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交通安全风险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交通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当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而交通机电工程也不例外,因此机电工程施工开始变得复杂,施工的流程也变得繁琐,加之施工人员的机电知识没能及时更新,导致机电工程的施工不断的出现问题。
1 交通机电工程的技术优势
交通机电工程系统包括监控系统、收费系统、供配电系统、通信系统、照明系统等。在最开始的时候,交通机电工程主要是高速公路管理配套当中的一部分。随着各种工程和公路建设的加多,还有交通机电工程本身的巨大优势,让其的应用领域不断的扩大,现如今不论是公路工程亦或是城市交通管理都采用交通机电工程技术。其主要具有技术发展速度快、交通机电工程有较高技术水平、有较宽的技术专业领域等
2 交通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不足
2.1 对施工风险认识不足。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风险识别,而风险识别的主要基础是总结和研究过去施工项目的风险。目前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中,对于项目风险的总结资料还比较少,很难支撑项目安全风险识别工作的开展。
2.2 安全风险管理组织不完善,意识不足。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中,虽然人们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已有了一定的增强,但还没有形成非常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导致时常发生安全事故。
2.3 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中,因为一线工人大多是低技术含量的劳动人员,自身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安全意识较低,接收安全培训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也较差,这给机电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3 预防交通机电工程安全风险的流程
3.1 建立组织。建立组织主要是对参与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人员的要求,具体指建立交通机电工程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组织。组织中要求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人员需具备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知识和意识,同时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工作人员要参与现场工程,通过各类渠道搜集信息,并且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3.2 设定目标。在交通机电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多种影响工程安全的风险因素,但不是所有的都可能导致风险产生,因此,只需要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两项作为风险分析和控制的目标,并将其作为交通机电工程中的重点防范对象。
3.3 风险识别。确定风险控制目标后,需要确定风险可能产生的部位及成因等,其判断方法主要是根据以往类似场合的经验.另外,还可以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到目标风险可能产生的部位以及成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了解风险存在的同时,也存在机遇,必须同时辨识利害关系。
3.4 风险评估。风险识别之后,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后果进行评价以及估算,同时,还要在技术以及经济的基础上.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做出定量和定性评估,确保制订出能将风险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的应急预案。
3.5 风险应对。风险应对主要指制订和启动应急预案。风险应对的主要方法有回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风险和转移风险。必须在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责任落实的基础上,保证风险应对的程序和执行得到有效实施,特殊情况下,需要取得相关企业领导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帮助。
3.6 信息与监控。虽然已根据经验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但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有效应对风险,必须加强对风险的日常监控,全面搜集各方面信息,做好沟通工作,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对预案进行修整和补充。
4 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4.1 明确项目安全风险。交通机电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组织设计单位对安全风险、安全风险的控制指标、处理措施等进行技术交底,对于危险性较大工程必要时可组织第三方介入进行风险评估。工程中标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确定、选择、辨识安全风险范围,结合自身施工经验判定危险级别,根据安全风险调查情况,组织专业人员按“LEC 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归纳,整理成《安全风险评价表》,最后汇总形成《安全风险动态台账》。施工单位按照安全风险范围和危险级别,编制《安全风险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后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经专家论证审查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施工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安全风险的危险性,编制安全生产应急综合预案和安全风险专项应急预案,聘请业主、监理、设计单位进行评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建设项目必要时可聘请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4.2 确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交通机电工程属于工序复杂、涉及面广、危险性大的行业,各类突发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教训十分深刻。为实现交通机电工程安全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加强施工建设安全风险的检查、监控和预警,避免人员和财产损失,需要明确交通机电工程安全管理目标。
4.3 制订安全风险管理方案。机电工程项目开工前,需要组织项目部、监理单位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制订安全风险管理方案,对安全风险源进行准确的识别以及分级。方案制订后,邀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评估,审查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危险源和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从而针对安全风险提出解决或者控制的相关意见或者建议。
4.4 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最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在机电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安全风险管理应急方案,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迹可循。
4.5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应该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列人重要的议事日程,正确处理生产进度、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项目部要建立安全体系、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出安全规章制度和奖罚制度,形成完整、规范的规章制度。
4.6 做好设施和设备的管理。为进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为登高人员配备安全带,并检查施工人员佩戴的对不对。随着进度的推进,要搭设脚手架,并组织验收,在危险部位挂设警示牌。进场验收的电材料和机械,专业电工和机械人员需每天检查,并做好记录。所有操作人员都要持证上岗。在施工现场等重点防火区,要按配备灭火器和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并要定期进行检查。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交通机电工程很多新的技术和新设备产生,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培训与学习,提高交通机电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和管理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国家的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饶锋生.NY公司对公路机电工程项目双效监督整合的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 交通;机电;工程;安装;安全;风险;管理
1.交通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意识不足
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中,虽然人们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已有了一定的增强,但还没有形成非常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导致时常发生安全事故。
1.2风险识别困难
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风险识别,而风险识别的主要基础是总结和研究过去施工项目的风险。
1.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素质低下
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中,因为一线工人大多是低技术含量的劳动人员,自身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安全意识较低,接收安全培训以及风险控制的能力也较差。
2.交通机电工程安全风险防范步骤
2.1建立组织
建立组织主要是对参与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人员的要求,具体指建立交通机电工程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组织。组织中要求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人员需具备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知识和意识,同时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2.2设定目标
在交通机电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多种影响工程安全的风险因素,但不是所有的都可能导致风险产生,因此,只需要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两项作为风险分析和控制的目标,并将其作为交通机电工程中的重点防范对象。
2.3风险识别
确定风险控制目标后,需要确定风险可能产生的部位及成因等,其判断方法主要是根据以往类似场合的经验。另外,还可以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到目标风险可能产生的部位以及成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了解风险存在的同时,也存在机遇,必须同时辨识利害关系。
2.险评估
风险识别之后,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后果进行评价以及估算,同时,还要在技术以及经济的基础上.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做出定量和定性评估,确保制订出能将风险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的应急预案。
2.5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主要指制订和启动应急预案。风险应对的主要方法有回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风险和转移风险。
2.6信息与监控
虽然已根据经验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但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有效应对风险,必须加强对风险的日常监控,全面搜集各方面信息,做好沟通工作,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对预案进行修整和补充。
3.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3.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在机电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安全风险管理应急方案,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迹可循。
3.2制订安全风险管理方案
机电工程项目开工前,需要组织项目部、监理单位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制订安全风险管理方案,对安全风险源进行准确的识别以及分级。方案制订后,邀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评估,审查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危险源和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从而针对安全风险提出解决或者控制的相关意见或者建议。
3.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应该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列人重要的议事日程,正确处理生产进度、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项目部及时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网络,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奖罚制度,各种应急预案、控制措施和各种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形成完整、规范、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全面落实各工作环节、岗位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按照上级公司、市安监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每月的月底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目标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3.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监管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已逐渐发展为信息化社会。这就要求监督与管理交通工程施工安全体制的建立也应逐渐融人信息化元素,拓宽监督管理施工安全的人员职能,从而促使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督与管理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实行信息化监管不仅可以有效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还可以丰富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与手段,再者监管制度的信息化也可以使安全监管范围不断扩大。信息化的监管是对安全监管程序的规范,在此过程中整个社会也可以监督交通工程的施工建设。进行信息化监管时必须要构建相应的管理平台,并在该平台上监督管理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
4.我国交通工程管理的改革创新
4.1施工管理的改革
(1)狠抓落实交通工程各个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制定工程实施过程中分项质量管理目标,细化每项工程,对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质量问题要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此外,建立健全交通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遵守建设程序,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原则。
(2)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管理人员应该从质量教育培训入手,使“质量第一”的思想在职工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培训过程中要将基础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符合每名职工需求,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不仅影响整个工程的资金投入,还会影响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3)优化交通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工序,做好工序的管理。施工阶段,要坚持技术交流和技术交底工作,将施工方案、流程、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措施等细化,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名职工。
4.2养护管理的改革
(1)养护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首先,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将数据信息细化,从而为公路养护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为今后开展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其次,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用自动化检测技术替代以往传统的人工检测,这样检测的数据才能客观、准确。同时,还要学习国外发达国家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方法,保证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2)建立专业的养护队伍,切实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加大对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理论知识过硬、业务能力水平高的专业养护队伍。同时,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制定养护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
(3)公路养护工作应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和科学管理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可以满足公路安全和快捷施工的要求。
5.结语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不断完善,公路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交通机电工程作为提高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交通机电工程中,如何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高机电工程安全和质量,成为未来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高俊栉.交通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分析[C]护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天津: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2(8):34-35.
关键词:空中交通 安全预警 管理 研究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94-01
从本质上来讲,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持空中交通的正常秩序, 以免各类航空器之间发生碰撞,同时也要避免航空器和障碍物之间的相互碰撞。由此可见,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过程中,风险的存在是该项活动的内在属性。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现状分析
从实践来看,虽然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可接受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空中管理的综合保障性能与当前飞行流量的增长速率之要求难以匹配,而且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活动的内在风险系数在增大。同时,当前我国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尤其是空中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反馈控制式模式有待改进。通过对国内外多起控制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根据不同案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找到了预警管理系统自身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开始了实施和反馈。就当前使用的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而言,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该系统可以根据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地找到隐患所在,具有针对性强、方案具体明确等特点,能够有效地弥补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缺陷。但同时该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即只能于安全事故发生以后才启动工作,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难以事后修复管理;不仅如此,而且还具有风险大和代价高等特点,若是不能及时预见重大事故,那么就很难予以事后弥补。就当前我国民航灾害预警机理与方法研究课题组一致认为,一定要对安全管理手段进行升级,并在此基础上导入预警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前馈控制模式的安全管理,对空管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提前预警。
2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主要原理、模式与功能研究
2.1 空管中的主要原理
从当前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实践来看,虽然空中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大的随机性与偶然性,但也具备一定的因果关系和必然性。由于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如果能够阻断该事故发生的因果链,就能够非常有效地防止各种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而言,空中交通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难以预测性,即便是同种事故其所产生的后果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不管该事故发生以后是否产生了巨大的损失,若想有效地防止该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和降低各项损失指数,最有效的就是要对事物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2.2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重要模式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对空中运行系统进行全程监测,对其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安全趋势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以上程序,可以使空中交通安全事故、不安全事件等实现提前识别,在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来解决各种交通安全隐患问题;按照该种模式,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可以使整个系统一直保持一种相对比较的安全状态。
2.3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
从实践来看,当前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系统中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警报:该功能主要是对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各种灾害和诱因进行全面的识别、监测诊断以及报警,它是通过对空中交通安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一个界限区域,并对该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灾难征兆与诱因进行准确的识别与警告,从而保证该系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矫正:该功能是对空中交通管理事故及灾害发展趋势的全面、主动预测和控制,具有及时纠错之功能,可以保证管理实践中的自我均衡。
免疫:该功能是对同一类或同性质的空中交通灾害预兆及事故可能发生的诱因实施全面的预测,在迅速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空中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发生了以往发生过的各种灾害预兆,则就能准确地预测出该采取何种应对手段予以回避或者有效的防治。
3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对注意警报准则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虽然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过程中的主流思想是将事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对最坏的情况进行预测,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自身的风险若想控制在最低的合理状态,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降低整个过程中的风险可能性,或者降低安全风险的成本。因此,应对注意警报准则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风险设置在可忽略区,以避虚警或漏警现象的发生。
其次,要将空中交通安全定性与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空中交通安全的定性评价主要是指依据评价管理人员的自身经验、教训等非量化信息对整个系统的风险现状进行全面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离散现象进行总结,从而形成一种宏观上的概念与观。从本质上来看,其主要是通过符合性的检查与对象调查进行比较深入的访谈,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的记录,再通过理论上的推导,来演绎出分析框架,从而对相关的资料信息编码进行整理。所谓定量评价,主要是运用数量指标来衡量各种风险,其主要优点是保证数据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严密性和深刻性。需要注意的是,安全风险评价过程中不能总是追求量化,只有进行定量评价才能保证其科学性与准确性。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关系重大,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航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柯,贾贵娟,施炎林,等.空管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2):11-13.
[2] 万健,夏洪山,李敬.空管灾害诱因分析及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7(5):24-26.
关键词:社会技术;交通安全;社会判别理论;泰勒罗素图;系统动力学
一、引言
我国公路人车路的复杂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由此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件与交通事故频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仅2009年,道路交通事故达238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面对如此频发与损失极大的交通安全事件,我们有没有办法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 实际上,在现代交通发展的100多年历史过程中,都发展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说,在经常发生事故的地段设置路况提示;加强交通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交通监管等。然而问题是如何确定监管与惩罚的合理力度,如何合理确定道路安全硬件标准。如果都按照最高标准来做,既可能浪费社会资源,又可能影响驾车的正面效应。是否有比较有效的工具来衡量政策标准的选择,从而选定比较合理的标准。
国内研究事故灾难的文献主要有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为事故灾难发生的事前预警、检测研究,通过研究事故灾害的形成机理更加准确的预测事故灾害的发生时间、强度与作用范围。第二条主线为事故灾害发生后的应对、管理,通过研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应对与管理对策,从而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然而,很少有学者研究事故灾害防护措施的标准衡量问题。本文的目的通过介绍社会技术的评价衡量方法在政策选择中的应用以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并通一个案例分析来介绍这一系列工具的应用。
二、风险衡量与事前预防措施
由于事故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人力不可抗拒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必须要衡量事故灾害造成的风险。对风险有了度的把握才能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于风险的衡量我们可以通过回答三个问题进行度量,即变坏的主体是什么、变坏的可能性有多大、变坏的结果是什么。
虽然直接回答风险衡量的问题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采用间接的变通方法来完成风险评估。首先,我们要明确面临的选择方案,例如在修建斜坡巩固工程避免山体滑坡时我们需要如何选用材料和建筑标准以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其次,如何权衡风险和收益,例如提高减灾减故工程建设标准与增加建设成本是一致的。最后,要明确当前的管理决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例如为可能牺牲山体的使用功能,影响本身的生态。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风险的衡量,不然就会造成“临时”的安全措施变成永久措施的情况。而这些“临时”安全措施没有经过评估和讨论,可能会发生意外风险。而且此类预防特性没有基于定量的风险度量,只能应对一般的弱点。
政府在制定交通事故灾害预防标准时必须权衡其投入的社会成本以及可能带来的收益。政府必须考虑是否值得投入巨大的花费去提高交通事故灾害预防工程的标准。这一类问题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而是社会决策的问题。由于增强预防能力需要很高的成本,因而相关的参与者和有影响力的人员就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直接利益相关的群众。社会和决策科学提供了有意思的研究工具来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决策。我们讨论其中的三种工具如何应用到交通安全指标确定的问题。
三、社会技术决策工具
用于制定目标和决策的工具分别是社会判别理论、泰勒罗素图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每种工具都有不同的用途,并一直随政策的改变而改变。第一种工具是社会判别理论,能用于制定预防措施的指标。社会判别理论是建立在 Brunswik(1952)的概率论机能主义而发展出来的用于理解人类决策的一种理论。在风险管理领域,社会判断理论被Meacham(2004)修改成用于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第二种工具是泰勒罗素图,用于将公众意见反映到制定安全指标阈值的决策中,即决策者认为多安全才足够。这种工具开始出现在信号检测理论中(Green and Swets,1996),已经被有效应用于众多政策问题决策。最后一种工具是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用来考察随时间等因素变化而变动的安全阈值,与泰勒罗素图一样,这种工具也在其本身以外的领域内产生了巨大作用。下面依次介绍各种工具,包括其应用背景、方法、结论或者可能产出的可交付结果。
(一)利用社会判别理论法确定安全指标
在确定交通事故灾害防范设计标准时,确定交通事故灾害防范安全指标非常重要。我们首先明确问题的构成,我们的问题非常明确,目的就是要确定交通安全的设计指标。其次,我们要明确引致交通安全判断的因素,如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质量、数量等属性,交通监管力度,交通个体的素质等。接下来,我们需要收集面临交通风险因素,交通个体表现出来的安全特性数据。然后,我们对交通个体的安全性进行回归分析,就可以得出交通的安全指标与各相关因素的相关关系。一旦求出各交通风险因素的参数,我们就可以推算出交通个体的安全分数。用历史数据确定各风险因素权重的方法虽然比较客观、可靠,但是精确的历史数据通常很难获取,我们还可以通过专家们的判别获取安全指标。
交通风险因素的权重由专家法确定。然而专家的判断主要是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因为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我们一般通过多个专家的综合意见,利用统计学上的回归分析,进而得出更加准确的专家预测。得出交通个体的安全分数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交通个体的安全分数,通过调节交通安全措施程度,来控制交通安全判断因素。
社会判别理论能将不同类专家的判断准则模型化处理。与此同时,政策的制定者能对不同的判别准则拟定折衷的可接受的安全指标。这个结果是基于经验的安全指标。
(二)利用泰勒罗素图确定安全阈值
泰勒罗素图用来分析不确定情况下政策决策选择的结果分析。假定有了交通安全性的指标,那么下一步的工作是选定安全阈值,交通安全值在安全阈值之上的就是安全的,反之就是不安全的。任何界定的安全阈值都将导致某些非安全的建筑被认为是“安全”的(主动错误,也称第一类错误),或者安全的被界定为“非安全”(被动错误,也称第二类错误)。我们可以利用泰勒罗素图来确定交通安全阈值。
道路交通风险管控
为了不断强化交通安全管理,遏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自20世纪90年代末,石油行业就引入HSE管理体系,不断推行交通安全HSE体系化管理模式。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风险识别控制是管理的最基础工作。
驾驶员
首先,人的因素是对交通安全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都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决定性影响。
石油行业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驾驶员风险管控机制。这套机制主要包括实行内部准驾证和准驾证定期审核制度,配套推进驾驶员安全述职和综合素质测评;通过车辆GPS监控系统的应用,加强从车辆调派管理到行车过程监控,以及驾驶员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不安全行为的监控;调度人员必须结合驾驶员年龄、执行任务天数、当日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因素合理安排任务;多种举措发动乘车人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监督;全员开展安全观察与沟通,不断纠正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建设安全文化、和谐团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驾驶员保持愉快的心情出车。目前,石油行业驾驶员队伍已从被动服从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我安全”,转变为自觉、主动做到安全行车的“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车辆
车辆作为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车辆零部件损坏、机件失灵、性能下降,如果保养维护、修复不到位,最终可能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石油行业车辆日常管理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
日常保养——每辆车辆的驾驶员按属地管理原则,对本车日常保养负责,做好车辆的清洁、、保养、卫生等,同时要坚持做到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车辆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汇报,及时整改,杜绝车辆带病运行。
强制维护——实行日常保养和强制维护相结合,根据车辆执行任务情况、运行时间等,按照车辆安全技术说明书的要求执行强制维护,并在季节更替等特殊时段,集中开展车辆换季维护保养活动,确保车辆安全技术性能良好。
回场检验——回场检验是石油行业执行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较国家法律、地方法规更为严格的车辆检验检查制度,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检验人员,在车辆每执行完一趟任务,或者在下次执行任务之前,对车辆各系统进行全面专业检查,检验不合格不得出场。待不合格项整改完毕后必须再次检查,合格者才能凭回场检验合格证出场和执行任务。
其他举措还有开展车场日活动、随时抽检车辆、及时更新报废车辆等。石油行业车辆运输单位通过这些手段,提升了车辆本质安全水平,基本杜绝因车辆机械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
气候环境
恶劣气候环境因素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大敌,春季犯困、夏季疲劳,以及浓雾、雷暴雨、冰雪天气等特殊天气状况下行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石油行业的交通运输工作,以狠抓岗位责任制为着力点,逐步形成了车辆运行申请、审批、调派的分级管理。恶劣天气出车必须升级审批,并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制定季节性行车安全控制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培训、宣传、教育,严控夜间、特殊时段车辆运行等管理模式。
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手段的不断丰富和规范,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的安全观念得到了转变,安全技能、综合安全素质也不断提升,驾驶员、车辆、气候环境等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在石油行业车辆运输单位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道路风险识别评价
车辆通过的道路是不断变化的,因道路自身构造的不同,交通安全风险也不同。同时,交通安全风险也随着道路通过不同社会区域而不断改变,并且,这些风险因外部环境的细小改变可能发生大的变化,进而对交通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开展道路风险识别评价,借鉴HSE管理体系的“工作前安全分析”工具方法,对车辆运行道路情况、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辨识,制定指导性、操作性强的预防控制措施,教育培训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严格遵照实施,能有效控制风险、预防或遏制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成立道路风险识别评价组织机构
道路风险识别评价按基层有车单位为单元开展,主管领导应亲自担任评价工作小组组长,并抽调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骨干驾驶员组成成员,同时明确道路风险识别评价小组的分工和职责。
确定评价区域及路线,制定评价计划
评价小组开展工作前,根据本单位车辆运行的主要区块、路段,以及一个时期内运行任务情况,按照风险从高到低、任务轻重缓急制定实施计划,划分出道路风险识别评价工作区域、路线的先后顺序及时间节点。以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2011年,公司根据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方向,选定“蜀南页岩气勘探示范区域”作为开展道路风险识别的区域。
评价前准备
道路风险识别评价工作开始前,工作小组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明确任务,在地图上标注区域图和初始路线图,并根据行驶时间、休息点和目的地将线路图划分为几条路段。以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页岩气勘探示范区域”为例,划分路线为:成都-乐山-宜宾段;成都-内江-宜宾段;宜宾-高县沙河镇-珙县段;珙县-珙泉-底洞-上罗段(如图1所示)。
确定好路线后,要选取曾到该区域执行过任务,对该区域道路比较熟悉的驾驶员,并按程序做好车辆检查等工作。评价小组人员还要准备好照相机、摄像机等,有条件的可带上具备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方便利用车辆GPS系统实时查询相关数据。
实地踏勘
实地踏勘采取的方式是评价小组乘车对评价路线实地运行一次。在行驶途中按照任务分工,通过观察、记录、拍照、录像等,收集风险点所处路段及地理环境,如: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山体情况,是否临近湖泊、江河、桥洞等;风险点具体路况,如:道路等级、平坦程度、坡度和长度,是否交叉路口,弯度情况,是否狭窄路面,车流、人流等;交警部门对风险点的指示要求,如:限速、禁止通行、通过高度、通过重量、通过时间、事故发生频率等。有可能的话,还要考虑收集以往在该路段发生过的交通事故案例。
到达途中休息点时,评价小组人员要根据车辆GPS监控系统进行数据回放,对经过路段讨论、分析,确定该路段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并做好记录。
如遇特殊或危险路段,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风险点附近停车,评价小组人员进行现场分析,及时讨论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避免出现遗漏。
编制风险识别评价资料
完成实地踏勘后,评价小组根据原始资料,编制出分区域的道路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资料,小组内部讨论、审查后形成初稿,广泛征求意见,补充完善风险提示、控制措施等内容,最终汇编成统一的道路风险识别评价资料。在评价资料中,还要结合具体道路情况及特点,作出特别的提示。
动态管理
【关键词】道路客运安全;问题;管理措施;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道路客运安全事故一直在道路事故中占很大比例。每年都有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打击,引起全国人民的震惊,客运公司和交通管理部门都应该认真考虑客运旅客的安全问题。
二、当前客运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道路运输业是社会服务性行业,特别是客运行业,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当前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客运行业市场化经营的环境,客观决定了其既具有公益性质,又以赢利为最终目的。政府管理部门及客运企业对自身公共性质的根本属性认识相对不足,社会责任感缺失,导致在政策制定、体制设置、日常管理等方面较多倾向企业经营者效益,是造成客运车辆管理漏洞的根本原因所在。
1、社会定位方面
过分强调市场化经营,政府职能缺位,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方面,客运车辆重特大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另一方面,客运市场经营不规范,人民群众坐车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仅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行利益调配,显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将解决群众安全出行问题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突出自身在客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建立更加注重企业自身安全管理和群众利益的客运市场运营机制,统一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运用行政管理这只“有形的手”,将公路客运作为一项便民利民的大事抓紧抓好。
2、企业内部管理方面
法人主体资格不明确,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1)由于客运车辆的所有权、运营权由经营者自行负责,经营者购车经营目的就是为了谋利,大多数安全意识淡薄,在缴纳一定数量的管理费用后,一方面尽量压缩车辆日常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一方面又尽可能地多拉快跑,提高经营效益,直接导致交通安全问题的发生。
(2)现行管理体制使得作为直接管理者的客运企业普遍存在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对客运车辆及驾驶员不愿管、不想管,甚至管不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安全教育浮于表面,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3、源头管理方面
市场准入资格较低,日常管理措施不到位。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交通运管部门作为客运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着客运线路、车辆、驾驶员、乘务员的资格审批、客运企业监督管理、客运市场调节等职责,对从源头上提高驾驶员及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水平、根椐客源需求及时调整运力、规范车辆运营秩序等方面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
中,对安全生产源头管控措施的执行和督导力度明显不够。
4、应急处置方面
机制不够健全,动作迟缓,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客运车辆行驶过程中突况较多,科学有效的现场处置可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但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处置要求较高,实际工作中许多应急措施落实不到位,间接造成了事故的发生或损失的增大。
三、加强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措施
1、认真策划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
所策划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要体现其适宜性、创新性。把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国企”整体管理战略、运营方针、质量目标和安全生产实践及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中,贯穿于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生产活动及管理的全过程。要在计划中明确其风险管理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根据各个管理岗位、职责、要求的不同,对安全生产的质量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要充分提供、利用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资源,从组织、实施、检查、监督、管理上满足应急机制的资源需求。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生产过程管理,从单车安全驾驶到车属单位安全服务过程,从每个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到每个车属单位的安全管理,关注、监测、收集、记录各项安全活动过程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风险管理过程所反映的动态、变化、状况及其趋势,运用常用风险评估技术(包括情景分析、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风险矩阵)收集、统计、汇总、分析、评估、反馈,全面把握和报告已知的风险,监控正在形成的风险,识别剩余的风险,预测未知的风险。要明确风险信息反馈的要求,按照职责要求,及时反馈到相关工作责任人。要明确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的持续改进。
2、夯实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基础管理
根据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策划和计划的要求,结合安生生产及管理的实际,夯实基础管理,重点抓住每一次活动,重点关注每一个过程,重点落实每一件事项。认真抓管理细节,从细节中寻找所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从每一个细节开始。紧紧跟踪每一个细节过程,从细节管理的执行到落实,从细节管理的检查到监督,从细节管理的改进到评估,进行全过程控制。通过组织、实施、检查、监督、整改、评估及不断的持续改进,逐渐整合成为高度成熟的管理要素、管理动态、管理过程、管理规范、管理机制,形成能抵御、抗衡、降低甚至是可能消除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坚实基础。
(1)关注文件化管理。把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根据风险偏好的可操作性、风险承受度的适宜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等三方面的要求,对风险管理文件编写进行设计、策划,包含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风险应急方案及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经过文件评审和批准,赋予相应的规定效力。通过文件控制规范,执行文件修改和更新的批准及文件的发放、使用、记录、修改、更新、报废、保存等程序管理。根据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的要求,对文件化管理进行细化、量化,制订、编写适宜各分(子)公司场所文件,对各项安全管理的子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2)关注应急过程的管理。一是严格按照规范文件的要求,提供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及风险现场处理所需的各项资源,确保参与应急人员具备风险应急处理的素质,包括指挥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应急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根据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和风险应急方案等的要求,组织实施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包括常见风险、潜在风险所要求的各项应急处理。三是采取运用有效、应急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及技巧,组织实施、应急处理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四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及现场监控等方式,对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及分项子过程进行检查监督,获取监控信息。五是按照要求,对常见风险、潜在风险进行监控,收集、记录、汇总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时分析、分类、评估、反馈及应对风险信息。六是根据追踪所获取的风险信息,采取有效的预防纠正措施,不断进行改进。
(3)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制定GPS系统、RNSS系统和车载3G系统实时监控管理制度。根据GPS、RNSS和车载3G系统等各项监控功能,对车辆运行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风险隐患(包括劫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超越经营班线运行、占道行驶及车辆运行状况等)进行提醒、警示、记录,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发生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抓拍,获取风险防范的客观证据。善于收集、汇总、分析、分类、反馈实时监控信息,为风险防范提供客观证据,抵御、抗衡、降低甚至消除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
四、结束语
道路客运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和客运企业共同加强管理,严格客运环节的各个管理细节,只有精细的管理,才是行车安全的最大保障。
参考文献
(一)创新工作方式,实施风险监管
在分析我省水运安全监管环境、监管对象以及海事管理机构自身监管力量悬殊差异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划分监管风险级别,并按不同监管级别实施不同监管力度进行监管的工作理念,对辖区内各水域的海事监管点划分为高风险监管点、较高风险监管点、一般风险监管点三个级别,对不同的风险级别监管点,规定了最低巡航巡查频次。在实际操作中,由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年度、季度和月度巡航巡查计划。
(二)“四重”“专项”并举,强化安全检查
多年来,我们结合贵州省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特点,加强“四重”安全监管,将客船、渡船、旅游船等作为重点监管船舶,在船舶安全检查、海事巡航巡查以及各类专项治理活动中,给予重点关注;将元旦、春运、五一、国庆、民俗民间活动、两会期、汛期、赶场天等作为重点时段,加强安全监管,加强现场秩序维护。根据存在的薄弱环节,有效开展了打非治违、隐患排查、大检查大整治、渡口渡船专项治理、救生衣行动、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等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活动。
(三)注重源头防范,强化安全措施
我们紧紧围绕“船舶适航、船员适任、有效监管”的海事监管目标,突出船舶安全检查,加强对船舶安全技术条件把关,加大对船舶安全操作、船舶配员、救生消防设备的检查力度,对重点水域重点船舶实施签单发航制度,坚决遏制船舶“带病”航行,防止船舶超员超载;加强涉水管理部门之间、省际之间、市(州)之间协作配合,通过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等形式,统一认识、统一标准、统一做法,形成强大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各类水上违法行为;通过加强与气象、电站等部门沟通,及时掌握和极端恶劣天气和水文水位变化情况,防止冒险航行;在赤水河、红枫湖、龙滩库区、万峰湖、三板溪等重点水域重要码头上安装CCTC视频监控系统,探索在区间客船上加装视频记录仪,定期不定期检查客船装载情况,防止船舶超员超载;以历史的、周边的、类似水域的、类似环境的事故和险情为借鉴,排查梳理辖区内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源,提出针对性监管措施,加以防范。
按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部署要求,现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整体情况
(一)、大队召开全体会议,传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并对各项工作进行部署。成立了以大队长为组长,教导员为副组长,各中队负责人为成员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扎实推动风险排查工作。
(二)、大队结合辖区道路安全设施以及事故多发点段实际,全面摸清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数量、分布情况和风险等级,按照隐患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科学梳理分类,逐一建立台账,全部纳入管理视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联合××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按照“全部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实行大队领导包片,民警包段的工作模式,对所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路段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此外,确定安全隐患路段挂牌督办等级,实行挂牌督办,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切实做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理。
(四)、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与协作,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隐患路段分布情况和治理期间的管制措施、绕行线路等信息,密切掌握隐患治理进度,突出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与违法整治活动宣传的特色,扩大排查与整治活动的社会影响,通过真实案例和具体事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辖区广大群众的文明交通意识。
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措施
(一)、定期对辖区内团雾多发路段、国省道交叉路口、城市道路安全隐患和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安全防护设施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建档立案。
(二)、对“两客一危”、校车服务机构及列入红橙色监管单位每15天检查一次,对使用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的学校或幼儿园要每个月检查一次,对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单位在发现事故隐患或遇重要时间节点时,要随机进行重点抽查。
(三)、依托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将逾期未检验重点车辆信息及时录入缉查布控系统,每日开展稽查布控行动,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假牌套牌假证违法。
(四)、始终对酒驾、醉驾保持“零容忍”态势,结合辖区酒驾醉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每周开展两次治理酒驾统一行动,通过拓展整治区域、调整整治时段、扩大检查车型等方式,做到严管严控,严查严处。
(五)、以创建“无超载城市”为目标,组织开展全域治超,持续深化车辆污染治理行动,每隔10天组织一次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货车超限超载违法行为。
(六)、定期深入辖区重点运输企业、农村、市场、中小学校等开展交通安全源头教育,扎实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安全守法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把事故预防作为当务之急来抓。全体民警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促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牢记保安全、保畅通的责任担当,落实“三降一保”的工作目标,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把握好国省道和农村县乡道路等重点区域,加强无牌无证货车管理,加大督导通报力度,坚决遏制各类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二)、要把创建“无超载城市”摆上重要日程。创建“无超载城市”、开展“全域治超”是王浩书记、丁绣峰市长提出的城市管理理念,要从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入手,积极建议政府完善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要从地方立法的角度研究大货车交通事故查处办法,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把处理驾驶人、处理车主、处理运输企业合并执行,使利益链成为责任链,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社会氛围。
为进一步加强对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预防交通责任事故的发生,根据市局(有限公司)《**烟草系统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及有关规定,结合**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驾车,谁负责”和“安全职能部门监督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烟草系统内所有部门、科室。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成立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驾驶人员以及车辆交通安全的检查、监督和指导。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具体负责对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检查督导。
组 长:初卫星
副组长:王勇 张廷欣
成 员:邢国利 金征农 汪国勇 周承波
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廷欣
安全管理员:周承波
第五条 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指派专人担任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培训,负责对车辆挂牌、维护、年检、保险、维修、油料使用、非工作时间用车、事故处理以及车辆卫生进行统一考核监督管理。并设立车辆及在岗驾驶员档案,做到一车一档,一人一档。
第六条 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驾驶员管理、车辆使用、油料、维修考核等规章制度,完善车管部门、车管人员及驾驶员等各级职责。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职责履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各级车管部门及驾驶员应自觉服从监督管理。
第七条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有《中国烟草机动车驾驶员上岗证》(以下简称《上岗证》)的人员,须与局(营销部)领导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
第三章 驾驶员管理
第八条 驾驶员上岗条件
(一)具有三年以上安全驾龄、未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无劣迹、身体健康、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5周岁以下。
(二)上岗前经理论、驾驶技能考试合格后,方可录用。
(三)上岗驾驶员应持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有关证件,持有《上岗证》。
(四)《上岗证》的发放和管理坚持“从严控制,分级负责”的原则。除车辆归口管理部门领导外,其他任何领导(副科级以上)不予办理《上岗证》,不得驾驶公车。
(五)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配合市局(有限公司)安保科每年审验一次《上岗证》,对违章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视情给予缓审,直至吊销《上岗证》。对已调离驾驶员岗位的,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收回《上岗证》。
第九条 在岗驾驶员每人每年须向所在单位缴纳1000元风险抵押金。
第十条 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驾驶员档案,实行一人一档,档案内容有:理论教育和考试情况;安全行驶及奖惩情况;事故登记和处理情况等。
第十一条 驾驶人员要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谨慎驾驶,安全行车。
第十二条 提高安全意识,讲究文明礼貌,做到七不开,即:有经验不开英雄车,技术好不开冒险车,路面好不开侥幸车,行人少不开麻痹车,任务重不开急躁车,心里烦躁不开斗气车,无交警不开自由车。
第十三条 严禁驾驶员酒后开车。严禁违章超车、超速、超载行驶;严禁争道强行,疲劳驾驶。
第十四条 **区局(营销部)所有专职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安全行车,确保交通安全。
第四章 车辆管理
第十五条 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和保管机动车辆档案,实行一车一档,档案内容有:车辆的购置、维护保养情况;车容车貌和日常管理情况等。
第十六条 车辆要符合安全运行条件,坚持三查(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四勤(勤检查、勤、勤紧固、勤保养)制度,确保车况良好。
第十七条 对机动车辆的使用应实行《派车单》制度。各送货车辆只能按规定路线行驶,专卖稽查用车只能用于专卖稽查管理,严禁擅自改变使用范围。其他工作用车,先由用车单位、部门领导填写《车辆使用申请单》,之后由车辆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把关审批,再开据《派车单》。所有用车必须做好记录。
第十八条 严格控制节假日期间的车辆使用,对非生产经营车辆和非值班车辆坚持“三交一封”制度(交车辆钥匙、交行驶证、交上岗证、定点封存车辆)。
第十九条 租用系统外车辆必须符合国家车辆安全技术标准要求,并签定《租 赁合同书》,明确双方安全责任。
第二十条 严禁非在岗驾驶员和非驾驶员开公车,严禁驾驶员以公名义私自出车。一经发现,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车管部门负责人、非在岗驾驶员和非驾驶员须写出书面检查,并处以非在岗驾驶员、非驾驶员、在岗驾驶员200元的罚款。
(二)发生交通事故的一切经济损失(含医疗费用),由当事驾驶员全部承担。正式工驾驶员待岗一个月,外聘人员予以辞退。扣罚有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工资500元,并写出书面检查。
(三)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一切经济损失由当事驾驶员承担。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按有关规定对有关领导、部门负责人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理。
第二十一条 车辆的维修、加油及各种手续证件办理,由车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具体操作实施,所有车辆实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
第二十二条 要严格按照时间规定对车辆进行保养维护,车辆出现较大故障由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鉴定并报局(部)领导签字批准后,送指定修理厂维修。外出车辆出现故障急需维修时,应先告知车辆归口管理部门,取得领导批准后,方可维修。
第二十三条 带车外出执行任务时,带车人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管理监督,带车人因不尽职责而发生交通事故,将追究带车人的管理责任。带车人和司机要做好车辆的看护管理工作,防止车辆被盗和损坏。
第二十四条 班后一律将车停放在单位院内;车库内严禁堆放杂物挤占车辆,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违者将分别处以30—50元的罚款。造成不良后果的,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理。
第五章 加油管理
第二十五条 车辆用油实施统一管理,实行加油单(本、卡)制,驾驶员凭加油单(本、卡)到指定的加油站加油,不能打白条,其他所用油料由车辆归口管理部门统一购买、结算。长途车辆需要在外地加油的,应开据正规发票,归队后将加油凭证交给车辆归口管理部门验证,签字后方可报销。根据所有车辆状况逐一制定耗油标准并做记录,月底进行考核,实行节奖超罚制度。
第五章 安全教育
第二十六条 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专题交通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每周必须召开一次交通安全例会,要有详细的会议记录及人员签到记录。
第二十七条 教育内容要贴近工作实际,其内容:有关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车辆电路、机械常识、车辆简单故障的排除,职业道德、相关规章制度等。
第二十八条 提倡驾驶人员自学,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各项交通法规和业务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增强交通安全防范意识。
第二十九条 驾驶人员要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安全学习和考试,无故缺勤者,罚款自理。
第三十条 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使每一名驾驶人员都熟知交通法规和单位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及理论常识,确保车辆安全行驶,遏制交通责任事故的发生。
第三十一条 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每半年组织驾驶员进行一次考试,成绩合格者续岗,不合格者待岗学习,再进行补考,当月内连续三次考试不及格者,正式工调离本岗位,外聘驾驶员应予辞退。
第六章 事故处理
第三十二条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保护好现场,实施必要的抢救,同时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保险单位报案。及时向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或主要领导报告事故的大小、性质、经济损失等情况,并于12小时内向市局(有限公司)安委会办公室报告详情。不得隐瞒不报。
第三十三条 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部门、科室主要领导必须迅速赶赴出事地点,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的处理。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全过程。
第三十四条 按照“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受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发生事故科室要以书面的形式及时将事故的调查、处理结果报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五条 奖励原则
(一)各科室应把安全管理作为重要奖励内容,积极开展“优秀驾驶员”活动,以此来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二)当年内未发生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在岗驾驶员,局(部)给予通报表彰,返还当年上缴的风险抵押金,再奖励与上缴风险抵押金同等数额的奖金。
第三十六条 处罚标准
发生交通责任事故的驾驶员,依责任的大小,按下列标准给予处罚。
(一)负全部责任的,扣罚全部风险抵押金,再承担全部经济损失。
(二)负主要责任的,扣罚80%的风险抵押金,再承担80%的经济损失。
(三)负同等责任的,扣罚50%的风险抵押金,再承担50%的经济损失。
(四)负次要责任的,扣罚10%的风险抵押金,再承担10%的经济损失。
第三十七条 领导干部擅自驾驶公车,处以500元的罚款,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饮酒和醉酒驾车的处罚
(一)饮酒驾车的处罚
1. 违反第一次:外聘驾驶员予以辞退;正式工驾驶员扣罚3个月的工资和6个月的所有奖金。
2. 违反第二次:正式工驾驶员扣罚6个月的工资和12个月的所有奖金及全部安全责任金。
(二)醉酒驾车的处罚
1. 违反第一次:外聘驾驶员扣罚个人缴纳的全部风险抵押金,并予以辞退;正式工驾驶员扣罚12个月的工资和12个月的所有奖金,只发最低生活费,并待岗半年。
2. 违反第二次:经市局(有限公司)批准,正式工驾驶员开除公职。
第三十九条 因违反规定而发生事故的,除按规定进行处罚外,事故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由个人承担,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连带责任。
第四十条 本章未列出的其它违规行为,按本单位及其它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 发生责任事故隐瞒不报,一旦核实,部门、科室主要领导承担与责任人等同的处罚金。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局(营销部)交通安全责任部门也是监督管理部门,负监督管理责任。
第四十三条 “领导干部”是指局(部)副局长(副经理、工会主席)以上干部。
第四十四条 “经济损失”是指保险公司赔偿以外的金额。
1.1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学科交叉、综合、延拓产生的新的系统科学研究方向,随着微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面向复杂应用背景的多传感器系统大量涌现。
1.2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王刚毅为了实现对尾矿库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功能,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预警和安全评估方法,对降低尾矿库溃坝风险及控制灾情损伤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强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算法应用在赤潮的预测预警中,研究各种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类浓度间非线性对应规律和有效预测赤潮藻类浓度。苏晓燕提出了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的中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邓军提出了矿井火灾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方法的研究。和前述其它系统一样,水上交通系统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采集各个影响因素的信息,则可以通过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从而实现有效船舶通航风险预警。
2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的研究进展
2.1水上交通安全预警信息采集
水上交通安全单个预警信息包括水文、气象、船舶、交通流信息。水文和气象信息采集目前相对较为成熟,且在长江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信息传感器,而对于船舶尺度和船舶交通流信息采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船舶尺度采集。由于航运船舶通常为不规则形状的几何体,必须选测多个规定点的几何距离,计算出船体的若干个近似截面积,再结合船舶的航行速度计算出船舶的近似容积。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非接触式测距技术,构造一个多传感器系统,测出船舶的相关几何距离。(2)交通流信息采集。严新平通过比较了多种交通流信息采集手段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长江在航船舶交通流状态信息采集系统三层构架,其中由IC卡子系统、GPS子系统、CCTV子系统、雷达子系统、AIS子系统、RFID子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层,依托现有的长江航运信息网络与公共通信网络设施组成信息传输层,由交通流数据库、电子航道图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组成信息处理层。
2.2多源传感技术在水上交通安全预警应用前景
随着通讯与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如AIS信息、VTS信息等)的采集,推动了水上交通安全研究的发展;由此不断改进在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统计与机理模型。信息融合技术为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同类或异类传感器(水文、气象与通航环境信息)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观测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补,降低其不确定性,形成对水上交通事故有个相对完整的感知与描述,从而提高水上交通事故预警决策与应急响应的准确性与效率。
3研究展望
3.1理论与方法研究
在船舶事故致因机理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船舶事故演化规律,及船舶事故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明确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概念、特征、功能与预警等方面内容;构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
3.2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对于船舶通过桥梁通航风险,主要受到外部通航环境、桥梁尺度和船舶尺度因素影响,对于外部通航环境信息,宋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功能航标的信息采集方法,目前内河航标配备间距约为1km左右,在该航段内的水文、气象信息相对稳定,可以为船舶通过桥区的外部通航环境提供信息来源,对于船舶的尺度,主要包括船舶的长度和宽度,考虑到需要提前获取船舶尺度信息从而实现桥梁主动预警,选取毫米波雷达作为船舶尺度的采集传感器,将毫米波雷达安装在桥梁上,并通过返回的图像信息获取船舶尺度信息。
3.3船撞桥预警模型建立
船撞桥多源预警模型的建立步骤如下:①在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收集与预处理基础上,构造完整的、相互独立船撞桥预警指标体系;②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建立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处理的贝叶斯决策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无监督学习模式分类法、D-S证据推理算法和模糊推理算法等;③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撞桥预警模型库。在上述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中,论文考虑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外部通航环境的信息融合,建立船撞桥通航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见图1)。在上述通航风险预警系统中,通过将风速传感器采集的风速信息、流速传感器采集的流速信息、能见度采集的能见度信息、毫米波雷达采集的船舶尺度信息和桥梁自身的相关信息进行融合,建立船撞桥预警系统。
3.4案例验证
本案例采用模糊推理的信息融合方法,分别建立了能见度、水流、风速、桥梁轴线法向与水流夹角和通航尺度的隶属度函数。通过建立相应的模糊推理规则可以获得船撞桥预警信息,以在不同风、流条件下的超尺度船舶预警进行验证,分别建立了小尺度、中等尺度、超尺度的10艘典型船舶进行计算,与《内河通航标准》船舶所需航迹带宽度进行比较,可以获得预警结果。
4结论
1.1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学科交叉、综合、延拓产生的新的系统科学研究方向,随着微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面向复杂应用背景的多传感器系统大量涌现。
1.2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王刚毅为了实现对尾矿库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功能,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预警和安全评估方法,对降低尾矿库溃坝风险及控制灾情损伤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强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算法应用在赤潮的预测预警中,研究各种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类浓度间非线性对应规律和有效预测赤潮藻类浓度。苏晓燕提出了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的中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邓军提出了矿井火灾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方法的研究。和前述其它系统一样,水上交通系统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采集各个影响因素的信息,则可以通过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从而实现有效船舶通航风险预警。
2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的研究进展
2.1水上交通安全预警信息采集
水上交通安全单个预警信息包括水文、气象、船舶、交通流信息。水文和气象信息采集目前相对较为成熟,且在长江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信息传感器,而对于船舶尺度和船舶交通流信息采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船舶尺度采集。由于航运船舶通常为不规则形状的几何体,必须选测多个规定点的几何距离,计算出船体的若干个近似截面积,再结合船舶的航行速度计算出船舶的近似容积。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非接触式测距技术,构造一个多传感器系统,测出船舶的相关几何距离。(2)交通流信息采集。严新平通过比较了多种交通流信息采集手段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长江在航船舶交通流状态信息采集系统三层构架,其中由IC卡子系统、GPS子系统、CCTV子系统、雷达子系统、AIS子系统、RFID子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层,依托现有的长江航运信息网络与公共通信网络设施组成信息传输层,由交通流数据库、电子航道图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组成信息处理层。
2.2多源传感技术在水上交通安全预警应用前景
随着通讯与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如AIS信息、VTS信息等)的采集,推动了水上交通安全研究的发展;由此不断改进在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统计与机理模型。信息融合技术为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同类或异类传感器(水文、气象与通航环境信息)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观测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补,降低其不确定性,形成对水上交通事故有个相对完整的感知与描述,从而提高水上交通事故预警决策与应急响应的准确性与效率。
3研究展望
3.1理论与方法研究
在船舶事故致因机理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船舶事故演化规律,及船舶事故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明确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概念、特征、功能与预警等方面内容;构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
3.2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对于船舶通过桥梁通航风险,主要受到外部通航环境、桥梁尺度和船舶尺度因素影响,对于外部通航环境信息,宋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功能航标的信息采集方法,目前内河航标配备间距约为1km左右,在该航段内的水文、气象信息相对稳定,可以为船舶通过桥区的外部通航环境提供信息来源,对于船舶的尺度,主要包括船舶的长度和宽度,考虑到需要提前获取船舶尺度信息从而实现桥梁主动预警,选取毫米波雷达作为船舶尺度的采集传感器,将毫米波雷达安装在桥梁上,并通过返回的图像信息获取船舶尺度信息。
3.3船撞桥预警模型建立
船撞桥多源预警模型的建立步骤如下:①在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收集与预处理基础上,构造完整的、相互独立船撞桥预警指标体系;②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建立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处理的贝叶斯决策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无监督学习模式分类法、D-S证据推理算法和模糊推理算法等;③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撞桥预警模型库。在上述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中,论文考虑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外部通航环境的信息融合,建立船撞桥通航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上述通航风险预警系统中,通过将风速传感器采集的风速信息、流速传感器采集的流速信息、能见度采集的能见度信息、毫米波雷达采集的船舶尺度信息和桥梁自身的相关信息进行融合,建立船撞桥预警系统。
3.4案例验证
本案例采用模糊推理的信息融合方法,分别建立了能见度、水流、风速、桥梁轴线法向与水流夹角和通航尺度的隶属度函数。通过建立相应的模糊推理规则可以获得船撞桥预警信息,以在不同风、流条件下的超尺度船舶预警进行验证,分别建立了小尺度、中等尺度、超尺度的10艘典型船舶进行计算,与《内河通航标准》船舶所需航迹带宽度进行比较,可以获得预警结果。
4结论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源是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造成未来结果不确定性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因素。作为水上交通主管部门,及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辨识、评估,找出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是确保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源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其实施内容实际上就是水上交通安全的风险控制与预防的各个环节与要素,它们包括了风险源(或危险源)标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危机预警与风险干预)、应急处置和持续改进方面等五项内容。
水上交通风险源管理的基本过程
水上交通风险源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基本过程包括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基本步骤: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应急处置持续改进
1、风险源标识
通过周期性安全隐患排查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初步确定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源。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概念。风险评估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它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有重点地进行风险控制。水上交通风险源评估则是对确定的风险源进行逐一评价,按照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排序,最终确定该阶段不可容许的风险源,即划为重点监管的风险源。
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定性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等。其中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易行的评价船舶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进行危险性半定量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可计算出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 = L×E×C。三种主要因素意义及赋值分别见下表: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的后果。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值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D = 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如下表:
风险控制:是对风险源监控及管理的全过程,即确定风险源、列出风险因素、制定管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现场跟踪监控、实行周期性排查及时更新风险源。
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是水上交通风险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关口。应急处置不仅仅是对险情事故的现场处置,还要提前完善应急救援体制与机制、应急预案,准备好应急救援资源。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要进行培训、演练、评审、改进,并通过强大的移动信息系统和专家会商系统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包括专家资源、管理人员资源、信息资源、物资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等。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对险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整改跟踪、检查验收、隐患消耗的过程,是风险源管理闭环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推动安全管理螺旋式上升的关键步骤。
实例分析
下面以日照海事局风险源-中韩客箱班轮“日照东方”轮为例,重点说明水上风险源管理中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过程。
1、危害辨识
对辖区危险源的辨识一般通过调查法、经验法进行辨识,经辨识的风险源可填入《风险源调查表》内。对于风险源的更新采用周期性与临时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频次较小的临时性更新外,一般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每月或每季度对辖区水上交通风险源进行更新。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由通航管理部门、基层海事处、海上执法支队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评价小组,在熟悉辖区通航环境、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方能进行。对每月或每季度汇总的若干风险源信息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以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为例对中韩客箱班轮“日照东方”客箱班轮这一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根据日照港区水域通航环境、“日照东方”轮营运状况以及以往交通安全记录,对该轮发生事故险情的可能性、船舶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次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并参照表一、表二、表三内容,对该轮风险三要素数据进行确定,见表五:
通过分析计算,该客箱班轮属极其危险的风险源,按照日照海事局对风险源制定的风险等级,确认该风险源的风险等级为最高级,即特别重大(红色),应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风险源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列明风险源各风险因素,从人、船舶、环境、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管控措施,明确各相关责任部门,并进行现场跟踪监控。其中现场跟踪监控是全过程的关键环节,现场跟踪监控可由不同部门如海事处、执法支队、通航部门等单独或联动执法完成。该过程又可由两方面的层次组成,即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判断分析、风险评估、预警报警。提高现场控制能力、执行能力,通过管理系统的主动控制约束各相关人员责任心,提高所有人的安全意识,提高远程监控的整体管理水平。
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水上交通隐患排查是贯穿在水上交通监管的各个领域及各个时间段。而对风险源的确认是滞后于隐患排查时间段的,这就存在对于风险控制的接口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对发现的隐患采用网格化精细管理,全程专人负责,确保对风险源无缝隙安全管控。
对于风险源的更新采用周期性与临时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采用周期性更新方式。对于更新周期不宜过短或过长,否则易陷于疲劳应付或无法对新问题新情况做出及时处置。应根据各个辖区的特点和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季度为单位较合适。
LEC法虽然比较科学,但却难以确定各种因素的准确数值。如果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对于同一风险源,不同的评估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在确定各种因素的数据时,需要建立在经验判断和专业技术保障的基础上。
结语
1.1交通需求呈增长趋势
出行方式中,虽然行人和自行车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实际交通活动及将来对交通活动的需求,以及阻止他们实现交通活动的相关因素,是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计划所必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1.2阻止交通需求增长的因素
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但有些因素也阻止了人们的交通需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国外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行人怕发生交通事故而减少了交通出行。在我国,家长担心小孩发生交通事故而减少了小孩单独参与交通活动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一到小学放学,学校门口聚集成群家长的原因。
(2)人口的老龄化。我国目前有60岁以上的老人1.2亿。老年人的出行由于年龄的原因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上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安全和方便的交通设施,使他们的交通活动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而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交通需求,由于自身原因和客观原因更是难以保证。
(3)道路环境。我国许多城市道路越修越宽,自行车道却不断地被侵占。道路修宽的同时,机动车的车速也随之提高,行人穿过马路时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过马路时的风险和难度更是加大。行人天桥和地下通道的修建更是为了保证机动车的畅通,虽然减少了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冲突,但加大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过马路的难度。而这些群体在交通活动中活动难度的加大,必然限制他们参与交通活动的范围。
2影响行人、非机动车安全的风险因素
2.1机动车速
国外的研究表明,机动车以50km/h的速度行驶时,发生行人死亡交通事故的概率是机动车以30km/h行驶发生行人死亡事故概率的8倍。而机动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发生行人死亡事故的概率非常小。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03年因超速行驶导致12107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占全年死亡人数的11.6%。因此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是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出行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
2.2缺少相互联系
机动车驾驶员与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之间缺少联系也是引发事故的风险因素之一。在城市,不同的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活动的前提是他们能正确认识各自的交通地位,并在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适合他们地位的正确行为。因此交通设施的过于复杂、视线不清等因素会影响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而路边停车和路边障碍被认为是造成行人,特别是小孩和残疾人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2.3对交通安全期望值不同
不同道路交通参与者之间对交通安全的不同期望值也是造成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交通事故的风险因素。例如,按法律规定行人在通过斑马线时有优先通行权,机动车应停车等行人通过后在安全的情况下再通过。但有的驾驶员并不认可这一法律规定。这样的机动车驾驶员如果碰到优先意识很强的行人通过斑马线时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行人想着有优先通行权,机动车会停车让行,而机动车驾驶员指望行人会让他先行,不同的期望值很容易造成交通冲突。
3安全措施及对策
3.1政策上平等对待所有交通活动参与者,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安全的交通环境
交通是由于人类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应当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能因为它的发展而限制人类的活动。每一个人在交通活动中都是行人。因此交通政策的制定、道路的建设及交通设施的安排应从每一个人开始考虑,而不是从大众开始。瑞典之所以交通安全搞得好,就是因为在交通安全的各个环节坚持了这个理念。在制定交通政策、设计道路之前都要听取不同的交通参与者的意见,特别是行人和自行车驾驶员的意见。并对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交通需求给予特别关注。只有当交通参与者对制定的交通政策、设计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有了认同,他们在交通活动中的权益得到保证,他们才能在交通活动中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交通安全才有保障。
3.2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行人和非机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搞好交通安全的根本。我国历来重视交通安全宣传,经常开展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对普及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视不够,特别是对不同交通参与群体的、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更是做得不好。交通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仅有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应注重对实际技能的培养。比如对在校学生,应注重在怎样应对交通紧急情况、怎样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等方面做一些实际技能方面的培训。
3.3采用交通工程措施,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空间
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在交通活动中理应对他们各自的交通行为负责,但他们保护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因此在交通活动中,除了要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外,还应采用工程措施,如四通八达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路网、合理的交通设施布局、平整的路面、清晰的交通标识、供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的专门的交通设施等等,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同时应注意各种不同的道路交通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在交通活动中使他们清楚地知道对方的交通意图,尽量减少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在交通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4结论
目前欧洲国家在道路交通政策的制定上有一种倾向性的观点,给予少用能源、没有污染、更易到达的非机动交通更多的重视,在交通组织中给予非机动交通更多的优先权。在交通设施的安排上,更多地从行人和非机车的角度来设计、修建和安排道路及交通设施。许多限制行人和非机动车行动和自由的交通法规已经过时,按照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的需求而制定的法律较少限制了他们的流动性。这种法律和政策上的变化,改变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在交通活动中不受重视的状况。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期,非机动交通仍是并将长期是我国主要的出行方式,因此更应重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的研究,为他们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设施和法律保障。
一、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正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新形势
(一)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压力凸显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7.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46公里,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双双突破1100万。人、车、路等要素井喷式增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量大面广,公安交管工作风险增大。全省道路交通事故的总量仍在高位运行,防范较大以上事故的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没有发生较大事故的地方,风险意识不强,思想麻痹松懈,隐患排查不彻底,安全监管不到位,解决问题决心不大、措施不实、效果不佳。少数省际交通安全执法服务站未落实24小时勤务制度,一些公路点、段勤务安排不合理,夜间联勤制度未能得到真正落实,路面管控力度不够大。一些地方交通安全宣传存有死角,新兴媒体利用效率不高,宣传手段单一、内容陈旧,宣传教育声势不够强。各类公安交通管理数据资源虽然丰富,但深度整合、有效挖掘、成熟应用水平不高,特别是主干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进展不平衡,科技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十二五”期间,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量增幅分别达到15%和60%,而全省公安交管部门警力增幅只有3%,有的地方还出现负增长,交警警力严重不足。
(二)客、货运车辆监管“棚架”问题突出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当一部分客、货运输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在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管理制度方面不积极、不主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实施效果不理想,运输企业车辆监控系统与安监、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联网工作难落实,动态监管数据共享机制未建立。部分交警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够,监管不到位。
(三)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硬伤”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且呈现由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趋势,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部分城市政府牵头、部门合作的综合协调机制未建立或未发挥实际作用,道路建设、管理与交通安全规划脱节,交通影响评价、“规建管”一体化和“四同步”等制度未落实,交通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停车需求仍未取得实效,交警缺乏话语权。
(四)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存在“短板”全省公安交管部门仍存在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例如机关民警深入调研不足,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不透,工作部署多,跟踪问效少。“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廉政教育流于形式,监管不严存在漏洞,少数基层单位对执勤安全防护工作重视不够。车管所、事故处理岗位等窗口服务态度差,“四难”现象依然存在。协管员队伍管理不到位,影响队伍整体战斗力。
二、聚焦风险防控、服务发展,开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新局面
2016年,安徽公安交管部门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部交管局和省公安厅的部署要求,聚焦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牢固树立“人命关天、责任如山,事故可防、事在人为,有责必尽、执法必严”的理念,以深化公安改革为牵引,以推进“四项建设”为抓手,下大力气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执法、管理、服务效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和公安交警队伍稳定。
(一)多方协作补短板,推进交通安全综合治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群众安全出行是公安交管部门的首要任务,我们守土有责、责无旁贷。应当用好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这个平台,完善制度、明确职责、整合资源,加强风险评估和研判预警,持续提升重特大交通事故预防能力。健全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机制和追责情况通报制度,与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和道路经营单位共享有关数据,进行事故分析,加大跟踪督办力度,倒逼深层次问题解决。要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建设年”活动。提请当地政府完善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触角到组”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在国省道沿线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村”建设,将“交通安全村”建设和公安机关“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结合起来,做到村村有警包联、月月见警进村,切实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要持续滚动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继续实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挂牌督办和事故多发危险路段省、市、县三级督办治理制度。会同公路部门,对全省公路隐患和交通事故多发点段进行排查。大力推进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立隐患路段曝光制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确保公路隐患治理计划落到实处。要强化重点运输企业、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监管,切实做到对重点车辆所在运输企业的经营安全,对重点车辆的安全性能、运行状态和检验、报废情况,对重点车辆驾驶人的日常教育和审验、违法记分情况,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会同相关部门,督促运输企业落实动态监控主体责任,继续做好“两客一危”车辆的联网监控工作。要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水平,会同高速公路路政和经营管理部门完善“一路三方”“1+1+1”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落实收费道口拥堵1000米免费放行措施,加强对团雾多发路段的排查治理,继续严格落实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高速公路凌晨禁止通行措施。要积极构建文明交通多维宣教网络,抓好示范点建设,建立公益性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七进”工作,打好122“全国交通安全日”这张牌,积极实施“重点驾驶人素质教育工程”,真正形成“典型宣传有能量、曝光宣传有分量、舆情引导有质量、警媒协作有力量”的良好局面。
(二)改革创新破难题,推进秩序管理创新升级推动交警勤务改革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动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提升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公安交管部门应当立足于服务实战、保障实战,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完善合成作战机制,切实做到工作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要深入推进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继续把主干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公路交通管理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进一步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强化缉查布控系统应用,加快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卡口设备联网接入。科学改革勤务模式,实现路面巡逻与监控巡逻相结合,逐步形成以视频监控巡逻为主、警力定点守候、就近快速出警的新型勤务模式。要加强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常态化治理,建立常态机制,设立违法和秩序预警“红线”,对交通违法多、通行秩序乱的区域和路段开展集中整治,突出加强“五类重点车辆+电瓶车”管理,适时开展交通秩序专项行动,重拳整治重点违法行为。要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水平,积极参与城市交通规划、重大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和验收工作,构建“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城市交通发展体系。实施城市交通治乱疏堵行动计划,全面排查城市交通拥堵点段,集中整治突出问题。要抓住省政府已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纳入对各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契机,借力推动提升全省城镇交通管理水平。要全面开展“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设、推广和应用工作,努力打造“交通管理研判分析平台”,建立大数据平台库,为交通管理工作提供研判保障。
(三)科技支撑强服务,推进民生警务提速增效今年是公安交管部门深化改革的攻坚年,按照部交管局的部署,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要全面推广应用,车驾管改革要全面铺开,公安交管部门承担的任务重、承受的压力大、面临的困难多。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科技手段应用,通过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推动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公安交管工作的满意度。要创新“互联网+交管”服务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违法跨省异地罚缴工作机制。全面推广建立“网上交警队”“掌上车管所”“流动车管所”,为群众提供车驾管信息查询、交通违法信息查询和处理以及交通安全提示等服务。要持续推出车驾管便民举措,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化实施全省“驾考改革八项措施”,巩固已有成果,不断拓展服务空间。要深化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建立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一站式”服务机制,进一步扩大全省推行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快速理赔的区域。
(四)管教结合防风险,推进交警队伍健康发展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障。公安交管部门应当围绕中心,聚焦主业,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努力打造素质过硬、公正清廉、作风优良的交警队伍。要大力加强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党员民警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完善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为警服务、随警作战、深入警心。坚持“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事”,进一步规范民警行为。继续深化“一跟三深三不三提升”“跟班作业”活动,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要建立队伍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加强对重点岗、重点人、重点事的监督管理,全力预防违纪违法现象发生。要实施好“执法全过程记录提升年”建设,深入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建设,深化规范执法监督服务,深入开展执法风险评估和规范执法提示,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执法服务,开展典型案件评析,继续评选“安徽交警优秀工作法”和“精品案卷”。要加强业务教育培训工作,遵循“实战、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科学统筹和跟踪指导,以秩序管理、事故处理、车辆及驾驶人管理等岗位为重点,分层级、分岗位组织全警业务大培训活动。
大鹏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引进国外LNG(液化天然气)的公司,主要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BP)合资组成,从国外采购来的液化天然气经气化后,通过长达400多km的高压天然气管网,输送给香港、深圳、广州等6个城市的工业和居民用户,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商,对于广东省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由于液化天然气输送管线长、站点多,在生产经营、维修保养、应急处置、业务办理等活动中都离不开交通服务,因此,交通服务在公司生产经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作为大股东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管理,把交通风险作为重要的生产风险来管理。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融合大鹏公司的创新管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大鹏公司形成了颇具实效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
优化车队安全管理架构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车密度大,道路错综复杂,并受高温、多雨、台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是中国交通事故多发地之一。
大鹏公司的车队现有近百名司机和近百台车辆,遍布整个珠三角地区,驾驶风险无处不在,挑战无时不有。如何开展行车安全管理,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成为公司高层领导、HSSE(健康、安全、保障、环保)部门和车队关注的一道不可回避、必须破解的难题。
公司成立以来,两届高管层均把交通风险作为公司营运中的重大风险来管理,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公司总裁亲自担任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在安全管理上率先垂范,加大资源投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组织。
公司在车队设立经理、车辆安全员、调度、副队长、班长等多个岗位的车队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由有丰富驾驶经验的专业驾驶员担任,实现“以司机管理司机,以专业引领专业”的指导思想。公司车辆按照片区进行调度管理,设立片区调度员,负责车辆的安全合理调度;选拔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驾驶员作为副队长,驻扎在片区,全面负责片区的交通安全管理;片区的车辆根据服务性质的不同,设立不同的班组,班长由驾驶员担任。公司的HSSE部还设立道路安全专员,协助车队管好交通安全。车队队长、车辆管理员、道路安全专员等层层负责,全面进行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细化管理制度
大鹏公司结合营运实际,对交通安全涉及的驾驶员、车辆、环境(路况、气候)、第三方(乘车人和其他驾驶员)等4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规范管理,编制了长达80页的公司道路交通管理制度,将车队管理分为驾驶员、车辆和用车3个大类;根据数据分析,将人、车分为可靠管理、可控管理、风险管理、重点管理4个级别,登记在案。其中,道路风险评估、交通盲点及恶劣天气的驾驶要求是重要内容。
这项制度不仅适用于公司的驾驶员和车队管理人员,也适用公司的每一名员工、每一个承包商和每一位访客。例如,大鹏公司所有车辆的每一个座位都必须配置安全带、每一名司乘人员必须全程系戴安全带的规定,自2004年至今,一直都在不折不扣地执行中;驾驶员右脚松开油门后立即放在刹车踏板上,5~8s扫视后视镜等驾驶预防措施,在驾驶员中得到广泛应用;防御性驾驶五原则(放眼远方、洞悉四周、视线灵活、留有余地、引人注意)不仅驾驶员能够心领神会,公司的一般员工也都耳熟能详。
为促进制度的严格落实,大鹏公司推行月度达标安全奖励制度。月度无事故、无违章、无违规、无投诉的驾驶员,被视为达标驾驶员,获得奖励;反之,则视为月度安全不达标。对于违反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不但严肃查处,还会在月度安全大会上通报,将违规行为与年终评比、晋升挂钩,严格制约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交通安全管理被列为公司安委会月度例会上的一项重要汇报、讨论事项,以引起全公司各级领导的重视。
强化宣传教育
为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文化氛围,大鹏公司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纠正驾驶员的不良驾驶习惯,树立良好的驾驶行为,促进“交通安全大于天,群防共保才安全”的企业交通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
公司通过内网,随时将国内外的交通安全信息向全体员工发送;每月召开一次全体驾驶员参加的安全会,进行一次安全驾驶培训(以交通法规、雨天安全驾驶、路口安全驾驶、正确的驾驶态度、超速的危害、行车应急处置等为主题进行专题培训);公司的交通安全宣传栏每季度更新一次;每年组织一次驾驶员团队建设活动、一次驾驶员家属座谈交流活动、一次车辆驾驶技能竞赛、一次车辆保养大检查和一次年度优秀驾驶员评比活动;每两年选派一批最优秀的驾驶员参加BP亚太区域车辆驾驶竞赛;每3年对驾驶员进行一次防御性驾驶培训和防疲劳驾驶培训。
车队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学习提高,借鉴同行先进的管理办法加以创新,灵活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大鹏公司曾聘请省、市两级的交警为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面对面”的培训;聘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主管交通安全的领导和公安大学研究交通安全的教授来传授交通安全新理念,开拓视野;聘请中海油气电集团QHSSE部主管交通安全的领导授课,分享同行业兄弟单位的好经验;聘请心理学专家进行驾驶压力心理疏导;聘请专业讲师进行“驾驶员职业道德提升培训”等。这些持续不断的高水平、有针对性的培训,使驾驶员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交通安全教育也是大鹏公司普通员工入职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交通安全培训向全体员工开放。并成立私家车俱乐部,对拥有驾照的员工进行驾驶安全培训;在员工中设立交通安全监督员,让他们以乘车人的身份,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监督。
安全管理科技化
为配合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大鹏公司自2006年就在每辆车上安装了车辆行驶数据记录仪,并逐步推广安装了GPS系统,使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时刻处在高科技的监督之下。每月行驶里程不得超过7000km、行车4h必须休息20min、每7天必须有24h的连续休息、严禁超速驾驶、控制急加速急减速、变道打提示灯等交通安全要求,从此有了监督考核的依据,大鹏公司每月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大鹏公司还开发了车辆管理系统,使车辆证照管理、驾驶员证照管理、油费高速费管理、车辆维修保养管理、车辆调度管理等信息得到科学高效的管理。短信群发平台和GPS系统能够将天气信息、路况信息及时发送到该区域车辆驾驶员的手机上。大鹏公司规定,车辆在行驶期间禁止驾驶员接打电话,即使调度有紧要的事情需要通知司机,也只有通过GPS看到车辆停驶后,才可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