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职校专业建设范文

职校专业建设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职校专业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职校专业建设

第1篇

关键词: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建设;思路

传承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培养民间传统工艺和民俗特色的继承人才,是开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首要目标。职业院校中的中等职业学校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关键性作用,对传承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新时期,国家也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建设的联系,建立文化产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模式,并大力提倡培养民间传统工艺人才。

一、弘扬和传承民间传统工艺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才能确保在文化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思想、传统习俗、传统建筑和传统文艺,其中传统文艺包括古代文学、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等,民间传统工艺作为民间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极其重要。民间传统工艺是华夏民族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精神和审美倾向。我国古代人民利用物质精心打造工艺品,美化生活环境,由此可见,民间传统工艺体现了国人的精神追求。地域性是民间传统工艺的重要特点。各地区和民族的民间传统工艺都代表了各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正因如此,也造就了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种类各种各样,具有较强的民俗风情。民间传统工艺代表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同时也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于创造的传统美德。

二、职校建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思路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各地区政府部门也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民间传统工艺人才的培养力度,各地区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当地传统文化,纷纷开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从而培养更多的人才。但目前部分职校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建设还不完善,因此,其应该根据民间传统工艺的特点对专业建设的思想进行创新,更好地建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以人才培养为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教学体系建设不仅包括教学模式改革、教材编写和开发以及课程体系建设,还包括人才培养。人才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建设教学体系过程中,职校应该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同时也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革教学内容设置,优化教学环境,探索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方法,并将其作为传承民间传统工艺的核心。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要结合传统工艺师的优秀特点,寻找不同工艺制作的方法。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材编写和开发,在教材编写和开发过程中要确保教材的实用性,并挖掘民间传统工艺技艺。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民间传统工艺人才密切相关,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职校要结合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特点,建设符合民间传统工艺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2.提高社会对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认知度

通过各校间相互联合,促进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社会对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认知度。虽然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且代表了地区和民俗的形象,但就目前专业设置而言,影响力和规模小是该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及其家长对该专业的专业认知较少,因此报读该专业的学生也相对较少。解决该现象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各校相互联合。通过各校间相互联合,提高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影响力和认知度。通常情况下,各校间联合发展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区域内所有开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职业学校联合,另一种是开设专业种类相同的职业学校联合。

3.拓展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

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建设进程中,校企合作对该专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学校不仅要大力建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还需要更多企业的认可和支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如果学校加强了民间传统工艺人才的培养,但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也会影响到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建设。就目前而言,该专业的师资来源均为民间,各大院校还未能培养出具有专业民间传统工艺技能的师资力量。因此只有拓展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才能为院校提供更多的师资。

三、结语

目前职业学校民族传统工艺专业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民族传统工艺专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各大院校也纷纷建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以往传授民族传统工艺的主要途径是师徒传授,在新时期,通过教学体系改革等多种方式实现该专业建设,从而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培养更多的民间传统工艺人才,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扬.浅论中职民间工艺专业建设.职业,2013(33).

[2]董馥伊.民族间传统工艺数字化教学的思考.装饰,2013(6).

第2篇

从目前来看,平台的开发企业已产业化和规模化,高校只需直接购买服务即可。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建设阶段注意的问题

1.平台建设包括软件和硬件两大块,资金投入很大,因此对于平台系统开发商提供给校方的实验室建设方案和实习平台模块,校方要根据自己开设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验室现有规模,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明确的要求,以便于平台系统的二次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软件开发商的平台系统所面对的对象更符合本院教学实际,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免得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对于其平台所提供的实验数据要求要符合学校所在经济区域的特点,否则在运行当中达不到最好的仿真模拟效果。

2.开发方完成平台调试安装之后,对于系统的维护使用,教学应用及授课流程,要有专业人员为校方提供全面的人员培训。可以采用上公开课的方式,使得校方实验室管理人员了解硬件设备的配置要件,服务器的部署规律,网络环境的搭建原则,以方便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并向教师示范教学应用的详细流程,使得校方相关专业的授课老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平台资源达到最好地实践教学效果。

3.平台的开发方要有实力保证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包括通讯热线和网络远程技术支持与现场服务相结合。要求其对平台系统能够提供版本升级,提供的备用数据库应该可以即时更新,而且应该采用开放的系统模式使得授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调整相关数据。

(二)运行阶段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高职院校在跨专业综合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中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大的社会环境的原因,一方面企业出于对自己商业秘密的保护和对其正常经营秩序的考虑,往往对接收人员培训并不积极,就算勉强接收下来也往往视作负担,导致接受培训人员大多只能在企业的服务性事务方面消磨宝贵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拿不出大量的办学资金用于人员下企业顶岗实习。不仅是学生找实习单位不容易,教师的顶岗实习机会也很有限,高职院校“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还一直在打造之中,并没有完全实现。此平台的建设使用,也能使教师队伍得到锻炼。所以院校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老师下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运作模式,然后回过头来再积极参与平台实训课程的内容开发。院校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组织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认真参加平台软件使用的培训,让整个系统的各个模块都能充分运作起来。老师们要自觉转换自身角色,由教学主导者变成实践指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综合实训平台的实践和学生产生良性互动,教学相长,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也不断得以提升。在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实训过程中应该做到不仅能指出学生操作的失误,而且还能给学生指明改进的方法甚至是全新的思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职业风范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此平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专业、学科的界限,教师设计实验项目时要求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进行整合,所以指导老师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要能够突破所购平台原有的资料限制,制定出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实训教学大纲以及实训指导书。同时,学生的组织形式决定了教授本课程的教师也应该是来自多个相关专业,一起组成一个专业全面的指导教师团队,通过科学地分工协作来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及在实验中的综合应用。由于这些课程与学院传统的课程完全不同,需要打破日常规划,研究全新的适应教学实际的课程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

2.注意学生组织方式的转变。跨专业综合实习实训平台是模拟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的模型。旨在摆脱高职院校原有的以单专业软件模拟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实践手段单一,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限,也很少能将相关行业各个岗位上下游之间的业务相互串联的短板。如果实验时仍按照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那么一次教学可能只面向一个专业,此平台的跨专业特色就得不到体现,而且其他相关专业的系统模块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无形中就造成了一种资源的浪费。以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为例: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要与开户银行、工商部门、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信息中心、供应商等一系列经济组织发生复杂的关联。要完成相应的岗位职责就需要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等专业的学生共同介入相应职业角色,才能最终达成仿真实践。比如我们在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的时候,却没有工商、税务、财务等相关专业角色衔接,显然就不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难以达到综合专业实训的教学目标。据此,本课程实验环节对学生的组织,就需要采用跨专业形式,即多个专业的学生分工协作。要求学生们不仅要能运用自己掌握的本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业务实践,还要关注并逐渐熟悉相关联专业的业务运作流程。通过各相关专业学生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综合训练项目,使学生们对整个真实的企业经营过程有一个具象的把握,并从中检验自己的应用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方面的能力。这也要求教学管理部门要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使得指导教师团队可以根据实验课程内容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打破班级和专业的界限按照教学进度统一实践。

第3篇

专业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凸显了其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陶冶性、约束性、导向性和规范性,能够营造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促进专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同时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建设当中,通过不断吸纳企业文化元素[2],对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服务岗位为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民办高职院校加强专业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快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助于专业教师实践水平的提升。通过企业对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服务岗位为标准,教师可以把来自生产管理一线的教学案例融入课堂中来,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职业能力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是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通过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建设当中,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感受企业文化,规范思想行为,使他们逐步适应、习惯和自觉执行企业的岗位需求、职业标准和素质要求,从而缩短校园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实现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思路和措施

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专业建设的灵魂,更是推动专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主要以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文秘(商务秘书)专业文化建设为例,研究基于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思路和相应的措施[3]。据此在校企文化融合的专业文化建设理念下,通过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努力营造职场化的专业文化氛围,达到文化视野下的校企零距离的自然对接。

(一)校企文化融合,营造职场化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是否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或者企业的需求,教育教学内容要着重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是技能的培养和实践,第二是文化的引领和熏陶。我院在平时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务处要求系部在学生的第二课堂定期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文秘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企业文化的讲解,同时吸纳企业中一些与文秘专业相关的业务骨干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化教材的开发或者毕业设计的指导等。与此同时为同学们创设真实氛围的教学环境,开展一体化的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形成仿真的工作场所,使教学过程变为生产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使同学们通过学习亲身体验职场化的教学氛围。加强校企文化的融合,营造职场化的教学氛围,增强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同学们良好的职业习惯,铸就同学们过硬的职业素质,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成人和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近三年来,文秘(商务秘书)专业发展依托校企共建为平台,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知名企业培养了214名文秘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表1。

(二)校企文化融合,营造企业化的实训环境,有利于学生就业

教育部1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加快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文秘(商务秘书)作为我院立项建设的重点专业,对整个专业群的建设起着引领作用,学院通过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营造企业化的实训环境。南京是长三角重要的经济发展纽带,笔者所在的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与地方产业紧密融合,通过建设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实训环境、提炼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理念和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等多种途径,营造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尽快适应由“校园人”向“企业人”的快速转变。加强校企文化的融合,营造企业化的实训环境,对民办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10年以来,我院教务处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指导三位一体的实施运作机制,制定了《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这一做法实施三年来,成效显著,我院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稳步上升,如表1所示。

(三)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推进“双师”型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随着时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更凸显出专业文化建设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判断一个专业建设是否成熟,除了考虑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课程设置的完整性以及实训条件的先进性以外,还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因为“师资兴则学校兴”,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校企文化的融合,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如图1所示,不断推进我院文秘(商务秘书)专业“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学院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一支稳定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已经逐渐形成,校内专业教师在整个教学团队中占一定的比例,另外还邀请了一些企业的文秘相关专业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到我们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中来,并且现在不断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