诠释其中。一系列平台的搭建让文明教育时间灵动、空间无限。

2 德育方式网络化,促自主修炼

网络时代,学生德育方式也应该实现自主开放。俗话说,他律不如自律。学生的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等事实上很多是在家里自主修炼完成的。

2.1 建立班级网页,培养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对班级主页的维护及更新完全可以托付给同学进行,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公告、班队活动、本班之星、班级荣誉、教师寄语、家长心语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学生通过建设主页培养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通过访问主页自主学习“本班之星”的先进事迹,班主任的“每周一信”让学生明白这周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而且通过每年一次的优秀班级主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

2.2 制作个人主页,自主修炼理想信念、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主页中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设置学生日志、个人相册、优秀作品等栏目,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学生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不断提高,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 德育题材网络化,促资源开放

在网络环境下,德育过程应该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的、全面的开放,既共享校内的德育资源,更要利用校外的包括网络上的德育资源。首先,要将德育范围向社会生活全方位开放。德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内,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让他们关注、调查、分析、思考各种复杂现象和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思辨力。

3.1 上传校内德育资源,增强德育活动时效

1)校园主题活动上网。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分年级设立学生德育研究的若干专题,如爱护地球、拒绝、公共空间意识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让学生上网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再根据自己的设计,加工整理,最后做出电子演示稿并上传到“团队活动”栏目进行展示。通过活动,学生既学习了相关的德育知识,又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原创德育视频上网。

一是制作“校园动态”等特色原创节目,在校园网“专题报道”中播出,“校园动态”报道本月学校大事,弘扬学校精神。专题报道以大型活动报道为主,让一时的德育活动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正能量。如“童心向党”庆六一联欢活动、“励志奖学金首发式”活动、彭成教授大型感恩演讲等视频均已上网。

二是录制优秀德育课例,形成网上德育精品课堂。每学期录制优秀的班队活动、党团活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德育课例,让一堂课影响一批人,教育一批人。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一批丰富的原创德育课例资源,供全校师生共享。

三是学校宣传片和毕业生留念光碟在网站“视频点播”栏目播出。宣传片以宣传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设备、一流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办学效果为主线,毕业生纪念光碟则以入学以来的学校重大活动、个人成长足迹、校长寄语、恩师寄语为主题,增强学生的爱校、尊师、感恩、向上的意识。临近毕业的孩子们打开网站的留念光碟,时而因为成功而欢笑,时而因为感动而落泪。有时校园的一处风景、恩师的一句鼓励会让孩子们陷入深深的思索、得到无穷的力量。

3.2 引进外部德育资源,积极参加网络主题活动

如组织参加“文明小博客”撰写、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网上祭奠”活动、杭州文明在线的“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国文明在线的“向雷锋学习”专栏学习活动,还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三维纪念馆、“最美司机”吴斌事迹展等。

如学校组织各班在信息课上网学习“践行我的中国梦,争做最美小公民”倡议书,并结合学习倡议书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文明公共空间行为,争做最美小公民”、学雷锋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通过网上主题德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孩子们经受了心灵的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4 德育互动网络化,促进沟通

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引领和教育,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网络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深度沟通。

4.1 建立校长信箱,拓宽信息通道

为了加强学校主要领导与家长、学生的热线联系,我们除了在校园网站上公布学校主要领导的联系电话,还在校园网首页设置了校长邮箱,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学生随时反馈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校长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家长、学生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答疑解惑,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

校长信箱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如学生孙晗给校长写信:

尊敬的校长,您好!我是四年级的孙晗,近几天,我为一则小小的新闻而伤心,新闻告诉我们: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照这样下去人类会灭亡。我希望学校能在寒假时做些活动,让同学们多多宣传环保和节约知识,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

校长回复:

一个学生有如此的社会责任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你很棒!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未来,要从我们自己做起,然后再去影响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我一定按照你说的建议去做,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争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对自己负责的人,欢迎以后再提建议。谢谢!

校长的及时回复让学生看到了学校认真育人的态度。德育处结合学生的建议在假期组织了“保护母亲河”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同学们组成假日小队,有的发问卷,有的搞宣传,有的写调查报告,用各种形式宣传节水、环保意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深度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运用“家校通”等,促进和谐沟通

在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孩子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家校通”成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好帮手。孩子的点滴进步通过“家校通’短信,得到老师“激励赏识”、安全教育得到老师“温馨提示”、节假日得到老师与家长“沟通传情”。随着网络的普及,QQ等交流成为很多学生喜爱的方式,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要求德育导师加学生为“好友”,进行网上辅导。促进了师生双方的和谐沟通。

4.3 网络心理辅导,开一把把心锁

在“健康网”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高度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有“心灵互动”与“心理信箱”两个版块,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版主,提供在线咨询及邮件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网上心理咨询外,还编辑网络心理杂志,供学生阅读。“学海心苑”杂志由学校心理组老师主编,每两周一期,每期一个主题,如“直面竞争、复习心理、如何训练自信心”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以及“心苑寄语”等形式为师生提供心理辅导类文章,介绍“减压”的办法等。通过网络心理辅导,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结,又使心理咨询工作摆脱了以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德育中恰当地应用网络技术可以产生良好的育人效应。同时,还应加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善于网上学习,自觉、健康地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公民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德育工作寻求更加富有实效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2]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9篇

一、德育中“三生教育”的价值凸显与缺失

(一)德育中“三生教育”的价值凸显

高校德育的目的是塑造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生命、生存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高校德育源于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发展的需要,德育的基础根植于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沃土,德育的知识靠大学生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体验和认知来生成,因此,高校德育理应关怀大学生的生命,关注大学生的生存,关心大学生的生活。但现存很多高校的德育与大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相脱节,只侧重于培养有知识的大学生,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衡量的主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知识德育、考试德育,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一味地认真钻研书本知识,而忽视了生命体验、自由发展、生存技能等。

自2008年秋季学期起,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在各类学校学生中试点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它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以生存教育为关键、以生活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人的一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活过程的有机统一。高校“三生教育”让教育回归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以学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求教育过程与学生的成长过程结合,强调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使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显然,“三生教育”所蕴含的基本思想与实施德育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作为关注大学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整体发展的高校“三生教育”理应成为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德育中“三生教育”的缺失

从现实来看,高校德育中的“三生教育”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生命责任感认识不足。例如,清华大学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复旦大学张亮的“虐猫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的“杀害同学事件”等。大学生的自杀事件也频频出现“,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北京、上海各23宗。2009年,大学生自杀趋势有增无减,仅上半年,北京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2010年初,西安市高校中被媒体报道的就有3起。”[1]

从红河学院“三生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20%的学生有过轻生的念头。这表明一部分大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弱,对生命的价值、生命责任感认识不足,生命教育有待加强。

二是大学生缺乏生存知识,不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从“三生教育”的课堂教学和相关调查中了解到一部分学生缺乏生存知识,不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在教学中了解到的内容如缺乏地震的自救和互救常识;不知道灭火器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对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从红河学院“三生教育”状况的调查来看,51%的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42%的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18%的学生经常会感到压力,但不知该如何缓解;42%的学生打算为了将来的就业,现在开始在各个方面主动学习和训练;13%的学生面对生活的艰辛,生命的无常和生存的不确定,选择了“相信宿命”;烦闷的时候,6%的学生选择“喝酒解闷”、19%的学生选择“上网”,这说明一部分学生不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不懂得如何缓解压力;尚未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等,生存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提高。

三是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欠缺。成都某大学大学生不会打扫卫生,同宿舍六人凑钱请保姆,每人每月出60元钱请保姆,每周到寝室打扫一次卫生和洗衣服。记者在成都川嫂子家政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也经常接到在校大学生需要家政服务的电话,开学时候居多,而且每年此类业务都有明显增加。[2]就红河学院来看,还未了解到有学生请保姆的情况,但存在个别学生出钱让别人洗衣服的情况。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从走访的学生寝室看,寝室卫生情况很差,个人卫生不注意的问题确实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不仅仅表现在不会洗衣服等基本的个人卫生技能,还表现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2005年9月9日晚上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因“饭菜不合胃口、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殒命。9月9日上午,其父母特意从老家来到学校,准备在附近租套房子陪读。和儿子一起吃晚饭时,她告诉儿子,因租金太贵,她不在附近租房子了,但会每天从番禺的家里做好饭菜送过来。当时儿子十分失望,吃完饭后,儿子说要回宿舍。到了晚上7点多钟,就出事了。他的一名同学回忆说,跳楼前他曾经抱怨“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不太适应这种生活”。是什么原因最终促使他纵身一跳,恐怕永远是个谜,但这位大学新生的自理能力低下是不容质疑的。[3]由此可看出,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大学生虽是少数,但不能忽视。

二、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构建策略德育实践的上述现实状况,客观上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高校德育的工作者应该重新认识德育与大学生的关系问题,重新认识德育的本质与规律。“三生教育”作为一种完善大学生的生命,促进大学生的生存、生活质量提高的实践活动,其价值就在于它可以引领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大学生为本,不断探索德育的本质与规律,并在实践中自觉遵循。因此,探索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努力促进德育理论和“三生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改善高校德育效果。

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作为当代中国高校德育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是教育者根据一定阶级和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从大学生个体出发,通过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对生存的训练和对生活的体验,发展和巩固其良好品德的活动过程。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主要应抓好课堂教育、职业性实践活动、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实战仿真”演练活动等三方面工作。

(一)以课堂教育为阵地

首先,以“三生教育”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创建“三生教育”教学团队。创建“三生教育”教学团队并不需要另起炉灶,关键是利用好三个教育团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团队,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信仰教育、生命责任感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开展生命感恩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团队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生活环境。利用招生就业教育团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就业和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和实现人生目标。当前“,三生教育”课堂教学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过程。

其次,要深入发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三生教育”资源,讲究渗透技巧,提高对大学生的引导能力,发挥各门学科的“三生教育”效应。在专业课教学内容、课堂的组织过程、对学生的考核等方面都蕴涵着丰富的“三生教育”资源,有效的利用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还有助于完成“三生教育”的任务。如在布置和检查作业时,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但坚决反对抄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通过专业知识的介绍,引导大学生结合专业尽早制定职业规划,并监督其执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二)丰富职业性实践活动

高校是绝大部分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与中学相比,职业性是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

只有通过相应的职业性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感悟“三生教育”的真谛。职业性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实习。专业实习这个环节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涯的必要环节,让学生早点实习,直观地了解专业的实际用途,再结合课堂的讲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明显增强,也有助于学生尽早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交流中可看出,学生实习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很多学生有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的感慨。由此可见,提前实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参加专业实习。

二是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观念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如利用学校网站、广播站、各类报纸、橱窗、宣讲报告等宣传方式营造创业氛围;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历程、构建创业实践基地等。在创业实践中,应采用“模拟商业环境,引用大量案例,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汇报演示等方法”,[4]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业知识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创业实践模式[5],如知识型创业、创意型创业、兴趣型创业、服务型创业、季节型创业等,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创业才能。

三是勤工俭学。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勤工俭学既助学又育人的双重功能,不断开发拓展勤工助学岗位,给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勤工俭学实践机会。首先,立足校内,开辟勤工助学劳务资源,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如打扫卫生、整理图书、假期值班等,实行工时计酬;也要考虑长期兼职,如校园治安、宿舍管理、报刊阅览室管理、教学楼值班、教学科研辅助工作等。[6]

其次,积极拓宽校外渠道,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共建固定或临时勤工助学岗位,努力实现勤工助学岗位基地化建设。如参与科技研究、开发、出任家庭教师、修理服务等。

第10篇

第一,关于学思结合的道德教育方法。

孔子在道德教育时强调要学思结合,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人掌握道德知识、进行道德修养的条件和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提出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罕》)。孔子教育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并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告诉学生:虽然学和思都很重要,但两者比较起来,学是主要的,如果不努力学习有关的道德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康德曾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学习,不思考,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更无法去开拓创新。思考,不学习,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不可能有所创新。学与思,是学习道德知识的两把钥匙。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求大学生做到学与思相结合,既要掌握道德知识和道德标准,又要具有判断道德是非的思考能力。

第二,关于言行一致的道德教育方法。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道德认识与信念和道德情感付诸于实践,这就是言行一致。在孔子看来,道德修养的目的不仅仅是“学”或通过“学”而获得“知”,更重要的是“行”,是具体的道德实践。实际上,如果不能把人的道德认识与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则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失败。他十分强调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在孔子的眼里,“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言而不行的人,不是道德高尚的人。他更反对“言过其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为了防止言行脱节,他主张“慎言”,他说:“古者言之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仁者,其言也”(《颜渊》)。孔子认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不能只凭他说的,而要看他做。孔子特别欣赏在道德实践方面身体力行的人,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的要求,强调“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的观点。

德育工作者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能停留在口头的空洞说教上,道德修养的水平主要通过受教育者的行为来体现和检验,应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应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应重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

第三,关于因材施教的道德教育方法。

面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学生在年龄、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多层次的差异性,孔子认为只能从道德教育主体──学生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来进行,甚至根据某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不同表现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孔子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为政》篇中,同是问孔子孝,孟懿子问时,答曰:“无违”;孟武伯问时,答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时,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时,答曰:“色难”,同一问题,答案不同,程子解释说:“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人,孔子的说法不同,这个故事就是比较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中国现代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也提出,教育的原则是“展个性,尚自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在年龄、心理、智力等方面,肯定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针对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性格特征来进行道德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

第四,关于启发式的道德教育方法。

所谓启发诱导,就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道德教育的时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地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孔子认为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循循善诱,以促进学生去主动思考和钻研道德的内容,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意即不到学生很想弄懂而又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很想讲出来而又无法恰当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一解释科学地揭示了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如,宰我曾对三年之丧发生怀疑,孔子也只是问其不行三年之丧于心安否,宰我告以安,孔子则说如果心安,那就算了。因为三年之丧本来就是出于心所不能已的哀伤之情,连这种哀情都没有, 勉强服三年之丧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此,孔子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甚至于互相争论。子贡请教孔子说:“穷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于是说:“《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子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己矣。”(《学而》)反过来,颜回在孔子面前从来不提相反意思,孔子就批评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由此可见,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在教学上是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孔子认为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启发,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孔子提倡“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认为求学者要有强烈的主体精神和求学要求。孔子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公冶长》)以强烈的求知进取精神启迪学生。孔子在强调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注意循序渐进,“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己!”(《子罕》)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德育工作者应实行启发诱导的教育,注意循序渐进,用“循循然诱人”的方法来教育、引导学生,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而且在培养学生情志上,使学生通过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五,关于以身作则的道德教育方法。

孔子注意在德育实践时以身作则,他认为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对被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这些话,充分说明德育工作者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出者,而且也是这一教育方法的实践者。例如,孔子要求学生“不耻下问”,自己就“每事问”,虚心求教;他要求学生好学乐学,自己就“好古敏学”,“学而不厌”;他要求学生要有理想,自己就“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通过教育者的暗示或榜样去教育学生。正是因为孔子能以自己的人格感化学生,所以他在弟子中享有非常高的威信,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无数事实证明,德育工作者做到了以身作则,具有人格的力量,受教育者才会真正敬仰教育者,以教育者为榜样,在实践中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第六,关于持之以恒的道德教育方法。

有了完善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还得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来克服不正确的情感、欲望和纠正错误,所以孔子特别强调道德意志的培养,他认为一个人先要有为实现自己的志向、理想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才能为学、修德。孔子认为只有能经得住恶劣环境的考验,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坚强道德意志、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孔子还强调恒心的重要性,他引用南人的话:“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先进》),指出缺乏恒心的人,连巫医都做不成。他发挥《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观点,用“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进也”(《宪问》)来比喻完善道德修养必须勇往直前,有恒心与毅力才能获得成功;同时也为那些不能坚持到底,半途而废的人惋惜,他批评意志薄弱缺乏恒心的人。要求学生要经得起艰苦的磨练与捶打,加强意志锻炼,做到“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不薄,染不黑)(《述而》)。后来孟子发挥了孔子这一思想,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上》)这就是说,任何一种道德行为的完成,都是克服各种障碍、挫折与困难的结果,一个意志薄弱的人,是绝不会做出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的。

第11篇

1.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 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2.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2.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第12篇

关键词:德育;方法;班主任

镜头一:下课了,一位小学生在楼梯拐角处,忽然发现地上有五角钱,他看了看周围没有同学,就迅速地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镜头二:课间休息时,几个低年级学生一边吃零食一边玩,不一会儿干净的地面上出现了一片瓜子皮和包装袋。

镜头三:一个学生明明没写作业,却告诉教师她忘在家了,并一口咬定自己绝对写完了。

镜头四:放学后,几个高年级男生把一个低年级男生围住,强迫他下午带钱为他们买玩具,并威胁他不准告诉教师,否则要他好看。

……

除了我们亲眼看到的发生在身边的事,还有许多耳闻和已被媒体报道过的,可以看出目前小学生德育状况堪忧,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迫在眉睫。信息技术的高速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思想幼稚等特点,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现在小学生,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家长的意识、社会风气、价值的取向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江湖义气、大手花钱、唯我独尊等不良社会风气让学生不能明辨是非。

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建议。

一、从爱出发,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爱是连接心灵的纽带,只有像父母那样去关心、爱护、体贴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才能接近和信任教师,才会和教师说自己的心里话,化解他们对教师的戒备心理和对立情绪,从而自觉积极地按照教师指引的正确方向向前迈进。如果用粗暴的方法去管理班级,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班主任心存敌意,师生关系僵化,教育产生负效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班级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以身作则,注重榜样作用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教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在他们眼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话就是真理,还常常模仿教师的举动,所以很多家长见面说孩子在家说什么也不听,而教师说的话就像“圣旨”一样。

教师好的品质、道德行为,可以为学生所效仿,教师不好的品德,不道德行为,也会为学生所效仿。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王企贤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件事,过去,他在上课板书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并随手扔在地板上。不料,有一次几个学生到黑板前演题时,也都不约而同、动作熟练地把粉笔头折下来扔在地板上,他感到很奇怪,一问学生才知道,这是学生从他那儿学来的,而且全班学生都学会了。王老师这才恍然大悟,以后他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十分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好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遵纪守时,我就一直严于律己,早出晚归,从不懈怠;要求学生奉献爱心,我就带头捐款捐物;要求学生开展“弯弯腰”活动,我往往抢在学生前面捡起地上的垃圾……示范、感染、教育学生,人格的无声教育往往比言语教育更有效。

三、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去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功能,它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授,又重视结合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梅花魂》一课时,我紧紧扣住了外祖父三次落泪的情景,让学生透过人物身份和不寻常的举动感悟到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在学生从外祖父爱花的身上悟出了他爱国的情节时,领会梅花身上的秉性其实就是蕴藏在中华民族身上坚强的民族气节,在课外拓展的空间里,我不希望学生的感悟随着文本教学的结束而消失,所以让他们去寻找自己最崇拜的英雄,寻找隐含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气节,学做这样的人。

四、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中的“盲区”,形成家校合力

俗语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教师。”一个学生的成长,大多来自家庭及父母的影响。当前很多学生的家庭教育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成长轻成人的现象,导致学校的教育负担过重,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现象。因此,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有助于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例如现今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盲区”。就像其中一个“盲区”——家长说得越多,孩子越不听。而实际上有很多的话,家长只说一遍孩子就明白了,反复说只会令孩子感到反感,教育结果适得其反。当发现有此现象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醒家长多克制自己,并鼓励家长多采用互动式的谈话与孩子沟通,使孩子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并使家长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所以我们教师除了在加强学校的教育工作外,还要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同心协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13篇

关键词:教师;德育教育;积累;潜移默化

道德教育是伦理知识的教育,它与科学知识不同,学生向教师学习的不是客体化的知识体系,是充满主观内在性的、主体选择性的观念体系。道德知识是附着于情感化的教师身上,吸引学生自觉地趋近和认同。所以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那么,为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教师在教育和引导中就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

一、重在实践,注重积累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的做法是“重在实践,注重积累”。首先,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时刻以学生为根本,使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学习与课外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其次,以学校内的教育为辅,让学生从一点一滴来理解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使个人认识与社会道德评价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而这一切都需要在平常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但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辨别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还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班干部起到引领的作用。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班干部各尽其职,组织同学们进行有效的合作,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科任老师保持联系,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选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忌讳的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变成对手的关系。那么如何将对手关系改为助手关系呢?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所在。我认为首先班主任要有多设助手的想法,要使每一名班干部成为助手,要把每一名学生当作助手。每名学生在班级中都负责一定的事情,大家都为班级负责,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珍惜机会,努力工作,努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才华,为班级争荣誉,重新塑造自己。同时使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这样他们从严要求,不断克服缺点,积极向上,他们的才华显露了,人格美了,形象改变了,信心也回来了,从而达到了思想转化的效果。

三、让诚信教育发挥作用,从而优化环境

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理解诚信,践行诚信。

1.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内心的震动。

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

3.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为人师,身体力行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会全面地展现在他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率真地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感到自己没有任何特权,遵守校规校纪是必需的,以强化管理工作。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才能为人师表。

总之,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贴切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同时更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时刻发光。

参考文献:

1.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2.名师谈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培训资料.

第14篇

一 上下齐心,齐抓共管

我们知道,学校政教处是专管学生及相应班主任及班级而设立的部门,班主任是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而任命的专职教师。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教处和班主任工作的优劣,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其余部门和其他任课老师绝不能以此就推卸育人的责任。教师有义务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不能对好的学生表扬,不好的视而不见、袖手旁观,更不能为自己班级的小利益而包庇、纵容。

二 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知(道德认知)、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的过程,它们都与道德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知、情、意影响、支配行,行反过来又验证、促进知、情、意的发展,它是衡量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主渠道,如:有效利用政治、语文等科目的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同时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更好地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组织开展“学《守则》《规范》,做文明学生”比赛活动。再如:“我为学校添光彩”“我为班级添光彩”等集体主义教育活动。

三 持之以恒,耐心细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教育人的工作是世间最复杂而又最艰难的工作。有位教师说:“不能奢望在学生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流几滴汗水,就能永远收获丰硕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坚持下去才行。”育人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对思想品德后进生的转变工作,更应如此。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应当本着“诲人不倦”的精神,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因为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权把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拒之门外或推向社会。

从小抓起,从细微处抓起,把恶行消灭在萌芽时期。在一般情况下,人不会一下子变坏或做出惊人的坏事,它需遵循一定的过程,藏族有个谚语:“偷针窃线时,母亲说孩子懂事,杀人偷马时母亲无能救子”。学生思想行为稍有反常、稍有问题时,首先表现在外表上,不穿校服、留长发、偶尔逃课、书包里带一些非学习用具的东西,抽烟,带小音响设备、管制刀具等,班主任发现时必须立刻采取教育措施,把学生的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下。若班主任把这些看做是小事而忽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培养过程中要杜绝简单粗暴、不留后路的做法,要坚持耐心讲理,贴近距离、交流思想的教育方法。中小学生年纪小、阅历浅、经验不足,不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言行,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班主任听风就是雨,动辄就大发雷霆,简单粗暴地体罚或变相体罚,或罚款等手段轻率处理,这样带来的后果表面上可能会管住学生,但实际上学生口服心不服,且会产生抵触情绪,拉大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并树起一道无形的墙壁。这时,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作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正确态度是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和欢迎学生改正错误。作为班主任,更应以此鞭策自己,提高育人艺术。

四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做学生的导师和人师。即: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学习,而且教会学生做人。怎样教学生做人,说破嘴皮子,不如为学生树立个好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青少年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用革命先烈、英雄人物、中外名人的动人事迹感染学生,还要树立本校本班优秀学生作为某一方面的榜样,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遵纪守法,身边的事往往更有直观性和可塑性。

五 重视班主任工作,以更好地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德育工作与教师师德有较大的内在联系。教师师德的培养,必须依靠教师自身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也需要鼓励和支持,有一个环境的依托和熏陶。由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如何鼓励和支持班主任工作成为学校抓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因此要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学校往往为了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忽视学校常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不能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等班级里出现问题时就扣分,说那个班级纪律涣散,那个班主任组织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同时要提高班主任待遇,现在很多学校班主任津贴太低,连早饭的钱都不够,早出晚归,而且大多时候不能在家吃饭,很多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因此要根据地方、学校的实际,适当提高班主任待遇,同时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和考核评价。

第15篇

古往今来,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新时期德育应该包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而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德育启蒙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简单的走形式,更不能严厉地制止孩子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德育?

一、萌发爱的情感

一个有“爱心”的人处处都会被人喜爱。每一个人包括幼儿,爱自己是非常容易的,可是让他们去爱父母、爱长辈、爱同伴、爱朋友、爱同事就很难做到了,更不用谈及什么爱家乡、爱祖国、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有爱的情感,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引导他们一起活动。在活动中,细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适当地介入并引导他们关心同伴、关心集体。要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要服从集体,逐步形成集体荣誉感,并养成遵守集体活动规则的行为习惯。例如:让幼儿分成两组,做《运积木盖房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的幼儿负责运积木,有的幼儿负责搭积木,哪组幼儿的积木最先运完、房子最先搭好就获胜。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关心同伴,而且还学会了分工与合作。不管输赢,他们都付出了努力,都获得了成就感,从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产生了集体荣誉感。同时,我们还可以请家长和社区配合,有意识地随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使他们产生爱的意识、萌发爱的情感。

二、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人的一生中,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公共场合成为焦点,有的人却独坐一旁无可奈何;有的人出门时非要找个同伴前行;有的人独来独往,事情照样办得井井有条;有的人怕在人多的地方露面,有的人却“自来熟”,人越多的地方,他越活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交往能力不同。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适应环境,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们在自由、自主、愉快的环境中游戏、交往、合作。

在日常生活和专门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社会行为规范。

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地说“谢谢”。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子了,我帮他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地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推动幼儿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交往,有利于幼儿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应密切观察孩子们的日常活动,对于幼儿的诚实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发现孩子的勇敢举动,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对于某种活动失去信心时,教师应循循善诱地耐心指导,使他们提高自信心,独立完成活动任务。当孩子心情郁闷时,要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克服心理障碍,重现往日活泼开朗的阳光笑脸;当孩子自私任性时,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现状,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教育他们要与同伴一起活动,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使他们懂得凡事不能只顾自己,要多想一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