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范唱作用,新课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都在不断地深化与提升。范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富有情感的范唱是通过人声传递的审美情感,它比采用其他的艺术手段更加直观和具体,更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范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歌曲,还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恰当地运用范唱,发挥范唱最佳的效果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利用录音范唱来激发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运用教师的范唱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歌的积极性外,运用录音磁带进行范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旋律,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唱《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时,就充分地用运用了录音磁带进行范唱。上课一开始,我就面带微笑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受它的美”,说完以后,马上开始了录音范唱。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一下就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不由自主动了起来。我接着问学生:“你们能感受出这首歌曲是几拍子吗?”部分学生回答:“2/4拍。”“那么,歌曲中又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仔细的听一听吧。”紧接着,开始了第二遍、第三遍的录音播放。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较好地说出了歌词所表达的内容,也初步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从而达到了提高音乐课堂效果的目的。
2.利用教师的范唱感染学生
教师范唱得好与否,不仅决定了一堂音乐课的成败,还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感受。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歌曲,首先自己必须投入地去演唱。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就非常注意自己的范唱。在范唱之前,为了让学生对歌曲有正确、深刻的理解,我先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了本歌曲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歌词表达的内容。紧接着,伴随着优美、欢快的录音伴奏,我脸上洋溢着欢快、喜悦之情,并且还根据歌词内容自编了简短、明快的舞蹈动作,再现了田野的美。虽然这时学生还不会唱这首歌,但学生已被老师的歌声所打动,部份学生情不自尽随着老师的歌声有节奏地拍手或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此,这节课中范唱的运用成为了这一堂课中的一个亮点。又如:在教唱,《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时,课堂上充满了热烈、活跃的气氛。其他学生也都表现出想快点学唱这首歌曲的急切心情。在这节课中,通过教师饱满、热情的范唱,引起了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了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轻松地学会这首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艺术家情感的产物,它通过艺术家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忧伤或欢快或悲壮,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白居易曾说过:“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维唱声。”真挚、确切的情感往往更盛于老师的嗓音。范唱时,老师要尽可能把歌曲所包含的美好思想、内在情趣用美的声音表现出来,力求唱得准确、清晰而富有感情,这样能给学生唱歌前的艺术感染,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利用范唱发挥立体作用
范唱应根据歌曲的需要,有的放矢、灵活巧妙与新歌教学融为一体,发挥它立体的作用。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几种:
3.1 新歌教学前进行范唱,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是其效果。
在学习新歌教学之前,一般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一些与新歌教学有关的课前训练,再通过一些巧妙的导入方法和作品介绍,使学生对新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心里可能在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什么歌曲呢?这首歌曲是否好听?在这个时候,教师富有感情的歌曲范唱给学生全身心投入欣赏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我在教唱《小雨沙沙沙》这一课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把《小雨沙沙沙》这幅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再配上动听乐曲、优美的诵读,让学生在静静地欣赏中,初步了解了这首乐曲的表达的内容。紧接着,我一边深情地表演小雨落下的情形,一边用舒缓、悠扬的歌声范唱着《小雨沙沙沙》,这样的一幅柔美、自然的画面,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了境界中。
3.2 巧妙的方法来导入,或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聆听歌曲。
当有一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不理解,或者唱歌技能与演唱的要求不相适应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单独指出歌曲的内容情节以及旋律上的各种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然后再对歌曲作片段性的亲自示范,以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如:在教唱《小鸟请到这里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习,已基本学会了演唱这首歌曲,但在情感的处理上和声音的演唱技能方面还不能很好地到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运用分段演唱法,把这首歌曲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范唱。在歌曲的前部分我用亲切、明朗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的后部分用深情、悠长的声音演唱。范唱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区别这两种唱法的不同。再问学生:“你能像老师一样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吗?让我们比一比,看谁唱得最深情。”最后,通过分段范唱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地了解了这一教学重点。
总之,作为一个音乐教教师,在音乐歌曲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针对初中生的艺术教育受到广泛重视,中学的音乐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较往年都有较大的提升。例如很多学校都建设了专门用于音乐教学的教室,有的学校为音乐教师配备了多媒体教具。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聆听世界各地的优美音乐,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但是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改善,并没有真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
教师教学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喜欢的,音乐在不断发展和更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音乐课堂教学大多是学生机械式的重复训练;而有的地区使用的小学音乐教材和初中音乐教材不是同一出版社出版的,在衔接性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很难形成统一的知识架构,音乐技能难以得到提升。并且很多家长都认为音乐是副科,学生应该将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更加重要的科目上,家长和学生的不重视导致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下降。
(二)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教会学生唱歌后让学生自己重复演练,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很低,对于作品内容和内涵不理解,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二,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仅仅教授唱歌方法显然太过简单,在教学中没有采取更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有效性显然无法得到保证。
二、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反思
(一)《青春舞曲》的教学设计
教师:(导入新课,在大屏幕上展示图片)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形成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我们通过几张图片了解一下新疆这个民族。
(教师利用大屏幕为同学展示新疆的特产和景色等,让学生感受新疆的风土民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新疆人能歌善舞,他们在过节或者丰收的时候喜欢用歌舞来表现自己的喜悦心情,(教师出示新疆舞的图片)新疆还有很多独特的民族乐器。(出示民族乐器图片)
(学生们欣赏教师出示的图片,为后面学习唱歌做铺垫)
教师:新疆的音乐和舞蹈这么优美,那么同学们随我一起去新疆,去感受和學习一下新疆的歌曲吧。
(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青春舞曲》,学生们随着歌曲的旋律哼唱,然后教师找一名同学朗诵歌词)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这首歌,你们能感受到歌词蕴含的道理吗?
学生:从这首歌里我学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虚度光阴。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
(教师带领学生用欢快的语调唱完整首歌曲,并继续让学生欣赏几首著名的新疆民歌如《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等)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我们要热爱民族文化,热爱民族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新疆民歌。
(二)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教师要运用带动唱教学方法,改善传统机械式的歌唱训练,在带动唱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进行引导,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歌唱,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审美体验活动,而不是传统教学的机械式重复歌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第二,带动唱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可能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一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教师不能严格要求每位学生的模仿都一样,而应该鼓励学生模仿出自己的特色,让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凸显出学习音乐的乐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兴趣 科学 结合
一 学生的兴趣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推力。兴趣的驱使才能让学生自觉, 认真的唱好每一个音符,才能对歌曲表达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会对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做最大的提升。 在日常的合唱训练中, 应该经常给学生欣赏中外优秀的合唱作品, 考虑到年龄已经思想认识方面, 挑选作品以短小, 易懂为主。 让学生仔细聆听各个组成声部的旋律 提高学生耳朵的音乐感受能力, 让他们在心底认同合唱, 热爱并自豪自己是合唱队的一员 让学生在音乐本身的旋律中领略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建立和谐的合唱氛围。
1 要建立平等的关系。 师生关系应当自由, 和谐 。合唱教学应当看做是师生合作, 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合唱教师, 必须用真心的关爱和体贴对每位同学, 多鼓励, 少批评。 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信任感 ,亲切感。 共创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
2 树立教师威信, 学生对教师天生有信任和依赖心理。 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会受到老师演奏水平的直接影响 ,精湛的专业知识, 较高的演唱水平和高超的指挥能力是一名优秀合唱教师的必备基础。
3 幽默的教学风格, 枯燥的训练学习会让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
二 科学系统的合唱教学
童声合唱训练方法和成年人大同小异, 但是区别在于, 少年儿童还在身体发育阶段 肺活量小, 声音柔嫩, 和成年人的活动量不能做比较 ,如果训练不慎 ,对儿童的
发育会有影响。 所以 ,在合唱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姿势。 唱歌讲究姿势 ,正确的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 正确的姿势要求学生站立时 自然挺直, 重心向前,双肩下垂并且分开双脚 。需要注意的是重心不要放在脚跟上 ,两脚可以轮换着支撑重心, 这样可以减轻疲劳 。如果坐着 。那么要只坐椅面的三分之一 这样有一种随时可以起来的感觉 ,要保持上身姿势 要与站立时相同。
这样可以畅通, 自由的呼吸状态。 如果唱歌的姿势懒散 必然会影响呼吸 。从而加重声带的负担, 所以 我们要培养学生们保持正确姿势的习惯呼吸 正确的呼吸 清晰的咬字是唱好一首歌的重要基础 进行呼吸训练时可以进行纯呼吸的联系 比如 闻花 抽泣 咳嗽 高音喊叫等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让学生自主的感受吸气, 呼气的动作和位置。 在纯呼吸的训练之外, 可穿行呼吸控制联系, 让学生逐步学会对自己气息的控制 ,科学的呼吸训练可以对学生合唱带来巨大提升。
2.发声。 少年儿童歌唱时的发声与成年人不同 ,少年儿童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 这是童声合唱训练的重要教学原则 在训练儿童歌唱发声时 最忌考虑少年儿童的音量, 训练中要考虑这几段儿童所独特的动听音质, 在合唱队中 变声期的孩子一定要轻唱 如初中生正处在生理的变声期 即喉头与声带发生变化。
声带, 咽腔的粘膜有充血 。变声器 声带长期处于充血浮肿状态 。声音变得暗淡无光泽 沙哑 ,发音迟钝 ,不再有明亮 清脆的感觉。 更主要的是, 音域发生变化 ,高音高不上去 低音又低不下来 。这样 ,对整体有些许冲突, 所以训练时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 在解决变声期的问题上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用轻声带假声 ,再以假声找头声 。 这样 逐渐的夸大鸣腔, 可以打破自然声的局限 ,也可用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的话 可以较容易找到头腔共鸣 。
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咬字不清 ,字韵归类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经常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 结合发声 让学生
学会自然正确的发声 。逐步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 ,保证合唱的质量,
3和声训练, 对学生歌唱的技巧培养上。 可以对学生进行和声的基本训练, 合唱的本体即在于童声的清澈混合 给人心灵的震撼 再对学生的训练上 坚持对学生,
进行各种音度的听音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 逐渐到和声音程 由分部默唱到视唱 逐渐次的进行训练 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 可以先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 在合唱的教学中 学生演唱合唱歌曲 不仅要做到音调准确 节奏整齐 还要做到声音的统一和谐 因此 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 歌唱技能以及和声训练时科学, 系统的指导师不可或缺的, 这也是保证合唱质量的基本。 同时, 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 带动整个合唱队的演唱水平。
三 实践
合唱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音乐表现形式 ,他最终要走向舞台, 面对观众 。但是, 他要表达的音乐内容, 想要树立的音乐形象,所传递的感情 ,能否被观众认知且理解 ,在完成作品与听众交流的桥梁作用的阻碍能否克服 ,合唱的日常训练,要与日常实践想结合 在日常实践教学时, 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实践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实践能够让那个学生感受到作品被观众接受的喜悦。
结语
童声是美丽的, 童声的天籁合唱 ,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强烈的心理共鸣。 童声和唱是世界上其他声音无法替代的合唱是一门分别丰富多彩的艺术。 有着意蕴深远的学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学习, 总结 ,探索 ,在童声合唱的教学中对待学生所带来各种问题。 我们广有耐心是不够的, 细心也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坚持不懈的认真做好合唱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 我们的童声合唱是一个能够启发儿童智慧的艺术 , 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 ,让他们的健康的发展。是任重而道远的职业。在成长的路上, 还要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反思;对策
一、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
(一)教师授课照本宣科,忽视音乐教学的灵活性。
由于广大教师工作者并未意识到音乐教学对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而缺乏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在上课的时候存在敷衍了事的应付情绪。尽管在授课之前任课教师也会认真备课,上课时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表面上课程节奏衔接紧密连贯一气呵成。而事实上这种看似顺利的授课对学生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熏陶,这种死板的教学中学生根本感受不到音乐之美,享受不到音乐带来的愉悦,除了抹杀学生对音乐探索的积极性之外起不到作用。
(二)课程授课结构单一,忽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初中音乐教学包括识谱教学、乐曲欣赏教学、发音教学、独唱教学、合唱教学等,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有着不同的教学结构和方法,但在初中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里,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教学和发音教学等基础教学教授较少,对合唱等难度较大的教学也仅仅是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上课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放放音乐,然后带领大家唱几首歌就完了。至于对音乐的欣赏和评价基本上没有细致和深入的教导,学生自然也就无法从情感上体验歌曲的意境,课堂教学效果也因此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单一和低效的传统教学模式。
现在常用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大致为两种。一种是“梨园式”教法,这种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人常用的方法,也就是师傅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另一种为“专业课堂”,这是专门练习发声、识谱、范唱、教唱等古板的课堂。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的模式没有什么突破,大多还是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立足点
(一)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音乐技能
音乐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先学生传递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认识能力和演唱能力,从而提升初中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感知,通过音乐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意味着教师更加认真的对待教学,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因此也就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音乐技能,提升学生的对音乐鉴赏及演唱能力。
(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良好的课堂氛围加上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在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欣赏更多的优美曲目,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内涵,让音乐的魅力深入每一位同学的心灵,用音乐起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生命的愉悦,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对人生、对社会的审美。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益的,这样的音乐才是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理念的。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可谓是意义重大。
(三)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有效的音乐教学不仅仅重在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的传递,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引导,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通过音乐教学的改进,学生对音乐才能产生强烈的热爱,对音乐的学习才能更加的主动和积极。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有效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培养的结果,缺乏任何一方的配合课程结果都会非常糟糕。
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对策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改更加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由过去重在知识的灌输转变为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能力。音乐教学作为一项集理论教学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对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度要求更高,然而现实却常常是讲台上面教师费尽心思,下面的学生确实茫然冷漠甚至昏昏欲睡,这种消极现象的出现对音乐教学是巨大的打击。我们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情况存在的根源,其实并不是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真的毫无兴趣,而是授课方法或者内容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年龄特性在哪,然后有针对性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生活可爱的情景音乐剧,把音乐教学融入到剧情的欣赏当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借鉴先进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音乐教学的学习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独角戏行为,更重要的是双方的默契配合,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认真,如此知识和技能的传达才是有效的,才能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宗旨和目标。在合作教学上,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说创立的独特教学方法独树一帜,它更加强调音乐教学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主张通过开展有益的游戏、配合幽默的语言、动作、表演等全面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丰富音乐教学内涵,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该方法对国内初中音乐教学有着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价值,广大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结合国内实际,开展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三)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能力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上进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不足寻找他人的优点,然后进行取长补短促进自我进步。这种微妙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思和合作意识,他们明白要想超越他人自由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大;他们也明白要想团队更强大,需要每一个人的同心协力。所以通过开展音乐活动的方式,让大家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学生自己就会在心里进行默默的对比,这种竞争意识对激发学生上进心是非常有用的。
结语: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育对初中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性更加明显,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将对初中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帮助。音乐教育之路漫漫,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一线老师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只有深刻把握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在实践中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阎娟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及对策神州.2013(10)
艺术类学科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 考察。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我认为: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可就将此运 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儿歌是小学很喜欢的一种形式,可以让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 。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那些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便变的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掌握。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 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所以可以运用他们对直观形式的感受,比如用画来代替词来引导他们,这样他们很快就会掌握老师所教的技能。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 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在头脑里展 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生产劳动中来
小学生虽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但他们往往很喜欢观察大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并能记住一些劳动场景。 这个方式可以运用在视唱教学中。
七、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
八、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 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 ”,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
转贴于
视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手势唱准了曲谱再上琴吹,这样“化陡坡为缓坡”,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点。
九、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 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 。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的重要前提。
十、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 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 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 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55-02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音乐课堂教学?音乐课堂设计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结合湘教版教材《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教学实际就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参考直接确定教学目标,也可以根据学情自己设定。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的期望,希望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在精神和知识方面达到的目标。目标的表述应该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者是教师,但完成行为的主体是学生,目标是学生学习之后达到的水平。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总的大的框架,它是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设计评价的依据。例如,《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①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②能有表情地、自豪地演唱这首歌曲。③能感受到蒙古族少年骑马跑动的韵律,体验民族音乐带来的欢乐情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的陈述
教学步骤是教学设计的重点,这个过程一般是由导入教学、讲解新内容、练习巩固新知识、纠错拓展、总结规律、升华认识等环节构成,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一般来说,音乐综合课的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导入、展开、深入、拓展四个步骤。
如《我是草原小骑手》的导入,首先播放课前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其次,观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件,同时教师在讲台上做蒙古舞基本的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蒙古风情。最后,教师问:我们在多媒体上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内蒙古大草原;看到了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教师:说得好,我们看到的地方很美丽,而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
这样的导入设计意图主要有两点:①采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律动音乐,教师模仿蒙古舞动作,把学生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慢慢引向对美丽的大草原的想象上,使学生感受到蒙古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体验蒙古民歌《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风格旋律特征,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②通过观看《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件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初步了解蒙古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地引入歌曲的学习。
教学展开和深入就是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首先是听一听(听歌曲)。播放范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跟着节奏晃动身体。学生聆听,感受歌曲。通过多次的听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更进一步地理解乐曲,激发了学习欲望。其次是念一念。学生跟随教师的节拍有节奏地念一念歌词。通过念一念,学生熟悉了歌词,感受了其中的文学形象,又掌握了歌曲节奏。这一切都为后面的学唱环节做铺垫。最后是唱一唱。仔细聆听歌曲的范唱,心里跟唱;教师范唱,学生学唱。在整个教学中,七度、八度音程是教学难点,要由教师的手势来引导,通过多次模仿唱歌来完成。最后一个环节是自己练习唱歌曲。
具体到拓展步骤就是创编、表现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或小乐器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另外,教学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欣赏其他草原的歌曲。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方法一般都认为是教师“教”的方法,实际上应该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音乐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都是综合使用的,很少单一使用。对音乐课而言,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体验感受性教学方法。此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欣赏法、演示法等。我们经常使用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等都是演示法。例如,《我是草原小骑手》就可以通过课件多次展示歌词图片,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歌曲,观赏教师的舞蹈表演,再次感受歌曲,熟悉歌词。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实践性教学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教学活动。具体方法一般包括练习法、律动法、游戏法等。我们比较常用的是练习法。例如,学唱《我是草原小骑手》歌曲,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指导纠正演唱错误的地方,再由学生进行集体学唱;最后教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总结,要求学生课后练唱注意改进。这个教学方法的意图是使练习做得更好,完善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三是语言性教学方法。此方法以教师的口头语言讲授为主,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为辅来完成。主要为讲授法,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谈话法、讨论法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做教材分析,向学生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民歌,歌词内容选用的是民族羽调式,节奏明快,目的是表现蒙古族儿童勇敢、乐观的豪爽性格。通过这样的讲授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四是探究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例如,从导入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认识《我是草原小骑手》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在新课标下,探究性教学方法比较多见,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
四、教学效果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为了发现成功之处,反思不足之处,确定整改方向。在《我是草原小骑手》教学中,笔者基本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学生能积极参与,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看、说、听、唱、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内蒙古的音乐特点,学会歌曲。反思的语言不在多少,目的是让教师明白自己在这一课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下一节课中改进。
关键词:教学; 方法 ;收获 ;知识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新的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良好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学上巨大的推动力。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是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既要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
音乐教师要随时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我九年的教学实践中,找到了几种音乐教学方法,以抛砖引玉,与同行分享。
一、在爱好中体会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中游戏,在儿歌中学习,在儿歌中成长。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难记的概念性知识,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
二、在游戏中受教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受教。
如:课堂常规的调动我们用“对口诀”的方法进行:“问:小腰板。答:挺起来。问:小嘴巴。答:笑起来。问:两只小脚。答:踩地上……”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便于记忆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如:与学生对唱记住歌词、音乐知识教学时用口诀进行,学生既喜欢又容易记忆。
三、在生活中感受
小学生的生活与成年人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就能够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来。例如一些乐理知识能够用小言语识记,一些背唱的歌曲能够用动作辅助记忆等。
四、在思维特点中寻找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如:在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拍篮球的方法,让他们细心体会篮球落地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的,学生再演唱就不难掌握了。又如:在教授《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曲时,我先让学生看来一个小雨蒙蒙的动画,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着看过的动画听歌曲范唱,展开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时感情就不同了。
五、在另一事物中迁移
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迁移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的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如:在视唱和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音高,我就先教学生吹竖笛。竖笛有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听得清,吹准比唱准简单。于是我让学生先吹再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再合唱,让学生再另一种事物中去感受和体会,再迁移到自己的演唱中来。
六、在教学难点在解决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示范、讲解”的方法,有时未必能够解决问题,而创造一些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使难点迎刃而解。如:在竖笛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稍快的乐曲时往往掌握不了指法,容易出错却又无法及时改正,我就让学生对着镜子吹,看着自己的指法,找位置,找手势,让学生自己体会解决难点。
七、在教材中挖掘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主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几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八、在教师素质中提高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多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够运用自如。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教学方法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群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一线的老师们就要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热爱了才会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更好更多的方法。要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一、预设明确的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不是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条文,作为教师备课的第一个环节,目标应该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掌握的基础上,同时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设定以音乐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将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增进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为确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费神,甚至在一堂课的课件、教学过程全部设计完之后,再把教学目标贯上去,而非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制订的。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我们所有教学形式、方法、策略的根,有谁见过先长出枝条和叶片,而后生根的树呢?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够科学和准确,使得整堂课像涂满了色彩的画面,鲜艳却没有轮廓和重点。
因此,预设明确适当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那怎样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1、要注意目标的明确、清晰、具体。应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教师本身、教学文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2、目标的设定要有所选择。教学目标除了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年段的要求,具体、可操作以外,还要根据每课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每一节课要有所侧重。以欣赏教学为例,欣赏教学有些要求熟记歌曲或乐曲的主旋律,有些则要求感受乐曲的风格;有的以情感目标为重点,有的知识技能为主线……一课一得,让每个学生每节课上都能有具体、真实的收获。
二、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
音乐审美感受是音乐课程教学的基础。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如行如影的自然亲和关系,创设恰当的情景,用音乐传递心灵交流的内容。要学生有感受,首先教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首先教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首先教师要动情。要把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变成感受美的过程,变成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变成富有个性的音乐美的创造活动。集中优秀的音乐教学案例,我们发现,无论是唱歌和听赏的教材,教师的范唱、演奏、语言、仪表,还是课堂氛围的营造,均具有艺术美感,学生在一种自然、放松、和谐、平等交流的状态下享受音乐学习的过程。
同样以欣赏教学为例,我们常见到在课堂上,教师讲解了很多相关的音乐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该音乐的历史地位或发展等拓展性材料,同时制作了精美细致的幻灯片,可见教师在备课时大量的查阅了参考资料,但是学生了解了这么多,课下却哼唱不出(歌)乐曲的主题,对旋律、节奏、节拍、调式等重要的音乐表现要素缺乏感受,教师没有范唱也没有范奏,一首作品往往只听了一遍就夭折了,还要跟从老师的安排机械地模仿一些看似可以帮助理解音乐的动作,手脚动了起来,心却并没有动。真正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就应坚持以音乐为本,关注音乐本体与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将音乐符号具象化,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同时,综合其他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加深理解。
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教学方法。以下是我们常用的一些音乐教学方法――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包括: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发现法。
我们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谈话法引导作品欣赏……在初一年级唱歌课《沂蒙山好风光》一课中,教师采用了音乐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反复”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欣赏民歌手的演唱,引导学生体验民歌的风格;乐器制作课中,教师运用了讨论法,合作法,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还运用了评价法引导学生互评,都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好方法。在初二年级唱歌课《长城谣》一课中,教师采用了“学歌词和学歌谱相互交替”的学习新歌的方法,在学习曲谱的时候,用类似与指挥动作的单收画“旋律线”的方法,是学习读谱与身体律动相结合,降低了读谱的难度……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目标的达成。在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也运用“重复”和“对比”两大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大胆实践和创新。
四、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生成和实现。促进学生的亲身参与,应当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中。
由于扬琴课的课程性质及授课对象特点,小组集体授课是最适用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小组课,即3至5人为一组,进行集体授课,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还可以展开一定的探讨,有助于知识的交流融合。最常用到的小组课形式有:理论课、演奏排练教学、赏析课教学、舞台实践教学。
(一)理论课教学
扬琴理论课的开设是为了使学生在演奏扬琴这一乐器的同时,在扬琴艺术文化方面有更高的造诣。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扬琴技艺精湛,同时音乐文化修养全面。扬琴理论课主要教授扬琴的历史文化知识、扬琴演奏中情感的把握、中西扬琴的交流、融合与对比、扬琴乐器改革历程,等等。这些内容不需要因材施教,因此小组课的形式是最为合适的选择,课间学生还可以根据之前所了解的扬琴理论进行一定的探讨交流,碰撞出不同的观点,开阔个人想象。定期组织学生听名师讲座也是理论课的一种形式,通过名家的教授,点醒学生对扬琴的一些陌生认识,对于扬琴选修课的学生来说是具有顿悟的效果。避免只讲求扬琴演奏技术从而忽略文化内涵传授的传统教学方法。
(二)演奏排练教学
演奏排练课是需要几位学生共同协作演奏完成的课程。通过演奏排练课的开展,使学生在巩固自身的演奏技能的同时培养群体演奏合作能力。在协同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听觉和音乐感觉,能够在演奏自己乐谱的同时关注着别人的演奏。这是作为一名扬琴演奏员所必须具备的音乐素养。演奏排练课常用的授课方式有:齐奏、合奏、重奏、即兴伴奏等,使学生在进行不同的演奏形式中,学会不同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思路,掌握理解不同风格乐曲的音乐表现,拓宽扬琴演奏的艺术视野,提高自身的协作能力,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声部划分,在集体教育的过程中实行逐个击破的方法。演奏排练课最初,会有很多学生无法迅速进入状态,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其中的一个声部,协同训练,引导学生融入集体演奏状态。
(三)赏析课教学
赏析课,顾名思义就是欣赏一些音乐会的视频资料。通过对音乐会的观看和各种音像制品的赏析,使学生开阔眼界,对扬琴演奏舞台表现力有所了解,并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学习模仿一些舞台形象气质的把握能力。赏析课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底蕴的重要课程,通过对不同音乐体裁作品的欣赏,提高自身音乐感觉,并潜移默化的运用到日常的演奏练习中,同时也可以进行集体讨论,针对音乐会以及视频资料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互相切磋,引起共鸣,提高技艺。
(四)舞台实践教学
舞台实践课就是定期组织学生举办音乐会、各种演出,以及参加器乐比赛等一些实践活动。在舞台演奏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舞台掌控能力,增进演奏技术的熟练程度,并且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为今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奏者做准备。舞台实践教学是使学生将扬琴技术真正变成自己的技能的一个升华平台,是扬琴选修课最终的目的和结果。
二、扬琴教育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中学生起着巨大的作用。要想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音乐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要能够运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文谈谈自己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
一、竟猜音乐谜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我常常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初中课本第一册音乐知识“常用记号”之前,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一则音乐谜语:“一个大门两扇板,两对门眼遥相见,音乐家们到这里,都得来回跑两遍。”――打一音乐记号。要求必须在下课前回答出来,同时提醒学生从本课所学的内容中找出答案。学生们马上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对于我所讲的常用记号似乎一个都不愿意放过。学生们听讲时精力集中,认真仔细,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当他们最后正确地答出谜底是“反复记号”时,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常用记号的写法和用法,加深了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二、运用卡拉OK,提高演唱能力
学唱歌曲,相对其它音乐教学内容而言,可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喜欢。为此,我在歌唱教学中经常用“卡拉OK”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卡拉OK”在演唱方式中有着突出的优点:可随意升降调,具有优美动听的伴奏音乐,可随时在轻松、自然之中体会演唱的感觉。如在初中第一册课本中的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卡拉OK伴奏音乐就非常好听。我根据学生的音域录制了几遍不同调的伴奏音乐。先让学生集体演唱,一是熟悉伴奏音乐,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调。接着让学生上台表演,听着欢快的适合自己音域的伴奏音乐,上台的学生不再紧张,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然后,我又让学生分组进行卡拉OK比赛,有的小组还进行即兴伴舞。不同的表演动作,不同的演唱风格使此时的气氛达到了。在对比中,同学们有了进步;在老师、同学的鼓励声中,学生们有了演唱所必须的第一步――勇气。通过卡拉OK表演,学生不仅提高了演唱能力,还逐渐掌握了演出中的一些常识,如拿话筒的方式,话筒与口的距离适度,话筒不能对着音箱等。这如其他学科要求加强动手能力一样,也是一种加强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三、讲述音乐故事,提高欣赏感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给学生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就拍卖成四十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甚至有位学生脱口说道:“我长大以后,如能当官,一定当个重视人才的好官。”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师生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并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奉献精神而感动。
四、表演特色舞蹈,增强音乐理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要想充分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性,仅仅听是不够的。为此,我在给学生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时,常常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的特性,借舞抒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高中欣赏教材中的巴乌独奏《渔歌》就是一首舞蹈性较强的乐曲。初听这首乐曲,学生马上就被音乐的柔美、婉转吸引住了,这时,我随着音乐接连跳起了彝族舞蹈和苗族舞蹈,共同的特性使这两种舞蹈和音乐很快融合在一块儿了,学生们很快就说出了这两个民族的名字,然后我故意跳起了豪放的藏族、蒙古族舞蹈,音乐与舞蹈的极不协调,使学生着急的齐声喊到:“错了!”我会心一笑将动作又变成了傣族舞蹈,“这才对了!”同学们脱口说道。这堂课通过形象的舞蹈表演,使学生在听和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曲《渔歌》所具有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及其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五、观看影视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情感;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学生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征还处在变化发展中,因而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运用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由美而求真向善,运用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运用音乐欣赏的教化和心理功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欣赏的功能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完美的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及存在问题
(1)讲述法
在欣赏教学中,师生间需要有大量的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最方便、最实用、最有效的传播工具莫过于人的语言。讲述法常用于讲述欣赏知识、作品分析、作曲家(歌唱家及演奏家等)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等内容。
当然,使用讲述法要避免语言罗嗦、词不达意、冗长乏味等弊病。因为这类毛病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丧失兴趣。
(2)观摩法
观摩法的欣赏对象是教师或学生表演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是学生即将要学的,或是学生已经学会的。在使用观摩法时,教师的目的必须明确,事前务必要做好思想工作及组织工作,以期师生之间、同学之前能促进团结、增进感情,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3)熟悉主题法
主题是乐曲的核心,也是结构乐曲、发展乐曲的基础。它在乐曲中具有鲜明的特征,也处于显著的地位。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熟悉主题就成为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条件。熟悉主题的方法有:通过教师演唱、演奏;通过摘听录音;通过学生模唱、视唱、背唱等。在熟悉主题的时候,最好给学生提供乐谱。
(4)律动法
律动法是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用身体动作或节奏律动来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心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表现力。律动法很容易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享受音乐。但是,组织工作稍有纰漏,学生情绪控制不住,也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的后果。
(5)直观法
在欣赏教学中,直观法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结合起来接受音乐知识或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好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想象能力来说,很有益处。在欣赏教学中使用直观法时,务必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还要注意教具的视觉效果:做到教具的大小合适、颜色鲜明。
(6)对比法
对比法是把欣赏对象中相同的或相近的音乐要素拿来作对比分析,以便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使用对比法进行教学,一定要选择典型性的对比因素,对比的具体内容要相互映衬,具有鲜明的对比效果。
(7)迁移表现法
迁移表现法是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联想与想象通过其它艺术表现形式(图文、诗歌、散文……)再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联想想象能力欣赏鉴别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都很有益处。尤其是对高中学生来说更为适宜。但是,教学中务必不要喧宾夺主,忽视了欣赏音乐的内容,反将写作诗文当作主要任务去完成,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二、音乐欣赏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课改以来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的意图,突出单元主题,图文并茂,较多地运用了图谱,注重音乐教学活动,成为新教材的一大亮点。但是几年的教学实验以来,老师们普遍反映,内容选材欠合理,因此,教师必须把握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灵活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大胆开发一些课本之外的教学内容。
1.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欣赏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这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没有反复的听,没有反复的鉴别,没有反复的训练,听觉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因此,要经常布置一些课外练习,比如听风吹树叶的声音;听各种鸟叫的声音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在体验与感受中提升听觉技能和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2.其次,欣赏教学是一种认知过程
欣赏是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学生认识音乐作品,总是经历由初步的感知,到细节探索,再到综合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把分析所得的感性认识综合起来,让他们在欣赏时,感受出一个更清晰的音乐形象。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以后的音乐欣赏课中,应采取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手段,让学生深层次地感受乐曲的魅力。
3.再次,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想象是欣赏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特别重视采用视觉、听觉、动作和想象相结合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感受音乐。听觉与视觉想结合。这种欣赏方法尤其适宜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因中、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长久集中,让他们边听边看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三、小结
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尤为紧密,因为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是一个包括音乐注意、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体验、理解认识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这些心理因素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彼此存在着微妙和复杂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音乐鉴赏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非常详细的了解学生的音乐欣赏审美心理过程,对过程中的审美心理要素的特征和规律必须做深入的探讨才能更好地把握住音乐欣赏教学。总之,音乐欣赏要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心理发展特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情感蓬发。音乐欣赏只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才能使欣赏教学沿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参考文献
[1]王建欣.音乐欣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我根据自己20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找到了几种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法,愿能给年轻的老师们一点启发。
一、在学生的喜好中体验
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他们爱念儿歌。在儿歌中游戏,在儿歌中学习,在儿歌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
二、在游戏中找到方法
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会时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教会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朋友”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和我这样做,我像朋友那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学生喜欢念,也方便记忆。
三、在学生的“已知”中寻找
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小雨沙沙》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小雨沙沙》的第一段歌词是:“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小雨点,再画种子,然后画雨点的表情,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种子的头像。一年级的小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四、在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指引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时,就用一个皮球在地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皮球落地的声音――“有力、短促、有弹性”,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唱出来了。
再如我教学生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在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纪录片”。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五、在不同事物中转变过来
“转变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实际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转变发,能解决许多教学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就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六、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手势唱准了曲谱再上琴吹,这样“化陡坡为缓坡”,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点。
七、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但一刻也不能脱离“课标”,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多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八、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三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绝招。
关键词:意义 兴趣 方法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音乐教师也能从中累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音乐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歌唱得动听,琴也弹得入味,个人的音乐素质也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二、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三、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
音乐教学方法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再如,教师指导作品欣赏,当学生熟悉了第一、二乐段主题旋律后,教师用谈话法,要求学生在听第三部分音乐时,找出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关系。学生仔细地听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发现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从中懂得了ABA三段体曲式的特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知识,即兴创作一首短小的三段体音乐,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即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绪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中学生起着巨大的作用。要想成功地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音乐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并将这种创新意识融进教学之中,探索出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一、竟猜音乐谜语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常常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初中课本第一册音乐知识“常用记号”之前,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一则音乐谜语:“一个大门两扇板,两对门眼遥相见,音乐家们到这里,都得来回跑两遍。”——打一音乐记号。要求必须在下课前回答出来,同时提醒学生从本课所学的内容中找出答案。学生们马上就产生了浓厚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兴趣,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对于我所讲的常用记号似乎一个都不愿意放过。学生们听讲时,精力集中,认真仔细,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当他们最后正确地答出谜底是“反复记号”时,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常用记号的写法和用法,加深了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这也是一种“联想记忆”法。
二、通过卡拉ok提高演唱能力
学唱歌曲,相对其它音乐教学内容而言,可以说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喜欢。但进入初中的学生,因换声期对嗓子的影响,如不正确对待,就会使学生对唱歌失去兴趣,甚至厌学。当集体歌唱时,你还能看到同学们有表情的演唱,而单独歌唱时,就显得局促不安,自信心不足,缺乏演唱歌曲的经验和勇气。为此,我在歌唱教学中经常用“卡拉ok”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卡拉ok”在演唱方式中有着突出的优点:可随意升降调,具有优美动听的伴奏音乐,可随时在轻松、自然之中体会演唱的感觉。如在初中第一册课本中的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卡拉ok伴奏音乐就非常好听。我根据学生的音域录制了几遍不同调的伴奏音乐。先让学生集体演唱,一是熟悉伴奏音乐,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调。接着让学生上台表演,听着欢快的适合自己音域的伴奏音乐,上台的学生不再紧张,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然后,我又让学生分组进行卡拉ok比赛,有的小组还进行即兴伴舞。不同的表演动作,不同的演唱风格使此时的气氛达到了。在对比中,同学们有了进步;在老师、同学的鼓励声中,学生们有了演唱所必须的第一步——勇气。通过卡拉ok表演,学生不仅提高了演唱能力,还逐渐掌握了演出中的一些常识:如拿话筒的方式,话筒与口的距离适度,话筒不能对着音箱等。这如其他学科要求加强动手能力一样,也是一种加强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三、讲音乐故事提高欣赏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及代
转贴于
表作品。如果只是枯燥地将这些内容照本念给学生,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没有情感上的认可,学生在欣赏中是被动的。反之,如果给学生们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们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就拍卖成四十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甚至有位学生脱口说道:“我长大以后,如能当官,一定当个重视人才的好官。”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师生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并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在学生迫切的目光中,我们开始欣赏这首《摇篮曲》。学生们自觉地由刚才热烈的气氛马上安静下来。他们是用心在听,因为他们已和作曲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不再被动,而是极积地、主动地、深入地去欣赏歌曲的优美,感情的真挚,声音的温柔,感受到一个婴儿得到母亲的是多么的温馨啊!作曲家把这种感情又是描绘得多么美妙啊!通过这些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欣赏能力。
四、通过文艺演出体会音乐之美
音乐教师应把学校文艺演出等活动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有目的、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融进新颖的节目之中。有一次,我特意根据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几个片段,编排了一个适合学生表演的音乐剧《doremi》,剧中穿插的两首歌曲之一就是初中一年级音乐教材中的《雪绒花》。熟悉的歌曲,风趣生动的情节使学生们的表演惟妙惟肖,非常感人,当小演员们在淡蓝色灯光中深情地用英文演唱《雪绒花》时,优美的歌声感染了台下的师生们,动听的旋律流进了每位观众的心田。不一会儿台上台下歌声一片,演出达到了,也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情绪,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参与性。大学生喜欢音乐,但是对于传统的音乐课热情并不高涨,而多媒体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即学生不再机械地跟着老师来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风格,音乐的学习就变成一种乐趣,而非负担。另一方面,多媒体的实践功能又可以让学生检验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水平。他们可以先将自己的演唱录制下来,然后认真校对,检查何处有误,或是不满意,并及时地修正,这样的学习明显提高了效率,问题的解决更具针对性。
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融合。上文言及的是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之于学生的影响,下面也需要谈一下它对于教师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MIDI教学软件与MIDI音乐素材,来丰富、完善教学内容,这样也为课堂音乐作品的分析带来便利。在分析作品时,采用Cakewalk软件对每一种乐器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只将需要分析的乐器的音轨打开,而其他的都要关闭,那么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地感受、把握该乐器的音色。因此多媒体辅助多声部作品更可以彰显其优势。另外,对于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多媒体也可以用形象生动的图面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知识的准确性,还可以减少教师抄写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提高大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二、整合、优化音乐教材
高校音乐教师必须严格筛选、审定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效率。首先,教材必须具备系统性与科学性。可以说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进行一定的整合、优化,对各个学校所使用的教材进行认真研究,比较优缺点,有的放矢地择善去劣。即别的教材或者参考资料好的地方要及时汲取,对于自己学校所使用教材的缺点可以淘汰、舍弃,切忌闭门造车,总认为自己的是最好的。音乐教师也要关注当下有影响力的学术成就,将它与自己课堂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将提高课堂实效性落到实处。
另外,大学音乐教材也要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典型性与独特性的兼备。如果教材全都是枯燥的乐理阐述、知识讲解,那么也不能期望理性思维较成熟的大学生对它有什么偏爱。因为只有可以体味到趣味性的学习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教材也要广而精,选择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作家的作品作为主要内容,同时音乐作品也要做到雅俗共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爱好学生的需求。
三、有的放矢运用教学方法
可以说多媒体辅助高校音乐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然而现实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并非屡试不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才是硬道理。这就要求教师探究适合自己的各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方法是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集中展现,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实践中摸索、挖掘出来的,可以说正确地运用反映时代特征的教学方法之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无疑是巨大的。
概言、择要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1.比较法,可以将古与今、中与外、通俗与古典、不同时期的流派之间进行比较,也可以将一首歌曲的美声、民族、通俗,即它的不同唱法进行比对,比较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更为深刻、深入。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2.启发讨论法,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是在倡明“启发”之于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学最忌讳有板有眼、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灌输式、填鸭式方式,这不仅让教师心力憔悴,也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知识也就失去了自身兴发感动的力量,取而代之的就是枯燥的文字游戏。如果学习没有了“善”与“美”,更别论其效率了。面对名家名篇,教师拥有的不应该是顶礼膜拜的虔诚,将作者的意识强加给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认真研读、讨论、欣赏作品,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说中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大学以及在整个教育的终始都是适用的。
四、提升音乐教师的素质
音乐师范专业必须实行“宽进严出”或者“严进严出”的制度,从源头上进行规范管理,进而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如果音乐学校毕业的老师都是“昏昏”的,又怎么能使其学生“昭昭”呢?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察其授课质量,同时也要关注其科研能力。因为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无,也可以审视教师是否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另外,应该定期派遣音乐教师出去交流、学习,有时候看到别人的缺点也是一种收获,孔子有云“见不贤而内自省”。一言以蔽之,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课堂实效性的高低,因此高校必须加强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