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疗设备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是指在资源、预算及时间等限定条件下依照规范完成的活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①项目有特定环境与要求的待完成任务;②必须要满足技术指标、数量、质量及性能等要求;③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财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完成。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调研、采购、维修、保养及使用等环节,必须与以上定义相吻合。
1.2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共性
(1)复杂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与效益问题需要多部门、多科室之间协调解决,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2)约束性。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采购到安装投入使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设备费有预算约束;购置、安装、维护有人员岗位定额;技术资料有厂家保护性限制;投入临床使用有时间限定。降低约束性办法只能通过合理管理手段,提高综合效率来获得。(3)目标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以较低的成本、有效的方式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设备,既促进技术建设和学科发展,又能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2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2.1项目申购
根据临床科室提出设备购置申请,设备管理委员会列入计划并集中论证,并根据项目类别和论证结论,选定项目工程师。
2.2技术调研
由设备科、项目工程师、临床科室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技术调研小组,对设备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价格、参数、性能、售后服务以及厂家资质等,形成主要设备参数表,按照质量、成本及效益原则结合参数表筛选设备供应商。
2.3商务采购
根据采购方案及标书相应内容,对设备的保修、配置、功能及其他常规条款与中标厂商进行约定及澄清,确保医院利益不受损害。
2.4合同执行
合同执行包括合同签订、设备到货、安装验收、人员培训及交付使用等工作。由项目工程师对其中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同时,项目工程师及设备所属科室相关人员要搜集、整理技术资料,以保证交付使用后设备能正常进行维护保养。
2.5使用跟踪
设备使用跟踪要贯穿全寿命周期。项目工程师要及时跟踪记录设备使用情况,并定期进行总结汇报。在保修期内要进行设备使用情况整体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提出是否申请延长设备保修期建议;保修期后,做好保养及维修记录,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厂家沟通,取得技术支持。
2.6报废管理
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管理规定。对于拟报废设备,项目工程师要请示医院主管领导,协调生产厂商、设备科及临床科室对设备状况进行科学分析鉴定,并将分析结果上报设备管理委员会,由设备管理委员会集体决定。
3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3.1有利于规范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行为
近年来,企业化运作方式和管理理念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就是企业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一项有益的尝试,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开展设备管理,根据项目进展对管理计划合理修正,使得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不断完善,以满足功能要求与目标期望值。
3.2有利于优化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
资金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因素,将时间、财力、物力及人力进行合理使用和分配是解决这一矛盾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3.3有利于完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
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疗设备管理均有详细规定和规范流程,但实际工作中,不同医疗设备有着各自特点,不同医院也有各自具体情况,因此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来完善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引入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机制,可促使管理活动中体系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的构建。
4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4.1选准项目工程师
项目工程师通常在设备科人员中选择。医疗设备分类一般为:院内感染设备、公用医疗设备、病理与检验设备、肿瘤治疗设备、超声成像与放射设备及其他类设备。可将项目工程师专业特长与设备分类进行对应,发挥其特长。通过专业化分工以更积极、更专业、更高效的态度参与医疗设备全程管理。
4.2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生产技术为少数国外公司垄断,医院在购买前虽然具有多向选择的优势,但在购买后的售后环节上很难摆脱卖方技术强势地位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于技术屏蔽和信息不对称造成。因此,医院方面要高度重视设备信息存档和收集工作,在采购时就与供应厂商争得利益,寻求主动,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将至最低。
5结语
(1)“使用率”(每月、每季度)=(实际工作时数/额定工作时数)×100%或“使用率”(每月、每季度)=(实际完成检查(治疗)人次/额定检查(治疗)人次)×100%
(2)“利润率”(每月、每季度)=(月、季实际利润/设备购入价格)×100%
(3)“利润”(每月、每季度)=总收入—总支出。
(4)“还本期”=购入价格÷利润(本月收入—运行费用)÷12
(5)“运行费用”=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用
2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
2.1静态分析法
是不考虑资金的利息所做的分析比较。我院目前暂时采用的是计算简单、直观易懂的静态分析方法,按季度统计。其计算方法如下:“月、季度总检测或治疗人次”:是指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上月、上季度26日至本月、本季度25日止)所作的检测(治疗)例数或工作小时数,反映设备的使用率。“月、季度总收入”:是指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收回的资金。“月、季度折旧费”=购入设备价格÷折旧年限÷12(或4个季度),是指每月或每季度应承担的设备折旧费。设备的折旧年限按8年平均方法计算,设备折旧完后,不再扣取折旧费用。“总支出”=折旧费+人工费用+材料消耗+设备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运行费用”=人工费用+材料消耗+设备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人工费用”:按医院职工基本工资、各种津贴、岗位津贴、绩效工资的平均值×实际操作人数。“材料消耗”:按各科专用设备实际使用耗材数量×购入价格。“维修费用”:医疗设备维修时所更换的配件价格或购买设备维修合同的价格。“水电费”:安装水、电表,根据各科当月、季度实际使用数量×水(电)单价(也可参照设备的额定功率计算)“本月或本季度利润”=总收入-总支出。反映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的纯收入。若算出的数据是正数,说明设备有盈利;若为负数,说明设备是亏本的。为简化计算房租等费用暂未考虑。“本月或季度利润率”=本月或季度利润÷购入设备的价格×100%把利润率在10%以上的定为效益优秀;利润率介于5%—10%之间的,称为效益良好,利润率在0—5%为效益一般,利润率为负数的,则效益查劣,为亏损设备。“还本期”=购入设备价格÷利润(本月收入-运行费用)÷12
2.2动态分析法。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还要考虑资金投入的利息而引起的还本年限的增加,即动态分析法。当今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如果回收利率持续低于银行利率,将永远无法回收投资成本。但是,有些医疗设备以考虑社会效益为主,有些设备不体现直接经济效益而潜在间接效益,另当别论。
3做好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提高设备管理工作
(1)目前,自2003年第一季度起,我院将5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建立了经济效益分析季报制度。设备科人员根据科室的设备情况,将所有设备的收费代码详细列出来,根据医院财务科、医院信息平台一一的查出设备的总收入,设备的总检测(治疗)人次或工作小时数,设备的耗材、维修支出,进行计算分析形成报表,并将分析报表结果上报院领导以供购买设备时做参考。
(2)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是我院院长查房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将医疗设备的投入纳入科室的经营成本核算,使收入与医疗设备经济效益挂钩,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率,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3)引起广大职工关注医疗设备工作,对投资取向、售后服务、运行效益等作出监督。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