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范文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第1篇

(一)农村金融环境特性所导致的风险

1.农业生产自身风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更加显现。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以其独特的经营机制、高效率的贷款审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但囿于农副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农民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加之农业生产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等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因素,以及农民对农业市场运行机制缺乏了解,跟风现象比较严重,一旦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则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等外部因素,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贷款的归还风险较大。农民风险意识的欠缺以及农村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金融环境,必然决定村镇银行较之城市银行体系而言要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然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使得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村金融债权保护不力,市场风险自然很大。

2.农村信用监管薄弱的风险。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村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真实。银行和企业、个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无法避免,使得贷前调查难、贷时审查难、贷后跟踪难。这样不但增加了存在银行的运营风险且易产生贷款资金无法收回的危险为银行埋下了不良贷款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征信体系。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但覆盖范围只局限于银行、企业的金融信用信息,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覆盖众多农村企业和农户的征信体系,以致于村镇银行很难了解和掌握中小型企业及农户的资讯状况,为村镇银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带来了困难。

3.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的风险。目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行业集中问题,村镇经济往往集中发展一、两个优势产业,而村镇银行的业务也高度集中于这些客户;中国农民多数还是以种植业为主,平均收入较低,没有城镇职工的稳定收入;同时农村融资缺乏可担保的财产,抵押客体不足。中国法律、法规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使用权不能进行抵押,农户承包的土地和宅基地不能拥有贷款抵押。农村不动产的流通性也受到一定限制;另外在农户联保业务中,即使联保小组成员自己按时还款,也可能由于某个组员的违约而承担违约责任,联保贷款的缺陷也随之暴露出来。

(二)村镇银行自身建设中所面临的风险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城镇化建设还款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但政府支出刚性增加,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过程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不容忽视。

1.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由于各地城镇化建设融资的主体主要是类融资平台的政府背景公司,随着地方政府负债全面审计的深入推进,此类平台公司的表外融资行为必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由此而产生的监管风险应当高度重视。同时,地方政府的还款资金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收益,在当前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环境下,二三线城市的土地收益后继乏力,存在有土地无市场、抵押物变现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都可能影响还款来源。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城镇化建设贷款主体多为县(区)级和更低层级乡镇平台,可支配的财权相对较少,财政实力和协调能力较弱。

2.银行自身建设风险。《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2条规定“:村镇银行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决定了村镇银行人员进入渠道较为复杂,靠人情关系进入村镇银行的较多;村镇银行为了便于开展业务,一般在当地招聘,尤其是在村镇银行刚成立时,对其工作人员的要求不高。而真正的金融专业人才较少,因此人员素质不高,合规操作意识差,业务操作流程相互制衡的规章形同虚设,极易导致操作风险发生,对村镇银行日后业务发展埋下风险隐患。

3.银行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还会面临诸如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目前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担机制,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入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中国大部分农村土地为完成土地确权,即使完成确权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土地抵押也与物权法相冲突。商业银行在开展与集体所有土地相关的业务时存在一定的法律政策风险。而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导致在部分地区出现了重复建设问题,园区利用率不高或是园区企业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这些都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带来了较大风险。

二、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居民住房、社会保障、工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等诸多领域的金融需求,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而言具有无限潜力可以挖掘。村镇银行要紧紧围绕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亟需的经济、社会和人口三大领域来对城镇化的建设提供综合型的金融服务,要坚持“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结合自身发展定位把握好重点支持领域,制定差异化的资源配置方案,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资源配置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来对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系统的支持。

(一)加强政府宏观政策研究

建立配套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密切关注政府宏观政策,以此为导向调整创新村镇银行信贷政策。政府宏观政策往往关系到城镇化进程的重大发展战略,村镇银行要着力在宏观政策研究层面下功夫,结合城镇化过程中的信贷需求特点,及时调整原有信贷政策和信贷投放结构。要牢牢把握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区域性信贷政策,把握好贷款投放时机。强化对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特别是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升级与转移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主动跟进各区域城镇化发展规划,抢占发展先机。重点支持国家级城市群区域城镇化,适度调整对重点区域的业务授权,扩大其业务自,提升其市场竞争的主动性。三是紧紧围绕城镇化进程和各级政府城镇化规划与决策,以经济发达、产业支撑有力、绿色环保的城镇化区域为重点目标,系统分析城镇化进程中不同主体、不同环节、不同主题的金融需求及内在联系,通过产品、流程、制度和营销方式的创新,构建起全方位一揽子的金融服务体系,在更好地充当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者、政策导向参谋者角色的同时,也要注意构建金融风险的防范体系。

(二)迎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建立综合型的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一是要把握城镇化经济发展方向,对各类物流园区、产业园区以及大型的商贸市场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全面规划消费金融、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融资等方面的金融产品,以完善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二是结合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口分布特点,从个人助业贷款方面来对进城创业的农民进行重点的支持,对网点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要研发适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等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优化对城镇的资源配置,调整区域布局,将营业机构和服务链条延伸至新型城镇化区域,并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投入。通过加强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如村镇银行、信托机构、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等,通过不同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渗透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三是结合城镇化的社会发展层次,要对普通商品房的开发、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新型农村集中社区的建设项目提供支持。四是充分发挥移动金融的优势。通过移动终端提供账户管理、转账结算、投资理财、代收代缴等多种金融服务,通过手机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消费金融等便捷服务。以电子渠道弥补商业银行在中小城镇网点不足的劣势,优化渠道服务能力。

(三)注重产业和区域发展定位

第2篇

龙江银行成立于2009年11月,是黑龙江省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哈尔滨市。龙江银行立足于面向农业产业、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以资本为纽带,优化股东结构,先后引进了中粮集团、黑龙江省大正投资集团、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公司等战略投资者,走农业特色化道路,以农业产业金融为重点。

近日,为探求本富村镇银行落户武夷山的原因,及其将为武夷山茶产业带来何种影响,本刊采访了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行长路敬松。

《问道·中国茶》:2012年3月21至30日,全国11家本富村镇银行先后营业。本富村镇银行选择落户武夷山的原因是什么?

路敬松:早在我行筹建之前,发起行龙江银行的相关领导,对其可行性就已经经过反复的论证。武夷山作为正在迈向国际性优秀旅游度假区的新兴城市,各种基础设施齐全,我们对武夷山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武夷山设立本富村镇,一方面可以借助武夷山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村镇银行,另一方面从闽北地区经济结构来看,目前整体仍以农业产业为主,客观上要求引进以扶持“三农、小微”为核心业务的村镇银行。

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本富”一词,寓意即为村镇银行以农为本,以金融为媒,服务于中粮产业园区建设和上下游中小企业、农户等产业环节,实现农村经济市场各主体和谐共富,因此本富村镇银行选择落户武夷山是必然的。

《问道·中国茶》:我们知道,龙江银行要求各村镇银行实施“一行一品”的特色化经营思路。具体到武夷山,“一行一品”的特色化经营思路是怎样的情况?

路敬松:实施“一行一品”的特色化经营思路,其实是对各村镇银行尽快结合当地经济情况进行产业融合的要求。在福建武夷山市,我行将结合武夷岩茶的生产特点,为茶农和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并积极推进中茶公司与当地农户的合作。由于我行是一级法人单位,有决策链短的优势,使得我行在探索、试验、推行武夷山当地个性化金融产品上具有更充足的自主性以及更积极的灵活性。而且,在进行武夷山当地产业金融融合的过程中,我行对于龙江银行成熟商业模式的复制、推广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将其做为创新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既有借鉴也有取舍,形成一套我行自己的差异化服务品牌。

《问道·中国茶》:作为一家新成立的银行,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如何与其他银行进行竞争?

路敬松: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专为当地农户或中心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为所在区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为“三农”服务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任何时候都不动摇。

村镇银行不仅在组织形式上,同时在业务偏向上与其他银行机构都是有明显区别的。在传统五大银行中,除农行有部份业务与村镇银行有类似外,工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并不以此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虽然农村长期广泛存在三种金融主体,一是农村信用社,二是邮政储蓄,三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但是农村的金融市场目前仍有处于近乎空白的市场。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的设立更多的是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补充,与其说与农行、信用社、邮储存在竞争关系,倒不如说是互相补充更为贴切。

《问道·中国茶》:你如何看待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看待武夷山茶产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现状?

路敬松:近年来,武夷山市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产业列为农业主导产业。武夷山茶产业现正处于产业升级增加规模产量的阶段,但武夷山茶产业现状仍以家庭作坊式的茶农、茶业小企业居多,他们在产业升级增加规模方面急需金融产品支持。

《问道·中国茶》:3月21日的成立庆典上,本富村镇银行与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们关系,标志着本富村镇银行正式为武夷山茶产业服务。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将为茶农和茶企业提供怎样的个性化金融产品?

路敬松:作为中粮实施农业产业金融的基层平台,我行将改进发起行龙江银行成熟的贷款产品,使其适用于武夷山实际情况,例如在我行研发中的农机贷,将设计一款专属茶农购买农机具的贷款产品,在实际操作中,将引入农机供应商担保机制,为缺少自加工能力的小茶户提业升级的金融支持;又例如我行正在研发中的种植贷,我行拟计划引入武夷山茶行业中的核心茶企作为担保人,只要是为这些核心茶企提供原料的茶户,我行即可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他们扩大种植生产规模。我行除了设计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外,还会推介优质的农业资源融入到中粮的产业链中,为其发展提供金融及信息上的服务支持。

《问道·中国茶》: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的成立,对中粮集团与武夷山农业尤其是茶产业的合作,是否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路敬松: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的成立是中粮集团布局“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的表现,其中中粮集团下属的中茶公司,对武夷山农业尤其是茶产业就有着相同的目标。增加武夷山当地茶业的规模,促进武夷山茶业的升级,将会是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带来最显著的影响。我行必将会以提高当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为己任。借鉴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模式,引入保险、科技等增值服务,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保障食品安全,在扶持“三农、小微”方面展现出示范效应。

《问道·中国茶》:在风险控制方面,本富村镇银行有哪些措施?

路敬松:本富村镇银行与其他各家银行一样,都必须遵照《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向公众披露操作风险状况。由于我行刚设立,虽然延承发起行龙江银行的管理模式,但是毕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各方面仍需要不断完善建设。我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主要把控以下几点:

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商业银行风险的有效管理有赖于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加快治理结构完善、激励约束和健全外部监督机制,规范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明确操作风险的定义。

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风险的发生都具有内生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内部原因引发的,因此我行将制订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实行严格的风险问责与惩戒制度。我行在规范经营行为上,强化责任追究制,将问责制落实到具体岗位,按照岗位进行责任认定与追究。

通过风险转移缓解操作风险,我行将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通过保险、担保、证券化和项目融资等具体方法来实现。

《问道·中国茶》:本富村镇银行的成立,将对武夷山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长远影响?

路敬松: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的开业,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对推动武夷山市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具有标志性意义。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一定会为武夷山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必将对武夷山农村金融改革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对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行将会尽快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加强特色经营,尽早为当地发展特别是助推“三农”发挥积极作用。

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将与当地各集团成员企业密切开展产融协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金融,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金融服务,稳定产业链上各类原料基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各参与方的合作共赢。

2012年3月21日上午,武夷山首家村镇银行—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在武夷山三姑度假区开业。据悉,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由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61%。

龙江银行成立于2009年11月,是黑龙江省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哈尔滨市。龙江银行立足于面向农业产业、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以资本为纽带,优化股东结构,先后引进了中粮集团、黑龙江省大正投资集团、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公司等战略投资者,走农业特色化道路,以农业产业金融为重点。

近日,为探求本富村镇银行落户武夷山的原因,及其将为武夷山茶产业带来何种影响,本刊采访了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行长路敬松。

《问道·中国茶》:2012年3月21至30日,全国11家本富村镇银行先后营业。本富村镇银行选择落户武夷山的原因是什么?

路敬松:早在我行筹建之前,发起行龙江银行的相关领导,对其可行性就已经经过反复的论证。武夷山作为正在迈向国际性优秀旅游度假区的新兴城市,各种基础设施齐全,我们对武夷山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武夷山设立本富村镇,一方面可以借助武夷山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村镇银行,另一方面从闽北地区经济结构来看,目前整体仍以农业产业为主,客观上要求引进以扶持“三农、小微”为核心业务的村镇银行。

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本富”一词,寓意即为村镇银行以农为本,以金融为媒,服务于中粮产业园区建设和上下游中小企业、农户等产业环节,实现农村经济市场各主体和谐共富,因此本富村镇银行选择落户武夷山是必然的。

《问道·中国茶》:我们知道,龙江银行要求各村镇银行实施“一行一品”的特色化经营思路。具体到武夷山,“一行一品”的特色化经营思路是怎样的情况?

路敬松:实施“一行一品”的特色化经营思路,其实是对各村镇银行尽快结合当地经济情况进行产业融合的要求。在福建武夷山市,我行将结合武夷岩茶的生产特点,为茶农和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并积极推进中茶公司与当地农户的合作。由于我行是一级法人单位,有决策链短的优势,使得我行在探索、试验、推行武夷山当地个性化金融产品上具有更充足的自主性以及更积极的灵活性。而且,在进行武夷山当地产业金融融合的过程中,我行对于龙江银行成熟商业模式的复制、推广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将其做为创新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既有借鉴也有取舍,形成一套我行自己的差异化服务品牌。

《问道·中国茶》:作为一家新成立的银行,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如何与其他银行进行竞争?

路敬松: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专为当地农户或中心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为所在区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为“三农”服务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任何时候都不动摇。

村镇银行不仅在组织形式上,同时在业务偏向上与其他银行机构都是有明显区别的。在传统五大银行中,除农行有部份业务与村镇银行有类似外,工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并不以此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虽然农村长期广泛存在三种金融主体,一是农村信用社,二是邮政储蓄,三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但是农村的金融市场目前仍有处于近乎空白的市场。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的设立更多的是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补充,与其说与农行、信用社、邮储存在竞争关系,倒不如说是互相补充更为贴切。

《问道·中国茶》:你如何看待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看待武夷山茶产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现状?

路敬松:近年来,武夷山市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产业列为农业主导产业。武夷山茶产业现正处于产业升级增加规模产量的阶段,但武夷山茶产业现状仍以家庭作坊式的茶农、茶业小企业居多,他们在产业升级增加规模方面急需金融产品支持。

《问道·中国茶》:3月21日的成立庆典上,本富村镇银行与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们关系,标志着本富村镇银行正式为武夷山茶产业服务。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将为茶农和茶企业提供怎样的个性化金融产品?

路敬松:作为中粮实施农业产业金融的基层平台,我行将改进发起行龙江银行成熟的贷款产品,使其适用于武夷山实际情况,例如在我行研发中的农机贷,将设计一款专属茶农购买农机具的贷款产品,在实际操作中,将引入农机供应商担保机制,为缺少自加工能力的小茶户提业升级的金融支持;又例如我行正在研发中的种植贷,我行拟计划引入武夷山茶行业中的核心茶企作为担保人,只要是为这些核心茶企提供原料的茶户,我行即可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他们扩大种植生产规模。我行除了设计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外,还会推介优质的农业资源融入到中粮的产业链中,为其发展提供金融及信息上的服务支持。

《问道·中国茶》: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的成立,对中粮集团与武夷山农业尤其是茶产业的合作,是否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路敬松: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的成立是中粮集团布局“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的表现,其中中粮集团下属的中茶公司,对武夷山农业尤其是茶产业就有着相同的目标。增加武夷山当地茶业的规模,促进武夷山茶业的升级,将会是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带来最显著的影响。我行必将会以提高当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为己任。借鉴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模式,引入保险、科技等增值服务,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保障食品安全,在扶持“三农、小微”方面展现出示范效应。

《问道·中国茶》:在风险控制方面,本富村镇银行有哪些措施?

路敬松:本富村镇银行与其他各家银行一样,都必须遵照《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向公众披露操作风险状况。由于我行刚设立,虽然延承发起行龙江银行的管理模式,但是毕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各方面仍需要不断完善建设。我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主要把控以下几点:

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商业银行风险的有效管理有赖于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加快治理结构完善、激励约束和健全外部监督机制,规范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明确操作风险的定义。

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风险的发生都具有内生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内部原因引发的,因此我行将制订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实行严格的风险问责与惩戒制度。我行在规范经营行为上,强化责任追究制,将问责制落实到具体岗位,按照岗位进行责任认定与追究。

通过风险转移缓解操作风险,我行将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通过保险、担保、证券化和项目融资等具体方法来实现。

《问道·中国茶》:本富村镇银行的成立,将对武夷山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长远影响?

路敬松: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的开业,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对推动武夷山市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具有标志性意义。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一定会为武夷山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必将对武夷山农村金融改革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对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行将会尽快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加强特色经营,尽早为当地发展特别是助推“三农”发挥积极作用。

第3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新形势;财政政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75

[中图分类号]F832.3;F8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1 村镇银行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村镇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村银行同样得到了重视。村镇银行作为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为所在地常住人口、农业及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方面的服务,能够为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专业良好的金融服务,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

村镇银行相关办事机构驻地与对外服务范围均设立在县、乡镇等地区,相对于其他银行来说,其对于注册资金与规模的要求多有所降低。村镇银行多面向于当地村民与当地的小型企业,满足村民需求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的运行机构较大型银行来说较为简单,故而其能够及时地对客户需求进行及时满足,进而更好加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在实际营运过程中,村镇银行规模小、功能全,业务办理落实手续少耗时短,但其建立成本与运营成本同样十分可观。村镇银行的出现能够填补村镇金融服务方面的空白,顺应了村镇经济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的社会趋势。村镇银行具有极为明显的特征,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其定位极其明确,其次是注重经济体制的灵活性,最后是其为村镇居民与乡镇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极好。

2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政策方面还是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村镇银行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到所在地经济水平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出资机构或个人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建设管理运营方式也对村镇银行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村镇银行的发展起到难以忽视的积极作用。相对于同样面临村镇居民的其他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优势十分明显,故而其发展的前景明显优于其他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所在地居民与小型企业,因此,监控方面明显优于其他金融机构,但实际运行过程中,风险不易控制,监管成本也相对较大。受到相关政策的鼓励,村镇银行在很多经济条件不足以满足其自行发展的地域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村镇银行的投资方多规模较小。农村所特有的业务盈利少、成本大的情况使得很多大型银行不愿将资金投入到村镇银行的建设与发展中去,故而,村镇银行的建立多由规模较小的金融企业机构进行投资。

3 现行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3.1 承诺难以兑现

村镇银行对于农村金融来说是一个极富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的大市场,能够帮助农村市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村镇常住人口及村镇企业,很多银行投资管理人员在银行建设初期会对服务对象作出一定承诺,但在实际营运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够兑现这些承诺。村镇银行多非由国家投资建设,故而其对盈利目的的关注明显高于其他目标,但农村经济极易受到自然条件与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故而相对于其他经济主体来说,以农民作为主要参与人的农村经济处于弱势地位。与农业相关的政策并不能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基本保障,故而,多数村镇银行并不能将作出的承诺真正的实践于日常营运过程中去,使得村镇银行难以获取利润的同时,逐渐失去村镇居民的信任与原有的市场份额,迫使村镇银行不得不进行从新考量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进而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村镇银行多以为村镇居民服务为基本目标,但实际营运过程中,并不能真的将所有业务围绕着村镇居民开展,故而随着银行逐渐发展,多将自身市场发展重点转移到其他方面去,进而影响其为村镇居民服务的原有主旨。

3.2 难以获得发展资金

村镇银行的建立能够为村镇居民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这些银行在实际营运过程中多以农民为服务对象,因此,居民的收入水平对银行的营运有着难以忽视的影响。多数村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农民及乡镇企业的闲置资金极为有限,这样的情况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储蓄金额。村镇银行的建立时间较短,村镇居民多对其了解较少,无法正确地认识到金融管理能够带来的利益,故而对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的观念并不强,进而影响到村镇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多数村镇居民对银行的认可多建立在其能为自己提供贷款的条件之上,对村镇银行的存款增长有着严重的制约,进而影响到村镇的经济发展。村镇企业的控股方多难以与大型银行相比较。多数大中型银行对村镇银行的建立并不感兴趣,因对村镇银行投入的回报周期长、盈利有限,且若经营不善会影响大中型银行自身的声誉。而这些因素也同样对民营资本的投入有所影响,故而村镇银行并不能获得多数投资者的认可,进而严重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

3.3 风险难以控制

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多为村镇居民,其收入来源多以农业为主,故而受到的制约较大,因此,村镇银行为村镇银行提供的贷款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当下,国家对农民的扶助力度逐渐加大,很多惠民政策逐渐得以实施,而农民对这些政策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大。很多村镇银行对村镇居民所发放的贷款都被认为是另类的扶助资金,故而极少村镇居民对这部分贷款存有及时归还的意识。村镇银行的对外业务多以贷款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银行的贷款业务受到的风险难以控制。很多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信用意识、法律意识等明显较其他地区淡薄,多数村镇银行向村镇居民发放的贷款并不能及时得到偿还,甚至大部分最后无法追回,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的安全,进而对村镇银行的营运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多数村镇银行无法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竞争,多无法适应农村的复杂情况,其市场份额极易被其他机构所占有。

3.4 存在相对孤立

村镇银行多数对于加入现有银行业内已经形成的结算网络并没有准确的认识,故而对此并不积极,这样的情况使得客户难以从其他银行进行存取业务,故而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村镇银行的客户受到的制约不仅仅是存取款的不方便,还有汇款、转账等业务的费用问题等,因此,很多村镇银行的客户并不愿将大笔款项存入村镇银行,故而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很多村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多为农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外出务工,故而资金的流动对于居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村镇银行的孤立性会使其失去这些潜在客户,进而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3.5 经营方式的问题

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的经营方式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多数村镇银行并不能将传统经营方式应用于对农村市场的拓展中去,故而,相当一部分村镇银行并不能快速的改变自身经营方式,进而受到了极大地制约。很多村镇银行投资方原本就有一定的金融产业经营管理经验,在村镇银行建设初期多以这些经验作为参考,实际过程中多以这些经验作为依据并不能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及时作出调整,使得村镇银行难以获得更好地发展。

4 新形势下支持村镇银行发展财政政策研究

4.1 引导支持投资方

在村镇银行的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出台相应政策,为投资方提供一定支持,促使更多的投资方对村镇银行的建设营运产生兴趣,进而促使村镇银行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对于外来投资方,可以通过为投资方提供地方规定的详细介绍以及一定的补贴,帮助其更好地在当地取得更大的竞争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效果调整补贴比例与补贴数目,使市场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而对于本地投资商可以采取适当降低纳税比例的方法,减少建设投资,根据村镇银行的建设地区不同调整纳税额,保证投资方看到实际利益的同时,不过分依赖相应政策的扶助。

4.2 增强银行经营能力

村镇银行的日常营运期间,与客户之间的接触往往建立在金融业务的来往之上,可以通过将扶贫资金下拨到村镇银行账户下进行管理与发放,减少相应部门的工作量,并增加村镇银行的存款额进而增强其经营能力。在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为其提供一定的政策保障,以便适当降低村镇银行贷款的风险,使村镇银行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而在对于企业最为重要的人才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职员福利待遇的方法,提高村镇银行对人才的吸引力,进而吸引更多专业人士,为村镇银行提供更好地发展条件。

4.3 调整各方关系

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适当的使用财政政策进行适当引导,能够帮助其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但在这些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调整各个方面之间的P系。如税收支出与财政补贴、中央及地方的财政支出以及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为村镇企业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不影响市场的正常发展。

5 结 语

村镇银行的发展与进步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在当下使用财政政策为村镇银行提供良好条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

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为小微企业融资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在经营中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其未来发展方向值得探讨。本文认为小贷公司可发展为格莱珉式的乡镇银行,为此,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关键词】

小贷公司;资金来源;乡镇银行

一、小贷公司的现状及问题

小贷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在近几年的时间内,小贷公司发展迅速,为三农、小微企业融资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5267家,贷款余额4893亿元。

虽然小贷公司数量发展迅速,但是在实际经营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作为贷款公司,资金最为重要。现阶段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注册资本金、捐赠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小贷公司能够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不超过资本净值的50%。捐赠资金又及其有限,因此大部分贷款资金是公司自身的注册资金。

为解决小贷公司资金来源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小贷公司应该转制为村镇银行,二是应该成为金融公司。

如果小贷公司能够转制成为村镇银行,那么资金压力就会减轻很多。转制村镇银行之后,就能够吸收存款,进行放贷,而不是仅仅依靠注册资金。同时,转制以后,就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享受到一些政策优惠,目前小贷公司是工商企业,没有类似优惠政策。

虽然小贷公司转制村镇银行有着许多好处,但是并不是唯一选择,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果只是成为一般的乡镇银行,小贷公司很难避免会走农村信用社等一些金融机构的老路,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的宗旨,而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银行机构。我国不缺少全国性的银行,缺少的是踏踏实实在社区为群众、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一旦转制为乡镇银行,很难确保其不走资本、规模扩张之路。为获得更多回报,单笔小额贷款的规模也会逐步扩大。偏离小额贷款的宗旨不可避免。

此外,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面临着存款公信力、贷款的掌控能力和产品的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挑战。国有大银行是国家的信誉,股份制银行有实力,农信社有几十年在农村的积累,如果没有银行入股的背景,让一个农民到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存款困难可想而知。另外,小贷公司能够分析财务不规范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测算它的现金流量,但却未必能够测算好一个财务规范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再次是产品的创新能力,让小贷公司与全国范围的银行之间竞争,并非易事。

因此,有人认为村镇银行并非小贷公司出路所在,而应该发展为金融公司。认为我国应建立多层次信贷市场体系:包括不吸收公众存款的小贷公司借贷市场;吸收大额存款的金融公司;吸收小额存款、且能够办理结算的商业银行。小贷公司应定位为非公众金融机构,其次应定位为非金融机构。然而,这虽然有利于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但资金来源问题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格莱珉式的小贷公司

格莱珉银行也即乡村银行,是尤努斯教授创立的致力于向穷苦人民提供小额贷款的银行。该银行与一般银行一样有存贷款业务,待偿贷款全部由自有资金与存款储蓄提供,大部分存款来自银行的贷款者。仅存款储蓄就达到代偿贷款的97%,如果加上自有资金,则达到代偿贷款的130%。并且自从成立以来,除有三年国家发生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外,每年都盈利。

虽然我国的小贷公司与格莱珉银行有众多不同之处,但仍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

(一)吸收存款,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小额贷款机构如果要自负盈亏,首要条件是可以接受存款。对于格莱珉存款人来说,他们定期偿还小额贷款,同时存入金额更小的存款,这是改善其财政状况的重要环节。贷款还清时,他们可以借更多,同时又有一笔存款可以动用,进一步改善信用状况。

因此,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吸收存款。客户可以分多次定期小额偿还贷款,每次偿还贷款时存入一定的小额存款。既不会对贷款者造成资金压力,又可以帮助小贷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并且对于贷款者和一般存款者的存款利率可以区别对待。贷款者可以有较高的存款利率,鼓励贷款者同时成为存款者。这就产生一种相对制衡关系,有利于促进贷款者积极偿还贷款。

(二)贷款者可以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

格莱珉银行鼓励贷款者成为持股者――他们可以购买格莱珉银行的股份,成为一名股东。每一股的价格大概是1.5美元,只要他们有这笔钱,就可以购买一股――每个人限买一股。

作为股东,他们可以投票选董事会,也有资格成为董事会成员,这会使贷款者觉得银行是属于自己的。如今,格莱珉的贷款者拥有银行94%的股权,另外6%为政府所拥有。

这有利于解决小贷公司转制为乡镇银行出现的股权争夺问题,即原有股东与大型商行谁做大股东的问题。地方政府及民间资本希望小贷公司的股东做主发起人和大股东,银监会则希望银行业金融机构做主发起人及大股东。如果银行机构做大股东容易使转型后的小贷公司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从而使其转型变得毫无意义。

借鉴格莱珉银行的作法具有一系列好处。首先,避免银行机构成为大股东从而小贷公司转型为一般商业银行。其次,相对分散的股权可以限制小贷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有利于小贷公司专注于地区服务而不是致力于规模的扩张。此外,贷款者大部分持股,对贷款者到期还款是一种有效激励。最后,有自有资金在里面,小贷公司会更谨慎更小心地去规避风险。

(三)减少对抵押品的依赖程度

格莱珉银行充分信任穷人的信用,认为银行界可以不借助抵押品、法律手段、团体担保或连带责任而借款给穷人;建立银行的基础应该是对人类的信任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纸上合同。这样,省略了抵押品这一环节就大大缩短了贷款时间。

虽然格莱珉的这种思想有些极端,但小贷公司可以相应减少对抵押品的依赖程度。做好小额信贷,不能与正规金融的程序一样。抵押品机制并不是万无一失的,而且操作起来复杂繁琐,大大降低了贷款效率。此外,对于农民和小微企业而言,找到合适的抵押品是阻碍其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小贷公司可以指定较灵活的贷款策略,减小抵押品在贷款中的重要程度。就会更加便于农民和小微企业进行小额贷款。

(四)人性化的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

若贷款者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或遇到自然灾害,格莱珉银行不会划销旧的坏账,而是把它们转为长期贷款。以便贷款者能够更缓慢地以更小额的分期付款来偿还。这样既不会给贷款者带来过大的压力,又有利于不良贷款的归还。小贷公司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不要因为一时不能归还贷款就不给贷款者任何机会。人性化的贷款规定会大大提高还款率。

(五)建立小组基金

格莱珉的贷款者在贷款时会拿出一定比例组建小组基金,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农业来说,天灾带来的经济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小贷公司可以成立类似的农业基金,农民在贷款时拿出一定比例组建基金,遇到自然灾害时基金可以用来经济重建,并且规定如果贷款者信用出现问题会取消其运用基金的权力。这相当于农民自己建立了灾难保险,有了遇到灾难时的必要重建资金,对其还款也是一种有力的约束。

三、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除了上述小贷公司自身的改变之外,政府也应加大对小贷公司的扶持力度,规范运作方式,使其更好地发展。

(一)减轻纳税负担

格莱珉银行有低于政府利率的贷款利率和极富吸引力的存款利率,并且大量无偿援助贫困人群,最后仍然能够营利。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免除所得税,有较轻的纳税负担。现阶段我国的小贷公司并不属于金融机构,因此经营税负比较高,既不能享受一般企业的税收优惠,也不能像金融机构一样享受利率优惠。应改变其高税负的现状,以增加留存收益,提高内部融资的速度。

(二)控制小贷公司的规模及数量

虽然格莱珉银行是全国范围的银行,但对于我国的小贷公司并不适合。因为我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小贷公司,但应控制单一的公司规模。小贷公司应该在一定区域内服务,这有利于与当地的农民和小微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旦规模和数量增加,就会降低与小客户的接触力度,而倾向于大额贷款,发展为格莱珉式的村镇银行也就不再符合实际。因此,有必要统一规定小贷公司的规模数量以及单笔贷款的额度上限,使其不会偏离小额贷款的宗旨。

小贷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健全了我国的金融体系,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格莱珉模式虽然对现在存在的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根据我国国情,对原有模式进行改良,不能照搬照抄,使其更好的与现阶段的小贷公司模式相结合,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家[M]

[2]彭丛丛.浅谈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及解决方案[J].企业管理,2011(07):8081

[3]陈传红.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思考[J].青海金融,2010(11):3638

[4]杨文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村金融,2012(05):7577

第5篇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2009年怀柔区金融办联合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和北京市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针对郊区县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症结问题,在全市首家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贷款计划一“中小发展・雁栖怀柔”,为怀柔区内中小企业提供“一揽予”和“一站式”的融资服务,首批4100万集合信托贷款在北京一帆清洁用品有限公司、北京鹅和鸭农庄有限公司和北京哈威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成功发放。

在北京郊区县,企业规模小、可抵质押资产少,信用评级较低的现象尤为突出,使得郊区县中小企业相比城区更难获得银行等传统融资机构的青睐;另外,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由于郊区县银行机构多为分支机构,规模较小,审贷权力有限,产品种类不丰富,长期以来,郊区县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也难有作为。因此,此次怀柔在传统企业融资架构体制之外,率先于全市设计的专门针对郊区县中小企业的信托贷款方案,也被业界称为北京市在推出以成立银行专营机构、建设村镇银行、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推出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再担保公司和发行公司集合债券等多种方式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组合金融”手段之后,支持郊区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又一融资模式创新。

从第一期集合信托贷款发放取得的效果看,集合信托贷款方案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的作用是有效的,它很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充分发挥了政府、担保机构、信托机构各自的优势,不仅在融资模式上取得了创新,更在融资思路上取得了突破。因此,总结集合信托贷款试点的经验,继续在全区甚至全市郊区县推广该模式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建立起集合信托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解决全市中小企业融资的全新有效模式。

集合信托贷款方案的运作模式是由地方政府,担保机构、信托公司和贷款企业共同合作完成。地方政府负责对企业的初选和推荐工作,在符合地方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将地区优质的企业推荐给担保机构和信托机构。担保机构是集合信托的核心机构,其主要负责对政府推荐入库的企业进行财务指标和发展潜力的审核,并将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组成项目包,再根据信托机构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协议对项目包内企业进行统一担保。在担保机构对入包企业进行统一担保后,信托机构就会将项目包内企业面向社会进行资金的专项募集,在募得资金后,信托机构就对项目包内企业进行统一放贷。

这种“集合组织、同步发行、统一担保”的融资模式,之所以能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是由企业进入门槛较低、一揽子解决担保问题、审贷效率较高等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此种模式相比传统的企业融资模式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融资企业的规模不受限制。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主要放贷机构对于申请贷款企业的规模均有限制,很多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虽然具有较好成长前景,但因规模难以达到银行标准被拒之门外。而集合信托贷款方案注重的是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产品赢利性等方面指标,只要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均可以成为集合信托的放贷对象。这使得企业申请贷款的门槛大大降低,只要符合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主营业务明确,财务指标清晰并具良好的成长性,均可以申请信托贷款。

其次,集合信托贷款方案能够一揽子解决申请企业的担保问题。“担保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瓶颈之一。以怀柔为例,区域担保环节薄弱甚至长期缺乏,致使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无法实现担保,尽管目前怀柔已有一家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的政府背景担保公司,但其业务方向主要是政府支持的农村和农业产业项目,受其资金规模和支持方向的限制,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很难发挥有效作用,且这种现状普遍存在于北京的其他郊区县。而集合信托贷款方案是区县政府与区外担保机构开展合作,区县企业的担保不会再受地域担保环节的制约,借助合作担保机构这一市级平台,可联合到更多担保机构统一向入库企业进行担保,这恰恰很好地解决了区县担保短板难题。

再者,该方案能够很好地解放中小企业的“抵质押”束缚。资产多、但有效抵质押物缺乏的现象在很多优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按照现行商业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企业能够用于抵押的资产极为有限,抵押难也是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长期无法逾越的主要障碍。由于集合信托贷款方案注重的是企业的赢利性和流动性等财务状况,企业可以采取如库存、订单、仓单、股权等多种形式进行抵押,甚至企业如果真正具有非常好的发展计划并得到担保公司和信托公司的认可,仅仅依据一份商业计划书就能得到资金支持也成为了可能,这种具有多种选择的抵押方式也是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又一创新实践。

第6篇

“吹面不寒杨柳风。”在2013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走进河南伊川,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伊川农商银行的魅力和服务。

作为河南省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伊川农商银行成立于2009年10月,在金融领域是一个后起之秀。三年多来,在以董事长康凤立为首的领导班子集体领导下,伊川农商银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谱写了创新发展的绚丽篇章。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行的存款余额较改制前新增49.12亿元,增幅109.1%;各项贷款余额较改制前增加35.25亿元,增幅116.30%;存贷款余额分别占伊川金融市场份额的70%和76%。2009年挂牌开业当年实现经营利润1.71亿元,三年来该行各项收入和经营利润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翻了三番,再创历史新高。为支持伊川现代农业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诚信纳税示范单位”、“十佳科技创新单位”、“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省级卫生最佳单位”、“中国农村改革贡献奖”、“中国100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商业银行”、“中国百佳创新示范企业”、“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商业银行”、“中西部地区最佳农村商业银行”……伊川农商银行这一系列荣誉,正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两个核心竞争力取得的良好效果。

立足服务 精细优质树标杆

“您好,欢迎光临!”走进伊川农商银行周村支行营业大厅,工作人员面带微笑,双手交叉放在身前,身体稍稍前倾,目光注视着客人,让你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暖意和温馨。

这项服务的最初创意由伊川农商银行董事长康凤立提出,专门聘请礼仪规范培训机构――上海艾加公司为该行的员工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项服务目前已在伊川农商银行的24个支行全部推行。

去年,河南省银行业协会组织了“百佳优质服务银行”评选活动,在洛阳市农金系统140多个网点机构的角逐中,伊川农商银行周村支行是全市唯一获此荣誉的银行。

记者注意到,伊川农商银行周村支行营业大厅内,便民箱、便民提示、温馨提示、钞票复点机等便民措施都在明显位置,便民箱中放有针线包、打气筒、应急药箱、老花镜、雨伞等,足见周村支行为民服务的精细程度。特别是洗手间的设置,在目前大多银行营业大厅洗手间缺位的实际情况下,更是彰显了周村支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人心是杆秤。周村支行用真心对客户,以优质化、精品化、精细化为服务标准,在服务的细节上做文章,换来的是客户的回报:成立仅仅8个月,周村支行存款余额就突破亿元大关。

立足三农 助力县域经济

伊川农商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以伊川县“百项重点工程”、一区六园、一河三区、农业产业化“369”工程为重点,制定2012年-2014年“助推县域经济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每年分别投放10亿元、12亿元、13亿元信贷资金,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农业、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扶持力度。其中,每年投放5亿元信贷资金服务“三农”,投放4亿元信贷资金支持铝深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落地开花;投放1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及惠民实事建设。

为确保支持项目顺利推进,伊川农商银行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全面推广金燕永利卡的小额贷款服务功能和网上银行业务,积极开办住房按揭贷款、保险、理财业务、代缴水电费及各类代收业务,推广快贷通、农贷通、政务通、信用贷款等贷款产品,依托“阳光信贷”及“信用工程”,继续坚持开展“一联二送三促进”活动,扎实做好信贷服务。“一联”即一名信贷员联系100家农户结对帮扶,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二送”即送科技、信息下乡,送信贷下乡,并负责免费为农户培训相关科技知识等;“三促进”即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户奔小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10年以来已帮扶农户5138户,送资金5.4亿元,发放科技资料2.5万余册。

“扎根县域经济,减少农户的负担,为当地百姓服务。‘农商银行’,既然有‘农’字,就是为农民服务。”伊川农商银行董事长康凤立朴实的话语中透出的是对农民的情感,是对农民的责任,是对地方经济的支持。“改制后的农商银行仍然是为‘三农’服务。立足‘三农’,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宗旨不会改变,同时会不断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更加有力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伊川贷款不用愁,有农商银行支持我们。”在当地从事生产经营的农户和小微企业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从中可以看出伊川农商银行“信用工程”所产生的效应。正是“今日评上信用户,明日贷款不用愁”的口号,催生了一大批贷款信用户,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帮助客户解决了困难。伊川县城有一条商业街,那里的商户全部都是在伊川农商银行的贷款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信用工程”,已成为伊川农商银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全面实施银监会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阳光信贷工程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等“三大工程”,伊川农商银行把“三大工程”精确为“进农户、进社区、进企业”,在全县实施。这几年,他们积极建立起与“三农”、社区居民、中小微企业紧密互动、互惠共荣的新型客户关系,全面提升该行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突出支农重点,改进支农服务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公司+农户+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支持培育了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更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更加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创新发展 助力中小企业

一直以来,伊川农商银行都将化解当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大力支持县域符合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专门开发了中小企业“快贷通”和“致富通”等16种新型系列信贷业务产品,不断加大投入,着力破解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问题。同时,他们努力改善服务,开辟了“信贷绿色通道”,开创了互助式会员制担保模式,探索了农业生产订单、仓单、保险单、应收账款、土地承包经营流转使用权、收费权、经济林权等抵质押贷款方式,不断创新担保方式。截至2012年9月末,该行累计为1070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1.4亿元。

曾多次受到伊川农商银行贷款支持的洛阳伊龙药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范柯,向记者谈起伊川农商银行对企业的支持时深有感触:“在我们企业和银行的合作中,伊川农商银行的真诚服务、真心帮助令我们感动。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银行,对国家金融政策熟悉,对当地中小企业相对比较了解,他们在和企业的沟通中,能够找出银企对接的差距,然后指导帮助企业来完善和规范,让银企尽快对接,让银企实现双赢。”

从伊龙药业执行董事范柯的话语中体现了三点:伊川农商银行不轻视中小企业;把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当做责任;伊川农商银行主动指导、帮助企业做好银企对接工作。

“伊川农商银行对我们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也就没有杰达公司的业绩。农商银行支持的是一个企业,带动的是当地农民致富之路,带动的是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了洛阳市的禽类生产加工产业,并辐射豫西地区。”洛阳市杰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郭孟军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洛阳市杰达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典型的“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其规模效应洛阳独一家。2004年该公司建厂时投资500多万元,正常生产经营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提出贷款申请后,伊川农商银行董事长康凤立亲自带领信贷人员到企业现场考察。结论是:作为一家地方银行,有责任帮助、支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家企业有能力,项目有发展潜力,有战略眼光,我们应该支持。

伊川县伊河桥米业有限公司也是农商银行的重要客户之一。这家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伊川县诚信企业,其“伊河桥”牌谷子加工产品,获得伊川县“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称号,“伊河桥”商标被中国品牌质量管理评价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名牌质量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著名品牌”,该公司的产品在河南市场占到销售总额的70%-80%,其余的销往北京、深圳、成都等地。

该公司董事长赵俊杰向记者谈起农商银行时说:“伊川农商银行值得信赖。虽然我们企业提出的所有要求在农商银行不一定都能实现,但他们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会尽量满足企业需求。2009年10月公司要备年货,缺钱,申请递上去后,他们3天内就派信贷员来公司了解情况,半个月30万贷款就到位,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他们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服务很到位。”

优化服务 支持新农村建设

伊川农商银行是伊川网点最多、辐射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

洛阳市人大代表、伊川农商银行董事长康凤立接受采访时表示,伊川农商银行的工作重点是大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不断开拓县域金融市场,优化“三农”服务,为“三农”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康凤立说,伊川农商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按照“扶持三农经济,支持中小企业,致力区域发展”的思路,加快改革创新,强化合规建设,夯实基础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了业务经营与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获得了党委政府、广大客户和干部员工的“三满意”。

谈及农村金融机构今后的发展方向,康凤立说,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还存在网点覆盖率不高、金融供给不足、农业贷款风险较大等问题,应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三农保险保障机制,使农村金融机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伊川县县长侯占国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一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银行,伊川农商银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今后,伊川县党委政府将全力支持伊川农商银行的改革发展,助力伊川农商银行进一步做大、做强!

“小行”大战略

随着伊川农商银行科技研发大楼2010年9月奠基,洛阳新区开元大道黄金经济圈再添重要成员。此举标志着河南省首家农商行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又有了实质性进展。

伊川农商银行着眼于实现由“地方性银行”向“区域性银行”的转变,力争通过规模发展提高银行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2010年12月,由伊川农商银行发起组建的河南省首家村镇银行――荥阳利丰村镇银行隆重挂牌开业,成为省内首家地方性银行跨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填补了河南省农村金融行业在此方面的空白。

第7篇

一、社区银行的概述

(一)国外对社区银行的认识

对于社区银行这个名称,现在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解释,每个国家对于它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日本就把社区银行叫做地方银行,在德国叫做区域性银行。公认的社区银行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在特定地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由地方自主建立和运营的商业银行。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升级,美国对于社区银行的看法也存在多种变化,不过总体呈现三方面特点。其一在于投资规模小,大多数都是总额小于10亿美元的商业银行;其二在于定位比较准,主要的服务范围在当地家庭、农户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其三在于成本低廉,社区银行的服务费与其他的大银行相比低15%[1]。

(二)我国对社区银行的认识

我国的社区银行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建成两年,很多规定和体制都不够完善,也没有深入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建立的声音,应该在2002年,由巴曙松提出的,他在书中指出,社区银行应成为放松银行的突破口。紧随其后,国内的很多学者对社区银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借鉴的形式给出了不少合理建议[2]。

2005年,王爱俭也在出版的作品中提到了社区银行的概念,并指出我国在当下对于社区银行的建设,应该本着良好的监管力度为基础,再加上外部资金作为支撑,走一条以改造为主的社区银行发展路线。直到2012年,各地银行才对社区银行的探索达到如火如荼的地步,2013年底,银监会声明支出,社区银行是定位于服务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的简易型银行网点,属于支行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不过大方向是从服务对象、资产规模、区域经营方面进行讨论的。

二、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社区银行的现状

在当下,社区银行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研究的对象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以龙江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区支行,这个银行是在2009年由黑龙江政府组织的社区银行,不到几年的时间里,银行的经营规模就显露成效,规模增长了近三倍,资产也达到1500亿元。在金融领域竞争激烈的今天,龙江银行能够有如此的成绩,靠的就是定位准确、机构设置边缘化、贴近百姓以及与社区紧密融合的特点;第二,是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农村社区金融,这样的社区银行最接近银行本质,是当下社区银行的主要发展趋势,重点在于它能够把市场地位转向农村,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之下,更好的完成对于“三农”的服务;第三,是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便利店,其主要特点在于延长了人工服务时间,方便了用户随时办理业务的需求,让社区银行发挥了便捷性的优势进行运作,受到了广大社区群众的欢迎[3]。

(二)社区银行的监管现状

现阶段,我国对于社区银行的监管进行了调整,逐步加强了对银行内各项业务的监管。中国银监会在2013年底就监管层面发出通知,要求监管部门对社区银行的牌照范围、风险管理以及业务模式进行全面监督,不允许出现业务外包,或者是展开许可经营之外的业务。总体而言,监管部门对社区银行的发展持支持的态度,只是禁止了经营过程中的不合理渠道。

由于我国对于社区银行的管理还处在摸索阶段,很多银行的具体做法与政府的规定不一致,对于规定之前的中小银行,在成立之初没有领取许可证的机构,也要纳入之后的发展计划当中,应通过转变为自助银行的方式进行调整。银监会出台的规定使得很多社区银行都放开了拳脚准备大干一场,纷纷通过人工与自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作,有了监管机构的保障,降低了投资风险,加大了投资力度[4]。

三、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前景

(一)就社区银行的建立途径而言

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条件下,应该本着“改造为主,新设为辅”的发展思路,首先要把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小银行进行系统的改变为社区银行,这样能够解决农村小银行安全系数低、管理能力差的问题;其次应该通过民营企业资本来建设社区银行,通过民营资本的介入,无疑为社区银行增添了新的活力,其优势在于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同时还卸下了之前的历史包袱,让产权保护的情况更加深入人心,更有助于防止风险问题的发生;最后应积极引导民间众多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让他们积极发展成为社区银行,以解决这些机构积攒多年的问题,加入到有序、合理的组织中来。

(二)就社区银行的经营原则而言

社区银行想要有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本着定位准确、稳步发展、突出特色、强化合作等特点,社区银行应该结合自身实力,准确的做出市场定位,因为一旦盲目做大,就会增加贷款的风险,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还应在集体的大浪潮中走出来,结合自身所处的位置发挥自身的长处,走一条特异化道路,同时应该有选择性的进行合作,通过合作可以加快产业链的融入,对于国际化经营的推动有积极意义。

(三)就社区银行的监管体系而言

第8篇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困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4-0034-05

一、引言

作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小额贷款公司最早于2004年在山西地区试点。随后在中央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于2008年进入正式试点推广阶段。据《2010中国小额信贷蓝皮书》报告,截至2010年10月底,全国小贷公司2348家,数量较2009年末增长76.01%,贷款总额1623亿,实现利润73亿元,所有的权益达1608亿元。从两年多各地试点情况看,小额贷款公司在“支农支小”方面的作用正在显现,贷款利率介于民间借贷与金融机构贷款之间,基本可以覆盖其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贷款不良率较低,初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孙凌燕等,2010)。但是,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诸如法律主体地位模糊、后续资金来源和市场定位问题等等,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的组织可持续性开始受到质疑。小额贷款公司是否真的处于发展困境?如何保证其商业可持续?本文尝试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的梳理,并试图从山东省苍山县荣庆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经营分析中得出一定启示。

二、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的观点综述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市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只贷不存的信贷机构;二是吸收一定范围存款的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三是可以吸收存款、发放小额贷款的农村合作机构或其他银行业机构。因此,从市场层次上看,小额贷款公司明显处于初级阶段,如何促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李梅等(2009)认为,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大致存在着法律地位性质不清、监管主体不明、人员素质较低、拨备补偿机制缺失、资本管制过严及后续资金短缺、征信渠道不畅等等九类问题。有学者将小额贷款公司现状归结为经营管理困境、风险控制问题和可持续盈利问题,认为是制度设计的矛盾和人力资源的短缺,导致主体身份的法律适用性不足、监管责任不明、后续资金匮乏以及利润空间狭小等问题(钱水土等,2009)。同时,制度中贷款投向“三农”比例等设计也与我国城镇化进程相矛盾,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定位偏离(刘一鸣,2009)。

面临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困境,业界、政策部门与学术领域提出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其发展前景。首先是基于国际上考察小额信贷机构组织可持续、操作可持续和财务可持续的经验,认为实现主体商业化、业务金融化、经营规范化是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李梅,2009)。其次,对于机构类型未来的设计,主要包括私人银行(卜燕华,2009),专营贷款批发零售业务的专业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或社区民营银行(刘一鸣,钱水土,夏良圣,蔡晶晶等,2009)4种模式。第三,对于批发资金来源或小额贷款公司的后续资金安排,有的认为应当是从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渠道,有的认为应来自农业发展银行(吴晓灵,2010)或国家开发银行(汤敏,2010)。另外,在实务与政策方面,青岛市等地方政府已针对以上的部分问题出台了放宽资本与贷款限额限制等政策,国家相关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未来前景也提出了可有条件转制为村镇银行的政策安排,不少“投资者正是冲着这种前景投入到小额贷款中去的”(汤敏,2010)。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应对农村金融市场短缺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种方式,基本与其所处的宏观调控背景相关。但是,无论是在政策趋紧或者趋松,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非金融公司应当以政策层设立它的初衷长期存在,因此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其商业可持续问题。下面将借助于山东省苍山县荣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其发展方向问题。

三、荣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历程s经营困境

(一)荣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成立

山东省苍山县是临沂市的农业县。该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其蔬菜种植业进一步快速发展,1991年蔬菜产量达40万吨,被称为“山东南菜园”。至2009年,苍山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总产量350万吨,较19年前翻了三番之多,总产值达到49.1亿元。据统计测算,苍山县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自蔬菜。

在苍山县大的蔬菜产业体系内,向城镇是其主要的蔬菜生产批发基地之一。坐落于该蔬菜集散地的荣庆通达驾驶培训中心由山东荣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于2005年兴建,山东荣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物流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公司。

长期以来,荣庆通达驾驶培训中心、荣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蔬菜批发市场经营业户、运输业户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培训中心为运输户做驾驶培训,并依托母公司财力为他们提供分期付款的运输车辆,母公司为蔬菜的运输提供冷链物流等配套服务。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荣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现了两个经营中的风险苗头:一是客户源趋于减少。蔬菜经营与运输户因银行减少了贷款发放,或者放弃摊位,或者压缩了运输量,因此业务规模呈萎缩趋势,2008年较2007年锐减30%。二是运输业户欠款增加。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运输业户从培训中心借入了大量的车辆,按期与其结算还款。而随着蔬菜供货商的减少和资金等原因,运输业户经营出现困境,涉及几百万元以上的借款不能按期偿还。另外,不单是运输业户,其他蔬菜批发商对荣庆公司的赊欠款也越来越多,荣庆公司经营与资金周转开始出现问题。

虽然资金实力雄厚,但荣庆系列公司清醒地意识到,如果对此现象置之不理,不出半年,其主营业务收入将比往年减少30%以上。而如果催讨欠款,虽然凭合同可以追缴回来,但客户关系也将因此损失,并因为蔬菜市场的集中度高,其负面影响会快速蔓延到市场的其他客户,公司未来的收益将直接失去稳定的基础。恰在此时,政府金融办牵头有条件的公司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在持续经营的动机下,荣庆小额贷款公司终于从酝酿走向前台。经与其他股东商议,2009年1月8日,荣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其子公司“山东荣庆通达驾驶培训有限公司”为发起人,组织成立了苍山县荣庆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荣庆通达驾驶培训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占股权份额20%另外两家法人股东和6名自然人出资4000万元(见图1)。

(二)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特色与运转情况

2009年1月份,荣庆小额贷款公司进入实质运行阶段。通过筛选与沟通,公司把一些在母公司期限较短的批发经营业户的借款转换为贷款借据,同时将即将到期出清的车辆借款

转为借款。荣庆公司除将原先的部分借贷关系转到小额贷款公司之外,将剩余的资本金投向了蔬菜批发和运输市场,依托当地丰富的蔬菜营销网络开展起贷款业务。荣庆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运作,盘活了部分沉淀性资产,取得了一定的经营绩效。截至2010年3月末,荣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5611万元,对107户从事蔬菜经营的客户累计发放贷款9276,2万元;对69户从事蔬菜运输的客户累计发放贷款2499万元。

成立初期,荣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开展比较顺利,不到几个月资本金就全部放完。于是荣庆小额贷款公司决定开始增加资金,至2010年,该公司注册资本追加至1亿元。但是资金仍然不足,根本不能满足民间巨大的市场融资需求,出现有客户而无投入资本的尴尬局面。由于增资扩股受到限制,公司打算从银行融入贷款,但也受到政策和银行机构的制约。首先25%的借入贷款限制,制约了其规模的扩大;其次在与银行谈判的过程中,银行提出的贷款条件也相对苛刻,贷款不能享受利率优惠,存款不能享受同业存放利率(同业存放利率高于单位活期存款利率),因而谈判与合作未能成功。

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前景并不是十分乐观。政府部门在动员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时曾许诺税收优惠,在经过一个年度的运营和利润核算后,荣庆小额贷款公司则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税务部门照常对其按照一般工商企业25%税率所得税及5%的营业税征税,税后利润和股东分红所剩无几。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按照全年90%的使用率计算,若放款利率18‰,全年的利息收入为1944万元。扣去25%的所得税,5.56%营业税及附加(按收入比例算),合计约30%,为583万元。按照有关规定,坏账准备金要达到年终金额的1%,即90万元(进入成本,扣除所得税,实际为67.5万元)。合计650万元。税后利润为1294万元。而股东要求分红1分,为1200万元。如此,公司的营业费用、人员工资等便无从开支,公司基本无利可图。

为了缓解经营压力,荣庆小额贷款公司可选择的方式只有提高利息,但这却面临着一定风险。从调查情况看,荣庆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的利率全部是同期限基准贷款利率的3.5至4倍,已经达到了政策允许的高限。荣庆小额贷款陷入一个困境:继续提高利率面临政策和法律风险,而不提利率则股东对公司有盈利要求。从荣庆小额贷款公司对贷款成本的测算看,将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定在20%左右,实际的资金回报率约为8%,这样才能勉强维持各项业务支出,并为公司业务发展逐步积累实力。据了解,目前部分小额贷款的利率已达月息4到5分(40-50‰)。但荣庆小额贷款公司却不愿冒这种政策风险。

公司试图通过转制为村镇银行摆脱困境,但随着监管等部门关于小额贷款转为村镇银行条件政策的具体出台,公司发现门槛过高,当地商业银行也没有参与积极性。而且即使多年以后具备了条件,他们也没有控股权和决策权,种种政策限制与最初的愿景偏离过大,使股东对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动摇。

四、小额贷款公司困境的形成因素

荣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形成的经营困境,限制因素在成立之初即存在,只是随着规模的扩大逐渐显现出来。形成因素主要有自身设计缺陷和配套政策不完善,而且这两者也相互影响和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经营限制越来越大。

(一)政策性约束因素

1、资本的限制。资本的限制是造成小额贷款公司无法扩大规模,经营进入困境的首要原因。按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和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而且小额贷款公司杠杆比率不超过50%。从调查情况看,荣庆小额贷款公司的初始注册资本金为5000万元,后来增加到1亿元,全部来自股东投入,目前尚无社会捐赠资金和银行融入资金。在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主要靠内部的积累。而从其经营状况可知,其利润在扣除股东分红和各项支出后所剩无几,资金积累也就无从说起。

2、其他政策限制。有关部门在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时,为了防范风险,对其经营设定了一些限制。除了上述所提到的资本限制外,还有经营地域和集中度等限制。荣庆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在当地经营,无法跨区域寻找客户,这样就妨碍了客户优选的过程。另有规定70%的资金应该发放给贷款余额不超过50万元的小额借款人,其余30%的单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因此,荣庆小额贷款公司的每笔贷款额比较少,如上面所述107户借款总额为9272.6万元,平均每户贷款额不到90万元。每笔贷款数额较小,成本相对较大;而利率水平不能超过基准利率的四倍,因此不能以灵活的利率来增加盈利能力。

3、相关政策的不配套。从法律层面看,小额贷款公司并不属于金融机构,而是经营特殊商品的股份制企业,因此,不恰当的法律地位阻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在鼓励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时,政府许诺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比如税收优惠等,但事后并没有兑现,造成税负较重。另外,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缺乏明确的规划,目前是只有指导性原则,没有细则指导,对其缺乏细致的指导和监管。

(二)自身经营方面的限制

1、标的短期盈利性。荣庆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股东都没有专业的金融从业经验,当初成立的目的主要是想把原先的一些借贷关系转换为贷款,进而顺利收取一些利息;另一诱惑就是转制为村镇银行,其短期的盈利色彩比较浓厚,缺少明确长期规划。而且,股东要求的回报率对公司经营压力过大。公司一年预计净利润约为1294万元,但股东分红却高达1200万元,使得公司只能保持简单的重复经营。

2、自身经营的不规范。目前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法人治理结构上不是很健全,大股东担任总经理职务,没有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高度统一造成个人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大。如荣庆小额贷款公司的总经理同时也是大股东的董事长。受制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资质,小额贷款公司在信贷业务的审核上以及业务流程上存在不专业的成分。

3、风险控制难度较大。荣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人和贷款客户都是蔬菜经营和运输企业,虽然这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但是关联性风险也大大增加。由于蔬菜等行业受天气和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经营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潜藏了较大的风险。一旦遇到整体性冲击,整个行业都会出现问题,贷款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三)各因素限制作用的相互强化

政策因素主要着眼于控制风险,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一系列的限制;而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其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二者之间就存在冲突。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造成盈利能力的不足,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就会陷入困境,而有些公司则会冒政策性风险提高利率上限,而这又使得有关部门对其发展表示忧虑,限制性政策不敢放松,从而造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五、小额贷款公司困境求解

(一)破解困境的必要因素

1、政策支持。既然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就要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将其作为非正规金

融市场制度的一项有益补充。从理论上看,小额贷款公司虽然是非金融企业,但它毕竟经营一定的金融业务,理应享有不完全性质的金融制度优惠,否则就背离了市场原则。因此,建议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将小额贷款公司视同金融企业。针对其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执行与地方性金融机构同等的税率及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

2、合理定位。从早期的试点到当前的政策大力推进,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三农”和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应该准确定位,切忌盲目上规模和试图迅速转制银行,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以稳健的发展观实现算我良性积累和发展。

(二)困境的或有解选择

面临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困境,在坚持政策支持和合理定位的原则下,突破困境的或有解有以下几种,但并不是通用解,每个小额贷款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寻求突破。

1、村镇银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大规模转制为村镇银行上不具备可行性,但是可以进行分步骤的试点。首先,选取一些经营时间较长、经营规范并且盈利较高的小额贷款公司,允许其吸收部分存款,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限制:一是规模限制在资本金的一定比例,二是针对特定的机构或者单位吸收存款。然后,根据试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状况,逐步放松其存款方面的限制,从而转变为真正村镇银行,享有正规金融机构应有的待遇。

2、开展投资咨询等业务。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贷款,业务收入主要靠利息收入。为提高盈利能力,小额贷款公司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投资咨询业务,在提供贷款的同时,可以利用其资金与信息优势,帮助客户选择优质项目,提供一定的信息咨询。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允许其逐步开展保险、票据贴现、资产转让、委托贷款等低风险业务,以增加公司的赢利空间。

第9篇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

自2008年5月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业务不断扩展,截至2013年7月底,山东省已核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已达340家,县区覆盖率达到89%,注册资本381.5亿元。

一、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

(一)小贷公司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近年来,山东省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大量民间资本通过注资小额贷款公司,实现了投资向“准金融”行业的迈进。截至2013年7月末,山东民营企业向小贷公司投资332亿元,占全省小贷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87.1%。与此同时,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这一“桥梁”,民间资本绝大多数又以贷款的形式流入民营经济实体中。截至7月末,全省正常经营的335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5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贷款余额4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

(二)六成以上被调查的小贷公司有从银行融资经历,融资成本与普通企业相当

调查显示,截至6月末,100家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为115.5亿元,而贷款余额达159亿元,贷款余额/实收资本的比率高达138.3%,反映出小贷公司的贷款市场需求较大,资金运用十分充足。为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今年以来有61家小贷公司有从银行融资的经历,其中95%的小贷公司融资综

合成本和利率均在5-10%之间,利率水平与一般企业相当。从融资来源看,政策性银行占比最高为48.4%。在回答“若向银行融入资金占比低于本地监管规定限额”的最主要原因时,51.2%的小贷公司选择“银行意愿低,出于种种考虑不愿向小贷公司融资”。据调查,目前银行业机构对小贷公司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存有较大的异议,融资合作非常谨慎,而且附加条件多。

(三)贷款重点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

小额贷款公司立足县域,贴近基层,主要定位于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支农支小效果明显。调查显示,100家小贷公司中农户贷款占比超过40%的有54家,比重在20-40%的有18家;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超过40%的有51家、占20-40%的有32家。与此同时,97%的小贷公司未发放过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投资平台等国家宏观调控的行业。总体来看,小贷公司贷款手续简便,放贷效率较高,有效支持了农户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贷款期限短、利率高、担保多

调查显示,100家小贷公司6月末贷款余额159亿元,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为158.2亿元,占比高达99.5%,其中6个月以内的贷款占比达62.2%,以短期为主的贷款结构适应“三农”和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尽管放款期限短,但执行的利率却普遍较高,100家小贷公司中,贷款利率分布在10-15%和15-20%区间内的分别占38%和45%,利率在20-25%的有13家,利率低于10%的仅有4家。对于高利率,小贷公司普遍认为贷款利率高于基准的原因是“期限短,利率总额度有限,企业可以承受”。从贷款方式看,贷款方式主要集中在保证贷款,截至6月末,百家小贷公司保证贷款余额130.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2%。

(五)小贷公司风险控制能力逐步加强,贷款质量较高

调查显示,截至8月末,100家小贷公司有33家小贷公司有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余额1.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比全省贷款不良率低0.5个百分点;提取的风险拨备金为3.7亿元,平均风险拨备率达200.8%。调查的小贷公司对未来的经营信心十足,有86%的小贷公司认为不良贷款余额基本稳定,有5%和4%的小贷公司认为不良贷款会轻微下降和显著下降。

二、应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小贷公司风险拨备金计提不足

调查显示,100家小贷公司中,共有7家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拨备率(风险拨备金/不良贷款)低于100%,其中有4家风险拨备率低于50%,2家风险拨备率处于50%-90%。最低的一家小贷公司风险拨备率仅为25%,截至6月末,该公司不良贷款余额达900万元,而风险拨备金仅有225万元,远不能覆盖风险暴露,显示公司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还未走出低谷,部分中小微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等问题,这种风险可能会传导到小额信贷机构,如果风险计提不足,则会加大运营风险,这一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二)融资渠道较窄制约小贷公司发展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小贷公司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仅限于从银行融资,而且根据规定,小贷公司从金融机构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受较低的融资上限、银行放款意愿、融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小贷公司后续发展资金不足,制约其发展壮大。调查显示,31%的小贷公司认为“融资受到限制导致流动性风险”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同时,银行放款意愿不强。据调查,尽管多数银行对辖内小贷公司进行了授信,但对其融资仍持谨慎态势,积极性不高,附加条件多,贷款利率较高,审批效率较低。如银行要求小贷公司提供近3年的经营及财务情况,而山东小贷公司起步较晚,一般成立于2009年以后,难以达到融资门槛。而且银行融资无论是利率执行、准入门槛抑或是审批程序,都与一般企业无异,更无法象从银行间市场上拆借资金,加大了小贷公司融资难度和成本。

(三)小贷公司综合税负较高

目前山东小额贷款公司是由省金融办批准、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法人,但实质经营贷款等金融业务,在业务管理、会计制度、风险防范等方面具有金融机构的特点,但没有银监会颁发的金融许可证,身份上不属于金融机构,只能适用《公司法》,而不适于《商业银行法》,在同业拆借、税收优惠等方面不能享受与金融机构相同的待遇。如在税收征收方面,是按照一般工商企业来征税,包括25%的所得税、5.6%的营业税及附加、0.05‰的合同印花税,而且银行是按照利差来征税,而小额贷款公司却要按照所有的利息收入纳税,总体税负超过30%,导致经营成本过高。

(四)小贷公司法律地位不清晰,不能享受国家对农村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的优惠政策

在高税负的同时,小贷公司的支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也不能象一般金融机构那样获得专项财政补贴。如2009年3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实行新型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规定,经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凡达到监管要求并实现上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目前对小额贷款公司是否享受国家给予金融业的支农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均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而目前国家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执行3%的营业税税率,但县域小额贷款公司仍执行5%的营业税,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五)缺少征信系统支撑,信用和操作风险难控

目前绝大多数小贷公司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无法对借款人进行全面准确的信用综合评估,进而带来较高的信贷风险。尽管今年8月总行批准山东省31家小贷公司试点加入征信系统,但数量不足目前正常经营小贷公司的十分之一,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小贷公司无法办理结算业务,对客户的现金流以及资金流向不能了解和掌握;也无法像其他银行一样对客户进行系统的信用评级,对贷款客户的评审没有一套系统的办法,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

(六)小贷公司前景不明,缺乏长期发展规划

根据规定,管理规范、经营良好且满足一定的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改制设立村镇银行,从而为民营资本进军金融领域开辟了一条便捷的渠道。从实际情况看,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及股东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最终目的,是改制为村镇银行。但是,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积极性有所减弱。主要是改制成村镇银行后大股东将丧失控股权,而且还要缴纳存款准备金、支出存款利息、受到存贷比等指标的限制,其盈利能力并不会获得明显提升,这大大打击了主发起人的积极性。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小贷公司的定位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扎根县域、服务基层,就像大银行的“触角”一样延伸至基层,支持“三农”和小企业效果明显,在现有金融体系中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建议在国家层面上明确将小额贷款公司定位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小额贷款公司作为金融业中的重要组成行业加以培育、推动和发展,逐步发展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基层地区的贷款零售商和金融服务终端。

(二)建议全国尽快出台一个规范性的文件

目前,国家层面只有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试点,明确一个主管部门(金融办或相关机构)负责试点工作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从全国情况看,各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意见》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试点政策,特别是在准入门槛和监督管理方面,差别较大。从山东省情况看,试点工作都是严格按照《意见》的有关要求进行的,仅在准入门槛方面,做了适当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类似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规范性文件,在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等关键环节及其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等重要方面,统一相关政策,提出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运作,适当时机正式将小额贷款公司审核审批列为行政许可事项。同时,明确国家层面小额贷款公司的主管部门。

(三)拓宽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

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间的资金拆借制度、探索通过合法的金融交易平台开展股权、债权融资和信贷资产质押融资,以及特别许可小额贷款公司联合发债或发行集合票据等。建议监管部门对信誉好、风险防控能力强、股东有实力的小贷公司实行一企一策,允许拓宽融资渠道,放宽融资比例,放大融资倍数,并允许向股东定向借款。

(四)尽快明确小贷公司发展方向

对经营情况好、管理规范的小额贷款公司,只要小额贷款公司有积极性,且有银行愿意合作的,积极支持其改制为村镇银行。对尚不满足改制条件的,要积极推动其发展壮大,在国家层面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出台抵押登记、征信管理、会计制度等相关配套政策。例如,工商、国土、房管等部门在小额贷款公司办理动产、不动产抵押方面,视同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待;工商部门在主管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行业年审方面出台配套政策;继首批试点小贷公司加入征信系统之后,人民银行扩大接入的覆盖面,逐步将小贷公司全部纳入征信系统,同时明确人民银行对小贷公司的信贷投向、利率监测管理等职责,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情况纳入信贷统计范围,增设利息收入、不良贷款金额及行业分布等指标;财政部门出台小额贷款公司会计制度,统一会计科目和核算内容。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财政部门适时出台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有关政策。

一是对服务三农和小企业贡献突出、考评优秀的小额贷款公司,其缴纳的所得税各级分成部分和营业税在一定时期内由同级财政按一定比例予以返还。

二是参照中央财政《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由财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按其上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

三是对开展涉农贷款业务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参照财政部《关于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工作的通知》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张巧丽.我国小贷贷款公司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14期.

第10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农村银行类机构;面板数据;综合经营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2-0048-04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从已有的发展经验看,发达国家均普遍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农村金融业务经营趋向综合化,经营管理趋向专业化。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区域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农村经济结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农”,产业结构已实现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转移,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代农村经济需要的是全程式、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而现行农村银行类机构功能单调,局限于单一的存贷款服务,难以充分满足“三农”的多元化需求。

本文的农村银行类机构特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等;选择长三角地区作为本文研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选定地区;通过93家农村银行类机构发放问卷486份并全部收回,搜集93家法人农村银行类机构2001―2007年的财务数据合计651个,其中可供模型使用的有效数据584个。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及金融服务需求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金融结构仍然存在缺陷,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银行类机构的主体

长江三角洲作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看,长江三角洲地区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较高,对金融服务的规模、结构、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农村产业结构已基本实现了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转移。农林牧渔业在整个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较小,且呈下降趋势,农村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初步改变了农村金融功能混淆、利益冲突、机构单一的局面(详见表1)。

表12007年长三角地区农村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构成单位:个、亿元

注: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正处于筹建期,预计资产规模不低于1亿元;浙江省村镇银行正处于筹建期,资产规模尚未统计。

然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金融结构依然存在着不少缺陷,如:缺乏为农村经济金融进行广泛服务的保险、担保、信托、租赁、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仍然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形式;市场垄断程度高,竞争不充分,活力不强等。据统计,长江三角洲地区共有农村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共172家,资产规模1227.94亿元。分机构类别看,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银行类机构的主体,占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总数的59.3%,农村合作银行的占比是24.42%,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占比则分别是5.81%、1.74%和8.72%。从资产规模来看,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呈现三分天下的态势,分别占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资产规模的35.50%、33.30%和31.19%。

(二)贷款依然是农村地区客户的主要需求,但其对中间业务的需求不容忽视,绝大多数农村银行类机构认同综合经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93家农村银行类机构486位客户问卷调查显示,仅有极少数客户(3.3%)从事传统农业(种、养殖业),现阶段客户的主要需求仍然是贷款(占比47.1%),但其对理财、结算等中间业务有需求的客户超过了15%。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客户认为,农村银行类机构提供证券、保险、信托、金融衍生等产品很有必要,并会首选农村银行类机构办理相关业务。

农村银行类机构拓展业务范围不仅能带来新的利润来源,也可以为改善产品结构、实现资产多元化、增加金融服务种类、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创造条件。调查显示,88.17%的农村银行类机构认为“综合经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有13.98%的机构表示“有迫切的需求”。对于综合经营的方式,62.37%的农村银行类机构表示“将与保险或证券公司进行战略合作”,20.43%的机构表示“将自身打造成金融控股公司”,还有16.13%的机构表示“将在法律障碍破除后,直接从事证券或保险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有45.16%的农村银行类机构认为,实现综合经营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会加大。另一方面,对农村银行类机构而言,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稀少(85%)和业务操作系统等开发成本高、难度大(77.4%),是当前拓展业务范围的主要障碍;中间业务(93.6%)和小额信贷业务(63.4%)是农村银行类机构拓展业务的主要需求。其中,对于开展中间业务,农村银行类机构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理财业务(92.5%)、网上银行业务(76.3%)、开展基金托管和代销基金业务(58.1%)。

三、长三角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赢利可持续性的模型分析

农村银行类机构的综合化经营既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主体的金融诉求,也是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此次问卷调查显示,86.02%的长三角农村银行类机构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存贷款利差将逐步缩小。由此,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测算利差变动和中间业务收入对农村银行类机构净利润的影响,完全可以印证这样的判断: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农村银行类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寻找新的方向。

(一)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的构建及说明

1.变量选取。选取净利润(profit)作为因变量,实际利差①(rate)和手续费收入占比(fee)作为自变量。其中,实际利差=(利息收入/贷款余额―利息支出/存款余额)×100;手续费收入占比=(手续费收入/总收入)×100,用来衡量机构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

2.数据说明。本文采用2001―2007年93家机构(上海1家,江苏38家,浙江54家)的年度数据, 合计为具有651个数据的面板数据集合。

3.方程设定。采用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减少异方差的影响,对每个变量取对数(lprofit为净利润的对数值、lrate为实际利差的对数值、lfee为手续费收入占比的对数值),不计算原始值为负数的变量,实际可用数据共584个。回归系数反映了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弹性关系,即自变量每变动1%,因变量响应变动的百分比。方程式为:

ln(profit) =i+ 1ln(rate)+ 2ln(fee)+it,

i = 1, 2, …, N;t = 1, 2, …, T

4.计算方法。分别采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两种计算方法估计模型系数,结果互为对照,并通过Hausman检验来确定哪个结果更优,计算软件为Stata8.0。

(二)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

1.长三角地区

(1)样本描述性统计:此样本中包含93家机构(上海1家,江苏38家,浙江54家),每家机构有7年的资料,因此对于每一个变量共有651个数据,模型有效数据584个(详见下表)。

(2)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

1)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Random-effects GLS regression Number of obs =584

Number of groups =92R-sq:within=0.4663

Random effects u_i~GaussianWald chi2(2)=383.06

corr(u_i, X)= 0 (assumed)Prob > chi2=0.0000

2)固定效应模型结果

Fixed-effects(within) regressionNumber of obs=584

Number of groups=92R-sq: within=0.4765

F(2,490)=223.04 corr(u_i,Xb)=-0.298Prob>F=0.0000

2.江苏地区

(1)样本描述性统计:此样本中包含38家机构,每家机构有7年的资料,因此对于每一个变量共有266个数据,模型有效数据248个(详见下表)。

(2)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

1)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Random-effects GLS regressionNumber of obs=248

Number of groups=38 R-sq:within=0.4666

Random effects u_i~GaussianWald chi2(2)=167.36

corr(u_i, X)=0(assumed) Prob>chi2=0.0000

2)固定效应模型结果

Fixed-effects (within) regression Number of obs=248

Number of groups=38R-sq:within=0.4843

F(2,208)=97.66 corr(u_i,Xb)=-0.2252Prob>F=0.0000

3.浙江地区

(1)样本描述性统计:此样本中包含54家机构,每家机构有7年的资料,因此对于每一个变量共有378个数据,模型有效数据336个(详见下表)。

(2)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

1)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Random-effects GLS regressionNumber of obs=336

Number of groups=54R-sq:within=0.4685

Random effects u_i~GaussianWald chi2(2)=233.18

corr(u_i, X)=0(assumed) Prob>chi2=0.0000

2)固定效应模型结果

Fixed-effects (within) regression Number of obs=336

Number of groups=54R-sq:within=0.4714

F(2,280)=124.86 corr(u_i,Xb)=-0.2054Prob>F=0.0000

(三)回归结果检验和分析

1.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实际利差的均值为5.03%,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只有0.5%。其中,江苏辖内机构实际利差的均值为4.43%,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0.55%;浙江辖内机构的实际利差的均值为5.45%,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0.48%。这说明:目前长三角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实际利差比名义利差平均高出1.7个百分点,机构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

2.计量模型的整体表现较好,无论是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还是各个自变量均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模拟结果相当稳健。同时,分别针对长三角、江苏、浙江三地的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参数估计方差的差是一个非正定矩阵,因此sqrt(diag(V_b_V_B))一项均为缺失值,由此可认为三个随机效应模型的基本假设均无法得到满足,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实际利差对净利润的弹性为3.66,中间业务水平对净利润的弹性为0.46,即实际利差对净利润的弹性为3.66,中间业务水平对净利润的弹性为0.46。模型的结果和前面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是一致的,即自2001年以来,实际利差每下降1%,净利润会下降3.66%;而中间业务规模每下降1%,净利润只下降0.46%,从这个结果看,中间业务目前对农村银行类机构利润的贡献度还相当小。

3.利差变动的远期影响:从前期对93家农村银行类机构的调查显示,有86.02%的机构认为在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利差将逐渐缩小。因此,运用模型结果对实际利差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做定量估计(详见表2)。

表2苏浙两省农村银行类机构实际利差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实际利差在现有基础上下降4个百分点达到1%左右,那么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净利润要下降200%以上,也就是只有目前水平的28%左右。江苏地区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利润对利差的变动更为敏感,是因为当前江苏辖内农村银行类机构的实际利差平均较浙江辖内低,因此,实际利差变动一个绝对量时其相对量的变动更大。

四、农村银行类机构综合经营的路径分析和前景规划

(一)短期规划:中间业务是综合经营的基础和起点

首先,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后,《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也已正式出台,这对农村银行类机构发展中间业务给予了政策支持。其次,农村银行类机构开发的中间业务,关键是要适应农村、农民、农业经济的特点,要注意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工作,不断开发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中间业务品种。再次,农村银行类机构要未雨绸缪,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营销宣传,要在利差没有降下来之前,提前准备、积蓄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中间业务,提高整个社会的认识,刺激社会需求,进而带动中间业务发展,争取主动。

(二)中长期规划:走综合经营之路是可行选择

首先,金融创新是农村银行类机构走综合经营之路的主要途径。而金融业的综合经营一般是通过业务经营形式的融合、组织体制创新这样的方式,在法律界定的空白点上进行突破。如银行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过程,就是金融机构为了规避美国联邦法律限制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和地域限制而采取的组织创新过程。农村银行类机构应大胆借鉴这一经验,积极探索政策法规没有禁止的开展。比如产品融合、战略合作和股权投资等,同时还可以凭借实际效果的取得,以争取进一步的政策支持,从而实现对法律与政策的逐步突破。

其次,组建战略联盟是农村银行类机构走综合经营之路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统一产品和技术网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造战略联盟实现综合经营,在国外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与金融控股公司和全能银行模式相比,组建战略联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现实可行性,不仅受法律限制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也有利于银行在实现资源互补的同时,更专注于金融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从2000年开始发展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银保合作业务证明,农村银行类机构完全可以通过银证联盟、银保联盟以及与外资金融机构联盟的形式,从低层次联盟着手,由低至高,逐级推进,最终实现综合经营。

再次,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将会是农村银行类机构实现综合经营的长远选择。在打造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农村银行类机构要实现进一步的综合经营,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全面修改相关法律限制,发展成综合性银行;二是允许金融机构投资新公司,从事其他金融业务;三是允许跨行业金融机构共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优势,但从微观层面来看,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规避管制,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可以获得协同效应、分散金融风险优势;从宏观层面来看,金融控股公司更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通过“防火墙”制度的有效隔离,防范金融业的系统风险。因此,部分有条件的农村银行类机构,可以率先向金融控股公司方向发展,成为此类机构今后发展的龙头和样板。

参考文献:

[1]蒋定之.继续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J].中国金融,2007,(20).

第11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模式;阿里巴巴;资金来源;SWOT分析

一、阿里金融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互联网小额贷款系统更是广受公众追捧,企业和个人在享受互联网小额贷款系统带来的方便与利润的同时,也必须给予其缺陷和风险一定的重视,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经济环境中能让企业经久不衰。阿里小额贷款业务是阿里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首先是数据累积时期(2002年至2007年)。早在2002年前后,阿里巴巴就开始通过淘宝、“诚信通”服务来积累其客户数据,为接下来推出的小额贷款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诚信通”业务主要针对它的会员的国内贸易。阿里巴巴雇佣第三方机构对注册会员进行评估并把会员在阿里巴巴上的交易诚信急剧公示,用以帮助会员取得采购方的信任,同时阿里也利用淘宝获取数据,这使得阿里巴巴掌握了海量数据。

其次是经验累积时期(2007年至2010年)。2007年阿里先后与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合作推出“e贷通”“易融通”等金融产品,为中小电商企业服务。阿里巴巴作为银行的销售渠道和信息提供者,不仅帮助银行进行了信用风险评估,还累积了一部分潜在的借贷者。2008年又推出了网商融资的平台,汇集了来自国内外著名风投机构的风险投资人,在贷款领域有了初步的尝试。

2010年至今则是阿里金融的独立发展时期。从2010年开始,阿里巴巴就尝试自己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并且在2011年正式与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中断合作,开始自己的独立发展时期。阿里小贷正式成立后就开始向部分城市的电商企业发放贷款,并且不断地进行资产证券化项目,以扩充贷款额度。

阿里金融的小额贷款业务正在日趋成熟。截止2014年末,阿里小贷发放的贷款已突破2000亿,其服务的小微企业为数量达到80万。

阿里巴巴作为互联网金融业的领头雁,利用SWOT分析来研究阿里金融的小额贷款系统的优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非常的意义。本文通过严密的分析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对策:拓宽营运资金来源渠道、弥补风险控制漏洞、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二、阿里金融的SWOT分析

(一)阿里金融的优势(strengths)

1.创新小微贷款模式

阿里金融拥有阿里巴巴巨大的交易数据库和强大的云计算能力,融合了淘宝网、支付宝和阿里巴巴B2B等媒体终端的全部数据资源,系统性的分析整理了每个小微企业的产品质量、经营范围、经营业绩等数以万计的评价指标,作为分析企业信用级别、偿债能力的数据基础,大幅度的降低了阿里金融的贷款风险。资金需求者只需要登录阿里金融的网页填写贷款申请,向网页平台提供贷款申请表和企业相关的证明文件,通过审核后就可以筹到资金。这种网络金融贷款的途径大大缩短了贷款周期,降低了借贷双方的资金流动成本。

2.营销方式精简准确

在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中,贷款成本较高,业务开展被动,只有在企业出现资金贷款需求时才会去寻找合适的银行进行贷款申请,银行出于被动地位,在无形之中丧失了很多的贷款融资机会。阿里金融的不同就在于,他可以运用自身的技术和数据随时洞察企业的资金需求信息,掌握了主动性,只要觉察出企业经营动态和经营状况出现问题就会有业务人员主动联系该企业,开展定向营销,这种模式使得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企业逆向选择的情况大幅度减少。同时这种营销方式也不再需要大量的广告费用和市场拓展费用,免去了资金在这一方面的浪费,在对小微企业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时,更是能够增加精准度,使数据更加真实可信。

3.风险控制手段丰富

贷款以后的跟踪管理工作对于小额贷款回收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贷款企业的金银框框和资金使用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良好的把握,才能及时发现该企业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快开展补救措施或及时回收贷款,阿里的风险应对措施及其完备,能很好的控制贷款回收的风险在较低的范围内。阿里对贷款企业的监控是全天候全视角的,客户的销量变化、差评的提高或是在线时间减少都能在阿里的系统内暴露无遗,类似于贷款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企业等可能会影响贷款偿还风险的任何信息都能被及时的捕捉到。

(二)阿里金融的劣势(weaknesses)

1.小贷身份地位不明

我国小额信贷仍然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很多东西都还没有成熟,国家也没有明确的对其角色进行定位,更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来界定其法律地位。目前的小额贷款公司其经营的业务虽然与银行相似,但却没有相应的金融许可证来支撑它的地位,无法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其合法性和发展前景虽然有着一定的认可,但法律地位并没有被确认,身份地位尚不明确。阿里小贷公司作为一个金融公司却没有明确的金融机构的地位,没有办法用银行同业问拆借利率向银行去借款,也无法在缴税之前提取相应的风险准备金,无法享受金融机构的福利,处境非常尴尬。

2.资本规模限制资金来源

借贷资金的利息是小额贷款公司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只有当小额贷款公司拥有了足量的可流通的借贷资金,才能够不断地有资本利息收入,由此可知,小额贷款企业得以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就是充足的可借贷资金。但是在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是非常狭隘的,只能是股东所缴纳的资本金才能作为可借贷资金。这一点迫使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办法用较低成本来获得社会闲散资金,缩小了融资渠道和范围,直接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办法持续经营,

即使小额贷款公司被允许从一家或者两家银行贷款,其资金紧张的局面依旧不能被改变许多潜在客户无法承受资金规模,降低了企业利润,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扩大规模和发展业务的能力。

3.转型阻力较大

在相关文件中提到,只有在小额贷款公司愿意,并且其占有最多股份的股东是银行业的金融机构的条件下,小额贷款公司才可以申请转变成村镇银行或者是贷款公司,这一转换条件严苛,能满足这要求的小额贷款公司屈指可数,想要转型,小额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困难要克服。与此同时《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中的要求更为严苛,他要求投资人只能是境内的商业银行或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阿里小贷在面对这种种的条件限制,想要转型尚有许多困难与挑战。

(三)阿里金融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1.电子商务欣欣向荣

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增势迅速,近年来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增长率,从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至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选择依靠阿里巴巴这个平台来进行自身业务的拓展。阿里巴巴的会员数量每年都保持一个稳步增长的状态,2011年的年底更是突破5000万大关卡。在传统经销商和制造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采购和销售的同时,更大的市场――众多零售商户和个体户不约而同的加入电商行业,现淘宝天猫上的商家数量众多,他们全都可能成为阿里小额贷款业务的服务对象,因此,其潜在客户群体的庞大我们可以充分想象了。

2.小微企业贷款问题严峻

另一个方面是目前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非常严重,而根据二八定律可知,这一部分看似渺小的小微企业其带来的利润空间其实是巨大的,但是目前的发展现状说明,传统的贷款业务并没有利用这一部分资源,甚至是把它们拒之门外的。小微企业想要贷款,但是渠道非常受限,除了银行的贷款业务,自身的存款或是来自亲戚朋友的民间贷款,基本没什么别的渠道,而银行对这些规模小、财务状况不稳定、抵抗风险能力差的小微企业基本上是不支持向他们贷款的,因此小微企业正在寻找一条能够获得充分资金借款的出路,类似于阿里小额贷款业务这种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正好与小微企业的需求相契合。

(四)阿里金融面临的威胁(threats)

1.商业银行踏人电商领域,与阿里传统业务进行竞争

商业银行的趋利性使得其不甘坐以待毙,电商领域的高利润与高发展吸引了他们也涉足电商领域。由于电商领域的进入门槛比较低,金融大亨商业银行想要侵入这一块领域是轻而易举的,例如建设银行推出了“善融商城”,交通银行推出了“交博汇”,中国银行推出了“云购物”工商银行推出了“融e购”等等。

2.其他电商加快发展第三方支付与小微贷款

电商领域的巨大利润吸引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的进入,更有其他众多电商企业,例如京东商城、唯品会、苏宁易购等等,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开始重视小额贷款市场。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电商企业推出的小额贷款业务的门槛都不高,只要小微企业提供相应的资料如身份证明和信用记录,最迅速的一天就能够获得信用贷款。可见,其他电商企业对第三方支付和小微企业贷款的逐渐重视对阿里金融的威胁是巨大的。

3.风险性与网络效应结合扩大风险

金融行业的风险与收益的正相关性是众所周知的,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把互联网的网络效应与金融的风险性相结合,更大程度和范围的扩大了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引起社会动荡,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总结与对策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互联网小额贷款系统更是广受公众追捧,企业和个人在享受互联网小额贷款系统带来的方便与利润的同时,也必须给予其缺陷和风险一定的重视,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经济环境中能让企业经久不衰。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每天都有新的概念在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被利用。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究竟如何是很难被预测的。小额贷款业务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究竟如何也是很难说清道明的。阿里金融,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领头羊”,面对的问题对于很多其他小额贷款公司都是由借鉴意义的。针对上面SWOT分析所得,进一步查阅资料分析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对策:拓宽营运资金来源渠道、弥补风险控制漏洞、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一)拓宽营运资金来源渠道

首先,阿里小额贷款公司可以选择与银行业联合放贷来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也可以适当利用联保贷款和收益抵押贷款这些小额贷款的铲平来扩大资金来源:其次,阿里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管理经验来加强小额贷款业务的创新力度,可以给小微企业提供科学的管理咨询服务并从中收取服务费用:第三个方面,阿里小额贷款可以适当的开发一些资产证券化的产品。

(二)弥补风险控制漏洞

小额贷款公司都需要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选择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参考一些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属于自己的风险评估体系。同时也可以在贷款以后实施动态监控,根据贷款人的资本营运情况和经营状态来及时回收贷款。

第12篇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融资;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4-0060-03

一、供需失衡:朔州市融资现状分析

(一)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刚性需求旺盛

近年来,朔州市经济总量逐年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迅速,资金需求旺盛。2005年到2010年全市GDP分别完成181.6亿元、234.1亿元、332.2亿元,420.4亿元、561.3亿元、670.1亿元,平均增速达到13.6%。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扩张,2010年达到373.95亿元,6年平均增速达到38.29%。

(二)投资规模总量小、增速慢

从全省分析,2005年朔州市投资规模占全省的3.9%,排在全省第十位,2010年投资规模上升到全省的5.98%,但总量仍居第十位。虽然2005年到2010年期间,固定资产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没有改变投资规模偏小的现状。与周边能源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如大同市在200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朔州市的2.09倍,2010年仍达1.58倍。

(三)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水平低

一是融资主体少,范围狭窄。目前,朔州全市为支持经济发展提供融资的主体较少,在现有融资体系下,间接融资方式采用较多,缺乏直接融资手段,全市无一家上市企业,经济的证券化率为零。二是融资过程中对金融工具的运用不充分。如票据贴现运用范围有限,增速较慢,2005年全市企业贴现融资额已达到4.41亿元,到2010年达到6.6亿元,增量和增幅都较小。三是传统融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创新型融资方式发展滞后,金融对投资的贡献较小。

(四)信贷融资规模小,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力度弱

一是新增信贷规模偏小。2005年全市新增存贷比为负增长,2010年达到15.05%,期间2009年新增存贷比最高达到31.01%,信贷投资规模偏小,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强。二是信贷投放主体单一。2005年全市银行业机构只有四大国有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2010年这种银行机构布局仍未有大的改变,信贷投放主体的单一性严重影响了信贷投放力度。三是政策性银行融资发展迟缓。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唯一的一家政策性银行,2005年当年新增贷款3.06亿元,2010年仅为0.48亿元。

二、朔州市融资问题分析

融资是经济主体、经济行为、资金在经济活动中融合、配置的过程,经济发展环境、制度安排、金融生态环境、企业信用状况、经济参与主体行为对融资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有提高认识,探根寻源,总结改变现状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一)思想认识滞后

虽然,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企业和个人对金融的了解程度有所加强,但对金融的了解层次不高,对金融知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了解深度不够,构建经济金融发展“共荣圈”没有达成共识,金融促进融资、再融资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金融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二)融资环境、机制建设滞后

作为资源型城市,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延伸产业链发展,培育多元化支柱替代产业都需要融入大量资金,但目前朔州全市只对大力招商引资政策制定较多,其他方面如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奖励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措施的制度安排较少,对融资机制的建立缺少统一规划、宏观管理,融资的软环境建设滞后,不利于融资环境的快速形成,不利于融资机制的快速建立。

(三)融资中介功能没有充分挖掘

2010年末,朔州市已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7家,占全省总数的4.76%,已累计为113家企业提供了4.19亿元信用担保,办理担保业务企业数占全市企业总数的0.29%。全部为政策性担保机构,无民营担保机构。而且受社会信用环境、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担保机构应有的功能没能充分发挥。

(四)信息不对称现象仍然突出

近年来,朔州全市通过多种方式举办了各类融资洽谈会,对缓解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会议规模、频度、参与主体范围有限,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存在。金融机构普遍反映难以及时获知融资项目信息,难以了解融资需求企业的基本情况,以致不能主动跟进项目、及时对企业进行信贷投放;而企业则反映不了解金融机构具体的金融产品和贷款条件,以致难以寻求适合自身条件的金融服务。

(五)企业自身建设不足是影响其融资的根本原因

朔州全市9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其生产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前景难料,贷款风险相对较大;而且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管理方式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很难达到银行贷款条件。同时80%以上的企业未参与过信用评级,错过很多增进信用等级的机会,难以提高信用等级,影响企业融资。

三、提高朔州市融资体系能力的建议

(一)全方位构建合理的融资机制

一是建立融资管理机构,由融资管理机构统一制定融资规划,制定融资政策,年度预算,调度和运用资金,并根据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年度融资方案,明确规定融资来源、资金管理、投放范围和偿还条件等。

二是逐步放开经营性投资领域。对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允许民间资本介入的行业,要打破界限,逐步开放,大胆引进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商业化。尽快制定《朔州市地方政府融资管理办法》等适合朔州当地的融资制度,以规范融资主体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融资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是建立促进融资规模快速扩张的辅政策。要制定银行机构信贷投放的奖励政策,加强对银行机构吸收存款大量投放当地的奖励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异地银行机构加大朔州信贷投放;增加、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扩大融资面;制定引资奖励政策,加强对政府部门组织、促进融资发展的奖惩力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提高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二)多途径实现融资主体、融资方式多元化

一是继续利用信贷资金,扩大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作为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发展多元化产业集群需要大量的银行资金支持,必须提高现有资源性产业的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并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强企业自身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力争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

二是改善经济环境,改变现有金融机构布局。大力吸引股份制银行机构来朔设立分支机构,适时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增强小额贷款公司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形成与现有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和业务竞争的态势,促进金融机构积极作为。

三是加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设。目前,朔州市银企互信和对接有了很大进展,建议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定期通报经济运行情况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媒介重点项目,帮助金融机构作好项目储备、开发和筛选,促进政银企互动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四是积极稳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建议精心筛选项目,重点挑选辖区优势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优秀企业上市融资,并积极培育企业上市优质后备资源,扩大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同时适应债券市场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培育、发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筹集企业发展资金,满足生产需求。

五是引导规范民间借贷。据调查,朔州的民间借贷规模逐年扩大,2010年已达80.1亿元,而辖区约有70%以上的企业都参与民间融资。建议建立规范民间借贷、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民间借贷备案、监测、预警、风险处置机制,规范民间金融活动,加强民间非正式金融自律,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健康发展。

(三)积极培养中介服务机构,加强融资中介服务

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问题,加快建立由财政参股、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担保机构的直接投入,辅助制定灵活稳定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保共担风险,推进担保公司与银行业机构的深度合作。

二是建立债券评级制度,促进朔州债券市场发展。建议加快建立公正权威的债券资信评级中介机构,实行政企分开,促使企业信用评估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市场行为。要建立中介机构服务竞争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点,并适当引进国内优秀中介机构,共同促进债券市场发展。

(四)深化企业诚信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要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设“诚信朔州”。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征信知识,培养信用意识,推广信用文化,政府要带头讲信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提高自身公信力,把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建设融为一体,共同推进,使讲信用、守信用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行为规范。

二是加强信用主体建设,培育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市场机制。建议建立一种制衡信用主体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失信行为的披露与惩戒力度,把失信方与交易方的矛盾扩大为失信方与全社会的矛盾,失信者对个体的失信,就等于对全社会失信,扩大失信的机会成本,从而正确引导社会信用观念,逐步培育起良好的社会信用道德和信用环境。

三是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明确监管职责,由于公安、保险、税务、工商等部门也掌握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因此,就必须整合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由同业征信向联合征信发展,并以制度的形式,对这些部门履行信用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以形成合力,完善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五)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增强融资能力

第13篇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正规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3-0064-03

一、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分析

(一)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情况

河北省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依托京津,接受京津辐射和产业转移,民营经济发展基础好,民间融资活跃,然而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据人民银行霸州市支行测算,霸州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每年都在10亿元以上,这个市的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中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不到20%。县域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难,导致民间融资十分活跃。有关部门估计,霸州市民间融资每年都在5亿元以上。

在学习山西平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8月,霸州“万利通”小额贷款公司在政府主导下挂牌运营。一年时间,累放贷款5.8亿元,接待客户4000多户,重点支持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应急资金需求。在“万利通”模式引导下,廊坊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已发展到15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07年9月末,这15家小额贷款公司(见下表)注册资金6.37亿元,累放贷款1672笔,9.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1121个企业、农户及个人。

(二)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模式

1.霸州“万利通” 小额贷款公司模式。霸州市“万利通”小额信贷公司于2006年8月开业,由个人出资5000万元,经霸州市工商局批准,实行“只贷不存”,一般贷款执行月利率1.5%,但对贷款不到10天的客户,执行1.8%的利率。据企业主反映,因其贷款办理快捷,能够帮助企业抓住商机,1.8%的利率也可以接受。在廊坊,类似模式的有银邦、琨博2家小额贷款公司。

2.三河“中安信业” 小额贷款公司模式。“深圳市中安信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安信业)是深圳市第一家面向个人、私(民)营小企业主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金融服务公司。只要按规定交纳一定费用,便可获得贷款支持。虽然融资成本比银行抵押贷款高,但其快捷、方便,手续简单的方式很受市场欢迎。2007年3月,中安信业在廊坊三河市设立分公司,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中安信业主要是针对上班族的“薪”贷业务,贷款不需抵押,额度跟个人固定工资收入有关,最低1000元,最高10万元,只要在职工作6个月以上的人便可申请,最长可贷18个月。申请时,个人需提供身份证明即身份证或户口本、工作证明(名片或工作证或劳动合同)和住址证明,同时提供缴纳3个月以上的水电费、燃气费、物业管理费、电话费、网费等清单中的一种,以及近6个月以上的银行工资清单。

3.三河“兴达” 小额贷款公司模式。兴达小额贷款公司也设在三河市,注册资金1亿元,2007年3月10日开业。其支持对象以兴达集团的中小客户为主。据了解,兴达集团下辖房地产、建筑、服务业十余个子公司,其日常业务往来的中小客户约200多个。这些中小企业与兴达集团有多年的业务往来,他们的资信状况、资金实力兴达集团都比较熟悉,因此,在为这些企业融资时,可以做到方便快捷。类似模式在廊坊还有汇欣、华泰两家小额贷款公司。

(三)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特点

1.个人出资,只贷不存。这与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一致。只贷不存,是小额贷款公司建设中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这是央行总结过去“基金会”大量吸收群众存款、引发社会风险的经验作出的。廊坊的小额贷款公司都遵循了这一原则,所以没有引起任何社会问题。

2.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在借鉴央行小额贷款组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把服务目标锁定在本区域的中小企业,在财务上追求可持续发展。如霸州“万利通“小额信贷公司的45笔贷款中,只有两笔是贷给了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户,其余43笔都贷给了农民创办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是与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组织模式不同的地方。我们认为,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适用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廊坊小额贷款公司模式适用发达地区形成规模的企业。央行试点小额贷款组织服务对象是农民,贷款额度小,一般几千元到1―2万元;廊坊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额度在几万元到几百万元。

3.在贷款方式上,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有信用贷款、抵(质)押和担保等形式。中安信业以小额、信用贷款为主,但其利率加上手续费、管理费,利息较高。其余已开业的13家小额贷款公司则主要是抵押和担保贷款。

4. 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是自负盈亏、市场化运作。一般是救急型、短平快的融资,也向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和龙头企业发放贷款,单笔贷款金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金的5%,在基准利率4倍以内运作,在经营范围上不准跨县(市)经营。

二、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的经济作用

(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以霸州市为例,霸州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每年都在10亿元以上,而霸州“万利通”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以来投向个体工商企业的贷款占到资金缺口量的73%,有效缓解了部分个体工商企业及农户的资金需求压力,促进了县域私营企业及“三农”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二)弥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的不足

小企业融资往往时间急、周期短,由于正规金融的各种规定,很难如愿以偿得到贷款,因此失去了很多商机。有了小额贷款公司,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某金属有限公司经营铝锭,急需购进铝锭30吨,但资金差100万元,在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无法当天取得贷款,万利通公司了解情况后,当即给予100万元贷款支持。

(三)有助于防范贷款风险

由于借贷双方同处一地,地缘和业缘的优势使放贷人对贷款对象的信息了如指掌,能把握放贷机遇,并在贷中和贷后进行不同程度的持续动态跟踪,可将风险控制在最小。

(四)有助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小额信贷公司完全用市场机制从事金融活动,集中体现在以信用关系为基础,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导向,方便、快捷、服务灵活和动态的跟踪、监督等方面。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这些贷款可以使不能得到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得以成长壮大,逐步积累信用,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及时进入国有商业银行信用评估体系,顺利得到银行支持。

三、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存在问题

(一)合法身份和有效监管问题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由试点成立的地方政府各部门联席的管理办公室监管,但这个管理办公室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监管也容易形式化。最近央行和银监会正在达成共识,七家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有望“转正”,并将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廊坊小额贷款公司不是央行试点,能否纳入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还没有政策依据,可能造成实际监管的乏力。

(二)新成立的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占尽天时、地利,小额贷款公司前景不容乐观

随着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 6个试点省(区)共核准3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由于业绩良好,银监会决定将试点向全国31个省份推广。2007年3月,拥有3.6万个储蓄营业网点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揭牌,村镇银行、邮政储银行相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具有三大优势:机构设立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身份明确;比小额信贷公司准入门槛更低;可以吸收公众存款。这三大优势可能对小额贷款公司产生冲击。

(三)正规金融业务和基础设施不能惠及小额贷款公司,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发展。

因为不属于金融机构,按照行业规则各种批发资金、同业拆借再贷款业务都不能享受,公司资金来源方式单一,后续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扩大贷款覆盖面,进而影响其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极易诱发暴力还贷等其他社会问题

在设立小额信贷公司时,央行试点和已经开始实践的地方都明确要求贷款公司建立准备金制度和风险保障基金等风险控制措施,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仍然没有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特别是部分试点公司单笔贷款金额较高,这将进一步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虽然公司资金主要为民营企业家所有,产权明晰,发生信贷风险不至于造成挤兑风波,也不会由此引发更大的社会风险。但是从广义角度看,任何形式的信贷风险,都是社会风险,这是政府和民营企业都不愿看到的。而防止信贷风险的发生,可能诱发暴力还贷等新的社会问题。

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对策建议

(一)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

国家应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给予其发展的法律环境,使其合法化、公开化和规范化,并纳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中加以监管。

央行和银监会已经达成共识,对于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组织可以转正,目前进入行文阶段。而不是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建议比照央行小额贷款组织试点转正的条件,纳入国家金融机构监管系统。在国家没有出台办法之前,已经进行试点的地方政府可以先出台地方性法规。

(二)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纳入到规范化轨道

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给予从业资格先发展,小额信贷组织由于不吸收公众存款,受信贷风险影响最大的就是组织本身,不会引发诸如挤兑等公众事件,所以在市场准入方面,可以相对宽松一些。建议针对业务范围、风险特点以及对公众影响的不同,合理确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包括注册资本金、高级管理人员、会计财务制度、内部控制等方面。第二步是待发展起来后规范,经过几年发展,对经营良好的小额信贷公司可从正规金融机构审请批发资金,以维持其发展,待进入成熟阶段,逐渐放开其在本区域的存款业务,并接收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目前要探讨把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体系,并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使其逐步步入正规。

(三)加强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意识教育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还比较薄弱,容易因偏好贷款规模的扩张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忽视资本占用和风险管控。这种状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健全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约束机制,树立“成本可算、利润可获、风险可控”的经营理念,实现由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以内涵提高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以较高的利率去覆盖贷款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严防因初期对风险预期不足,诱发暴力催贷从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

(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推广小额贷款公司这种融资模式

廊坊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模式有效满足了当地正规金融所不能覆盖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县域资金缺口问题。这一做法已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建议在经济基础较好、较发达的县域地区,鼓励有实力的个人出资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应当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而引发贷款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在自身基础上滚动发展,不能通过外部力量(例如吸收存款、集资等)做大做强。同时,应严格把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限定在本地域。

第14篇

(一)风险管理能力滞后,短期内难以达到新资本管理要求

新资本管理办法对公司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改善风险管理的制度、机制、流程和系统,实行精细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由于组建时间较短,公司治理机制不畅,内部管理较为粗放,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机制、技术和人才对业务和风险进行精细化管理,风险管理能力滞后,短期内难以达到新资本管理要求。一是公司治理缺陷。主要表现在董事会与经营层职责边界不够清晰,董事会干预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内控管理落后。风险管理制度未能全部覆盖重要风险环节,部分制度操作性差,部分制度仅仅用来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而仓促制定,部分员工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责任追究流于形式,内审部门独立性不够,权威性不足,跟踪纠改问题不到位等。三是风险管理方法简单。由于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主要风险的计量、监测、控制基本以硬性指标为主,缺乏针对性的全流程控制和监督,同时风险偏好和发展战略不够清晰,无法针对本机构内在风险水平采取全面、持续、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信贷资产分类不真实,难以适应新资本管理要求

目前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分类不真实,难以达到新资本管理要求。由于风险控制意识和措施缺乏,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资产质量下降,资产质量分类不真实,偏离度问题日渐明显,掩盖了银行的实际风险状况,对准备金缺口的提取、利润分配等造成影响,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银行自身的经营决策和监管部门对其资本充足水平的判断。处置不良资产、还原资产质量分类是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必要前提,但长时间逾期的不良资产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清收,增加了纠正偏离度的难度。

(三)资本补充机制不顺畅,难以适应新资本管理要求

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竞争中,在市场资源、产品服务等方面存在差距,资产规模扩张和经营效益提高主要依靠增加贷款,加之地方部门的行政干预,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放贷的问题,直接造成信用风险逐渐累积,不良资产增加,准备金计提压力增大,而以信贷业务为主的发展方式又在不断消耗资本,因而面临较大的筹资压力。但目前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补充机制很不顺畅,难以达到新资本管理要求。一是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受限。由于本地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管理粗放、经营不稳定,加之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品牌影响力较小,难以吸引本地和外地优质企业投资入股,造成增资扩股举步维艰。

二是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不足。由于近年来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发展步伐较慢,实际经营效益不佳,股东长期投资的意愿逐渐减弱,大部分股东只关心分红比例,极少关注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为了挽留股东,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往往被迫持续采取较高比例的现金分红办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通过留存利润增加内源性资本的能力。

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的意义

(一)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有助于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新资本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确保资本能够抵御其所面临的风险。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新资本管理办法要求,通过逐步理清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内审部门等相关治理主体的资本管理职责,开发和完善各业务条线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标准,建立覆盖各类主要风险的识别、计量、控制和报告机制,合理制定资本规划,强化对自身资本水平的检测、评价和调整,有利于达到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稳健经营发展的目的。

(二)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有助于提高资本管理能力

对于经营存贷款传统业务为主、资本构成较为简单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风险覆盖范围的扩大直接导致风险资产规模增加,要完成资本充足率持续达标的监管要求,必须加快构建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更重视内源性融资和引入战略投资者,更加注重提高风险和经营业绩的匹配,并寻求新模式和新盈利增长点。

(三)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有助于促进业务转型发展

一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将有效引导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资本约束,调整业务发展模式,创新产品服务,更倾向于发展、支付、银行卡等低资本消耗的中间业务,推动增长模式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二是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新资本管理办法对信用风险权重进行了调整,上调了长期贷款、房地产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权重,同时下调了符合条件的小微型企业债权和个人其他债权的风险权重。有助于引导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零售、消费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更加符合国家战略转型的要求,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社会消费的作用。

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顺利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建议

新监管标准将在强化风险管理、优化业务结构、创新服务等方面对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为满足新监管标准的内在要求,在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下,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切实转变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走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增长之路,通过质量提升和谋求转型来实现良好发展,确保新资本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

(一)制定战略规划,成立协调机构

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应将新资本管理办法进行细化,将资产增长计划、资产结构调整方案、盈利能力规划、资本补充方案等纳入整体发展战略,向管理层提出明确的实施步骤、目标、任务,监督其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管理层要分解到各年度经营计划中加以推进和落实,同时应成立新资本管理办法协调领导组,抽调相关业务和IT部门人员参加,负责涉及的各项目地有效推进,保证新资本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此外,对于已经组建和今后几年内即将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在2018年底前达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的规定要求;对于暂时不改制的农村信用社也将比照执行该《资本办法》。

(二)逐项对照评估,强化人员培训

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全面梳理现有风险管理架构、管理流程、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对照新监管标准的要求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风险识别、计量、监督、控制和缓释流程的有效性,努力在风险治理结构、组织流程、风险监控、数据和IT系统等多方面达到要求,实质性地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同时要下大力抓好内控合规建设,强化人员管理和责任追究,为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营造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

(三)做实资产分类,夯实质量基础

真实反映资产质量是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要按照监管要求,严格资产质量分类,纠正贷款偏离度;二要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对于难以处置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核销或打包出售;三要制定准备金提取计划,结合实际逐步补足缺口,确保达到拨备覆盖率150%和拨贷比2.5%的监管要求。

(四)优化股权结构,拓宽资本来源

一是明确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立志于做有特色、品牌鲜明的小型银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吸引广大投资者;二是要提高利润留存比例,增强自身资本积累能力,避免过度依赖外部资本供给;三是关注国务院、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政策动向,努力实现资本来源及股权结构多元化。

(五)转变发展模式,支持实体经济

第1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 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2008)10-0052-03

一、我金融分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原则,对于规范我国的金融秩序,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整个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长远看,分业经营的目的是保持稳定和便于控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尽管它在防范宏观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机构自我风险控制机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增强监管机构对金融风险的监控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金融形势,分业经营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金融服务多元化对分业经营带来重大影响。国家间开放银行、证券、市场及西方国家的金融综合经营制度,对中国金融业现行的分业经营制度造成强烈冲击。

二是现行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不利于金融业的规模经营、国际竞争力提高及传统金融企业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转变。现行制度对银行业务、证券业务经营的严格区分和限制,抑制了市场资金供给来源,人为地割裂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融通渠道,不利于资金之间的相互融通。银行、证券、保险的业务品种有限而单调,使行业素质及竞争力不断下降。

三是现行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在分业经营制度下,银行参与证券业务受到限制,银行业和证券业都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一些具有转移风险及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无法在市场立足,从而影响到证券机构的市场运作及策略,表现出很强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

二、我国银行业综合经营的现状分析

2007年至今,中国银行业发生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个是综合经营大步迈进,另一个是“走出去”升级。

截止到目前,银行业已经涉足基金业、信托业、金融租赁业、产业基金业,进军保险业似乎也近在眼前。而且当前以银行为主体的综合经营前进步伐,也有别于之前中信控股、光大集团的“金融控股”模式。从下面的一些事件,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综合经营的历程。

2005年2月《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当年6月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成立,随后建行、交行跟进;进入2007年,浦发旗下成立浦银安盛基金公司、农行旗下成立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招行收购招商基金,再加上民生、兴业、中行、光大摩拳擦掌,银行进入基金业已经被引向深入。

2007年6月,经国务院和银监会批准,交行以12.2亿元购入湖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85%的股份,湖北国投更名为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至此,交行成为1993年后首家进入信托业的商业银行。民生银行10月正式宣布,与陕国投签订股份认购合同,以23.42亿元认购陕国投26.58%股份。

2006年12月,中行斥资9.65亿美元(约人民币75亿元)100%收购了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进军租赁业。经银监会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也已于2006年3月施行,银行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已经放行。建行与美国银行获批筹建合资金融租赁公司,其它银行申请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也已陆续获批。

2007年1月,由中国银行参股的中国第一只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挂牌成立,中行行长李礼辉出任了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中行也成为了国内首个试水产业投资基金的大型银行。今年5月,国家开发银行发起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

综合经营的脚步不止于此。有消息称,目前工行正在酝酿以控股或收购等方式,对华融资产公司进行整合,这样,华融所拥有的证券等多项业务牌照也将纳入工行旗下,为其今后进驻证券业创造了条件。工行还通过其香港子公司工银亚洲认购了阿里巴巴的股份,成为基础投资者。农行和国开行正计划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此外还有消息称,中行、工行、建行将入股京沪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正是自2003年以来对国有银行的改革,大幅地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也对银行在金融脱媒和外资银行竞争大背景下实行综合经营,作了积极的探索。

作为综合化经营的重要一部分,中国工商银行的跨国经营无疑走在了其他国有银行前列。2007年11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继俄罗斯莫斯科子银行开业后,工行在拓展境外金融服务领域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标志着工行正式进入印尼市场,在东南亚地区的服务网络日臻完善。

事实上,工行在上市后的一年中,通过申请牌照、组建、并购、合资和参股等方式,涉足了许多新的业务领域。继2005年在行业中率先成立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后,2007年9月,注册地为天津滨海新区、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租赁公司获批筹建,金融租赁公司将以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为指导原则,发展国际化的经营布局,主要经营船舶、飞机等大型设备的国际租赁业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各类租赁、租金转让与证券化、资产管理、产业投资顾问等创新型金融服务,这标志着工行在综合化经营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此外,工行还大力发展了财务顾问、投融资服务、承销顾问业务等无需牌照的投资银行业务,这些综合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工行跨市场的服务能力,满足其收入多元化、业务多领域的战略发展需要。

目前,工行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具备了综合化经营的条件和能力,工行控股的基金公司、租赁公司的业务的开展,有力地表明了工行已经从以往一个单一经营模式的国有政策性银行,向一个业务种类日趋丰富、业务范围逐步扩大的方向发展。

在保险领域,由于其业务的开展取决于中国的监管法规对于商业银行参与保险业务的规定。在此之前实际上工行和保险业已经有过很多的合作,如工行在其营业网点多家保险公司销售其保险产品。但至于工行能否组建自己的保险公司或入股保险公司,这将取决于国家相关的监管法规。

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早在2002年,工行就在同业中率先成立了投资银行部,业务范围涉及财务顾问、银团贷款、重组并购、资产证券化、市场资信及资产管理,实现了其从提供单一的传统金融服务,到提供深层次、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的重大突破。几年来,工行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不断完善,利润收入也从2002年的1.42亿元突增到2006年的26.7亿元。其中,重组并购业务一直是工行投行业务的亮点,从2002年到2006年,工行投资银行的重组并购业务收入从325万元增长到1.33亿元,其间为张裕集团、晨鸣纸业、鼎天科技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提供了重组并购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好评和认可。2007年,工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继续快速健康发展,仅前三季度投资银行收入的年度化增长率就达到了71%,完成了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系列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战略并购顾问任务。

三、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发达国家金融业变革的信号表明,银行、保险、证券的综合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它不仅是一场金融制度的变革,更是一个金融机构竞争与整合、金融服务手段创新、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理念革命的过程。虽然目前我国实行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时机还不十分成熟,但是来自加入WT0后金融市场开放的压力,要求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创造和完善条件,为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全面发展作好准备。具体说来,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法律体系的适应性建设

立法先行是保证金融体制改革在法律框架下稳健推进的根本前提。尽管我国目前已有一系列的金融法律,但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今后应制订出台新的和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构建一个完整高效的、健全的法律框架体系,允许有条件的金融企业稳步开展综合经营,大型商业银行可以直接持有一定额度的企业股份,鼓励产融结合,培育具有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金融企业。

(二)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快金融机构市场化步伐

1.加快银行体系改革,推动金融业的产权重组。对国有商业银行按照信贷质量、业务区域、发展方向等标准进行整合,对其实施股份制改革;资产质量好但发展不均衡的,可以收缩业务效能低下分支机构,集中力量提高自身效率和利润指标;对资产质量差且无发展前景的银行,允许和鼓励区域内其他业绩好的银行兼并,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

2.全面实行审贷分离和贷款责任终身制。实行资产质量和利润目标的双向考核,健全约束与激励机制,赋予基层信贷机构相应的贷款权限,不断开拓新的贷款增长点。

3.加快优秀金融企业的上市步伐。积极推动经营绩优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上市,通过资本运作实现金融企业的迅速扩张。

4.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监控体系。高风险与高收益从来就是孪生的,当前,内部控制松弛是金融机构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国有商业银行尤为严重,为了避免诸如上世纪英国巴林银行及近期法国兴业银行等由于监管漏洞及监控不力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监控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5.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大力充实产业分析和项目评估人员力量,使金融业人员对产业经济的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合理经济规模、管理模式、国内外竞争与盈利状况、发展趋向等方面都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逐步培育一大批晓市场、懂技术、会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家和银行家,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良性循环。

此外,推进金融电子化进程,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