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的网络教育范文

高校的网络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的网络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校的网络教育

第1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平台;高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247-02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ing

WANG Chao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ing demand on the current college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rap? id development in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i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the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Internet-based digital teaching.

Keywords: network; education platform; college

1网络教育平台对高校教育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随着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完善,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应用成为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首要内容。加快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已成为当前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需求。

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能力,打破对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学习的环境更加自由化。通过对学生的访问信息和学习结果,还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不足等,有助于教师实现更加人性化教学,从而做到创新的学习模式。

通过网络平台的学习,也可以改变学生的上网不良习惯。辅助和促进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增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和实时性,提供师生教学新方式,一个“多对多”的环境,更容易发挥教师团队的重要作用。

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也会带来校园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建设,对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都有深远意义。

2网络教育平台对高校教育发展的应用

网络教育平台在应用范围上,主要分为校园网内和internet两种方式:

1)校园网方式是通过学校的校园网建设的校内网络教育平台,主要有教师或者教研机构的专题网站,精品课程以及多媒体网络课程网站,通过搭建的教学资源数据库提供各种教学系统的支撑,校园网内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各种实验实、相关专业机房,进行直播和查看录像,进行对精品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对主修课程预习和复习带来了方便,对于一些对特定的课程有兴趣的学生更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在校生提高了自己的竞争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性。

这些网站主要提供教学资源,如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作用习题,教学的录制实况等,适合课程的预习、复习、课外补充和选修学生的学习。但交互性不强,缺乏实时交流,适合于自学式教学。

更加强大的局域网方式是网络教育平台,主要包括:课件制作和维护系统(供教师使用),课件点播系统,课程进度记录,课程笔记及练习,教师和学生的答疑互动等。此平台功能全面,使教与学在校园网络上相互结合。

2)Internet方式主要是开放教学平台的远程访问,通过教师和学生在异地进行“教”与“学”的过程。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网络教育平台,使得网络教育平台适应性更加广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

这类方式的应用如网站“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网站icourses.省略/。提供了能够同时在线上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的点播服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上面的网址自由访问各个大学的课程视频资源。

3网络教育平台对我校的应用和教育发展

在高校教学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下,网络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结合我校的网络教学系统来介绍下网络教育平台的实际功能。我校的网络教育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另一种是网络课程平台。

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访问浏览,包括校内已建成的精品课程和国内优秀精品课程两类。网站 www2.sjzue.省略/sjyjpk/index.htm。对精品课程进行总体罗列,并对每一门精品课程制作了相关专题网站,网站中对课程、参考文献、教学大纲、师资队伍、相关习题教学录像等做了详细的介绍,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透彻的了解课程的相关知识,学习课程的对应内容,温故课程的视频资料,对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也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网络课程平台是老师和学生通过个人的帐号和密码进入平台的。老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上传各种制作好的视频媒体和精美课件,能及时对平台的动态进行更新,对服务器的资源进行维护等,学生登录平台主要进行网上学习,对已学课程和未学课程的精品录像进行查阅观看,在观看中可以进行重点标注、记录笔记,视频还可以保存上次观看的进度,方便学生下次的查阅。平台还有专门的论坛功能,实现了网络的交互性,可以进行课后练习,教师答疑等功能,极大程度上实现了网络教育平台的功能,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意义重点。

4网络教育平台对高校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

构建网络教育平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数字化校园,为教育信息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这需要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

目前适合网络辅助教学的课件较少,特别是适合网络辅助教学自主型课件偏少,这就需要与一些精品课程相联系,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精神的同时,各个高校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精品课程,也建立了相关的精品课程的专题网站。把这些精品课程的视频加入到网络教育平台当中,不但增加了课程品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进行专门的制作使视频与课件同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节省了教学资源。

培养一个适合网络教学的师资队伍也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任务,网络辅助教学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而是教学内容、学生需求、教师能力与之相匹配,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网络辅助教学成败在于能否培养出一批具有理解和适应网络文化,并进行创新和发展的优秀教师。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促成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因而“教”和“学”是一体的,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在这种主体化的多边互动机制确定后,各种关系之间的对话才能构成更加丰富的实践空间,所以创建多边互动教学机制意义重大。

现阶段网络资源飞速发展,各个高校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对网络不断升级,网络传输已经不是制约网络教育平台的关键。而网络稳定和安全提到了重要位置,都会对网络的辅助教学有很大的影响,网络教学与正常教学一样,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实现课程的“教”与“学”。好的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的认同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能够用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人体获取的各种信息中有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网络教学就是以静止和运动的视觉信息为主,加上有声语言和文字说明,图、像、文、声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统教学的传递信息的速度是远远跟不上目前形式的发展的,因此必须高效率地传递大量信息,这也正是传统教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所以如何让网络教学更加立体化,更加新颖,是我们需要关心和努力的方向。

通过基于校园的网络辅助教学,我们享受到了它的优势,也深深感到了目前的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粗浅,要想真正的使网络辅助教学达到情景式教学,能够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教育,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每一位教师付出努力,需要学校、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济波,何典,罗新密.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73.

第2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服务

1.网络教育资源使用综述与现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高校已普遍建设自身的校内网,初步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网络教育资源作为高校数字化教学的核心、信息化服务的基础,有效地整合高校的各方信息资源,一方面为高校的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务,一方面为师生的课程信息传递交流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基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对于教师,可进行课件制作、教学资源收集、发现学生对教学的问题等,从而使教师更具针对地开展自身的教学计划,在有效辅助其进行传统教学的同时,可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内容的展示;对于学生,在发现课程问题时,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网络课程、课件、案例库、学科阅读资料、习题题库与解析等拓展了知识来源的途径,打破了传统的“有问题找老师”的学习模式,并可通过在线答疑系统、在线测评系统进行学习疑难的交流与学习成果的检测。

从上面的介绍可看出,网络资源共享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了时间与距离的障碍,让学生面对的授课、教学对象不仅有传统意义课堂上的老师,还有网络共享教学资源这一无形的助手。据了解,学生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却并不在多数,其更倾向于书本学习,更多去寻找网络资源的时候,可能也是在老师所给的资料不能满足同学的需要,或者说学生想通过一些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时,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去寻找一些自己想要的内容,很少考虑通过学校的精品课程这样的模块,或者说一些专业的权威性网络课堂来实现学习。

2. 网络教育资源使用现状原因分析

首先从微观的层面考虑,主要以高校老师与学生的参与度展开论述。(1)现实任课老师不同,教学风格、培养偏重点有差异。网络资源中所展示的是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些资源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程度极高,主要表现为流程化的教学模式,有些重点知识点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讲解不如现实课堂讲解生动有力;(2)学生被告知情况以及学生主动挖掘因素。试想,如果一个任课老师将自己的授课内容在学院精品课程的网站上,并附加课本上相关习题的解析等内容,学生可能就会增加对网络资源的依赖性;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校学院的信息资源,让信息的存在价值最大化,实现这一方法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自己的授课内容与网络信息资源形成最大的贴近度,并使得网络资源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与扩展,并提供学生留言提问的板块,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问题是否可视化,可视的时候也许正好也解决了学生共有的问题。由于学生目前对此使用并不多,所以第一步先培养其对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粘性,今后,随着技术的提高与规模的扩大以及效益的提升,再让网络教育资源慢慢实现由“替补角色”到“主角”的转变。

再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高校间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运作,发现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存在着缺乏整体协调运作等诸多问题。(1)高校同高校或其他建设机构缺乏整体沟通与规划,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观察一些高校或相关机构对于“精品课程”的设置可以发现,许多在课程设置上有相似与重复之处。学校利用了大量的经费致力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却可能有不少在进行着低水平的重复性工作,此种现象容易导致用户在选择上由于资源水平相差不大而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被指向性,网站普遍会被“光顾”,然而其“成绩”平平,没有突出的特色,既不利于网站建设的效益,也不利于用户的选择与使用。由于各高校、机构独立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规划,使得一些高校的专业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资源种类繁多,组织性、条理性差,容易造成网站整体资源结构的混乱,有碍于用户的遴选与评判,甚至会降低整体网络教育资源的服务质量。(2)网络信息技术与现实需求脱节。目前,各高校虽然已经开始进行了网络技术的建设和规划。但是各个学校网络技术的普及的程度较为悬殊,同时网络信息缺乏前瞻性、兼容性和规范性。甚至有的还需升级换代,网络建设缺乏远景规划,各个学校的网络资源仅为满足学校自身的需要,网络互联程度极差,不利于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用户的使用障碍。[1]

3.针对提高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功能提出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提出的微观和宏观层次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倡的解决方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突出网络教育资源在高校网站中的位置,由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网络课程的参与。首先学校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在网站的建设上,可以从其内容的丰富度、与课堂授课知识的互补性与关联性、网站的美观度、网站的链接位置、重要事项的告知等方面入手,使学生无论从外表感知还是从网站内容的服务效用上,都拥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依赖性。此外,要充分发挥教师对于学校或学院自身建设网站的推广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向网络教育资源网站提供实验课程、课后作业、课下测评、教辅资料等方式,使学生参与体验网站的服务功能。该途径一方面能够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一个特定的网络平台,并通过网络技术帮助各学校学院实现自身关于教学的特色数据库,加强其自身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可因教师与学生的广泛参与为网络的建设提出合理的评价意见,通过“用户是主体”的服务理念,最终强化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功能。

二,加强高校、相关机构间的沟通合作,努力形成资源组织规范,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整体协调提升高校教育资源服务质量。具体可从以下途径实现:1)制定规范的网络教育资源项目体系,各高校按照有关标准严格实施;2)各高校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高校间形成优势互补,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产权的问题;3)高校与高校间、高校与相关机构、企业间形成商业合作,整合有效资源,摒弃与预防重复低水平资源的组织开发,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增强品牌效益;4)在网络技术的规划与建设上充分考虑未来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发展形势与用户需求,在网络的构建、网络间的互联等方面具有前瞻性。(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网络教育 现状 对策

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兴起发展起来的。在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的社会,符合学习要求和教育要求的发展方式逐渐被推崇到一个更加高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随处可见的网络化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说法。更多的是体现在当前教育的各个细节中。例如,在高效的教育方式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然,网络教育的更高级的形态应该是在当前的教育基础上,不断以现有的资源为优势,在结合便利的程度上,完成整个教育的过程。从教到学的一个过程,完全网络化,并且能够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情况也是当前发展的一个态势。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现状客观存在,在理论上而言,完全实现以网络化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是完全有能力的。可是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如今的网络教育有其便利性,但是更多的体现出来就是教育尚未充分借助这样的一个工具,并完全发挥其理论上应有的效果。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从1994年开始酝酿远程教育,在1998年开始批准四所高效开展相关的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在与信息时代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提现出当前发展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特征化应用,高校的远程教育已经有了一个相对长足的进步。从2000年7月开始,在教育部出台的相关的网络教育的鼓励性政策上,不断强调远程教育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通过运用远程教育这样的一个工具,全民教育的态势逐渐显露头角。

也正是以2000年为一个发展的分界,可以说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又有了一个长足的飞跃。一个原因 在2000年的国家政策上,不断鼓励高校远程教育的发展,从客观上带动了整个当前远程教育的产业链的发展;另外一个就是,在电脑的系统设计上,不断推出以家庭产业为主的个人电脑的使用。这样一来,不仅仅从客观上满足了远程教育的便利性,更多的是在主观上鼓励整个全民参加远程教育。也或许正是这样的一个客观现状,才使得高校的远程教育在已有的基础铺垫上,不断前进。直到最近的两三年,在网络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不断与当前的网络媒体所挂钩的多媒体教学,成为整个高校网络教育上得有一个新的突破。这样的一个发展状况客观上对当前社会教育的一个迎合,主观上,还是对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现的一个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单纯的存在于一个课程体系建设,更多的还是一个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整体的网络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呈现一下几个现象:

(一)高校网络受众人群现状

从当前的高效网络教育的受众人群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国内高校的网络教育的受众人群普遍集中在年轻化。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作为高校网络教育的初期,在年轻化的受众人群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一个是在广泛推广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延续性;另外一个就是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教育的便利性和难易程度可以适当把握。

(二)网络资源课程现状

一般而言,高校网络课程的资源均是来自于网络并且合理的应用与网络。网络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现象在当前的国内网络教育上比较普遍。不管是国内知名高校还是一般的普通院校,在实现其资源共享上,尚欠缺一定的包容性。也就是说,不管是当前的课程资源设计还是在已经相对成熟的课程资源设计上,都是一个客观停滞的状态。

(三)教育的交互性现状

从教育本身来看,交互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在高校的网络教育过程中,延时性教育与不对口的教育现象相对占据着整个网络教育的整体比重比较大。显然,在这样的现状下,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就呈现一定的局限性。从网络教育的建设初衷来看,在一定程度上的延时交互将对整个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自主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真正的能够应用到这样的理想状况中情况确实少之又少。

(四)高校网络教育的影响力

尽管当前已经是我国高校引进网络教育20年的历程,但是从整体的网络教育发展的状况中,依然没有起到一个客观和预期的影响力。在高效的教育资源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依然占据着整个当前高校教育的绝大部分,网络教育作为一个对新兴世界的了解和辅助资源,不断背引进到课堂。但是其影响力和其发挥的真实作用,依然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

三、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不足

从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主要存在这样三个方面的不足性: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定位问题

从高校网络教育的自身定位来看,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不断的被认定为是一个辅助教育的手段。也就是说,在整个的高校网络教育的定位上,不管是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的观念上,网络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课后辅导的辅助型工具。在真正提升技能和专业性知识上,网络教育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以使得整个学校和学生共同认识和关注到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地位。客观来看,网络教育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被提升为一个主要的学习和教育的途径是完全可以考虑的,但是基于传统思维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独特性的考虑,使得网络教育转型为主流教育方式成为一个进程缓慢的问题。

(二)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和课程编制的问题

上文已经提及到,在高校的网络课程建设上,仍然缺少相关的创新性或者是包容性。毕竟很多的资源都是在非共享的前提下开展,这样一来网络的新兴教育方式难以得到进一步推广,其自身的兴趣性也相对比较乏味。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问题

尽管来自多方面的原因促使当前的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师资源不断缺乏,但是从客观上来看,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当前高校网络中可以见到网络教师的角色,但是往往他们的定位不是一个网络教师的身份,更多的是以一个电脑员或者程序员的身份出现。在教育的实践中,更重要的其掌握的专业化人文知识如何通过网络这样的一个平台应用。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对网络教师的理解普遍存在误差。进而,在岗位设置和安排上,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四、提升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建议

(一)树立网络教育的全新理念,合理定位高校网络教育

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既要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又要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和其它继续教育。各试点高校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网络教育的基本规律,积极推进网络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结合,促进我国网络化、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我们既要把高校网络教育看成是对我国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一种补充,为在职成人、也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网络远程教育成为发展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战略途径之一,又要看到网络远程教育应该是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首选。

其次,建立必要的相关专业网络教育系统,调整当前高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的数字鸿沟和专业课程设置失衡现象。各高校不要各自为政,另起炉灶,重复设置课程,而应挖掘其优势专业和特色课程的内在价值,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学分互换,使网络教育为我国各地师生获取丰富的教学信息服务。再次,调节高校网络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地域定位应向西部倾斜,关注西部大开发,缩小我国东西部教育差距,加速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

(二)加强网络课程开发和建设

在加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还需要不断的注入活力。在当前我国的高校网络资源建设上,仍然不缺乏专业建设的人员,只是并没有合理的制度将这样的人才应用到合理的岗位上。本文指出的加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仅是从课程本身的设计上,更多的还是需要从提升高校在课程专业化设置上的力度。从而客观上将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融入到教学成果上,以此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网络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教育的客体转化为教育的主体的过程中,教育本身只是一个传递的工具。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途径,网络教育将是一个最为高效和便捷的工具。所以在提升整个教育客体的过程中,还要伴随着提升当前的受教育者在对网络教育的认识的问题。也就是说,将网络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主要课程中,提升网络大学生的在网络教育的综合素质。最终能够实现网络大学生在网络课堂的认识和学习能力完全不亚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

(四) 努力建立一支既懂专业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师资队伍

随着网络大学的兴起,网络教育的逐步普及,高等学校的教师已不再是站在教学的绝对主导地位上,而是处于教与学互动一体化的位置上,教师的职责应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网络信息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网络时代高校教师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教师光有专业知识和授课艺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的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学习资料;拥有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与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使网络教育更加生动活泼;网络教学的主持人虽是教师个人,但却有许多人在幕后担负着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等工作,所以,网络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具有团结与合作精神。

五、结论

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试图通过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分析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现状。诚然,在分析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本着对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的执着,在完成整个网络教育的建设上,也想尽可能全面。本文最后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备后期在开展网络教育的实践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莉,刘建国. 关于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思考[J]. 教育信息化 2002年07期

[2]凌飞飞,赵新云.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教育探索 2005年08期

[3]王东波. 网络学习的困难与对策[J]. 现代情报 2002年06期

[4]张立华,张日卿. 谈谈新时期教师的师德问题[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03期

[5]王军.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与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16期

[6]马雪琴.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1期

[7]陈良,张大均.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 2007年05期

作者简介:

第4篇

[关键词] 网络教学 硬件环境 资源平台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技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起着积极作用。通过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快速获取课程资源信息,增加教学容量,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学生对知识可以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目前,高等学校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之一,网络教学可以通过校园网为在校学生提供另一种学习的方法,突破传统面授教育的局限,使教育与学习更具灵活性,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师生交流的新途径。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是实现网络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教学支撑平台才行。

一、网络教学分类

网络教学可分为自主式远程教学和实时在线远程教学。自主式远程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以视频文件方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学生以点播的方式自主学习;实时在线远程教学是以通过网路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将教师和学生连接在一起。

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原则

首先,要为教学服务,满足教学需要,实用为主。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目的是要为教学服务,所以无论在内容还是功能上都充分考虑教学的需求,使教师、学生能方便、及时、便捷地获取信息。

其次,教学资源建设要有规范性。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对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来制定,符合国家标准。这样才能在进行资源统筹、资源交流与共享时具有可行性。

各种类型网络教学对于硬件环境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所需要的条件是不同的。

1.自主式远程教学的网络教学方式,要求用户在客户机上通过浏览器程序(如IE,FireFox等)访问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再通过应用服务器调出在数据服务器(Data服务器)中用户所需的视频文件(如图1)。

由此可见,最重要的硬件为Data服务器与Web服务器。其中Data服务器是用来保存视频文件、模拟仿真素材库等资源的存储服务器,而且需要保持较高的数据安全保障和读取速率,又由于这些文件一般比较大。建议使用RAID5(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中文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以在保持较高磁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保障和读取速率。RAID通过在多个硬盘上同时存储和读取数据来大幅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而且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具有较为完备的相互校验/恢复的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镜像备份,从而大大提高了RAID系统的容错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冗余性。

Web服务器则需要直接面对因特网,因此最好配备外部防火墙设备以及防盗链措施。同时整个视频点播系统还需要足够的带宽支持才能够使用户达到较流畅的观看水平,计算带宽的公式为:

文件比特率(kbps)×最大点播人数=所需带宽(kbps)

同时为了保障系统各个部分能够长久平稳的运行,需要有熟悉网络、RAID及防火墙方面的专业人士维护整个系统。

2.使用实时在线远程网络教学方式,将教师授课视频通过摄像头、视频播放设备、麦克风及采集设备采集下来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利用Windows Media编码器把从音频或视频卡中输入的音频、视频内容转换为实况WMV流,以数据包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Windows Media编码器将实况音频和视频内容转换成WMV流以后将其通过某个端口进行分发。再通过Windows Media服务器来接受发送出来的音频、视频信号。利用Windows Media服务器的工作机制再发送给客户端。由于整个过程是实时的。客户端根据mms协议,便可获得实况直播的信号,以组播的方式发送到远程学生的电脑里(如图2)。

用户进入直播页面后,可以通过视频窗口观看到直播画面,并且可以通过交互系统对讲授者提出问题。主持人看到用户提交的问题后,筛选摘取有针对性的问题提交给讲授者,讲授者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就实现了用户、主持人、讲授者的互动功能。在直播结束后还可以根据情况提供点播功能,允许用户点播回顾所有的教学活动,可以对活动中的发言、提问及表现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开展教学讨论和总结经验。从而实现了音视频、图形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动态的、实时的网络媒体教学环境。在所有步骤中摄像和采集的质量决定着整个直播的质量,为了保证摄像的质量最好有专用的录播教室和高品质的摄像机以及专业的视频采集卡并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使用。

由于直播方式是通过组播将信号发送到学生的电脑里,所以与点播相比占用的带宽资源比较少。同时如果需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随时互动则还需要另外建立媒介来进行交流,比如通过建立仅限校内使用的聊天室,教师一边通过网络进行授课,同时还可以一边通过聊天室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

总的来说点播对于电脑技术专业人员,服务器质量,网络带宽方面以及影音资料的累积、素材库建设要求比较高。而直播则在这些方面要求较少,但是同点播相比需要对摄像方面的要求则比较高。

三、结束语

第5篇

云架构是一种建立在可编程的基础设施上,按需分配资源的网络架构。云架构通过虚拟化的方式整合了云中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并通过互联网将这些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典型的云架构分为三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同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类型的服务。基础设施层将经过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以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和管理。平台层位于三层架构的中间,它以软件为核心,利用基础设施层的能力,面向应用层提供通用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或高层次的平台提供开发、运行环境,按照应用的性能、流量和其他运行状态的变化,按需地为底层提供服务资源。应用层是一组应用集合,每一个应用都对应一个业务需求,实现一组特定的逻辑功能。应用层提供多种类型需求服务,既有标准应用,服务应用,也有个性化应用,通过服务接口与用户交互,最后以软件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二、云教育平台设计构想

1.云教育平台建设特点、意义。云教育平台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根据云计算的原理和特点,在平台设计建设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学校对于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入云教育,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师培训方式、学生学习等,给广大师生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云教育平台将各种资源虚拟化后以服务的方式通过云端提供给用户,随时按需获取,具有实时、可靠、灵活的特点,能方便快捷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云教育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答疑解惑的渠道,也进一步解决了教师、专家在答疑解惑时受到的时间、空间、地域限制问题;不仅充分调动了教师、专家答疑解惑的积极性,同时还给施教者及机构提供了自动分析工具,在改进教学质量及策略问题上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

2.云教育平台安全策略。云教育平台应充分考虑系统在运行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组成系统的各个设备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来自网络的非法入侵,确保云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主要采用以下手段。系统通过对用户登录身份进行识别和统一管理,为系统提供可靠、安全的认证保护机制;使用安全的数据加密方法、数字摘要和数字签名技术,保证信息传递的保密、完整,确保传输的数据安全;利用防火墙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实时监控访问数据,及时、定期升级病毒和木马数据库,保障网络安全;重视日常数据备份,利用双台主机互相备份,当主机出现问题,备用机自动接管,保障系统可靠、连续地运行,数据完整。

3.云教育平台模块功能设计。

(1)考试系统。考试系统可以说是模块中最重要的环节,它需要拥有在线测试、考试、阅卷、评分等功能。题库中试题的类型应该丰富,难度呈正态分布,考试方式应该多样,除了采用传统的文本方式,也可以采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测试。在线测试必须知识点针对性强,方便学生自学。学生在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时候,既可自主选择相关题型、难易程度、知识点进行自测,也可以使用系统或者教师组成的试卷,测试完成后由系统给出参考答案,并自动评分,同时可以针对错误的地方提供相关的知识点,供学生修改订正,加深知识点的学习。在线考试必须对考试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监控,考试的流程例如试卷分发、成绩批改、成绩公布都由系统自动完成,学生只需输入学号就可进入考试,教师只需要生成试卷并对试卷进行审核即可,大大简化了师生考试过程。系统要赋予教师适当的权限,方便修改分数和备注,以应对一些缺考、缓考、免考特殊情况学生成绩输入。

(2)微课系统。微课是目前兴起的一种以短小视频传授知识点的教学方式,最初兴起于美国,创始人是可汗,也被称作可汗课堂模式。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在文章《微课的含义与发展》里给出了“微课程”的简明的定义:“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采用的是翻转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在课外,知识吸收与掌握在课内,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微课教学可以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微课系统须提供教师制作微课的常用工具软件,例如:会声会影、CamtasiaStudio、FormatFactory等,同时还应具有视频上传和格式转换功能。老师可以灵活利用工具软件,制作并上传相关的微课视频,视频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介绍,供学生自学。微课视频可以按照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来进行分类: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整理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实践课类、操作类等。学生可以在相关的页面浏览教师上传的微课,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观看操作类微课,能加深印象,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系统应该设计练习系统,忠实记录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过程,教学者针对操作记录,可以容易得出学习者薄弱知识点。

(3)资料系统。资料包含图书、报纸、论文、期刊、专利、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库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学术水平。报刊、论文等学术资源可以通过和中国知网CNKI或者万方等有名的学术资源平台合作,通过采购相关资源数据库方法解决。视频平台需要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可以自由流畅的拖动在线视频。目前国内主流的视频系统采用超星公司的TCMS系统,该系统处理视频快速、稳定、流畅,同时提供多种交互、辅助功能,方便用户使用。课件资源来源渠道很多,公共课程可以采用借鉴国家精品课程中的相关课件,专业课程主要由教师结合课程情况和本校实验设备自制上传来解决。除了需要有高清晰的多媒体课件,还要注意采用加密技术,保护知识产权。

三、结语

第6篇

>> 浅析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浅析高校网络化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对高校实际教学的作用和影响 浅析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浅析网络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浅析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移动社交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浅析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教育资源在高校中的应用浅谈 浅析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浅析网络传播对高校体育的影响 浅析网络技术对高校教学的影响赵启阳 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审美教育的影响分析 包豪斯教育思想对高校设计教育的影响浅析 试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 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对化学教学的作用 浅析教育网络化在民办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浅析民间文学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汪小刚.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性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7(9)52-55.

[3]夏志强.网络课程的种类和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4]李红美,陆国栋,张剑平.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6).

[5]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第3版)[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陆国栋.教学方法改革的模式与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11(8).

[7]原文晖.互联网+教育:学校管理的新趋势教育教学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

2016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项目

第7篇

【关键词】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发展;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联网电脑间信息传递的日益普遍,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社会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我们正经历一场自人类发现火以来最深刻的技术变革。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文中描绘了这种深刻变革:“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毫无疑问,这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构筑学习型社会提供宽阔而便捷的平台。为应对信息化浪潮与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抢占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许多国家对网络教育发展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开放性远程学习是20世纪教育领域一项重要创新,21世纪我们所而临的艰巨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开放性远程学习的潜能与优势,从而达到使人类最终获得宣称已久的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目标。

一、网络教育成为全球热点

近年来,网络教育万兴未艾。据统计,2002年全球有超过1.2亿人次通过互联网来接受教育,网上学习正逐渐成为全球性教育和培训的潮流趋势。网络教育是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所谓网络教育就是超越时空、淡化教而突出学的网络教学,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协助下,通过INTERNET,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获得学习指导和信息资源,并采用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学习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令人鼓舞,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世纪90年代,当数字革命如火如荼时,预言家说:大学在21世纪必将彻底改变。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教授在1997年预言:“从现在起的30年,大型的大学校园将成为历史的遗物”。虽然预测仅仅是预测,但它揭示了21世纪远程开放教育面临的机遇。网络远程高等教育正以独特的魅力冲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冲击传统大学的樊篱,受到越来越多世界各国公众的青睐。

我国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实施“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随着Internet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发生根本性变革,发展迅猛。丁兴富博士曾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加速发展及其一系列重大突破的主要标志归纳为:网络教育主体实现突破;网络教育认识实现突破;网络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国内信息产业界投资网络教育实现突破;中外合资开发中国网络教育市场实现突破;网络教育的政策法规实现突破。

二、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及问题

由于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兴起是一项崭新改革,实践经验的不丰富与理论准备的不充分造成处于试点阶段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在思想理念、教育模式、网上资源建设、网络技术、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教学服务体系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然从首批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到今天,网络教育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最终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探索与实践阶段(2002年-2003年)

200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我国68所高校成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从这一刻开始,各高校努力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利用国际合作,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潜心研究,厚积薄发,逐步形成一批最早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高校。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克服条件艰苦、人员不足、经费紧张等不利条件,内部积极开展管理制度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资源建设,学生学籍管理以及远程教育网,多媒体教育的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工作,外部积极联系省内相关学校,建立校外学习中心。

(二)发展与治理阶段(2004年-2005年)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夯实内部建设,不断加大网络教育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探索基于计算机网络条件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外部建设中,积极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突破四川省的招生范围,开始面向全国设立网络教育校学习中心,开展招生工作。

各试点高校将人员、资金、设备在管理上纳入统一规划,由网络教育学院具体实施,其他职能部门和教学学院相配合,共同开拓继续教育事业,不允许其他教学学院独自对外签署联合办协议、设立校外学习中心,各个学院之间不会产生因各自利益之争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也有利于校外学习中心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地维护试点高校的声誉。

(三)规范和稳定发展(2006年至今)

第8篇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成为现在教育模式的主题,跟不上信息的及时更新就跟不上这个社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是一场对人们教育观念的思想改革,尤其高校生是我们祖国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是祖国建设的新鲜血液,为了能让他们及时的学到当今社会上最新的知识,网络就变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是人们在获取知识的旅途上的一种全新的模式。

关键词:信息环境;高校教育;网络教育;策略分析

1.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提高人口的平均素质一直都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其发展势头良好,恰恰满足了现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目前,网络教育在全世界范围都得到了有力的发展,对每一个国家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在中国,这还是一种新生事物,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人都会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尤其是上一辈的一些老教育家们都不认同这种新生的教育模式。从网络教育这几年在高校中开展的情况看来,国民中大部分还是认同这种教育模式的,觉得网络教育可以随时的,及时的将新鲜咨询显示在网络中,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书中寻找信息。现在每一个高校中,不管规模大小,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对学生都会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这门课业,为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这对将来的工作是会有很大帮助的,需要这些技术的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已,每一个学生都有必要得到这样的教育,不然将来走向社会,很快就会被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不难预见,网络教育在我们国家发展起来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它会在我们未来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不可低估的价值。

2.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它之所以可以得到现在高校生的广发运用,就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通过网络,学生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但同时,网络教育在高校中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挑战,最普遍的就是利用网络来进行犯罪,这是一种新的犯罪技术手段,有些人心存侥幸,以为网络这种虚拟的世界可以自由使用,孰不知,这对社会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其次,很多学生利用网络的时候,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进行一些其他的文娱活动,有些学生甚至染上了网瘾,成天成夜的迷恋在网络世界里,课也不上,更别说自主学习了。网络上有正面的东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信息对学生有不良的影响,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这就需要去进行心里辅导。但是,我们不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去放弃网络教育,毕竟,站在大部分学生的层面上来分析,现在的社会是网络环境所覆盖的社会,网络教育已成为所有高校所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模式。

3.我国高校开展网络教育的策略

首先,就是要转变人们对网络教育的观念,很多人会误会这是不好的,就是因为对网络教学模式的不了解,让人们认知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的技术形式远远高于传统教育。网络教育绝对是所有高校都可取的一种模式,它虽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经验,但这不代表我们还在起步阶段就去放弃,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国外借鉴网络教学模式的经验,结合自己本国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寻求适合我们中国高校生自己的网络教育模式。其次,要给网络教育模式有个合理的定位,虽然大力开展网络教育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会融合,相互补充,努力将这种模式发展成为我们现代高校教学中的教育新体系。最后就是要大力的建设网络基础,每一个高校,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配备一个网络资源教学教室,这属于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教育部在每一个高校中做好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有价值的资源,大家要资源共享,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网络教育为我们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并且参与其中,涉足在这个领域里面的人也越来越多。高校的网络教育是实现我们国家在高等教育这个课题中,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好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措施,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还只是起步阶段,不论是从理论方面出发也好,还者是从实践方面出发也好,我们都是缺少经验的,所以在网络教育兴起的初期,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于高校网络教育的实践目标,教学定位以及其根本的性质都存在偏颇,少数高校的领导和网络教育的管理人员对这种模式认识已存在一些不认同的感觉,这对网络教育的发展有着很严重的影响,甚至有些人单纯的想要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学生们的利益,因此,对这种模式,要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宣传。

总之,大力发展网络教育是国家政府,教育领域专家以及远程教育专家所共同商讨出来的新兴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在这种信息环境的影响下,网络教学模式很快的就会普及到现代的每一所高校中去。优胜劣汰是这个社会存在普遍规律,不发展网络教育就必然跟不上世界的脚步,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的提高,网络已经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工具,整个社会已然成为一个网络信息覆盖的社会,对现在正在高校中求学的莘莘学子来说,运用网络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这些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在是整个世界中发展最快也是最好的国家之一,所以,教育模式也要改进,要跟上世界的步伐,才能为我们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信息化人才,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琳瑜.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机制创新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07).

[2]孔德博,冉冉,宋晓惠.高校网络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经济导刊 ,2010,(8).

第9篇

[关键词]中加高校网络教育教育信息化

[作者简介]刘艺(1971-),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95-03

网络化和信息化对全世界现代高等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各院校都针对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需要,依托校园网教学平台,应用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网络数据库、转播点播资源中心、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实现异地异时、同时同地、实时、互动地进行教学活动。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其建设、资源开发及应用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对加拿大和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寻找异同,吸取有益经验,以促进我国高校网络教学的最优化。

一、资源硬件建设的对比

加拿大的学校网络工程(School Net)始于1993年,原计划连通300所学校,但由于进展顺利,决定在近年内使加拿大17000所学校全部联网。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并实践教育信息化,最初是利用计算机开网络会议,开发使用基于网络的硬件配置,使网络辅助教学成为正规课程的一部 分,为校内外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加拿大大学的教育条件和设备等硬件建设齐全,校园里设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体育活动中心等,教学楼有学生休息室、就餐桌、残疾人通道和卫生间,走廊里有座椅、微波炉、电插座、无线网络等。以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为例,校园里有24小时免费开放的计算机机房,机房提供自助打印、复印等服务。同时,校园里有无线网络,学生随处可以拿手提电脑进行无线上网学习。

我国自1994年启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以来,高校校园信息化得到较快发展,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建立了校园网。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多高校仍因为经费问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育;一些大中城市,虽然成立了校园网,但计算机的普及率还较低,网络传播速度也很慢。同时,一些高校在进行基于网络的软硬件建设时,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持,以至于购买了不必要的设备,或者是重复购买资源。这些都不利于网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002年3月至8月,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委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我国高校首次进行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调查显示中国高校的校园网建设还不是很完善,高校提供的网上资源与服务有限,网络数据传输能力不高。虽然各高校都不断投入资金扩充语言实验室,但由于高校每年扩招,学生数目和提供的语言实验室配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服务器老化、网络中心故障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我国高校网络信息化的发展。

二、资源软件开发利用的对比

加拿大高校注重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的构建。在加拿大,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宽带接入普及率高、费用低廉,互联网应用率相当高。远程教育发展初期,一部分对网络感兴趣的教师,主动想办法在教学中利用网络优化教学过程,开辟学习空间,制作学习主页,课件及相关学习资源,让选修课程的学生访问。网络辅助教学的方式渐渐被广泛认同,规模扩大后,新技术的引入使教师力不从心,使用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成立专门部门来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一些开发教育软件的公司也积极推出产品,方便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各个省的教育部门开始立项,并与开发公司合作研发网络教育软件,丰富学习环境。目前WEB-CT和E-class是使用较多的两个教学平台,提供网络辅助学习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与虚拟学习环境。此外,许多学校还根据需求和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需要,与一些公司合作开发多媒体教育资源。当然在机构设置、知识产权保护、资源共享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

1999年我国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组织开发了三百多个高等教育网络课程和资源库及相关平台,参与项目建设的高校近百所,从事开发的教师、技术人员约万人,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开发了各类网络课件九千余个。近年来,高校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信息资源及应用软件的重要性。国内高校启动大学资源规划URP工程,启动了以高校资源规划为前提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在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学校网站和多媒体网络系统建设方面投资较高。从媒体制作技术上,我们的网络教育从先进性和软件的多样性上都要优于加拿大,但网络资源却与加拿大相差甚远。虽然我国各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较多,界面精美,但缺乏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的支撑。此外,相当一部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够规范,缺乏科学的设计,没有明确的使用目标,造成浪费。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对比

加拿大高校在教学信息化过程中,除了做好软件开发工作外,还注重改革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研讨尝试运用系统化的、多样化的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电子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丰富教学内容,开拓教学形式,拓展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范围的改革过程。加拿大的高校网络信息化教学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协同化教学模式,网络教育是基于学生需求、依靠技术研发出来的,极少是出于政策的驱动。随着网络教学改革的深入,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在线协同化教学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信息教育化的重点从最早的技术层面的开发转向以技术支持网络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网络的社会交流、合作学习等学习平台和虚拟教室,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需求,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培养创新人才。加拿大很多学者对网络协同化进行了研究,Kirschner总结了网络协同化教学的含义: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是促进者,教与学是分享经验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生反思自己的假设和思维过程,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网络合作和协同学习得到培养。此外,由于加拿大的师生比例合理,网络协同化教学模式比较容易操作。以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为例,师生比不超过1∶20,在网络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提问,师生讨论,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师生、生生之间看不见,但由于是实名登录,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参与率。加上教师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教学投入,备课认真,对学生态度热情、要求严格,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倾听学生的反馈、及时纠错,因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协同化教学效果良好。

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各校纷纷建立多媒体教室,但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内容和网络技术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化组合。同时,负责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电脑公司虽然精通网络技术,但对教育学等学科了解甚少,了解教育学知识的教师又不精通技术,因此设计的软件不能适应现实的教学要求。此外,我国高校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化的含义与特征、信息素养、校园网建设等方面。近年来,随着高校网络教学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网络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学习,同时学生必须具有动机和自律来完成学习。网络教学的研究重点应转向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网络教学的新教学模式,使讲解转化为基于“主动探索”“协作学习”“情景创设”“会话商讨”和“意义构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理论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与加拿大还具有一定差距。

四、依托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比

加拿大重视教师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并在加强相关教育理论、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互联网的使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新的创新,网络远程教育学院、函授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在教师的教育培训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阿尔伯塔省为例,卡尔加里大学和阿尔伯塔大学等投入大量教学资源开设的高质量的教育学证书课程,受到许多新任职教师的青睐,能够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通过开放大学的信息网络,免费利用数据库参加英联邦国家范围内的远程教育研修,获取所需的期刊、书籍和会议论文等资料。

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但只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体系,在管理体制上也不够完善。此外,想在我国的一些高校教育资源网站上打开优秀的或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大多需要注册交费或花费一定的点数。可见,我国高校在依托网络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五、启示与借鉴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虽然我国高校把信息化教育看成质量工程的首要建设任务,但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教育信息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

1.加大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加强网络教师技术教育培训,优化软件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硬件设备还不能满足不断扩招的学生的需求,校园网络的不稳定以及上网的困难极大阻碍了我国高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为此,要加大硬件的投入和服务器的后期维修工作。在软件资源的开发上,高校要注意统筹规划,调动多方面的力量,组织专业教师、技术专家、软件企业的开发人员共同研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软件资源的利用上,相关部门应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和保证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促使教师尽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保证利用软件资源进行教学的质量,提高软件的使用率。

2.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化教学建设发展到今天,建设重点应从理论研究转移到实际运用上来。运用新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是艰巨和漫长的过程,教学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只有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体系,在实践使用中不断反思和改革,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首先,高校应创造条件,加强与外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同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规划、设计和共享,交流与探讨网络教学实践经验,从而向学生提供更好的网络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针对当前的现状,从网络教学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学科教研室不定期地进行网络教学科研探讨活动,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组织专业教师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归类和集成,把与某一门课程有关的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背景材料、学习要求、课外作业、学术观点的探讨与交流等进行归类和集成,以课堂教学为支点、把课前和课后的任务布置和平台上现有的资源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合理选择有效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综合,学习相应的知识,以创新教学体系;加大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协同互动教学的设计和实践,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从学科、课程体系,特别是整个课程知识掌握的角度,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与学的延伸。

3.构建完善的、系统的网络教学科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网络教师研修平台的构建方面还存在差距。高校应加大研发构建完善的、系统的网络教学科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构建平台时,一方面要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更新快和容量大等特点,与专家、专业教师和研发公司合作构建教研平台,使之成为教师获取教育培训资源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实现专家点评、教学课件和经验的分享、讨论及反思等,使教师成长由线性封闭型向多元开放型发展,满足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和教学需要,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平台建立一支适应信息技术形势下高校网络计算机技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学生、网络课程的同步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成效体现于应用,资源建设、工具平台的选择和开发、教师培训、交流推广等各方面极大地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因此,要使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真正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必须在加强网络教学软硬件建设、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建构网络教学科研平台与教师队伍等方面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努力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信息化网络教学体系,促进高校质量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言荪.加拿大远程教育浅析[EB/OL].,2006-11-07.

[2]隋红建,王颖,杨东日,等.国内外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3).

[3]李思寰.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4).

[4]蒋东兴,史宗恺,陈怀楚,等.大学资源计划的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5]汤颖.论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体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6]姚莉.对加拿大教师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10).

[7]parative Study on Current Trends in Distance Education in Canada and India[J].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2(3).

第10篇

智能手机据统计中国在2008年7月拥有手机的人数就已经达到6.08亿。3G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手机通信稳定提供了保障,同时手机的性能也日益强大。从而给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成为移动学习设备的主流选择。移动手机的移动性和实时交流比较好,体积小,便于携带,功能丰富。但目前以手机为载体的平台受流量费用的限制,只能播放静态文字、图片和少量的动态图画,学习资源内容单调再加上屏幕较小,使学习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能坚持,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与其他的移动设备比较而言,移动手机是学生能够接受的移动设备的首选。

二、移动学习在网络教学中的尝试

在学校教与学过程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希望能突破时空限制获取知识,现代化的移动学习终端让这种需求成为了可能。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过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条件和平台,但是它并不能取代现有的网络教学模式,只能是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完善与补充。在我中心进行WLAN建设的同时,也对移动学习进行了相应的设计[3]。

(一)学习方式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移动终端设备是移动学习者必备的学习工具,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沟通功能。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进行团队学习、个别化学习、范在学习等等。在团队学习中,学习者可按照个人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建立或加入相应的学习小组。当某一学习者遇到学习困难、学习疑问、学习求助等情形时,能快速地得到小组中其他学习者的帮助、或者帮助其他学习者。从而培养了学习者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能力。合作活动学习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小组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短信交流、网上交流和电话交流方式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个别化学习。

(二)学习内容建设简介因我校WLAN与学生内网上网账号相同,规避了流量的瓶颈。只要手机配置足够,通过校内Wifi的即可登录学校的网络学习平台。即便不能,也能使用邮箱、QQ等通信工具。校园网络资源设计:由于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丰富的资源,以手机操作系统特性为出发点,把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集中于Moodle之上。这样既能保障配置较低的手机实现文本内容的无障碍使用,又能保障配置高的手机对音、视、画的需求。移动学习并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内容、形式设计不好,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学习,相反会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

三、发展前景及其挑战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时空是对知识获取的严重限制,而移动学习真正为突破时空限制性进行了探索性尝试。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移动通信设备,充分利用我们零碎的时间和开心的时刻来享受学习。移动学习给教育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4]。1、移动学习破活了原有的学习特性。传统学习完整、系统性强。移动学习最大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点小、不规律。对移动学习的依赖会影响知识系统化建构。2、移动学习终端种类太多,功能简单的限制移动学习,功能复杂的操作繁琐、价位过高,容易过度用于娱乐。虽然现在移动设备发展很快,但是屏幕小,流量限制严重等问题还是限制了多种移动学习尝试开展。学术界也有很多专家不同意在移动设备上开展现有的常规网络教程。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网络课程资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的需求,网络教育呈现出更加强有力的发展势头,网络教育的出现给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使现代的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形式、教学观念、师生关系、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高等学校在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高校都把开展网络教育作为面向21世纪拓展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适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在高校的实施将会在教学观念、模式和机制上促进高校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提高。

一、学校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基础与现状

(一)具有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教育信息网络

近年来,学校与中国电信公司合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网络设施。目前,校园网采用三层交换技术,连接教育网(1000M)、电信网(1000M)、中国联通网(1000M)和第二代互联网IPv6(1000M),出口带宽达到4G。建设了网络与远程教育平台,应用当前国内外信息与通讯技术,以及学习与教育理论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最新成果,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全面支持网络教育的数字化教学综合环境。

(二)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已部署完成

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根据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办学实际情况构建,平台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非学历培训三种模式为一体,结合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大学本科生网络课程选修,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网上教学和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平台系统功能完整、运行稳定,并已先后多次实施教师与管理员培训。

(三)数据接口已实现,平台内数据完备

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已与教学、教务管理实现了数据接口,完成了数据的导入与初始化。平台内注册教师用户1852人,学生用户19979人,开设课程教学空间3466门,各项数据完整,具备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

(四)已有部分教师率先、自发的开展网络教学

2010年9月开学以来,部分教师已自发的开展网络教学,目前平台总访问量近120万,近百门课程上传了教学材料,课程问卷、课程作业和论坛等互动栏目应用良好。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关注,全校范围的“课程上网工程”也已启动建设。

(五)技术支持部门已调整到位

学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已调整完成,教育技术部的领导和老师通过访问学习、相关培训、参加研讨交流,目前对平台应用熟悉,对开展网络教学的意义认可,可以说从观念和技术上具备了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

二、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定位和基本要求认识还不到位

首先,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重视不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理解也比较片面,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阶段,没有意识到教学资源在一个学校的总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由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经费不足,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受到了一定影响。再次,没有充分实现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使许多已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足,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课程建设开发流程环节缺失,传统课程的复制形式现象普遍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网上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着网络教育教学活动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容量,资源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近年来,虽然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该看到现有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网络课程普遍存在教学设计粗陋,可用性和共享性差等问题。

目前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质量很大一部分是教科书的网络版或者是电子书形式,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字教材“搬家”,传统课程的复制现象普遍。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网络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环节相对缺失,对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不够重视。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建设往往从技术角度出发,根据技术条件,而不是以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网络学习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开发。这样的课程,往往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对整个课程作统一的规划,教学资源缺少整合,不能体现教师导学的效果,大部分课程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网络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这使得这些课程缺乏符合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势必影响到网络课程开发的进程,以及课程的质量和课程的运行。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将教育技术结合到教学中, 已成为网络课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三)适应网络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网络教育教师大多由本校普通任课教师兼任,几乎没有专门从事网络教学工作的教师,而网络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懂得如何教学,而且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开发设计出适合网上教学的网络课程,同时还要能进行教学管理,主持学生的在线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指导和评价等,因此。适应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四)学习支助服务体系不完善,缺少交互和监控

目前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信息、课程内容、网络与信息化作业提交和考试等简单的学习支助服务。师生间缺乏人际交流与基于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人―机”交互、“人―机―人”的交互增多,但“人―人”交互明显减少,这对于学习者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学校对学生利用网站进行学习的监控机制也不强,网站对学生利用教学网站进行学习的监控能力还不够,缺少一个较完善的评估体系。而没有完善的学习支助服务系统,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会很难适应网络教育形式。

(五)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缺乏统一规定和标准,质量监控环节薄弱或者缺失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是保障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主要指学校为了实现网络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专门设计和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结构、程序、过程和活动。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机构,缺乏统一规定和标准,加上从事网络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严重短缺,致使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实施难度大,涉及的具体工作环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失,质量监控环节薄弱或者缺失。

三、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准确定位,加快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速度和力度

网络教育的理念是要利用网络教学系统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环境,而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系统的资源核心,是创设网络学习环境的基础。因此,要科学发展网络教育,学校应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重视教学资源开发工作;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入手,强化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加强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和共享性;应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速度和力度;同时应注重加强网络教学研究和过程管理,提高网络教育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水平,重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各种方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二)规范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流程,重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加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网络课程建设质量

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应严格遵循规划、设计、开发、集成和测试、以及五个基本步骤,应充分考虑网络教育师生时空分离的基本特点,建设“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资源,并按照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重视网络课程整体规划和教学设计环节。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宗旨设计师生间交互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注重课程导学活动、自主学习活动、协作学习活动、课程辅导活动、学习评价活动的设计,以实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习者学习进程,监控网络课程的学习等意图。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交互。网络课程应合理应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开发学习资源。根据学科内容选择恰当的媒体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差异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和传播方式。并基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提供支持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条件,特别要把握好课程导入、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目前非常缺少有经验的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因此应加大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的力度,并加强主讲教师的培训,促使其较好地掌握网上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使其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网络教育观念转变。与此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机构与机制以确保培训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

(三)建立一支合格的网络教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建立起规范的教师培训机制,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起一支适应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技术队伍。“人才”是网络教育课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应该引导和激励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要逐步形成一支包括教学、辅导、研究、设计、技术和服务等人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网络课程建设团队。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发展网络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的同时,要建立并落实鼓励教师队伍参加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推动名师名家和骨干教师参与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和资源建设,并制定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帮助教师更好地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免费教学资源,努力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四)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加强师生双向交流

应尽快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构建协作化的学习环境,灵活运用多种导学策略、设计多样性的学习活动,特别要依托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是信息服务;二是学习资源服务;三是学习策略服务;四是交互服务;五是学习评价服务。

(五)加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保障网络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质量监控;教学资源质量的监控;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监控;严把考核环节,开展教学检查、督导、评估工作。应成立专门的网络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网络教学督导机制,成立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及对其所编写的自学导读书、所录制的课程辅导光盘、学生的考试成绩等资料进行检查,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教师,以便于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有必要对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进行明确的规范,提出具体的要求,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对网络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工作规范基本的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提出基本的要求,从而促进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网络课程建设,并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纳入评级考核的内容,设立相关的奖励和竞争机制, 激发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对网络教育课程建设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应加快建立健全网络课程评审和奖励机制,实现以评促建的良性循环。

(七)重视网络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是网络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将网络教育教研活动纳入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教研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应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适时的开展针对专业或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网络时代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规律,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四、结语

网络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放眼未来,不仅要巩固已有成果,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分析并解决现存的问题。网络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从长远看,它的发展注定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要面对现实, 正视矛盾和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推动网络教育事业稳步而快速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高校网络教育体系具有无边界性和系统开放性的重要特征,其由多个虚拟组织构成。网络教育办学的规模化和教学分离使得其有别于传统教育。基于系统自组织控制(SSOC)的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是由他组织向自组织发展的一种全新探索,其突破以内部组织制度为基础的传统管理方式,从运作方面突破组织边界的障碍,将整个组织变成一个灵活的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高校网络教育办学涉及的多主体间的协同问题。SSOC的管理思想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平台来实现,基于SSOC的协同管理系统是网络教育自组织系统的信息中心,围绕这一系统形成了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通过与业务流程的高度耦合,可以有效地保障网络教学与服务的质量。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通过“协同管理平台”和“工时统计平台”的研发与运行、闭环的信息反馈与协调机制及双层的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地保障了网络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系统自组织控制(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3—0071—07

一、引言

高校网络教育体系具有无边界性和系统开放性的重要特征,其由多个虚拟组织构成。网络教育办学的规模化和教学分离使得其有别于传统教育。“教”与“学”的距离使得网络教育管理效率在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由于非线性的复杂因素而出现涨落。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使得网络教育与常规教育系统相比更缺乏系统稳定性,这直观地体现为网络教育规模化运作与网络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现代企业管理应对规模化问题的基本策略是组织内部分工与协作。现代教育管理同样建立在分工协作基础之上,因而也具备企业组织与管理的某些特征。高校网络教育办学中现行的岗位划分、分工协作、业务流程和管理规章,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业务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线性化、可预测的问题。但是,网络教育体系是开放的,其教学活动的进行并非源自于高校网院这一单一组织,它需要教师、网院、网络运营商、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众多学习中心等通力协作才能实现。这意味着,网络教育的高效运行不仅需要先进的内部管理,还必须突破高校网院的组织边界,有效地协同整个网络教育体系中虚拟各方,以解决开放系统中诸多复杂、非线性因素干扰,确保网络教育系统保持平衡态。也就是说,探索一套体现网络教育特色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网络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一)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相关研究

从1998年首批试点至今,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实现了飞速发展,不仅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已经形成了高等院校与专业机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交相呼应的多元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注定与传统教育大不相 同。[1] 有学者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研究了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在微观研究方面,闫亚军研究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的特征,他认为,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协作性与智能性是其最突出的特征,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是基于网络的教育管理活动,包括远程教育机构内部行政、远程教务与学习过程及相关的信息管理活动;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应构建全新的目标体系,以共享、交流、协作、整合为核心,以远程教育管理的信息流、工作流相对集成作为基本结构。[2] 在宏观研究方面,华建新研究了网络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模式,他认为现有的“以政策导向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网络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应具有差别性、调控性与标准性。[3] 薛晓东、王崧与曾翎等从宏、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包括教育理念与目标定位、管理主体、内容、环境与运行等五个方面,现有的网络院校管理模式有“高校—学习中心”与“高校—公共服务体系—学习中心”两种类型,由于受到质量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约束,现有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4]

(二)基于自组织的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自组织理论是研究复杂系统演化的一个理论族群,主要包括“耗散结构”、“协同学”和“突变论”等三大理论。协同学创始人哈肯(H. Haken)认为,就进化形式而言,组织包括他组织和自组织两种形式,前者是指组织依靠外部指令得以形成,而后者是指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自动、协调地形成有序结构。[5] 自组织理论应用领域不仅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等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经济、管理、心理和行为等社会科学领域。近年来,教育领域也开始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教育系统演进的过程,现有的研究主要从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育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几个层面进行了研究。

1. 基于自组织的教育理论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指导教育领域改革与实践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但在考虑教育系统演进的视域下,基于理论研究和学科教学实践,自组织的教育理论被认为是科学教育中更为合理的基础理论,陈清梅、邢等从科学教育理论的变革角度研究,认为科学教育理论应该实现从建构主义向自组织理论转变。[6] 卢建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研究了自组织教育与他组织教育的差异,认为两者在理论方面主要存在范式与价值差异,在实践方面主要存在着学生个体发展、课堂教学、班组集体与团队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等四个方面的系统差异。自组织教育的系统观建立在自组织框架之基础上,以“后现代范式”为导向,强调自我的组织、协同与激发,注重教育的内在性、开放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与之相反,他组织教育是建立在传统机械论的教育观基础之上,以机械论的现代范式为导向,强调对教育过程的外部控制和管理,注重行政、教师及社会的外部指令作用。[7][8]

2. 基于自组织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自组织理论是在研究复杂系统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就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现代大学的基础框架是大学制度,基本特征是依法、自主管理,从本质上来看现代大学是一个自组织。[9] 高等教育的发展可被理解为一个复杂系统的演进过程,也是一个自组织的发展过程,其发展所遭遇困境,可以在其演进实质、条件和形式等分析中寻找到答案。[10] 从实践层面来看,国内的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直接管理方式是一种典型的他组织管理,这是国内高等教育供应不足、创新乏力、资源配置失灵、效率不高等问题的根源所在。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走高等教育的自组织管理之路。[11] 不同的办学层次或教育形式分别都是复杂的系统,都具有鲜明的自组织特征,比如高职教育 [12] 具有自组织耗散结构的非平衡性与非线性特征;而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系统,除了非平衡与非线性职务,还具备自组织的开放性,要提升各类教育形式的管理水平,必须把握这些自组织特征。[13]

3. 基于自组织的教育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远程教育,其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办学的规模化、系统的开放性、复杂性以及学习的自主性。教育信息化与网络教育发展的演进也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其特征和机制体现为系统开放性、非平衡状态、非线性机制、涨落、竞争与协同等五个方面,实现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14] 当代青年是社会各种自组织团队的主力军,从广义的网络学习概念来看,当代青年的学习具有极为典型的自组织特征:网上学习的开放性、群体的松散性、师生形成与转换的灵活性、模式的协作性、自发性等。 [15] 在教育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中,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了网络思想教育 [16]、学习者自身与学习者之间 [17]、学习社区 [18][19][20] 、教学资源自组织建构 [21] 等各方面的自组织特征。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到网络教育阶段,是一种真正开放的学习方式,在满足大多数人学习需求的同时,也呈现出学习过程的非平衡性。同时,知识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学习主体的自主性都表明,网络教育中的知识传播不再是线性的传播。因此,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的自组织结构。上述研究对于我们探索网络教育规律、改善网络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现有研究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①]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相关研究,虽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现有管理模式的问题并分析了网络管理的特征,但均未给出一个可行的突破方向;[②]基于自组织的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虽然指出了教育和网络教育具有自组织的特征,但现有研究绝大部分仍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对于如何建立相关管理机制与开发相应管理平台以适应网络教育的发展仍未涉及。

基于此,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下称“东财网院”)构建了基于系统自组织控制(system self-organizing control,简称为SSOC)教学管理模式,旨在探索一种由他组织向自组织发展的新的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本文将描述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特征、实现及东财网院的探索实践。

三、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内涵与特征

(一)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

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效率和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教育办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若高校网络教育管理部门内部的反馈系统、协调机制与控制系统是低效的,其提供的网络教育必然也难有质量保障。高校网络教育的开展需要网院、学习中心、高校教师与公共服务体系四个方面的协同运作,但这四个主体从来就不属于某一个组织实体。鉴于网络教育的这种开放性与无边界特征,其管理模式也必须突破以内部组织制度为基础的传统管理方式,即突破组织结构的边界障碍,将整个网络教育系统变成一个灵活、协同的自组织系统。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自组织控制(SSOC)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该模式应用系统控制论的基本理论,按照网络教育自身特征及规律,将网络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封闭的子系统,各子系统应用其中的因果回馈关系与其他子系统环环相扣,互为控制点,直接或间接地与开放系统中的外部信息进行交换,并依靠系统组织的内在动力——耗散结构与协同特征,自发进行调节,不断构筑时间、空间与功能上的有序结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对规模化教育的终端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该管理模式在垂直的组织结构设计中导入自组织管理结构,并有效使两种管理结构互补融合,以此来应对网络教育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线性或非线性的问题。

(二)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特征

1. 开放性

如前所述,高校网络教育体系具有系统开放性与无边界性的重要特征,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自组织系统控制的开放性,兼容并蓄,更好地适应了高校网络教育系统针对外部系统的开放特征。

2. 协同性

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应对该组织模式本身与学校教师、相关合作院系的协同问题;应对与学习中心、第三方服务支持机构、网院与学生之间的多重协同问题。

3. 稳定性

高校网络教育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系统运行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SSOC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突破以内部组织制度为基础的常规管理方式,其灵活的反馈、全方位的布控,可以更有效地克服外部监控的滞后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与质量,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为学习者提供更高效的支持与保障。

四、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实现

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创建是基于对网络教育这个以虚拟组织形式构成的无边界开放系统的本质理解。SSOC的管理思想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平台来实现——一种基于系统控制论和协同论且将信息化的管理思想物化为可以直观量化表述的形态。基于SSOC的网络教育管理平台,是一个以协同为目标的管理系统,其有效地将自组织系统纳入网络教育管理,冲破组织边界障碍,充分考虑网络教育自组织与协同运行特征,以垂直的他组织框架与扁平的自组织结构的结合与互补,应对系统运行中的线性与非线性问题,并依靠系统自组织的内在动力——协同功能,以快速的反馈机制,合理有效地整合资源。

信息对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及管理平台最为强调的。基于SSOC的协同管理系统是网络教育自组织系统的信息中心,围绕这一系统形成了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进而支撑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部门主控制”,这使得网络教育运行过程中,任何部门可依据需要来担当某项工作的主控方,以确保在不打破正常组织形态的情况下,保证未明确界定的非线性综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进而实现“信息共享,单元自律,微观决策,并行操作,整体协调,迭代趋优”的自组织功能。SSOC模式下自组织与垂直组织结构的并行与有效结合支撑了高校网络教育管理系统运行,通过协同管理系统形成环环相扣的闭环信息传递机制,由内向外对网络教育的无边界开放系统进行布控,有效地实现了网络教育的过程控制与管理。

与此同时,高校网络教育管理在依托协同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反馈与协调的虚拟组织运行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保障网络教育输出的质量。

在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基于SSOC的管理模式是要试图找到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式,这种关系是一种根据反馈自动调节的系统,也就是说调节不是靠外在监测实现,而是靠组织自身产生,这样的系统才是高效的。也许这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但这却启迪了一个新的构图——哥白尼式的构图,构图表明:学习者是中心,网络教育的教学活动不是在推进学习,而是对学习做出支持和辅助。当然在人为的而非自然的组织框架中,系统对外部信息做出正确的反馈,需要设定标准,并辅之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设计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与支持而展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通过网络、技术和组织所建立的是一个助学系统,而非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SSOC管理模式下的网络教育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这一助学系统的有效控制问题,即帮助学生学习中“助”的质量(包括环境、资源、助学活动设计与执行的质量等),基于SSOC的协同管理系统有效地确保了网络教育输出的质量。

五、东财网院基于SSOC

管理模式的案例研究

(一)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基于上述理论,东财网院以教学质量保障为核心,结合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组织分工,完成了基于网络教育特点的岗位描述,从接口程序到业务流程,将教学过程分解为121个控制点,通过内部虚拟团队的建设和外部资源的整合,辅以基于评测与反馈机制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从而使整个教学的各个子系统达到一个有效的闭环系统,保证教学组织和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

1.“协同管理平台”与“工时统计平台”的研发与运行

东财网院基于协同学论与系统控制论自主研发了“协同管理平台”,该平台以信息的供给与反馈支持整个组织的各项工作。在常规工作状态下,“协同管理平台”及其详尽确凿的信息统计及分析,支持垂直组织分工体系下各部门实现职责内日常工作的控制和处理,这种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对正确决策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对系统运作中出现的偶发性非线性问题,及需要人力资源整合的项目型工作,“协同管理平台”以公开、透明、快速的信息传递,支持“主控部门负责制”及“项目经理负责制”,使任何部门任何人都可以根据项目需求,成为项目的主控部门或项目经理,进行项目协调和控制。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个主控部门和项目经理存在。这种组织的灵活与优化,穿越了内部组织分工的严格界限,实现了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由于在SSOC框架下开发的“协同管理平台”梳理出了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间的有机联系,并针对不同业务,分别指定主控部门,实行“主控部门负责制”,摆脱具体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真正做到以“事”为中心,以高效为目的。因此可以说该平台是一个为SSOC各子系统之间协作及子系统内部分工的具备组织边界穿透力的网络协同平台。

与此同时,东财网院还研发并运行了“工时统计平台”。该平台能纪录所有教学参与人员所有工作日内每个小时的工作内容、项目类型和工作耗时,并对这些教学参与人员的工作内容和绩效表现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作为每位教学参与人员的激励和薪酬确定依据。该平台使各子系统内人员得到充分激励,并产生内部竞争机制,这种竞争激活了SSOC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内部的演化,加速了SSOC由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的过程。

2. 信息反馈与协调

东财网院的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是一个耗散的复杂系统,这一系统通过多种渠道与外界进行资源和信息的交换。其外部信息交换过程包括:以“首问负责制”为基础的信息反馈制度;以“业务联络表”为依托的学院与学生及学习中心之间的双向的信息反馈机制。

(1)支持服务系统的信息收集与反馈

支持教学服务系统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是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东财网院建立了以首问负责制为原则,基于CRM的以学习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信息收集与信息反馈机制,以制度化的流程有效地架构学习者、学习中心、学院业务部门之间的链接;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整体协调,确保了学生问题、学习中心问题得到最及时、最满意的答复,为体系内的持续性改进搭建了框架基础。

(2)满意度调查与迭代优化

学院建立学习者满意度调查制度,是SSOC模式的一项重要工作。2006年以来,东财网院立项开展专门研究,历时一年,建立了一套涵盖教学全过程的较完整的学习者满意度调查及测评指标,包括学习者期望、课件质量、讲授内容、专业课程、辅导老师和反馈受理等19项重要指标。在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学院依据CSE课程设置评价模型,对课程设置改革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至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主讲教师,形成一个信息反馈的闭环系统。满意度调查制度,通过学习者的直接反馈,以外部负熵流的形式,促进东财网院自组织的迭代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常年不懈地开展“再改进工程”,近3年来共完成改进项目226项。

(3)虚拟组织的信息反馈

东财网院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强调对虚拟组织的信息反馈过程。虚拟组织包括学习中心、主讲教师、责任老师和技术与网络服务商等。东财网院建立了对教师(包括学习中心老师、主讲教师、责任老师)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教学服务全过程的工作制度、评价指标。通过加强过程控制并使之与教师评价和工资相关联,使得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各方评价、绩效、自主提高教学服务水平形成一个自组织循环。在SSOC管理模式下,这一信息交换过程实现了检测结果反馈至控制对象,形成一个有效互动的闭环。同时辅之以激励机制,与控制对象的经济利益挂钩,从而使控制对象产生自动力。

(4)质量管理体系

在SSOC的框架下,东财网院通过了ISO质量管理认证。在认证体系中,学院通过质量目标的设立与监控,实现了子系统之间及内部的质量追踪与改进,也加速了SSOC自组织的演化过程。网络教育是大众化的规模教育,技术的先进性与平台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与服务支持工作的质量。东财网院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与技术团队的建设,组建了包括软件研发部、软件测试部和运维部在内的三十余人的技术团队,通过了国际上专门针对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CMMI3级认证。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及其质量保障确保了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输出的教学服务质量。

(二)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东财网院SSOC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学院通过协同管理平台检测并分析了所有员工的工作饱和度、质量与效率情况[22](见图2),并据此形成各子系统的资源配置情况(见图3)。学院SSOC管理平台能采集教学服务过程中业务数据,形成纵向对比,并为各项工作流程和环节设定“控制界限、进度、偏离度”等评价指标,对网络教学服务过程实施量化、动态监控,并形成控制预警系统[22](以“考务管理”业务流程监控为例,见 图4)。

东财网院根据网络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将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个互为协作子系统,并在系统的各个运行环节,建立一套“评测—反馈—改进”的质量保障和控制机制。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等外部评测手段,对学院的网络教学全过程,共19个环节每年进行一次评测。根据反馈信息开展“再改进工程”项目,不断地对各个控制点进行调整和改善。图4是学院2010年实施流程改进的情况,共改进62项。

东财网院基于SSOC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成一种模式,该模式确立目标及为达到目标所必须的控制点,并为每一控制点设立检测标准,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对象,使控制对象产生自动力。学院对整个网络教育的过程,从教学组织到资源建设,从支持服务到教学评价,打破传统部门间的组织边界,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和控制点来实现教学全过程的自主监控,有效地弥补了外部监控的滞后性。该模式的建立是一个从他组织向自组织发展的过程,其穿越内组织边界,进行协同作业,是有效保证系统灵活性的一种尝试,是穿越组织边界的一种具体体现。在这种运作模式下,组织系统能够产生协同论中所说的支配性序参量,从而保证了不同组织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时信息的透明和行为的一致性(体现了自组织的信息共享特征和单元自律特征,解决了单元之间的通讯问题,解决了微观决策问题,解决了并行操作问题,解决了整体完成问题,而且能完成迭代趋优),但又不打破原有的组织分工和秩序。同时系统还将对组织运行质量的控制细化到了对每一个参与人员执行每一项工作任务的质量与效益的评价。

第13篇

[关键词]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33-01

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网络是一个信息共享空间,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网络常被比喻成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网络的出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活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网络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思维、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掌握主动权,为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良好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首先,在主体内容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获取教育主体内容的信息量小,局限大,通常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借助杂志、报纸、书籍、文件等资料,甚至是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搜集资料,寻找素材,采取这种方式方法获得的信息大多不贴合实际、缺乏时代感、枯燥乏味,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取得的教育引导效果也不明显。与之相比,通过互联网平台经过信息交互搜索获得的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并且借助论坛、微博或聊天工具等新型交流载体,可以将教育对象引入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互动联系起来,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达到教育引导的预期效果。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丰富生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强。

2.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是教育者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联系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中介,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的工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较单一、刻板,一般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方法,通过课堂讲授、班会团会、谈心等方式,通过与教育对象语言、感情的交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其本质是主动灌输,被动接受,持续时间较短,效果不明显。与之相较,建立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吸引受教育者主动在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淡化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和大学生受教育的色彩,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渗透来进行。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拘泥于静态的文字表述,注重综合各种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精彩的视听效果调动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使其自觉将一些道德规范和思想行为准则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3.第三,互联网孕育着巨大的潜能,开发利用新的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新途径。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教育对象在虚拟空间里的心理行为发现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倾向,以采取适当的教育引导,并循环模拟利用以检测反馈信息,从而为教育活动的展开指明方向。

二、加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1.创立和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网站和网页建设、网络建设、管理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校园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高校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建设突出高校校园特色的校园网,有机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引导学习、工作、就业创业等需要为目的,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教育的能动性。

第14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教育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围绕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所具备的内容的扩充性及趋异性特征,着重研究了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希望有助于推动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网络思想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双向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计算机在高校的高度普及,互联网也为中国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媒介生活条件和网络生活空间,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李岚清同志在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师生在享受因特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方法研究,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 

 

一、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其特性 

 

1、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 

通过几年的研究,学者们不断深化了对网络思想教育内涵的认识。刘梅从技术特征角度出发,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或受众) 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韦吉锋则从人的本质角度,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2、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特征 

网络思想教育是思想教育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思想教育在工作领域、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扩充性 

网络是个开放系统,网络的隐匿性使得上网者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虚拟上网过程中,受教育者即使认同网上的内容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再虚拟上网。这种带有传承意义的虚拟行为,在更深的层面上深化了教育者上网的内容,造成了言论自由度大幅度的扩张,使新的理念、认识等有价值的东西, 在开放平等的关系中得到认同、肯定、传播,这在客观上添增了新的网络内容。同时,网络超密度、超高速的传输技术,使任何信息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增量扩容,在扩张中也实现了网络教育的巨大效能。 

(2)网络思想内容的趋异性 

一般情况下, 网上内容趋异性是由网络教育者决定的。网络教育者可充分利用社会职责、话语权力以及其它方面的优势, 充分利用掌握信息资源的优势, 把各级各类教育网站建设得更好, 内容丰富多样。广大受众为满足认识启蒙、认识补缺、认识偏颇及认识超越,就需要上网寻找这方面的答案,这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它既是一种通过教育者表现出来的社会组织行为, 又是一种单个自组织行为, 二者的结合, 使受众完成了对网上内容的自主选择。受众上网, 一般说来是“求其友声”, 以求同性为指导, 但要实现这种求同性, 又必须以趋异性为前提。因此, 在网络思想教中,如何样解决趋异性与求同性这对矛盾, 是有待于网络思想教育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于是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也就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 

 

1、坚持疏导方法。 

网络思想教育,是一种社会组织行为。单个的组织系统必须服从整体组织系统的需要。在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组织行为的目的是提高广大受众及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处于主体地位的教育者,就必须科学设置网上教育的内容,上网的受众在思想观念上认同主流社会。这种相容性,为网络思想教育者坚持疏导方针,提供了基础性的前提条件。在网络思想教育中,客观上要求网络思想教育者, 对受众思想认识问题,以及工作、学习、生活、家庭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尽可能做解惑析疑的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受众愿意接受网上教育,并保持受众思想趋上行为的相对稳定性,以发挥网络思想教育的更大效能。在整个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受众出现认识上偏差、反复、片面、偏激甚至错误,是经常存在,为了达到教育者的目的,必须坚持疏导方针。 

2、强化自我评判能力。 

网络思想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象化实践活动,它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显著的人为性。在网络思想教育中,人不仅是教育主体,同时也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网络不仅是传播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培养人的知识技能的工具,而且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主体可以自主能动地进行选择,必然导致对行为主体的网络行为合理有序的困扰,特别是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种价值观念纷呈,不同文化意识相互碰撞,排斥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冲击下,网络思想教育中的知识滋长出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确定性和垄断性。由此可以看出,保证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教育正确导向,提高主体自我评判能力,必然有助于主体在虚拟化的自由环境中提高价值判断能力,正确决策,对自我高度负责。 

3、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机制。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已初具规模,接受和参与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工作机制上,高校若要推动网络思想教育健康发展,保证网络思想教育持续性和有效性,必然要求建立明确的网络思想教育原则和指导思想;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立网上信息资源利用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用户操作规程和网络服务制度、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制度。所以,我们要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特点,定期组织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察学习、交流取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一批网络技术骨干。鼓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优秀学生干部、学生社团成员和学生积极分子参与网络管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群体。 

 

三、一点启示 

 

互联网对思想教育就其特点来说是全面和深刻的。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意识形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潮相互交锋,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提出挑战,应对网络环境的思想教育理念、方法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造着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必然出现新问题、新特点。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网络思想教育研究,将网络对目前和未来可能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对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知识的传播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受众在网络环境中创造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可以反作用于受众,重塑受众,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等特征上,都显示出网络思想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而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就成为网络思想教育发展和改革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柄“双刃剑”,其负面社会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文化警觉,应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着眼,来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导向,提高运用网络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萍,张世梅,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m],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彭雪开,论网络思想教育的趋异性[m],长沙大学学报,2003(3)。 

[3]彭雪开,论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扩充性[m],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4]张瑜,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 

第15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教育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围绕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所具备的内容的扩充性及趋异性特征,着重研究了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希望有助于推动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网络思想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双向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计算机在高校的高度普及,互联网也为中国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媒介生活条件和网络生活空间,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李岚清同志在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师生在享受因特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方法研究,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

一、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其特性

1、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

通过几年的研究,学者们不断深化了对网络思想教育内涵的认识。刘梅从技术特征角度出发,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或受众) 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韦吉锋则从人的本质角度,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2、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特征

网络思想教育是思想教育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思想教育在工作领域、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扩充性

网络是个开放系统,网络的隐匿性使得上网者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虚拟上网过程中,受教育者即使认同网上的内容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再虚拟上网。这种带有传承意义的虚拟行为,在更深的层面上深化了教育者上网的内容,造成了言论自由度大幅度的扩张,使新的理念、认识等有价值的东西, 在开放平等的关系中得到认同、肯定、传播,这在客观上添增了新的网络内容。同时,网络超密度、超高速的传输技术,使任何信息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增量扩容,在扩张中也实现了网络教育的巨大效能。

(2)网络思想内容的趋异性

一般情况下, 网上内容趋异性是由网络教育者决定的。网络教育者可充分利用社会职责、话语权力以及其它方面的优势, 充分利用掌握信息资源的优势, 把各级各类教育网站建设得更好, 内容丰富多样。广大受众为满足认识启蒙、认识补缺、认识偏颇及认识超越,就需要上网寻找这方面的答案,这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它既是一种通过教育者表现出来的社会组织行为, 又是一种单个自组织行为, 二者的结合, 使受众完成了对网上内容的自主选择。受众上网, 一般说来是“求其友声”, 以求同性为指导, 但要实现这种求同性, 又必须以趋异性为前提。因此, 在网络思想教中,如何样解决趋异性与求同性这对矛盾, 是有待于网络思想教育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于是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也就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

1、坚持疏导方法。

网络思想教育,是一种社会组织行为。单个的组织系统必须服从整体组织系统的需要。在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组织行为的目的是提高广大受众及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处于主体地位的教育者,就必须科学设置网上教育的内容,上网的受众在思想观念上认同主流社会。这种相容性,为网络思想教育者坚持疏导方针,提供了基础性的前提条件。在网络思想教育中,客观上要求网络思想教育者, 对受众思想认识问题,以及工作、学习、生活、家庭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尽可能做解惑析疑的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受众愿意接受网上教育,并保持受众思想趋上行为的相对稳定性,以发挥网络思想教育的更大效能。在整个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受众出现认识上偏差、反复、片面、偏激甚至错误,是经常存在,为了达到教育者的目的,必须坚持疏导方针。 转贴于

2、强化自我评判能力。

网络思想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象化实践活动,它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显著的人为性。在网络思想教育中,人不仅是教育主体,同时也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网络不仅是传播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培养人的知识技能的工具,而且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主体可以自主能动地进行选择,必然导致对行为主体的网络行为合理有序的困扰,特别是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种价值观念纷呈,不同文化意识相互碰撞,排斥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冲击下,网络思想教育中的知识滋长出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确定性和垄断性。由此可以看出,保证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教育正确导向,提高主体自我评判能力,必然有助于主体在虚拟化的自由环境中提高价值判断能力,正确决策,对自我高度负责。

3、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机制。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已初具规模,接受和参与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工作机制上,高校若要推动网络思想教育健康发展,保证网络思想教育持续性和有效性,必然要求建立明确的网络思想教育原则和指导思想;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立网上信息资源利用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用户操作规程和网络服务制度、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制度。所以,我们要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特点,定期组织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察学习、交流取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一批网络技术骨干。鼓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优秀学生干部、学生社团成员和学生积极分子参与网络管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群体。

三、一点启示

互联网对思想教育就其特点来说是全面和深刻的。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意识形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潮相互交锋,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提出挑战,应对网络环境的思想教育理念、方法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造着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必然出现新问题、新特点。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网络思想教育研究,将网络对目前和未来可能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对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知识的传播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受众在网络环境中创造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可以反作用于受众,重塑受众,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等特征上,都显示出网络思想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而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就成为网络思想教育发展和改革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柄“双刃剑”,其负面社会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文化警觉,应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着眼,来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导向,提高运用网络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萍,张世梅,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M],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彭雪开,论网络思想教育的趋异性[M],长沙大学学报,2003(3)。

[3]彭雪开,论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扩充性[M],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4]张瑜,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